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外閱讀的形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建構課外閱讀平臺,提高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的實效性是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我們農村學校可從四個方面進行落實:完善書籍管理,提供書籍來源;保證閱讀時間,創設書香班級;選擇適當讀物,提高閱讀效率;創設展示平臺,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作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貫穿人的一生,它對提高人們的語文素養乃至文化素養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第四學段的學生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同時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可見,深入扎實地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是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作為農村中學的語文老師,為學生建構一個良好的閱讀平臺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下面就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與心得體會。
首先,完善書籍管理,提供書籍來源
有米才可炊,有書才可讀,基于這種認識,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因地制宜,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提供書籍來源。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班級圖書柜,舉全班之力,集小流成大渠。建成班級圖書角。采取的方法可以是:1,訂。就是班級開源節流,學生運用出售班級收集起來的廢紙和廢品掙得的錢以及學校給予班級的獎金訂閱書籍期刊,如一些經典的學生必讀書籍、學習報、優秀作文選等。2,湊,就是發動每個學生一個學期將自己的課外書籍2-3本集中登記存入班級書庫。3,借,即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相關圖書并定期更換。4,換,就是和別的班級交換書籍,大家合作,擴大書籍的使用面。為了保證妥善管理,一定要選出認真細心的同學負責管理,制定圖書管理制度,登記好同學借閱情況。盡量避免圖書的流失和損壞。
有了圖書柜,開展讀書活動就有了基礎,大家在班上借書,省時、省力、快捷、方便。有了它,大家也就有了一個資源共享、自由閱讀、討論交流的平臺,課外閱讀也就有了保障。
其次,保證閱讀時間。創設書香班級
1 安排讀書時間,時間是課外閱讀的保證,我們每周安排一節課定為自由讀書課,學生從班級書角中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不出班級自由閱讀,看不完也可以帶回家讀;有時閱讀課也可以到學校閱覽室去暢游學校“書庫”。為了不讓讀書課流于形式,一定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一花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可以分成幾個小組,老師必須先培訓小組長,讓組長去組織、管理、督促,做到人人參與,個個讀書。此外,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每周檢查,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形成組內合作、組外競爭,全班合作、個人競爭的讀書氛圍。
2 減少課外作業,新課標指出“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多讀整部書”的要求,據此,我們的作業應該做到精而少,盡量在課內完成作業,甚至可以“堂堂清”。以確保學生的閱讀時間。當然,教師切不可盲目放任閱讀,一定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習基礎,不同層次的學生推薦相應的讀物,讓學生的閱讀循序漸進,以確保閱讀的質量。
3 教會學生巧用時間,學校生活是比較有規律的,一天當中,有些時段,看起來短,如果忽略了,就是浪費,但如果懂得利用,用在課外閱讀中,閱讀量就大大增加了。農村中學生大多數都是住宿的。每天的午餐后和晚飯后以及睡前半小時都是在閑聊、散步中度過的,保守地算一算,假設每天用上半個小時,就能保證“每星期不少于2萬字”的閱讀量,這個時間完全可以看幾個歷史故事、幾篇優秀作文、寓言、報紙亦或幾十頁名著等,這樣日積月累,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也大大增加了閱讀量,更是豐富了個人的內涵。
第三,選擇適當讀物。提高閱讀效率
大文豪高爾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個有文化、有知識、有修養的人,特別是想成為一個有學問、有學識和會做學問的“大家”,僅憑學會幾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讀好書、多讀書,廣泛涉獵,日積月累。中學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當前浩如煙海、“良莠”并存的課外讀物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閱讀能力、興趣愛好,選擇一些思想內容健康,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的書,既要讀一些談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養、介紹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的著作,也要讀一些具有時代精神、反映時代風貌的文章。教師要適時、適地地進行直觀宣傳,使各種題材的優秀作品,走進學生的生活,使他們認識到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書世界,從而激發他們的讀書欲望和興趣,讓他們主動接近圖書柜,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借閱各種書籍,加深閱讀興趣。
同時,要注意配合語文教學,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我們要把讀書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閱讀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托,強化基本讀法的訓練,“授人以漁”,做到“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
所謂拓展性閱讀,就是在閱讀教學中。以語文材料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學習與本文有關的課外讀物,把原著推薦給學生,學生可以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地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立體地理解課文。而且能激發起讀名篇、名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如:學了《蚊子和獅子》一課向學生推薦《伊索寓言》;學習《社戲》一課,引導學生看魯迅的小說《朝花夕拾》;由《出師表》到《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由《范進中舉》到《儒林外史》;由《荒島余生》到《魯濱遜漂流記》等。在這一系列的介紹與推薦中,使課內的閱讀教學成為課外閱讀的憑借和依托,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擴展與補充。 轉貼于
第四,創設展示平臺,激發閱讀興趣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實現的。即強調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不僅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而且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知識構建的指導者。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課外閱讀成果的平臺,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因此。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味人生。在展示中感受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1 展示讀書筆記
定期把優秀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挑選出來。粘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
2 開展課前小演講
讓學生把近期讀的文章、新聞或閱讀感悟等用演講的形式展示出來。
3 開展征文活動
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征文比賽活動,在本校也定期開展征文活動。
4 舉辦“我讀書,我快樂”的手抄報比賽
展現學生閱讀個性的手抄報比賽在我校幾度掀起,學生參加非常踴躍。
實踐證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促進了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建設,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課外閱讀不單是學生求取知識、開發智慧的便捷手段,還是提高學生素養、培養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徑,農村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雖然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程,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千方百計拓寬渠道,設法為他們搭建閱讀平臺,充分利用資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利于學生閱讀的氛圍,引導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長此以往,就一定能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升思想品德。讓閱讀成為他們終身受益的好習慣,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2001版
[2]《教育科研專題研究與指導》,華齡出版社,高長梅
[3]史建國,《教育科學研究》第二期,2007
關鍵詞:小學高端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的啟蒙教育,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推進,對加強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課外閱讀是擴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徑,也是端正學生思想意識,樹立正確三觀和道德水準的重要保證。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兩個方面淺析了提升小學高端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
一、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的重要保證。因此,提升小學高端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可以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和諧、積極的教室閱讀氛圍。對于家庭閱讀環境的創設需要來自家長的大力支持,學校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等方式,向學生家長系統性地闡述課外閱讀對學生學習生活的益處,要求家長做好學生課外閱讀的監督工作,獲悉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而校園閱讀環境的建設可以加大對課外閱讀活動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閱讀比賽相關活動等等。創建教室閱讀環境可以通過書香班級等途徑來實現。
二、優化課外閱讀刊物的選取
閱讀活動是學生與文本內容、作者思想交流的過程。閱讀材料的選取是閱讀活動的基礎前提,閱讀刊物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閱讀活動的有效性。由于小學生具有認知能力不高、社會經驗不豐富,閱讀能力不強等特點,往往在閱讀刊物的選擇上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就需要老師主動參與到學生閱讀材料的選取過程中來,引導小學生選取與自我年齡、心理和知識能力相適應的閱讀文本。課外閱讀是學生以個人形式所開展和完成的活動,為了滿足學生不同的閱讀需要,減輕教師的工作任務和組織難度,可以制訂每周的閱讀任務計劃表,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本,并做出系統性的規劃安排。
關鍵詞:課外閱讀 習慣 技巧
作為一名寄宿制學校的語文教師,我常常發現城里的學生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閱讀條件和閱讀習慣。而邊遠山區的中小學生對閱讀來說可是一塊貧瘠之地,作為多年從事寄宿制語文教學的我為此感到憂慮和痛楚。我不得不深思:應該如何及早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潛能得以充分的發揮?所以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是語文教學中一項既重要又艱巨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激發起寄宿制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1.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古時候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成語中還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把學生置于濃厚的讀書環境中。你讀,我讀,自然他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入閱讀的行列。
大家都知道名人名言是語言的精髓,是生活經驗的高度提煉,對學生有強烈的啟發性和教育意義。這樣教師就可將名人名言制作成條幅掛在墻上,或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貼在自己書桌的左上角,讓其天天看,就會受到啟發和鼓舞。名人名言也可過幾天換一次,還可掛在學校的走廊上或是學生的寢室里,讓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勵。可組建閱讀合作會,由興趣相投的三四人組成讀寫組、讀畫組或讀演組等一起進行閱讀活動。
2.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資料
要想讓學生讀書,首先得給孩子們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料、可供選擇的書。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定期組織學生到圖書室借閱。當學生看到琳瑯滿目的圖書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其次,班上還可以建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圖書捐出來,編好書號,專人管理。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能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二、推薦合適的書
學生在一片閱讀的氛圍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勵,閱讀的積極性被點燃了。但是他們對閱讀的對象是不確定的、模糊的,這時教師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首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向小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等,而低年級的則可選擇系列繪本、短篇童話等。
其次,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幫助其選書,以此來生發興趣。比如:喜歡文藝的學生可向他們《聶耳》、《貝多芬》的故事;對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動的學生,可向他們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總之,要結合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書,以點燃他們的希望之光。
再次,要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與教材有關的課外讀物。這就需要各科老師都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向學生推薦。語文老師要向學生推薦語文方面的,數學老師也要推薦一些數學科普書籍,科學老師、歷史老師等都要去做這項工作。
三、提供專門的閱讀時間
向學生推薦了好的書籍后,必須保證有一定的時間才能搞好此項工作。所謂專門的時間是指學生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興趣進行自由閱讀的時間。筆者認為,這個時間可由學校統一調配。每周可安排一節閱讀課,這樣既能減輕學生課后作業的負擔,讓學生有真正屬于自己的閱讀時間,又能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另外,教師還可加大宣傳,做好家長的工作,讓學生在家、在節假日都能自由地閱讀。
四、傳授方法,指導閱讀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愛讀、會讀,還要讀有所獲。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有效的讀書方法。
1.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讀的一種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還可以把好的詞語、句子、段落摘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學生在課內學習和寫作上產生了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的書報或文章。
3.作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提高閱讀的最大效果就要作好筆記。
五、鼓勵先進,培養閱讀習慣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教師可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閱讀檢查、評比,或搞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對閱讀更有信心堅持下去,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了。
六、課外閱讀與學生的聽、說相結合
一、問題背景
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是關系孩子們文化積累與心靈成長的大問題,但是總有一些家長和老師以“影響功課和考試”為借口,有意無意地限制著孩子們的閱讀自由。在新課程推進的征途上,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目前中學語文教學還是忙于應試教育,中學生閱讀的時間少,范圍窄,缺乏語言積累和思想涵養,閱讀視野缺失。即使有少量閱讀,也是一種帶有功利性的閱讀,如老師指定讀好詞好句以提高作文水平。
受學生特殊年齡的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停留在幼稚水平。好的學生讀《讀者》《青年文摘》等,有些學生則喜歡《籃球高手》《體壇快訊》《動漫世界》等,這些學生的課外閱讀層次較淺。
在教學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又如何呢?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在上課時生發一下,如說說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簡單的諺語、成語,往往說出一部分,叫學生續說,但大多數情況令人尷尬,臺下一片鴉雀無聲。由此可見,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可謂是營養不良。
二、課外閱讀的好處
1.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語文教學內容因其所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養一代新人的優勢。“終身語文觀”就是要以“人的終身發展”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尊重真理,富有責任心的健全的人格。中學生大量閱讀富有人文精神的人物傳記、世界名著等,內心世界很容易產生震蕩。多讀中國文學、優秀中華人物事跡很有必要:有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忠誠,有司馬遷蒙奇恥大辱仍揮毫寫奇書的豪邁,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有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有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有郁達夫“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真知灼見……千年的民族精神,在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學生在自己閱讀課外書時,讀懂其生動有趣的情節,心中再現栩栩如生的形象,體味關于愛、友誼、忠誠、勇敢、正直乃至愛國主義等永恒的人類精神,從而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激蕩起品味人生、升華人格的內在欲望,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促進學生獨立、自然地成長,其效果遠勝于教師口干舌燥的說教。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交談,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受益匪淺。
2.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從傳統語文教學觀到終身語文教學觀是一個從知識本位向人本位的轉化過程。它不再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教學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學會學習,促進人格與個性全面發展為重點。從這一理念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自主學習習慣必須得到培養。通過大力推動課外閱讀,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欲望,最終形成習慣。柏拉圖說:“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華羅庚說:“歷史上每一個發明創造家都不開自學,光是老師問什么學生就答什么,是創造不出新的東西來的。”課外閱讀把追求學問變成學生自覺自愿的行動,有助于實現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的目的。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傳統語文教學,一是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二是強調“文以載道”,但這里的“道”主要指思想教育。而終身語文觀則強調語言文字是各種知識的載體,所有學科都要通過理解、運用語言文字來領悟觀點、概念、邏輯、哲理……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是所有人類文化的基石,是解開所有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因此,學生對多種信息的收集、處理與掌握仍是語文能力的延伸,語文教師亦應以此為已任之一。當今是信息化、全方位開放的社會,很大一部分信息來源于課外書籍,要引導學生充實自己的認知世界,就必須借助于課外閱讀,讓學生涉獵多種科目。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為學生獲取廣泛的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尤其是在新課程大力推進的今天。
4.有助于“應付”高考試題
現有的高考試題中語言表述題、作文題,江蘇省的附加題都正在向這方面傾斜,如詩歌仿寫、串臺詞、公益廣告、人物評價等都與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有關,將新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的要求體現了出來。而平時多閱讀一些課外文學作品則可以轉化為考試的信息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三、改善問題的做法
(1)老師統一安排課外閱讀的時間和內容。(2)聯系課內知識,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3)統一指導做課外閱讀的摘記。(4)將摘記進行交流評價。(5)把心得融入自己的情感寫進作文,進行二次創造再現。
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小學生在六年中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基于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的調查,提出有效指導小學生提高課外閱讀總量的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積極的課外閱讀態度和對課外閱讀的正確認識是搞好課外閱讀的動力,這一動力是由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正確認識而產生的。通過調查發現,各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態度基本上是積極的,但在對課外閱讀主要意義的認識上存在弱點與欠缺的地方,具體表現在對課外閱讀是“自我成長需要”的認識上,因而影響了課外閱讀的方向和范圍。因此,學校領導、班主任、各科教師及家長,在取得對學生必須加強“自我成長需要”教育的一致性認識基礎上,充分利用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態度,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實施課外閱讀是“自我成長需要”和補充,是豐富自身知識結構需要的教育,使其提高認識,獲得動力,并采取切實措施,保證小學生課外閱讀朝著“自我成長需要”的目標進行。
二、分學年段確定課外閱讀范圍
從調查中得知,由于學生對課外閱讀意義的認識存在弱點與欠缺,課外閱讀的范圍不完整,帶有明顯的無目的性和無計劃性,達不到《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建議的范圍。因此,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努力引導學生明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有關課外閱讀總量的規定和建議的閱讀范圍,全面而準確地認識課外閱讀意義;第二,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有關課外閱讀總量的規定和建議的閱讀范圍,結合課堂知識學習內容,分年級整體規劃學生課外閱讀范圍與量;第三,遵循由淺入深、由窄到寬、循序漸進的原則制訂出各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計劃,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例如按年級、按班級、按讀物開展課外閱讀競賽;一天一讀活動;親子課外閱讀活動;課外閱讀體會專刊等),在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和技能,提高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第四,要堅持按學生課外閱讀范圍和計劃閱讀,經常指導學生“查漏補缺”,并分階段對照計劃進行考核。
三、全面課外閱讀與個體特長的重點課外閱讀相結合
從總體上講,學生課外閱讀一定要根據《語文n程標準》中有關課外閱讀總量的規定和建議的閱讀范圍全面的閱讀。在全面的基礎上,又要發揮各自特長重點閱讀。對技能學科課外閱讀這一部分,同樣如此,既要求學生全面閱讀各技能知識讀物,又要堅持提倡學生重點閱讀各自專長技能知識讀物。人的全面發展和個體特長的發展是辯證統一的。講全面發展,絕不是指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平均發展,成為同一模式的人,而是包含著個性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因此,課外閱讀的指導要實施全面發展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教育。
四、構建“二位一體”的學生課外閱讀引領與指導模式
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指導小學生較好的完成課外閱讀的總量,并非只是學校的任務,應該是學校、家庭共同的使命。學校要構建“二位一體”的學生課外閱讀引領與指導模式,只有當學校和家庭指導形成了合力,通過家校合作,全面整合學生課外閱讀資源,開展父母引讀、親子共讀、親子互讀、師生激勵、生生合作、個性化家校聯系卡等多方立體互動,有效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就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和課外閱讀的積累技術,順利完成課外閱讀的任務。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外閱讀;重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09-25
1.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課外閱讀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明確的詞匯量要求,高中一二年級就要求5000多個單詞和900個固定語法搭配的學習,僅靠課堂閱讀量學習效果無法保證,而且課本中的詞匯量與固定詞組遠無法滿足這一學習要求。為了達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量,學生必須要通過課外閱讀來擴大自己的詞匯積累。在英語閱讀技能水平提升方面,《普遍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規定高中三年需要達到33萬詞以上的閱讀,顯然學生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課外英語閱讀,才能達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課外英語閱讀來培養閱讀技巧,掌握表達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閱讀技能水平。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課外英語閱讀習慣,學生將受益終生。
2.提升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水平的策略
(1)樹立正確的英語課外閱讀態度。英語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很多學習行動并不會立竿見影,而以高考為人才選拔機制的高中時代,使很多高中生在學習上具有很強的選擇性。不少高中生認為課外英語閱讀比較浪費時間,且收效甚微,甚至有學生認為還不如多背幾個單詞,多做幾道題目來得實在。可見,高中生對待課外英語閱讀沒有正確的認識,為此,英語教師要通過課堂教育及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認識。比如,校園英語閱讀比賽、英語話劇等,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通過活動來帶動學生增加英語課外閱讀量。在課外閱讀時,可讓學生先從短文開始,再轉向長篇英文小說或故事,但關鍵是要幫助學生形成長期的閱讀習慣,特別是在寒暑假前,要提醒學生利用假期認真閱讀,甚至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課外閱讀書籍,如“書蟲系列”的《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呼嘯山莊》等,幫助學生有意識地進行閱讀。
(2)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選擇課外閱讀的讀物是課外閱讀的第一步,在閱讀材料上應保證閱讀材料內容健康,具有思想性,要能夠適合高中各階段的學生需要。如高一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應偏簡單,高二則可增加難度,增加閱讀量;高三則可向學生推薦與高考閱讀相關性更高的讀物。閱讀內容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點,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避免學生閱讀過于晦澀的文章,閱讀材料內容盡可能廣泛,涉足不同的領域,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可拓展學生的視野。例如,可向學生推薦《典范英語》,該叢書主要是英文原版小說的簡寫版,難度適中并兼具趣味性,每本讀物后附生詞、難句的詳細解析,但并非向學生提供中文對照版的讀物,很適合高中生的英語課外閱讀。
(3)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課外閱讀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果學生每個不認識的單詞都通過查字典來達到對文章的全盤掌握,就失去了課外閱讀的意義。泛讀應是課外英語閱讀的正確方法,通過泛讀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了解單詞的大意即可,特別是要讓學生通過泛讀學會根據文章的上下文、構詞法來猜測不認識單詞的詞意。有效閱讀是速度的閱讀和高理解率的閱讀的共同作用,閱讀速度的提高是需要掌握快速閱讀技巧的,讓學生學會跳過生詞進行閱讀,不要因為全文有個別生詞就卡住了,學會運用文意推斷生詞含義。比如《英語學習》《英語世界》等報刊就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并且有適合高中生學會快速閱讀的文章,可推薦學生多多閱讀。
(4)開展英語課外閱讀讀書報告會。課外閱讀的成效如何,可通過讀書報告會的形式檢查,并且能起到督促的作用。可以每兩周舉行一次,讓學生在讀書報告會上對自己在近兩周內的閱讀情況進行匯報,介紹自己讀過的課外讀物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并且給學生提供交流閱讀心得的時間,可以通過發言的形式或是傳閱閱讀筆記的形式進行交流,對于比較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可以選出來進行全班閱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進行閱讀講評。在班級當中形成濃郁的課外英語閱讀氛圍。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優美的句子、句式可以摘錄下來,在閱讀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課外閱讀 評價形式
閱讀評價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閱讀教學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閱讀教學的現狀看,閱讀評價的缺失甚為嚴重。縱觀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口頭詢問、撰寫讀后感或隨筆摘記、閱讀考級。而這些形式最終被簡化成一張表格或打星星等流水線似的評價。這些評價方式盲目性、隨意性強,沒有計劃,也沒有組織,既不能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數量和品質進行考查,更不能評價出學生真實的課外閱讀能力。
積極有效的閱讀評價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僅給學生提出閱讀能力培養的方向,同時也會修正學生在閱讀能力形成中的缺陷。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讓有效的評價形式來推動學生的自主閱讀,以培養其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此談些淺見。
一、活動式評價:保持閱讀評價形式的活潑性
“閱讀能力的評價過程應始終保持動態化,其目的在于促進評價對象循序漸進地轉變與發展,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重視閱讀行為活動記錄和表現反饋,使評價處于開放的良性循環之中。”[1]只有在活動中,才能使學生產生閱讀的需要,并將其轉化為動機,激發學生主動閱讀。所以,應把活動式評價貫穿于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使評價日常化、生活化。
1.童言童語——故事會、詞語接龍、古詩吟誦賽。在學生閱讀了一定量的課外書后,我決定每個月在班級舉行“童言童語”系列活動。諸如:“故事長廊”——講故事比賽、“妙語連珠”之詞語接龍、“聽!我們的聲音”——古詩宋詞吟誦等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引起學生對他人閱讀內容的興趣,產生閱讀的渴望和沖動,拓展閱讀的內容,而且可以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體驗閱讀的樂趣,從閱讀中找到成就感,進而提高閱讀興趣。
2.讀書階梯——閱讀記錄單。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處于累計知識的階段。因此,我根據每次閱讀的特點,設計了活潑、多樣且閱讀層次感清晰的閱讀記錄表:“親親我的兒歌寶貝”記錄單、“游歷童話王國”讀書筆記、“班級讀書會”的“我讀書,我快樂”等。這些閱讀記錄單每個問題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使學生養成循序漸進閱讀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二、主體參與多元化評價:拓寬閱讀評價的信息來源
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所以在閱讀評價中,我改掉了教師為主的評價方法,讓學生以及與學生有關的其他人員參與評價,即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家長查評的多元化評價。
1.我心中的我——學生自評。學生要填寫每周的自評卡外,還要認真回顧一個月的課外閱讀情況,從閱讀內容、閱讀數量、閱讀態度、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等方面作書面評價。孩子們進行自我評價時總結了經驗,學會了反思,這種由衷的體驗將激勵著他們更加投入其中。
2.同學心中的我——小組互評。學生每天對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做一個自我評價以后,在第二天的小組交流后由小組成員共同進行相互評價,對各自的閱讀情況給出星數。一周后組內進行小結,并由小組長填寫本小組對該組員的評價表。
3.老師心中的我——教師點評。學生的閱讀成長記錄每星期上交一次,教師根據每個同學記錄積累的情況,堅持給每位同學寫激勵性評語,同時注意對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議和意見,表達教師的美好期望,以利于孩子改進。
4.家長心中的我——家長查評。學生每天完成閱讀任務后,要求家長一起幫助計算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根據閱讀時間評估閱讀量,然后進行記錄。每周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作一個書面評價。家長評價使孩子們感受到父母深情的關注,激起他們進一步努力的欲望。
三、“小腳丫快樂閱讀記錄袋”:凸顯閱讀評價個性化
“小腳丫快樂閱讀記錄袋”是以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的發展為本,記錄學生自己收集的相關材料,來評價學生課外閱讀的發展狀況。它將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的點點滴滴收集起來,成為學生課外閱讀成長的見證。讓學生自己在平時課外閱讀中自行收集與閱讀相關的典型材料,如結合課文搜集的材料、自己制作的讀書卡片、讀后感、讀書摘記、閱讀記錄卡、讀書積極分子獎狀等,選擇最有代表性的資料放入學生的“快樂閱讀成長記錄袋”中。
一本書就是一艘船,能帶人到遠方。我們老師和家長帶學生到達不了的地方,書可以帶他們到達。如果我們真的想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促進孩子多讀書,那么就以落實有效的課外閱讀評價形式為載體,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他們一生有用的東西。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有獨立閱讀能力。小學語文學科中的課外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使小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語言更加精彩。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其語文素養的自主發展。
關鍵詞:小學 語文 課外閱讀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步時期,如一株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靠老師課堂上有限的傳授外,更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采集。要讓學生在課外能廣泛地閱讀,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種人生體驗,成為他們的一種新的自覺的生活方式。
一、針對課外閱讀的隨意性,構建行之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體系
目前,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隨意性較大,缺乏系統、整體的指導體系。學生語文素養、文化底蘊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課外閱讀僅僅是按規定讀完要求字數或篇目,依靠語文教師推薦的閱讀書目,抑或期待閑暇時間學生自主地讀一些經典讀物,文學素養的積淀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必須建立循序漸進的課外閱讀指導體系,樹立系統觀念。這里所說的“系統”是指由若干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成分或因素,為達到一定的目的或目標而組成的有機整體。課外閱讀指導系統簡單說就是為了實現課外閱讀總體目標所組成的一個閱讀活動的運行系統,這個系統中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應該包括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學生、閱讀素材等幾個方面。前四者起著指導、引導作用,學生是這個系統的主體和核心要素,閱讀素材是個變量,取決于學生這個主體要素,同時受前幾種要素的制約。這個系統可以貫穿小學六年甚至九年義務教育整個階段,按照循序漸進原則,構建各個學齡階段課外閱讀書目指導體系、課外閱讀監督體系、課外閱讀檢測體系等,形成一套整體、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系統,避免學生課外閱讀的隨意性、盲目性。
二、應適時給予學生合理的輔導
1.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如今,社會生活高度開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發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令語文學習通過文字閱讀的形式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在平時的課外閱讀教學安排時,我們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課文,特殊的節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紀念日等,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資料,并根據資料,配合班級或者自己進行各種形式地處理與表達。幫助學生廣開信息渠道,大量儲存了各種信息單元,使學生初步具備集中與擴散相結合的信息處理能力。
2.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作為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閱讀計劃。首先,從體裁上,低年級安排兒歌等淺顯的兒童讀物,中年級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話、科學知識短文,高年級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長篇小說等文學作品及報紙雜志·其次從時間上,平時上課時間緊,安排篇幅小的文章、書報。寒暑假時間長安排篇幅較長讀物,最后,要注意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閱讀計劃。由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指導學生指定閱讀計劃,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以及其個性、興趣、知識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閱讀與學生相得益彰。
3.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子論述“不積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讀書的積極態度,令其認真投人,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課外閱讀中充分地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學會做筆記。課外閱讀就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到好文章,摘錄好詞佳句,記下心得體會,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這就是閱讀的收獲。
三、重視閱讀評價,體驗學生“讀書好”
1.對課外閱讀要調控。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對閱讀筆記要經常檢查,以督促學生形成習慣。要及時發現好的典型,組織交流,擴大影響。教師每晚布置一定的閱讀量,規定閱讀時間,讓學生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閱讀任務。
2.課外閱讀要評價。魯迅先生說:“文章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的,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確實,閱讀是一種很好的思維鍛煉,是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手段。課外讀物中有千千萬萬接觸點與課堂所學知識是相通的。
多種多樣的語文活動勢必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我們可在教學中,組織全體學生參加讀書報告會、辯論會、賽詩會、演講比賽、優秀作文展覽、手抄報展覽;組織學生參加編演課本劇等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語文素質相應得到了發展。恰當的評價機制在活動中會激發強烈的成功欲,又會激發學生認真閱讀,積極思考、樂于傾吐,如此反復,形成良性循環。孩子也在認識課外閱讀,從中獲得成就感。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夠對學生自身的學習以及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小學生在寫作時,閱讀會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課外閱讀還能夠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積極的影響,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小學生要想在閱讀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就必須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沒有針對性的閱讀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和價值,因此課外閱讀物的選擇上一定要明智,要選擇有勵志意義的,并且和學生的教材基本同步的讀物,這樣在課外閱讀之余,還能夠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莊小滿.基于兒童語文素養養成的分享閱讀活動.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7):82-85.
關鍵詞:作用 過程 意義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很好的途徑。學生在課內學習了許多名家名篇,但是閱讀數量很有限,還需要在課外做大量補充閱讀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課外閱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補充,其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一、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作用
課外閱讀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了翅膀。”可是,面對升學的壓力,我們不禁要問,課外閱讀是否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答案是否定的,有益的課外閱讀會讓你在語、數等方面出類拔萃。不僅如此,課外閱讀也會讓人有“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本領。
讀一讀《文化苦旅》,你會知道,中國的西北有一片神圣的大漠,大漠之中有一處古老的文明遺址叫敦煌,有一眼美麗的湖水叫月牙泉。課外閱讀不僅能鞏固課內所得,還可以開闊視野,增加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課外閱讀對寫作方面是很有用處的,它能給我們瀏覽到課本中沒有的好句子,在寫作文時能夠得以巧妙地應用,讓自己所寫的文章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形象。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借鑒別人所采用的寫作方法和修辭方法,以備寫作時的不時之需。有道是“學海無涯”,“讀不盡者世上之書,明不盡者人間之理”,初中生只有不斷地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方能彌補自己知識的缺陷和社會生活閱歷的不足,只有閱讀才能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獲取前人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用于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方能減少前進道路上的彎路。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遠是殘缺的人,因為他們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課外閱讀恰恰為我們開啟了一扇了解社會的窗口,且潛移默化地完善著我們的思想。更加難得的是課外閱讀對我們的寫作也很有幫助,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給學生合理的指導,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課外閱讀資源,讓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真正起到它的促進作用。
二、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過程
素質教育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其中,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 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是意識性的知識,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學生可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他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課外閱讀伴隨著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我們不要將課外閱讀片面地理解為語文學科的學習,對于從各門學科的學習中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新內容都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作為補充和配合,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應做到:
1.創造條件,營造氛圍,正確引導。可訂閱專業性強、閱讀口味高的《課外閱讀》、《語文報》,充滿青春氣息、了望外部世界的《青年文摘》等,豐富閱讀資源;同時,應要求學生將感觸最深或最喜歡的文章摘抄下來,并寫寫自己的感想。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閱讀的深度,而且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一種閱讀習慣。
2.由淺入深,循循善誘,激發興趣。
3.比較閱讀,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可讓學生從內容、形式、語言、具體的藝術手法等某一方面進行揣摩;讓學生準備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寫好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要求學生從閱讀過的書籍中記下提要,并表述自己在讀書中的點滴體會,不講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內容上的聯系,篇幅可長可短、靈活自由、有感而發,旨在達意。閱讀能力是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學會閱讀才能生存,才能發展。
三、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