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頸椎病的醫療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頸椎病的醫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頸椎病的醫療方法

        第1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非手術療法是頸椎病的最基本療法。包括頸椎牽引、理療、手法按摩、針灸、藥物、圍領、頸托及醫療體育和自我療法等。非手術療法可使頸椎病癥狀減輕、明顯好轉甚至治愈,對早期頸椎病患者尤其有益。只有少數病例在不適用非手術療法或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才需手術治療。

        牽引療法

        頸椎牽引療法對頸椎病是較為有效且應用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此療法適用于各型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對病期較久的脊髓型頸椎病進行頸牽引,有時可使癥狀加重,故較少應用。

        牽引方法通常采用枕頜布帶牽引法。輕癥者采用間斷牽引,一日1~3次,每次半~1小時;重癥者可行持續牽引,一日牽引6~8小時。牽引重量可自3~4千克開始,根據年齡、體質強弱、頸部肌肉發痛情況以及患者對牽引治療反應等,可決定適當增加牽引重量和延長牽引時間。療程:小重量牽引30次為一療程。如果有效,可繼續牽引1~2療程或更長。兩療程之間休息7~10天。在進行牽引治療的同時,若能配合其他治療措施,可以提高療效。

        理療、按摩和推拿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也是較為有效和常用的治療方法。

        其方法有離子導入療法、高頻電療法、石蠟療法,其他如冰醋酸、中藥導入、電興奮治療機等。

        按摩、推拿療法對頸椎病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大致可分為傳統按摩、推拿,及旋轉復位手法(應用于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半脫位等疾患)。

        藥物治療

        藥物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可以起到輔助的對癥治療作用,常用的口服藥物有解熱鎮痛藥、擴血管類藥物、解痙類藥物、營養和調節神經系統的藥物等。

        局部應用藥物1.水針療法:將某些藥物進行穴位注射或痛點注射,對消除疼痛、麻木、頭暈、失眠等癥狀有較好的效果,常與其他治療方法配合使用。2.外用止痛搽劑:本類藥物局部應用對減輕因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勞損所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效果。應用時,將患處洗凈并先行熱敷,然后以手指蘸少許藥液或藥膏用力揉擦患處,有止痛、止麻作用及輕松感覺。市售的成藥有松節油和冬青油軟膏及正骨水等。3.外敷藥及熏洗藥:對消除肌肉酸痛有一定療效。市售成藥有坎離砂。

        中藥治療中醫根據辨證施治,多采用散風祛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法,對減輕疼痛、麻木、頭暈等癥狀有一定療效。常用的成藥有木瓜丸、風濕痹片、換骨丹、養血榮筋丸、頸復康顆粒等。方劑有四物止痛湯、獨活寄生湯、桃紅四物湯、骨刺湯、伸筋活血湯、蠲痛丸等。

        頸復康顆粒根據益氣養血、活血通絡、散風止痛的原則,精選黃芪、丹參、白芍、川芎、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土鱉蟲等20余味地道中藥材精制而成,用于治療頸椎骨質增生,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頸項僵硬和肩背手臂酸麻等證,處方成分以活血化瘀藥為主。

        小知識

        第2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頸椎病,神經根型 推拿治療 整脊復位法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其發病率的60%[1]。部分患者病程長,癥狀較重,往往普通療效欠佳。我們近年來運用點穴推拿整脊復位配合牽引、中藥內服、練功等綜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取得顯著的療效。為進一步總結經驗并分析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病機理,我們隨機收取80例患者作為治療組,并隨機收治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進行對比觀察。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治療組80例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36~77歲,平均50.4歲;病程3天~2年。對照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7~79歲,平均51.2歲。病程1周~1.5年,兩組患者情況基本一致,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2 診斷標準

        全組病例的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實施的“中醫病癥診療標準”[2]。

        3 治療方法

        3.1 治療組

        3.1.1 牽引治療:采用廣州市華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QY-1型全自動牽引床進行臥位間斷牽引,持續牽引3~6分鐘,間歇1分種,牽引時間每次30分鐘,每天1次,牽引重量50~150牛頓,可根據患者的體質和耐受性調整牽引重量,10次為1療程。休息1~2天后再行第二療程。牽引過程中如出現疼痛加重等不適,應立即停止牽引。

        3.1.2 點穴推拿整脊復位治療:頸椎牽引后進行,根據患者的體質和對手法的耐受情況,可取臥位或坐位,以坐位為例,患者端坐方凳上,全身放松,術者仔細觸摸檢查頸肩背部僵硬的肌肉、筋結、壓痛點及棘突、關節突、橫突的偏歪情況,先用按揉等手法放松頸肩背部的肌肉和項韌帶,點按風府、大椎、身柱、天柱、肩內俞、肩外俞、曲垣、天宗、風池、肩井、缺盆、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合谷及青靈、少海、小海等穴位,雙手拇指用按揉彈撥等組合手法進一步放松頸棘肌、斜方肌、胸鎖乳突肌、橫突間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及上臂、前臂疼痛區的肌肉,對僵硬的肌肉、筋結及壓痛點則作為手法治療的重點。

        在頸項部肌肉放松后,運用頸椎定位旋轉扳法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關鍵手法?;颊叨俗降噬?,低頭10~15°,全身放松,以棘突或關節突向左側偏突為例,術者站在患者左后方,左肘屈肘托住其下頜部,前臂和上臂夾住頭部,左手放在其后枕部,右手拇指放在偏突的關節突或棘突的后外側,術者緩緩向上牽引頸椎并向左側旋轉至最大限度,感覺旋轉力到達患椎時,左臂驟然做一個小幅度,可控制的上提并向左側扳動頸椎的動作,同時右手拇指向相反方向推頂棘突或關節突,??陕牭疥P節復位的響聲。術者動作應輕巧、規范。

        臨床可根據患者頸椎的側凸、后凸、椎間隙變窄等情況,加用頸椎側扳法、后伸扳法、拔伸法等復位手法以糾正頸椎及椎后小關節的錯位。

        最后以揉摩頸肩部,拿肩井,牽抖上肢作為結束手法。一般1~2天手法治療1次。

        3.1.3 中藥內服治療:用四物湯加味并辨證加減:當歸10g、赤芍12g、川芎6g、生地15g、甘草6g僵蠶12g、地龍10g、威靈仙12g、白芍30g、木瓜20g,每日1劑,水煎服。隨證加減:痛甚加乳香1Og、沒藥1Og;兼熱加知母1Og、銀花藤20g;兼寒加麻黃10g、羌活10g;病程較久氣虛加黨參20g、黃芪20g;肝腎虧虛加杜仲12g、川斷1Og、枸杞子15g。

        3.1.4 醫療練功:頸椎疼痛明顯減輕后,指導患者做頸椎左右側彎、前屈后伸、左右旋轉等保健體操,并指導患者進行九鬼撥馬刀勢、青龍探爪勢、打躬勢、掉尾勢等易筋經動作鍛煉。

        3.2 對照組 采用牽引、中藥內服、醫療練功等方法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同治療組,牽引結束后,用按、揉、拔、滾等手法,放松頸肩背部肌肉。

        4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隨訪半年以上無復發;好轉:癥狀、體征大部分消失或減輕;無效:疼痛無減輕。

        5 結果

        兩組病例經2個療程的治療,總結治療效果并進行比較。

        結果治療組的治愈率為72.5%,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的治愈率為45%,總有效率為87.5%,經統計學處理,兩組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分別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6 討論

        6.1 關于頸椎病的發病

        6.1.1 魏征等認為頸椎失穩而錯位是頸椎病發作的主要原因[3]:椎間盤退行性變導致脊柱失穩: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其椎間隙逐漸變窄,使椎周軟組織相對松弛,關節突的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松弛后,椎間孔的縱徑勢必縮短,如遭受外傷或椎周軟組織勞損,即可發生脊椎錯位,椎間孔橫徑(前后徑)及椎管的矢狀徑均縮短。根據魏征等作尸體解剖發現:椎間孔橫徑縮小三分之一時,神經根即受到刺激,如縮小到二分之一時,神經根則受到壓迫目。

        頸肩背部軟組織慢性勞損異致的脊柱失穩:長期的低頭工作,姿勢不良,反復輕度扭挫傷,可造成頸椎的軟組織――包括韌帶、關節囊、筋膜、椎間盤及肌肉的慢性勞損后造成局部組織松弛或呈纖維性變,或機化粘連,造成脊椎兩側肌力失衡。若脊椎已處于失穩狀態,則極易發生椎間關節錯位、關節滑膜嵌頓而致病。

        6.1.2 頸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骨質增生: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軟組織的慢性勞損導致脊柱失穩,可因外傷、勞累、受涼等原因誘發頸椎間盤突出壓迫或刺激頸神經根或椎竇神經,或神經根發生無菌性炎癥。但頸椎因有鉤椎的保護作用,較少發生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但不一定致病,只有骨刺突入椎管、椎間孔時才可壓迫神經根而出現癥狀。魏征等隨機抽樣100例頸椎病人進行神經定位診斷及x線照片對照,發現有骨質增生者69例,而骨刺突入椎管、椎間孔造成癥狀者只6例[3]。

        綜合上述說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病,頸椎退變、勞損引起頸椎及椎后小關節失穩錯位、平衡失調是其主要原因,而勞累、外傷或受寒涼刺激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錯位的小關節、突出的椎間盤、增生的骨質可直接壓迫、牽拉刺激神經根,或使神經根發生無菌性炎癥而引起頸痛、頸肌痙攣和相應的神經根癥狀。

        6.2 牽引、推拿整脊復位治療 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應當說是目前最重要、最常用、最安全、最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之一。有學者認為牽引可解除頸椎部肌肉痙攣,增寬椎間隙,緩解神經根受壓,在此基礎上使用推拿手法,以松解筋膜,疏通經絡,調整陰陽,通利關節,同時推拿對頸神經根有良性刺激作用,能明顯改善頸肩部,患側上肢和手指的麻木無力[4]。而本治療組運用點穴推拿等手法能有效放松頸肩背部肌肉、疏通經絡、鎮靜止痛;用頸椎定位旋轉扳法、頸椎側扳法、后伸扳法、拔伸法等整脊復位手法能糾正頸椎及椎后小關節的錯位,恢復頸椎的內外平衡,從而解除神經根的壓迫和牽拉刺激而取得明顯的療效。

        6.3 中藥治療和醫療練功 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中醫“痹證、痿證”的范疇。中藥治療以活血通絡止痛為主,以四物湯加味并辨證加減,能標本兼治,提高頸椎病的療效。頸椎病治療的中后期指導患者進行針對性醫療練功,能提高頸部肌肉韌帶的質量,促進血液循環,鞏固頸椎病的療效,減少其復發機會。

        綜合上述說明我們運用點穴推拿、整脊復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符合頸椎病的發病機理,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最重要的治療方法,配合牽引、中藥內服、練功等綜合治療,能取得顯著的療效,且安全可靠,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孫樹椿.中醫藥治療頸痛[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37.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8.

        第3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摘 要】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牽引力可控的頸椎牽引器。通過對頸椎病治療機理的研究,結合實際應用效果,并對市場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確定了以家庭實用型為出發點,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和市場前景。

        【關鍵詞】力可控 頸椎牽引器 市場需求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工作性質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頸椎病隊列中,而且年輕化趨勢明顯。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局部組織腫漲淤血,頸椎間隙增生變窄,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椎管狹窄等,壓迫或刺激頸部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而引起的一組綜合癥。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很多,總結起來不外乎兩種,即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年齡大,病程長,癥狀復雜,手術治療從安全性及療效兩方面來看均非首選。因此,非手術療法在頸椎病治療中有其特殊地位。其中,頸椎牽引療法具有較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容易被患者接受。有效的牽引可解除血管神經等組織受壓,從而緩解疼痛,反復牽引固定,使頸肌松弛,頸椎間隙加大,椎動脈拉直,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減輕神經根受壓,改善椎動脈及大腦供血情況,有利于局部淤血腫漲及增生消退,使頸椎病癥狀好轉或完全消失。

        2 牽引器結構及工作原理

        結構如圖所示。牽引力可在300N內調節,調節行程300mm,牽引角度可調。主要包括:牽引頭套、控力裝置、牽引杠桿、立柱、傳力裝置、座椅等部分。各部件可拆卸折疊,主要零件采用鋁合金材料,質量輕,便于攜帶。立柱分兩節,可根據需要適當伸縮確定高度;立柱底部通過U型卡件可與座椅快速連接,起到定位和限制立柱回轉的作用;立柱中部由連接器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立柱上方與牽引杠桿通過滑套連接,牽引杠桿可前后滑動調節牽引角度。當牽引角度確定后可通過鎖緊螺釘將其固定,滿足治療要求。傳力裝置由鋼絲和滑輪組構成,把手輪上加載的作用力傳遞到牽引端??亓ρb置由鎖緊旋鈕、加載彈簧、卷筒、調力手輪、限位卡簧、外殼等部分組成。工作時先松開鎖緊旋鈕,減小鎖緊摩擦力,轉動調力手輪使鋼絲纏繞在卷筒上,可以很輕松的進行牽引力的調節,當牽引力調整適度時,通過調節旋鈕壓緊彈簧,產生預緊力。彈簧力作用在卷筒的側壁上,使卷筒側壁與彈性卡簧被迫壓緊,當摩擦力大于牽引力時,卷筒被鎖緊,完成了牽引力的施加。如發生異常情況,牽引力突然增大超過設定摩擦力時,卷筒發生相對滑動,實現了過載保護。牽引完成后可放松鎖緊旋扭釋放牽引力。

        患者可以采用坐姿進行治療,可以通過調節牽引杠桿的控制牽引力的角度,滿足患者的需要。牽引器結構是根據人體力學結構狀況設計,使患者牽引時頸椎處于正常舒適狀態,從而解除患者心里的恐懼感,更好的進行頸椎病的治療。本牽引器與主要特點在牽引力的控制方面,即利用摩擦力控制牽引力的大小。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舒適等優點。

        3 治療原理

        本牽引器采用適應人體結構的帶狀牽引頭套,使患者在舒適的狀態下完成治療過程。巧妙運用人體重力為載重物,節省了空間、降低了成本。患者可以直坐在治療儀上,全身處于放松狀態,隨著牽引力的增加,頸椎與肩胸軀干做靜態拔伸牽引,患者可根據病情來旋轉控制手輪,按照自身感覺控制牽引力的大小。避免了因牽引力失控造成的對患者不必要的傷害。同時由于力的控制由患者自己完成,排除了患者因施力不當造成的疼痛和心里恐慌,使治療效果更加明顯??梢愿鶕颊叩淖陨砩眢w狀況、頸椎的形狀和病情,通過角度調節裝置來調節牽引力的角度,實現了患者在頸椎處于正常舒適狀態下的康復牽引。實際每次牽引需維持15分鐘,每日一次,15天為一個療程,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病情,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調整療程次數。

        4 臨床資料

        為了進一步確定力可控頸椎牽引器的使用療效,將本產品的樣機在某大型三甲醫院臨床試用,追蹤調查了40例患者使用本產品的情況分析:使用前,根據醫學鑒定診斷為頸椎病的19例,頸椎間盤突出的3例,神經根型4例,中局部型5例,椎動脈型4,其余5例為頸椎部位不適癥就診。使用后,經過3到5個治療周期后,有明顯療效32例,感覺有所緩解4例,總效率達90%。證明本產品對頸椎康復治療過程有很明顯的幫助。

        5 市場需求分析

        在發達國家,醫療設備與器械產業和制藥業的產值大體相當。而在我國,前者產值只是后者的1/5,這種比例的嚴重失調預示著醫療設備與器械產業在我國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據相關資料不完全統計我國患有頸椎病或有頸椎病前兆的約在1.08億人以上,這是一支相當龐大的需求人群,我國政府對醫療器械康復事業也給以了大力的支持,因此康復治療產品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開發。

        另外,因為大多數的患者將在醫院得到第一手的康復治療方案,這就需要醫院配備齊全的醫療器械與設備,這個趨勢必將帶動整個醫療康復器械產業的發展。但由于患有頸椎病的患者人數在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年齡不斷下降,頸椎病康復治療已刻不容緩。而頸椎病屬慢性病,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治療,大多數患者因工作、學習的原因不能保證經常去醫院治療,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老年患者,因年老體弱不易走動,不適合到醫院去,眾多患者趨向于選擇在家完成治療過程,所以家用式頸椎牽引儀器將備受青睞。

        由于國內現有資料中缺少專門關于頸椎康復器市場評估報告,我們可參考醫療器械2002-2004年行業產值來推算預測今后幾年市場需求情況。這三年中在國內醫療器械市場年平均容量約為40億人們幣,社會需求量為980萬臺,每年的報廢數為40萬臺以上。根據“世界經理人”網《中國醫械產業現狀調查分析》報告,全國醫療器械行業產值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5%,根據統計,現有頸椎康復器產品只開發了康復器市場的25%-35%左右,不足需求量的1/3,市場潛力非常巨大??紤]市場增長情況,三年后康復器年銷售額估計可達3136萬元以上。

        綜上所述,力可控型頸椎牽引治療儀是基于物理療法的醫療器械,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低廉、適用人群廣等明顯優點,使用它可以明顯緩解頸椎病患者的癥狀,對輔助康復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因其合理的性價比適合于家庭使用,是一種便于推廣普及應用的產品。

        參考文獻

        [1]邵宣,許克斌.實用頸腰背痛學.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

        第4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頸椎病;護理

        頸椎病是指頸椎骨質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改變,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脊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本病多見于40歲以上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勞損或急性外傷引起。由于頸項部日?;顒宇l繁,活動度較大,易受外傷,因而中年以后頸部常易發生勞損[1]。臨床上治療方法多樣,其護理也較復雜,本文對我院收治的頸椎病患者進行系統的綜合康復護理,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頸椎病患者153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102例,男54例,女48例;年齡27~79歲,平均年齡57歲;對照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齡26~76歲,平均年齡55歲。以上患者(均經攝頸椎正側位x線片證實為中、重度頸椎增生)住院2~12周,病程1個月~31 年。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級別護理配合治療。

        1.2.2 觀察組進行系統的綜合康復護理配合治療。

        1.2.2.1 心理護理:本病發展緩慢,但隨著病情發展癥狀逐漸加重,疼痛由間歇性轉為持續性,同時伴有神經、動脈壓迫癥狀?;颊呔駹顩r與疾病的康復關系密切,因此,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要給予高度重視,幫助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及不良刺激,以良好的心態完成治療全過程。

        1.2.2.2 起居護理:合理的起居是治療頸椎病的措施之一 ,要叮囑患者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頸部的保暖非常重要,防止感受風邪加重病情。護理也是頸椎病康復的重要環節,應指導患者采取自然端坐姿勢,保持胸部正直,頭頸部略微前傾,不可過度前屈和后伸,不要長時間低頭或仰頭,避免頸肌疲勞。應采取仰臥位或右側臥位的睡眠姿勢,頭頸部及胸腰部應保持自然曲度,全身肌肉放松。應糾正俯臥位和左側臥位的睡眠,俯臥位往往使頭頸處于向一側極度扭轉的,容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的勞損退變,左側臥位可加重心臟負擔,故不適宜。并適當調整枕頭的高度,應使用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枕頭,中央略凹進,高度為10~15 cm,頸部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后仰。習慣側臥位者,應使枕頭與肩同高。不躺著看書,也不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1.2.2.3 飲食護理:本病患者多為中老年,身體虛弱,故飲食上盡量選擇與治療相協調的食物,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則正氣不足,飲食無度又可增加脾胃負擔。故要求患者應進易消化、富營養的食品,勿過食肥甘厚味,少飲酒,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腸蠕動,防止便秘。

        1.2.2.4 頸椎牽引護理:牽引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向患者講解牽引治療的機制,告之患者本療法具有安全、有效和無痛苦的特點,消除其緊張情緒和恐懼感。向患者說明牽引時可能出現的不適反應以及治療時的注意事項,使患者以最佳心態配合治療。具體方法為患者取坐位或臥位,牽引重量可逐漸增加到6~8 kg,1次/d,30 min/次[1]。牽引后宜做頸肌練習,以牽伸攣縮肌群,增強肌力的主動鍛煉為主,至少1次/d。要明確認識和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對發熱、脈搏增快、呼吸急促、血壓增高以及心電圖提示有心肌缺血、心律不齊者,均應暫停牽引,待癥狀改善后擇期牽引。

        1.2.2.5 對癥護理:神經根型患者應指導行頸椎牽引及頸肌鍛煉。脊髓型患者禁忌牽引或推拿,要使用保護性圍領減少頸部活動。交感神經型患者要特別注意有無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呼吸困難等心血管系統癥狀,病情較重時要注意生命體征的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師進行處理。頸動脈型患者常以眩暈為主要癥狀,在治療過程中,要防止患者突然跌倒出現意外傷害。

        1.2.2.6 正確指導功能鍛煉:根據動靜結合的康復要求,在治療頸椎病患者時,應將頸部的護理與頸部的功能鍛煉有機結合在一起,按照病情輕重指導和鼓勵患者積極進行相應的頸部醫療體操及肩背部的肌力鍛煉。要耐心向患者說明其醫療體操的重要性,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醫療體操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重要手段,因此需教會患者簡單的頸椎運動鍛練。常用的醫療體操方法有:①左右旋轉:取站位或坐位,雙手插腰,頭輪流向左、右旋轉。動作須緩慢,當轉至最大限度時,停留3~5 s。②伸頸拔背:同前,雙肩放松下垂,同時頸部盡量上升,似用頭頂球,持續3~5 s。③與項爭力:同前,雙手交叉置于枕部,頭項用力向后伸,兩手用力阻止后伸,呈對抗相持續狀態,持續5~10 s。④環繞頸項:同前,頸部放松,呼吸自然,緩慢轉動頭部,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2]。但是,頸椎運動鍛煉應選擇適當的醫療體操動作及運動量。

        1.2.2.7 健康教育:注意糾正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良習慣,提高健康意識,盡量保持頸部平直。選擇正確的睡眠和適當的枕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防止頸部的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診治。加強功能鍛煉,定期活動頸部,緩解頸部肌肉的疲勞。特別是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堅持功能鍛煉,增強頸部肌肉的力量,保持頸椎的穩定性,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同時告知患者積極預防和治療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因為上述疾病是頸椎病發病的誘因之一。

        1.3 療效標準[3]

        痊愈:原有癥狀消失,功能恢復,能正常工作;好轉:原有癥狀減輕,功能改善;無效:癥狀無改善。痊愈+好轉為總有效。

        1.4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1 2組療效比較

        2.2 6個月后分別隨訪,治療組102例,復發6例,復發率5.88%;對照組51例,復發12例,復發率23.53%。觀察組遠期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頸椎病的發病是以椎間盤、椎體、關節突等退行性改變為基礎的,而退變本身又是不可逆的。因此,治療目標是緩解或消除癥狀及體征,延緩或消除病情的發展,盡量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而不是消除退變[4]。筆者針對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患者進行系統的綜合康復護理,配合出院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其中牽引可以緩解肌肉痙攣,擴大椎間隙,流暢氣血,減輕壓迫刺激癥狀[1]。醫療體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有利于粘連組織的松解,緩解肌肉痙攣,增加關節的活動度。頸椎病不易根治,隨時可能因動作過猛、用力過度造成損傷或鍛煉方法不當而復發。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正確的康復護理和健康教育,不僅能緩解患者的癥狀和心理壓力,而且還能提高頸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治愈率,減少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王和鳴主編. 中醫骨傷科學. 第2版.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262265.

        2 曾玉燕,陳麗蘭. 頸椎病的康復治療與家庭護理指導.贛南醫學院學報,2005,25:888.

        第5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大體可分成兩類,即手術與非手術療法。因為青年人所患的頸椎病多為非典型或輕型病例,采用非手術療法或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均可治愈。其中包括:牽引、理療、按摩、推拿、藥物、針灸、圍領或頸托、醫療體育等。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其中一種,或二、三種方法同時或交替應用。

        現重點介紹行之有效的四種方法,供參考選用。

        一、頸椎牽引療法:頸椎牽引療法是較為有效且應用很廣的一種療法,適用于各型頸椎病,特別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主要作用是有利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緩解對神經根的刺激。

        牽引方法,用雙層自布制成枕頒布帶牽引。輕癥者,用間斷牽引,每日1~2次,每次半~1小時,重癥者可持續牽引,每日6~8小時。牽引重量可從8~4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5~6公斤??筛鶕颊吣挲g,性別、體質強弱、頸部肌肉發育情況及對牽引治療的反應等,適當增加牽引重量和延長牽引時間。牽引以臥位最佳,癥狀可很快得到改善。方法是,在床頭橫梁上安裝一個滑車(鐵或木制的均可),牽引繩一端與枕頜牽引帶連結,另一端通過滑車后連接牽引重量(沙袋,鐵塊均可),何時將床頭抬高,以防止患者沿牽引方向移動。亦可采用坐位牽引。

        牽引治療的頭幾天,少數人可有頭暈、頭脹或頸背部疲勞感,遇到這種情況,應從小重量、短時間開始牽引,以后根據具體情況逐漸增加牽引重量和延長牽引時間。

        二、理療;也是較為有效和常用的療法??梢韵窠浉?、關節囊、韌帶的炎性水腫,改善頸部血液供應和營養狀態,緩解頸肌痙攣。

        常用方法有,(1)離子導入療法:用直流電導入藥物(陳醋,威靈仙、鹽酸普魯卡因等)。大量臨床實踐表明,經陳醋離子導入后癥狀獲得明顯改善。這可能與局部變成酸性有助于消炎,并能阻止或減少鈣鹽在肌腱、韌帶、關節囊滑膜等組織上沉著有關。

        (2)高頻電療法;常用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通過深部電熱作用,改善神經、血管組織的血液循環,以利功能恢復。

        (8)石蠟療法:用加熱后的石蠟貼敷于患處,組織受熱后,局部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有利水腫消散。因其簡便易行而最常用。

        三、藥物療法:可起到輔助對癥治療作用。

        (1)解熱鎮痛劑:疼痛嚴重者可口服消炎痛、抗炎靈、強筋松等。

        (2)擴張血管藥物:菸草酸、血管舒緩素、地巴唑等,可以擴張血管,改善神經血液供應。

        (3)調節神經系統藥物:谷維素、刺五加糖衣片、朱砂安神丸、柏子養心丸等。但不需長期用。

        (4)解痙攣藥物:安坦片、苯妥莢鈉等,適用于肌張力增高并有嚴重陣攣者。

        (5)局部封閉療法:用0.5~1.0%鹽酸普魯卡因加強地松龍混懸液穴位或痛點封閉。

        (6)中藥;成藥有換骨丹、養血榮筋丸、骨刺片等。方劑有四物止痛湯、骨刺湯、伸筋活血湯等。

        四、醫療體育:在頸椎病的防治中,醫療體育起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善頸椎椎間關節的功能,加強頸椎的穩定性,改善頸椎血運,矯正不良姿勢。具體因人而異,以頸背肌肉勞損為主要癥狀者,要鍛煉頸背部肌肉,上肢肌肉萎縮無力者,以鍛煉上肢肌肉為主;下肢跛行無力,則要練習行走及蹲立動作。這里介紹一套防治頸肩痛的體操。

        1 頸項爭力:開立,兩腳稍寬于肩,兩手叉腰(大拇指向后)。頭盡力依次向左,右、上,下旋轉。

        2 左右開弓:姿勢同前。兩手虎口相對(掌心向前)成圓形,離面部約30厘米,眼視虎口。先兩手左右分開至體側,肘關節下垂,同時拳變空拳(拳心向前),頭向左轉,視線過空拳望遠處,還原。再以同樣姿勢向右轉頭。

        3 雙手伸展:姿勢同前。手握空拳,拳高于肩,拳心向前。先兩拳松開同時兩臂上舉(掌心向前,抬頭,眼視左側手指),還原。然后以同樣姿勢,眼視右側手指。

        第6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頸椎?。痪蛹抑委?;社區干預

        【中圖分類號】R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01-01

        頸椎病是頸部椎體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如椎間盤、后縱韌帶、黃韌帶等發生病理性改變,致頸神經根、頸動脈及交感神經系統受到壓迫,而引起的相應的癥狀和體征,好發于中老年人群【1】。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青年人群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在基層醫院的門診工作中亦是常見病和多發病。由于其具有發病率高、療程長、康復慢、易復發等特點,對于農村頸椎病患者,居家康復治療是一個有效而又可行的治療方法之一。如何提高其療效和降低復發率,是農村社區對慢性病康復研究的課題。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社區干預的模式,對居家康復治療的36例頸椎病患者進行的有益嘗試,并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間在我院門診治療的頸椎病患者72例,所選病例均作X攝片或CT檢查,符合《實用中西醫結合骨傷科手冊》的診斷分型標準。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干預組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齡:21-73歲;病程:3天-15年;疾病分類:神經根型7例,椎動脈型15例,交感神經型14例。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齡:22-72歲;病程:3天-14年;疾病分類:神經根型7例,椎動脈型15例,交感神經型14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分類上,經統計學比較(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門診隨診的方法,干預組采用居家按摩、頸椎牽引指導、日常習性指導、功能鍛煉指導及定期家庭隨訪等措施。通過6個月隨訪,觀察兩組患者復發率和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定標準:①臨床痊愈:癥狀及陽性體征消失,能參加正常的工作和勞動;②好轉:癥狀好轉或穩定,能參加一般的工作和勞動;③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2】。①+②/總例數為總有效率。

        2 結果:兩組患者康復效果及復發率統計結果(見表一):干預組總有效率和復發率分別為91.67%和13.88%,對照組分別為80.56%和30.56%,干預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基層醫院功能在不斷的改變,并伴隨全科醫生、護士的培訓不斷普及,目前以“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模式在社區衛生院普遍開展,其中慢性病的康復更是工作的重點。醫護人員需要走出醫院、走進社區、進入患者的家庭,將社區干預工作貫穿于慢性病康復工作整個過程之中。對于頸椎病管理的模式,國內外學者將研究的目標趨向于傳統醫學與全科醫學相結合,探索建立更為持久、更為全面的管理模式。社區干預以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定期下村服務的形式,持續的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科學的管理和建立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合作互動的新型的社區衛生管理模式,能夠克服以往發病-治療-再發病-再治療的傳統門診隨診的缺點,將預防和治療【3】。我們通過對36例頸椎病患者的社區干預認為:①居家按摩、頸椎牽引指導,能夠將中醫適宜技術延伸到社區,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我們指導患者及其家屬簡單的頸、肩部的按摩方法和正確的頜枕帶牽引技術,緩解頸椎周圍軟組織的緊張度,解除對其血管、神經的壓迫癥狀,以提高療效。②日常習性和功能鍛煉指導,能夠鞏固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我們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頸部的姿勢,不能長時間的處于坐位狀態下,對于年輕人在玩手機或在電腦前不能手機過長;對于老年人玩牌或打麻將的手機也不能過長等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同時指導患者要注意頸部的保暖,因祖國醫學認為頸椎病屬于“痹癥”,風寒邪濕入侵,痹阻關節筋脈而發病【4】。在功能鍛煉方面,我們指導患者持之以恒的做頸椎操,加強抗病能力,以降低頸椎病的復發率。④定期家庭隨訪,能夠及時調整康復方案和動態的掌握康復效果,提高社區慢病的管理水平。我們利用衛生服務團隊每月下村二次的機會,到患者的家中或將患者集中到村衛生室,了解患者康復的狀態,對效果不良的患者,及時調整康復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對患者建立的慢病電子檔案進行實時的更新,使得管理更具有持續性、全面性和科學性。干預組的干預組總有效率、復發率分別為91.67%和13.88%,明顯優于對照組。

        總之,在基層醫院對頸椎病患者,采取社區干預的模式進行居家康復治療,能降低其復發率和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暉、張惠琴等,家庭適宜技術指導對社區頸椎病患者的管理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23):4179-4180。

        [2] 趙文瑾,康復訓練對頸椎病治療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9):144。

        第7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眉山市中醫院骨傷康復科,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 目的 研究臥位頸椎復位聯合藥物治療在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該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確診并收治的頸椎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齡在19~68歲之間,平均(41.7±6.3)歲病程在9 h~32年之間。所有患者分為臨床組和參照組,臨床組應用臥位頸椎手法復位治療聯合藥物治療,參照組單純應用與臨床組相同的藥物治療方案,對比兩組綜合療效情況。結果 臨床組優良率為90.24%,參照組優良率為41.46%,臨床組其優良率顯著好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臥位頸椎復位聯合藥物治療能夠針對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根本致病機理,糾正頸椎解剖結構錯位,促進腦部供血,故治療頸動脈型頸椎病療效確切。

        關鍵詞 臥位頸椎復位;川芎嗪;椎動脈型頸椎病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2(c)-0035-02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XIONG Guol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Rehabilitation, Mei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ishan, Sichuan Province, 62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January, 2012, included 37 males, 45 females, aged from 19 to 68, with the average of(41.7±6.3) years old. And the duration of disease of the patients was from 9 h to 32 years.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linic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group was treated by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drug therapy identical to that used in the clinical group. The comprehensiv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clinical group was 90.24%,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1.46%,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clinic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counters the fundamental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corrects cervical anatomical structure dislocation, and promotes brain blood supply, so its effect on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exact.

        [Key words] Supine cervical vertebra reduction; Ligustrazine;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作者簡介] 熊國龍(1974-),男,四川眉山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骨傷,郵箱:524846530@qq.com。

        在臨床上,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主要癥狀為眩暈、耳鳴、視力降低、頸項酸麻脹痛等,并且嚴重者可發生頭暈目眩、閉目不敢視物、惡心、嘔吐,甚則發生暈厥[1-2]。以往研究認為本病其本質誘因為骨質增生壓迫組織,而目前研究多主張本病患者其頸部關節可發生錯位而擠壓頸部血管引發椎動脈型頸椎病。為研究臥位頸椎復位聯合藥物治療在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該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間采用臥位頸椎復位聯合藥物治療本病,療效確切,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病例合計82例,均為該院確診并收治的頸椎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齡在19~68歲之間,平均(41.7±6.3)歲。病程在9 h~32年之間。所有患者經頸部X線片、X線斷層掃描或磁共振檢查排除了頭頸部原發性器質性病變,且滿足行彩色彩色多普勒檢查結果顯示其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臨床組和參照組,每組各41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臨床組

        1.2.1.1 臥位頸椎復位 復位在治療床上進行,患者擺置去枕仰臥位,操作者面對其頭部并就坐,首先為其實施松推拿充分使其頸部肌肉放松、以其皮膚微紅而有溫熱感為宜,而后醫師用左手將患者頭顱托住,右手將其下頜托起并使其頭顱向后仰去,此時其下頜尖朝向正上方。命其充分放松頸部后,而后搖動其頭顱2~3下、動作宜緩,當把其頭部扭動幅度較大時,應輔以適當的顫動,此時若聽見清脆的彈響聲即提示其關節復位。在其頸部上段、頭枕部和頸椎側面有壓痛點、且可觸及,該壓痛點系錯位灶,故轉動其頭頸時應在該點加以作用力,只要手法恰當,只需加力稍許即能夠將錯位椎骨成功復位,復位順序應先治療健側、而后再治療患側。絕對禁止大力扭動、顫動患者頸部,否則很容易導致繼發性傷害而造成嚴重的醫療事故。

        1.2.1.2 藥物療法 為患者采用鹽酸川芎嗪注射液進行治療,劑量為120 mg,兌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注射1次/d,合計10 d為1個療程。該研究中有4例25歲以下歲患者未經藥物治療而僅憑頸椎復位治療即痊愈。

        1.2.2 參照組 使用臨床組相同的藥物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不采用臥位頸椎復位治療。

        1.3 療效標準

        痊愈:眩暈、頭痛等主要癥狀及相關陽性體征消失,生活完全恢復正常;顯效:眩暈、頭痛癥狀極大緩解,陽性體征轉好顯著,生活恢復正常;有效:眩暈、頭痛等癥狀緩解、陽性體征改善,正常生活略受限;無效:眩暈、頭痛等癥狀及陽性體征緩解不顯著[3]。將痊愈和顯效計入優良率。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該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臨床組優良率為90.24%,參照組為41.46%,臨床組其優良率顯著好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上,頸動脈型頸椎病的誘因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學術觀點。主流觀點傾向于認定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可壓縮頸長長度,促使椎動脈相對增長,同時動脈硬化病變本身會降低血管收縮力,故椎動脈更加變長,人在進行頸后仰等動作時,相對較長的椎動脈很容易發生彎曲,再輔以增生骨質壓迫便引發此病[4-5]。然而,這樣一來,中青年人群多發椎動脈型頸椎病便難以解釋了。

        臨床上也有觀點指出本病的發生與不良習慣誘發的頸部解剖結構改變有關[6]。頸椎關節靈活些好、運動幅度大,而椎動脈沿頸椎橫突孔上行可達寰椎后弓上面兩側的椎動脈溝內,此處椎動脈呈90°彎曲通過。一旦該處枕寰及寰椎關節錯位,便可壓迫單側椎動脈,最終誘發椎-基底動脈的供血不足。

        該研究對基于頸部解剖結構異常誘發頸椎病的理論進行反證研究,假設患者頸部解剖結構異常,那么單純應用藥物治便只可改善供血,卻無法修復異常的結構。故該研究著重進行手法復位,使頸椎結構錯位恢復正常,祛除了根本致病因。如表1所示,臨床組由于其解剖結構異常經由手法復位進行了糾正,故其臨床療效明顯,痊愈例數29例,顯著好于參照組的6例。臨床組治愈患者數及優良率(治愈+顯效)為90.24%,顯著高于未經頸椎復位參照組的41.46%。綜上所述,臥位頸椎復位聯合藥物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確切,故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雷,王遵來,盛坤,等.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治療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5(2):175-177.

        [2] 金保社.綜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0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5):92-93.

        [3] 白少聰.推拿與牽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80例[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7,13(2):71.

        [4] 史達,孫銀娣,張平安,等.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1,19(5):64-65.

        [5] 鄭國江.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2):258.

        第8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青年頸椎病 短杠桿微調手法

        The short release lever trimming technique treats th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to get sick 40 examples to summarize

        Pang Jianbing

        Abstract:Objective:Summarizes the short release lever trimming technique to treat the experience which th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gets sick.Methods:Uses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and the short release lever trimming technique treatment to this group of 40 exampl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Results:40 exampl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 cures 25 examples,shows results 11 examples,changes for the better 4 examples.Effectiveness 100%.Conclusion:Uses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and the short release lever technique treats th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sickness technique to operate pointed,the security is high,curative effect remarkable.

        Keywords:The youth cervical vertebra gets sick Short release lever trimming technique

        【中圖分類號】R4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1-0045-02

        頸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但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呈逐漸年輕化趨勢[1]。近兩年本人運用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青年頸椎病(30歲以下)40例取得滿意效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情況。本組40例,年齡20-30周歲,均為門診病人,男性16例,女性24例,病程1天-3個月。本組病例起病前均有明確的頸部外傷史或頸部肌肉慢性勞損病史。

        1.2 臨床表現。多表現為頸僵,頸后枕部脹痛,偏頭痛及肩背部疼痛。向前臂放射痛和上肢麻木者甚少,多伴有頭暈、惡心等癥狀。女性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者較多,常為混合性表現。一般體格檢查:手法觸診檢查,頸部肌肉多僵硬,頸部生理曲度變直,頸椎棘突序列差。頸椎X線平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成角、反張,頸椎骨質增生多不明顯,很少有頸椎間隙變窄等變化。

        2 治療方法

        2.1 準備手法?;颊呷∽?,醫者立其后,運用推、拿、按、揉、滾等推拿常用手法使頸背部肌肉充分放松,并點按風池、風府、肩井、天宗、手三里、合谷等穴。

        2.2 短杠桿微調手法。上頸椎微調手法:患者取坐位,醫者立其后,以一側拇指頂住患者錯位頸椎骨對側,另一手掌托住患者患側下頜及顳枕骨下緣。醫者托患者頭頸部之手先將其向上提托,在對患者頭頸施加縱向拔伸力量下引導患者頭頸向患側旋轉10°左右,覺患者頸部肌肉放松,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頭頸旋轉運動幅度3~5°,拇指同時向上、向外推沖關節突,即可整復錯位。下頸椎微調手法:醫者用同側手拇指伸直,抵住錯位椎骨偏凸之棘突;對側手掌緣抵住患者頸部根部。醫者抵頸部根部之手逐漸將患者頸部向對側推擠并盡量向上提托片刻,使其側屈至5~10°左右,覺患者頸部肌肉放松,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突然加大頸部側屈幅度3~5°,同時拇指向中線推沖棘突,即可整復錯位。

        以上手法治療十次為一個療程。

        3 臨床療效

        3.1 療效標準。臨床治愈:主要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恢復;顯效:主要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不影響工作,僅在勞累或感受風寒后覺頸部酸痛不適;有效:癥狀部分改善,功能部分恢復;無效:癥狀、功能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臨床治愈25例,顯效11例,好轉4例,有效率100%。

        4 總結

        青年頸椎病多見于頸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青年頸椎病是由于頸部肌肉的反復損傷,長時間低頭,枕頭高度不適等原因造成頸部肌肉勞損、頸椎穩定性失衡、小關節紊亂、橫突孔偏歪,卡壓了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而產生了一系列癥狀。采用頸部常規手法及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可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糾正了小關節紊亂。從而解除了神經壓迫,松解了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緩解了肌肉緊張及痙攣。通過臨床觀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運用短杠桿微調手法治療青年頸椎病還具有以下優點:①可控制性強:因為短杠桿微調手法作用兩力點距離較近,即力矩較短,即使用很大的力它所產生的活動范圍也不會很大,安全性較高。②準確性高:兩力點直接作用于病變節段,這樣可避免多節段的運動,減少了手法治療的盲目性提高了手法的有效性。

        第9篇:頸椎病的醫療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藥電磁儀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作用機制。方法 將85例頸椎病患者分為牽引、推拿手法治療組43例和中藥電磁儀配合牽引、推拿治療組42例,對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體征的改善進行比較觀察。結果 中藥電磁儀配合牽引、推拿治療組在改善頸肩痛、伴上肢痛、麻木、因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的肌肉萎縮等方面有著顯著性作用(P

        【關鍵詞】 中藥電磁儀;治療;頸椎?。蛔饔?/p>

        頸椎病是因頸椎椎間盤、椎體、椎間關節退行性變而導致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脊髓引起相應的癥狀和體征。頸椎病的發病率約為10%~15%,好發于中老年人、長期伏案工作者。頸椎病根據其受累的主要部位和所產生的表現,通常分為神 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等四型,其中神 經根型頸椎病比較多見,發病率也較高。關于頸椎 病的治療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牽引、理療、針灸、醫療體操、按摩、局部封閉等。本文擬研究在應用中藥電磁儀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上述理療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作用。

        1 臨床資料

        1.1 納入標準 根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頸椎病的診斷標準:(1)有慢性勞損或外傷史,或有頸椎先天性畸形、頸椎退行性病變。(2)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長期低頭工作者或習慣于長時間看電視、錄像者、高枕睡者,往往呈慢性發病。(3)頸、肩背疼痛,頭痛頭暈,頸部僵硬,上肢麻木。(4)頸部活動受限,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可有上肢肌力減弱和肌肉萎縮,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頭試驗陽性。(5)X線正位攝片顯示:關節增生;張口位可有齒狀突偏歪;側位攝片顯示:頸椎曲度變直,椎間隙變窄,有骨質增生或韌帶鈣化;斜位攝片可見椎間孔變小。CT及MRI檢查對定性定位診斷有意義。本組病例均有X線照片,部分病例行CT檢查。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客觀檢查結果,且具有典型放射痛的區域與神經根支配區域分布一致的患者符合上述標準可診斷為頸椎病納入本研究。另根據X線攝片、CT、抗“O”、血沉等檢查結果排除頸肌筋 膜炎、風濕、類風濕、頸部軟組織損傷、頸椎骨折等病例。

        1.2 病例資料 根據上述納入標準,85例頸椎病患者均選自2003年3月~2006年5月在本院骨傷科門診治療的病人。其中男58例,女27例;年齡28~81歲,平均54.5歲。其中頸肩痛85例,頭暈頭痛73例,臂痛81例,上肢及手麻木34例,頸部彈響32例,頸部活動受限66例;體征:頸部壓痛85例,上肢感覺減退76例,肌力減退、肌腱反射減弱49例,臂叢牽拉試驗陽性81例,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79例;X線表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66例,椎間隙變窄37例,骨質增生85例,椎間孔變小23例,項韌帶鈣化22例。將上述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3例,對照組42例。

        1.3 方法 對照組使用治療方法:牽引為主,輔以頸部推拿治療,必要時給止痛藥。治療組方法:除采用對照組的治療方法外,另加用中藥電磁儀治療,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3.1 中藥電磁儀治療的方法 采用盛宏中藥提速器SH-2000B微電腦型中藥電磁儀,使用中藥電磁儀C型藥包,每次20~30min,每日1次。

        1.3.2 頸椎牽引的方法 采用Y2-2型頸椎牽引機枕頜帶懸吊牽引法?;颊呷∽活i前傾20°~30°,每次15~20min,每日1次。牽引重量從6kg開始,每1~2次加1kg,按患者適應情況逐漸增加到12~15kg。

        1.3.3 推拿手法 (1)“蝴蝶雙飛”推按頭項部:雙大拇指橈側偏峰端著力于兩側風池穴處,手腕自然伸展,自上而下,雙手同時做一指禪推法的擺動操作。(2)拿頸項部:自上而下,從風池穴開始向下捏拿,另一手扶頭,固定,使患者頭部充分放松。動作連綿不斷,力量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一直到頸肩交界處反復3~5遍。(3)項肩背部:從頸肩交界處向兩側延伸至手臂肩部做拿、揉法。放松肌肉、經絡2~3遍。在一手做法同時,另一手配合做頸椎的被動屈伸、側屈、旋轉活動,操作5min。(4)彈撥按揉頸項部:患者端坐,醫生站立其背后,以一手大拇指指腹著力于頸椎一側,虎口張開,像撥琴弦樣自外向內彈撥揉按病變節段上下棘突旁開0.5~1寸處約1min,手法要深沉緩和,使力量透達深層,以患者有較強烈的酸脹感為佳。(5)彈撥按揉肩部:在肩腫內上角附近尋找敏感壓痛點或條索或結節狀反應物,在其上施加彈撥按揉手法約1min。(6)拿肩井穴:拿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處的肩井穴1min,以患者有酸脹感為佳。若患者肩部肌肉緊張,酸痛明顯,可延長本法操作時間。(7)搖頸椎:患者端坐,醫生站立在其側后方,一手托患者下頜部,另一手扶持其頭頂部后側,手協同將頭搖轉,順、逆時針各5~7次,注意搖頸時應緩慢柔和,轉動幅度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切忌暴力,同時頭頸部不宜過度后伸前屈。(8)頸椎旋轉定位扳法:患者取坐位,術者站于其側后方,用一手拇指頂住偏歪棘突旁,令患者前屈頸部至術者拇指下感到有棘突滑動時,保持此前屈角度,向患側緩慢旋轉至有抵抗時,發力做一個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動,同時抵住棘突的拇指協調用力,向對側推動,??陕牭健翱}”聲響,或拇指下有棘突跳動感。

        1.3.4 推拿療法注意事項 (1)推拿手法一定要輕柔,切忌暴力。(2)頸椎扳法要嚴格掌握適應證,操作時務必穩、準、干脆,切忌追求關節復位時的彈響,以免發生意外。(3)在推拿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頭痛、頭昏、心慌或上肢麻木、疼痛加劇應暫停治療。(4)旋轉擺動時要在牽引頸椎時進行,以免發生意外。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規定,本病的療效判定標準:治愈:頸肩臂痛消失,上肢無麻木;顯效:頸肩臂痛及上肢麻木明顯減輕;有效:頸肩臂及上肢麻木減輕、改善,但仍有頸酸無力;無效:癥狀無改善[1]。同時按照頸痛伴上肢痛、上肢麻木的程度以及上肢肌萎縮的程度分為5級(0~4分),癥狀完全消失為0分,在可忍受的范圍內依照疼痛的嚴重程度依次評為1~3分,癥狀嚴重到不能忍受為4分。對治療方法及其療效做出評價。

        2.2 兩組患者癥狀療效比較 見表1、表2。表1 治療組43例療效表2 對照組42例療效

        3 討論

        頸椎病其發生機制很復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動力性因素,主要由于慢性勞損、外傷等原因導致椎節失穩后鉤椎關節松動、移位而波及兩側上下橫突孔,出現軸向或側向移位而刺激或壓迫椎動脈。二是機械性因素,包括鉤椎關節囊創傷性反應、骨質增生、椎間盤髓核脫出等。三是血管因素,主要表現為血管動力學異常、動脈硬化性改變、血管變異等。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是由于頸椎及其軟組織退變,椎間盤萎縮性退變,椎間隙變窄,關節突間關節囊松弛,椎體易移位或滑脫,小關節錯位,導致椎間孔變小,壓迫相應的神經根。同時由于肌肉勞損、慢性炎癥、水腫滲出等問題存在,最后形成筋結、條索、腫塊,導致頸痛。中藥電磁儀配合推拿、牽引治療有舒筋活絡、活血通脈、理筋整復的作用,對緩解癥狀極其有效。

        從表1、表2可以看出,中藥電磁儀在治療頸椎病時,對臨床的主要癥狀和體征上的治療效果是不一致的。(1)中藥電磁儀配合推拿手法在改善頸痛、頸肩痛、上肢痛、上肢麻木、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的肌肉萎縮等方面有著顯著性作用(P

        中藥電磁儀治療頸椎病的機制:通過中藥提速器,加速藥物透過皮膚,改善患部血液供應,促進炎性反應物的吸收,緩解組織痙攣或攣縮,松解粘連,解除或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使受損傷的神經根恢復正常功能[7~10],配合牽引、推拿手法能有效地糾正頸椎關節的錯位、紊亂、滑膜嵌頓,改變突出物的位置,因而改善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對脊髓、神經根、血管的壓迫[2~10]。其方法簡便、安全,能夠有效地緩解或解除癥狀。因此中藥電磁儀配合牽引、推拿療法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中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管理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9.

        2 汪強.綜合治療頸椎病210例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2):207.

        3 王慶華.手法加中藥導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86例.吉林中醫藥,2005,25(2):34.

        4 劉志誠,孫鳳岷,陸珍千,等.推拿牽引對外周單胺類物質的調整作用.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1,7(2):6.

        5 李補常.電針配合推拿治療頸椎病86例.針灸臨床雜志,2005,21(1):40.

        6 孫正偉.指撥經絡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按摩與導引,2005,21(1):9-10.

        7 劉志誠,孫鳳岷.推拿按摩鎮痛和調整作用的研究.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1,7(5):3.

        8 王永炎,王沛.今日中醫外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926-102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不卡二区亚洲 | 亚洲最大AV免费专区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 在线人成视频色9 | 日韩小u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