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典教育案例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國內各個高校在增強《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堂教學的感染力、說服力、實踐性和針對性等方面做了許多新的嘗試。案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醫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學科領域已經被廣泛運用,案例庫的研發和建設也成為這些學科領域重點支持的研究內容之一,有專門的教材和期刊介紹案例教學新方法。然而,案例教學在“原理”課中的運用起步相對較晚,還沒有形成模式化的案例教學方法和體系。如何將抽象的原理和理論轉化成具體事例和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掌握的精神實質,運用它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1],讓“原理”課成為學生真正熱愛的課堂,需要結合“原理”課的特點,設計“原理”課案例教學方法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形式。
一、“原理”課的總體特點
“原理”課通過系統的講授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大學生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什么是基本原理,了解產生的必然性,培養和提高大學生運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原理”課的授課對象是大學二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養成階段,逐漸具備更強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同時也帶有這個年齡階段青年人特有的叛逆特征。同時,“原理”課的內容是中學政治課程的擴展和深化,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前經驗”[2],他們對于“灌輸式”“填鴨式”的教育模式表現出抗拒,更希望能夠掌握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如何更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理論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①“原理”課教??嘗試了許多新的教學方式,包括專題式教學、對話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問題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敘事性教學、案例教學等。其中,案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比較符合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需求[3],它將抽象性和學理性較強的內容用具體、直觀、通俗和真實的案例表達出來,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通過案例分析,讓老師了解學生掌握和理解基本原理的程度。同時,理論是以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為分析對象,案例教學與理論的特征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原理”課是以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論為教學內容的課程,由哲學基本原理、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這三大板塊構成一個整體性的課程體系,向當代大學生重點講授唯物論原理、唯物辯證法理論、認識論原理、唯物史觀、勞動價值論、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剩余價值理論以及科學社會主義原理這八個方面的內容,課程內容豐富而寬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思想性和理論性最強、也是最抽象的一門課程[4]。
二、“原理”課案例教學的目標
案例教學通過具體的事例,組織學生對事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從而達到深入理解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并且能夠運用理論分析具體問題的教學目的。
1.突出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適用于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容易產生強迫他們接受一種理論觀點的結果。運用案例教學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國外高等教育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案例教學實踐理論體系。在“原理”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有效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說服力和感染力。研究《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案例教學”方法,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和思考性,通過學生對案例分析的討論,讓教師了解學生理解和運用理論的能力。實施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點和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通過案例討論,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原理,并自覺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思想問題、社會問題,包括認識各種社會思潮,以及理性辨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中出現的各種社會言論。
2.激發學生的參與性
學習理論的目的在于運用理論。“原理”課的強理論性特征,使其看起來遠離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讓學生有一種“我學不學這個課程,還是照樣過我的生活”①的想法,加上理解難度較大,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案例教學將傳統的老師“教”,轉化成學生的“思和說”并行,將抽象的原理和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問題,案例本身也傳遞著理論的現實解釋力和實用性。
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表達欲望,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塑造的關鍵時期。許多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學習過“物質與意識”“聯系與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等“原理”課的內容。由于應試的需要,許多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更是熟記于心。到了大學階段,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資料,隨著自身知識儲備的增加,具備了更強的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授課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代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需求,很難激發學生對“原理”課程的興趣,甚至先入為主地理解成這是一門強迫他們接受“一種理論觀點”的課程,從而產生逆反心理。案例教學強調師生互動和學生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案例分析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透過具體的案例看到問題的本質,并幫助學生理解基本原理解析某個問題的思路。在此過程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導演,學生則是參與案例研討的主角。
3.增強知識點的融會性
案例教學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啟發性和客觀性特征。理論是一個龐大而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個體系包括基本原理、世界觀和方法論,許多思想、理論和觀點是由“具體論斷”的形式展現出來的,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并相信這些論斷的科學性和真理性,而案例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經驗式”的學習體驗,學生在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不斷識別、判斷各種案例場景中的議題,通過與其他觀點的交鋒和磋商,不斷重建自己的認識并形成新的經驗。通過案例教學達到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基于案例研究的教學案例編寫,案例研究和教學案例可以實現相互轉換,從教學案例起步,逐步加深和擴展研究范圍,進入更高更深層次的學術型案例研究。案例庫建設要體現不同章節之間的知識點聯系,內容最好雜而精,有側重點。
“原理”課包含的理論知識點寬泛而豐富,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不可能對所有的知識點做面面俱到的講解,“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理論知識點講解多反而重點不突出,而舉例說明和討論時間少會給學生留下空洞說教、乏味和枯燥的課堂印象,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節課圍繞一個主題選擇一兩個案例討論的素材為宜。
三、“原理”課案例選擇和設計的基本原則
設計和選擇恰當的案例是成功進行案例教學的前提,結合“原理”課的授課特性,以教學大綱中的“教學要點”為主線,以“學生導向、時代導向、教學導向”三個基本原則研究和建?O適用于原理課堂的教學案例庫。
1.學生導向
案例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設計首先要體現“學生導向”的原則,多選擇一些與大學生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學習實際和成才實際密切聯系的事例[5],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投入,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如果只選擇一些宏大敘事的案例,學生會認為離自己的生活比較遠,由于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難以充分展開討論,從而讓案例教學流于形式。比如,講授“資本主義的本質”時,請同學們分析當下廣受青年人喜愛的新興科技軟件Uber、Airanb所推動的“共享經濟”,通過讓人人成為資本的所有者是否從根本上沖擊了資本主義“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模式,分析其是消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突破口,還是資本主義形式的一種變形。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分析上述問題,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需要對資本、商品、商品生產和交換、私有制等基本概念做進一步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抽象的概念其實與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過日常案例的導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具體問題,以達到認清資本主義本質的授課目標。
2.時代導向
理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這要求將的經典論斷放在當下的歷史環境中來認識。此外,追求實用、時尚、個性、新穎成為95后大學生的普遍特征,在教學案例的選擇上要充分體現“時代感”,結合當今社會的新發展來選擇案例。教師平時應該多留意和積累當下發生的時事新聞,擴充案例教學的素材庫。例如,2016年被稱為“虛擬現實”(VR)元年,許多虛擬現實的新產品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人預言人類未來的社交方式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來實現。同時,2016年3月16日發生了震驚哲學界和科技界的“AIphaGo戰勝李世石”的事件。這類題材是探討“物質與意識”關系的現實案例,可以讓大學生從當今社會發展的角度去理解和運用理論,同時破除那種認為“理論已經過時”的偏見,調動大學生學習基本原理的主動性。
3.教學導向
以法學、商科等實踐性學科案例教學中使用具體的企業管理、法律事件作為案例分析的對象,訓練的是學生用專業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原理涉及自然、社會和思維三個大領域[6],其教學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一門專業知識,而是對學生進行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相關視頻資料、時事資訊、名家經典、思想實驗均可以成為案例教學的素材,但是需要轉化為教學內容。教師要明確每一個案例素材使用的目標,設置一系列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在案例建構的“現實場景”中思考問題。有的案例使用是為了佐證,有的是為了進行一次思想實驗,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講授“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時,筆者課前要求同學觀看《宇宙與人》《時間簡史》等視頻資料,對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的起源有一個基本認識。在課堂上再講古代先民是如何探討這個問題的,他們又做出了哪些具體的解釋。結合課堂講述和視頻資料請同學們思考:人類社會對于宇宙的形成有哪些觀點?你更贊同哪種觀點,并用3~5句話闡明你的觀點;認識世界的本源/本質,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在同學們充分打開思維之后,再引導學生回到什么是物質、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的、世界統一于物質、客觀實在、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等哲學概念的理解上來。科普性視頻資料的使用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但是卻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哲學物質觀的科學內涵。
四、“原理”課案例教學實際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1.嚴格控制案例教學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
案例教學的形式通常包括案例呈現、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總結這五個基本環節。由于“原理”課課堂的“課容量”比較大,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原理”課通常為90~100人,也有的學校達到了200人左右的規模。如此規模的課堂,給案例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性,要求教師做好案例教學的組織工作,把握好案例教學的“時間度”。案例分析和討論的時間過長,學生認為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講授不充分,是否是教師“投機取巧”有意縮短授課的時間;案例教學時間過短,則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90分鐘的課堂,案例教學所占比重應控制在30分鐘左右為宜。例如,案例呈現的時間無論是閱讀文字材料,還是觀看視頻內容,應以3~5分鐘為宜;學生分組討論時間應控制在8分鐘以內。如此規模的課堂,不可能每次案例分析都能讓所有小組有平等的發言權,可以首先選擇2~3個小組,由小組代表用盡量精練的語言(3~5句話)闡明小組討論的情況,教師根據發言情況,決定是否再由其他小組做補充發言,學生發言環節控制在5~8分鐘以內。教師對于討論的情況需要做總結性的點評和知識內容的補充,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和下一步學習的興趣。
2.學生發言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案例教學的方法是改變以教師和內容為中心的傳統授課模式。在案例教學中的角色是導演和總策劃,將現實場景引入課堂,學生則是場景中的主角,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小組討論的情況,及時介入偏離主題的討論,有意向地將討論重心引導到理論點上去。學生分析案例的方式可以是陳述式和辯論式,前者重在考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后者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水平。教師對學生發言的內容進行點評,并且表明教師對案例內容的看法,此時可以引證經典進一步佐證教師的觀點,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與教師的觀點進行比較,激發學生主動去經典原著中尋找答案。對于分歧?^大的觀點,教師需要做進一步的延伸討論,了解分歧產生的原因,從而達到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水平。
3.理論知識和價值觀教育相結合
案例教學要進行系統設計,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和價值觀教育有效結合起來。以教材中的知識點為主線選擇合適的案例作為教學素材,通過案例分析能夠呈現經典原著中的話語體系,實現知識性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去反思馬克思解析某個具體問題的思維過程,實現價值觀上的引導。案例教學可以出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可以做理論講解之前的“導入式”案例教學,也可以做課堂講解過程中的“佐證式”教學,以及在理論知識點講授之后的“總結式”教學,旨在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案例教學是美國哈佛大學在20世紀二十年代首創的一種培養高素質、實用型和創新能力強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主要以對企業過去或現在正在發生的管理問題的討論為核心,為學生創造一個仿真環境,使其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實際問題和實際社會環境,從而學會在復雜條件下利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可以說,案例教學最大特點是它培養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實務性和創新性,這一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學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我國高校試行以來,在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等專業課教學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已經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仍處于探索階段。
一、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的意義
(一)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外引課程,其研究內容主要是西方幾百年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與基本問題,許多理論與我國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國情差異比較大,經常會讓學生有種“所學非所用”的感覺。同時,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并且它的每一個理論都是在一定的假設前提下形成的,加之常常會用到大量的圖形和數學論證,讓學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難以掌握。用案例刺激學生,既能吸引注意力,又有知識性,還能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
(二)案例分析有利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和關鍵之一。傳統的應試教育是以“灌輸式”、“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機械地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其后果是學生只是靠死記硬背學習經濟理論,尤其是在考試前突擊背答案,而無法形成系統的經濟學理論體系。而案例教學則與之不同,案例教學往往是讓學生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解決現實經濟問題。通過案例分析討論,不僅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實際經濟生活,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綜合決策能力及表達能力。一個案例交給學生,學生必須學會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判別是非,找出“病根”,最后還要開出“藥方”。一套案例分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過程。
(三)案例分析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案例教學給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同時使教師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尋找和編撰恰當的案例。教師要不斷地根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尋找和編撰恰當的案例,這就需要教師不僅有扎實雄厚的理論功底,還要對現實的經濟問題有較強的敏感性,并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有深刻認識。教師應經常更新案例,可適當引入新聞案例。因為新聞案例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與現實更貼近,通過對新聞案例的分析,能激發學生對國家經濟政策的關注。例如,在上宏觀經濟學部分時,可以結合中央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新聞,讓學生分析國家政策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
2、教學組織能力的要求。案例教學也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充當著“導演”的角色,必須對討論的問題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做出統籌安排。如果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就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
3、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千方百計地調動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使案例討論或辯論能夠有序進行。
4、及時總結。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總結。由于學生來自大江南北,生活的環境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同一案例得出結論不盡相同,甚至完全相反都是可能的。因此,教師應及時進行歸納總結,澄清學生的模糊認識。為了搞好歸納總結,教師要事先做好充分準備,預測學生可能給出的各種可能的結論,除在關鍵時刻予以正確引導外,還要善于歸納學生討論中的各種意見,適時地給予充分肯定,也可以闡明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
二、“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具體形式
(一)穿插式案例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可適當穿插一些案例,使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基本原理。穿插的案例不宜過于復雜,盡量簡潔明了,以免學生對所要說明的經濟理論問題產生歧義。例如,在解釋機會成本的涵義時,教師告訴學生:就是當你選擇了上大學而放棄了就業,使你失去了四年就業應該獲得的最大收入,這個被你放棄的最大收入就是你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再例如,在2011年3月,全國很多地方出現食鹽漲價風波,教師給學生上西方經濟學的需求理論時,就可由這個案例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經濟問題,進而引出該章要介紹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理論。由于從身邊的熱點新聞入手,學生們學習興趣得以調動,會主動地學習后續理論知識。
(二)課堂討論式案例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某一章節或某一問題系統講授后,提出一個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各抒己見。通常的做法是,提前把案例資料發到每個學生手中,讓學生預習案例。上課時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先進行5~10分鐘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表述各自對問題的看法、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在其中也可以適當進行啟發式提問,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在講完貨幣政策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2011年度由于CPI居高不下,尤其是至2011年5月CPI創34個月的新高,銀行提高存貸款利率”等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在講完失業理論之后,可以引入“近年來出現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種種原因及應對措施。采用這一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所選案例要緊扣所講的理論問題,難度要適中,過分復雜會使學生難于解決案例所涉及的各種問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三)專題辯論式案例教學方法。對于一些綜合性重大案例,可將學生分為正反兩組,以專題辯論會形式進行案例教學。例如,在講授完福利經濟學理論后,就“我國勞動力工資性收入比例下降是否導致整個社會福利水平下降?”問題進行專題辯論。通過專題辯論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經濟理論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去查找資料、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生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在專題辯論會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除了準備案例資料、設計辯論問題外,還應維護好辯論秩序、激發正反雙方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充分表達觀點。由于該案例教學方法耗費師生大量時間,不宜經常使用,建議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學習過程中各舉辦一次為宜。
(四)專題講座式案例教學方法。教師應積極通過各種途徑,邀請一些專家、企業家或政府官員來校開展一些專題講座。通過該種形式的案例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并能夠加深他們對實際經濟問題的理解。尤為重要的是,在講座結束后安排學生通過提問等方式與專家直接對話和交流,不斷提高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認識能力。
三、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力求傳統的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法有機結合。傳統理論教學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優點也不容忽視。比如它的連貫性,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中既存在相互制約的因果關系,又存在著數學上嚴密的邏輯推導,其中的連貫性是案例教學所不能體現的。在教學中只有將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有機結合,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理論教學。
(二)力求經典案例與本土案例的有機結合。現有西方經濟學案例大多數選自國外的教材和資料,來源于國內的案例則比較少。國外經典西方經濟學教材在國內出版通常存在一定的時滯,這導致國外新的案例、新的經濟政策等不能及時從教材上體現出來。并且西方社會在經濟制度、文化背景等方面與中國經濟現實存在一定差異,照搬西方的教學案例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當然,對一些經典案例一定要講。同時,也需要教師收集編寫以我國經濟發展為背景的本土經濟學案例,更多地關注我國改革開放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以便較好地將所學“西方經濟學”原理與我國的經濟實踐結合起來。在案例選擇方面要以國內為主,國外案例為輔。
(三)力求教與學的有機結合。由于現代案例教學模式是以案例分析為主體進行構建的,因而在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時,嚴守案例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用的基本原則,注意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轉而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討論和思考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并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總之,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科學恰當地運用案例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應性人才。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孫艷麗.淺析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濰坊學院學報,2009.10.
關鍵詞: 案例教學 網絡課程 教學模型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通過提供經典案例,為學習者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分析并展開討論,最后進行總結和反思。近年來,案例教學已廣泛運用于教學和各類培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案例教學一般在課堂教學環境當中進行,而在網絡環境下如何組織好案例教學,實現案例的在線學習,還有待探索和實踐。本文試圖從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研究的意義入手,分析有關在線案例學習的網絡課程網站,歸納教學案例在網絡課程中的教學形式,從而構建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模型,最后實現案例教學平臺的設計。
一、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研究的意義
課堂面授環境下開展案例教學,由于受到很多條件的制約,難以保證其高效實施,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如:課堂案例教學一般采用學生自行準備、小組討論準備、小組集中討論、全班討論,老師總結階段和課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課班級的人數、教學時間、師生交流的時間長短等條件不同,直接影響學習者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從而影響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隨著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豐富共享的網絡資源,實時的在線交互,使得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環境下的案例學習成為可能。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有以下優勢。
(一)在線案例學習打破了時空的束縛,學習靈活性強。
課堂環境的案例教學,由于受課時和教室空間的限制,學生很難同時進入討論狀態,對案例進行多角度、全面和細致的分析。而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可以沖破時空的束縛,進行實時和非實時的交流,并能實時記錄討論的全過程,供學習者共享。
(二)學習資源豐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網絡的資源共享、知識重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類型的學習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學習資源。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大大擴大了參與討論的學生的規模,課堂面授的案例教學學生數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間最佳,人數超過四十,教學效果就很難得到保證。但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可突破時空的限制,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協作,學生的規模數量可擴大至約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學習資源隨著討論的深入,教學資源得到不斷增殖。
(三)學習交互性強,學生參與度高。
利用網絡環境進行案例教學,可以在案例討論過程中給予學習者實時的幫助,并能對討論結果及時反饋,不斷引導討論的方向,使學習得以繼續進行,學生的滿意度和參與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學在網絡課程中的應用形式分析
通過對有關在線案例學習的研究,案例教學在網絡課程中的應用形式可歸納為以下六種。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學習內容之前,引入一個與知識內容相關的案例創設情境,通過案例與主題內容的遷移類比,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歷史事件、生活當中常見的故事、經典實驗或與主題相關的視頻等。
(二)課中引例。
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對于重難點內容,采用舉例說明的方式促進學習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舉例說明,通過對案例的剖析,加深對主題觀點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說明重點問題。③用舉例的方法對知識點加以說明,給學習者提供實踐方法。
(三)案例觀摩。
在學習過程中展示觀摩案例,然后讓學習者對案例進行討論思考,最后教師對案例進行詳細的解讀,對討論和思考的結果進行點評。特點:在觀摩并點評案例的過程中,幫助學習者發現問題。案例觀摩的過程:案例呈現、教師解讀、專家解讀、反思與啟示。
(四)案例討論。
給予一個案例,針對案例中的問題展開討論,引起思考,學員可以運用課程知識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現案例、提出問題、實時討論或面對面交流。②給出一個案例供學習者討論思考,并對案例中涉及的討論要點給予提示。
(五)課例評析。
課例是對教學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與描述。課例評析的目的是通過對教案設計、講課思路、說課等環節的分析,讓教師學會有目標、有方法地研究課堂改進。課例評析一般包含教案閱讀、課堂實錄、教學說明和課例點評等環節。
(六)案例研習。
教學內容融合于綜合案例中,學習者通過對案例的研究和實踐,加深對教學內容的深層理解。所以“案例研習”可以看做是一種課程類型,而案例學習(case-based learning)廣義上既包括活動類型,又包括“案例研習”的課程類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過介紹成功案例,指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②教師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介紹。③課堂實錄案例學習。
三、基于案例教學的網絡課程教學模型
通過上面對現有典型案例教學的網絡課程應用分析,其網絡課程只能稱得上是課堂教學中的案例、課例素材而已,大多數是案例的電子化,其網絡優勢發揮不明顯,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基于案例教學的網絡課程。該內容旨在構建一種以網絡為依托,虛擬現實的在線案例學習的模式。
圖 1
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案例教學模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協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傳統課堂面授案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網絡環境下共享、交互性強、突破時空的限制和學習靈活性等優點,以案例討論為核心,利用網絡監控機制,老師對學習者提供實時的引導和困難的幫助,使討論得以繼續進行,朝有益于解決問題的有利方面發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協作共事的能力。教師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習案例和相關資料,根據學生注冊的班級對學生過行分組;各成員閱讀、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組討論區再進行廣泛、細致深入的討論,形成小組案例分析報告,各小組的分析報告組成案例分析報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組對報告列表進行討論,得出關于該案例學習的案例分析報告。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利用網絡監控機制,對討論進行引導,并提供實時的幫助,解決學生在討論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不斷樹立學習信心,把持討論的方向,保證討論得以繼續進行。最后,老師對整個案例學習的各個階段、討論結果,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優缺點進行總結和評價,并對整個在線案例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實現網絡環境下的在線案例學習模型,如圖1所示。
(一)教學案例及相關學習資料。
老師除了要呈現蘊涵知識點的案例外,還需提供事先設計好的案例分析題,有利于學習者的思維的導航;相關學習資料可以是學習材料、背景資料、類似的案例、友情鏈接、案例的增殖資源、相關的文章及多媒體資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學習者閱讀案例及相關資料,自主探究,根據自己對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題。小組各成員可對個人分析題作業互相評議、補充、修改、反思,促進對案例的進一步理解,最終形成案例分析報告。
(三)案例分析報告。
案例分析報告是學習者通過詮釋案例的各要素,將案例中的表象與知識點相聯系,實現的意義建構。
(四)總結與評價。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整個在線案例教學活進行總結和對案例分析報告進行評議。
(五)監控機制。
監控機制是指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的認識幫助工具和協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電子學檔、檢索器、電子郵件、站內郵箱、案例報告生成器、留言板、論壇及通信電話等。
四、基于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模型的網絡課程設計
在了解了網絡環境下開展案例教學的意義,分析了現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學的網絡課程教學應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在線案例教學模型。為了使網絡課程實現該模型,網絡課程的系統設計可以從下方面考慮。
(一)系統設計的流程。
網絡課程系統采用B/S結構架構,在功能上,要實現角色權限的設定、案例的和閱讀、案例分析列表、討論交流、分析報告的生成、教學筆記等功能。在線案例教學的過程包括:案例的、教學準備、教學進行和總結與反思四個階段。案例的階段,教師除了利用網絡課程提供的案例編輯器編寫案例或直接導入外,還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關的相關資料,便于創設學習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題;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對案例進行管理、建立班級和對注冊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學進行階段,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在小組在各自的討論區進行自主、協作學習,經過一段時間后形成本小組的案例分析報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報告模塊,各小組成員可對分析報告,再進行評議、修改、反思,最終完成案例分析報告,教學進行的全過程,教師可以查看案例學習的全部信息和參與案例討論的過程,并可對學生進行實時指導;總結評價和反思階段,教師對案例學習的全過程、案例分析報告等進行總結和評價,并對記錄在線案例教學時的思考。
(二)角色權限的設計。
根據系統設計流程,網絡課程內容的瀏覽包括四種角色的權限,即:系統管理員、教師、學生和訪學者。
系統管理:具有管理網絡課程的最高權限,涵蓋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義、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戶、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權限。
教師:和管理案例及相關資源、可以進入班級和各小組空間、可以上傳和下載文件、查找用戶等權限。
學生:進入案例空間、進入班級空間、進入小組空間、查找用戶、上傳文件等權限。
訪學者:指沒有注冊的用戶。其權限為瀏覽案例、檢索資源等。
(三)監控機制的設計。
監控機制是在線案例教學得以勝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在監控設計上,應做到制度監控、實時監控和事后監控三個方面。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性和積極性,在設計上可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監控,如,對參與討論、發帖的數量,是否按時完成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等,系統對學生成績分數作相應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處理;網絡課程除了討論區、留言板、郵箱等常見監控功能外,還應在教學進行階段整合實時監控工具,如,在線QQ、博案、微博等。
五、結語
網絡環境下案例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還處在摸索階段,對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支撐平臺設計及影響教學效果因素等都有待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現有教學案例在網絡課程中的應用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在線案例教學的教學模式,并對該模式下的網絡課程設計問題進行了探討。
參考文獻:
[1]張國民,張劍平,邱紅霞.基于教學交互視角的網絡課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08,(7).
[2]白楊.網絡環境下培養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的案例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
[3]劉名卓.教學案例在網絡課程中的教學應用[R].華東師范大學,2010.
經典誦讀語文教學實施策略誦讀文化經典既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又可以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要想實現語文教學的改革,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經典誦讀是必不可少的途徑。本文主要從教學理念出發,分析經典誦讀的重要性,將經典誦讀應用到語文教學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對經典誦讀的認識
1.經典二字是針對儒家書籍以及其他有重要權威的著作而言的。在古代,“經”即規范、常道,“典”即重要的文獻、著作。現在,我們所理解的經典書籍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淀后,留下的精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指導作用。
2.誦讀顧名思義就是吟誦和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在文言文方面,通過有感情有節奏的誦讀文章,來理解和掌握文中的內容和蘊含的道理。誦讀是一種結合心、口、眼、耳的學習方式,在進行誦讀時,這樣的方式讓人很容易進入狀態,同時利用想象、表達和觀察力來便于理解。
二、經典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全面培養語文素養
要想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就要先學會結合聽、說、讀、寫的學習方式,并且將學會融會貫通。恰好誦讀就巧妙的結合了這四個方面,對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語言是人們溝通的基礎,經常誦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二)積累素材,善于借鑒,提升寫作水平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語言素材的積累對提高語文作文能力是很重要的。在積累的過程中,通過誦讀的方式,效果是很顯著的。尤其是誦讀經典佳作,不僅能幫助學生豐富文學知識,更能讓學生了解到各種各樣的寫作模式和文章結構,這就解決了學生在面對寫作時,大腦一片空白。經常誦讀經典著作,可以真正幫助學生達到“下筆如有神”的理想狀態。
(三)承接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全面提高國民素質
在我國的傳統教學中,教學目標只是單一的幫助學生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和健全人格。如今,我國在教學標準上已經有了新要求,特別是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認知能力,而且要學會恰當應用。通過誦讀經典,學生不但能了解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還能運用到21世紀的今天。
三、經典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一)建立校園人文環境
改善校園環境,可以增加學生和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主要從精神和物質兩個層面來建立起校園人文環境。在精神方面,注重校園宣傳活動和制定人文校園的相關校訓和理念傳輸。例如,學校可以借助自身資源開展各種校內活動,舉辦“朗誦比賽”、“校園讀書節”、經典詩詞書畫展、經典國學作品劇場、古詩詞配樂表演、古詩詞創作比賽等,帶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點燃他們的激情,從精神層面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在物質環境方面,可以著重從校園的一些公共場所張貼宣傳海報,組織各班級制作開辦經典文獻的黑板報,并進行評比。也可以通過校園廣播,每天定時定量選取一些吟唱古詩詞的流行歌曲,例如王菲的《明月幾時有》,王力宏的《花田錯》,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等總所周知的歌曲。通過音樂的傳播,讓學生更能理解其中意境,在誦讀經典作品時更加富有情感,取得更滿意的效果。
(二)整合經典誦讀的資源
中華傳統經典作為我國人類歷史的瑰寶,不能完全將它納入我國的教學范疇。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學會結合教學標準選取合適的資源來幫助教學,改變以往單一的課本教學模式。通過整合經典誦讀的資源,可以增添語文教學的色彩,將教學活動生動化。
(三)遵循經典誦讀的教學原則
在實施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時,教師應該嚴格遵循相關的教學原則,確保經典誦讀實施的科學性。具體有四個原則,即全面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多樣性原則和針對性原則。其中,全面性原則是在誦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情感、認知、實踐等各個方面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主體性原則是指在誦讀經典的整個過程里,要讓學生充分占據主體地位,真正按照學生的思維和想法來開展活動,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多樣性原則指的是教師在選擇經典作品時不能局限在某一個種類,要對作品進行多方面的篩選,從而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針對性原則就是指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選取不同的文學作品進行誦讀,為各個階段的學生量身打造學習計劃,讓處在不同起點的學生也能共同進步。
(四)充分利用語文課本
語文課本是教師教學的基本載體,充分利用好這個教學資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一般語文課本中收錄的經典古詩詞,都是相當富有代表性的著作。在課堂上,教師避免運用枯燥無味的語言來對文章進行講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課本中經典文獻的見解,教師要帶領學生打開思維,發揮自己的想象,才能互相進步。
四、教學案例
教學概況。以蘇軾的《水調歌頭》為教學題材,在教學生掌握文言文知識的同時,感受作者在創作時的情感,分析蘇軾的寫作手法。最后,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后,要求完成誦讀,并進行評比。
教學過程。先讓學生自由讀,畫出難點。然后教師在開始教學前播放現代歌手所演唱的《水調歌頭》的版本,以王菲演唱的為例。播放完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分別說出自己對當時歷史背景的了解。最后教師再正確解答學生們的疑問。
誦讀步驟。教師可選擇在配樂情況下,對該詞進行朗讀,然后再帶領學生讀,最后在學生完全理解后,要求背誦。可以將誦讀評比放在下一堂課,這樣比較有助于學生對內容的吸收。
成果調查。在進行完以上所有教學后,開展一堂討論課,詢問學生對該文章的理解程度,鼓勵他們自由發表見解,對蘇軾及該詞進行更深一層的了解,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還可以適當延伸課題,滿足學生們的好奇心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課外知識。
綜上所述,經典誦讀作為一項新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通過對經典誦讀的解析和實際案例分析,表明經典誦讀能夠有效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作為一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認真探究經典誦讀,是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武聰.經典誦讀在中學語文教育中的實施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
[2]艷.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引入“經典誦讀”[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3):76.
【關鍵詞】案例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學案例教學模式
經濟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素質,能有效進行實踐的經濟應用型人才。因此,其教學模式重在實際操作能力,與一般的理論教育是有區別的。故此,其最重要的教學模式是案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已擴展到經濟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實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經濟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阻礙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經濟學起步較晚,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入企業,各商學院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情況下實施案例教學,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案例啟發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入、全面,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廣泛的背景和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從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專業課程的開設大致都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此階段大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社會閱歷較少。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理論去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3)選擇案例質量不高。目前,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于一些著名大企業發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經典案例往往篇幅過長、背景過于復雜、問題的難度過大,而教學對象是沒有工作經歷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還有些案例來自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此種案例內容較新,學生感興趣。但這些新聞、報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且帶有偶然性,很難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
(4)案例教學時間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中,大多數課程都采用案例教學方式,而且案例教學課時數所占計劃課時數的比例較高,有的課程高達90%以上。而在我國由于把握不好運用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總感覺理論講授的時間不夠;同時,案例教學也未能深入開展,以致運用案例教學時好似蜻蜓點水,針對案例往往只能一帶而過。
(5)基礎設施薄弱。案例教學不等同于課堂上的案例討論,而是一種模擬式的教學實習,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學投入并建立專用的教學設施,才能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然而,目前除少數高校案例教學設施比較先進以外,大多數高校至今仍缺乏專門的案例教學教室、缺乏足夠的信息資料、缺乏多媒體教學工具和高質量的課件等。不僅教學經費投入少,而且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不可能達到案例教學的質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學模式阻礙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行為導向 公關禮儀課 運用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行為導向”這一概念已成為歐美職業教育中追求和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代名詞。行為導向教學是一種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它提出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個體行為能力的培養。而個體行為能力包括:專業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倫理道德反映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這種指導思想旨在培養學生將來成為具有自我判斷能力、懂行、負責及可持續學習本領的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從業者。這種指導思想恰好也是公關課教學所追求的境界。行為導向教學法使用了一整套既可以單項使用,又可以綜合運用的教學方法。幾年來,根據自己對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理解和研究,在公關禮儀課的教學中,嘗試使用了其中的角色扮演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教學法,對于不同的內容和環節采取了一些新的探索。
一、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就是應學習的需要,讓學生扮演一些角色,親身體驗角色的心理、態度、情境等,培養學生正確地確認角色,學會了解角色內涵,從而迅速進入角色,并圓滿完成角色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目的就是為學生進入未來的職業崗位乃至適應今后工作的變更,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而結合其專業領域的角色扮演法,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與職業技能的領悟,更加扎實地掌握職業技能,今后更好地服務于企業。行為導向教學法中的角色扮演法的訓練程序:
1.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設置情境,認定或提出問題,使問題明確起來;解釋問題,探討爭端;說明角色扮演經過。
2.挑選參演者:分析角色;挑選角色扮演者。
3.布置場景:劃定表演的行為過程;再次說明角色,保持氣氛輕松;深入到問題情況中去。
4.培訓觀察者:決定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定觀察任務,作好分工或指定觀察記錄表。
5.表演:開始角色扮演;繼續角色扮演,可作好記錄,亦可作錄像;中止角色扮演。
6.討論和評價:回顧角色扮演的表演(觀點、表情、體會);觀察情況的反饋(態度、表情、演員);討論主要焦點。
7.共享經驗與概括:把問題情境與現實、經驗和現行問題聯系起來;觀察者提供結果報告;探索行為的一般原則。
二、案例分析教學法
案例分析教學法是提供現實中的案例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分析抓住或發現問題,然后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讓理論和實踐得以結合,達到為實踐行為做準備的目的。
典型的公關案例具有生動性、直觀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并蘊涵著一定公關學的基本原理。因此,運用這一方法,不僅能使學生通過個人和集體的討論、分析,從案例情景中歸納出問題,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案及擇優處理途徑,領會公關學的精神實質,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的過程,并能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公共關系原則及職能”等內容時,針對“全員公關”、“實事求是”、“互惠互利”等理論,精選了一批經典案例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嘗試用案例分析教學法支持公關理論的教學。
1.實施案例分析教學法的步驟。⑴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分發有關案例材料,在規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材料。⑵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不批駁別人的觀點;學生之間互相提問題,學生解答問題時要求大家認真傾聽,掌握交流信息的重要過程。⑶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展示,展示要限時發言,超時即下臺。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吸取別人的成果,豐富、完善、提升自己。⑷主持人(教師)把學生的答案進行歸類。⑸主持人(教師)對學生的案例進行評價和總結。結論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非要準確,要重視分析思維的過程,表述層次清楚,結構完整,語言簡潔。
2.實施案例分析教學法的效果。這種方法不單單指向教,而且也涵蓋學在內,要求師生都要有相當大的行為變化。在案例教學中,師生承擔著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參與。
就教師來講,他有責任去選擇和組織要討論的材料,要從大量的資料中選擇出適當的案例。如果手頭沒有現成的可以覆蓋所教內容案例的話,他還要自己動手撰寫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現出來。
就學生來講,他也擔負著一定的責任,要對教師所提供的具體事實和原始材料進行分析、討論、并從中得出對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學有用的結論來。這也意味著學生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上,每一個個體都需要貢獻自己的智慧,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
一方面,學生從教師的引導中增進了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中提高了對問題的洞察力。在這種情景中,學生的種種嘗試都不會付出太大的代價,解決問題的種種策略都可以提出來并加以演示、比較,這就為他們將來的職業崗位設置了一個近乎真實的場景,縮短了教學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一般情況下,運用案例教學,在獲得答案和陳述理由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存在著多種選擇。因此,在解決問題的整個思維和工作過程中,要求所有學生親身經歷,如:認識問題、深入了解問題、解決問題、陳述理由,并能得出相應的結論。
案例教學可培養和發展學生決策的能力、從豐富的資料中獲取解決問題所需信息與學習內容的能力和將整個決策過程的思維用語言表達的能力。
1、開設形勢教育大課堂。各中小學要利用兩課教學、班團隊會、業余團校和業余黨校等時間,開設形勢教育課,集中向學生宣傳黨的十七大精神。要列出課時計劃,組織學生觀看教育部下發的形勢教育課光盤。要結合學生實際,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2、開展校園主題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報、宣傳欄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黨的十七大精神,營造學習氛圍。通過開展時事講座、征文、小記者調查、座談等活動,深化學生對十七大精神的領會與認識。二、狠抓常規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文明素質
深化“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教育效果,進一步加強學生文明素質養成教育工作。要把工作重點放到貫徹落實《守則》、《規范》上,把組織學生尤其是新生學習和貫徹《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市教育局制定的“十要十不要”作為一項常規性工作,常抓不懈。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
活動載體:“十要十不要”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全市征集和網上投票,市教育局制定了沈陽市中小學生“十要十不要”。各校要認真組織好對學生的宣傳教育活動。具體安排見《“十要十不要”宣傳教育活動方案》。三、狠抓常規管理,全面提高學校德育管理水平
要建立學校在校常規要求,形成符合學校實際、具有本校特點的德育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學校一日聯檢制度,使學生在學習、班級內務管理、文體活動、課余活動等各個方面都有指導、有監督、有檢查、有通報、有整改,真正使學生時時刻刻都處在有效的監管下,并逐漸把文明用語、文明行為內化為自己的習慣。
活動載體:第五屆德育巡禮活動。本屆德育巡禮活動包括兩個方面,即德育督導和班主任技能大賽。
德育督導主要包括:
(1)升旗儀式,各校要按照要求和規定步驟認真組織好每周的升旗儀式,要做好各種材料的積累工作。
(2)檢查常規管理工作。主要是學生在校一日常規和每日聯檢制度的落實情況。
(3)德育特色校驗收。四、夯實德育基礎,抓好德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1、加強德育主任隊伍建設,實行德育主任月例會交流制度,推廣“一校一品”。輪流在各校召開主任例會,為主任提供學習先進經驗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德育主任的工作能力。組織德育主任培訓,提高德育主任的理論水平。
2、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建立班主任培訓、考評機制,舉辦班主任培訓班,對全區優秀班主任進行培訓。
3、豐富德育科網頁的內容、完善功能,為各學校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活動載體:
(1)班主任話細節案例電子版整理上傳工作
(2)班主任技能大賽。班主任技能大賽將分四個內容進行,分別是教學技能、主題班會、案例分析、經驗介紹。具體要求見活動方案。五、固本培元,深化國學教育
1、推廣普及國學示范校的先進經驗。通過國學教育現場會、特色展示等形式,大力宣傳國學教育示范校的成功經驗,普及以固定時間誦讀為基礎,以校本課程、思品課為主渠道,以特色活動為載體的國學教育模式。
2、結合傳統美德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各校尤其是國學教育示范校要認真梳理國學教育經驗,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國學教育體系,爭取成為傳統美德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骨干校。
活動載體:
(1)國學教育工作調研。根據創建示范區的工作要求,德育科將組織調研小組到各校進行國學教育工作調研,為創建示范區收集資料、積累素材。
(2)傳統節日經典誦讀。各校要利用傳統節日等有利教育時機,舉辦校內國學經典賞讀會。通過賞讀會使學生進一步領略國學經典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經典、讀經典、用經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經典素養,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和文學修養,為將來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2009年,教育局將舉辦國學經典賞讀會,希望各校能夠在下半年積極籌備、組織經典賞讀會,選拔優秀節目,為區內經典賞讀會做好準備。六、開展主題教育月活動。認真落實《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組織開展9月份的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動,加強對學生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活動載體:(2)奧運精神教育,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中國強大的國力和完美的組織能力,也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文明、和諧、友善,展示了體育健兒頑強的拼搏精神,各校要組織學生學習奧運會所展示的中國精神,使學生在文明禮儀、拼搏精神、奉獻精神方面受到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4—0072—01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博大而精深,其精髓又集中于國學經典。學校是傳承文化的主陣地,是教育人、培養人的重要場所。長期以來,全國各地的學校都掀起了弘揚傳統文化,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潮,筆者所在學校也開設了以學習國學經典為主題的課程。
一、以誦讀經典為載體,接受傳統文化滋養
誦讀經典可以讓學生深刻地了解中華文化,從中汲取精華,受益終生。據有關資料顯示,一些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在許多青少年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包括依賴感強、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不懂合作、無創新精神和冒險意識等。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從小誦讀經典的習慣,讓學生從國學經典中感悟古人的道德標準,影響自己的言行。如,開展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活動,在學生熟讀經典的同時,鼓勵學生參加班上舉辦的背讀競賽、配樂朗讀等活動。這樣,學生不僅能會讀會背這些經典,而且還能弄清像“解、仇、區” 等字作為姓氏時讀音的變化。開展誦讀活動,能夠使學生逐漸養成專注的習慣,感受到語言美、音律美,使學生增加識字量,增強寫作能力。
二、以道德典范為榜樣,提升學生道德修養
對于小學生來說,經典誦讀雖然優點頗多,但畢竟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對這些經典讀物所蘊涵的思想不知所云。對此,教師可以將專家引進課堂,讓學生觀看《百家講壇》等名人名家解讀《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的視頻,通過專家通俗易懂的解讀,使學生讀懂國學經典的教育思想,使學生領略到名人名家講課的風采。如,《弟子規》中描述的孝道楷模 “臥冰求鯉、黃香溫席、鹿乳奉親、毛義捧檄慰母心”,悌道典范“孔融讓梨、趙孝爭死、陳昉百犬、程門立雪”等一系列的傳統育人故事,都能給學生很好的教育作用。教師在讓學生誦讀這些經典著作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情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使學生學會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為人處世應有的基本理念和規范。這對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做事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以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內化學生文明言行
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自律、懂得感恩。當學生不認真學習時, “幼不學,老何為?”等話就會浮現在頭腦中;當學生和父母頂嘴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等話就會縈繞在耳邊;當學生間發生矛盾時,“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等話就會讓學生明白平等仁愛的相處原則。學經典能讓學生懂得體諒父母、感恩他人;能讓學生懂得遵守紀律,努力學習就是對教師最大的回報;能夠讓學生明白在社會中遵守社會公德,保護環境,禮讓他人;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舉止文雅,語言文明,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回報社會。
四、 以家庭為輻射點,凈化社會道德環境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重心,也是整個家庭的希望。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國學經典時,應鼓勵學生把學到的內容背給父母聽,把典故講給家長聽。當學生在家里搖頭晃腦地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經典著作時,能夠使家長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事理,提高道德素養,明白為人處事的原則。千百個孩子走進千百個家庭,能夠影響千百個家庭的道德意識,這千百個家庭中的人又會以良好的道德素養,文明的言行舉止影響身邊的人。到那時,我們就能看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諧景象。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物流學概論 應用
物流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注重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這樣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從物流學概論課程目前的學習狀況來看,學生要在較短時間內理解并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教師采取單純的講解也會使課程變得非常枯燥,因而案例教學法在該門課程中的應用就被提上了日程。
1 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必要性
1.1 案例教學可以擴展視野并開發學生潛能
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物流學概論理論知識點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物流相關理論的理解,從而啟蒙并引領學生對物流管理的入門與認識。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交流與獲取,學會通過傾聽其他人的意見、觀點與評論,進一步地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并進行主動的自我學習與研究。例如我在講授物流管理的意義這個知識點時,我就加入了關于北京現代汽車物流管理的案例,使得學生不僅理解了物流管理的意義而且也擴展了對于汽車企業物流運作的認識,不僅擴展了學生的視時視野而且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
1.2 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物流理論
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使得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聽而是積極地參與思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與他人溝通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具體案例的閱讀分析,把抽象的原理、概念進行具體化。比如我在講授物流流通加工這個知識點時,我就展示了關于阿迪達斯公司物流流通加工的案例,使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理解物流流通加工的運作,使得流通加工這個物流的專業運作變得異常的生動,易于理解,好與過多的語言描述,學生的反響非常好。
2 案例教學法在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經典案例太少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新興的專業,相關的教學資料比較少,其中適合做課堂教學的物流案例不多,尤其是經典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物流學概論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案例大多是通過關鍵詞在互聯網上進行搜索而得到的,案例的數量有限且經典案例太少。例如,我在講授裝卸搬運運作這個知識點時,可以查得到的案例就非常的有限,沒有非常有針對性的企業案例,若查得到的案例也是運作不專業,沒有體現物流學概論中的相關理念,并且多數裝卸搬運的案例介紹得很簡單,這就造成了案例教學法在該知識點中不能很好地應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案例就有了很大的難度。有的案例離學生生活很遙遠,專業術語太多,過于生硬,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導致學生參與案例分析的熱情不高,影響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造成了“曲高和寡”的局面。
2.2 案例的時效性差
目前物流學概論教學中在互聯網上可以搜索到時效性比較強的案例,其可靠性比較差,數據不是很準確。并且企業實踐的發展非常快,尤其是隨著現代物流的發展,課堂討論的陳舊案例已經過時,課堂上討論的案例已經不能反映物流管理與運作發展的實踐,對學生走出學校進入企業的指導性就顯得不足了,不具有指導性與前瞻性,這些都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比如我講到一個有關于沃爾瑪配送的案例,案例中所述沃爾瑪在中國大陸地區只有兩家大型的配送中心,其實目前來看已遠遠不止兩家,所以在時效性上不能真實地反映實際的運作,對學生們造成一定的誤導,不利于學生全面而真實地理解沃爾瑪的物流運作,明顯具有滯后性。
2.3 案例介紹殘缺不全
由于案例介紹不完整,教師不能很好地了解案例的詳細內容,斷章取義,進而在指導學生運用理論進行案例分析上存在難度。比如我在講授物流配送這個知識點,引用了一個在互聯網上查到的有關于“送鮮花一樣送啤酒”的案例,因為相關的企業背景殘缺不全,且沒有深入過這些企業,就不能靈活運用這個案例來分析抽象的物流配送理論,從而使得這個案例在課堂教學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在教師不能深入理解案例的情況下,案例分析課就變成了案例講解課,一個字一個字的去解讀案例是沒有效果的,從而也使得案例教學法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3 應用中的解決對策
3.1 深入物流企業搜集最新素材
物流專業教師應該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多深入到物流結點企業中去,有針對性地在企業實踐中搜集課堂教學所需要的最新案例,專業教師到企業運作實踐中去,搜集物流企業中最新的案例資料。同時學校需要加大力度搭建企業實踐平臺,加大投資,建立相應的物流企業見習與實踐基地,使得教師有機會、有時間深入到企業中去,更好地充實教學,做到教學相輔。比如我們學校就建立了大量的物流實踐基地,不僅專業教師有機會去深入到物流企業,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課上的見習,五·一、十·一的社會實踐深入到物流企業中去,在做中學,達到一個教學相輔的效果。
3.2 定期邀請企業物流管理人才到學校做報告
學校邀請物流結點企業的專業物流管理人才走進課堂,將其多年的物流管理實踐經驗向學生做以介紹,讓學生直接和物流企業物流管理人才面對面地交流。物流管理人才的企業管理實踐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專家們在管理過程中的親身體會,會促使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物流管理理論對物流企業的物流現狀進行分析,針對性強。例如我校在每個學期都會邀請知名的物流企業經理與中高層管理者到學校來做報告,學生可以通過聽講座更多地了解到物流管理實踐,在與專家一問一答中更深入地體會到課堂上案例分析的相關內容,效果很好。
3.3 科學且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
物流學概論課程案例選擇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在物流學概論教學案例選擇上,要與課程的相關教學內容關系密切,盡量避免泛泛而談或過于冗長的內容, 以防止案例討論中出現達不到應有效果的局面。在案例資料上應注重豐富和詳盡,要有相當份量的材料,案例中的數據資料應當基本符合邏輯和規律,防止因材料不足或不當理解將分析與討論引錯方向。
②在案例資料的表現形式上要做到簡潔醒目。可采用統計圖表、流程圖等方式,盡可能地調動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深入且細致地分析案例資料。
③在案例結構上,可以按案例資料的原有狀態做簡單陳述,但不要對學生做太多的限制,可以做適當的引導,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于案例的探索與理解。教師最好按相關的順序對資料做結構編排,使資料本身具有規律性。同時要注意案例的長度適當,否則學生的興趣會大為減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3.4 培養學生強烈的主動參與意識
物流學概論課程案例教學要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學生積極地參與。
首先在課前教師要盡量將案例提前下發給學生,學生在課前要仔細閱讀教師提供的案例材料,進行認真分析與思考,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其次學生在課堂上要積極發言,進行辯論與分析。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在參與中可以從中得到訓練,加深理解。
總之,“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促進物流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和加強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鐘波蘭.案例教學法在物流管理教學中的運用的運用[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
[2]劉雙.案例教學若干問題的辯析[J].教學與管理.2003,(6):31—32.
[3]鄭文昭.試論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