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雙語教學的利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實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涵,實訓教學是職業學校實現技能興校、突出技能培養、增加就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職業學校要搞好實訓教學應確定實訓教學的目標,合理制定實訓教學的內容,提供充分的實訓教學的條件,制定嚴格的實訓教學的管理制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關鍵詞:雙閉環控制 實訓教學 職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c)-0148-02
實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涵,實訓教學是職業學校實現技能興校、突出技能培養、增加就業競爭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職業學校要搞好實訓教學應確定實訓教學的目標,合理制定實訓教學的內容,提供充分的實訓教學的條件,制定嚴格的實訓教學的管理制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將實訓教學常態和實訓改革動態變化所可能造成的偏差,利用“雙閉環控制”,反饋來調整,構建了完善的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如圖1)。
基于“雙閉環控制”原理的職業學校校內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通過內環、外環的控制與評價,通過管理教學文件、組織教學實施、評估教學效果、反饋質量信息等活動,由學院教學監控部門和就業質量評價部門對學校教學工作全過程、全方位進行質量監控和動態調整,從而促進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進,保障和提高學院的教學質量。該課題以檢測技術應用專業為例進行研究,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教材建設及實訓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質量及技能鑒定通過率。運用“雙閉環控制”質量保障體系實現“技能證書”與“畢業證書”嵌入式的育人模式,建立“實訓教學”“技能鑒定”“技能大賽”三者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
1 省內外研究情況概述
我國教育部職成教司和高教司分別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水平評估和優秀評估,已經初步形成了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的體系框架。在此基礎上,研究開發職業技術院校內部診斷性的監控和評價的質量保障系統,使職業技術院校質量管理體系在結構上更趨完善,提高職業院校的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已基本取得共識。目前,我國高等職業學院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大致有借鑒和創建兩種類型。借鑒型:基于IS09000標準,構建質量保障體系。創建型:依據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理論框架,自行構建質量保障體系。
基于質量保障體系對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性,省內外職業教育均十分重視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構建了符合國情、校情的質量保障體系,一些思路可以借鑒。調研情況表明,省內外還沒有采用“雙閉環”控制原理來構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態的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案例,使該課題具有可研究性。
2 研究意義和價值
伴隨高等職業學校規模的快速擴大,實訓教學基礎設施設備薄弱、師資力量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尤其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處于教學改革時期,對專業培養目標、實訓教學課程設置、實訓教學內容、實訓方式方法等教學改革內涵還沒有明確、統一的共認,造成教學文件、教學過程缺乏有力的監控,教學質量得不到切實保障,教學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
教學質量是職業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課題。如何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構建學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的長效機制,已經成為目前職業學校主要任務之一。
目前,大多數職業學校還是實施傳統的教學質量管理。傳統的教學質量管理是在嚴格的教育制度下建立起來的,其教學背景是處于一個相對固定、相對穩定的狀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產品換代加速,職業崗位的更新、更替頻繁,這一切都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適應性的要求。作為直接為生產、服務第一線提供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教育,必須適時對經濟發展變化所要求的勞動者素質作出反應,帶來了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重大變革,教學改革正是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發展變化對人才需求、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這樣,學校的教學管理必須適應教學改革,處于一種不斷調整、相對動態的狀態;必須在傳統的教學管理中引入動態管理理念,注入動態管理機制,以保障學校教學管理與教學改革相適應。因此,運用新的質量管理理念,建立適應社會需求變化、教學改革需要動態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升教學質量管理的執行力,形成職業學校辦學的競爭力和發展力,是目前業學校教學管理需要研究和亟待解決的課題。該課題研究是在傳統的教學管理制度基礎上進行拓展的,具有創新性。
3 研究目標
在高等職業學校的實訓教學管理系統中,借鑒“雙閉環控制”原理,按設定、控制、執行、對象、評價、反饋和校正環節,構建“雙閉環控制”的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按系統結構設置,完善組織機構,調整職責范圍,建立規章制度,保障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4 研究內容
研究構建基于“雙閉環控制”的實訓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按設定、控制、執行、對象、評價、反饋和校正環節,明確質量管理與監控內容,分析工作流程,制定質量管理與監控內容標準與評價體系,完善組織機構、調整職責范圍、規范制度建設等。
5 該課題研究思路、方法、技術路線
(1)該課題研究思路:該課題是在學校常規教學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按“雙閉環控制”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增設組織管理機構,調整組織機構的職責范圍;以檢測技術與應用專業為實驗對象,研究教學改革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建立相適應的質量管理制度;重點研究內外環的質量反饋管理的運行機制。
(2)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該課題屬于應用性研究課題,采用對比的研究方法,將經過3年實踐的專業教學改革方案的全過程進行對比研究,形成的教學改革質量保障體系的質量管理制度,應用于檢測技術與應用專業(改革教學班和普通班為實驗對比對象)。此外,根據研究內容性質的不同,該課題還采用調查法、實驗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數據統計等方法。
(3)該課題采取課題指導與子課題分工相結合、分段研究的技術路線。
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雙語教學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探索的道路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接受和采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從英語學習的視角闡述了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的實踐和意義。
[關鍵詞]高職教育;雙語教學;英語學習
一、雙語教學的定義
英國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對雙語教學是這樣定義的:The use of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即運用漢語之外的第二語言來教授理論或實踐知識。在我國,英語是必修課,而且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第一外語。所以,雙語教學一般指的是運用英語語言來進行其他專業課和公共課的一種教學模式。
在高職院校中,雙語教學指運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其目的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英語水平隨之得到提高。在教育部高教司主辦的一個“雙語教學”座談會上,專家們指出,高校開展雙語教學可以得到三個層面的收獲:最基本的收獲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獲是外文專業詞匯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層次的收獲是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
二、雙語教學的現狀
隨著全球化不斷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加深,國內高職院校面臨著更高也更加嚴峻的要求和使命,即培養高質量復合型畢業生,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這對于我國的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對以國際貿易和國際商務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的商務類職業院校來說,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
自2001年國家教育部提出,加強大學教學的12項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內開設5%—10%的雙語課程,并引進原版教材和提高師資水平等要求以來,全國各大高校在非英語專業學生中開展雙語教學的試點工作。雙語教學成了中國外語教學改革中的一股新鮮空氣。截止2011年,全國的雙語教學仍在探索中前行,在行進中求索。我國政府提出要實施教育國際化的方針政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的國際化。雙語教學是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國際化的必然選擇。
目前,雖然雙語教學研究課題的布點實驗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但作為政府行為列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的僅有上海、遼寧、蘇州、無錫等地,它們都各自制定了有關雙語教學實驗的政策。
三、雙語教學的模式
目前,雙語教學有以下三種模式:一、全外語教學,即全部以英語講授教學內容;二、混合式雙語教學,即使用英文教材,中英文交替講授,教師在課堂上同時用兩種語言給出相同或類似的信息;三、半外語型指的是使用英文教材,英文板書,英文試卷考試,但使用中文上課。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以及就實施的效果而言,三種模式各有其利弊,但筆者認為混合式雙語教學對于高職院校教學而言,較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混合式雙語教學的模式是,教師用英語講授非英語課程,學生視覺上仍在學習專業知識,聽覺上卻是英語語言作為接收信息的途徑。學生通過專業學科的學習同時習得英語。雙語教學一種語言教學模式,語言習得方法。由于學習的需要,這種目的和興趣比在單純的語言課程上容易產生和持久,而且會由英語興趣轉換成對專業課的興趣,或是由專業課的興趣轉換為產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一舉兩得,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我院雙語教學的實踐
目前,雙語教學正在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熱點,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學校已經實施或準備實施雙語教學。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整體水平低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學生在英語語法和詞匯上都存在欠缺和不足,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凸顯商務類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優勢。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作為一所以外語領先見長,強化外語教學的學校。自2009年以來,一直致力于與把英語逐步拓展到各個學科中來的教學模式探索。
本院以思政課堂進行雙語教學為起點,擬在我院外語系2012級商務英語特色班中開展雙語教學試點工作,我院教學督導組進行項目的跟蹤和指點。此項目作為安徽省教育廳關注的教學改革項目之一,我院將把教學中的經驗成果在所有專業中進行推廣。
在具體實施方面,以學院2012級商務外語系特色班為切入點,實行“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雙語教學試點,時間為一個學期,邊教學邊摸索,將陸續完成以下方面:
(1)完善教學資料:完善思修課雙語教學教案、雙語教學課件 、雙語授課大綱、雙語授課計劃。
(2)鞏固師資隊伍:鼓勵和吸引教師投身到雙語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中來,高度重視教師英語水平的提高,鼓勵教師邊工作邊進修,將陸續組織教師到國外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活動。
(3)完善雙語教學課程網站:在今后的網站建設中,我們將雙語教學成果公布于思政教學部網站,供廣大師生跟蹤關注。
(4)建立科學評價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平時成績考核中,鼓勵學生就思想深處的認識問題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見解。盡量避免單純以教師命題的閉卷統考來衡量和評價學生能力,探索和建立對學生綜合能力客觀評價的考試方式。
五、雙語教學的意義和展望
將雙語教學融入到高職教學體系中,不僅可以為高職學生提供一個更廣闊更有效學習專業理論的平臺,而且可以充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將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來獲取專業理論知識,大大提高了高職教學的實踐性特色。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需求,我國教育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展望未來,雙語教學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王娟.關于雙語教學的幾點體會[J].高等函數學報,2006,(2)
[2]苑德濤,蘇召學,李長健.高校雙語教學實踐分析[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
[3]梁志大.雙語教學模式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5)
關鍵詞專業雙語教學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
1 概述
雙語教學,簡單地講就是指同時使用兩種語言作為媒介而進行的教學活動。
雙語現象并非是一種新興事物,它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就伴隨著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而產生和發展了。但真正現代意義的雙語教學則出現在二戰后的美國,教學對象為不同族裔的移民子女,教學目的主要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和獲得。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世界經濟與科技成果全球化趨勢的影響,雙語教學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許多國家,諸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印度等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雙語教學,并在素質教育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國的雙語教學開展較早,但早期僅限于少數民族地區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雙語教學。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部分大中城市的一些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相繼開展了雙語教學的試驗。2001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并強調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金融和法律等專業要更先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當前,雙語教學已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門并具有爭議的話題,對于雙語教學的性質、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不同的專家學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對于理工類高校專業基礎課、原理課開設的專業雙語教學,也必將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作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通信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從2001年起,我們選擇了“計算機網絡”課程,采用原版英語教材,由原外語專業教師負責進行專業雙語教學的嘗試和探索,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些經驗,也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對理工類院校的專業雙語教學,進行分析和探索。
2 專業雙語教學的性質和目的
高等院校專業雙語教學的性質和根本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引入專業雙語教學?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探索高校專業雙語教學模式和質量評價標準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專業雙語教學已為國內部分高等院校所采用,但對于雙語教學的性質與根本目的的理解卻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專業雙語教學重點在于“雙語”,是以第二語言為目標的語言教學的擴展,因此,在專業雙語教學中應該側重于學生的聽力、詞匯、語法和語感的培養。也有人認為,專業雙語教學是一種以專業知識獲取為目標的教學活動,專業獲知是雙語教學的目的,而“雙語”僅僅充當教學手段。
我們認為,以上理解都是片面的。高等院校的專業雙語教學應該是指非外語學科同時使用母語和外語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以外語為工具獲取學科前沿知識能力的教學活動。在專業雙語教學中,外語或者第二語言主要是一種手段和工具,是一種培養科學獲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側重于學生建立新思維并獲取學科新知識。同時外語或者第二語言又是雙語教學的目的,旨在通過專業外文的學習來強化第二語言的語言技巧和思維。高等院校的專業雙語教學有著特殊的內在規律性,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專業外語教學,又與中小學或民族地區以第二語言習得為目標的雙語教學相區別。
2.1 專業雙語教學不同于專業外語教學
專業外語是一種語言教學,是大學階段科技外語的后續課程,是以科技專業外文寫作和閱讀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語言教學。而專業雙語教學則是一種專業教學,雙語主要充當了講授和獲取學科專業知識的手段。
專業外語課程所涉及的學科專業知識一般都在其他專業課程模塊中學習過,并且大都以學科專題講座的形式來組織課程內容,學科知識覆蓋面廣,內容綜合,涉及的專業詞匯和術語較全面。而雙語課程則一般具有較完整的內容體系,學科知識在其他課程中大都未曾學習,因此專業內容僅限于該學科方向,不能涵蓋其他領域。
以我校通信工程專業為例:在教學改革中我們開設了“計算機網絡”和“TM與ISDN”兩門雙語課程,取消了“通信外語”專業外語課。但原通信外語課程內容廣泛,包括了光纖通信、移動通信、衛星通信、程控交換、數據通信、SDH、信息理論、PCM、尋呼系統等。因此專業外文內容豐富,難以通過兩門雙語課程來涵蓋專業外文知識,不利于學生對專業外文術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此,我們在目前的雙語課程別穿插安排了一些課時專門用于補充專業外語詞匯,以彌補取消通信外語課程的不足。
2.2 專業雙語教學不同于一般的雙語教學
高等院校的專業雙語教學也不同于一般的以語言教學為目的的雙語教學。例如民族地區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所進行的雙語教學大都以語言學習為根本目的,強調培養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語感。而在高等院校的專業雙語教學中專業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則是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我們認為專業雙語教學不可一味追求詞匯、語法和語感的學習而忽視獲取外文專業知識的培養。
3 專業雙語教學的雙語模式與界定
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是最適宜的雙語教學模式?雙語比例應該是多少?這些問題是在雙語教學實踐中頗有爭議的問題。
根據我們的理解,雙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以外語為工具獲取專業最新知識的能力和素質。因此我們認為,具體實踐中雙語教學的模式可以是靈活多樣的。只要符合以上特征的教學活動都可以認作是專業雙語教學,其所用效果良好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可行的雙語模式。雙語教學模式和雙語比例在現階段不應該死板地去界定,而應該根據師資水平、課程性質和學生的外語實際情況去靈活把握。學生外文專業獲知能力的培養應該是檢驗專業雙語教學模式和效果的基本衡量標準。
例如“中文(或混合語)授課+原版教材+外文板書”模式和“混合語授課+中文教材+外文板書”模式,甚至“中文授課+中文教材+外文板書”和“中文授課+原版教材+中文板書”等模式都可以是雙語教學的實踐模式。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應該根據學生素質(如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性質(如純理論型課程和學科前沿新技術課程)和師資水平來確定。當然,雙語教學的高級形態應該是部分課程采用全外語教學的模式,雙語教學也必須向全外語教學過渡。
4 專業雙語教學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雙語教學 財務管理學 高校 存在問題
雙語教學從很早就引入我國,但真正興起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中認為,雙語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種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I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就我國而言,雙語教學就是指教師用中、英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向學習者傳授學科知識。一般而言,專業課的雙語教學要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課件;在平時作業及考試中采用英文出題和答題;并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的50%以上。因此所謂雙語教學,實際上就是用不同于母語的語言進行的教育,能運用兩種語言,在日常生活中能將一門外語和本族語基本等同地運用于聽、說、讀、寫當中。當然,母語知識和能力通常強于第二語言。所謂的雙語人才就是指能熟練地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際、工作、學習的人。自教育部了《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之后,雙語教學已在高等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學校的經濟管理學科課程教學中得到迅速推廣和運用。然而,由于雙語教學發展的時間短,積累的教學經驗有限,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尚需優化、改進。尤其是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與國外交流的深入進一步加大了對具備財務知識的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這使得提高國際財務管理雙語課程教學中相關問題的認識尤為迫切。
我國很多高校目前都開設財務管理專業,本專業主要是培養學生進了解和掌握企業財務管理理論、方法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財務知識的能力。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走出去”和“請進來”的需求不斷放大,我們要在高校教育中,尤其是財務管理的教育中引進國際化的因素,首先就是語言。
我們目前的高校數量不少于1500家,開設財務管理或經濟類專業的高校占到總數的20%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大綱基本雷同,沒有高校特色,國際接軌性較差,因此有部分高校開始嘗試其他方式比如用其他語言進行專業課的介紹,希望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知識,同時還能夠具有一定的專業英文知識,能都用英文看,聽,讀相關的專業文獻和專業知識,培養現代化的新型人才。
目前, 我國高校開設的雙語財務管理教學都處在摸索階段,暫時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因此本文在總結前人經驗,教學實踐和學生反饋的基礎上,針對雙語教學提出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看法。
首先,國家高等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為社會培養大量準財經人才,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只是單純的記憶公式,模型和定義,對公式,模型的來源根本不了解,練習考試只靠平時記憶,考過就完全忘記,完全不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但是如果能夠了解公司的來源,推導的過程,那么學生的記憶將會保持較長的時間。但是財務管理的相關知識大部分是由國外傳入我國的,大量的模型等都是采用英文字母表達的,很多學生不了解專業英語的知識,因此對于這些專業模型很頭痛。如果引入雙語教學,這些問題就能被很好地解決,學生能了解知識的基本起源,能對知識保留較長的記憶時間,還能根據相關的知識,自己推導相關的模型。國內教材側重于演繹——即從基本的概念、原則或公理出發一步一步地推理,而國外的教材側重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引導學生逐步往自主思考的方向發展,利用雙語教學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單純的告訴學生題目應該怎么解答。
其次, 現在很多企業不光“走出去”,還能把國外的企業“引進來”,不管企業處于國內還是國際的環境,財務管理和會計學的發展都逐漸和國際接軌,需要財務人員不僅僅熟悉我國的會計制度,還要能夠了解國際會計制度,編制英文狀態的財務報表。而專業的財經詞匯的翻譯和普通的大學英語的詞匯翻譯往往相差很遠,比如“balance”這個單詞,一般普通的詞典給出的意思就是“平衡”,而實際這個單詞在財經指“資產負債表”,兩者翻譯結果大相徑庭,不是專業人員根本不了解。因此,為培養專業的財會人才和國際接軌,我們有必要開設財務管理的雙語教學,幫助學生盡快的熟悉國際財務的基本流程。
第三,我們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本能的就有一種抵觸情緒,很多同學都基本不敢開口英語,跟有甚者直接說看見英語就頭疼,這和我們平時沒有機會開口說英文,學習英語就靠死記硬背有很大的關系。其實英文很好學,只要我們多加練習,多開口,英語就和我們的母語一樣簡單。因此,我覺得開始雙語教學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聽力,同時盡量給學生創造練習口語的機會,使得他們不僅能夠用英語表達日常生活,還能夠用英語做專業的稱述。目前很多大型跨國公司招聘都是采用英文面試,從日常交流到專業介紹,因此,開始財經雙語課程也是迎合時代的人才發展需要。
前文我們論證了開始雙語教學財務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我們論證開始雙語教學的可能性。
首先,我們目前經濟發展迅速,大量跨國公司進入,大量的國外的財經專業知識被帶入我國,同時我國也有大量的學者出國深造,能過接觸和學習到較為系統的西方財務管理知識體系,因此從知識儲備的觀點看,我國高校不缺乏能夠用雙語進行教學的專業人才。同時,各種翻譯的書籍在市場上也能被找到,教材的選取非常豐富,而且互聯網極大的幫助了我們,各種我們需要的知識都能在互聯網上被找到,同時當面選取大量英文教材的時候,還能幫助我們吸收國外教材的優點,尤其是吸收最新的教學內容。
其次,各個高校目前的教學環境有很大的改善,計算機的運用在教學中屢見不鮮,聽力,圖片,影視文件等各種嶄新的教學工具在教學中也被屢屢使用,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教學,也能讓學生更好地自學,培養學生的主動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 加快教學進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量,并且形象生動,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 有助于學生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通常國外原版教材配有相應的教學軟件、光盤和網上教學資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拓展和深化課堂教學內容。同時設立互聯網,網上有中英文課件、英漢對照詞匯表、習題集、模擬試卷等學習資料,建立了師生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在線相互提問,相互回答,也可以向老師提問,老師在線回答。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增加學生與老師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學習效率。
第三,目前有很多高校和海外的高校開設了聯合辦學的項目,不管采用“半外型”還是“全外型”教學,都力爭使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專業財經英語的知識,這對高校采用雙語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因素。
綜合以上的幾點,我們覺得高校既具有開設財務管理雙語教學的必要性,也具備雙語教學的可能性。但是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存在的幾個問題。
首先,教師的匱乏。目前開展雙語教學的高校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高校依然使用中文開展財務管理的教學,能夠熟練使用雙語教學的高校教師人數比例很小,所以能后被雙語教學的學生數量很不高。目前高校的教師中,按照最樂觀的估計,能勝任雙語教學的教師不超過10%,而在不發達地區,情況更不樂觀,因此,小班教學不現實,基本大班教學。第二,資金的匱乏。雙語教學最好需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材料,而英文原版的書籍價格一般較高,一般都在三位數以上,不管對學生還是對高校都是一筆比較大的開銷。雙語教學所需的成本遠高于普通教學,學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學生方也同樣。第三,學生的基礎不同。各個地區的經濟水平不同,導致對英語的教學投入也有所不同,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普片英語基礎較好,能夠快速的適應雙語教學,而經濟不發達,特別是農村或者偏遠地區的學生英語基礎普片較差,有的甚至完全聽不懂簡單的英文,因此,大班教學效果很差, 但是由于師資力量的匱乏,小班教學也很困難。因此,我們面臨兩難的地步。如果從教學效果來說, 尤其是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小班教學的效果肯定要高于大班教學,能夠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鍛煉口語和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
綜合我們目前面臨的各種情況,我們認為,全面推行財務管理的雙語教學確實存在不小的難度,但是如果有條件的高校能在適當的基礎上推廣財務管理的雙語教學,能幫助我們的學生同時掌握兩門知識,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雙語教學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一個挑戰。一方面,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相當的英語水平。給學生樹立很好的典范;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營造出一種互動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雙語教學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和必然趨勢, 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舉措。在進行財務管理雙語教學的探索中, 要認識到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改革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深入實踐,逐步探索出高效的財務管理雙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Bailey A, (2004), starting your own business, Great Britain Clays Ltd, St Ives plcDerek Torrington, Laura Hall and Stephen Tayl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6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pp230
[2]呂沙.財務管理專業雙語教學的探討[J].財會教育,2010(10)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商法;雙語教學
目前各高校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中普遍將國際商法列為基礎課程之一。國際商法課程主要以國際商事交易相關活動所遵守的各類法律規則與慣例為學習內容,涵蓋商事組織、合同、、爭議解決等方面,所涉及的法律規則包括國際經濟貿易公約與貿易慣例,西方的兩個法律體系大陸法系與普通法系中有關商事法律制度。國際商法課程自身內容的涉外性質適合開展雙語教學,通過雙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比單一中文教學更為全面和扎實的國際商法理論基礎與專業英語技能,對今后從事各種涉外經貿活動,解決實務中所出現的法律問題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筆者多年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從事國際商法課程教學工作,經歷了從傳統的中文教學到雙語教學的改革實驗,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認識到國際商法課程對國貿專業學生的必要性,也深刻體會到采用雙語教學方式所面臨問題的復雜性,并對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做出了若干嘗試。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商法開設雙語教學的必要性與優勢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培養高素質的國際經貿人才為目標,需要學生能夠學習與掌握國際經濟貿易活動的理論與實務知識,并具備較高的專業外語技能。當前國際經貿活動廣泛建立在各種國際商事法律規則與慣例基礎之上。因此,掌握國際商事法律的基本規則慣例以及熟悉解決爭議法律途徑,對國際經貿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維護正當合法權益都十分必要。國際商法所涉及的國際經貿法律規則很多都來源于s美歐等國的法律制度與司法經驗,引入英文教材,開展雙語教學,可以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國際商事規則的本源,也有利于將其所學的專業英語知識直接運用到未來的涉外經貿活動中。對于從事國際經貿專業知識學習的學生而言,國際商法開展雙語教學的重要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相比于法學等專業學生,國貿專業學生以雙語方式學習國際商法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國貿專業學生由于專業招生的條件要求,一般都具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對專業英語學習具有較高的興趣與潛力,能夠比較順利地接受雙語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國貿專業本科學生所修的專業課程,無論是國際貿易的理論還是外貿實務課程,與國際商法的學習內容存在許多銜接與交叉,因此,國貿專業學生更容易從國際經貿活動背景中理解所適用的相關的法律規則,有助于更為深刻與全面地把握國際商法教學內容。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國際商法雙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是國貿專業學生法學知識基礎薄弱。國際商法學科劃分上屬于法學學科,同國貿專業本身存在著法學和經濟學兩大學科之間的差異。國際商法課程的學習需要一定的法學基礎,至少需要了解法理學、民法學、商法學、國際法學等課程的必要知識。國貿專業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相關法學基礎知識,在國際商法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專業法律知識掌握速度較慢的問題,學生理解一些專業法律問題尚存在困難,再接受雙語授課教學往往會對知識難以準確吸收消化。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在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開始學習階段容易陷入困境,無論教學過程還是學習效果都不盡人意,雙語教學流于形式,這種情況顯然是與國際商法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
二是法律英語高度專業性的問題。法律英語由于具有自身的用詞特點,對學習者的英文水平要求很高。法律英語所使用的語言包含了其他語種詞匯,如法語、拉丁語等,學生從未接觸過。同時,國際商法中還包含了特殊含義的英語詞匯,學生往往根據已有的詞匯基礎而錯誤理解。如“consideration”(對價和約因),“principal”,(關系中的筆者)。由于國貿專業學生缺乏法律英語基礎,在國際商法雙語教學中面對艱深的專業英語,往往難以準確把握,對這些專業術語認知與理解記憶上的困難,必然影響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三是缺乏適合的雙語課程教材。根據筆者幾年不斷試用目前國內選用的教材體會,現行國際商法教材版本較多,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內作者出版的針對中國學生的雙語教材,另一類是直接選用美國大學所使用的國際商法教材。前一類教材符合中國人的視角與教材編寫習慣,內容不僅介紹西方法律制度,還能注重與中國法律制度規則對比,有利于學生全面地理解掌握,但是由于編者并非英語母語,因在內容表述上往往具有較為明顯的中國式的思維習慣與表述方式,難以讓學生學到最為地道的專業英語。因為此類教材內容比較容易把握,比較適合教師最初開設國際商法雙語選用教材。后一類教材作為美國專業人士編寫的大學教材,由于法律英語純正,體例安排生動,案例編選豐富,因而得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師生的青睞。但是這一類教材本身針對的對象是美國學生,確少對中國涉外法律規則的介紹,因此教材中許多內容與中國學生學習從事涉外經貿活動規則的要求相差較大。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對這一類教材內容的熟悉與把握都需要較多的時間。總之,目前國際商法雙語教材各有利弊,無法做到兩全齊美。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改進建議
1.轉變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觀念
國際商法作為法學課程,有自身獨特的學習方法與學習對象,它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能夠從法律視角分析國際貿易問題,對完善國貿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提高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不能將其做為國際貿易實務的復習課,一定要重視該課程的專業性,著力培養授課對象的法律思維。在教學中應當適時地為學生補充必要的各種法學知識,例如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法律行為等,讓學生努力學會理解與使用法言法語,并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英語。通過使用大量案例,從技術上淡化法學知識的神秘感和枯燥感,使國際商法中的法學問題自然融入國際貿易實務中去。
2.教材與配套資料的結合使用
現行國際商法教材本身難以符合中國學生既學習涉外法律知識又學習地道專業英語的需要。此種情況下,筆者建議可以優先選擇英文原版教材作為基礎教程,同時為學生提供較為全面的涵蓋中國涉外法律制度的配套資料。包括中英文版本的合同法、公司法等,還可以為學生額外提供原版國際商事案例。筆者還教給學生使用如westlaw等國外法律電子資源庫的使用方法,方便學生拓展學習。
3.多種形式提高學生雙語學習能力
目前國際商法的雙語教學實踐往往局限于選用原版教材以及課堂的雙語教學模式,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難以全面吸收掌握教學要求的知識內容。筆者認為達到比較有效的雙語教學的學習效果,應當要求學生通過更多的方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認真學習專業法律知識與專業英語。學習方式上,筆者一直要求學生能夠從國際商法英文判例庫中選擇一定數量的英文案例進行英譯漢,通過翻譯促進學生較為深刻地了解英美法司法制度、法律邏輯特點、專業術語以及相關規則具體適用等知識,并要求學生將所做的案例做成雙語PPT進行案例交流,鼓勵學生用英文發言討論。實踐證明,這能夠讓學生同步學習專業法律知識與專業英文,取得了良好效果。
4.雙語教學與案例教學法相結合
案例教學法是英美法系法學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我國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有顯著區別。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而非扮演著傳授知識角色。鑒于雙語教學的語言實踐性,這種教學法與雙語教學是絕佳的組合。目前,英文原版的國際商法教材一般都包含了大量的教學案例,可以要求學生對這些案例課前預習,在課堂中通過提問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法律的思維方法。另外,還可以在課后為學生提供較為復雜的典型案例,進行分組討論,并設立模擬法庭展開英文辯論,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提高知識的掌握能力。
四、結語
自倡導雙語教學以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商法課程的雙語教學的巨大價值得到廣泛認同,這契合了國貿專業培養專業理論與實踐復合型人才的最終目標。但是國際商法雙語教學一開始往往會陷入困境,實際的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種困境既是專業學科差別,也是由雙語教學模式自身缺陷所導致的。面對存在的困境,我們需要不斷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及時找出改進教學效果的方法,從而逐步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晶瑩.論不同受眾下的國際商法教學――以法學和非法學專業學生為授課對象[J].美中法律評論,2007,(2).
[2] 鮑祿.論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法學教學中的應用[J].對外貿易大學學報,2003,(4).
[3] 沈木珠.國際貿易法雙語教學初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3).
[4] 楊伏英.國際商法雙語教學困境及對策探析[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6,(4).
[5] 史學贏,喬達.國際商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1對雙語教學的目的不清楚
在許多地方高校中,很多教師混淆了雙語教學與外語教學,把雙語教學當成外語教學,教學目標模糊不清.甚至相當一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認為雙語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幾個英文單詞和專業術語,再加一些中英互譯方法,或者過分強調教師的口語能力,實現英語思維,把雙語教學當成了專業外語.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必然會帶來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背離,最終導致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不甚理想.但雙語教學的本質仍然是教一門專業學科知識,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如何用外語來更加清晰地解釋和理解這門學科的概念與知識.同時讓學生使用外語了解這門學科在國際上先進的第一手資料,促進對本學科的掌握,外語只不過是教學中使用的工具而已.
1.2教材選擇的問題
當前對于教材的選擇主要途徑有:引進原版、教師自編和國內出版.這幾種途徑各有利弊,原版教材是用地道純正的語言編寫的,引進也比較方便快捷,但是存在價格偏高,語法和詞匯超過我國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同時原版教材的編寫可能與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目標要求有一定偏差.盡管如此,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一直處于優勢地位.學校自編教材和國內出版是指學校或者出版社組織專家和教師通過搜集資料、整合多種教材的方式自行編寫.這類教材的特點是集中了多本教材的優勢,語言的編寫上符合本校師生的外語水平,實用性強,但是對于編寫者來說,工作量大,負擔重,而且限于教師的英文水平,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難以實現[5].1.3雙語授課不規范在眾多地方高校推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較多顯現出課程開設隨意性大的問題,只考慮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盲目開設雙語課程.教師和課程教材準備不充分,使課程銜接相當松散,甚至出現斷檔,令學生無法適從,很難適應雙語教學方式.即使勉強學到一些知識,也是斷斷續續的,中文不清楚,英文更不明白,難以在續課程中得到拓展與應用,教學效果可想而知[6].
2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的改革措施
2.1明確教學定位
首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水處理行業的現狀來看,新理論主要來自于國外高水平的期刊雜志,如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terResearch和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等知名期刊,很多新工藝來自世界一流的水務集團和環保公司.因此,需要投入相應的時間和精力,雙語教學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考慮到學生的英語水平有限,若全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講授是不切實際的,外文教材和中文教材混合用,教師采用外文與中文交錯講授的方式,關鍵知識點及章節用英語標注解釋.實踐證明,這樣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同,效果更好,有利于學生大量地學習和掌握環境專業的專業詞匯,提高學生閱讀專業外文文獻的能力,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擴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2.2教材的選擇
中英文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完善對使用雙語教學的教師和學生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為高質量教材有利于優化課程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在當前國際化背景下,引進原版教材進行雙語教學是最好的舉措之一,可以直觀地對比國內外高校在教學內容上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3]75.然而對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若完全使用原版教材,學生會受到來自語言和專業的雙重壓力.因此,選取了英文版和中文版兩本教材,分別為:WastewaterEngineering:TreatmentandReuse(第4版,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清華大學影印本,是美國環境工程的權威性教科書,國內外都很有影響力),以及同濟大學高庭耀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紀的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這2本教材在教學理念、教材內容及編排等方面保持國外教材一貫的優點和特色,體現了學科的前沿性,具有較鮮明的突出特點.英文和中文教材結合的方法既能使學生較好地學習水污染控制知識的英文表達,又能結合中文教材進一步掌握專業內容.
2.3學時、教學大綱和習題庫的完善
WastewaterEngineering:TreatmentandReuse(第4版)原版內容較多,取材豐富,包含的內容遠遠超出我國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64學時的限制.另外原版教材雖然有其突出的優點和特色,但由于國內外在國情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原版英文教材在內容編排、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教學要求、講述方式及總體架構上與我國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大綱有明顯的區別[7].而且對于地方高校而言,這套教材內容偏多,文字及語句偏難.因此,充分結合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標,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編寫了適用于環境工程專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大綱.學生根據雙語大綱,自由選擇中英文教材的相關內容,不至于給學生的課程學習帶來很大困惑,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現有的中文習題庫和試題庫的基礎上,添加了大量國外原版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進一步完善了雙語教學體系.逐漸向英語習題過渡,使其比例接近50%,最終達到考試內容中有30%以上的英語試題.
2.4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英語水平
教學實踐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對外語水平進一步提高有促進作用,專業課的雙語教學給學生繼續學習英語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擴大了專業詞匯量和英文理解能力[4].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采用的方式為:課件為全英文,講授時中英文結合,作業為中英文.由于學生的詞匯量和語法欠佳,以及他們沒有養成針對不同的目的調整閱讀方法的習慣,很多學生對于閱讀和理解英文教材感覺有困難.在教學中發現,中英文結合講授、全英文課件,可以使學生容易接受,有利于學生對英文專業詞匯的記憶和理解.對于專業詞匯問題,將下次課遇到的詞匯整理出來,讓學生提前預習,在PPT中用英語注釋,可以鍛煉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問題的能力,雖然大多數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有一定的困難,但堅持下去還是很有收獲的.
2.5師資隊伍建設
雙語教學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要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實現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接軌,教師面臨教學方式重大改變.因此鼓勵和吸引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到雙語教學改革中去,建設好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團隊.結合省級“卓越工程師”和校級的“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示范教學”,大力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和素質,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教師在職學習深造,營造有濃厚學術氛圍的教學團隊.
3結語
我校2004年開設“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性質是選修課,學生采取自愿的形式來報名,選課與否取決于學生自身對雙語學習的主觀積極性。“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是專業應用型課程,課程設計軟件運用對提升學生的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每年幾乎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都選修該課程。但學生普遍反映,課程理論部分全是中文,實踐上機部分接觸到的軟件Wit-ness卻是純英文版的,專業漢語知識和英文術語對不上;學生摸不著頭腦,前后連接不上。即使英語成績好的同學熟悉專業英文軟件的時間都很長,在授課學時內,不能夠基本掌握軟件的應用。
二、教學模式及方法
1•教學模式。
本文采用漸進式教學模式。所謂漸進式,有三方面的含義。其一階梯式課程設置。對于工業工程專業的雙語課程,應安排在本專業的專業外語和專業基礎課程之后。“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在工業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中屬于學科應用課,在它之前或與它同時開設的課程有管理信息系統、物流工程、工業工程導論、供應鏈管理等。這門課雙語教學中所涉及的概念、專有名詞、術語的數量較多,但在其他選修課中也會提及。專業基礎課程如物流工程中就會提到這門課中的一些術語,加之專業外語的學習,學生對本課程的一些中文術語并不感到陌生。所以階梯式課程設置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專業名詞、術語的理解難度。其二逐步增加外語使用量。在實際應用中必須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開展教學,不能盲目追求外語的使用量,否則雙語教學會流于形式。開始學生有一個暫短的適應過程,比較適合以中英文比例小于1∶1的方式講述課程概述,一段時間后,使用近2∶3的中英文講述課程基礎且重要的內容,學生逐漸學會用英文思考,同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提升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能力。經過較長階段的訓練,就可以用英文講授課程中的重點知識。切忌教學的重點是專業知識點不是外語的組織和講授。其三課程內容講授的進度須漸進。一般,雙語教學由于使用兩種語言教學,語言的相互轉換會影響到教學的進度。因此在實行雙語教學的初期,講授進度要慢。雙語教學進行一段時間后,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了提高,專業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時教學的方式方法也需作相應的調整。在雙語教學的后期,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外語水平有了一定的積累,這時專業知識的重點可以列入日程了。從輔助教材中選擇案例(案例融合多個知識點)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強化教學。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對課堂所學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2•教學方法及手段。
(1)設置問題、討論并作答。專業課問題設計主要針對課程及雙語教學的特點,設置多元化的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同學都要參與交互答案,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表達能力,學生通過交流使知識掌握得更全面,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同時,用英語回答問題又能使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教師要悉知問題的回答不局限于某個人而且應小組成員輪換當代表,以口頭表述或表演等形式展示給教師及其他小組。
(2)課程組織及課件設計。課程從漢語講授轉變為雙語講授,教師需重新運用外文撰寫教案、教學大綱及講稿。我們的學生習慣了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學習形式,章、節、點,因此,在雙語教學中也應分章、節、點,使內容條理分明。課件應列明每次課講授的重點、難點,并加注適當的中文說明,把復雜的問題和理論通過簡單的語言加以描述。
(3)多媒體。使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可以在課堂上邊講解邊演示。另一方面通過生動的多媒體畫面可以幫助學生對英語口語消化理解,將有些語言無法講解清楚的內容直接形象地展現出來,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例如,“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運用Witness的原理和方法解決一般的系統存在問題,還要將所學理論融合到實際的生產物流系統的設計與改進中。Witness菜單圖表的形式直觀明了,內容全面,既可以是一個對元素的設計,也可是對一個命令的編制。學生應認識到同一個菜單命令在很多的系統設計中是通用的。通過采用歸納形式的菜單,進行總結,使學生易于掌握知識要點。
3•教學對象。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雙語學習的積極性(興趣)及外語水平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是很好。進行雙語教學,學生缺乏自信,害怕聽不懂、學不會,更擔心考試不及格。我們不能因為有些學生的外語水平差而將其拒之門外。而是應把每一個學生作為教學培養的重點。因此,實行雙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確雙語教學的含義和目的。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雙語教學的積極性,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強烈參與雙語教學的愿望。
4•教師。
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首先教師必須有非常熟練的英語口語。否則,一方面難以樹立教師的形象和威信,失去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難以傳授足夠的知識量給學生。其次教師能夠較好地以中文講授雙語課程,是雙語授課的基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中心論”,把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能力與教師引導放在與傳授知識同等重要的地位,或者更重要的位置。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和教學相長的道理出發,教師在實施雙語教學中應該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學會學習。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的便利,為學生提供問題解答,有的重要問題甚至可以在授課過程中予以強調。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回答學生的問題,應采用學生問問題的語言,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一時不能理解。另外,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應定期與學生交流,及時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實踐表明,這對于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卓有成效。
5•教材。
從工業工程的發展來看,國內外有相當大的差距,前沿在國外,因此教材的選擇應對照國外學科專業相關的理論基礎、發展狀況和實踐效果,強調基礎性、時代性、應用性的協調統一;所選定的外文教材的設計思路、知識體系、內容編排等方面要與實驗教學軟件Witness的學習與運用過程緊密結合。這樣才能添加與課程相關的國外系統建模與仿真的案例,以拓寬學生應用設計的知識面。為避免學生急于記筆記,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教師所選用的教材應既是教學參考書又是筆記,當然學生要對教材適當的勾畫及補充知識,這對保證教學效果起了很大作用。
關鍵詞: 雙語教育 雙語教學 爭議 注意問題
一、引言
近年來,許多雙語幼兒園、雙語小學、雙語中學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各地,雙語教育已成為國內教育界的一種時尚。這一現象反映了人們對傳統英語教學方式的失望。就高等院校而言,教育部在2001年4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這一措施的出臺標志著國家對英語教育重視的增強,也顯示了政府解決傳統英語教學“費時低效”問題的決心。所以,如何有效地進行雙語教學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之一。然而,由于雙語教學在國內才剛剛起步,實踐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因此,雙語教育受到了許多研究者的質疑,爭議頗大。本文就雙語教育的利弊之爭,雙語教育應當考慮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二、雙語教育
Fthenakis(1985)認為,雙語教育有三種模式:1)語言豐富模式,這種模式針對的學生來自語言多數群體,目的是通過學校教育使學生擁有雙語能力;2)語言過渡模式,這種模式為的是通過在學校部分使用第一語言(少數群體語言)使來自語言少數群體的學生習得第二語言(多數群體語言),一旦學生掌握了第二語言,學校便不再顧及第一語言;3)語言解放模式,這種模式通過保持來自語言少數群體的學生的第一語言和完全習得第二語言使他們能夠參與兩個語言團體的文化,也就是說既追求一種社會的融合,又力求保持文化語言的自治(Boeckmann,1997)。本文所討論的我國目前推廣的雙語教育屬于第一種類型。
三、雙語教育的爭議
我國教育界對雙語教育存在極大的意見分歧。支持者認為,雙語教育是實現我國教育制度與國際接軌、加快和高效接受外國科技成果、縮短與國外科技差距的重要舉措。用英語授課能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增加目的語的輸入和使用機會,因而能直接推動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Brinton et al.1989)。雙語教育在歐洲的推廣,加拿大的浸入式雙語教育都是最好的例證。在雙語課堂上,英語的使用圍繞學科內容而進行,使學生通過學習具體的學科或課程來獲取交際能力(韓建俠,俞理明,2007)。與傳統“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外語課堂雙語教學相比,這種以語言為載體的新的學習模式是大學英語教學擺脫應試教育的根本出路(俞理明、袁篤平,2005)。
反對者主要是擔心雙語教育會削弱母語學習,影響知識課程,缺乏合格師資,以及投入產出效率不高等(胡壯麟,2004)。有的認為,雙語教學、外語授課,就是否定了中國語言的優勢,打擊了中國人的自尊,影響了中國人的素質提高。有人甚至提到政治高度,把雙語教學等同于殖民地文化傾向。“用英語授課應該限于外語院校,如果要推廣到一般高等院校,那就不是一個英語教學問題,而涉及高等院校的教學用語問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問題。解放后在五十年代我們已經徹底消除了高等院校用外語,主要是用英語或英語和漢語夾雜授課,用英語教材這種殖民地教育的殘余現象,難道我們今天要恢復這種現象?”(胡明揚,2002)還有學者以香港采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而未獲成功的實例來提醒內地要慎重處理這一重要問題。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雙語教育的失敗為世人上了生動的一課(顧永琦,董連忠,2005)。“大多數使用英文實施教學的學校未能培養出預期的高水平學生(Johnson,1997),與此同時,學生的中文水而受到嚴重影響(施仲謀,1994)”。正因為如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自1998年以來在中小學強制推行中文教學。
從小接受雙語教育的著名語言學家桂詩春先生這樣評價他的雙語教育:“我的雙語教育基本上是‘自我教育’。我的漢語和英語的好壞都不能說明我所接受的雙語教育的成敗。我的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漢語學習和寫作。”(桂詩春,2004)
四、雙語教育應當考慮的問題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我認為,盡管對雙語教學有很大爭議,但是,國際化的潮流不可逆轉,英語的國際地位仍無可撼動,雙語教育在中國的開展是一項具有復雜性、挑戰性和前瞻性的探索工作。在我國有選擇地推行雙語教育還是有其現實的意義的,關鍵是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基本國情
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在推行雙語教育,如歐洲、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但這無不與之歷史、地理等基本國情相關。香港的雙語教育無疑也是殖民歷史的烙印。1998年,祖國后的第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強制大多數學校使用中文實施教學,是一個國家對其母語地位的重新確立,也是徹底告別殖民歷史的標志之一。我國是一個非移民國家,我國的社會主流語言是漢語,我們所生活的語言環境還是漢語,所以我們沒有必要不計代價地把全民都培養成為英語通。但中國的發展的確需要一大批能夠高效接受外國科技成果的復合型人才,加快我國科技進步,縮短與國外先進科技的差距。要提高這類人才的外語水平,雙語教育應當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
2.學生的英語水平
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水平往往參差不齊,英語水平低的學生聽英語授課困難較大;如果業務水平高,還可以用業務知識來補足。對兩方面都差的學生來說,則會造成教學上的不公平(桂詩春,2004)。當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足以應付教學要求時(如理解課程內容、對課程內容形成概念),雙語教學將對學生的認知發展產生正面效應,達到既吸收新的專業知識,又提高英語水平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只有達到CET6考試及格或CET4考試成績優秀的英語水平,才能較成功地實踐雙語教學活動(韓建俠,俞理明,2007)。隨著我國高校擴招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三本學生進入大學,他們的英語水平普遍偏低,即便在公共英語課上教師用英語授課,大多數學生也都難以接受,以致教師唱獨角戲,學生注意力下降,教學效果很差。
至于在中小學開展雙語教育,就更應當慎之又慎。首先,普通義務教育的基本任務是素質教育,必須打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其次,兒童在他們的外語能力遠遠不合適的情況下,通過外語來掌握新信息,其困難不言自喻。再者,在兒童母語能力尚未發展成熟時,不恰當的外語輸入極有可能造成縮減性雙語教育。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一些重點中學把雙語教育作為一門“拓展課程”,讓英語基礎好、學有余力的學生體驗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做法是一種大膽的、有益的探索。
3.英語師資
根據Krashen的輸入假說,語言輸入對于中介語的發展和語言的習得至關重要,通過理解信息和接收可理解性輸入可以完成二語習得。語言輸入只有滿足一定條件才能對語言習得有所幫助。教授英語語言學科(包括英語專業課和公共英語課)的高校教師都是英語專業大學以上畢業,英語語言水平相對較高,但對于其它學科的高校教師,絕大多數是非英語專業畢業生,其英語語言水平良莠不齊,很難保證目的語的有效輸入。再加上用英語來上一門專業課,從內容上看是專門用途英語,從方式上看是口語體。一種專門用途的英語的口語體和它的書面語并不完全相同(桂詩春,2004)。所以,對授課教師的要求很高,不是英語一般的專業教師所能做到的。而要找到英語好又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的教師并非易事。讓學生沉浸在離目的語較遠甚至錯誤頻出的劣質語言環境中其后果是可怕的。學生專業知識沒有掌握,英語的促進作用更無從談起。
雖然自2001年教育部將英語義務教育的起始年齡從13歲(初中一年級)降低到9歲(小學三年級),但英語師資力量卻未能同步而行,尤其在小學,英語師資嚴重匱乏,而且地區差異十分明顯。許多中小學(主要是民辦學校)打著“雙語學校”的牌子,只不過是炒作而已,根本不具備雙語教育的師資條件。
4.課程與教材
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用英語講授。比如中文系的課程,中國歷史等,用外語講解母語文化無疑是滑稽可笑的。還有的課程,對學生來講比較抽象難懂,中文授課都不一定能全部聽懂,再用英語講那就更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邊了。這樣既浪費了課時,又給學生帶來了消極的學習情緒,甚至抵觸雙語教學。
雙語教材的選擇同樣重要。目前,系統的雙語教材匱乏,使得教學沒有銜接性和連貫性,研發適合雙語教育學科的雙語教材迫在眉睫。
五、總結
1.隨著國際化的不斷深入,科技的迅猛發展,雙語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但它不應也不可能替代母語的教學語言地位。
2.雙語教育在我國尚處于探索階段,它是一項具有復雜性、挑戰性和前瞻性的工作。
3.雙語教育必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行雙語課程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一哄而上。在我國普通義務教育中,完全沒有必要大力推行雙語教育。我國高校推行雙語教學,也要因材施教。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以有選擇性地開展雙語教學,比如,可以在博士生和碩士生的課程中多做試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4號文件,2001.
[2]顧永琦,董連忠.香港雙語教學嘗試的經驗教訓及啟示.現代外語,2005,(2).
[3]桂詩春.我的雙語教育.外國語,2004,(1).
[4]韓建俠,俞理明.我國高校進行雙語教學學生需具備的英語水平.現代外語,2007,(2).
[5]胡明揚.外語學習和教學往事談.外國語,2002,(5).
[6]胡壯麟.論中國的雙語教育.中國外語,2004,(2).
[7]施仲謀.華人社區學生語文應用能力調查.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1).
[8]俞理明,袁篤平.高校雙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高等教學研究,2005,(3).
關鍵詞 雙語背景 英語教學 自主學習 教學方法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和國際化進程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及經濟的飛速發展,英語作為一種在全世界廣泛使用的語言,已在義務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雙語教學故而成為一種新型雙贏式的教學模式,把漢語和英語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偏廢其中任何一個,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更好地為將來打下基礎的同時也不忘記本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此文著重討論處在雙語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望對廣大師生有所啟發和協助。
一、雙語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方法
(一)避免急于求成,遵循客觀規律,把思想教育與教學結合
眾所周知,中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并未完全成熟,還沒有完全擺脫兒童的特點,他們剛剛長大,在思想上剛剛有了一定獨立性,如同一張白紙有待培養。他們興趣廣泛,缺乏定性,然而具有很大可塑性。由于他們心智上并不成熟,還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心理和對老師的崇拜心理,由于中小學生對英語是剛剛入門,從積極的角度而言,他們會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新鮮感,從消極方面而言,他們會由于對漢語甚至方言的習慣性依賴,對英語產生排斥甚至恐懼心態。剛剛提到中小學生在思想上還處在半幼稚狀態,比較容易被外界或好或壞的事物影響,缺乏自己的主見,這時老師若能給予積極的引導和適時的鼓勵,用愛心和耐心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并向他們灌輸英漢雙語同等重要的思想,就一定能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在學生不能回答出問題時,要面帶微笑鼓勵其再思考思考,如果多加提示之后還是一語不發,則好言勸導其努力學習,不至于讓他們產生消極沮喪心理。
(二)加強訓練,讓學生看到,感覺到英語的實用性
英語是一種廣泛運用于全世界的語言,但在我國,英語的使用還是有待提高的。如今雙語教學得到很大提倡,在其根本出發點上,還總是為了凸顯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后將來可以學以致用。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必然不是孤立存在的,這就是為什么一個人如果處在一個說英語的國家,他的英語水平甚至會在短時間有大幅度提升。因為英語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故而老師不能單純從語法或是理論的角度來照本宣科,反之,應該運用發散性思維,多把課本上的單詞和句型結合實際來學以致用。
(三)訓練具體措施的舉例
舉個簡單例子,例如今天英語課學習的是關于購物方面的句型,例如“How much ”;(多少錢)或“How many (much)do you want”(你要多少)等等句型,在訓練時,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作對話的表演,為了加深學生的影響并且達到雙語同時提高的效果,可以讓學生先用漢語演練一遍,然后再用英語來進行對話,或以兩人小組為單位,讓同桌之間扮演買家和賣家,互相交替詢問,以共同提高。如果學校具有相應的學習條件和學習設施,可以在周末或周五下午給學生組織英語角活動,讓學生聚集在一起,大膽開口。同時,老師也要興致勃勃參與到其中,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進步。鼓勵學生大膽練習,當老師發現學生發音方面的錯誤和缺陷時,則可以及時糾正,并予以鼓勵,當學生表現十分優秀時,則嘗試給予贊揚,讓學生建立自信心,從而增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這樣還能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更加貼心,老師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優缺點、現存問題和潛力,并且及時對學生的潛力進行挖掘。并且,在英語角活動中,老師要多鼓勵學生來與自己對話,面帶微笑,語速不宜過快,當學生出現迷茫的表情或無法對答時,老師就應該用中文予以翻譯和解釋。樹立榜樣,并且號召大家向優秀生學習,起到帶頭作用。在英語角活動結束之后,老師可以為大家的表現做出評價和總結,并且總結一周以來學習的知識點,也可采用半中文半英文的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語言環境,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多與家人、同學或朋友練習口語,讓學生能夠多加地熟悉,并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
(一)授之以“漁”
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形成學習的自覺性,從“要我學”轉化蛻變成“我要學”,這也是目前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的提倡重點,在此一筆帶過。要做到授之以“漁”,就必須要教給學生自行整理知識的方法,對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作逐步培養。學生在下課后,腦子里滿滿的都是今天所學的所有知識和句型,想更好更有層次地吸收知識,就必須對所學知識進行有序梳理,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教材有更一目了然的了解和認識,也能提高他們的總結概括能力,并有利于他們的考前復習。
(二)具體措施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想讓所學知識一目了然、層次分明地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筆記,這樣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并促使其書寫能力的提升,提高其書寫整潔度,是有利無害的。
三、結論
隨著雙語教學的提出和普及,英語的重要性更加顯而易見。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具有靈活性和引導性,突破傳統奶媽式的灌輸,并以學生為本,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才是當前英語教學之道。
參考文獻;
[1]卞樹榮.試析英語教學中幾種教學法的利弊[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2)
[2]吳珊秀.淺談英語教學中教學法的靈活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6)
[3]姚姝.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