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

        第1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關鍵詞:負債經營;財務風險;控制;籌資

        負債經營是指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股票、商業信用等方式來籌集資金的經營方式。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競爭主體的企業,普遍采用負債經營方式參與市場競爭。負債經營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為企業帶來額外的利益,但它同時又具有不利的風險一面,有負債就有風險,這種靠負債所籌集的資金來支撐企業發展而陷入困境的風險,我們通常稱之為財務風險,它是通過債務成本與全部資本的比率變化來體現的。并隨著企業負債負擔的加重而增加,負債負擔越重,企業生存所受到的威脅就越大,過度而不合理的負債將危及企業的生存,因此,對企業負債經營及財務風險進行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負債經營的作用

        負債經營作為一種經營策略,它不僅是為了彌補企業的資金不足,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對資金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為企業帶來許多其他的好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負債具有財務杠桿作用。不論企業經營成果大小,利潤多少,債務利息額是固定的,因而當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自有資本所有者的收益大幅度提高,這種債務對所有者收益的影響稱作財務杠桿。

        2.負債利息具有“抵稅作用”。負債的利息費用列入財務費用,與企業的收入抵扣,使負債經營的企業同全部采用自有資金進行經營的企業相比,成本費用增大,利潤減少,應納稅所得額隨之減少,從而減少上繳的所得稅,降低企業稅負。

        3.在通貨膨脹時期,負債經營具有舉債效應。由于債務的實際償還數額以帳面價值為準,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所以,通貨膨脹會給負債經營的企業帶來額外收益,通貨膨脹率越高,企業因負債經營而得到的貨幣貶值利益就越大,這種因負債經營而可能獲得的收益,稱舉債效應。

        二、財務風險的成因及控制

        前已述及,企業負債經營是有利可圖的,那么能否無限制地借債經營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負債經營有一定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伴隨著企業債務而存在的。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是因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企業盈利能力與債務資金成本的不確定性,舉債額和償還期限等因素影響而形成。

        在企業資本構成中,如果資金全部由股東投入,無債務,企業除了經營風險外,無財務風險,一旦企業因資金不足,向銀行借款,企業的資本結構發生變化,企業就擔負著為自己所借債務還本付息的壓力,財務風險由此產生。如果企業因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難以償付到期本金和利息,企業便陷入財務危機。

        負債的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使盈利能完全補償借入的資金成本。否則,企業將無利可圖,更談不上發展。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必須保持一定的資金利潤率,并使其大于借入資金成本率。但市場變幻莫測,企業很難正確估算資金利潤率,因此就面臨著盈利能力與債務成本差額的不確定帶來的財務風險。如果盈利抵不上債務資金成本,企業就要面臨虧損,增加財務風險。

        另外,企業負債越多,財務壓力越重,越有可能不能及時償還債務。即使企業盈利能力很強,也存在著過度舉債、利息包袱沉重而不能到期償還本息的財務風險。再是債務償還期限越短,企業償債時間越緊迫,面臨的財務風險就越大,極易出現償債危機。

        針對財務風險形成的幾個因素,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控制財務風險。

        1.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企業冒險總會存在風險,企業不能為了持續地追求高利潤,不計后果,大肆籌資舉債,增加財務負擔。利潤多少不是衡量一個企業強與弱的唯一標準。過度負債不僅會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再生產過程發生中斷、阻塞、資金周轉發生困難,不能按時償債,企業將面臨喪失信譽、負責賠償的風險,甚至導致破產。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然后才是高額利潤。應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發展的各種因素,不能冒生存受威脅的風險,要樹立強烈的風險意識來控制風險。

        2.建立最有利的資本結構。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資本結構。以最低資金成本,最小風險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資收益,在風險和利益之間尋求最佳配合。在好的市場環境中,采取進取型策略,并對可能的風險有充分的估計和準備,可以適當多借入資金;在不利的環境中,應謹慎從事,耐心等待有利時機的轉化,以此組織調整資本結構,并做到胸有成竹,機動靈活,可以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

        3.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在綜合考慮資金成本、財務風險、信息傳遞等各種因素的基礎上,企業應選擇以下籌資順序來控制財務風險,使企業財務風險降到最低,首先,企業籌資應選擇內部積累,這種方式籌資難度小,風險小,保密性好,能為企業保留更多的借款能力。其次,如果企業從外部籌資,應首選發行股票,因為普通股票發行成本高于債務發行成本,外部籌資最后的選擇是向銀行借款,把還本付息的財務壓力降到緊低限度。

        4.采取適宜的借款策略。企業在借入資金時,不應將其作為一種簡單的財務實踐,應慎重考慮。雖然有時借款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有時可以改善現金流量,然而,不管在何種情況下,應明確在多變的企業環境中借款的預期收益。如果預期收益無法確定,企業就無借款的充分理由,企業必須知道何時應該借款,何時不應借款,只有這樣,才會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不致因盲目借款而遭致財務失敗。

        5.保持盈利能力。如果盈利不能滿足企業資金需要,企業就要靠減少現金余額,出售短期金融資產,或借入更多的債務等手段來彌補資金缺口,增加企業財務風險。因此,保持盈利能力,增加資金,減少債務,才能控制企業財務風險。

        第2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關鍵詞:財務;外貿經營風險;防范措施

        就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當代企業在實施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促就了其經營風險的產生,因而要求當代外貿企業經營者在實施經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關注,且應通過分析當前企業經營中潛藏的經營風險的方式來達到最佳的經營狀態。以下就是對企業財務視角下外貿經營風險的詳細闡述,望其為當代外貿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參考,且帶動其不斷完善自身經營手段,達到最佳的經營狀態。

        一、外貿企業風險的特征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外貿企業經營風險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外貿企業在開展實際經營的過程中其風險逐漸呈現出客觀性的特征,即企業在開展實際經營的過程中其范圍、程度、頻率及時間均存在著一定的且確定性,為此,要求外貿企業在開展實際經營的過程中應隨時做好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第二,當前外貿企業風險還呈現出不規則性特征,而導致此現象發生的原因主要歸咎于企業風險是一種偶然且雜亂無章的組合結果,從而導致其逐漸呈現出不規則性的特征,并就此影響到了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第三,當代外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其風險出還呈現出雙重性的特征,即在給企業經營帶來損失的同時也推動其朝著規范化經營的方向發展[1]。

        二、當前我國外貿企業存在的經營風險類型

        (一)匯率風險

        當前外貿企業在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匯率風險,同時亦可將其劃分為通貨膨脹及外匯經營兩種匯率風險類型,其匯率風險的產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的快速發展。此外,外貿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需求通過對銷售單價確定的方式來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并為自身發展贏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是在此背景下,一旦企業在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出現貨幣貶值的現象,那么其商品銷售量將隨之有所降低,同時也會由此削弱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另外,在貨幣貶值的影響下其所投入的成本也會隨著貶值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最終影響到了外貿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

        (二)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當代外貿企業開展實踐經營活動中存在的主要風險之一,造成此風險發生的原因主要歸咎于部分外貿企業在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的過程中與貿易活動者簽訂相應的貿易協議,繼而影響到了自身利益的有效保障。此外,外貿企業的信用風險亦來自于對手的履行風險,即在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的過程中若交易對手出現了無法履行自身義務的問題,那么此問題的發生將給企業業務的有序開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外,外貿企業在市場經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某些不確定的因素導致其在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呈現出相應的信用風險,繼而影響到了其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信用風險的出現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外貿企業的快速發展,因而應提高對其的關注度。

        (三)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也是外貿經營風險之一,而導致此風險發生的原因主要歸咎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外貿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未將債務利率風險劃入到管理范圍內,繼而影響到了利率管理整體管理水平。此外,利率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外債主動管理意識,繼而促就了利率風險的形成,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企業的快速發展;第二,國家對外貿企業外債管理政策力度不足也是促就外貿企業利率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我國政府部門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關注度,且應將外債政策落到實處,繼而達到良好的經營狀態;第三,就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國資本市場缺乏一定的敏銳性,繼而促使外貿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呈現出相應的利率風險影響到了其經營水平[2]。

        三、基于企業財務視角下外貿經營風險防范措施

        (一)實施客戶信用風險管理技術

        在外貿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實施相應的客戶風險管理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客戶信用風險管理技術的實施對外貿企業管理技術性及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當代外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技術型管理人才的培育,且應定期安排管理人員參加專業化的培訓,繼而促使其在培訓過程中能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并將其應用于實踐管理中,即做好客戶信用管理工作,繼而避免信用風險的產生影響到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此外,客戶信用風險管理技術的實施為外貿企業提供了多種企業信息獲取,繼而便于其深入的了解到客戶信息的可信度,且在發現信用風險時及時對其進行處理,達到最佳的經營狀態[3]。

        (二)完善貿易活動合同條款

        外貿企業在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完善相應的貿易活動合同條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此,要求外貿企業在簽署合同條款的過程中應依據貿易活動的具體需求來選擇適宜的合同貨幣法,由此來避免貨幣貶值問題的法身影響到外貿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其次,在貿易活動合同條款簽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匯率風險的產生要求外貿企業應采取價格調整法來確定商品出口價格,且將外貿活動中所產生的匯差分攤到價格中去,最終避免匯率風險的產生影響到企業的快速發展。再次,加列復合貨幣保值條款法亦可有效應對外貿企業發展中的匯率風險,因而在此背景下應提高對其的關注度,且將其應用于實際貿易活動中,達到最佳的經營狀態。

        (三)合理應用資產組合原理

        資產管理是由托賓所提出來,將其應用于外貿企業發展中可達到規避經營風險的目的,并推動企業逐漸實現全球化、多樣化財務風險防范狀態。但是資產組合原理的合理應用要求外貿企業在開展實際經營的過程中應提高對其的關注度,且應將其融入到實踐管理中,達到最佳的管理狀態。例如,我國中化公司在開展實際經營的過程中即將資產組合原理應用于管理活動中,最終由此將財務風險降至最低,且達到最佳的經營狀態。另外,中化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達到規避經營風險的目的,其在開展對外貿易活動的過程中采用了單一的進出口貿易方式,并依據資產組合原理發展需求積極拓展航運、信息等領域,最終由此分散經營中產生的風險,達到高效益發展狀態[4]。

        (四)提高管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

        在外貿企業發展過程中為了達到規避經營風險的目標,要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提高自身風險管理意識,并在企業外貿活動開展過程中發現相應風險時應及時對其進行處理,繼而由此避免經營風險的產生影響到企業的快速發展。此外,對外貿易企業在開展貿易活動的過程應定期舉辦相應的文化項目,且在文化項目實施過程中大力宣傳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繼而引導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始終秉承著嚴謹的工作態度,且提高自身洞察能力,最終達到規避經營風險的目標。另外,為了達到良好的經營狀態要求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定安排管理人參加專業化的培訓項目,繼而促使其在培訓過程中能鍛煉自身風險管理意識,達到最佳的風險應對狀態[5]。

        四、結論

        綜上可知,當前外貿企業在開展貿易活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及匯率風險等,由于風險的產生影響到了企業整體經濟效益,因而在此背景下要當代外貿企業在實際經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從提高管理人實施客戶信用風險管理技術員風險管理意識、合理應用資產組合原理、完善貿易活動合同條款及實施客戶信用風險管理技術途徑入手來規避外貿企業發展中所產生的經營風險,達到最佳的經營狀態。

        參考文獻:

        [1]孫蕓.后金融危機時期青島市外貿企業風險管理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2.

        [2]李飛.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風險控制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3]鄭和明.民營企業財務風險形成與擴散機制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2014.

        [4]王鐵軍.后金融危機時代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4.

        第3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關鍵詞】因子分析;公路經營企業;財務風險

        一、背景介紹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公路經營企業的運營狀況關系到交通運輸行業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影響著社會的穩定。由于公路經營企業特殊的運營特點,其在投資建設、成本回收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首先,在籌資過程中,公路經營企業資金需求量龐大,政府預算資金的有限性導致企業不得不采用負債式籌資,從而企業可能會面臨到期無法償還貸款的風險。其次在建設階段,由于通貨膨脹、市場利率等原因,使得原材料價格上升,投資成本增加,從而超過企業的預算資金。企業可能會由于資金不足導致資金鏈斷裂,面臨工期延誤的風險。最后,在經營階段,一旦市場出現市場衰退或者自然災害等,消費者的出現量就會減少,使得公路經營企業收入減少,投資人難以在短期內收回投資,在加上借貸行為中的借款利息,經營者將會面臨著更大的財務風險。公路經營企業不僅存在上述這些風險,還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因此本文通過對公路經營企業各種財務指標分析和評價,旨在探索公路經營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

        二、實證研究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對原有變量進行濃縮,提取原有變量中的信息重疊部分,并將該部分綜合成因子,從而減少變量的個數。首先對原有變量進行相關性研究,通過原有變量之間相關性的強弱來判別原始變量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相關系數矩陣、反映像相關矩陣、巴特利特球度檢驗和KMO檢驗。其次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據樣本求解因子載荷矩陣,得出各個變量由每個因子解釋的程度,確定因子數并提取因子。再次通過因子旋轉,找出因子主要解釋的原有變量,對因子進行命名。最后根據因子得分計算出的綜合評分對樣本進行評價。

        (二)樣本的選擇和指標的選取

        以滬深兩市15家公路經營上市公司為樣本,利用2012年度的財務報表計算出具有代表性的13個財務指標來進行因子分析。這十三個指標分別為:X1-流動比率、X2-速動比率、X3-資產負債率、X4-產權比率、X5-應收賬款周轉率、X6-存貨周轉率、X7-總資產周轉率、X8-主營業務利潤率、X9-成本費用利潤率、X10-資產報酬率、X11-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X12-凈利潤增長率、X13-總資產增長率。本文通過這些指標所代表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等四種能力來對企業的風險進行分析和評價。

        (三)分析過程

        1.因子分析的適用性檢驗

        在進行因子分析之前,先對13個指標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檢驗。相關性強,則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相關性太弱,則不太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本文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檢驗,得到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179.287,相應的概率為0,如果顯著性水平α為0.05,應拒絕零假設,認為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陣有顯著差異,這13個指標適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

        表1中第5到7列代表的含義依次是特征根、方差貢獻率和累積方差貢獻率,從這三列中可以看出,第一個因子解釋了變量方差的36.461%,第二個因子解釋了變量方差的21.165%,第三個因子解釋了變量方差的19.876%,第四個因子解釋了變量方差的9.742%,四個因子共解釋了原有變量方差的87.245%,原有變量的信息丟失較少,四個因子能夠用來評價企業的業績。第8到10列分別是是因子旋轉后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積方差貢獻率,從表中可以看出這三列相對于前三列累積方差貢獻率沒有變化,只是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發生了改變,這樣四個因子更具有解釋性。

        3.因子命名

        表2是實施正交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這樣有助于因子的命名。由表可以看出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在第一主成分中具有較高的載荷,說明第一主成分主要解釋了這幾個變量,可以稱之為償債能力因子F1;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在第二主成分中具有較高的載荷,說明第二主成分主要解釋了這幾個變量,可以稱之為營運能力因子F2;主營業務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在第三主成分中具有較高的載荷,說明第二主成分主要解釋了這幾個變量,可以稱之為盈利能力因子F3;凈利潤增長率、主營業務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在第四主成分中具有較高的載荷,說明第四主成分主要解釋了這幾個變量,可以稱之為發展能力因子F4。

        三、結論

        根據表4中各因子得分和綜合得分進行分析:

        (1)償債能力因子中排名前三的是吉林高速、山東高速、深高速,說明這三家企業的償債能力比較強,企業就越可能通過更多渠道籌集到資金,這樣有助于企業規模的擴張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另外該因子得分也說明這三家企業的資金流動性比較好,其面臨的償債風險較小。

        (2)營運能力因子反映的是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率和效益,可以通過該因子得分的高低發現企業資產運營中的問題。吉林高速、山東高速、深高速的營運能力因子排名仍居前三,說明這三家企業的資產周轉能力很強,收回賬款的速度比較快,應收賬款變現風險比較低。另外較與其他企業而言,資金的流動性較強,這樣就減少企業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3)盈利能力因子中海南高速、五洲交通、重慶路橋得分最高,雖然它們的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不強,但是其盈利能力比較強,說明該企業經營效率比較高,從而也說明這些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比較高,經營風險比較小。

        (4)發展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還是吉林高速、山東高速、深高速。說明這三家的發展能力較強,面臨的財務風險較小。

        綜合得分的高低反映一個企業整體財務風險的大小,而各因子的得分高低反映每一種財務風險的大小。從綜合得分來看,吉林高速、山東高速、深高速得分最高,綜合實力較強,財務風險最小。海南高速、五洲交通、重慶路橋得分最低,這三家企業的財務風險最高。

        參考文獻:

        [1] 薛薇. SPSS統計分析方法及應用(第2版)[M].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0

        [2]李秀珠,張春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評價[J].科技和產業,2010.(04).

        第4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關鍵詞】財務風險;民營企業;財務預警

        狹義的財務風險又稱籌資風險,是指由于舉債而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廣義財務風險是從財務管理的角度而言,風險存在于企業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計收益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財務預警系統讓企業管理層能夠盡早發現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判斷風險并避免財務危機。有效的財務預警系統不僅能進行預測,還能及早發現導致財務危機進一步擴大的原因,使管理層找到問題出現的根源,制定有效措施。

        財務預警系統可以防止相似的財務危機再次發生。企業通過財務預警系統,能夠對已發生的財務危機進行記錄、分析,提出解決的方案及建議。完善財務制度,建立健全的財務預警系統,從根源上消除隱患。

        一、民營企業財務危機形成原因分析:

        民營企業的財務危機主要來自融資、投資兩方面。原因有以下幾點:

        1.缺乏財務預警的意識:民營企業往往較關注眼前的利益,盲目擴張,追求企業的規模,而忽視長期利益,風險意識薄弱,預算與決算偏差較大,可行性分析缺失。在民營企業,財務部門僅僅以記賬、對賬,編制報表,而忽視其發現財務風險,向決策者提供建議,進行財務預警等現代會計的功能。

        2.企業內部財務監管制度不完善,內部控制力薄弱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規范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行為和態度,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進而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為企業提供質量高的財務信息。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中,對于財務內部控制漏洞較大。內部控制制度要求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崗位分明,各司其職,各盡其力。而民營企業中財務部門大多為一個人負責企業的出納、會計工作。因此在財務信息的相互監督上,可以說完全失控。在企業內部也沒有設立相應的內部審計部門,或者是形同虛設,審計部門和財務部門職責分不清。有些規模較小的民營公司,根本就沒有設立審計部門,財務部門也是公司的自家人,因此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的財務部門沒有發揮任何的作用。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會造成企業擁有過多的爛帳、壞賬,企業的資源不能夠合理的進行分配。在資金上會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緩慢,資金會受困難等問題。

        3.規模偏小,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多數集中在紡織、服裝加工、小商品制造等輕工業,利潤較薄,面對近幾年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運輸成本,原來就以數量來換取利潤的民營企業,遭遇到現金支出的驟然上升,資金短缺。但是,許多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較低據調查,我國中小企業60%以上,信用等級都是3B或3B以下,輕工業基礎較弱,企業缺乏可抵押資產,獲得銀行貸款較難,影響其融資。

        4.諸多民營企業然執行著家族管理的模式,內部控制較弱,管理松散,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預警觀念薄弱。因地域集群,家族聯系,多數民營企業之間往來借款較多,財務數據混亂,財務報表不夠嚴謹、規范,這幾年,又頻發企業逃債、賴債等現象,使銀行不敢輕易貸款給中小型民營企業。

        5.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都受到過國家政策的傾斜或優惠,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迄今為止,國家還沒有出臺一部有關中小企業的完整法律,因此,中小企業在于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競爭時,存在著法律和權力上的不平等。許多發達國家都建立了中小特殊融資機制,而在我國,廣大的中小民營企業卻在貸款、稅收方面受到諸多限制。

        6.融資渠道單一。在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為銀行貸款。

        7.投資失敗。失敗的投資也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例如溫州的波特曼、三旗集團、江南皮革都由于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鍛煉,企業倒閉。一部分企業在成長期就開始盲目擴張,開連鎖店,資金周轉慢,融資又受阻,使企業發生財務危機。據不完全統計,許多溫州企業的利潤不再用于擴大再生產,回流實體經濟的甚至不到一半,相當多的變成了“熱錢”。溫州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創投企業已達300多家,大約有1500億元的流動資金進入了創投領域。當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股市急劇下跌,房地產遭遇國家有力的宏觀調控,部分企業出現資金斷流,一部分企業轉向民間高利貸和地下錢莊,高額的利息使企業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現金流動進入惡性循環,最終釀成財務危機。

        二、民營企業財務預警的必要性:

        不少企業的財務結構彈性不足,結構脆弱,對企業的發展體現出一種剛性約束力,如過度負債經營,自有資本比重過低,對銀根的擴張和收縮的敏感性和依賴性太大等。這些企業不僅極易陷入困境,而且其結構的調整難度大,沒有回旋余地。因此只能通過財務預警分析,對企業財務結構等重要問題進行測算,促使企業保持合理的籌資、投資彈性,防止財務結構嚴重失衡,控制和降低風險。

        三、民營企業財務風險識別方法

        第5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關鍵詞】 風險投資; 上市公司; 財務困境; 監督作用; 后上市效應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4-0024-05

        許多文獻只是簡單地假設風險投資在IPO之后會迅速退出,對風險投資在被投資企業上市后的作用,即后上市效應沒有做過多的討論。然而,由于股權流通限制或者為了獲取更高收益等原因,不少風險投資在被投資企業上市多年后仍未退出。吳超鵬等(2012)研究發現,2002至2009年間,A股上市公司中風險投資在公司上市后退出的比例很低,在公司上市后3年內僅有35%的風險投資實現退出,5年內僅44%的風險投資實現退出。因此,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風險投資在公司上市之后所發揮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將有助于人們更加全面地了解風險投資對被投資企業的影響。

        本文以財務困境為視角,考察被投資企業上市后風險投資的作用。

        一、文獻綜述

        Bharata and Kini(1995)發現,有風險投資背景的企業在IPO 3年后的業績表現比無風險投資背景的企業更好,這主要是由于風險投資監督管理作用的發揮。Campbell and Frye(2009)研究發現,有風險投資背景的企業相對于無風險投資背景的企業其公司治理水平在上市前幾年和上市后幾年有明顯的優勢,但有風險投資背景的企業在風險投資退出后公司治理水平出現下降。Smolarski and Kut(2011)將風險投資劃分為單獨投資、聯合投資、分批投入資金、一次全部投入資金四組,研究發現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績效與分批投入資金正相關、與聯合投資正相關,但當風險投資機構選擇聯合投資分批投入資金時卻與投資績效負相關。

        吳超鵬等(2012)通過對291家風險投資機構和1 384家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發現,風險投資的加入不僅可以抑制公司對自由現金流的過度投資,而且可以增加公司的短期有息債務融資和外部權益融資,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現金流短缺所導致的投資不足問題。進一步研究還發現高持股比例、高聲譽、聯合投資和非國有背景的風險投資機構能夠更顯著地改善外部融資環境,更有效地緩解現金短缺公司的投資不足問題。胡張滔和羅華偉(2013)通過研究2007至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數據,發現風險投資的加入對上市公司有著積極影響,具有風險投資機構背景的上市公司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更低。

        二、概念界定

        為了對財務困境進行定量研究,Altman(1968)提出了著名的Z計分模型。后來,我國學者結合中國上市企業的情況對Z計分模型的各項指標進行了調整(姜付秀等,2009)。調整后的Z計分模型表達式為: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

        Z為判斷財務失敗的函數值;

        X1=(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資產總額;

        X2=(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資產總額;

        X3=(利潤總額+財務費用)/資產總額;

        X4=(每股市價×流通股數+每股凈資產×非流通股數)/負債總額;

        X5=主營業務收入/資產總額。

        說明:期末所有者權益的計算分兩部分:流通股份的價值和未流通股份的價值。流通股份的價值=報表日(12月31日)的收盤價×流通的A股股數;未流通股份的價值按每股凈資產計算,若每股凈資產小于零,則計算時視為零。

        Altman在Z計分模型中指出,判斷企業財務失敗的臨界值為2.675,如果Z>2.675,則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發生破產的可能性較小;反之,當Z

        本文考察的是風險投資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因此本文按照調整后的Z計分模型,將Z值小于1.81的企業界定為財務困境企業。

        三、基本假設

        很多研究都指出風險投資具有監督職能,即風險投資在公司未上市階段能有效地監督企業,使企業作出失敗決策的可能性降低,那么當公司上市后,若風險投資尚未退出,風險投資還能繼續發揮其作用嗎?

        本文預期:若風險投資尚未退出,風險投資還能繼續發揮其作用,即風險投資具有后上市效應。作用之一將表現為,風險投資可以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降低。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風險投資可以降低上市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

        不同特征的風險投資機構對上市公司影響程度可能存在差異,本文討論以下三種風險投資特征的影響。

        第一,聲譽。參照Nahata的定義,如果一家風險投資機構投資并協助較多公司實現公開上市,則其聲譽較高。Nahata(2008)發現高聲譽的風險投資機構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監督其投資的公司,他們還更可能幫助公司搭建有利于籌資的關系網絡以吸引潛在的投資者。

        本文預期:被投資企業成功上市后,高聲譽風險投資可以更好地發揮相應的監督作用,具有更強的后上市效應,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高聲譽的風險投資可以更好地降低上市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

        第二,持股比例。由于持股比例較高的風險投資監督作用較強,同時風險投資的高持股將傳遞給外部投資者公司質量較高的信號。本文預期:企業上市后,持股比例越高的風險投資仍會繼續發揮監督作用、信號傳遞作用,幫助企業減少錯誤決策,降低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與上市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負相關。

        第三,聯合投資。若上市公司的十大股東中有兩家或兩家以上風險投資機構,則認為風險投資對該公司的投資是聯合投資。學術界對聯合投資的作用看法不一。有人認為,聯合投資可能導致多家風險投資機構之間互相“搭便車”,不利于風險投資監督作用的發揮。但是也有人認為聯合投資各方可以提供互補性的管理經驗,增加公司價值。筆者認為聯合投資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應該是正面的,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4:聯合投資與上市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負相關。

        四、樣本選擇

        根據上文的界定,本文計算了2004至2012年間創業板和中小板全部上市公司的Z計分值,將Z值小于1.81的企業確定為財務困境企業,依此標準得到375個觀測值。所需財務數據和市場交易數據均來自于國泰安數據庫。表1是按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對困境企業所屬行業所做的簡單統計。

        以同一行業、同一會計年度、相近資產規模、非困境企業為原則,為每一個困境企業尋找配對企業,在剔除金融行業企業、跨行業企業、數據不全的企業后,有9個困境企業無法找到配對企業,共得到配對企業的觀測值為366個,同時剔除這9個無法配對的困境企業,得到困境企業與配對企業共732個觀測值。

        對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風險投資背景,按如下標準進行界定:由于“Venture Capital”的中文翻譯為“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因此若上市公司十大股東的名稱中含有“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創業資本投資”則界定為具有風險投資背景的上市公司。此外,對于十大股東名稱中包含“高科技投資”“高新投資”“創新投資”“科技投資”“技術改造投資”“信息產業投資”“科技產業投資”“高科技股份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技術投資”“投資公司”“投資有限公司”字樣的公司,則通過以下兩個途徑進一步確認:第一,查閱清科研究中心的《中國VC/PE名錄》,若該股東被收錄,則其作為十大股東的上市公司歸為有風險投資背景;第二,通過網絡搜索查詢該股東的主營業務,若其中含有“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則其作為十大股東的上市公司也屬于有風險投資背景。

        本文將全部觀測值按照是否陷入財務困境分組,對風險投資的分布進行了簡單統計,統計結果見表2。

        通過上述簡單統計可以發現,陷入財務困境的觀測值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具有風險投資背景,遠遠低于非困境企業中具有風險投資背景的觀測值數量,并且困境企業涉及的高聲譽風險投資、風險投資的持股量、聯合投資的風險投資數量都遠低于非困境企業。某種程度上說明風險投資對企業是否陷入財務困境有一定的影響。

        五、模型建立與變量選擇

        Asquith(1994)將財務困境的成因歸結為三個方面:財務杠桿因素、企業業績因素、行業業績因素。本文將上述3個因素作為控制變量,以困境企業和配對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來分析風險投資與企業財務困境發生幾率之間的關系。模型設計如下:

        P(Y=1)=1/(1+e-X) (1)

        X=β0+β1×VC+β2×DISIND

        +β3×DFL+β4×EPS+ε (2)

        其中,X代表企業是否陷入財務困境,陷入財務困境取1,未陷入財務困境取0;依據前文的界定,企業的Z值小于1.81則界定為困境企業,否則為非困境企業。

        VC代表企業是否具有風險投資背景,是取1,則否取0;依據前文的界定,企業的十大股東中具有風險投資機構的則界定為具有風險投資背景。

        DISIND代表企業所屬行業是否正處于行業經濟困境,是取1,否則取0。參考章之旺和吳世農(2005)關于行業經濟困境的定義,本文將經濟困境界定為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負值,即行業處于業績下滑階段。根據界定,本文計算了全部觀測值所處行業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并判斷行業是否處于經濟困境。之所以選取這一指標作為控制變量,是因為前人的研究表明,當行業處于行業困境時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增加。

        DFL表示高財務杠桿,是取1,否則取0。參考前文關于高財務杠桿的界定,本文將高財務杠桿界定為:若觀測值的財務杠桿高于全部觀測值的財務杠桿均值,則為高財務杠桿。根據界定本文計算了全部觀測值的財務杠桿,并據此判斷某一樣本是否具有高財務杠桿。前人的研究表明,當企業具有較高的財務杠桿時,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更高。

        EPS表示企業每股收益。前人的研究表明,企業具有較高的每股收益時,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降低。

        ε表示殘差。

        所有變量的含義見表3。

        通過對732個觀測值,5個變量X、VC、DISIND、DFL以及EPS所做的Pearson相關檢驗,可以發現變量之間并不存在較強的共線性問題。Pearson相關檢驗的結果見表4。

        由結果可以發現:困境的發生與風險投資背景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困境的發生與行業困境、高財務杠桿、每股收益的關系也均顯著,這與本文的預期相一致。風險投資與行業困境、風險投資與每股收益、行業困境與高財務杠桿相關關系不顯著;風險投資與高財務杠桿,行業困境與每股收益在1%的水平上也不顯著相關,只有高財務杠桿與每股收益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因此各個變量之間并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

        六、風險投資對企業財務困境影響的logistic回歸模型

        根據模型(1)和(2),對全部困境企業及其配對企業構成的樣本進行logistic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

        根據表5的結果可以發現,風險投資的回歸系數為-2.382,結果顯著,說明風險投資背景可以降低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發生的幾率,假設1得到驗證,即企業上市后,風險投資會繼續發揮監督管理作用,幫助企業降低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說明風險投資的后上市效應得到驗證。

        行業困境的系數為0.217,回歸結果顯著,表明當出現經濟困境即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負值時,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加大。

        高財務杠桿的系數為0.945,回歸結果顯著,說明當企業具有高財務杠桿時,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會增加。當企業具有過高的財務杠桿時,企業很有可能發生資金鏈斷裂,從而陷入財務困境。

        每股收益的系數為-0.977,回歸結果顯著,說明具有越高的盈利能力,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即較高的盈利能力可以幫助企業降低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

        七、風險投資的不同特征對財務困境的影響

        (一)聲譽特征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

        為考察聲譽特征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以下選取困境企業及其配對企業當中具有風險投資背景的73個觀測值為研究對象,用VCp表示高聲譽風險投資,將模型(1)和(2)中的VC替換為VCp。根據上文的界定,擁有成功協助其他企業上市經驗的風險投資機構為高聲譽風險投資,是取1,否則取0。將模型(1)和(2)修正為:

        P(Y=1)=1/(1+e-X) (3)

        X=β0+β1×VCp+β2×DISIND+

        β3×DFL+β4×EPS+ε (4)

        根據修正后的模型(3)和(4)對新的樣本進行logistic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高聲譽風險投資(VCp)的回歸系數為-19.698,回歸結果在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高聲譽風險投資可以更好地降低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可以更好地發揮監督作用,具有更強的后上市效應,假設2得到驗證。

        其他變量的回歸結果分別為:行業困境(DISIND)的回歸系數為0.540,財務杠桿(DFL)的回歸系數為0.800,每股收益(EPS)的回歸系數為-0.996。在5%的水平上這些系數全部顯著。

        (二)持股量特征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

        為考察持股量特征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本文選擇困境企業及其配對企業當中具有風險投資背景的73個觀測值為研究對象,用VCh表示風險投資的持股量,將VC替換為VCh,模型修正為:

        P(Y=1)=1/(1+eX) (5)

        X=β0+β1×VCh+β2×DISIND+β3×DFL+β4×EPS

        +ε (6)

        根據修正后的模型對樣本企業進行logistic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風險投資持股量(VCh)的回歸系數為-0.015,回歸結果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風險投資的持股比例越高,越可以發揮作用,假設3得到驗證。這一結果可以解釋為:風險投資持有的股權比例越高,其自身利益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成果聯系也就越緊密,同時也可以對企業產生更大的影響,高持股比例的風險投資往往會加大監督力度,甚至對被投資企業的重大人動、重大經營決策產生影響,因此持股比例越高越可以降低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

        其他變量的回歸結果分別為:行業困境(DISIND)的回歸系數為-0.176,財務杠桿(DFL)的回歸系數為1.037,每股收益(EPS)的回歸系數為-1.154。這些結果在5%水平上全部顯著。

        (三)聯合投資特征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

        為考察聯合投資特征對企業財務困境的影響,本文選擇困境企業及其配對企業當中具有風險投資背景的73個觀測值為研究對象,用VCu表示聯合風險投資,將VC替換為VCu,根據上文的界定,有兩家或兩家以上的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于同一家企業的情況為聯合投資,是取1,否則取0;模型修正為:

        P(Y=1)=1/(1+e-X) (7)

        X=β0+β1×VCu+β2×DISIND+β3×DFL+β4×EPS

        +ε (8)

        根據修正后的模型對樣本企業進行logistic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

        根據表8回歸結果可以發現:聯合投資的回歸系數為-1.672,結果在5%水平上顯著,假設4得到驗證。實證結果表明聯合投資可以更好地發揮監督管理的職能,其協同作用克服了相互“搭便車”的效應,投資各方可以提供互補性管理經驗,起到更好的監督作用。聯合投資具有更強的后上市效應。

        其他變量的回歸結果分別為:行業困境(DISIND)的回歸系數為-0.134,財務杠桿(DFL)的回歸系數為1.010,每股收益(EPS)的回歸系數為-0.906。這些結果在5%水平上全部顯著。

        八、結論

        本文通過風險投資與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關系的研究,揭示了風險投資對被投資企業在上市以后的作用,即風險投資的后上市效應。實證結果表明:被投資企業上市后,風險投資會繼續發揮監督管理作用,可以幫助企業降低陷入財務困境的幾率。這說明風險投資對于被投資企業具有持續的后上市效應。對于風險投資的不同特征,本文實證結果表明:高聲譽風險投資對于上市公司財務困境具有負的顯著影響,說明高聲譽風險投資的后上市效應更強;風險投資的持股量與聯合投資具有類似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EDWARD I A. 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4):589-609.

        [2] ASQUITH P,GERTNER R. Anatomy of Financial Distress:An Examination of Junk Bond Issuer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3):625-658.

        [3] JAIN B A,KINI O.Venture Capitalist Participation and the Post-issu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1995,16(6):593-606.

        [4] CAMPBELL T L et al. Venture Capitalist Monitoring: Evidence from Governance Structures[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9,49(2):265-282.

        [5] RAJARISHI N. Venture Capital Reputation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90(2):127-151.

        [6] SMOLARSKI K.The Impact of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Method on SME Performance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2011,7(1):39-55.

        [7] 胡張滔,羅華偉.風險投資對中小板上市公司財務困境影響的實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5):167-171.

        [8] 姜付秀,張敏,陸正飛,等.管理者過度自信、企業擴張與財務困境[J].經濟研究,2009(1):131-143.

        第6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一)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1966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R•Vernon基于M•Posner(1961)的“技術差距”理論,在《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一文中提出產品生命周期理論[1]。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假設產品都要經過引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這些階段的劃分,以產品銷售額增長曲線的拐點為標志。在引入階段,新產品被投放到市場中,此時市場上的產品差異小,消費者對產品缺乏了解,除了少數追求新奇的顧客外,幾乎無人購買該產品。因為買家的遲疑,其銷售額增長緩慢。當產品逐漸被消費者與市場接受,在市場上站住腳并且占有一定市場份額時,消費者將大量涌入該產品市場,產品開始進入成長階段,這一階段的銷售額增長迅速。當市場有效需求和供應基本平衡,銷售額的增長會放緩,產品進入成熟階段。此時,產品生產規模擴大,變為大批量生產,市場銷售量趨于穩定。當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或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上出現新的替代品時,產品進入了衰退階段。市場上已經老化了的產品因為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而被市場上其他具有更好性能以及更低價格的新產品替代。進入衰退階段的產品銷售量逐步減少,銷售額會持續下降,直到該產品完全撤出市場。

        (二)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反向搭配原理

        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反向搭配原理,是指企業應根據產品或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所面對的不同經營風險,制定出具有與經營風險大小相反的財務風險戰略。企業或產品特定發展階段制定的經營戰略決定了經營風險的大小,而企業的資本結構則決定了財務風險的大小,企業的總風險由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共同決定。從邏輯上看,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的搭配方式可分為四種類型:高財務風險與高經營風險搭配,低財務風險與低經營風險搭配,高財務風險與低經營風險搭配,低財務風險與高經營風險搭配。但在現實情況中,有兩種是無法實現的,即高財務風險與高經營風險的搭配,以及低財務風險與低經營風險的搭配。分析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搭配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之前,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種籌資方式,對投資人與企業而言,它所帶來的財務風險是不同的。就企業籌集權益資金而言,由于法律上企業沒有必須償還權益投資的義務,并且在股利分配上可以根據企業經營狀況以及現金流量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給股東的分紅可以酌情考慮有無以及多寡,權益籌資方式具有很大的彈性,因此,對企業來說風險小,而對投資人來說風險大。企業在籌集債務資金后,經營狀況無論好壞以及現金流量多少,都必須按合同約定償還債務本金,并且按期以固定的票面利率支付固定的利息,缺乏彈性,因此,債務籌資方式對于企業來說風險大,而對于債權人來說風險小。1.無法實現的風險搭配方式。一是高財務風險與高經營風險搭配。這種搭配方式的總體風險很高。對于風險投資者來說,在這種搭配方式的基礎上,他們需要投入的權益資本很小,若是成功則投資回報率會非常高;如果投資失敗,他們損失的也只是投入的很小的權益資本。同時,在計算過投資項目失敗的概率后,風險投資者會通過一系列的風險投資組合來分散自己的風險,因此個別投資項目失敗的后果仍然是在他們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但這種風險搭配方式吸引風險投資者的前提是企業能夠找到債權人獲取債務資金。而這種搭配并不符合債權人的要求。因為對于債權人而言,投入大部分資金到具有高經營風險的企業,投資成功也只是得到以固定利息為基礎的有限回報,而權益投資人則獲得剩余大部分的收益;如果失敗,他們將無法收回本金。也就是說,債權人以很少的回報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因此,這種搭配在現實狀況中會因找不到債權人而無法實現。二是低財務風險與低經營風險搭配。這種搭配方式的總體風險很低。采用這種搭配的企業會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并且債務不多,因此在償還債務方面有著較好的保障,是符合債權人要求的,但是并不符合權益投資人的期望。對于權益投資人來說,低經營風險意味著較低的投資資本報酬率,低財務風險則反映了企業的財務杠桿也較低,自然權益投資人所能得到的權益報酬率也不會高。更關鍵的問題在于,只要改變企業的財務戰略,而不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并承擔較大的風險來改變其經營戰略,就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絕大部分成功的收購都以這種企業為對象,因此,這種資本結構的企業會吸引許多的收購者。為了避免被收購的下場,明智的管理者是不采用這種風險搭配的。因此,低財務風險與低經營風險搭配,實際上是無法實現的。2.可行的風險搭配方式。一是高財務風險與低經營風險搭配。這種搭配方式的總體風險中等。對于權益投資人而言,較高的經營風險,也意味著較高的預期報酬,因此這種搭配方式符合他們的要求。權益資本通常來源于專業的投資機構,他們專門從事高風險投資,通過一系列的投資組合分散風險,從而在總體上獲得很高的回報,因此他們并不介意個別項目的失敗。對于債權人來說,這種資本結構是可以接受的,債務在不超過清算資產價值的范圍內,債權人會適當地投入資金。因此,高財務風險與低經營風險搭配是一種可以同時符合股東和債權人期望的現實搭配。從企業角度而言,經營風險高的企業現金流量不穩定,鑒于權益籌資具有償還彈性,因而企業相較債務資本來說更愿意使用權益資本。這種搭配方式是同時符合股東與債權人期望的現實搭配。二是低財務風險與高經營風險搭配。這種搭配方式的總體風險中等。對于債權人而言,經營風險低的企業,經營現金流入穩定,企業無法償還債務的風險較小,債權人愿意為其提供較多的貸款。對于權益投資人來說企業的經營風險低,如果不利用財務杠桿來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總體的回報率會很低。但提高財務風險可以提高財務權益報酬率,因此權益投資人愿意投入資金來提高企業的負債權益比例,因此這種風險搭配是既符合債權人要求也符合股東期望的現實搭配。綜上所述,在制定資本結構時,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反向搭配是必須遵守的一項戰略性原則。這兩種風險只有反向搭配才是合理的,可以實現的。

        二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具體戰略

        (一)引入階段的經營風險與財務戰略

        1.經營風險。盡管引入階段的產品設計新穎,但是質量需要提高,特別是可靠性。市場上剛出現的新產品,前景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同時也具有競爭對手很少的優勢。生產者為了促進消費者購買,擴大銷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銷費用,對產品進行宣傳和推廣[2]。由此導致這一階段產品營銷成本高,廣告費用大。另外,由于生產技術方面的限制,該階段產品生產批量小,產能過剩,生產成本高,產品銷售價格偏高,導致用戶很少,通常只有高收入用戶會嘗試新的產品。產品的獨特性和客戶的高收入使得價格彈性較小,可以采用高價格、高毛利的政策,但是銷量小使得凈利潤較低。這一階段企業應著力于擴大市場份額,爭取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企業應當采用將投資主要用于研究與開發和技術改進,從而提高產品質量。2.財務戰略。產品能否成功開發出來,開發成功的產品是否能為消費所接受,為消費者所接受的產品又是否能夠達到規模生產,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的產品是否可以獲得相應的市場份額,等等。這一系列的不確定性都導致了引入階段具有非常高的經營風險。通常,新產品市場命運只有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成功的新產品將進入成長階段,而失敗的新產品則無法收回前期研究開發、市場開發和設備投資成本。“該期間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做好兩種準備:一是產品可能失敗即不被市場接受;二是產品成功后對設備、材料、人力等經濟資源需求急增,導致對資金需求的巨大增長。”[3]鑒于引入階段的高經營風險,按照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反向搭配原理,此時應采用低財務風險的資本結構以及低財務風險的財務戰略。產品生命周期的引入階段是具有最高的經營風險的階段。新產品是否有銷路,是否被既定消費者所接受,如果受到發展和成本的制約,市場能否擴大到足夠的規模,如果所有這些方面都沒有問題,企業能否獲得足夠的市場份額來判斷其在行業中的地位,以上這些都是復雜的風險。經營風險高意味著這一時期所能容忍的財務風險比較低,因此在融資方面權益融資是最合適的。但是,即便是這種權益投資也不可能吸引到所有能夠接受高風險的潛在投資者。這些風險投資者通常期望得到高回報,這種高回報將以資本利得的形式分配給投資者[4]。因為在引入階段,企業所具有的負的現金流量使得股利的支付成為不可能。資本利得的優勢獲得了這種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風險資本投資者的關注。在企業獲得正的現金流并開始支付股利之前,支付股利會限制企業的發展以及風險投資者們取得的資本利得的大小,因此,無論是企業本身或是投資者都不希望受到支付股利的限制。要實現風險投資者所要求的資本利得,讓企業認為產品在發揮作用并且它的市場潛能使得投資在財務上更有吸引力,就需要在這些權益的價值增加時尋找購買者。對風險投資者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途徑是企業在股票交易所公開發行,企業可以在這一階段公開發行股票而不分配股利。

        (二)成長階段的經營風險與財務戰略

        1.經營風險。成長階段的標志是產品銷量持續增加,產品的銷費群體已經擴大。此時消費者會接受質量不同的產品,換言之這個階段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不高。生產產品的各個廠家之間在技術和性能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企業為擴大市場占有率會增加產品的促銷與宣傳費用,因而廣告費用較高,但分擔在每單位銷售收入上的廣告費用在下降。此時的需求大于供給,生產能力不足,需要轉向大批量生產,并建立批發分銷渠道。由于市場擴大,涌入大量競爭者,企業之間的競爭變為人才與資源的爭奪,同時會出現意外事件如兼并與并購等,引起市場動蕩。由于需求大于供給,產品價格達到最高,單位產品凈利潤也最高。在這一階段企業應著力于追求最大的市場份額,并維持到成熟階段的到來。如果在成熟階段到來時只獲得了一個較小的市場份額,則投資于前期開拓市場方面的資金很難得到補償。企業對處于成長階段的產品應采取的主要戰略是市場營銷,對企業而言,這是改變質量形象和價格形象的好時機,企業應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特色,提高知名度,同時明確真正的目標市場,努力擴大市場占有率,挖掘潛在市場。這一階段的經營風險有所下降,主要是產品本身的不確定性相對引入階段而言降低了。但是,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經營風險依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產品市場份額的多寡以及該份額能否保持到成熟階段,決定了此時經營風險的大小。2.財務戰略。鑒于成長階段較高的經營風險,選擇的財務戰略理應具有較低風險。一旦新產品或服務成功地進入市場,銷售數量就開始快速增長。這不僅代表產品整體業務風險降低,而且表明需要調整企業的戰略。這一階段的競爭策略應重點強調營銷活動,以確保產品銷售增長令人滿意,并且能夠增加企業市場份額和擴大銷售量。這都表明,經營風險盡管比引入階段降低了,但在銷售額快速增長的階段仍然很高。“在融資決策時,仍需考慮財務風險,采用合理的資本結構,避免盲目舉債,過分投資,加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5]因此要控制資金來源財務風險,需要繼續使用權益融資。對于最初的風險投資者,通常希望進行投資組合獲得比這一階段更高的回報率,此時,他們的退出是符合各方利益的。由于企業的總風險在從啟動到增長的過程中降低了,新的資本回報也必然降低。相應地,原來的風險投資者們可能對未來的融資不感興趣,因為他們必須支付越來越高的價格。風險投資者要實現他們的利得并將收益投入到更高風險的投資中。這意味著需要識別新的權益投資者來替代原有的風險投資者和提供高速增長階段所需的資金。這一階段,由于風險投資者的退出,需要尋找新的權益投資人。一種辦法是通過私募解決,尋找新的投資主體,他們不僅準備收購股份,而且準備為高成長階段提供充足的資金。另一種辦法是公開募集權益資金,但這要受到諸多法律限制。更具吸引力的做法是讓股票公開上市。由于企業在產品的成長階段仍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此時應采用低股利政策。對于企業而言,合適的融資方式依然是公開發行股票。而新的權益投資者主要是被企業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所吸引。在企業股票的高市盈率中,已經反映了這種增長前景。在計算當前股價時,用收益乘以現有的每股盈余。意味著企業在發展階段的每股盈余必須有實質性的增長,這一目標應當通過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中贏得統治地位來實現。在成長階段,企業需要采用大規模追加投資的財務戰略。無論是為擴大市場份額而投資于市場營銷活動還是為轉向產品的大批量生產而投資于設備與技術,都需要企業追加投資,因而需要產品帶來相對于引入階段更多的現金流。大規模的追加投資限制了成長階段股利的分配,但新的權益投資者不會在意這一階段的低股利政策,因為他們所關注的是企業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初兩個階段中,企業擁有主要發展機會來發展其實質性的競爭優勢,并將在以后的、現金流量為正的、成熟的階段中發揮這些優勢。

        (三)成熟階段的經營風險與財務戰略

        1.經營風險。競爭者之間出現激烈的價格競爭,標志著成熟階段的開始,盡管這一階段的產品市場巨大,但市場已經基本飽和,產品已被大多數的消費者所接受,市場需求量漸趨飽和,新的消費者群體逐漸減少,主要依靠原有的消費者的重復購買支撐,銷售量基本穩定。產品逐步標準化,差異變得不明顯,技術和質量改進緩慢。生產穩定,局部生產能力過剩。由于競爭激烈,產品價格開始下降,毛利率和凈利潤同時都下降。“此時,應進一步完善產品質量的控制制度,嚴格產品成本控制標準,保證產品在質量和成本上的競爭優勢。”[6]企業在此期間應集中改善產品質量,利用規模效益降低產品成本,并根據市場需求設計和生產能夠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新產品,開創新市場,在價格方面應實行優惠,運用多種定價技巧,以保持原有市場和吸引新的細分市場。經營重點放在保護市場和開拓新市場上,“對于成熟市場來說,不是量的增加而是量的保持,維持客戶關系遠比宣傳作用大”[7]。由于整個行業銷售額達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最大的規模,并且保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企業如果想要擴大市場份額,會遇到其他競爭企業的頑強抵抗,并引發價格競爭。此時擴大市場份額已經變得很困難,在這方面投入資金已經沒有必要,“過分的宣傳只會徒增成本、降低利潤”[8],企業經營的著重點應在于保持市場份額的同時提高投資報酬率。企業的經營風險與產品處于成長階段時相比,已進一步降低到中等水平。因為引入階段和成長階段的高風險因素已經消失,市場份額、銷售額以及盈利能力都處于比較穩定的水平,現金流量額也相對容易預測。經營風險主要決定于穩定的銷售額能夠持續的時間的長短,以及總盈利水平的高低。2.財務戰略。與低經營風險相適應,企業可以采用較高財務風險的財務戰略,引入債務融資,此時的現金流和使用債務資金的能力在再投資的過程中變得非常重要。其原因在于:引入債務融資會令財務風險增大,這是因為企業需要獲得大量現金凈流量來償還債務。但對于債權人而言,低經營風險的企業具有穩定的經營現金流入,可以為償債以及支付利息提供保障,因此,債權人愿意提供債權資金。同時,權益投資者要求企業支付更高的股利。提高股息率是必要的,因為此時的經濟增長前景遠不如生命周期的引入階段。低增長前景主要體現在較低的市盈率上,從而股票價格降低。市盈率倍數的降低是由于每股收益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并且有所增加。從而導致一個最終的結果,即更穩定的股票價格。此時與引入階段通過以資本利得的形式回報給投資者不同,更多的投資回報來源于股利分配。因此,股利支付率和當前新的每股收益同比例增加,從而顯著增加了股利支付[9]。

        (四)衰退階段的經營風險與財務戰略

        第7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關鍵詞:審計風險;財務風險;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206—02

        近十多年來,企業經營失敗或者因管理層舞弊造成破產倒閉的事件劇增,投資者和貸款人蒙受重大損失,注冊會計師因而被指控未能及時揭示或報告這些問題,并被要求賠償有關損失。探討審計風險和財務風險的關系意義重大。

        一、審計風險的表現及成因

        審計風險是指當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和主觀努力的結合——客觀存在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去調節,但主觀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則的約束。

        (一)審計風險的表現

        我們認為,將審計風險概括地表示為察覺出重大錯報的風險,只是最狹義的審計風險,而審計風險本身具有更廣泛的涵義,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上來說明:

        1、固有風險。固有風險是指在考慮相關的內部控制之前,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易于發生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是重大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受到企業固有風險因素的影響,如何管理人員的品行和能力、行業所處環境、業務性質、容易產生錯報的財務報表項目,容易遭受損失或被挪用的資產等導致的風險。

        2、控制風險。控制風險是指某類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發生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是重大的,但沒有被內部控制及時防止或發現并糾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同樣受到內部控制風險因素的影響,即賬戶余額或各類交易存在錯報,內部控制未能防止、發現或糾正的風險。

        3、報告(評價)風險。審計評價是對被審計者履行經濟責任、管理責任情況發表的綜合評價,涉及被審計者的切身利益,任何不實或不當的評價,都可能會引起審計行政訴訟。一是對非評價審計事項不應評價而評價。二是對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具體事項不應評價而評價。因為雖在審計范圍之內,但未獲取相關證據。三是對審計證據不足的審計事項不應評價而評價。四是用詞不妥的審計評價。但更多的是囿于各種原因,報告定性模糊、問題含混,語言似是而非、欲說還休;結論模棱兩可,不知所云。“訴訟爆炸”就是注冊會計師責任加重的主要表現形式。

        (二)審計風險的成因

        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重要性及重要性與審計風險的關系。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

        1、重大錯報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的可能性。重大錯報風險與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相關,且獨立存在于財務報表的審計中。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又可進一點細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某些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及其認定,固定風險較高。例如,復雜的計算比簡單更可能出錯;技術進步可能導致某項產品陳舊,進而導致存貨易于發生高估錯報(計價認定)。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中的某些因素還可能與多個甚至所有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有關,進而影響多個認定的固有風險。這些因素包括維持經營的資金匱乏、被審計單位處于夕陽行業等。控制風險取決于與財務報表編制有關的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種程度的控制風險始終存在。

        2、檢查風險。檢查風險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是重大的,注冊會計師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實施程序后沒有發現這種錯報的風險。檢查風險取決于審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由于汎會計師通常并不對所有的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進行檢查,以及其他原因,檢查風險不可能降低為零。

        二、財務風險的表現及成因

        對企業管理人員來說,風險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問題,特別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金融環境的變化顯著地影響企業的控制環境。以前的理論是對國外的本地市場提供供給或利用國外的自然資源。現在,對外直接投資將在全世界范圍內的企業聯系起來,每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都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外部環境的變化加大了財務風險。

        (一)財務風險的表現

        1、財務風險的客觀性。企業的財務風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企業財務風險是我國國民經濟面臨的較為重要的一種風險,其風險的形成既有企業外部法律和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又有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中存在先天不足所導致的。并且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

        2、財務風險的多樣性。財務風險的多樣性主要受三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受企業經營環境多樣化的影響,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市場的競爭,而且要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不僅要面對傳統產品市場的競爭,而且要面對高科技產品市場競爭,這種多樣化的經營環境必然會給企業造成多樣性的財務風險影響,其次受企業經營過程多樣化的影響,企業生產經營不是簡單的一個環節,而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每一個過程中的失誤都可能形成財務風險,再次財務行為多樣化的影響,企業財務行為方式包括籌資、投資、資金使用、資金回收、利潤分配等,在這些環節,不管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形成財務風險。

        3、財務風險的全面性。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并體現在多種財務關系上。企業承包從籌資到投資、平時的現金流量運作、企業的對外擔保、企業跨國經營這些日常的經營活動都離不開財務管理,而這些由于企業經營不當或客觀原因都可能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貫穿于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中。

        4、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自動化程序和控制可能降低了發生無意錯誤的風險,但是并沒有消除個人凌駕于控制之上的風險,如某些高級管理人員可能篡改自動過入總分賬和財務報告的數據金額。當被審計單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的傳遞時,發生篡改可能不會留下痕跡或證據。

        (二)財務風險的成因

        1、經營目標。目標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指針。企業管理層或治理層一般會根據經營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各種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經營目標。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應對目標和戰略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企業當前的目標是在某一特定期間內進入某一新的海外市場,企業選擇的戰略是在當地成立合資公司。但是,成立合資公司可能會帶來很多的經營風險,例如,企業如何與當地合資方在經營活動、企業文化等各方面協調,如何在合資公司中獲得控制權或共同控制權,當地市場情況是否會發生變化,當地對合資公司的稅收和外匯管理方面的政策是否穩定等問題,而導致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風險。

        2、經營風險。不同的企業可能面臨不同的經營風險,不能隨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固然可能產生經營風險。但是,調整的過程也可能導致經營風險。例如,為應對消者需求的變化,企業開發了新產品。但是,開發的新產品可能會產生開發失敗的風險;即使開發成功,市場需求可能沒有充分開發,從而產生產品營銷風險;產品的缺陷還可能導致企業遭受聲譽風險和承擔產品賠償責任的風險。多數經營風險最終都會產生財務后果,從而影響財務報表。例如,企業合并導致銀行客戶群減少,使銀行信貸風險集中,由此產生的經營風險可能增加與貸款計價認定有關的重大錯報風險。同樣的風險,在經濟緊縮時,可能具有更為長期的后果,進而可能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

        3、企業收益分配政策缺乏科學性。企業在不同成長與發展階段所采用的股利政策不同。其分配方法的選擇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狀況的判斷和企業的聲譽,從而影響企業資金的來源,也可能影響企業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例如,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說明企業處于初創階段,此時企業經營風險高,有投資需求且融資能力差。另外,企業的利潤分配政策如果缺乏控制制度,不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不進行科學的分配決策,必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結構,從而形成間接的財務風險。

        (三)財務風險的基本類型

        財務風險來源包括:因短期內不能履行財務義務(比如向供貨商、辦公場所的出租人或雇員付款而產生的流動性風險;因未獲得貨款而產生的信用風險;對消費者的可分配收入產生影響,并導致與諸如零售商、房地產開發商或制造商的交易惡化的利率風險;以及投資項目在項目期內的現金流和折現率的通貨膨脹風險。此外還包括匯率風險,即海外投資的預期現金流受到匯率波動的不利影響,以及借款人的融資風險。還包括因在市場上投機或套期產生的衍生工具風險。例如,為了用低于當時的通行價格的價格購買某商品而購買期貨。

        簡單來說,一個企業所面臨的最顯而易見的財務風險就是市場風險。主要的市場風險是由金融市場價格變化而產生的,如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和股票價格風險。但主要財務風險包括但不限于市場風險其他相關的重要財務風險如上所說,包括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三、審計風險與財務風險的關系

        (一)審計風險與財務風險的聯系

        某些重大錯報風險可能與財務報表整體廣泛相關,進而影響多項認定。例如,在經濟不穩定的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資產的流動性出現問題、重要客戶流失、融資能力受到限制等,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地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又如,管理層缺乏誠信或承受異常的壓力可能引發舞弊風險,這些風險與財務報表整體相關。

        (二)審計風險與財務風險的區別

        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直接導致財務報表產生錯報,侵占資產通常伴隨著虛假或誤導性的文件記錄。因此,對能夠導致財務報告產生生大錯報的舞弊,無論是編制虛假財務報告,還是侵占資產,注冊會計師均應當合理保證能夠予以發現,這是實現財務報表審計目標的內在要求,也是財務報表審計的價值所在。但另一方面,由于審計的固有限制,即使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恰當計劃和執行了審計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財務報表中的某些重大錯報未被發現的風險。注冊會計師不能對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絕對保證。特別是,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精心策劃和掩蓋舞弊行為,注冊會計師盡管完全按照審計準則執業,有時還是不能發現某項重大舞弊行為。

        (三)針對特別風險實施的應對措施

        如果認為評估的認定是特別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專門針對該風險實施實質性程序。例如,如果認為管理層面臨實現盈利指標的壓力而可能提前確認收入,注冊會計師在設計詢證函時不僅應當考慮函證應收賬款的賬戶余額,還應當考慮詢證銷售協議的細節條款(如交費、結算及退貨條款);注冊會計師還可考慮在實施函證的基礎上針對銷售協議及其變動情況詢問被審計單位的非財務人員。如果針對特別風險實施的程序僅為實質性程序,這些程序應當包括細節測試,或將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結合使用,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1、經營目標。為了從被審計單位高層次的經營目標中識別出經營風險和審計,審計項目組通常需要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目標和經營風險。例如,被審計單位制定了一個通過增加毛利來改善盈利善的總目標。注冊會計師可以了解與提高售價和降低成本相關的上體目標和行動措施,如通過從國外新供應商購貨的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

        2、特別風險。在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目標和經營風險作初步評估之后,如果在審計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特別風險,例如,被審計的產能嚴重過剩并連續數年虧損,管理層按照固定資產的未來現金現值計提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由于涉及較多的假設和人為判斷因素,注冊會計師認為這是一個影響固定資產計價認定的特別風險。注冊會計師還需要考慮與之相對應的經營風險及其經營目標的影響,以決定是否需要報告給被審計單位。

        第8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關鍵詞:債權人;財務風險管理;債務關系;信息不對稱

        中圖分類號:D923.3F25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5A-0203-1

        一、財務風險的含義

        從企業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看,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負債經營是現代企業應有的經營策略,在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的比重大,償債能力弱,則財務風險大,反之,債務資本比重小,償債能力強,則財務風險小。基于企業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財務風險主要表現有企業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導致訴訟或破產的財務危機,利率變動風險,再籌資風險。

        二、債權人財務風險分析

        債權人作為要素所有者將資金借給企業后,即與企業經營者形成了委托關系,根據大家對風險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占在債權人的角度,風險是事件的不確定性引起的,由于對未來結果予以期望所帶來的無法符合期望結果的可能性也就是說,風險是結果差異引起的結果偏離,即期望結果的可能偏離。因此,如果債權人和公司所簽訂的合約是完全的,合約詳細規定了經理人在所有的外部狀態中的行為以及利潤的分配情況并進行風險披露,則債權人的財務風險問題也就不復存在,因為根據風險與收益均衡的原理,債券人的這一部分收益波動實在其本身的預料之中的,在簽訂契約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并目有相應的風險收益去補償它。

        或者我們從VAR風險:計量的的角度去理解它。也可以認為這部分的收益波動是在債券人本身控制的范圍之內。只要沒超過這個界限,都不算風險損失。

        但是在通常情況下,公司和債券人之間的契約是不完全的,一個完全的契約準確描述了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每一種狀態下契約各方的權利和責任。契約的不完全性是由現實生活的不確定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決定的,正是因為現實的不確定和契約的不完全,企業經營才會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又由于現代的公司治理結果中,債權人作為資金提供者一般不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我們的資本市場也還沒有達到強勢有效,因此,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債券人往往承擔由公司經營風險轉化而來的額外風險,并且這種風險是沒有在契約中同種風險收益的方式加以補償的,它是屬于債權人的期望之外,屬于真正的風險。由于公司的經營環境千變萬化,從而公司的經營風險也是變化的,這些風險由于信息不對稱都可能會轉化為債權人的財務風險。

        總之,由于債權人一般不具有公司治理權以及信息不對稱,公司管理者接受股東的委托運用全部資本進行經營,息稅前利潤EBIT 的變異性代表了壘部資本承擔的經營風險,在這個層面上不存在債權人財務風險的問題 EBIT 扣減固定的資本成本利息后,再減去所得稅即為凈利潤,凈利潤的變異性可視為公司承擔的風險,而債權人依合同約定取得固定利息。但是,由于存在著契約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債權人的財務風險源自于企業經營風險的轉移,債權人承擔了不該屬于自身的財務風險。并且,隨著契約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加深,債權人承擔的風險越大。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債權人財務風險管理

        按照期權理財風險管理的思想,債權人可以通過在投資時進行權力義務的分離來達到分離風險的目的,即通過支付一定的期權費將未來的不確定性轉化為現在的確定性,從二對未來不確定性進行一定程度的規避,比如現在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就是可以看作是一種方式,通過購買可轉化公司債券,實際上就相當于購買了一項公司看漲期權,在公司超額盈利的情況下債權人可以轉化以低于市價的條件購買公司股票,實際上債權人可以通過價差收入來獲得這部分超過其債券收益的報酬,它可以看作是對債權人承擔的公司額外風險的補償基于上面債權人財務風險是經營風險的轉移的認識,我認為債券人可以從衍生金融品德角度去進行自己的風險控制,對于不同經營風險的公司以及自己對風險的承受態度,應該采取不同的風險規避方法,其核心可以參考期權理財權將未來不確定性轉化為現在的確定性,從而將權力義務相分離的思想。

        但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像可轉換公司債券這類的衍生品,同樣是在現行的市場環境以及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公司與債權人博弈的結果,只能從債權人的角度去控制自己的風險,而不能從根本去解決債券人的弱勢地位,因此我們應該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去思考債權人的財務風險管理。

        1.強化債權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隨著我們資本市場的補斷發展,股權與債權性質將原來越模糊,債券人作為公司資金的提供者應該加大其對管理者的監督力度,比如債權人同樣可以在達到一定的資金規模情況下參與公司監事會等機構,雖然其不決定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但可以使其了解更多的公司信息起到保護自己債權的目的。

        2.加強公司的信息披露,加強公司的信息披露可以減少管理者與債權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債權人根據合同的規定,定期進行實地調查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借入資金的使用等各方面的詳細信息,監督企業嚴格執行借款合同契約規定的相關條款,尤其是限制性條款。同時,規范和完善企業信息的披露制度,以滿足債權人對相關信息的需求。⑤①

        參考文獻:

        [1] 鄧長才.淺析企業財務風險與防范,工業審計與會計,2008(1)

        第9篇: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范文

        (四)風險意識淡薄我國的中小企業的發展模式比較粗放,企業領導大多是靠自己的人生經驗打拼起家的,在風險的控制方面缺乏重視,他們大多數認為只要大膽就什么風險也不怕,結果無論在財務管理方面還是經營方面,都被風險擊倒。史玉柱在建設珠海第一高樓巨人大廈時,就是由于沒有考慮公司的經濟承受能力,貿然在原定樓層上又加建數層,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

        三、管控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措施(一)完善企業的管理機構由于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是一個家族的幾個人在一起策劃成立,或者幾個朋友合伙成立經營的,沒有建立起很好的股權結構,管理權限也分配不科學,導致企業的管理結構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中小企業一定要完善領導層的權利和利益的分配,依據組織架構與部門職能,進行業務流程管理。讓所有的管理人員明白企業所有事務的分工,什么樣的事由誰去做、怎樣做、做好的標準一目了然。職責清楚、職務分明、步調一致,會大大提高公司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而且可以去除部門間壁壘和職務與管理的空白處,避免人浮于事、扯皮推諉、職責不清、執行不力的固疾,讓管理流程有序運行,提高企業效益、加快效率。(二)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方案科學有效的投資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加長遠的經濟效益,幫助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然而在進行相應的投資之前,必須要全面考慮市場中各個因素對于企業投資的影響,例如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就要提前對于市場需求進行調研,了解市場的走向;對資金的投入要做全面的預算,合理使用資金,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和超出預算的現象發生。科學合理的方案有助于企業提高投資項目的成功率。

        (三)完善企業的資本結構一些企業的資金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必須從外部獲得相應的資金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但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只能通過其它途徑獲取資金,資金成本高,給企業的經營發展增加了很大的負擔,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獲得的資金,由于股市面臨投機者較多,因而風險也很大,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從而占領更多的市場,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完善自身的資金結構合理性。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丝祙制服片 | 亚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