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

        第1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本科生導師制的起源與發展

        導師制就是由導師負責對學生的學業[2]、品行和生活進行個別指導的人才培養制度。導師制最初產生于14世紀的英國,當時由牛津、劍橋率先提出并實施導師制,以后逐漸在倫敦大學及其他許多學校推廣。在我國,導師制一直只應用于研究生教育,只是最近這幾年隨著我國高校教學改革與發展,學分制、選課制的普及,才開始逐步在本科生中推行。發展到今天,本科生導師制已逐步成為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機制,已經成為高校教學體制改革的一種新趨勢。

        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作為國家政策保障,是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培養的衛生人才,其培養目標定位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適應農村衛生工作發展需求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質全科型醫學人才”。因此,本科生導師對農村免費定向醫學生學習、思想等方面的引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如何發揮本科生導師制在免費定向醫學生培養中的積極作用

        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旨在加強對學生在思想、學習、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引導,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制定自己的學習和能力培養計劃以及將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和優勢,最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3]。針對免費定向醫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如何發揮本科生導師制在免費定向醫學生培養中的積極作用呢?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科生導師制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由于免費醫學定向生就業有保障,許多定向生入校后就認為自己“進了保險箱”,導致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往往出現學習目標模糊、學習態度不端正、被動學習的現象,許多學生抱著“完成任務”、“只要拿到雙證就可以了”的心態學習。還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后,不適應教學模式的改變,沒有及時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針對上述問題,導師要盡早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傳授學習方法,尋找學習動力,使其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必要時采取激勵機制。

        通過開展各種學習活動,為日后基層工作奠定理論基礎:為了較早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增強學生的預防保健意識,導師要定期組織開展“人人健康、健康人人”預防保健講座和“農村常見病及多發病病歷討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增進對學科之間的交叉和基礎與臨床醫學知識之間的銜接融合的理解,從而珍惜每個階段的理論學習,為日后基層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搭建技能學習與實踐的平臺,為適應基層工作奠定實踐基礎:由于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導師要積極為學生搭建技能學習與實踐的平臺,例如:讓學生入學后利用業余時間到附近社區衛生院或培訓班學習針灸和按摩技術等,也可讓學生把學校學習的知識與基層衛生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居民家中或社區衛生院開展健康宣傳活動,以為自己將來適應基層工作奠定實踐基礎。

        指導學生申請大學生課題,加強學生科研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方案提出:全科醫學生要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有著現代醫學新技術、新項目的基本技能和發展潛力,在校期間,必須完成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是培養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很好途徑。本科生導師大多從事科研,對本專業的前沿性研究有一定的認知。導師如有課題,可把學生吸收到自己的課題組進行科研指導,指導學生會利用學校各種資源去查閱文獻及綜述的書寫;導師也要鼓勵學生申請大學生課題,對他們的課題設計給予指導。通過上述的指導,學生科研思維及創新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總而言之,在免費定向醫學生培養中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是使醫學教育真正落實教改、服務醫改的有效舉措之一,不但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輸送合格的全科醫學人才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優化全科醫學課程體系方面也起到了推動作用,應引起各地方高等院校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編辦.關于印發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S].

        第2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關鍵詞】中職生 法律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3-0192-02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的思想、觀念、知識、心理的總稱。它既包括人們的法律知識、法律思維方式、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態度、法律信仰,也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形態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內容。中等職業學校肩負著中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提升其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其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環節,加強其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僅可造就一代守法公民,而且還對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 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就是人們對法律的無限信服與崇拜,并以之為行為的最高準則。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生成相當重要,它是一個國家法治化的關鍵因素。可以說,國家法治化的過程就是逐步建立法律權威和法律信仰的過程。由于教育、法治現狀、社會轉型期信仰的缺失等原因,再加上自身年齡偏小,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和穩定,中職生雖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但大多僅停留在感性認識水平上,并沒有形成對法律的信仰,部分學生崇尚權力,迷戀金錢和財富,對法律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沒有準確地把握,對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認為法律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和工具,為權力和金錢所支配。

        2.法律知識不足,整體法律知識水平低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形成的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的重要依據。由于中職學生是中考失利者,文化素質明顯不高,他們很少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法律法規,僅有的部分法律知識,多是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和道聽途說所得,整體法律知識水平存在明顯欠缺,其在校期間所表現出諸多的不良行為,往往只有紀律上的處理,并沒有在法律上對其警示,導致中職學生對自己不良行為的社會危害缺乏明確認識。比如有的學生對于盜竊概念十分模糊,偷多少,能構成什么罪,幾乎一無所知,相當多的學生不知道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誤認為違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違法。

        3.法制觀念淡薄

        法制觀念是法律意識的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的依據,與法律知識水平存在著密切聯系。雖然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實際仍是“應試教育”,中小學的課程中,很少有關于普法教育的內容。由于法律知識的欠缺,導致中職生法律知識水平低下,法制觀念淡薄。遇到矛盾時或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或采取激烈的方式來處理,對自己行為的后果缺乏清醒認識,更有甚者,對法律缺乏畏懼,嚴重危害社會而觸犯法律,比如,校園暴力中的傷害。這些問題無不反映了其法制觀念的淡薄。

        4.法律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

        在我國,中職學校都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課。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老師會告訴學生,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但是當實際沖突發生時,有的學生就頭腦發熱,采取一些過激的方法處理矛盾;有的學生則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如,在日常購物時不知道索要購物憑證;畢業時不知道怎么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在打工過程中拿不到勞動報酬如何維權等。這些問題課堂上老師都講過,可面對實際問題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由此可見,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依舊缺乏。

        二 影響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原因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響

        中職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6~18歲之間,其身心發育尚不成熟,各種心理活動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和盲目性,渴望獨立卻經驗不足,情感強烈卻不穩定,好奇心強、模仿性強,自控力差,沖動易怒。面對社會上各種誘惑、壓力,他們感到無所適從。部分學生的功利心、自我意識過強,加之其薄弱的意志、消極的態度等心理癥狀混合交織,客觀上會對法律、制度產生心理抵觸。

        2.外界價值觀念及社會負面的影響

        中職生離開家庭在外學習,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社會,這有利于他們學習知識、開闊視野。但中職生大部分都是沒有考上高中,迫不得已才進入中職學校的,不僅在文化知識上,而且在人生理想、意志品格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易受外界環境和不良信息的誘惑和影響,各種負面信息也通過各種途徑,對他們本不成熟的價值觀造成沖擊,金錢至上、崇尚享樂、自我中心等嚴重阻礙了中職生的健康成長,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誘導,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學習法律內容少,法制教育觀念錯位

        一是中職生教學計劃中,道德與法律課程,學時少,內容少,教材內容滯后,法條多,案例少,學生不喜歡;二是法制教育定位不準確,重義務輕權利,使學生覺得“法律就是義務”,不利于學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三是重條文輕理念,忽視現代法律觀點、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培育;四是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厭倦和反感,失去了學習興趣。

        三 培養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

        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總書記曾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的和諧。”法律意識不能自發形成。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觀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1.培養法律價值的認同感和法律信仰

        法律意識的最高層次是法律信仰,是人們對法律的認同和依歸。對法律的信仰歸根結底是法律體現著當代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理想。當對法律認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人們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遵守法律就會形成自覺。因此,對中職生進行法治教育時,應用現念來評判與思考法律所體現的價值觀是否符合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要求,是否充分體現、實現并保障了公平和正義,法律的內容是否反映了人們的價值追求。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法律的情感和其內心對正義的信仰達到一種心靈的契合,學生才會發自內心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完成法律意識的升華。

        2.創造良好的法治社會環境及校園法治氛圍

        環境對于人特別是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為此,從社會大環境看,要培養中職生的現代法律意識,就必須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特別在司法領域,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力,其本身就具有積極的教育示范作用,大眾傳播媒體在學生法律意識的塑造方面,應利用典型案例,進行生動的法治宣傳,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輿論,營造出良好的法治環境。另一方面,在學校小環境上,學校管理要做到依法治校、依法育人,對學生違規違紀的行為,照章處理,不姑息、不遷就、不因人而異,樹立規章制度的權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豐富校園文化,開展多種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如法律板報、知識競賽、法制講座、旁聽庭審等,營造濃厚的校園法治氛圍,以利于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

        第3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素養;大學生

        我國正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社會,社會權益被公民所平等的享有,同時,法律也規定了其必須擔負相應的責任。對于大學生這種社會棟梁來講,更是需要對法治內涵充分理解,提升個人法律意識,對于外界的各種不良誘惑,能夠自覺抵制,弘揚社會正能量,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1、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意義

        1.1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

        大學校園是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每一個大學生應該充滿積極的正能量,方可以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其中,法律素養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素質。需要積極開展法治教育,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通過學習相應的法律知識,培養法律素養,能夠知法懂法,學會利用法律來維護個人權利,對社會上的各種負面因素,能夠自覺抵御,從而維護校園環境。

        1.2提升素質,完善素養。

        在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僅要求人才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還需要有高尚的思想素質,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應試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學生在大學之前,往往只注意學習文化知識,沒有足夠的法治意識,無法分辨復雜社會中的是非。而大學教育過程中,借助于一系列的法治教育,包括《法律基礎》等,促使學生對基本的法治常識積極掌握,個人思想道德修養得到提升。高校大學生不僅能夠對本專業知識積極掌握,還可以培養法治理念,提升道德素養與綜合素質,更好地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

        1.3增強法律意識,提升個人實力。

        正能量的新型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建設中十分需要的,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重視法治教育實施的緊迫性,遇到了問題,能夠依靠法律途徑來解決,對國家個人的利益合法維護。

        2、現階段大學生法治素養發展的現狀

        2.1法制意識不強,容易出現犯罪問題。

        大學生與書本知識接觸較多,且有著較為簡單的社交圈子。家庭及學校的雙重保護,其沒有足夠的法治意識,往往采取單純的心思及狹窄的視角來處理社會問題,外界的不良因素很容易影響到他們,導致有多樣化犯罪行為出現。部分大學生進入校園接觸的學生有差異化的家庭背景,產生盲目攀比心態,如果自我揮霍需求無法滿足,就會出現盜竊行為;而具有較高知識和技術的大學生犯罪行為,往往會給社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危害。

        2.2社會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走上錯誤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在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但是也有諸多的不良社會因素出現,制約到社會經濟的發展。近些年,我國開始大力構建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將依法治國理念切實實施下去,逐步出臺和完善了法律條款,但是部分人員為了獲取較大利益,依然會打球,導致法律權威性受到影響;依然無法徹底杜絕非法謀取權益等不法行為。

        3、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

        3.1依據學校教育,營造法治氛圍。

        高校法治教育的實施,專業性較強,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學生的政治道德及法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而指導其參與社會建設及經濟建設。在這種情況,學校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師資,借助于專門培訓,促使教師的法律專業素養得到提升;對法治常識閱覽場所進行構建,通過閱覽,來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

        3.2優化網絡環境,營造傳媒環境。

        互聯網時代下,要求大學生能夠正確看待互聯網的優勢和弊端。職能部門需要發揮作用,對網絡環境嚴格監管,避免社會成員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負面影響,將良好的傳媒環境構建起來;此外,高校也需要定期經常的組織講座,引導學生能夠對網絡正確看待,對于那些不良的信息,能夠自覺抵制;要積極學習法律文化知識,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便從內在拒絕腐敗信息腐蝕。

        3.3將法律指導實踐開展下去。

        大學生將法治知識理論掌握之后,還需要通過實踐來科學檢驗,以便促使其了解這種理論知識是與實踐緊密聯系的,將知識轉化為切實能力。學校及社會各類團體,需要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如高校對法律審判場所進行模擬,學生融入到情境當中,扮演相關角色,這樣大學生得到了鍛煉,能夠將法治知識踐行下去。

        3.4增強個人修養。

        大學生要充分考慮未來的社會實踐,要想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就需要具備較高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校期間內,學生需要對法治方面的知識積極學習,充分重視法律素養的意義,不斷努力,提升個人思想政治水平。針對外界的各種不良誘惑和侵蝕,大學生需要提升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掌握的法律知識靈活運用,對外界誘惑自覺抵制,要一直堅持樂觀積極的精神,努力學習思想和馬列主義,對現階段社會上出現的腐朽思想及時總結。綜上所述,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是高校大學生,其法律素養及道德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中,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著重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建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法律素養提升的必要性[J].紡織服裝教育,2015(10)

        [2]陳穎.思想政治課視野下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7)

        第4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關鍵詞:法律素養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78

        1 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重要性

        法律素養是指個人認識及運用法律的能力和素質,主要包括法律知識、法律意識和運用法律能力等三個方面的內容。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大學生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一方面是對其自身的基本要求,因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法律知識,形成較強的法制觀念,擁有良好的法律修養,才能在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同時亦不會隨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大學生是我國走向依法治國的希望和中堅力量。其法律素養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法治社會的建設進程。再有,公民法律素養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而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精英分子,其將來在各行各業中的法律素養水平對其他公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因此,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有助于社會整體法律素質的提升。

        2 目前大學生法律素養現狀

        根據一項《90后大學生法律素養問卷調查》,目前我國大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及特點為:整體上法律意識顯著提高,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但學習興趣不高,對具體的法律知識仍然欠缺。如在區分違法與犯罪上,僅有53%的學生能準確區分。并且,近一半學生對與自身密切相關的法律如刑法、勞動法等一知半解。而在守法、用法、護法方面,普遍存在消極被動狀態,特別是在護法上,絕大部分學生僅能做到敢于承擔自己的違法行為,對他人的違法行為卻采取“不予理會”的態度。這種現狀無疑會導致幾種不良情況,一是由于對法律知識的缺乏,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來維護,或者是在作出了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甚至是犯罪行為時卻懵然不知。二是由于沒有形成尊法、信法、護法的法律信念,容易導致推崇“用權利和關系能搞定一切”的錯誤傾向和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非理。三是由于缺少主動護法的意識,在某一方面會導致學生遇到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解決和避免,從而助長違法犯罪氣焰。

        3 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有效途徑

        3.1 將法律基礎教學與法律實踐相結合

        由于原來承擔對大學生法律知識普及的一門課程《法律基礎》改革成了將《法律基礎》和《思想道德修養》相整合的新課,各高校的法律基礎教學普遍面臨著教學任務多,課時少,任課教師法學理論水平不高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成果,達到大學生知法、懂法的目標,就必須豐富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多結合社會實際,運用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將課堂的法律基礎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在課外積極參加法律實踐活動,如旁聽法院審判、參觀監獄,開展模擬法庭審判活動,參加法律知識專題講座等實踐活動,并將此作為成績考核的一部分。同時,任課教師也因加強學習法律理論,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達到教學要求。

        3.2 將法律素養培養與心理素質提升相結合

        針對大學生正值青春晚期,成年早期的特殊時期,其心理發展處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的特殊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感情豐富但分析判斷能力卻不夠成熟,易情緒化、敏感、脆弱,加之缺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很容易沖動行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近幾年發生的多起大學生惡性犯罪事件中很多都源于自我定位不準、心理失衡、不會正確面對挫折、人際關系障礙、人格障礙等問題。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心理素質的提升,兩者雙管齊下,在學習和探討法律知識或案例時,結合談心理健康知識如情緒控制等;或者在宣傳普法知識中結合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引導學生重視心理素質與法律素養的共同提升,懂得控制情緒,認識自我、正確面對挫折、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從而避免因心理障礙而引發的違法犯罪行為。

        3.3 將“依法治國”與“依法治校”相結合

        第5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生;法律意識;法治國家;法制教育

        在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中職院校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隨著我國的教學擴招,中職院校自身規模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由于中職院校傾向于技術的傳授,這使得原本入學門檻就不高的中職變得更加火爆,生源猛增,從而加劇中職院校龐大學生群體的素質問題。目前,我國中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并逐漸將法制教育引入課堂中,旨在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現代法治觀念,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將一般的教學與法制教育融會貫通,達到全面發展的效果。

        一、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具有的意義

        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學生的法律素質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不僅是新時代學生的發展要求,也是學校完成歷史使命的一個重要環節。無論是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還是落實普法教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都應該有效開展法制教育。

        1.保護中職學生的自身權益

        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提高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法律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只要熟悉了法律賦予每個人的平等權益,當受到別人侵犯時,懂法的學生就可以把法律作為“武器”,用來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2.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教學擴招使我國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發展,而中職學習以技術學習為主,雖然適應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但在就業競爭增加的背景下,社會往往更加傾向于綜合型人才,這就對中職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生要想在社會上有更好的發展,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使自己成為知識面廣博的復合型人才。

        3.促進我國的法制建設

        上文中提到,隨著“依法治國”這一理念的不斷推進,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突顯,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對于我國法制建設的推動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我國的法制建設不健全,人們缺乏學法、守法、護法的意識,使大部分人被扣上“法盲”的帽子,因此提高人們的法律素質十分重要。學生是思想和文化的先鋒隊,他們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因此,要發揮好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中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并以學生為中心將法律思想滲透和輻射開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家人、朋友。

        二、中職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各類技術類院校的學生群體中,中職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

        如果能夠把中職學生的法律素質提升,就解決了學生群體中的一大難題。但中職院校普遍存在忽視法制教育的問題,由于缺乏對法制教育的正確認識,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的相關課程安排不合理,在思想教育教學中法制教育內容的比重較輕,有些院校甚至沒有設置法制教育課程。除此之外,學校的法制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不僅在師資力量上薄弱,在形式上也過于簡單,有“流于形式”的嫌疑。

        另外,任課教育者缺乏專業教學理念也是中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問題的癥結所在。很多學校法制課程的教育者都是兼任形式,教育者缺乏專業法制知識培訓。因此在教育形式和內容上便顯得過于空洞,缺乏實踐經驗,出現照本宣科的情況,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因素,使課堂上的法制教學效率低下。

        三、如何在中職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1.了解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中職生法律教育課堂首先需要了解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由于大部分中職學生處在青春期,一方面,由于年齡小,加上淺薄的社會閱歷,積累的知識和能力還沒能達到幫助他們“獨立”的程度;另一方面身心迅速發展,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顯著增強,他們迫切希望自我價值被肯定。這種思想的波動與青春的躁動,使逐漸成熟的中職學生內心十分矛盾。再加上中職學生無法分清善惡是非,抗拒誘惑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在各種不良因素的誘惑下迷失自己,有些甚至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教育者應根據中職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年齡特點,從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具體來說,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親身實踐、敏感的圖像反映等因素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法制教育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比如,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有關法制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等,讓中職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參與到實際活動中來,通過動手動腦和書本知識的學習,深刻領會法制的重要性。教育者也需要通過創設靈活生動的法制教育課堂情境,使得學生產生學習法律的濃厚興趣,

        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強化教育者自身素質,抓住法制教育契機

        要想合理、有效地對中職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作為教育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更多地了解法律知識,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在中職生的法制教育中,教育者要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以課堂引導為主,讓學生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法律素養高的人。教育者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應該多了解和收集相關的具體、形象案例和材料,將這些素材靈活運用到法制教學課堂中,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在鼓勵學生了解和熟知法律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設計活潑、輕松的教案來引導學生將法律用于實際,通過將實際操作練習等各種現代元素的教學特點融為一體,實現科學而有效的引導。

        3.營造良好的法律學習氛圍

        法律教學中的許多理論性的概念,需要運用其專業的術語描述,學生難以理解,因而枯燥的課堂學習往往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鑒于大多數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如果法律課堂使用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概念,會讓學生覺得生動、易懂,就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除了課堂教學以外,中職院校還應該重視校外法制文化的熏陶,通過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欄等途徑,把學生身邊遵法守法的模范挖掘出來,營造出濃郁的校園法制文化氛圍,鼓勵和鞭策全校師生共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

        4.重視綜合教學模式的開展

        開展綜合教學模式,就是結合道德、法制、心理等因素豐富課堂法制教育。在培養學生具備堅強的意志和良好、健康性格的同時,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科學地滲透其中。中職學生與其他的青少年一樣,缺乏強大的自控能力。因此,應該將心理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只有在心理健康的情況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成為可能。教育者在開展各種活動時應注意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堅強的道德意志和法制意識,

        具備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這樣才能擁有足夠強大的意志力來

        抵制各種不良誘惑,從而堅定不移地守法,最終實現綜合、全面的發展。

        總之,中職法制教育是促進我國建設法治國家不可或缺的一步,是反映國家法制化、民主化程度高與否的關鍵部分。加強中職院校的法制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引導學生做遵法守法的公民,還可以為法治社會的實現出一份力。實踐證明,有針對性地對中職學生進行現代法律意識培養,不僅可以提升中國的法制具體實踐能力,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楊榕.強化中等職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J].中國:東盟博覽,2013(09).

        [2]孫晶華.淺談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4).

        [3]李宏.論如何增強中專生的法律意識[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07).

        第6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關鍵詞:技校生;法律意識;現狀分析;思考

        技工學校肩負著培養一線技能人才的重任,技校生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未來一線勞動者的素質的高低。技校生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和法律素質不僅直接影響到勞動者群體的整體素質,也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法治進程。所以對于技校生來說,不僅要學好技能,更要具備法律意識、職業道德等綜合素質。作為一名在技工學校從事一線法律教學的教師,通過近十年的調查和分析,認為目前技校生法律意識整體較弱,有一些學生甚至是法盲,然而技工學校的法制教育的效果又不明顯,從近幾年我校學生的現狀來看,學生違法和犯罪行為有所增長,針對此種情況,我認為,提高技校生的法律意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研究技工學校學生的法制教育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技校生法律意識現狀分析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是人們關于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法律意識同人們的世界觀、倫理道德觀等有密切聯系。技工學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這個群體對法律、法規、法律關系的認知和評價。技工學校的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才能很好地知法、守法、用法、護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遵紀守法,培養自己的良好行為,學會善待他人,增強自我法律意識,回報社會,擔負起國家法治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的重任。為了較為客觀準確地了解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分析技校生對法律問題的觀點和態度,為學校加強學生的法律教育提供有力的參考,我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認知情況,通過調查問卷、辯論會、專題討論、個別談話等形式,多方面的了解學生對法律的認知情況。所問的問題的包括學生對現行法律了解程度、對法律信任程度、如何遵紀守法、識別違法犯罪行為、法律維權等方面。經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和教學過程中的觀察,技校生的法律意識現狀有一下幾個特點:

        (一)法律觀念淡薄,法律知識匱乏,缺乏對違法犯

        罪行為的抵抗能力技工學校的生源絕大多數為升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這些學生存在基礎知識薄弱,認知水平較低,學習的自覺性不高,接受能力差等一系列問題,這是不容回避的一個現實。經過調查,很多學生認為來技工學校讀書就是為了將來能“混口飯吃”,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被逼無奈”。這樣的情況就導致技工學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壓力很大。絕大多數同學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認為專業課才是將來工作、掙錢的關鍵,對于學校開設的法律課程、德育課程等基礎課程都是應付了事,再加上把法律基礎課程作為考查科目,考試形式都是開卷,使學生更加不重視法律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認為法律知識無關緊要的錯誤認識。很多學生認為法律離自己很遙遠,根本不懂什么是違法犯罪行為。同時,由于技校生大都處于青少年階段,這個階段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成長階段,具有模仿性強、好奇心強、易表現自己和沖動的特點,辨別是非、區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響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為不穩,模仿力強,易誤入歧途。

        (二)有較強的正義感,有維護自身權益的意愿

        在多年的法律基礎授課過程中,我發現,在講到一些違法犯罪案件時,學生都能表達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厭惡和憤怒。經過調查,絕大多數學生在對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都希望利用法律手段解決。同時,參與調查的的學生基本都具備在參加工作時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意識。這說明大多數學生不但具備正義感,而且運用法律維權的意識較強,有想了解自己享有什么合法權益的欲望,遇到問題也能夠想到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問題就在于由于不懂法律,所以就停留在“想做但不知道如何去做”的階段。

        (三)法律知識的掌握較少,法律認知容易出現偏差

        大多數學生有法律意識,但對法律知識掌握較少,不太了解法律規定,同時由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和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其對法律的認知產生偏差,在行為上往往感情用事,甚至喪失理智,從而忽視法律的客觀存在,違法違紀以致釀成惡果。例如在問到學生“會買來路不明的手機”的問題時,有一半的學生回答“會”,這說明在法律行為和認知上存在偏差,也是學生容易因一念之差導致違法違紀的根源。

        二提高技校生法律意識的必要性

        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是技工學校辦學的主要目標,而法律意識的培養是新時期新形勢下技工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已經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和重視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技工學校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培養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1)教育部、司法部等聯合的《關于加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意見》也明確指出:“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培養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依法治國的百年大計”,這就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技工學校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社會、對生活的很多看法都不成熟,只有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學會從法的角度去認識社會和體驗人生,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期對技能人才的要求,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2)學校對于學生來說,是他們從家庭邁向社會的橋梁,學校在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上起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技工學校的學生他們就業需求較高,成人感強,所以對于技工學校來說,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培養一名優秀技能人才的前提。

        三提高技校生法律意識的幾點思考

        (一)改變以往法律課程的授課方式

        利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辯論會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從課程設置上看,目前我國不同類別的所有技工院校,都是統一開設一門羅列一些概念、命題和原理的法律基礎課程。對于基礎本身就比較薄弱的技校生而言,這樣的課程內容,很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基本上達不到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利用一個又一個的實例、法律小品等來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識,引起共鳴,讓學生真正去體會法律的重要性。我們學校就根據這種情況,編寫了一本名為《走近法律》的校本教材,教材中利用一百多個案例,讓學生在思考、討論和辯論中學習法律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較之前的純理論講解,學生接受度高,課堂教學效果大大提升。

        (二)提高教師隊伍的法律意識

        筆者認為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首先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法律意識,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因此,培養學生法律意識不僅僅是法律專業教師的任務,應該是每一個技工學校教師都應具備的素質。應該在各個課程和實訓中滲透法律意識,讓學生處于一個充滿愛心,富有正能量的環境中。同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說的話,辦的事都要嚴謹、合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心服口服。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法制環境,利用多種渠道培養學生法律意識

        加強法律宣傳,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各項有意義的法律實踐活動,利用圖書館、宣傳欄、校報、多媒體、校園網、校園廣播等多種傳播手段,把技工學校的法制教育不斷推向深入。

        (四)建立校園法律咨詢室

        定期發放相關法律知識手冊,為學生提供法律咨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樹立健康的維權意識,及時糾正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綜上所述,提高技工學校學生的法律意識非常必要,也非常緊迫,學校是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場所,但僅靠學校的法律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緊密結合,形成良好的法律教育環境,才能真正達到培養法律意識的目的,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懂法、守法的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黃輝.法律意識形態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9.

        [2]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導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7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思維;培養;塑造

        當前時代,大學生單單只掌握一點基礎法律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法律思維,大學生只有擁有了法律思維,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才能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所以思考如何培養與塑造大學生的法律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培養與塑造大學生法律思維的意義

        1.1 法律思維是現代人人格構成要素之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人民對法律的理解有了本質的改變。過去階段,很多人認為法律是國家用來限制自身行為的工具,而現階段,人們才逐漸意識到法律是用來保護自身利益及人身安全的武器。現代人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來說已經轉變為法律生活,所有行為都基于遵守法律的基礎之上。而法律思維是思維方式的一種,它是以法律的視角,并結合法律的原理及規律,來思考并解決法律問題。當大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面臨法律問題時,可以采取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身利益。雖然現代人在面對法律問題時,可以聘請律師或咨詢相關法律工作者幫助自身維護合法權益,但由于該方面的活動需要付出一定代價,并且有些法律問題發生之后,事后的維權工作無法將損失徹底彌補回來。所以,培養與塑造大學生法律思維,提高大學生的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可避免大學生受到不必要的權益侵害及利益損失[1]。

        1.2 提高大學生對法治社會的適應能力

        現代法治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知法、懂法并在工作生活中積極貫徹落實法律,是國家賦予的最基礎的權力責任與義務。當前法制時代也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和后備力量是還處于大學生涯的學生,大學生必須充分了解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明確自身和社會發展及其他社會群體之間的關系。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法律的框架之中,所以培養與塑造大學生法律思維可有效提高大學生對法治社會的適應能力。過去階段,很多大學生由于沒有樹立法律思維,不知法、不懂法,使其逐漸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如2013年發生的復旦大學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某就是因為不懂法律和存在僥幸心理,導致其做出極其惡劣的犯罪行為,該行為不僅降低自己的前途斷送,并且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還給受害人及受害人的家庭帶來沉重的傷害。總之,但凡是大學生犯罪,其根源在于他們對法律并沒有充分的認知,缺乏法律思維。而培養與塑造大學生的法律思維,可有效提高大學生對法律的認知,避免其走上違法道路,減少大學生犯罪事件,保護大學生健康、穩定的成長[2]。

        1.3 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

        當今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旋律是站在和諧穩定的基礎之上不斷提高經濟水平,而不管是建設和諧穩定社會還是經濟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大學生具備良好的法律思維。經濟方面,培養與塑造大學生的法律思維,可有效降低大學生就業之后發生的各類經濟糾紛,避免大學生的利益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而建立和諧穩定社會方面,同時,大學生是社會主體之一,每位大學生都需要在和諧穩定社會的構建中做出一點貢獻。大學生要遵守法律法規,不違法犯罪,對生活中不良現象和行為要積極抵制,維護好校園秩序。而培養與塑造大學生法律思維,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其在校園生活和今后的社會生活中善于用法律來作為自身行為的標準規范,所以,培養與塑造大學生的法律思維可有效推進我國和諧穩定社會構建進程[3]。

        2 培養與塑造大學生法律思維的方法

        2.1 改革校園管理模式

        過去階段,雖然我國高校采用了制度化的校園管理,積極貫徹了依法治校的理念。但在此過程中,并沒有處理好學校、制度以及大學生三方之間的管理。大學生認為學生制定的規則制度適用于限制自身行為的,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抵觸心理。并且,高校并沒有把校園制度和國家法律相互結合,使學生并不能準確認識到校園制度和國家法律之間的聯系,使校園管理沒有起到培養與塑造學生法律思維的作用。而改革校園管理模式可有效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思維。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出發:(1)高校領導及相關管理者要不斷建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在校園管理中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構建以法律為基礎的管理體系框架,并在校園生活中發揮帶頭作用。(2)完善校園規章制度,一是教學方面,二是學生校園生活方面。不斷糾正大學生對規章制度的認知,提高大學生對規章制度的認可程度,并在校園生活中積極采用規章制度來維護自身權益。(3)建立良好的校園環境,把依法治校納入高校文化建設內容中,為學生法律思維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4]。

        2.2 重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

        在進入大學生生涯之后,大學生攝取法律知識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程教學。而培養與塑造學生的法律思維,首先需要加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過去階段中,很多高校不太重視《基礎》課程教學,體現在師資力量及其他資源的配置,使得《基礎》課程教學并沒有發揮實質作用。想要做好《基礎》課程教學,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1)把《基礎》課程分到必修課中,并提高《基礎》課程的學時,提高學校對《基礎》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避免其他課程占用《基礎》課程課時。(2)明確《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改善過去以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及就業能力的狹義目標思想,結合大學生法律思維的培養與塑造來優化《基礎》課程教學內容。(3)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培養一支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教師,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4)改善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基礎》課程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總之,想要做好《基礎》課程教學,還需要一個漫長及復雜的實踐過程,教育工作者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善,不斷提高高校《基礎》課程教學質量[5]。

        2.3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和法律思維往往是相互聯系的,因為國家法律的建立是站在社會主流思想意識形態的基礎之上,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對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應該不斷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系統的、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采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思想道德的教育質量。在高校開展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應該結合法律來展開相關工作,讓學生認識到法律和思想道德之間存在的關系,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培養塑造學生的法律思維。

        2.4 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法律思維的培養與塑造單單依靠理論知識的教學是不夠的,還必須結合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大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法律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在開展實踐教學中,教學內容不可過去抽象、籠統,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中極容易發生的事作為出發點來展開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求學生多看、多想、多做,而非一味的聽教師進行講解。如開展立法討論活動,提高大學生對立法原理的掌握,還可開展司法審判的旁聽活動等[6]。總之,只有開展實踐教學,才能提高學生法律知識和法律思維的實踐運用能力。

        3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律思維已然成為現代人人格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法治社會下,培養與塑造大學生的法律思維可有效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并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而培養學生法律思維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高校應該改革校園管理模式,并重視起《基礎》課程教學及思想道德教育,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幫助學生建立起以法律思維為導向的行為模式,并不斷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付五平.論非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思維的培養[J].學理論,2014,(32):168-169.

        [2]王雅靜.關于大學生法律思維的培養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1,(32):243.

        [3]吳家豪.關于加強大學生法律思維培育的幾點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77-78.

        [4]高巖.法律思維意識不應成為大學生人才培養的短板[J].管理學家,2012,(19):583-584.

        [5]卓加鵬,許田.高職大學生法律思維文化探析與建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28(7):98-100.

        [6]王毓南.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8):110-112.

        第8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關鍵詞:藏區;中職學校;法律教育

        引言:

        和普通的高校相比來說,中職學校的學生年紀一般都很小,缺乏一定的社會實踐,還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而且大部分學生屬于叛逆期,做事容易沖動,加之藏區地理環境以及地區的特殊性,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誘惑,自覺不自覺的做出一些危害自身、他人、社會,甚至不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行為,因而,有必要加強藏區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引導學生在法律框架內行使權利,自覺履行政治性義務,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針對于此,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藏區中職學校進行法律教育的意義

        就目前藏區中職學校整體的發展狀況來看,筆者認為,對學生進行一些法律方面的教育是很有意義的。首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畢竟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因為年齡小,很多時候,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需要相應的引導。再者,進行法律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價值觀,以便于日后更好地投身于國家的建設中去。最后,加強對藏區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通過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來影響家庭和社會,有利于民族地區的長治久字和和諧社會的構建。

        2藏區中職學校法律教學的現狀

        對于學生的法律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學校老師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據筆者了解,在中職學校里,由于叛逆期的特殊原因,容易受到外面因素的干擾,不能很好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學校方面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律教育,讓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但據筆者調查,在藏區很多的中職學校對于法律教學工作沒有充分發揮重視起來。在藏區很多的中職學校都是將法律教育這門課程作為考查課來定的,這樣一來,就會讓學生認為,這門課不重要,沒有必要去學習,這就直接導致了源頭上的失誤[1]。另外,國家編制的德育教材涉及到的法律知識內容少,只能學習一學期。這樣一來,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時間短,且信息量少,無法滿足對法律知識的深入學習。總之,由于對法律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根源上就導致了學生法律知識的缺乏,很多時候就導致他們忽視法律的重要性。因此,藏區中職學校在重視專業課理論學習的同時,也要將法律教育抓起來,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法律教育,規范學生行為,養成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有利于樹立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威,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3藏區中職學校法律教學的思考

        3.1法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實踐性:筆者認為,結合藏區地理環境以及地區的特殊性等因素,更應該加大對學生法律教育的力度。這就要求,要對法律教學的方法進行改革。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要結合藏區的實際,根據學生身心特點,有所針對性的進行教育,不應該停留在教條式的教育模式。老師可以在法律教學的課堂上,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并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一些影片以及圖片,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法律知識對生活中發生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和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們的親身實踐,讓法律課堂也變得有趣起來,以此來吸引學生對于法律學習的興趣[2],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3.2法律教學內容的改革:就目前而言,我國的中職學校在進行法律教育教學之時,一般情況下都是以德育為主,而對法律知識的教育重視不夠。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這種教育方式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發展需求,所以說,有必要對法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教學過程中,要引用大量的現實案例,向學生進行分析。通過相應的實例,不僅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在教學時一定要把握好度。因為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學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而并非把他們打造成法律界的人才,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過度的給學生施加壓力,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最終養成法律意識。除此之外,因為每個地區發展情況是不同的,所以作為藏區的中職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來制定相配套的法律教育課程,同時也要保證課程的內容生動有趣、實用性較強,從而更好地開展法律教育工作[3]。3.3創造法律意識培養的環境:在任何時候,環境對人來說都有著重要意義。那么,對于提高學生法律意識來說也是如此。為了更好地學習法律知識,學校有必要為學生創造出法治的氛圍。通過各種方式,來引起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比如說,做好校園法制文化宣傳。可以利用海報、宣傳欄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讓法律知識散布在學校的每個角落;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學校的校信通,定期給學生發送相關的法律知識,以此來引起他們的注意。當然,作為學校方面,有必要邀請一些專家給學生進行法律知識講座,以此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再者根據藏區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各類犯罪案件的模擬開庭,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更進一步了解法律知識,知道知法守法的重要性。筆者認為,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4結論

        總而言之,藏區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工作必須要格外重視。法律知識作為培養學生正義感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催化劑,有必要加強對其教學模式的改革。也要根據藏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法律課程,從而真正的做到法律教育的有效推進。畢竟,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工作是我們國家法治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希望本文的一些措施,能夠對解決藏區中職學校教育工作如何改進的問題有所幫助,從而真正的促進中職法律教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張紅梅.高校非法律專業學生的法律教育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2]王茜,周林峰.淺談中職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科技致富向導.2012(5).

        第9篇: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范文

        關鍵詞:法治教育;法律觀念;法律意識;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415 文獻標識碼:A

        一、概念界定

        “法治”是與人治相區別的,它強調法的權威性,尊重法律地位,注重實踐。法治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將“依法治國”方略句公民進行宣傳和教育,實現用法治意識指導公民自己行為的一種活動。[1]相應地,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就是指把法治教育的對象限定在大學生群體,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法治教育,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法律習慣,用法律精神指導自己的行為。

        二、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意義

        1.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有利于法治社會的建設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在構建法治社會的過程中,既需要公檢法等國家機器的強力保障,同時也需要法律精神的發揚和法律文化的傳播,而后者的作用顯然更大。法律文化的形成離不開每個公民的法律素養的提高。大學生是最接近社會的學生群體,其法律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本身的就業及祖國以后的發展。所以,在構建法治社會的過程中,大學生良好的法治教育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2.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社會主義國家是法治國家,社會主義經濟自然也就是法治經濟。在法治經濟中,參與者的法律素質高低對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大學生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是經濟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其法律素養的高低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影響甚大:法律素養高,則會促進經濟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經濟發展。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法治教育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平穩發展。

        3.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和諧穩定發展

        隨著高校的大力擴招,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同時高校的自由度也在不斷增大,因此高校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近十年來,大學生犯罪的案例不斷增多,而且愈演愈烈。小到打架斗毆,偷盜搶劫,大到投毒、砍人、撞人、,其行為令人發指。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勢在必行。只有讓大學具備了較高的法律素養,高校才能有效對大學生進行管理,這樣高校才能更加安全、穩定。

        4.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有利于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高校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用人單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就業成為一大難題。法律素養作為約束公民行為的一種重要品質,在學生綜合素質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當大學生學會用法律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時,他們將會更嚴格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具備更好的素質,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能全面提升自己。因此,法治教育對塑造個體形象意義重大。

        三、大學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法治教育資源缺乏,法律教學存在不足

        (1)師資力量匱乏。在師資力量上,法治教育并沒有形成專業師資隊伍,在多數情況下,我國高校的學生培養模式中主要以政治、哲學教師教授法治教育課程,很少有專業專職的法律人才細致化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素質培養。[2]比較專業的法律教師都集中在法學院,其他學院相關教師甚少,并且大部分非法學院的教師對法律知識也不甚了解。這就導致一個現象:法學類專業學生的法律知識明顯比其他專業的學生強。所以,師資的缺乏直接影響到了法治教育的開展。

        (2)教學目標重結果而輕過程。高校在進行法治教育的過程中,只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并不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為目的。有關法律知識的考核也只是看最后的成績,而不是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法律精神或者法律理念的掌握程度以及法律素養的提高程度。對法律知識的學習,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

        (3)教學方式重理論而輕實踐。無論何種教學,教學方式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法治教育也不例外。但是目前高校的法治教育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而且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主要是公選課,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在課堂授課中,很多學生只為拿到學分,因此并不仔細聽課;即使聽課,也停留在淺顯的理論階段,不能深入理解法律的價值和意義。

        (4)教學內容陳舊淺顯。在大部分高校中,學生法律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書,作為公共課,書中的法律知識部分內容淺顯,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皮毛;另外,法律方面的內容“亙古不變”,學生很難了解最新的一些法律條文。法治教育課程的核心在法律條文,而非法治文化背景因素及法學與社會學等學科的整合等。[3]

        2.大學生意志相對薄弱,學習態度不端正

        大學生一路走來都是在學校度過,社會閱歷少,經驗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此外,對法律知識的學習不夠認真。網上的一份隨機小調查顯示,有超過半數的同學表示自己上課沒有認真聽講,甚至于不知道老師講過什么。[4] 這種態度的不端正直接導致法律知識的貧乏。

        四、大學生法治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營造家庭法律氛圍,父母樹立守法榜樣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個受教育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的教育氛圍以及父母的言行舉止對法治教育的開展至關重要。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到懂法守法,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同時,要在平常聊天中向孩子講解一些法律常識,并通過新聞或發生在身邊的一些違法犯罪案例來教育孩子要守法、愛法,通過這些方式來營造一個守法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法,接受法,遵守法,為高校的法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

        2.優化社會環境,重視法治教育

        社會是一個大環境,每個人都生活其中。置身在這樣的大環境里,受到的影響跟環境的好壞關系甚大。因此,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一方面,要完善社會法制系統。法制系統是法治教育能夠良好進行的渠道和前提條件,系統有漏洞則整體無法運行;另一方面,加強對執法機關以及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法律管制,保證大學生身邊環境的干凈。

        3.高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法治教育

        (1)增加法學專業教師,增強教師專業素養。教師作為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落實者,既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重要的變量。[5]教師的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提高法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定期對教師進行培養和考核,使教師保持高水準的專業能力。此外,可以給教師合理的時間進行進修,幫助其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要適當擴充法學教師數量,以便向其他專業的學生講授法律專業知識。

        (2)合理設計課程,提高法治教學效果。對在校大學生來講,課程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其認識的重要載體,因此,必須夯實課程建設。首先,原有的道德法律類課程繼續保留,這樣可以將道德和法律結合起來進行教育,用道德輔助法治教育;其次,要增加新的法律類課程,包括基本的法律常識課程、關乎學生安全的日常法律課程以及與專業相關的法律課程。基本的法律課程可以作為公選課,但是專業法律類課程要作為必修課;最后,增加法學課程的課時。在保證專業課學習的同時,要適當增加法律課程的學習課時,保證學生積累法律知識。

        (3)變革教學內容,實現與時俱進。教學內容的陳舊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因此,一方面,要保留之前一些基礎性的法律知識,對于一些常規性的法律常識必須保留,這是認識法律的關鍵;其他不相關的一些東西則應刪除,以提高知識的實踐性和社會性。另一方面,課程內容應多增加案例,提高內容的趣味性。同時,對學生的權利義務教務要均衡,反對重義務而輕權利的教學。

        (4)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首先,要學會利用互聯網、手機等新媒介,提升大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形成踴躍發言的良好課堂環境;可以將傳統講授與多媒體講演相結合,課本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在課堂上讓學生就案例展開討論、發表看法,甚至可以進行模擬演練。同時,要利用好“第二課堂”,高校要與法院等部門搞好合作關系,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公審大會,甚至開庭等,通過真實案例提高學生自身的法律素養。

        4.大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提高法律素養

        作為法治教育的實施對象和法律學習的主體,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很重要。一方面,大學生要認識到法律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切實用心學習法律課程,不能為了通過考試而應付學習;在平常的學習中能夠積極與同學探討相關法律問題,將法律學習作為自身的重要任務之一。另一方面,多多關注與法律相關的新聞,思考法律問題,在學習法律的過程中能夠鍛煉意志,培養法律思維,能夠將法律作為維護自身利益的武器,遇到問題時能用嚴謹的法律邏輯思維來解決問題;對于身邊發生的違法事情能夠主動站出來解決,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形成法律精神,并且能夠影響他人。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承擔著重任,因此,提高其法律素養勢在必行。通過家庭、高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加之大學生自身的學習,相信法治教育工作能更好地開展,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案例會逐漸減少,高校依然會是純凈安全的港灣。

        參考文獻:

        [1]郝 軍.大學生法治教育探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2]代明智.論法治教育在高校學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經濟研究導刊,2012,(14):242-244.

        [3]董升太.當代大學生法治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菏澤學院學報,2011,(1):109-1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久热中文字幕 | 天天看天天爽国产 |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一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