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衛生一體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北大人民醫院院長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劉帆以" 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和數字化醫院建設"為主題,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和體驗。
醫聯體即國外的IDS:(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早在醫改之初的美國,大醫院為了降低成本必須和社區醫院合作,共同組成一個有效的體系,完成一體化健康與疾病相關的整合型服務體系,達到醫療資源合理配置。該模式在國外已有二三十年的實踐,命名為IDS.在中國,不同的醫療機構互相配合在一起,為病人提供一個連續的服務,所謂的醫聯體也就是IDS,北大人民醫院院長助理、信息中心主任劉帆介紹。
在IDS包括很多方面,從社區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六位一體的功能,到二級醫院的康復,覆蓋了人全生命周期的從健康到亞健康;以及疾病、重病的全部服務內容。在IDS這個內涵里面,其實不僅僅是技術的整合,包括臨床服務的整合,醫師的整合,功能的整合,行政的整合,信息的整合等。
劉帆表示,中國的問題在于二級醫院跟三級醫院搶生意,整個醫療服務配置資源沒有得到很好協調和控制,進而導致資源配置出現問題,造成整個服務導向大醫院。所以,迫切希望在北京地區有若干個IDS來相互制約這種無序狀態,共同促進不同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協調合作,能夠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并在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的同時改善服務質量。
醫聯體三種模式:醫聯體的模式有很多種,在美國和臺灣有三種,分別是契約結盟模式、平衡權利模式和閉鎖模式。在我國,由于社區醫院,區級醫院不能并購,各醫院之間基本上是契約結盟的關系。也就是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互相整合在一起,按照政府的要求,借助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服務團隊,在政府的監管下為病人提供一整套的服務。核心來講,現階段的醫聯體主要是圍繞醫療機構互相聯合,醫療工作者可以圍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
[關鍵詞]醫療改革;公共衛生;信息化
1 公共衛生的含義
傳統的公共衛生主要是指傳染病防治和環境衛生改善。而現代意義的公共衛生是指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影響健康社會事件的防范(如車禍、中毒等),衛生管理(含立法、規制和監督)、食品衛生和營養、環境(空氣、水等)衛生、職業和勞動衛生、婦幼和青少年衛生、放射防護衛生以及健康教育等門類。
由于受認識制約和經濟發展條件的限制,各國對公共衛生服務系統的界定是不完全一樣的。同時從歷史發展變化的角度來看,各國的公共衛生服務系統也在發生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公共衛生服務系統包括公共衛生的政府管理部門、公共衛生服務提供機構、公共衛生研究機構等。由于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結合我國初級階段的特殊國情,我國處于轉型時期的公共衛生服務系統應包括政府衛生管理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地方病和專科疾病防治機構以及城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 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衛生管理體制條塊分割的結構和多頭管理的局面與國家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相違背,導致中央和地方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縱向建設、區域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橫向之間矛盾重重。國家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指導思想是:“統籌規劃,國家主導,統一標準,聯合建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它的指導原則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縱橫聯網,規范標準、資源共享,平戰結合、預警預報,多方投資、分級負責,明確職能、分層裝備。”[ZW(]衛生部衛辦發[2003]212號文件《衛生部關于國家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ZW)]而改革開放以來,公共衛生的管理職能從原來由衛生部統一行使,改變為后來部分職能逐漸分離出來,形成多部門管理的局面,各種公共衛生行政機構、社區 、管理部門的多頭管理導致協調和統一管理十分困難,而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又要求必須統籌規劃,統一管理,才能夠實現最好效果。我們有沒有能力協調好這種關系,直接決定了信息系統建設的成敗。另外,醫療服務體系與公共衛生體系的割裂問題、公共衛生組織體系之間的條塊分割問題嚴重,國家公共衛生信息體系建設總的建設方針是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方法建設,以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傳染病直報最為典型,而地方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碰到了兩難的問題,或者重復建設導致基層重復上報數據,并產生數據不一致的錯誤;或者將國家系統不覆蓋的功能集成進去,但又難度極大。這與城市和地區信息系統與國家的系統之間存在的結構問題是相同的,即國家的縱向系統與地區的橫向系統結合,如何構成一個完整有機的公共衛生信息網絡,如何結合是一個難點。在建設國家公共衛生信息系統這種超大型信息系統的時候,應該對結構性問題進行充分的研究和論證,以避免系統建設倉促上馬導致一系列問題。
第二,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存在著標準化和數據共享的矛盾。衛生信息標準化是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首要內容,也是醫療衛生信息系統數據準確性的保證。長期以來,我國公共衛生系統的不同業務領域運行著眾多相互獨立的信息系統。雖然它們為我國各級政府的決策提供了許多重要依據,但由于存在嚴重的信息孤島現象,其作用受到極大限制。信息孤島現象的主要表現為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難以交換、共享,管理部門難以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導致了資源的巨大浪費,從數據表達的角度看信息孤島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各部門的信息系統建設缺乏標準化體系的支撐,導致數據來源不一致、統計口徑(時間、范圍、標準)不同、統計分析算法有異,進而影響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必定對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數據采集帶來很大的困難。病人在一個醫院的檢查結果,在別的醫院無法利用,一些專業子系統之間也難以共享信息,“以患者為中心” 自然也難以由點到面。因此,公共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在建設之初,就必須考慮信息的標準化問題。
第三,資金、技術和人才的缺乏。持續有效的資金投入是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成功的重要因素。自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醫療體制改革試行以來,政府投入不足是導致公共衛生事業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中,這個問題尤為突出。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的財稅包干體制使得地方對公共衛生信息建設的投入相對不足,而依靠市場化的調節機制又是十分不明智的行為,因為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是不能干,不愿干也干不好的。只有依靠政府的財政支持才能成功。在技術和人才方面,一個全新的系統對于軟件開發企業來說是沒有任何經驗的,其是需求分析和專業系統機構設計,需要大量的既有豐富的公共衛生專業知識,又通曉信息技術開發的人才,這都是軟件開發企業十分缺乏的,這類問題應該由大學或專業研究機構先行進行大量獨立的研究。我們國家長期在醫學信息學方面沒有研究和標準化的投入,表面上節約了經費,但導致系統建設方面的不合理,重復或失敗造成的浪費數倍于研究的投入。美國在研究 NHII中,由政府投入巨資對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進行研究,值得我們借鑒。
第四,公共衛生信息網絡覆蓋尚有缺漏。疫情報告、疾病監測系統的網絡僅僅覆蓋全國縣、市、省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而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單位和報告人,主要是縣及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各種形式開業診所及其醫務人員,卻不能實現網上直報。
第五,衛生執法監督信息系統建設滯后,不適應衛生執法監督工作的需要。全國衛生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嚴重缺位,只有個別地區開展衛生執法監督信息化工作,全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轉貼于
3 政策性建議
3.1 建議采用美國HL7標準進行公共衛生信息化標準的建設
健康信息交換第七層協議(Health Level Seven,HL7)組織是一家非營利性質的國際性組織,主要從事衛生保健環境臨床和管理電子數據交換的標準開發。HL7也是這個標準的名稱。“Level Seven”的意思是ISO-OSI第七層(應用層),HL7組織參考了國際標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nazitions),采用開放式系統互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通信模式,將HL7納為最高一層,也就是應用層。如圖1所示。
HL7標準包含256個事件,116個消息類型,139個段,55種數據類型,408個數據字典,涉及79種編碼系統。但在應用HL7標準時,并不一定需要涉及標準的全部內容,可以選擇自己需要應用的相關事件、消息類型和段就可以了。而在數據字典和編碼系統方面HL7標準并沒有進行強制性規定,可以允許用戶選擇,標準的內容僅作推薦。
HL7標準可以在不同的系統中進行接口的編址,這些系統可以發送或接收一些信息,包括就診者住院或登記、出院或轉院(ADT)數據、查詢、資源和就診者的計劃安排表、醫囑、診斷結果臨床觀察、賬單、主文件的更新信息、醫學記錄、安排就診者的轉診以及就診者的護理等。
HL7適用于醫院內部不同醫療信息系統之間交換病歷資料、臨床檢驗結果、財務信息,同時也適用于醫院之間、醫院與保險公司、醫院與上級主管部門之間大量的信息交換需求。
一個完善的公共衛生信息網絡中,除了日常的衛生統計信息數據的收集、匯總和分析工作之外;還包含疫情或流行病的通報、疫苗的接種管理、公共實驗室結果的報告、醫療保險人群的管理,甚至電子健康記錄(EHR)的管理等公共衛生的方方面面。涉及多個部門機構,包括病人、醫院、政府衛生部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公共實驗室,甚至法律、社會保障部門。因此公共衛生信息網絡對系統有著這樣的要求:通過使用共同的接口技術和標準確保信息在多個部門的共享;確保信息在多次處理之后仍保留原有語義和語境。這就需要整個公共衛生系統,以及與之相關的醫療信息系統、實驗室信息系統等多個系統具有相同或者相通的數據交換格式。采用HL7標準的數據接口引擎技術是,以最新的HL7 v3.0引入了一個公共衛生事例類。通過引入這個類,HL7可以更好地對公共衛生事例進行描述和表達。那么,結合正在流行的后關系型數據庫,和數據挖掘技術,基于HL7 v3.0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可以更好地描述公共衛生信息,形成標準的HL7公共衛生信息如圖2所示。
3.2 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持續有效的財政支持
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多部門、多領域的協同合作,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組織協調工作,把各方面的力量組織調動起來,不斷解決信息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難,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這是信息化能夠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而這一切都有賴于政府主管部門統一規劃,有計劃逐步展開。另外,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是社會公益性的建設項目,也是投資很大、投資期很長的項目。這就需要由政府主導,對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進行主題投資。信息系統建設的資金主要包括一次性的投入和建成后每年運行維護的費用。最初建設時的硬件、軟件、場地、人力等費用為一次性投入。項目建設完成后,每年的網絡通信費用,信息系統的管理、維護費用,消耗品費用及其他經常開支費用等均需要在建設前考慮到。因此,在進行建設時要通盤考慮,充分考慮國家的政策,看國家專項資金和地方專項資金能否滿足建設項目,確定好渠道,保證資金來源,使建成的信息系統長久的運行下去。
3.3 加強人才的培養和人員素質的培訓教育
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要發揮作用,最終要由公共衛生專業人員使用。人才是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滯后于其他行業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充分發揮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最大效用,一方面要引進衛生專業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人員的信息化培訓。在建設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時,應充分考慮使用人員的素質,注意高素質衛生信息人才的引入,加強對現有衛生工作人員的培訓。
3.4 專門的課題研究
實踐證明,要想使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滿足實際需要,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有專門的課題研究小組來配合計算機公司的工作。單純放手讓計算機公司來進行項目建設,很難把一個信息系統建設好,尤其是在公共衛生領域。由于軟件公司人員對公共衛生領域的知識了解很少,在建設過程中對很多問題的理解難免出現偏差,這需要專業人員與之保持密切的聯系,加強溝通,使軟件人員盡量清楚業務建設。同時,也能使業務人員了解系統建設情況,從而開發出適合實際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統。
注釋:
①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Bj~ crrofism PreparednessEfo~ sHave Improved Public Health Response Capacity,but GapsRemmn[J].GAO-o3—654T.Washington.D.C.:April 9.2003.
②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SemiannualRegulatoryAgenda[J].Federal Register,Vo1.67,No.236/Monday,December 9,2002 Unified Agenda.
③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Improvement in Local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Capacity—Kansas,2002—2003[J].MMWR—M orb—Mortal—W kly—Rep.2005,13,54(18):461—462.
④齊國隆,孔令人,鄒宗. HL7在公共衛生信息系統中的應用[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6).
參考文獻
[1]葛延風,貢森,等.中國醫改問題根源出路[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7.
我院積極參與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局集中組織的衛生“三下鄉”活動5次,醫院主動銜接的活動10余次,舉辦醫療培訓班5次,培訓醫療骨干200人次,為基層衛生院送醫療設備、藥品、圖書折合人民幣5.5萬元,發放醫療保健資料3萬余冊,贈送棉衣、棉被100余套,免費為1萬余名群眾診治查體,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
1、2006年7月10日,由夏小軍院長親自帶領內、外、婦、兒科業務骨干7名赴環縣耿灣衛生院開展醫療救助,歷時7天,克服環境、生活等諸多不便,加班加點,指導外婦科手術10余例,義診患者100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6000余冊。隨后又免費為該衛生院培訓放射、檢驗人員各1名,受到當地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2、2007年4月21日,由肖志俊副院長帶領院辦、黨辦、總務后勤等科室負責人、臨床業務骨干10人、出動救護車1輛赴臨涇鄉開展幫鄉扶貧工作。在鄉鎮衛生院開展大型義診活動,共診治患者500余人次,免費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冊,并為當地衛生院贈送針灸理療儀一臺、尿十項檢測儀一臺,捐助2000元協助衛生院硬化院內地坪。同年10月,再次組織技術骨干赴臨涇鄉良韓村衛生所進行業務指導,免費贈送業務辦公用品3套,使該衛生所醫療條件得到改善。
3、2008年1月9日,醫院組織6名副主任醫師赴慶城縣銅川鄉衛生院開展大型義診活動,共免費診治患者300余人,發放宣傳1000余份。舉辦業務講座2場次,培訓村所醫務人員50多人次。2008年11月組織高年資專家赴西峰區彭原鄉衛生院開展義診、會診,解決疑難病例10余例,接受義診100余人次。并進村入戶為2名長期臥床患者進行系統查體,制定診療方案,指導康復理療方法。半年后這2名患者能下床自主活動,受到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贊揚,送來錦旗一面以示感激之情。
4、2009年10月,全市甲流蔓延,尤其是人員比較密集的隴東學院疫情嚴重。我院組織醫護人員共計50多人次輪流駐守校醫室,協助隔離防護及診療工作,直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才撤離工作人員,共歷時40余天。并利用中醫藥特色優勢,由我院制劑室按協定處方制成湯劑,免費發放給廣大師生進行預防并治療。共診療患者200余人次,發放中藥湯劑1000余袋。圓滿完成了市政府、市衛生局交給的防治任務,受到隴東學院的廣大師生和市衛生局、市政府的高度贊揚。
5、2010年5月14日,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十個一工程”,赴西峰區5家建筑工地進行健康指導、職業防護指導,并為農民工捐贈保健箱10個,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6、積極開展衛生支農與對口支援工作。自2005年以來,醫院共派出35名臨床業務骨干赴正寧縣、寧縣、鎮原、合水、華池下鄉支農,幫助基層醫院開展新業務,提高醫療服務水平。2010年3月開始與西街社區簽訂對口支援協議,我院派出1名中級以上人員長期駐守,幫助解決技術難題。
2017年4月27日,山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高平市組織召開了“2017年山西醫改工作暨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現場推進會”,一條可復制推廣的中國醫療改革新路徑出現在人們面前。
試點之一:山西省高平市人民醫院集團
高平市人民醫院集團河西分院原來使用的X光機、B超、半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因設備老化,頻繁發生故障,導致當地患者不得不舍近求遠到市人民醫院檢查。自從啟動了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成立縣醫療集團后,集團為河西分院統一配備了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有效解決了問題,群眾做常規檢查就不用再往市里跑了。這是該市推動縣鄉醫療衛生一體化過程中,資產統一管理、統管統配的具體舉措。
山西省第一批啟動了14個試點縣(市、區),以縣級醫院為龍頭,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組建唯一法人的醫療集團,實行人、財、物一體化管理,推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促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讓我們看看這套實施方案都有啥:
各試點縣(市、區)要將轄區內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成1~2個唯一法人的醫療集團。醫療集團為獨立法人,人、財、物由醫療集團統一管理,各單位性質、人員編制、政府投入、職責任務、優惠政策、原有名稱不變。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醫療集團實行院長負責制,擁有人事管理、內部機構設置、收入分配、運營管理的自,現有縣級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由醫療集團統一管理、使用、調配。縣級醫療集團還將建立醫學檢驗、放射影像、消毒供應等業務中心,為所屬醫療衛生單位統一提供服務,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
與此同時,為促進改革,要求試點醫療集團可自主調整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向關鍵和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績的醫務人員傾斜,向急需且專業人才短缺的專業傾斜,重點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簽約服務的醫療衛生人員傾斜,提高薪酬待遇,調動積極性。
“之前的縣鄉醫聯體建設和鄉村一體化管理主要基于行政命令,各級機構的人、財、物相互獨立,責權不明確,上下級機構都沒有動力。”山西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馮立忠表示,此次縣鄉醫療一體化改革力圖從體制機制上尋求突破。
深度融合 盤活縣鄉醫療資源
高平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69個,其中市直醫療衛生機構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鄉鎮衛生院13個,村衛生室446個,民營醫院12個,個體診所及其他醫療機構90個。
作為全省首批醫改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近幾年,全市醫改取得階段性成效,市、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完善,累計投入近3億元,實現了村覆蓋、鄉達標、縣提高目標。全市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公立醫院全部通過二甲醫院評審,半數以上衛生院建成了省級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7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提供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
“但城鄉醫療水平發展不均衡,基層發展水平良莠不齊,醫務人員特別是高水平醫務人員短缺,優質醫療服務資源下沉難,縣域內群眾就診率持續提升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然存在。”高平市衛生計生局負責人介紹。
“具體來說,實施城鄉一體,資源共享,就是以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抓手,組建市、鄉、村一體化緊密型醫院集團,促進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均衡發展,針對性破解城鄉醫療機構發展不均衡、重復投入導致資源浪費、分級診療難以真正建立甚至相互競爭等問題。建立科學分級診療模式,用低廉費用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患者以衛生院收費標準,享受到市級醫院的醫療服務,實現了‘少花錢,少跑路,治好病’。”
高平市人民t院集團負責人如是介紹。
試點之二:太原市陽曲縣醫療集團
“縣鄉一體化改革,就是希望實現縣強、鄉活、村穩,重點是要讓作為三級網絡中樞的鄉鎮衛生院活起來。”太原市衛生計生委負責人表示,縣鄉一體化就是希望通過激活體制機制,解決現有問題,推動綜合醫改進一步深化。
陽曲縣也是山西省確定的首批14個試點縣之一。進入4月,隨著前期籌備工作的順利推進,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人民醫院的門外掛上了“陽曲縣醫療集團”的銘牌,院長劉冬也成為醫療集團理事長。
劉冬表示,陽曲縣醫療集團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省里提出的“構建縣鄉一體、以鄉帶村、上下聯動、信息互通的新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目標,實現90%的患者在縣域內醫療機構就診,其中65%的患者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留住患者,必須有合格基層醫生。”劉冬介紹,陽曲縣醫療集團成立后,決定將單位人變為集團人,人員在集團內調配使用,建立“按需設崗、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合理流動”的用人機制。
劉冬介紹,按照山西省明確的醫療集團醫保總額打包付費、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原則,該縣已向太原市醫保管理部門建議,建立與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按服務項目付費相結合的醫保總額控制管理制度。結余基金用于參合農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和對醫務人員的激勵。
針對醫療衛生服務行為、服務質量和效率亟待改善的客觀現狀,會寧縣在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中積極實施衛生服務質量改進,并與新農合病歷審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緊密結合。完善農村衛生服務質量監管辦法縣衛生局制定了“會寧縣農村衛生服務質量監管辦法”和“會寧縣農村衛生服務質量評價應用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全面、系統地涵蓋了涉及農村衛生服務質量的各個環節和細節,主要包括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兩個方面,從診療質量、護理質量、質量警示、滿意度、基礎條件、服務能力和效率、傳染病防治、婦幼保健、兒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各個方面系統地制定了考核指標和標準,鄉鎮衛生院每月進行自評,縣衛生局每半年組織專家進行外評。通過“細則”能夠科學、合理地評價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衛生服務質量,發現質量問題,查找問題根源,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衛生服務質量。建立“醫療質量月分析評議會”制度全縣縣、鄉衛生機構每月1~5日召開“醫療質量月分析評議會議”,會議由各機構質量主要負責人員、管理人員和各學科負責人參加,開展討論式評議,充分揭示醫療衛生質量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計劃,落實責任科室及人員,并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培訓,每月選擇主要問題實施質量改進。開展處方病歷點評工作根據“會寧縣醫療機構實施質量內部評價開展處方、病歷點評工作實施方案”,全縣醫療機構每月開展處方、病歷點評工作,縣合管辦將各機構病歷點評及結果作為審核的重要內容和依據,與經費撥付掛鉤,縣衛生局組織專家每年至少進行兩次點評并與績效考核相銜接,鄉鎮衛生院每月的甲級病歷率應該大于80%,處方合格率大于90%,低于此值按本月審核撥付總經費的10%予以扣減,從而提高了處方病歷的書寫質量,促使合理診斷、合理用藥和合理檢查。推行“排隊”制度在縣、鄉衛生機構推行醫務人員“四個排隊”(醫師用藥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費藥使用量及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和醫療機構的“八個排隊”(醫療機構中醫藥收入占總收入比例、門診輸液人次占門診總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費用、平均門診費用、平均單病種(單次檢查)費用、平均住院自費比例、大型設備檢查陽性率和患者滿意率的排隊)制度,每月將“排隊”結果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同時作為對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重要的考核依據。開展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質量評價縣衛生局組織省、縣兩級專家及相關人員,對不同類型的鄉鎮衛生院進行了衛生服務質量外部評價和處方、病歷點評。醫療機構也開展了質量自評,科學評價質量現狀,及時改進。在衛生服務質量評價時,進行處方、病歷點評不僅能發現病歷書寫質量的問題,還可發現診療錯誤、不合理診療、過度服務等影響深遠的實質問題。
開展績效考核,推動一體化管理工作落實
以推行鄉村衛生機構績效考核為突破口,對全縣所有鄉、村兩級衛生機構實施定期的績效考核和質量評價,將考核和評價的結果應用于隨后的管理過程中,有效地改善了鄉村衛生機構的績效控制方式。制訂考核實施方案,控制考核的規范性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了“會寧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績效考核指導意見”、“會寧縣鄉鎮衛生院績效考核主要指標及分值表”、“會寧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績效考核主要指標及分值表”和“會寧縣村衛生室績效考核主要指標及分值表”,將每一項考核的具體內容、標準要求、方法步驟、數據來源、考核細則、得分、扣分依據和標準都進行了明確規定和細化。設計測量工具,控制考核的科學性確定了院內管理與建設、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中醫藥服務和群眾評價與監督等5個方面的考核內容,設計了鄉鎮衛生院考核和村衛生室考核2套指標體系,每套指標體系均由三級指標構成。將人員按專職崗位和兼職崗位,劃分為18個崗位作為人員考核指標。設定統計分值,控制考核的公正性三級指標均按權重確定和分配分值。考核采取查閱資料、財務審計、現場檢查、走訪調查、群眾滿意度問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等方法。重視結果應用,控制考核的有效性一是作為政府補助的依據,財政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助經費的70%按月撥付,預留30%,依據績效考核資金撥付方案撥付。二是獎先懲后,連續2年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負責人職務。建立長效機制,控制考核的導向性縣政府下發“會寧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實施辦法”,縣衛生局成立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分別于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2次集中考核,鄉鎮衛生院負責于每年6月上旬、12月上旬完成轄區內村衛生室的績效考核工作。縣里成立了由紀檢、人事、財政和衛生等部門組成的績效考核監督小組。
會寧縣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取得的成績
1年多來,我縣通過實施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六有”、“八統一”的管理模式,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在運行機制、質量效率等方面發生了明顯變化。醫療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提高2010年擴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9.54%,住院分娩率達到93.90%。出入院診斷符合率達到90.00%以上,處方書寫合格率達到92.00%,病歷書寫甲級率達到90.00%以上,兩種及以上抗生素處方從23.00%降低到了16.00%。截至2011年3月底,已建立居民健康檔案32207戶,建檔172062人,建檔率為29.78%。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環境、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患者及時就診率達到95.00%,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綜合滿意度達到91.00%。行政管理得到加強各鄉鎮衛生院聘用村醫334名,100%實現目標責任管理,鄉村醫療機構和人員績效考核覆蓋率100%,10所鄉鎮衛生院達到一級甲等標準,7所達到一級乙等標準。隊伍素質得到提升2010年全縣培訓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新農合門診統籌、財務管理、居民健康檔案建檔、衛生監督執法及合理用藥等專業知識培訓3500多人次,省、市、縣進修173人次。地產中藥材治療10種常見病在284個村衛生室全面開展,一些中醫適宜技術在鄉鎮衛生院和60%的村得到推廣應用。藥品零差率銷售全面推行,降低了藥品價格從2010年6月開始,全縣30所鄉鎮衛生院和284所村衛生室全部使用基本藥物并實行零差率銷售,藥品價格平均降低了11%。截至目前,零差率銷售共為群眾減輕藥品費用320多萬元。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精神,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藥品采購管理工作將面臨一些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將圍繞總體工作思路,,本著加強管理確保安全的原則,繼續強化鄉村一體化管理、縣級醫院管理以及督導檢查,認真落實各項計劃內容,圓滿完成各項既定任務,促進管理水平的持續改進和全面提高。為使藥品采購辦公室工作再上新臺階,特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繼續深化鄉村一體化管理
1、積極推行 “縣鎮村一體化,醫生進農家”模式,將縣鎮村衛生組織融為一體。實行統一人員培訓、統一藥品配送、統一公共衛生考核、統一新農合政策實施、統一業務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管理體制。(充實一些具體措施內容,可添加,*月組織培訓;藥品配送的方法措施)
2、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模式。鼓勵不同規模、不同級別的醫院之間積極探索以資本、技術、管理為紐帶,通過整體托管、重組、聯合辦醫、團隊幫扶、城鄉對口支援、區域協同醫療、組建醫院管理集團、醫療聯合體等多種形式的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充實一些具體措施內容,可添加**醫院與**醫院結對子,與**外地醫院建立幫扶關系、合作關系等等)
二、加強縣級醫院管理
1、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推動城鄉醫院人才、技術、管理縱向流動的制度化、穩定化,加強縣鄉村區域醫療服務網絡建設和協調,促進縱向管理的機制創新,使縣級醫院與城市大醫院對接,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輻射,建立完善縣鄉村一體、上下聯動機制,提高醫療服務體系的整體效率。
2、建立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的信息支持機制。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平臺,建立統一管理、縣鄉村互通互聯的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網絡平臺,為實現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推動建立以電子病歷和居民健康檔案為基礎的醫院信息系統和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從分級分工、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居民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合理就診流程出發,統籌規劃建設區域衛生信息網絡平臺。加強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溝通,建立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及時溝通患者診療信息,運用信息化、網絡化手段,方便雙向轉診。充分運用已經建成的遠程會診系統,開展遠程病理診斷和遠程疑難重癥會診等服務,實現城市優質資源與縣級醫院的互補和相互支持,充分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作用。鼓勵有條件的縣區試行患者診 療信息“一卡通”和縣、鄉遠程會診,實現縣域居民健康檔案信息資料的有效利用。
三、強化監督檢查
1、確保藥品采購安全。把好藥品準入關。
2、嚴格依法依規采購,規范采購行為。
3、加強對轄區內醫療藥品的監督檢查,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實行責任追究制。
4、加強對基層機構的巡查,加強對薄弱環節的重點督導。
四、加強科室管理工作
1、制訂年度計劃,每半年和年底做好總結,保證工作落到實處。
2、每月按時填寫工作記錄本及相關臺賬記錄本,對 存在問題要有明確的整改措施。
3、工作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經常檢查本職工作完成情況以及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
【關鍵詞】小崗村;醫療衛生;思考建議
中圖分類號:R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1-014-02
小崗村位于安徽省鳳陽縣東部約40公里處的小溪河鎮,是改革開放第一村, 曾經走在中國農村改革第一線,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到來。現小崗村由原來的小崗、嚴崗、石馬三個行政村合并而成,轄有23個村民組,855戶、3823人P,此次采取走訪、入戶調查相結合的實地調查方式,深入到當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了解現在的小崗村村民醫療衛生狀況,對于研究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進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一、小崗村醫療衛生的現狀
根據2011年7月14-18日為期5天的實地調查:小崗村醫療衛生的運行體制是按照工作職責與道德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傳染病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醫療工作制度、鄉村一體化服務站管理規定來運行。其工作職責與道德規范主要內容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人民健康的人道主義;財務管理制度主要內容是村衛生服務站財務由鄉衛生院統一建賬,分站核算。各項收入全部納入統一管理,不得另立賬戶和私設小金庫。傳染病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主要內容是村衛生服務站負責人是本站法定傳染病報告責任人,服務站實行首診負責制,對法定傳染病應及時進行傳染病登記并按規定時限報告鄉衛生院。不得隱瞞或謊報,違者承擔法律責任。醫療工作制度主要內容是堅持24小時應診,做好就診病人的登記工作。治療時應認真執行“三查七對一注意”規定等。鄉村一體化服務站管理規定主要內容是鄉村衛生服務站管理一體化工作納入鄉鎮衛生院院長的任期目標責任制,村衛生服務站實行“執業責任金”制度。村衛生服務站實行人員聘用制、工資低保績效制、財產股份制等。
小崗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與率為95%,余下5%的人口范圍是本地村民長期外出打工者、當年出生人口以及外來打工者(其中人口參與率是按十年前統計的人口數量為基準)。小崗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受惠對象為小崗村當地的村民,同時外來人口只要在原居住地入保亦可享受此種待遇。
小崗村現使用的衛生室占用土地面積約為120平方米,其衛生室共有四個房間,系借用村委會的房屋,一間為醫療室,一間為藥房,剩下兩間為病房。醫療室配置的醫療器械為“老三樣”(即體溫計、聽診器和血壓計)、一臺式電腦和一臺紫外線照射燈。藥房存放的藥品約300種,全部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規定的藥品。村衛生室使用的藥品由縣里統一招標,分配給衛生室。其病房共設有8個普通床位、3個吊扇和6個醫用輸液掛鉤。
小崗村衛生室共有5位醫生,其中兩位為赤腳醫生,且年齡已超60歲。據馬開武醫生透漏他們正常工資為1000一1500元,由縣級財政撥款,同時他們認為鄉村醫生工資偏低且存在拖欠問題。其診療范圍為一般的常見病、多發病和某些慢性病。對大病或某些難以判斷的病情時村醫生一般是開具相關證明由病人本人持此證明到鎮衛生院診斷,直至縣級醫院。在醫生給病人行診時,若病人要求用價格貴療效好的藥時,醫生一般同意病人的要求但只是在國家規定藥物目錄內的。同時在調查中還發現本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群如存在可報銷的費用并不是按照法定的比例報銷,有違規行為存在。村民普遍反映他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法規不了解。
目前小崗村衛生室的人口指標為1000多人,具體數字不詳,而小崗村現總人口為3823人,實際存在人口遠大于指標所給就醫人口范圍。同時在未來5―10年內,村委會根據發展規劃計劃增加總人口至5萬人。現有醫療設施將遠跟不上居民的需求。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小崗村規劃在石馬村小崗大道旁建設新的衛生院。
二、醫療衛生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內容的匯總我們不難發現小崗村的醫療衛生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我國大部分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醫療衛生服務投入不足
1、村衛生室基礎建設、醫療設備政府投入不足。小崗村經濟發展水平很難和華西村相媲美,但和全國各地的大多數農村相比較小崗村還是比較發達的Q。而現實中擁有3823人口的小崗村,其衛生室的房屋仍是借用村委會的房屋,共四間。其醫療配套設備除一臺裝有合肥晶奇鄉村一體化管理系統的臺式電腦和前不久鳳陽縣衛生局為其新增加的一臺紫外線照射燈外,仍是傳統的“老三樣”,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
2、村衛生服務室運行經費投入不足。其運行經費主要包括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待遇支出、業務支出、基本醫療服務支出、經常性收支差額支出等。目前這些運行經費是通過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補償來維持,同時醫生的工資還存在拖欠問題,這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二)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合理
在調查中發現,村民只有發生感冒、頭疼、發熱、皮外傷等小病時才在其所在的衛生室就診,其余的一般都是到鎮衛生院就診,究其原因:現在村民擁有方便的交通工具,鎮衛生院醫生醫術水平比村醫生較高,醫療設備先進,環境舒適。這導致鎮衛生院就醫擁擠,而村衛生室醫療資源閑置,醫療服務收費不足。
在對小崗村的入戶采訪中發現,當地村民大多不知道參加新農合繳多少費用,如何報銷,國家規定的報銷比例。村民普遍反映只知道有新農合,生病可報銷這些情況,其他的政策規定一概不知。
三、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的幾點思考建議
本人通過對小崗村的調查分析所反映出的問題的特定性和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進一步規范和落實鄉村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管理制度
目前小崗村鄉村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實行的是鄉鎮衛生院院長任期目標責任制,村衛生服務站實行“執業責任金”制度,人員聘用制、工資低保績效制、財產股份制等。在具體實施措施上還沒有很好的規范和落實,同時應在此基礎之上利用現有的資源通過建立第三方機構來執行監督,對鄉村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制運行進行監督,確保體制的有效運行和資源的合理分配。
(二)加強政府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
目前政府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投入遠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提高財政預算,加大對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設備購置的支持力度。同時應建立健全穩定長效的多渠道補償機制,政府應加大對村衛生服務站的人員待遇支出、業務支出、基本醫療服務和經常性收支差額的補助。
(三)通過建立鎮衛生院、鄉衛生院、村衛生室農村區域醫療聯合體,分層就醫,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服務資源,解決看病難問題
目前農村仍存在看病難的問題,而問題的癥結是鎮衛生院擁擠著許多普通病患者,據反映鄉衛生院或村衛生室有能力治愈這些普通病,這導致了鎮級醫院人滿為患,大量的鄉衛生院、村衛生室成為“閑置資源”。隨著國家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這些機構的醫療水平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針對此情況可通過建立農村區域醫療聯合體來緩解看病難的問題,農村區域醫聯體由所在鎮管轄范圍內一所鎮級衛生院,聯合若干鄉衛生院、村衛生室,組成以聯合體章程為共同規范來運行,實行村衛生室首診,根據患者病情,村衛生室可協助患者轉診到“醫聯體”內上級醫院治療,待病情穩定后轉回村衛生室進行康復護理。其核心是資源整合,分工協作,引導村民分層就醫,優化看病秩序。
(四)建立完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的培養制度,加大全科醫生的培養,加強崗位培訓、再教育的力度
鄉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人才,國家可以通過財政安排相關資金向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公開招標,簽訂協議或合同,委其專業培養農村全科醫生R。對全科醫生政府應制定相關的制度加強對其管理,提高待遇,鼓勵全科醫生投入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事業。同時目前我國鄉村地區醫生文化、醫學素質與全科醫生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赤腳醫生還大量存在,應加強對鄉村醫生的崗位定期培訓和再教育工作。
(五)提高鄉村衛生服務室醫療人員對小病的治療、護理能力和意識,同時加強健康防護科學知識的宣傳
我國農村地區大多數村民仍是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生活環境比較差,容易發生各種常見病。通常大病都是從不起眼的小病演變而來,通過提高鄉村醫療人員對小病的治療、護理能力和意識,可以有效的預防大病的發生。同時農村地區人民文化科學相關知識水平程度低,通過開展定期醫療診斷和健康防護科學知識的宣傳可以很好的提高農民的身體健康狀況,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從而有利于從源頭上減少醫保費用的支出,也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六)加大對新農合相關國家政策的宣傳力度
在調查中發現當地村民普遍不了解新農合相關國家政策,政府可以利用廣播、電視、宣傳單等媒介定期宣傳,亦可通過號召學生志愿者組成普新農合宣傳隊入村宣傳。提高農民對相關政策的認識。
注釋:
P鳳陽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鳳陽縣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0.
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探索和成效
近年來,麗水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以農村為重點”的衛生工作方針,創新改革,加大投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有效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長足發展。一是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三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框架體系初步建立。農村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設置率分別為94%、53%。二是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逐步改善。近年來新建(擴建)鄉鎮衛生院82家,新建醫療用房3.1萬平方米,修繕醫療用房1.5萬平方米。三是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有新進展,現有鄉鎮衛技人員2905人,大專及以上學歷1113人,中級及以上職稱282人,村衛生室從業醫生1114人。四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障能力穩步提高。新農合覆蓋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較高水平,籌資標準和保障水平也逐年提高,目前人均籌資達到300元以上。去年以來,農村公辦醫療衛生機構分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藥品實行零差價銷售,藥品價格總體降幅31%~49%,使群眾普遍受益。五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明顯提高。三大類12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以縣為單位綜合達標率保持在90%以上,城鄉居民健康素質不斷提高,平均期望壽命77.37歲,比全省平均高0.67歲。
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與城鎮相比,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市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仍顯薄弱,農村人口健康水平差距明顯,而且城鄉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一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健全,城鄉資源配置失衡。在農村,總人口占80%以上,而衛生資源卻不到10%,反差明顯。麗水市區醫療衛生條件從全省整體看也不顯落后,但廣大農村地區差距就比較大。全市醫療衛生固定資產28億元,農村僅占1.6億元(原始名義價)。現有鄉鎮衛生院不少功能缺失,無法承擔基本醫療服務。村級醫療衛生網底更為薄弱,相當多的村辦衛生室名不符實。二是農村衛生投入不足,農民醫療負擔偏重,以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情況時有發生。全市財政投入衛生事業經費中用于農村的比重僅為27.6%,農民醫療實際自負70%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調研,患者自費比例達70%以上,因病致貧情況就會很高(5%以上)。三是農村衛生基礎設施薄弱,基本設備短缺。鄉鎮衛生院25%未配齊“新五件”,87%未配齊“新六件”,絕大多數村級和部分鄉鎮衛生機構僅限于“老三件”,難以有效滿足農村基本醫療需求。四是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滯后,整體素質偏低。鄉鎮衛技人員中高級職稱和本科學歷不到10%,無職稱和高中及以下學歷還有20%以上。同時,由于農村條件艱苦、收入偏低等原因,農村衛技人才外流嚴重。五是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偏低,管理不盡人意,存在城市大醫院“人滿為患”與基層醫療機構“門庭冷落”的明顯反差。國際經驗表明,醫療衛生資源利用量科學合理的結構應呈“金字塔”形。從國際看,60%~80%在基層機構,20%~40%在大醫院和專科醫院。而我們正好相反,呈“倒金字塔”形,從而加劇了農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六是部分地方對農村衛生存在認識偏差,改革推進不平衡,存在試點縣全省典型與部分地方進展緩慢的明顯反差。對新一輪農村醫改,部分地方存在觀望、畏難情緒,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改革推進不盡理想。
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方向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深化醫改重大決策部署為主線,著眼于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加快構建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型服務體系,做好“四個堅持”,著力解決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堅持政府主導,基本建立“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著力解決好“有地方看病”問題。明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方向,強化政府主導責任,加大財政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基本衛生服務條件,構筑農村醫療衛生設施建設的新基礎,實現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堅持以人為本,基本建立“穩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隊伍,著力解決好“有人看病”問題。圍繞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三大環節,深入實施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素質提升工程,基本滿足“小病不出基層、大病不出縣城”的醫療人才支撐要求。堅持利民惠民,基本建立藥品供應保障新體系,著力解決好“看病貴”問題。著眼于轉換“以藥補醫”的機制,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提高群眾用藥安全水平,從整體上降低群眾藥費負擔。堅持改革創新,基本建立“大院帶小院、縣院帶鄉鎮、鄉鎮帶村級”的城鄉醫療衛生統籌發展新機制,著力解決好“有機制保障看病”問題。致力于促進政府醫療資源配置效率與群眾服務滿意度雙提升,通過改革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提高配置效率,促進均衡發展,從制度上提高城鄉醫療資源的整體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公益性定位,制定和落實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三定”政策。根據《浙江省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和編制標準》,明確鄉鎮衛生院公益定位,落實人員定編政策,加快公益性改造,充分發揮鄉鎮衛生院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基礎作用。同時,充分利用定編契機,推進農村衛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進能出、競爭上崗的用人制度。農村衛生人員必須在編制核定總量內逐步調整充實,注意把更多的適用人才、優秀人才吸引到基層,防止人浮于事、濫竽充數等現象出現,必須以“保人員工資待遇、保機構正常運行經費”為原則,從有利于建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新型服務運行機制、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效率和水平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投入補償制度,加強績效評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強化基礎,加快推進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三級網絡”標準化建設。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強化規劃實施和保障力度。在繼續加強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的同時,突出抓好鄉村兩級網絡標準化建設,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條件有一個質的飛躍。一是加強鄉鎮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按照適度超前、嚴格標準的原則,合理確定建設規模。鼓勵以改擴建為主,重點加強業務用房和附屬設施建設,加強危舊房改造,確保所有建設項目達到國家和省定建設標準。二是認真實施“村衛生室補網工程”。按照“20分鐘醫療服務圈”全覆蓋的原則要求,搞好村衛生室建設的規劃布局,并采取“鞏固提升一批、新建規范一批、補充設站一批”的辦法,夯實村級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充分發揮村衛生室多個投資主體的作用,堅持多元化、多渠道、多類型,實行“鄉鎮和衛生牽頭、村里出地、財政補助、多元投入”的方式。三是著力提升功能水平。重點落實好鄉鎮衛生院“新六件”和村衛生室“七小件”的配置要求,完善功能、提升水平。
內涵提升,加強人才隊伍“四個一批”建設。衛技人員隊伍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建設的核心。必須結合農村實際,多措并舉,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術精湛、服務優良的農村衛生人才隊伍。一是培養招聘充實一批。本著留住人才目的,改進完善醫技人員招聘引進辦法,建立靈活的政策和體制機制,重點引進具有大學專科學歷以上的醫務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允許返聘臨床經驗豐富、群眾威信高的退休老醫生繼續從醫,繼續實施定向培養,形成良性補充機制,逐步緩解人才緊缺問題。二是柔性流動支持一批。積極探索和實施縣鄉衛生人才一體化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對口支援制度,鼓勵采取柔性引進市內外醫學專家、教授和引進智力的方式,增強整體實力,提高醫療水平。三是在崗培訓提升一批。繼續實施鄉村衛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鼓勵醫技人員參加在崗培訓、脫產培訓,參加成人教育、遠程教育。建立鄉鎮醫療衛生單位與縣級以上醫院對口協作關系,制定鄉鎮醫護人員特別是新進人員上掛縣級以上醫院輪崗培訓培養制度,做好“傳、幫、帶”工作,提高鄉鎮醫護人員實踐技能和服務水平。注重培養一專多能的全科醫生,不斷滿足農村群眾看病的需要。四是保障待遇穩定一批。制訂完善農村衛技人員在農村安心從醫的政策機制,提高經濟和政治待遇,優化人才環境,穩定隊伍。同時,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大力弘揚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無私奉獻的崇高醫德。
城鄉統籌,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改革。積極借鑒省內外成功經驗和模式,努力形成“大院帶小院、縣院帶鄉鎮、鄉鎮帶村級”的統籌發展新機制。具體改革模式可因地制宜,自主選擇以下四種方式:一是由縣級以上醫院托管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縣鄉醫療衛生資源統籌配置改革。二是實行緊密型鄉村一體化,在雙方自愿的前提下,將執業資格符合要求、地點符合規劃的村衛生室,分批納入鄉鎮衛生院管理,實行人員、機構、業務、財務、藥品“五統一”管理,基本藥物制度延伸到村衛生室,財務統一建帳,分類核算,原鄉村醫生入伍不占編。三是實行松散型鄉村一體化,對不能和不愿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采取下達公共衛生任務,經考核后給予經費補助的方式。四是通過設置流動巡回服務點,對村衛生室未覆蓋到的行政村,由當地鄉鎮衛生院設立責任醫生工作室,實行定時定人定點“三定”駐村巡回服務。轉換體制,全面實施和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制度是建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新機制的重要切入點,也是解決以藥養醫、降低群眾醫藥負擔、解決濫用藥物、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重要策略,必須加快實施和完善。一是鞏固和擴大實施范圍。所有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機構,包括實行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要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二是規范運作制度。積極研究制定與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相匹配的科學有效監管制度和績效考評機制,規范使用基本藥物,加強基本藥物管理。健全完善基本藥物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機制,規范采購、篩選、配送方式,滿足群眾基本用藥需求。三是加強政策宣傳。通過多種形式深化宣傳,引導群眾科學認識和使用基本藥物,逐步形成合理的用藥習慣。加強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充分了解基本藥物政策,掌握基本藥物應用技能,正確使用。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村衛生建設管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級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網絡,滿足農民群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工作目標:20*年,完成村衛生室規劃布局,完善業務用房建設,配齊人員和必要器械設備;60%以上村衛生室達到甲級衛生室標準;鄉鎮中心衛生院所轄村衛生室真正落實并服從一體化管理;鄉村醫生普遍接受一次系統培訓;中醫適宜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65%,應用率達到30%以上。到2008年,80%以上村衛生室達到甲級衛生室標準;鄉鎮衛生院所轄村衛生室全部實行并服從一體化管理;中醫適宜技術應用率達到40%以上。到2010年,大多數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所有的村衛生室全部達到甲級衛生室標準;預防保健能力明顯增強,診療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群眾小病不出村,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的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
二、基礎設置
(三)按照方便群眾、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和便于管理的原則,根據服務人口、地理環境、交通條件等因素,合理調整村衛生室布局。每個衛生室的服務人口數量不得低于800人,不足800人的按照自愿結合的原則進行撤并。服務人口達不到要求的,原則上不再允許按衛生室設置。鄉鎮衛生院駐地的村原則上不再設村衛生室。
(四)村衛生可由村民委員會、鄉鎮衛生院、鄉村醫生或有執業資格的個人舉辦。鼓勵鄉鎮衛生院領辦、協辦村衛生。
(五)村衛生室實行室長負責制。村衛生室長對村衛生室的行政和業務工作擔負組織、管理和領導責任。村衛生室長由鄉鎮衛生院聘任,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六)村衛生室要具備開展村級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所需的基本條件,要具備適應工作開展需要的人員、業務用房和必要器械設備。
(七)村衛生室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業務管理
(八)明確村級衛生組織職責。村衛生室承擔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賦予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任務,宣傳國家有關衛生法律法規,開展群眾性健康教育,依法及時報告并協助處理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鄉鎮衛生院的指導下開展預防保健服務工作,提供常見傷、病的初級診治服務工作,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負責有關衛生資料的統計上報等各項工作。
(九)健全落實相關制度和規范。包括:村衛生室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傳染病疫情上報管理制度、輸液準入制度以及常用診療技術操作規范等。
(十)嚴格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健全門診登記、處方、傳染病登記并記錄完整。堅持“六有”,即看病有登記、開藥有處方、收費有發票、轉診有記錄、疫情有報告、輸液有準入。衛生室必須做到技術操作規范熟練、病歷文書書寫規范、及時,嚴格無菌操作。人員注重儀表形象,著裝整齊,穿戴隔離衣帽等。
(十一)加強人員規范化培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制定規劃,健全制度,強化措施,加強對村級衛生人員業務(含中醫適宜技術)知識和衛生、藥品等有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20*年全部完成全縣鄉村醫生首次系統培訓工作,無特殊原因不參加培訓的鄉村醫生不予以年度注冊,轉為待聘。
(十二)落實鄉村醫生執業資格。在崗的鄉村醫生要全部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鼓勵鄉村醫生參加醫學教育取得醫學專業學歷,鼓勵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申請參加國家醫師資格考試。
(十三)鼓勵縣市、鄉鎮、村衛生機構開展縱向業務合作,加強技術、業務的合作和互補,鼓勵鄉級衛生技術人員到村開展服務。注重發揮各級、各類、各種所有制形式醫療衛生機構的優勢和特點,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整體質量,使農村居民就近得到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醫療衛生服務。
四、運作機制
(十四)認真落實《*州市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辦法》(*衛發[20*]3號),完善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機制。村級衛生組織參加并服從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尤其鄉鎮中心衛生院所轄村衛生室20*年要真正落實管理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