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地災災害防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災災害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災災害防治

        第1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一、2009年地質災害防治基本情況

        2009年,我縣按照“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力度,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巡查和值班制度,鄉鎮(街道)編制了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向省廳爭取了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的用地指標,加大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力度,完成了和平鎮方家莊卞阿蘭家后山滑坡隱患點和龍山街道川步村古山庵48號泥石流隱患點的工程治理?!澳恕迸_風期間,和平鎮吳村法海寺后山發生一起泥石流、和平鎮周塢山村張培江家后山發生一起崩塌、白峴鄉三洲山村10省道茅山段發生一起山體崩塌共3起地質災害事件,但均未造成人員傷亡。去年,全縣沒有發生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

        二、2010全縣地質災害趨勢

        我縣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種,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為主。崩塌主要發生在公路沿線陡坡、礦山陡崖,且以巖質為多?;乱话惆l生在采礦、修路、建房等形成的人為削坡處,巖質、土質均有,以土質為主。泥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區,以土質為主。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我縣西北部地下采煤區,均為冒頂型塌陷。地質災害多與地下采煤、開挖坡腳、削坡過陡和爆破振動等人為因素有關。

        我縣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白峴鄉、槐坎鄉等低山丘陵區,及西部二界嶺鄉、泗安鎮、林城鎮、小浦鎮等低山丘陵區;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主要分布在煤山溪流域、楊嶺澗流域、長橋澗流域、合溪澗流域及東莊流域。我縣地質災害隱患分布還與雨帶分布有關,主要分布在北川——顧渚——尚儒和北川——桃花岕——諸道崗——周吳兩個雨帶范圍。

        全縣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為:

        1.尚儒——新民——顧渚重點防治區。主要包括煤山鎮北部新民、邱塢、樓下和尚儒等村,及水口鄉西北部顧渚村“農家樂”開發區,面積31.0平方公里,占全縣重點防治區的56.3%。地質災害隱患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共威脅人口48人,威脅資產約91.5萬元。區內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段為坡麓切坡處及5處泥石流溝谷。

        2.三洲山——白峴重點防治區。主要包括白峴鄉西部三洲山、白峴、鳳凰亭等村,面積10.88方公里,占所有重點防治區的22.04%。本區包括3個中易發區,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共威脅人口93人,威脅資產約147萬元,主要威脅坡麓和采空區村民的安全。

        3.川步村重點防治區。包括龍山街道川步村“農家樂”開發區,面積7.47平方公里,占所有重點防治區面積的15.13%。本區包括2個中易發區,區內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和泥石流,可能發生的地段為坡麓切坡處及泥石流溝谷。目前主要有2處泥石流隱患,均為我縣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共威脅人口33人,威脅資產約53萬元,威脅礦區和溝口村民的安全。

        我縣的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春雨期、梅雨期和臺風期,是防災的重點時期。春雨期降雨強度雖不大,但連續不斷且持續時間長,易發生地質災害。梅雨期降雨集中,且持續時間長,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臺風期降雨強度大,易出現暴雨天氣,是地質災害多發期。

        三、2010年汛期氣候預測

        據縣氣象部門分析預測,2010年我縣天氣的總趨勢屬氣象災害偏重年景,屬于氣候異常年份,有較明顯的區域性氣象災害(洪澇、高溫干旱、臺澇等)發生,強對流天氣、雷暴災害與高溫明顯。預計汛期(5~9月)總雨量比常年略偏多,為730~820毫米,系統性、連續性降水較多,梅汛期降水相對集中,入、出梅時間接近常年,入梅日6月13日,出梅日7月7日。臺風(或熱帶風暴)影響多于平均年份,影響臺風個數偏多,有2~3個。

        針對今年預測的天氣趨勢分析,總的看來,今年汛期突發性和密集性惡劣天氣使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不容樂觀。

        四、2010年重點區段的防災措施

        經調查分析,我縣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11處。這11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穩定性差,潛在危害大,是XX縣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

        1.白峴鄉三洲山村茅山施泉生屋后滑坡隱患點

        位于白峴鄉三洲山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38′03″,緯度31°07′29″。類型為滑坡,小型,險情等級為中型。該滑坡隱患原始坡度較陡,滑坡長約30m,寬約100m,邊坡高約90m,殘坡積層平均厚2m,面積3000㎡,體積6000m3。該滑坡隱患系坡腳開挖建房形成,2001年6月12日曾在前緣發生小量松散物墜落,但未造成經濟損失。穩定性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6戶24人6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出現裂縫、前緣溢水變渾,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東南150m西岕村委的預定避災地點。

        2.白峴鄉白峴村丁岕匡根寶屋后滑坡隱患點

        位于白峴鄉白峴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39′26″,緯度:31°07′21″。類型為滑坡,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滑坡隱患原始坡度較陡,滑坡長約30m,寬約60m,邊坡高約80m,殘坡積層平均厚2m,面積1800㎡,體積3600m3;該滑坡隱患系坡腳開挖建房形成,屬牽引式土質滑坡隱患。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6戶35人4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出現裂縫、前緣溢水變渾,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滑坡體以北100m村戶預定避災地點。

        3.白峴鄉訪賢村化樹岕劉法根屋后地面塌陷隱患點

        位于白峴鄉訪賢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0′7.6″,北緯31°6′25.5″。類型為地面塌陷,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地面塌陷隱患地形平緩,主軸長約100m,殘坡積層平均厚3m,面積7850㎡,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區引起,屬冒頂型地面塌陷隱患?,F今變形跡象主要為2000年8月2日劉法根等村民房屋墻體出現裂縫,地面也出現開裂。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6戶24人3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墻體或地面裂縫加大,防治措施是封閉采煤井巷,定期、汛期24小時簡易監測。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塌陷區以北200m村戶的預定避災地點。

        4.槐坎鄉十月村青東符衛潮屋周地面塌陷隱患點

        位于槐坎鄉十月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40′06″,緯度:31°03′32″。類型為地面塌陷,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地面塌陷隱患地形平緩;主軸長約100m,殘坡積層平均厚5m,面積31400㎡;該地面塌限隱患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區引起,屬冒頂型地面塌陷隱患。1958年1月5日符衛潮由于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出現局部塌陷。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6戶20人48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墻體或地面裂縫加大,防治措施為封閉采煤井巷,禁止影響區大量開采地下水,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預定避災地點塌陷區以北200m村戶。

        5.槐坎鄉東風村東風岕沈仕英屋周邊地面塌陷隱患點

        槐坎鄉東風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39′28″,緯度31°05′39″。類型為地面塌陷。該地面塌陷隱患地形平緩;主軸長約100m,殘坡積層平均厚3m,面積17600㎡。該地面塌限隱患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區引起,屬冒頂型地面塌陷隱患,小型,險情等級中型。1958年1月5日沈仕英等村民房屋墻體出現裂縫,地面也出現開裂。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7戶25人56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墻體或地面裂縫加大,防治措施為封閉采煤井巷,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預定避災地點塌陷區以南300m村戶。

        6.夾浦鎮父子嶺村春光飯店后山崩塌隱患點

        位于夾浦鎮父子嶺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55′02″,緯度31°09′20″。類型為崩塌,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滑坡隱患地形陡峭,崩塌體長約10m,寬約20m,邊坡高約60m,殘坡積層平均厚1m,面積300㎡,體積400m3,該崩塌隱患系坡腳開挖建房形成。2001年7月10日曾在前緣發生小規模巖塊崩塌,但未造成經濟損失。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1戶23人4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裂隙加大加深,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國道向北迅速撤往預定避災地點北側100m村戶。

        7.錦鵬石英有限公司礦山滑坡隱患點

        位于洪橋鎮范灣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20°02′17.0″,北緯30°57′52.0″。類型為滑坡,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滑坡隱患地形陡峭,滑坡長約200m,寬約100m,邊坡高約160m,殘坡積層平均厚3m,面積20000㎡,體積60000m3,滑坡體呈半圓形;該滑坡隱患系擴壺爆破采石形成坡腳臨空,屬牽引式巖質滑坡隱患。1999年7月15日在采礦過程曾在坡面上發生小規模碎石塊滑落,但未造成經濟損失。穩定性較差,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礦區25人4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出現裂縫。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道路快速撤往西北側公路邊村戶的預定避災地點。

        8.小浦鎮高地村黃泥山崗泥石流隱患點

        位于小浦鎮高地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9′48.1″,北緯31°03′12.8″,類型為溝谷型泥石流,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泥石流隱患地形陡峭,溝谷呈U型,溝寬10-30m,二側山坡度較陡,匯水面積0.532km2,松散層平均厚1.5m,估算規模18000m3。2006年7月8日堆棄礦碴曾發生侵蝕,形成眾多細溝。低易發,引發因素持續降雨。威脅礦區6人11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礦碴體出現裂縫、溝內突現隆隆聲。防治措施勘查治理,清運礦碴,進行坡面綠化,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東南側村委的預定避災地點。

        9.龍山街道川步村長橋澗94號后山溝泥石流隱患點

        位于龍山街道川步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0′17.9″,北緯31°04′05.7″。溝谷型泥石流,小型,險情等級小型。該泥石流隱患地形陡峭,溝谷呈V型,溝寬5-10m,二側山坡度較陡,匯水面積0.137k㎡,松散層平均厚1.3m,估算規模4000m3;該隱患曾在2006年7月8日暴雨中,溝口出現少量泥砂堆積,該隱患目前溝口開發農家樂,不確定人流較多。低易發,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村戶1戶4人7萬元及農家樂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溝內突現隆隆聲、流水變渾。防治措施為禁止溝口擴建簡易營業房,加強監測,適時輔以排導措施,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東南側100m村戶的預定避災地點。

        10.龍山街道川步村古山庵牛塢岕48號泥石流隱患點

        位于龍山街道川步村,地理坐標為:經度:119°48′30″,緯度:31°04′43″。類型為溝谷型泥石流,小型,險情等級中型。該泥石流隱患地形陡峭,溝谷呈V型,溝寬5-30m,二側山坡度較陡,匯水面積0.124k㎡,松散層平均厚2m,估算規模12000m3。2006年7月8日溝道局部遭受侵蝕,溝口有少量碎石泥堆積。低易發,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7戶29人46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溝內突現隆隆聲、流水變渾。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村民必須及時撤離,沿現有村道迅速撤往東南、西北二側100m村戶的預定避災地點。

        11.和平鎮吳山村法海寺后山泥石流隱患點

        位于和平鎮吳山村。2005年后,山體承包給當地農戶,由于農戶開山種植茶葉,導致山體覆蓋層原始穩定性受到破壞,多次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2009年在莫拉克臺風中,3條溝中一共發現10條坡面型泥石流和一條溝谷型泥石流。發生了多處小型土體崩塌和6處坡面型泥石流沖溝。3條溝中有大量泥石流堆積物,再次發生泥石流的危險性為中等,引發因素為持續降雨。威脅1戶5人200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臨災狀態預測現象為溝內突現隆隆聲、流水變渾。定期、汛期24小時目視檢查。在監測過程中,如監測數據達到預警狀態,監測人員應及時敲鑼叫喊預警。聽到預警信號后,人員必須及時撤離到安全地帶。

        五、加強管理,提高整體防范能力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鄉鎮要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預案,報縣國土資源局備案。落實汛期地質災害應急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包括監測、預警預報、人員疏散、應急搶險等內容的防災預案,認真組織實施。民政、建設、水利、交通、氣象、旅游、教育等有關部門,要按照自己的職責做好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要建立完善的縣、鄉、村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日常監測預警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把防災和避險明白卡發放到責任單位和受威脅的群眾手中。在地質災害隱患點豎立警示牌。積極開展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要加大宣傳力度,推進我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標準化建設,促進防災機制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力爭完成“十有縣”建設任務。

        3.認真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四項制度”:

        (1)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制度。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會同氣象、電視臺等部門,積極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預警預報信息要通過當地電視臺向公眾。

        (2)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速報工作。速報時間:國土資源部門接到當地出現特大型、大型地質災害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并在1小時內報市國土資源局,同時可直接報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接到當地出現中、小型地質災害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并在4小時內報市國土資源局,同時可直接報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速報內容:負責報告的部門應根據掌握的災情信息,詳細說明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和時間、地質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及防治工作建議。對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速報內容還要包括傷亡和失蹤的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3)汛期值班制度。國土資源管理等部門和鄉鎮在汛期要安排專門人員全日值班,值班電話要保持暢通??h地質災害應急電話白天:6205175,夜間6202254。

        (4)險情巡查制度。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鄉鎮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要對本區地質災害進行檢查。要密切關注各級氣象部門的降雨預報、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對可能發生強降雨和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指導、協助鄉鎮人民政府、群眾自治組織做好隱患點巡查、監測,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并向縣政府或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報告。交通、水利、建設、旅游等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巡查,發現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要及時采取措施。

        4.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縣、鄉鎮人民政府應及時劃定為地質災害危險區,并予以公告。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邊界要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在危險區內禁止爆破、削坡、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災情,要立即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5.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力度。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業主實施治理工程,對公益性治理工程應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所在鄉鎮組織治理,其經費納入縣、鄉鎮財政預算。在易發區的建設項目必須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要督促企業制定礦山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并按照方案進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全面完成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6.加強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各鄉鎮和部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媒體,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防災減災的基本知識及經驗,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增強全社會抵御地質災害的能力。

        第2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一、2013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及2014年汛前排查情況

        2013年,我縣共發生地質災害4起,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余萬元,無人員傷亡。

        2014年,汛前地質災害排查結果確定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71個,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所威脅的資產、人數及目前發育狀態,列入縣級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8個(其中市級2個)。

        二、2014年降雨趨勢預測及地質災害防范期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2014年我縣年降水量為480~59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2成。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其中6月份略多,7、8月份略少。

        今年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要防范期確定為6月至9月份。

        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威脅對象及范圍

        全縣列為危險斜坡、滑坡崩塌災害重要防范點8處,具體分布:鎮5處、鄉1處、鄉1處、鎮1處,均為危險斜坡和滑坡崩塌地質災害。一是縣財政局至縣國土規劃建設局辦公樓后斜坡。直接威脅機關工作人員和辦公大樓安全,威脅人口500人,威脅資產約1.5億元。二是鎮長山飯店至宏華賓館后斜坡。威脅辦公、賓館建筑及工作人員。特別是宏華賓館后側人為削坡危險程度加劇,在降雨條件下易發生崩塌地質災害,威脅縣醫院、長山飯店、宏華賓館等建筑物及人員的安全。三是鎮三盤碾夢花園小區西側斜坡。直接威脅坡上34戶、114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處于極不穩定狀態。四是鎮老網場南海斜坡。直接威脅海邊10戶養殖廠房及3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處于極不穩定狀態。五是鎮三盤里山體滑坡。直接威脅坡上及坡下4戶民宅和1棟軍產房的安全,處于極不穩定狀態六是鄉村珠圈滑坡區。直接威脅海邊養殖生產廠房和工作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處于極不穩定狀態。七是鄉客運站左側山體危險斜坡。直接威脅坡下客運碼頭來往旅客及工作人員約500人,威脅資產200余萬元。

        八是鎮社區南山斜坡(四中東側)。直接威脅坡上3戶村民和坡下四中學校師生生命和財產安全。

        四、重要地質災害防范點防治措施

        8處地質災害重要防范點由縣國土規劃建設局組織有關責任單位會同地質災害防治專業隊伍制訂具體的防災預案,包括監測、報警、疏散、應急搶險等具體措施。

        1.鎮三盤碾夢花園小區西側滑坡:加強動態監測,在危險區設立警示牌,發放地質災害明白卡及防災預案示意圖。汛期要采取避讓措施,撤離坡上群眾,禁止在危險區內進行可能加劇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活動,力爭完成危險小區居民整體搬遷。

        2.縣財政局至縣國土規劃建設局辦公樓后危險斜坡:加強動態監測,在危險區設立警示牌,發放地質災害明白卡,積極爭取國家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完成該區域地質災害治理。加強汛期監測工作,禁止在危險區內進行可能加劇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活動。

        3.長山飯店至宏華賓館后危險斜坡:采用少量定點位移方法,加強動態監測;在危險區設立警示牌,發放地質災害工作卡和地質災害明白卡。汛期要組織人員撤離避讓,禁止在危險區內進行可能加劇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活動,依法落實地質災害治理責任。

        4.鎮老網場南海斜坡:加強動態監測,在斜坡危險區域設置警示牌,向坡下養殖戶發放防災明白卡,汛期要組織坡下養殖戶撤離避讓。

        5.鎮三盤里滑坡:加強動態監測,設置木樁及標尺,確定專人長期監測,在危險區設立警示牌,發放地質災害明白卡和地質災害工作卡。汛期組織群眾撤離避讓,禁止在危險區內進行可能加劇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活動。

        6.鄉村珠圈山體滑坡:加強動態監測,設置木樁及標尺,確定專人長期監測,在危險區設立警示牌,發放地質災害明白卡和地質災害工作卡。汛期組織危險區域生產人員撤離避讓,禁止在危險區內進行可能加劇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活動。

        7.鄉客運站左側山體危險斜坡:加強動態監測,采用少量定點位移監測,在危險區設立警示牌,盡快進行工程治理。加強汛期監測工作,組織旅客臨時撤離避讓,禁止在危險區內進行可能加劇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活動。

        8.鎮社區南山屯滑坡(四中東側):加強動態監測,設置木樁及標尺,確定專人長期監測,在危險區設立警示牌,發放地質災害明白卡和地質災害工作卡。汛期組織師生撤離避讓,盡快進行工程治理,嚴禁在危險區內進行可能加劇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活動。

        五、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求

        各鄉鎮政府及有關單位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的法規和規章,積極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減輕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損失。

        1.加強領導,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h政府成立以主管副縣長任總指揮,縣國土規劃建設局和各鄉鎮政府主要領導任副總指揮,縣發展改革局、縣教育局、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人社民政局、縣交通口岸局、縣農林水務局、縣海洋漁業局、縣商務局、縣文體廣電局、縣衛生人口計生局、縣安監局、縣旅游局、縣氣象局、縣供電局、65711部隊、縣武警中隊等為成員單位的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急指揮部。主要負責全縣地質災害的防治規劃、調查、監測、預報預警、治理等工作。各鄉鎮政府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主要領導是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縣國土規劃建設局具體負責全縣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等工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縣國土規劃建設局,主任由縣國土規劃建設局局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縣國土規劃建設局分管地質災害的副局長擔任。

        2.完善和規范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群測群防體系,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防治點的監測責任,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

        3.加強巡回檢查,及時發現并成功預報地質災害隱患。各鄉鎮政府、各有關部門在汛期,要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密切注意重大隱患點的變化情況,全面巡查,發現險情及時采取防范措施。

        4.各鄉鎮政府、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生態移民項目資金、危房改造資金、省級地質災害治理項目資金及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加大對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的搬遷避讓力度。

        第3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一、2008年地質災害情況

        (一)地質災害主要影響因素

        根據江城鎮地質災害史分析,江城地質災害主要影響因素為暴雨,據縣氣象局資料,2008年降雨786.3毫米,較2007年少177.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少86.7毫米,屬降水正常年景。春天雨水略少,出現一般性干旱。4月下旬—5月中旬雨量偏多,雨季開始偏早,降水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現在6—7月,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9—10月,降水正常偏多,雨季在9月中旬前后結束。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大雨、暴雨和局部強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從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來分析,多發生在6—9月份,所發生的地質災害與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發生時間相吻合。

        (二)地質災害概況

        2008年,江城鎮境內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發生,但地質災害活動強度、頻度和危害程度都較2007年有所減緩。全年共發生小型地質災害2起(崩塌)。沒有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1、2008年7月11日23時,江城鎮境內普降大雨,白家營村委會白家營小組村后山體出現崩塌,規模20立方米,導致白家營小組農戶蔣樹其、白樹華兩戶住房受損,有潛在危險。在強降雨情況下,屋后切坡土體易發生崩塌,將直接砸毀房屋,造成人員傷亡。

        2、2008年7月29日11時,白家營村白玉寨村民小組村后山體出現崩塌,楊金明家的房屋頂端裂縫約10公分,基腳裂縫約1公分,房前裂縫約30公分,有潛在危險。

        二、2008年地質災害預測檢驗

        江城鎮2008年地質災害情況與《2008年江城鎮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方案》預測結果基本相符。從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來分析,多發生在7-9月份,所發生的地質災害與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發生時間相吻合,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與《2008年江城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劃定的重點危險區相符。雖然2008年降雨量偏多,但由于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根據預案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群測群防網絡,使2008年地質災害沒有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三、2009年地質災害預測

        (一)2009年降雨量趨勢預測

        據江川縣氣象局2008年氣候趨勢預測資料,2009年降雨量預計為900毫升左右,比2008年少114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多27毫米左右,降水屬正常偏豐年景。春季雨水偏少,干旱明顯。5月雨量偏多,雨季開始,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現在6、8月,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有洪澇災害發生。9—10月,降水正常,三秋期間有5—7天左右連陰雨天氣出現,雨季在10月上旬結束。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大雨、暴雨和局部強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

        (二)地震與地質災害關系

        從江城鎮歷史地震資料和地質災害史來分析對比,歷史上江城鎮無地震—地質災害鏈的事件發生。但考慮到江城鎮所處質構造位的特殊性,小江斷裂帶為地震多發帶,將來發生地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根據省、市地震局資料,結合江城鎮地質災害史分析,2009年江城鎮發生地震—地質災害鏈的可能性不大。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預測

        江城鎮域內地貌為湖盆地貌和湖盆周圍中低山地貌。湖盆內地形平緩,中低山地貌區水系發育,地形破碎。水系為源頭地區上游支流,徑流長度短、水流急。大小水系均匯入撫仙湖和星云湖內,屬珠江流域南盆江水系。鎮域內地質構造相對簡單,但新構造運動強烈,微地貌再造活躍;公路建設、水利建設、礦產資源開發等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這些均為地質災害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在暴雨作用下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極大。

        從江城地質災害發育特征、現狀、災害隱患點的穩定性、發展趨勢,結合氣象資料分析預測,總的來看,2009年有加劇的可能,危險性較大。災害高發期為6、8月,活動范圍和強度可能較2008年有所擴大和加強,災害高發區主要是蔡家莊——爛泥箐——芹菜塘一帶,太子寺一帶,海門——隔河一帶。(見活動趨勢預測圖)

        1、預測的主要依據

        (1)江川縣江城鎮地質災害發育現狀;

        (2)江城鎮2008年地質災害活動情況;

        (3)2009年江川縣降雨量趨勢預測;

        (4)省、市、縣地震局2009年地震趨勢分析資料。

        2、重點危險區預測(各危險區危險性較大的災害點祥見附表)

        (1)上茅草灣——蔡家莊——爛泥箐——芹菜塘危險區

        本區位于茶爾山水庫西側山區,為堅硬巖組分布區,斷裂構造發育,巖石破碎。水系發育,地形坡度大,斜坡上風化層厚度大。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活動剝離廢石土量很大,在暴雨激發下易產生土體滑坡、泥石流、斜坡開裂變形等地質災害。危害對象為村莊和水利工程設施。危險性較大的災害隱患點有江城鎮白家營村委會白玉寨滑坡、蔡家莊滑坡、爛泥箐滑坡、白家營滑坡,陳家灣村委會上茅草灣滑坡,江川天湖公司清水溝磷礦排土場和祁家營村委會芹菜塘滑坡。

        (2)太子寺危險區

        本區斷裂構造發育,巖石破碎,山高坡陡,水系發育,地形坡度大,斜坡上風化程度高,在暴雨作用下,易產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危險性較大的有江城鎮云巖村委會太子寺滑坡。

        (3)海門——隔河危險區

        本區地處撫仙湖與星云湖交匯地帶,地質為炭酸鈣,小江斷裂帶比較強烈,地質環境脆弱,公路建設工程活動強烈,在降雨激發下易產生崩塌,危害對象為村莊、公路。危險性較大的災害隱患點有江城鎮海門村委會的海門三組危巖體崩塌。

        3、礦山地質災害預測

        江城鎮磷礦資源豐富,開采強度大,點多面廣,采石場也較多。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突出,采礦活動破壞了原始斜坡結構,大量的廢石土堆體,在降雨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主要危險礦區有清水溝磷礦排土場滑坡,云巖磷礦排土場滑坡。這些地質災害不僅對礦山的安全生產構成威脅,而且還嚴重威脅到礦山附近村莊的安全。

        4、旅游風景名勝區地質災害預測

        江城鎮旅游資料豐富,有較多的風景名勝點。據了解,2008年,各旅游景區、景點未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預測2009年也不會發生較大地質災害,但由于各景點游客流量較大,再加之景區各種配套設施的建設,給各景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在汛期到來時,要加強對各景區、景點的巡查,發現險情,即時報告有關部門。

        5、重大工程建設場地址災害預測

        江城鎮開工建設的撫仙湖環湖路及林大福建設項目,將不同程度地改變山體斜坡的原始狀態,形成較多的人工切坡,在降雨作用下可能誘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6、公路地質災害預測

        (1)澄川高速公路沿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

        (2)江撫公路西邊泥石流;

        (3)晉思公路桐關段泥石流、山體滑坡。

        四、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對策

        2009年地質災害防災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切實貫徹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抓住重點危險區域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強巡查、監測、預報和預警,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預報成功率,加大山區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全民防災、避災和減災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此,應切實做好如下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防治地質災害的法規、政策和工作部署,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處理好發展與地質災害防治的關系,及時周密布置全年防災工作,組織實施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加強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領導。鎮政府成立健全防災減災指揮機構,對地質災害進行統一指揮、調度及協調工作。

        (二)繼續深入做好法律法規、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工作,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汛期到來之前,對群測人員進行一次培訓。

        (三)完善和加強村組群測群防網絡,從而更好的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監測預警作用,進行地質災害管理人員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對危險性較大的災害隱患點設專人進行監測,對危險性一般的災害隱患點設專人進行巡查。認真落實“五項”工作制度,做到責任明確,任務落實。

        (四)加強與氣象、地震、水利部門的聯系,互相協作,搞好防災減災工作。

        (五)重點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巡查、監測制度,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和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制度。

        (六)鑒于江城鎮磷礦開采點多,引發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較多,國土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督促礦山企業制定和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及措施,要落實專人做好地質災害點的巡查、監測及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

        (七)今年除做好已知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工作外,還要側重調查位于陡坡下河溝口旁的居民聚居地的安全,對存在危險的居民點,盡快調查并及時納入群測群防監測網絡,提前預防。

        五、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

        1、城建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防止建設過程中引發地質災害,對出現的險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治理,保障項目和周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交通部門要組織開展公路沿線地質災害調查,編制公路沿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建立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督促建設單位落實安全措施,做好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

        3、旅游部門要組織開展各旅游區(點)地質災害調查,編制旅游區(點)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建立旅游區(點)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加強對轄區內從事旅游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從業人員防災知識的培訓,加強對旅游者防災知識的宣傳。

        4、水利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防止建設過程中引發地質災害,對出現的險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治理;加強主要水利工程設施區的監測,及時預報,保障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5、氣象部門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信息的,將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資料及時通報各有關部門。

        六、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建立鎮、村、組及監測點的四級群測群防網絡系統。鎮、村、組及各級相關部門要密切協作,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回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

        第4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一、地質災害隱患基本情況

        在縣地質災害區劃調查報告(省國土資源廳2008年組織實施,長安大學環境工程學院完成并提交報告)的基礎上,通過汛前全面排查,今年全縣分布著滑坡、崩塌、地裂縫三類地質災害隱患點共計96處,涉及15個鎮50個行政村、8個礦山企業,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區:九峰鎮、集賢鎮、樓觀鎮、馬召鎮、廣濟鎮、駱峪鎮、青化鎮、翠峰鎮、竹峪鎮一線黃土臺塬區居民點和鎮、村道路旁邊,以中、小型滑坡、崩塌居多;山區各鎮及馬召以南108國道、鎮道附近地區;各礦山及附近地區;危及390戶,1621人,房屋1273間,108國道1000m,鎮道540m,河道500m,較上年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7處。由于近兩年來我縣均遭遇持續強降雨,地質環境脆弱,加之極端天氣頻發和重大工程項目施工等人為誘發因素,防治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繁重(各隱患點具置、危險程度、危及范圍、監測預防措施詳見附表)。

        二、降水趨勢預測

        根據省、市、縣氣象臺2012年降水趨勢預測,目前,天氣氣侯處于異常時期,其復雜性、多變性、異常性十分顯著,極端氣侯天氣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預計我縣4—10月份降水總量500—700mm,較歷年同期偏多150mm,總體是初夏汛雨出現日期較歷年同期偏早,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為汛期多雨時段,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有弱秋淋。

        三、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我縣地質災害分布、發育特征,結合2012年降水趨勢預報,對全縣地質災害發生趨勢預測如下:

        1.地質災害發生的區域預測。根據降水趨勢預測,全縣范圍在夏秋季節自然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強度較高;地質災害主要發生的區域為:沿山9鎮(竹峪鎮、翠峰鎮、駱峪鎮、廣濟鎮、馬召鎮、青化鎮、樓觀鎮、集賢鎮、九峰鎮)滑坡、崩塌災害易發生;山區4鎮(厚畛子鎮、陳河鎮、王家河鎮、板房子鎮)滑坡、崩塌發生率較高,特別是陳河鎮原甘峪灣鄉舊址、金井二組、六合村二組、共興村一組邱家梁、孫六村一組等滑坡;樓觀鎮延生觀一組、七組滑坡;集賢鎮九龍三組滑坡;駱峪鎮向陽村九組滑坡;竹峪鎮飛仙溝、把頂溝、張龍村、青化鎮半個城村竹峪溝等崩塌、馬召鎮馬召村一組西坡滑坡等14處隱患點,要高度警惕,加強防范;山前黃土臺塬和磚瓦粘土企業等生產生活區域滑坡、崩塌發生可能性較大,也要加強防范。

        2.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交通干線、鎮村道路預測。108國道(板房子鎮、陳河鎮境內、馬召鎮桃李坪段);山區鎮道(王家河境內);部分礦山道路(馬鞍橋金礦、鐵礦、駱峪礦區)。由于修路切坡,尾礦、尾碴堆放等因素,造成不穩定的邊坡較多,同時隨著溝內殘坡積物不斷積累,局部地段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等災害,汛期為高發期。各有關鎮政府和部門要按照防治方案部署的措施,切實做好預警、監測防范,保障行人交通安全暢通。

        3.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礦山預測。駱峪鎮西駱峪礦區露天采礦較為集中,礦山廢碴量大,易形成松散堆積且易堵塞河道,遇強降雨易誘發泥石流;馬鞍橋金礦、鐵礦、駱峪銅礦、硐口廢碴均為松散堆積,同樣易形成滑塌、泥石流,采空區易發生塌陷,各礦山企業應高度重視,做好轄區及生產生活區內地質災害的避讓監測防治工作。

        四、地質災害預防措施

        1.加強領導,夯實責任。各有關鎮政府和部門及礦山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的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實施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在預防、應急處理、治理等各個環節上切實履行職責。要根據各自轄區內地質災害發生、發展情況及預測趨勢,把汛期防災責任落到實處;要制定以人員緊急避險和財產轉移為主要內容的防治、應急預案,把責任落實到村、組(班),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要認真開展排查、巡查,發放填報“明白卡”、“防、搶、撤”預案責任書,確保措施落實到位。

        2.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縣國土資源局要積極組織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廣泛深入的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和《市地質環境管理辦法》,并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大力宣傳和普及地質防治有關知識,使廣大群眾掌握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避險、治理等有關知識和技能,提高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實現群防群治。

        3.突出以人為本,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一是按照《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1—2015)》(周政辦發[2012]37號)的部署要求,抓緊實施2012年涉及各相關鎮政府地質災害點移民搬遷。

        各鎮政府要切實轉變地質災害防治理念,創新機制,把整體移民搬遷與新農村建設、與災后重建、生態移民、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等政策相結合,多渠道爭取資金,積極開展實施地質災害點移民搬遷,確保2012年度搬遷任務按時完成。二是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新建礦山、村鎮規劃、地質災害隱患點移民搬遷選址都要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從源頭上預防災害。三是各礦山企業要加快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進程,尤其是鐵礦要加快制定《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切實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四是對投資大、暫時治理有困難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在加強監測預警和預報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受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4.落實經費,確定專人,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順利開展。各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及礦山企業要全面落實地災防治工作經費,確定專職人員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搞好汛期地質災害調查處理、隱患點的監測、預警、預報等工作。要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分清責任。要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新機制,同時,規范人為活動,避免人為誘發地質災害。

        5.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增強反應能力。要嚴格執行汛期值班、險情巡查和災情速報、應急調查等各項制度,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的單位和個人,要立即向當地政府和縣國土資源局報告。一旦出現災情和險情,各鎮政府和責任主體要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災,以防災情擴大。要認真執行汛期地質災害管理日報、月報、季報制度,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

        6.5—10月為地質災害高發期和重點防范期,各責任主體單位要在汛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各項制度,及時進入工作狀態。

        五、工作要求

        1.各鎮政府和相關單位以及縣國土資源局要結合地質災害隱患實際情況,開展汛期防災大檢查,主要檢查隱患防災責任和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

        第5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特征和工程建設活動強度,結合歷年汛期氣象資料,預測我縣地質災害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5-10月。7-10月為汛期,當連續大雨3天以上時,引發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發性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二、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縣地勢相對平緩,強降雨發生頻率較低、降水量較少,地質災害較少發育,地質災害危害程度低。但受區域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的影響,縣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紅沙崗鎮區和西大窯礦區。遭遇強降水時,西大窯礦區和野芨里鐵礦開采區有可能發生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紅沙崗鎮的黃蒿溝、石井子溝、紅柳溝和西道溝等4條洪水溝下游是工業園區和牧民新村,將會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災害重點預防區段

        根據《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依據地質災害發育的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現狀和人類工程活動等情況及危害性,選擇以下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

        1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各采石廠和露天煤礦開采區為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汛期前要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巡查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群測群防責任制,將監測、預防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2地面塌陷災害重點防治區。西大窯和紅沙崗礦區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對已經發生地面塌陷災害的采空區要劃定范圍,設立警示標志,開展監測。

        3泥石流重點防治區。紅沙崗鎮區和工業園區是泥石流重點防治區。要加強汛期降水監測,發現險情,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地質災害防范時段

        根據地質災害的形成特點和主要誘發因素,確定各類地質災害隱患的重點防范期。

        一)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與大雨、暴雨同步。根據我縣的降水特點,確定7-9月為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

        二)滑坡、崩塌。崩塌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降水誘發的災害具有稍滯后于降水的特點,確定79月為主要防范期;人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情況比較復雜,全年防范。

        三)地面塌陷??h已發生的地面塌陷災害主要是地下采礦引起的其發生、發展與采礦的強度、開采規模、開采形式等有關,礦區應加強日常監測與預報、預警工作,全年防范。

        四、地質災害防治要求

        一)災情速報。發現險情征兆或災情時,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立即采取相應避讓措施,并在1小時內分別向縣防災應急指揮部和縣國土資源局上報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人員傷亡及采取的防災措施。縣國土資源局應第一時間內向縣政府和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報告,及時啟動地質災害防災應急預案。

        二)搶險救災。地質災害發生后,轄區鄉鎮和基層國土所在繼續監測有可能再次出現險情的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的同時,要立即組織當地群眾進行搶險自救??h防災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在接到災情報告后,根據災情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災,確??篂木葹墓ぷ鞯捻樌_展。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靠實防治工作責任

        各鄉鎮、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負責同志對本轄區、本行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進一步健全領導責任制和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專人負責制,科學編制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從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各項規定,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各基層國土所要推行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工作,即對轄區內居民建房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簡單評估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人員聯系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巡查到位,地質災害防災宣傳材料和防災明白卡發放到位,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人員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精心組織,加強汛期巡查排查。

        要繼續堅持汛前巡查、汛期排查、重點核查制度,及早發現災害隱患點,及時將其納入監控預警范圍,落實防災工作措施,切實避免突發災害造成重大損失。汛期內,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對轄區內學校、居民點、交通干線、重要工程等進行巡查。對納入防災預案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嚴密觀測,不僅要逐點查看隱患點變化情況,還要檢查隱患點防災責任和防災避險措施的落實等情況。對人工建設活動形成的地面切坡,按照“誰破壞,誰負責”原則,督促業主依法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義務,維護好邊坡,防止和減少人為工程活動造成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建設工程可能遭受、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的必須按照“三同時”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原則,加強監督管理,從源頭上減少地質災害的形成或發生。通過巡查工作,不斷細化防災預案,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扎實有效。

        三)落實預案,抓好地質災害預防。

        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認真編制年度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防治預案,按照“預案進社區、預案進企業、預案進農戶”要求,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防治預案,全面落實監測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防治措施,連同防災避險明白卡,一并發放到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交通、水務、建設、教育等部門根據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分別制定交通干線、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以及學校周邊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礦業權人要根據所在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制定本礦區防治方案,落實各項防治措施,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加強監測,完善群測群防網絡。

        要進一步完善縣、鄉(鎮)村(礦)組(點)群測群防網絡,強化預警預報系統建設,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對可能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的重點區域,要確定專門人員,嚴密監測并及時預警;要把日常巡查與重點防范跟蹤監測結合起來,日常巡查每季不少于1次,重點防范期巡查每周不少于1次,暴雨時期實行晝夜24小時監測,并做好監測記錄;實現監測人員動態管理,針對鄉村基層干部變動情況,及時調整責任人、監測人,并加強對新增人員的培訓,確?;鶎臃罏墓ぷ饔腥斯埽瑧睋岆U措施能落實。要開展以機構、人員、預案、監測、經費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創建活動,建立和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落實地質災害監測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提高群測群防效率和水平。

        五)加強宣傳,強化地質防災意識。

        要加大力度,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業務培訓,向地質災害監測人員、隱患區群眾普及地質災害監測方法和防治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掌握基本的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提高群眾防災、避災、救災意識。通過向防災責任單位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向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明確鄉鎮、村、社、礦山企業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監測人,讓群眾了解防災監測人電話、預警信號、避災撤離線路等。各責任單位要在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顯著位置設立警示標志,提高過往群眾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

        六)完善制度,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按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進一步完善汛期值班、監測預報、汛前檢查、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應急調查、領導到場、妥善處置等制度,制定每個危險區(段)和隱患點的應急方案,明確預報預警方式、躲災避險路線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實到單位和人戶,做到應急工作責任、人員、措施“三到位”要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應急避險演練,確保一旦災害發生,能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確保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建立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和應急專家隊伍,保證一旦發生災情或險情,能及時有效進行判斷,迅速做好應急處置。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危險點和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點要及時開展應急調查,防止災害發生或災情進一步擴大。

        七)密切協作,形成抗災防災合力。

        國土、發改、建設、交通、水務、教育、氣象、安全生產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城市、公路沿線、學校、旅游區、礦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國土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發改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各類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城鎮規劃、建設的審批管理,及時制止和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章建設;交通部門要加強工程建設中地質災害隱患的防治;水利部門負責水庫(壩、渠)等水利設施地質災害的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教育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校舍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監測及治理工作,并將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德育列入中小學生安全常識教育內容;安全生產部門要加強對礦山安全生產、尾礦庫(壩)安全檢查;氣象部門要做好氣象信息的收集,會同國土部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第6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一、組織領導

        成立以糜飛松局長為組長,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五到位”建設的組織領導。

        二、建設單位

        溪口分局、大橋所、莼湖所、江口所、尚田所為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建設單位。

        三、工作內容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到位

        大力宣傳“農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轄區內干部群眾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認識到位。全面開展地質災害易發區村鎮規劃、建設工程和農民建房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備案資料齊備,評估制度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到位。

        (二)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到位

        協助鎮、街道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并熟練掌握相關工作內容。協助鎮、街道組織相關干部和受災害威脅群眾學習預案,并適時開展應急演練。

        (三)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到位

        建立汛期巡查制度。協助上級部門或專業隊伍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在調查掌握本地區地質災害隱患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配合鎮、街道開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檢查落實防災預案、兩卡發放和值班情況,并建立格式規范、內容詳細的巡查日志,相關巡查責任人簽字齊備,臺賬檔案妥善保管。對巡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報告。

        (四)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發送到位

        開展經常性的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及時向防災責任人、群測群防監測員和易發區群眾發送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宣講。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區及時建立標識牌。通過宣傳培訓,使防災責任人和群測群防監測員做到職責明確,工作到位;使受災害威脅群眾清楚何處危險、何時避險、怎么避險。

        (五)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時人員到位

        建立汛期值班、災情報告等制度,明確分工。通過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訊錄”,掌握轄區內防災責任人、群測群防監測員的聯系方式,并及時更新,確保緊急情況下聯系到位。發生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時,反應迅速、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及時向上級部門和鎮、街道作出報告,協助鎮、街道撤離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并協助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四、工作步驟

        (一)部署準備階段(1-3月)。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2月底組織國土資源所長(分局長)赴寧??h學習“五到位”國土資源所建設工作經驗;各國土資源所擬定創建方案,落實具體責任人;加強與鎮、街道的溝通匯報,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配合。

        (二)組織實施階段(4-6月)。按照“五到位”工作內容,逐項落實工作任務,建立工作臺帳,格式規范,內容詳實。協助鎮、街道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并適時開展演練;至少開展一次以上識災、避災知識的宣傳培訓,分發宣講材料;建立汛期值班、災情報告等制度,明確分工,配合鎮、街道開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對巡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訊錄”,確保緊急情況下聯系到位。

        (三)檢查考評階段(7-8月)。7月份,各所(分局)對工作任務是否落實、資料是否齊全、臺帳是否完善、記錄是否規范詳實等內容進行逐項自查,查漏補缺,進一步進行完善,并完成“五到位”工作總結。8月份,局組織考核組將對各所(分局)進行全面檢查、考核,并將合格單位報市局考評。

        五、工作目標

        通過深入開展“五到位”建設工作,保證3個、力爭5個所(分局)建設成為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達標所。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周密部署。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學習動員,充分認識“五到位”建設工作是加強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周密部署,擬制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指定專門人員具體負責,確保工作落實。

        (二)狠抓落實,逐項推進。各單位要結合工作實際,逐項抓好落實。在評估到位方面,做到積極宣傳,應評盡評,大膽探索后續監管;在預案到位方面,協助當地政府建立鎮(街道)和單點預案體系,及時發放明白卡,開展應急演練;在巡查到位方面,積極配合專業調查,開展巡查,指導群測群防監測,做到巡查臺帳與監測記錄完整;在宣傳到位方面,做到資料發放、防災培訓及時,現場警示清晰醒目;在人員到位方面,不斷完善制度,健全工作體系,明確工作職責,及時處置到位。

        第7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一)地形地貌。境內地貌根據地層巖性的分布特征,結合其成因類型、形態組合以及地形高程可分為:構造、溶蝕類型的峰叢洼地,溶蝕、侵蝕類型的巖溶中山峽谷、巖溶低中山峽谷、巖溶中低山峽谷,構造、侵蝕類型的中山峽谷、中低山峽谷六種地貌類型。

        (二)地層巖性??h內出露地層從老到新依次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其中三疊系(t)是境內最主要地層,在境內廣泛分布;石炭系(c)和二疊系(p)在境內主要是__縣__鎮及其周邊分布,其他地方局部有零星出露,二者分布面積大致平衡;泥盆系(d)主要在__縣與__縣的交界處、__鄉一帶有少量的零星分布。境內第四系主要為碎屑巖區的坡殘積層(qesl)以及分布于巖溶洼地、谷地中的溶余堆積層(qel),巖性主要為粘性土,厚度一般小于20m。

        (三)地質構造。__縣地質構造較發育,構造線方向多為南北向或近于南北向,經歷了華力西、印支~燕山和喜山三大地殼運動,形成了較多箱狀褶皺及斷層等構造形態。

        境內斷層較發育,主要較大規模的有__斷層、__~板升斷層、牛硐斷層等,其它主要為一些南北向或近于南北向的小斷層。

        境內褶皺發育,背斜多為頂平翼陡,向斜多為狹窄槽尖,組合而成箱狀褶曲。境內主要褶皺有:__背斜、云榜背斜、魚翁背斜、六必嶺背斜、巴魚背斜、達良背斜、巴羊復式向斜、那莫~渡口向斜。

        (四)新構造活動和地震。境內原有震點活動形跡不明顯,地震活動較弱,相對較穩定,最大震級一般小于4.0級地震,破壞性不大;據最近相關資料,2006年3月1日8時9分43秒,在河池市南丹縣(緯度:24.86,經度:107.54)發生ml2.6級地震;境內最大震級據相關記載為3~33/4級,地震震中位于三堡鄉附近一帶。但在__庫區大壩100km范圍內受其蓄水影響,誘發的小型地震較頻繁,其震級一般小于3級;最近也是最大震級(ml3.8級)的一次于2007年3月17日上午7時7分54秒發生在__縣__鄉和__省__縣羅妥鄉之間,距__縣__鄉約9公里,距__大壩約40公里,地震未對__縣當地居民造成損失。

        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境內位于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05區,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

        __縣地質災害較嚴重,常有滑坡、崩塌(尤其是巖質崩塌)等地質災害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根據__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編制的《__縣地質災害防治區劃報告》,我縣已發生災情的災點有185個:土質滑坡41個、巖質滑坡2個,土質崩塌71個、巖質崩塌13個、危巖46個(局部曾發生崩落),泥石流1個,采空塌陷1個,共造成39人死亡、13人重傷、毀房267間,經濟損失510.59萬元。目前__縣仍存在地質災害點及隱患點共255個,其中有2個已無威脅對象,故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為253個(受災地點252處),其中滑坡67個,崩塌(危巖)166個,邊坡18個,泥石流1個,采空塌陷1個,威脅財產6525.15萬元。

        (一)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由于全球氣候變化,各種極端天氣頻繁,強降雨引發各種地質災害問題有愈演愈烈趨勢。據__縣地質災害區劃報告,已產生失穩的189個災點統計,有176個災點發生在雨季(5~9月),占統計數的93.12%。有141個災點是在降雨的作用下誘發產生的,占災點總數的57.79%。降雨對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發生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

        1、雨水的入滲,不但增加了斜坡土體的重度,而且起到沖刷、楔劈及、軟化等作用,降低土體抗剪、抗滑強度,誘發土體產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

        2、雨水的入滲,了巖體的節理、裂隙面,降低了巖體的抗滑力,同時帶走節理、裂隙中或巖體底部的泥土、砂石等,使巖體產生巖崩或形成危巖體。

        3、坡面徑流直接沖擊巖體,使之失穩崩落,產生巖崩。

        受強降雨影響而產生的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向陽鎮燕來村納王屯滑坡,處于碎屑巖分布區,為一溪流岸坡,自然坡度陡,約40°,表層為粘土夾碎石土,厚一般2~5m,在連續3天大雨后于1989年6月21日的凌晨發生下滑將村莊埋沒,全村房屋僅余約5.0m開外的一戶(6人)幸免于難,造成共28人死亡的重大災情,如今已基本穩定。

        (二)人類工程活動是引發地質災害。__縣山高坡陡,山體坡度一般22~50°,具備產生地質災害有利的地形因素,另外,境內地質構造強烈,第四系、軟質巖及基巖風化層易產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硬質巖由于構造切割易形成崩塌等地質災害。主要表現為由于修路及建房需不同程度開挖邊坡,破壞了邊坡的自然平衡狀態,從而稍受外界因素影響即容易產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據統計,有103個地質災害是受人類工程活動影響(如切坡、爆破震動等),并在降雨的作用下誘發產生,占災點總數的41.8%。在__縣,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形式主要有:開挖邊坡、人工加載、電站蓄水。

        1、開挖邊坡。__縣山高坡陡,大部分居民傍山而居,常需切坡建房,公路修建也是如此,常形成高2m以上、傾角50~70°的人工陡坡,且多未做任何防護,人為破壞了邊坡的完整性及自然平衡狀態,使坡體下部形成臨空面、失去支撐,邊坡應力集中于邊坡開挖面地帶,受外界如降雨等作用下常產生滑坡、崩塌地質災害。近幾年,__縣新修、改建了幾條公路,新公路沿線產生了較多的滑坡、崩塌。__至__的s20343省道線因__水庫蓄水而改道修建時,沿線產生了許多人工切坡,雖然一般規模不大,高度多在3~15m之間,但仍產生了較多的滑坡、崩塌災害。其它公路由于修建較久、大多邊坡已基本趨于穩定狀態,產生的災點較少;而移民新修公路雖然開挖的高度一般為3~7m,但也產生了較多的滑坡、崩塌災害。據統計,有100個災點是由于開挖邊坡誘發,占災點總數的40.98%。

        2、人工加載。在坡面加載,使坡體重度增加,相應的增大了坡體的下滑力,在降雨作用下失穩而產生滑坡、崩塌。人工加載直接導致災害發生的情況很少,但很多房屋都是建于坡上,而地基比較淺,沒有放入穩定的基巖中,這也極大的增加了坡面的重度;或是修于坡面上的公路,過往車輛也增加了變動荷載,這些都會對邊坡的穩定性帶來不利影響。

        3、電站蓄水。__縣內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壩址距__約14km的__電站。庫區大面積蓄水不僅淹沒了許多低標高的邊坡,有可能使原本穩定的邊坡在前緣長期受蓄水浸蝕、水位漲落等作用下產生失穩;還有可能使高標高處原本穩定的邊坡在坡腳受蓄水影響后發生軟化、失穩,導致新的災害發生。而電站蓄水后必將淹沒大片的農田、土地、山坡、林地,其中僅向陽鎮受淹沒耕地就達13290.61畝(其中有農田的89.9%、旱地的25%),淹沒人工林20174.75畝(其中有經濟果林的58.5%),自然林地50623.04畝,隨之而來的移民造田開荒、建房、修路等一系列工程活動,勢必又將對周邊環境產生新一輪的影響。

        四、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和難度

        (一)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面廣,治理經費緊缺。根據《__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我縣現有地質災害點255處,需要投入經費1.

        1億元,近期急需進行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需經費2000多萬元,進行搬遷避讓安置需要經費700多萬元。由于我縣財力有限,無法對所有隱患點進行全面治理。(二)專業人員缺乏,技術裝備落后。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繁重,但沒有建立地質環境監測站,沒有落實專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全縣地質災害防治人員缺乏且技術裝備和監測手段落后,極大的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極端氣候造成地質災害發生幾率高并難以預測。近年來,受全球極端氣候的影響,我縣范圍內普遍大旱大澇,持續高溫干旱天氣使本來就脆弱的地質條件進一步惡化,土山表層變得松軟、干裂,石山表層風化更加嚴重,石體松動,形成了較多浮石,一旦遇到強降雨,極易造成危巖崩塌、泥質滑坡(崩塌)、甚至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我縣受因地形環境限制,居民房屋有接近90%依山而建,無法對所有的居民房屋進行全面監控,一旦出現強降雨天氣,將造成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高并難以預測。

        五、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建議

        (一)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加大對工程建設的限制力度,避免和減少人為產生地質災害隱患。

        (二)加強聯絡溝通,獲取上級有關部門對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政策傾斜。

        第8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一)自然災害點分布情況。2013年我鄉地質災害自然分布點是:村(即穴坑洞)的地面塌陷;村四社山體滑坡;村一社(小地名“杉木巖”危巖及地面裂縫)。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點要及時準確的向鄉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匯報。

        (二)人為活動(即煤礦)地質災害點七個村因采礦引發的地質災害點,重點監測的是:青鳳村六社山體滑坡和五社地裂縫;村1-6社的危巖崩塌;村1、3、6社的地面塌陷;村五社(猴子巖)的危巖垮塌;村二社(即)地裂縫。新發現的地質災害各村要及時向鄉政府及相關部門匯報。

        二、基本原則

        (一)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在鄉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鄉地質災害防治領導組負責制定和協調組織實施本預案,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落實各項工作責任制。

        (二)密切配合,協調作戰的原則。鄉地質災害領導組成員要認真履行職責,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形成合力,確保在處置地質災害工作時反應及時,行動迅速。

        (三)預防為主的原則。汛期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組織和疏散群眾,堅決杜絕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

        三、預案啟動

        汛期各地質災害點出現山體滑坡,險情加劇,應啟動本預案。

        四、信息處理

        汛期一旦發生災害。各地質災害點村支部、村委及監測監管人員應及時向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組和國土所報告,部門接到報告后,立即向領導組匯報,并提出初步處理意見,為制定救災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五、措施辦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

        1.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組

        組長:

        副組長: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國土所,由兼主任,任副主任負責日常事務和管理工作.

        2.明確各部門職責

        武裝部:及時調動集合各村民兵應急分隊趕赴現場參加救災.

        派出所:組織干警參加救災工作,維護災區社會治安的穩定.

        黨政辦:協調各有關部門的工作關系,協助政府搞好救災工作,保障物資供應.

        民政辦: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和生活保障

        衛生院:負責災區傷員救治和疫病防治工作.

        林業站:負責災民重建住房木材管理,審批工作.

        經發辦:做好災害點的安全防范工作.

        水務所:負責災區的水利建設和人畜飲水工程重建管理工作.

        供電所:負責災害點電路管理重建工作.

        (二)明確撤離方向和路線

        村一社災害點:往原回林小學方向撤離,撤離信號鳴鑼。

        村四社地災點:往街方向撤離,信號鳴鑼。

        村一社地災點:往街和村方向撤離,信號鳴鑼。

        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按地災辦原指定的地點和方向撤離。

        (三)專人負責,嚴密監控

        汛期各災害點村支部村委,要加強對地災點的防治工作領導,落實專人抓此項工作,并建立不少于30人的救災隊伍,監測人員在汛期要加強巡查和監測,一有險情及時上報鄉政府地災工作領導組。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點監測員要隨時監測發現情況及時上報,適時組織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演練。

        (四)健全檔案,實施動態管理

        各地質災害點分別建立隱患點動態情況檔案和明白卡,每次巡查必須詳細記錄,便于準確掌握情況。

        (五)強化紀律,嚴格執行值班制度

        汛期鄉政府要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通訊暢通,取消節假日,逐日收集情況匯總上報縣領導組和相關部門。(值班電話:黨政辦:;國土所:;地災辦:)

        第9篇:地災災害防治范文

        一、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域為:

        通溝村九組、程玉杰地災點、城后路、山城村砬頭、水源街。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按市政府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要求,認真組織落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在街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市街道辦事處組建了以書記任組長的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村、社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將在汛期視具體情況對各村、社區和相關單位的地質災害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三、落實責任,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根據市街道地質災害的分布特點,街道辦事處在汛期組成專項領導小組,對本轄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進行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各村、社區要配合街道,組織對地質災害防治區域進行巡查,同時要對重點地段設置警示牌,發放“明白卡”,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易發地單位和個人的安全避讓和撤離工作。

        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員要承擔起預警預報的責任,要對市應急局的部署和命令,堅決貫徹執行,同時接受當地防汛抗災指揮機構的指揮,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發揮自然資源所熟悉當地情況等諸多優勢,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預警預報防治體系。同時,要加強宣傳,要開展發放宣傳冊、懸掛宣傳條幅、地質災害知識培訓等宣傳工作,提高群眾防災抗災意識。

        要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險情巡視制度和災情快報制度。嚴格執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的巡查制度,并將結果及時上報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点播 | 亚洲综合一区欧美激情 | 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