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心臟外科常見手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臟外科常見手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心臟外科常見手術

        第1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方法:回顧分析我院628例外科心臟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資料,對數據進行單因素分析,并選擇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628例患者中75例患者發生心臟外科手術后肺部并發癥。肺部并發癥的術后危險因素包括女性(OR=1.09),吸煙(OR=1.65),冷心臟停搏液(OR=1.78)需要血管活性藥物支持(OR=2.09),二次開胸(OR=2.12),主動脈內球囊反搏(OR=2.31),胸腔積液(OR=2.57),術后腦血管意外(OR=5.61),膈神經損傷(OR=8.09)及術后腎功能衰竭需用腎透析(OR=9.79)。

        結論:心臟外科術后多種危險因素增加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特別是腦血管意外、膈神經損傷及術后腎功能衰竭需用腎透析最為明顯。對此類患者需特別注意保護肺功能,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心臟外科手術肺部并發癥危險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48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179-01

        手術后肺部并發癥(postoperative pulmonarycomplications,PPCs)是指術后發生的有臨床表現的肺部異常,并對疾病的進程有負面的影響。包括肺不張,肺水腫,肺部感染,需要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及慢性肺部疾病的惡化等。有很多因素可能影響心臟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準確判斷哪些患者術后肺部并發癥危險性明顯高于其他患者,有利于有效的圍手術期干預,對于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研究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導致容易術后肺部并發癥,本文就我院600例外科手術患者的資料進行研究和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分析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間連續600例心臟外科手術,其中非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185例,其余均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手術均用正中切口和右房-升主動脈體外循環。

        1.2肺部并發癥的診斷。參考ACC/AHA評分和Higgin評分,結合本組資料的部分特點,選取35項可能的肺部并發癥危險因素,其中術前備選危險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腦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長期應用類固醇激素、周圍血管疾病、慢性腎功能衰竭、心電圖左室肥厚、左室射血分數低下、冠狀動脈或非冠狀動脈手術、手術緊急程度、單一手術或復合手術、再次手術;術中危險因素包括冷或溫心臟停搏液、體外循環時間、體溫、主動脈阻斷時間、血管橋選擇;術后備選危險因素包括腎透析、腦血管意外、室性心律失常、胸腔積液、ICU緊急開胸、術后開胸探查、心肌梗死、胸骨感染、術后延遲關胸、主動脈球囊反搏和膈神經損傷、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分析肺部并發癥后,將其及上述35項危險因素一并用于分析圍手術期死亡危險因素。

        1.3統計學處理。用SPSS10.0進行統計分析。各因素先進行單因素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并采用后向法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628例心臟手術共發生75例肺部并發癥,占11.94%。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從35個術前和術后相關因素中得出10個肺部并發癥危險因素,按危險性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為女性(OR=1.09),吸煙(OR=1.65),冷心臟停搏液(OR=1.78),需要血管活性藥物支持(OR=2.09),二次開胸(OR=2.12),主動脈內球囊反搏(OR=2.31),胸腔積液(OR=2.57),術后腦血管意外(OR=5.61),膈神經損傷(OR=8.09)及術后腎功能衰竭需用腎透析(OR=9.79)。其中圍手術期肺部并發癥不是圍手術期死亡的危險因素。

        3討論

        在心臟手術后并發癥中,肺部并發癥是比較常見的。在本院開展的628例心臟手術中,肺部并發癥75例,發生率11.94%。文獻報道,術后肺部并發癥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吸煙、術前高齡、肥胖、高碳酸血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癥、以及術前住院4d以上等;增加術中體外循環時間將導致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的幾率;以下因素將增加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胃腸道出血并發、術后菌血癥和心內膜炎、2次開胸、以及出血、不并發梗死或穿孔增加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率。通過臨床資料研究,在35項備選危險因素中,通過0R值可以清楚的說明以下因素為肺部并發癥高危險因素:膈神經損傷、腎功能衰竭需要腎透析、以及術后腦血管意外。但圍手術期肺部并發癥不是圍手術期死亡的危險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是術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由于其肺功能基礎差。為了防止此類患者在心臟外科手術術后肺部感染,應積極了解其術前肺功能,積極控制呼吸系統感染,改善肺通氣,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

        吸煙患者容易發生肺部并發癥。研究顯示,每天吸煙超過10支者,發生術后肺部感染的風險是對照組的2倍。術前戒煙2個月以上,可明顯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的風險。

        單側膈神經損傷,可導致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但是很少危及生命。最常見的如膈肌麻痹和肺不張,導致肺部抵抗力降低,損害肺功能,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或圍手術期間肺炎,進而使機械通氣時間延長或2次氣管插管。

        心臟外科手術創傷及體外循環帶來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導致術后肺部并發癥增高,開展心臟外科術后肺部并發癥危險因素調查,及時發現和處理肺部并發癥,積極維護肺功能,使患者順利渡過危險期,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莫玉林,龐華瓊,李小紅,葉愛霞.心臟瓣膜置換術后肺部并發癥危險因素調查[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15:2198-2199

        [2]劉楠.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相關風險因素評估[D].吉林大學,2012

        [3]唐躍.重度吸煙和手術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2

        第2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關鍵詞] 輸血;感染;心臟手術;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 R65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2(a)-0053-05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of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REN Yan-peng CAI Qian-qian QI Liang SONG Bing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mount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of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The method of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ases was used.637 patients treated by cardial surgery in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Single factor and multifactor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and the impact of confounding factors were corrected to ju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having no blood transfusion (P

        [Key words] Blood transfusion;Infection;Cardiac surgery;Perioperative period

        目前,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等在內的多種心臟疾病,主要在心臟外科通過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但術后會由于多種原因引起并發癥,其中術后感染就是常見的一種,影響患者在術后的順利恢復,嚴重者甚至可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人工瓣膜心內膜炎的死亡率高達33.3%~66.7%[1]),同時感染也會引起患者多個器官衰竭[2],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加重家庭負擔,導致醫療糾紛。據報道,心臟外科術后感染的發病率達5%~21%。心臟外科患者術后感染除了具有一般外科術后感染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其本身特定的特點。據文獻報道,心臟外科術后感染類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占所有心臟外科術后感染的50%以上[3]。對同期術后感染患者和術后未感染患者的對比研究是找出引起心臟外科術后感染因素的主要手段。本文將回顧性研究同期入住我院并接受心臟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對比研究輸血與否患者的術后感染率,探討心臟外科術后輸血與患者術后感染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 年8月于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心外科行心外科手術的患者共1238例,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共637例,所入選的病例術式均為正中開胸,并在全身麻醉、體外循環下進行,選擇其中無各種慢性病史如高血壓、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及肺功能減退患者,術前即有感染存在的患者及術后因神經系統并發癥等原因而未能在常規時間內蘇醒的病例均不入選。入選患者采用清潔灌腸、口服抗生素、溫和緩釋導瀉劑進行術前準備,并根據我院的常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1.2 術后感染的診斷標準

        術后感染的診斷標準為:從術后一直到出院前,或者在術后30 d內發生的感染。肺部感染:胸部正位片顯示雙肺有滲出性改變,伴或不伴發熱(體溫>38.4℃)。切口感染:手術切口發紅、腫脹,或者切口出現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膿毒血癥:有活躍的細菌感染的確實證據,但血培養不一定為陽性;有全身炎癥的臨床表現,即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由于全身麻醉術后均放置導尿管,也是院內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故尿路感染不納入本研究。

        1.3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所選病患的病歷資料,并由兩位實驗者進行收集,一位實驗者根據實驗室檢查、病歷中記載及患者自訴等來評估是否有術后感染,另一位實驗者記錄患者是否輸血、輸血量以及其他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對術后感染可能的危險因素采用單因素分析,再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以P

        2 結果

        2.1 患者發生感染的情況

        637例患者中,其中輸血患者共245例,其中48例(19.6%)發生感染,其中有31例(12.7%)發生肺部感染,11例(4.5%)發生切口感染,6例(2.4%)發生膿毒血癥;未輸血392例患者,其中17例(4.3%)發生感染,其中有9例(2.3%)發生肺部感染,6例(1.5%)發生切口感染,2例(0.5%)發生膿毒血癥,可見圍術期輸血患者的感染率明顯高于未輸血患者(P

        2.2 術后感染可能的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對可能導致感染的其他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包括體重、年齡在內的8項因素與發生感染無顯著關系(P>0.05)(表1)。

        表1 術后感染可能的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x±s)

        2.3 二項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表1結果表明術后感染既與輸血有關又與術前心功能分級有關,因而術前心功能分級是影響判斷輸血與術后感染關系的混雜因素。采用二項分類Logistic回歸的后刪除法逐步選擇變量,校正了混雜因素對統計結果的影響后,圍術期輸血患者在術后發生感染的OR值為1.129,95%CI為1.057~1.205(表2),表明圍術期輸血與術后感染存在一定關聯,且因果聯系不強,由此可見圍術期輸血不是心外科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主要因素,而是一種助因,所得的回歸預測方程為P(I)= 1/[1+e-(-2.134+0.114U)],P(I)代表術后患者出現感染的概率,而U表示輸血量,表明輸血量越多,越容易出現感染。

        表2 二項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法(向后刪減法)

        3 討論

        心臟外科患者因為可能存在術前使用血小板抑制劑及抗血栓藥物,組織損傷,縫合口增加,術中人工心肺循環機(CPB)中使用肝素、血小板和血清凝血因子都會導致嚴重的手術失血、術后出血及術后貧血,因此很多心外科患者在圍術期都需輸注血制品,但輸血會導致與之相關的不良反應,如非溶血性發熱反應、過敏性輸注反應、輸血相關性肺損害、傳染性疾病的感染及細菌感染,其中細菌感染十分常見[4-6]。早在20世紀80年代,Tartter等[7]的研究指出,輸入壓積紅細胞可能會增高患者的感染率。

        3.1 輸血導致感染的機制

        輸注血制品會使免疫力下降,即輸血相關性免疫調節[8],這種效應會顯著降低人體免疫力,進而導致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9]。輸血會使白細胞比例失調,并對自身的免疫細胞產生破壞作用[10]。血制品因為長期儲存,其中的白細胞會釋放如生物活性因子、HLA多肽等各種因子,這些因子可能會抑制白細胞的功能,從而使人體免疫力下降。血制品中白細胞、血小板活性物質等會促進創傷后敗血癥的發生[11]。若使用過濾技術,使血制品中白細胞含量減少,則會明顯降低輸血患者的感染率[12]。多項研究通過對感染率進行分析,發現增加輸血量,會導致術后感染率升高[13]。

        患者在術后接受血漿輸入,會引起機體的免疫抑制,進而引起患者術后感染。有研究表明,術后輸入血漿是引起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因素危險程度與患者輸入血漿量有關,而與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無關[14]。此外,Grossi等[15]的研究表明,患者在術后一次輸入血漿出現的免疫抑制作用是暫時的,而連續多次對患者輸入血漿,會導致更加持久嚴重的免疫抑制反應,顯示輸入血漿的量與免疫抑制呈現正相關關系,表明患者術后輸入血漿量是患者術后出現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16]。

        3.2 減少出血和輸血的措施

        正是認識到了輸血可能導致的上述不良反應,醫療管理部門、醫學會及各級醫院都已制訂了相應的輸血適應證指南,因此,應嚴格把握輸血適應證,以減少輸血傳播感染的風險,減少輸血相關免疫抑制反應及幫助維持血源供應。

        3.2.1 減少出血和輸血的術前措施 術前輸血的主要原因是術前抗凝藥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阿司匹林等藥物會導致輸血需要的增加,但是通常不嚴重,而這類藥物的使用能增加CABG患者的術后效果,因此CABG患者術前通常不停用阿司匹林,特別是ACS患者[17],而氯吡格雷的使用能增加出血、輸血、因出血導致的二次手術和其他并發癥的風險,因此,如果可以,應該在術前4~6 d停用氯吡格雷[18-20]。

        重組人促紅素是刺激紅細胞增加的藥物,據報道,術前使用對準備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特別有效,特別是與自體紅細胞術前儲備聯合應用[21-22],但由于目前血液儲存技術的安全性沒有被很好地證實,因此使用此類藥物增加紅細胞的獲益可能超過了一些未知風險[23-24]。

        3.2.2 減少出血和輸血術中措施 在心臟手術中,CPB替代了心臟和肺,提供了整個機體的灌注。這個體外循環由非內皮管道和人工肺組成,可激活血液系統,包括凝血、補體、纖維蛋白溶解作用、激肽釋放酶、白細胞和血小板[25]。減少CPB副作用的措施:應用生物/血兼容的表面物質,主要是用肝素覆蓋CPB循環系統表面物質[26]。對于體外循環,使用生物相容的表面物質能改善手術預后,包括減少出血和輸血。部分心臟中心的研究建議減少肝素涂層管路的肝素用量,但是這種減弱抗凝的方案不能保證安全性[27-28]。實際上,在CBP中使用較多的肝素可能減少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改善術后凝血,降低術后血制品的輸注需求[29]。

        減少CPB循環中預充液的容量能減少血液稀釋的程度。除此之外,大多數的嬰幼兒管道需要添加異體的血液到預充液中,防止使用CPB時出現嚴重的血液稀釋和缺血。在成年人和年長的幼兒中,可能采用逆行自體血液預充。在插管后,把患者的血液倒回至基本循環中,從而移除基本晶體溶液,減少血液稀釋的程度[30]。在成年人,通常500~750 ml的預充液容積會從患者自己的血液中移除。

        術中自體輸血,即急性血量正常的血液稀釋,包括在使用CPB期間抽取患者的血液并儲存,然后在使用魚精蛋白后重新返回給患者。誘導麻醉并放置好監測通路后,通過中心靜脈抽血(5~10 ml/kg),且加用抗凝劑冷藏。當患者脫離CPB和使用魚精蛋白后,血液可重新回輸。這種術中血液稀釋的方法通常會減少輸血,同時保留紅細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但這種方法不能用于不穩定或貧血的患者。在使用CPB過程中,嚴重的血液稀釋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增加腦卒中和腎衰竭的發生[30-32]。

        在手術中,通常慣例是使用血液回收裝置,能抽取患者心包和胸腔中流出的血液,然后重新輸注洗滌后的紅細胞。通過這個裝置,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會被分離出去,但紅細胞得到保留。另外,完成分離術和撤離患者動脈和靜脈管道后,儲留在管道和人工肺中的血液被細胞保留器處理后重新輸注給患者。

        3.2.3 減少出血和輸血的藥物應用 抑肽酶是天然血清蛋白酶抑制藥物,過去在預防和減少心臟外科手術出血和輸血中被廣泛應用。1933年在美國用于CABG患者治療中被證實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此藥現在很少用于臨床[33]。氨基己酸及氨甲環酸是賴氨酸類似物,能抑制賴氨酸與纖溶酶原的結合,因此能夠阻止纖溶酶原從纖維蛋白轉化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即能夠抑制纖維蛋白降解作用。在心臟外科手術中,使用CPB的患者均預防性地使用此類藥物。氨基己酸及氨甲環酸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也反復證實了其療效。不少研究表明[34-37],這兩種酸都能減少心臟外科手術使用CPB患者的出血和對輸血的需要,其中氨甲環酸更有效,但并不能減少因術后出血而需再次手術的比率。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抗纖維蛋白溶解治療在手術中的作用還不確定[38],盡管抗纖維蛋白溶解治療的有效性很明顯。去氨加壓素(DDAVP,精氨酸加壓素同類藥物)可能能增加血漿vov Willerbrand因子水平,且能減少術后血小板功能不全患者術后出血[39-40],然而由于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不推薦常規使用。

        綜上所述,輸血在心外科患者的圍術期治療中并非有益無害,選擇輸血治療時需詳細評估患者的臨床情況,嚴格把握輸血指征,并在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中采用多種方式減少出血,盡量減少輸血指標,以預防輸血相關性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Renzulli A,Carozza A,Romano G,et al.Recurrent infective endocarditis: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21 years of experience. arenzul@tin.it[J].Ann Thorac Surg,2001,72(1):39-43.

        [2] 祝利華,張偉文,王舜堯,等.心臟外科手術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 2010,26(8):1379-1380.

        [3] 劉蘇,陳淑敏,李曉恒,等.10年心臟手術后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5):433-435.

        [4] Hill GE,Frawley WH,Griffith KE,et al.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a meta-analysis[J].J Trauma,2003,54(5):908-914.

        [5] Banbury MK,Brizzio ME,Rajeswaran J,et al.Transfus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fter cardiovascular surgery[J].J Am Coll Surg,2006,202(1):131-138.

        [6] Walz JM,Paterson CA,Seligowski JM,et al.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bowel surger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446 patients[J].Arch Surg,2006,141(10):1014-1018.

        [7] Tartter PI,Quintero S,Barron DM.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operations[J].Am J Surg,1986,152(5):479-482.

        [8] 劉景漢,歐陽錫林.去白細胞輸血基礎和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輸血雜志,2001,14(4):252-255.

        [9] Klos M,Korsak J.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blood components transfusions[J].Pol Merkur Lekarski,2002,13(77):413-416.

        [10] Osman HK,Peiris JS,Taylor CE,et al."Cytomegalovirus disease" in renal allograft recipients:is human herpesvirus 7 a co-factor for disease progression?[J].J Med Virol,1996, 48(4):295-301.

        [11] Nielsen HJ,Reimert CM,Dybkjaer E,et al.Bioactive substance accumulation and septic complications in a burn trauma patient:effect of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J].Burns,1997,23(1):59-63.

        [12] 劉正敏,高新譜,韓雪瑩.不同儲存時間后過濾白細胞對濃縮紅細胞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輸血雜志,2003, 16(3):182-183.

        [13] 符曉陽,袁記,楊金華.胃腸道腫瘤患者圍手術期輸血與術后感染的關系[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5,11(1):45.

        [14] Lu JC,Grayson AD,Jha P,et al.Risk factors for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and mid-term survival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3,23(6):943-949.

        [15] Grossi EA,Culliford AT,Krieger KH,et al.A survey of 77 major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f median sternotomy:a review of 7,949 consecutive operative procedures[J].Ann Thorac Surg,1985,40(3):214-223.

        [16] 周曄,劉冰,王建華,等.心臟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醫院感染鮑氏不動桿菌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725-726.

        [17] Moskowitz DM,Klein JJ,Shander A,et al.Predictors of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for 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at a blood conservation center[J].Ann Thorac Surg,2004,77(2):626-634.

        [18] Purkayastha S,Athanasiou T,Malinovski V,et al.Does clopidogrel affect outcome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meta-analysis[J].Heart,2006,92(4):531-532.

        [19] Eisen A,Giugliano RP.Antiplatelet and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omparison of the updated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guidelines[J].Cardiol Rev,2015.[Epub ahead of print]

        [20] Barbieri L,Pergolini P,Verdoia M,et al.Platelet re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receiving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clopidogrel or ticagrelor[J].Vascul Pharmacol,2015,11(1):31-36.

        [21] Ratliff TM,Hodge AB,Preston TJ,et al.Bloodless pediatric cardiopulmonary bypass for a 3.2-kg patient whose parents are of Jehovah′s Witness faith[J].J Extra Corpor Technol,2014,46(2):173-176.

        [22] Durandy Y.Perfusionist strategies for blood conservation in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J].World J Cardiol,2010,2(2):27-33.

        [23] Corwin HL,Gettinger A,Fabian TC,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epoetin alf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N Engl J Med,2007,357(10):965-976.

        [24] Schved JF.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a therapy that needs to be scientifically evaluated[J].Transfus Clin Biol,2005,12(5):365-369.

        [25] Mondal NK,Sorensen EN,Pham SM,et al.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in end-stag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following continuous-flow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implantation:differences in plasma redox status and leukocyte activation[J].Artif Organs,2015,22(2):89-91.

        [26] Chryssos A,Stroup SJ,Pifer MM,et al.Management of heparin-resistant patients with benefits Maximizing biocompatibility in cardiopulmonary bypass:combining ATrynR recombinant antithrombin Ⅲ and CarmedaRheparinbonded perfusion circuits:a case series[J].J Extra Corpor Technol,2015,47(1):44-47.

        [27] Aldea GS,Doursounian M,O′Gara P,et al.Heparin-bonded circuits with a reduced anticoagulation protocol in primary CABG: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J].Ann Thorac Surg,1996,62(2):410-417.

        [28] Gunaydin S,Farsak B,Mccusker K,et al.Clinical and biomaterial evaluation of hyaluronan-based heparin-bonded extracorporeal circuits with reduced versus full systemic anticoagulation in reoperation fo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J].J Cardiovasc Med (Hagerstown),2009,10(2):135-142.

        [29] Ferraris VA,Ferraris SP,Saha SP,et al.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conservation in cardiac surgery: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and The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ologi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Ann Thorac Surg,2007,83(5 Suppl):S27-S86.

        [30] Balachandran S,Cross MH,Karthikeyan S,et al.Retrograde autologous priming of th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ircuit reduces blood transfus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surgery[J].Ann Thorac Surg,2002,73(6):1912-1918.

        [31] Ranucci M,Biagioli B,Scolletta S,et al.Lowest hematocrit 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mpairs the outcome in coronary surgery:an Italian multicenter study from the National Cardioanesthesia Database[J].Tex Heart Inst J,2006,33(3):300-305.

        [32] Habib RH,Zacharias A,Schwann TA,et al.Adverse effects of low hematocrit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n the adult:should current practice be changed?[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3,125(6):1438-1450.

        [33] Fergusson DA,Hebert PC,Mazer CD,et al.A comparison of aprotinin and lysine analogues in high-risk cardiac surgery[J].N Engl J Med,2008,358(22):2319-2331.

        [34] Myles PS,Thompson G,Fedorow C,et al.Evaluation of differences in patient and physician perception of benefit and risks of aspirin and antifibrinolytic therapy in cardiac surgery[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4,42(5):592-598.

        [35] Vander S T,Kaur S,Lancey R A,et al.Reduction of bleeding after heart operations through the prophylactic use of epsilon-aminocaproic acid[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6,112(4):1098-1107.

        [36] Huang F,Wu Y,Yin Z,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use of antifibrinolytic agent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J].Hip Int,2015,25(6):502-509.

        [37] Mongan PD,Brown RS,Thwaites BK.Tranexamic acid and aprotinin reduce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d transfusions during primary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J].Anesth Analg,1998,87(2):258-265.

        [38] Eaton MP.Antifibrinolytic therapy in surger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Anesth Analg,2008,106(4):1087-1100.

        [39] Ichikawa J,Kodaka M,Kitahara T,et al.The use of thromboelastometry and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blood loss and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in cardiac surgery und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J].Masui,2015,64(2):131-138.

        第3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關鍵詞】心臟瓣膜置換術;連續縫合;間斷褥式縫合心臟瓣膜置換術是心臟外科手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心臟瓣膜的縫合方式也有很多種, 其中間斷縫合和連續縫合是比較常用的兩種方式 [1]。為了研究不同縫合技術在瓣膜置換中的療效, 先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發生病變患者的臨床資料, 觀察不同手術方式患者術中和術后的臨床表現。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發生病變的患者, 根據選擇的縫合技術不同, 隨機分為接受連續縫合的試驗組和接受間斷褥式縫合的對照組各30例患者, 其中男37例, 女23例, 患者年齡在22~67歲之間。實驗組中主動脈發生病變的患者14例, 二尖瓣發生病變的患者16例;對照組中主動脈和二尖瓣發生病變的患者分別是17例和13例。所有患者經造影、心臟超聲或R線檢查確診, 臨床癥狀明顯。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以在研究中進行比較。

        1. 2縫合方法兩組患者的手術都必須在全麻、中低溫體外循環的條件下進行, 在手術過程中阻斷患者經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的開口, 并注射心臟停搏液。根據病變原因不同, 采用不同的方法。主動脈發生病變的患者, 采用連續縫合技術時取患者主動脈的前壁斜或橫切口, 在各竇瓣處環上縫合線, 然后按順序縫合患者的左冠竇、無冠竇以及右冠竇瓣環, 人工瓣環和瓣環之間則連續縫合, 針距控制在3~5 mm, 最后收緊打結;采用間斷褥式法縫合時步驟不變, 縫合方法改為間斷褥式法。二尖瓣發生病變的患者, 采用連續縫合技術時在二尖瓣環后中處用Prolene線縫合瓣膜, 將瓣膜置于瓣環處, 打結后沿順時針、逆時針分別連續縫合瓣膜和瓣環, 進針處距離瓣環邊緣和環距均0.5 cm左右;采用間斷縫合方法時, 縫合瓣環時使用雙頭帶墊片針, 然后縫合機械瓣, 將瓣膜置于瓣環處, 分別打結。

        1. 3觀察指標研究中需要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多方面, 歸納為心肺的轉流時間、主動脈的阻斷時間、呼吸機的輔助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患者住院時間。

        1. 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0.0軟件,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進行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

        2結果

        手術期間兩組患者接受相同的手術條件, 在此基礎上試驗組接受連續縫合, 對照組接受間斷褥式縫合。通過觀察得知實驗組患者心肺的轉流時間、主動脈的阻斷時間、呼吸機的輔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作為心臟外科手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心臟瓣膜置術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間斷縫合和連續縫合就是心臟瓣膜置術中比較常用的兩種縫合方式。目前臨床上多數觀點認為:間斷縫合的優點主要在于其確切性上, 而連續縫合的優勢多體現在縫合時間上[2]。主動脈瓣環處于冠狀動脈的開口下方, 所以手術中刀口不能太靠近主動脈瓣環, 否則可能危及冠狀動脈和其開口, 如果患者主動脈瓣狹窄, 潛在的危險性更大;二尖瓣靠近左右兩個心室, 在左心室和左心房的交界處, 上方是主動脈瓣等結構, 解剖位置特殊, 通常情況下表層切口無法顯露;由此可見, 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置換術的操作空間有限。連續縫合操作過程中縫合線結少, 不會造成縫縮瓣環;但是間斷褥式縫合在提線時往往會縮緊作用, 造成落瓣困難從而延誤救治時間[3]。采用間斷縫合法縫合瓣環, 由于沒有人造瓣膜, 因此手術視野比較清晰, 并且在縫合機械瓣膜的襯墊時, 醫生可以在術野之外操作, 安全方便。縫合瓣環和瓣膜的過程中視野清晰, 更有利于控制進針、針距等方面。

        在本次研究中, 通過觀察對比得知接受連續縫合的實驗組患者心肺的轉流時間、主動脈的阻斷時間、呼吸機的輔助時間都短于對照組, 這說明在臨床手術中續縫合在患者恢復管理方面更具有優勢;并且術后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也短于對照組, 對患者的創傷小于間斷褥式縫合。連續縫合作為臨床心臟外科手術中比較常見的縫合方式, 縫合線結少, 操作快速簡便, 減少了手術對于患者造成的心肌損傷, 縮短了患者心肺的轉流時間、主動脈的阻斷時間和呼吸機的輔助時間, 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同時也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 在患者中滿意度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國棟, 方良偉, 田小豐, 等.心臟瓣膜置換術連續縫合與間斷褥式縫合療效比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0): 2251-2252.

        [2] 王保收, 劉于威, 孟慶江, 等.重癥心臟瓣膜病的外科治療.河南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11, 30(4):293-294.

        第4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在陶敏動手術的那個年代,并沒有太多高超的技術,可以依靠的不是機器,而是醫生的技術。

        陶敏從小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缺陷性疾病,一般在新生兒的左右心房間隔上有個小孔,或者在左右心室間隔上有個小孔。一旦患上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會有一個極度危險的童年,甚至可能會夭折。如果很幸運熬過了童年,也極有可能在青少年時期,患上肺動脈高壓,能活過15或20歲的幾率很小。

        對于先天性心臟病,陶敏小時候沒當一回事,只知道自己身體不太好。直到16歲那年,她和朋友們一起歡慶,走了好長的路,漸漸發覺自己透不過氣來。住在醫院的時候,與陶敏同病房的人先后進行了心臟手術,但沒有一例成功。“一個是嬰兒,手術臺上就死了。還有一個是成人,做完手術是好的,但過兩天死了。”

        陶敏的手術正式開始后,醫生確定她的情況屬于“動脈導管未閉”。由于沒法剪斷導管,醫生臨時決定將導管結扎,將導管的兩頭用線綁住,當血不再流通的時候,在導管中注入“硬化劑”。用陶敏的話說,就是放點“水泥”進去,堵住了,血也就不流了。

        上世紀50年代,要在心臟上動刀可不像現在這么普遍。由于當時并沒有冷凍技術,也沒有體外心肺循環技術。開胸之后,能讓醫生動手術的時間非常短。心臟缺血時間一長,心肌就會壞死。也就是說,當時醫生動手術只能憑借經驗和技術,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正確的選擇。

        手術后的陶敏,完全和正常人一樣,并成為一名心內科醫生。上班、結婚、生子,原本她都不敢去想象的事情,因為手術的成功全都變成了現實。

        蓬勃發展史:

        心臟手術的技術革命

        如今看來,陶敏的手術并不復雜,已經可以在心臟內科通過介入術治療,但當時,這可是一件性命攸關的事兒。在冷凍技術、體外心肺循環技術沒有發明之前,心臟手術十分困難,一度被認為是。

        已知最早的心臟外科手術是西班牙醫師弗朗西斯科?羅梅羅(Francisco Romero)于1801年為心包膜積水的患者施行心包膜開窗術。1896年9月7日,德國法蘭克福的路德維格?雷恩(Ludwig Rehn)醫師為一個患者修補刺穿的右心室,術后完全康復,成了第一例成功的心臟手術。

        那時,心臟手術的風險極高,奧地利著名醫生西奧多?比爾羅特(Theodor Billroth)曾說過:“在心臟上做手術,是對外科藝術的褻瀆。任何一個試圖進行心臟手術的人,都將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即便如此,醫生們也沒有被嚇退,心臟外科技術在20世紀蓬勃發展起來,先后出現了BT分流、降低體溫暫停血液循環、體外心肺循環等技術。

        1954年,有一群具有開拓精神的醫生,在明尼蘇達大學進行了一次開創性的手術。明尼蘇達大學的外科醫生沃爾頓?來里赫替一位心房間隔缺損的兒童,進行了一次體外循環心臟手術,醫生用一組管子從父親的動脈中抽取血液,然后將其泵送到嬰兒體內,然后孩子的血液返回父親體內進行氧合,隨后再次被泵送。此后,沃爾頓?來里赫利用患者的父母當作“體外心肺機”,完成了45例手術,近一半獲得成功。

        微創手術的時代

        陶敏作為心內科醫生的那些年,也見證了醫學的變化。她回憶,剛工作的時候,她就參與了一次“動脈導管未閉”的手術。而在那次手術上,她再次體會到了自己的幸運。

        “醫生剛把病人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的導管結扎上,病人一會兒就休克了。”如今想起,陶敏依舊覺得心有余悸。當時的醫生也都措手不及,只能放棄結扎,待病人恢復心跳便終止了手術。

        實際上,這種情況,現在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曾經,心臟檢查時只能看到一維的圖像,也就是心回波圖,完全看不出是心臟的樣子。1980年,發明了二維超聲圖像,這時候已經能看到四個心腔的實時圖像,對診斷有很大幫助。上世紀90年代,彩色多普勒技術誕生了,它可以標記通過小孔的血液并記錄血液的流動以及流向,直到現在也是一種常用的診斷方法。

        除了診斷技術的發展,手術方式也是日新月異。在陶敏那個年代,動脈導管未閉都需要心外科動手術才能解決。隨著導管介入術的發展,目前很多動脈導管未閉的患者都可以通過導管介入治療得到康復。

        第5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關鍵詞]肺炎,呼吸機相關性;胸外科學;危險因素;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該院收治的45例心臟外科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作為試驗組,將45例心臟外科重癥監護室未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作為對照組。試驗組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24~70歲,平均(53.24±2.21)歲;體重42~85kg,平均(57.21±2.67)kg。對照組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25~70歲,平均(53.21±2.45)歲;體重42~84kg,平均(57.28±2.46)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施行傳統護理,試驗組實施系統護理。系統護理是以傳統護理為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環境管理。保持病房定期通風并保持溫濕度合適。重癥監護病房最好配備層流通風和消毒設備,并嚴格消毒病房。對患者進行一定隔離,減少走動和人員流動。(2)洗手:醫務人員的手衛生非常關鍵,需要嚴格按照規范洗手法進行洗手[1-3]。(3)嚴格無菌手術。在各項護理中,如氣管切開、吸痰等護理操作中均需執行無菌操作。(4)嚴格消毒設備。對污染的霧化器和支氣管鏡等均需進行嚴格消毒以便再次使用。(5)呼吸機管理。呼吸機管理需要1周更換1次呼吸回路,出現污染則需要及時更換,并注意及時傾倒冷凝水,以免出現回流污染。(6)營養支持。對患者進行營養強化干預,必要時進行胃腸減壓,并通過緩慢鼻飼維持機體營養和菌群平衡[4-5]。(7)理療護理。給予引流和振動排痰護理,促進痰液排出,加速患者康復。(8)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大多數患者對他們最初使用的抗菌藥物有抗藥性,所以應聯合使用2種以上的抗菌藥物。(9)口腔護理。指導患者用漱口水進行口腔護理,并注意做好氣管插管深度的記錄,避免導管損傷氣道[6-7]。

        1.2.2觀察指標

        (1)分析危險因素。(2)比較兩組心臟外科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護理滿意度;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3)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后使用抗菌藥物時間、住院時間。(4)護理前后患者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6、IL-8]。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危險因素分析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為昏迷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的延長。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進一步分析并最終確定,昏迷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與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均有顯著的相關性(t=8.224、9.181,P=0.001、0.003)。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781,P=0.003)。

        2.3兩組護理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炎癥因子水平較護理前降低且試驗組炎癥因子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使用抗菌藥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后,試驗組使用抗菌藥物時間、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6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關鍵詞】小兒;心臟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605-02

        前言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胎兒時期心臟和大血管發育異常所導致的先天心血管系統畸形,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心臟病[1]。"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占出生嬰兒的0.7%~1.0%,每年大約15萬名先天性心臟病出現[2]。隨著心血管醫學的快速發展,現在病死率已顯著下降。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先心病患兒60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60例先心病患兒中,男24例占40,女36例占60。初次診斷先心病40例占67.7,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兒20例占33.3。

        1.2 主要癥狀:

        輕者無癥狀,查體時發現,重者可有活動后呼吸困難、紫紺、暈厥等,年長兒可有生長發育遲緩。晚期發生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時可出現持續青紫。心臟雜音:比較響亮,粗糙,嚴重者可伴有胸前區震顫。其它癥狀:自幼哭聲嘶啞、易氣促、咳嗽、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白內障、唇腭裂和先天愚型等。

        1.3結果

        出院時臨床好轉55例,放棄治療4例,死亡1例。

        2 護理措施

        2.1 保持室內環境

        病房要保持安靜,保證有充足的陽光,室溫保持在18℃~21℃之間,病房根據天氣情況,每天開2-4次窗戶,相對濕度保證在55%~60%范圍內[3],室內空氣要流通。冬天應定時打開窗戶,以加強空氣對流。有持續青紫的患兒,應避免室內溫度過高,導致患兒出汗,脫水。

        2.2 注意觀察生命體征

        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精神狀況,細心觀察病情,認真做好病情記錄[4]:保持大便通暢,先心病患兒注意大便時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如兩天無大便,可用開塞露通便。

        2.3 心理護理

        患兒病情一般進展快而且嚴重,恢復起來較慢,家長往往思想準備不足,心理負擔較重,家長們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運用溝通技巧,教會他們配合的方法,耐心解答患兒家長的各種疑問,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解除患兒家屬的心理負擔[5]。說服其主動配合各項檢查和治療,使治療工作順利進行,以利患兒盡快康復。

        2.4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保證患兒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有效降低氧消耗量,保護患兒的心臟功能。各項檢查處置應集中進行,避免患兒過多哭鬧,被褥要柔軟保溫,內衣要松軟,穿衣不可過多, 以免造成患兒的不安和過量出汗,影響患兒呼吸[6]。

        2.5 飲食營養護理

        有先心病的患兒,喂養比較困難,吸奶時往往易氣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嘔吐和大量出汗,小嬰兒喂奶時可用滴管滴入,以減輕患兒體力消耗。給予患兒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質及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同時需補充充足的水分。患兒進食應少量、多次、定時進行,以免加重呼吸困難和嘔吐。如果小兒食欲不佳,應誘導進食,不可強迫。重癥患兒,喂食、喂水、喂藥時應將患兒抱起,呈斜坡位。

        2.6 嚴格觀察病情變化,

        患兒年齡越小,病情往往變化快,隨時注意觀察患兒的意識、面色、心率、心律、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及周圍循環的變化,給予心臟監護等措施,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師,給予及時處理,以保證病情正常轉歸。

        3 討論

        小兒先天性心臟是出生時即存在的心臟、血管結構和功能上的異常,其不僅影響小兒正常發育,也是造成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國每年約15萬新生兒患先天性心臟病,過去外科手術是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傳統方法,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但是由于手術創傷、麻醉與體外循環、輸血等問題,始終影響著手術成功率,所以護理工作對心臟病患兒的痊愈非常重要,正確的治療,輔以完善的護理,可有效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及嚴重并發癥的出現,降低患兒死亡率,促進患兒及早康復。

        本人通過我院接診的心臟病患兒實例進行的護理分析與總結,結合自身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上述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護理要點以供探討,如有不恰當之處,還請見諒。在此也祝愿所有心臟病患兒早日康復,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郭加強, 吳清玉.心臟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68.

        [2] 龍健.非藥物性護理干預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疼痛的影響[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4):1135-1136.

        [3] 李錦,湯紅蓮.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氣胸的預防及護理[J].現代護理,2010,23(4):1135-1136.

        [4] 黃春,劉瓊,周發春.嚴重胸外傷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機械通氣治療[J].現代醫藥衛生,2006,12(23):2210-2211.

        第7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關鍵詞:黏液瘤;心臟腫瘤;外科治療

        中圖分類號:R654.2 R256.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12)02024401

        心臟原發性腫瘤以黏液瘤最多見。而心臟黏液瘤最常見部位為左心房,其余依次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脫落的腫瘤栓子可造成體動脈或者肺動脈栓塞,較大的心臟黏液瘤能引起房室瓣梗阻甚至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猝死。因此盡早診斷及盡早治療十分重要[1]。現就我院自2005年11月―2009年11月手術治療的30例心臟黏液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齡16歲~70歲,平均41.3歲,體重46 kg~69 kg,平均55.6 kg,病史5個月至2年。術前有心慌、胸悶、氣短者28例;有咳嗽、咯血者2例;有輕度腦梗死者1例。30例患者均經超聲心動圖檢查證實心腔內有腫塊診斷為黏液瘤。其中1例為多發瘤,左心房瘤27例,右心房瘤2例,右心室瘤1例。

        1.2 手術方法 全麻,橈動脈穿刺及中心靜脈穿刺測壓。全組病例均取胸骨正中切口,肝素化中低溫體外循環下完成手術。行升主動脈及上下腔靜脈插管,停搏前盡量避免搬動心臟,心臟停搏后切開右心房和房間隔,切除腫瘤。2例二尖瓣受損嚴重,瓣環擴大關閉不全反流2例,同期做二尖瓣成形術1例,瓣膜置換1例,三尖瓣成形2例。

        2 結 果

        經手術治療30例患者中無死亡病例。1例于術中發現合并左肺大出血,經搶救成功救治。術后1例出現低心排,1例二次止血經治療后痊愈出院,其余均恢復良好。切除瘤體標本最大為7.5 cm×5.0 cm×2.0 cm,病理學檢查均證實為黏液瘤。隨診1個月至4年,復查心臟超聲未見異常,心功能Ⅰ級~Ⅱ級,無復發病例。

        3 討 論

        原發性心臟腫瘤的發病率極低,以黏液瘤多見占整個心臟腫瘤的30%~40%。其中左房黏液瘤最多,其次為右房、右室和左室,多為單發。女性多于男性。本組1例男性黏液瘤位于右房且為多發,其余狀況與文獻報道相近。心臟黏液瘤主要是由于瘤體妨礙正常血流造成二、三尖瓣口梗阻,影響瓣膜的啟閉,會引起一系列的癥狀,嚴重者猝死。黏液瘤,質脆易碎,易發生動脈栓塞及肺栓塞。因此一經確診,需緊急手術治療。

        手術時要點:首先,操作要輕柔,盡量避免阻斷主動脈前探察,上下腔靜脈插管要注意避開腫瘤以防瘤體脫落而形成栓塞,盡量避免右房插管而選擇上下腔靜脈直接插管。本組全部采用心臟停搏后探察。其次,腫瘤切除要徹底,將瘤蒂周圍0.5cm~1.0 cm以上的正常組織一并切除[2],以防局部復發,瘤體較大時完整切除房間隔,以自體心包或牛心包重建房間隔以利于完整取除腫瘤和避免復發。若術中發現腫瘤侵及二、三尖瓣瓣膜可行成型或瓣膜置換手術。有些作者建議左心不脹,回血不多不影響操作時,不插左心減壓管,以免插管引起栓塞[3]。本組1例巨大右房黏液瘤術中合并肺出血[4],術中左心引流量一直較大,若無左心引流,無法手術,我們建議主動脈阻斷心臟停搏、探察后置左心引流。最后,心黏液瘤手術中應高度警惕肝素抗凝不足以及追加肝素致出血情況發生。有文獻報道1例術后合并大面積腦出血而搶救無效死亡,未報具體原因。本組1例黏液瘤位于右房,瘤蒂均位于右房前側壁,體外循環前經頸內靜脈常規給予肝素400 U/kg后測ACT值

        總之,手術切除心臟黏液瘤有很好的效果。但對其生物學特性以及肝素耐藥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雷雨晶,畢秀紅,孫洪微. 5例特大心臟黏液瘤的圍術期監護[J].醫學創新研究,2008,5(17):115.

        [2] 王永連,王忠民,.心臟黏液瘤外科治療[J].山東醫藥,2008,48(1):136137.

        [3] 劉瑜,孫成超,鄭亮承,等.心臟黏液瘤的外科治療[J].臨床醫學,2008,28(8): 5051.

        [4] 修宗誼,谷天祥,閻德民,等.心臟黏液瘤176例的診斷與外科治療臨床分析心臟外科學[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14(5):383384.

        第8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左房粘液瘤是一種常見的原發性心臟腫瘤,腫瘤栓子易脫落導至腦栓塞、周圍血管栓塞等,部分患者以腦栓塞為首發癥狀到醫院就診。我院至1994年1月-2008年11月共收治該類患者8例,現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齡19~72歲,平均 36.12 歲,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偏癱,其中2例合并昏迷,頭CT均為多發腦梗塞。其中活動后心悸、氣短5例;發作性暈厥2例;腹脹、下肢腫脹2例;反復咳嗽1例;陣發性呼吸困難、不能平臥1例;血沉增塊5例。8例中有心臟雜音7例,其中單純舒張期雜音4例,單純收縮期雜音1例,雙期雜2列。有3例心臟舒張期雜音隨改變而增強或減弱,坐位或站位時,舒張期雜音較臥位時明顯增強。8例患者心電圖多提示竇性心律,部分病人伴ST-T改變或頻發房早。X線片示:心影均呈二尖瓣形,提示左房增大及肺瘀血表現,心胸比例為0.42~059;8例患者均經彩色超聲檢查,均提示左房內云霧狀團塊影,瘤體最大為:11.8cm×7.8cm×6.1cm,最小為:3.9cm×3.1cm×19cm。8例患者中有6例行手術治療,另外2例因患者病情較危重,未行手術治療。

        2 討論

        左房粘液瘤在心臟粘液瘤中約占75%~93.25[1]。本病女性為多,男女之比約為1∶3[2]。左心房粘液瘤的臨床表現取決于腫瘤的大小、部位和活動度,常見癥狀有活動后心悸、胸悶、心前區疼痛、暈厥、發熱、貧血等。診斷上彩色超聲心動圖能夠顯示腫瘤的大小、形狀、附著部位、以及在房室之間的往返運動情況,是本病最簡單、安全、可靠,并可反復使用的檢查方法,其準確率為98.64%,對心臟粘液瘤具有確診價值[1]。左心房粘液瘤還可因瘤栓或瘤表面的血栓脫落,導致體循環栓塞,常見于腦、肢體、脾、腎、視網膜、冠狀動脈等,其中腦栓塞最常見,約占栓塞的50%[2]。因此,如果沒有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無風心病或其他心臟病史,突然起病,年齡相對較輕,有神經系統定位體征,CT提示腦梗塞,應想到粘液瘤的可能,不論有無心臟雜音,均應及時做超聲心動圖,尋找栓子的來源,一旦確診,宜盡早手術。因為一旦腫物嵌頓二尖瓣口,極易導致猝死;另外,盡早手術可防再次栓塞。但粘液瘤切除后,仍可復發,故應對出院患者進行隨診。

        參考文獻

        [1] 朱曉東.心臟外科指南[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1990.462

        第9篇:心臟外科常見手術范文

        如果瓣膜“失靈”,瓣膜關閉不全(瓣膜回流)或瓣膜開放不全(瓣膜狹窄)可導致功能障礙,意味著瓣膜病發生了,影響血液正常秩序的流動。二尖瓣關閉不全是瓣膜病的常見病種,其病因多數是瓣膜退行性改變,即由于瓣膜組織衰老過快導致腱索斷裂或過長導致瓣葉對合不攏形成關閉不全。另外一個引起二尖瓣回流的常見原因是心肌梗死,因為心肌梗死發作損傷了二尖瓣的支撐結構。風濕熱曾經也是導致二尖瓣回流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在醫療條件較好的城市中,風濕熱已少見。其他病因還有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導致的瓣膜炎癥、先天性瓣膜關閉不全等病變。

        大多數二尖瓣關閉不全患者在術前都有心慌、氣促癥狀,超過半數的病人心功能Ⅲ級或Ⅳ級,嚴重的出現咳嗽、活動時氣促和下肢水腫。診斷是比較容易的,聽診時在心尖部有特征性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超聲心動圖能清晰地顯示有病變的瓣膜對合不攏,并可以評價病變的嚴重程度。

        過去,心臟瓣膜病只有一個辦法來解決,就是瓣膜置換,用機械瓣或生物瓣來替代無法繼續工作的“原裝”瓣膜。缺點是需終身監測凝血指標的變化并使用抗凝劑。雖然“喜新厭舊”乃人之天性,不過心臟的“零部件”還是受之父母的好。現在,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二尖瓣瓣膜成形手術誕生并日趨成熟,該手術在歐美國家已經相當普遍。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不卡片 | 在线观看韩国免费A∨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播放 | 中国一级特黄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