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土地利用規劃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利用規劃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土地利用規劃總結

        第1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社會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國家要求必須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因此,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仍然是這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和核心目的。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如何既保障大連市全面振興并實現跨越式發展,又確保我市的耕地“紅線”不被突破?《大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剛性指標約束,為實現耕地保護目標保駕護航

        為全面落實遼寧省下達給大連市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大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確定為剛性指標,并且提出了具體的規劃目標“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分別保持在351343公頃和297800公頃以上,全市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布局總體穩定。”這些剛性指標是我市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的“紅線”。

        同時,為確保剛性指標的落實,將市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分解下達到了各縣區。

        二、嚴格控制耕地流失,助推土地整治,保證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為保證大連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規劃》從保護和合理利用農用地全局入手,提出了“優化農用地結構和布局,從嚴控制耕地數量減少、加大補充耕地力度、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的措施。

        《規劃》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嚴格控制耕地流失的措施:一是積極拓展建設用地新空間,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實行占一補一制度,到2020年,各類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控制在13400公頃以內;二是引導農業結構向有利于增加耕地方向調整,避免破壞耕作層,確保不因農業結構調整降低耕地保有量和耕地質量,到2020年,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凈減少耕地規模控制在8117公頃以內;三是加大災毀耕地防治和復耕力度,規劃期內,通過完善水利設施加強和落實耕地保護措施,加大耕地抗災能力的建設,及時復墾災毀耕地,減少自然災害損毀耕地數量。到2020年,力爭將因災損毀減少的耕地控制在800公頃以內。

        《規劃》從推進土地整治工程入手,提出了補充耕地的具體措施:一是適度開發未利用地,充分考慮土地生態環境和大連市水資源的嚴重不足的制約,以及目前技術條件的限制,依據土地利用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二是有序開展土地整理復墾,結合新農村建設,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居民點整理,大力開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積。

        三、積極探索多種渠道,確保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

        《規劃》提出要切實落實建設占用補充耕地法人責任制,明確補充耕地法定義務,統籌安排補充耕地任務,確保耕地占補平衡。

        具體途徑為:一是明確各縣(市、區)補充耕地的目標,非農建設補充耕地原則上在本行政轄區內平衡;二是依據農用地分等定級的研究成果,制定補充耕地數量、質量等級折算的實施辦法,通過提高建設占用耕地補償費標準、加強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等措施,確保補充耕地數量與質量并重;三是通過一定的獎勵機制,鼓勵后備耕地資源潛力相對豐富、完成本地耕地補充目標尚有節余的區市縣,要按照市級規劃下達的耕地補充目標增加補充耕地任務;四是積極探索耕地占補平衡市場化運作模式,對后備耕地資源潛力有限、補充耕地確實有困難的區市縣,以及重點工程的補充耕地任務,經批準,可通過經濟補償機制全市范圍內異地平衡;五是積極探索通過經濟合作、產業互補等有償機制,對于省級以上重點工程的補充耕地任務,經批準,實現省域范圍內異地平衡,完成全市耕地占補平衡。

        四、基于優質耕地分布現狀,科學調劃基本農田布局

        根據《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和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市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指導意見的通知》等有關標準和規定,《規劃》提出,按照大連市優質耕地的分布狀況,對全市基本農田進行科學調劃。全市基本農田調整面積占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的15.57%,低于國家調整比例不超過20%的要求。新劃定的基本農田全部是耕地;調整后基本農田地類構成中,耕地所占比例提高5.04%;調整優化后的基本農田平均質量等別高于原有質量等別。

        五、強化基本農田集中保護,助推標準化農田建設

        為促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劃》提出,結合大連市區域土地功能區定位,將基本農田分布集中度相對較高、優質基本農田所占比例相對較大的地區,劃為基本農田集中區,對區內基本農田實施重點保護和集中建設。縣(市、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落實基本農田集中區,并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鄉(鎮、街道)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具體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區,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標注到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證書上,禁止改變基本農田的用途,禁止改變基本農田的位置。

        規劃期間,大連市將在大丹高速公路兩側沿黃海濱海平原和沈大高速公路兩側共劃定10個基本農田集中區域;基本農田集中區總面積占全市土地總面積24.15%;其中基本農田占規劃基本農田集中區面積的59%,基本農田集中區內各塊基本農田所占比例均大于50%。

        六、發揮耕地多重功能,將城鎮周邊優質耕地納入基本農田

        為了控制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科學隔斷城鄉建設用地的攤大餅式的拓展,合理劃定不同城市組團,為城鄉建設用地的管控提供屏障,《規劃》提出,充分發揮耕地所具有生態、景觀和綠隔等多重功能,將部分分布在城鎮的優質耕地劃為基本農田,納入綠色空間系統,在城鎮間穿插隔離,提供綠色隔離帶和生態走廊。

        第2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關鍵詞:規劃種類、規劃內容、土地利用規劃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resent land use planning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combining the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Puts forward to establish the land use planning, strengthen the land use planning authority, refining the land use planning kinds, clear hierarchy of each planning planning content and responsibility as the main way of strengthening of our country territory resource the land use planning system measures. For our country's land and resources of land use plann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work.

        Keywords: planning kinds, planning content, land use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 P28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土地利用規劃指的是對某區域的土地利用進行超前的規劃與安排,從而能夠根據區域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以及土地自然歷史特征合理的分配國土資源并科學的組織土地利用的綜合體系。所以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的宗旨是維持居民的生存,優化國土資源利用,維護我國人民的基本利益。由此可見,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現階段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建設投資不斷增多,推動我國國土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需求進一步加快。面對新一輪的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全面啟動,我國也在不斷的完善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體系。通過分析與研究我國現行的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缺陷,及時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我國的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符合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同時向科學、合理、依法、節約的方向發展。

        一、現階段我國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的現狀以及出現的問題分析

        現階段我國推行的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體系是以《土地管理法》為基礎,多種類型、級別、時序、種類互相關聯并且互相影響的綜合系統。主要包括:總體利用規劃、具體利用規劃、專項利用規劃三個層次。總體利用規劃根據級別不同可以分為全國、省級、市級、縣級、鄉級五個級別;具體利用規劃根據土地利用用途可以分為耕地規劃、交通用地規劃、公共設施建筑用地規劃、水利水電工程用地規劃等;專項利用規劃可以分為開發整理復墾規劃、土地整理規劃等。三種規劃的關系為總體利用規劃控制著其他兩種規劃。三種利用規劃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由以上我國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現狀分析,可以發現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必須具有體系結構合理、具有權威性、各個層次關系明晰、可操作性強等特點。這樣才能發揮其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國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體系起步較晚,制定周期過長等因素,所以會導致土地利用規劃體系時效性與可操作性不強的不良后果,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以及相關問題研究,總結以下幾點現階段我國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出現的問題:(1)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權威性有待提高。現階段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的法律地位不高,雖然在《土地管理法》中的部分內容涉及到了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構建,但是仍舊沒有專門的法律保障土地利用規劃的法律地位。近年來,部分大城市在進行城市規劃過程中一味的擴大城市范圍,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能夠憑借法律有效的約束城市總體規劃,從而造成了大量的農用耕地流失,土地供應總量失控的現象;(2)土地利用規劃的種類過于繁雜,不能達到明確分工的目的。有上述內容可以發現我國現階段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比較完善,但是各個級別規劃的職能相互沖突,在宏觀層面上要求過細,微觀層面上規范不足。許多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仍然不到位,詳細規劃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3)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時效性較差。現階段我國的土地利用規劃對時效性的把握不到位,缺乏年度方面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很容易造成規劃與實際的土地資源利用之間的矛盾。比如大多數的土地利用規劃為長期規劃,期限大多數為5~20年,所以規劃中的內容或者指標都有可能隨時間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體地利用規劃失真,失去其使用價值;(4)總體規化不能夠與城市規劃保持一致。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關系極為密切,但是在我國總體規劃與城市規劃是兩種管理機制,屬于兩個部門分別管理,所以雖然在法律上要求兩種規劃要互相一致,但是由于我國城市化發展迅速,處于分割狀態的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內容以及執行等方面出現較多的矛盾,從而會導致國土資源嚴重浪費、農用耕地流失大量流失等后果。

        二、強化我國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措施研究

        通過以上對現階段我國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的現狀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有關理論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一下幾個方面我國國土資源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強化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土地利用規劃法,強化土地利用規劃權威性。我國相關立法部門應當盡快將土地利用規劃的法律地位提升,加快規劃立法進度,賦予土地利用規劃較高的法律效力。使得土地規劃法成為我國依法配置國土資源的重要手段;(2)精煉土地利用規劃種類,明確各個規劃層級的規劃內容以及責任。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現狀,筆者認為應當將市級與縣級的土地利用規劃合并,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分為四個層次。其中全國總體利用規劃的規劃內容應當包括: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基礎設施部署、社會服務設施部署、土地整理、城鎮體系規劃、環保規劃等方面。省級總體利用規劃的規劃內容包括解析涉及到該地區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指標與戰略,根據本地區的發展特色對規劃內容進行完善,并對下一層的土地利用規劃提出合理、科學的規劃原則。由此可見全國以及省級土地利用規劃是指引性的規劃,應當具備宏觀性、政策性等特點,能夠正確把握我國國土資源的發展趨勢,起到指引與導向的作用。市級總體利用規劃的規劃內容應當囊括地、縣級的規劃任務,按照上一級制定的規劃原則確定具體的規劃方案:用地規劃、專項規劃等。鄉級總體規劃是整個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基礎,規劃內容應當足夠的詳盡,應當按照土地的用途進行科學的分區管理。從而形成由整體到分支、由原則到具體較為完善的科學土地利用規劃體系。

        參考文獻:

        第3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關鍵詞: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應用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是在計算機軟硬件支持下,以地理信息系統和工作流為核心,在建立土地利用規劃信息庫的基礎上,以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基礎地理為基礎數據,建立集GIS和辦公自動化(OA)為一體的功能全面、性能穩定、操作簡便的專業化信息系統,實現土地利用規劃的窗口式辦公自動化管理,實現土地資源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和高效化。

        1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設計方案

        1.1建設思路

        義烏市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結合義烏市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土地利用狀況成果和2005年義烏市土地利用現狀年度變革數據,結合2005年以來規劃計劃實施情況和義烏市基礎地理數據,科學合理進行規劃基數轉換工作,使用GIS等信息化手段,依照上級下達的主要規劃控制指標、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具體的地形、地理數據等,設計好規劃的主要流程。所建立的信息化管理體系,需要滿足規劃的編制、管理的成果以及規劃實施等規劃管理工作全過程。

        1.2總體框架和設計方案

        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體系包括相關的技術人員、編程軟件、網絡系統以及操作的標準方案。方案設計時,需要包括軟件開發的檢驗、建設數據庫的方案、規劃軟件、制訂方案、研制規劃管理的系統等方面。實現的技術中,要擴展GIS集成,探討屬性數據和地理數據的集成,并且了解多種的GIS的應用技術。在人員的準備中,由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土地規劃實施的具體工作,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編制單位作為協作單位進行土地規劃。技術準備中,由技術協作單位和規劃實施單位共同成立技術組和專家組,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應明確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報告編制工作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任務,明確工作的技術路線、主要方法、步驟與時間進度安排,確定工作的分工、預算、成果要求等內容。

        2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

        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目標是,結合義烏市經濟社會發展背景和地方特色,科學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動態監管土地規劃的實施情況,掌握規劃目標執行情況和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及時了解規劃的實施成效和存在問題,提高土地規劃的預見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土地規劃的調控和引導作用。逐步實現鄉級、縣級、市級、省級四級規劃系統聯網,充分利用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來安排用地計劃、建設用地預審、規劃修改等日常規劃管理工作,最終實現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

        3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內容

        義烏市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規劃輔助編制子系統、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管理子系統、土地利用規劃成果管理信息子系統等內容。

        3.1土地利用規劃輔助編制子系統

        土地利用規劃輔助編制子系統主要利用計算機來輔助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案的編制,能夠使操作者方便、準確的進行規劃布局。主要包括圖形編輯、信息統計、規劃基期信息統計、用途分區劃定、規劃調整、土地規劃項目選址方案的比較、成果輸出等;規劃局部調整和修改包括對規劃指標、用地布局等的調整。

        3.2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管理子系統

        土地利用規劃實施子系統基于規劃成果,采用了雙向管理,即系統既能按上報項目要求提供方案、指標、圖件等材料,又能在項目通過批準后在系統中更新規劃庫及相關庫內容。主要包括年度計劃管理、土地利用規劃局部調整方案、建設用地預審、農轉用規劃審查、項目選址、專項統計分析、圖件管理等內容。

        3.3土地利用規劃成果管理信息子系統

        成果管理子系統主要是對經批準的土地利用規劃成果及在規劃實施中形成的相關規劃成果進行管理,包括文檔管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文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說明、專題研究報告及其他相關文字資料等)、圖件管理(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基期)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土地利用規劃專題圖或專項規劃圖及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中產生的其他圖件、影像資料等)、指標管理。4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成效

        義烏市已經建立了涵蓋縣鄉兩級的土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在全市范圍內第一次實現了土地規劃成果管理和建設項目合規性審查、用地報批、用地預審等土地規劃實施管理兩大主要業務的信息化辦公。從全省來看,浙江省第一次實現了規劃修改的網上審批,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可以通過預錄端口登錄省級規劃管理信息系統,錄入規劃修改方案相關數據,并上傳保存至省級規劃數據庫。省廳在受理紙質件后,各處室根據職能分工實現并聯同步審核電子數據,極大的提高了規劃修改方案的行政審批效率,提高了管理的科學性、實時性和準確性,獲得了比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可減少大量的人力成本,節約大量的紙張耗材,節約了成本,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可以說從紙質件串聯流轉審批到電子件并聯同步審批,這在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5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意見

        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歷史突破,對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和實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作為一種全新的土地規劃管理模式,還需不斷完善。

        5.1存在的問題

        缺乏后期資金投入和缺少專業的人才,是困擾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主要制約因素,而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建設標準,無法實現各級規劃信息系統聯網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此外,在人機交互、數據導入導出、地圖投影和坐標轉換等方面系統還不夠成熟穩定

        5.2建議意見

        加大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加強基層規劃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充分利用近年來,地理信息軟件技術取得的進展,通過軟件重構和設計模式為信息化系統提供整合的技術支持,創建更加友好的人機互動界面,逐步實現鄉級、縣級、市級和省級四級系統聯動,數據實時更新。

        參考文獻:

        [1]瑪依努爾·米吉提.土地規劃對環境的影響評價研究[J].科技風.2012,(18).

        [2]沈明,王璐,陳飛香.土地規劃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與應用[J].廣東農業科學.2011,(18).

        第4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要點問題

        Abstract: land use planning database is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lan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condi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land-use planning databas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for employees to provide references.Key words: land use; planning database; building; Important issues

        中圖分類號:F1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引言:現階段,我國土地利用的規劃信息管理較為混亂,對土地利用的調查更新以及土地利用規劃成果的應用造成了嚴重影響。為了改善這一狀況,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土地利用規劃成果,切實發揮其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的規劃的實施效率和科學性,必須要積極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數據庫和書庫管理系統。

        一、規劃數據庫建設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規劃是國土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規劃數據庫建設則是實現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的關鍵,是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利用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土地利用規劃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存儲、查詢、輸出和傳輸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從而為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建設用地預審以及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審查等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城鄉建設和土地管理的基本依據。加快推進規劃數據庫建設,以信息化帶動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發展,促使土地利用規劃的管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切實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整體水平。

        現階段,我國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總體上進入審批實施階段,因此必須要抓住機遇,積極推進土地規劃數據庫建設,為土地用途管制度的貫徹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各級政府部門應予以高度的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將責任層層落實,加快規劃數據庫建設步伐,從而保證新一輪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順利實施,促使各項管理政策和措施切實落到實處。

        二、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要求

        在積極推進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過程中,應堅持以下要求:

        第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建設必須執行統一的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確保信息資源共享。

        第二,為了滿足各級電子政務建設的總體要求,應采用統一的MapGIS平臺(山東省規定的是arcGIS和MapGIS兩種,我區用的是以arcGIS平臺開發的蒼穹建庫軟件)進行建庫,從而保證系統的互連互通,避免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

        第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建設以統一時點的土地利用變更數據庫為基礎進行建立。

        第四,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建設分為省、市、縣、鄉四級數據庫建設。各級數據庫都要嚴格按照國家或省統一標準進行建設。

        第五,在建設過程中,應積極與規劃主管部門以及信息化建設部門通力合作,保證數據庫建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避免與實際應用相脫節。

        三、新一輪數據庫建設的特點

        一)以土地利用數據庫為基礎

        首先,省級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已全面完成并通過驗收,這就為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的建設提供了便利條件。

        其次,土地利用數據庫的數據具有較強的現勢性,主要是通過詳查資料以及變更調查資料的方式進行建庫。

        二),數據庫建設貫穿于規劃修編全過程

        在規劃修編的前期階段,主要是進行調研、指標測算以及專題研究等,并利用現有的數據庫進行分析,形成專題研究數據。

        在編制規劃大綱階段,要充分利用數據庫進行統計、查詢以及空間圖形疊加、路徑分析等,并總結形成分析數據,作為編制規劃大綱的依據。

        在規劃成果的形成階段,還要在現有數據庫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并將具體的圖形、屬性、指標數據以及文本資料等添加到數據庫當中,形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件和專題圖件,進而形成圖、表、數統一的規劃成果。

        三)規劃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將會成為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有力工具,通過調用數據庫能夠方便的進行查詢和內容更新,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車管理水平?。

        總的來說,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的建設在土地規劃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進行規劃決策的重要依據,是在規劃工作深入發展過程中的逐步形成的信息化成果,在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將會進一步充實,促進土地利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數據庫建設流程

        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的建設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準備和資料預處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及建庫數據庫更新

        選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數據庫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將質量控制貫穿于工作全過程之中,進而保證數據庫的準確性、實用性。

        下面將針對每一環節進行分析:

        一)資料準備和資料預處理

        首先,在資料準備的過程中,資料內容應滿足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標準要求,并且要盡可能做到內容全面且具有權威性,精度和現勢性均需滿足應用的實際要求。對于現有的數字化資料、現有數據或數據庫,應依據國家和省級相關建庫標準和規范進行選擇和調整。

        對于非數字化的資料,要依據所選資料本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預處理:

        圖面處理:在數字化之前要進行必要的圖面處理,以便于數據的精確配準,減少數字化和數據編輯處理的工作量。

        對于屬性數據,應對數據項的名稱和度量單位進行統一,對于圖形數據通常還應進行投影轉換,對遙感數據則要進行幾何校正和分類處理。

        二)數據采集

        其一,空間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就是在土地利用數據庫數據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要素的補充,如果原數據庫數據文件格式與新建庫的文件格式不一致,應先進行數據轉換,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數據的丟失和錯誤,并應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

        在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的基礎上,應補充采集旅游資源要素、基礎設施要素、主要礦產儲藏區要素、滯(蓄)洪區要素、地質災害易發區要素等規劃基期信息情況。

        在信息采集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點狀要素的位置要記錄準確,保證其與其它要素之間位置關系的正確性。

        第5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關鍵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8-0149-02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概述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指在一定規劃區域和時段內,政府從長遠利益出發,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及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在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之間分配土地,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進行統籌安排,調整結構、合理布局的土地利用的戰略性和控制性規劃和部署,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礎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在制定,貴在實施 [2],并且實施評價是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規劃修編的基礎和依據 [3]。一個完整的土地利用規劃過程,除科學合理地制定和有效的執行外,還需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后的效果進行分析判斷,以確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價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運用一定的方法,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與綜合后所做出的一種價值判斷[4]。通過客觀科學的評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取得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發現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效果,分析土地利用實際變化與規劃預期吻合程度;評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部門的行政管理效率,規劃執行所產生的效益,以及規劃執行指標與所產生的效益是否協調等方面,從而促進編制規劃方案的完善。

        當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的指標體系的構建多處于研究探索階段,主要是從工作的角度對指標執行等方面情況進行簡單性的或個別指標的簡單分析,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因此,本文以系統論為指導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的指標體系進行探討以期提高規劃的科學性以及為新一輪規劃的修編提供科學依據。

        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影響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作為一種社會行為、一種政治過程和技術過程的融合體,實施受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影響規劃實施的最終效果。通過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環境、規劃運作過程的分析,影響規劃實施的主要因素包括:

        1.規劃實施環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社會經濟社會發展中,既受內部自身規律影響,又受外部環境的作用。規劃實施環境包括規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共同構成規劃實施的環境因素。規劃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保障下才能有效實施,環境的變化對土地利用規劃的作用產生很大影響,缺少這些必備的環境要素,規劃無法獨立實施并發揮作用。具體而言,上述三種環境因素表現為政府公共政策、規劃實施經濟保障、社會協同機制。

        2.規劃實施管理有效性。規劃實施管理是規劃有效實施的保證,因此規劃實施管理是否有效,也影響規劃實施的結果。規劃實施管理是經過法律程序批準的規劃得到全面貫徹執行的保證,規劃實施管理有一定的預先規定性和程序固定性,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范圍進行操作,形成一種制度,約束各土地利用活動,任何逾越便是對制度的破壞,通過規范性實施管理措施,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規劃得以有效實施。

        3.規劃實施過程的不確定性。規劃是以預測為基礎,本質上具有不確定性。土地利用規劃實施期限大多為十年,這種跨度十年的中長期目標,經常由于不可預測的形勢變化或政府政策目標的變更而難以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和土地資源利用重大舉措,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目標造成重大影響,導致土地利用格局的根本性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編制土地利用規劃時難以預料,但卻是區域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經常發生的。同時在市場機制條件下,規劃在指導未來土地利用管理的有效性也將變得愈加困難。因此,規劃的不確定性將使規劃結果偏離規劃目標,不能簡單采用規劃目標或價值選擇的不變性來判斷規劃作用有效的標準。

        4.規劃編制的合理性。科學的編制規劃是規劃實施的重要基礎和直接手段,對規劃實施起著決定作用。首先,規劃的多維時空特征決定規劃是一個連續進行的工作,是一個過程系統。現在土地利用規劃以“終極藍圖”的思想,期望通過對遠期規劃目標(規劃指標)的設定來指導和安排現在的工作,而不是從現狀客觀條件出發來解決目前面臨的急迫問題;在操作方式上,強調以規劃指標作為依據來規范耕地保護和建設用地,“靜態規劃”的意味濃重,規劃編制科學性不強,導致規劃實施過程中無法適應社會經濟實情,而使規劃實效。

        5.規劃的社會影響。規劃不僅是政府行為,還是社會行為。規劃公示制度、公眾參與制度和聽政制度可以讓公眾更好地對規劃有所了解,擴大規劃的社會影響,樹立規劃權威,有利于規劃的實施。同時,土地利用規劃能夠行使土地利用控制和管理權力,使規劃符合社會價值取向,均衡各階層利益,為社會成員所接受和服從。

        由于土地利用規劃實施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在構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的指標體系時,不僅要考慮對規劃實施目標和規劃實施效益的直接性評價,而且還要考慮規劃實施過程中對規劃實施結果產生作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即設置反映規劃實施環境的保障度、規劃實施管理的有效性、規劃布局的調整情況和規劃實施的社會影響等指標,如此才能全面反映規劃實施過程和規劃實施結果。

        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指標體系構建

        1.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程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在制定,貴在落實。由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對規劃區域未來土地利用的結構與布局做出的設想,其落實過程中必然對環境產生影響,而這些影響可以用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指標來表達。

        2.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原則。由于土地既是一個自然歷史綜合體,又是一個社會經濟綜合體,而由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一定規劃區域內,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協調土地總供給與總需求,確定或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用地布局的宏觀戰略措施,因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然涉及到社會、資源及環境等諸多方面。構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價指標體系既要體現綜合協調的主導思想,又要使各個指標成為表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眾多指標中最靈敏并且適于度量,內涵豐富的主要指標。為此,在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遵循以下原則:(1)反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的主要內涵;(2)體現全國的普遍適用性的指標和具有地域特征的區域性指標;(3)指標數據的現成性、靈敏性和可量化性;(4)提高指標選取得科學性、可操作性及相對完備性 [5];(5)評價指標的可比原則;(6)保證評價指標的獨立性與完整性。

        3.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構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的核心是建立評價的指標體系。這個體系是由一系列有內在聯系和典型代表意義、一定排列順序和內部結構的指標組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指標體系應充分體現衡量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子對規劃實施效果的作用和規劃實施結果的各種指標。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運用“系統分析―頻度統計―專家咨詢”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方法,構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三層結構。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指標體系圖

        4.評價標準制定。目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在中國尚處于研究和初步實踐階段,并且在評價中定性評價居多,而定性評價較少,并且定性評價的還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由于中國地域廣大,各個地方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有其特色,加上時間推移,使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問題,因此評價標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1)國家、地方、行業或國際標準及區域各種規劃指標;(2)如缺少相應的法規標準時,可參考國內外同類評價時通常采用的標準,采用時應經過專家論證;(3)區域性本底背景;(4)科學研究的判定標準。

        四、結語

        當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的指標體系的構建多處于研究探索階段,相關的理論與方法體系還不完善,對其研究有助于推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發展。因此,本文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提出的土地利用規劃實施評價的指標體系,是在總結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個人在工作學習中的認知提出,由于水平有限,對這一問題認知還不深入,期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萬茂,董祚繼,王群,等.土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周慧杰,周興,胡寶清,等.廣西貴港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J].生態環境,2005,(5):752-756.

        [3]任奎,周生路,廖富強,等.基于可持續度的連云港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J].資源科學,2008,(2):241-246.

        第6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關鍵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問題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當前,各級政府正在全面開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及時研究當前土地利用規劃面臨的各種問題并實施相應措施,對于當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背景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時間以及空間之上來作的總體上的布局與安排,是國家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根本基礎。

        至今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進行了三輪編制,分別是1987~2000年、1997~2010年和2006~2020年。總結已經進行的這三輪規劃編制和實施情況,研究其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措施,對今后規劃的修編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2、當前規劃修編中存在的問題

        2.1、規劃修編規范和技術規程不成熟

        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技術規程還不成熟,全國和各省市多次制定規劃修編技術規程,一邊規劃一邊修改,造成了工作中的不便,例如由于最初規劃圖鑒的格式沒有統一規范,較早開展修編的地區為達到后來的統一要求,不得不修改圖鑒格式,耗費了人力物力。

        2.2、規劃的科學性不夠

        2.2.1、基礎數據不準確,信息不全面

        (1)變更數據不準確

        首先,變更數據的年限較短,數據年度變更調查更新等級跟不上,對規劃的科學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修編單位通常只能提供較短年期的土地變更數據,僅憑這些數據,很難精確預測未來各土地類型的面積;其次,還存在變更數據的隨意性大、變更數據與現實不吻合等問題。例如很多地方存在對成果數據進行“技術處理”的現象,主要是減少耕地,增加城鎮村用地和荒草地圈的統計數。

        (2)基礎圖件不全

        修編的成果不僅是文本與數據,還要以圖件的形式來表現出來,完善、準確的基礎圖件是進行規劃圖與專題圖繪制的基礎。有些修編單位不能提供完備的基礎圖件資料,存在圖上反映內容不全面、圖上數據與變更數據不一致的情況。

        (3)國民經濟各項數據統計不一致

        修編不是國土部門一家能夠完成的,還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只有全面、客觀、真實的分析區域土地利用和社會經濟的現狀、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在不同單位提供的國民經濟統計資料中,統計指標各異,即使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文件、文本中所用的數據也各不相同,數據的準確性無法保障,而且在一些年鑒里面,感性的描述性語言居多,準確的基礎經濟數據統計較少。對“城鎮人口”理解不同,統計口徑不統一,導致城市化水平、城鎮建設用地的預測存在偏差。

        (4)信息互通不充分

        即土地供給與用地需求信息對接不好,預留的建設用地無人看好,企業要用的沒有預留,如果地方為了發展經濟、招商引資,就會由規劃的主動調控變為頻繁的被動調整。

        2.2.2、部分規劃隊伍專業素質較差

        土地規劃系統性較強,要求規劃隊伍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專業素質。但目前我國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總體素質不高,精通業務的較少,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人員業務培訓不夠,對許多基本涵義理解不清。另外,由于規劃編制手段落后,并缺乏應有的基本工作設備,使得許多規劃隊伍實際上并不具備從事規劃的能力。

        2.3、規劃編制缺乏充分的論證

        現行土地利用規劃主要圍繞著耕地保護這一主題展開,土地類別的數量平衡主要是在耕地數量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對其它類型用地數量進行調整。從當前第二輪土地利用規劃編制過程和結果來看,很多地方存在擠占現存園地或農村居民點用地等非耕地農村用地的做法來獲得地類平衡,而且減少的數量非常大。

        2.4、土地利用規劃法律地位不明確,權威性不強

        目前,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的權威性不強,法律地位不夠明確。雖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區域的基礎性規劃之一,但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一部關于土地利用規劃方面的法律法規,這是導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法律地位得不到體現的根本原因。按照規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經批準,就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門都必須按照總體規劃的安排使用和分配土地。

        2.5、公眾參與程度不高

        長期以來,我國的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一直走的是封閉性的專家和技術人員規劃的路線,對規劃的討論和定案多是“層次進行的”。與土地利用規劃的結果是社會產品,其消費者是公眾,不僅僅是現在的公眾也包括未來的公眾相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政府職能的逐步轉化,原有的土地利用規劃形式已不能適應“依法治國、以人為本”的需要。

        3、對策分析

        3.1、科學預測,合理規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以規劃理論為基礎,以現實情況為依據,科學預測!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確保規劃方案的合理性,以滿足社會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因此,規劃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表面數據上的數字預測,需要對區域各方面進行深人研究,增強與各部門、各行業的交流,增強公眾參與程度,深人實際,科學規劃,在掌握各行業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預測用地需求,為用地提供合理的依據。

        3.2、投入力度,摸清家底

        在修編之前,首先要立足準確的土地家底,找準問題所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就要求政府加大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一是扎扎實實開展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二是切實加強土管隊伍建設,提高管理干部和專業人員素質,是提高數據準確度的關鍵;三是協調不同權利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規劃修編是一項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通過對土地資源的再分配達到利益的再分配。

        3.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樹立土地利用規劃權威性

        制定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相配套的法律和規章,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深入開展規劃修編法律法規學習教育,進一步提高依法用地、按規劃用地的意識。進一步明確規劃修改調整的條件、類型、審批權限、階段、程序和修改調整方案內容要求等等,制訂相關實施意見或辦法,使規劃調整、修改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從而樹立規劃的權威性。只有加強規劃法制建設,才能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才能嚴肅查處、糾正違反規劃批地用地和違法修改規劃的行為。

        3.4、積極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參與力度

        嚴格按規劃的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節約利用土地、嚴格保護耕地,這既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大計,也是維護當前良好發展局面當務之計。為此,合理利用土地、保護耕地,必須全民參與、社會監督。一是深入開展公眾土地國情教育,普及土地知識,強化土地法制教育,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和依法用地、按規劃用地、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的意識。二是疏通公眾參與的有效途徑,為公眾參與提供法律保障。

        結束語

        當前,全國都在開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此次規劃修編是在我國加入WTO、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國際大背景下展開的,規劃修編不僅僅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同時對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順利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梅志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的問題研究[J].北京農業,2013,24:228.

        第7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3S”技術;發展趨勢

        長期以來,落后的土地管理技術一直制約著我國土地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尤其是現勢實時動態信息的缺乏,阻礙了土地利用信息的及時變更和規劃方案的適時調整川。隨著土地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土地資源管理對土地資料獲取、空間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圖形圖像處理和數字制圖的要求也相應提高。“3S”技術以其在空間信息獲取與管理方而的優勢和特點,使土地資源管理數字化、信息化、可視化、智能化的實現成為可能。本文對“3S”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現狀進行總結,并對其應用前景與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一、“3S”技術

        “3S”技術即指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是目前對地觀測系統中空間信息獲取、存貯、管理、更新、分析和應用的三大支撐技術。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三者以其不同的技術特點和功能互補,在實際應用中的結合日趨緊密。GPS主要用于實時、快速提供目標的定向定位信息;RS用于實時或準實時地提供目標及其環境信息,以發現地球表面的各種變化,及時更新GIS數據庫;GIS集成系統的基礎平臺,可對多源時空數據進行C合處理、動態存儲、集成管理和分析決策,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控制系統。

        (一)遙感探測技術

        遙感即在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對目標或自然現象進行遠距離感知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指在高空和外層空間的各種平臺土,運用攝影儀、掃描儀和雷達等傳感器獲取地表信息,通過數據傳輸、處理,研究地面物體形狀、大小、位置、性質及其與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現代化技術科學。自20世紀60年入使用以來,遙感技術發展迅速,現己廣泛應用于土地資源調查與規劃、自然災害防治、氣象觀測預報、農作物估產、環境動態監測等領域。近年來,傳感器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為遙感由定性向定量、靜態向動態轉變創造了新的契機。

        (二)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由計算機系統、地理數據和用戶組成,通過對地理數據的集成、存儲、檢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輸出各種地理信息,從而為土地利用、環境監測、資源管理、交通運輸、城市規劃、工程設計以及政府各部門行政管理提供決策服務。GIS由計算機硬件和系統軟件、數據庫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人員和組織機構等4個子系統構成。GIS不但能夠管理海量空間信息,供瀏覽、查詢,還可對其進行空間分析,以探析空間實體間的相互關系,分析和處理一定區域內分布的現象和過程,該技術正沿著衛星系統性能改進、接收機性能改進和導航定位方法完善3個方向發展。

        (三)全球定位系統

        GPS是由地面控制系統、空間和用戶裝置等部分組成的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具有全天候全球覆蓋、高精度、多用途、定位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抗干擾性能好、保密性強和經濟效益高等特點。目前,GPS己經成功地應用于航空攝影測量、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監測、工程變形監測和資源勘察等多個方面。

        二、“3S”技術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國外有關利用“3S”技術進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遙感影像分類、處理及信息提取等方面。我國依次經歷了一次詳查、變更調查、更新調查(拋開己有調查成果,重新開展的土地資源調查)和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等多次全國范圍內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我國學者對于“3S”技術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中的應用研究,應用GIS進行農業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通過對比適宜農業土地利用區域和現實土地利用區域的空間分布差異,獲得農業土地利用潛力區空間分布情況。

        (二)土地利用動態監測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即將不同時相(至少兩個時相)的土地利用數據進行對比,從空間和數量分析其動態變化特征和未來發展趨勢。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以定性研究為主,20世紀70年代地球資源衛星的發射成功獲取了遙感圖像多光譜與多時相數據,為土地利用變化的動態監測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礎資料,極大地促進了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RS發現變化,GPS測量變化區域,UIS統一管理數據與傳統外業調查方式相比,在時效性和準確性方而具有明顯優勢。

        (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特別是發達國家人口-資源-環境-發展(PRED)問題日益突出,西方國家對土地利用規劃研究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并且在土地利用規劃中運用“3S”技術、系統科學、決策理論等理論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計算機技術和數理統計等數學方法的支持下,土地規劃研究實踐中復雜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成為現實,土地規劃的定量化研究逐漸增強,土地規劃的科學性、工作效率和精確度得到提高。

        (四)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以保護耕地為主要特征的國土整治措施,是按照土地利用規劃或城市規劃所確定的目標和用途,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整改造、綜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過程。土地整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3S”技術以其強大的功能和良好的適應性為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三、展望

        “3S”技術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理等土地資源管理領域當中的應用徹底改變了我國傳統的土地管理方法和模式,優化和完善了我國當前土地管理的方式和內容。

        第8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關鍵詞:近期建設規劃 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土地利用規劃 “三規”協調

        按照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要求,近期建設規劃的編制,應依據城市、鎮總體規劃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但如何依據、如何銜接依然是目前近期建設規劃編制過程中非常棘手的問題。

        我國當前的空間規劃體系突出地存在著城鄉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的弊端,在同一個城市空間上,往往多個政府部門都有規劃引導和控制要求,但由于彼此之間缺乏協調甚至相互沖突,導致了開發管理上的混亂和建設成本的增加。

        隨著國家發改委嘗試將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作為專項規劃納入發展規劃體系的努力的失敗,說明在我國當前行政體制下,要真正實現一個規劃“一統天下”并不現實,而且目前這種“分割”的規劃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條件下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但對具體城市而言,一個城市只有一個空間,一個空間應該統一規劃,這是統籌指導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探索“三規合一”城鄉總體規劃的意義所在。

        1“三規”的內涵

        1.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是全國或者某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綱要,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指導性文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和指導全國或某一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建設工作。

        1.2土地利用規劃

        土地利用規劃是在土地利用的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對各類用地的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或配置的長期計劃。是根據土地開發利用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歷史基礎和現狀特點,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等,對一定地區范圍內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組織利用和經營管理的一項綜合性的技術經濟措施。

        1.3近期建設規劃

        近期建設規劃是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的近期安排,按照優化功能布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確定城市近期建設的用地空間布局,使城市的開發建設更加科學合理。使城市建設在法定規劃的指導下依法開發建設,減少隨意性和盲目性。

        2“三規”的差異

        雖然“三規”銜接已經具備了法理基礎,但是由于“三規”的部門規劃屬性沒有改變,因此“三規”徹底合一還不具備條件,土地規劃重在土地約束,剛性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重在投資控制,弱于空間落實;城市建設規劃長于空間引導而短于投資控制和土地約束。理想狀態下,“三規”合一是在突破了部門事務權責范圍的條件下,合理分配投資,保障重點項目,引導城市空間有序拓展。另外,“三規”在內容上存在如下一些差異:

        (1)規劃的目標和重點內容不完全一致。

        (2)規劃期限不一致。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都是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期限是5年。

        (3)規劃實施的途徑和手段不一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主要通過固定資產投資和重大項目安排來實現;城鄉規劃通過對建設項目的空間安排來實施,缺乏主動實施的手段;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耕地保護為主要約束條件,通過自上而下、剛性地分配土地利用指標來影響城鄉空間。

        (4)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規劃重點存在差別。

        3“三規合一”的內涵

        “三規合一”是指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中涉及到的相同內容統一起來,并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臺上,各規劃的其他內容按相關專業要求各自補充完成。“三規合一”并非指只有一個規劃,而是指只有一個城市空間,在規劃安排上互相統一,同時加強規劃編制體系、規劃標準體系、規劃協調機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強化規劃的實施和管理,使規劃真正成為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和龍頭。

        4烏魯木齊市近期建設規劃如何體現“三規合一”

        烏魯木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已制定,“十二五”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也初步完成,為“三規”銜接的工作模式和保證規劃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在近期建設規劃編制過程中,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土地利用“十二五”規劃同步編制、內容相互銜接作為規劃工作的銜接重點。

        4.1優先保障對城市的功能和形態完善有重大支撐作用的重點新區開發

        確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是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均離不開土地,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城市綜合發展規劃的核心內容,是政府發揮宏觀調控職能的關鍵環節。烏魯木齊的近期建設規劃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分析城市的內外部發展環境與機遇、自身發展的趨勢與制約因素,從產業布局、城市空間拓展與重構、推進城市化、生態保護、區域合作等方面深入研究,從而確定城市近期建設的重點發展方向,明確近五年的發展建設目標,并指導具體的用地布局。

        4.2 優先保障公共設施、改善民生項目

        在烏魯木齊的近期建設規劃中,為了更好的落實近期的建設項目,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政府投資項目和社會備案項目中涉及建設用地的內容按照建設時序、設施類別梳理,將其中規模較大和涉及重大生命線工程的項目按照商業服務設施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工業、倉儲和物流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市政工程規劃等進行分類,合理確定近期建設的重要對外交通設施、道路廣場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園綠地等項目的選址、規模和投資估算及實施時序。逐項落實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重大項目的用地安排,制定年度行動計劃,優先保障公共設施和民生項目的建設。

        4.3 確保“三規”的規劃區域、實施時序一致

        結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十二五”規劃與城市發展趨勢與制約等因素,確定烏魯木齊城市建設空間向“多中心、組團式”發展。城市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土地。近期建設規劃應根據“十二五”土地供應年度計劃,遵循優化用地結構與城市布局的原則,制訂城市近期建設的用地規模總量,并明確新增建設用地和利用存量土地的數量。

        5結語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和《城市近期建設規劃暫行辦法》中對近期建設規劃的編制方法均未做具體的要求,這也為各個城市如何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等規劃間的協調和統一提供了積極探索和發揮空間,可以在編制過程中依據各地發展情況的差異,做出符合地方特點、適應當地發展規律、實施操作性強的規劃。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原理[M].新1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9.

        [2]王蒙徽,胡顯文,孫翔.對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內容與方法的探討[J].城市規劃,2002(12):72-76.

        [3]劉永紅,劉秋玲.深圳規劃制度改革[J].城鄉規劃,2011(11):65-69.

        第9篇:土地利用規劃總結范文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即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其核心內容土地利用的方向、規模、界限的協調與否,不僅關系著城市規劃能否順利實施、關系著城市能否健康發展,而且會對城市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實現兩個規劃的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已經成為加快城市化進程、推進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當務之急。一、兩個規劃不協調的主要表現

        兩個規劃都是由政府組織編制,但在具體組織編制過程中,由規劃部門和國土部門分別委托不同的設計單位進行編制。在行政上是同級的兩個部門,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分別接受其同行業上級行政部門的指導與監督,均在自己的行政體系內完成。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兩個編制部門缺乏應有的有效溝通,造成兩個規劃不協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表現在兩個規劃的編制時間方面。如XX市20__-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已完成了總體規劃綱要,并通過了省建設廳組織的專家評審,現在正在著手編制成果,準備近期上報。而同期限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現在還沒有正式啟動。由于兩個規劃的編制時間不同步,造成了兩者在用地規模、布局等諸多方面不銜接。特別是在XX市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轉換提升的關鍵時期,兩者在布局、規模方面的差異更加明顯。

        二是表現在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方面。XX市城市總體規劃(1994-20__年)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65平方公里,而同期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50.6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面積不能完全滿足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的發展需要。

        三是表現在城市發展方向方面。XX市20__-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把城市拓展的方向確定為泉北大街以北至營頭崗的區域,而同期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還沒有正式啟動。

        四是表現在建設項目用地性質方面。在項目建設上,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許多建設項目的用地性質和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用地性質不一致。XX市20__年33個省級重點項目中,有27個項目占用農用地且不符合現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的條件,未列入20__年農用地轉用計劃,而這些項目大都符合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建設項目的用地性質。由于兩個規劃不銜接,使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項目的位置,難以按照規劃區域進行建設,造成了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等。

        二、兩個規劃不協調的原因分析

        兩個規劃不協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編制歷史不同。城市規劃在我國產生較早,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吸收借鑒了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規劃理論和方法,規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比較強。土地利用規劃20世紀80年代才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編制工作,規劃中主要用地指標由上至下分解,對實際發展用地的需求考慮不充分,造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滯后于城市總體規劃。

        二是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城市規劃是綜合研究分析城市的性質、規模和空間發展形態,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編制,從城市需要出發,著眼于發展,重在解決城市空間布局問題,統籌安排城市各項建設用地。土地利用規劃從土地供給出發,以上級下達的非農業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為前提,切塊用于城市建設,重在“控制”,在各方面都對城市建設用地給予嚴格限制,不得突破上級下達的指標。

        三是規劃范圍不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范圍比城市規劃的范圍大,它要對規劃區內(包括城市用地)全部土地的利用結構及其空間布局(包括城鎮體系的用地布局)做出安排,而城市總體規劃則著重對城市建設用地做出安排。在土地利用上,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點和面的關系、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四是規劃統計口徑不同。人口和用地規模都是兩個規劃最基本的規劃依據和指標。兩項最基本指標的不統一,造成了統計口徑的不一致。在人口指標表述上,建設部〔1998〕16號文件規定:“城市人口包括居住在規劃建成區內的非農業戶籍人口、農業戶籍人口和1年以上的暫住人口。”國土資源部的《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中規定:“城鎮人口應為城鎮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總和,不包括流動人口。”前者所稱人口范圍比后者大得多。在人均建設用地上,城市規劃不考慮規劃期年耕地水平和規劃目標年耕地保有量,土地規劃則分為城鎮居民點用地指標和農村居民點用地指標,為保證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建設用地總量與均量都受到耕地保有指標的限制。

        五是編審程序不同。兩個規劃的編制、審批都是政府行為,都經專家評審后報批。在評審報批前,城市規劃要有方案論證、政府會議研究、人大審議等環節,而土地規劃一般只經政府辦公會討論。

        三、兩個規劃的協調銜接

        1、兩個規劃有著協調銜接的基礎

        城市規劃和土地規劃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仍有著許多相通之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規定:“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和國土規劃、區域規劃、江河流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也規定:“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中建設用地規模不得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在城市規劃區內,村莊和集鎮規劃區內,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應當符合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兩個規劃有著共同的規劃對象和規劃目標,都涉及到建設用地指標,規劃年限都要求到2020年。它們應該是相互協調和銜接的關系。“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城鄉發展,正確處理好人口增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兩個規劃銜接的總基礎。

        2、兩個規劃編制部門應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兩個規劃具體組織的編制單位規劃部門和國土部門應該加強聯系溝通,互相探討,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應共同就規劃的指導思想目標、規劃的范圍、規劃的統計口徑、規劃的技術方法、規劃的實施管理機制等方面作進一步協商,從用地規模、用地布局等各個方面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保證兩個規劃相互銜接。城市規劃部門應與土地管理部門協定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和規劃區范圍。土地管理部門作為國家統一管理土地的職能部門,應對各用 途、各專業用地提出一系列總體用地規劃指標,其中包括城市人均用地指標。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土地利用指標時,應充分考慮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土地政策應當與城市化進程協調一致,應給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用地留有一定的彈性,用地指標不要限制過死,要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以促進城市與區域經濟的發展。

        3、應正確處理兩個規劃年度用地計劃的關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