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打板子的故事范文

        打板子的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打板子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打板子的故事

        第1篇:打板子的故事范文

        作為著名的設計師,吳濱閱房無數,也造房無數,在他手上完成的豪宅軟裝設計多不勝數,但也比不上為自己打造一個家來得有滿足感。房子在一個設計師眼里永遠都是不完美的,尤其是當他自己住在里面的時候。在吳濱看來,他的房子永遠處于變化之中,就像畫廊一樣,不同的時間展覽不同的東西,呈現不同的模樣,在某種程度上,也像一個永遠未完成的居所。

        設計師的細節控

        當吳濱第一次見到這座房子,他就知道這是他想要的家。

        他是在差不多兩年前的一個傍晚來到這里。“那時候路燈初起,我就站在房子外面的露臺上,朝里面看,視野非常通透,透過前面的落地玻璃窗,一直可以看到房子另一頭落地玻璃窗外的景色。就那一眼,我就知道這是我想要的房子。”

        房子的結構是歐式的,地面有三層,加上地下室以及露臺。吳濱決定保持整體的風格,所以呈現出與他上一個住處截然不同的感覺。他大概花了一年做設計裝修,今年7月剛剛入住。

        白是這個家的主色調,一進門就被鋪天蓋地的各種白色淹沒。墻壁自然是白的,櫥柜、沙發、抱枕、茶幾、花瓶、餐椅……事實上,白色幾乎滲透到這個家的每一個角落,從下到上,每一個空間里的每一件重要家具都是白色的,直至頂樓露臺那張鋪著白布的長桌,以及上面安放著的白色餐具。

        二樓有兩個臥室。一個住兩個女兒(分別是12歲和10歲),墻紙選的是帶素描效果的花朵,兩張小床是大紅色,成為這座房子里最熱烈的顏色之一,藍色的枕頭與桌子的顏色呼應,床頭有充滿童趣的臺燈,而桌上的水晶冰壺是吳濱從跳蚤市場淘來的,可以放酒,也可以插花。不過,二樓最讓他喜歡的設計并不是這兩個房間,而是藏于暗處。“很多朋友在巡視一圈之后,如果我沒提示,他們甚至不會發現。”聽起來甚是得意。原來那一面原木材質墻壁的背后其實藏著一個房間,無縫設計確實叫人很難一眼識破。這一空間被用作書房。若把刻意選擇的黑色窗簾合上,再放下靠門墻壁上的熒幕,它又變成一間放映室。“有陽光的午后很適合在這里看書,而在晚上,拿兩杯酒,和心愛的人一起窩在沙發里看一部電影則非常甜蜜。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不過,細節控的吳濱還將對這里進行小小的改進:“我要把門背后也貼上和房間一樣的壁紙(黑白涂鴉相間),這樣里面也會和外面一樣的效果,看不出哪里是墻壁哪里是門。”另外,喜歡拍照的吳濱還將在這個門背上掛上自己拍攝的照片,“那時,它就更像一面墻了。”

        三樓絕對是一次空間的奢侈利用。吳濱把整一層打通之后,變成一個巨大的主臥,依然以白色為主,但細節的把握非常出彩。床的兩邊懸掛的是購自美國的蝴蝶燈,看似不起眼,實際每只價值兩萬元。還有兩盞水晶臺燈則來自法國的舊貨市場,是古董級的收藏品,價值不菲。倒是屋內懸掛的兩幅畫“不太值錢”,入門口那幅小狗的拼貼畫是無名藝術家的作品,書桌上干脆掛的是打印的畫,吳濱的解釋是:“我找不到一幅自己喜歡的畫,所以干脆就打印一張覺得可以的先裱起來掛著。

        如果從地面來到地下層的話,感覺就像從白天進入黃昏。無論是家具還是燈飾的選擇都比一層客廳顯得狂野,尤其是兩個箱子結構的茶幾。這是一個男人們的空間,吳濱常常和朋友在此處喝喝紅酒,抽抽雪茄,談天說地,同時,這也是他培養靈感的地方,吳濱關于設計的許多想法都是在這里萌生的。

        設計與風水相容共通

        作為設計師,吳濱并非一味地相信風水,但以他多年的經驗,風水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科學依據的,會根據空間的形態給人們相應的建議。他的意見是:風水也要與時俱進,畢竟古時候那套東西在現代已經不能照搬照套,太多現代的東西要求風水進行自我調整。

        吳濱在做好這座房子的設計圖之后,找了一個他認為很不錯的風水師朋友,希望聽聽他的意見,以便進一步完善設計。沒想到,他們的很多想法都不謀而合,盡管各自的出發點不同。

        這座房子的一大特點是通透,但這不知不覺也成為缺點之一。“一覽無遺,”吳濱說,“從路上能看到客廳的一切。”于是,他在最外層設計了一道小圍墻,將路人的眼光擋在外面,這是出于隱秘性和安全感考慮。風水師對這一設計大加贊賞,在他看來,一個家如果直進直出而沒有迂回的話,顯然對主人不好,而門前沒有阻隔,對于大宅來說也不太理想,所以這一道矮墻簡直是神來之筆。吳濱說:“撇開風水不說,門前的矮墻也可以起到擋風的作用,不然生活在風口之下,也不利于健康。”

        此外,風水師朋友還建議他在房子里以一些木頭做設計,原因是這個小區偏冷,住戶也不多,以五行相生之說,木可生火,所以多點木頭設計,可以讓房子旺起來。這一點也和吳濱的想法一致。他向來喜歡在設計中加入自然元素,注重人與自然的結合,所以,他一早就計劃了要在設計上運用大量的原木材料。最后,他干脆在一些地方用一段一段的木頭堆積起來形成別樣的裝飾品。

        不過,也有設計與風水相違背的地方。在一樓外面的樓臺上,吳濱設計了一個榻,地板則由小段小段的木板鋪成,“我設計的是一個甲板的感覺。”吳濱解釋。他原先的設計是讓甲板一直跨過落地窗蔓延到客廳,達到模糊內外的自然效果,這在西方設計中很常見。“但中國的風水學卻主張內外有別,所以我最后只能放棄了這種想法。”

        但天知道以后這座房子會變化成什么樣子呢。吳濱時時刻刻都想著改造它。他認為隨著一個人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心情的不同,對于房子的要求和設想會不同。“現在,我們在春夏時節看到的房子是一派簡約的歐式風格,但到了冬天,如果我把窗簾換一種顏色,甚至把家具也全部換掉,可能會感覺溫暖很多。可能很難想象,但我保證它可以變得很古典,很Art Deco,同時這種變化會非常自然。”

        心頭好

        1 UMOS by Jorge Moura&Carlos Costa椅子

        吳濱偏愛葡萄牙品牌UMOS by Jorge Moura&Carlos Costa,他在一次展會上看到他們的作品。主導設計的兩位設計師原來做的是珠寶和服裝,并很早就有自己的時尚品牌,后來由于迷上家具設計,關閉了時尚品牌,專心經營家具。吳濱客廳里一把棕色的椅子,一組落地燈,一個身上畫著黑色叉叉的花瓶,還有地下室天花板那盞金色的吊燈,二樓樓梯口的小小雕塑都是這個二人組合的作品。

        2 Johnny.B.蝴蝶燈

        吳濱最初在一本雜志看到,幾番搜尋之后卻苦于無法在國內買到。最后,通過紐約的朋友才買到。“剛拆開的時候就看到兩個大燈泡,心想原來花四萬塊就買這么對東西,后來把裝飾的蝴蝶、蜻蜓裝上之后才像模像樣,而且與我的裝修很符合。”吳濱說。

        3 鯨魚雕塑

        客廳里的鯨魚雕塑是法國品牌ATELIERS的限量產品,價格不菲。

        4 羊

        吳濱為這個房子專門設計的“羊”,有多種顏色,散落于家中各處。最初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擺設才做的設計,現在,已經有廠家相中并計劃大量生產。

        巧思空間

        第2篇:打板子的故事范文

        石景山區房地局:

        你局“關于集體土地入股經營如何辦理手續問題的請示”的來文收悉。現就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條、國務院《關于發展房地產業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發〔1992〕61號)精神及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等四部門《關于郊區土地開發利用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京政農〔1993〕83號)的有關規定:“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以集體所有的土地資產作價入股,興辦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聯鄉鎮企業,但集體土地股份不得轉讓,并按國家有關政策交納土地使用費(稅)。”

        興辦內聯鄉鎮企業,應按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第五章的有關規定辦理用地審批手續。經依法批準用地后,集體土地使用單位應當在接到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用地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批準用地文件向當地土地管理機關權屬登記部門申請集體土地使用權設定登記。待工程竣工驗收后,再辦理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手續。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程序與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程序相同。集體土地使用證應發給具有法人資格的內聯鄉鎮企業。集體土地所有證應發給出地一方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第3篇:打板子的故事范文

        近日來,《爸爸去哪兒》在湖南電視臺熱播,其間的父子深情讓我們深深感慨;而另一幅畫面常常在學生的家庭生活中不時上演:放學回到家中的他(她),心安理得地品嘗著美食,對廚房中的父母熟視無睹;抑或稍有不如意,便對父母大呼小叫……兩相對比中,我驚訝地發現:當前中學生缺乏愛的教育的回爐,普遍對父母不尊重、不理解、不崇拜。為此,我班決定利用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感恩教育。

        二、活動目的

        1.讓學生能夠體會父母的辛苦,學會感知被關愛的幸福。

        2.讓學生學會如何與父母溝通,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活動準備

        1.故事準備

        (1)以《父母的責罰》為題,一部分學生每人準備一則故事;

        (2)以《全家福》照片為話題,另一部分學生每人準備一則親情故事。

        2.節目準備

        (1)角色朗誦:《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2)表演唱:筷子兄弟的《父親》;滿文軍的《懂你》。

        3.教室準備

        教室前的黑板上用色彩亮麗的美術字呈現本次活動的主題詞: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4.教師準備

        《親情調查問卷表》;主持人串詞;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過程

        1.課前填寫《親情調查問卷表》,為主題活動蓄勢

        (1)你父母工作的勞動強度怎樣?

        A.繁重 B.一般 C.輕松 D.不知

        (2)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

        A.知道 B.知道一個人的 C.都不知道

        (3)父母知道你的生日嗎?

        A.知道 B.不知道

        (4)你父母責罰過你嗎?

        A.經常罵 B.偶爾打 C.輕聲批評

        (5)對父母不中聽的批評,你的態度如何?

        A.對抗 B.接受 C.不理睬

        (6)你與父母的關系怎樣?

        A.親密 B.比較緊張 C.疏遠 D.一般

        2.激情導入,牽出父子矛盾

        伴隨著《爸爸去哪兒》主題曲,主持人出場,導入:曾幾何時,我們是那樣崇拜我們的老爸老媽:他,英俊瀟灑,可以刀槍不入;她,絕代風華,會做美味菜蔬。曾幾何時,歲月流逝,我們拼命發芽,而老爸老媽卻白了頭發。當老爸老媽堅定地履行“一生陪你看日出”承諾的時候,我們卻自私地成長著,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從大家課前填的《親情調查問卷表》中發現:父母的貼心關懷,我們理所當然地欣然接受;而對父母的批評、責罰,我們常常是暴跳如雷、強詞奪理,甚至一連幾天都不理睬父母……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你和你的父母的關系如何呢?

        請同學講講與父母還有哪些關系緊張的地方?

        如果你有以上叛逆的情況,父母會如何懲罰你?請同學講講受責罰的故事和被責罰后的感受。

        3.傾聽心聲――我為什么打你

        主持人:如果被父母懲罰、責罵,甚至打板子,你一定有些不爽,會怨恨父母不近人情吧。那就讓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聽聽他們的心聲吧。請兩個扮演母與子的同學上臺朗誦《孩子,我為什么打你》(略)―根據畢淑敏的同名文章改編。

        4.剖析自我――我為什么挨打

        主持人:是的,打與不打都是愛。在被打事件中,你有沒有捫心自問:我錯在哪里?相同的錯誤我有沒有屢教不改?

        (1)請大家分組講述全家福中的親情故事;

        (2)全班分享各小組推薦一則親情故事,并討論:談談自己對父母不同關愛方式的理解。

        5.換位思考,學會溝通,學會理解

        主持人:我們的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撫育我們成長,這種親情與生俱來。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瑣事常常使父母情郁于中又不得發之于外,而我們的懵懂和自以為是常常是挑起兩代人“戰爭”的導火索。作為子女的我們,是否體諒父母的個中甘苦,又該怎樣架起溝通的橋梁呢?

        (1)請兩位同學講述他們與父母平等、流暢溝通的故事;

        (2)討論:《爸爸醉酒以后》

        喝醉酒的爸爸很(可愛、可惡、可憐)。

        學生討論情景預設:

        ①猜一猜:爸爸為什么醉酒?

        ②幫一幫:你是怎樣照顧醉酒的爸爸的?

        ③勸一勸:爸爸,小酌養生,多喝無益。爸爸,我想對你說……

        (3)唱一唱:男生表演唱,獻給父親的歌《父親》,表達孩子對父輩的感恩之情。

        主持人:父母的愛很平常,很細微:也許只是一個疼惜的眼神,也許只是一句絮叨的叮嚀,也許只是一個夸贊的大拇指……父母的愛很偉大,值得我們一生去回饋。除了用學業的進步報恩之外,我們還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在父母疲憊之時端上的一杯熱茶,于餐桌之上奉夾的一筷菜蔬,電視機前禮讓的一把遙控,夕陽之下陪伴的一回散步……愛與感恩不必刻意地去雕琢,她就在一笑一顰中,她就在舉手投足間,似微風拂面般溫情,如清泉石上流的親密,仿佛春草萌發之自然,正所謂“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

        最后,大家齊唱《懂你》,表達對生養我們父母的感恩與愛戴吧!(本次主題班會在深情的歌聲中結束)

        6.布置作業

        第4篇:打板子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福建閩南地區;木板年畫;民俗生活

        中圖分類號:J2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0-0272-01

        福建閩南是我國著名的木板年畫的產地,以漳州、泉州兩地為主產地,以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著稱。年畫來源于生活,反應最真實的現實生活,閩南地區木板年畫中一些典型的圖式,突出反應閩南年畫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福建閩南年畫的題材

        福建閩南地區年畫的題材內容非常豐富,不僅包括天地神靈和故事傳說,而且反應現實民俗生活。具體來講,可以分為:一是辟邪消災、祈福迎祥的福神型門神,如《秦叔寶》和《尉遲恭》、《鎮宅老虎》、《獅頭銜劍》、《玄天上帝》、《天后圣母》、《福德正神》、《司命灶君》、《宅神》等,閩南地區一直留存著“信巫尚鬼、重祀”的遺風,因此這類年畫的市場需求量最大,同時也是保存數量最多的年畫;二是取材于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對于底層民眾而言,圖像比文字更容易被接受,如《八仙過海》、《封神榜》、《雷峰塔》、《陳三五娘》、《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空城計》、《雙后奇緣》等,《郭子儀拜壽》是這類畫作的精品。三是現實生活和民俗風情,據《閩書》記載:“泉中上元后數日,大賽神像,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震鳴,一同若狂”,如《端午龍舟圖》、《九流圖》、《紡織圖》等都是此類佳作。此外還有吉祥裝飾圖案,如《四瑞獸》、《猴鹿斗》等。

        二、閩南木板年畫中的民俗節慶

        年畫顧名思義其使用時間多數是在新年,因此,民俗節慶是年畫的重要體現內容,這類年畫典型的非常多,如《老鼠嫁女》、《龍舟競渡圖》、《九流圖》等,畫面中不但人物眾多,而且描繪細致、表現場面熱烈,真切的展現出閩南地區的民俗節慶與民俗生活。《老鼠嫁女》就是其中的典型。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老鼠要嫁女兒,思來想去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貓最厲害,最后決定把女兒嫁給貓。年畫中出現的各個角色神情都生動有趣,畫面中作為新郎的黃色大貍貓居高臨下,對鼠群虎視眈眈,迎親隊伍中的老鼠都表現出不同的神情:有的早已嚇得魂飛魄散,意欲掉頭,有的想賄賂貓拿著東西亦步亦趨,有的故作鎮定……,這是民間藝人對“老鼠嫁女”過程的想象。作者通過夸張的想象,充滿情趣的藝術化的展現,大大提升了年畫的觀賞性和趣味性。這幅畫隱含著特殊的文化意蘊,老鼠具有旺盛的生殖能力,古人對此早有認知,因此將老鼠作為神靈加以崇拜,這其實體現的是古人對于生殖力的崇拜。年畫《老鼠嫁女》將老鼠放置在“婚嫁”場面中,加強了對老鼠崇拜所代表的生殖能力崇拜的意味。

        《端午龍舟圖》展現了喧鬧、歡樂的民間節慶場景,整幅畫分為水上和岸上兩部分。岸上一座石拱橋飛跨水上,人潮涌動,摩肩接踵,翹首爭看水中的龍舟競渡的熱鬧情景。水中更是一派龍舟相互追趕,鼓手擂鼓助威,槳手奮力劃槳,一派熱火朝天的競爭場面。五月五日端午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內容,傳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亦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可以說,這幅圖為我們展示了閩南端午節活動的鮮活的場景,為我們提供了對古代民俗的直觀的感受。

        此外,《九流圖》為我們展示了閩南地區重陽登高的場景,秋高氣爽之際,不分老幼、不分貴賤,眾人同赴山林登高望遠,一副其樂融融的情景。這些年畫豐富了我們對于民俗節慶生活的直觀感受,為現代人提供了了解傳統文化的真實視角。

        三、閩南木板年畫中的民俗生活場景

        日常生活也是閩南年畫的重要內容,這些年畫真切的展示出閩南地區傳統的生活場景,真實的展示出閩南人民的生活狀態和勞動狀態。《紡織圖》描繪了清代婦女們在家中勞動的場景,細致的展示了農村生活的各種細節。年畫中有三位身穿清代服飾的婦女,其中一位年老的婦女正在認真的挽線,一名女子正在織布,空閑時間她停下來,側過身與身后的孩童對話,氣氛溫馨而融洽。另一名女子正坐在紡織機面前勞作,在她的身旁只母雞正帶領一群小雞在空地上啄米,一只母豬也帶著兩只小豬在食盆旁吃食。廚房中爐灶整潔,桌案、燭盞、香爐整齊有序,農家生活的場景如在眼前。《紡織圖》畫面寧靜優雅,是閩南婦女生活的一角,在日常生活中婦女不但要紡紗織布、養育兒童、喂豬養雞,還要燒火做飯,操持教務,展現了閩南婦女勤勞能干、靈巧聰穎的生活狀態。這類社會生活年畫,是對生活的直接寫照和對勞動者的直接頌揚,是當時社會生活和勞動生活的真實的縮影。

        四、閩南木板年畫中的歷史事件

        除了瑣碎的日常生活,重大的歷史事件也是年畫的重要內容。《革軍大戰武昌城》作者是著名的年畫藝人顏鏡明先生,年畫展現的是時期武昌首義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畫面展現的是緊張激烈的戰斗場面,士兵們都手持武器,相互拼殺。戰斗的雙方分別舉紅色的“十八星旗”和黃色“龍旗”,城內火光沖天,戰斗正在進行中……。整幅畫洋溢著高昂的革命熱忱,展示出作者反對封建帝制、追求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這幅年畫產生于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之后,愛國民眾強烈反對封建帝制和西方列強,對于民主共和產生強烈的愿望。年畫簡單直觀,對于下層普通民眾而言是最重要的一種傳播媒介,因此這些年畫也成為晚晴時期社會變革的重要的記錄手段,同時也是下層民眾間傳播文化信息的重要手段。

        《大圣練兵》也是歷史事件的真實記錄,但是它是以一種荒誕離奇、風趣幽默的形式出現的。這些年畫往往取材于敏感話題,主角一般選用老鼠、猴子等,運用詼諧風趣、民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對現實政治進行諷刺。《大圣練兵》描繪的是“齊天大圣”操練猴子的場景。猴子天性本事活潑好動的,但是在年畫中在“齊天大圣”的指揮下,一本正經的進行操練,整個場面給人一種滑稽可笑的場面。城樓上“齊天大圣”、“三軍司命”的旗峽高高飄揚,兩只猴子在城樓上揮旗、吹號,不聽話的猴子被按在地上打板子,校場上三只猴子在練習射箭。列士兵穿虎皮衣,手持刀、盾等兵器。從這幅年華中不難看出,作者是借大圣練兵來對現實進行諷刺,“齊天大圣”手下部隊舉的是“五色旗”,這正是北洋政府的國旗,但是士兵穿著的是清軍的服裝,作者要說明的是部隊只是換了旗號而已,部隊仍然是原來的清朝舊部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和中華民國并沒有為民眾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變化,對于老百姓而言,所謂的革命只是一場“猴戲”而已!

        福建閩南地區的木板年畫對于民俗生活的展示,一方面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記錄,對于了解民俗生活現狀是活教材,另一方面年畫具有教化意義,對于移風易俗、啟發民智,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影響。總之,年畫中反映的民俗節慶、社會生活,不但是對生活的直接寫照,而且包含民眾對于社會生活的取舍和褒貶,這些都是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態與時代精神的縮影。

        參考文獻

        [1] 陳靈強:多維視野中的大眾文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第5篇:打板子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主持人 說新聞 講故事 平民化 個性化

        一、對“說新聞”的認識

        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計,關心市民生活的社會新聞。從2002年元旦江蘇電視臺《南京零距離》的開播,到兩年后在全國各地形成的燎原之勢,這種帶有新聞改革性質的電視欄目的出現絕不是偶然。

        說新聞是新聞改革的要求,也是時代的需要。它的最大優點就是貼近生活、貼近受眾,表現在有聲語言上,就是親切、自然、明快、流暢,對象感更鮮明貼切。中央臺《現在播報》、安徽臺《第一時間》、北京臺《第七日》等為新聞節目改革樹立了榜樣。說新聞的這個“說”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的聊天,應該是有目的、有內容、有態度,更應該有語言基礎和現實基礎。同時,要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繼續發展壯大,方言“說新聞”節目也必須突破制約自己發展的幾個瓶頸。

        1、“說新聞”存在的現實基礎和主要特點

        “說新聞”,特別是方言新聞節目作為一種新的傳播表達樣式,有其產生的現實基礎。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面對央視的強勢,相對弱勢的地方電視臺在欄目制作上,越來越注重選擇播出什么樣的新聞、如何播出新聞,因此社會軟新聞、民生新聞興起。最近,各個地方頻道又開始采用方言播報新聞,例如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的《630新聞》,杭州西湖明珠頻道的《阿六頭說新聞》等等。該類節目就其目前的發展態勢而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一定的發展前景。

        (1)方言“說新聞”節目發端并非偶然。“說新聞”這種電視新聞節目形態發端于鳳凰衛視,其特點是將人際傳播引進大眾傳播來,強調新聞不是讀,而是說和講。“說新聞”秉持平等互動的傳播地位,使用平民視角運用平民化的語言,其風格表現為故事化、生活化和互動化。

        (2)節目形式新穎、貼近民生。從新聞學發展的大視角來說,方言新聞的興盛仍舊屬于“以平民視角關注平民生活”的民生新聞改革浪潮。從本質上講,方言新聞節目與民生新聞并無區別,它們的差異僅在于播報形式的不同。它們最大的相似點就在于,都是以普通民眾作為主要的收視群體。所以,無論從節目內容還是節目的形態和包裝上,方言新聞節目都沿襲了民生新聞“平民化”的風格。

        (3)方言新聞節目存在有其市場依據。著名的媒介經濟學家Picard曾經說過,受眾最歡迎的節目是本土化的節目,其次是臨近地域文化的節目,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好萊塢之類的以世界娛樂為舞臺的節目。本土化的節目因為切合了受眾的接近性要求,而必然受到青睞。

        (4)方言新聞的節目有其存在的現實土壤。由于中國國情和現實的需要,新聞媒介依然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本質上依然是一種宣傳工具。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新聞報道上內容的突破就只能是“戴著腳鐐跳舞”,不可能放得太開。這也迫使各類新聞節目的改革必須轉而向“邊緣突破”――在“新聞表達方式”上下功夫,以方言播的新聞就這樣被地方臺推上了“新聞改革”的前臺。

        (5)方言新聞節目有其文化上的價值。方言新聞節目文化上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民間文化承傳的價值;二是文化認同建構上的價值;三是文化顛覆與反抗價值。

        (6)方言新聞節目在其播報的內容上也有值得借鑒和參考的價值。不同于大多數嚴肅正統的“硬新聞”,方言播報類的新聞節目在內容上更多的是與普通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新聞等類的“軟新聞”、“民生新聞”,更容易引起普通社會大眾的興趣與關注。

        2、方言播報新聞節目發展的瓶頸

        (1)方言類的新聞節目過度擴散會引發受眾審美疲勞。因為商業利益的驅使,各地方電視臺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節目內容和形式進行毫無創意的挪借,有的甚至只是同臺其它新聞節目的方言化,這樣的節目樣式勢必會引起受眾的審美疲勞。業界人士對此不無擔憂:方言節目宜精不宜多,雨后春筍般地出現,而后又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步入衰亡期。

        (2)方言類的新聞節目不能得到大范圍的推廣。方言作為一個特定區域內的特定文化種類的表現形式,只能在可以了解該語言和該文化的范圍內使用,一旦超出這個范圍,就容易讓人誤解,得出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結論。方言播報新聞類的節目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會受到限制和阻礙。同時,如果大量使用方言播報,對普通話的推廣作用也會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

        (3)方言類的新聞節目流于小氣與俗氣。語言是思想的家園,也是人類精神活動的家園。方言類新聞節目的內容大多也是張家長李家短的,眼界不開闊,也不大氣。節目雖有較高的收視率,但鑄就的是精細與小氣的品質。同時,一些俚語、方言在使用上良莠不齊,有很多難登大雅之堂,不利于孩子們的成長。

        (4)方言類新聞節目容易導致外地人對該城市的排斥感。在一個方言區內,使用本地強勢語言的人會有一種心理上的優勢,而媒介利用這種語言播報新聞的方式又大大強化了這種優勢感;同樣,使用另外一種語言的人群會感受到語言上的歧視,這種歧視也會轉變成心理上的弱勢感,進而產生對該地區的整個的排斥感,這將不利于來自不同區域的組群的交流與融合,更不利于各類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鑒、共同發展。

        3、“說新聞”本該具有的特色

        首先,“說”必須準確。這準確不僅指內容表達要準確無誤,更是指語法、邏輯、修辭、字音都不能出錯。準確是節目主持人語言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把“情系(xi)災區”念成“情系(ji)災區”,把“聯袂(mei)演出”念成“聯袂(jue)演出”,或者讀破句,或者有口齒含糊,要費勁去聽才能聽明白說的內容,那就降低了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標準,也降低了節目的質量。這就要求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既要生活化,又要規范化。

        二、民生新聞主持人需個性化

        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現在的時代已不是故事的時代,而是講述的時代,故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講故事,用什么方式講故事。”在生活快節奏給人們帶來巨大壓力的今天,受眾更喜歡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心情愉悅的接受新聞信息,而不喜歡主持人正襟危坐、字正腔圓的傳統的“播”新聞方式,因為這樣給人一種“政治說教”、強行灌輸的壓迫感。而民生新聞主持人的出現,正是滿足了今天社會發展變化呼喚電視節目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因此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除要具備以上的基本素質外,還要在個性上下功夫。

        作為地方性的民生新聞欄目,《零距離》和《第七日》正是把握住了受眾的心理性,把新聞的表達方式放在了“怎么說”(how to say),而不是在“說什么”(what to say)上,讓受眾主動攝取而不是被動接受新聞信息。為了將新聞“說”好,主持人孟非和元元可是下了大功夫。孟非每天要讀南京市面上的所有報紙,然后在精選出三篇為他的“孟非讀報”節目板塊準備。元元則有時為了把一個結束語寫絕,反反復復改上多遍,直到形成真的“元元語言”。孟非和元元都在“說”新聞,但可能由于性別或地域語言表達上的差異,雖有“幽默+質疑”的共同之處,但兩個人“說”的風格卻有差異:孟非“說”新聞是“犀利+個性化”的評論,元元則是“寬厚+到位”的絕唱。評論也好,絕唱也罷,孟非和元元干凈、利落、樸實、真誠的“說”法,能直接說到老百姓的心窩子里,觸摸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從而產生“替咱們老百姓說話”的意識共鳴和觀點認同,拉近了欄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

        三、民生新聞主持人需有真性情

        元元、孟非、阿六頭三位主持人的個性化點評在地域新聞中堪稱一大亮點。他們的平民情節與人文關懷有機結合,幽默風趣、味道十足。他們把通常的事理做軟化、擬人化、趣味化處理,另辟蹊徑轉換角度,不將官話、套話、避免話語霸權。

        比如,元元善于在人情味上琢磨,風趣幽默中把該批評的點到為止,講究“勸服”,如:有人反映,盧溝橋的獅子損毀嚴重,因為每天一早一晚總有一幫鍛煉身體的人把他們當作健身器,有抱著打晃悠的,有拿肩膀撞的,有在上邊壓腿的。按說這些獅子多少年的風吹日曬甚至戰火硝煙都能挺來,這點花拳繡腿應該不在話下,可也架不住這種日復一日的消磨。這些石獅子辛苦艱難大半生,熬到了和平的好年月,就別讓他們再接受新的考驗了。

        這些平民化、個性化的主持語言并不按常理出牌,而是把石獅子擬人化處理,幽默趣說,并不直接“打板子”,而是俏皮地“勸服”,這樣更可能產生作用,也在無形中打造了主持人的品牌。

        參考文獻

        ①《播音主持藝術》,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②吳郁:《主持人的語言藝術》,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

        ③徐丹輝:《語言藝術探索》,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

        ④白謙誠、原默,《中國主持人20年》,《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0(12)

        ⑤吳郁,《地域新聞表達方式中主持人元素解讀》,《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12)

        第6篇:打板子的故事范文

        我就是石家莊市文聯的那個退休老頭兒,身體不太好,多年不再寫作。幾年前意外地收到了一本“《少年文藝》30年精品文集”,其中收有拙作《春殤》,看著編輯部給我寄來的幾本《少年文藝》,感慨良多。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和幾代編輯打過交道,和《少年文藝》維系了20多年的友誼紐帶。伴著《少年文藝》的長大,自己慢慢變老,想一想,心緒如潮。于是試著寫點東西,為《少年文藝》再盡一點力。《繃圈兒》就算是一個老作者了卻心愿吧。

        繃圈兒是什么?

        繃圈兒就是一大一小的兩個圈兒,竹條兒做的,能夠嚴嚴密密地套在一起。把一塊布蒙在小圈兒上,再把大圈兒套上去,布就被卡住,繃得緊緊的,平平的。繡花女執它在手,一根銀針,幾絲彩線,就可以描龍繡鳳、展葉添花,盡顯女工本領。

        廉春就有這么一副繃圈兒。

        他的繃圈兒,被姜天麟一屁股坐斷了。

        廉春十二歲,個子小,教學里坐第一排;姜天麟十七歲了,個子高,坐最后一排。兩個人有如此大的“距離”,偏偏非常愿意在一起,除非上課,姜天麟老是往教室前面湊,跟廉春說笑玩耍。

        因為廉春的毛筆字好。

        姜天麟的爺爺姜恩照把孫子一直留在家里,寧作私塾先生,自己啟蒙授業,教他讀書寫字,講經學史,后來審時度勢,覺得一味子云詩曰、唐詩宋詞,恐怕終究不行,還是得上“洋”學堂。無奈帶了孫子,去跟若瑟小學商量。若瑟小學是荷蘭傳教士辦的教會小學,答應收姜天麟插班讀書。當場測試一下,姜天麟文學文字功底比有些教師也不差。可算術不行,加減乘除尚能應付,四則運算一塌糊涂。于是安排他到初小四年級――廉春那個班――上課。

        若瑟小學另有習字課,寫毛筆大、小楷。姜天麟有爺爺的傳授督導,毛筆字本領了得,放眼望去,全年級全班,只有廉春的毛筆字尚能比美,兩相伯仲,于是只愿認廉春為友。

        看不上廉春的地方,也有――繡花。一有空,廉春就低頭獨坐,不言不語,用手執繃圈兒,扯紅牽綠。姜天麟想,你再怎么“嬌小玲瓏”,畢竟是男人,一坐半天,全是描描畫畫,勾勾挑挑,練那女孩兒功夫,算什么?

        “盡失男人本色!”

        廉春不理他。

        不過后來姜天麟發現,在若瑟小學讀高小二年級的廉紅,在校慶日、圣誕日聯誼會上唱歌唱得非常好聽的那個廉紅,竟然是廉春的姐姐,忽然就有了態度的大轉變,不但不再恥笑繡花兒,反而有意拜廉春為師,也學學執針執線。

        “你?做你的公子哥吧!”廉春不教他。

        “誰教的你?”

        “我姐。”

        “讓她也教教我。”

        “你自己去跟她說。”

        姜天麟沒有去。

        這一天大課間,兩個人在操場上瘋玩一陣回教室,姜天麟一躥身,一屁股往廉春課桌上坐去,沒注意繃圈兒就在課桌上立著,斜靠著墻。

        咔叭,坐斷了。

        不由得廉春變顏變色,姜天麟目瞪口呆。

        廉春的同桌金燦打抱不平,“姜天麟,你光長個兒不長眼睛嗎?你得賠!”

        轉過兩天,放學時候,姜天麟和陸石頭――兩家人是鄰居――結伴回家。長街盡頭一拐過,看見那棵冬日老槐下面,擺著一副貨郎擔兒,還有幾個女人女孩兒圍在那里,翻翻揀揀,嘰嘰喳喳。

        姜天麟目不斜視,只管走,陸石頭卻一頭擠進人堆去了。姜天麟只好站在遠處等他,看兩只覓食不飽的麻雀跳來跳去,東啄西啄。

        一會兒陸石頭鉆出來,帶著一副繃圈兒,踱到姜天麟身邊,“要不要?”

        姜天麟眼前一亮,哇,繃圈兒竟然可以在貨郎擔上買到嗎?劈手奪過去,“要!”

        要是要,沒有錢。姜天麟把繃圈兒交到陸石頭手上,要他在這里守住,別讓貨郎走掉,自己一路飛跑回家。

        爺爺在正房里寫字,媽媽在廚房里做飯,姜天麟悄手悄腳跑進自己房間。賠繃圈兒的事不能讓爺爺、媽媽知道,錢的問題要自己解決。他徑直奔向那個豬頭豬臉的瓷罐,抱起來,又悄悄退出院外,找一個僻靜處,啪一聲摔碎,把里面往年積存的壓歲錢子毛角全揀起來,裝進褲口袋,用手按住口袋邊,嘩啦啦嘩啦啦跑回貨郎擔。

        陸石頭一個人,枯槐底下陪著貨郎。

        有限的一捧子毛角,全數起來,竟然能買兩副繃圈兒。

        “就買兩副!”

        “壞一個賠兩個?虧了!”

        “你別管!”

        還有余頭兒,買了幾縷五彩絲線。

        第二天,姜天麟把繃圈兒絲線給了廉春。

        第三天,廉春又還回來一副繃圈兒,還有絲線,“我姐說,謝謝你。一副就行,多的不能要。”

        “真不要?”

        “真不要!”

        姜天麟打開教室門,就把東西扔到外面去了。

        廉春大叫一聲,只好跑出去揀。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萬籟無音。天地間默默一穹靜氣。

        冬日,夜長夜早。

        吃罷晚飯,爺爺在太師椅里讀書,媽媽在火爐邊做針線,姜天麟在書案邊練大字,還有個“陪讀”陸石頭――有時候,晚上他會過來串門取暖,吃幾塊云片糕、花生糖。

        大房間里,除了火爐上燒水壺里息息水聲,幾乎再沒聲響。

        忽然就聽外面街上似乎有了喧鬧,遠處正人喊人叫,拍門砸戶。

        “是何動靜?”爺爺放下書卷。

        兩個孩子都跑出房門,跑向院門,想出街看看。聽外面正有咚咚咚腳步聲,剛打開門,恰好就跳進一個人來,倒讓兩個孩子吃一驚。

        來人掩了院門,站在門洞里喘氣,撩起棉袍下擺,翻過來用里子擦滿臉汗水。看了看兩個孩子,就問姜天麟:“你爺爺在不在家?”

        “在。”

        “領我去見他。”

        不待領,已經邁步向正房走去。

        陸石頭拉拉姜天麟衣袖,耳語道:“他是福和隆綢緞莊的伙計,廉春的爸爸。”

        廉春的爸爸?福和隆的伙計?陸石頭認識他?他認識爺爺?來干什么?

        姜天麟摸不著頭腦。

        關好大門,和陸石頭再回正房,看見來人正和爺爺說話,兩人果然相識。

        媽媽已經退回自己房間,火爐上水開了,爺爺讓姜天麟為客人沏茶,姜天麟給他沖了一杯碧螺春。

        “這么說要換福和隆的牌匾?”爺爺有些疑惑,“去年夏天我才寫過……”

        “不是臨街的頭匾,是里面店堂的二匾。二匾歲月長久,頗顯陳舊,敝東家想換換。”

        說到這里,外面突然又有了動靜,有人把大門拍得啪啪響。

        兩個孩子又跑去開門。這回一擁而過,沖進來四五個人,一個是警察,其余的是端槍的大兵。警察,姜天麟認識,派出所的片兒警,陸石頭的爸爸――他已經過去叫爸爸了――姜天麟就招呼一聲,“陸叔叔。”

        片警拍拍兒子,對姜天麟點點頭,帶領幾位丘八爺――丘八者,兵也――進了正房。

        “姜老爺子,攪擾攪擾。幾位老總要查戶口。”又轉向幾位丘八爺,“這位老爺子就是戶主,大名鼎鼎,姜恩照老先生。這位是他的孫子,姜天麟少爺。還有個兒媳婦,一家三口,全在!”指指陸石頭,“這是犬子,跟姜公子同學,過來一塊讀書的。”再指指那位來客,“這位是福和隆綢緞莊賬房,廉孔明廉先生,他的公子也跟姜公子、犬子同班,都不是外人!”又轉向來客,“廉先生來是――”

        “陸警官,”姜恩照拱拱手,“廉先生是來找我的,他們東家想換換牌匾,邀我過去看看。”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片警立刻接過話茬,又轉向幾位兵爺介紹起來,“我們這位姜老爺子,是有名的書法大家,寫字高手!市里至少半數商號店鋪都請他題字、寫匾,門匾、堂匾、柱聯、廊聯、影壁、照壁,都請他題寫,越是大戶人家大買賣,越請他寫!”陸警官轉著身子揮揮手,“幾位,看看屋里這陣勢!”

        不用他介紹,一進屋,幾位丘八爺早就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目不暇接了。哪里見過進過這樣的房間?果然與眾不同!

        東窗下是一個長長的條案,千奇百怪的硯臺、長短粗細的毛筆、高低胖瘦的筆筒,在條案上擺著、插著、立著;鎮紙、水盂、墨水缽、擱筆架,許多叫不上名堂的大小物件,在上面擠著。筆筒里的毛筆不算,條案頂頭,還有一副紫桐木架,上面掛著幾支大抓筆,最大的一支,筆桿有胳膊粗細,掛在那里竟然有一人來高!

        與條案成丁字形,橫放著長長的一個書案,書案下面,是一個青花瓷的巨大筆洗,書案上則滿鋪著薄薄的氈條,那該是主家那老頭兒揮毫運功的地方吧。

        靠西墻,則是一溜長長的紫桐木敞架,書籍、字軸、畫軸、紙張、墨塊……擺得井井有條。書很多,粗粗一數,恐怕日讀一冊,十年讀不盡,不知那老先生全讀過沒有。小房小戶人家,誰能這樣為書籍下功夫?

        墻上空白處,拉掛起四個橫幅,筆體不同,筆氣四溢,隸書沉穩,楷書端花,單書飛縱,行書流暢,看落款,全出自主家姜恩照一人手筆。

        最驚人眼的,還是一進門就看見的那一幅長長的條幅,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筆”字,竹字頭幾近房頂,那一立筆的筆尾,則直刺墻腳,筆勢逼人,立筆左邊的空檔里,另寫有兩個小字是“書”“法”,筆致就平和安詳多了。

        條幅兩邊,一副對聯:

        以筆寫字,以字會友;

        憑書覓法,憑法悟生。

        讀過了,也不甚了然。看罷多時,幾位丘八爺先是新奇,不免神馳,慢慢心跳平穩,不自覺輕手輕腳起來,平端的大蓋槍垂下了槍口,跟著又挎上肩頭。

        滿堂沉沉書卷氣,

        一室濃濃松墨香。

        這一室一堂的主人姜老先生,頭戴瓜皮小帽,架一副青銅鏡框的眼鏡,正手捋稀髯,口請陸警官和幾位兵爺落座吃茶。

        幾位丘八爺這才回過神來,“不打擾了,”互相道,“走吧走吧!”

        離去敲別人家門戶去了。

        大門口,陸警官轉回身叫陸石頭,“該回家回家,別老在這里添亂!”

        廉孔明廉先生呢,這位賬房伙計,又稍坐些時候,夸贊了姜天麟的大楷作業,喝完了杯里的碧螺春茶水,這才拱手告辭:

        “姜老先生,那么就請您改日過駕福和隆,敝東專候、專候!”

        姜恩照送客房門口,姜天麟、陸石頭送到院門口。開了門,陸石頭就自己回家,廉孔明走了幾步,駐足沉吟,又折身回來,對姜天麟說:“再上學,煩你轉告廉春,說我到林西去了。”

        姜天麟答應了,直看著廉孔明走進月光外的陰影里不見了,才回身關閉大門。

        第二天是禮拜天,不上學。記起廉孔明的話,姜天麟就直奔小山兒。

        小山兒,原本只是個小小土山包,漸漸聚市交易,后來成了繁華的市中心,喧鬧又嘈雜。街道繁密,拐來拐去,兩邊擁擁擠擠,盡是商號店鋪、影院劇場、飯店茶館、書場曲棚。稍微寬敞一些的場子,全被耍猴頂竿的、打拳賣大力丸的、拉洋片看西洋景的占了地方,吆吆喝喝,各圖生計。路邊邊地角角,則擺有各種各樣的地攤,賣各種各樣的東西。

        有一個地攤,攤主就是廉紅廉春姐弟倆。

        鋪一塊草簾,草簾上再鋪一塊白布,布上排開他們的待售貨物:各種繡品。

        扇面鞋面、扁枕圓枕、門簾窗簾、荷包手帕,紅紅綠綠,倒也好看。

        自打那一次雪后,遠遠跟在姐弟倆后面,來到小山,發現他們的“地攤兒經濟”之后,姜天麟就不再恥笑繡花了。盤中苦菜碗底米,竟是姐弟手底來,那是不好嘲諷的!

        只是近來風聲漸緊,傳說戰爭正在迫近,不免人心惶惶,雖然日子還要一天一天過,市面卻收斂不少,顯出些蕭條。

        廉紅廉春果然守在那里。

        看見姜天麟,廉春很奇怪,就站起來問道:“你怎么來了?”

        “我見到你爸爸了。”

        “什么?”這一句,讓廉紅也站起來。

        一五一十,姜天麟把昨天晚上的事情講述了一遍,最后講到他爸爸去了林西,就明顯感到姐弟倆松了一口氣。

        廉紅又蹲下去擺放繡品,一面就多看了這位弟弟的同學幾眼。若瑟小學校園里,有時候是會遇到這個圓臉大眼厚嘴唇的初小四年級學生的,只是逢有照面,這高個子男生總會跑開,從不對視對話。

        就是這個男生,纏磨弟弟也要學繡花,還是這個男生,又把繡花物件都扔到教室外面!

        想到這里,廉紅無聲地笑起來。

        這時候,一個干干巴巴瘦男人,晃晃地走過來,蹲下身,翻揀荷包。

        “代賣的,還是你繡的?”

        廉紅不理他。

        “代賣的不要,你繡的我要!”

        “代賣的。”

        “這么一個好看的大姑娘,自己不繡?誰信?――哪個是你繡的?”

        姜天麟本來和廉春在邊上立著說話,這時候兩步跨過來,橫插一句道:“這么多廢話!買就買,不買,走人!”

        廉春也跟上來,立在姜天麟身邊。

        瘦男人揚臉看看廉春半大小子,又看看姜天麟半大漢子,就拍拍手,站起來――個子分明比姜天麟還要矮三分――轉身晃晃地走了。

        廉紅又看看弟弟這位同學,看他圓臉紫漲,怒目憤張,就又浮出一點笑來。

        晚上,爺爺一面思忖,一面慢吞吞對母子倆說:“不要對別人說廉孔明來過家里。他騙了我!”

        “什么?”姜天麟很吃驚。

        “我去了福和隆綢緞莊,他們不想換二匾!”

        “他為什么――撒謊?”

        “怕是他跑進咱家,臨時想的托辭。”

        爺爺記起福和隆的一個伙計,送他出來的時候,伸出手勢,彎起三個指頭,只伸著大拇指和食指,小聲說:“廉孔明是這個!”

        有道是“兩頭六、捏七、卡八、勾九”,伙計的手勢,正是卡八,八,意思是八路軍!

        “文縐縐一個廉先生,會是八路嗎?”爺爺感嘆著說出聲來,“不知他昨晚會跑去哪里。”

        “他去了林西!”姜天麟說。

        “你怎么知道?”

        “他走時讓我轉告廉春。”

        “去林西了?林西……”爺爺點點頭,“你告訴廉春了嗎?”

        “告訴了。”

        “林西,林西,”爺爺自言自語,“前幾年,節振國就在林西礦打過日本鬼子!”

        “節振國――是誰?”

        爺爺依舊自言自語:“怕是和呂正操都有關系!”

        “呂正操――是誰?”

        爺爺沒有回答孫子,只是一路點頭,“人物,人物,都是人物哇!――哦,不要和別人說起廉孔明這些事!”

        “節振國是抗日英雄,游擊隊長;呂正操是八路軍司令員!”

        當姜天麟向廉春問起這兩個人名時,廉春立刻就答復了他。

        “你――知道?”

        “這誰不知道?就你公子哥不知道罷了!”

        姜天麟確實是孤陋寡聞。社會上的事情,不一定傳到若瑟小學,傳到若瑟小學的事情,不一定傳到姜天麟耳邊。依爺爺的指點,這個孫子應該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心無旁騖,只在讀書。

        “你爸爸是八路軍嗎?”

        “噓――休得多問,”廉春止住他,停停又說,“八路軍現在叫,中國人民,很快就會打過來,打到咱們家門口!”

        “打仗,怕不怕?”

        “打就打唄,不打,怎么解放?怎么勝利?”

        解放?勝利?姜天麟年看著小他好幾歲、“嬌小玲瓏”的同學,驚訝又羨慕。

        果然,不久就勝利了,解放了。

        1948年12月12日,一覺醒來,人們奔走相告:“八路軍來了!”

        “怎么沒聽見打槍放炮?”

        “也打了幾槍的,你睡得死,沒聽見。”

        “國軍跑都跑了,還打什么?”

        國軍跑了,八路軍來了,就這么解放了?姜天麟和廉春都覺得,這個解放不知不覺就來了,不解氣。

        雖說解放不怎么熱鬧,姜天麟還是慢慢覺到了解放帶來的變化。

        學校里,老師們不再打板子,戒尺都不見了;李校長本來是個神甫,再沒穿過白圓領黑色長袍,只穿中山裝了;原來小教室的唱詩班解散了,學校里另組了合唱團、秧歌隊,廉紅她們又扭又唱的歌曲是《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體育課上學習打腰鼓、打霸王鞭;班級里收了好幾名返讀生,曾經退學的孩子又來上課了。也有退學的,廉春的同桌金燦就退學了。金燦的爸爸是舊政府的一個局長,臨解放去了北平,再沒回來。解放后不久,金燦就和媽媽去了北平找爸爸。廉春、姜天麟幾個同學,目送金燦和他媽媽坐上洋車去火車站,揮手作別。

        社會上變化也很多。市郊的碉堡拆除了;有時候亮有時候不亮的路燈不再停電了;陸石頭爸爸仍然是片警,不再叫警官叫同志了;廉春的爸爸不再去福和隆綢緞莊當伙計,而是當了公安分局的局長……姜天麟雖然耳目閉塞,還是能說出些變化。

        終于有一天,姜天麟感受到一個更大的變化。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解放區的歌聲唱不完,

        呀呼嘿嘿咦呼呀嘿!

        這一天放學早,同學們都回家了,姜天麟一面自娛自唱,一面挎起書包走出教室。廉春叫住了他,“我姐要走了。”

        霹靂一聲,姜天麟大吃一驚,“走?去哪兒?”

        “參軍!”

        霹靂又一聲,姜天麟更是一驚,“參――軍?什么參軍,我怎么不知道?”

        “征兵這么大事,誰不知道?就你不知道罷了!”

        還是孤陋寡聞。轉了幾圈,姜天麟突然做了決定:“你姐參軍,我也要參軍!”

        廉春聽了高興,“真的?”

        “真的!”

        “你敢?”

        “我敢!”

        大街小巷,左轉右轉,廉春立刻就領姜天麟走進一個機關大院。在一間貼有“征兵辦公室”紅色紙標的房間門口,駐一駐足,吸一口氣,兩個學生敲門告進。

        “我要當兵!”姜天麟開門見山。一聲喊,完成了姜天麟心里對“兵”和“丘八”認識的本質轉換。

        一個軍人迎上來,一面說歡迎,一面拿個本子說需要登記。

        “登――記?”

        “就是了解一下你的姓名、年齡、住址――”

        “我叫姜天麟,十六歲多,十七歲不到,家住同德里――”

        “不行,”軍人放下本子,“你個子不低,年齡可不夠,十八歲才行!”

        不行?姜天麟漲紅了臉,看了看廉春,把他一拍,“他姐姐也是十七歲,她怎么能行?她女孩都行,我男人倒不行?”

        軍人看了看廉春,“你姐?你姐叫什么?”

        “廉紅。”

        “廉紅啊,廉紅我記得。她是十七歲多,差兩個月不到十八。是廉局長親自領她來報名的。再說她有特長!”

        “特――長?”

        “廉紅能歌善舞,能演戲,部隊需要這樣的人才。”

        “我,我――也有特長。”

        “什么特長?”

        “我會寫字!”

        “會寫字?”軍人笑了,“學生都會寫字。”

        姜天麟撒眼一望,看見南窗下大桌子上放著紅紙、毛筆、墨汁和漿糊,不再爭辯,大踏步走過去,拿起紙筆就開寫,寫的也是“征兵辦公室”五個字,寫完了,抹上漿糊,拿到門外,在原來“征兵辦公室”紅紙標旁邊一貼。

        兩個紙標并排一比,高低上下,懸殊畢現!

        那軍人哈哈大笑起來,“好,果然是會寫字!”他走過去,揭下原來的紙標,留下姜天麟的大字,“來登記吧!然后再安排體驗、家訪――家里大人同意你當兵嗎?”

        “同意!”

        同意?回來一說,媽媽就哭天搶地起來,“你當兵?你能當兵?他爺,不能讓天麟去,不能去!”

        爺爺開始倒還不以為然,覺得男兒家征戰沙場,重整山河,金戈鐵馬,建功立威,也不失人生正途。看著登記歸來、慷慨激昂的孫子,倒有些“吾家兒郎初長成”的驚嘆,似乎不再是自己羽翼下的一只縮縮雛鳥了。慢慢轉念又想,如果孫子真當兵走了,槍林彈雨且不論,留下的獨門獨院里,只住一個孤老頭、一個寡兒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如何處置?何以為家!

        在兒媳的哭聲中,思來想去,爺爺的天平就斜了,可又覺得,難道能面對部隊來的人說不同意孫子去當兵?想去思來,就起身去找廉孔明廉局長。

        廉孔明聽完笑了,先起身為老先生倒了一杯水,“喝過您的碧螺春,對不起,我只有白開水。”坐下來又接著說,“老先生別著急,參軍當然光榮,卻要個人自愿、家里同意,何況天麟確實不到十八,又是獨子,在校小學生本就不在征兵范圍。好吧,我跟征兵辦公室那邊說說。”

        說了,完了,攔下了。

        出征日,火車站站臺上人山人海。

        好多人來為廉紅送行。爸爸、媽媽、弟弟,還有廉紅高小二年級的同學,女孩兒們又哭又笑,又蹦又跳,黏扯在一起分不開。

        廉春告訴姐姐,姜天麟說不能來了,他祝她一路順風,馬到成功!“他要也能當了兵,你就有個熟伴兒了。”

        廉紅聽了,臉色變了剎那,很快又燦爛如花,去和女孩們摟抱了。

        參軍入伍的快樂,前面新生活的快樂,再前面,一派陽光大道的快樂,讓這個新戰士的心,怦怦歡跳不已。女孩兒的心,當然已經存儲了些難忘的過去,但是,現在已經準備好,去接納更豐富、更生動的悠遠未來!

        她不知道的是,姜天麟來送行了。

        躲在站臺邊矮圍墻的后面,把兩只手肘平架在圍架上,左手心壓住右手背,再把下巴擱在左手背上,透過兩棵冬青樹的縫隙,姜天麟默默看著遠遠的廉紅。

        看著廉紅笑,看著廉紅揮手,看著廉紅登上鐵悶子運兵車,看著火車駛向遙遠。

        冬日的淚水,剛流出還是熱的,流到手背上,就涼了。

        多年以后,因為兒子回祖籍投資辦廠,一個名叫金燦的臺灣老頭,也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還拉著一個早已退休、現在住在北京女兒家的大學老師,廉春,與他同行。住進酒店,忙著四處打電話聯系,又找到七八個退休老頭,有曾經的會計、中小學教師、蔬菜公司經理,還有理發師、熏雞專業戶,那個叫陸石頭的,是當了一輩子礦工的老勞模。

        這一天,皓首白眉,蹣跚一聚。大家回眸遠望,看那過去了的若瑟小學,看那過去了的解放,看那過去了的生命時光。

        長河流月去無聲,滄桑正道,盡刻在老臉上。

        廉春問姜天麟:“你是書畫院院長?”

        “副的。”

        “書法家協會會長?”

        “副的。”

        “如果沒有你爺爺、我爸爸將你攔下,果真當兵南下,就完全是另一條路了。”

        “生活沒有如果。”

        老眼昏花的姜天麟,不再是當年圓臉大眼的初小學生,他弓坐在椅子上,手杖直立在身前,右手握住手杖頭,左手握住右手背,再把下巴擱在左手背上,一動不動,聽廉春講廉紅,像聽一個無關的陌生故事。

        嘴唇依然厚,卻蒼白多了,顯些病態的哆嗦。

        “離休那年就鬧了腦血栓,去年又犯了,我去看看,厲害了,右半身不靈活。老姐姐竟然動員全家翻箱倒柜,找出來一副繃圈兒,把輪椅推到窗前,繡花兒!不讓還不行,說鍛煉手指!”

        厚嘴唇動了動,終于啞啞地問一句:“我買的那個繃圈兒?”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一本久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久久久久中文伊人久久久 |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