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醫療應急救治預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應急救治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應急救治預案

        第1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1總則

        l.1編制目的

        l.2編制依據

        1.3適用范圍

        1.4工作原則

        2事件分級

        2.1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2.2重大事件(Ⅱ級)

        2.3較大事件(Ⅲ級)

        2.4一般事件(Ⅳ級)

        3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3.1救援領導機構

        3.2救援專家組

        3.3救援執行機構

        3.4現場救援指揮部

        4應急響應和終止

        4.1應急響應分級及行動

        4.2現場救援及指揮

        4.3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

        4.4信息報告和

        4.5應急響應的終止

        5保障措施

        5.1信息系統

        5.2急救機構

        5.3化學中毒醫療救治機構

        5.4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5.5物資儲備

        5.6經費保障

        5.7交通運輸保障

        5.8其他保障

        6公眾參與

        7附則

        7.1責任與獎懲

        7.2方案制定與修訂

        7.3解釋部門

        7.4實施時間

        1總則

        l.1編制目的

        保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項醫療衛生救援行動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提高衛生部門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l.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方案》、《**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行動方案。

        1.3適用范圍

        本行動方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事件所導致的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按照《**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執行。

        1.4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明確職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反應及時、措施果斷;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加強協作、公眾參與。

        2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將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2.1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1)一次突發公共事件出現人員傷亡5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人員超過5例,或者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我市需要省政府或有關部門在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上給予支持的突發公共事件。

        (2)跨市的有特別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級)

        (1)一次突發公共事件出現人員傷亡25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

        (2)在本市范圍內,跨縣(區)的有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市政府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3較大事件(Ⅲ級)

        (1)一次突發公共事件出現人員傷亡10人以上、24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

        (2)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市政府或有關部門在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上給予支持的較大突發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級)

        (1)一次突發公共事件出現人員傷亡5人以上、9人以下突發公共事件。

        (2)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

        3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組織指揮體系由救援領導機構、救援專家組和現場救援指揮部組成。在同級政府或應急指揮機構統一領導和指揮下,負責所在地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

        3.1救援領導機構

        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根據市突發公共事件指揮機構的要求,成立市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市衛生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市衛生局分管副局長擔任,成員由市衛生局、市經貿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

        市救援領導小組職責:在市突發公共事件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下,領導、組織、協調、部署全市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市救援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和有關協調工作。

        各縣(區)要參照市救援領導小組的組成方式,成立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承擔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組織、協調任務。

        3.2救援專家組

        市和縣(區)衛生行政部門組建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專家組,負責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行動提供咨詢建議、技術指導和救援支持。

        3.3救援執行機構

        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執行機構由醫療急救中心、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組成,在市救援領導小組指揮下,實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其中,各急救中心(站)承擔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衛生救治和傷員轉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根據各自職能負責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市中心血站負責保障醫療救援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3.4現場救援指揮部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在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設立現場救援指揮部,由現場最高衛生行政部門的負責人擔任指揮,統一指揮、協調現場醫療衛生救援行動。

        4應急響應和終止

        4.1應急響應分級及行動

        4.l.1Ⅰ級響應

        (1)Ⅰ級響應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啟動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的Ⅰ級響應:

        ①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市政府啟動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②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市政府啟動有關市級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③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特別重大事件(Ⅰ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2)Ⅰ級響應行動

        市救援領導小組接到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需要組織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立即啟動本行動方案。迅速組織醫療衛生救援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提出處置意見和建議,供決策參考;組織和協調醫療衛生救援執行機構開展現場救援行動,落實救治措施;根據需要及時派出救援專家支援各縣(區)的醫療衛生救援行動;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開展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及時向市政府、市應急指揮機構和省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和反饋有關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情況;市救援領導小組按相關規定開展工作,協調各成員單位,組織領導和指揮救援專家組、救援機構和現場救援指揮部組織實施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

        事件發生地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在市救援領導小組的指揮下,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組織、協調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行動。必要時向省衛生廳請求支援。

        4.1.2Ⅱ級響應

        (1)Ⅱ級響應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啟動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的Ⅱ級響應:

        ①發生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市政府啟動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②發生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市政府啟動有關市級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

        ③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2)Ⅱ級響應行動

        市救援領導小組接到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需要組織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立即啟動本行動方案。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提出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的對策和措施,供決策參考;指揮和協調救援機構開展現場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落實救治措施;根據需要及時派出救援專家采取支援行動;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及時救治、轉送傷病員,實施疫病現場控制和衛生監督;及時向市政府、市應急指揮機構和省救援領導小組報告和反饋有關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情況。按相關規定,在各成員單位的密切配合下,組織實施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

        事件發生地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在市救援領導小組的指揮下,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組織、協調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

        4.1.3Ⅲ級響應

        (1)Ⅲ級響應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啟動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的Ⅲ級響應:

        ①發生較大突發公共事件,市政府啟動有關市級突發公共事件專項預案,或由縣(區)政府啟動縣(區)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②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Ⅲ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2)Ⅲ級響應行動

        縣(區)救援領導小組接到較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需要組織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立即啟動縣(區)級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方案,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救治傷病員,實施疫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及時向本級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和市救援領導小組報告有關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情況。

        市救援領導小組接到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較大事件報告后,對事件發生地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進行督導,必要時組織專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并及時向全市發出通報。

        4.1.4Ⅳ級響應

        (1)Ⅳ級響應標準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啟動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的Ⅳ級響應:

        ①發生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縣(區)政府啟動縣(區)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或有關專項應急預案。

        ②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2)Ⅳ級響應行動

        縣(區)救援領導小組接到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發生,需要進行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立即啟動縣(區)級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方案,組織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機構開展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現場救治行動,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調查、確認和評估,同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報告有關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情況。

        市救援領導小組在必要時組織專家對事發地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進行技術指導。

        4.2現場救援及指揮

        醫療衛生救援機構在接到救援指令后及時趕赴現場,并根據現場情況全力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在實施醫療衛生救援的過程中,既要積極開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護,確保安全。

        按照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響應級別和事件發生地現場應急處置行動的實際需要,設置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及時準確掌握現場情況,做好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工作,使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本級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領導小組的主要或分管領導同志要親臨現場,靠前指揮,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決策效率,加快搶救進程。

        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接受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處置指揮機構的領導,加強與現場各救援部門的溝通與協調。

        4.2.1現場搶救

        到達現場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要迅速將傷員轉送出危險區,本著“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則開展工作,按照國際統一的標準對傷病員進行檢傷分類,分別用藍、黃、紅、黑四種顏色,對輕、重、危重傷病員和死亡人員作出標志(分類標記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帶),扣系在傷病員或死亡人員的手腕或腳踝部位,以便后續救治辨認或采取相應的措施。

        4.2.2轉送傷員

        當現場環境處于危險或在傷病員情況允許時,要盡快將傷病員轉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對已經檢傷分類待送的傷病員進行復檢。對有活動性大出血或轉運途中有生命危險的急危重癥者,應就地先予搶救、治療,做必要的處理后再進行監護下轉運。

        (2)認真填寫轉運卡提交接納的醫療機構,并報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匯總。

        (3)在轉運中,醫護人員必須密切觀察傷病員病情變化,并確保治療持續進行。

        (4)在轉運過程中要科學搬運,避免造成二次損傷。

        (5)合理分流傷病員或按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指定的地點轉送,任何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收傷病員。

        4.3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有關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情況組織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等有關專業機構和人員,開展衛生學調查和評價、衛生執法監督,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4.4信息報告和

        醫療急救中心、分中心和其他醫療機構接到突發公共事件的報告后,在迅速開展應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同時,立即將人員傷亡、搶救等情況報告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或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承擔醫療衛生救援任務的醫療機構要每日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傷病員情況、醫療救治進展等,重要情況要隨時報告。有關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情況。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認真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信息工作。

        4.5應急響應的終止

        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完成,傷病員在醫療機構得到救治,經本級人民政府或同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批準,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可宣布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

        5保障措施

        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是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遵循“平戰結合、常備不懈”的原則,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組織和隊伍建設,組建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制訂各種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技術方案,保證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順利開展。

        5.1信息系統

        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實現醫療機構與衛生行政部門之間,以及衛生行政部門與相關部門間的信息暢通與共享。

        5.2急救機構

        根據保障人口和醫療救治的需求,建設好**市醫療急救中心,并完善急救網絡。各縣(區)可依托綜合力量較強的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急救分中心。

        5.3化學中毒醫療救治機構

        確定**市人民醫院作為我市的化學中毒醫療救治基地,要進一步加強建設,提高應急能力;縣(區)政府要依托實力較強的綜合性醫院建立化學中毒應急醫療救治專業科室。

        5.4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市衛生行政部門要組建**市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專業隊伍,人數不少于60人,并根據需要建立特殊專業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各縣(區)也要組建縣(區)級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專業隊伍,人數不少于30人。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專業隊伍要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治能力。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演練需要公眾參與的,必須報同級政府批準。

        5.5物資儲備

        市衛生部門要提出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所需藥品、醫療器械、設備、快速檢測器材和試劑、衛生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計劃建議。市經貿委負責組織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和調用,保證供應,維護市場秩序,保持物價穩定。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后要及時補充。

        5.6經費保障

        財政部門負責安排應由政府承擔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所必需的經費,并做好經費使用情況監督工作。

        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各級財政按照有關規定承擔醫療救治費用或給予補助。

        安全生產事故引起的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單位應向市醫療急救中心、分中心或相關醫療衛生機構支付醫療衛生救援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有關部門應負責督促落實。

        社會安全突發事件中發生的人員傷亡,由有關部門確定的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承擔醫療救治費用,有關部門應負責督促落實。

        各級財政可根據有關政策規定或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對醫療救治費用給予補助。

        各類保險機構要按照有關規定對參加人身、醫療、健康等保險的傷亡人員,做好理賠工作。

        5.7交通運輸保障

        各級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專業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救護車輛、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

        交通、民航、海事、公路管理等有關部門,要保證醫療衛生應急救援人員和物資運輸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安全暢通。情況特別緊急時,對現場及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順利開展。

        5.8其他保障

        公安機關負責維護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治安秩序,保證現場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科技部門制定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技術研究方案,組織科研力量開展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技術科研攻關,統一協調、解決檢測技術及藥物研發和應用中的科技問題。

        海關負責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急需進口特殊藥品、試劑、器材的優先通關驗放工作。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藥品、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

        紅十字會負責組織群眾開展現場自救和互救,做好相關工作。并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具體情況,向市內外發出呼吁,依法接受市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提供急需的人道主義援助。

        警備區后勤部負責協調駐舟部隊有關部門,根據軍隊有關規定,組織醫療衛生技術力量和裝備、器材,參與和支援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

        6公眾參與

        衛生行政部門要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知識的普及工作;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要擴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要加強對所屬人員的宣傳教育;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做好宣傳資料的提供和師資培訓工作。在普及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知識的基礎上逐步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業單位安全員和衛生員為骨干的群眾性救助網絡,經過培訓和演練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則

        7.1責任與獎懲

        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失職、瀆職的有關責任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2方案制定與修訂

        本方案由市衛生局組織制定,并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各縣(區)可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方案。

        本方案定期進行評審,根據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和補充。本方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7.3解釋部門

        本方案由市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2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For the dealing with common health accident,all levels the hospitals must predetermine the blue print and establishing the emergency system,perfecting the emergency measure. To guarantees answer the each kinds of the common health accident promptly,rapid,highly effective and sequence,to safeguard the area of domination populaces health and to maintain the area of domination the security to be stable. How does the emergency predetermined plan and perfect hospital emergency system this article on formulate,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and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

        predetermined precept;system;sudden accident

        【摘要】: 為了應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各級醫院都要制訂出一套實用完備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系統,完善應急措施,確保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應對各種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保障轄區內群眾的身體健康,維護轄區的安全穩定。本文就如何制訂應急預案,健全醫院應急體系,防備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提出建議和探討。

        【關鍵詞】: 預案;系統;突發事件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緊急性、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廣泛的社會影響破壞性特征,它直接關系到公眾的健康、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并日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當今交通事故、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疾病流行等各種公共衛生事件頻發的社會環境下,各級醫院除了完成轄區內群眾的醫療工作,還要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救援、指導疏散等任務。為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平時必須預先制訂出一套實用完備的應急方案,健全應急系統,完善應急措施,并保持常備不懈、經常演練。在突發事件出現時能夠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危機判定、決策分析、命令部署、聯動指揮、排險救援、安全轉送、后勤支持等各項應急任務,確保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應對各類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將突發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

        1 加強應急的組織領導,健全各級應急體系是關鍵

        面對突如其來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往往會超出醫院的救治承受能力,如果醫院事先準備不充分,必然會反應遲緩、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因此,各級醫院應該有備無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預先制訂各種針對各類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1.1 健全各類應急機構 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來臨時,只有在高度統一指揮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面力量,調集所有資源積極應對。醫院平時要組建好應急指揮部(組)和各類應急組織、機構,以急診科為骨干,制訂包括人員調集、物資供應、聯絡轉運等一整套應急預案,做到分工明確、職責落實、反應靈敏。預案必須系統地反映在不同情況下的指揮程序和內容,主要包括指令的順序、要求、人員和裝備的數量及編組,指揮員分工及指揮位置等,各種后勤保障工作必須在統一指揮下協調進行。

        1.2 健全應急規章制度 制度是完成任務的保證。醫院要制訂重大傳染病、中毒事件、自然災害及重大意外傷害等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和各級各類人員在突發事件中的崗位職責、行動規范;要制訂成批傷病員的分類、診治、轉送等環節的規章流程;要針對自然災害(如地震、臺風、洪澇等)、意外事故(如車禍、工傷)、疾病流行(如非典、中毒)及恐怖襲擊等造成大批傷病員的情況制訂分類救治的預案。

        制訂的應急預案要傳達到每個責任人,每個責任人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以確保預案準確實行。

        1.3 建立應急通訊網絡 所有參與應急預案的人員應該保持即時聯絡才能做到招之即來,迅速啟動。各級指揮員與上級和下級人員之間要有便捷迅速的聯系方式和通訊工具,并保持聯系暢通。移動通訊是必不可少的聯系工具,對骨干人員必要時可以配備備用聯系工具。信息互通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體系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沒有良好的信息互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各個部門的聯手反應。醫院要收集準確的信息,加強上下級之間以及兄弟醫院之間的信息交流,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各種信息,在最快的時間啟動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傷亡、經濟損失和政治影響。同時,醫院要把收集的準確信息和搶救經驗及時向上級機關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2 加強應急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應急能力是基礎

        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醫務人員常常是最先來到災害現場最先參加搶救的人員。無論是傳染性疾病還是意外事故或自然災害,他們的應急處置能力對控制災害蔓延、減少災害損失、救治受災人員都起著重要作用。突發事件早期處置的好壞,常常關系到整個事件的最后結果[1,2]。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在職培訓制度,并納入繼續醫學教育計劃,定期進行應急處置相關知識及能力的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醫院各類人員的應急能力和反應速度。

        2.1 培訓內容 主要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規劃》、《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流程》等法律、法規;急救醫學知識包括CPR;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群體傷病員處理流程;傳染病和常見中毒的急救知識;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狀態下自救互救技能;心理素質培訓以及怎樣聯絡報警,怎樣接近傷員等。要制訂培訓計劃和編寫培訓教材,要有考核標準和獎懲措施,確保培訓實效。

        2.2 模擬演習 模擬訓練可以提高應急隊伍的救治水平和反應速度,各種預案只有在反復演練中才能確保啟動時順利實施。演練形式包括緊急集合出動、模擬意外事故現場搶救、模擬啟動各級預案等。通過演練不僅可以使大家了解、掌握預案,還可以檢驗預案是否合理、科學、全面,以便及時進一步修改完善。建議每年都要進行應急模擬演習,提高醫務人員綜合應急處理能力。

        2.3 部門演練 醫院各個部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來臨時承擔的任務不同,可以結合本部門的情況制訂預案進行演練;可以借鑒國內外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進一步修正和完善本部門的各種預案、預警指標和實施細則。要樹立應急觀念,加強應急的制度化、現代化和系統化建設,建立快速反應體系,在應急事件處置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 加強應急的指揮管理,確保預案快速啟動是核心

        3.1 三級預案、明確分工 醫院要制訂三級應急預案:一級事件啟動“紅色預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30位以上傷病員時)。二級事件啟動“橙色預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30位傷病員時)。三級事件啟動“黃色預案”(本次事件需要救治10位以下傷病員時)。一、二級事件往往需要同時啟動院前、院內兩套急救隊伍;三級事件可以根據情況不啟動應急預案,由醫院急診科處置。醫院急診科和急診“120”是擔任院前、院內急救的部門,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傷病員搶救、轉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醫院要加強急診科和急診“120”的建設,完善急救車載搶救設施,保證急救醫生、急救藥品到位。醫院要結合現有衛生裝備,整合分散的醫療急救資源,制訂“預備役”急救車輛、人員及設備等,平時加強急診急救隊伍培訓、鍛煉提高應急能力,瞬間投入一線,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搶救工作。同時要加強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和急診手術室的建設,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3]。

        3.2 統一指揮、層層負責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工作中,一定要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行動。各級各位參加應急搶救工作的機構和人員必須服從領導、層層負責,保質保量地完成本職任務。要發揮每個單位和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克服各種困難完成應急任務。

        醫院要成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組)和專家技術指導組,由內科、外科、急診科、ICU、放射科、檢驗科等科室專家組成。要充分發揮專家組的作用。專家組要負責全院危重癥病人會診、搶救,積極收集各種信息,不斷總結經驗,制訂切實可行的診斷標準、治療預防原則和救治方案,及時發放給全院醫務人員并向上級機關報告。專家組應24小時在位值班,隨叫隨到。

        3.3 快速分診、分級處理 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傷病員要在手腕或胸前系上專用“傷票(牌)”,包括主要傷情、危急程度、年齡、性別等。傷病員要統一編號掛牌,便于醫務人員識別傷員、快速分診、分級處理、轉送搶救。通常用不同顏色的“傷牌”表示傷情指示醫護人員。如紅色“傷票(牌)”表示有內外出血、休克、危急;黃色“傷票(牌)”表示有骨折;綠色“傷票(牌)”表示病情不嚴重,可以先搶救重傷員;黑色“傷票(牌)”表示已經死亡,不必再去檢查搶救等。現場指揮員要沉著冷靜,先搶救傷員脫離險境,再快速分診分級處理轉送搶救各類傷病員。

        3.4 醫院要加強門急診應急能力[3] 門急診是接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一線,也是院前搶救的部門。醫務人員要學會識別各種傳染病的特征、發現線索,收集資料、分析判斷、及時報告。醫院要不斷提高和加強門急診的應急能力和基本建設,對突發群體傷病員要制訂一套完整的運行體系。要加強對院內感染的控制,要設立專病診室、隔離觀察病房;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5 思想準備和心理支持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向社會進行不同形式的宣傳咨詢。可以通過廣播、電視、講座等形式廣泛開展心理衛生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心理素質,改善和提高應對水平。醫院要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心理衛生講座,提高醫務人員心理素質,當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早有思想準備,提高應對能力。

        4 加強應急的物質儲備,保證應急后勤支援是保障

        4.1 制訂應急物資的儲備計劃 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突發性、復雜性、艱巨性、危險性等,應急物資的儲備是實施應急預案的基本保證和先決條件。應急物資包括醫療設備、急救器材、藥品血源、救護車輛、防護設施、生活物品、通信設備等。要制訂應急物資的儲備計劃,在預案中應當包括這些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存放地點、責任人等[4]。

        4.2 應急物資要處于良好的待用狀態 為了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來臨時的物資供應和后勤支援,預案中要明確后勤各個部門在應急工作中的職責。應急物資必須要處于良好的待用狀態,指派專人定期檢查、試用、維護、管理,藥品要防潮、防過期、防變質。醫院要有針對性地儲備一定數量的藥品、器械、物資以滿足應急需要。要加強應急救治器材藥品物資的管理,添置和優化一些應急救治的醫療器材和設備,尤其是現場使用的物資裝備和車載設備,使之保持完好性和先進性,以提高應急救治的水平和成效。

        【參考文獻】

        1 王正國.現代創傷學研究的某些進展.中華創傷雜志,1995;11:262-265.

        2 程天民.對加強創傷醫學研究的思考.中華創傷雜志,1999;15:1-2.

        第3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關鍵詞】醫院急診急救;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463-01

        在21世紀這樣的大背景下,醫院急診急救管理的現狀的改變成為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醫院急診急救管理不僅需要理論,更需要實踐,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并且在醫學中有著屹立不倒的地位。因此,本文將從醫院急診急救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這方面進行逐一論述。

        1醫院急診急救管理的現狀

        1.1醫院急診急救人才水平有限

        從急診醫學發展史來看,急診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學科,其特定專業內涵尚未形成一完善的體系,急診急救專業人才嚴重短缺,遠遠滿足不了急診急救醫療的需求。由于急診科編制不足,所缺的急診急救人才只能由其他專業科室派人支援,所以急病得不到急治,或救治不當的事件屢見不鮮。從急診工作的特殊性來看,急診科需要24小時連續開診,急診科醫護人員面對的救治群體病情危急,病種雜,病譜廣,未知因素、不確定性因素多,病情具有較大的不可預見性,極易引發醫療糾紛。醫護人員需要寬廣的專業知識面及精湛的技術,尤其危急重患者搶救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故責任重,風險大。長期超強度的工作使醫護人員精神高度緊張,思想負擔重,工作壓力大,而且夜班頻繁,十分辛苦,在晉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又無相應的傾斜激勵機制,專業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現象相當普遍。

        1.2醫院急診急救體系有時代不符

        現代急診醫療的原則是突出“時效”,即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時診斷與有效處理,重在“救命”,即以高超的醫術和技能使危重患者脫離危險。但是目前由于醫院急診體制的不健全、不合理、非人性化,很多醫院急診科對就診的危重患者特別是生命垂危患者僅分診,再轉送相應科室救治,頻繁會診往往因中間環節接口多而延誤搶救時機,這種急診不急的救治機制嚴重影響了急危重病人急救質量。除了制度本身的缺陷外,對貫穿急診急救服務流程的質量要素和質量環節上的重視程度和管理力度也遠遠不夠;診療過程中的質量改進和質量控制措施不完善,難以預防質量缺陷,杜絕隱患糾紛,難以滿足質量,且方便、安全的急診救治的基本要求。這也是不少醫院急診急救工作質量、效率都低的癥結所在。

        1.3醫院急診急救的意識落后

        落后于時代要求傳統的急診醫療質量管理意識是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下形成的以疾病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的管理理念,較少以患者為關注焦點,不能為患者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上提供全面、全過程的優質服務,這也是急診醫患糾紛的一個難點問題。傳統的質量管理忽略醫療質量全過程控制如基礎質量、過程質量、終末質量等,從患者的角度來看,也是因傳統急診醫療管理理念的制約,沒有考慮分析患者抱怨產生的原因,從急救服務過程、醫療環節、接口管理等方面找出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持續有效的控制,加以及時改善,建立預防措施,滿足患者及其家屬對急救質量的需求。符合現代急診醫療要求的管理制度固然重要,但制度是人建立的,如果沒有先進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先進的管理制度何以能建立。因此,導致急診醫療工作中諸多問題的更深層次原因在于觀念的落后。

        2醫院急診急救管理對策研究

        2.1加強醫院急診急救管理服務意識

        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鐵飯碗”思想已深入到醫護人員的內心深處,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思想。面對當前激烈的醫療競爭市場,醫護人員必須承認自己是服務者,要把“患者的滿意才是我們的滿意”作為自己的行為理念和醫療準則。近年來,雖然各個醫院均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優質服務活動,但服務不到位、缺乏人情味的現象仍然存在。這就要求急診醫務人員要加強學習,切實認清形勢,糾正醫患錯位,強化服務意識。由于醫院的服務對象是患者,他們在接受醫護人員的服務時,其心理、生理及思維方式等方面可能與健康人有差異。因此,醫護人員在重視疾病診治的同時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思想上由只重視疾病轉變到重視患者上來,在為患者治病的同時,要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注,使他們感受到被尊重與被關愛。

        2.2建立健全的醫院急診急救管理體系

        醫院急診急救中心建設要根據本院本地區的病種特點,配備相應的先進儀器和設備,選派醫術高明、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思路敏捷、身體健康的醫務人員充實到急診急救中心,使急診急救中心機構健全、隊伍業務素質提高、設施設備配套完善,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患者的需求。由于急診病人較多,醫護人員工作量大,醫療風險高,醫院要高度重視急診急救中心的工作,由分管業務的副院長分管急診急救工作,如果遇到重大搶救,要親臨現場指揮。院長要定期聽取急診急救中心負責人的工作匯報,不定期到急診中心了解工作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相關科室如醫務科、護理部要由一名副主任分管急診急救工作,進行組織協調,以保證急診急救工作的正常運行。

        2.3醫院急診急救管理中加入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包括病人的應急搶救預案和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應急預案。病人的應急搶救預案:急診患者大多是由于中毒或創傷等意外傷害所致,且病情危重,一旦出現這種突發事件,對醫院的搶救承受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果平時缺乏準備或準備不充分,面對突發事件,醫護人員會手忙腳亂,這將使病人喪失寶貴的搶救時機。因此,制定綜合性或專門應急搶救預案對于提高醫院的應急搶救能力極為重要。自身安全應急預案:目前,特大交通意外事故、地震、海嘯、恐怖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在突發事故來臨時,急診急救中心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相應的針對性的預案。預案內容包括提高全體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應變能力和醫院管理人員的組織協調能力等,急救中心要定期開展自救訓練,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

        結語:總之,醫院急診急救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是發展我國醫學發展的必經之路,對提高我國的醫學水平有著重要意義。醫院急診急救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改進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人們的需要。

        參考文獻

        第4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1.1編制目的

        保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以下簡稱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項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提高衛生部門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根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并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突發公共事件所導致的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按照國家、省和《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執行。

        1.4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明確職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反應及時、措施果斷;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加強協作、公眾參與。

        2.應急醫療衛生救援的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將應急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分為特別重大事件(Ⅰ級)、重大事件(Ⅱ級)、較大事件(Ⅲ級)、一般事件(Ⅳ級)。

        2.1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1)一次事件傷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員多,或者該事故和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省政府需要國家在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上給予支持的突發公共事件。(2)跨省、市的有特別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3)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級)

        (1)一次事件傷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5例的突發公共事件。(2)跨市的有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3)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3較大事件(Ⅲ級)

        (1)一次事件傷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突發公共事件。(2)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較大突發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級)

        (1)一次事件傷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突發公共事件。(2)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

        3.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組織體系

        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要在同級人民政府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指揮下,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組織機構包括: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的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專家組和醫療衛生救援機構(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療急救中心(站)、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及采供血機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

        3.1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

        市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領導、組織、協調、部署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負責日常工作。

        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承擔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組織、協調任務,并指定機構負責日常工作。

        3.2專家組

        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組建專家組,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詢建議、技術指導和支持。市直各醫院組建應急專家組,責成專人負責,人員變動應及時調整。

        3.3醫療衛生救援機構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任務。

        市、縣醫療急救中心(站)和市、縣區綜合醫院等醫療救治機構承擔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救護、傷員轉運和住院救治工作。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根據各自職能做好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

        3.4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

        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在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設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由現場當地的最高衛生行政部門的主管領導擔任指揮,統一指揮、協調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4.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和終止

        4.1醫療衛生救援應急分級響應,分為四級。4.1.1I級響應

        (1)I級響應的啟動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I級響應。(2)I級響應的行動

        市衛生局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揮下,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組織、協調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按省衛生廳和當地政府的指示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4.1.2II級響應

        (1)II級響應的啟動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II級響應:a.發生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省級政府啟動省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b.發生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省級有關部門啟動省級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預案。c.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重大事件(II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2)II級響應行動

        市衛生局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應立即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和本級政府報告,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及時向本級政府和省衛生廳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并按省衛生廳和本級政府的指示做好相關工作。

        4.1.3Ⅲ級響應

        (1)Ⅲ級響應的啟動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Ⅲ級響應:a.發生較大突發公共事件,市級政府啟動市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b.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Ⅲ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2)Ⅲ級響應行動

        市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應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同時,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并及時向本級政府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情況。凡屬啟動市級應急預案的響應,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按相關規定啟動工作。

        事件發生地的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的指示、通報或報告后,要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小組工作,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及時向本級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并按市衛生行政部門和本級政府的要求做好相關工作。

        4.1.4IV級響應

        (1)IV級響應的啟動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IV級響應:a.發生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縣級政府啟動縣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b.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IV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2)IV級響應行動

        縣、區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應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醫療衛生救援機構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現場處理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調查、確認和評估,同時向本級政府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凡屬啟動縣級應急預案的響應,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按相關規定啟動工作。

        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本地區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的報告后,應快速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進行技術指導,根據需要組織現場處理。

        4.2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及指揮

        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時趕赴現場,并根據現場情況全力開展救援工作。在實施救援的過程中,既要積極開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護,確保安全。

        為了及時準確掌握現場情況,做好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工作,使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有關衛生行政部門應在事發現場設置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主要或主管領導要親臨現場,靠前指揮,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決策效率,加快搶救進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要接受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處置指揮機構的領導,加強與現場各救援部門的溝通與協調。

        4.2.1現場搶救

        到達現場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要迅速將傷員轉送出危險區,本著“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則開展工作,按照國際統一的標準對傷病員進行檢傷分類,分別用藍、黃、紅、黑四種顏色,對輕、重、危重傷病員和死亡人員作出標志(分類標記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帶),扣系在傷病員或死亡人員的手腕或腳踝部位,以便后續救治辨認或采取相應的措施。

        4.2.2轉送傷員

        當現場環境處于危險或在傷病員情況允許時,要盡快將傷病員轉送并做好以下工作:(1)對已經檢傷分類待送的傷病員進行復檢。對有活動性大出血或轉運途中有生命危險的急危重癥者,應就地先予搶救、治療,做必要的處理后在監護下轉運。(2)認真填寫轉運卡,提交接納的醫療機構并報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匯總。(3)在轉運中,醫護人員必須密切觀察傷病員病情變化并確保治療持續進行。(4)在轉送的過程中要科學搬運,避免造成二次損傷。(5)合理分流傷病員或按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指定的地點轉送。(6)接受轉運救治任務的醫療機構在接到指令后要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做好救治的各項準備工作,保證救治工作的及時有效,并與轉送機構做好交接。任何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收傷病員。

        4.3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有關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情況組織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等有關專業機構和人員,開展衛生學調查和評價、衛生執法監督,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避免災后疫情的發生。

        4.4信息通報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事件發生的單位、發生事件的主管部門、相關應急指揮機構應立即以電話方式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通報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性質和估計傷亡人數。

        4.5信息報告和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接到突發公共事件報告后,在迅速派出醫療衛生救援力量的同時,應立即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屬于Ⅳ級以上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各縣、區衛生局應立即以電話方式報告市衛生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到達事件現場后,在迅速開展緊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同時,以最快捷方式將人員傷亡、搶救等情況報告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和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和承擔醫療衛生救援任務的醫療衛生機構要每日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傷病員情況、醫療救治進展等,重要情況要隨時報告。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報告有關情況。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信息工作。

        4.6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的終止

        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完成,傷病員在醫療機構得到救治,經本級人民政府或同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批準,或經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領導小組可宣布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并將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的信息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

        5.醫療衛生救援的保障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醫療衛生救援機構和隊伍的建設,是突發公共事件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遵循“平戰結合、常備不懈”的原則,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組織和隊伍建設,組建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制定各種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技術方案,保證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5.1信息系統

        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實現醫療衛生機構與衛生行政部門之間,以及衛生行政部門與相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

        5.2急救機構

        市、縣各醫療機構急救中心(站)構建成全市急救網絡。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在現有基礎上,根據醫療救治需要,都要在通訊、設備、技術、現場救護、安全運輸和指揮能力等方面進一步充實、提高和加強,確實完善全市急救網絡。

        5.3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

        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都要組建綜合性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綜合性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的規模,市級不少于60人,縣、區級不少于30人。

        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要保證醫療救援工作隊伍的穩定,定期培訓和演練,嚴格管理,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醫療衛生救援演練需要公眾參與的,必須報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

        5.4物資儲備

        市、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衛生救援應急藥品、醫療器械、設備、快速檢測器材和試劑、衛生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計劃建議。發展改革、經貿部門負責組織衛生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和調運,保證供應,維護市場秩序。物價部門負責市場監管,保持物價穩定。醫藥儲備物資的動用,按相關規定執行。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后要及時補充。

        5.5醫療衛生救援經費

        財政部門負責安排應由政府承擔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醫療衛生救援所必需的經費,并做好經費使用情況監督工作。

        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各級財政按照有關規定承擔醫療救治費用或給予補助。

        安全生產事故引起的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單位應支付醫療急救中心(站)或相關醫療機構醫療衛生救援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有關部門應負責督促落實。

        社會安全突發事件中發生的人員傷亡,由有關部門確定的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承擔醫療救治費用,有關部門應負責督促落實。各級財政可根據有關政策規定或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對醫療救治費用給予補助。

        各類保險機構要按照有關規定對參加人身、醫療、健康等保險的傷亡人員,做好理賠工作。

        5.6醫療衛生救援的交通運輸保障

        各級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救護車輛、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

        交通、公安(交通管理)等有關部門,要保證醫療衛生救援人員和物資運輸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安全暢通。情況特別緊急時,上述有關部門要對現場及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5.7其他保障

        公安機關負責維護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治安秩序,保證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科技部門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醫療衛生救援技術研究方案,開展應急醫療衛生救援技術研究,解決檢測技術及藥物研發和應用中的科技問題。

        檢驗檢疫部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急需進口特殊藥品、試劑、器材的優先通關驗放工作。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醫療衛生救援藥品、醫療器械和設備的監督管理。

        各級紅十字會按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自然災害與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負責組織群眾開展現場自救和互救,做好相關工作,并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具體情況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省紅十字會向國內外發出呼吁,依法接受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提供急需的人道主義援助。

        接待部門在啟動醫療衛生應急預案時,要積極配合做好上級領導親臨現場指揮有關接待工作。

        6.醫療衛生救援的公眾參與

        各級宣傳部門、衛生行政部門要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知識普及的組織工作;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要擴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要加強對所屬人員的宣傳教育;各醫療機構要做好宣傳資料的提供和師資培訓工作。在廣泛普及醫療衛生救援知識的基礎上逐步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業單位安全員和衛生員為骨干的群眾性救助網絡,經過培訓和演練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則

        7.1責任與獎懲

        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做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失職、瀆職的有關責任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2預案啟動格式框架

        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來源;突發公共事件的現狀;宣布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等級;單位或人及時間。

        7.3新聞內容框架

        突發公共事件的基本情況;國家及省、市領導同志的指示;應急處置工作情況;下一步工作計劃;需要說明的其他有關問題。

        7.4應急結束宣布格式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傷亡和損失情況;應急處置成效及目前狀況;宣布結束應急,撤銷應急現狀。

        7.5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指揮機構及聯系方式

        7.6預案制定與修訂

        本預案由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各縣、區可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報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備案。

        本預案定期進行評審,根據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和補充。

        7.7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衛生局會同市人民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5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功能與任務

        開展院前現場緊急救治和危重患者的途中監護轉送;做好與院前急救機構和綜合醫院急診科之間的銜接關系,建立通暢的綠色通道,使傷病員得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救治;在重大災害事故發生時,作為臨時緊急醫療救治場所或轉運站;建立居民基本信息庫,高危因素居民專案管理;擔負對社區居民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任務。

        建設的構想

        社區醫療急救網絡的建設必須依據其功能任務的定位來進行,使之能在各項能力上適應和保證其特殊任務的完成。

        社區緊急救援隊伍的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多發病、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尚好,但對突發危重急癥的處理和各類傳染病、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自我防護和治療欠缺。重點需要提高其基礎生命支持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對危重急癥的應急處置,提高對傳染病、自然災害、恐怖事件、急性中毒等傷害的自我防護與急救的能力,扭轉不做現場急救或不敢做現場急救的局面。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務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和考核,在熟練掌握基礎生命支持的技能后,再進行高級生命支持的技能培訓,直到熟練。

        社區醫療急救裝備的建設:由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是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所使用的醫療設備相對較少,而又能夠在現場搶救傷病員的醫療設備非常少,甚至沒有。配備以現場救治危重急患者為主的相關醫療設備,如出診箱、氧氣袋、便攜式自動除顫儀(有心電圖)等。

        社區醫療急救制度的建設:社區醫療急救也要突出“快”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出診制度和各項醫療急救流程,制定急救半徑與急救反應時間的標準,緊急綠色通道機制,院前急救銜接對口醫院,制定社區醫療急救統一的急救設備、急救車、應急通訊設施的標準。

        社區醫療急救信息平臺建設:社區醫療急救信息平臺是院前急救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120”院前急救信息系統聯網,該平臺主要是由應急指揮信息系統和醫療救治信息系統系統所組成。應急指揮信息系統主要是接收“120”院前急救信息系統下達的出診命令、緊急事件通知和其他信息。醫療救治信息系統主要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情況,專業技術人員構成情況,設施設備情況,應急藥品情況,應急出診危重急癥患者救治情況,高危險因素患病人群情況,還有應急預案庫、危重癥救治庫、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治庫、中毒救治庫等。

        臨時緊急醫療救治場所或轉運站的建設:利用靠近大型工廠、重要交通樞紐、交通干線、大型公共場所等或距離醫院較遠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臨時緊急醫療救治場所或轉運站,在這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根據所處位置特點,儲備一定數量的應急救援醫療設備和藥品。當發生突發事件或災害事故時,可以將傷員先離開危險現場轉移到這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檢傷分類,初步治療,分診轉送,不同傷情的傷員分流到相應的醫院。

        社區急救科普基地建設: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還承擔著對廣大居民急救知識普及的任務,要提高院前急救服務的質量,就必須加強對“第一目擊者”的培訓,使他們掌握報警呼救、自救互救、自我防護的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社區小廣播、社區網站、社區板報和發放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傳播急救知識;也可以請專業院前急救培訓機構進社區,開展急救專家講座,邀請居民參與模擬操作、模擬演練;使這些宣傳形式做到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討 論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所服務人群密度高,開展院前急救可以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急救半徑小、反應時間短、對所屬區域熟悉的特點;接到急救服務呼救,“120”急救指揮中心出診命令先派到社區,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急救,再派專業院前急救醫務人員增援并轉送醫院的模式,大大縮短了急救反應時間,提高了對危重急癥傷病員的搶救成功率。

        社區醫療急救工作是社區基本醫療服務和院前急救服務的交匯點,社區醫療急救網絡建設應以社區為基礎,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島形分布,建立院前急救和社區衛生服務的密切合作,形成信息、資源共享,使“120”院前急救網絡更加完善,加大了院前急救網絡覆蓋的密度,急救進社區是今后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 楊萍芬,陳志.論城市院外急救網絡社區化.中國急救醫學,2001,10(21):619-620.

        2 陳志,楊萍芬,蔣小燕、城市院前急救網絡中社區的作用與展望(附322413例院前急救分析).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3,12(6):428-429

        3 劉全,楊勇,湯彥.社區急救在院前急救醫療服務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全科醫學,2005,8(12):995-997.

        4 陶麗麗,陳開紅.急救服務網絡社區化建設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學,2008,4(11):694-696.

        第6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關鍵詞] 氨中毒; 急性; 群體; 救治

        [中圖分類號] R135.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5-059-01

        急性氨中毒是短時間內接觸高濃度氨所致, 以急性呼吸系統損害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毒原因多由于盛氨容器、管道或閥門破損,使高濃度氨大量溢散,造成群體中毒,其中毒程度與氨接觸的濃度與時間有關,如搶救不及時或不當,可迅速死亡。及時迅速的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對處理該事件的發生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可以體現急診急救水平。本文對2010年11月9日寧德冷凍廠氨泄漏及以往1998年-2009年氨中毒事件的急診救治過程總結如下。

        1 資料

        1.1 一般資料 中毒病例按發生年限分為兩組:1998年-2008年共49例為A組,2010年53例為B組(86例剔除10例兒童患者分流至兒科,4例患者出現眼部不適分流至眼科, 19例因恐慌導致輕微不適患者)。A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26~52歲,平均37歲;中毒時間5~50min。B組男32例,女21例,年齡:15~68歲,平均40歲;中毒時間15~45min。

        1.2 臨床表現 參照職業性急性氨中毒診斷標準[1], A組全部病例及B組53病例均有頭昏、胸悶、呼吸不暢,口咽黏膜充血、水腫,其中口唇紫紺、兩肺濕性羅音A組4例、B組2例,意識朦朧A組2例;X線胸片表現:A組未檢,B組肺紋理增粗及肺炎改變分別為3例及2例,心電圖ST-T改變兩組各2例。臨床診斷:急性氨中毒。中毒原因:均為送氨管道或氨儲存裝置破損突發群體中毒。

        1.3 事件描述

        A組:1998年 7月某氨氣管道泄漏,附近居民及工人共11人中毒,均送我院救治。2005年5月某制冷加工廠氨罐破裂泄漏,造成附近居民及工人共20名輕度氨中毒,并送我院救治。2008年 9月某氨氣管道泄漏,附近居民及工人共18人輕度氨中毒,均送我院救治。

        B組:2010年11月9日寧德某制冰廠氨泄漏,因事故發生時間處于午夜,氨氣飄溢造成周邊大量群眾中毒,其中有86名被緊急送予寧德市醫院救治。

        2 方法

        2.1 救治措施 A組:救護車運送病人,現場及途中行一般處理。門診搶救予吸氧、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氨茶堿及超聲霧化地塞米松、氧氣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2005年開始霧化治療),預防感染及其它對癥治療,危重病人收治相關科室。

        B組:啟動應急預案:值班人員接呼救電話后,啟動急診應急預案,緊急派一輛救護車先行趕往現場,同時簡要問明現場情況,中毒大致人數,迅速另調3輛救護車,組織人員將中毒群眾脫離現場帶往醫院。通知120分派其他醫院增援分流患者。由科主任上報總值班,總值班第一時間通知帶班院長,并通知相關科室做好以下準備:(1) 通知呼吸科及ICU做好收治患者的準備;(2) 通知設備科提供大量氧氣袋及超聲霧化、氧氣霧化裝置;(3) 通知后勤保障系統,準備大量氧氣筒(考慮中心供氧不夠使用)。

        2.1.1 科主任迅速啟動科內應急預案:通知科內8名醫生達到科室,并安排其分管科內各區:a區 急診輸液廳由2名醫生負責,b區急診搶救室 由2名醫生負責,c區急診觀察室 由2名醫生負責,d區 急診走廊 由2名醫生負責。

        2.1.2 護士長通知科室12名護士到達科室:1)2名護士專職充氧氣袋,2)1名護士專職巡視吸氧情況,3)9名護士負責急診搶救室、輸液廳、觀察室及走廊。

        2.2 患者分檢及分流方案:

        2.2.1 由120接入科的每位患者均佩戴腕帶,登記姓名、性別、年齡,簡單詢問病史將患者粗初步分為輕、中、重度,分別處置。

        2.2.2 10例兒童患者(1-12歲)分流至兒科,4例患者出現眼部不適,分流至眼科。

        2.2.3 2例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心房纖顫,頭痛、干咳、氣喘、胸悶,1例患者手足麻木、乏力,頭痛、嘔吐、咳嗽、呼吸急促,查生化示:低鉀血癥,收至急診搶救室,由2名醫生負責。

        2.2.4 19例因恐慌導致輕微不適患者在急診輸液廳觀察,給予氧氣袋吸氧及心理疏導,由2名醫生負責,50例患者感頭痛、惡心、咽痛、干咳、胸悶不適,收至急診留觀室及急診走廊,由4名醫生負責。

        2.3 急診搶救方案 迅速判斷病情及分類,輕度中毒者給予持續吸氧,出現胸悶、咽部不適患者給予普米克令舒霧化吸入及超聲霧化地塞米松,中重度患者立即搶救,立即建立靜脈通路,給予吸氧、霧化吸入,平喘、預防感染等對癥治療,根據病情變化隨時應激處理,待病情穩定后轉入專科病房。

        2.4 數據統計 將每名患者以下數據進行統計:1.中毒時間;2.中毒程度;3.患者由120接至急診到經過初步治療病情穩定(或轉入其他病房)時間。

        3 結果

        3.1 治療轉歸 A組2例重度中毒患者轉入ICU,4例中度患者收治呼吸科。43例輕度中毒查心電圖、X線胸片、肺功能均正常,56小時內全部治愈出院。

        B組50例急診留觀室及走廊患者吸氧、氧氣霧化普米克令舒或超聲霧化地塞米松后,咽痛、胸悶、干咳癥狀基本緩解,查胸片未見明顯異常,考慮為輕度氨中毒,45小時內全部治愈出院,3例搶救室患者查床旁胸部X線,血常規,生化八項,血氣分析等,綜合分析為中度氨中毒,給予吸氧及氧氣霧化普米克令舒2毫克Bid,及靜注甲基強的松龍80毫克及頭孢唑啉鈉,預防感染等治療后,79小時治愈出院。

        3.2 數據分析

        表1 兩組患者中毒時間、中度程度及病情穩定時間統計表

        通過分層統計,并列四格表分析,運用t檢驗(a=0.05)1.兩組患者中毒時間統計學無明顯差異,2.B組處理輕中度患者時間明顯縮短;3.B組無重度氨中毒患者,兩組重度區組未進行比較。

        4 結論 由于啟動有效應急預案,B組輕中度氨中毒患者得到適當救治的時間窗明顯縮短,急診處理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得到較大幅度提高。

        5 討論 快捷有效的院前急救是突發群體氨中毒搶救成功的關鍵。氨是具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污染人體,吸收組織水分呈強堿性,造成組織化學性堿性灼傷,使局部組織溶解、壞死。多為吸入性中毒,主要損害呼吸系統,致口腔、喉部、氣管、支氣管黏膜彌漫性、糜爛性損害。早期可因喉頭水腫、痙攣而窒息死亡。治療過程中可由于聲帶水腫,大塊組織脫落突發阻塞而窒息,后期由于肺間質纖維化、瘢痕形成致呼吸功能不全。A院前急救未開展氣管插管,1例于院前窒息而死, 未啟動科內應急預案, 中毒時間延長。B組接呼救電話后立即指導現場呼救者正確施救,縮短中毒時間;現場與運送途中的護理和有效治療,減輕了呼吸道損害,避免了各種原因的窒息死亡。急診科有組織的及時規范治療超聲霧化吸入地塞米松、氧氣霧化普米克令舒等,阻止或減輕了病情的進一步發展,B組的成功救治主要得益于較迅速的院前急救。

        但目前我院急診整體醫療結構仍有不足:1、120院前急救人員較少,在啟動應急預案的同時,院里未及時增派人員及車輛,導致事故現場仍有大批病員流入其他醫院;2、醫院硬件設施不配套,大量患者入院后,中心供氧支持不足,仍需氧氣袋供氧,造成大部分工作均用在充氧氣袋,浪費了醫療資源;3、對醫護人員缺乏保護,出現場的120急救人員,轉運患者后大部分不同程度氨氣中毒,需要治療;3、各醫院間協作不足,未達到各個醫院資源共享,未統一調配,均處于單獨行動階段。

        在急性氨中毒事件中,我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均表現出了忘我的奉獻精神,為成功救治大批中毒人員做出貢獻,但在該事件中相應的醫療條件也表現出了不足。今后急診的發展方向是:各個醫院間協作、院前及院內資源共享、提升院前急救的軟件及硬件水平,為更好的服務社會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第7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摘要】2013年6月7日廈門一輛快速公交車起火爆炸,導致47人死亡,34人受傷,我院共收治18名傷員,通過科學的急救與護理,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傷員均脫離生命危險,10名患者已痊愈出院,8名患者處于康復期?

        【關鍵詞】成批重度燒傷 急救護理

        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同一時間,同一致傷原因引起的多人燒傷是突發成批燒傷?其特點是突發性?且救治難度大,如果能在第一時間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對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1]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院共收治18名傷員,其中男性7名,女性11名;年齡15-40歲;其中8例為重度燒沖復合傷,燒傷面積達40%-80%?所有傷員均有頭面部?軀干?四肢燒傷,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燒傷合并肺部爆震沖擊傷并行氣管切開?

        1.2 急救護理

        1.2.1 迅速啟動成批傷員救治應急預案 醫院接到突發事件預報后,立即啟動災難救援應急系統?突發成批傷員救治應急預案?成立由院長?政委任組長的救援指揮辦公室,將救護人員分成救治專家組?醫療護理組?綜合保障組等,設立了以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參與的護理應急救治系統,以最快地速度從“護理救援人力資源庫”中集結有燒傷救治經驗的災難救援護理隊伍?

        各部門按照任務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從而保證了救治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開展?

        1.2.2 現場檢傷分類 救治現場采用院前指數(prehospital indes,PHI)PHI是以呼吸狀態?收縮壓?脈率?神志4項生理指標作為評分參數進行初檢,[2]院內高效轉運分流,將傷情較輕的6名患者收入燒傷科,傷情危重的12名患者收入重癥醫學科,其中5名患者有嚴重呼吸道燒傷,立即配合醫生行氣管切開,并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

        1.2.3 迅速建立有效靜脈通道 ,維持充足的血容量? 傷員到院后立即建立有效靜脈通道,按照燒傷補液原則,運用南京燒傷補液公式精確計算補液量,每例傷員由一名護士專職負責液體管理,保證補液量的精準,補液過少無法有效糾正休克,而過多會并發肺水腫?腹膜間隙綜合征等嚴重的不良后果?[3]

        1.2.4 創面護理: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清創.根據燒傷的部位?深度?面積大小選擇清創包扎方法,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預防感染?

        1.2.5 心理護理:突發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應急障礙,有可能會引起永久的心理創傷,及時心理干預非常重要[4]?本次廈門“6.7”公交縱火案是突發事件,“傷員多?病情重?心理創傷重”,我院燒傷救護組科學制定了“特醫特護?分組救治”的原則,采用一對一的形式,陪伴傷員左右,廈門市衛生局在事件發生后第二天就指派廈門市精神衛生中心及仙岳醫院心理專家對傷員進行 心理干預,做好疏導和安撫工作,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

        以上搶救工作并非嚴格按步驟截然分開,而是迅速有序,緊密協作?

        2 小結

        本次廈門“6.7”公交縱火案,成批危重燒傷傷員“傷員多?病情重”,我院設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突發事件救治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所以在這一次救治中,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正確的急救與護理,做到井井有條?忙而不亂,為保護患者生命贏得了時間,為后期的治療?康復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8名患者已痊愈出院,10名患者處于康復期?

        參考文獻

        [1] 孟美芬,張麗平,劉文軍 突發成批傷患者的急救護理[J].護理研究,2012,5(5C).131.

        [2] 卓龍彩,孔悅,黃榕. 院前指數在嚴重創傷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醫院理雜志,2010,17(2):192-193.

        第8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一、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條塊結合;部門協作,職責明確;整合資源,快速反應。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市衛生健康委成立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工作指揮部,負責全市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指揮、協調工作。指揮長由委主要領導擔任,副指揮長由委主管領導和有關副主任擔任,成員由委疾控處(衛生應急辦)、辦公室、規劃財務信息處、醫政藥政處、中醫管理處、中藥發展處、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委綜合執法監督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  

        指揮部下設綜合組、醫療救治組、衛生防疫組、衛生監督組、宣傳組、資金保障組、專家咨詢組。

        (一)綜合組

        主要職責:組織協調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準備工作;組織制定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預案、方案,組織相關培訓和演練;開展系統內防汛隱患排查和督導工作;建立和完善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處置專家組和應急隊伍;落實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組織協調開展自然災害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等。

        (二)醫療救治組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并落實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醫療救治工作方案等,指導各級醫療機構實施醫療救治工作;合理調配醫療資源,組派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醫療救治應急專家隊伍,并實施醫療救治工作;災害發生后,匯總各市醫療救治情況,總結交流臨床診治經驗,組織醫療救治專業人員培訓,及時修訂完善各項診療規范、原則和技術要求等;發揮中醫藥在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醫療救治中的優勢作用等。

        (三)衛生防疫組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并實施災后衛生防疫工作方案,組建市級疾病防控隊伍,并開展培訓,指導災區開展疾病防控工作;組織開展災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防控和監測報告工作;災害發生后,組織指導災區開展消殺滅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及其相關公共衛生事件;指導做好災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驗室檢驗、檢測工作等。

        (四)衛生監督組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并落實災后衛生監督工作預案,并指導實施;組建災后衛生監督應急隊伍,做好災區衛生監督執法檢查;組織開展災區飲用水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等執法監督檢查等。

        (五)宣傳組

        主要職責:組織制定并實施災后衛生防病宣傳工作方案,指導災區開展公眾自救、互救及衛生防病等科普知識宣傳活動;負責協調宣傳部門,做好媒體的輿論引導工作等。

        (六)資金保障組

        主要職責:負責協調市財政等有關部門,組織落實防汛防震工作經費,及時匯報經費需求情況。

        (七)專家咨詢組

        主要職責: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準備和災區醫療救治、衛生防疫、衛生監督等現場處置的技術咨詢和指導,為指揮部提供決策咨詢和工作建議等。

        三、應急準備

        (一)風險評估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全市和重點地區可能出現的災害所引發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公共衛生風險進行評估。市直醫療衛生機構要評估本單位抵御地震災害的能力,提高防災防汛水平,并對可能出現的因地震、洪澇等災害導致水、電、氣等能源供應中斷而嚴重影響醫療衛生服務的情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二)衛生應急隊伍

        依托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委綜合監督執法局及有關市級醫療衛生單位組建4支市級防汛防震衛生應急隊。

        各支市級衛生應急隊伍要按照“平急結合、分類管理、統一調度、協調運轉”的原則,根據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工作需要,調整充實衛生應急隊員,加強管理、培訓和演練,提高災害衛生應急能力。

        各市級衛生應急隊伍所在單位要根據專業特點和災害衛生應急需要,為應急隊伍配備相應技術和物資裝備。

        (三)協調配合機制

        災害發生后,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與市政府相關部門、軍隊和武警部隊衛生部門之間以及醫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機構間的信息通報、工作會商、措施聯動。協調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調集醫療器械、藥品等物資,配合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加強災區食品衛生監督等。

        (四)社會公眾的健康教育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要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向廣大醫務人員和看病就醫人員開展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常識宣傳,提高社會公眾的衛生防病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應急響應

        (一)響應原則

        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災害后,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指揮部在市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開展災害衛生應急工作。根據災區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需要,調動市級衛生應急隊伍和全市醫療衛生力量,組織災區開展衛生應急工作。必要時,可制定對口支援方案,組織支援地區與受災地區協同開展工作。

        (二)響應措施

        1.信息收集、報告、通報和評估

        災害發生后,災區衛生計生部門要根據《國家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試行)》,實行災害衛生應急信息日報告制度,將災情、傷情、病情、疫情、災害相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工作開展情況和衛生系統因災損失情況等信息,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各工作組,經各工作組匯總后每日報綜合組。要加強與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的信息溝通,及時通報相關信息。

        災害發生后,專家咨詢組負責開展災害對人的健康的危害程度、傷亡損失情況及發展趨勢等衛生學評估,研究提出應重點開展的救援措施以及醫療衛生人力、物資、外援等需求意見。

        2.醫療救援

        災害發生后,組織災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開展現場醫療急救、檢傷分類、傷病員轉運和院內救治等工作。確定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如因災傷病人員數量較多,超過當地醫療機構救治工作負荷,可根據情況,統一協調和交通運輸、財政等相關部門支持下,將傷病員集中運送至外地治療。在醫療救治的同時,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消除民眾心理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報告

        災害發生后,開展災區傳染病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工作,實行災害相關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好傳染病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管理和匯總工作。

        4.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

        災害發生后,積極開展健康教育、預防性服藥和應急接種等工作。一旦發生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組織開展核實診斷、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標本采集與檢測、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控制等工作。

        5.飲用水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監測

        災害發生后,積極開展災區飲用水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監測工作,依法對飲用水供水單位供水活動和公共場所衛生實施監管。指導群眾臨時安置點飲用水衛生工作,防止介水傳染病發生。

        6.環境衛生處理

        災害發生后,指導災區及時清除和處理垃圾、糞便,指導做好人畜尸體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對住房、公共場所和安置點及時采取消毒、殺蟲和滅鼠等衛生措施。根據工作需要,在災區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7.衛生知識宣傳和風險溝通

        積極開展災區自救、互救及衛生防病科普知識宣傳。做好媒體和公眾公共衛生風險溝通工作。

        8.自救與防護

        災害發生后,受災地區醫療衛生機構迅速開展自救工作,盡快恢復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對因電、水、油、熱、氣(汽)等能源供應中斷造成醫療衛生服務無法正常開展的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協調有關部門,調撥發電機、凈水器等儀器設備和有關能源,盡快恢復能源供應。

        (三)響應終止

        災情穩定后,經指揮部組織評估,確定應急階段的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結束,可以做出終止應急響應的決定,并進入恢復重建和災后防疫階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保障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市衛生健康委成立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工作應急指揮部。各工作組和醫療衛生單位要按照本總體方案要求落實各項工作,細化具體工作方案,完成各項應急準備,確保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工作有效開展。

        (二)落實經費和物資保障

        安排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工作所需經費,按照國家、省和市有關規定,負責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市級衛生應急隊伍所在單位要盡快儲備適量的衛生應急物資,維護衛生應急救援設備和設施,使其處于良好備用狀態,確保正常使用。

        (三)做好應急值守

        指揮部成員、市級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隊隊長手機 24小時開機,確保聯絡通暢,及時到位。

        (四)及時總結

        在防汛抗洪抗旱防高溫衛生應急響應終止后,綜合組負責組織對衛生應急準備和處置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工作效果,認真分析總結災害衛生應急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并向上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上報工作總結。

        第9篇:醫療應急救治預案范文

        根據《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救援預案》、《__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__市重大活動醫療衛生應急保障預案》、《__市國家教育統一考試期間有關部門主要職責》及全市、全縣中、高考會議的安排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根據《__市國家教育統一考試期間有關部門主要職責》中衛生計生部門的職責及全市、全縣中、高考會議精神,為切實加強醫療救護、傳染病防控,決定成立縣級中、高考醫療衛生應急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縣疾控中心、縣衛監所、縣人民醫院及市中醫院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負責全市中、高考醫療衛生保障的協調指揮和組織領導,下設辦公室在縣衛計局應急辦,辦公室主任由__同志兼任,成員__,聯系電話:__,領導小組下設3個工作小組,各組人員名單及職責如下:

        (一)醫療救治小組:全縣共設3個醫療救治小組,負責中、高考期間學生及相關人員的現場醫療救治及其它相關醫療救護工作。

        1. 市四中考點醫療救治小組

        組長:__ ,聯系電話:__,聯絡員:張崇新,聯系電話:*,成員:__

        2. 市七中考點醫療救治小組

        組長:*,聯系電話:*,聯絡員:*,聯系電話:*,成員:*

        3. 市八中考點醫療救治小組

        組 長:__

        __市人民醫院為__縣中、高考保障定點收治醫院。考試期間各醫院要安排醫療救治專用車在醫院待命,不得作為他用,確保在本院不能處置的患病學生能及時轉運到市人民醫院。各駐點成員請在八點鐘之前進場。

        (二)傳染病防控指導小組:負責傳染病防治技術指導,對中、高考期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傳染病防治工作提出處置意見,負責各考點考前消殺技術的指導工作。對考生出現發熱等流感樣癥狀者,及時勸其就醫;對出現流感樣癥狀的監考人員建議不得再進行監考工作;一旦確診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出現流腮、水痘、季節性流感等常見傳染病要及時報告并進行處置。縣疾控中心應主動與縣教育局聯系,加強對考點相關防控工作的指導,視考生情況提出安排單獨考試的建議。

        __

        成 員:__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疾控中心應急辦,負責具體日常工作__

        中、高考期間負責考點傳染病監控監測、考前考點的消殺和防治技術指導工作。

        (三)衛生監督組:負責對中、高考期間學校及各職部門傳染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巡查,負責學校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巡查涉及生活飲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及措施落實情況,生活飲用水水質情況,學校內供水設施衛生許可、管理情況,供、管水人員健康證持證情況,學校索取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情況,學校內供水水源防護情況。

        __

        中、高考前,縣衛生監督所對考點學校及考區范圍內公共場所飲用水管理進行監督檢查,對學校傳染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一)飲用水安全監督

        1.要按照衛生部《重大活動食品衛生監督規范》的要求對轄區內承擔高考、中考任務的學校及周邊地區賓館、飯店的飲用水安全要實施過細的衛生監督檢查和指導,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限期整改,防患于未然。

        2.加強考試期間考點學校食堂、學生飲用水情況安全巡查。

        (二)醫療救治

        各醫療救治應急保障醫院要制定工作方案,組建應急救治隊伍,加強隊伍培訓和演練,要做好人員、物資、設備、器材和藥品等的儲備,要做好組織協調、人員配備、車輛、物資等準備工作,隨時準備處置突發事件。考試期間所有120急救車在接送病人途徑考點時禁鳴警報器。

        (三)疾病預防控制

        縣疾控中心要提前介入,做好考點學校因病缺課、傳染病發病情況摸底工作,保持與學校校醫的密切聯系,隨時掌握傳染病發病動態,對考生出現的各類傳染病突發疫情要及時進行處置。要主動與縣教育局、學校聯系,加強對考點防護、消毒工作的指導,視情況提出安排單獨考試的建議。

        (一)切實加強領導。各參與保障單位領導要高度重視此次衛生保障工作,按照保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認真落實各項措施,要選派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好的專業人員參加保障工作,保證思想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人員到位、車輛及物品到位,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二)實行突發事件報告制度。各單位在高考中考期間要實行突發事件報告制度,如出現突發事件在及時處置的同時,必須及時向縣衛計局報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精品 | 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 色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AⅤ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