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開發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工作方法;管理規劃;土地開發
土地是整個生態系統的關鍵,同時也是人們進行經濟經營活動最主要的因素。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能夠使整個生態系統都維持在一種平衡而穩定的狀態中,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類的基本需要,并且也能夠使我國逐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對土地開發管理進行合理的規劃,是我國政府對土地進行開發管理最主要的工作手段。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科學性,對于我國政府進行土地的開發管理規劃是否科學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合理性,能夠使我國的政府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一、要樹立新型的土地開發管理規劃觀念
我們在對土地開發管理進行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理性的發展觀念。我國很多的土地開發管理規劃在其基本的觀念之下都過于注重保護耕地,這樣就嚴重的忽略了對我國發展的建設用地所進行的有利規劃,同時這樣的觀念也沒有從當前的生態平衡角度來進行考慮,并且也沒有從我國社會的整體變化與人民大眾的需求來進行考慮,這種觀念沒有把對土地開發管理的規劃當成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也沒有把對土地開發管理的規劃當成協調我國整體社會關系的主要模式。
我們在對土地開發管理進行規劃的時候,一定要對規劃的指導原則、主要目標以及建設用地對于其指標的分配等做好嚴格的把關工作,同時還要正確的處理好環境、社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我們在對土地開發管理進行規劃的時候,一定要從大局出發,同時還要樹立動態的規劃觀念,在對所要規劃的目標進行確定的時候,一定要以對土地的資源進行保障為其主要的發展目標,這樣才能夠制訂出合理的土地開發管理規劃。
二、我們要提升對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認識,加強對規劃工作的領導
我國對土地進行集中管理的主要體現就是對土地的開發管理進行整體的規劃,同時這也是對我國土地進行宏觀管理的重要舉措,也是對土地的基本用途進行管理與制約的根本依據。土地開發管理規劃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依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與土地的地質條件,來對土地的開發管理規劃進行合理的編排,同時還要合理的對土地的用途進行規劃,徹底使土地實現合理的開發與科學的管理,從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的社會經濟能夠持續、健康的向前發展。
土地開發管理規劃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對規劃進行編訂、審核以及管理。這是一項持久的工作任務,對規劃進行管理是土地開發管理規劃工作中的重點,也是使土地開發管理規劃中的目標與任務得以實現的主要舉措。我們一定要對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作用進行充分的認識,從而才能夠徹底的實現對土地的利用與管理。
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實施土地開發管理規劃,一定要高度的重視規劃的工作,把對土地開發管理的規劃擺在土地開發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使其被管理層納入到目標責任的體系的當中。
三、土地開發管理規劃工作的主要方法
在對土地開發管理進行規劃的過程之中,為了使其規劃能夠更合理、更科學,我們一定要在采用新型的規劃觀念的同時,還要依照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制訂要求,來創新一些土地開發管理規劃工作的方法。
(一)系統工程形式的方法
土地開發管理的整體規劃要在經濟的宏觀調控與經濟的持續發展中進行規劃。土地是社會經濟發展最主要的物質媒介,同時也是我國能夠進行適當調控的一種資源,由于土地的這一主要的特征,就決定了我國土地開發管理規劃一定要在高領域中發揮其主要的作用。制訂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過程就是利用多種目標來進行協調與統籌的過程。所以我們在進行土地開發管理規劃時,一定要運用數學的模型來對土地開發管理規劃進行系統的優化。對于土地開發管理的規劃我們一定要使用不同種類的規劃方法,如線性形式的規劃、灰色的線性形式的規劃、模式的線性形式的規劃、非線性形式的規劃、參數形式的規劃以及動態形式的規劃等,依照這些方法,就會使土地開發管理規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適用性,從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到極大的保障。這種方法主要就是在制訂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過程中,強調要對規劃所能夠解決的主要問題、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做出全面而系統的思考,同時還要在這基礎上生成多種方案,再對這些方案進行分析對比,最終選擇出最優的規劃方案。
(二)3S技術的方法
我們在對土地開發管理規劃進行制訂的時候一定在其中充分的應用3S的技術。對于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制訂一定要建立在地籍數據庫的基礎之上來進行對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數據庫的設置,并以此來作為對土地開發管理規劃進行修改的重要載體,從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制訂水平。目前3S技術是我國進行土地開發管理規劃最主要的方法,它能夠使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整體水平都得到提升。
(三)評價的方法
我們在對土地開發管理規劃進行制訂以前,一定要對以前我國所制訂的土地開發管理規劃進行效果的評價,要對其所制訂的規劃給出一定結論性的評價。我們一定要保障重點項目的建設用地,同時還要保證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可是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我們所制訂的土地開發管理的規劃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形勢了,因為我們對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定位已經無法與我國經濟的發展相適應了,同時對于規劃中所確認的用地的指標也已經無法與我國城鄉建設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用地相適應,并且土地開發管理規劃沒有合理安排用地的指標,從而就使得對土地的規劃與土地位置兩者之間產生了一定的矛盾。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對以前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同時還要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四)其它的方法
我們現在在預測城鎮的人口等方向上參考了城市的規劃,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法,如歷史形式法、經濟水平的相關法、剩余的勞動力法這三種主要的方法,利用這三種方法才能夠使我國土地開發管理規劃的預測方法變的更加豐富與完善。此外,我們要把聯合國的糧農組織所提倡的分權對土地開發管理進行規劃的方法應用到我國城鎮土地規劃的制訂中。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土地資源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之中,凸顯出了其主要的作用。對于有限的土地資源,我們一定要做好土地的開發管理規劃工作,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對土地的利用效率,還能夠使我國的土地資源被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在對土地開發管理進行規劃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使政府加強對其進行宏觀的管理,同時還要對土地的市場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從而才能夠對土地開發管理做出最適合、最有效的規劃。
參考文獻:
[1]任小明.淺述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J].中國房地產業,2011(09).
[2]吳春,趙旭.如何加強土地的開發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12).
[3]邢一丹.淺述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J].現代營銷,2012(10).
關鍵詞:地形圖測繪 土地開發 規劃 應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and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s also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function also more and more show.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s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also is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project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Land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projects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is correct or no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o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e land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nd planning of the key.
Keywords: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l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地形圖測繪是碎步測量的一種,依據是已知點的平面位置與高層,使用一些測繪的儀器與方法,對地物以及地貌特點的平面位置與高層進行的測定,按照一定的測圖比例尺縮小,用不同的線條、符號在圖紙上畫出與地面相似的圖形,地形圖是地圖的衍生物。
一、地形圖測繪土地的開發與規劃項目中應用的意義
(一)投資效率的提高
在土地的開發與規劃中應用地形圖測繪可以提高投資效率。土地的開發作為一項大手筆的投資項目,在工程開始之前我們會做出預算,用預算控制工程進行時的投資。在工程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更要節約開銷,控制支出成本,以免超出預算造成工程資金不足。一個準確的工程項目測繪師相當重要的,這套工程的測繪要準確并且詳細,測繪圖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設計與投資方案,更關系到投資的具體實施,而工程的投資直接關系到后期經濟效益的多少。
(二)基礎信息的提供
地形圖測繪中的地形是包括地物與地貌。地物指的是地面上的物體,像房屋、道路、河流等。地貌指的是地面的樣貌,地球表面上各種各樣的高地與凹地的總稱,其中向平原、高原、斷崖等。在對土地的規劃進行設計的時候,關于測繪對象土地的地形地貌、環境、交通等基礎數據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設計要因地制宜。地形圖測繪就是要將這些基礎信息形成一個系統,設計的可行性就是建立在這些基礎數據的基礎上的。
(三)作為依據來規范施工
無規不成方圓,施工驗收對于土地的開發來說是重要的規矩,怎樣才能正常順利通過驗收呢?首先要設計要有科學性,有實施的可靠性。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施工,設計要根據地形測繪的數據庫、符合設計情況進行設計,設計也要對所需的數據進行反映,不能使設計高于實際。
二、地形圖測繪在土地開發與規劃項目中的應用
由于地形圖測繪是要求很高的準確性,所以這需要很多工作人員的配合與協調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土地的開發與規劃項目要有制定可靠性高的計劃,要清楚地形圖測繪的重要性。筆者首先從工程的三個階段總結分析了地形圖測繪的應用,并對一個地形圖測繪的實際應用例子進行了分析。
(一)地形圖測繪在工程中三個階段的應用
1、工程前期
工程項目的施工一定要嚴格按照設計執行,而符合實際的設計一定要依靠詳細的測繪資料,這些測繪資料要反映出設計所有所需數據,因此工程實施之前的測繪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前期這一階段,對將要施施工程的這一區域進行地形圖測繪,會詳細了解這一區域的地形地貌,在實行土地開發與規劃過程中,即使遇到復雜的地形狀況也能很好按照設計實施,因此測繪的準確性直接影響了設計的可行性與科學性。
土地的開發與規劃一定會設計到以后的工程,因此地形圖測繪影響了土地的開發,而土地的開發直接影響到了以后的工程建設,所以地形圖的測繪一定要保證其準確性。而且要對工程建設計劃的審查,并判斷與分析前期工程方案的優劣程度,對比工程經濟指標,這些都與地形圖測繪有很重要的聯系,
2、施工中期
在施工過程中期,施工單位可以將測繪的數據資糧作為一種依據,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測控,因為設計方案是按照測繪數據的資料來設計的,反過來設計也是測繪數據的一種反映體現。一般情況下施工單位對于測繪的測量技術并沒有太高的要求,特殊情況排除在外,通常情況下施工單位對于那些難度并不大的測繪測量就可以單獨完成,像測量土地面積或者是測量小型建筑物的放樣;但對于相對復雜的情況,像沉淀或者是變形的測量時,這就需要專業測量隊伍依靠專業一點的知識來實施測繪。工程完成后,可以將這個階段的測繪數據進行整理并存檔,以作為以后的參考資料。
3、工程完成后
任何工程在完成后,都要進行驗收,整理這些工程完工后的測繪數據,并與工程前期和工程中期的測繪測量數據資料進行對比研究,而且一定要進行很好的管理。當在施工過程中期發生了復雜的情況,在工程完成后一定要請專門的研究部門進行測繪研究。
(二)地形圖測繪的應用實例分析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被應用在到了地形圖測繪中,像數字化成圖技術、GPS RTK技術等等使得地形圖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遼寧省某一土地開發工程中,采用了“無編碼與電子簿、草圖法”的模式,在全站內存中保存了測量數據資料,再由工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繪圖,將標注物的屬性與測點點號進行詳細的標注,及時與觀測員進行點號的核對,以保證標注點號的一致性,再根據草圖經編圖人員的繪制,地形圖就被制作出來了。測繪的重要步驟:事前準備、碎步測量、數據傳輸、圖形編輯、圖形整理。
這個工作模式提高了地形圖的成圖效率,也提高了地形圖的質量,并且在其他相關方面也有優勢,更是常規成圖的方法不可能超越的。新技術的不斷被應用,可以增加地形圖測繪的精確度,也使測繪變得更加的方便快捷。與此同時,地形圖測繪的更好發展也給工程的開發帶了很多的好處,土地開發與規劃中地形圖測繪的重要地位也就更加被凸顯出來。
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工程施工、驗收與質評等基礎資料的提供,這是地形圖測繪實施的必要,而且測繪也關系到了工程各個施工階段的進度,所以在時間比較緊迫的情況下,測繪面臨的工作量較大,面對這樣的挑戰,就更需要先進技術這種科技的手段,能夠高效率、高質量保證測量順利進行,也能夠有效保證工程施工等的順利進行。
三、地形圖測繪土地開發與規劃中的發展前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說地形圖測繪在土地的開發與規劃中的發展是一片前景大好形勢。伴隨數字城市建設的興起,再加上GPS與GIS技術在圖形測繪中應用的深入,對地形圖測繪的精確度與科學性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數字化地形測繪中的數字地圖是GIS的一個分系統,能為地理信息在當今信息時代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在現有地形圖測繪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更多新模式的探索,測繪技術也隨著測繪儀器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相信隨著土地開發與規劃的發展,測繪與設計的更好結合與提高,以后地形圖測繪的工作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
1 土地開發的概述
土地開發是指根據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在一定區域內,采取行政、經濟、法律以及工程技術等的手段,進行土地的開墾、復墾和平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行為。當前正是我國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資源供求矛盾和資源利益沖突的凸顯期。加強土地管理,嚴把土地“閘門”,堅守耕地紅線,直接關系國家糧食安全、關系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大力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有力支撐,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的有效手段。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應著力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2 充分認清形勢
從當前耕地保護工作形勢看,導致耕地減少的因素可概括為“占、毀、調、退”四個主要方面,而增加耕地面積的因素只有一個,即土地開發整理。其增地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通過調整田塊布局、歸并零散地塊以增加耕地;將廢棄地恢復成耕地;將宜農未利用土地開墾成耕地。土地開發整理是從耕地增量和存量兩個方面來落實耕地保護任務的,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嚴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認清耕地保護的嚴峻形勢,努力提高對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認識,將土地開發整理的重點從重視數量向數量和質量并重轉變,既要多造地,更要造好地,真正發揮好土地開發整理的功能。
3 突出工作重點
3.1 耕地保護目標。要緊緊圍繞耕地保護目標開展土地開發整理。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對農村地區“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全面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3.2 基本農田保護與建設。要緊緊圍繞基本農田保護與建設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堅持以建設促保護,確?;巨r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3.3 現代農業和新農村。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開展土地開發整理。結合實施新農村建設規劃,完善縣、鄉級土地開發整理規劃,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3.4 重點地區和重大項目。要緊緊圍繞重點地區和重大工程項目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土地開發整理的資金投入繼續向糧食主產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項目傾斜。特別要全力組織實施好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認真做好項目安排、招投標和實施管理等各項工作,使其早日造福人民群眾。
4 如何做好土地開發工作
4.1 按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統籌安排。土地開發要按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統籌安排,走計劃開發的途徑,避免造成國家財政困難和勞力不足。其開發的目的與要求既要符合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充分挖掘土地潛力并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4.2 合理開發,防止土地資源的流失??茖W規劃、合理開發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 開發計劃的編制與開發項目的選址。編制開發計劃時應綜合分析社會經濟條件、土地資源開發潛力及土地開發復墾實績等方面,合理編制和下達開發計劃,同時做到任務與資金相銜接、相配套,以鼓勵和資助造地任務較重的地區。開發復墾項目選址時應科學分析,充分論證,堅持開發項目做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兼顧,以防止土地資源的破壞。
4.3 加大宣傳力度。目前的工作中還存在著對土地開發認識不夠的問題,對此應從兩方面加大宣傳:一是在社會和廣大群眾中進行宣傳。二是對各級領導干部進行宣傳和引導,增強其土地開發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4.4 開拓土地開發籌資渠道。土地開發能否順利進行,很大一部分原因要看資金能否順利到位,這是土地開發和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完整可靠的土地開發的資金保證體系。大量籌措資金,開拓土地開發籌資渠道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可以按照“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原則,合理合法的進行籌資
4.5 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技術標準是技術法規的重要內容,是投資決策的依據,在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茖W、合理、完善的土地開發整理技術標準體系,既是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宏觀監管等各項工作的技術支撐和依據,更是多造地、造好地的重要基礎保障。應根據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和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土地開發整理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統一的土地開發整理標準體系,以更好地規范和指導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確保投資發揮應有的效益。
4.6 強化資金監管。隨著國家對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高度重視,今后土地開發整理的資金投入規模會越來越大,任務也越來越繁重,管好用好項目資金,使其發揮最大效益,是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應高度重視和加強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項目資金必須實行專款專用、單獨核算,項目承擔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不得擅自擴大支出范圍,不得用于與項目無關的其他支出;加強項目審核和稽查,重點對資金的分配使用、項目質量、任務完成和績效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與下一年度資金分配掛鉤;加強項目招投標管理,防范暗箱操作等腐敗問題的發生。
4.7 提高綜合效益。進一步突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的地位,充分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按照規劃先行、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按照中央關于“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的批示精神,探索建立以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為載體,農業、林業、水利、電力、交通、財政、規劃等相關部門聯動的組織方式,圍繞土地開發整理建設目標,形成農村地區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的合力,全面提高土地開發整理綜合效益。
5 結語
綜上所述,土地開發整理要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協調統一,嚴格控制未利用土地開發,規劃編制和項目確定都要經過科學論證,凡開發荒山、荒地、荒灘,都應依法辦理審批手續;生態退耕地區,要加大平壩區、川地等的基本農田土地整理力度,只有搞好土地開發,才能緩解人口、資源及環境的矛盾。
參考文獻
[1] 李士成,《搞好土地開發的管見》,《寧夏農林科技》2002.6.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耕地質量;對策
中圖分類號:F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6-0035-1
0 引言
土地開發整理是我國對現有的土地進行科學的規劃與分配,進而保證我國耕地占有率以及面積的具體安排與運籌。其主要分為土地補充耕地的部分以及對土地進行復墾的部分。而土地開發整理的過程就是使用我國土地專項管理資金對農村的未開發或未利用的土地進行使用,對農田、樹林等土地形態進行綜合處理,進而提高我國耕地占有面積,增強我國耕地質量與占有率。[1]我國在1999年頒布的《土地管理法》中就有國家對土地整理這一問題的設計,其中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土地的合理規劃,對未使用、荒廢土地的合理整治,提高耕地面積與質量的各種措施等。這也是我國首次將“土地整理”這一詞匯法律化。
1 我國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的問題表現及原因
1.1 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的內涵
世界上對于土地開發整理的含義解釋多種多樣,土地開發整理是在一定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通過采取行政、經濟、法律和工程技術等手段,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查、改造、綜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過程。耕地質量是土地受各種自然、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的總稱,其質量好壞表現在耕地環境狀況的好壞、農產品生產質量的高低等等。土地開發整理在通過科學手段的指導下,對土地自然地理環境進行研究分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治理,改善耕地利用結構和生產,從而增加耕地有效供給量,增加耕地質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1.2 我國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的問題表現及原因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土地開發整理重點是擴大耕地或其他農業用地面積,還未能把生產能力、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上,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耕地質量管理問題一直影響土地開發整理的工作的進展。國內大部分區域的荒地十有八九都被開發了,但是土地開發的腳步很難停下來,只要是荒地就進行開發,表面上顯示土體開發不斷進行,離目標似乎不遠了,但停下來研究發現開發整理土地質量參差不齊,目標不僅沒有實現,還嚴重破壞了土地質量。土地開發整理不能看量不看質,土地面積是不斷的再增長,土地質量同時也應該得到保障。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烈。在我國農村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為了滿足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為了建設新農村美化村民居住環境,設計者們絞盡腦汁的設計規劃方案,將大面積的鋼筋混凝土灌溉水渠修建在土地上,雖然灌溉水渠滿足了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但是混凝土構造的水渠無法涵養水源,影響了土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導致生物群落穩定性下降、生物種類越來越少,給農業生產帶來安全隱患。
2 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管理問題對策
政府相關部門在面對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管理時,在權衡耕地占補平衡時所關注的數據不能僅僅局限在耕地面積上,還要嚴格監控耕地的質量,只有當耕地面積和質量同步得到發展,才視作土地開發整理的進步。同時政府應組建專業小組,對各個地區的不同地形提供技術支持,真正意義上地做到耕地數量和質量相對等。在全國范圍內,土地開發整理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耕地受工業、鄉鎮企業、農藥污染面積達到2190萬公頃左右,大約是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6%。[2]耕地受污染影響,一些直接荒廢,一些能夠被利用的耕地生產的農產品也是被污染的,最終給人的身體造成危害。面對這種現象,黨和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問題再度發生:加強人們對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將耕地環境保護列在土地開發整理的首要位置。全國各地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必須重視土地開發規劃與土地保護規劃,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是以開發整理為目的,必須結合當地特有的氣候、地形、人文等綜合因素,明確開發地的可開發區域和不可開發區域,這樣才能有效的利用每一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3]此外,在土地開發過程中作為設計單位也要合理設計每一寸土地,在施工作業中施工單位更要依據設計單位的設計適度開發,只有在各個環節都有意識的對土地加以保護才能有效的利用土地,從而實現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3 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管理內容的探討,可以預見,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社會系統工作,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土地開發整理的內容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參考文獻
[1] 李明月,張琛,劉越巖.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土地整理綜合效益評價[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8(11).
[2] 胡振琪,趙艷玲,姜晶等.土地整理復墾項目驗收方案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9(06).
[3] 吳紅妹,胡靜.土地整理復墾項目驗收分析[J].土地探索,2010(09).
作者簡介:吳桂華(1985-),女,滿族,遼寧丹東人,就職于遼寧天宇國土規劃整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地開發與整理;吳溪(1985-),女,滿族,遼寧本溪人,就職于遼寧天宇國土規劃整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地開發與整理。
1.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的內涵
世界上對于土地開發整理的含義解釋多種多樣,土地開發整理是在一定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通過采取行政、經濟、法律和工程技術等手段,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查、改造、綜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過程。耕地質量是土地受各種自然、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的總稱,其質量好壞表現在耕地環境狀況的好壞、農產品生產質量的高低等等。土地開發整理在通過科學手段的指導下,對土地自然地理環境進行研究分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治理,改善耕地利用結構和生產,從而增加耕地有效供給量,增加耕地質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2.我國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的問題表現及原因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土地開發整理重點是擴大耕地或其他農業用地面積,還未能把生產能力、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上,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耕地質量管理問題一直影響土地開發整理的工作的進展。國內大部分區域的荒地十有八九都被開發了,但是土地開發的腳步很難停下來,只要是荒地就進行開發,表面上顯示土體開發不斷進行,離目標似乎不遠了,但停下來研究發現開發整理的土地質量參差不齊,目標不僅沒有實現,還嚴重破壞了土地質量。土地開發整理不能看量不看質,土地面積是不斷的再增長,土地質量同時也應該得到保障。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烈。在我國農村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為了滿足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為了建設新農村美化村民居住環境,設計者們絞盡腦汁的設計規劃方案,將大面積的鋼筋混凝土灌溉水渠修建在土地上,雖然灌溉水渠滿足了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但是混凝土構造的水渠無法涵養水源,影響了土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導致生物群落穩定性下降、生物種類越來越少,給農業生產帶來安全隱患。
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質量管理問題對策
政府相關部門在面對土地開發整理及耕地管理時,在權衡耕地占補平衡時所關注的數據不能僅僅局限在耕地面積上,還要嚴格監控耕地的質量,只有當耕地面積和質量同步得到發展,才視作土地開發整理的進步。同時政府應組建專業小組,對各個地區的不同地形提供技術支持,真正意義上地做到耕地數量和質量相對等。在全國范圍內,土地開發整理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耕地受工業、鄉鎮企業、農藥污染面積達到2190萬公頃左右,大約是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6%[2]。耕地受污染影響,一些直接荒廢,一些能夠被利用的耕地生產的農產品也是被污染的,最終給人的身體造成危害。面對這種現象,黨和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問題再度發生:加強人們對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將耕地環境保護列在土地開發整理的首要位置。全國各地在土地開發整理過程中,必須重視土地開發規劃與土地保護規劃,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是以開發整理為目的,必須結合當地特有的氣候、地形、人文等綜合因素,明確開發地的可開發區域和不可開發區域,這樣才能有效的利用每一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3]。此外,在土地開發過程中作為設計單位也要合理設計每一寸土地,在施工作業中施工單位更要依據設計單位的設計適度開發,只有在各個環節都有意識的對土地加以保護才能有效的利用土地,從而實現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關鍵詞: 領導重視; 科學規劃; 優質高效
中圖分類號: F30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1-0037-02
招遠市地處山東半島西北部現轄十個鎮三個辦事處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人口56.88萬人,土地總面積1433.18平方公里,屬低山丘陵區,山區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40.9%和43.3%,土地后備資源比較豐富.多年來,招遠市把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落實土地基本國策,實現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重要措施來抓,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開源與節流并舉,在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同時,努力搞好土地后備資源的開發利用。開展山、水、林、村土地綜合開發,取得顯著成效。自2001年以來招遠市實施國家和省、市、縣四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30個,累計投入2.1億元,項目總規模0.913萬hm2,新增耕地0.10萬hm2,確保了全市耕地面積的相對穩定,為實現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領導重視
招遠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土地的基本國策,一手抓保護,一手抓開發,在搞好基本農田保護的同時,大力開發土地后備資源。市政府先后出臺了《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管理暫行辦法》和《招遠市土地復墾管理暫行辦法》。為保證土地綜合開發專人抓、專人管,及時解決土地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長任組長,國土、財政、農業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領導小組,各鎮(辦、區)也相應地成立了領導機構。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宣傳《土地管理法》和“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等有關法規政策以及全市土地開發整理情況,提高人民群眾對開展土地整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實現全市耕地占補平衡。
(二)規劃科學、合理整治開發
招遠市土地總面積1433.18平方公里,根據全市土地變更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積,6907.81hm2(合10.36萬畝),通過對現有集中連片的農用地區域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及其他農用地面積,經過科學論證,至2020年全市共劃定6個土地綜合整治區:1玲瓏鎮土地綜合整治區、2大秦家鎮土地綜合整治區、3阜山鎮土地綜合整治區、4夏甸鎮土地綜合整治區、5畢郭鎮土地綜合整治區、6齊山鎮土地綜合整治區,整治規模2.4萬hm2,增加有效耕地500hm2。
(三)加大投入優質、高效
招遠市努力把握土地開發整理資金收、管、用3個環節。一是收好。對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企業和個人,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的標準收取耕地開墾費,同時,足額收取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自2000年以來,招遠市共上繳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2.3億元;收取耕地開墾費1.2億余元。二是管好。對耕地開墾費和由省返還的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費由市財政局設立了專戶,嚴格管理,專項用于土地開發整理,努力做到資金跟著項目走。三是用好。確定項目時,在各鎮區申報的基礎上,由國土財政兩家組織水利、農業等單位專家進行現場勘察,從不同角度進行審查,廣泛征求意見,論證項目實施的可行性,明確開發項目的總體要求,確保立項一個,實施一個,成功一個,2002年以來,立項申報國家投資項目5個,省投資項目4個,市級項目3個,縣級投資項目13個,項目總規模0.91萬hm2,總投資2.1億元,2010年又申報了1個市級投資項目,總規模525.36hm2,投資1千萬元。
(四)措施完善、落實到位
近年來,招遠市政府先后出臺了《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質量管理辦法》和《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施工招標管理暫行辦法》,項目管理辦法對項目從立項申報、實施到驗收提供的材料等均一一細化,做出明確要求;項目實施辦法的核心內容就是落實項目管理規范化、項目實施透明化、土地整理市場廉潔化。具體工作中,認真落實了"五項"制度,即所有國家、省、市投資項目都建立了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項目公告制。
二、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的成效及經驗
招遠市通過對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一是社會效益,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增加了耕地,緩解了突出的人地矛盾,實現了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也保障了全市城市化、工業化用地,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建設。二是經濟效益通過土地開發整理,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優化了土地利用結構,促進了農民增收,如畢郭鎮近年來共組織土地開發整理2390hm2,新增耕地面積達333.3hm2,全部用于發展高效農業,成為遠近聞名的西瓜、甜瓜生產基地,大幅度提高了農民收入。三是生態效益,通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生態系統得到保護,從根本上改變土地干旱問題,減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耕地面積,提高了林木覆蓋率。
(一)幾點經驗
1. 提高認識領導高度重視是搞好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關鍵。招遠市委、市政府對土地開發整理非常重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對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作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推動了全市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開展。
2. 多方籌措加大土地開發整理資金投入是搞好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保障。目前,招遠市在土地開發整理資金投入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充分利用后備資源潛力較大的優勢,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資金。二是嚴格按標準收取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耕地開墾費,把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地方返成部分和耕地開墾費,全部用于土地開發整理。
3. 完善制度規范化管理是搞好土地開發整理的基礎。招遠市政府先后出臺了《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和《招遠市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招投標管理暫行辦法》。這些辦法的制定和出臺,為進一步規范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基礎。保證了工程質量,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4.健全機構加強隊伍建設是搞好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重要方面。目前,招遠市國土資源局雖然已配備有專人負責土地開發整理,但尚沒有成立專門機構,只有機構健全,才能責任明確更好地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三、招遠市強化土地開發整理的對策
(一)進一步強化領導,完善目標責任。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政策性、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單靠哪一個部門難以為繼,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互相配合,充分發揮各自工作優勢,爭取多渠道投資,加大項目投入力度。項目所在鎮相應成立鎮長任組長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督促檢查和協調,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和質量保障。健全完善土地開發整理目標管理責任制,市和鎮、鎮和村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各級的職責和任務,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造福子孫后代。
(二)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制度。隨著實踐的深入,土地開發整理從立項到實施,從項目管理到資金管理,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國家、各省投資的重點項目要全面實行公告制、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標制、監理制等“五制”管理方式,項目庫項目本著“因地制宜、先易后難”的原則,平衡推進,穩步發展。要建立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資金,引導和調動集體和個人投資積極性,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多方集資搞開發整理。相應完善提高耕地開墾費征收標準、土地開發整理與建設用地審批掛鉤制度、異地占補平衡制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竣工項目獎勵制度、鎮村干部責任考核制度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康、良性的運作機制,實現項目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三)進一步細化調查,完善開發原則。農村土地整理中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比較普遍,對現有耕地綜合整治還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認識水平和科技手段的不斷改善,將耕地整理、露采礦山廢棄地復墾與未利用土地開發相結合,形成城鄉土地整理全面發展的新局面。全市多為低山丘陵區,土地后備資源的類型多、分布較為零散。要全面展開一次大調查,查清各類未利用土地的類型、數量與分布,查清全市土地資源潛力及開發利用的方向。通過調查分析,進一步明確“山區以改善生態環境為主的開發利用,丘陵和平原地區推進土地整理,有復墾任務的地區積極復墾”的土地開發整理基本原則。
(四)進一步硬化措施,完善科學規劃。為使土地開發整理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保證開發整理一片、成功一片,土地開發整理必須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先導,以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為基本前提,通過采取經濟、法律和技術手段及措施,實施對土地綜合治理,最終達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促進土地資源按規劃確定的用途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要堅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原則,科學指導、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樹立精品意識,凡是進入國家、省級重點項目和項目庫項目,要及時組織農業、水利等部門科技人員組成技術專家組,編制項目實施規劃方案,上報審評,使規劃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土地管理;研究
1當前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開發整理后的土地質量低,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占補平衡”?!锻恋毓芾矸ā吩诖_立占補平衡制度時,對補充耕地的質量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占補平衡必須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但是,不少開發整理項目為了使建設項目占用耕地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充,以滿足建設項目占用耕地審批的需要,對補充耕地的質量往往只停留在幾個簡單的數字上,項目質量不符合要求,開發出的耕地質量較差,很難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甚至一邊開發整理一邊拋荒。這不僅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耕地占補平衡”,而且造成了資源的破壞和開發資金的浪費。
(2)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過程中以犧牲長遠的整體利益來換取近期的局部利益。土地開發整理投資周期長、投資金額大,一些地方急功近利,追求當年開荒、當年收益而不顧被開發區域的小氣候環境、土壤環境和土質水文環境,對后備資源的開發沒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適應性。這邊退耕還林,那邊毀林開荒;這里退耕種草,那里毀果園開發的怪現象,或者在土地整理項目中只重視田塊的方整,而忽視對河流、丘陵地等生態景觀的規劃,其結果是短期得益,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域環境的惡化將逐步顯現,致使所開發的土地再一次荒蕪。
(3)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專業隊伍素質不高。土地開發與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諸如:農業工程、林業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土方工程、建筑工程、農田水利工程、道路橋梁工程、農業設施工程等眾多分項工程,具有跨行業、多學科和多技術的特點。
(4)開發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的投資主體較為單一。對于土地開發整理,應當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目前,政府的投資存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發揮了主渠道作用。政府的投資主要來源于包括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上地開墾費、農業重點發展基金等等。但是,單靠政府的力量,難以包攬土地開發整理所需的資金。
2加強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工作的對策
(1)土地開發管理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為前提。土地開發整理要與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與發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結合起來,與增加農民的收入結合起來,成為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增長點。土地開發整理的指導思想、管理政策與規劃設計上,要從增加和建造高質量耕地與農用地出發,立足干服務現代農業,服務農業規模經營,服務提高農業質量和綜合經濟效益,只有這樣,土地開發整理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2)土地開發規劃應充分考慮保護生態環境。土地開發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水利工程規劃、林業規劃、小流域治理規劃結合起來。實行生態型土地開發整理,搞好必須的農田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適應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使其融合于現有農地與社區景觀中,構成和諧的統一整體,做到既增加耕地,又不破壞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資源、環境三者有機地統一。
關鍵詞:土地測繪;土地開發;管理
1.引言
由于土地的開發管理與人民生活的安居樂業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密切相關,而土地測繪成果會直接影響到建設用地的開發與管理。在高速發展經濟背景下的緊張土地供需關系中,做好土地測繪工作,是一項事關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各項公益事業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工作。土地測繪成果會直接影響到土地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工作。本文通過分析土地測繪與土地開發管理的關系,對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淺要研究,以期相關部門進一步重視并加強土地測繪工作。
2.土地測繪與土地開發管理的關系
隨著國家對土地資源使用管理工作的加強,土地測繪成為土地開發管理的基礎和技術支持作用將更加突現。因此,土地測繪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處于“基礎、前期”的位置,在落實國家保護耕地、緩解土地供需矛盾條件下,保證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等各項方針政策,我國各省市與地區都在探索著新的土地開發與管理方法。因此,認清土地測繪與土地開發管理的關系,利用土地測繪技術完成轄區內土地利用現狀與開發潛力的調查工作,是保證土地開發管理目標準確、可靠、保質保量完成的重要技術支持與資料保障。
首先,開發用地的選址和確定,依賴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市、集鎮、村莊發展目標,而地形、地籍等土地測繪資料是制定各類規劃的基礎,因此,土地測繪及土地資源調查成果是土地開發管理的基礎。
其次,土地測繪是土地開發管理的技術支持。在土地開發用地管理的實踐告訴我們,從組織土地開發項目批報到項目編制所需的征地勘測、耕地占補平衡劃地勘測,到批后監管竣工復測,乃至違法占地用地的測量,無不需要土地測繪技術的支持。因此,土地測繪與土地開發管理是服務與被服務、保障與被保障的關系。
3.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管理中的應用
國土資源調查中所拍攝的航空攝影、衛星遙感等基礎測繪成果,是發揮土地測繪事業服務地方經濟與土地開發管理的重要手段與信息途徑。由于衛星遙感監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每平方米內的土地是耕地、荒山、森林還是建筑物等土地利用信息,因此,土地測繪對土地的開發管理工作具有服務領域廣、作用大等特點。
(1)土地測繪在農村集體土地管理中的應用
農村集體土地的登記、征集、開發往往以管理區為權屬單位,涉及土地測繪范圍較大。因此,農村集體土地的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土地測繪中的正射影像技術劃定權屬界線與位置,而土地測繪的精度、面積均可達到現階段農村集體土地管理的需要。
(2)土地測繪在土地開發使用監管部門中的應用
利用土地測繪的數字正射影像、衛星影像技術可以實現違法占地用地的監測,及時掌握違法占地用地的地點、時間與占用面積等信息,為土地開發使用監管部門及時、依法處理非法使用土地行為提供可靠證據。例如,為更好的實施國家保護耕地的政策,可以建立農田保護區信息系統,通過定期測量農田的位置、范圍、面積、責任人與保護區比例達標情況,可以有效的保護農田數量、質量。同時,將不同時期農田保護區的影像迭合,還可以得到農田保護區的變遷情況。
(3)土地測繪在土地規劃審批中的應用
由于土地測繪工作的前期性作用,可以為土地規劃審批工作提供各種所需的土地測繪資料。利用不同時期的土地測繪成果,與國家、地方土地利用規劃圖進行重疊對比,從而可以分析出土地開發區域是否按照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建設、規劃,對以開發土地的規劃進行評估,檢查土地開發與規劃方案是否科學合理,是否需要修編等。另外,土地管理部門還可以利用不同時期的土地測繪資料,掌握城鎮的擴建規模與擴建速度,并根據擴建情況分析出人口、土地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關系,從而修訂城鎮擴建與土地規劃審批的有關政策。
(4)土地測繪在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的快速普及,我國各行政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工作正在邁入一個新的臺階,作為國家土地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國土管理部門,應率先建立健全現代化的電子政務服務系統,為國家的耕地保護政策、礦產資源的探測、環境保護、地質災害的預防與突發區域的救援和趨勢預測提供技術與資料支持。而土地測繪可以為國土資源部門開展電子政務建設工作提供大量具體、準確、科學的測繪數據。詳細的土地測繪數據可以為建立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庫服務,為可開發土地的管理與交易、農村集體土地登記、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提供技術支持。因此,利用土地測繪專業的人才與技術優勢,不但可以為本地區的市、縣建立數字化的國土資源開發管理系統,還可以實現土地資源開發管理的現代化、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
我國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不足,土地利用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一方面人口不斷增加,為確保糧食安全,現有耕地數量不能再減少;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還要占用部分土地,而宜耕后備土地資源的開發又受到數量少、質量差、開墾難度大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的限制,潛力非常有限。據測算因建設占用、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以及災毀等原因,全國平均每年將減少耕地53.3 萬h m2以上。按農業結構調整不破壞耕作層應仍具有糧食生產能力,超規劃退耕還林、還草不作為耕地減少來測算,要保證耕地占補平衡,全國平均每年補充耕地應在40 萬hm2以上,補充耕地的任務十分艱巨。
1 土地開發整理的概述
1.1 土地開發整理的概念
所謂土地開發整理,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按照土地利用規劃或城市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采取行政、經濟、法律和工程技術手段,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高速改造、綜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過程。土地開發整理包括: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三方面內容。按用途不同可分為農用地整理和建設用地整理。
1.2 土地開發整理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規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切實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內涵挖潛與外延開發相結合,以土地整理和復墾為重點;堅持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數量、質量和生態管護相統一;堅持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2 我國當前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當前的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隨著開發整理工作的深入,出現了一些問題。當前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有:
2.1 法律、法規政策尚未完善
國土資源部于1999年10月頒布了《關于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我省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要求,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通知》。這些文件雖然為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但未將土地開發整理中涉及的土地置換調整政策、資金投入政策及農村經濟配套政策等上升為法規意識。
2.2 對土地開發整理的認識不到位
對我國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和土地開發整理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一些管理部門的領導認為土地開發整理投資大、見效慢、不出政績,因而對土地開發整理漠不關心;一些群眾則認為土地開發整理政策不落實,怕自己辛辛苦苦整理而得到的土地難以受益;有的則認為土地開發整理影響面大,牽扯利益眾多,具有畏難情緒。
2.3 人才缺乏,管理培訓滯后
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諸如:農業工程、林業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土方工程、建筑工程、農田水利工程、道路橋梁工程、農業設施工程等眾多分項工程,具有跨行業、多學科和多技術的特點。這為管理帶來困難,最主要的是人才短缺問題。當前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由于人、財、物等條件的制約,缺乏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導致通曉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的工程技術等專業人才匱乏。
3 對我國土地開發整理的幾點建議:
3.1 建立、健全完善土地開發整理法律體系
我國正逐步走向法制化社會,依法治國是我們治國方略和神圣目標。只有將土地開發整理納入法制軌道,才能更好地開發這項工作。當前各地除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已出臺的《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法規外,還應盡快出臺《土地開發整理辦法》、《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等。
3.2 充分認識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走土地開發整理產業化道路。
由于自然界的風蝕、水蝕與荒漠化,工業化、城市化中的耕地資源轉移和流失,農牧業生產過程中的過墾、過牧與地下水過度開采和污染,使我國土地資源,特別是農耕地資源不斷的損失和減少,造成了相對稀缺性。
3.3 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
土地整理過程既涉及法律、政策和經濟相關內容,又要運用工程技術手段,其政策性和技術性都很強,對從業者的綜合業務素質要求較高。應該建設一支訓練有素的土地整理技術保障隊伍,經常性地對專業隊伍開展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土地整理專業隊伍的技術和政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