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外閱讀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
1. 小學生課文閱讀的主要問題。
前文分析了課外閱讀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一是隨心,課外閱讀看什么是自由的;二是隨時,課外閱讀要在什么時候看也是自由的;三是隨性,課外閱讀想看多久多長篇幅更是自由的。但是,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表現卻是無知、無序。這無疑是擺在課外閱讀實踐面前的一組矛盾,而矛盾的焦點是“無序”。
“無序”引發凌亂。小學生課外閱讀行為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就會出現盲目地挑選讀物,不清楚自己的閱讀興趣,使閱讀行為不能持久,這說明組成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結構的要素組成比較混亂,沒有達成可體現能力的有序排列。所以說,“無序”會導致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減退,最終因沒有獲得閱讀愉悅的體驗而抗拒課外閱讀。
2. 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
如何解釋和解決這個矛盾呢?協同學的理論觀點認為:事物的演化受到序參量的控制,演化的最終結構和有序程度決定于序參量。序參量的大小可以用來標志有序的程度,當系統是無序時,序參量為零。當外界條件變化時,序參量也變化,當到達臨界點時,序參量增長到最大,此時出現了一種有序的有組織的結構。協同論揭示了物態變化的普遍程式:“舊結構——不穩定性——新結構”, 即“隨機力”和“決定性力”之間的相互作用把系統從舊的狀態驅動到新的狀態,并且實現成為那個新的狀態。
用協同論解釋學生課外閱讀行為,可以理解為:課外閱讀就是外界的“隨機力”,學生內在閱讀能力即是“決定性力”,兩股“力”在課外閱讀實踐中相互作用,將學生舊有的閱讀能力無序結構引向有序,促成新結構的形成。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隨機力”的構成對學生“決定性力”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把課外閱讀指導以及課外閱讀內容組成外界“隨機力”,影響學生內在序參量的“決定性力”,會更有效地推動學生內在閱讀能力結構的發展。
3. 分級閱讀理念的運用。
如何有效地利用課外閱讀指導和課外閱讀內容的影響呢?分級閱讀的理念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撥開云霧。
分級閱讀是近代在西方發展起來的閱讀模式,國內有學者將其理論進一步發展,提出人一生的閱讀從來就是分級的,分級閱讀的出發點與歸宿點就是為了兒童的發展,讓所有兒童都獲得閱讀,讓閱讀成為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閱讀成為兒童最廣泛的學習實踐。分級閱讀提出“什么年級的孩子讀什么書”,具體說就是從兒童的年齡(身心)特征,思維特征,社會化特征出發,根據其心智發展程度,選擇不同的讀物,什么年級讀什么書。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分級閱讀體現著人性的關懷,它是兒童本位論的踐行者。
二、課外閱讀分級指導策略的實踐探索
協同論的觀點為我們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提供了理論依據,分級閱讀是在閱讀內容上給學生進行分級,在閱讀內容上幫助學生解決讀什么的問題,但在閱讀行為上,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分級或分層的指導。我們在此理念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進行分級指導的實踐探索,具體的指導策略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從無知走向自知。
孩子的觀察和認識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在認知的驅動下會自覺地尋找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觀看和閱讀,但行為多為無目的的,大多數學生仍不很清楚自己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閱讀,表現出對課外閱讀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的無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運用協同論的原理,通過外在的閱讀行為的指導影響學生內在的閱讀認識的發展,把學生的課外閱讀認知從無知走向自知。
閱讀行為指導需經歷閱讀實踐過程,在實踐過程中促進閱讀心理變化,使之逐漸明確自己需要怎樣的課外閱讀。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階段:學讀。這是讓學生從隨意翻開書看兩三頁,到靜下心進行閱讀的過程。無論哪個年齡層次的孩子,只要進行課外閱讀,都要經歷靜心讀的階段,不沉下心進行讀,很難讀出什么內容。這是一種閱讀品質的培養。
第二階段:學思。這是讓學生從追求情節或滿足認知的閱讀,向邊閱讀邊思考轉變的閱讀過程。在閱讀中融入思維活動,進一步理解閱讀文本的意思,體會作品的內涵,是提升閱讀質量的重要步驟。這對已具有一定課外閱讀經歷的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一步。
第三階段:學聯。這是讓學生從文本內容的閱讀,聯結到文本內容以外的事物,積極尋找對照點或理解點閱讀的過程。如果說上一階段的課外閱讀,較多指向文本內容本身,那么這一階段的課外閱讀則強調讓學生聯結文本以外的要素,如作者經歷、時代背景等,同時也可聯結自己,對照自己或所處的環境進行聯結閱讀的過程。
第四階段:學辨。這是讓學生從接受閱讀到批判閱讀的轉變過程。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閱讀活動,學生能用鑒賞的眼光、一定的觀點評價所讀作品的價值。這往往是學生閱讀品質中比較欠缺的一點,這是課外閱讀比較高級的階段。
這四個階段的閱讀行為指導,使小學生從不知道怎樣讀到自我完成讀的過程,從無知走向自知,甚至形成一種自覺的閱讀能力表達。這種分級的課外閱讀指導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發展和成熟度相一致,使學生更快更容易促進內在閱讀認識的形成。
2. 從無序走向有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148-01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其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使學生具有大量的知識積累,就要使學生廣泛的閱讀,不能只滿足于教材中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課外也可以廣泛的閱讀。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進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認識的誤區
1、課外閱讀是看閑書
有部分家長和老師普遍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感覺課外閱讀就是在看閑書,家長和老師希望孩子珍惜每分每秒,將所有的時間都運用到背誦和聽寫字詞上面,認為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才能夠得到提升。家長和老師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誤區,是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得不到家長和老師的支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礙作用,限制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2、為考試而讀課外讀物
目前,雖然有部分家長和教師認識到孩子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識到僅靠課內的閱讀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但是在課外閱讀指導中仍然存在誤區,將語文課外閱讀功利化、神圣化,片面的將其定位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其中功利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將課外閱讀作為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手段,而忽視了在學生思想認識方面課外讀物所發揮的作用。
3、作業形式的課外閱讀更有效
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如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明確規定每天的閱讀時間,并根據閱讀內容布置了作業,還要求學生們摘抄閱讀內容中的詞語,至少每周要檢查一次。這樣長期發展下去,語文課外閱讀變為了學生必須要完成的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負擔,逐漸使學生失去了對課外讀物的新鮮感和關注度,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降低,主動閱讀的動力也隨之降低。
4、作文書為課外閱讀主要材料
很多家長了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課外閱讀材料主要為學生選擇作文書,針對優秀的文章要求學生直接背誦,或者摘抄其中的語段。這樣的做法在家長看來是對的,但實際上卻摧毀了孩子的個性,扼殺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逐漸的使孩子產生了逆反的心理,課外閱讀敷衍了事,嚴重的拒而不讀。而課外閱讀的實質是指學生通過閱讀領會閱讀內容的思想,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去閱讀,忽視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沒有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力,這無疑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最大誤區。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
1、教師方面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分層指導
(1)學生閱讀能力分層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有針對性的進行語文課外閱讀指導,學生的閱讀水平才能夠得到提升。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學生的識字量達到了課程標準要求,具備初步閱讀能力,可以讀懂簡單的故事,并能夠明白閱讀內容中的道理;第二層是指學生本身對課外閱讀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并已經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語言積累豐富且涉獵知識廣博;第三層是指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生存在閱讀障礙,閱讀內容中有很多生字,需要幫助才能夠順利完成簡短篇幅的閱讀。
(2)不同層次學生互相指導
第一層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并掌握了識字的方法,這類學生的識字量正在穩步的提高,童話故事和簡單的小故事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他們對新鮮知識非常感興趣。但是,課外閱讀資料非常多,要使學生篇篇精讀并深入的研究是不可能的,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采取略讀的方法閱讀,抓住目錄中的關鍵詞,通過一遍閱讀能夠對文章的大致內容有整體的把握,并將精度穿插到略讀方法中,針對學生感興趣的段落和語句學生可以反復閱讀,欣賞和品味閱讀內容。
第二層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閱讀能力處在高水平。教師在引導這類學生閱讀時,可以選擇一些經典型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精讀法,遇到生字時運用字典進行識別,反復推敲文字,細細品味文章內涵。建議學生摘抄一些閱讀內容中的典故、名言警句等,這樣不僅使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進而更好的應用到自己寫作內容中。
第三層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前兩層學生相比較差,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引導,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逐漸的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可以采取以身范讀、借聽誘讀的方法,使學生慢慢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因為這類學生聽故事是沒有任何負擔的,所以教師可以讀故事給學生聽,在讀到精彩的內容時停止,學生的好奇心便會促使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此外,教師也可以運用學生們非常喜愛的資源,如西游記,要求學生們先觀看影視作品,待學生對作品內容有大概了解后,再讓學生們去閱讀文本,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同時也減少了學生的閱讀阻力。
2、家長方面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對學生而言,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含選修課)不僅是英語閱讀的實踐,還是拓寬視野、提高英語思維能力的很好機會;對教師來講,高中英語課外閱讀不僅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還能檢測和反饋學生對閱讀技能的運用。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英語學習途徑單一是制約當前高中英語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這也是長期以來高中英語教學圍繞課本、圍繞試卷付出的代價。相對于課堂閱讀和教科書材料閱讀,課外閱讀具有選材范圍廣、選材內容豐富、時間支配靈活及學生興趣濃等優點。高中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好課外閱讀的優勢,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策略,多維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課程目標:閱讀興趣、閱讀策略與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對高中英語教學最大的好處就在于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來自于他們的閱讀實踐,能通過閱讀獲得信息,能有知識運用的成就感。教師在給學生提供閱讀材料建議的時候,要注意材料內容的難度和趣味性,要注意逐步培養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渴望。假期中教師可以布置閱讀一些名著的簡寫本,如:Great Expectation, David Copperfield, Gone with the Wi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選修課可以安排學生選讀一些英文報章雜志。在課堂教學的Free Talk或Brainstorming環節,可安排學生簡短匯報課外閱讀的內容,這既是為了鞏固學生的閱讀,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要注意不同類型閱讀材料對高中學生的吸引力,比如實踐中我們發現高中學生對英文詩歌有著更多的偏好,雖然這類材料對閱讀欣賞的要求較高,但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選擇合適的內容加以利用。
閱讀策略,或者稱為閱讀技巧,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因素。閱讀策略很多,比如快速閱讀的策略、語篇理解、利用結構或上下文猜測詞義、主題句的尋找等等。英語教師要善于通過閱讀教學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注意輔之相對應的訓練策略。課外閱讀就是對閱讀策略的實際運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運用學到的方法(比如常用的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閱讀技巧),要相信高中學生對英語閱讀策略的把握能力,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并反饋實踐的結果,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與閱讀興趣、閱讀策略(從某種意義上講,閱讀策略也應該是閱讀能力的內容之一)一樣,閱讀能力也是閱讀課程的目標。這個目標曾是傳統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高中英語的閱讀能力,除了常規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有初步的鑒賞能力與評價能力。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基礎能力,學生的詞匯量、語法基礎、對篇章結構的了解是理解的前提,閱讀技巧的運用、閱讀的遷移能力是最主要的內容。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英語課外閱讀的材料要有相當比例的真實性材料,也就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文字語言材料。這類材料能增加非英語環境中學生接觸英語的程度,能豐富學生語言運用的經驗,有效地激活學生存儲的知識。隨著高中英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還要求培養學生初步的賞析能力,比如作品的語氣風格、作者的態度、語句的修辭等。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必要補充,教師不能把課程目標僅僅定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策略等都應該得到重視并使之服務于學生的發展。語言教學是以發展學生個體的交際能力為目的的,倘若只停留在語言的組織結構上則偏離了方向。在課程目標上,教師不能短時間之內忽視功利性應試的牽引作用,但也不能無視學生今后更長時間的發展需求。
二、課程內容:媒介多樣、內容豐富與體材靈活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開展擁有諸多的途徑與媒介。網絡、報刊(含電子雜志)、書籍、應用型材料(如廣告、海報、發票、通知等)都能為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提供很好的素材。面對眾多媒介,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選擇,不同時段要有不同的側重。比如選修課要側重選擇對閱讀技巧有專項訓練的內容,在篇幅上要控制在與高考試題相當;在課余,為了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指導學生選擇趣味讀物,或者時事熱點、文體新聞等內容;寒暑假期間,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簡寫本或者英文報章雜志。同時,教師還要用一定的時間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閱讀信息,并適當地介紹和推薦一些主要的英文學習網站。
課外閱讀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如時事、體育、娛樂、科技、天文、歷史、地理等。由于學生的個人愛好不同,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該考慮涉及的面廣一點,對于學生不熟悉領域的有關內容要加強必要的指導與引領,特別是要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中信號詞或信號句的敏感度,幫助其領會段落之間的鏈接,學會閱讀材料中的圖片和題注。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程,選擇和推薦課外閱讀的題材和內容,以加深學生對該類題材和內容的理解與把握。體材的靈活多樣也是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特點之一。小說故事、科普讀物、應用寫作以及即事感懷的生活哲理小品文等都可以是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可涉獵的范圍。
從課程內容的角度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很好地演繹著課程多樣化的各種優勢。通過加強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掙脫枯燥乏味的語言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囿于課本和課堂的學生獲得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實踐機會。
三、課程組織:形式開放、實施有效與指導到位
與課堂教學不一樣,課外閱讀顯然在形式上更為開放。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組織與實施具有很廣泛的選擇性。這些活動可以是學生自主的活動,也可以是選修課上教師指導下的泛讀,還可以與學科相關的小組活動、文體競賽、研究性學習等各類輸入性的語言接觸上。在體現教育民主化的同時,課外閱讀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另一個切入口。當今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機會。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查找信息,更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布置適量的課外閱讀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高中英語的課外閱讀既要有學生的隨意性,還要合理地加強教師對課外閱讀的強制性要求,以增加學生對語言信息的攝入量。
英國語言學家Janice Yalden在其代表作《語言教學課程設計原理》中倡導通過比例大綱形式來設計、決定、安排課程的內容。所謂比例大綱形式,“就是以話題或概念為框架,將一個語言課程分為幾個不同的教學階段,分別用來重點發展語法能力、交際能力和篇章能力”。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側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篇章理解能力,雖然課外閱讀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但為了更系統地發展學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語言的運用能力,教師要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技術和內容的指導。Yalden提出的“語篇為主線的課程框架、情景為主線的課程框架、學習任務為主線的課程框架”對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地實施課外閱讀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充分利用“話題、情景、意念、主題”等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焦點和內容”。[4]
教師的指導到位是有效實施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保障。對課外閱讀的內容、課外閱讀的時間安排、課外閱讀的策略技巧等都要有具體、周密的考慮和建議。為了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把握,積累知識,教師可幫助學生設計課外閱讀筆記的記載方式,如:
教師不能因為是學生的課外閱讀就放任不管。教師的指導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除了規劃性的指導,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評價性的反饋。利用適當的時間,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英語課外閱讀的內容。在培養學生閱讀技能的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用講故事、寫讀后感等形式培養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本身要率先垂范,要積極閱讀課外讀物,增加對英語語言知識的領悟和積累,否則在指導高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會失去話語權。
四、課程評價:主體多元、協商要求與激勵有力
新課程改革對課程多樣化的要求體現在評價上就是要堅持“評價的發展性、過程性、綜合性和靈活性”。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評價主體首先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生對閱讀內容以及閱讀效果有自己的評判標準。這個評判的過程,學生要能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有一個價值性的判斷,而評判的結果又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繼續參與課外閱讀的熱情。學生對自己課外閱讀價值的評價關系著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外閱讀大都是學生的自主性活動,評價的結果影響著學生獨立性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同伴也是評價的主體。雖然課外閱讀大都是自主性的活動,但當同學間在交流課外閱讀內容、分享閱讀成果的時候,同伴也就成為了價值評價的主體了。這個評價的最大價值體現為同伴間的合作、探究。教師肯定也是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評價主體。教師的指導包含了對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評價和反饋。教師的評價對幫助學生反思修正、認識自我和建立自信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課外閱讀有相當比例是學生在家里完成的,因此評價主體還應該包括學生的家長。家長的評價主要表現為與子女的交流和對閱讀過程中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認可。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能獲得子女在學習過程中的豐富信息,增進與子女的溝通,而不再是一個“局外人”。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目的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而應該更加關注培養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因此,在課程評價的要求上要有別于課堂教學,要與課堂教學評價合理錯位。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學生對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題型存在畏懼心理。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成就感。評價的意義在于服務,要服務于學生的發展。針對傳統評價模式中存在的“管理主義傾向”和“過分強調科學實證主義的方法”等缺陷,美國教育評價專家庫巴和林肯提出了“第四代評價”,主張以“協商”和“回應”的方式“共同建構”。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協商,分享了課程評價的“權力”,理解學生課外閱讀中的進步與困難,既尊重了知識、能力、興趣等多元價值的取向,更尊重了學生的成果,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5]
由于高中英語課外閱讀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熱情,教師尤其要注意指導工作的激勵作用。無論是在給學生的課外閱讀建議時,還是在評價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時,教師都要從樹立學生信心的角度出發,發自內心地欣賞學生在英語課外閱讀中取得的點滴進步,鼓勵學生積極投身英語的課外閱讀,勉勵學生勇敢地在實際中運用英語閱讀的技能,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品格。由于課外閱讀材料本身的新穎性,加上學生在選擇時的興趣使然,學生能輕松地將課堂上乏味的語法結構和功能有機地融合到閱讀的過程中去。在這個語言運用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意識得到了充分發揮,而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激勵將能最大化地激發起學生的潛能。
課程多樣化給高中英語的課外閱讀帶來了新的理念,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操作策略。課程多樣化視野下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實實在在地能從另一個角度對高中英語的教學起促進作用的方法。我們不能庸俗地把課程多樣化理解為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簡單化和隨意化。這其實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一個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能力的過程,是一個尋求創新、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的過程。[6]■
參考文獻:
[1]段兆兵.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多樣化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3.
[2] 呂良環.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0-41.
[3] 康紅兵.農村高中英語課程多樣化的實施策略研究[J]. 江蘇教育研究,2012(1):36-38.
[4] 耶登.語言教學課程設計原理[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F13,F14.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式方法
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十分重要,必須引起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切切實實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教學質量。
一、引發閱讀興趣,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1.名人效應
名人的榜樣作用能夠使我們的學生產生積極效仿的功效,會給學生一種模仿的觸動。平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們國家或是國外在讀書方面特別優秀的知名人士,、老舍、魯迅、冰心、、高爾基等等優秀的讀書事例在學生的耳際回響,讓名人的榜樣作用熏陶感染學生,使小學生從自己的內心萌發想要讀書的愿望,是一種來自內心的真實感悟。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去多讀書,努力去讀書,才會使自己具備較高的課外閱讀能力。名人效應定會激勵學生酷愛讀書,使學生從書籍之中獲取廣博的語文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2.活動鋪路
在學生每次開展活動之前,都要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培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收集與活動相關的信息資料,在閱讀的基礎上,找尋活動的素材。例如《×××優美的風景令我難忘》,活動前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優美的寫景范文,摘錄文章中的好詞佳句,洞悉文章作者出色的寫作方法,以給學生正確的指引,使學生體驗到準備后獲得收獲的那份喜悅。
3.能力展示
讓在閱讀方面表現較好的學生展示自己在閱讀方面的優異表現,能使學生看到教師對學生閱讀方面的高度重視,從而激發自己閱讀的興趣,投入到閱讀的過程中。
二、有效地選擇課外閱讀讀物,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
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還要注重學生課外閱讀讀物的正確選擇,我們教師必須做好學生課外讀物的推薦工作,指導好學生選擇書時應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小學生受自身年齡的限制,教師應該去推薦與他們相適應的書籍,千萬不能圖省事去搞一刀切,不管學生是幾年級的,都是介紹一樣的書籍。教師一定要依據學生的識字程度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
要知道,小學生畢竟還是小孩子,不要引導他們去閱讀那些非常深奧、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學生一點興趣都沒有的文章,只要我們的目標正確,我們的價值取向合理,那就不要去區分是動畫書籍,還是小卡片畫書,只要是學生接受的、喜歡的、想要去讀的,只要是內容符合就行,我們老師都允許學生去閱讀,以充分滿足學生的閱讀愿望。
現在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是科技信息普及的時代,一些先進的媒體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電腦、智能手機等輔助閱讀,只要學生能夠正確使用,就會讓其發揮功效。報紙、雜志、小說、電影、戲曲、廣告均可以成為學生閱讀的內容,有效地從中捕捉語文信息,達到豐富語文課堂內容的效果。
三、正確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法,強化學生n外閱讀效果
有了興趣學生的課外閱讀充滿動力,輔之課外閱讀讀物的優化選擇,再有教師給予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正確指導,就可以使學生掌握系統的課外閱讀方法,強化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
1.閱讀方法一般分為精讀和略讀兩種模式,指導學生掌握精讀和略讀的方法,對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至關重要
精讀所指的是引導學生去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仔細思考,深入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及思想內涵;略讀是指引導學生先看看文章的前言、文章摘要、作者編寫大意以及文章的目錄等內容,先去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意圖、模式以及規模,而后再去引導學生閱讀整篇文章,分析文章的篇章、章節、標題、序節及段落內容,最后再去博覽全文,了解大意。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在教師指導這方面,我們要去做的就是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外帶課內,課內輔課外,循序漸進,按照一定的閱讀模式,即先略讀文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去精讀文章,細致品析文章內容,了解文章作者要表達的深刻內涵,達到細致內化的效果。
2.輔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同時,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教師做定期的課外閱讀檢查指導,定期檢查學生所記的讀書筆記,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不斷深化與完善。
參考文獻:
一、收集數據
筆者對341位初二的學生課內外閱讀情況進行調查,以下是調查內容:
1. 你喜歡上英語閱讀課嗎? 為什么?。
A. 喜歡 B 一般 C 不喜歡
2. 哪種類型的閱讀課你比較喜歡?
A 注重詞句講解,逐句講解
B 注重整體閱讀及閱讀技巧的培養
C 注重材料中的語法并重點講解
3. 英語閱讀課后,你進行相應的課外閱讀嗎?
A 經常有 B 有時有 C 很少有
4. 你的課外閱讀主要是:
A 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得不做
B 老師推薦的,可彈性完成
C 自己主動找相關的閱讀材料
5. 課外閱讀時,最大的難題是:
A 詞匯不夠,看不懂 B 不能長期堅持
C 不感興趣,覺得枯燥乏味
二、發現問題及分析
筆者發現大部分初中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普遍偏低,主要表現為閱讀量偏小,或只是為了老師布置的作業而疲于應付,而不是課內閱讀的有效延伸,使課內外的閱讀未能有效銜接,從而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筆者發現問題的存在有以下幾個原因:
1. 37.8%的學生對英語的課外閱讀不感興趣。課外閱讀較少或幾乎沒有,有的學生即使有課外閱讀,也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得不做,抱著應付的心理,為了完成任務,帶著問題直接找答案。并沒有用老師課上所訓練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另外,由于初中生的詞匯量有限,看不懂是學生課外閱讀時最大的障礙,其次是結構復雜的句子。如果老師布置的閱讀沒經過精心篩選,而事后只是簡單報一下答案,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學生做了大量閱讀理解強化訓練,閱讀能力卻提高緩慢,特別是中等偏下的學生。
2. 68%的學生反映,學生的課外閱讀基本上是以“完全自主閱讀”為主,而這對于初中生來說是行不通的。沒有適當的監控和適時的評估是不夠的。
三、探究實踐
教學活動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是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英語閱讀興趣是英語閱讀成敗的關鍵因素。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能開拓視野,增知啟智,還能夠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因此,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全面發展聽說讀寫能力。正確的閱讀內容的推薦;必要、適時的閱讀方法與技巧的輔導以及適量的閱讀競賽活動等,對于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愿望無疑是有效的。
(一) 閱讀內容的推薦為興趣啟航
現行的《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每單元都有貼近學生實際的閱讀材料,并配備層層遞進的理解題,多方位的培訓學生的閱讀能力。老師要充分利用課本材料,優化設計每節閱讀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為切入點,達到提高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的目標。
同時,老師要向學生推薦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料;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優秀材料提供。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其閱讀動機,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二) 閱讀方法的指導為興趣導航
課內閱讀時,老師可以具體了解并參與學生的閱讀過程,并及時予以適時適量的引導和幫助。課外閱讀時,老師就不可能扮演同樣的角色,為了達到課內外閱讀方法的銜接,需要我們改進課外閱讀的講評方法,力求與課內閱讀的方法接軌。⑴ 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點撥。⑵ 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性,避免直接告訴學生某個句子的意思或文章的主旨。⑶ 注重解題的方法的點撥。⑷ 鼓勵學生記閱讀周記,辦閱讀書摘和剪報的形式促進學生交流閱讀成果,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積極進行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和詞匯量,有效銜接課內外的閱讀方法,使得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有效延伸和鞏固。
(三) 閱讀的監控和評估為興趣生成
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自主性不強,許多學生課外閱讀主要是為了課堂教學和應試進行,其學習面狹窄,課外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待提高,讓他們參與課外閱讀是培養其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因為在閱讀中,學生有大量的學習機會。
在課內外閱讀中老師都以組織者身份出現,但課外閱讀時,老師更側重咨詢者(counselor)的身份,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
課外閱讀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監控和自我督促是學生將學習成果與自己預定目標相對照的過程。兩者合并旨在督促學生經常對課外閱讀過程進行反思和改進。
課外閱讀內容的推薦,閱讀方法的引導以及閱讀監控和評估是培養學生英語閱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學習,課外閱讀,興趣培養,注重熱點,聯系生活,以生為主。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學習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豐富的課外閱讀量才能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同時,語文課外閱讀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將課外閱讀與課堂學習相融合,實現語文課堂的多元化教學。我們在培養學生進行語文課外閱讀學習興趣的時候要注重方式方法。從學生出發,真正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
一、閱讀要注重興趣培養,從興趣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做好課外閱讀。
學生進行語文閱讀不應當是單一、枯燥的,很多時候學生覺得語文閱讀有太大的局限性、知識性過于濃厚。也正因為這種原因學生缺乏主動進行語文閱讀的欲望。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當從課外閱讀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其多樣性,進行興趣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學生才能夠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我們就是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這樣的一種學習興趣,養成學生在課外進行語文閱讀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進行課外閱讀訓練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定期進行課外閱讀進行交流匯報。學生之間對自己的課外閱讀內容進行介紹溝通,引導學生更好的分析課外閱讀內容,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總結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對語文課外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外閱讀重在興趣培養,它與課堂教學一樣要掌握學習方法。只有做好興趣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課外閱讀。
二、重視學生的個性閱讀,引導、啟發學生進行語文閱讀。
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往往有自己的學習偏好,因而在閱讀興趣方面也有著差異。我們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做合理的引導。根據學生的不同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推薦好的課外閱讀書籍。而不是硬性規定學生要做多少篇課外閱讀,也不是將課外閱讀書目為學生一一羅列。所謂課外閱讀就有其延展性,它不同于課堂教學的固定性。課外閱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只要學生的閱讀是健康的、合理的就應當予以鼓勵。每個學生都有其個性,所鐘愛的閱讀讀物也有所不同。但無論什么類型的讀物,適當的課外閱讀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只要教師能夠在學生的課外閱讀環節正確的進行指導,無論什么方向的讀物都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我們應當發現正是學生的不同的閱讀興趣,才能引導學生向不同方向更好的發展。
三、課外閱讀教學應當聯系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
課外閱讀不同于課堂教學,它即與課堂教學異曲同工同時也高于課堂教學。因而,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從課堂教出發,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方法。同時我們也要強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自主性學習。課外閱讀教學應當從課堂教學出發,同時也要進行一定的拓展。幫助學生從課外教學中獲取有益的學習信息,積累語文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孤立,這也是學生在進行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后并沒有收益太多的主要原因。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將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建立一個良好的語文教學體系。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學生帶到課堂外,讓學生切身的感受文章中對春的描述。在這種教學方法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也能夠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將閱讀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生活中尋找閱讀的影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益于課堂教學,也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更好的開展課外閱讀。同時課堂教學的學習技巧也可以適當的應用于課外閱讀之中,這樣不僅有益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外閱讀內容,同時也能適當對課堂知識進行應用。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并不是立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注重在課堂教學時滲透課外閱讀,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將課外閱讀學習服務于課堂語文知識學習。
四、語文課外閱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語文學習并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新課標日益推廣的現代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多元化、趣味性的語文學習平臺。課外閱讀同樣也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學生課下的積累,學生、師生間也應當進行溝通交流。正確的課外閱讀教學形式可以幫助學生高效的進行語文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閱讀學習平臺。
課外閱讀應當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學生可以進行分組學習。一個人的力量是小的,學生間進行分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溝通。同時小組間也可以進行分享,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發現的優良讀物進行分享可以節省好多在找讀物中所用的時間。小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中通過溝通討論的方式更好更快的找到答案。另外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定期的進行課堂匯報課,這樣我們既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外學習進度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種課外閱讀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好的實現課外閱讀高效學習。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一個更為寬廣的學習平臺,培養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課外閱讀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做好課外閱讀。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聯系,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林萍.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培養初探.新一代(下半月)[J].2012,(2).
[2]郭秀平.淺析初中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12).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有效閱讀;基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08-0056-02[ZW(N]
[作者簡介]陳燕(1976―),女,江蘇海門人,本科,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語文教師,中學高級。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根基。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積累語文素材、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關鍵階段。與小學階段相比,初中閱讀除了增加了閱讀量之外,還增加了閱讀中的理性思考意識,讓學生能在閱讀中提煉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有效閱讀不但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豐富語文知識、提高寫作水平與能力,而且對于其他科目的學習都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如今,我們倡導終身學習,所謂的終身學習是以“終身閱讀”為出發點的,掌握有效閱讀方法對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課外閱讀與課堂學習相呼應
有學者指出:“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單靠課堂內容的充實是不夠的,語文是源于生活的基礎學科,應當課內、課外兩手抓,從而形成‘得法于課內,增益于課外’的良好教育模式?!闭n堂是開展語文教學的基礎陣地,而課外有效閱讀則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因此,應當以語文課堂為主軸,形成課外閱讀的外延效應,實現課內、課外閱讀并舉,以“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有效閱讀的良好習慣。
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類目,從而降低學生課外閱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教學《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對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介紹,使學生了解作者的文學成就,因為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收錄較多,作者介紹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在課外閱讀引導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匆匆》等文章,還可以推薦《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以此滿足閱讀能力較強學生的需求。將課堂內容與課外閱讀內容有機結合,是實現學生有效閱讀的捷徑。
二、指導學生選擇課外閱讀作品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尚缺乏客觀性和針對性,因此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也具有一定盲目性。學生對于“課外閱讀有益”這一觀點是認可的,但是在選擇課外讀物時,往往會被其他因素誘導,例如有些學生會被書籍花哨的封面設計所吸引,有的學生自己購買的課外讀物有大量錯別字,這些都會對學生的有效課外閱讀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可見,教師應當對學生課外閱讀中的“選擇能力”進行強化,減少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無用功”。
例如在講《皇帝的新裝》一課時,很多學生都表示在小學階段就已經了解了這個故事,而且對于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也耳熟能詳。那么,在這堂課的課外閱讀中,教師就不能單純以推薦安徒生童話為主,而應深化拓展閱讀領域。筆者為學生推薦了《安徒生傳》這本書,引導學生認識這位作者所處時代的歷史背景以及當時的社會政治特點,使學生了解作者的文化心理與創作內涵。同時教師還為學生推薦了《皇帝的新裝》的多個續寫,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從閱讀發展至練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選擇能力得到了強化,而且還能從課外閱讀中拓展語文思維,提升作文寫作能力。
三、注重推薦優秀課外閱讀素材
雖然不少學生都認識到“閱讀有益”,但是在閱讀素材的選擇上卻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科學選擇閱讀文本。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優秀的課外讀物進行集體推薦,例如《語文報》《讀者》等刊物,這些刊物內容積極向上,具有青春正能量,是學生通過閱讀認識“外面的世界”的一扇窗口。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有針對性地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從而促進個性化閱讀與人性化閱讀相結合。
對于一些個性內向,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大學》等書籍作為課外閱讀素材;對于有冒險精神但是個性魯莽的學生,可以推薦《魯濱孫漂流記》《赫克爾貝里?芬歷險記》等書籍,促使學生正確認識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魯莽,認識到智慧是勇敢的根源;現在的初中生多數為獨生子女,缺乏必要的忍讓和合作精神,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中,都會以個人為中心,很少顧及他人感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推薦《森林中的伙伴》《團隊的力量》這類課外讀物,培養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讓學生懂得合作與團隊的價值。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課外讀物推薦,能夠在培養學生有效閱讀習慣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學生個性,實現語文教學的輻射效應,同時還能夠使初中課外閱讀更具啟發性和引導性。
四、引導學生掌握課外閱讀技巧
由于課外閱讀較為自由,不受課堂限制,因此學生在閱讀中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不能集中精力,閱讀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課外閱讀技巧。
首先,使學生了解精讀與泛讀的區別:精讀注重閱讀質量與閱讀思考,要通過閱讀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泛讀則是以瀏覽形式進行了解,無需深究。例如在講《社戲》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魯迅不同風格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和泛讀。精讀內容與課文關系密切,如《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泛讀的內容則比較廣泛,如小說集《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學生掌握了精讀與泛讀的區別,閱讀效率將有所提升。
其次是鼓勵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往往會疏于思考,只重視閱讀量而放松對閱讀“質的要求”,而讀書筆記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結合自己的知識構架,從中得到知識積累和人生感悟。讀書筆記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效果得到沉淀,同時起到促進長期記憶的效果。例如在《中秋詠月詩三首》教學中,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收集了大量的詠月詩詞,并做成一個小專欄,課堂教學效果良好。由此可見,將課外閱讀與讀書筆記結合起來,能夠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應將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周密布置,落實檢查,將課外有效閱讀真正落到實處。在課外有效閱讀途徑的發掘中,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引導理念,將學生閱讀由封閉式課堂構架轉變為開放式有效閱讀模式,使學生在更為開放的閱讀環境中拓展視野,增長知識,養成更為積極健康的閱讀習慣。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而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顯著幫助,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終身有效閱讀的意識。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課外閱讀 內容選擇 語文素養
語文教師的肩上有不能承受之重,幾本語文書又承載不了豐富的語文教學內容。課標中這樣定位語文:“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為是基礎,所以有不能承愛之重。語文素養明確要求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九年課外閱讀的總量在400萬字以上等。如果把課標的要求放到我們學校的語文教學實際中來衡量一下,就知道課標只是虛設了,現實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實在令人堪憂。
以我的學生為例,我從調查中發現課外閱讀無序、低效,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無序的主要表現是:一是盲目地、沒有選擇地讀,得到哪本讀哪本。二是所讀的書不是精品。閱讀的無序必然導致低效。也就必然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選擇有意義的課外閱讀內容。
為什么學生的閱讀現狀和語文素養如此令人憂慮,我所看到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課外閱讀缺少意識
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我們的語文教師“一心只教圣賢書”,只對教材繁瑣講解和機械訓練,很少鼓勵、指導學生去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我們的學生“一心只讀教科書”,以課本代替作品,以習題代替閱讀,以能力訓練代替語言感受,從而弱化了閱讀功能。家長也深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嚴重束縛,一味追求短平快的效益,呈現出鮮明的功利性,不可能全力給予配合和支持。這樣,種種淡薄的意識無疑使課外閱讀缺少生機和活力。
2.課外閱讀缺少選擇
課外閱讀內容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思想不成熟,心理不穩定,在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極易陷入迷惘,內容選擇的不恰當直接影響著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這和新課標所倡導的讓學生受高尚情操與趣味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理念背道而馳。
3.課外閱讀缺少時間
我們知道,課外閱讀需要時間,而我們的學生學業負擔繁重,疲于奔命于大量的習題中。這樣,在課外閱讀具體實施過程中嚴重暴露出時間上的矛盾。學生一方面想要抽時間課外閱讀,一方面又想要高質量完成學業,這樣顯然產生了一個時間上的碰撞。也就很少有同學能真正抽出時間潛下心來進行課外閱讀。
4.課外閱讀缺少方法
我們的許多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缺少正確的閱讀方法。只一味追求內容的新鮮離奇,情節的生動曲折而沒有深入本質,往往忽視作品本身的藝術技巧、價值內涵。同是有的老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閱讀的設計和出發點并不是真正以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為本,而是為了提高考試時閱讀題的得分。這樣,學生失去了主動閱讀的權力,無法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潛能。另外,一些課外作品,尤其是世界名著、科普作品等,它們和廣大中學生的生活閱歷、文化水平和興趣愛好距離較遠。復雜的背景、繁瑣的情節、深奧的語言……使許多學生往往可望而不可及。
我認為闡述最為透徹最能觸動我做這個選題的還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在學生中開展課外閱讀已刻不容緩。那如何開展課外閱讀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實踐:
1.強化閱讀意識,激發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教育應該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是這個道理。作為語文老師,首先自己端正態度,明確認識。同時,初步了解班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狀況,想學生所想,尊重學生的喜好和選擇,千方百計地保護學生的求知欲。老師在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物的時候,可有意識地介紹那些故事性強、情節有趣的書,讓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選擇自己喜愛讀的書。也可給學生朗誦一些作品中精彩的片斷,讓學生共同欣賞。還可以積極有效地開展閱讀評價,定期展示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穩定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爭取家長的支持配合也十分重要,只有老師、學生、家長共同提高認識,統一方向,才能使學生邁出課外閱讀的第一步。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的:“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只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愿望?!?/p>
2.注重閱讀內容的選擇
課外閱讀內容的廣泛性、復雜性,必然使課外閱讀作品優劣各具,這需要我們的老師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正確選擇和引導??偟脑瓌t是真正有的放矢地推介引導學生閱讀一些能增長見識、豐富情感、陶冶性情的作品,在作品中感悟情感的傳遞、心靈的共鳴,在閱讀中拓寬視野,豐富人生,讓生命在閱讀中更加精彩。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我堅信要想使學生們的文學素養有所提高,必要讀給學生讀“打底子”的書,曹文軒認為:人類以多種姿態展示在造物主所給的空間里,讀書是一切姿態的底子,而只有大善大美大智慧的書才能給學生打上精神的底子。對中國的中學生而言,從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來尋根來扎根來吸取營養無疑是不二法門。初一可以精選古典詩詞,成語典故引導學生誦讀,初二讀精短的古文名篇,初三可以引入千古傳誦的經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因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很大,這個過程中篩選很重要,又不能增加學生的負擔,主要以讀為主,力爭能背下來成為自己的一份堅實的積累,成為精神的底色。
葉圣陶先生認為課文無非是一些例子,如果用好和強化這些例子就可以實現閱讀量的提升和寫法的提高。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單元內容安排的特點或學習重點,搜集與此相關的課內外讀物,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進行探究創造,最后交流探討,歸納總結。這種方式是課本的延伸,是探究的深入,可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例如,在學完魯迅的《孔乙己》后,給學生印發《藥》,并推薦學生閱讀魯迅的其它小說加深對魯迅作品的理解。再如,初中語文七年級的人物傳記單元基本都是節選,而本單元所介紹的偉大人物身上都有更多值得學生們關注和學生的地方,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讀其原著,像《偉大的悲劇》出自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而這部文集中的其它作品都可以做為補充閱讀。比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可以閱讀張曉風的《春之懷古》,比較其中的寫法及寫作角度、語言等方面的異同點,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在這個研究中我還走在探索的路上,但我會堅持走下去引領學生走進更廣闊的閱讀世界,我相信這應該是大語文的大路!
參考文獻:
1.季江勇.《倡導“原典閱讀”,打好“人生底色”》.《語文教學之友》.2002年第4期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ISBN978-7-5041-1809-7
3.詹月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報》.2005年第50期第7版
一、基于教學內容,推薦課外讀物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之前,首先應當從課標著手,將閱讀教學目標進行深化、拓展,再結合語文教材內容,根據相應的目標與標準為學生們推薦合適的優秀課外讀物。
例如,在教學《香菱學詩》這一課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們粗略地閱讀了一下教材課文,待學生大概了解文章內容之后,筆者便引導學生逐步分析其中的相關細節內容。如文章中對香菱作詩時的神情、動作等的描寫部分,如此便引導學生們精讀文章,品位文筆的妙處,最后,筆者再講了李紈開詩社的部分內容,引發學生們閱讀《紅樓夢》的興趣與欲望,并推薦學生們在課后閱讀《紅樓夢》的其他精彩章節。如此一來,課外閱讀便與教材教學相關聯,并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們的課外閱讀能力。
二、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培養閱讀習慣
有效的課外閱讀計劃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學生穩步提升自身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發展需要,結合閱讀目標,幫助學生制訂層次化、差異化的閱讀計劃,并通過一定方式,讓學生穩定、不打一絲折扣的落實計劃內容。另一方面,在計劃定制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滲透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在課文閱讀中實現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的雙重發展。
例如,在教學初中語文時,教師便給學生制訂了這樣一個閱讀計劃:每天至少閱讀兩篇《青年文摘》中的文章,并寫出相應的閱讀感悟;每個月至少閱讀一本名著。如此一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量便得以提升,同時,定期、定量的閱讀計劃有利于培養學生們定期的閱讀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們不僅能夠拓展自身的語文閱讀面,還能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并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三、指導學生掌握技巧,提高閱讀質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學生才能在課外閱讀中開展有質量的閱讀。這需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重點關注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按某一固定思維方式來進行閱讀講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閱讀分析方式,以此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在講解現代文時,先講文章結構,再思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內涵,然后概括文章主旨,最后再對文章精彩例句或要點進行分析。通過先整體后部分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閱讀文本內涵,如此一來不僅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閱讀技巧,更豐富了學生閱讀思維,有利于課外閱讀質量提高。
四、 引導學生閱讀分享與交流
通過分享閱讀心得,學生能夠觀摩他人優秀的閱讀方式、閱讀技巧,了解他人對閱讀文本的內涵看法,通過交流閱讀見解,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學生在分享中交流自己的課外閱讀,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促進了良好學風形成,從而促進課外閱讀教學發展。
例如,在指導初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讓學生在每次閱讀之后便將閱讀體會、心得以及閱讀文本中的精彩段落等都及時記錄下來,并整理成讀后感,然后再將讀后感上交給教師檢查,并評選出優秀的讀后感粘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之中。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定期召開學生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們分享心得。比如有一位學生在交流會上分享了自己閱讀《簡愛》的一些心得與感悟:“我覺得簡?愛是一位堅強而自尊自愛的女生,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從不向苦難低頭,她身上的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位學生還朗讀了《簡愛》書中的精彩部分。
五、重閱讀內容的輸出
知識的輸出能夠鞏固和活化知識,從而產生知識的內化效應。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接收和理解了大量的知識,如果不進行知識的輸出,那么這些知識大部分會很快被遺忘,導致閱讀的知識轉化率很低。閱讀知識的輸出可以通過黑板報、讀書筆記、讀書分享活動等。
譬如,在推薦學生閱讀《茶花女》后,我要求學生在閱讀后每個人做一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可以是對內容的簡要介紹,也可以是對這部小說的評價,或者對里面人物形象的評價。然后綜合優秀的讀書筆記,做一份以《茶花女》為主題的班級報紙。里面涵蓋了內容簡介,優秀的讀后感,其中還有一個女生從瑪格麗特(《茶花女》女主人公)角度寫的自傳,帶領大家從另一個角度看《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