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花藝環境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設計,片面性,整體化
一 環境藝術的構成
環境藝術并不簡單等同于環境加藝術品,或者環境加裝飾。它是綜合運用各種藝術和技術手段,使人們生活所處時空環境不僅滿足物質條件和心理需要,而且具有一定藝術氣氛乃至藝術意境的整體藝術。當代許多著名藝術家,建筑師,城市規劃師從不同角度進一步闡述了環境藝術的本質和創作規律。英國杰出的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專家F·吉伯德在《市鎮設計》一書中稱環境藝術為“整體的藝術”,認為環境諸多要素和諧地組合在一起時,會產生比這些要素簡單之更多的東西。論文大全。
由此可見,環境藝術的構成因素之復雜多樣,表現形態之豐富多彩,使任何一種傳統藝術門類所難以企及的。
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包括:建筑制圖、繪畫、立體構成、色彩構成、人體工程學、結構物理等。相關應用學科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化、植物學、結構工程學、電氣工程學、材料學、光學、聲學、氣候學、地質學、生態科學等。相關設計理論包括:哲學、美學、社會學、經濟學、藝術、民族文化、社會法規、心理學等。
環境藝術設計應用范圍可以歸納為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兩大類型。室內空間包括家具設計、酒店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展示設計、娛樂空間設計等。室外空間設計包括城市環境設計、廣場設計、街道設計、園林設計、景觀設計、建筑立面、建筑照明等。
現如今特別是高新技術的出現是環境藝術有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以及更加明確的特征和主題,更高的物質和精神品質。
二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
(一)國外現代設計
1.賴特(Frank Lioyd Wright)膽識非凡的設計了山林別墅(即“流水別墅”)。是20世紀的建筑藝術精神,沒有一座建筑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與之比擬。論文大全。如果沒有好的工程技巧,方法和材料,景色壯麗的自然環境就不可能建成這座建筑。
建筑與自然環境的整體設計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及建筑大師賴特對空間、材料和結構的意識。賴特曾說過,流水別墅是他設計的第一座“流線型的”建筑,并斷言,如果沒有就地形進行有趣的遐想,就會使用完全不適合這座建筑的流行的建筑語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帶的一塊重要的基地上,是一項特色非常明顯的城市項目。本建筑通過藝術、科學和現代技術方面的信息交流,增進對阿拉伯世界文化的了解。就裝飾而言,面向南側巨大建筑外墻漆外觀具有更為明顯的伊斯蘭風格稱為“威尼斯式百葉窗”安裝于透空金屬邊框和尺寸多樣的金屬磨片組成,是一種具有驚人獨創性的(光電控制的)視覺裝置。
(二)國內現代設計
1.國內近幾年環境藝術設計有很大的發展。如廣州市南部番禺地區的長隆酒店,是在野生動物園建造的五星級酒店,本酒店要有一般酒店的功能又要和園區產生互動關系,風格上吻合功能上互補。酒店含概了環境與建筑,人與環境,動物與人,科技與自然的整體設計。論文大全。
這個庭院是供白老虎居住和活動的。人造瀑布、樹木、巖石、氣氛幽靜,創造了很獨特的野生環境。自然綠化,造成內外相連的室內環境。火烈鳥園這庭院的設計強調熱帶氣氛,具有很高觀賞價值。集美組的設計是確定了設計的出發點市場因素,環境因素和審美因素三個方面。
2.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設計極具匠心,館內結構設計和外部景觀整體化。環境藝術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加重視自然環境,人們普遍希望交流和對話,已經不僅僅限于物質的豐富,追求深層心理的滿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在建筑方面增加了建筑與人的對話,人與環境的對話。
三 古典園林環境藝術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表現出獨特的“詩情畫意”“發思古之幽情”,強調天、地、人三者和諧統一的藝術表現手法。借詩意的聯想,將環境空間的人文精神凸現出來。
以蘇州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園林和西方園林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西方園林是規整對稱
式。中國園林更多是參差自然式。蘇州園林之所以甲江南,甲天下。首先就由于它們以大自然的山水風景為范本擷取其美的精華,融進了人的情感。濃縮于小小的園林天地之內,使人們能從參差自然和其他美學特征中見出無限來。和參差自然一樣,曲徑通幽也是蘇州園林的一個美學原則。在蘇州園林里,可謂無徑不曲無處不幽。另一特點,藏露互補。藏與露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對范疇。講究藏與露的辯證和結合。
園林里的建筑,不但數量多,而且形式多。即使是同一類建筑物,也有種種不同。其形式,結構,地理環境的不同。建筑物的存在,離不開周圍環境,環境與建筑要相統一的原則。蘇州園林不但以建筑、山水、花樹等精巧配置的藝術處理得稱贊,而且還在精神性領域中洋溢著詩情畫意,滲透著人文氣息。匾額、對聯的書法,門樓的雕刻,室內家具的工藝美術,微型園林的盆景,寢室的音樂,戲廳的戲曲。
作為綜合藝術的蘇州園林它那豐富的文化意蘊和人文氣息,離不開各種藝術門類的交融和烘托。
四 結論
環境藝術設計具有聯系多專業的紐帶作用,它雖然不可能取代各門類的專業設計(如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等)。但其全方位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將改善生活環境質量,使人與環境彼此建立和諧均衡的整體關系。
所以我們在學習時,在基礎設計訓練階段,以命題方式在特定的相對寬松的設計條件下運用設計原理,概念進行環境空間創意設計,對環境空間的功能、形式、材料、技術手段、構造方法、照明方式、色彩、肌理等方面進行建構性探索、分析、尋找設計規律。一方面從設計操作層面,對抽象的設計原理,概念進行空間演繹。借此加深對設計理論的認識、理解、提高審美能力與思辯能力。另一方面從理論的角度對歷史現代的設計方法,空間形態進行剖析,探究據具原創性的設計形態、觀念。教育如不激發首創精神,那么必然是錯誤的教育。
重技能訓練,輕理論探求,一但面對解決復雜問題的設計實踐更顯得力不從心理論素養的不足,也只能依賴“隨類賦形”這種辦法,將“裝飾”僭越于設計學問之上,只剩下干癟的“形”而無實質性的文化內涵,意蘊。就無法在真正意義上體現出設計的整體化。因此,在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將技能訓練與理論探求緊密地結合,提高人文素養使之成為全面的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英]丹尼斯·夏普著.《20世紀世界建筑》.胡正凡 ,林玉蓮譯.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 2003
[2] 馬克辛,吳成槐主編.《環境藝術設計手冊》.遼寧美術出版社. 1999
[3] 林紅著.《環境藝術工學》. 貴州科技出版社. 2001
[4] 謝孝思 主編 《蘇州園林品賞錄》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8
根據Smithsonian機構的調查資料顯示,1937年8月4日,MichaelJ.Cullen在紐約皇后區JamaiCa的一個汽車修理場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大賣場,其占地約56000平方米。自此以后,大賣場因其供貨種類豐富,購物環境舒適,操作便捷,價格有一定的優勢而漸漸備受青睞,而連鎖企業在這方面的優勢表現得尤為明顯。大賣場的模式自1981年進入中國市場以后,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眾多的的商家中,具有門店數量優勢、品牌知名度高的連鎖商業企業,明顯更受上海消費者喜愛和歡迎。
以建材大賣場的調查為例,消費者對連鎖超市的喜愛度與其門店數量呈較大的相關性。當被問及“最喜歡的建材大賣場”時,有15.9%的受訪者選擇了百安居,有14.6%選擇了好美家,而這兩家賣場目前在上海的門店數分別達到10家和9家,位居前列。在發達的歐美國家,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房地產業的興起帶動了對建材及建筑裝飾材料的需求,建材大賣場產業興起并得到快速發展。在經營模式和方法上沿襲借鑒了當時已較為成熟的大賣場形式,區別于傳統的五金配件店和裝飾裝潢材料店,其經營范圍和可選種類大大增多,既能滿足于普通家庭裝潢又能迎合多方位不同的裝修要求,同時在價格定位上也更加有競爭力。
最早的中國本土建材大賣場“家世界”家居裝飾建材大賣場,于1996年12月6日在天津市東麗經濟開發區誕生,最初這家
連鎖建材大賣場從各個方面向當時全球最大的建材零售商“家得寶”學習,試圖打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建材大賣場。然而,十年后,也就是2006年,“家世界”被“家得寶”并購。企業要適應在中國的發展,不可簡單的拿來主義,要符合中國市場的文化意境,吻合中國消費者的心理。
建材大賣場設計的文化意境
建材大賣場設計越來越呈現現代文化意境的態勢,而美學理念是設計的靈魂和精髓。它在傳承與創新文化思想的雙重作用下發生了具有時代特征的變化,因而擺脫了以往單純的、陳式化的思維慣性,邁向了一種更富有創新性的思維之路。
建材大賣場的設計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從環境整體的高度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文化內涵、實用功能等多項關系,而且需要注重表達審美情感、體現審美意義和價值。因此,美學理論為建材大賣場設計提供了指導性的作用,是完善空間、傳播文化、創造環境美,是運用現代工藝、技術將文化內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建材大賣場室內的空間環境藝術。文化意境產生高度的現代文明與科技。就設計本質而言,建材大賣場中的文化意境是將多種視覺的物質元素組合構成具有三維空間形態特征的造物活動,設計中的要素主要有三個方面組成:
一、環境空間要素:空間合理化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是設計的基本任務,因此,設計者不能拘泥于過去形成的空間形象,要勇于探索發現,運用高新技術與審美特點賦于空間新形象、新藝術。環境空間規劃:首先空間的布局應是合理的,并能給客戶留下美的感受,室內局部,借助高新科技手段憑借良好的審美眼光賦予建材大賣場的空間新形象,帶給顧客更好的文化意境體驗。
二、美學色彩要素:建材大賣場室內色彩除對視覺環境產生影響外,還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心理。科學地運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應做到色彩處理得當,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內色彩設計除了必須遵守一般的色彩規律外,還應隨著時代審美觀的變化而與時俱進。建材大賣場內的環境色彩并不僅僅對視覺環境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顧客心情和購物情緒,專柜銷售用文字和圖片,要考慮不能使用過于強烈的視覺效果,要用柔和的色彩,保持一個品牌與另一個品牌的協調,又要考慮消費者在環境中身心放松。
三、美學裝飾要素:建材大賣場室內整體空間中固有的建筑構件以及墻、地、頂等各界面,對其進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裝飾,是構成完美的室內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裝飾材料的質地和豐富多變的裝飾形式,不同材質的變化和不同風格的室內藝術審美效果,同時亦能體現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特征。
建材大賣場內VIP休息室給客戶以賓至如歸的感受體驗。建
材大賣場中難免有些店面位置不佳,顯得狹小,易使人感到壓抑,可利用冷色調能使視覺產生后退收縮的作用,將墻面布置成淡淡的冷色,同時門框窗框裝飾成白色,視覺上放大,使整個空間放大。環境色彩的設計效果在空間中會左右人的情緒、行為和生理機能,建材大賣場環境色彩的設計既要給環境創造美感,又要有助于商業銷售,不能給消費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反應。作為裝飾建材大賣場,其室內色彩的設計還應符合時代潮流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充滿時尚感。
建材大賣場銷售模式改變與環境展示形式變化
關鍵詞:生態理念 居住環境 規劃設計
問題的提出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受到越來越大的破壞。人類在享受高度物質文明成果的同時,對自身的生存環境更加關注,意識到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的重要性,生態理念逐漸成為人類的共識,生態宜居住宅環境成為未來住居環境發展的方向。宜居的住宅環境體現人居住的舒適、安全、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一切從居住者出發,滿足住戶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的要求,使居住者生活在一個健康、安全、舒適、環保的室內外居住環境中。
生態理念在居住環境設計中的應用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的。1969年,I.L.Mcharg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一書中就提出了“設計遵從自然”的生態規劃理念,并提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態規劃框架。隨后,國內外學者紛紛提出了生態規劃的理論并進行了相關實踐,特別是人類認識到全球環境惡化現象越演越烈的近二十年左右,生態規劃理論在人居環境設計中的應用也越趨成熟。美國加州Berkley (1992)、日本北九洲(1993)和巴西庫里蒂巴(2000)等城市紛紛提出生態城市建設計劃,把生態理念用于了城市環境設計中。國內的研究與實踐較國外晚,但由于充分汲取了國外先進理論與實踐經驗,起步較高。我國第一個生態城市的試點―江西省宜春市的規劃與建設,就應用了復合生態系統的理論、環境科學的知識、生態工程的方法和系統工程的手段,打造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復雜生態系統。隨后,安徽、浙江、山東、廣東等省份也紛紛提出了《生態省建設綱要》,使生態理論在人居環境、城市規劃建設與設計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本文按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整體設計的現代住區規劃設計原則,融入生態化理念,從住區環境的總體規劃,景觀、公共設施的布局以及植物的配置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對現代居住環境規劃設計的認識,以供商榷。
住區環境的總體規劃
居住區的總體規劃是整個規劃過程的基本環節,其目的是為了創造和諧的生活空間,營造優美的生活環境,更大程度地發揮住區的綠色生態效益,滿足居民的生理、行為、安全、社會交往及審美的需求。
在對居住區進行環境規劃時,一般都要對基地狀況做調查,如位置、氣候、原有植被等自然因素,還有建筑、道路等具體人工因素。與之相對應的是自然構架和人工構架的規劃。自然構架研究的是一些自然因素,如地質、土壤等,不同地質條件的場地,其地耐力不同,地耐力強的地方適合建造住宅,而松軟、含水量大的地方適宜建室外環境。從綠色生態角度出發,土壤也是一種資源,在外環境的布局規劃中,保護土壤表土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另外,氣候、光照、聲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會影響到住宅的朝向及布局,科學利用這些因素可提高住宅小區的綠色生態性。人工構架是在研究人工因素的基礎上,對居住區的外環境進行合理布局,加強外環境的功能性、景觀性。如使內外道路銜接順暢,管線連接便利,并開發當地的人文景觀,通過借景、組景、造景、分景、添景等設計方案的運用,達到居住區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
居住區交通環境是總體環境的一部分,相對于城市干道,住宅區內道路應將居民的步行以及在道路環境中適合各種活動置于更重要的地位。交通環境的要素主要有入口廣場、小區主干道、次干道、宅前小道、室外停車位、地下停車出入口、自行車停放點等等。而停車場在住區中的位置很重要,規劃時應從與環境保持和諧的角度出發,否則處理不當會產生噪音,破壞景觀。在進行道路總體規劃時,應按照道路與其他場地和公共建筑的關系做合理的分級設置。明確各類室外空間及其與道路之間關系的遠近、密疏,有助于對道路的合理分級,合理地衡量外環境總體布局等。
現代住區的水利用規劃主要從節水、降耗、低成本等方面考慮,如通過節水器具的使用、循環凈化設施的設置,建立雨水收集及利用、中水循環和景觀用水循環系統。在規劃時通過屋面收集、大面積鋪裝收集或用暗渠收集雨水等方法,將收集的雨水直接進入小區的景觀用水系統或經過處理之后進入中水系統;中水經處理達到一定水質標準又可重復使用,進入中水系統或進入景觀用水系統;景觀用水應大力提倡利用雨水和中水處理后的排放水,這樣可以節省淡水資源和降低用自來水的成本。
住區景觀、公共設施的布局
住區景觀、公共設施的布局與交通規劃、組團及層次結構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住區的框架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居住區景觀的設計,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和建筑學等基本原理,合理安排并組織住區建筑、園林小品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布局,使人、建筑、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
在現代居住環境規劃設計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尊重,滿足人的需求和多樣化的審美情趣。綠地要體現可融入性和可參與性。可結合園路、游園、健身場地、小型綠地廣場等方式來促進居民與自然的親和性,為居民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態空間。如園路的設計走向充分考慮到居民出入的方便,坐椅、坐凳設置在小廣場或擴大園路的樹陰下,便于人們休息。小游園位置設置在商店、超市和公共活動場所附近,方便居民茶余飯后活動休息、游憩、購物。兒童游戲場設置在既方便兒童前往,又避開與居民的日常生活相互干擾的地方,活動場地鋪植草坪或其他軟性材料,色彩艷麗,設置兒童玩耍的活動設施。綠地廣場的規模、形式符合小區居民休閑的要求,既滿足大部分人,又滿足老人及兒童的需求。小區照明、健身器材、標牌、涼亭設施設置齊全,設立無障礙設施,關注弱勢群體,體現人文關懷等。只有以人為立足點,從人的方位綜合考慮,才能充分發揮生態住宅環境給人舒適、健康、歡愉、陶冶性情和促進鄰里交往的作用。
在居住區公共設施的配置中,可以將社區和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起來,通盤考慮,使社區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完全融入到城市中去,避免重復建設。社區內的公共設施,如教育、醫療、商業、文化體育、金融郵電等也承擔城市功能,同時將城市公共設施也可以引入居住區內部,使之成為一個有機體,以滿足居民物質和生活的多元化需要。
植物的配置
植物在現代居住區設計中是一個活躍的表現元素,一個成功的居住區環境設計不僅要注重環境中各項景觀和功能分區的合理布局,更應注重綠化中植物的合理配置和造景。在進行居住區規劃植物配置和造景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樹種選擇注重本土性
在進行居住區綠化中植物配置與造景不僅要考慮到植物的觀賞性,還要考慮到植物本身的生物特性。對于綠化樹種的選擇應充分運用鄉土樹種,慎重引進外來樹種。選擇鄉土樹種作為居住區綠化的主力軍,最符合節約原則。因為鄉土樹種苗木易得、成本低,成活率高,管理省時省力,不會因氣候變化而生病,更加可貴的是鄉土樹種能充分體現和突出地方特色。各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鄉土樹種,如江西的鄉土樹種有:黃楊、月季、牡丹、蠟梅、海桐球、紫薇、木槿、紫荊等。
(二)種植布局注重藝術性
現代宜居住宅環境注重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的統一,在綠化過程中應注意藝術布局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合理配植,將觀果、觀葉、觀花的樹種進行合理配植,使植物色彩、芳香、葉、花、果和植株的形態隨著季節的變化交替出現,做到四季有景可賞;其次應主次分明,在植物造景時可以結合綠地的功能來進行植株配置,重點突出某一種類型,以免產生雜亂感;再次應注重動靜結合,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特別要重視“水景”的設計,可以將水系作為景觀主體,將水邊植物和浮水植物巧妙結合在一起,將綠化空間串聯起來。
(三)植物配植注重適用性
住宅旁綠地與居民的日常生活二者關系密切聯系,這就要求在居住區綠化中進行植物配置時既要滿足觀賞的功能同時又要注重改善小氣候、調節溫濕度和衛生防護方面的效用,通常情況下可以多種植一些兼具觀賞價值和抗污吸污、殺菌能力的樹種和花卉,如:夾竹桃、桑樹、忍冬、銀杏、茉莉、丁香、金銀花、牽牛花等。同時,種植時要疏密得當,將綠地自然貫穿、配置在小區內,在綠化時,要給居民的日常生活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和場地,在經濟條件的前提下,可以在每幢建筑物前配置一開放式的小花園。做到各花園和宅旁綠化各具特色,甚至可以作為不同住宅單元的識別標志,使居民特別是兒童很容易識別。
(四)植物配植的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生物多樣性越豐富,系統穩定性越強。它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其中,遺傳多樣性是指同一物種或不同物種間的變異性,其值越大,群落的適應能力越強;物種多樣性主要指某區域的物種豐富度及物種分類的多樣性,其數值越大,群落的適應范圍越廣;生態系統多樣性表現出生境、生態過程、群落的多樣化,多樣性越豐富,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越強;景觀多樣性,是更高一級的多樣性,決定群落的生態功能多樣性、空間分布多樣化。人居環境生態設計中的植物配置在注重藝術性和適用性的同時,構建不同屬性的景觀(如水體、濕地、森林、山體等),構建不同功能的景觀,增加景觀多樣性,滿足社會對不同生態服務功能的需求;而在注重本土性的同時,引種適應性強的園林植物,豐富物種多樣性,提高城市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
生態文化環境建設
生態文化建設是人居環境生態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生態文化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一種聯系,是人類在處理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生態宜居環境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狀態的一種詮釋,是生態文化在人居環境設計中應用的一個實例。為此,在人居環境生態規劃設計之前,得進行生態倫理觀、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觀等的生態文化教育,同時,把生態文化教育貫徹于人居環境生態規劃設計的始終,營建生態意識氛圍;其次,把生態規劃設計應用于建筑、建筑小品、公共設施等的同時,要讓這些“生態實體”來演繹生態理念,講出生態、環保的故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通過不同的載體來宣傳生態理念,讓生態意識植根于民眾大腦,形成生態習慣。
綜上所述,城市居住區是城市居民日常起居生活的基礎場所,融入生態理念的居住區是未來住居環境發展的方向,其實質是現代的建筑技術與現代生態學理念的結合, 在設計生態理念住區的過程中強調的是因地制宜、以人為本、整體生態設計等原則,結合高質量的園林綠化、先進環保的建筑材料以及合理的資源優化利用等手段,建立住宅小區良性的、開放的生態循環系統,改善居住空間與城市之間的關系,保證居民居住的自然性和舒適性,從而體現住區環境的生態、宜居。
參考文獻:
1.楊麗.居住區環境分析中的CFD技術應用研究[J].建筑學報(學術論文專刊),2010(1)
2.Steiner F, Young G, Zube EH. Ecological Planning: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Landscape journal, 1987 (2)
3.Wana X R. SLraleaies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a fast-Grow in a urban development zone: A case study in Shannha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and Enviranmental Sciences, 2002, 28
4.楊麗.如何營造生態宜居住宅環境.住宅科技,2011.5
5.魯良棟,甘藏春,李曉玲.芻議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設計.生態經濟,2010
一、設計指導思想
從需求分析入手,兼顧各方需求,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再對教、學、做三個環節進行創新性設計,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以追求最佳培養效果為設計目標,為計算機課打造一個具有安全性、可操作性的“教學做”一體化環境。
二、環境狀況分析
計算機課教、學、做一體化環境的使用方包括教師、學生、機房管理員。教師是主導方,首先要滿足教師的教。條件好的學校應在多媒體微機室安裝高清晰投影儀,同時安裝“網絡多媒體教室”,這樣可確保教學示范萬無一失。條件差的學校可二選其一。同時,設備維修不及時就會影響教學,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發生,建議使用Windows自帶的NetMeeting作補充。對于經費確有困難的學校,至少應采NetMeeting,切不可只掛塊黑板來代替。
其次,要滿足學生的學。學生是主體方,學校一般都能滿足其實訓要求,但人性化不夠。比如:做的要求和要用到的素材不能很好地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資源不足;或是學習資源沒有合適的平臺,缺少有效的檢測和反饋,沒有師生相互交流討論的平臺。應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再次,要滿足管理員的管。不能管過頭,還原卡用法要得當,不能只方便管理員而不方便教、學、做一體化。計算機類課教、學、做一體化環境的設計,在兼顧三方要求的同時,務必最大限度地服從于教學,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三、“教”環境的設計
“教”環境設計主要是滿足教、學、做主導方的教學示范要求。教師要能隨時運用多媒體來進行示范性教學,最好是有多媒體操作臺,一臺接高清晰投影儀,用于教學示范;一臺安裝“網絡多媒體教室”教師端軟件(備用),兼做服務器(提供各種教學資源并用于管理)。學生機全部安裝“網絡多媒體教室”學生端軟件。教師機采用雙機,主要是為了“雙保險”,確保教學示范,同時為“學”“做”環境提供服務并用于管理。
使用“網絡多媒體教室”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網段的劃分,不同教室要采用不同的網段,以免造成混亂;二是防火墻的設置,要放行“網絡多媒體教室”的教師端和學生端;三是如果使用大型軟件演示,應用安裝了“網絡多媒體教室”學生端的教師主機來演示,這樣可避免死機現象。
對于經費困難的學校,可使用NetMeeting。如果教學還沒有進展到網絡課,建議教師下載Netmeeting SDK結合自編程,以方便學生使用,最簡單的用法是在網頁中設置超級鏈接,如:
四、“學”環境的設計
“學”環境的設計雖然得到重視,但由于認識不夠深入,尤其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不足,造成了“學”環境的不足,這里的“學”環境設計強調的是彌補和改進不足之處。
五、“做”環境的設計
“做”環境設計如果只針對某一門具體課程就簡單了,但這要求學校必須具備相當的規模。一般情況下,實訓室必須為多門課程共用,所以首先要統籌規劃。實訓室必須在院系大范圍內按功能大類來進行統籌規劃,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做”環境的設計要考慮學生數據的保存,學生配U盤是一種辦法,但容易使“做”環境感染病毒,建議配置注冊FTP務器供學生上傳,但要啟用磁盤配額服務。
“做”環境的虛擬練習功能也很重要,因為有些操作是有破壞性或局限性的,比如“電腦組裝與維護”課的Cmos.參數設置、磁盤分區格式化,采用虛擬軟件練習或用虛擬機來練習就可以很好地滿足要求,并能避免有害操作。再比如交換機路由器的配置練習,真實環境是必需的,但采用思科設備虛擬軟件就可設計大規模網絡來練習配置,從而達到和真實環境類似的效果。
計算機課程教、學、做一體化環境的設計,要注意突出一體化,具體體現為教、學、做之間能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切換,動態調節,以追求最佳培養效果。
關鍵詞:環境藝術;藝術設計;個性化;因素
1環境藝術設計內涵
環境藝術作為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中的一種,其主要是以環境作為基礎的一門藝術,環境藝術主要是將所設計的作品與周圍的環境進行很好的相容,并通過制作材料的紋理、形狀等形式體現出環境藝術的藝術手法。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師比較強調環境這一依托特點。也就是說要求設計師所設計的藝術作品需要建立在周圍環境的基礎之上,并且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很好的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其實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廣泛的,基本上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環境藝術在我國城鄉規劃設計、建筑園林設計等設計領域都會涉獵到。所以環境藝術設計現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設計人員通過環境藝術設計讓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人們的生存環境也更加健康美麗。可以說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將人們的生存環境與藝術設計進行有機融和的一種特殊的藝術標新形式。
目前我們對環境藝術設計主要分為3個不同的表現意境層次:其一,人居環境中的自然環境,這一環境主要涵蓋了山水、河流等自然環境因素,使得環境藝術設計中透露著很多自然信息。其二,人居環境中的經濟環境和休閑娛樂環境。這一環境主要是為人們的空間環境帶來活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強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人與人的情感發展。其三,人類自身的素質與所能達到的審美眼光對環境好壞的判斷。這一點對于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來說,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三個層次協調好,才能夠讓居住者獲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滿足。簡單來說,環境藝術設計就是人與環境進行有機結合的關鍵性因素。
2環境藝術設計特征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與其他的傳統藝術設計手法相比較,還是有很大差別。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能夠對生活環境改良,而且還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其實環境藝術設計的特點也是比較明顯的,動感美、協調美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都有非常明顯的體現,而且環境藝術設計還強調了部分在整體中的影響。目前設計師通過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幾點環境藝術設計的特征:
2.1人文與自然的有機融和
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建立在環境基礎上,其原則是以人為本,具有較強的服務性,也就是說環境藝術設計具有以人為本,但又需重點考慮自然環境的特點,環境藝術設計的這一特點也是其在人們的生活中所占比例逐漸增加的主要原因。
2.2多元化與整體性的有機融和
環境藝術設計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所以設計師的設計理念還要能夠滿足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以及審美特點。即,在相同的設計作品中,不論是藝術的表現形式還是設計材料的選擇上,設計師都要具備多元化的設計特點。除了具備這一特點之外,設計師還不能破壞掉藝術設計的整體美感,要保留其整體性。
2.3實用性與審美性的有機融合
設計師在設計環境的時候,除了要滿足人們居住的生理需求以外,還要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換句話說,設計師在設計作品的時候還要將其實用性和審美性進行有機的統一。
3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問題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也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等藝術設計中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發展都有影響,需要設計師慎重考慮。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除了設計師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作為基礎外,還要設計師根據不同的設計背景來選擇設計的風格。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一種狀況,主要是因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發展也是環境藝術設計整體性與階段性的有機融和。由此可見,環境藝術設計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要求設計師要敞開心扉,擺脫傳統藝術設計的束縛。為了解決傳統工業生產中留下來的相關設計問題,設計人員一定要提高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個性化藝術手段,設計師對環境藝術中的個性化設計還要有一個全新的、系統性的認識。現階段我們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設計方式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在設計的室內室外空間中,設計師們不斷的融入更多的自然因素,這樣的設計作品往往會讓人更加貼近自然。另一種方法是在城市建筑設計中,逐漸減少水平造型和直線線條的使用,并將更多的色彩元素逐漸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中,這樣一來設計師所設計的作品才會更加靈活。當然,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還不能忽視設計的整體性。
4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的影響因素
在現代化的設計中,人們對個性化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逐漸意識到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設計的重要性。個性化在整個環境藝術設計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對個性化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還非常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設計進行分析:
4.1風格化的制約
環境藝術的個性化設計是設計師在整個設計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自然界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還要加入一些已經掌握的自然規律。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風格化也是設計師對自己所創造藝術氛圍的一種詮釋,它對整個設計作品的個性化也起著重要的影響。
4.2環境藝術設計
個性化對環境的使用功能有著更高的要求在現代化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廣大群眾對環境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相同空間所采用的個性化風格也會有所不同,不同風格的個性化也能夠很好地依托環境空間的使用功能。
5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種新形式的藝術設計手段,其設計目的更加注重人與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這也是未來社會環境發展的必然走向,良好的環境藝術設計可以讓人們的生活及審美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而一個不好的環境設計則會降低人們的審美觀。我國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想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一定要始終堅持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和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楣.生態文化——環境藝術學科的新課題[C]//西部大開發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2000.
[2]田鴻喜.陶藝磚石在現代建筑與環境藝術中的審美及應用[C]//《中國陶瓷藝術設計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3]邱長沛.城市水景的自然生態與藝術風韻——從巴黎塞納河到“東方巴黎”成都府南河、沙河[C]//中國環境保護優秀論文集(2005)(上冊).2005.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分析
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受到了影響,在實際發展中,我國的經濟建設形式越來越現代化,人們對環境的關注也越來越多,開始在設計工作中融入環境藝術的觀念。因此,在設計環境藝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但要以優化環境為目標,還要提倡個性化的發展目標。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
環境藝術是眾多藝術展現中的一種,其主要是以環境為基礎,有效結合設計作品和周邊環境,依據素材紋理、立體效果以及比例體積等形式,有效展現藝術的形式。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需要將環境作為設計的基礎,作品一定要以周邊的環境為基礎,與環境相依相存。環境藝術設計包含的內容較多,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經常觀察到,如城市區域的設計、建筑設計以及廣場設計、園林建設等內容。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是人們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依據環境藝術設計,可以讓人們的生活形式、生存環境等方面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1。
二、現代化環境藝術設計的特點
與其它的藝術形式存在不同,環境藝術設計不但是人們改變生活環境的一種形式,也是為了滿足自身審美觀念的需求。現階段,環境藝術設計具備整體的協調性、特色以及動態美等特點,并且也非常注重部分在整體中不可忽視的影響,以及相同設計作品處于不同環境下產生的反應。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以環境基礎作為藝術設計中的重要分析因素。從實際研究可知,環境藝術設計主要具備以下幾點特點:第一,現階段的環境藝術設計有效結合了人與生態環境。目前環境藝術設計是以環境為基礎、以人為本構建的藝術形式,具備強烈的服務性。因此,其具備以人為本的特點,但也要注重關注生態環境的特點。第二,現階段的環境藝術有效結合了積極性與無害性。積極性是指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展現的主題和中心都是積極向上的;而無害性是指目前環境藝術設計是合理、優質的設計方案,可以在人們審美需求的基礎上,不影響人與自然的關系。第三,現階段的環境藝術設計有效結合了多樣化和整體性。目前環境藝術設計是面向所有大眾提供服務,設計的觀念也需要滿足那些小群體的審美觀念和需求。由此,在設計相同作品時,不管是藝術展現形式,還是選擇相關素材,都要具備多樣化的特點。另外,雖然應用的展現形式和素材非常多,但也不能影響整體的協調之美。第四,現階段的環境藝術有效結合了實用性和審美性。其不但要滿足人們居住的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求。由此,設計的作品需要具備實用性和審美性。
三、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問題
在藝術設計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有模仿過于嚴重、理念化太強、照搬照抄較多等問題,現代化環境藝術設計也是如此。這些問題都是阻礙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發展的影響因素,在實際發展中需要設計者全面研究和分析。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除了要求設計者依據自身多年來的設計經驗和參與的時間活動案例為基礎,還要設計者結合實際設計的背景和要求,有效融入多樣化的設計特色和風格。由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是對整體設計和部分設計的有效結合,具備強烈的主觀觀念,因此要求設計者全面拓展自身的設計理念,改變規定的設計思維,不斷創造出新的東西。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為了解決以往大工業生產存留下來的多樣化問題,設計人員需要開始關注在環境藝術中融入更多個性化的因素。對個性化設計實施全面的了解,明確現代化環境藝術設計的意義和重要性。對個性化理解的形式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在設計室內外環境的過程中,要引用更多的生態環境因素,這樣有助于設計師的作品更具備自然特色和現實意義。另一方面是降低城市建筑設計中線條等元素的應用。一般情況下,在設計城市建筑的過程中,設計師更愿意應用水平造型或者是線條等因素,隨著個性化觀念的推廣,其可以更多的引用曲線、色彩鮮艷的設計元素等,從而促使設計作品變得更加靈活和多變。同時,這樣的個性化設計是以協調性為基礎的,在設計中不能忽視整體建設的和諧性。
四、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影響因素分
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是指將個性化因素與藝術設計風格、形式進行多樣化的結合。其非常注重設計者自主觀念在設計作品中的展現,以及理性設計中人性元素的應用。在現代化設計中,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不斷提升,個性化設計的必要性得到了有效展現,在整體環境藝術設計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實際設計中,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的因素有很多,這就需要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結合實際發展情況和特點進行分析,影響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的因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環境藝術設計中風格化的約束。個性化設計是說設計者在創造過程中融入了自己對生態環境的認知和理解,選擇適當的內容在作品中展現。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風格特色是設計者對自身創作特點的展現,對整體設計作品的個性化而言有一定的影響。第二,對環境的應用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在現代化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在相同空間中應用多種風格的個性化設計可以增強環境空間的功能。第三,關注科學和藝術的融合。從某一觀點分析,環境藝術設計就是科學與藝術的全面結合,其更為注重某一居住環境中的群眾與周邊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和互動性。一個優異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需要設計者依據周邊的環境進行研究和分析,并且依據自身的理解和認知,不斷創造新的、現代化的、個性化的環境藝術內容,從而展現出一個全面的環境藝術,促使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獲取愉悅的心情3。
總而言之,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在二十一世紀,人們需要綠色環境,而要想創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就需要人們結合環境藝術設計來整合人與自然的關系,依據個性化拓展人們的視野范圍。環境藝術工作者在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觀念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建設工作,并且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在這一背景下,需要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全面研究各種環境因素,并且在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展現出個性化的因素,從而拓展人們的視野范圍,確保人與自然都可以持續發展。
作者:劉更 單位:重慶廣播電視大學
注釋:
1.占銓.探討環境藝術設計及個性化分析[J].現代裝飾(理論)2014(12):232.
關鍵詞:民族文化;環境藝術設計;文化傳承
0引言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且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不僅是我國幾千年來的歷史沉淀與累積,也是我國先進思想和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現,對中華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有重要影響。環境藝術設計的開展,旨在通過改變空間環境的方式,達到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目的。使民族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較好地展現出來,對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及環境藝術設計整體水平的提升均具有積極意義。
1民族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
1.1關鍵性意義
環境藝術設計與民族文化的結合,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也是為了達到創新傳統文化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體現:(1)加強民族文化及環境藝術設計的結合。民族文化中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祈愿,在許多環境藝術設計實例中均有呈現,通過將此類觀念較好地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方式,不僅有助于促進整體設計的創新性及開拓性的提升,且有利于將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更直觀、具體地表現出來。同時,可為相應環境中的人們提供優良、舒適的體驗。在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中,可探尋到民族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子。例如揚州的個別園林建筑中,由于主人對竹的偏愛,便在院落中種滿了竹子,并以竹為園林命名。竹是四君子之一,象征純潔、高雅,可將主人追求高雅的情趣志向直觀地表達出來,是民族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良好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1](2)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發展。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會利用較多的技術和表現方式達到美化和改變居住環境的目的,且多數設計都會帶有較為明顯的設計師特點。換言之,每一件作品都是相應設計人員的文化素質、知識及情感等的集中表現。環境藝術設計追求的是人和居住環境和諧共處,同時,通過展現相應文化思想的方式,提升作品的人文性。民族文化具有的民族風格多樣、文化底蘊豐厚,將其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可為相關設計提供多種多樣的素材,有助于更好地達到豐富環境藝術設計文化內涵的目的,且能夠促使相關設計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提出的審美及文化層面的要求,起到有效推動環境藝術設計創新發展的目的。具體在進行各環節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人們更注重的是遵循自然的設計理念,進而達到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此為民族文化思想的突出表現。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發展不僅需要以現代化的技術和材料為支撐,更需要通過有效融合民族文化的方式實現。
1.2具體表現
在具體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重視合理融入民族文化,有助于促進相應設計文化內涵的提升,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有積極影響。不同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存在較大差異性,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對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有效運用民族文化加以考量。(1)漢字。漢字是民族文化中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的一種元素,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和演變,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溝通語言。漢字與西方的表音文字有一定的差異,漢字作為表意文字,于書寫和外形中體現了較為飽滿的藝術性,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外形方正的漢字給人一種嚴肅的感覺,體現了中華民族剛強不屈的精神。現今漢字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小篆、草書及行書等,字體間的差異性決定了其審美特點的不同。[2]文字在設計中具有關鍵性地位,對其的有效應用,有助于提升設計的整體藝術感,豐富設計的表達含義。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會徽設計中將奔跑的人形與“文”字較好地結合在一起,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漢字的博大精深,而且直觀、明確地展現了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同時,在一些日常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對漢字元素的運用也較多,此類直觀的主題表達形式,有助于促進設計人文性大幅度提升。(2)民族色彩。色彩具有刺激人們視覺感官的作用,可較為直觀地展現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及意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性較高。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色彩可大致劃分成五種,包括黑、紅、青等,分別表示土、火、水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的色彩不同,設計人員表達的含義勢必不同,同時,各色彩給予人們的視覺感觸也存在較大差異。基于以往開展的環境藝術設計來看,民族色彩中的紅色的應用頻率相對較高。紅色也叫作“中國紅”,是我國國旗的顏色,也是最能代表中國的一種顏色,象征祥和、喜慶。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為例,相應設計便是將紅色作為主色調,不僅突出了顯著的“中國特征”,且將中國舉辦世博會的喜悅之情以及對四海八方游客的歡迎之意良好地表達了出來。[3]黃色在民族色彩中主要表示地位和財富,在高檔場所的室內裝飾設計中具有較為頻繁的應用,主要目的是營造出一種奢華的氛圍。例如中國仿膳飯莊,該建筑的室內裝飾設計便選擇將黃色作為主色調,將建筑特色較為直觀地展現于人們眼前,而且能夠使在飯莊中吃飯的人們產生一種在宮廷中食用御膳的感覺,不僅達到了傳承民族文化的目的,而且優化了建筑的整體藝術感,有助于為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吸引更多的顧客。(3)民族圖案。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文化不盡相同,衍生出的民族圖案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圖案造型豐富、種類較多,較為有效地突顯了各民族文化的個性化特點。同時,這些圖案多存在特殊的寓意,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對其合理應用,有助于深化藝術內涵。例如,環境藝術設計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龍形圖案代表的即為中華民族,我國北京盤古大觀建筑群便是將龍形的民族圖案作為設計原型,其也是環境藝術設計融入民族文化的典型案例之一。該建筑群中最高也是最顯現的建筑頂端仿照龍首展開設計,中部和底部仿照龍身展開設計,周圍4個高度相對較小的建筑仿照龍尾展開設計,5座建筑物整體以一個完整的“龍”的形象呈現在人們眼前,有效地體現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傳統的民族圖案以表現吉祥寓意為主,這也是其較常出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徽州居民建筑為例,人們多會在門窗、藻井等處的設計中加入民族圖案以表達自身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不同民族圖案表達的吉祥寓意也存在一定差異,如象背馱瓶象征五谷豐登、仙鶴與松樹一起象征長壽等。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有效地融入民族圖案,有助于推動現代設計對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4]
2實際應用
下文以度假酒店的設計為例,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對云南彝族文化的傳承進行進一步闡述和分析。
2.1紋樣元素
彝族文化最具特點的元素之一即彝族裝飾紋樣,這些紋樣的種類、造型多樣,存在的審美價值及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紋樣是一種極為夸張、抽象的表現形式,可較為形象、直觀地展現彝族文化。針對度假酒店的環境藝術設計,通過有效應用彝族裝飾紋樣,可實現對彝族文化的良好傳承。具體而言,可在室內裝飾設計中融入彝族鏤空隔斷裝飾;于家具裝飾設計中的床上及沙發用品設計上融入彝族裝飾圖案,也可以對彝族布料織錦等加以剪裁、加工,直接應用于室內裝飾。
2.2文化元素
彝族文化元素主要由彝族的文字語言、風俗節日等構成,包括獨特的彝族文字及火把節等,此類元素均可以較為有效地將彝族文化內涵表達出來。將其應用于度假酒店環境藝術設計的室內造型設計中,有助于提升空間規律性,在相應環境中營造出濃厚的彝族文化氛圍,使游客在享受酒店美景和服務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和了解彝族文化,有利于增強相應空間的整體文化氣息。
2.3造型元素
穿斗挑梁結構是彝族地區個性化特點較為突出的傳統建筑模式。彝族建筑特殊的穿斗造型以及牛羊角造型都是可以較好地顯示彝族文化特征的造型元素,同時,美酒和火也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通過將上述元素抽象為民族文化符號并加以有效利用的方式,可將彝族人民豪放、熱情的個性特點表現出來。在具體設計中,可利用完整的榫卯結構進行穿插操作,并配以牛羊角作為裝飾,進而營造出彝族文化氣息濃厚的氛圍。[5]
2.4色彩元素
彝族人民對黃、紅、黑3種顏色的應用最為廣泛,這三種顏色也是最能代表彝族文化的色彩,具有較為顯著的標志性特點。基于彝族文化的角度,黑色作為大地的顏色,象征尊貴、崇高;紅色是熱情的象征,代表彝族人民熱情如火和豪放的性格;黃色則代表富貴、美好。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合理應用這些具有特殊意義和代表性的顏色,有助于更好地展現彝族文化,促進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
2.5現代工藝材料及民族文化的有機融合
云南省所在區域氣候垂直變化較為顯著,豐富的氣候條件也為云南帶來了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設計師們提供了大量的設計靈感及素材。以傳承彝族文化為目的度假酒店環境藝術設計中,應注重抽象化處理本土元素,使其以一種文化符號的形式呈現在自身的設計中,同時,積極利用新型的現代化工藝和技術進行設計,重視文化創新,這樣不僅有助于提升整體設計效果,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展現我國傳統民族文化。
關鍵詞: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優化措施
一、環保材料的優化措施
30年前,聯合國頒布的《我們共同的未來》文件中首次對“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予以明確:在滿足眼下人們生活所需的同時,又不會對未來子孫后代的生活與發展帶來傷害。自此,“綠色、環保、節能”成為全球性的重大課題,對現代室內設計師而言,樹立綠色設計理念,走生態設計路線已是大勢所趨。新時期下的室內環境設計,必須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既要顧及當代人的居住感受,實現綠色生態設計,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后世子孫留下足夠的生態資源。將來,人們所處的一定是一個充滿山水、遍布森林的城市,這也是環境保護學家的美好設想。沿著“未來城市”的建設思路,設計師要將廣袤的森林、沁人心扉的空氣與花香、動聽的鳥鳴等自然界的美搬到人們所居住的室內空間,在設計思路上無限貼近“野趣”,滿足人們對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在室內環境的選材方面,應盡可能地多用防蟲、防塵、防污染等綠色無毒原生態的建材,提高自然元素在室內空間中所占的比例。關于未來居家環境的設想,相關專家的研究結果是:讓裝飾品、家用電器在外形上回歸自然,讓石頭、原木、土壤等家具、材料進入人們的家庭。在保證我們有一個環保、綠色的空間環境的前提下,還能為后世子孫謀福利。從遠期發展來看,傳統室內建材必將會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綠色建筑材料,就像印尼巴厘島的某學校,在設計上充分利用了盛產竹子的當地特色,將竹子用于學校建設中,彰顯出設計師熱愛自然,對生態材料情有獨鐘的思想理念。
二、空間造型的優化措施
室內空間是給人類居住的,室內環境同樣是為人類設計的,不僅要滿足人類在生理上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讓人們獲得精神上、心理上的放松和愉悅。人們的心理訴求,往往建立在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內心交流之上,從而讓人們生出安寧、舒適、淡然等心理感知,獲得精神上的安全感,在舒適的室內空間里緩解壓力、放松心情。所以在空間設計上就必須體現出藝術美,要求設計師合理設計空間布局,擺放家具位置,選擇各類物件的品牌、樣式、顏色、材料等,使之與室內空間高度和諧,營造出居家環境溫馨、清雅的舒適感,讓人們置身其中感受到設計者的靈魂與思想,從而受到藝術的熏陶,提高個人的審美情趣,從而獲得心靈的放松與安寧。例如:完全對稱的空間布局往往會給人呆板、無趣之感,反之則會讓室內環境顯得凌亂,這就需要設計師在基本對稱的前提下,在局部空間的布局上采用不對稱的設計方式,讓房間既整潔又不失活潑動感。正方形、長方形屬于非常規則的空間造型,四平八穩缺少新意,給人的感覺過于嚴肅和端莊,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用不拘一格的設計提高室內空間的靈性,給居住者全新的視覺體驗,也實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三、設計功能、色彩的優化措施
1、實用功能
歸根結底,室內空間的設計最終是為了滿足人們“使用”的需求,讓人們的生活起居、學習工作、人際交往在方便舒適的環境下進行。居住者對空間的需求不同,在藝術設計上就應該有變化,比如廚房的功能是烹飪,臥室的功能是休息,客廳的功能是會客等,不同的空間場景有各自不同的功能,需要設計師與房屋主人充分溝通,讓人們能夠在室內方便、愉悅地完成一系列日常活動。
2、審美功能
品位、格調是藝術設計的一大特色,如果喪失了審美功能,藝術也就不能稱之為藝術。基于室內環境的“審美”,除了最直觀的視覺表象感知之外,還包括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更深層次的精神體驗。藝術審美的設計,既要保留建材原有的功能和本質價值,又要將其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從表及里地創造出符合人們審美情趣的造型,讓審美活動從直觀的視覺感知升華到情感上的愉悅。
3、色彩運用
單一的室內空間色彩會失去藝術美感,而過于豐富的色彩則會讓人心煩意亂,只有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自然銜接、比例協調,才能營造出溫暖、明亮的居家氛圍。縱觀現下最流行、應用最多的室內色彩,全部是以源于大自然的顏色作為設計基礎,比如藍、黃、紫分別與灰色搭配,給以人從容不迫、寧靜清雅之感;淺綠、淺藍與白色搭配,給人以自然清新之感;橄欖綠、暗紅色與暗黃色搭配,給人樸素穩重的親近信任之感,而最為經典的黑與白所呈現出的“簡約但不簡單”的藝術美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大片的綠色會讓室內空間生機勃勃,愈發符合人們對恬淡寧靜的山村生活的追求,也體現出人們對“自然生態”這一環保課題的重視。
四、結束語
伴隨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冬暖夏涼,而是更重視環保節能與視覺審美上的享受。這就需要設計師在充分尊重居民個性需求的前提下,運用藝術創作,讓色彩、家具、造型、材料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之渾然天成、自然和諧,從而實現室內環境的人性化設計。
參考文獻
[1]康凱.基于美學理念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7):255-256.
[2]孫文靜.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性化處理淺析[J].花卉,2015,(22):118-119.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人性化;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B82-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各種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涌現,在各行各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們的現代生活逐漸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征,人們越來越注重環境的舒適性,開始關注周圍環境的藝術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成為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方向。針對現代社會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僅僅滿足其使用功能是遠遠不夠的,人們所追求的是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和人文氣息的環境藝術設計。
一、人性化在現代環境設計中的體現
1、安全性和連續性
安全是人們生存的基本條件,離開了安全就談不上發展。比如在園林的環境設計中安裝到日常安全系統、防災系統、防盜系統等。連續性就是結合居民在居住區內不同時間、空間、方位的視角和活動方式,營造出步移景異的藝術效果。讓人們在層次分明、結構雙重的領域設計中感受時代的濃厚氣息。
2、健康性和文化生態性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居住環境健康性指標離不開新鮮的空氣、充足的日照、方便的環境民事行政措施等。在居住的園林景觀中,要保持種植多重的綠色植物,防止各種有害氣體和物質的深度超標。比如:可以在園林景觀中增加健康身心的設施,滿足居民鍛煉身體的需求,包括健身房、游泳池、體育場等。具有生態性的居住環境能夠喚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們才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特色。
3、舒適性與和諧性
居住環境的舒適性主要是體現在視覺、聽覺、使用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適主要是各種設施以人體工程學的原理進行合理科學的創造,它主要是從環境的心理學方面的創造出滿足人們活動的空間。多樣的外部環境各要素之間做到和諧統一,使各種景觀的設計做到主次分明和結構分明等。
4、方便性和多樣性
方便性就是居住環境各種功能使用的效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空間的方便也就是通路的性質和等級。同時必須讓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間環境中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方向,以最佳的方式到達自己要到達的位置,參加社會活動等。多樣性就是根據人們不同的身份和年齡,進行多模式多格局的園林設計。
二、環境設計中人性化的體現
1、環境設計服務人類
在環境設計過程中,所有設計師都能夠認識到,環境設計工作的受眾在于人,也就是說,人是環境設計的使用者,環境設計必將最終服務于人類。從這個角度出發,環境設計必須滿足人們的各種要求,特別是在人們行為上和心理上的要求。
人是周圍環境的評價者,一個環境設計作品的成敗關鍵就在于人們對環境設計工作的評價,其原因在于:只有環境設計充分尊重人們的審美情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才能夠給人們帶來極大程度上的愉悅感,從而實現環境在整個社會的成功,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有助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反過來看,如果設計師標新立異,不顧當前人們在審美情趣、認識水平上的相關因素,采用稀奇古怪的設計理念,這樣的環境設計作品得不到人們的認同,也不可能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愉悅感,自然也得不到社會的認同,是為敗筆。
2、人類是環境的設計者和建設者
環境設計和環境建設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存在性。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適應環境,不斷改造環境,也不斷創造各種事物。景觀環境就是人類創造的眾多事物之一,但是景觀是一種特殊的事物,有著自己的特殊性,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對周圍的自然景觀的認識不斷提升,對美好事物的評價能力越來越強,這就促使人們對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從而催生了環境設計這一事物;其次,人們在進行環境設計之后,進而開始進行環境的建設,通過不斷的實踐,人類在環境設計以及環境建設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強。
3、人與環境互動性較強
人和環境之間的互動性較強,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優美的環境能夠促進人們身心的愉悅,提高人們生活和工作的質量;另外一方面,人類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對周圍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促使更加符合人類要求的環境藝術作品的出現。
三、環境藝術設計中人性化因素的應用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揭示了目標主體由對低級的生理、安全需要到高級的審美、自我實現的需要。對應于環境藝術設計必須與主體(特定環境中的人)的審美趣味相和諧,與主體(特定環境中的人)的審美需要、審美心境相融合。隨著現代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目標主體追求個性化的手段動因不斷得到發展,但如果不知道目標用戶的需求,那么現代技術也就無所適從。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必須深層次的探尋目標用戶的審美、價值、情感需求,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膚淺的設計上。我們在景觀設計過程中使用人性化因素的過程中,要做到如下要求:
1、滿足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在行為學研究領域,人類需求被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層次;安全需要層次;社會需要層次;尊重需要層次以及自我實現層次。顯而易見,這五個需求層次是逐步逐步發展前進而來的,只有人們在滿足了較低層次的需求,才會對較高層次需求提高要求。
我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這一要求,在人性化因素的應用過程中也是如此,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在進行環境設計的過程中,要考察有無必要適應人性化因素,如果使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對環境的要求較低,則無需過分追求人性化因素的使用,妄加使用,適得其反;另外一方面,在人性化因素的使用中,要注重匹配,要重點考慮使用者的數量、使用者對文化的認知程度,要選用合適的方案,只有充分的匹配才能夠實現最佳效果。
2、環境設計體現人性化關懷
在環境設計過程中體現人性關懷主要從如下幾點出發:
1)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環境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種功能的實現,運動功能、休息功能、交往功能都可以在環境中實現,這樣就大大提高了環境的使用效率。
2)滿足安全的要求。在環境設計過程中,要避免一切有可能對人們造成各種傷害和威脅的因素,于此同時充分保證人們的隱私,要運用各種設計手段加強人們對環境的認知能力。
3)滿足人們對交往和歸屬的要求。人類是社會性很強的族群,所以人類社會就是所有人為了滿足自身各種要求而與其他人交往的集合體。從這個角度出發,環境設計就要充分考慮交往和歸屬方面的內容,要為不同的群體提供各自合適的交往場所,而且在格局上要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疏遠,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滿足人們基本交往的情況下,避免出現歸屬感缺失的情況。
4)滿足人們對尊重的滿足。尊重的滿足主要是基于人們對心理的滿足,是感知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共鳴,需要人們建立足夠的交往,這樣才能夠獲得彼此的尊重,所以在各種人性化因素的應用上要充分考慮尊重這一議題。
四、結束語
在設計思潮自由多元化的今天,我們只有將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滲透到環境藝術設計的方方面面,重視人性的發展,充分挖掘人的個、環境心理,使其指導并適應環境,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和環境相協調,才能不斷創造出滿足使用者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和諧、安全、舒適、藝術化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王佳.現代室內設計中的人文精神[J].內蒙古藝術,2009(01).
[2]陳明尚.淺談環境藝術設計[J].山西建筑.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