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兒童美術培訓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美術培訓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美術培訓教育

        第1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懷著這樣質疑與追問,忽想起近年看到的關于兒童美術教育的諸多現象。

        現象一:家長們趨之若鶩地送幼小的孩子到各大校外美術培訓機構接受各類美術教育培訓,對教師的評價要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便是:這位老師有沒有教會自己的孩子畫一只貌似真實的物體,小到諸如一個太陽、一個蘋果、一枚橘子;大到具體的人物、場景和故事,家長們唯一的標準便是像不像,即孩子作品模仿老師范作像不像?作品像不像真實的生活原型?若像便是好畫,若不像便是不好的畫。事實果真如此嗎?……

        現象二:國內為數不多的關于少兒美術教師的各類美術專業比賽中,對于那些比較程式化、技術化、學院化,貌似院校畫風的美術作品統一給予極高評價,而對于其中含有兒童生活場景或有兒童畫風的美術作品一概視為幼稚、低技術性作品。少兒美術作品果真應該如此評價嗎?

        現象三:某些小學、初中、高中學校不遺余力地鼓勵各校孩子參加各類美術專業培訓和各種美術比賽,為的是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學獲得特殊照顧,為本校學生成功晉級各類高一級名校打下堅實基礎,藉此提高本校升學率。這是美術教育嗎?真實的美術教育究竟應該是怎樣的情形?兒童在其中的主體地位應如何呈現?

        現象四:校內外美術教育對基礎美術教育均有不同稱謂,校內稱基礎美術教育,校外稱之少兒美術教育。這樣的稱謂哪一種更符合兒童價值立場呢?

        什么是兒童價值立場?個人認為凡是從兒童生命成長的角度為兒童提供的一切活動、場景和設施都是兒童價值立場,反之亦然。仔細觀察以上四類現象,都會發現一個最致命的因素,兒童立場在其中的缺位和失衡。

        “像”與“不像”,在美術領域中完全可以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方式,“像”指向再現寫實性藝術,“不像”指向表現抽象性藝術。對于少不更事的少年兒童來說,美術表達中不像,似乎更利于其以一種超現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的感悟與理解,更有利于兒童生命感的呈現與表達,亦更能舒展兒童的天性與自由,由此而來的兒童尊嚴感、自豪感和成功感包括自我價值的實現,都會在兒童心中掀起巨大波瀾,從而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反之過分追求兒童美術的寫實性甚至模仿性,毋庸置疑,只會塑造一大批缺乏生命質感高度模式化的“機器”,而童年缺乏舒展張揚的生命必將造就成年心靈的枯瘦與干癟,更別說實現成年的創造力。這樣的結局卻不是所有父母希望看到的結果,那一定是與培養自己孩子多才多藝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現象二中雖不是直接針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但這樣的程式化評價同樣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左右美術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的模式化和去生命化、去兒童化。很難想象一個長期和青少年兒童為伴的美術教師作品中不出現一絲一毫兒童生命的影子,長此以往,少兒美術教育的天空將是多么缺乏生機與活力;長此以往,那些時時處處不斷感染我們的小生命將以怎樣固定的方式變成一種面目相似行走的“機器”?后果無可設想。

        至于某些小學、初中、高中學校不遺余力鼓勵各校孩子參加各類美術專業培訓和各種美術比賽,為那些軍備競賽似的考試做“嫁衣”,更會扼殺孩子們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從而最根本地失去對藝術的積極思維與審美,演化為另一場應試教育的華麗煙火,兒童生命感亦將從這里消逝。美術教育的審美內核亦會因此失去其應有的作用,一切都演化為教育模式化的工具和手段,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許多人以為的:美術教育不重要,美術技藝很重要;兒童不重要,考上名校很重要這樣一種荒謬的美育觀。這樣的美術教育必將與那些生動活潑、別開生面的美育課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兒童從這樣的美術應試應賽中誕生的現實功利心態,無以復加地會助推其成年生活的世俗化和去理想化特征的炫目彰顯。這與我們希求兒童們通過美術教育獲得懷有求真、求善、求美之心的初衷更是相去甚遠。

        第2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創造力引導

        一、問題的提出

        兒童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培養兒童美術素養、提高兒童審美意識、激發兒童創造能力的學科,對兒童形成良好的藝術感知能力、表達評鑒能力、想象創造能力,和諧的開展人際交流活動,形成健康的情感、意志、品質乃至人格具有特殊的意義。區別于專業的美術教育活動,兒童美術教育應當通過引導兒童進行觀察、參與、感受、想象等一系列探索和實驗活動,使他們首先產生愉悅感,并由此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和沖動,在順應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基礎之上,循序漸進地完成兒童對外界認知作出表達的全過程。但在實際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兒童美術教育的方式方法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了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健康發展,造成兒童學畫思維的死板化、程式化、單一化,影響到兒童天性的釋放。因此,必須對兒童美術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加以改革創新。如何在兒童美術教學中找到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美術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引領,有效地促進兒童核心素養的培育,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的陳舊化

        目前的兒童美術教育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的設置較為單一,部分教師的觀念在某種程度上沿襲傳統,缺乏創新,僅局限于紙面作畫,主要采用教師講解并示范—兒童臨摹—教師點評的教學方式,重模仿,輕創作。通過教師講解和臨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兒童感受、認識世界,但是單純地讓學生比照范畫,甚至為了讓學生短時間取得好的畫面效果,運用一些程序式技巧“教會”他們畫畫。教師的仔細講解、具體演示、忙碌穿行、強調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兒童描繪、創作的機會,使他們朝著學校設定的方向發展,導致美術活動的自主性、人文性、藝術性大打折扣,對于兒童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有害而無益,不利于學生多樣化發展。

        (二)教學目的的片面化

        兒童美術教育普遍被認為是單純的美術技能的傳授,過分強調和重視繪畫技能的培訓。檢驗美術教育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孩子能不能完成一幅畫,學習并掌握一定的美術活動知識、技巧和能力,培養兒童基本的自我表現能力,使其產生最初的審美情趣,是兒童美術教育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卻非最終目標,兒童美術教育應通過借助美術活動這一形式載體,促進兒童認知能力、情感控制、個性發育等諸方面的健康發展。美術知識、技巧和能力只是達成這一最終目標的手段之一,美術教育應該通過引導兒童用自我創作的形式來展現內心感受,產生快樂,陶冶情操。所以只有把美術作為兒童表現自己觀察客觀世界角度的工具,才能夠通過美術教育活動促進兒童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評價標準的成人化

        美術作品的評價可以開拓孩子的視覺方式,形成對事物的多元化理解能力,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或家長不是立足于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去思考,往往以成人的視覺和經驗對兒童美術作品給予評價,脫離兒童身心發展的實際去認定兒童作品的好與壞。而這種判斷往往被譽為權威、專業的判斷,以與客觀事物“像不像”作為標準,打擊兒童的創作的興趣,遏制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兒童作品陷入“被觀看”“被審美”的尷尬境地,嚴重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的平衡。美國教育家羅恩菲德曾說過:“不要把自己的意象加在兒童的身上,除了兒童自己的表現方法外,其它均為他所不了解的,我們絕不應該以不適于兒童思想和認識的任何方向去影響和刺激他的想象力,兒童有其自己的經驗和表現的天地。”對兒童美術作品的評價,應依據兒童心理和生理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特征,通過多元化的價值評判手段完成,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用平等的姿態去傾聽他們作品中本能的情緒和感覺的訴說。

        (四)教育觀念的非本土化

        受國外兒童中心論自我表現和創造性的美術教育觀念影響,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界也存在過分強調自我表現這一傾向,持有這種觀念的人認為:“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具有創意獨一無二的潛力,每位幼兒的發展都是獨一無二的,自然展露其天才。每個人的目標在于充分表達自己,從創作中實現完整的自我”。這一主張在兒童其他表達手段尚未發育健全的低幼階段有一定的適用性。在這一年齡階段,繪畫是其和外部世界溝通的主要手段和途徑,但如果過分強調自我表現,進而忽視甚至無視美術知識、技巧合能力的教授,與兒童后繼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一發展目標相違背,則是不可取的。

        三、兒童美術教育方法思考

        (一)以兒童為本,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長期以來,我國兒童美術教育存在兒童中心論與學科中心論兩種觀點之爭。前者強調教育中兒童的中心地位,主張通過兒童的自然表現和創作,促進兒童審美與創造能力的提升。后者則強調美術文化的傳播和繼承,主張以嚴格的教學活動,實現美術的審美價值。兒童美術教育發展到今天,單純的兒童中心論與學科中心論已不能為解決教育難題提供理論支持。兒童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為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要求我們首先要給予兒童美術素養的育培以充分關注。美術素養是指完成美術課程及相關知識、技能學習后所形成的美術方面的感知、思維、表達、設計、審美、評鑒、想象的意識和能力,美術素養的提高有利于兒童視覺經驗的積累,提升其形象思維能力、表達創造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此外,我們還應當積極理解和關注人文精神的內涵,引領兒童在廣闊的文化視域中形成對美術的特征的基本認識,關注身邊的美術現象,欣賞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地域環境中的美術作品,領略美術表現形式的豐富多彩,培養兒童用開放、寬容、尊重的心態去接納、欣賞文化的多元性,并在兼容并包的美術教育活動中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審美品位。

        (二)引導并不主導,注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兒童美術教育需要教師和兒童的一同參與,隨著兒童美術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經驗傾向的課程觀已經逐漸取代學科傾向的教育觀。現代兒童美術教育活動更重視兒童的主體地位,對知識和技巧的要求已經退居其次,兒童的審美經驗已經成為構建兒童美術課程的核心內容,以教師為主導、以知識與技巧的教授為主要內容的灌輸教學方式已經轉變為以兒童興趣培養為起點,以兒童主體性活動經驗為核心的引導式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參與度的把握很重要,不能干預主導又不能放任自流。教師的職責在于點撥和啟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好引導作用,注重孩子動手和動腦能力的培養。美術作品的構圖、色彩、大小應體現兒童自身對生活世界的認知和審美觀,教師有一套成熟的美術技法和審美取向,但其作為成人的認知與審美,與兒童世界的認知與審美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兒童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教師絕不能因其稚嫩而輕易加以否定,并隨意加以修改甚至另起爐灶。兒童的畫作是極富創作性的,對他們作品的評價不應簡單的用好不好或像不像來判斷,更不能因此而對其批評,打擊他們的創作興趣熱情。而是應以平等的身份、尊重的態度和他們共同創作,肯定他們富有個性的構思和表現,欣賞作品中的美感,支持并鼓勵他們進一步創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做到適可而止,不限制兒童內心直覺感受的表現,引導兒童畫面效果不斷提升。

        (三)靈活與多元,激發兒童創作熱情

        兒童美術教育的內容受美術學科發展的影響,隨著美術學科范圍的拓展,與之相對應的兒童美術教育也產生了變化。相較于傳統的美術教學,如今的美術內涵早已得到很大的拓展,不同的媒介材料擴充到兒童教育內容中,當延展的內容進入到課程體系中,就需要美術教育者去選擇和組織,以順利完成其課程化的過程。兒童美術是兒童本能的情緒與感覺的傾訴,映射的是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不完全是按眼睛看到的事物顏色、形狀、結構去表現,而是根據內心世界對把握和理解進行表現。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避免兩個誤區,一是過早的教授專業化技法。很多老師為了凸顯自身的專業性,過早地去教授孩子專業技法,這不符合學生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很容易使之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情。鑒于此,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盡量拋開成人化、專業化的美術用語,讓學生能夠領會老師的意圖,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二是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化、概念化、模式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避免簡化、模式化圖像,多給學生展示實物照片或者動作視頻,讓學生在了解其特點后再去表現。同時降低臨摹物品和畫作的使用頻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加兒童接觸自然的機會,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場所、教學素材、作品表現形式,激發兒童熱愛美術、熱愛創作的熱情。

        (四)多方聯動,形成師資培養合力

        兒童美術教育早已不單純是藝術活動本身,其更加注重藝術與生活等各個領域的交融,也不再只單純追求兒童繪畫技能的提高,愈發重視兒童在創作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實現個人表達,這對兒童美術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戰。這些問題僅僅依靠教師個人教育理念的更新是無法得到妥善解決的,需要各方共同參與,立足該學科教研活動,注重實踐體驗,抓住“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利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多元互動平臺,采取個性化、精準化、內涵式的師資培訓措施。首先,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利用高校美術教育、學前教育、兒童心理學教育等專業師資力量,與兒童美術教師形成科研合力,實現各學科間的聯動,形成理論、實踐間的互動;其次,要立足實際、重視學科教研活動,避免不接地氣的盲目科研,針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實際困難,立項研究,在項目中實現兒童美術教師的體驗式、參與式培訓;再次,根據科研活動和科研項目的成果,設立專門的兒童美術教育研究機構,形成專業性、常態化的互聯網研究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與教師多元互動,有效推動兒童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總之,兒童美術教育并非教授技藝、培育藝術精英的教育,而是全面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探索藝術教育特色活動中的有效方法,使兒童的藝術潛能和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挖掘,達至兒童全面和諧發展這一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白金花.淺析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2]慕德春.多元智能視域下對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現狀的思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第3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在7天的學習培訓活動中,我受益匪淺,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感受到了身為一名幼兒教師的責任是多么的重大啊。通過這次培訓,收獲豐富、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比以前更全面了,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們的教育與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在這7天的培訓時間里,大家每天都能按時參加,對培訓是相當的重視,可見這次的培訓是多么的重要。在培訓的過程中,大家都非常認真聽講,將重點的東西用筆記錄下來,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在7天的培訓中,我們分別聽了但菲老師老師帶來的《幼兒心理發展與教育》、金芳老師帶來的《幼兒衛生學》主要向我們講了五個部分,一是學前兒童的生理衛生。二是學前兒童的心理衛生。三是學前兒童的營養衛生。四是學前兒童生活衛生過程。五是托幼機構安全與急救。

        孫賀群老師帶來的《幼兒教育學》主要向我們講了兩個部分,一是兒童與教育。二是幼兒園課程。

        李曉杰老師帶來的《幼兒音樂教育教學方法》主要講了四個部分: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基本概述。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途徑與方法。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與指導。

        四、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與設計。

        《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方法》主要講了三部分:

        一、美術與幼兒美術。

        二、幼兒美術發展的不同階段。

        三、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

        《幼兒健康教育教學方法》主要講了兩部分:

        一、健康與幼兒健康概論。

        二、幼兒園健康教育。

        《幼兒語言教育教學方法》主要講了五部分:

        一、談話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二、講述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三、文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四、早期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五、語言游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海琴老師帶來的《幼兒數學教育教學方法》主要講了四部分:

        一、數學教育與學前兒童的發展。

        二、學前兒童的數學活動。

        三、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活動的設計。

        四、學前兒童10以內數概念的發展和教育。

        《幼兒科學教育教學方法》主要講了四部分:

        一、《幼兒科學教育教學方法》課程概述。

        二、幼兒科學教育內容選擇的要求。

        三、幼兒科學教育環境簡介。

        四、正規性科學活動的設計。

        徐萍老師帶來的《幼兒社會教育教學方法》主要講了五部分:

        一、幼兒園社會教育目標。

        二、幼兒社會教育內容。

        三、社會教育方法。

        四、幼兒社會教育的原則。

        五、社會教育活動實施。以及王桂珍老師帶來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指南》《標準》解讀、《幼兒園家長工作》。

        在學習《幼兒園家長工作》中王老師老師講的家園溝通的策略也讓我懂得了一些溝通技巧,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必須了解家長的心理,需要根據溝通對象不同的情況,以真誠的態度,運用靈活的溝通技巧,采取多種溝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滿愛心,家園合作,運用多種溝通策略,通過靈活的溝通方式,實現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家園合作更密切,教育環境更和諧,孩子的成長更健康,讓溝通成為多贏。與家長的溝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溝通更有效,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總結。

        第4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兒童畫教學是引導孩子全面發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初步培養兒童對自然,社會生活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增強對社會和自然、藝術和空間的審美能力。通過開展美術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陶治性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都有著重要意義。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特制定春季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時間安排:

        2021年3月6日至5月23日止,周六、周日培訓,共 15 次 30 課時(小時)根據學員接受程度上和年齡等原因,本專業分上下午兩個小組,上午9:30至11:30 ,下午2:30至4;30。

        二、培訓形式:集中培訓,個別指導

        三、活動內容安排:

        1.兒童畫啟蒙階段

        教學內容基本以觀察模仿和想象為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學習以線造型的作畫能力。培養兒童的繪畫興趣及對視覺、空間形態美的感覺和表現力。學會基本的涂色技法,鼓勵學生大膽用色。

        2.兒童畫初級階段

        教學內容基本以臨摹寫生和想象為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線造型的作畫能力。培養兒童的繪畫興趣及對視覺、空間形態美的感覺和表現力。掌握一些涂色技巧,學習有關美術技法知識。

        3.兒童畫中級階段

        教學內容以寫生和想象為主。學習線描畫,鼓勵學生大膽創作作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以點、線、面造型的作畫能力。培養兒童的繪畫興趣及對視覺、空間形態美的感覺和表現力。掌握更多涂色技巧,學習更多的美術技法知識。

        參加各類繪畫比賽及展覽活動。

        四、教學措施

        1.美術教師要認真負責,適當調節課程的難易程度,使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豐富。

        2.授課過程中穿插現場示范,使教學與觀摩融為一體,打破學生的畏懼心理,同學們將會得益頗多。

        3.定期舉辦小型美術展覽活動。舉辦美術展覽,交流、回顧、總結學習成果,為同學們提供表現自己實力,增強自信心的舞臺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安全保障措施:

        1.保持教學場所干凈、整潔。要求每名學員每次課后及時清理自己身邊的廢棄物,污染的地面要及時清理。禁止食用“三無”食品和不健康的食品,飲料或小食品的包裝要扔進垃圾桶。教育學員不準亂畫亂寫,要愛護環境衛生,維護社會公德。

        第5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發展美術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全民的審美素質。發展農村美術教育是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國內美術教育的最薄弱環節就是農村的美術教育,容易被人遺忘、忽視。農村美術有教學方法陳舊、師資不足、教學觀念落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學設施不完備等等問題。本文重點從游戲學習法、玩做學習法、心畫學習法、創設藝術氣氛,完善交流環境,創設校園氛圍,增強藝術感染等方面進行深入論述,以期對豐富農村美術教學體系及方法有一定的認識。

        1 農村兒童美術教育現狀分析

        1.1 農村美術教育功能定位解讀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農村美術教育功能的準確定位變得越來越重要。通過美術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還可以激發其對美術的愛好與追求,更有助于塑造學生健全的性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要加快農村美術教育工作落實并進一步明確農村美術教育功能定位。使“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成為農村美術教育大的發展方向,從而確實鞏固農村美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1.2 農村美術師資隊伍問題分析

        農村美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始終是素質教育的薄弱環節,具體表現為人才不足、專業教師培訓困難、國家師資分配不全面等等的問題。從事美術教育教學的教師大多數不是專業人士,嚴重影響了美術教師隊伍的思想和整體的發展。要想在農村美術建設方面有所提高。首先,要給美術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培訓的機會,提高教師的教育素質。[1]其次,確定美術教師在崗位上的指定作用,定期對美術教師進行固定的考察和審核。

        1.3 農村美術未來教育發展預測

        現在農村美術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形勢使美術教育不再使用傳統教學評估體制,而進行科學的教學監督;使人們逐漸轉變價值觀念,端正對待美術教育的態度;使農村美術教師專業隊伍逐漸得到重視,創新美術教育教學思路,提高農村美術教育素質。只有立足實際才能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的美術教育發展之路。

        2 美術教育對農村兒童成長作用分析

        2.1 兒童美術教育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重要性

        現在兒童早期的智力開發就顯得格外重要。恰好兒童美術活動本身就是智慧和創新的代名詞,孩子每天都要接觸很多新鮮事物,但他們并不是每件事都能牢記在心,所以就需要用繪畫來激發兒童對客觀事物的好奇心從而提高他們的認知、記憶等各方面的能力。繪畫主要就是要通過視覺形象來進行視覺形象思維,要對繪畫的對象作認真細致的觀察分析,如它的形狀、結構、色彩等等,而且要進一步了解事物之間內在和外在的聯系,了解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在繪畫過程中使智力得到開發又可以使兒童具備合作創新的精神。

        2.2 兒童美術教育對兒童思想品德方面的影響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需要良好的教師和積極的學習氛圍去培養的。其中學習美術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更有助于提高豐富的藝術修養并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當認識到美術教學不僅僅從屬于德育,它自己也有著自身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美術藝術能激發兒童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不僅能豐富兒童的文化生活,還能培養欣賞美的情操。只有懂得去創造美的人,才會格外珍惜創造美的勞動和事物,也會尊重別人的勞動并懂得怎么去愛,進而愛人類的一切勞動成果。

        2.3 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實用價值

        在不斷革新的新時代社會中,實踐技能和使用價值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其中美術實踐能力所帶來的快樂使兒童能更加積極地學習,從而擁有正能量的人生觀。美術方面的知識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就拿衣著打扮來說,一個優秀的設計一定會給人以美觀大方的感覺。相反,就算用高級衣料、金絲銀線,描龍繡鳳去點綴一個拙劣的設計,還是會使人感到俗不可耐。即便我們不是專業的設計師,也應該了解掌握一些相應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這樣就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作用,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3 農村兒童美術特長教學策略

        3.1 有效引導思考,激活發散思維

        學好美術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豐富的圖形、顏色、形象讓孩子們初步了解繪畫的樂趣和奧秘,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潛能,從而激活他們的想象思維、發散思維,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影響深遠。勤練多練美術基礎的同時還要具有發散型的創造思維,并結合兒童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兒童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2]讓小朋友們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審美創作并在不經意間體會到美術創作的主動性,讓兒童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3.2 提煉生活素材,提升感知生活能力

        少兒美術教育是讓學生接觸生活、感受生活的良好機會。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挑選,提煉生活中的各種素材。例如,穿衣服、洗漱、給家人做禮物、身邊的動植物、花草等等,通過對這些素材具體形象的描繪,讓孩子們深刻地認知生活,再融入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從而使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素材成為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手段。我們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與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3.3 綜合運用教學手段,讓美術課堂生動有趣

        少兒的美術學習應該以輕松愉快為主。在課堂上應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如多媒體的運用、情境的創設、游戲的貫穿、材質的變化,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美術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繪畫,在繪畫中感受快樂。

        3.4 培養兒童的合作意識,幫助其適應社會

        現在的兒童最需要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要精心設置合作學習情景和內容,讓孩子們自由地完成。將兒童美術學習與合作學習這種創新性的學習方式聯系起來,通過合作繪畫、想象、游戲等學習形式來促進兒童之間相互協作、溝通和交流,幫助他們擺脫孤獨、自私、任性的性格弱點。

        4 農村兒童美術特長教學方法

        4.1 游戲學習法

        游戲學習法在美術學習方面的運用是最廣泛的,游戲的自我表現方式可逐漸形成視覺和造型的設計理念。游戲中具有韻律的活動可發展為舞蹈和音樂,客觀地來說游戲是把建設性活動發展為手工藝的活動。而這些方面是可以融為一體的,即是人格與藝術創造的和諧發展。在筆者的美術教學中,主要從感覺和思想上利用游戲學習培養兒童的造型、繪畫、手工能力,并且是以自我為中心。[3]所以,游戲在這個方面就恰恰成為了藝術活動的引導線,兒童通過游戲來學習繪畫便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玩做學習法

        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興趣是推動兒童學習的內驅力,學習這一活動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盡興‘玩’數學。”即有了興致,就會激發求知欲,形成積極的心理。而學習都是相通的,在美術繪畫中我們也可以做到“玩”。玩做顧名思義就是邊玩邊做,它能使學生的個性在美術創作中得以充分展現,個性可以體現出學生的繪畫風格和特點,這點使得玩做學習法引起廣泛的重視,在玩做中既可以鍛煉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并逐步將其發展成兒童的心理活動,也能不斷地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去完成他們展現自我、超越自我的愿望。

        4.3 心畫學習法

        心畫學習法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逐漸推出的一種新式學習法。名家作畫往往是在靜逸的心境和環境中去完成一幅優秀的作品,因為靜逸的環境使人的思維擴張,毫無掩飾地去表現出心中的圖式,可以讓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中完成自己的繪畫創作。心畫的首要前提就是營造靜逸的氛圍,老師通過播放優雅的音樂,讓學生閉目靜思片刻,腦中浮現出所想的畫面,將心中所想,腦中所看到的畫面展示到畫紙上就是心畫學習法的精髓。

        4.4 創造藝術氣氛,完善交流環境

        從兒童有交流意識的時候開始,就會漸漸地運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自己的個人想法。而美術便成了這個階段的兒童最易表達自己感情和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就像平時我們教學時經常看到一些兒童在一起繪畫時不斷大聲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孩子這樣的表達方式會逐漸消失,而我們作為教育的傳播者應主動維護孩子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交流,使兒童的思想得到啟發,情緒得到升華。

        4.5 創造校園氛圍,增強藝術感染

        要有效利用學校教育的大氛圍,漸漸影響兒童的藝術創作這個小氛圍。學校可以定期地開展兒童畫展讓學生的創作體驗得到展示。較大規模的現場命題創作作品也可以增強兒童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學校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活動來讓學生們充分展現出自己對美術繪畫的理解,表達他們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第6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一、現狀分析

        就目前我國特教學校聾啞兒童美術教學活動來看,大多數學校美術教育水平不高,美術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設施不完善,過于強調學生的視覺補償與單純的畫畫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真正的學習需要,學校的美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的發展相脫軌,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只有通過系統的教育,聾啞人才能擺脫因先天不足帶來的負面影響,才能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方面縮小與社會相融合的距離。

        通過調查Z特殊教育學校,學校有1間80平米的美術展廳,沒有專門的美術教學教室以及專用的美術教學教具和專業教材可用。通過表1可以看出,美術專業教師僅占總教師數的3.9%;美術教師學歷偏低,均為大專學歷,且職稱為中級教師,教齡均為5年以下,其中美術專任教師為2人;從中可知美術教師師資力量的薄弱。通過表2可以看出,該校聾啞學生數超過總人數的55%以上;全校聾啞女生人數多于男生人數,女生占聾啞學生人數的53.7%;該校美術教學主要以專任教師為主,其他兼任教師為輔,教師教學工作量大。隨年級的增長,各年級人數在不斷的下降,人數比例最高的為三年級、五年級和七年級,聾啞學生占總人數的54.7%;這三個年級學生與八、九年級的學生相比,平時所接受的知識量較少,不易開展教學,從而影響教學的質量。由于教師教齡、教學人數、學生個體差異等因素,在進行美術教育時會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專業知識缺乏、課程設置的不合理、課程設置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不恰當、美術專業手語詞語缺乏等。

        二、問題及對策

        (一)積極轉變教學理念

        通過跟蹤調查發現,學校的美術教學理念仍然以傳統的教學理念為主,以教室為主的教學場所和以書本為唯一的教材來進行教學,大多美術課程沒有專任的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活力,常常是一種模式,即“范畫—臨摹—完成作業”,有時甚至直接省去了課堂示范這一環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教育管理部門對藝術課程教學方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教育理念的轉變,已經是迫在眉睫,教師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明確培養目標,在美術新課程標準下,形成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相互溝通發展的美術教學過程。對于聾啞兒童完成自己的美術作品后,教師對作品不應進行機械式的評審,更要“進”入到他們的思維和真實的內心感受中,多給予鼓勵與肯定。通過作品圖1-3分析發現,相同的一幅畫在不同的學生筆底下展現出來的想法也有所不同,作品沒有好壞之分,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的美術構思思維和想象,教師應面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美術教學理念,教師應該尋找突破傳統教學的辦法,創新出適合于自身學校的教學特色。

        (二)加強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融合

        由于聾啞兒童獲取信息的閉塞性,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獲取需要的、有效的信息能力較差,只能通過老師講授和自己親身體驗的為主。實地調查發現,受該校教學條件的限制,學校對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教師只能在教室通過書本與圖片進行教學,幾乎沒有校內外的寫生訓練等教學過程,美術教學活動僅僅也是以室內畫畫為主。教育活動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也就是說,一種教育盡可能的達到多種教育的目標。應加強其它學科與美術教學的融合,如語文課提高聾啞兒童美術專業知識;數學課鍛煉聾啞兒童的美術空間思維和邏輯思維;活動課提高聾啞兒童的美術專業技能……。對聾啞兒童的教學各學科之間相輔相成的,不能過分突出或強調某一學科的重要性。

        (三)合理設置課程

        課程設置也成了聾部聾啞兒童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學校應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做適當調整。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對聾啞兒童的個性化發展、全面發展起著主要作用。學校要在重視聾啞兒童的全面發展,設置適合兒童發展的美術課程,盡可能體現課程設置的合理、教學資源配置的優化。通過調查發現,Z學校仍然把語文、數學、化學等學科作為重要的學科進行教學,學校雖然提倡藝術“特色”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藝術“特色”教學,卻沒有得到重視,體現不夠。通過表2與表3中發現一、二、四、六年級沒有聾啞學生,該校當年在校學生中這四個年級出現聾啞學生斷層,故只對三、五、七、八、九年級的美術教學情況進行統計比較,美術課程設置隨年級的增加而減少,在三年級每周設置的美術課為三節課,占到該年級周課程總節次的8.5%;五年級每周的美術課程設置為兩節課,占周課程總節次的5.7%;七、八、九年級每周美術課設置均為一節課,占其各年級周課程總節次的2.8%,美術課教學在聾部課程設置中占的比例很少。

        (四)完善美術手語教學

        在深入課堂調查過程中發現,教師對于內容的講授缺乏專業性手語,比如在聾部五年級的一節《中國山水畫欣賞》課中,由于學生對“欣賞”一詞的理解不是很深,這一節課的教學就比較困難,好多的學生都問:“老師,我們本子上不用畫嗎?”由于學生對“欣賞”一詞的理解差,這相當程度上阻礙了對課程內容的學習。美術教學對于講授有很強的專業性,現有的《中國手語》只有一種“欣賞”的打法,如上圖4所示,圖5為最相近的“看”的打法,現已有的手語已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需要大量的專業手語,但是由于缺乏美術專業手語和聾啞孩子對藝術教學的理解能力存在巨大的鴻溝,致使美術教師難以全面、生動、完整的講述有關專業性的解釋。嚴重影響了聾啞兒童對美術教學內容的理解。美術在聾啞兒童的生命中起重要的發展作用,聾啞兒童模仿能力強,手指靈活,又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往往會對美術產生濃厚興趣。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適應教學活動會出現許多新的專業術語,教師除了加強對手語知識的學習,善于收集美術常用語、字詞的手語,結合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完善校本美術教學術語的開發,調動其他授課教師的積極性,共同研討,將教師手語的打法統一,逐步做到與師生教學溝通無障礙。

        (五)個別化教學,突出因材施教

        《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綱領》指出:個體差異是正常的,因此應使學習過程適合每個兒童的需要,而不是將兒童套入預先規定的有關學習速度和學習特點的假說之中。為每個聽障兒童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就是在分析每個兒童個別差異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特殊需要,選擇最合適的課程和教學內容,確定合宜的達成目標,選配最佳的教學方法,努力保障兒童個體逐步實現其發展目標。因此,個別化教育是最能適應兒童各自特點的差異性教育,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通過調查發現,50%以上的學生對美術并不是很感興趣,由于該校除專業美術教師外,其它教師也在兼任美術教學工作,各個老師教學水平的不同,對美術學習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學過程,導致學生失去美術學習興趣。

        圖6

        圖6下載原圖

        圖7

        圖7下載原圖

        圖8

        圖8下載原圖

        每一個學生,并不是自愿的上美術綜合課,在美術綜合課上也存在著水平高低不一的學生。通過調查作品的完成時間發現,教師給予學生完成作品的時間是1-2周的時間,累計18小時,其中課堂內4小時,可以說時間很充分。究其原因,首先在美術教學中應該承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學生作品圖6-8,可以看出,學生繪畫的技法普遍存在著較弱的態勢,在教學活動中堅持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美術水平,劃分層次,分層提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美術方面各得其所,發揮各自的長處,全面發展。其次應該有針對性的對聾生的聽力、智力、年齡、語言基礎、發音狀況、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同情況,劃分層次。對美術感興趣的學生,采用各種途徑和教學方法,提出各種適當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使聾啞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六)讓美術教學活動內容生活化

        人們常說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美術教學是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更要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去體驗美、感受美。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他把“生活”與“教育”聯系起來,并作為教育研究問題中一個重要命題。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教學主張。《聾校美術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將淺層興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加強美術教學活動內容生活化,深化美術教學活動新思路,生活化美術教學活動就是通過讓聾啞兒童親身去體驗生活,讓他們親身去挖掘和發現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使其達到愿說樂畫的境地。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美術教學僅限于有效的空間內,把學生拘束于畫畫中,讓學生感覺就為了完成作業而畫畫,并沒有從中體驗快樂。

        (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美術教學水平

        國務院于2014年1月頒發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通知中,對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做了重要的闡述,尤其是對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中指出: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力度,加大國家級教師培訓計劃殊教育教師培訓的比重。表1中可看出,Z校專業的美術教師僅占總教師數的3.9%,且美術教師只有大專學歷,職稱為中級,教師專業技能相對弱,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美術老師大多都是其他課程老師兼任,多種因素使得Z學校美術專業教師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當然這也是其它普通學校中常見的問題,要做好學校的美術教育工作,加強學校美術教師師資力量刻不容緩。師資力量也會影響美術教學質量的高低,學校應鼓勵美術教師加強學術研討,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對于提高教師自身專業認識、美術教學活動的創新與美術教學活動的優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學校要注重教師的培訓與交流,逐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

        三、結語

        第7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北京市昌平區機關幼兒園是一所擁有58年歷史的幼兒園,有著美術教育的傳統特色。如今,在信息化教育大發展的新形勢下,他們與時俱進,在“以美啟智,和諧發展”辦園思想的引領下,不僅擴大了“美育”的內涵,更將幼兒園的各項工作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促進了幼兒快樂成長、教師專業提升,打造出一所富有特色、充滿時代氣息的北京市示范幼兒園。本期,我們將通過園長專訪和“信息技術應用研究”“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整合”2個欄目, 向您展示北京市昌平區機關幼兒園的風采,一起聆聽劉淑新園長的辦園理念,學習教師們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的經驗,共同感受幼兒園的教育信息化。

        劉淑新,大學本科學歷,中教高級職稱。曾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電化教育研究會學前教育技術專業委員會先進個人、昌平區優秀教育工作者、昌平區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好學校的好校長(好書記)、昌平區教育工委優秀黨務工作者、昌平區“十一五”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試驗中優秀管理者等榮譽稱號。現擔任全國現代信息技術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市女園長協會理事,北京市昌平區機關幼兒園書記、園長。

        座右銘: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北京市昌平區機關幼兒園(以下簡稱“昌平機關幼兒園”)是一所充滿了美術氣息的幼兒園,無論是教學樓的樓道墻壁上還是教室中的投影屏幕上,都“掛”滿孩子們自己繪制的繽紛畫作,使這里儼然成為孩子們樂于學習和生活的“藝術小天地”。幼兒園一直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精神,秉承“以美啟智,和諧發展”的辦園思想,找準“美術目標領先,輻射其他領域”的園所定位,利用信息化設備完善辦學條件、整合教育資源,促進幼兒快樂成長、教師專業提升,以美育教育為特點整體推進幼兒園和諧、穩定發展。

        美術教育是昌平機關幼兒園一直以來的發展特色,幼兒園重點培養幼兒的美術素養。近年來,隨著對教育理念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幼兒園自身的持續發展,其內涵逐漸得到豐富,“美育”的涵義不再僅局限于美術教育層面,而是滲透到兒童培養的方方面面,貫穿幼兒園教育教學始終。為此,幼兒園將“以美育人”的核心定位為對兒童進行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兒童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劉淑新園長說:“行為美、語言美、建筑美、作品美、運動美等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引導幼兒認知和感受這些‘美’,讓‘美’貯藏在他們的心中,并自然地流露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這樣才會真正幫助幼兒實現全面發展,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

        改善辦園條件 創造美育教育環境

        2006年,昌平機關幼兒園被評為北京市示范幼兒園,為滿足適齡兒童的入園需求,幼兒園科學規劃,對教學樓、戶外場地等進行了改、擴建,以營造適合開展美育教育的兒童學習和生活園地。為此,幼兒園為教師和幼兒分別設計了美術教室,滿足他們“教”與“學”的不同需求。教師美術教室的定位落腳于教研和培訓,集欣賞、創作功能于一身,為提高教師的藝術修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而幼兒美術教室則更具功能性,開辟了水墨、色彩、泥工、寫生、閱讀、木工制作、剪紙等多種區域,配備充足的創作工具和材料,為幼兒自主表現、大膽創造提供條件和空間。在這里,孩子們可以打破年級和班級的界限,共同開展多種美術活動,既保證美術教育順利開展,又使孩子們養成了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良好習慣。

        除此以外,幼兒園還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對于教育發展的重要性,以前瞻性的眼光、發展性的理念,將電化教育的優化配置與美育教育相結合,進行合理規劃配置,逐步完成信息環境的優化。劉淑新園長說:“信息化發展不僅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也是我們幼兒園教育發展與時俱進的動力。在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方面,我們始終以科學而積極的態度迎接機遇與挑戰,結合昌平區教委提出的四項發展定位,確立了‘建設與實踐并舉,創新與發展共存’的信息化發展理念,有效促進園所信息化應用普及、資源建設以及綜合水平的提高。”

        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昌平機關幼兒園開始從優化信息環境、整合信息資源、開展信息培訓3方面構建園所教育信息化系統工程。

        首先,進行信息環境優化。通過硬件投入和軟件支持相結合的方式先后完成了幼兒園外網和局域網的建設,繼而開通幼兒園門戶網站、班級博客,建立家園飛信系統,搭建“班班能上網、時時能共享、處處能交往”的網絡環境。為展示園所特色、方便通知傳達,幼兒園在2011年采購并安裝了大型戶外電子屏,家長擁有了可以直觀了解園所情況和各項通知的有效窗口。此外,幼兒園還對每間教室進行多媒體改造,配備多媒體一體機、數碼相機、實物展臺、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等設備。同時,為全園配備攝像機、單反相機、移動投影儀、電子白板、錄音筆等,為信息技術應用和美育教育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環境。

        其次,進行信息資源整合。在園內局域網建立了資源庫,收集各種課件、圖片、視頻、文字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結合不同領域的課程需要貯備教育資源;同時購買了多種教學軟件,保證教師的使用需求。

        第三,開展相關的信息培訓,保證信息化設備和資源應用得當,真正服務于教育教學。

        重視美育引導 實現幼兒自主發展

        劉淑新園長認為,幼兒發展的真正含義蘊藏在其進行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獲取信息、利用資源、體驗感受等方式,解決自身感興趣和有需求的問題,進行主動建構,自主發展,從而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態度,實現全面、富有個性、可持續的發展。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師遵循幼兒的年齡、學習特點激發他們的興趣,從園所美育教育特色出發培養可以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兒童。

        在開展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會給予幼兒很大的自主選擇和探索空間。幼兒可以在具有多種功能的美術教室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美術內容進行學習,利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通過不常見的工具和材料的搭配組合出創意十足的作品;也可能由于工具、材料選擇不當而遇到“創作瓶頸”,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干預,教師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給予幼兒有效幫助。

        借助于信息化建設,幼兒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網開展學習,使自主學習遍布于園所的各個角落。如幼兒園的網站建設有名畫欣賞、民俗藝術、自然風光、動植物、建筑、藝術創想、畫種介紹等多種資源庫,幼兒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創造擁有自己個性標簽的作品。他們可以用相機記錄下自己的創意作品,放到班級博客或電子大屏上進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很直觀的美感教育,幼兒在創作過程中可以真切地體會到勞動和付出的快樂,感受到勞動就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美”,進而享受勞動美,發揚勞動美,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帶去幸福與快樂。

        除此以外,教師也會利用信息化設備和資源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為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通常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游戲、鍛煉、就餐等多種場合播放風格、節奏、律動不同的音樂,讓他們感受其中的微妙差別,在專項時間做專項活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為提升幼兒的藝術感知力,教師會利用電子白板、投影儀等設備展示美術作品,播放視頻和課件資料,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化,讓幼兒在興趣的引導下走進美術課堂,走進藝術殿堂。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外星人”

        創設多元化的藝術環境,也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可感知的學習環境。為此,幼兒園會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如新春燈展、春天風箏展、民俗藝術展、師生作品展、秋天農作物創意展、祖國山河攝影展等,讓幼兒大膽創作,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升其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的能力。

        喜歡觀察、喜歡探究、喜歡交流、喜歡用美術形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悟是昌平機關幼兒園開展美術教育過程中幼兒的外顯能力表現,而內在的持久效應則是孩子們熱愛生活、樂于求知、喜歡想象和創造等良好特質的形成,這將是幼兒自主發展的持久動力,也是幼兒園進行美育教育追求的目標。

        提升藝術素養 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是推動幼兒園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園所凸顯發展特色、累積綜合實力的關鍵所在。為培養出具有藝術特長的幼兒,打造具有較高藝術素養和信息素養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因此,昌平機關幼兒園在各項工作中高度重視“人”的因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謀求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全面發展。

        昌平機關幼兒園將對教師的培養分為常態發展和美術教育能力發展兩大方面,實行有針對性的精細化管理,確保每名教師都能獲得有針對性的培養,開創自己的幼兒教育之路。

        常態發展管理,需通過普通發展、重點培養、階梯建設三個方面入手。

        普遍發展,即通過狠抓教師的師德表現、常態規范、相關培訓、教研活動以及教學比賽等多種形式,普遍提高全園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此同時,通過“抓規劃、定目標、重落實、見成果”的管理過程促進教師發展,讓每一名教師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點滴進步,確保全園教師共同進步。

        重點培養,則是實現教師有層次成長。為師德好、業務精的教師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空間,以打造名師為目標,通過專家培養、外派學習、實踐演練、比賽展示等多種形式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階梯建設,即堅持“專家帶骨干、骨干帶新人”的“傳、幫、帶”方式進行教師隊伍階梯建設,先后聘請多位專家來園指導。

        關于美術教育能力發展管理,則從提升教師的藝術素養入手。

        (1)針對教師在理解美術教育內涵、開展美術活動內容、組織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問題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引導教師進行頭腦風暴式學習,為教師進行深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通過聘請專職幼兒美術教師實地指導,拓展普通教師對于美術教育的認識。

        (3)定期組織教師外出采風,參觀美術館、798創意展區等,拓展教師視野,涵養美術素養。同時,定期對教師進行水墨畫、線描畫等不同美術形式的教研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學方法,有效提升美術活動的效果。

        (4)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美術比賽,以賽代練,提升美術素養和教育能力。近幾年,昌平機關幼兒園有62篇美術論文榮獲市級以上獎項;50個美術優秀課例在市、區獲獎;48人次榮獲世界、國家繪畫大賽指導獎項。

        同時,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指導他們用好信息化設備,實現裝備在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如組織開展基本辦公軟件操作、PPT使用、圖片處理、視頻編輯、電子相冊制作、Flash軟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訓,以及照相機、錄像機、移動投影儀、實物展臺、電子白板等信息化設備的使用技巧培訓。

        教師開展戶外寫生活動

        第8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論文關鍵詞:幼兒藝術教育,兒童畫,幼兒思維的特點,幼兒藝術教學方式評價標準,非技術性特質

         

        近年來,如果哪個小孩在升學時能拿出一摞獲獎證書,是一件讓別的家長羨慕的事,所以說讓孩子進個培訓班,參加比賽拿獎成了家長們的心愿。一到寒暑假家長就拖著孩子奔波于各個藝術班,導致了藝術培訓市場的火爆,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同時,評獎的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各種名目的獎項令人眼花繚亂。但是在這種繁榮的景象背后,有一些現象反映出的問題不容忽視,這就是少兒藝術作品或表演缺少童真和想象力。出現這種問題令人焦慮,究其原因是功利性在作怪,評委的口味和評價標準成了培訓班老師追逐的目標,這是巨大的利益驅使的結果。許多培訓班針對評獎的標準,制定相關的訓練指標,總結出一些套路和程式,讓孩子按照這些套路和程式訓練。這實際上是純粹的技術性練習,是為完成某種有難度的技巧而做的重復性訓練。然而藝術教育,絕對不僅僅是技巧的訓練,更重要的是修養的提高和對藝術的感受和理解,也就是非技術因素的培養。對于技術以外的東西,培訓機構不予重視,評獎機構的評獎標準也存在著片面強調藝術技巧和畫面效果的趨勢,導致幼兒藝術教育走入一個千人一面的怪圈。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改變以技術為主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下面就以兒童畫為例從教學階段、教與學的過程和評價標準等幾個方面來闡述幼兒藝術教育的非技術性特質。

        一、 幼兒思維的非技術性特質

        藝術教育是要分階段的,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思維特點。以兒童畫為例,兒童的年齡段決定了以表象思維為主,處于從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且這種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感性經驗的特點,形象理解能力強于抽象理解能力。繪畫技術的訓練需要長期的磨練和理性的提高,到了成人階段對的繪畫技巧的要求就相對要高一些,為了掌握和熟悉寫實技巧就要長期地、重復地訓練,如對著模特和靜物寫生。這對于愛玩的小孩子就太枯燥了,而且也不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認知水平所能達到的。同時技術是有規矩的,太多的規矩肯定會限制他們想象力的發揮。兒童畫是兒童的知覺與情感的外化,他們不在意技術的高低,只要將自己的情感通過繪畫這種外在的符號形式傳達給他人,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快樂就行了。所以說在兒童階段學習繪畫是排斥技術性的。

        二、 教與學的非技術性特質

        從這個角度看對兒童的藝術教學活動應該在玩和游戲中進行。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的許多東西是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的,同時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出想象力。孩子的世界是充滿幻想的,不同于成人世界的現實性和功利性,他們的藝術活動就是對自己世界的描述。所以說我們不能把他們拉到成人的世界中來,那樣他們會失去童趣,也會失去作為一個孩子的魅力。以美術課為例教學場所不一定在教室里,也可以在室外任何一個地方。給他們一個寬松的環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這樣就比在教室里一本正經的教學更生動有趣。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應堅持以兒童為主體的原則,家長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應該是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采取一種跟隨性的教學方式。孩子的世界豐富多彩,他們的個性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教育中應該保持孩子身上的“差異”,不要搞人為的“整齊劃一”,否則就會失去孩子的創造力。老師不要作太多的示范,因為不管老師怎么去模仿兒童畫,都不能完全體會到兒童的心態,總是帶有成人化的因素,如果在兒童畫中成人化的東西太多,把兒童看到的世界世俗化、現實化和理性化,就會把他們原本美好的具有豐富想象力的空間象氣球一樣戳破,當他們再審視自己的世界時,就會是一種早熟的心態,畫出的畫自然是“偽兒童畫”了。讓孩子自由地行動,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調整他們的情緒,關注他們的創作過程,鼓勵他們,贊揚他們,引導其通過想像和體驗創造出自己的藝術形象,并在這個過程中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老師不需要“教”太多東西,因為這個階段的美術教育,兒童的自主性特別強,隨意性大,內在的想法很輕松就可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他的表現方式或結果,有可能并不符合大人的要求,也不一定特別完整,很多在成人看來是詞不達意的涂鴉,缺少技術含量,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快樂,表達出了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在教學中可以鼓勵他們一邊畫一邊和語言動作相結合,在技術不到的地方用其他方式補充出來。教與學是一體的,以孩子的喜好和興趣為主導,老師的“教育技術”隱藏在小孩玩的背后,以一種間接影響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教學內容,這就是非技術性特質的一種體現。

        三、 評價標準的非技術性特質

        參加比賽或平時教學老師都會對學生的作品提出評價,正確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不正確的評價對孩子的影響當然是消極的。那么怎樣才是正確的評價呢?以兒童畫為例:(一)在評價兒童畫中不以技巧的高低作為好壞的標準。盡管從技巧出發比較方便,但對兒童卻不適宜,因為兒童感性的東西更多一些,技術訓練容易損害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容易把兒童畫引到套路化和程式化的道路上去。(二)我們可以把他們的美術活動分成幾類如:有趣的、有益的和消極的三類。對于有趣的、有益的積極鼓勵;對于消極的想辦法避免;其中是否有趣是評價作品好壞的核心,以趣味性作為孩子的評價,更有利于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思維的創造力會得到極大的發揮。(三)評委和老師并不一定是完全對的,不能盲從。

        結語

        在幼兒藝術教育中我們反對以培養學生技巧為主的教學方法,技術教育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應該遠離功利,遵循科學的方法,提倡真正的素質教育。在學習上給他們減負,在思想上減少對他們的束縛,不違背兒童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同時對孩子有目的有計劃的音樂、美術和文學的教育,給他們藝術的熏陶。幫助幼兒在藝術活動中建立起以藝術感染力為核心的審美心理結構,促進其人格完善;在創作中激活幼兒的思路,讓他們產生創作的欲望,獲得自我的滿足和對自己的欣賞,從而使孩子喜歡藝術、樂于表現,能感受到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參考文獻:

        [1]邊霞.試論個性化的幼兒藝術教育.早期教育,2004/07

        [2]張妤濤.優化藝術教育活動保護幼兒創造意識.甘肅教育,2003/7。

        [3]蔡黎曼.讓幼兒在寬廣的語境中積累審美經驗---種看待幼兒園藝術綜合教育的新視角.學前教育研究,2003/02

        第9篇:兒童美術培訓教育范文

        無論是充滿懷疑精神的“70后”,還是不斷反思自我的“80后”,亦或是用于表達個性的“90后”,都完美體現出不同年代所賦予的獨特時代特色,他們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刷新看待世界的角度,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比父母們享有了更多的物質產品。這些年輕人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熱衷于互聯網生活方式,接收到更為豐富的新鮮資訊。而隨著這三代年輕人先后為人父母,對于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成了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事業”之一。

        藝術教育描摹生命的旅程,而幼兒藝術教育就是這一場旅程的起點。

        “孩子都有一個敏感時期,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敏感時期,那么孩子在藝術方面的天賦可能會被越早發現。讓孩子培養起來掌握藝術的能力也會更加完善。現在家長們的投入當然可以理解,望子成龍的心理每個人都會有。”(胥麗)

        越來越提前的“起跑線”

        用一位“70后”母親的話說,就是“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今天,這條“起跑線”所劃定的年齡越來越小。在“80后”小時候,這條線可能在考上重點中學開始,而在20年前,這條線在選擇上是怎么樣的一所小學。到了今天,這條線也許從娘胎里就開始了,年輕的媽媽們在懷胎十月中,要補充營養、鍛煉身體,給孩子充足的養分;要聽輕音樂講故事,給孩子最初的藝術熏陶;要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最好的醫院接生,為的是杜絕一切可能危害到孩子的醫療意外。

        在孩子出生后,對他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培養,才剛剛開始。親子班、早教班從孩子剛會爬就參與,這個時期的課程沒什么特別的目的,也許只是花錢找人陪孩子一起玩耍。近些年,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層出不窮的親子班,接受的幼兒年紀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很多家長把還未到上幼兒園年齡的孩子送去親子班、早教班,希望孩子可以早一些適應社會環境,為按時入園做準備。記者了解到,這些親子班、早教班的課程大多數是由父母陪著孩子們一起做游戲,孩子們不僅要按時和爸爸媽媽去“上課”,而且價格不菲。采訪中,有的家長認為物有所值,有的家長則認為根本沒有必要。

        記者了解到,這些針對0-3歲孩子教育的早教機構,大致可分為幼兒園辦的親子班、民營的早教機構等。各類早教機構價格差異也相當大,普通一點的親子班大概50元一節課,稍具規模的親子班一般每節課價格都在100元以上,更有所謂的“國際化貴族型”教學,每節課高達220元,一年僅學費就高達上萬元。

        不到3歲的孩子們每周要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上課”,到底這些課程都能讓孩子們學到什么呢?記者走訪了幾家教育機構了解到,大多數的早教班會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安排不同的內容。比如針對0-6個月的孩子主要是幫助新生兒適應外部環境;針對6-9個月和9-12個月的寶寶主要是培養寶寶感觀、平衡、力量和協調能力;1周歲以上的寶寶,和大家一起做些游戲,互相交流;而到了3歲之后,基本上孩子已經開始成系統的接受學前教育,這其中藝術教育課程,例如繪畫、舞蹈、器樂等尤其受到家長和孩子的歡迎。

        在北京某部委上班的于女士女兒小石榴今年6歲,現在在航天部機關幼兒園,這是一所公立幼兒園,但是除了每周五天的幼兒園學習之外,每周末的兩天,于女士還要帶著孩子去上一節鋼琴課、一節美術課。“小石榴從5歲開始學習鋼琴,六歲學習美術,現在一共就上了這兩門藝術課程。她4歲的時候學過舞蹈,但是她自己不感興趣,錢也白花了。現在一周要上兩節課,周日上鋼琴課,周六上美術課。美術課每節課一個半小時,鋼琴課是50分鐘。鋼琴是我給她選的,是希望她能夠學會掌握一門樂器。美術課是她自己的選擇,她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畫畫,平時在家里就喜歡畫畫。”于女士說。與于女士有相同做法的家長有很多,這從每個周末都爆滿的早教班中,就能看的出來。“與我小時候相比,現在的家庭條件好多了,社會發達程度也大大提高,各種培訓班也多的不得了,所以孩子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學習年齡也提前了。周圍的小朋友都在參加各種學習班,一般在四個班左右。小石榴除了藝術還學了英語。”

        那么,為什么這么多家長會讓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藝術教育呢?藝術教育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又有著哪些積極的意義?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少兒造型藝術學會終身名譽會長楊景芝雖然油畫專業出身,但一心熱愛兒童教育事業,研究兒童藝術教育半個多世紀,研讀了大量國內外相關理論,并從實際國情出發,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及教學方法,對很多問題都有獨到的見解。她認為,藝術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促進兒童創造力、審美能力的發展,“但最重要的是在促進其創造力、理解力、感悟力、記憶力的基礎上,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孩子受益終身。需要注意的是,兒童藝術教育必須在尊重兒童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才能有利于兒童能力的開發和健康的成長,使其擁有真、善、美的優秀本質,向‘全人’發展。”楊景芝說。

        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教師胥麗,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教師,對于兒童的學前藝術教育也有著自己的看法。“從宏觀上來講,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如果從個體來說,可以從小培養孩子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并對他今后成長中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情感產生積極影響。進入小學后的義務教育是普及教育,而學前的藝術教育有助于有藝術天分的孩子能盡早的被發現,并培養他的藝術情操。”

        胥麗也去了解過一些早教的課程,她認為若是要想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肯定是越早越好。“因為孩子有一個敏感時期,如果能夠抓住這個敏感時期,那么孩子在藝術方面的天賦可能會被越早發現。讓孩子培養起來掌握藝術的能力也會更加完善。現在家長們的投入當然可以理解,望子成龍的心理每個人都會有。”

        “幼兒藝術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讓孩子能夠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接受藝術啟蒙教育。幼兒園與小學那種面對面、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是不一樣的。現在幼兒園更多的是體驗式教學,要幼兒自己去體驗生活,不同學科都親自去體會、了解。幼兒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會他們什么,更多的還是啟發他的創造性思維。”(胥麗)

        幼兒園與培訓班――競爭還是補充?

        現在的孩子和家長都挺辛苦――孩子一周五天幼兒園,周末上課,家長一周五天上班,也周末上課,全年無休。

        回憶起二三十年前的童年,那時候沒有所謂的親子班、早教班,最普遍的是托兒所。平時孩子在托兒所學習基本的幼兒課程,周末跟著父母串親戚。現在的周末則是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學舞蹈、學鋼琴、學書法、學繪畫。

        幼兒園的課程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孩子的個人興趣與家長的“成龍”心理了嗎?2012年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對幼兒園的收費進行明確規定。其中嚴格規定了幼兒園的禁止:嚴禁幼兒園以任何名義向入園幼兒家長收取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建校費、教育成本補償費等與入園掛鉤的費用,嚴禁以開辦實驗班、特色班、興趣班、課后培訓班和親子班等特色教育為名向家長另行收取費用。

        “現在學習的課程在幼兒園都沒有設置,”于女士說,“因為是公立幼兒園,國家規定是不能夠開辦興趣班、特色班的,所以只能選擇幼兒園之外的時間上課。從我來說,如果幼兒園能開設這樣的班是最好的,畢竟能夠家長減輕很多負擔。但是幼兒園也有問題,就是孩子太多。而課外的培訓班一般也就幾個孩子,教學環境比較好。此外,幼兒園的教師水平相對于園外的培訓機構教師還是有一定差距,專業性也弱一點。所以幼兒園如果能提高教師的水平、減少孩子的數量,增加班的數量設置,家長其實更喜歡能夠在園內就完成這些課程。”

        “幼兒藝術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讓孩子能夠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接受藝術啟蒙教育。幼兒園與小學那種面對面、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是不一樣的。現在幼兒園更多的是體驗式教學,要幼兒自己去體驗生活,不同學科都親自去體會、了解。幼兒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會他們什么,更多的還是啟發他的創造性思維。”胥麗說,“從培訓機構來說,我覺得肯定相比幼兒園來說更有側重點,例如音樂或者美術、舞蹈。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還是幼兒園的教學更全面、更系統。現在幼兒園進行的專業性很強的教育,尤其在大中型城市已經很普遍,當然在一些較為偏遠的中小型城市可能還存在重視不夠的問題。”

        對于培訓班的選擇,家長一般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訓班的整體質量和環境,是否正規、管理嚴格。第二,要看一個班的孩子的人數,人數不能太多,太多教師指導不過來,學習目標達不到,錢就白花了。于女士認為,每個班人數在十人以內比較好。“現在參加的美術班是四個小朋友,鋼琴則是一對一,所以效果都比較好。”于女士說。此外,家長比較關心的是機構的教育理念。“比如說選擇美術班,孩子在六歲以前不適合學習過多繪畫技巧,因為這樣會限制她的想象力。這個年齡段的學習目的是讓她自由發揮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培訓班。所以在選擇美術班的時候,首先要了解教師的教學理念。如果是讓孩子在教師的啟發下,自由發揮就非常好。我建議7歲以后再學繪畫技巧。當時選擇這個班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每次課上教師都會提出一個主題,然后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創作。每次結束以后,每個孩子的畫雖然是一個主題,但內容完全不同,無論是色彩還是人物的動作、背景都不一樣。”

        在觀念上人們對兒童藝術教育存有偏念。部分人還認為幼兒及兒童藝術教育是“低等”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強的專業性。甚至一些進入幼兒園或小學開展藝術教育工作的專業院校畢業生也存在此想法,從事這一行業也只為了落實戶口或工作關系,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是出于職業選擇和熱愛。(楊景芝)

        高學歷帶來更好的幼兒教育?

        在人們的印象中,幼兒教師大多畢業于師范專科學校,學歷從中專到高職、大專不等,幼兒園教師在剛剛畢業的時候,看起來更像是大學生,而不像老師。甚至有人認為,上幼兒師專的,都是考不上正規本科大學。而現在在大中型城市中,擁有本科學歷是幼兒教師的基本“配置”,很多青年教師甚至大多擁有985大學學歷,甚至碩士以上學歷。

        楊景芝認為,兒童教育師資力量的高學歷化是時展的趨勢,學歷提高,專業知識儲備也相應更深厚,更多專業藝術教育力量進入這一領域是一個好的現象,但同時,她也指出了其中的問題。首先,在觀念上人們對兒童藝術教育存有偏念。部分人還認為幼兒及兒童藝術教育是“低等”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強的專業性。甚至一些進入幼兒園或小學開展藝術教育工作的專業院校畢業生也存在此想法,從事這一行業也只為了落實戶口或工作關系,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是出于職業選擇和熱愛。

        另外一個明顯的問題,也是楊景芝格外關心的“痛點”,是相當一部分高學歷教師“看不懂孩子的畫”,不懂兒童,也不懂兒童藝術教育。面對孩子的作品,不知好壞,不知該如何評價。楊景芝指出,兒童藝術創造最重要的特征,是情感的表達,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兒童繪畫并非是對傳統繪畫的模仿,而是源自他們對美的直覺和最純凈自然的表達,所以以比例、結構等專業技法的標準衡量孩子的美術作品是行不通的,也是不應該的。

        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兒童藝術教育的質量,楊景芝拿一現象舉例,有些學校幼兒美術教學直接就是作品臨摹,面對孩子們臨摹的作品,教師都“看不出好壞”。而這樣的教學,明顯不符合幼兒的心理和生理成長規律。“從事兒童藝術教育事業,需要我們有強烈的責任感,因為這是一個用一生都探索不完的課題,需要用一輩子去觀察和體悟。”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民族幼兒園教師高娃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教育學碩士學歷。對于幼兒教師的高學歷問題,她有著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學前教師需要具備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高學歷。原因如下:首先,從教育管理學角度出發,一個教育機構的發展需要整合一系列優質資源,高學歷的教師是核心資源,是教育機構存在與發展的主力之一。第二,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高學歷的教師擁有較為合理的認知結構與能力,能夠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實踐中,將教育心理學生活化,運用到幼兒工作之中。在教學中,能理解學生的行為動機與成因,并做到行為矯正,能更科學地指導教學實踐;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能辯證地成敗歸因,更容易在理論研究方面出成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學歷教師都是合格的教師,因此,教育機構在招聘教師的時候也要考察教師道德修養與道德行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把好第一道關,并且促進教育機構的發展。”

        在高娃看來,受過高等教育或者是有留學背景的教師更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思路比較開闊,不像國內現行的師范教育體系,思路比較狹窄,限制了人的創造性。“在工作中,我也接觸到很多高素質的教師或者有留學背景的教師都不會簡單的教孩子技能,而是讓他們去領略藝術的魅力。首先是讓孩子懂得鑒賞,然后才是創作。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我們幼兒園培養的不是花匠,也不是歌者,而是藝術家。這樣的理念才更切近幼兒教育,更符合我們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

        家長對于任課的教師也要有所了解。“在選擇上課之前會問教師的專業以及學歷。家長當然還是希望老師都是學本專業出身,如果不是學本專業,可能就不會選擇。在選擇之前培訓機構會向家長介紹教師的學歷,大部分是師范學院本科以上學歷。如果教師學歷太低,家長肯定不會選擇,此外培訓機構也不會找學歷太低的教師,畢竟現在幼兒培訓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的。”于女士說。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暈輪效應’,有點類似‘愛屋及烏’,部分學歷水平較低家長對高學歷或者有留學經歷的教師有敬仰的感情依托,認為高學歷的教師各方面比較優秀,也是教育孩子的高手;其次,對于部分學歷水平較高的家長,他們可能會更理性地看到高學歷和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擁有的知識結構優勢與開闊的眼見,在這樣的教師帶領下,不僅孩子能獲得不同的視野,家長自身也可以進步。再次,從終身教育的視野來看,高學歷與海外留學經歷是一個人知識與能力的象征,是一個人意志力與綜合能力的顯現,海外留學經歷也是教育多元化與國際化的產物,而國際化的人才會受到擁護與愛戴是經濟發展對人教育觀與受教育觀產生的積極影響,因此,家長選擇這樣的教師從這個角度來看是正確的。最后,家長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高學歷與海外留學經歷也可能是一個人智力特征或者經濟能力的體現,家長應該注重教師的綜合素養,不僅僅是較高的學歷與海外留學經歷。”高娃說。

        “幼兒藝術教育以后肯定還是會慢慢走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對于一線的教師,因為現在普遍學歷較高,以后肯定對學歷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現在的幼兒教師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的學歷,甚至在大中型城市,想要進入幼兒園工作也需要有碩士學歷。由于一線教師學歷的提高,從教學方式方法上也一定會有進步,像從前那種較為簡單粗暴的教學方式現在已經不會出現了。”胥麗說,“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愛”是開展兒童藝術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才能促使一個人全心投入,才能做好這一事業。特別是兒童藝術教育,施教的對象是孩子,他們更需要愛心和耐心,只有真正熱愛孩子,熱愛這份事業,才能做好“靈魂的工程師”。(楊景芝)

        打開幼兒教育“任意門”

        當我們滿足了基本的生存物質需求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精神生活。從最早開始報道國人大舉出國“占領歐洲奢侈品店”,到現在反復宣傳“最美的風景是文明”,都能看出,國家的飛速前進,讓百年來始終為生存奮斗的中國人終于有了享受的機會。但是,國人素質的提高,遠遠跟不上錢包鼓起來的速度。幸運的是,年輕的家長們已經開始注意到,孩子的素質,才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未來的標注。

        楊景芝認為,隨著主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中國的文藝事業迎來了又一個春天,同樣,中國的兒童藝術教育事業也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的講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也給我們打足了底氣。”

        同時,一些具體的政策也相繼出臺,很多政策已經落到實處,比如給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專項資金非常充足,甚至讓一些學校感到“用不完”。再如北京地區,2014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下發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高等學校 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體育 美育特色發展工作的通知》,確定北京地區20所高等學校(中央8所,北京12所,包括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曲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知名院校)以及國家大劇院等8個社會單位參與13個區縣143所小學的體育、美育工作。要求這些單位調動本單位優勢資源,整體設計對接學校的體育或美育發展規劃,圍繞學科教學、課外活動、社團組織、教師培訓、文化建設、理論研究等方面開展工作,全面提升小學辦學水平。隨著通知的下發,相關單位陸續與對點小學簽約,編撰適用教材,開展專業課程,以高校的專業教學力量全面推進小學藝術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對兒童藝術教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覺得一名合格的藝術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懂得幼兒、懂得幼兒教育。其次才是藝術教育,幼兒教師要有比較好藝術教育技能。比如唱歌、彈琴以及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胥麗說。

        胥麗看來,目前幼兒藝術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學前專業的學生,在幼兒園工作時,存在技能上能力差的問題。“拿我們學校為例,我教授的是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期間的課程在設置上面的主要重理論課,但是在實際技能上面比較薄弱。他在工作了以后,幼兒園反饋的意見就是技能有待繼續提高。所以我們也教育畢業生在以后的工作當中還得盡量增強藝術方面的技能訓練。”她說。

        現在大中型城市中的白領夫婦,為了培養孩子不惜一擲千金,而名類繁多的培訓班也大多收費不菲,在于女士看來,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就是“白花錢”。“現在培訓班收費都比較高,像鋼琴一節課300元錢,50分鐘。美術一節課260元,也就是一個半小時。但是因為每家就一個孩子,所以還可以接受。現在基本上把大部分的錢都投入在孩子身上,但我認為這個也是值得的,所以無論孩子學成還是沒學成,覺得總比不學好。”

        而對于孩子學習的成果,家長并沒有明確的期待,于女士說:“一切還是順其自然,如果孩子能夠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說掌握一門樂器,提高自己的修養、培養藝術情操,就可以了,并不需要非得考級或者取得什么成就。選擇課程的時候,還是以我的意見為主,但是也要與孩子商量。例如,石榴的鋼琴課程就是以家長意見為主。一個原因是她還太小,彈鋼琴是個枯燥的事兒,如果完全按照她的意見,她肯定是不會喜歡的。所以需要家長引導以及必要的強制。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她自己會喜歡上這一項課程。而美術課我們都是跟孩子商量,以她的意愿為主。所以說要看不同的情況。現在還在學習中,能夠從中學到什么也并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希望孩子能有一些音樂方面的修養,懂得一些音樂理論,能夠上手在鋼琴上彈一彈,培養一下氣質。如果今后她能跟著考級更好,考不了也無所謂,我也愿意投入。繪畫的話當然希望她能夠提高想象思維能力,也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但是至于以后是不是要從事專業,還要看她自己的意愿和天賦了。”

        在高娃看來,接受藝術教育是大趨勢。對于中國的普遍的民眾來說也有參加藝術教育培訓或者學習的愿望。“我覺得幼兒藝術教育應該是普惠性的。對于幼兒園來說同樣如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教授更多的是初級的知識,并不是多高深的技能。把孩子訓練成技能非常高超的從業者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作為一線教師來說,目的在于帶領孩子進行藝術的初次探索,更重要是要提升自己的藝術品味,而不是簡單的進行技能訓練。培養孩子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培養他們發現美、感受美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在學前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生活的熱愛的心,而不是注重技能的藝術教育。”

        楊景芝認為,“愛”是開展兒童藝術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才能促使一個人全心投入,才能做好這一事業。特別是兒童藝術教育,施教的對象是孩子,他們更需要愛心和耐心,只有真正熱愛孩子,熱愛這份事業,才能做好“靈魂的工程師”。

        楊景芝還特別強調了從事兒童藝術教育一定要有民族文化自信。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同時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而這“三個自信”需要我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楊景芝認為,的講話,對教師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核心價值觀、民族文化自信是從事兒童藝術教育的教師需要具備的,兒童藝術教育要從傳統文化出發,包括我們的傳統藝術教育中的精華都非常值得借鑒。全盤西化的問題需要注意,外國的相關理論,需要通過實踐來評判,目前在國內“流行”的一些外國兒童藝術教育理論和方法并不一定適用于我國兒童藝術教育,對于一些理論,甚至還有著誤讀和誤用。另外,“后現代主義教學”的興起也值得警惕。一些教育機構以“后現代教學”為噱頭開展招生,教學內容不以培養審美為主,反以“審丑”為傲,鼓勵孩子進行一些稀奇古怪的“創造”,所謂“后現代”。楊景芝指出,兒童藝術教學內容的選擇需要用心并且謹慎,兒童還處于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階段,對很多事物缺乏辨別能力,很容易受不良內容的影響,需要教學機構、教師用“良心”開展教學。

        再次,應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審美素養、廣博的知識儲備、過硬的專業功底,以及一定的兒童心理學理論基礎,不僅要懂藝術、會技法,還要了解兒童的成長規律和心理活動規律,如什么年齡的兒童能畫出什么樣的畫、兒童的空間知覺是怎樣的等等。

        最后,楊景芝指出,做好面對兒童開展教學的教師,特別需要腳踏實地,不僅要研究教學,還要研究孩子,要俯下身來、蹲下身去,在孩子中間向孩子學習。

        結語

        一個孩子,5歲的時候,他會畫夸張齒輪下的蝸牛,7歲的時候,他會畫廚房里怪異的大青蟲,可是,10歲的時候,他只會在老師指導下,和同學們一起畫一個中規中矩的紙折人……孩子自己也很困惑,為何長大了,想象力卻不見了。是成長讓我們的眼光變得狹窄,還是時間讓我們變得更加現實?從孩子的作品中最能夠看出端倪。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小说区图片 | 中文字幕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 伊人亚洲综合久久精品 | 午夜一级a成年大片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选Av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