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試卷講評主要指的是,在測試之后,根據(jù)實際的測試情況,對試卷進行全面客觀地分析,進而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解題方面的漏洞,從而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審題與解題的能力,以及掌握學習技巧的教學活動??梢姡茖W合理的講評試卷對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由于教師對試卷的講評不當,使得學生的物理思維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改善傳統(tǒng)的講評模式成為了重要的課題。那么我將針對初中物理教學,淺談試卷講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就題論題,缺乏方法指導
對初中物理試卷的講評,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重要的習題作全方位的講解,從解題思路到具體的計算,都要有精準的涉及,并且要引導學生對一類特殊的題型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掌握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模型。而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總是就題論題,把題目作為單獨的個體來討論,缺乏對這一類題目的方法指導,以至于學生很難實現(xiàn)對一類題型的真正掌握。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能夠在試卷講評中能夠實現(xiàn)有效整合,對一類體型作針對性的方法指導。比如教師在進行電學計算題的講解時,教師先從教材內(nèi)容入手,把教材中設計的歐姆電路、串并聯(lián)定律作簡要的概述,然后引導學生對電路圖進行全面的講解,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電路,適合用哪個定律來解題,最后再讓學生熟記公式,直接代入數(shù)據(jù)來計算。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做好這類題的模型,在以后的測試中以不變應f變。
二、教師主導,缺乏主動參與
試卷講評實際上是一個總結反思的過程,而學生作為參與測試的主角,是最具有發(fā)言權的,然而在實際講評中,教師卻占有著主導權,學生缺乏主動地參與。這樣的講評模式不能讓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fā),真正認識到自己在解題中有怎樣的漏洞。所以為了提升試卷講評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師要適當?shù)貙⒅鲃訖嘟虒W給學生,讓學生來主動分析自己的錯誤,以避免以后重蹈覆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錯題整理,切實分析錯題原因,總結正確解題方法,從實際彌補一個漏洞。比如學生在運用“二力平衡”原理解題時,常會犯這樣一個錯誤:二力平衡指的是一個物體承受兩個大小相同、反向相反的力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有一類題型則是畫出一個物體,上面標示兩個方向和大小都相通的力,問學生這樣的物體是否處于平衡。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看清題,不假思索地回答處于平衡狀態(tài)。那么針對這樣的錯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來反思這種錯誤,找到錯誤的原因,到底是因為自己沒有掌握好二力平衡的條件,還是在考試中沒有認真審題。同時把反思的結果以及正確的思路記錄在一旁,這樣一來每次復習時就能看見自己曾經(jīng)的錯誤,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三、模式固定,缺乏后期鞏固
試卷講評是一個發(fā)現(xiàn)錯誤、解決錯誤與防止錯誤再次發(fā)生的過程,歸根結底是希望學生在下次測試中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么要實現(xiàn)這一個目標,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加強后期的鞏固,讓原本掌握不牢的知識不再成為阻礙自己前進的絆腳石。但是在實際中,教師似乎過于重視講解的過程,而忽略了后期的鞏固訓練,使得學生在某些知識點面前總是難以避免地再犯錯誤。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錯題之后,要注重對學生的鞏固訓練。就以設計電路圖的實驗題為例,教師往往講解實驗題時都缺乏后期有效的鞏固訓練,那么現(xiàn)在教師要先從測試中遇到的這道題出發(fā),比如題設中要求元件A與元件B以并聯(lián)的形式連接,同時使電路符合安全要求,那么教師就可以按照解題的思路,結合題設的要求,逐步地把一個元件作初步的連接,當所有的電線連接好之后再來進行復核,讓學生先解決這個題的正確解法。那么為了幫助學生彌補好這個漏洞,教師可以變換題目中的要求,比如現(xiàn)在要求元件A與元件B以串聯(lián)的形式來連接,讓學生嘗試自己來解答好這道題,從而再遇到這類題型的時候能夠有效地找到突破口,順利且正確地解出題目。
四、結語
以上是本人的淺薄見解,總而言之,盡管應試教育在當前的教學中飽受爭議,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適當?shù)販y試對學生發(fā)展是有利的,并且有效的試卷講評能夠顯著完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的審題與解題能力。并且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明確要求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與綜合能力,而試卷講評也是實現(xiàn)前期準備、中期強化、后期鞏固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切不可放過任何有價值的試卷,要全面分析其中的有效知識,促進學生的進步。
參考文獻:
一、 “形式運算”是初中生認知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皮亞杰關于認知發(fā)展階段的理論認為,人從出生到青年的認知發(fā)展,不是簡單的數(shù)量增加的過程,而是分為幾個有著質的差異的階段,每個階段出現(xiàn)的新的認知能力表明個體發(fā)展出新的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他把認知發(fā)展分為4個大的階段:感覺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兒童在11~15歲期間進入形式運算階段,到這一階段,個體形成了完整的認知結構系統(tǒng),能進行形式命題思維,智力發(fā)展趨于成熟。這時,“心理運算可被運用于真實的情境,也能運用于可能性和假設性情境;能用于當前的情境,也能用于將來的情境,以及運用于單純言語或邏輯的陳述”[1]。初中學生認知發(fā)展正處于由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發(fā)展的關鍵期。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得到或計算浮力大小的途徑有3種:稱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二力平衡法。如果是單一的用某種途徑去求解浮力還是比較簡單的,學生學習也比較有興趣,然而困擾學生的是復雜的綜合題型,這些綜合題往往是用某種途徑先求出浮力,然后把浮力作為已知量用另一種計算浮力的途徑去求解其他物理量。說白了,這是把浮力作為中間變量的多元一次方程問題。另外,實現(xiàn)物體的浮沉也有3條路徑,這就需要學生有更強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原來的部編教材中,浮力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是放在初三的,新課改后的省編教材將其上移到了初二。初二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剛剛由具體運算階段進入形式運算階段,部分初二學生尚未具備解決復雜問題的比較成熟的形式運算能力。所以,原先部編教材將浮力放在初三學習是有道理的,它充分考慮了教學內(nèi)容所需要的邏輯運算水平與學生認知發(fā)展階段的匹配。然而,教材安排不是一線教師能夠決定的,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又有其階段性,那么,浮力這個教學難點就無法突破了嗎?
認知發(fā)展的研究者認為,我們在應用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從事學科教學時,并不是要去機械地套用與被動地迎合認知的那4個發(fā)展階段的特征,而是要重視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的精神內(nèi)涵——促進兒童思維水平不斷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科教學實踐中,不囿于學生心智發(fā)展的階段性所表現(xiàn)的特征,主動有意識地適度超越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現(xiàn)狀,努力引導和幫助學生把其認知水平不斷推向新的發(fā)展高度,而形式運算就是初中生認知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二、 對運算進行“形式運算”,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突破教學難點
教師如果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一個個案例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中跳出來,掙脫具體問題的束縛,努力去尋求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性認識,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和當前學習所要求的思維水平之間就出現(xiàn)了不平衡,而這種“不平衡狀態(tài)的產(chǎn)生醞釀了心智發(fā)展的可能”[2],學生正是在解決這種不平衡的過程中,其思維水平獲得了進一步發(fā)展。實際上,學生學習越是困難的地方,教師越有教學作為的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運算進行“形式運算”促進認知發(fā)展,即讓學生除了能思考具體事物、具體問題外,也能思考自己的思維過程,形成適用于更大范圍的高一級的運算。在多年的科學教學實踐中,筆者經(jīng)過反復的思考和探索,對浮力的教學進程做了如下設計:
第1課時,實驗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第2課時,阿基米德原理的簡單應用及計算;
第3課時,物體的浮沉條件及簡單運用;
第4課時,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應用:密度計、輪船、潛水艇;
第5課時,浮力的復習課。
在這里,筆者重點剖析浮力復習課,因為前面4課時的教學任務相對單一,而復習課必須綜合運用浮力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它在幫助學生突破浮力難點、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復習課中,筆者重點達成了如下幾個教學任務:
(一) 遵循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3種計算浮力的途徑
課堂上,筆者給出了以下3個習題:
(1) 一鐵塊掛在彈簧秤上,在空氣中稱量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是32牛,當全部浸在水中稱量時,讀數(shù)是12牛。鐵塊受到的浮力是
。
(2) 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當體積為500立方厘米的鐵塊浸沒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牛。
(3) ①(漂浮問題)一個體積為1000立方厘米、密度是0.8×103千克/米3的物體浮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大小為多少?畫出這個物體的受力示意圖。
②(沉底問題)在海水中游泳的人要上岸,從深水處向淺水處行走的過程中(
)
A. 人所受的重力逐漸變小
B. 人所受的重力逐漸變大
C. 海底對人的支持力逐漸變小
D. 海底對人的支持力逐漸變大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分別應用稱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二力平衡法等。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只點明了第一題所使用的方法——“稱重法”,后面每一題則提醒學生自己說出所使用的方法。學生說出所應用的方法在這里不是浮力知識點教學的直接目的,而是一個引導學生“對運算進行運算”的過程,即讓學生除了能思考具體題目外,也能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明確自己是具體運用了什么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做完運算浮力的單一途徑的例題之后,再以類似題目練習鞏固,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熟練。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他得到浮力大小的途徑”,可以讓學生在發(fā)散思維的基礎上,及時小結出如下3種“得到或計算浮力”的方法:
1. 稱重法
F浮=G物-F拉
2.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ρ液gV排
3. 二力平衡法
漂浮懸浮時,F(xiàn)浮=G物;
下沉在底部時,F(xiàn)?。玁=G物(N為容器底對物體的支持力)。
在這里,及時地小結非常重要。它在形式思維的水平上進行,讓學生將一系列具體的習題按其相似度進行分類,然后在每一類相似的習題中抽取出本質上相同的東西,再把相同的東西用同一個概念予以表達,從而獲得規(guī)律性的認識。事實上,還有一種途徑可以思考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即:因為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存在壓力差,所以F浮=F向上-F向下。但是,教參中說明“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不作要求”,所以這里沒有歸納進去。其實,“稱重法”的本質也是二力平衡,初學時為降低理解難度而兩者歸為一種方法,到了小結時可以引導學生重新進行歸類。
(二) 嘗試對運算進行“運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計算浮力復雜問題的路徑
筆者用以下3個習題為例引導學生解題、思考:
(1) 有一金屬塊,在空氣中稱得重3.8牛,當浸沒在盛滿水的杯中時,有50毫升的水從溢水杯中流入量筒。求:①金屬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②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③金屬塊的體積是多少?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它可能是什么金屬?
【解題思路】根據(jù)已知條件,用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直接求出浮力,以浮力為已知量用方法1“稱重法”求出金屬塊在水中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方法2+方法1)
(2) 排水量為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貨物共重
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
N,如果河水密度為1.0×103kg/m3,船排開的河水的體積是
m3。(取g=10N/kg)
【解題思路】從排水量定義出發(fā),利用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求出浮力和排開河水的體積,再根據(jù)方法3“二力平衡法”得出船和貨總重等于浮力。(方法2+方法3)
(3) 一個杯子裝滿了水,水面上漂浮著一塊冰,冰融化后,會出現(xiàn)下列哪一種現(xiàn)象?
A. 水面沒有變化
B. 水面下降
C. 有水溢出
【解題思路】F浮=G冰=G水=ρ水gV水(冰融化前后質量守恒),F(xiàn)浮=G排= ρ水gV排,所以ρ水gV水= ρ水gV排,V水=V排,答案為A。(方法3+方法2)
解上述題目需要應用阿基米德定律、排水量定義、質量守恒定律等科學概念。筆者先讓學生探求這些概念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自己嘗試解題,然而引導他們說出自己思考的路徑。這時,需要引導學生站在超越了具體問題的思維層面去思考知識與知識、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終于通過兩道例題的小結找到計算浮力復雜問題的路徑,那就是:用一種途徑求出浮力,然后用浮力作為已知量,利用另一種途徑求解其他未知量。在這樣的基礎上,筆者再用這種思想為指導讓學生鞏固練習,并要求學生在每解一道題之前先說出哪幾種途徑結合求解。
(三) 促進認知發(fā)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物體實現(xiàn)浮沉的3條途徑
在經(jīng)過浮力綜合計算問題的思維訓練之后,部分學生已經(jīng)基本具備對運算進行“運算”的意識和能力,這時需要趁熱打鐵,由量變到質變,促進學生認知水平實現(xiàn)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通過事例讓學生了解浮沉問題的關鍵,浮沉問題的關鍵是調節(jié)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關系。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以下實現(xiàn)物體浮沉的途徑:
(1) 若不能改變浮力,可改變自身的重力,實現(xiàn)沉浮。如浸沒水中的潛水艇,由于浮力不能改變,只能通過排水儲水來改變自重,從而實現(xiàn)浮沉。
(2) 若不能改變重力,可改變排開液體(或氣體)的體積途徑改變浮力來實現(xiàn)沉浮。如輪船、魚泡和氣球。也可以改變液體密度的途徑改變浮力來實現(xiàn)沉浮。例如雞蛋在不同濃度鹽水(密度不同)中的沉浮。
(3) 若既不能改變自重也不能改變浮力的時候,可以通過改變密度來實現(xiàn)排開液體的體積改變。例如密度計,輪船從江河到大海。
對初二學生來說,初學“浮力”猶如進入了一個叢林,如果不知道出路的方向,很容易不停地在原地繞,直到精疲力竭喪失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不斷反思自己解題中的思維過程,學會“對運算進行‘運算’”,掌握解決問題的路徑。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習的難度,更好地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提高形式運算能力,讓他們既獲得具體的知識性認知,又提高思維水平,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參考文獻:
一、深入考綱考點,把握復習方向
考綱考點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的參考,更是出題老師命題的依據(jù)無論是什么樣的物理題型,考綱考點中總能找到其原型在研習初中物理考綱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將考點按照重要性進行分類,對不用重要程度的考點實施針對性教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把握復習方向,突出重點,提高復習課效率其次,在考綱中常常會給出一些例題與樣卷,這些資料是教師進行復習備課的關鍵,也是歷年中考題型的模板針對物理復習的選擇、填空、計算等題型,教師不妨嘗試專題復習,針對不同題型制定合適的解題方法利用一些常見的物理規(guī)律來簡化選擇題的計算,將選擇題的常見考點和疑難點進行羅列,提高教學效率最后,針對中考物理的難度比例分配,教師必須明確一點:物理基礎才是物理復習的關鍵絕大多數(shù)的物理題都是簡單題和中等難度題,真正的難題很少教師需要做到有的放矢,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考什么就教什么;考多難就教多難但同時,教師必須突破應試教學的誤區(qū),強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一些較偏的考點可以適當減小教學比重,著重對學生物理基礎、物理實驗操作等方面進行強化復習尤其在近些年,中考不斷提高物理實驗題和創(chuàng)新題的比例,突出學生對教材插圖、實驗步驟和實驗原理的考察,需要師生格外注意
二、注重系統(tǒng)復習,聯(lián)系章節(jié)知識
物理學科的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各個物理知識點之間具有層次性和系統(tǒng)性教師進行初三物理復習課的教學時,必須按照既定的知識點順序遞進教學,能夠妥善的將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形成物理知識網(wǎng)絡,提高物理復習課效率例如,教師進行光學原理的教學時,首先需要將光的概念與性質展示給學生;其次再進行光的直線傳播理論、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等知識點的教學;最后才是實踐應用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深入分析考綱考點后,應該遵循考試大綱,圍繞物理教材實施復習工作進行物理復習時,教師首先需要對物理概念、現(xiàn)象、規(guī)律進行復習回顧,明確該章節(jié)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關系教師必須將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標注出來,對教材中的黑體部分著重復習在概念復習完成之后,教師需要結合教材中的配圖,幫助學生理解圖形語言物理教材中的常見圖形包括:裝置圖、實驗圖、受力圖、光路圖、電路圖等,教師需要將這些圖形中所蘊含的實驗原理、物理概念詮釋給學生,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實驗要求、器材、原理、步驟等內(nèi)容對于各個章節(jié)的重點圖形,教師必須進行重點講解,同時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鍛煉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從概念、圖形到原理、應用,初中物理的教學安排一直都是按照這樣的順[HJ145mm]序進行的,進行物理復習也同樣應該如此
三、突出重點內(nèi)容,實施各個擊破
在素質教育要求下,初中物理的整體難度相對較低,只要學生掌握基礎的物理概念,就可以解決大多數(shù)的物理問題筆者歸納了一下,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點包括:光學知識、受力分析、電路原理、電磁感應這幾個方面,教師不妨針對這些知識點實施專項教學,幫助學生實現(xiàn)各個擊破對此,我們以受力分析的復習為例,從初三物理復習的各個層次出發(fā),探究其中的高效復習策略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中的概念以及相關原理力的三要素、力的分類、受力圖的形式、二力平衡、牛頓運動定律的使用等,這些都是初中物理力學復習的重要知識點其次,教師需要實施受力分析的原理教學,幫助學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確定物體受力狀態(tài)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對待平衡狀態(tài)與非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采取不同的受力分析方法,為學生建立受力分析的模板例如,學生常常認為在斜坡上勻速下滑的物體會受到一個下滑力的作用,其實這個力并不存在,因為找不到其施力物體最后,教師可以適當選取幾個例題,從平衡到非平衡狀態(tài),幫助學生加深對物體受力分析的理解進行其他相關難點的教學時,教師同樣可以采取類似的做法,實施專項教學同時,教師必須注意合理劃分專項復習知識點,可以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也可以結合學生需求,不斷為學生們開設高效的物理復習課
四、做好復習反饋,實施查漏補缺
關鍵詞 實效性 做鉆研型教師 重點 難點 注重探究 課后反思
一、把握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追求課堂有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學的時間和學生學習的時間都在縮短,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呢?那就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即課堂的有效教學。正確把握教學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物理課堂中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素。規(guī)律教學、知識的應用、儀器的使用和概念教學。在課程標準中提到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對于不同的學生,難點也許有所變化,教師不能唯課程標準是瞻。那怎樣才能正確把握教學重難點?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
1.仔細鉆研教材,明確重點、難點
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重、難點。教師要了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教材編者為什么把某些教材內(nèi)容安排在某單元,明確一個單元只能有一個重點,每一課時都要為該重點服務,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能突出的留,無關緊要的、與重點相悖的一律舍棄。“提煉”教學重難點,才能確保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以學生為本,確定重難點
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有效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從學生那里得來的。所謂從學生那里得來,就是要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實水平,包括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和情緒狀態(tài),這是教學重難點落實的平臺。各個班級的生源、班風、學風、學生學習習慣、接受知識的能力等差異,要求我們老師要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3.立足課堂,獲取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還是應該從課堂實踐而來的。教學的重點是逐漸生成的,它是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學習現(xiàn)實相結合的產(chǎn)物。從課堂上來就是說它是來自于前一節(jié)課的問題,來自于從前課堂上曾經(jīng)遇到的疑難困惑,來自與其他教師的課堂(聽課)。我們在教授新課的時候遇到了預想不到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不能當堂解決,這就成了下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我們平時課后應及時作好教學后記,認真所記錄的教學問題。前次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避免,以前課堂教學重點設置的偏差如何糾正,以前課堂上的得意之筆如何巧妙運用于當前課堂,這都可以成為進行新一輪教學重難點確定的依據(jù)。
對于搜集到的教學難點如何突破,就應該先進行問題診斷,分析造成這個概念和規(guī)律成為教學難點的原因,可從規(guī)律和概念的本身出發(fā)進行分析,再從學生學習的層面進行分析為什么這個問題學生難于接受,是思維受限,還是沒有必要的經(jīng)驗。最后從教師的層面進行分析,是教學設計脫離學生實際?是教學策略不當?這就是教師反思。
因此,有心積累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幾輪下來,對教材的教學重難點非常清楚,對學生的學習難點的突破也有了許多好的做法。學生變化教學難點變化不會很大,幾年的積累你所教授的課程也就全在你的掌控之下。當然如果不去積累,跟著感覺走的教師他自己的經(jīng)驗是盲目的,不系統(tǒng)。我經(jīng)常問自己初中物理有哪些難點?應該如何突破讓學生學習容易起來?在初中物理中我校學生的難點概念類最多:密度、壓強、功、功率、比熱容、電壓、電阻、力、摩擦力、熱值、短路等共15個。其次是應用類:運用杠桿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運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運用浮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運用二力平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讓學生知道物理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
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在本書中現(xiàn)場寫真中提到的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學生對物理興趣有所增加但仍不明顯。在問題診斷中是這樣分析的:初中學生的正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形象思維仍占主導。學生判斷分析事物習慣于用經(jīng)驗材料,不善于用理論進行推導。心理學表明:初中生認識事物存在著知覺優(yōu)先的傾向。在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感性材料與活動的機會較少,給學生提供有強烈探究興趣的任務極少,老師都是按部就班的用教材進行教學,按書本的安排做實驗,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和實驗任務,為實驗而實驗,提不起學生的興趣。
三、做鉆研型的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很多教育改革實踐家的成長經(jīng)歷,清晰的告訴了我們?nèi)绾斡梢粋€普通的教書匠成長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不斷學習、努力工作、積極思考、研究。
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積極進行自我反思。被稱為“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的著名教育實踐家李鎮(zhèn)西對教師教研有獨到的見解,他說,學習、工作、思考是教師教研的三大法寶。一線教師不同于專門從事教育科研的人員,搞研究不一定要“立項”,關鍵是要有問題意識,要結合教學實踐對優(yōu)秀教育理論進行創(chuàng)造性運用。
2.歌頌和諧的天籟 談祥柏
3.生命的品格——魯潔教育學人本特質述略 葉水濤
4.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新教育"?——教育為理想的生活而存在 王海燕
5.教育的現(xiàn)代化與西方化 冉亞輝
6.港臺及海外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新動態(tài) 劉敏,鐘柏昌
7.美國馬薩諸塞州綜合評價體系生物試卷評析——以2007年(春)為例 陳時強,傅靜
8.學校儀式文化建設的誤區(qū)與建設取向 李萬龍
9.仁愛教育與儒家核心道德思想的融合 陳文輝
10.教學關鍵事件:價值與建構 邵珠輝,李如密
11.案例教學:新手教師培訓的有效方式 張雯霞
12.形式運算:熱點與軟肋 陳曦
13.為數(shù)學學習設計教學 陶著琴
14.誤差分析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李良吉
15.物理探究中的猜想與假設 孫智勇
16.基于整合模式的復習課案例研究 魯向陽
17.高中生物無形課程資源開發(fā)思路 張樹虎
18.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以Word文檔操作為例 呂萍
19.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從方法論的角度 郭長友
20.用問題引領化學實驗教學——"乙烯的制取、化學性質驗證實驗及理論解釋"教學反思 李小軍
21.課堂觀察下的自我反思——以"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為例 楊勇,薛春蘭
22.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 魯潔
23.論道德教育的幸福功能 王嘯
24.品德教育:從培養(yǎng)道德奴才到培養(yǎng)道德主人 張正江
1.滿懷愛的深情 劉思明
2.數(shù)學教學觀解析 喻平
3.課程概念述評 王俊,謝柳新
4.中小學校長:如何回歸教育本位 朱彥體
5.示范性高中現(xiàn)代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王海平
6.課堂觀察:過程與啟示——以"電能轉化為化學能"一課為例 陸蓁
7.數(shù)學課堂"有效理答"策略研究 朱月丹
8.品味數(shù)學美 劉召生
9.初中物理科學探究試題命制的研究 葉兵
10.物理演示實驗:創(chuàng)新與突破 邵偉紅
11.化學開放性試題的分類及思維策略 趙富寬,楊桂仙
12.化學探究中假設的特點與常見類型 吳良根
13."3×3列聯(lián)表":挖掘"言外之意"——以"數(shù)系的擴充"一課為例 卓斌,陸明明
14."三會式":化學預習全攻略 王寶斌
15.問題、類型與思路 高振福
16.物理"自主解題"課堂五環(huán)節(jié) 盧惠林
17.數(shù)學探究:數(shù)學思想是靈魂——"對f(x)=ax+b/x(ab≠0)型函數(shù)性質的探究"一課評析 周建華
18.真:物理探究的根本——從"二力平衡"一課說開去 滕玉英
19.預設與生成演繹精彩 錢軍先,芮國英
20.教師在思考中前行 朱華
21.反思:作為一種意識——關于教師反思的現(xiàn)象學理解 胡薩
22.問題意識與教師教學智慧的生成 劉旭東
1.教育是一輩子的較量 趙玉成
2.教育創(chuàng)新與中華民族復興(下)——在華南師范大學"文化素質大講壇"上的演講 馮增俊
3.適應升學和就業(yè)雙重挑戰(zhàn)的高中教育改革——"美國文憑計劃"初探 楊碩,洪明
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哲學視角透析 席曉圓
5.論自由思維與獨立的母語評論 潘涌
6."推磨觀摩":主題班會創(chuàng)意設計 董裕華,劉建東
7.追問教師人生的尊嚴與幸福 葉文梓
8.背誦與英語聽力水平的模因論研究 劉偉偉
9.品讀詩外之"詩"——由王維詩歌教學引發(fā)的思考 吳國鋒
10.談閱讀教學中的整體把握 劉家毅
11.以"主問題"引領閱讀教學 張艷
12.文言文教學的詩意化追求 路世成
13.英語課堂合作閱讀的有效調控 錢浩杰
14.談歷史教學中的聯(lián)想 劉金奎
15.導向優(yōu)質教學的地理教學風格摭談 完利梅,李萬龍
16.本刊"案例評說""敘事研究"專欄征稿啟事
17.從寫"酒"之句切入——高中語文詩詞單元比較賞析例說 朱彥體
18.經(jīng)典文本之價值解讀——以《汪大娘》一課為例 徐金國
19.路瓦哉夫人的夢想——《項鏈》教學內(nèi)容新悟 康舉紅
20.當預設遭遇"旁逸斜出" 耿翠霞
21.地理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導入 陳炳飛
22.教育質量觀的內(nèi)涵、演進與啟示 魏宏聚
23.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 余文森
24.積極推進中小學校教育質量評價改革 馬曉強
1.讓科學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胡作玄
2.教育創(chuàng)新與中華民族復興(上)——在華南師范大學"文化素質大講壇"上的演講 馮增俊
3.科學教育中科學本質的研究綜述 劉前樹,李廣洲
4.新加坡"少教多學"教育政策的內(nèi)涵及其啟示 王海平
5.蘇科版初中數(shù)學教材的特色與品牌建設 董林偉
6.新課程理念視角下的生物"有效教學" 丁志光
7.教育論文質量提升的路徑 丁昌桂
8.數(shù)學史教育價值的演化進程——從HPM的視角 張國定
9."本能驅動式"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 周中森
10.數(shù)學教學中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研究與實踐 戚靜宇
11.發(fā)揮高考題對教學的引領功效 張雪松
12.對數(shù)學啟發(fā)式教學的再認識 章世倩
13.數(shù)學問題解決中的反思意識 蔡蕾
14.關于數(shù)學導學案的研究 于明
15.物理問題與"問題教學"的相關探討 曹玉芳
16.化學自主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構建 陳石
17.化學課堂教學理念新變化 陸仁華
18.探究"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應該經(jīng)歷的五個環(huán)節(jié) 鄒振興
19."問題中心":教學設計的價值新取向——以"二氧化碳"一課為例 宋華強
20."前科學概念":合理猜想的前提 周愛萍
21.語言: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 曹澍
22."三生教育"的哲學視域 李兵
關鍵詞:實驗探究題;復習設計;復習策略;中考;科學素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474;G632.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4-0059-03
一、實踐研究的背景分析
1. 吻合中考能力考核的核心目標要求
中考的命題方針是“依托知識,考核能力”,即以“能力”立意、以“現(xiàn)實生活與實踐體驗”立意,著重考核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初步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一種必考的試題類型,初中科學中考中的實驗探究題突出考查學生的科學思想和實驗探究能力,正好吻合中考能力考核的目標要求。
2. 提高中考實驗探究題得分率的要求
中考實驗探究題得分率低的現(xiàn)狀,要求教師進一步完善實驗探究題的復習設計。調查發(fā)現(xiàn),杭州中考卷的第四大題“實驗探究題”,因其知識點整合程度較高,對學生實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歸納類比能力的考核要求較高,歷來是考生失分最為嚴重的大題之一。
3. 改M灌輸式實驗教學模式的要求
在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存在常規(guī)實驗縮水、以知識灌輸代替自主探究的現(xiàn)象。目前,科學課在實驗課的新課教學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教師播放課件,以視頻觀摩代替動手實驗;由于實驗器材限制,部分實驗活動不能順利進行,教師只能口述該實驗的預期實驗結果;將學生實驗改為課堂演示實驗,學生動手機會少;實驗形式單一,主要按事先設計好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學生思考的機會少。
4. 凸顯實驗教學重要性的要求
實驗是系統(tǒng)學習理科知識的重要方法,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要求教師進一步完善實驗探究題的復習設計。中考實驗探究題的復習教學,是九年級總復習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考科學知識點復習的載體和拓展體現(xiàn)。提高實驗探究題復習質量,不僅能夠提高實驗探究題的答題效果,而且能夠在整體上和根本上增強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成長。
二、核心概念的解釋
九年級中考實驗探究題復習設計,是指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依托考試綱要和教材內(nèi)容,順應教育教學規(guī)律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對實驗探究題復習教學計劃、實驗探究題復習教學程序、實驗探究題復習教學方法和目標的系統(tǒng)設計。要通過這一設計,謀求在實驗探究題復習中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培養(yǎng)、提升學生科學實驗素養(yǎng)的同時,求得學生科學學科中考成績的提高。
三、中考實驗探究題的復習設計及實踐策略
1. 實驗探究題復習的教學計劃和程序設計策略
(1)事先制訂實驗探究題的復習計劃――為實驗復習領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敝朴啅土曈媱澥侵陵P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既是對以后復習的宏觀控制,同時又是復習前教師的系統(tǒng)審視和反思。要根據(jù)學情,依據(jù)考綱,精心設計實驗探究題的復習提綱。
寒假前,教師要讓學生對初中六冊科學課本中出現(xiàn)的“實驗”原型進行初步整理。一是將六冊科學課本中需要整理的“實驗”“探究”或“活動”進行統(tǒng)一編號;二是設計好“課本實驗說明書”。
寒假時,要讓學生利用假期時間按編號順序把每一個實驗的內(nèi)容整理出來,并填好“課本實驗說明書”。
開學第一周到第三周,重點檢查寒假任務。教師應當做到:一是檢查學生整理的“課本實驗說明書”;二是準備好實驗原題類題型,對學生進行初步測驗。學生應當做到:一是根據(jù)教師的指導,修改自己的“課本實驗說明書”,對不確定的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二是練習測驗題。
第四周到第六周,部分實驗再次展示并練習。教師挑選需要重新展示的實驗,并準備好器材,聯(lián)系好實驗室,要讓學生對指定實驗進行操作練習,進一步鞏固和拓展相關知識。
第七周到第九周,進行小專題訓練。教師要將課本實驗進行重組,按照知識點板塊設計成實驗小專題,并挑選相應的實驗練習題,讓學生進行專題訓練。
第十周到第十一周,進行拓展題和中考模擬題型的專項練習。教師根據(jù)前階段學生的復習情況,設計相應的實驗拓展題型和相應的中考模擬類題型,讓學生認真練習。
通過對課本實驗的整理和再次演示,學生能夠從課本源頭進行復習,對實驗結論的獲得過程和科學探究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對知識點板塊組成的小專題進行訓練,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對初中階段科學課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加深、加寬和鞏固;通過拓展題和中考模擬題型的專項練習,學生能夠提高實驗探究題的解題能力,提高得分率。
(2)設計實驗探究題復習程序――為實驗復習護航。
1)全面復習,追溯課本實驗之源。教師要讓學生利用寒假時間對六冊科學課本中出現(xiàn)的所有實驗(包括“活動”“探究”“實驗”)進行認真整理,并填好每個實驗的“實驗說明書”。在開學初的三個星期,教師要指導學生整理并分析“課本實驗說明書”,同時要準備好相應的題型,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課本中的實驗。例如,在一輪復習時“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應該是“運動和力”中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傳統(tǒng)的填鴨式復習要求學生記?。河绊懟瑒幽Σ亮Φ囊蛩厥墙佑|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記住容易,理解運用卻不易。究其原因,是傳統(tǒng)教學觀認為復習是把忘記的實驗結論再一次記住,不用再花太多時間去再現(xiàn)探究過程。其實,這樣的觀點要不得。學生對實驗結論的得出過程、當時做實驗時遇到的問題以及實驗的改進都需要復習。那么,如何復習呢?是重新再做一遍實驗嗎?如果時間允許就可以做一些補充實驗,但大部分實驗不必重做,不過要重新整理,并且要比當初上新課時思考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例如“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實驗,可以這樣復習:首先回顧課本上的實驗設計,然后填好“課本實驗說明書”?!緦嶒灻Q】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緦嶒災康摹康贸鲇绊懟瑒幽Σ亮Υ笮〉囊蛩赜心男??!緦嶒炘怼坷枚ζ胶獾脑?,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找出滑動摩擦的影響因素?!局饕襟E】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面放一塊木塊,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出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并記錄數(shù)據(jù);在木塊上放砝碼,增大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測出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并記錄數(shù)據(jù);在長木板上鋪上棉布,以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重復實驗測出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并記錄數(shù)據(jù)?!局饕F(xiàn)象】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不太穩(wěn)定,但基本上可以比出三種情況下的讀數(shù)大小?!緦嶒灲Y論】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滑動時,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緦嶒炞⒁恻c】要確保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居泻我牲c】如果木塊沒有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實驗數(shù)據(jù)還有用嗎?上面是某位同學填好的說明書,基本涵蓋新授課的所有內(nèi)容,但作為系統(tǒng)復習,還需要教師在復習課上進行補充、升華。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幫助學生進入全面、立體的思考階段。A.這個實驗設計有哪些缺陷?(一是保持拉力方向始終水平有困難,二是讓物體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有困難,三是在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不太穩(wěn)定。)B.有沒有更好的實驗設計以避免這些缺陷?(引入該實驗的改M版本)
若采用圖1所示的方法進行測量,能夠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即將彈簧測力計固定不動,木塊掛在測力計的掛鉤上,不拉木塊,改為拉動木板,使木板與木塊相對運動。這樣,測力計示數(shù)較為穩(wěn)定,容易讀出正確數(shù)值,學生操作起來也比較容易。
為了加深學生對改進版實驗的理解,有效地進行知識遷移,教師應當設計具有針對性的訓練題讓學生進行拓展訓練。例如,圖2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實驗。小金用彈簧秤水平向左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秤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由二力平衡可知,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填“大于”“小于”“等于”)彈簧秤示數(shù);小王在用同一裝置重做小金的實驗時,發(fā)現(xiàn)彈簧秤示數(shù)不穩(wěn)定,某時刻彈簧秤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N;為解決上述問題,小王對實驗裝置進行了如圖丙所示的改進,他拉著足夠長的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運動,讀出彈簧秤示數(shù),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填“等于”或“不等于”)彈簧秤示數(shù);實驗之后,聰明的小鄭認為,如果僅比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不用二力平衡的原理。請你舉出一個不用二力平衡原理比較滑動摩擦力大小的例子:( )。從這道題的難度和深度不難看出,課本實驗是塊磚,拋磚是為了引玉。注重從課本實驗出發(fā),拋問設疑,挖掘出各種版本的變式實驗,才能在中考實驗探究題的考查中獨占鰲頭。
2)動手操作部分實驗,體會過程之意義。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在寒假期間對各個實驗的“實驗說明書”的整理和掌握情況,篩選一些有必要重新動手操作的實驗,進行課堂演示或讓學生動手實驗。比如根據(jù)我校學生的學情,教師可篩選“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探究物體的沉浮條件”“氣體對外做功實驗”和“研究電熱跟哪些因素有關”等實驗進行課堂演示,選擇“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測小燈泡電功率”“電磁感應現(xiàn)象”“質量守恒定律”等實驗讓學生動手實驗。其實,補做的實驗數(shù)量不多,用時也不多,但會讓很多學生印象深刻,給了很多學生再一次把握這個實驗的機會。這樣,學生能在一個新的高度思考實驗步驟的設計意圖,能比原來更加深刻地理解實驗過程的意義。
3)專題訓練,強化實驗研究方法之應用。新課程標準在強調科學知識的學習的同時,更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茖W實驗探究中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控制變量法、歸納法、轉換法、理想化實驗法,還包括方程、圖像比例等數(shù)學方法。在復習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專題訓練,比如應用控制變量法的典型實驗有哪些、應用轉換法的典型實驗有哪些。這樣歸納分類,有利于學生掌握每種科學方法的精髓,加強實驗知識點的橫向聯(lián)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觸類旁通。
4)模擬題集訓,做好中考之備戰(zhàn)。在全面復習和分類訓練結束之后,用半個月時間對中考實驗探究題進行研究式復習。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近五年的中考實驗探究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其出題的特點,學習其內(nèi)在的邏輯推理方式,以求在復習中提高探究推理能力。
2. 實驗探究題復習的教學方法設計和實踐策略
(1)重視課堂引入的設計,旨在興趣激發(fā)。
1)引入課堂小游戲。傳統(tǒng)復習課課型單一,陳舊的知識點如同一根根沒有肉的硬骨頭,學生啃不動也不愿啃。因此,要轉變教學方法,復習課的引入要力求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課堂小游戲,是一種較好的引入方式。例如,在實驗探究題復習課的課堂引入中,可以引入“五分鐘小游戲”,讓學生心動帶動手動,手動帶動腦動,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2)重視多媒體輔助教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盡可能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實驗探究題教學過程中,一些信息量較大、需要用圖片和視頻展示的內(nèi)容,要盡可能地安排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化學實驗中的洗氣裝置教學為例,在課堂引入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各種洗氣、集氣設備的安裝使用實例。這樣,既能節(jié)省教師的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借助動畫視頻的直觀展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知識。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合作者、促進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師生一起編制小游戲、觀看教學視頻,既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又滿足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需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活躍課堂氣氛,促成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
(2)重視復習方法的選擇,旨在綜合能力的提升。
1)整合學科知識,構建知識網(wǎng)絡,體現(xiàn)知識的綜合性。實驗探究復習課要復習的內(nèi)容很多,教師一定要理清思路。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學生在七八年級對實驗課總是充滿好奇卻缺乏深入研究、總是關注現(xiàn)象卻忽視內(nèi)在聯(lián)系,所以,普遍存在對實驗只留印象不懂細節(jié)、知識漏洞多、能力低的問題。因此,在實驗探究題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提綱挈領地幫助學生弄清每一個專題的主干內(nèi)容,理清前后章節(ji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比如“電和磁”的復習,應當理清和呈現(xiàn)由多個實驗構成的邏輯體系。在整合和建構過程中,要讓學生形成一個電和磁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分清易混淆的概念,防止實際運用時張冠李戴。
2)變機械訓練為靈活運用,體現(xiàn)訓練的針對性。實驗復習課所教的內(nèi)容,都是學生以前學習過的,因此,復習容易演變成做練習題。教師準備許多題目,一一讓學生解答,然后再逐一講解每一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注意要點等。這種教學方式機械單一,缺乏挑戰(zhàn)性和新奇感,有些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為克服這種弊端,在進行總復習設計時,教師必須重視從機械訓練向靈活\用轉變。具體的實踐措施如下:一是上復習課時,要讓學生給題干文字配圖,化抽象為具體。二是在選題時,要充分發(fā)揮例題以點帶面的作用,注意題型的變化,增強學生的變式思維。三是加強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學以致用意識。四是在選題時,要依據(jù)學生的差異性,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所有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效果分析
中考實驗探究題的復習設計及教學實踐,在以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1)初步探索出一套應對實驗探究題復習的方法。首先,實驗探究題復習計劃的提前設定,為日后復習的實施提供了領航系統(tǒng)。正如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有了導航儀,不會迷失方向。其次,復習計劃設計好之后,復習程序的設計非常重要。前面論述了復習程序的四個步驟,其中每一步驟所起的作用皆是不同的,四個步驟為實驗探究題復習取得實效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再次,注重復習方法的選擇,這是實驗探究題復習取得實效的關鍵一環(huán)。縱有再好的計劃,再扎實的程序,若方法不對路,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有效地提高學生中考科學考試成績。根據(jù)統(tǒng)計,與以前考生相比,這兩年考生的科學學科平均成績提高較為明顯,與區(qū)平均分相比,高出區(qū)平均水平。為了更直觀地體現(xiàn)本復習策略的實效性,分別對研究前(2014年中考)、研究時(2015年中考)和研究后(2016年中考)的實驗探究題的得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結果如下:2014年總分41、全校平均得分27.8、得分率53.2,2015年總分49、全校平均得分29.3、得分率59.8,2016年總分49、全校平均得分33.7、得分率68.8。
(3)全面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事實上,該復習策略給師生帶來明顯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唯分數(shù)論的領路人,而能在復習中處處遵循、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強調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也不再面臨考試時顯得焦頭爛額、不知所措,只會背概念和實驗結果,而懂得以實驗為求知的方式去認識科學、驗證科學知識,讓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科學課堂內(nèi)外。這樣的教學實踐,為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開辟新的天地。
五、結束語
總之,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對于中考實驗探究題復習,相信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獨到做法。至于什么樣的復習策略才是最有效的,這需要實踐的檢驗,需要結合學情進行研究。中考實驗探究題的復習策略,還有待今后結合新課程理念不斷探索、總結、完善、提高。
參考文獻:
[1]斯考隆.教師備課指南[M].陳超,郄海霞.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2]黃燕.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J].中學物理,2015(22).
[3]杰塞爾,格里菲思.學會教學[M].豐繼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 初中 物理 復習
對于有著縱橫相連、錯綜復雜的初中物理知識體系,在短短兩三個月的復習時間里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梳理,并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應用,這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何全面地、有效地進行復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制訂總復習計劃
凡是有預則成,無預則廢,這里的"預"是指事前計劃,所以一個好的復習計劃就是成功了一半,計劃可分三步進行。
第一輪復習(四周時間):回歸課本,夯實基礎?;A知識和基本能力歷來都是中考的重要內(nèi)容,但在考查形式上有明顯的變化,要求學生能在具體事實中辨認出物理現(xiàn)象或物理規(guī)律,探究物理知識的內(nèi)涵,總結一般性的特點和模式。同時考查學生對基本測量儀器的使用常識,對基本物理概念、公式、單位的應用,對物理學史重大發(fā)現(xiàn)的理解。這類試題絕大部分是來源于教材,基本按教材重現(xiàn)。所以第一輪復習的成敗就是關鍵。
第二論復習(六周時間):專題復習、綜合訓練以求提高。物理知識縱橫交錯、多而又繁,雖然有章可循,但也容易記錯、記漏、記混。因此,在上一輪復習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初中物理知識進一步分類、提高。復習時既要分類又要綜合,縱橫聯(lián)系由點成線編織知識網(wǎng)絡。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是通過歸納總結,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技巧,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素質。所以第二輪復習是能否提高的關鍵。
第三輪復習(兩周時間):綜合模擬、適應性強化訓練。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綜合訓練階段,主要是為了調節(jié)考生心理,增強考生自主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題量訓練,應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以便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模擬訓練,以提高考生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并通過練、評、反思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查漏補缺。所以第三輪復習是在整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環(huán),尤其重要。
2.正確處理教材與資料的選擇
復習資料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通過加工整理形成知識網(wǎng)絡??倧土曤A段,應該從知識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方面來考慮。要指導學生把相關各章節(jié)中零散的、單一的知識點重新進行歸納、整理,將已學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分類列表或框圖方法把物理知識串成線、連成網(wǎng),從而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以便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都有一個較完整的認識,進一步辨別要領、概念、公式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進而在更高層次上去把握教材。在處理教材時,可以按以下幾點進行專題分類。
2.1 按照知識點
可以將初中物理分為力、熱、聲、光、電等板塊,用知識樹狀的形式把每個板塊涉及的內(nèi)容展現(xiàn)出來,建立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這樣將助于同學們將第一輪復習的零碎知識進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個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建立由點到面的知識網(wǎng)絡。
2.2 按照中考題目類型
可以分為選擇、填空、實驗研究(包括操作實驗)、計算、信息綜合等專題,進行專門練習,體會每種題型常見解題方法,使復習縱橫交錯,既練習了解題技巧,又能從整體上掌握復習重點。另外平時要注意觀察社會或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因為這些熱點常常也是中考的熱點。
2.3 通過對某些特殊知識點
深挖細究可以作為一個專題來復習,以達到對某一類特殊知識點的融合、深化。例如電學中的滑動變阻器,是"探究歐姆定律" 、"測定小燈泡上的電阻" 、"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等實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儀器。可以總結滑動變阻器在每個實驗中的用途,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對電學實驗的理解。又例如通過"密度的測量"將"質量" 、"浮力" 、"二力平衡"、"杠桿平衡原理"等力學知識貫穿起來,還可以將力學中測量儀器的使用進行歸納和總結。
3.正確處理物理實驗與總復習的關系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縱觀各地近幾年的中考試題,物理實驗題的分數(shù)約占總分的20%左右,有些實驗知識還滲透在其它題型中,這些題目多數(shù)源于教材中的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小實驗和小制作,既考各種基本儀器的使用、又考查學生實驗操作水平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物理總復習要十分重視實驗教學的復習,特別要注意兩點:一是要讓學生掌握各種基本儀器和測量工具的應用。二是要使學生弄清各種物理量的測量的方法。
物理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學以致用",任何知識只有通過實際應用才能加深了解和熟練掌握,并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中考試題中應用物理知識型的問題增多,所以,物理總復習就更要注意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善于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釋物理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復習效益。
4.注重方法指導,糾正不良習慣,挖掘學生最大潛能
從平時考試情況看,學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礎不扎實,缺乏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外,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應試習慣和方法,如審題不清,粗心大意,運算錯誤,馬虎不規(guī)范等原因而造成一些基礎題黃金分的丟失。針對這種情況,在復習訓練時,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導,培養(yǎng)良好應試習慣作為一個關鍵點來抓,如要求學生在任何練習中要做到:能做的會做的題一定要一次性做對,一旦發(fā)現(xiàn)失誤,及時面談,指導方法;在試題訂正中,要求錯誤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訂正過程寫在旁邊,說明理由;在復習練習中,全面用筆算,以提高運算能力,在試卷評講中,不斷滲透各種題型的審題方法,解題思路等,把不良習慣糾正過來,挖掘其最大潛能,把失誤降低到最小限度。
5.因材施教,正確處理"雙基"與"提高"的關系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學生學習的基石,應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所以,在復習時要認真加強"雙基"的復習力度,營造能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氛圍和空間,具體地講要注意一下幾點:
5.1 重視物理過程分析
學生的基礎知識都有一個形成的過程,在復習時,我們要把功夫下在"過程"上,幫助學生彌補過程差異,把知識形成過程涵和外延逐一引發(fā)出來,讓學生自己清查整理。
5.2 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應用和技能、技巧的訓練
這種訓練不是的內(nèi)知識的簡單重復應用,而是要選擇特定的典型習題來訓練,在抓好"雙基"訓練的同時又要著眼于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將基礎知識轉化為能力,并引導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就是形成素質能力的有效途徑。
5.3 重視課內(nèi)外的密切聯(lián)系
在復習教學時要把學生的興趣、愛好、注意力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要充分挖掘學生自覺復習的潛能,不斷提高復習的效果。
6.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在"精"字上下功夫
不管什么課都離不開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如何把講與練有機結合起來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講"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滿堂灌"的一講到底,更不能放任自流的只教學生"練",可以邊講變練,也可以先講后練。
講要"精"講,精講不是少講,而是要教師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內(nèi)容,抓住重點、難點,抓住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通過教師的講解,達到釋疑解惑、指點迷津的效果。不僅要講清基本的物理概念的規(guī)律,還要講清解典型問題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一題多解" 、"一題多變" 、"一題多聯(lián)" 來拓寬學生思路,培養(yǎng)學生能力。
練要"精"練,避免高"題海戰(zhàn)"。要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按照大綱要求和考試說明精編習題,所編習題要有代表性,達到復習的內(nèi)容習題化,鞏固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通過必要的練習,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加深對概念和知識的理解,通過對不同類型問題的分析和求解,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技能,總結出同一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試能力。
總之,復習的成效率對中考有著決定性的意義,我們只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時間和空間上做好計劃,教材處理和模式方法上講究科學,初中物理總復習一定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關鍵字:課堂小結 歸納總結 自主討論 懸念
【中圖分類號】G633.7
大多數(shù)年輕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比較關注新課如何引入,重點如何突出,難點如何突破,板書如何設計,很少有人關注課堂小結如何設計,很多教師干脆把板書和小結結為一體。經(jīng)過多年教學實踐,我感覺物理課堂小結非常重要,但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的邊緣,有的教師干脆就不小結,天馬行空,講到哪是哪,有的教師天天在小結,但就是照著板書念。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也許課堂中應該重視的內(nèi)容太多,輪到課堂小結的時候,往往已是下課的鈴聲即將敲響或已經(jīng)敲響了,教師們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造成目前課堂小結低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學時間上不能保證。課堂小結一般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這也使它必然成為了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的“弱勢群體”。教學時間上的不確定性,上課時間安排不合理、課堂進度不合理或是課堂發(fā)生一些小問題教師需要處理,教師為了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總是以保證完成教學內(nèi)容為主,對于課堂小結就無從顧及,總之在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稍不注意就會導致沒有時間進行課堂小結,這讓課堂小結成為最容易被放棄或一帶而過的環(huán)節(jié)。
2.教師思想上不夠重視。目前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和關注度往往側重于新課引入、新課教學、實驗探究、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參與度、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等,很少有人關注課堂小結。這就造成部分教師對課堂小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教學設計中,往往注重導入新課、優(yōu)化教學過程、探究實驗、強化練習等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求變,卻對結尾部分的小結很少講究。
3.效果上不能馬上顯現(xiàn)。課堂小結對培養(yǎng)學生梳理、提煉和概括物理知識的能力不是在一兩節(jié)課內(nèi)就能顯現(xiàn)的,它是一種潛在的長期的效應,但很多教師意識不到或是等不及。
4.小結形式上不夠豐富。目前課堂小結的形式多樣化不足,針對性不強,主要集中于傳統(tǒng)的教師小結型和學生自主歸納型。學生參與率低下,學生缺乏興趣。一成不變的念板書,或是讓學生隨意說說,教師都不重視,學生更不會重視。
那么怎樣的小結才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呢?這就要認清課堂小結的作用,課堂小結是對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的提煉歸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比較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進行學法指導,深化、升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課堂小結是對學習過程的歸納反思,是從總體上對知識的把握,不是知識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
首先,課堂小結要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課堂小結能讓學生下課后更加清楚地意識到,這節(jié)課講了哪些內(nèi)容,哪些內(nèi)容有些難,哪些內(nèi)容還有些糊涂,需要下去看看書,翻翻資料。
其次,課堂小結要讓學生有種課雖終,趣猶存的感覺。通過課堂小結能讓學生下課后仍然對上課的問題津津樂道,相互討論,甚至爭執(zhí),引起認知沖突,這樣既解決了課堂上的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
然后,課堂小結要讓學生對下一節(jié)物理課充滿期待。通過課堂小結能讓學生不斷地探索未知的知識,對于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充滿好奇,極力想知道原因是什么,期待下一次物理課,聆聽老師的講解,期待學習更多的物理知識。
最后,課堂小結能夠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教育是個長遠的事情,是對人潛在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做題、考試,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包括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教師要有耐心,把該做的工作做踏實了,對學生才是負責任的。
那么,怎樣進行課堂小結呢?我認為這要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因課而異。
一、知識點歸納總結式小結:此方法適用于知識點多且知識難度低的課題。屬于常規(guī)法,大多數(shù)教師都在使用。教師利用幾分鐘的時間找學生來做課堂小結,一人說一句,學生壓力小,學習困難的學生還有些許的期待,想得到老師的贊許。對于內(nèi)容簡單,但雜、多的章節(jié),不妨采用此方法。比如大氣壓強的課堂小結:
二、表格式小結:此方法適用于該堂課所學內(nèi)容之間或與以前學習的內(nèi)容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有相似之處,又有區(qū)別。比如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相同點 不同點
受力物體 因果關系 對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
平衡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作用在同一個物體
(1個受力物體) 一個力消失了,另一個力還在 運動狀態(tài)不變
相互作用力 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2個受力物體) 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 無關
表格清晰、易懂,學生記憶起來比較容易。
三、典型題型練習式小結:此方法適用于所學內(nèi)容比較難,通過習題的強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講摩擦力一節(jié)時,內(nèi)容多,難度大,如何進行課堂小結,才能化解這一節(jié)的難點呢,課上完,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題。水平桌面上放一物體,現(xiàn)用1N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但是沒有推動,
請問:1.這個物體受摩擦力了嗎?2.如果受摩擦力,方向如何?大小多少?3.如果受摩擦力,是哪一種摩擦力?
改用5N的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依然沒有推動呢?
改用10N的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物體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呢?
改用15N的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呢?
改用30N的水平向右的力去推它呢?
后兩種的運動狀態(tài)是怎樣的?
經(jīng)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很容易就得出結論:靜摩擦力大小跟物體受力情況有關,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受力情況無關。(只針對水平放置的物體只受水平力的情況)這種題型難度較大,剛上完新課,學生尤其糊涂,經(jīng)過這樣課堂小結強化,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認識有了一個升華。
四、學生自主式小結:此方法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有課題都適用。一般有一下幾種方式:
1.在課堂教學快結束時,給學生1分鐘的時間,看看書,看看黑板,想一想這節(jié)課學到哪些知識點,然后,老師點到哪個學生,哪個學生回答。
2.誰愿意總結,自己舉手發(fā)言,總結不全的內(nèi)容其他學生舉手補充。要關注課堂中的弱勢群體,哪怕能說一句也要及時鼓勵。
3.學生小組討論,派代表發(fā)言,每次發(fā)言不能由某個人代替,要輪流發(fā)言。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
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一定的挑戰(zhàn),由于給了時間準備,學生回答正確的機會大了很多,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五、懸念式小結:我們在看電視連續(xù)劇時,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候一集結束了,大家為了滿足好奇心,還要看看下集預告,這樣依然不滿足,第二天準時準點坐在電視機前等待下一集。在物理課堂教學快結束時,留給學生一個有懸念的問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這樣,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浮力時,可以留給學生一個問題:鐵塊扔到水里會沉下去,可是大的輪船都是由鋼鐵制造的,卻可以漂在水面上,為什么?感興趣的學生下課后他會翻書、查資料、相互討論,為下節(jié)課的進行打下一定的基礎。
現(xiàn)在的教師缺乏一種靜心鉆研的精神,其實對教學的研究,特別是對教學過程的研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論作支持,只需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在有疑惑時,多翻翻資料,注意積累,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對于學生不感興趣的地方,多想想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多于學生交流,多于同行交流,教師們都會設計出豐富多彩的小結形式,學生也就興趣高漲。
事實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無論是怎樣的課堂小結,無論是怎樣的課堂,只要是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一節(jié)課上完學生都有收獲,就是一堂成功的物理課。
做任何事情貴在堅持,課堂小結也不例外,通過長期的堅持,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歸納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又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既鍛煉了學生,也鍛煉了教師。老師們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物理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課雖終 趣猶存--讓課堂結尾更精彩 丁浩清;殷琴華;吳丕群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0年第Z1期
關鍵詞: 物理學困生 物理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
新課程倡導面向全體學生,尋求全面的發(fā)展。而在課堂實踐中,物理學困生由于物理知識的缺漏,造成上物理課沒精神,易走神、做小動作,對物理學習缺乏興趣,影響了物理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如何關注物理學困生,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最大的效率,實現(xiàn)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呢?我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際,在此談談如何調動物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做法和想法。
一、充分挖掘物理學科的特點,實現(xiàn)有效教學
物理學既是一門實驗科學,又是一門具有嚴密邏輯體系和數(shù)學表述、推理的理論科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學了許多的物理知識,并知道物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很緊密。在課堂教學上,我們要抓住物理學科的特點。
1.重視小實驗教學?,F(xiàn)在每一堂物理新課都有很多的小實驗,小實驗的正常開展對物理學困生影響是很大的。學困生在物理學習上沒有多大的興趣,小實驗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調動他們參與實驗的激情,為喜愛這門學科打下基礎。如我在上物理引言課時,除了完成書本的小實驗外,還要求學生自己帶兩個雞蛋,一個生的,一個熟的。我先提出問題:把生雞蛋和熟雞蛋轉動起來,哪一個雞蛋先停下來呢?學生們個個摩拳擦掌,動手做起實驗來,整節(jié)課學困生都保持了較大的學習熱情,積極性空前高漲。比如:我們每天都要用到投影儀,也要調試投影儀。其實在這調試過程中,就包含了許多物理知識:透鏡成像原理,光沿直線傳播,滾動摩擦,二力平衡,漫反射……在學習物理環(huán)境的大氛圍的影響下,物理學困生也會動起來,主動參與課堂當中來,發(fā)表見解和觀點。
2.引導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如在講解比熱容時,我引導學生看書,思考:小明與小華在沙灘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樣猜想?并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如何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如何設計表格?最后得出什么樣的結論?讓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的幾個環(huán)節(jié),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步步深入,特別是物理學困生,知道了整堂課的來龍去脈,這樣學下來不是很累,也不覺得沒勁了。又如我請大家讀下面短文,要求從中找出跟物理知識有關的短語或句子,并分別說出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比比看,哪個小組找到的最多。“啪!”發(fā)令槍響了,校運會1500米賽跑開始了。運動員穿著短褲、背心、底有花紋的運動鞋,在跑道上,小勇和隊員們你追我趕,競爭激烈,一個個大汗淋漓?!袄怖碴牎标爢T們遞給運動員濕毛巾,讓他們擦汗降溫。田徑賽場上,精彩紛呈:小強快速助跑,用力蹬地,騰空而起,躍過高桿;小明手托鉛球,側身墊步,猛然用力,鉛球離手而去,5千克的鉛球在約11米處落地時,把地砸了個很深的坑……忽然,一陣“加油!”聲傳來,原來1500米賽跑結束了,小勇用時最短,率先沖線,榮獲冠軍。對于這種優(yōu)美有聲色的句子,物理學困生是鮮活有思想的人,肯定會有所投入,學習物理的感覺就來了,效果就可想而知。
3.教學中要重視物理知識與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例如,學習的物態(tài)變化,在蒸發(fā)的教學中,知識點有:蒸發(fā)要吸熱,影響蒸發(fā)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動速度。在教學中,我實際操作,讓學生在自己的手臂上涂些酒精,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涂處的感覺。學生說很涼,從而說明蒸發(fā)要吸熱。我因勢誘導,舉例說明該知識點在生活應用很多,如對高燒病人,可以在病人的身體上擦一些酒精來降溫;夏天,可以在室內(nèi)灑水,水蒸發(fā)要吸熱,可以降低室內(nèi)的溫度,等等。物理學來源于生活,所以在今后的物理學習中,要注意觀察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應重視將所學的物理知識運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際。有些地方物理學困生的動手理解能力比較強,將內(nèi)容與生活相聯(lián)系,物理學困生就有興趣參與討論與實踐,從而調動積極性。
二、充分挖掘物理課堂教學語言的形象性實現(xiàn)有效教學
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教師能講得有趣,學生才學得有勁。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技巧,語調要抑揚頓挫,有時發(fā)現(xiàn)有學困生開小差,可采用停頓或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有一次,下午第一節(jié)課上初三(11)班時,有個物理學困生聽簡單電路時,開始眉頭緊皺,后來就想打瞌睡了。一見這個情景,我趕緊靈機一動,馬上換了高而且急促的聲音說:短路了,危害可大呀,導線中電流很大,會燒電源和用電器。同學們火燒眉毛的時候到了,一定要注意呀。這樣一說,那位學生當場就鼓足精神,認真聽課。然后我又循循善誘,語言注意動聽和入思入微,恰倒好處地調動學困生的狀態(tài),達到了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在知識點的講解上,教師要能借助生動形象的事例、調動所有學生,使學生聽課成為一種樂趣。如在講授三眼插座如何接線時,我說:左零右火上地(帝)啊。學生一下子就和我順起來:上帝啊。這時的課堂氣氛很活躍,學困生也從中掌握了知識點。
三、運用物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動作的靈活性實現(xiàn)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