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外漢語的教學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引言
隨著漢語在國際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外漢語口語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高速發展的時期。如何使學生將學到的漢語語言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即在交際過程中合理正確地使用語言,成為現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主要任務,為了改變傳統的以講解詞語知識和語法結構為主的教學模式,引入情景教學法,更有利于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學習和運用語言,達到漢語思維的能力。語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的交際功能,在情景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真實地感受交際環境和交際的技巧,使得學生獲得的語言知識和交際技能可以及時的得到應用和練習。
2.理論基礎
2.1情景教學法。
所謂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Concrete Setting),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取知識或技能,并使學生心理技能得到發展的方法(A.S.Hornby,1981)。
情景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創設教學需要的情景,創設情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物質媒介,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組織課堂教學,激活漢語課堂教學中的認知內驅力。教師設置情景,能讓學生置身于以漢語為母語的環境中,體驗漢語的實際運用。
通常設置的情景教學模式有:實物情景、圖片情景、語言情景和多媒體輔助情景等。實物情景即在課堂上展示課文內容中出現的東西,比如在課文中出現了蘋果、菠蘿等體積不大的水果時,教師就可以把這些水果帶到教室,帶給學生最直接的情景感受。圖片情景包括照片、剪貼畫、多媒體圖片等非直接呈現的情景,例如講到著名建筑、旅游勝地等,就可以設置圖片情景。教師用語言來描述交際活動產生的背景也是一種設置情景的辦法。除此之外,還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設置輔助情景,比如借助悅耳動聽的音樂和形象生動的Flash等。
2.2對外漢語中級階段口語教學的界定。
參照HSK的水平等級,漢語水平達到五、六、七級的學生可進入中級階段學習,這個階段教學的總目標是使漢語水平達到HSK八級,在語言知識、言語技能和交際能力等方面都有具體的要求(陳昌來,2005)。
中級漢語口語課通過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在掌握日??谡Z交際中必備的詞語和句式的基礎上,能在一般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以及一定范圍的工作場合比較正確、熟練、自如地進行口頭表達,要求表達連貫、具有條理性。
處于中級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漢語語言基礎,具有了一定漢語交際能力,理解句子和語篇的能力都較強,對于環境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學生應用情景教學法更具優勢。
3.情景教學模式在對外漢語中級口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3.1了解教材,創設情景。
情景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是首先要了解教材內容,才能夠設置出合適的情景,既符合課文內容的要求,又能針對學生的特點。
3.1.1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情景
首先,可以通過直觀的實物創設情景。實物情景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情景設置,是通過現實中存在的實物創設的。越是直觀的情景越容易激發學生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取知識或技能,并使學生心理技能得到發展。實物情景可以展示給學生最直接的視覺體驗,調動各種感官的綜合運用,是教學作用最明顯的情景展示。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充分地利用實物情景設置,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旅游計劃》課文中出現了“菠蘿”這個生詞,教師就可以在講解這個詞的時候,把菠蘿展示出來,當然需要教師事先準備好,帶到教室,也就是說教師要先把上課要用到的東西拿到教室里來,以便講解時可以隨時拿出來。在教學中運用菠蘿創設的情景就是典型的直觀實物情景。
其次,可以通過提問、思考、討論的方式創設情景。話題情景導入適合在上課開始時運用,一般教師通過一個故事、一個話題設計情景,導入課文,或者是設置和課文相關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的課文要采取不同的情景引入法,而提問法適合所有的課文。
以《看看中國人怎樣過春節》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講課前先提出問題:“你們知道中國人是怎樣過春節的嗎?”然后由學生思考、討論,中級階段的學生一般都已經在中國過過春節,對中國的春節有一些了解,但是每個人的認識可能不同,通過討論,學生會進入一個過春節的情景之中。這樣導入新課,將會使學生很容易接受新課的內容。
3.2通過多媒體拓展情景,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具有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各種媒體信息于一身的特點,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為教學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式,使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從而達到優化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師根據多媒體所具有的特點,制作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Flash情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寓教于樂,能夠加快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加深知識點的記憶和加強語言技巧的運用。
除了設置直觀的教學情景,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音樂等輔助教學情景發揮作用。通過多媒體播放音樂,學生可以輕松地在音樂的魅力與漢語的美妙結合之中學習漢語,通過音樂創設情景是一種聽覺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放松,可以說音樂的魅力能夠激發學生獨特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音樂可以在課前播放,用來導入新課,也可以在課中間播放,幫助設置課文情景,便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
以《我還是喜歡中國的民歌》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開始時播放一首中國民歌,可以是比較有名的民歌,比如《茉莉花》,學生可能也比較熟悉,置身于優美的音樂世界之中,更有利于進入情景,這個音樂情景也是課文情景的體現。聽完音樂之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提問:你知道這首歌叫什么名字嗎?知道它是誰唱的嗎?這又是提問創設情景的運用,也就是說在創設情景時,可以多種模式一起使用,在合適的時候插入相關情景。這樣設置情景,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興趣,再開始講解課文,就會使學生學的既輕松愉快又能掌握的牢固。
3.3通過活動激活情景。
教師事先設置情景,在教學中以活動為載體,學生經過簡單的排練,在上課時進行情景對話,既能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不知不覺地融入到漢語學習的環境之中。
教師可以創設、模擬生活中的真實情景,由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可以是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也可以是教師安排的。當課文中的角色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時,作為演員和觀眾的學生都會進入教材描寫的情境之中,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環境去思維,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漢語思維能力。
以《很高興能到您家來做客》這篇課文為例,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教師安排學生組織一個活動,聯系課文情景,模擬現實生活,創作一個情景劇。首先教師給出需要模擬的情景――去別人家做客。在模擬做客情景時,兩位學生為一組,分別扮演主人和客人。演員一旦進入角色,就要聯系現實生活,思考如何說出正確、得體的話,以便在從模擬情景轉變為現實情景時也能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中級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漢語基礎,讓他們自己編排情景劇,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場景,不但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深化他們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夠鍛煉他們的交際能力和漢語思維能力。
角色扮演可將學生從課堂帶到現實生活中,也就能夠把課堂模擬的場景中的語言技巧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態度體驗、合作與交流習得語言,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情景教學法應用于對外漢語中級口語教學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真實的情景,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能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尤其是處于中級階段的學生,對漢語已有一定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會更好地幫助他們學習。
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獲得感官上的體驗,引起他們想要學習新課的興趣。情景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學生把知識融于感知的情景之中,提高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來說,引起學習興趣是推動教學發展的重點。而處于中級階段的學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內容和教師設置的情景,并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展示實物、提問或播放音樂創設情景,因為學生本身已經具備了相關的語言能力,所以可以很快聯想到相關的信息,進入到課文情景之中。
創設情景的多樣性可以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各種情景模式都在發揮著作用,總的來說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5.結語
教師設置情景,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利于學生在第二語言環境中熟悉和運用語言,同時新穎特別的學習環境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另外使學生感受真實的語境,有利于提高他們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情景教學法的設計和實施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實施情景教學模式的關鍵。
通過對情景教學法的作用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對外漢語中級口語課中的各個教學環節都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將情景教學法廣泛應用于對外漢語中級口語課教學的前景是遠大的,需要教師和學者加以推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昌來.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陳梅.情景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8,(2).
[3]杜欣.對外漢語口語教學模式面面觀.語言文字應用,2006.
[4]豐玉芳,唐曉巖.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
[5]任艷.淺談俄語課堂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外語教學,2007,(28).
關鍵詞: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 字本位 “見字明義”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性極強,然而與其他學科相比,對外漢語教學缺乏建立在漢語特點基礎之上的理論系統,漢語研究者與一線漢語教師根據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經驗,吸收并借鑒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與方法,通過多角度研究與教學實踐相印證,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這種基于教學實踐的理論探究貫穿了整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歷史。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理論及教學實踐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邏輯角度分析,語法教學的方法可以概括為演繹法、歸納法、類比法或者這幾種方法的結合。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使用這幾種方法以及如何結合起來使用,不同教師有不同做法,具體操作過程可以有靈活性。[1]課堂上語法教學的方法有:情景化教學(利用人、利用事物、利用動作);生成式教學(擴展生成、緊縮生成);對比教學(漢外對比、漢語內部對比)。[2]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也嘗試了其中的大多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然而也感覺到這些現存方法的局限性,所以在具體的對外漢語教學經歷中,我們總結了一些區別于以往的簡單易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并根據方法的主要特點,命名為“見字明義”法。
所謂“見字明義”,即從字面意思引申出某個詞語或者語法點的意義、用法,再結合句法分布,語用相關知識,簡化教學的教學法。
一、“見字明義”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徐通鏘先生的字本位理論給我們深刻啟示。形、音、義三位一體的字是漢語的載體,而且也是漢文化的“根”,因而需要以“字”這個“綱”為基礎探索漢語的結構規律、演變規律、習得機制、學習規律和運用規律。[3]在實際教學中,單純以詞為教學單位給漢語教學帶來諸多不便,而從字入手,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一些生詞的講授,以“一下(兒)”為例,如果僅僅將其作為一個詞講解,講明這個詞嘗試動作時間短的相關用法,由于其漢語表達的特殊性,學生大都會采取回避策略。但如果從漢字入手,解釋字義,學生很容易結合字義掌握它的用法。以字本位教學思想貫徹教材始終的白樂桑的《漢語語言文字啟蒙》,是字本位教學的生動實例。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體現在字的書寫、字的理據、字的擴展三個環節上。而所謂字的擴展,我們認為“以單個漢字為基礎可以層層構詞”。通過字與字的組合,學生在學會一個一個詞語的同時,能學會詞語的組合原則和掌握語義的聚合群,提高在有限的漢字的基礎上進行開放式擴展詞語的能力,以及能動地把握漢語語義的能力,力求學生做到在不同的語境下仍能憑借本原字識詞辨義。[4]這正是本教學法的基礎與出發點。很多語法點的講授可以從字的字面意思出發,引伸到其用法,從而省去很多繁瑣難懂的語法解釋。
二、課堂教學過程分析:“見字明義”教學法的特點
1.課堂教學實例分析
有些語法點的規則繁瑣,很難給學生講清楚,我們認為適當使用“見字明義”法,可以降低講解難度,易于學生理解掌握。以《漢語教程》一年級教材(楊繼洲主編)為例。
(1)第一冊上第十二課介詞“給”語法點的講解。介詞給表動作行為的對象或受益者。早在第九課,學生就已經學習了動詞“給”,即give義,這里講解“給”的介詞義,在復習其動詞意義的基礎上,把“給”的功能范圍進一步擴大,即可以給某人做某事,也即這里“給”做介詞,如給媽媽打電話,給朋友買東西,等等。通過舉例啟發學生舉出相關的例子,由其動詞義過渡到介詞用法的掌握。這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給”的這一用法。通過“給”的字面意思得出其相應的介詞用法,而不必引入“對象”、“受益者”等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學生對“給”的這一用法掌握得很快且少偏誤。
(2)第二冊上第三十五課,“概數表達”語法點的講解。講解相鄰兩個數詞連用的用法時,便可以直接用見字名義法。如教材給的例子:“我每天晚上學習兩三個小時?!薄皟?、三”學生都已學過,只要告訴學生概數的表達就是其字面意思:“兩或者三個小時”,而不是“兩加三個小時”就可以了;再如“教室里有十三四個學生?!薄斑@次考試有三十二三個人及格?!钡览硗?。學生在運用中自然問題不大。當然由于漢語語法的趨簡性,十位、百位概數表達意義有所不同,如:“C班有三四十人去旅游了?!薄斑@次會議有七八百人參加。”“他有三十二三歲了?!彼磉_的數量可以是起點數量,也可以是終點數量,也可在兩者之間,教授過程另當別論。
(3)第二冊上第四十一課“經歷經驗的表達:動詞+過”語法點的講解。“過”本是表示空間位移的動詞,后來動詞“過”由表空間移動擴大到表示時間移動,甚至抽象為事物之間的轉移,成為趨向動詞。這時趨向動詞“過”在結構和語義上依附于前面的中心動詞,使其動作性減弱,詞義發生進一步虛化,使之最終失去原有的詞匯意義,發展為只具語法意義的助詞。[5]可見這里的助詞過與“過去”(表示時間移動的引申)在歷時層面有前后相繼的關系,這也為“見字明義”教學法提供了理論根基。學生在第三十七課就已學過“過去”這個詞,首先可以給學生講解“過”在這個語法點里的意思就是其字面意思“過去”,也就是表達發生在過去的事,一定要放在動詞后,強調過去的某種經歷,當然這里也要強調“經歷、經驗”,而不是單純的過去時的標志,運用時,總是為了解釋說明什么,以免學生產生偏誤。結合“過”的意義,學生對于“過”的掌握、運用必定會事半功倍。
(4)第二冊上第四十五課“差點兒”語法點的講解?!安睢睂W生在第二十五課已經學過,“現在差五分鐘八點。”即還沒有到八點。通過復習,讓學生類比現在的“差點兒”,學生就很容易掌握“差點兒”不希望發生的事幾近發生而沒有發生,存在僥幸意味的用法,以及希望發生的事幾近發生而沒有發生的用法。利用這一方法教授這一語法點時,學生幾乎沒有偏誤。當然學生的偏誤主要在區別“差點兒”和“差點沒”。對于“差點沒”表示不希望發生的事幾近發生而沒有發生的用法,也可以借用“見字明義”法,從“差點兒”和“沒”的語素義入手,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自然和“差點兒”的相似用法一樣沒有什么問題。至于“差點兒沒”的希望發生的事差點兒沒發生但最終發生的用法,我在授課過程中強調雖然這一詞中含有“沒”,但只有這一用法事件最后是發生的。學生也基本沒有出現偏誤。
以上只是列舉一些典型的例子,限于篇幅等的限制,不能盡數。
2.見字明義教學法的適用范圍。
見字明義法并非適用于所有語法點的講授,那么什么時候采用這一方法呢,我總結有以下幾點:
(1)很多詞匯語法點的講解,可采取這一方法。漢語是一種意合的語言,詞匯教學與語法教學往往很難分野。吳勇毅指出,語法現象、語法結構要通過詞匯的教學方式進行,以詞匯教學替代語法教學(語法說明),以詞匯教學帶動語法教學。[6]新的詞匯語法點的講解,可如上例,從簡單的語素義入手,對于語法教學的益處還是顯而易見的。
(2)所選取的語法點,語素義應符合認知基礎,認知的常識,是學生已經熟知或有所接觸的,而不應機械套用。如果用于解釋的語素義也是學生不了解的,便在無形中又給學生增加了負擔,不但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語法點語素義的講解,應有助于這一語法點的意義、用法的理解、掌握。如“差點兒”,“差”的語素義的講解,有助于掌握“差點兒”表不希望發生的事幾近發生而沒有發生,存在僥幸意味的用法,那么就可以采用這一方法。
(3)見字明義教學法的運用,也不單單是解釋單個漢字的語素義,還要結合語法點的句法分布及語用意義進行教授,這樣才能達到運用這一教學法的目的,即簡化教學。
總之,見字明義教學法有一定的適用范圍。詞匯語法點的講解采用此法往往事半功倍;所選語法點的語素義要符合認知基礎,才能達到簡化教學的目的;這一教學法也要結合句法分布,語用等相關知識,而不是一味強調此法的獨立運用。
雖然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但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應該在前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相關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教學方法的探討,從而繼續推動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進步。以上是我們基于自身經驗的一些總結,希望能給對外漢語教學帶來一些新的啟迪。
參考文獻:
[1]程棠.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
[2]周小兵.語法教學[A].周小兵,李海鷗.對外漢語教學入門[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3]徐通鏘.“字本位”和語言研究[A].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6).
[4]徐通鏘.由法國“字本位”漢語教材引發的思考[A].世界漢語教學,2000,(3).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表現出了對漢語及中國文化的熱情,那么在我們教授外國人漢語時,我們就需要掌握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之相適應。在對外漢語教學快速發展的70年里,出現了種類繁多的教學方法,本篇論文主要討論認知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 :對外漢語 教學 認知法 實際運用
一、認知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發展背景
教外國人學漢語是古已有之的事,早在我國漢唐之時就培養過不少的留學人員。隨著當前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外國人學習漢語已成為一股世界性熱潮。現在有不少外國留學生為接觸到更加真實、更加傳統的漢語文化而專程踏上中國的國土,感受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但是漢語又是一門非常難以掌握的語言,每一個漢字都代表一個音節。一個漢字可能是有一個完整意義的單音節詞,如“天”,也可能是一個多音節詞的一個語素,如“紅彤彤”的“紅”和“彤”,還可能是雙音節或多音節單純詞的一個不表示任何意義的音節,如“芙蓉”的“芙”和“蓉”。外國人學習起來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怎樣讓外國留學生不但掌握中國的漢字,還要了解漢語背后所呈現的中國文化?在多種教學要求的前提下,這60年來我國幾代語言學家、教育學家通過不斷探索,將普遍教學原理同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創造了對外漢語教學的新高度,其中最為全面的教學方法即認知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二、“認知法”教學的含義
前人對對外漢語的教學提出了不少的方法,并做出了相應的方法論,這為后來對外漢語教學的一步步發展及取得的成就做出了突出貢獻。本篇論文主要就“認知法”的教學方法及方法論展開。
那么,什么是認知法?認知法是60年代產生于美國,由美國心理學家卡魯爾提出的第二語言教學方法。[1]他主張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作用,通過有意識地學習語音、詞匯、語法知識,理解、發現、掌握語言規則,聽說優先、讀寫跟上的全方面地、創造地運用語言。[2]這種教學方法反對對句型的機械性操練,重視對語言的靈活運用,強調學習是一個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的過程,是大腦抽象思維活動的結果。但是,反對句型的機械性操練并不是意味著可以忽略語言的句型規則和特定結構,而是強調在理解掌握語法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大量有意義的練習,即語言不僅僅是一門知識,而且是一種交際技能。著名的語言學家崔永華以及呂必松對認知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提出了很多而且非常有用的教學方法,本篇論文將對其教學方法進行簡單梳理與總結。
三、“認知法”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語音教學
語音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最基本的一個環節,讓學習者掌握漢語語音的基本知識和漢語普通話正確、流利的發音,才能讓學習者用口語進行有意義的交際,而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漢語發音的方法就是練習。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①齊讀。這是指老師在教某一個漢字的發音時,先要讓全班同學一起重復,記住此音節的發音方法及聲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盡可能讓自己的發音洪亮、夸張,這樣能調動全班同學模仿的積極性,并且無緊張感,學生口耳并用,聽說齊練,可以提高學生的開口率。
②單讀。在齊讀之后,教師可以進行學生的單讀訓練,即讓學生個別地重復老師的發音,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發音的困難和缺點,利于及時的糾正。但是這容易使其他同學產生緊張情緒,這就要求老師在糾正錯誤的時候“通過面部表情示意學生不必緊張,以消除課堂上不安的氣氛和學生怯口的心理”。[3]
③認讀練習。認讀練習也是發音練習的一種形式,學生通過認讀鞏固單音訓練的成果。教師可以將已教授的漢字順序打亂,讓學生來認讀,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將漢字的音、形、義在腦海中結合起來,而且可以即時檢測出學生對該堂課所教授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對知識掌握進度的快慢做出相應調整,為進一步的漢語學習打好基礎。
④對比聽辨。教師把容易認錯或讀錯的音節或漢字排列在一起,進行單獨訓練??梢詫懗霭l音相似的拼音及漢字進行對比學習。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音洪亮并且嘴型夸張,以讓學習者看到不同音節發音的差異。例如:
dìqiú(地球) — tīqiú(踢球)
yúcì(魚刺) —yúchí(魚池)
⑤讀寫練習。語音的教學不能僅僅止步于會讀,還要會寫。漢字不同于音節文字,它有復雜的結構形式及筆畫順序,目的是讓學生盡快掌握漢字的音與義,為今后的語篇學習打好基礎。所以在語音教學之時就要進行漢字的識寫。這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是根據拼音寫漢字。這個練習可以利用聽寫拼音的板書,也可發給學生事先準備好的卡片,給的拼音無論是單音節、雙音節或短句,都應該是學生學過的漢字。
二是根據漢字寫拼音。把學過的漢字寫成板書或者使用卡片,讓學生加注拼音。這個練習的難點就在于聲調的標注,所以在教授音節之初,教師就應該對學生發音的準確性進行嚴格地指導及糾正。
(二)詞匯教學
詞匯教學是語言教學的基礎之一,也是漢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部分語音教學外,一切課堂教學都是建立在詞匯教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搞好詞匯教學對課堂教學和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指導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漢語詞匯的音、形、義和基本用法,培養在語言交際中對詞匯的正確理解和表達能力。
①情景教學。詞的教學應與情景教學相結合,在一定的語境中掌握詞匯。例如:“恰巧”,我們可以說:“我去餐廳吃飯,恰巧小明也在?!苯o出一定的語境去理解詞語,比單獨去解釋它更被人接受,容易記憶。
②搭配教學。這指詞與詞的組合教學相結合,掌握漢語構詞法。例如:學習了“參加”,我們可以順勢引出一系列參加的詞語,“參加大會、參加勞動、參加工作、參加比賽……”這不僅讓學生掌握漢語某個詞匯的意義,同時可以讓學生聯想到實際生活,加深對詞匯意義的記憶及實際用法。
③聯想教學。教師先說一個詞,然后請同學迅速說出另外一個由此聯想到的詞。例如:教師說:“蔬菜”,學生可以聯想到很多這個范疇內的詞語,如黃瓜、土豆、茄子、白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復習之前學過的詞匯,還可以引出新的詞匯學習,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詞語聯想能力。
④對話練習教學。教師設置具體的語言環境,指定數個詞語,請學生根據限定的語境與指定的詞語對話。
⑤話語聯結練習教學。這實際上就是根據學過的詞語進行語篇練習。這是一個綜合程度較高的練習,這要求學生把學過的詞語運用已經接觸過的語言規則聯結成一個完整的語篇。教師在教授這個環節時,需要進行多次的練習,這個練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比如發音上的(常見的是聲調的錯誤)、組詞上的(將“戴帽子”說成“穿帽子”)、語用上的(例如:老師,我和約翰明天有事,咱們不能來上課了。[4])等等,教師要及時糾正,以防止形成偏誤,但教師在糾正時還要把握一個度,不能太過頻繁,否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喪失了學習漢語的興趣。
對詞匯的教學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能否正確讀和寫的層次,詞匯教學的目的是在實際交流中能夠正確運用。所以在學習了一定數量的詞匯后,要將這些詞匯放入到語篇中進行系統地運用學習。如擴展短語、造句、根據已給出的語言環境進行詞語對話、用已學過的詞語復述故事情節等等。詞匯教學的要求非常高,能否學好漢語這門課,能否習得漢語這門語言,能否在實際交流中運用漢語,詞匯的教學就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在此環節的教授過程中,不能僅僅教學生詞語的含義及用法,還要設置一定的情節讓學生開口說,以達到實際交流的效果。
(三)語篇教學
語篇教學是一個程度較高的教學過程,適合于有較高漢語基礎的學生。語篇的學習與掌握是達到流利表達自我與交流的基礎,所以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多給學生機會練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在這個階段的教學,教師一定要注意將語言與中國的主導文化相結合,慢慢讓學生做到文化適應,這樣學生才能夠按照漢語的思維方式來進行表達。
①口語語篇教學。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多聽多看場景真實的對話交流視頻、音頻等,還可以播放一些具有中國傳統思想觀念的電影等,資料播放結束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或者對整個故事情節的復述或總結,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實際交流中對漢語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夠引導其發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②語篇寫作教學。我們使用一種語言進行表達,不僅是指“說”,還包括“寫”。在口語語篇教學的同時,我們還要進行寫作的學習。寫作不同于口語表達,我們要使用更多的書面語。怎么樣讓我們的書面表達不但思維有序、邏輯清晰,而且更賦有文采,這就要求教師在這個環節的教授過程中系統有序地進行練習,但面對學生不可避免的錯誤,教師應該根據情況適當地提醒,讓學生在正確的理解后自行更正。
四、總結
認知法是一種將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圍繞教材內容進行大量練習和操練,“最后進入脫離課文進行交際性言語活動以培養運用語言實際交際的能力”[5]。這種教學方法是作為聽說法的對立面出現的,其基本繼承了語法翻譯法重視自覺掌握語法知識的特點,但同時又避免過多語法知識的講解、過分依賴母語和翻譯、不重視口語和聽說技能的缺點,因而也被稱為“現代語法翻譯法”。由于認知法的歷史還不長,其教學法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此種教學方法,還需要漢語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和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注釋:
[1][2][5]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55—257頁,第310頁。
[3][4]崔永華,楊寄洲:《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1—22頁,第53頁。
參考文獻:
[1]鄭世玨,張萍.對外漢語可視化教學方法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2][美]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Edwin R.McDaniel著,閔惠泉,賀文發,徐培喜等譯.跨文化傳播(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魯健驥.對外漢語教學思考集[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TONG Wenjing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The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is ancillary teaching method that uses illustration or a simple draft to cooperate with instructing and explaining. It is mainly use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the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used in vocabulary, grammar , basic expressions of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Key words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Chinese for foreigners, teaching
圖示法是一種以插圖或示意性的簡單草圖來配合說明、講解的輔助教學手段。它并不要求畫成形象準確、比例適當的圖畫,只是借助線條、簡單的幾何圖形和簡筆畫來達到形象示意的目的。圖示教學法所用的圖示包括地圖和插圖,也包括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學習需要,運用簡明的文字、數字、符號而設計的能表現知識框架、結構的圖表。圖示法主要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教師利用學習者普遍熟悉的符號、標識和圖畫等使學習者對知識有個直觀整體的認識,從而更輕松容易地掌握知識,正符合初級階段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下面,我們談談圖示法在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語音、詞匯、語法等教學中的運用。
1 語音教學
語音教學大都集中在初級階段的前四周,在此之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將語音教學與詞匯教學結合,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1 輔音教學
一個好的圖示法就應該將輔音的區別特征完整、準確、形象地表現出來。氣流受阻的部位在傳統的插圖中已得到很好的表現,這一點不需任何變更。其余三點的情況就不同了。氣流的強弱、成阻和除阻的形式及聲帶顫動不顫動都可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出來。例如:聲帶顫動不顫動,可以用“”表示不顫動,用“”表示顫動。而氣流的強弱也可用圖示法表示。傳統上,只將塞音和塞擦音做“送氣”和“不送氣”的區別,但實際上,嚴格地說,不送氣根本無法發音,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將“送氣”、“不送氣”表述為“強送氣”、“弱送氣”。強送氣音用一個火焰熄滅的蠟燭表示;弱送氣音用一個火焰搖曳的蠟燭表示;預備發音時燭焰上指。
1.2 元音教學
元音圖示法的特點就是:突出舌位,突出唇形,盡管不需要像輔音那樣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畫簡筆畫來表現發音過程,但教材可以對舌位、唇形進行圖片展示。教材中可以配有相應的插圖,以便學生自己進行發音練習。另外,身體內部的發音器官是在課堂上無法展示給學生的,因此,教材中應配上發音器官的插圖,教師在講解發音時,可以結合插圖上的發音器官以及自己的嘴型等,進行語音教學。
1.3 聲調教學
聲調是漢語的特點之一,因此,聲調的教學是語音教學的一個重點之一。聲調的教學可以用五度標記法進行圖示,通過具體的圖示,學生能夠直觀地分辨出這四個聲調的區別,以便于學習漢語聲調。
2 詞匯教學
用圖示法這種直觀手段解釋詞義是一種強烈刺激的方法,可以把詞語直接跟圖畫建立起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直接用漢語的思維。特別是初級階段的實詞教學,應該盡量使用直觀手段。教學實踐也證明,通過圖示而學習的生詞,留學生記憶更深刻。
2.1 單個詞的圖示
詞語的教學分為釋義和用法教學。而圖示法主要是運用于釋義教學,需要注意的,詞語的展示不僅適用于名詞還可應用于動詞。
2.2 多個詞辨義的圖示
圖示法可用于單個詞的教學,也可用于多個近義詞的辨析。使詞語之間的區別更清晰。例如:“近來”和“近期”的對比,圖示如下:
又如:“感激”和“感謝”則是語義輕重上的區別,我們可以用“>”來區別,也就是感激>感謝。 如果兩個詞的意義相等,我們還可以用“=”來表示,例如:爸爸=爸=父=父親,媽媽=媽=母=母親。
2.3 某類詞的圖示
某一類詞性可能包含許多個詞語,而這些詞語間又存在著關系,而教師釋義時,如果只用言語表達很難表達清楚,這時,使用圖示法則一目了然。例如方位詞的講解:
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一些學生比較生疏的事物或不容易說清楚的事物以圖示法示意往往效果較好。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適當的運用使教學達到預期效果,同時,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3 語法教學
圖示在語法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在一些語法點的展示上,適當應用圖示法,可以更清晰明了地講解語法點,學生也比較容易掌握。例如:“著”表示動作的持續。教師可以用兩幅一樣的圖畫來表示,動作一直沒有發生改變,并加以舉例。
此外,在講解趨向補語的表達時,用圖示法也可以使教學過程更有效。趨向補語一般涉及到兩個相對的位置,用圖示法會很明了,例如:上去/下去可以用和來表示。
4 句型教學
漢語中有很多特殊句型,這些特殊句型講解起來比較困難,這時,利用結構圖示和知識框架等直觀材料表達出相應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句型。
教師列出圖示,要求學生自己造句,替換句子中的主語、謂語和賓語,使學生對于這一句型能夠熟練掌握,并且靈活運用,由于使用了圖示法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眼、腦、口等多種器官參與學習,掌握的效果當然也要好得多。
5 句段表達教學
句段表達教學使用常常是連環畫,或者是和課文相關的幾幅圖,可以讓學生看圖講故事或者看圖復述課文內容。這種練習適用于初級、中級和高級任意一個階段,可以通過學生的篇章表達,檢查對課文的理解、語法點的掌握以及詞匯的積累。這樣可以把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深刻化。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完課文之后,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可以使用這種圖示法讓學生復述,這樣,可以生動地再現課文,幫助學生記憶,對學生掌握課文有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圖示法” 在初級階段的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和較好的實際效果。從實踐性來講,教材的編寫者只要合理地編排插圖即可,而簡筆畫操作簡單,線條明晰,省時省力,易懂易學,對教師的繪畫要求不是很高,稍作努力即可實際應用,其推廣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從實際效果上看,它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融入有趣的情景之中,使之形象化、生動化,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師想象力再豐富些,所畫內容與教學內容結合的更緊密些,完全可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因此,對外漢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示法”進行合理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黃錦章,劉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李泉.對外漢語課程、大綱與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本文研究設定的調查對象有兩個:有1年或1年以上教學經驗的對外漢語教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中級漢語留學生(一個班)。研究對象的選取原則謹遵循典型性和普遍性相結合原則。數據分析謹遵循客觀性和科學性相結合原則。關于學習者的教學效果調查以測試為主,設計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制訂教學計劃,在HSK試題庫中找出較典型的題目,對學習者進行測試。
(一)對外漢語教師對語境法的認知和使用情況調查
該調查問卷共回收了30份,包括中國籍教師11人,越南籍教師19人,從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1~2年的教師占30%,3~5年的占33.33%,5年以上的占36.67%。在“是否聽說過語境教學法”中,越南籍教師中有42.11%表示“沒聽說過”,中國籍教師中只有1人表示“沒聽說過”,在調查中總共有70%的教師“聽說過”語境教學法。在問及使用語境教學法的頻率,越南籍教師中有10.52%表示“從來不用”,剩余的89.48%則表示“經常使用”或“偶爾使用”,與以上“沒聽說過”語境教學法的數據有出入;而中國籍教師中有1人表示“從來不用”,與以上“沒聽說過”的數據較吻合,其中“經常使用”的占36.36%,“偶爾使用”的占54.54%。由此可看出,語境教學法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使用較為普遍。在問及“語境教學法在哪方面的教學中最常使用”,中國籍教師中90.91%選擇了“詞匯”,越南籍教師中不同選項都有人選,但選擇“詞匯”的比例是最高。由此也說明,語境教學法在詞匯教學中最常使用。在調查影響語境法使用的主觀因素時,中國籍教師認為最重要的五項分別是文化程度、文化背景、思想、年齡、修養,越南籍教師則認為最重要的五項是文化背景、文化程度、學習態度、宗教、學習動力。其中,文化程度、文化背景和學習態度是最重要的主觀因素。在使用語境法時,學習者的主觀因素要在考慮因素的范圍內,教師根據學習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文化背景和學習態度等主觀因素提出相應的語境材料,從而做到“因地制宜”,讓語境法的“利”充分發揮作用。
(二)實際教學課堂的記錄、調查與分析
1.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使用語境法最普遍的幾個環節:
1)導入生詞。關于還未講解的生詞,教師會先設置相關語境,讓學生明白該語境的含義后再告知學生該生詞的含義和用法,使學生在自然狀態下即可習得生詞。
2)解釋生詞。教師先講解生詞的含義、用法,再給出語境,讓學生理解生詞的含義、用法,從而學會如何使用該生詞。
3)辨析同義詞。模擬情景多適用于具備一定漢語基礎的中高級班的留學生,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漢語同義詞及近義詞間的細微差別,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把枯燥的語言知識轉化為生動的語言技能。
4)避免歧義。一個詞語只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表達某種含義。為了避免歧義,唯有把詞放進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才能更好地體現詞義。
2.不同文化背景下漢語學習者實際教學課堂及學習效果的分析
該調查以個案分析法為方法,專門設計了教學內容,并以語境教學法為綱制訂了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設計,通過筆者親身教授,來獲取數據和教學效果,從而總結出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使用語境教學法的“利”與“弊”。調查選取了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個中級漢語班來進行教學,人數為24人,分別是吉爾吉斯斯坦9人、越南4人、泰國5人、澳大利亞2人、德國4人,年齡跨度為16歲至30歲,年紀最大的學習為65歲。實際課堂教學情況如下:在“日子”一詞的教學中,講解“天數”這個義項時引導得較好,用“這些日子你到那兒去了,我找了你找了好幾天”讓學生很快就明白“日子”的含義?!叭兆印边€有“生活”這個義項,講解時運用的對應的語境是“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在說出例句前沒有構筑好相應的語境,提供的語境真實度不夠,使得學生未能將例句與自身經歷相結合,從而導致學生沒能深刻明白“日子”的“生活”義項?!按颉痹诓煌恼Z境中含義不同,從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程度來說,“打”的含義可為“用手打”或“玩”,但課文中“打車”的“打”則是“坐”的意思,學習者根據課文語境說出“打車”是“打的”的含義。由此向學習者說明“打”在具體的語境中表達的含義不同,讓學習者形成語境意識,所以要具體語境具體分析。教師可提供較為典型的例子具體說明。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語境法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當中使用的利弊分析
(一)使用語境法的“利”
1.明確詞匯的詞義和詞性。詞義具有模糊性和概括性的特點,因此語境可以明確詞義和詞性,還可以顯示詞語的搭配習慣以及語體使用的風格等等。另外,詞義能在詞典上查到,而詞語的用法、限制、區別和聯系,詞典一般很少詳加說明,或根本不予說明;詞的用法、區別等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現出來的。實踐證明,語境條件下的詞匯教學優于無語境條件下的詞匯教學。
2.促使學習者成套掌握語言材料。在特定的語境中,會有配套的詞語構成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語,可以讓學習者更好掌握短語的含義和用法,幫助其記憶更多詞匯,增加其語言材料,增強漢語的言語技能。
3.加深學習者對詞匯的印象?,F場語境使學習者身臨其境,切實可感的語言環境使學習者頗感有親切感,運用恰當的語境可使學習者感悟深刻,使之不易遺忘。
4.調動課堂氛圍。和諧活潑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習者放松身心,學習者可以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漢語學習中;使用語境法進行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運用得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語境法使用時出現的問題
1.造成課堂僵局。學習者在面對費解的事情時往往會陷入一種安靜的狀態,或陷入思考或思維受阻,教師提供的語境不當或講解語境不到位、不透徹,就會造成學習者面面相覷的局面,從而影響課堂的繼續進行。
2.造成學習者的思維混亂。由于人類是通過吸收可理解的輸入信息來獲取語言知識的,教師所設定的語境、設定語境的方式不恰當,容易給學習者造成思維上的混亂,學習者不能很好的掌握生詞的用法,理解不透徹,易產生誤用、濫用或排斥使用生詞的現象,反而事倍功半,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三)關于語境法使用不當的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使用語境法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應對策略:
1.提供一種真實感。把說話人“想要表達得意思”、“說話的內容”和“在什么情況下說”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課文、課內的語境,盡量使其與學習者的生活、學習密切相關,或與學習者的興趣、需要有關,把具體的語境與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親切可感,加深學習者對生詞的理解和印象,讓學習者在一種真實、自然的環境下習得語言。最后,讓學習者做替換練習或模仿造句,即時檢查教學效果。
2.提供語境時緊抓細節。教師在給出語境時,應講究生詞的固定搭配,注意語境例句的順序安排,把握好語境的信息量。教師提供語境的語言應該簡短,盡可能地使用學過的詞語,以舊帶新,以新溫舊,新舊結合。如以“丟失”帶“失去、失望、失學”等,甚至在一些近反義詞教學中,用學過的近反義詞引出另一個近義詞,如“高興”帶出“快樂、愉快”,“可能”帶出“也許”,“借”帶出“還”等。另外,讓學習者記住語境的主體信息,這樣便于記住詞語含義和用法等知識點,因為信息的提供是在具體的語境中得到完整實現的。
3.以學習者為主體,尊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由于教學對象有年齡、性別、國別、宗教、文化背景、認知水平、漢語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習者設計出對應的語境,讓學習者更易接受,更好地掌握生詞的含義和用法。教師使用事先精心選擇或設計的語境,使學習者在有用的新信息的接收中體會詞義和用法,學習者不僅可以比較準確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而且通過信息和情景的串聯,可以對所學的詞語知識有深刻的記憶。如給學生講解“話是這么說”,該句式在口語中多接在別人所說的話以后,“雖然按道理是怎樣,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有一位68歲的學習者,他最用功但實際學習效果不好,老師說:“只要努力就會有好成績?!彼麉s說:“話是這么說,可是我年齡大了,精力比不上年輕人了,學習比較慢?!崩蠋熣f:“沒有關系,只要努力,就是最好的學生。等我六七十歲時,能像杰夫一樣就很了不起了!”根據不同的學習者設計相應的語境。
4.無處不語境。語境是無所不在的,教師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即時語境或現場語境,語境的使用也不僅僅只能在課堂上,只要是需要語境的地方,“語境”都能大放光彩。如教師在講解新學過的生詞后,可在當堂或課后時間,盡量用上已學的詞語,利用即時鮮活的語境,提高詞語的復現率,強化理解、記憶和使用。如某教師在講解“大……的”的意義和用法時,時值冬日,見一個學習者穿著拖鞋走進教室,便借機發揮:“大冬天的,你穿著拖鞋不冷嗎?”
5.語境使用的手段多樣化。通常的語境植入手段都是教師直接講述語境,然后給出典型例句,讓學習者體會生詞的含義和用法。適時地變換一下語境的植入手段,讓學習者耳目一新,不僅可以吸引學習者的目光,也能增加學習漢語的趣味。例如展示圖片、視頻、音頻等,便于情景立現于眼前,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形象的動作都能給學習者帶來視覺上的共鳴。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初級口語課;留學生
一、口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
口語教學在整個對外漢語教學體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首先,它是一門基礎課;其次,它是留學生由課本知識到具體的實際運用之間的一座橋梁,具有強烈的實踐意義。從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來看,初級階段是整個教學的開始階段,此階段的學習對于留學生今后的學習起著極為重要的鋪墊作用?!叭f丈高樓平地起”,對于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的留學生們,由于學習的是非母語,因而此階段的教學更不可忽視。呂必松先生(1996)指出:“口頭表達訓練是促進語言習得的手段之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過去只是在初級階段開設一門口語課,以會話體為主,現在有些學校,雖然開設了中級口語,高級口語或類似的課程,但是對這門課的性質和任務還缺乏統一的認識,還沒有形成口頭表達訓練的明確目標和完整體系”,那么,與教師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方法也必然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初級口語課的教學方法與模式
留學生通過口語課來了解自己對于漢語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應能力,口語課老師則通過教學過程評估留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其他漢語課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過程是一個有序整體,而其中的各個環節也會更加緊密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根據授課內容,我們可將口語課的教學方法劃分為語音、詞語、句子和段落表達四類。根據留學生的人數量,可將口語課的教學方法劃分為獨白性訓練和會話性訓練(包括兩人與多人會話)兩類。
(一)適宜于初級階段口語課的教學方法
1、語音教學法??谡Z是有聲語言,無論是聽還是說,都是以清晰準確的語音為前提的,因此語音訓練的重要性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呂必松先生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中提出了以下方法:以音素教學為綱、以話語教學為綱、音素和話語教學相結合。以音素教學為綱是目前對外漢語教學界主要采用的方法。這是因為這種教學方法較利于初學者對目的語的識記。語音教學中我們可運用的具體的教學方式有:圖表演示、反復示范、循環模仿等教音法,獨唱合唱、說讀結合等練音法,夸張、對比的提示法和手勢體態的演示法等糾音法等。但在教學中我們無論運用哪一種方法,哪一種具體方式,都應把重心放在音素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上。
2、詞語教學法。訓練單個詞的形-音-義的關聯的,如直接法(指物說詞或根據動作說詞等)、認讀法(根據板書念詞語等)、釋義法(對指定詞的意義進行闡釋)。訓練對不同詞的聚合、組合關系的把握的,如語素法(讓留學生說出一個含有與所給詞相同語素的詞)、替換法(用近義詞替換句中的某個指定詞語)、聯想法(說出與指定詞語相搭配的詞或其反義詞)。訓練母語與目的語的關聯的,如翻譯法(將漢語詞與母語詞對譯)。上述方法中直接法和認讀法是兩種基本的方法,具有直觀、通俗易懂的優點,尤其適用于零起點及稍高于該水平的留學生。在初級階段,對于非抽象詞,宜采用提供實物或利用動作幫助留學生理解的方法;對于抽象詞來說,宜采用設置情景來理解的方法,而不宜采用另一個抽象的詞解釋生詞的方法。
3、句子教學法。機械練習法,主要以模仿為主,模仿的內容包括句重音、語調、語速、停頓等。句式變換,對句中的詞語進行替換的練習等也屬此類。由于該類練習對留學生要求較低,也不要求留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因而我們認為它主要適用于零起點與學習時間在4-5個月以下的留學生。造句練習法,即用指定的詞語造句或將對話補充完整。該類練習對留學生的要求較上述第1類練習來說稍高,且需建立在留學生具有一定的詞匯和語法構成的知識之上,因而較適用于學習時間在半年左右的留學生。交際練習法,包括情景問答、自由問答等。該類練習對留學生要求是上述3類中最高的,它不僅要求留學生運用相關的語法知識將已知詞語組合成句,而且必須在同時正確理解對方的話語。
4、簡單的段落表達教學法。事件包含的命題之間具有先后、因果、推理、轉折等關系,反映在語言形式即句群中也有相應的聯系,這種聯系的表現形式或為使用關聯詞語連接兩個句子,或不依靠關聯詞語連接,而依靠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組合成句(如緊縮復句等)。此項訓練大多在中級階段才開始進行。但我們更提倡在初級階段就著手進行簡單的成段表達訓練,然后再逐步過度到中級階段較為復雜的成段表達訓練。這樣,留學生不會感到初級與中級的跨度過大而難以適應。簡單的成段表達訓練可分為以下類型:看圖說話或講故事、連句成段、復述及轉述短文。在用這3種方法進行練習時,我們應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順序是否合理、恰當,尤其是語段中的連詞運用得是否正確。
(二)適宜于初級階段口語課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模式中,“互動”是相對“傳統型”中的“填鴨式”的“施動型”而言的。也就是說,“傳統型”的口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和課文是課堂教學的主導,留學生處于靜止的接收狀態,按照既定的提示與要求進行合乎規范的反饋。而“互動型”將雙方放置在平等而開放的循環系統中,教學中的雙方是面對面的交流,是“即時性”的交際,手段、信息的走向都更加豐富多彩,更為復雜。在這種模式中留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循環是周而復始,永無終點的,循環的“箭頭”是永久流動的,從而形成了一個平等、開放、充滿活力的、堅韌的良性循環系統?!盎有汀苯虒W模式在課堂實踐中,具有鮮明的特色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形態。
1、“互動型”教學模式演化成一種組織課堂的框架。教材的組成部分將由原來單純的書本訓練擴充為“書面材料+教師設計+各種外部手段+即興內容”這樣一種混合型教材。教師是教材的第二作者,即再創造者,教材的構成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一種建立在循序漸進的詞匯、語法、綜合知識基礎上以及經過心理測試的步驟后形成的可以自由搭配、組合、修正以及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書面材料。
2、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屬于“第二語言課堂”,即大背景是目標語環境,課堂內的小語言環境與教室外邊的大語言環境是既統一又區別的。統一之處在于都是漢語環境,區別則在于課堂內是目的性、操作性、秩序性很強的單純教學,而留學生在課堂外是目的性、操作性、秩序性較為模糊雜亂的混合吸收。當然,課堂內外環境的巨大落差,甚至完全脫節的狀態是我們在口語教學中極力避免的現象。因此,找到一條連接內外課堂之間的有效捷徑。留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從最初的“完成老師的任務”的被動狀態,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變成試圖參與、加入、融合的狀態,當他們把從實踐中得到的語言文化知識在課堂上重現的時候,他們的姿態就完全轉變為“施動”的姿態,“創造者”、“傳播者”的姿態。
3、進行藝術性的教學,能使留學生的感官保持興奮和集中,從而獲得信息的效果也高。從感官的特性來說,留學生的感官喜歡以藝術的形式呈現的教學內容,而對那些枯燥乏味、呆板陳舊的形式呈現的教學內容則不愿意感知,甚至排斥,產生一種“教學的逆反心理”。那么,教學藝術必須遵循人的感覺感受性規律。開放的、互動的口語教學模式,對口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合理地組織課堂、設計場景,還要適度地將這些設計“隱藏”在教學過程中。使留學生與教師相對的教學狀態變得融為一體。如可以給留學生欣賞短片、新聞報道、閱讀剪報、廣告、聽民族音樂,進而引入正題。
4、教學模式的自由組合?!盎有汀钡慕虒W模式是有序循環的,因此可以將傳統中的任何一個環節作為開始,每個切入口都將開創和建立一個有序的循環系統。例如,筆者的口語課上時常會有5分鐘左右類似于“今日閑談”的時間,假如一個留學生穿了一件有民族特色的衣服,大家很感興趣,要求他到前面展示一下,教師就引導留學生盡力表達他們的看法。如A、這件衣服很適合你(你穿很合適)。B、是你們國家的傳統服裝嗎?C、你們常在節日和重要的紀念日穿,還是平時也經常穿?D、這種服裝有什么特別的意思嗎?E、你們國家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怎么看?教師在留學生自由表述之后,對這些句子中出現的詞匯、句型、語法、文化現象進行有選擇的分析與操練,同時對留學生學習過程中概念不清的地方進行梳理,對相關知識進行有目的的擴充,讓留學生加強記憶,體會句型變化的多種可能性與詞匯搭配的基本規律。這樣的一場熱身,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主動地表達,主動地尋求解答,這種心態對下面的口語學習極其有利。
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改變對外漢語教學中初級口語教學階段的僵化模式,發揮留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刺激他們的求知欲,塑造開放型的課堂,促成知識傳播的良性循環,還有漫漫長路需要我們去探索和追尋。
參考文獻:
1、呂必松.漢語教學中技能訓練的系統性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1997(3).
2、王若江.對漢語口語課的反思[J].漢語學習,1999(2).
3、吳淮南.作為外語的漢語口語教材《樸通事》和《樸通事諺解》[J].南京大學學報,1995(4).
4、徐子亮.口語教學法的認知原理分析[J].對外漢語教學的跨文化視角,2004(7).
5、劉影.對外漢語基礎口語教學模式的新思路[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關鍵詞:對外漢語 詞匯教學 原則 方法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9-0000-02
詞匯是語言表達的前提,只要具備了一定的詞匯儲備,才有可能順利地進行語言交流和運用。因此,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不容忽視。只有科學的詞匯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詞匯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盡快掌握。
一、漢語詞匯教學的原則
在詞匯教學中,老師不僅要講清楚詞語的音、形、義,更重要的是講清楚詞語的用法,即詞與詞的搭配以及搭配時應注意的問題,并且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詞語的用法。只有從漢語詞匯的本身特點和漢語詞匯課堂教學的特點出發,才能提高教學效率,確立詞匯教學原則。
近年來,在漢語詞匯教學的研究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四個教學原則。
第一,結合漢字特點進行詞匯教學。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教學可以根據漢字的構造法進行詞匯教學。因此,我們可以意識地引導學生以此去理解字義、識別詞義。對部分有傳統象形字演變而來的現代漢字,我們可以借助古文字字形,來了解該字的本意。如車:甲骨文的形體是一輛車的輪廓;首:甲骨文的形體像人頭。對部分會意字,可以通過分析構字部件之間的關系,借以說明整字的意義。如林:從兩木,表示樹木成片。對形聲字,我們可以通過對表義部件的分析,提示整字的意義。“打”、“拎”、 “捶”的包含表義的提手旁,它們的意義都與手有關。
第二,利用漢語詞匯的特點進行教學。漢語詞的構造單位是語素,許多單音節語素可以單獨成詞,而語素與語素又可以自由組合為合成詞。因此,學生只要掌握一定數量的語素和構詞法,就可以迅速擴大詞匯量。我們詞匯教學應重視詞匯的這些特點進行教學。如利用語素解釋詞義,例如 “無聲”就是沒有聲音。同時,還可以鞏固所學詞語并擴大詞匯量。通過構詞法系統地學習同類型詞?,F代漢語詞匯以合成詞為主,而“偏正式是現代漢語中最能產的構詞方式,同一個語素加上不同的修飾性語素,就可以構成大量同族詞?!?如在語素“筆”前加修飾性語素可構成 “鋼筆”、“毛筆”,表示不同類型的“筆”。附加式的合成詞是由詞根加上詞綴構成,構詞能力也很強。一些非名詞性語素加上詞綴“子”“兒”、“頭”后變成名詞。如:“胖子”,是形容詞性語素,加“子”后表示胖的人,以此類推,矮的人是矮子,聾的人是聾子。通過構詞法來學習漢語,可以讓學生批量地掌握。
第三,結合具體語境。一個詞總是出現在一定的句子中或上下文中,而且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因此,要結合語境進行詞匯教學。例如,1.他每天走著來學校。2.她的手表不走了。3.他的爸爸明天走。上述句子中的“走”分別處于不同語境,其詞義也隨著不同的使用場合而不同。由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到“詞不離句”,才能正確地解釋詞語的意思。
第四,結合文化背景進行詞匯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第二語言的教學必須結合文化背景因素進行,通過對比和分析,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提高學生對漢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我們在講解“京劇、國畫、太極拳、麻將”這些詞時,要注意結合中國文化的知識來講解,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同時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詞匯教學時,重視這四個原則的結合,才能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激起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消除漢語難學的心理。
二、漢語詞匯教學的方法技巧
詞匯教學不是一門專門的課程,而是滲透在各門課程中。課堂教學是以一課書作為一個教學單位,生詞的教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2在實際教學實踐中,處理生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詞語的展示、詞語的講解、詞語的練習。
第一步,展示詞語。課本上生詞表中生詞的順序,多半都是按生詞在課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的。處理生詞時,教師可以以生詞為線索串講課文。或讓學生以生詞為線索概括或復述課文,不斷強化學生對生詞的記憶和對課文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也可以打亂生詞表的順序,自己重新排列順序。
常見的排列方式有:(1)按詞類排列分組展示。將所學習的生詞按照詞類分組排列,即把生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還有詞組等等,分門別類加以講解和練習。這樣既便于讓學生理解各類詞的功能特點,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漢語的詞類觀念。(2)按話題排列分組展示。將意義相關、可以出現在共同話題的詞語排列在一起進行學習。例如“問路”,“看病”,“打電話”,“買東西”等等,把相關的詞語排列在一起,便于學生根據話題練習對話或敘述。生詞的學習和運用相結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排列好生詞的順序后,接著就可以開始在課堂上展示具體的詞語了。常用的展示方式有:聽寫、領讀、認讀、用實物或圖片展示、用卡片展示生詞。聽寫是常用的展示詞匯的手段,此手段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用卡片展示生詞最適宜年幼的學生和初級階段的學生使用,既可以用在講授新課前復習前一課的生詞,也可用來認讀當天所學的生詞。
第二步,講解詞語。一是解釋詞義,課堂教學中講解詞義的主要方法有:①以舊詞釋新詞。啟發學生用已掌握的詞語對新詞進行解釋。如學習“頭兒”,這個詞時,我們可以啟發學生用“老板”、“領導”來解釋。②利用構詞語素釋義。引導學生對新詞中學過的語素進行回顧,據懂得的語素的意義推測新詞的意義。如學習“認錯”這個詞時,先帶領學生回顧 “認”是“承認的意思,”“錯”是“錯誤”的意思,再引導學生推測出“認錯”是“承認錯誤”的意思。③利用近義詞、反義詞釋義,即對比法。比如學習“眷念”時,讓學生用“想念”來解釋;學習“粗心”時,讓學生用其反義詞“細心”來解釋。④利用語境猜測詞語的意義。選取學生熟悉的或親身經歷的事例來設定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從此的實際應用中去體會理解詞義。比如學習“吸引”這個詞時,可以設置這樣的語境,“來到桂林,發現桂林的風景真的很美,我們可以說“我被桂林山水……”,讓學生說出“吸引住了”。⑤例句釋義。教師直接給學生幾個例句,讓學生通過例句來體會詞義。比如學習“不由得”這個詞時,可以給出以下例句:看到這張照片,我不由得想起在中國留學時的生活。/ 聽了她的故事,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淚。讓學生體會“不由得”是“很自然地、不能控制地”的意思。在解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詞義的解釋和詞語的用法結合起來,同時要給學生舉出一些例子或通過詞語搭配來講清詞語的用法。比如學習“打算”這個詞時,可以給學生兩個例句:“寒假我打算去旅行?!?“寒假我沒有什么打算”,以此來說明“打算”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在講解詞語時,對于感彩明顯和語體色彩不同的詞語加以說明,否則會影響學生正確使用該詞。
第三步,詞語練習。練習是掌握和鞏固詞語的重要手段。詞語講練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搭配與擴展詞語相結合的練習。教師說出一個詞,讓學生說出可與之搭配的詞語。如說出動詞,請學生說出可以與之搭配的賓語,教師:拆,學生:拆房子、拆信、拆盒子、拆機器;/教師:拒絕,學生:拒絕回答、拒絕接受、拒絕對方。再如教師說出量詞,請學生說出可與之搭配的名詞,教師:群,學生:一群羊、一群小孩。二是用指定的詞語造句。具體做法有:①設計情景讓學生造句。例如,用“難說”造句。師:你不能肯定自己的考試成績好不好,這時你怎么說?生:這次考試成績好不好很難說。②用指定的詞語回答問題。教師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用指定的詞語作出回答。例如:你每天幾點起床?(才)/你對桂林的印象怎么樣?(覺得)③用指定的詞語改寫句子,要求原句意思不變。例如,老師告訴了同學們這次考試的成績。(宣布)/看到那位老人,我很自然地想起我母親。(不由得)④用指定的詞語完成句子。他起床起晚了,……(差點兒)。三是聽意思說詞語。教師用漢語說出詞語的意思,或描述一個情節,讓學生說出表示該意義的詞語。詞語練習還可以利用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合中級學生的游戲有:(1)漢字詞語接龍。做法:學生分為兩組進行比賽,教師在黑板上寫了第一個字后,兩組學生交替出人接續往下寫,每個詞的開頭,必須是上個詞的詞尾字。如中―中國―國力―力氣―氣量―量力而行―行軍……(2)詞語聯想。教師簡單地解釋一個詞義后,讓學生立即聯想一個與之有關的詞語并記下來,老師再一一提問,有時需要讓學生做簡單的解釋。如:“結婚”一詞,學生的聯想可能是“幸福、教堂、戒指、婚禮、孩子、家務事、家、蜜月旅行”等等。
三、對漢語詞匯教學的建議
(一)詞匯教學應注意階段性
1、初級階段
初級階段,由于該階段學生的詞匯量和漢語水平的限制,該階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要求學生掌握最常用的詞語的基本意義和主要用法。這一階段的教學方法應多借助直觀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義。同時,還要采取更多的詞語練習的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漢語的興趣。
2、中級階段
中級階段,要注重擴大詞匯量,同時還要對以學過詞匯的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全面掌握。這一階段可以講一些漢語構詞法的知識,介紹一些常見的詞綴或類似詞綴的語素。例如:家,加在詞尾表示掌握某種專長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如“科學家、藝術家、畫家、音樂家、作家”等。化,加在詞尾表示具有某種性質的人,如“美化、綠化、丑化、國際化、老年化”等。
3、高級階段
高級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3000以上的詞語,具備了一般的漢語交際能力。此階段的任務,一方面要繼續擴大詞匯量,另一方面要掌握詞語的多義項,掌握詞語的文化內涵。這一階段適宜采取對比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如同義詞對比、反義詞對比、感彩和語體色彩的對比。
小結:中高級階段的詞匯教學都可以采取詞語搭配和擴展的法,這樣的話,學生理解詞義和鞏固詞語就容易得多了。
(二)詞匯教學應注意國別性
不同國別的學生,社會和語言背景不同,他們學習漢語詞匯的難點和重點就不完全相同。所以,詞匯教學一定要有針對性,應根據學生的國別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策略。
(三)重視詞匯的“重復率”
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經過多次的重現和復習才有可能掌握。首先,要利用詞的音、形、義多角度的重現;其次,應注重利用句子重現詞語。最后,在不同的課型中重現。
注解
① 萬藝玲.漢語詞匯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12).
② 萬藝玲.漢語詞匯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12).
參考文獻:
[1] 萬藝玲.漢語詞匯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輝,楊楠.漢語綜合課教學法[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3] 趙婧.淺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釋詞技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9).
[4] 郜峰.現代漢語詞匯教學的多角度思考[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10,31(1):167-169.
[5] 錢潤池.簡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語素義教學[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2:33-36.
[6] 陸儉明.詞匯教學與詞匯研究之管見[J].江蘇大學學報,2007,9(3):12-17.
[7] 張義宣.淺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青年作家,2011(4).
[8] 胡瑞.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J].文學教育,2010.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升溫,逐漸稱為各國人民學習的熱門語言,正逐漸躍升為在全球可能僅次于英語的新的強勢語言,漢語國際化的趨勢日益增強。而就目前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我們深深感到,要不斷提高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整體水平與質量。而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漢字自身認讀和書寫的特殊性,致使漢字在整個漢語教學中起重要連接的一環?!h字與漢語之間存在一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所以根據漢字所處的現狀應提升其在對外漢語教學傳播的重要性。
一、漢字的特點
1.具有表意性的語素文字
漢語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是最重要的輔交際工具,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唯一文字符號系統,漢字的主要特點是它屬于表意體系文字,世界上的文字類型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意文字,另一類是表音文字。
漢字稱為方塊字,整體是呈現方形。從外形來看,就與世界上大部分使用的表音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很強的圖畫性,也可堪稱為一種藝術來鑒賞。表音文字中的字母與所要表達的意義完全沒有任何聯系,例如:英語單詞pen[pen]就是由三個字母p-e-n來表示的,與鋼筆之間沒有任何聯系,這三個字母本身也沒有任何意義。而表意文字為語素文字的代表。語素是最小有音有義的語言單位,例如:“天”“地”“你”“我”都是表示現代漢語的語素。
表意文字又稱形意文字,也是漢字,而漢字又是語素文字的代表。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例如:成詞語素“天,地,人,書”都表示是現代漢語的語素。不同的字形可以表達不同的語素,一方面,讀音不同語素不同,例如:“牛,馬”,另一方面,讀音相同語素也相同,例如:“雨和羽”。漢語是用漢字來記錄漢語的語素,因而,語素的音和義就成了相關漢字的音和義。
2.漢字數量之多,高頻詞匯有限
目前,漢字的數量很難用一個確切的數字來表達,就這一不確定的數字,給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心理難免會造成一定的負擔和無形的壓力。這樣不利于漢語的學習。其實,一般的學習者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漢字,只要掌握兩三千常用漢字,就可以很輕松的與人交流,看報紙,閱讀文章等。所以在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習者說明這一目標,免除學習者心理壓力,增強學習漢字的信心。
3.部件是構字的基本單位
筆畫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在書寫時從起筆到落筆為一筆或一畫。傳統的漢字基本筆畫有人把它分為八種,也稱“永字八法”即:點、橫、豎、撇、捺、提、折、鉤。但在這種基本筆畫的基礎上又派生出三十多種變形筆畫。
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叫做部件?!〔考址Q為偏旁。例如:“火,木,女,土”等。漢字的部件可以分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成字部件,例如:“日,木,女,火,土,月”等;非成字部件,例如:“仆(人的變體),蕪(草的變體),湖(水的變體),剖(刀的變體)”等,這些字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件組合而成的,又稱為“合體字”,而現代漢字絕大多數是合體字,這樣就引起了漢字部件正確的拆分與組合,所以在漢字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習者把握漢字的基本部件和構字結構是學習漢字的重點和難點。
有人合體字的部件和部件的組合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1) 左右組合
a. 左右結構: 例:如 確 規 教
b. 左中右結構: 例:微 辯 推 弼 瀏
(2) 上下組合
a.上下結構: 例:草 吞 冒 需
b.上中下結構: 例:器 慧 蜜 鼻
(3) 包孕結構
a.兩面包: 左上包:例:啟 病 唐 疾
右上包:例:勺 勻 勾 刁
左下包:例:超 遣 適 過
b.三面包: 上三包:例:同 用 風 鳳
下三包:例:兇 函 畫 幽
左三包:例:醫 匠 匹 臣
全包圍:例:囚 園 圍 圈
(4)品字行組合 例:焱 眾 品 毳
二、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基本原則
1、漢字數量上的限制
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規定了留學生在華四年漢字學習的總字量2905個,并且要求做到“四會”(認、讀、寫、用),在實踐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一般說來,認讀的漢字量要遠遠大于書寫的漢字量。漢字教學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要求學生對所學的每一個漢字都“四會”。在此基礎上《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1992年)中甲乙丙丁四級共2905個,其中甲級字800個,乙級字804個,丙級字590個,丙級附錄(姓氏和地名)11個,丁級字670個,丁級字附錄30個。這就是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教學的標準,把這一標準明確,讓學習者有信心學好漢字。
2、漢字的教學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順序
(1)最先教的漢字應該是構字能力強、構詞能力強、意義明確具體的筆畫少的獨體漢字。如手、水、人、心、口、月、女、土、木、火、日、金、刀、衣、目、山、馬、車、石、食。
(2)其次應該教學構字能力不強,但構詞能力強,意義明確具體、筆畫少的漢字。如數字、百、千、萬、多、少、大、小、好、壞、左、右、早、中、晚、上、下、年、月、天。
(3)再次就是構詞能力強、規律性較強的合體表意字和形聲字,如淚、林、寶、眾、安、洋、飽、吵。
(4)然后就是構字能力強的不成字偏旁及其所構成的常用合體漢字,如艸、纟、阝、疒等偏旁以及由這些偏旁構成的合體漢字如草、花、紙、病。
(5) 最后是組成常用詞的其他一些漢字。
三、漢字教學的內容與方法
1.筆畫的教學方法
(1)筆畫的展示
筆畫的學習要結合具體的漢字來進行,特別是那些運用了漢字基本筆畫且使用頻率高或構詞能力強的漢字。如“你好”。初期筆畫的學習和認讀要選擇筆畫少的漢字來進行,在結合漢字進行學習時,可以把特定的筆畫用不同顏色標示出來。
(2)筆畫的認讀
學生不僅要看到具體筆畫形狀,也要知道筆畫的名稱,所以教師要引領學生說出筆畫的名稱。
(3)筆畫的書寫
每一個筆畫都要正確書寫,教師要演示筆畫的書寫方法。如:寫橫時,是從左到右;寫提時,是從左下到右上。
(4)筆畫的練習
學習者在學過基本的筆畫之后,應引導學習者利用簡單的漢字進行練習和強化,加深印象。
因此,在筆畫學習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1)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教基本筆畫,再教變化筆畫。
(2)注意區分形近筆畫。如“干”和“千”。
(3)有一些筆畫,需要向學生介紹它們在漢字中常出現的位置。如:“平撇”常出現在最上面(千、毛), “短撇”常出現在左上方(牛、午)。
(4)要求學生注意相同筆畫的排列位置。如“頭”和“興”中的兩個點的位置不同?!皩W”與“嘗”中部首的區別。
2.漢字筆順的教學方法
漢字筆順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里頭后封口,先中間后兩邊。
筆順的基本規則并不復雜,但結合到具體的字時,情況又比較多樣。如:“先中間再兩邊”不能要求所有的字,“小、水、川、班、 火、 脊”。形近的字,筆順也不同,如:“刀”和“九”、“乃”和 “及” 這是受到了筆勢的影響。
3.獨體字的教學方法
現代漢字中獨體字的數量并不多。有學者從2500個常用漢字中統計出213個獨體字,其中組字能力較強的有76個,這是獨體字教學的重點。獨體字的教學需從形、音、義三個方面來全方位地進行。
獨體字的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1)展示獨體字:
獨體字形、音、義的初次展現方法可以采取:看圖識字、板書示字、舊字引新字(如:白-百,大-太,木-本-末)等。
(2)解釋獨體字:主要從形、義兩方面進行講解
①釋字義的方法如下:
a.圖片法:適合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獨體字,如:日、月、人、車、馬、門等。
b.古文字法:古文字和現代漢字字形大致相同時可用。以古文字為背景,溝通物象,加深理解。如:上、下、大、小、口、石等。
c.翻譯法:不太容易使用其他方法時,翻譯法簡單直接?!∪纾壕?、千、不、也、才等。
②分析字形(幫助學生找到記憶漢字字形的好方法)如下:
a.圖畫法:把一些漢字通過圖畫表現出來,讓學生能形象地記憶漢字字形。如:山、口、八、個、小等
b.古文字法:通過古今漢字字形的對比,幫助學生加深對漢字字形的理解與記憶。如:子、木、果、女、門等。
c.筆畫筆順練習法:對那些用翻譯法解釋意義的獨體字適合用此方法。如:九、千、不、也、才、世、萬、我、為等。
d.形近字對比法:通過形體相近的一組獨體字的對比,幫助學生掌握漢字。如:人-入,千-干,己-已,午-牛、幾-兒等。
4、合體字的教學方法
合體字的數量要遠遠大于獨體字,因此合體字是漢字教學的重頭戲。合體字的教學也要從形、音、義三個方面展開,形體中,合體字的結構模式是其中比較復雜,也是比較重要的部分。音和義的部分可以利形聲字的聲旁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讀音。形聲字的形旁和會意字的表意部件可以幫助我們辨析字義。
①展示合體字(方法與獨體字相似,不再贅述)
②解釋合體字,方法如下:
a.直接分析法:有些合體字的意義就是組成部件意義的疊加,那么分析時就可以直接說明。如:塵——小土,尖——上小下大,歪——不正,甭——不用。
b.古文字法:用古代會意字的字形來幫助理解現代漢字,當然,古今漢字字形差別不太大時適用。如:從、采、休、酒、吹、家等。
c.推測義類法:通過偏旁,推測合體字的義類。如:請說出下列漢字在意義上與什么有關——抱、飽、跑、泡、炮、袍、刨、皰、咆。
另外,也可以用圖片法、翻譯法等,這里不再說明。
③合體字的結構教學,方法如下:
a.字圖同出法:在講授新字時,把漢字及字形結構圖同時展現給學生,幫助他們分析字形結構,便于記憶漢字字形。
b.析字畫圖法:給出漢字,讓學生自己畫出結構圖形,加強練習和記憶。
c.按結構歸類法:給出一些漢字,讓學生根據結構進行歸類?!∪纾合铝袧h字從結構上可以歸為幾類——吃、遲、困、哭、抱、問、地。
d.按結構圖寫字:讓學生按照結構的要求寫出相應的漢字。如請學生寫出三個左中右結構的漢字。這種方法相對來講難度更高些。
④合體字的字音教學
合體字中形聲字的讀音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如果能提醒學生注意,方能較好地幫助他們掌握讀音。方法如下:
a.求同法或求異法:在一組形聲字中找出讀音相同或不同的漢字。如:下列哪些漢字的讀音與“半”相同——伴、拌、絆、胖。又如:下列哪些漢字的讀音與“交”不同——膠、較、絞、郊。
b.注音法:給出聲符相同但讀音差異較大或不大的漢字,讓學生注音,提醒學生注意語音的差異。如:話、活、適、刮。又如:放、房、仿、芳。
c.分類法:讓學生對使用同一聲符,但讀音有兩種以上的情況的行聲字進行聲旁表音的總結。如:將下列一組字按照聲母的不同分類——膀、榜、磅、傍、滂。
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字知識的教學固然重要,但我們應將知識點融入到識字教學中,通過講解和練習讓學生體會到某些知識的規律性,能運用到自己的漢字學習中。
四、結語
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中之重,但長期以來放在一個不受重視的位置。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漢字是整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應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于重視,當下這一環節無論是在教學方法還是在教學理論研究方面都存在著很多不足,都需要工作者加強補充和完善,使漢字教學能好快的發展起來,更有助于漢語在國際上的傳播。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關鍵字:對外漢語;專業;改革;發展
一、概述
對外漢語專業注重漢英雙語教學,培養具有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外文學、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較全面了解,能適應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需要的應用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能在國內外相關學校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英漢雙語教學及研究的創新型師資;能在企事業單位以及國內外其他相關部門從事涉外文秘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關工作的實踐性專門人才;同時,向高等院校輸送碩士研究生生源。
二、對外漢語教學改革與發展
(一)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
1.健全機構、采取措施。
(1)為確保對外漢語教學質量,我國于1987年由8個政府部門(現擴展為11個政府部門)聯合成立了“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嚴格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管理制度;(2)各高校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對外漢語教學機構的行政級別(有的從教學小組提升為教學中心,多數從教學中心提升為系或學院);(3)加強了對從教人員的管理和培訓,開始進行統一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現為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證書,簡稱“能力證書”),從教人員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持有率也逐年上升,這都極大地鼓舞和推動了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加強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研究與學科建設
加強了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已逐漸作為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對外漢語教學的科研隊伍。近20多年來,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逐步形成了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建設的新思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建設應走以漢語教學為基礎的、開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這就大大推進了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革新與改進,因而對外漢語教學的質量得到較大的提高。而這也同時對于漢語本體研究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對外漢語教學已成為漢語本體研究的試金石。同時,設立了包括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的博士點和國家重點學科,建立了國家級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對外漢語研究中心,并正逐步在一些基礎和條件都比較好、學校領導也比較重視的高校建設一批對外漢語教學基地,以便在教學、科研、教材建設、師資培訓和內外學術交流等方面起示范、輻射的作用。
(三)對外漢語教學基金和漢語水平考試
設立了面向海外的對外漢語教學基金――“漢語橋基金”,加強了與國外漢語教學界的聯系、交流與合作,加強了對國內外漢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同時,建立了被定為國家級標準化考試的“漢語水平考試”(HSK)和相應的HSK漢字、詞匯、語法等級標準和等級大綱。
1.對外漢語教學的改革。
(1)突出本專業的課程特色。一般該專業本科階段開設有“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文字學”、“語音學”、“現代漢語詞匯學”、“第二語言教學概論”、“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方法”、“對外漢語教學系列專題”等課程。(2)充分重視英語課程的地位?!皩ν鉂h語”專業屬于外語類招生,因此對學生的外語水平要求很高,在外語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以北語為例,該專業在低年級主要開設“英語精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泛讀等系列課程;在高年級主要開設“英語翻譯”、“英美文學”、“西方文明史”、“第二外語”等課程。(3)注重文學文化素養的培養。眾所周知,留學生在漢語水平達到了一定階段之后,興奮點會轉向語言背后所隱含的文化內容。因此“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就需要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綱”、“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課程。
三、小結
“對外漢語”專業是一個應用型學科,同時又是一個交叉型學科,因此在課程設置上不同于一般大學中的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同時,“對外漢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勝任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且有進一步發展前途的對外漢語教學專門人才”。該專業所培養的是一種復合型人才,要求學生不僅要扎實掌握與漢語言文字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相關的基本理論和教學方法,具備一定的文學文化素養,同時還能熟練地使用英語。因此我們所培養的學生除可在學校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之外,還可在新聞媒介、國家機關、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還有就是對外漢語教學事業既不是政治工作也不是教育產業,而是一項教育事業,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按照教育規則來辦學。因此我們現在要做的工作,首先是要抓住當前“漢語熱的機遇,大力推進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其次是要正確認識對外漢語教學事業,改進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狀況。對外漢語教學的辦學方向應是向世界推廣漢語,宏揚中華文化,使漢語成為具有文化魅力的世界性語言;培養理解中國、對中國友好的漢語人才。這項事業的本質屬性應是教育事業,而不是其他。
【參考文獻】
[1]袁飛.試論對外漢語教學的作用與意義[J].管理觀察.2011.
[2]陸儉明.關于開展對外漢語教學基礎研究之管見[J].語言文字應用.1999,(4).
[3]和躍.語言文化對對外漢語教學的意義[J].管理觀察.2011,(1).
[4]袁飛.簡述對外漢語教學理念[J].社會經濟與教育探索.2011,(2).
[5]陸儉明.對外漢語教學中經常要思考的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1998,(4).
[6]王路江.對外漢語學科建設新議[J].世界漢語教學.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