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物保護基本方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文化旅游產業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6—0090—02
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的物化成果,既是歷史情懷的表達載體,也是彰顯地域文化魅力的珍稀文化資源,展示了城市特有的風貌、特有的建筑、特有的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和彰顯歷史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名片”,更是支撐民族信念、推動民族進步的基石和全人類的精神家園。
回眸漫長的歷史長河,“邊陲鎖鑰”、“山河襟帶”的嘉峪關,作為絲綢之路黃金段和長城地帶的戈壁明珠,一幀幀東西方文明交融匯聚的歷史影像,一幅幅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激越碰撞后水融的壯美畫卷,一曲曲漫天烽火、西風鐵騎過后悠遠綿長、激蕩千年的絲路絕唱,讓璀璨瑰麗的絲路文化和古老雄渾的長城文化深深地根植于這片土地,承載了千年絲路傳奇,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嘉峪關共登記普查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現代民俗建筑和工業遺產等各類文化遺產94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資源,既是嘉峪關市建設特色文化強市最為寶貴、獨特的文化優勢,也是實施文化繁榮和旅游帶動戰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資源支撐和文化根脈。
一、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中應堅持和把握的原則
(一)樹立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堅持把文物搶救、保護與利用、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樹立可持續保護的觀念,重視基本建設項目中的文物保護,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關系。在文物景區景點深度開發中,把“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線和落腳點”的理念貫徹始終,夯實文物安全工作基礎。在維護文化遺產尊嚴的前提下,推進文物的有序利用,使文物保護由被動搶救性保護向主動預防性保護、由單一保護向全面保護、由靜態保護向動態保護轉變,凸顯文化遺產在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基礎和基石作用。
(二)深刻認識不可再生的資源特性
文化遺產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所保留下來的杰作,是歷史的饋贈。每處古跡、每件藏品,都見證了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艱辛歷程,表達著人類追求真善美的足跡與成就。脆弱性、惟一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是其基本屬性。對其實行主動保護、預防性保護、科學保護,是為了真實、全面地保存并延續其歷史信息和全部價值,旨在避免可能威脅其真實性、完整性的各種危險。同理,對其合理利用必須堅持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前提,不應為了當前利用的需要而損毀其歷史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這是文物保護利用中必須嚴格貫徹和遵循的準則。
(三)正確把握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統一、辯證關系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針,是一個有機整體。“保護為主”是這個基本方針的核心,就是要把文物保護作為根本任務;“搶救第一”是做好文物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把搶救文物放在文物工作的首要位置;“合理利用”是文物保護的目的,就是要發揮文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管理”是做好文物工作的關鍵,是實現文物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基本保障。
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思路和對策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內在要求。特別是在推進“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創新示范基地”建設中,既要竭盡全力加強文物保護,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文物蘊涵的文化內涵。這就要求必須貫徹把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建設相結合、把依法保護與科學保護相結合、把保護搶救與利用管理相結合、把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理念,由此,才能使文化遺產保護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確保文化遺產的公共文化資源屬性。
(一)牢筑安全是文物工作生命線的發展理念
文物資源的保護必須走保護利用并重的互動道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保護為主”這一前提。只有在確保其安全和永久利用的前提下,文物資源才能長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作用。在推進“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中,應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同時,要加快構建文物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切實加強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博物館安防體系建設,構建責任明晰,監管到位、協調聯動的“市、區、鎮、村”田野文物安全防控網絡,營造文物保護人人有責、保護成果人人共享的發展環境。
(二)加快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發揮文化遺產基礎支撐作用,推動文化旅游大發展、大繁榮,需準確把握文物資源脆弱性、惟一性、歷史性、不可再生性的基本屬性,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好、周邊環境整治好、周邊居民生活好、經濟社會發展好的工作目標,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以文化遺產保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內生動力,關注對文物依存的生態環境的保護,挖掘文物所蘊涵的優秀文化思想價值內涵,展示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提高衍生產品和配套服務質量,使文化遺產保護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
(三)突出規劃在遺產保護中的引領作用
在推進“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創建,建設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護傳承創新示范基地”進程中,要突出規劃引領,樹立“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的規劃理念,將文物保護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有機結合,科學規劃、整合實施,切實把文化遺產保護與新一輪城市開發建設結合起來,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相銜接,切實做好每一個開發建設區塊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盡最大努力保持歷史真實性和風貌完整性。要落實責任、強化合力,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落實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建立健全保護協調機制和投入保障機制,促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規范化。
(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在推進文化繁榮和旅游帶動戰略中,要堅持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相結合,走保護開發、永續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遺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加快文化、旅游、科技融合發展,形成產業聯動效應,真正使歷史文化優勢轉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業優勢。特別是要貫徹“大景區、大服務、大文化、大產業、大市場”的建設理念,以挖掘長城文化、絲路文化內涵為核心,以做精做細旅游服務為根本,主動尋找文物保護和利用兩者之間的結合點,始終把項目建設重點放在維護文化遺產資源突出的普遍價值,維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搭建文化產業發展平臺上來,逐步形成以文化旅游業為龍頭,以節慶會展業為支撐,以特色產品、文藝演出為基礎,建設集保護研究、文化展示于一體的國家級文物旅游示范基地和大型文化旅游產業園區。
(五)創新景區品牌推廣營銷模式
文物景區的核心競爭力是景區依托的核心資源,要開發建設內涵豐富的特色化旅游產品。在文物旅游景區的宣傳上,要從景區的資源特色出發,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聯合推介、捆綁營銷”機制的同時,把營銷重點放在最有開發潛力的地理空間和細分人群上,加強部門聯動和區域聯合,探索委托營銷和營銷的新辦法,加大景區形象推廣和宣傳促銷投入,發揮整體宣傳的聚合效應、整體效應和放大效應。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推介方式,借助行業整體宣傳的針對性、整體性、專業性和有效性,廣泛開辟景區形象推介途徑,精心策劃景區形象推廣活動,有效運用市場促銷手段拓展嘉峪關文物旅游的影響力,形成與周邊地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合促銷的區域宣傳合力,提高嘉峪關文物旅游的知名度。
【關鍵詞】法制規劃 問題分析 城市規劃法
中圖分類號: TU9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規劃法》是建設系統的一部大法,是搞好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法律依據。城市規劃法的執行好壞。是城市規劃能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關鍵。目前《城市規劃法》在執法過程中有一些突出問題需要解決,從而確保城市規劃的順利實施。
近幾年來,我國大部分城市在規劃建設中都沒有按基本方針的指導來進行,進而不斷出現了一些與方針背道而馳的現象,由于規范的脆弱這些現象也屢見不鮮。為此,我們的國家、政府和城市居民已付出了沉重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對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進行深入研究,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機制已刻不容緩。
我國的法律體系包括以下法律部分: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軍事法。其中行政法又分為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無論是一般行政法還是特別行政法又都可以分為行政實體法和行政程序法。
1、 實施階段的問題
在社會現實生活中,法律的實施就是法律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從而實現目的的行為。是法律運行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這對于法律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法律制訂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法律的實施,實現法律中涉及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使法律意志得以明確的實現。美國著名的社會法學家龐德曾指出:“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實行。”中國古人徐干說:“賞罰者不在于必重,而在于必行。必行,則雖不重而民肅。不行,則雖重而民怠。”
1.1 從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執法活動方面來看
因為沒有成套的法定方法和步驟即程序法,由于它對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的城市功能體現、發展方向的明確、建設目標方向等是否符合城市規劃法規定的原則和方針進行科學的評價,這樣一來就較易受到領導和執行者個人行為的影響和干擾。
1.2 從守法方面來看
由于規劃設計單位是受政府部門的委托和管理,當政府部門的執法過程出現偏差時,設計單位和專業設計人員往往難以用基本方針去說服上級主管和政府部門的領導對這種偏差進行糾正,也就是說,城市規劃設計人員的守法行為缺乏基礎,從經濟和體制上也不可能按照規劃法規定的原則和方針來編制城市規劃文件。
2、執法中的若干突出問題
2. 1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權限亟待明確
《城市規劃法》第九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規劃工作。”第二條則規定:“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必須遵守本法。”這使得行政主管范圍與法定實施范圍不一致。而且對于城市規劃區的確定,則顯得法律嚴密性不足,隨意性較大。在每次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中,都需要對城市規劃區的范圍進行調整。近年來出現的城郊結合部、規劃區與非規劃區的邊緣建設管理失控,出現了許多違章建筑;屬于不一定分布在規劃區范圍的工程建設,如航空港、碼頭、鐵路樞紐等等的合理布局規劃,往往失去有效的規定管理。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與上述因素有關。
2.2 加強對城市范圍內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的行政處罰力度
按現行《城市規劃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從停工處罰— — 行政復議或法院訴訟—— 裁定或判決—— 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起碼要數月甚至幾年,這樣規劃部門只能眼看違章建筑從基礎開始直到整棟摟層差不多完工而不能直接拆除,等到執行時勞民傷財,損失慘重。這種有法不能執行的狀況,加大了規劃執法的難度。這就需要法律規范在結構上包含有能夠作出迅速、有效、有力的強制處罰的內容。法律必須賦予規劃部門能將違法違章建設工程消滅在萌芽狀態中的權利。
2.3 對嚴重影響城市規劃或影響城市規劃的處罰依據必須重新界定
我國《城市規劃法》規定,對違法建設行為的行政處罰可視其對城市規劃的影響程度歸納為兩類:一類是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責令停止建設,拆除或沒收違法建筑物、構筑物或其他設施;另一類是影響城市規劃,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責令限期改正,并處罰款。由此可見,對違法建設行為進行處罰的唯一依據是影響城市規劃的程度。但是,由于《城市規劃法》對違法建設行為影響城市規劃的程度規定過于原則,對違法建設行為中哪些屬于嚴重影響城市規劃,哪些屬影響城市規劃沒有作出進一步的詳細定性,只是在第三十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道路、廣場、綠地、高壓供電走廊和壓占地下管線進行建設。”這可視為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情形。很明顯,這樣的規定不具有可操作性。許多地方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中,對屬于“嚴重影響城市規劃”情形的規定也同樣較為原則,難以操作。
規定指出:1、對用地性質、城市景觀、城市環境、文物保護、風景名勝、重要工程實施造成嚴重影響的違法建設;2、侵占學校、醫院、體育和公共活動場所用地的違法建設;3、侵占道路、廣場、停車場、綠地、管線、人防、消防或防洪排澇通道及設施、規劃保留或保護的水體、廣播電視或電訊通道及設施,高壓供電走廊的違法建設;4、侵占市政設施或基礎設施用地的違法建設。實際上,這些行為屬于“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違法建設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上述情形中違法建設者進行的建設活動往往發生在公共或他人用地上,而不是發生在自有用地上。在實際生活中,違法建設行為大多是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而在自有用地上進行的。因此,對嚴重影響城市規劃情形的法律規定應更多關注自有用地上的違法建設行為。唯有這樣才能為查處違法建設行為提供更加豐富的法律依據。
3、實施監督的問題
在當今社會,法律監督制度有待加強和完善,它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是維護法律最嚴的重要制度之一,是制約權力集中、抵制、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我國目前的城市規劃的制定和管理體制中,沒有任何專門機構能夠政府在能否按規定行事中行使執法并對其是否科學進行評估,司法機關只能對其是否違法進行監督,對其是否按原則和方針辦事則是無能為力的。
從事設計的單位人員在設計過程中主要根據任務書進行方案設計和規劃。在這個委托直至審查通過的范圍里,對守法的監督主要體現在政府和職能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的設計資質和執行規程規范方面進行審查,但在任務書的內容違背城市規劃的原則和方針時,整個設計和方案審批的過程卻沒有一個步驟來對此進行監督和評價。
從法制的角度來看,上述原則和方針并沒有很好有效地落實,也沒有什么監督機制和體系,更談不上相應的處理措施了,所以單單只靠執法者和守法者的自覺是遠遠不夠的,更不能為貫徹實施方針和原則作保證,由此可見,城市規劃法規定的一些原則和方針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有待加強,這種情況下出現偏差也是在所難免的。
結語
我們應該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上,認清全球化、外來資本和文化對我國空間規模和生產效率的影響,避免我國已經存在的地理空間不平衡進一步擴大,通過執行城市規劃原則和方針,提高我國的城市空間效率,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我們認為,我國的城市規劃法制建設必須按照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體現正當法律程序的精神和彰顯城市個性與文化特色的新思路進行整體性的理性變革與重構,從而重新界定與配置政府的規劃職能,以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參考文獻:
[1]羅毫才.中國行政法講義[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
從足立正則市長辦公室的窗前望去,遠處是北信州連綿不絕的群山。
清澈的千曲川在山間盆地蜿蜒流淌。
千曲川旁一座小孤山上,留存有飯山城堡遺址。山下是作為“城下町”(以領主居住的城堡為中心形成的城市)發展起來的飯山市老城區。
飯山市有約2.15萬人口,位于日本8個內陸縣之一長野縣的最北端,靠近日本海,與關東平原隔著上信越高原海拔兩三千米的群山。冬季,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吹來漫天大雪,使這里成為日本的多雪地帶。
飯山老城區東傍千曲川,西依關田山脈。郁郁蔥蔥的山丘上掩映著正受庵等一批古剎,一條步道將這些廟宇串在一起。老城狹窄的街道,淺赭色街面,人字型屋頂的和式建筑,與不時可見的寺廟、神社和遺址公園等一起,構成了一派古意盎然、悠閑安逸的老城氛圍。
多雪、多寺廟,使這座信州小城獲得了“雪國小京都”的美譽。里山里水,遍布山毛櫸的原始森林,黃成一片的油菜花兒,遠近聞名的飯山大米,氤氤氳氳的露天溫泉……這一切勾起日本人纏綿鄉愁的景物,現在都成了飯山市旅游業的寶貴資源。
《t望東方周刊》記者是為調研日本版DMO推進情況來飯山采訪的。日本版DMO是日本政府于2015年6月推出的一種旅游經營管理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經營旅游目的地”,任務是協調政府、文化、體育、農林漁業、工商業、環境事業和當地居民等多個利益群體的關系,以全局眼光主導區域間或區域內的旅游合作。
旅游增長背后潛伏的問題
足立市長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前,先領我們參觀了北陸新干線飯山站。這座車站于2015年3月投入使用。車站為日本旅客鐵道公司所有,但周邊的城區規劃、配套設施和站內布置等,則是他任期內自己頗為得意的政績。
北新干線是日本第五次全國綜合開發計劃(21世紀國土宏偉藍圖,1998年制定)打造“日本海國土軸”的重要抓手,其目的在于避免阪神大地震造成日本唯一經濟帶“太平洋國土軸”經濟停滯三個月的局面再現,并借此促進日本海沿岸地區的發展。
與日本許多城鎮一樣,飯山市多年來面臨著人口持續減少、老齡化日益嚴重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不振、傳統文化失傳等困擾。自2006年日本通過《觀光立國推進基本法》以來,發展旅游業便成了許多飯山一樣的小城鎮謀求振興的主要途徑。
2006年以來的10余年里,日本旅游業除一度受到2011年“3?11”大地震的巨大沖擊外,增長很快,入境外國游客人數屢創新高。據日本政府觀光局統計,2016年訪日外國游客數達2403.9萬(2015年為1973.7萬,2014年為1341.3萬),其中,中國內地游客約占四分之一。同年訪日游客旅游消費總額達3.7476萬億日元,比上一年增加7.8%。
在全國旅游增長的大背景下,新干線飯山站的開通,對于當地人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來一張大餡餅。據《飯山市綜合戰略(2015-2019)》,2015年新干線開通后的一個月里,飯山站日均旅客約500人,未來五年預計可達日均1300人。2014年飯山入境旅游約119萬人次,預計此后五年可增長到年均160萬人次。
同時,旅游市場也在悄然而迅速地發生著變化。旅游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健身、養生、探險、尋幽、采風、參與傳統工藝制作和與當地居民交流等,成為旅游新熱點。
“旅游的主要形式已從過去坐著大巴到處看一圈就走,轉變為體驗式旅游了。”飯山市負責DMO事務的建設水道部長兼城鎮建設課長山崎美典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比如以前游客到滑雪場,無非是拿了滑雪板去滑雪。現在不少人喜歡帶著粗胎的能在雪地上騎行的自行車,坐升降機到雪道上,然后在雪道上騎自行車。”
不過,以行政為主導的日本地方旅游振興體制對旅游市場發生的這些新變化很不適應。在東京,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參事官原田修吾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把這種不適應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是多元旅游主體沒有充分形成,地方上雖有觀光協會,但仍以行政為主導,只有旅館、飲食業等少數主體,文化、體育、農林漁業、工商業、環境事業和當地居民等大量利益相關方沒有成為旅游業振興的主體。
二是旅游信息收集分析不充分。許多地方對“來了什么人”“從哪兒來”“來的目的”“來做了啥”等一概不知。
三是民間運營手法導入不充分。地方觀光協會中有很多是政府相關人士,不考慮成本,不考慮贏利,不考慮效率,觀念陳舊,手法老化,導致旅游服務能力嚴重不足。
除這三個“不充分”外,飯山市還面臨自己的問題:飯山旅游以前主要是做滑雪,但近20年來游客人數整體下降,從1996年度的約148萬人次下降到2016年的約104萬人次。“因為滑雪是燒錢的項目,而現在日本年輕人寧愿把錢花在手機上。他們怕冷,喜歡宅在家里,不愿出門。”山崎美典說。并且,飯山地處山間盆地,雖有雪國之譽,但高山滑雪的場地和溫泉卻多在周邊市町村;夏季旅游想利用森林資源優勢開展森林慢跑、散步和騎行等健身項目,也涉及周邊市町村。換言之,飯山市四季旅游的自然資源,很多都是與周邊市町村共享的。
誰是旅游業的新推手
飯山市位于關田山脈和三國山脈之間的狹長盆地,周邊分布了中野市、信濃町、飯綱町、山之內町、木島平村、野澤溫泉村、榮村、妙高市等8個市町村。其中妙高市屬新縣,古稱越,其余皆屬長野縣,古屬信濃國。故這一帶又稱信越地區。
新干線飯山站開通4年前,在飯山市提議下,九個市町村的行政首長們合計,聯合組成一個廣域的旅游觀光區。后來,這9個市町村的63個團體聯合成立了一個廣域旅游合作推進組織,取名“信越自然鄉”。這個組織經營的旅游區域不但走出了單個的市町村,還跨了縣。
“信越自然鄉”便是日本版DMO組織。這種DMO組織具有法人資格,承擔區域旅游規劃、經營和管理。這種跨區域的旅游合作,以及由多個利益團體聯合組成旅游共同體,正是日本版DMO模式的核心內容之一。
觀光廳的原田修吾說:“日本旅游業過去一直是以行政為中心去推動的。建立DMO組織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前述三個‘不充分’問題,在此基礎上,把地區多種多樣的資源和利益主體集合起來,讓DMO充當推動當地旅游觀光業和城市建設、地方振興的主要推手,從行政為核心改為DMO為核心。”
DMO是歐美旅游業流行模式,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組織(Destination Management / Marketing Organization)的縮寫。這個組織負責收集各種數據并進行分析,同時制定戰略、設定關鍵績效指標體系、確立PDCA循環(計劃-實行-檢查-調整)等。日本政府在2015年修訂的“日本復興戰略”和同年通過的“觀光立國行動計劃2015”中,將日本版DMO作為振興旅游的重要支柱明確下來,在同年通過的“城鎮?人?就業創生基本方針2015”中,也明確表示要盡快形成日本版DMO。
到2017年3月底,全日本已建成或計劃建立DMO組織134個,分成三個層次:一是橫跨若干個都道府縣的成片旅游區域的經營或管理組織。如在瀨戶內海地區,由兵庫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德島縣、香川縣和愛媛縣等聯合建立了“瀨戶內觀光推進機構”,負責統籌這七個縣的旅游合作。這類廣域合作的組織共有5個。二是在單獨的都道府縣范圍內、由多個地方公共團體組成的經營和管理跨區域旅游景區的組織,統籌跨市區町村的旅游合作。目前有63個。三是原則上以作為基層自治體的市區町村為旅游經營管理區域的組織,統籌本地旅游事業。目前有66個。
在足立正則的藍圖里,飯山市依托新干線飯山站,正可塑造為信越區域旅游集散中心。本刊記者在飯山站看到,除一般車站應有的功能外,這座車站還辟出一大塊地方作為旅游服務中心,專門用于介紹、推薦飯山市等九個市町村的旅游觀光資源和線路。
山崎美典說,9個市町村,飯山處在正中間。在新干線開通前,只有市營巴士,人們去其他市町村不方便。新干線開通后,為了滿足旅客的需要,DMO(“信越自然鄉”)開設了以飯山為中心通往其他市町村的觀光巴士線路。設計巴士線路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日本地方人口非常少,公交線路運營多為赤字,要持續下去非常困難。如果單由飯山開通去往各地的巴士,肯定會有赤字,因此協調其他市町村也開通巴士,形成對開的局面。巴士網絡的規劃和線路統籌、時刻表調整等都由DMO負責,各路巴士的運營則由各市町村負責。如果有赤字,則由各市町村用稅金去填空。各市町村經營的巴士,有的是公司經營的,有的是交通部門經營的,有的是滑雪場經營的。DMO將所有線路重新編成巴士旅客時刻表,方便游客。
“信越自然鄉”還以9個市町村為范圍,規劃了22條戶外運動路線,包括自行車騎行、駕獨木舟、森林徒步等。并增加了一些支持戶外運動的服務,如廁所、無線網絡、溫泉、餐飲、自行車充氣等。
“信越自然鄉”是第一批在觀光廳登錄的DMO組織。成為登錄候補,就可以從國家拿到補貼。國家給予這種DMO組織一個成長期,三四年后再正式登錄,就可承擔國家賦予的任務,統籌這一地區的旅游觀光事業。
DMO模式的另一種價值
DMO模式的另一種價值,是其在促進傳統旅游業脫胎換骨的同時,還成了日本小城鎮保護、修繕和建設的一個重要推手。
在飯山城堡遺址,飯山市教育委員會長瀨哲教育長給本刊記者介紹了遺址整修的情況。這座城堡是日本戰國時期“各國”藩王、領主的堡壘之一,明治維新后被推倒拆除。近些年,隨著日本旅游業的發展,各地紛紛重修城堡以招睞游客。長瀨哲說,飯山市目前還沒有重修城堡的計劃,但已在整理遺址,修建公園,比如將原先在遺址范圍內的公民館遷到飯山站附近等。
飯山市的城市規劃、景觀整治、文物保護、交通整備等也都在進行中。
觀光廳的原田修吾介紹說,日本版DMO模式對小城鎮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比如交通方面,游客多了,公交車不蚓鴕增加班次;公交車多了,路就不夠用,就得重新規劃、整備、修建道路。
在都市景觀設計方面,針對由人口減少造成的大量空屋、空地現象,以及老城區的現代建筑、停車場等對城鎮景觀的破壞,各地都開始對傳統建筑樣式的老宅邸和具有歷史風情的町家進行維修和景觀修整,給面向道路的停車場、空地等修建遮擋用的門和院墻柵欄等,重建、改建現代住宅,對影響景觀的建筑物進行修景甚至拆除。
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對構成歷史風貌的建筑物、遺址進行必要的修復和整理,進行適當的維護和管理,同時通過一定的形式讓游客能夠參觀。DMO組織還與當地居民頻繁互動,在游客增多的情況下盡量不使之對環境造成破壞。如飯山市策劃的山區游不是汽車游,而是自行車游,以此來保護環境。
經費從哪里來
“信越自然鄉”涉及9個市町村63個團體,其運轉經費來自何處?據山崎美典介紹,2016年度“信越自然鄉”的經費總共為9500萬日元。其中,飯山市承擔了5000萬,其余4500萬分別由周邊8個市町村、長野縣和國家補助金承擔。“飯山市出了大部分錢,主要工作也是由飯山市做的,目前看雖然并沒有什么回報,但這是為了將來的投資。”他說。
日本地方旅游振興機構經常面臨經費不足的難題,因此DMO組織如何創造具有造血功能的自主財源和由政府對其增加補助金被列為重要選項。據原田修吾介紹,目前DMO組織的運營資金最常見的是行政補助金。
由觀光廳牽頭成立的廣域DMO組織,所需經費也由觀光廳支付。下一級的DMO,自己先制訂計劃,確定項目,如三到五年計劃干什么事(如旅游數據搜集和分析,市場調查等),有了計劃后,該項目預算需要多少錢,可向中央政府的“地方創生推進交付金”提出申請,項目計劃經審批通過后,該項目所需預算可從“地方創生推進交付金”中得到50%,另外50%則由地方財政負擔。項目從交付金中所得的資金是有上限的,從2016年的執行情況來看,市區町村一級的DMO組織,大約可從國家補助金中獲得1000萬到2000萬日元。
日本中央財政為支持地方振興,設立了“地方創生推進交付金”,2017年度A算額為1000億日元(2016年度預算額為1000億日元)。在這1000億日元中,2016年度用于DMO項目的為100億日元,占10%。
除“地方創生推進交付金”外,中央政府各省廳還有支持DMO的相關預算,由各地按各自特色向相關的省廳申請。比如某地覺得自己的水果蔬菜好,可以把水果蔬菜做成DMO的禮品,所需經費即可向農林水產省申請。有的地方認為本地傳統街區景觀有特色,打算進行保護和利用,可向國土交通省申請相關費用。各省廳對DMO提出的項目予以優先考慮。
除行政補助金外,各地DMO組織還有一些經費來源:如各地為促進旅游振興根據不同的情況收取特定地方稅,公物管理受托費(市區町村政府把由政府運營的觀光咨詢事務所等,委托給當地的DMO組織去運營,并付給DMO組織運營的費用),事業收益(各地DMO組織通過自主經營獲取收入),會費(DMO組織還從加入的企業、社會團體收取會費,各地收取標準不一)等。
人才成為關鍵
日本版DMO推行了兩年,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問題也還有不少。原田修吾坦言,雖然現在已有三個層次的134個DMO組織,但旅游主體不充分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有些地方是為了建DMO而建DMO,有的地方把過去的觀光協會改成DMO,以方便向國家要錢,實質是換湯不換藥。特別是各利益主體要達成一致還比較困難,比如DMO組織希望旅館、酒店能多接待各國游客,而有的業主覺得語言文化不通很麻煩,只愿接待日本游客,不愿接待外國客人,還有一些業主根本不關心,覺得跟自己沒關系。在這種情況下要把這些人團結起來為共同的目標去推進地方DMO和旅游事業,還比較困難,而這正是DMO運營者應當做的協調、說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