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技術培訓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組織化程度不高在培訓過程中我們發現特別是基層村級干部將村經濟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對開展農業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忽視農民實用技術和技能的提高。而做為培訓主體的農民由于受年齡、文化等因素的制約,大多數人員從業水平并不高,對農業技術培訓重要性認識還不夠,缺乏接納吸收農業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識,部分農民缺乏培訓興趣,決定了培訓組織難度增大,成效不明顯。
1.2農業科技培訓機構分散,培訓經費不足目前農業、勞動、婦聯、成教等部門都開展培訓,培訓缺乏統一的組織領導,個別參與培訓的機構敷衍了事,培訓工作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影響了培訓效果。農業培訓經費財政投入較少,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技術培訓工作的全面順利開展,影響了鎮村一級的培訓基地和配套設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訓師資力量不足,培訓方式變化不大目前的培訓師資力量和數量和質量都比較薄弱,主要來源是高校專家及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教師的知識層次、理論水平參差不齊,培訓的效果和質量得不到保證。培訓形式缺乏創新,當前的農民培訓模式及內容與實際聯系性不強,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理論講述多、實踐指導少,信息技術運用少,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科技培訓的要求。
1.4農業科技培訓內容多樣,效果不明顯近年來,上級農業部門先后推出了多項培訓工程,從我鎮的幾年實施情況來看,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這些培訓主要是依靠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徑開展,農民參與培訓的整體積極性相對較低,抱有應付的心態,造成了培訓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加強技術培訓工作的建議及對策
2.1提高認識,大力宣傳,增強為農培訓觀念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而農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關鍵,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業科技培訓工作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和支持農業培訓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認為農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訪就夠了的消極認識,樹立科技培訓不僅是讓農民掌握技術和創業本領,主要還是要依靠科技進步來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觀念。
2.2整合培訓資源,增加農業科技培訓的經費投入農業、成教、勞動等部門要加強聯系與合作,形成綜合優勢。加強同涉農科研院校的聯系和吸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聯合辦訓,最近兩年我們同成教聯合市講師團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農業科技培訓,向農民傳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拓展了廣大農民知識層面,取得較好的效果。為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支持力度,在財政資金支持上要給予一定的傾斜,保證培訓的經費投入。
2.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做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培訓師資除聘請院校專家、教授外,應以本地技術人員為主要力量。培訓教師不僅僅是理論的講解者,還要是實踐生產中的操作員,在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樣才會受到農民的歡迎。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是農業技術培訓的中堅力量,在技術推廣過程中要借助多種渠道加強農業技術的繼續教育培訓,及時更新理念和知識構成,學習掌握新技術、農業政策法規、市場信息等理論知識,不斷提高為農服務的水平和能力。
2.4結合實際開展培訓,提高農業技術培訓效果農業生產具有很強時間性,要根據農民的需求,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計劃,展開農業種(養)殖技術、農產品營銷、農業合作社、農民創業等培訓,要以農民看得到、學得會,實效強的內容為主,調查發現絕大多數農民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減輕勞動強度,減少農業成本,提高生產收入,因此要注重針對輕型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集約化科學養殖技術等進行培訓,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1.周密組織,精心謀劃,確保培訓質量
舒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結合2011~2012年度“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活動,在高產創建鄉鎮廣泛開展備耕前培訓,著力解決高產創建實際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培訓采取集中辦班、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科技大集、現場答疑等多種形式,精心組織市鄉農業科技人員深入鄉(鎮)、村、屯培訓,并且充分發揮鄉村社三級經紀人、示范片內科技示范戶和種田大戶的輻射和幫帶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上半年共舉辦市鄉兩級農業科技培訓班822場次,已在水稻高產創建項目區培訓農民5000余人次,發放高產創建技術資料10000余份。在市、鄉兩級電視臺分別舉辦農業科技知識講座12次(市級3次),接受電話咨詢3000余人次,普及重點農業技術新成果15項。確保按時高質量栽插,加強中耕管理,為今年水稻高產創建項目順利實施,實現預定產量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2.創新培訓方式,推進培訓扎實有效
2.1整合項目資源,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 加強技術人員自身建設是農民培訓順利實施的關鍵。舒蘭市組織百名農業技術人員在吉林農業大學進行為期5天的集中技術培訓,全面提高了農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為進一步開展技術培訓打下良好基礎;今年,充分發揮利用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包保舒蘭市“冬春活動”優勢,邀請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有關專家來舒蘭市對全市農業技術推廣干部進行技術培訓。此外,還組織一批技術骨干到吉林市參加糧油高產創建高產攻關技術培訓,為培訓、指導示范片內農戶抓住農時、應用集成綜合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爭創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2.2組建高層次、高水平的專家講師隊伍,形成強大合力 積極組織推廣站、土肥站、植保站理論基礎雄厚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成立了市級科技培訓專家組,根據各自承擔的推廣、培訓任務,主動與鄉(鎮)街搞好對接,針對各鄉(鎮)街的創建需求,深入到村、社(屯)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按照不同區域,講師團共分成東部山區、中部半山區、西部平原區,分別深入生產一線和村屯農戶,圍繞中心任務開展科技培訓服務。培訓本著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的原則,突出核心技術和主推品種,集成組裝配套高產高效技術。主要內容有購買農用物資注意事項、農作物配方施肥技術、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水稻“三推兩早一達標”技術、缽盤育秧技術、超級稻配套栽培技術、玉米綜合高產栽培技術、玉米垅側保墑栽培技術等。對現有實用技術進行組裝配套,因地制宜建立適宜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體系,使高產創建示范戶科學種田水平整體得到提升。確定了3個玉米、4個水稻主導品種,主推技術10項。加強技術培訓,強化指導服務。每個萬畝片有一名專家負責,每個村有一名技術人員指導。
2.3舉辦科普大集活動,擴大培訓范圍 3月份先后在白旗鎮、溪河鎮、金馬鎮、平安鎮4個鄉鎮召開了科普大集,邀請了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吉林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吉林市植保站、吉林市園藝特產站的領導和專家,省市專家現場對農民朋友提出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進行了面對面地解答,共解答疑難問題3000多人(次)。
2.4印發技術資料,深化培訓效果 為了克服技術資料內容單一、不易保管的缺點,精心編印了10000份農業科普掛歷,掛歷精心設制了農時活動和農業小常識兩個版塊,農時活動是圍繞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而對農戶所作的農時提示;農業小常識是針對近年來農民朋友生產中存在的技術關鍵和技術人員多年積累的實用技術為主要內容,包括“三推兩早一達標栽培模式”、“怎樣合理選購農藥”、“科學施肥原則及方法”、“產生藥害原因及防治對策”、“稻瘟病防治的關鍵技術”等,內容十分豐富,專業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強,且通俗易懂,并匯集了舒蘭市獨具特色的美麗風光,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良師益友。并根據吉林省下發的《2012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手冊,結合舒蘭市近幾年試驗示范成果,編印了《農業實用技術手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手冊》、《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掛圖》、《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掛圖》、《玉米、水稻栽培技術掛圖》,這些技術資料深受廣大農戶的歡迎。
2.5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咨詢,擴展培訓方式 利用舒蘭農業信息網、電話、手機等網絡媒體,開辦農業專家聯絡、咨詢平臺,把專家請到農民“身邊”,讓農業專家隨時答疑。共解決答疑3000多次。
2.6開辦農民田間學校,理論實踐相結合 以“以高產創建示范田”為課堂,以“實踐”為手段,以“能力建設”為目的,以“農民(學員)、輔導員”為主進行信息、技術交流、經驗分享的平臺(模式),分別在法特、平安、蓮花等高產創建鄉鎮建5所農民田間學校,由省里統一培訓過的5名專業田間教師培訓25名田間學校輔導員,每所學校培訓20名自愿參加的農民,共培訓100名專業農民學員。通過組織活動,鼓勵和激發了農民在生產中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制訂方案并完成實施,使其最終成為現代新型農民或農民專家。高產創建活動已經成為各級黨政領導抓糧油生產的指揮田,農業部門指導生產的有效抓手,基層農技人員提高本領、施展才能、送科技入戶到田的有效平臺,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最為直接的有效課堂。
3.規范、健全圖書室管理
舒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原有圖書室的基礎上,購買了大量涉農書籍和農業技術光碟,內容含概了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衛生、法律法規等圖書資料,并規范了借讀制度,受到廣大技術干部的一致歡迎。圖書室的建立和規范,成為廣大農業技術推廣干部的“充電器”。
4.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農民技術培訓是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形式。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多從事一線生產勞動及生產作業服務,一般具有市場營銷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生產信息靈通等特點。在農民技術培訓上,由縣級農業部門牽頭,按照“政府買單,社會法人培訓,農民受益”的原則,擇優選擇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服務。努力把廣大農戶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培訓內容根據培訓對象的需求進行合理安排,內容可包括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及農業公共信息服務技能等。
2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基地
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建設規模適度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在基地上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使基地建設成為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成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成為農技人員、種養大戶和農民科技培訓基地、成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及創業基地。通過基地建設,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增強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廣大農戶心目中的說服力、感召力、影響力,從而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
3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吸納廣大農戶參與
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具有機械作業面廣、技術貢獻率高、組織化程度好的特點,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鼓勵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通過參會、入會等形式,吸納農民經紀人、農民企業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等人員參加,重點吸引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種養水平較高、樂于助人的農戶參與,將農戶發展為科技示范戶,使科技示范戶成為農技推廣體系的重要成員,成為農情調查員、技術推廣員、政策宣傳員,成為農民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通過農事操作、經驗交流、座談講解等形式,提高參與者的種植水平、經營能力,使廣大農民走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之路。
4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有償服務
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形式的技術服務市場化運作模式。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可與農戶訂立合同,開展技術承包,實行技術有償服務。按照規模經營、科學種田的要求,實行統種、統管、統收的經營體制。此種形式具有涉及面積大、技術應用效果好、可操作性強以及相關人員積極性高等特點,可重點加以推廣應用。在此方面江蘇省的興化市釣魚鎮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5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
先進的農業技術往往具有技術含量高、風險系數大、推廣應用難等特點。為此有關部門要制定優惠政策,從資金上、物質上、技術上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支持鼓勵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推廣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發揮示范帶動作用。2013年泰興市對實行家庭農場的農戶,如實施秸稈全量還田、推廣機插秧、使用新型農藥、實現全程機械化等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成績突出的由市政府補貼2萬元;對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推廣使用新型農藥、防治效果明顯、服務能力強的單位市政府給予2萬元補助,貢獻突出的組織市政府則給予10萬元重點補助。實踐表明,2013年泰興市秸稈還田、新型農藥、機插秧等技術應用比往年面積大、效果好。
6支持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與實施各類農業項目
[關鍵詞]勞動者素質 農民 培訓 實用技術 新型農民
[中圖分類號]S-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3)07-0238-01
農業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最終還是要靠科學解決問題。農業技術推廣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和紐帶,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是科學技術的直接采納者和受益者。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決定農民對科技成果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直接影響著“三農”問題中的核心問題就是農民增收問題是否能順利解決。
馬谷田鎮位于河南省泌陽縣東南部,距縣城17公里。全鎮轄22個行政村,285個村民小組,1.1萬余戶,4.3萬余人,總面積224平方公里,耕地12.4萬畝,屬淺山丘陵區。據有關部門統計我鎮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農村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1.62%,特別是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農民,絕大多數未接受過職業技術教育。勞動者素質不高是影響我鎮農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而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是從根本上改變這個狀況的唯一出路。到目前為止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僅局限于縣級有關部門,而真正需要科普知識的農民都在農村,所以鄉鎮農民培訓工作的開展迫在眉睫,它是做好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發展農業經濟的首要工作。辦好鄉鎮農民培訓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有關部門要把搞好農民技術培訓當作振興農村經濟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不能只求形式,走過場,為培訓而培訓,要注重實效。
二、要立足長遠,在各鄉鎮設立長期的農民技術學校,有計劃地、系統地、規范地抓好培訓。
三、要轉變農民的觀念,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農業新技術。
四、建立科技示范戶,通過示范戶的傳、幫、帶作用使更多的農民掌握農業新技術。
五、必須提高鄉鎮農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更新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農技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增強為農的服務能力。農業科技在廣大農技人員的言傳身教和積極參與下,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培訓內容要堅持實用、實際、實效原則,講究針對性、突出實效性、注重帶動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開展農業科技“110”服務、專家現場咨詢、示范基地觀摩、圖片樣品展覽展示、發放技術資料和播放VCD技術光盤等形式,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比如為適應發展無公害瓜果菜生產的要求,重點抓無公害瓜果菜生產技術培訓,把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讓農民看得見、學得快、用得著。
2.農民技術骨干培訓。組織農村優秀青年重點學習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畜禽飼養技術、農業經濟經營管理和農村政策等知識,熟練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使他們成為農村科技致富的帶頭人,也成為農村基層科技推廣隊伍的主要力量。
3.普及農業科普知識。為滿足廣大農民對農業實用新技術、新知識的需求,編印農業實用技術小冊子及各種科普知識宣傳折頁,著重介紹農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無公害瓜果菜生產技術、高效低毒農藥施用技術、科學施肥技術等知識。制作農業實用技術VCD光盤,由專家現場操作講解,易學易懂,直觀性強,農民可以隨時播放觀看,使之成為普及農業實用技術的“家庭教師”。
總之通過農民進行農業新技術、新技能的培訓,著力打造“講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盡快開拓“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劉碧俊,柳立新,對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思考[J],江蘇農機化,2013(2):51~52.
一、培訓目標:計劃培訓農業實用技術青年農民2萬人。惠及全市11個鄉鎮和2個辦事處、148個村、3418個村民小組。通過培訓,達到每人掌握一至二門農業實用技術,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查閱農業信息的基本技能。
二、培訓內容:根據全市稻、麥、茶、菜鵝等優勢農產品產業和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要求,圍繞全省16個主導產業,開展種植和養殖新技術、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農產品加工與營銷、農產品貯藏與運輸、動植物病蟲害綜防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新型農業機械使用、農村環境保護、生態農業等實用技術和文化知識、衛生、環境、道德及法律常識等素質培訓。
三、培訓方式: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培訓方式。培訓地點主要以村為主,推行整村推進,可以延伸到規模較大的村民小組,選擇有較大活動場所的農戶家中,進行培訓。其培訓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專家和農技人員進村開辦講座、組織學員集中收看農業實用技術教學片現場培訓等培訓方式,實施面對面、手把手培訓。二是通過開展農業科技直通車進村、農民科技書屋等流動和固定的培訓方式,圍繞重點推廣的農業技術項目,結合生產季節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三是會同市電視臺、廣播電臺等聯合開辦農業欄目,進行長期培訓,普及農業實用技術。
市農林局將依托市農廣校、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市農業技術培訓中心會同技術推廣單位,培訓各鄉鎮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所需教師,培訓普通技術人員。成立以農業技術骨干為主體的50人左右的農業實用技術講師團。整個培訓按照三部委共同組織實施的“四個一”培訓模式,即由市農廣校免費為核心農戶和參加普及性培訓的農戶發放一張培訓卡、一張明白紙、一本技術手冊,并為每個培訓點發放一張弱筋小麥生產技術光盤。按作物生育階段、關鍵生產技術,開展專題講座、田頭現場指導、農業科技“110”及集市咨詢等多種培訓形式,分級、分層、分次的開展培訓。
市級重點班由市培訓承擔單位負責,分2期組織培訓,主要參加培訓對象是承擔主講教師的50名專業技術人員和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國家農業技術人員,培訓150人次;鄉鎮重點班由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具體組織,市培訓承擔單位派員主講,主要培訓各村農業生產負責人和部分專業大戶,舉辦30期次,培訓人數人1000人次;普通班主要在全市148個村、約200個教學點舉辦,辦班400班次,培訓農民19000人,每個村民小組3-4人,同時吸納有意愿接受培訓的農戶參加。
統編教材:使用的教材為省統編的《弱筋小麥栽培技術》、《水稻生產技術》、《家禽養殖新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動物養殖技術》等和生產流程明白圖為主,視聽教材以教學光盤和電視片、錄相片、幻燈片、各類專業技術光碟等為主。
1.1要切實加強對培訓工作的認識
實際工作中,部分縣、鄉(鎮)不重視農技推廣工作,對培訓工作認識不深入,對培訓工作投資較少,但上報成績時卻夸大培訓工作量。實際上,培訓工作開展的效果與新項目落實、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引進等密不可分。新項目未落實,新技術、新品種未推廣,農技培訓工作的效果不好。
1.2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滯后,缺乏推廣培訓的長效機制
目前農業技術推廣沒有穩定的支持途徑,導致農業技術推廣在示范基地建設、核心示范農戶培養等方面無法持續,難以滿足農民對現場示范指導和適時技術咨詢等直接有效推廣方式的要求。
1.3要切實加強科技人員素質,提高科技培訓的質量
近幾年,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進步很大,內部的崗位練兵工作常抓不懈,科技人員的自身素質提高較大。但也應看到,有部分科技人員的素質仍然沒達到要求,在實際指導中難免出現失誤甚至錯誤。不但造成經濟損失,還會造成社會影響,使以后的培訓工作很難開展。
1.4盲目引入新品種,科技培訓舉步維艱
在市場大潮中,信息繁多,不少農民甚至部分基層領導對某些市場信息出現誤解,盲目引種一些新品種,上馬一些新項目,常給農民造成巨大損失。出現這種情況時,不但科技推廣工作不能取得預期效果,而且還對農業科技培訓工作造成了負面效果,降低農技推廣部門在農村的信譽,導致農民對農技推廣產生不同程度地逆反心理,不利于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1.5農業技術服務與農民素質提高結合不夠密切
農業技術培訓的主體是農民,只有提高農民的素質,才能提高技術培訓的效果。才能促進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尤其面對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少,種地勞動力普遍文化素質不高,年齡偏大以及農民組織化程度低的現實,對技術推廣與素質提高同步發展的需求更為迫切[1-2]。
2搞好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的措施
2.1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宣傳力度
在實際生產中,部分農民對農業科技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新技術接受程度低,總是沿用已有的生產技術。為了順利開展農技推廣工作,要采用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農技推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農民群眾熟悉和了解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目的、服務方式等相關內容[3-4]。
2.2進一步實現培訓工作的多元化
為了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要改變授課方式和時間。要充分對培訓群眾的知識水平、接受特點進行了解,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習興趣。授課時間要進行合理安排,既要避免培訓不及時造成的損失,又要避免因培訓和使用技術間隔時間過長導致農民對技術遺忘的現象。
2.3提高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素質
科技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能促了進農業的發展。為探究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發展形勢,以當前影響農業技術推廣的應用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對現代化農業技術的具體推廣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策略
農業一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基礎性產業,先進的農業技術能夠促進農業發展,農業推廣機制成為農業技術工作的重要基礎。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從農業發展現狀入手,滿足農業推廣技術的要求。由于技術形式本身比較特殊,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會存在技術推廣困難的情況,嚴重影響農業的后續發展。
1影響基層農業技術發展的因素
基于農業發展形勢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技術的要求,確定消極影響因素,進而制定有效的推廣措施。以下將對影響基層農業技術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
1.1基層技術推廣困難
在新形勢下,農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性意義,但是由于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比較低,學習能力比較差,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會存在力不從心的情況,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關鍵的技術,進而對技術形式的推廣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基層工作人員在為農民講解先進的技術的過程中缺乏熱情,沒有認識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導致技術推廣工作寸步難行,增加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難度[1]。
1.2推廣方式落后
農業技術的推廣農作的最終目的是讓廣大農戶了解更多的農業技術,發揮生產的最大化作用。因此需要以新型的推廣方式為主,落實具體的技術類型,不斷擴展技術的應用范圍。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存在推廣方式落后的情況,導致推廣內容不健全,嚴重制約了農業技術的后續應用,阻礙了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無法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
1.3推廣人員素質低
技術工作者的自身能力對技術推廣工作的落實有一定的指導性意義,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告知廣大農戶相關技術的類型,增加農戶的知識程度。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存在技術推廣隊伍素質低的情況,多數農業技術人員不重視推廣工作,因此無法滿足技術推廣工作的相關需求,導致推廣隊伍的素質比較低,無法達到理想的推廣成效。
2現代化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
根據現代化農業發展形勢的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必須了解技術體系的類型,從實際情況入手,減少干預因素的消極影響。以下將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進行分析。
2.1滿足農業發展需求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技術體系的不斷更新發展,對農業技術的應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化農業要想取得理想的發展效果,必須緊緊跟隨時代的發展需求,不斷對技術形式進行更新,掌握新型技術推廣原則,并將其靈活應用到實踐中。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農業經營和發展形勢無法適應已有發展體系的要求,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形勢的要求,要將現代化農業技術落實到實處,強化現代化農業的發展[2]。
2.2提升農業的抗風險能力
我國地域面積比較廣,農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實踐中必須不斷提升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強化風險體系的應用。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所在,其持續發展能力意義重大。在新形勢的發展背景下,合理應用現代化推廣技術能滿足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提升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先進有效的技術體系能改變當前農業的發展現狀,提升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3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
農民作為弱勢群體,其經濟收益能力低一直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在農業發展階段,采用現代化農業技術能不增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我國的農業建設是一條特色的發展道路,以往的農業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農業發展必須實現轉型,在現有的技術形式基礎上,創新科技形式。不斷進行農業科技創新,并加大力度推廣能夠為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的成功轉型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全新的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上,我國農民的收益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3新形勢下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推廣方式分析
針對農業技術的特殊性,在后續發展過程中需要滿足技術形式的整體性要求,確定有效的推廣策略。以下將對新形勢下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推廣方式進行分析。
3.1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工作
近年來,我國的農業發展形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在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階段,必須從實際情況入手,滿足技術體系的整體性要求。由于農業發展競爭力比較大。因此,必須落實農業科技的創新工作,將農業科技的相關創新工作落實到實處。政府需要增加資金投入,將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增加經濟收益的同時,滿足社會發展形勢的要求。此外,不能僅進行試驗探究,要將科研形式和生產發展體系結合在一起,進而保證創新工作的有序進行。
3.2落實農民技術培訓工作
農民的技術培訓工作本身比較復雜,由于農民本身素質比較差,因此要想落實技術培訓工作,必須從農業實際發展現狀入手,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到農民的手中。此外,在實踐過程中,需要邀請農業科技專家進行指導培訓,強化農業對基層生產技術的認識,保證生產技術落實到實處。部分地區農民對現代化農業技術的了解來自于農民間的交流,因此需要鼓勵農民做好日常交流和互動工作,不斷促進農民生產方式的調整。必要時聘請專家開展講座的形式,親身進行演示,讓農民對其有一定的認識,進而保證后續技術推廣工作的有序進行[3]。
3.3增加農業社會保障
由于農業生產形勢比較特殊,為了促進基層工作的有序進行,必須適當增加農業社會保證,從技術形式的應用現狀入手,滿足新形勢發展體系的具體要求。國家和政府部門必須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措施,減少農民應用新技術的風險。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合理應用新型技術形式,從當前農業的發展趨勢入手,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責任負責人在工作階段要以技術形式為準,根據農作物類型,合理應用不同的農業技術[4]。
4結語
基于現代化在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確定最佳控制形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工作形式比較特殊,在優化管理階段,要及時調整農村的生產結構,保證基層農村的推廣和建設工作符合農業產業發展結構的要求。政府要發揮引導性的作用,不斷對農業技術進行推廣,開展有效的評價活動,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提高。
作者:曾凡宇 單位:貴州省仁懷市九倉鎮農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夏刊,張愛華,王美英,等.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運行機制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2]鐘秋波.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創新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盡快應用于農業生產,增強科技支撐保障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保證。基層國家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是開展農業技術推廣的主要力量,為進一步強化基層國家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水平,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建設目標
(一)總體建設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素質,培養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層國家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二)專業崗位目標。縣級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不低于機構崗位總量的80%,鄉(鎮)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達到100%。
(三)知識更新任務。基層國家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每5年內至少參加1次省級以上組織的專業知識培訓或按計劃到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參加1個月以上的實訓;每年參加1次以上縣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或參觀交流活動。
二、提升隊伍素質
(四)合理配備專業人員。基層國家農技推廣專業技術人員的配備應與當地主導產業發展相適應,要根據種養規模、服務范圍,合理確定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有害生物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等專業技術人員。要確保農技隊伍專業結構合理,加強和規范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人員編制管理,對新進人員實行統一公開招聘。
(五)逐步推行準入制度。聘用的新進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具有大專以上相關專業學歷,并通過縣級以上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術水平考核。
(六)突出開展競聘上崗。對聘用期滿需要重新競聘的崗位,可打破原專業技術人員限制,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在單位內部采取競聘上崗、擇優聘用的方式,選拔有真才實學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工作崗位。
(七)重點支持學習深造。對不具有大專以上專業學歷或只有初級技術職稱的農技推廣人員,近3~5年內要重點鼓勵并支持到農業院校、科研院所進行專業研修深造,提高專業水平和學歷層次。
(八)不斷強化專業培訓。每年組織100人以上參加農業部開展的萬名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培訓;我省每年組織不少于1000名骨干農技人員,參加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創新團隊培訓;各市(州)、縣(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農技推廣部門要根據工作需求,結合農時季節定期組織開展集中培訓,每年培訓基層國家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少于本地農技人員總數的1/3。
三、落實工作職責
(九)建立服務制度。擴大農業科技示范戶和農民技術員隊伍,每個行政村至少培養一名農民技術員、培育3~5戶科技示范戶,確保每個示范戶能輻射帶動10~20戶農戶。每名基層農技輔導員負責指導2~3個行政村,聯系10名左右的科技示范戶和農民技術員。
(十)完善崗位管理。縣(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農技推廣部門要細化各專業崗位的工作職責、范圍、對象及內容,量化工作指標及具體任務要求,使基層國家農技推廣機構承擔的每一項公益職責都有相應崗位承擔。
(十一)健全考評機制。縣級以上農業技術推廣主管部門要對基層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及其農技人員履行公益性職責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和考評,制定績效考評辦法或考評細則,推行縣級農業技術推廣主管部門、鄉鎮政府和服務對象三方績效考評機制,將農技人員的工作量和進村入戶推廣農業技術的實效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將鄉(鎮)政府和農民群眾的評價作為客觀、公正考評的對照參考。
(十二)著實考評結果。縣(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農技推廣部門對農技推廣人員的考核評定要堅持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結合,并將考核結果向服務對象公開,主動接受服務對象的監督。考評結果應作為農技人員獎金分配、職務晉升、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研修深造的主要依據。
四、創新服務方式
(十三)創新兼職服務。基層國家農技推廣人員可通過探索擔任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種植、養殖技術顧問,以及結合自己的專業,領辦、承包或參與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等,輻射帶動并服務于基地周圍的廣大農民。
(十四)創新聯合服務。基層國家農技推廣機構及其人員要積極探索與農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及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橫向聯合方式,通過新技術轉讓承接或明確責任分工,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成果。
(十五)創新信息服務。根據我省統一安排,探索在基層國家農技推廣機構接入“12316”語音呼叫、視頻和短信彩信等系統,暢通農技人員與農民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道,擴大服務范圍,方便服務農民。
五、強化激勵措施
(十六)改善農技推廣條件。各地政府要全面落實并強化鄉(鎮)國家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切實提升基層國家農技推廣服務能力,實現基層國家農技推廣人員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下鄉有工具。
(十七)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推動工資向基層傾斜和績效工資政策落實,切實提高基層國家農技推廣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支持和鼓勵基層國家農技推廣人員在完成崗位職責任務的前提下,按照技術服務約定,領取擔任技術顧問、領辦或承包試驗示范基地和合作開發新技術、新成果等獲得的相應報酬。通過完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保證廣大農技人員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增強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吸引力,從源頭上解決基層國家農技推廣隊伍的結構、素質以及穩定問題。
(十八)突出職稱業績評價。注重社會和業內認可,結合縣級及以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實際,重點把農技推廣工作實效、服務對象綜合評價、促進農業增產增收業績等內容作為職稱評審的主要依據。
關鍵詞:農業推廣;農業種植業;促進作用;推廣策略
我國一直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產業內容,農業技術以及農業發展情況將直接影響我國民生事業發展。近年來,我國農業技術研究實現了較多突破,而現代化農業技術不僅能夠促進種植業的發展,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同時還能夠起到調節種植業結構、提高農業產量等作用,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因此,技術人員應當重視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并意識到推廣工作對于農業產業的促進作用,不斷創新農業推廣的方法,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促進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
1農業推廣的基本概念
從技術本質上來說,當前我國推廣的農業技術形式與內容非常豐富,呈現出不同的樣態。站在農民自身的種植管理技術的角度,相關部門應該組織農業技術培訓活動,不斷拓展農民的農業技術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夠實現農業技術的內化與應用,進而改善當地的農業發展形勢。總的來說,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開展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首先應該著眼于當地農民種植意識的更新與提升,讓農民能夠意識到現代農業技術對農業的重要促進作用,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農民的認同與應用。除此之外,負責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也應該不斷補充自己的農業技術專業知識,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為農戶展示農業技術的應用成效,積極進行技術方面的培訓與問題解答,促進當地農業的持續發展。
2農業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2.1改善種植業生產結構
通過對我國各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來看,現代化農業技術不僅能夠提高種植業的生產效率與生產質量,同時還能夠改善當地種植業的生產結構,優化其資源的配置。尤其是對于那些農業技術應用較為廣泛的地區來說,其農業技術已經被有效地應用于農業生產與銷售的全過程中,形成了規范化的生產-運輸-銷售模式,這樣就能夠實現農業的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在政府的支持下還能夠形成當地特色的農業品牌。以上情況就能夠突破我國傳統種植業的發展模式,增進種植業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滿足市場的需求。除此之外,先進農業技術還能夠有效改善農作物的性能,解決反季節種植問題,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提升了農民的收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增長。
2.2提高種植業綜合效益
從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對于種植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其在短期內其實是很難實現種植技術的突破與革新的。尤其是在技術推廣與宣傳方面,更是需要較長的周期才能夠落實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得到農民的廣泛響應。但是與傳統農產品相比,新型農業種植技術生產出的農產品價值更高,受到市場的歡迎,符合市場的需求,因此體現出更高的市場競爭力。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人們逐漸開始關注綠色食品的概念,希望能夠開啟綠色健康的生活模式。這就使得新型綠色農作物體現出較大的發展潛力,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融合發展。
3農業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技術推廣方式單一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都受限于推廣方式,大多數都是通過傳單、廣播以及電視等形式進行推廣與宣傳,這樣的推廣方式很難引起農民的共鳴,其通過以上方式難以改變自己對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的認知,同時也看不到現代化農業技術帶來的優勢與成果,因此很難接受農業技術,其中很多農民意識到有不同的農業技術,但是卻始終處于觀望的狀態,并沒有實際運用或者接受。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中,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也很難開展,再加上有的地區不夠重視推廣工作,更是導致農戶出現抵觸與排斥的心理,增加了推廣工作的難度。
3.2農業技術發展緩慢
與傳統的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相比,當前的農業經濟已經得到較快的發展,但是由于我國農村人口技術較大,現代農業技術改革無法實現全面覆蓋,很多地區依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進而影響大規模農業種植產業的發展。而在技術方面,我國當前使用的農業種植技術發展不夠完善,后期創新以及發展能力較弱,很難實現現代化技術與工具的投入使用,進而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1]。
3.3技術推廣人數較少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不僅要求工作人員具備宣發的意識,同時還要求工作人員具備現代化農業技術知識,但目前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人員專業能力不足,人數也比較少,其推廣方式單一,日常用于展示宣傳的農業機械也比較落后,很難發揮推廣的效用。推廣人員數量與能力的不足極大地限制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進行。除此之外,很多地區的農業技術部門對于推廣人員專業知識提升與更新不夠重視,導致工作人員難以掌握農業新技術,也就很難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4農業推廣工作有效策略
4.1創新推廣機制
要想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創新技術推廣的機制,擴大推廣宣傳的范圍,形成多部門、多機構相互配合推廣的工作形式。隨著甘南藏族自治州農業產業的不斷發展,其農業結構與技術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于其不同農村的自然資源以及技術水平存在差異。因此,人們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時候應該根據不同農民的情況進行,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根據當前對甘南藏族自治州農業技術推廣現狀的調查分析能夠知道,人們應該將其中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形式視為農業技術推廣問題的基礎,在解決此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農業技術知識的宣傳以及技術的培訓,提升農民的參與意識,同時實現合理的分工協作,最終進行多元化的農業合作,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2]。
4.2加強技術培訓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農業生產中存在嚴重的人才斷檔問題,有知識有技術的年輕人選擇離開農村,剩下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大多為知識能力不足的中老年,我國農村留給青年發展的機會并不多,導致其在農村中得不到提升的機會以及足夠的社會資源。而技術人員的離開同時也是農村的損失,如果一直沒有人才的補充,農業技術很難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這樣我國的農業產業就難以實現持續發展。因此,人們應該提升農業勞動人員的收入水平,優化其產業結構,為農村建設引進更多的技術性人才,并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開展技術知識培訓活動,進一步提升當地農民的農業技術水平,促進農業經濟的不斷增長[3]。
4.3推廣主體多元化
要想實現農業多元化發展,首先就應該確立國家政府在農業技術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承擔其技術推廣的主流力量作用,為各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作出資金以及人力方面的支持。其次,相關農業技術部門還應該成立專門的技術推廣機構,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最后,我國政府還應該鼓勵多種經濟成分組成的農業技術推廣主體,同時制定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引導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進行技術推廣工作,實現多元化的技術發展與推廣。
4.4改善推廣方式
農業技術的推廣方法也會影響推廣的效果,因此,推廣人員應該不斷改善技術推廣的方式,保持創新發展的理念,提高我國農業種植業的生產品質。首先,當地政府應該完善中介服務機制,結合當地農業發展以及技術推廣的實際情況為農業推廣機構提供幫助,提高農業推廣工作的效率。其次,人們還應該完善技術基礎建設,保障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正常進行,有助于人們開展針對性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除此之外,技術人員還應該完善技術推廣與應用的評估體系,根據評估的結果不斷改善技術推廣的方法,提高農業推廣的效率。最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還應該從種植新品種以及農業新技術的角度切入,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去,鼓勵農民采取新型農業技術,并給予農民科學的指導,促進農業種植效果的提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