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加強法律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加強法律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加強法律教育

        第1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關鍵詞:法律意識;實踐;考核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7-0261-02

        一、當前中職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法律教育課程的設置及考核不明確。至2002年教改后,教育部門將法律教育的內容納入了學生考核體系中。然而從一些社會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三成中職學校沒有法制教育的課程。在中職學校任職教師的問卷調查中,有四成教師表示對學校的法制教育具體實施情況不清楚,有近一成的教師表示不知道有這方面的教學內容。部分中職學校對于法律教育課程的設置遠遠低于人才培養需求,一些老師甚至以自己的主觀臆測作為學生法律教育的考核成績。

        2.法律教育簡單化、形式化。在調查過程中作者還發現,一些中職學校的法律教育課程與考核程序雖然相對完善,但其教育內容卻無法滿足國家中職教育大綱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學校忽略了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大多以課本教育為主,一些中職學校簡單地將法律宣傳報告視為法律教育的全部,完全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法律教育課程在一些學校形同虛設。

        二、加強中職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宏觀上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同志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中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概念,引起社會的強烈共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望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中職生作為國家百年發展大計的儲備人才,出入社會后對于社會的影響極大,加強中職學生法制教育、提高其自身的法律素養是實現和諧社會的一大任務。注重中職學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任重而道遠,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2.微觀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認識自我。2012年4月,廣州佛山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多名中職學生圍毆初中生,據警方透露,涉案者因為講究兄弟義氣,意氣用事,才造成了事件的發生。這一新聞引起了當地網民對中職學生教育的討論。在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在,影視和網絡成為了人們娛樂的工具,然而由于學生心理的不成熟,對人生價值觀認識的模糊,一些不良信息的接受極容易影響他們未來的性格取向和心理健康,例如古惑仔片中的江湖義氣,大型游戲俠盜飛車中的暴力元素等。如果沒有正確地引導,中職學生很難擁有基本的法律認識,在社會中也會因其年輕氣盛難以與集體融合、實現團隊合作,也容易犯下事端,甚至違法行事。而有效的法律教育能夠使中職學生認識到道德紅線,明辨是非,從而認識自己,約束自己,正確地交往,積極地融入到集體中去。

        三、中職學生法制觀增強的幾點措施

        1.樹立中職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祖國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者,老師儼然是知識傳播的最有效途徑。在中職學生法律教育工作開展中,我們應以樹立任職教師的正確教育意識為第一任務,以培養教師的法律認識為優先目標,在對教師的培訓中強調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嚴格制定措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加強法律教育工作。只有教育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具有了對法律教育的正確認識,才能提高法律教育的實際效率。

        2.實踐與教育相結合。在以課本為基礎的法律教育中,教育程序必須走出傳統的教模式。將實踐內容引入現代教學中,甚至把教室轉移到律師事務所。在課堂的教育中,老師需要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帶有啟發性的材料,如一些典型性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此為反面教材,讓中職學生在活生生的案例警醒下得到啟示,意識到法律意識淡薄的危害性,主動學習法律知識,避免誤入歧途。中職生的法律教育不應只單單靠理論宣傳,還應與實際相結合,才能使法律意識深入人心。在法律教育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多項社會實踐活動,邀請經驗豐富的民警現身說法。還可以舉行模擬法庭,讓學生自主地辨別是非,在活動中學習法律知識,在案例分析中主觀地了解法律常識,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有條件的可以開展與犯人的對話活動,學生在他人的反省與懺悔中更加容易接受法律的約束。

        3.建立并落實全面的學生素質考核體系。現代公司管理的經驗告訴我們,考核流程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到前期工作的績效評估。考核作為檢驗中職學生法律的最后一道關卡,其嚴謹性與正確性直接影響法律教育過程的反饋結果。建立并落實全面的考核體系,即力求考核的多樣化和實際化。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將考核內容與心理學、道德考核相結合,追求教學中考核。考核不是考試,而是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認識為標準,從而給出一個真實有效的結果

        社會競爭中,人才的競爭最為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口號。中職學生承擔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使命,在人才需求偏向技術型的趨勢下,中職生所獲得的機遇也進一步擴大。如何培養出既滿足市場需求,又滿足國家人才培養方案的中職生,我想,每一位中職教育的參與者都應注重技能與個人素養的雙重培育,注重法律教育在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鐘秋紅.如何上好中職學生的法制教育課[J].課程教育研究,2012,(7).

        [2]郎月田.中職生法律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09).

        [3]李海霞.淺談中職生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觀念[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

        第2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關鍵詞:創業教育 法律環境 法律教育

        現有的創業培訓中比較注重創業精神和品質的強化,更多地關注企管、金融、財會、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對與創業有關的法律知識關注較少。創業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容易導致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創業成功率低,稍有不慎容易在創業過程中誤入歧途。

        本文以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為例,有針對性地選擇與創業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展開討論。目的是讓大學生對其創業活動所面臨的法制環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引導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辦事,依法維護企業和自身利益。

        一、創業中法律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

        創新已成為當今中國的最強音符,創業也已轉化為大眾的迫切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是,創新創業教育蓬勃開展,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有著諸多優勢,也是自身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一)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創業能力是一種生存能力,創業教育是一種培養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被稱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和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可以使大學生了解當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巨大的社會就業壓力,認識到創業是解決中國社會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具體來說,就是培養自信心、培養積極的處事態度、培養良好的行為方式、培養社會責任感、培養競爭意識和競爭精神、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品質。這些正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對于創業者,從尋思創業伊始,必須充分認識分析創業環境,因為創業成敗與創業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創業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對創業的影響往往更重要。

        社會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文化環境、人口環境、習俗環境、市場環境、人力資源環境等,社會環境對創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創業者要全面考慮,能利用的社會環境要充分利用,不能違反的要嚴格遵守,創業者對社會環境利用得越好,創業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市場條件下開展的各種經濟活動,無一不是在法律的引導、規范和保護之下才能正常進行和取得預期成果。企業創業活動同樣是在一定的法制環境下進行的,創業者必須考慮法律的這種影響和作用,對其創業活動所面臨的法制環境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并在創業活動的各個環節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達到成功創業的預期目標。因此,加強創業中的法律教育與培訓非常必要。

        二、創業初始階段的法律教育與培訓

        經過一番躊躇滿志的構想,開始準備創業,這就進入了創業初始階段了,創業者首先會遇到很多法律問題,處理不當的話不僅會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糾紛,嚴重的話還會危及企業生存安全。創業者不必了解有關法律的所有內容,只要知道哪些法律和哪些關鍵內容與新辦企業有關就夠了,最重要的是作為企業主,要知道法律不僅對企業有約束的一面,也同樣給予你的企業以法律保護。

        (一)關于設立經營實體,進行行政審批的相關法律問題

        設立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必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如果從事特定行業的經營活動,還須先取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比如開網吧,需要得到公安部門、文化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根據《民法通則》《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法律的規定,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其中以有限責任公司最為常見。設立特定行業的企業,還有必要了解有關開發區、高科技園區、軟件區等方面的法規、規章、有關地方規定,這樣有助于更好地選擇創業地點,以享受稅收等優惠政策。同時大學生創業需要依據《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以及消防、衛生等行政審批程序的一些具體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這部分相關法律的教育與培訓應重點放在各種不同經濟組織的具體特點,包括責任形式、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的區別、設立條件要求、公司章程、投資協議、經營管理等內容,讓大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組織形式并按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規定準備資料,辦理企業登記手續。

        (二)關于資金、設備場地等相關法律問題

        大學生在創業初期籌集創業資金時可能涉及銀行貸款、財產抵押等問題。如果不是以貨幣資金出資,而是以實物、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或其他權益等出資,以及在企業經營也會涉及租店面及辦公場所,這些都會涉及諸多的法律問題,需要了解有關票據、合同、擔保、出資、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等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律教育與培訓,本著“必需、夠用”原則,精簡優化法律教育培訓內容,讓創業大學生樹立強烈的法律意識和掌握應用關鍵的法律知識,至于較為完整的法律條文學習、熟悉及應用,有待引導大學生遇到具體的經營問題能夠做到尋找相對應的法律文件,邊學邊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提升法律水平與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

        三、創業經營階段的法律教育與培訓

        創業初期階段以設立某種組織形式的企業為主,完成行政審批企業登記手續,這僅僅是創業的開始,打好基礎后,接下來要進入創業經營階段。同理,創業者不得不面對許多不可避免的法律問題,而且是稍有不慎或忽視,極有可能使新設立的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令企業經營管理舉步維艱。認識把握好下面幾個法律問題無疑有助于創業成功。

        (一)履行好企業的法律責任

        創辦的企業進入經營階段后,創業者也就是經營者要遵紀守法,履行好企業的法律責任;現有的法律體系已日趨完備,不少法律法規都或多或少從各個不同方面規范了經營者的法律責任,現舉二例說明履行法律責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就展示了對創業經營階段中法律教育培訓的意義所在。

        其一,創業者必須依法納稅。任何企業,都要按照國家稅法的規定繳納各種稅款,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及時、足額納稅是創業企業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創業企業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創業者要了解熟悉《稅收征收管理條例》,明了自己作為納稅人的基本義務和權利,這些責任概括起來為:依法辦理稅務登記、依法開設銀行賬戶、依法報送財會制度、依法設置財簿、依法報送財會核算資料、依法辦理納稅申報、依法繳納或解繳稅款、依法實施發票管理、依法使用稅控裝置、依法結算稅款或提供擔保、依法接受稅務檢查等。

        其二,創業企業務必尊重員工的權益。市場競爭、企業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員工的素質和積極性,在勞動力流動加快和競爭加劇的形勢下,優秀的勞動者越來越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爭奪的重要資源,所以新開辦企業一開始就要特別重視尊重員工的權益,踐行以人為本的經營之道,自始至終培育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宿感,避免人才流失給企業帶來的困難和損失。

        至于法律層面而言,《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有相當多的條文明確規定了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應盡的法律責任義務,比如必須依法與員工訂立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依法為員工提供勞動保護和安全、依法支付勞動報酬、依法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依法處理勞動爭議與糾紛等等。

        (二)熟悉并遵守相關法律

        進入創業經營階段,利用企業資源,為社會創造財富,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與服務,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幾乎都有法律法規的具體規范,創業者要盡可能地了解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才有可能做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和保障企業利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成為法盲,不懂法不守法,會使企業陷入歧途,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需要創業者了解熟悉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很多,這里著重強調幾部法律法規,非常有必要作為創業教育中法律教育培訓的重點內容,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環境保護法》《廣告法》《合同法》等,下面擇其中一二說明。

        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言,其法律教育培訓中要讓創業者重點了解熟悉消費者的權益和經營者的義務,以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教育培訓中側重在于熟悉掌握法律禁止的十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避免競爭中觸犯了法律底線;至于《產品質量法》的教育培訓中則應強調創業者了解熟悉國家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與制度,要創業者熟悉掌握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不得違反《產品質量法》的禁止性規定,履行作為性義務和不作為性義務。限于篇幅,其他相關法律不再累述。

        總的原則就是要精選核心的、與創業企業經營管理密切相關的法律概念與條文,有的放矢,讓大學生易學易記,讓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運用能力轉化為創業企業保駕護航的能力。

        (三)依照法律解決糾紛

        創業者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對內開展管理活動,對外發生經濟聯系,都會產生各種法律關系,難免會有各種摩擦矛盾、爭議糾紛。因此創業者要了解熟悉《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等法律,依法處理爭議糾紛,熟悉掌握法律中規定的具體訴訟程序,更要有積極收集相關證據的法律意識,還要有各種相關預防措施及管理制度,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保障企業利益。以《民事訴訟法》為例,在具體的法律教育培訓中,要讓大學生理解并掌握訴訟制度、原則、管轄概念、訴訟程序,實訓模仿撰寫訴訟文書,能夠獨立進行訴訟,最終具備用訴訟方式解決經濟糾紛的能力。

        參考文獻:

        第3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當前,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2008年全國教育經費為14 500.74億元,比上年的12 148.07億元增長19.37%。今年5月,國務院召開的常務會議上提出,要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預計到2012年將達到4%。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將用于教育裝備方面。教育投入的增加,對教育裝備事業發展有重要意義,也對教育裝備工作科學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深入研究教育裝備的作用。目前,可以說我們對教育裝備作用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教育裝備工作者往往得不到關注。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未來的競爭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裝備的競爭,軍隊是如此,教育也是如此。歷史是最具說服力的,《裝備史》將要用最充分的理論來書寫和證明教育裝備的作用,從而使教育裝備行業得到應有的重視,將教育裝備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要加強教育裝備開發應用的研究。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段、不同學科、不同課程中,要研發符合新課改下的各種教育教學裝備,以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如研發新的實驗器材,以此來滿足新課改下的實驗課開出率等。這些不只是企業要做的事情,作為教師,作為教育裝備人,都應該結合教材、教法以及學生發展的特點研發出符合教學規律的裝備,這將更具現實意義。

        要加強教育裝備國際比較研究。教育向國際化發展,沒有歷史是不行的。雖然我們《裝備史》的編寫起步晚、資料少,但我們現在開始做,就是在為教育裝備事業作貢獻。對比國內外,并不是我們的教育裝備落后,也不是我們的教育水平落后,是教育裝備、教育技術沒有與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有機地整合起來,只有將他們相互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們的教育事業、教育裝備事業走向現代化、國際化的快速發展歷史軌道。

        我一直在想,如果把教育裝備確立為一門學科的話,如何從學科的角度、學位的角度、學術的角度去構建它呢?我覺得,《裝備史》將會回答這一問題。

        要加強教育裝備的培訓研究。日前,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出《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決定從2010年開始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今后,中央財政將安排5.5億元實施該計劃。我認為,培訓首先要有規劃、有模式,有一定的培訓教材和評價指標體系,這樣的培訓才能有效,才能真正提高這支隊伍的素質和能力,這樣的培訓才是有意義的培訓。

        要加強教育裝備體制機制研究。據我了解,目前,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對負責教育裝備的部門的叫法就有近30種,由于部門屬性不同、職能職責不同而造成這樣一種尷尬局面。《裝備史》有必要對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要加強教育裝備評價原則研究。評價要有原則、有體系,《裝備史》應該形成成熟的、能夠經得起推敲的原則,供教育裝備行業參考,這將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裝備史》的編寫既重要又必要,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形勢所需要的。《裝備史》的編寫既要立足當前,又要立足長遠,既要反映歷史,又要為現實服務;加強教育裝備理論研究、實踐研究,加強教育裝備政策研究,不斷推動教育裝備事業健康科學發展。

        《裝備史》應廣泛覆蓋教育的各個方面,不僅包括學前教育、普教、職教、高教,還應包括繼續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要反映出不同學科在不同階段的教育裝備的特點,也要反映符合不同時期的社會規律、經濟規律的教育裝備的共性等。例如,改革開放以前的、改革開放以后的、經濟轉軌的、社會轉型的,這其中就有很多特點和共性,《裝備史》都應全面敘述。另外,談到教育均衡發展,我認為,《裝備史》不應僅僅提到西部大開發,還應包括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幾個方面,這是一個整體戰略,不能分割。

        第4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論文關鍵詞:生命教育,大學生,生命,“基礎”課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自殺、他殺、虐待動物等新聞卻不絕于耳,他們對生命的輕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他們對自己生命的輕視和對他人生命的漠視與殘忍?除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心理問題、社會因素等原因外,還與一些高校長期缺乏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沒有很好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有很大的關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它的特殊性決定了決定了該課程的教學必須始終堅持以生命關懷為核心,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生命和生活質量。

        一、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大學生生命教育是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價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對終極信仰的追求,養成學生的關愛情懷,使他們學會過現代文明生活。在現階段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總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國現行高等教育的高度工具理性化弱化了生命教育。著名教育學家楊書子院士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后認為:過弱的文化陶冶使學生人文素質不高;過窄的專業教育使學生的學術視野不寬德育論文,學術基礎不牢;過重的功利主義導向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與基礎訓練不夠;過強的共性制約使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足。生命教育在這種理性化的教育中越來越邊緣化。

        第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學生的功利取向越來越明顯。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時代。經濟全球化和科技、文化多元化發展,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生活空間,引起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們價值觀念的重大改變,可能出現部分大學生熱衷于追名逐利,存在著狹隘的個人主義傾向。對他人的生命以及生存狀態表現出淡漠。這種消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使大學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因此,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生命觀、價值觀的引導,引導其理性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

        第三、目前高校生命教育中重理論灌輸輕實踐體驗的傾向制約了生命教育的實效性。目前各大高校幾乎都設有心理咨詢機構,并開設了相應的心理教育課程,這些課程中或多或少地滲透著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論文參考文獻格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學生的心理壓力,糾正了一些偏差行為,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若能在大學生群體中正確開展生命教育,開設專門的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思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及存在的意義,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熱愛生活,培養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結合“基礎”課的教學提高大學生的生命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基礎”課是“05方案”中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程,在其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應有之義。結合對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群體生命現狀的調查分析以及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大學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認知關懷教育、生命價值教育、憂患意識教育和生命能力教育。

        第一、在“基礎”課的教學中加強生命認知關懷教育。

        認知關懷教育主要是增強個體對自我生命的認識、肯定、接納和珍愛,是對他人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同情、關懷與愛護。包括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等。使學生樹立積極的生命情懷,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還關心整個自然界所有的生命。

        第二、在“基礎”課的教學中加強生命價值教育。

        生命價值教育就是通過對生命科學、醫學相關知識的講授,使大學生形成全面的生命認知,明確“生”的可貴和“死”的不可避免,著力解決人“為什么而活”、“怎樣活著”、“生命存在的價值”等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從大學生自殺以及違法犯罪的個案可以看出,有的大學生之所以選擇輕生來結束自己年輕鮮活的生命,就是對生命失去了信心,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第三、在“基礎“課教學中加強憂患意識教育。

        人的發展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生命的無限性在于在有限的時長中發掘自身最大的潛能德育論文,這也就是生命發展教育的核心。我們應當在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幫助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通過努力取得成功,讓學生在不斷的鼓勵中激發其自身潛能.從而提高對自身的價值肯定,充分展示個性,達到提高個人生命質量的目的,要讓學生懂得拓展生命的寬度,突破自我,追求人生的境界。

        第四、在“基礎“課教學中加強生命能力教育。

        生命能力是生命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包括了生命能力、動手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心理調適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生命能力教育目的讓其領略到“活著真好”,爭取“活出點意義來”。如抗挫折能力,要讓學生知道挫折只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必要過程。需要有積極良好的心態去樂觀面對,應增強自身的挫折容忍程度以及心理調適能力。正確地面對挫折并承受挫折之痛,會讓學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欣賞生命的亮色,提升生命的意義。

        三、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挖掘生命教育題材

        課題組老師結合多年從事“基礎”課的教學經驗,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從中挖掘出了適合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題材,并對教學環節進行了相應設計。眾所周知“基礎”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其中,人生觀教育是整個課程教學的重點,所以在基礎課中開展世界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學時最終的落腳點為人生觀問題,從人生觀問題擴展開來可以對學生實施相應的生命教育。(如圖所示)

        1、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看待生命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它是人們對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體看法和基本觀點,所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極其重要。世界觀教育屬于哲學的范疇,但對于高職院校并沒有開設專門的“哲學”課程,所以在“基礎”課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對學生進行一些相關教育,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客觀性、聯系的普遍性以及萬物運動的無止境性等等,動員學生愛護我們的地球,珍惜身邊所有的生命現象,增強大學生的生命認知和生命情感。落實在“基礎”課的教學上,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國的燦爛文化和自己國家的熱愛之情,并將這種愛擴展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個國家及人民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同時生命教育的實踐性很強,我們可以結合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來進行德育論文,如探訪養老院、孤兒院、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等,以培養學生對他人和社會的關心,學會與人相處,學會以感恩之心來善待生命。

        2、引導學生用高尚的道德觀善待生命

        詩人但丁曾說過:“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說明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行“基礎”課的教學不能只是將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公共道德價值體系,通過教師的講授傳達給學生,而是通過道德教育使學生進行道德實踐才是關鍵。教學中可以選取“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的先進事跡展開課堂討論,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使學生養成道德習慣,自覺履行道德義務,關愛社會,關愛他人,創造有價值的人生。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典型視頻,并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討論來展開課堂教學,可以選取近期網絡上出現的頗具爭議的“變態女大學畢業生屠殺小兔子”的視頻,女大學生對動物生命的漠視必會激起學生的憤慨和心靈的觸動。

        3、引導學生遵守法律構筑和諧社會

        近年來,一些被人們視為“天子驕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質、高層次的大學生們紛紛觸犯法律,身陷囹圄,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與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相背離。“基礎”課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僅是對法的一般原理和法律基本知識的一般解說。但教師不應囿于此限,照本宣科,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切實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和法律素養。教學中不忘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和揭示法律規范中所蘊涵的權利基礎,消除法律規范是關于義務或以義務為本位的規范的誤解,避免權利和義務的錯位,樹立權利觀念。要盡可能把行為模式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運用法律知識和理論剖析“為什么”,使大學生知其“所以然”,并能深刻理解國家的、社會的、個人的法定的、應有的權利義務德育論文,并由此正確地把握它們在法律上的關系,使“感覺”深化為“理解”,進而內化為自覺的行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實現個人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4、引導學生用崇高的人生觀指引人生

        這里所講的崇高的人生觀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內容的人生觀。一個樹立崇高人生觀的人才能以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始終對祖國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當今相當浮躁的社會氛圍下,人們越來越多地趨向于追名逐利,變得失去了理性,疏遠了純真的情感,靈魂變得愈發孤獨。在這種形勢下,作為“基礎”課的老師在教學中務必要向學生澄清那些庸俗人生價值觀的種種危害,動員他們樹立崇高科學的人生觀;要讓學生明白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一個人無論地位如何,從事什么職業,只要他盡心盡力去為他人、為社會服務,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價值的,最終達到學生科學對待人生環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09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張清,劉紅斌.大學生素質教育與教師素質的提高[M], 上海高教研究,1998,(專輯):101 ―103.

        [3]劉濟,李晗.論香港的生命教育[J], 江西教育科研,2002,(12):33.

        [4]張國民,廉利.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內涵淺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8,(4)

        [5]楊芷英.生命的追問大學生生命教育管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8)

        [6]肖杏煙.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J],《高教探索》.2009,(5)

        第5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現今社會的迅猛發展,對人才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體現在人才的綜合素質上。因此,對于注重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民辦高職院校來說,在專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應在管理過程中注重法律教育,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以更全面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

        關鍵詞: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法律教育

        近年來,作為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主要社會單位之一的民辦職業院校隨著國家和社會經濟的進步和要求,而不斷發展壯大。同時社會對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民辦高職院校除提高教學水平,以適應社會不斷更新進步的技術水平,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更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學生管理、教育中,而法律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么,法律教育對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到底有何重要性呢?有哪些途徑呢?

        一、法律教育在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法律教育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養民辦高職院校在學生的培養上,除讓學生學到一門扎實的技術外,更應加強綜合素養培育,才能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原因在于,企業在用人一開始雖然重視技能水平,也將此作為門檻之一,但是隨著職業發展深入,往往會看重人才的綜合素質。同時,國家對法制化建設的日益重視,各行各業也重視法治方面的改革,法律知識和素質也是其中一個關鍵。因此,民辦高職院校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過程中應加強法律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常識甚至知識,既充分響應國家要求,又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反過來,學生法律常識的提升,也有助于校風的有序化形成,更有助于學生管理。

        (二)法律教育有助于學生加強自我保護在現實很多案例事件中,由于缺乏法律知識,大多數學生遇到侵害事件時,不能很好地保護自身權益。有時明知權益受到侵害,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因此,在學生日常管理中加強法律教育,引導學生儲備足夠的法律常識,才懂得并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加強自我保護。同時,又可以引導學生以國家法律法規作為日常行為規范,成為法律制度的忠實擁護者,這樣助于法制化校園的建設與發展,利于學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個臺階,逐漸法制化。

        (三)法律教育有助學生長遠發展在社會中,很多案例的主人公往往是缺乏相關法律學習的吃了苦頭。由于不懂法律,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勞動成果卻被懂法的人竊取,還有一些不顧法律規定,干違法事情謀取利益,最后自毀前途。如果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接受到相關法律知識的教學,在工作生活中就能有一定的預判和處理能力,可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因此,在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中,堅持高職教育的目標,發展社會所需人才,社會需要什么,就應該相應的培養什么。盡管現今互聯網+社會對技能需求日益精進,但仍需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所需的基本素質培育。特別是目前社會人才需要具備法律知識,學校就應加強日常學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才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對策

        1、日常滲透,增強法律意識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進行法律教育,需通過日常不斷反復的管理教育,滲透法律知識,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班級思想政治輔導員可以通過班會課、班級活動以及日常教育等形式,引導學生認識法律,學習法律,學會如何運用法律,從而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另外,學校可以聘請一些相關領域的專家進校園作講座,利用權威知識不斷強化法律知識學習,令學生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權益的重要性。

        2、結合專業,優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方式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只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效果也不如預期。教學方式未優化是其中一個原因,法律基礎知識在課程教學中所占比例較小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該課程應結合學生的專業。比如,對動漫專業的學生直接講刑法很難達到效果,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但如果講與動漫設計有關的權利保護而引發的刑罰案例,跟專業對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日后對學生的發展也有益處。所以老師應該因材施教,在教學方式上引用實際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條具體化,讓學生在實際案例當中體會法律的嚴密和威嚴。另外,在教學分班上,一般學校考慮師資情況,在教學班安排下,往往只考慮班級人數,沒有考慮到專業分班上。為了更好的學習效果,應更注重專業班級集中學習,更有利于教師課程準備,也更有側重。同時,教師在課程設置上,應加強法律基礎知識的講授,不要刻意分開道德和法律,而應將兩者相結合,不斷增加法律知識在課堂上的比例,與此同時又可以增添課堂趣味,可謂一舉兩得。

        3、增加法律教育第二課堂,強化學生法律意識單純的日常滲透教育以及單一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并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學生法律知識儲備的要求,特別是在高職院校中,往往在課程設置上,缺乏相關專業法律課程的設置,學生的能力培育上出現法律意識的缺失。因此,可以通過增加法律教育的第二課堂,比如通過選修的方式,要求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前提下,需要修得相應模塊的法律知識學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并通過課堂形成體系化的法律知識,增加法律知識儲備,強化法律意識。

        總而言之,加強法律教育,對于民辦高職院校,既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風,使學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更能符合辦學目標,培養社會所需人才。因此,在日常學生管理中加強法律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職院學生的法律素養,為國家的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長根,陳一健.關于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科協論壇,2007

        [2]張莉.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缺失與培養[D].南京師范大學,2006

        [3]王軍梅.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第6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論文摘要: 加強職業學校學生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國,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的需要。本文通過對當前職業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加強職業學校學生法制教育的具體對策。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學校的法制教育遇到了許多的新情況,研究和探討這些問題,對于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以及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職業學校加強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強法制教育是新時期依法治國策略的要求,是弘揚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徑。

        依法治國策略需要樹立全民的法制信仰,全民的法律意識水平是一個法制國家的重要標志。因此,通過對職業學校學生的法制教育,向全社會輸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會成員,可以使整個社會逐漸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環境,弘揚法治精神,為實現法治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強法制教育是社會對現代化技能型人才綜合素質的需要。

        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技能型人才,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知識同樣不可或缺,否則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免不了遭受失敗的厄運。因此職業學校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才能培養出社會認可,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技能人才。

        3.加強法制教育是職業教育的現實狀況決定的。

        職業學校的學生素質越來越令人擔憂,學生學習差,內心有嚴重的挫敗感,沖動叛逆,還有一些學生已經在社會上混跡多年。這些學生的個人情況相當復雜,進入職業學校之后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會產生仇視一切的心理,個別學生還會外化為極端行為甚至違法行為。

        4.加強法制教育是減少和預防青少年學生犯罪,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呈明顯的上升趨勢,且呈低齡化、團伙化、智能化、兇殘化等新的犯罪特點,嚴重危害了社會的安定和諧。因此職業學校應是預防青少年學生犯罪工作的重點區域。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學生學法、知法、守法、減少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徑。因而應利用學校教育的優勢進行法制教育,從而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二、加強職業學校學生法制教育的對策探索

        1.建立科學完善的法制教育課程體系,使職業學校學生接受系統的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職業學校開設法制課程,以此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但該課程主要以法律的具體規定為主要教學內容,忽視對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要落實法律課程教學,使學生系統地學習法律知識。教學決策部門應及時建立科學完善的法制教育課程體系,在內容上針對不同的專業開設不同的法制教育課程,如民法、刑法等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常規普法的內容;會計法、稅法等可以作為財經類專業必修的法律,等等。這樣,學生除了進行了法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外,還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與職業有關的法律知識教育,使法制教育適應了學生的內在需求。二要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學科教學當中,通過學科滲透對學生進行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教育,促使學生知法、守法、用法和護法。

        2.積極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實效。

        目前在職業學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較單一,而法律是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把教學重心放在素質的提高上,使學生養成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為習慣。為此,要努力探尋富有實效的途徑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課程的教學效率。增設教學活動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選用社會治安、學生違法犯罪等與青少年聯系密切的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法律知識進行案例分析,教會學生從法律的角度思考社會問題。二要在校內開展學法用法實踐活動,充實法律課程教學內容。這是最有效的途徑,如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審判活動,開展法律知識競賽、辯論賽、演講比賽,舉辦各類違法犯罪圖片展,舉辦法制教育專題報告會,出法制教育專題墻報等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既豐富了校園生活,又對學生進行了經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三要“請進來”,借助外部力量齊抓共管。如邀請司法專業人員到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系列講座;邀請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學校來現身說法,以鐵的事實、血的教訓,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四要“走出去”,讓學生親臨其境,感受法律威嚴。如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開庭審理案件,參觀少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以其親眼所見、切身感受告誡學生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3.完善和充實素質教育理論,把提高法律素質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我國素質教育理論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律素質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法律素質是指個體通過法制環境影響和法制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覺地規范自己行為的內在穩定的特征和傾向。當前,在法律已經遍布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今天,法律素質已經成為個體社會化所必須的基本素質。然而目前,學校的素質教育仍沒有突破傳統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重視對學生的法律素質的培養。法律素質教育是社會、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選擇。因此要加強法律素質方面的理論研究,明確法律素質在個體綜合素質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素質教育理論。在職業學校素質教育活動中,要逐步把提高學生法律素質作為重要內容,要使學生認識到法律素質是自己所應具備的素質中的重要內容。缺失了法律素質就是不全面、不完善的素質。應把提高法律素質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使充實完善后的素質教育理論深入人心。

        4.提高從事法制教育的教師的綜合素質。

        目前大多數職業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機構,教師也大多由德育課程教師兼職,他們的法律理論基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影響了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也影響了法制教育的成效。針對目前職業學校法制教育課程教師的情況,職業學校一是應積極引進具備高素質的法律法律專業教師,充實法制教育師資隊伍,保證學校法制教育課程的有效實施。二是應大力鼓勵現有法制教育的教師通過進修、培訓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質,同時不斷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道德水平。總之職業學校教師不僅要深諳學校教育規律和青年學生的成長規律,而且要具備比較系統的法律學科知識和較高的法律素養,學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培養一支綜合素質高的法制教育教師隊伍。

        5.營造以法治校的氛圍,努力建設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園環境。

        職業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應構建一個適宜學生遵紀守法、健康成長的環境。學校應不斷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實現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形成一個法治環境,即依法治校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一切行動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實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的生動體現,也是學校得以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實行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按章辦事,才能在校園內形成講究民主、積極參與學校管理、自覺維護校規校紀的良好氛圍,這是一種強大的隱性課程。對學生而言,這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法制教育,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不知不覺地養成認真學法、自覺守法、善于用法、勇于護法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終實現職業學校法制教育的培養目標,對于建立良好的校風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7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善、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要實現和諧社會,其前提是必須實現了法治社會,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及和諧社會,都離不開大學生這個未來的建設著和接班人。因此,對大學生加強法律意識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

        和諧社會;大學生現狀;法律意識

        一、法治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和諧社會是小康社會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曾經指出,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他把民主法治高度概括為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為我們建設和諧社會找到了最佳的切入點。黨的“十”,也將民主法治擺在了構建和諧社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的首要位置。民主法治的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最首要的內容,也清楚地表明了法治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和諧社會與法治具有內在的聯系,民主法治作為和諧社會的第一個基本特征,表明了法治對于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和諧社會是“和而不同”的社會,是“元素互補”的社會,是“彼此互動”的社會,是“相互協調”的社會。要實現談到的和諧社會就必須要有法律來保駕護航,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社會的民主法治當然以法治作為其基本內涵、社會的公平正義需要法治加以特別維護、社會的誠信友愛必須法治加以有效的保障、社會要充滿活力必須良好的法治環境、社會的安定有序必須法治加以維護。因此,法治是和諧社會性質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要求,和諧社會離不開法治,離不開法律意識教育。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

        法律意識,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于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群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未來社會的支撐主體,其法律意識如何,直接影響到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整個社會法治文明的程度。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在大學接受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可以說是全體公民中接受教育最高的群體。他們不但有激情、年輕、有抱負,而且愛國、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喜歡用法律的方式解決,極力的維護國家利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應該說,中國現代大學生的知法守法意識、法律觀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表現在一方面,大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事件屢見不鮮。例如:某高校一女學生,因為上大學本科期間結婚,學校要開除其學籍,學生立即將學校到法院,案件經過開庭審理,校方敗訴,學生獲得繼續上學,繼續接受學校教育的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另一方面,大學生愛國意識較強烈。當我國國家權利被侵害時,學生有較強的愛國熱情,通過網絡、報刊等譴責他國干涉我國內政的行為,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但是,大學生中也有很大部分人法律意識缺失,現狀令人堪憂。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輕易相信網友的話,與其見面,結果被劫財劫色,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致使自己的人身利益和財產權利侵犯受到損害。有些大學生在就業、勤工助學過程中屢次被騙;還有些大學生中存在盜竊、剽竊他人學術成果、隨意撕毀就業合同等違法現象、犯罪行為時有發生。還有一些大學生,盲目愛國,愛國動機是好的,但是行為是違法的,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比如,事件,有些人說自己愛國結果在大街上的砸中國人開的日本車,給我過公民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還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雖然法律知識懂得不少,然而現實生活中,學法不會用法,知法犯法等的事件頻頻發生。針對以上情況,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我們很有必要對大學生加強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使大學生為我們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方法和途徑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要實現和諧社會離不開大學生這些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至關重要。我認為,加強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首先,加強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在我國各高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忽視公共基礎課,而對法律基礎課更加不予以重視,只是臨考時突擊復習一下,應付考試,缺乏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對法律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透徹,不會靈活的運用法律。還有些高校對法律基礎課設定為考查課,考試采取開卷,學校也不予重視,學生學習也就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要強化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勢在必行。

        一是開設“法律基礎課”進行普法教育。增加學生的法律意識,高校應增加學時,將“法律基礎”課作為法制教育的重要陣地,使大學生學習法律基礎課時,掌握較為系統的法律知識。目前的“法律基礎”課程,2006年經過課程改革,與《道德修養》課程合為一本教材,非法學專業大學生作為公共基礎課開設,教材普遍存在課程內容設置簡單,教材內容未突出重點,法律基礎知識偏少,只注重編寫的系統性,教材內容主要是道德知識,比較側重德育。因而,大學生在《法律基礎和道德修養》課程中學習到的法律知識較少,不能更滿足法治與和諧社會的需要。因此,我認為,高校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就必須獨立的開設“法理基礎”課程,而且法律基礎課程法律知識內容涵蓋廣泛,通過學習讓學生對實際生活中應用到的法律有個大概的了解。同時,應當積極開設一些法學選修課,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更深學習需求,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二是發揮“法律基礎課程”第二課堂的作用。積極加強法律基礎課實踐教學,使學生更加形象的掌握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比如:帶學生去法院旁聽,現場感受法律案件的嚴格審判過程;組織學生到社區、農村進行法律宣傳;組織模擬法庭;法律小品表演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生活中真實的發生在大學生當中的案例,使學生觀看后得到法律知識的學習,通過形象生動的系列法律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其次,創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的校園和社會環境。學校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要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校應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各項工作,通過校園廣播、校園報刊欄、校園微信、校園貼吧等途徑和方式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知識,引導大學生在生活中自覺的從事正確的合法的行為,及時糾正大學生的不良行為,春風細雨般地滋潤和澆灌大學生法律知識,達到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效果。高校的管理環境應當是民主的、法制的、有章可循的,程序合法的管理環境。民主法治的校園環境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正確樹立起到積極作用,否則亦然。學校制定大學生校紀校規時,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確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規章制度不違背法治的精神,與我國家現階的憲法、法律不沖突,并認真的遵照高等教育法的原則與規定,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不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良好的育人環境。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成長初除了受到家庭、學校的影響外,還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較大。人是社會中人,不可避免的融入到大環境之中,受社會大環境影響。有句俗話說到“娃是好娃,社會把娃害了”,可見,人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有多大。因此,除了學校法律意識教育外,社會也應加強法制建設、法制教育和宣傳,通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社會可以通過新聞、媒體、廣播、報刊、雜志、網絡等宣傳法律知識,傳遞社會正能量,多傳遞一些“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思想,為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良好的社會外部環境。

        再次,加強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道德與法律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道德戒律與法律規定具有很大一致性,凡是道德提倡的,法律一定是允許和贊揚的,凡是不道德行為,法律一定是禁止的。因此,加強大學身大學生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大學生上學期間是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抓住關鍵時刻道德教育,有利于終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大學生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現在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居多,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的知識學習教育,忽略孩子的道德教育,以至于有很多學生,基礎的道德修養都不具備,做不到人與人之間交往需要寬容、諒解等基本原則。因而,要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實現和諧社會,必須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質,有利于學生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有利于最終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吳殿朝.中國當代大學生違法犯罪原因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林國強.法律理念培育:高校法制之核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8).

        [3]習偉.高校法制教育現狀與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6).

        [4]王曉潔.淺析當年大學生法制教育[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第8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關鍵詞]高校 法學教育 法律職業道德教育

        [作者簡介]孟卿(1979- ),女,河北保定人,保定黨校社會學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經濟法學研究;于祿娟(1976- ),女,河北順平人,保定學院政法系,講師,主要從事法理學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3-0069-02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法學院系在法學教育中對大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未給予應有的關注,教育成效甚微。高校作為法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必須高度重視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實行有效的方法來提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

        一、法律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

        關于法律職業道德的含義,筆者贊同應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它包括法律職業道德規范和法律職業者個體的道德品性兩個層面。法律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職業,其有序進行需要職業者遵守一定的倫理道德和規范,即法律職業道德規范。它從內部維護著法律職業的良好地位與尊嚴,具有客觀性與社會性。法律職業者個體的道德品性是法律職業者個體在法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個人的觀念情操和品質境界。它體現了職業者個體的道德選擇和道德品性,具有個體性與選擇性。總體而言,法律職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要求法律職業者要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素養包括:探求真理,維護崇高的、正義的理想;崇尚和堅守法律至上的信念;恪守法律職業倫理道德的精神品質和良好的個人品性。

        二、加強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法律職業道德是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必要素質。我國著名法學家孫曉樓先生20世紀30年代在其《法律教育》中這樣寫道: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學問,才可以認識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資格來執行法律。”①“學法律的人若是沒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學愈精,愈會玩弄法律,作奸犯科。”②孫曉樓先生用精簡的語言表達了如下觀點: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是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必要素質,也是重要的衡量標志。法律職業者所承載的特殊的職業功能,使法律職業道德成為與知識、技能和法律思維方式同等重要的法律職業維護條件。因此,法律職業道德養成是成為一名合格法律職業者的重要“必修課程”。這就要求高校法學教育在培養法律人才的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的品德修養放在與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術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予以高度重視。

        2.高校教育是培養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養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是一個復雜且較為漫長的過程。作為一種養成教育,專門而系統的法學教育是法律職業道德養成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環節和條件。同時,大學階段,青年的心智逐漸走向成熟,同時可塑性極大,這就為高校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可以說,高校教育是培養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在西方,不管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的國家,都十分注重高校對法科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相關課程成為法學教學計劃中的重要內容。在美國,學界普遍認同:大學是法律人的養成階段(其中包括法律職業道德水準的提升),法律職業道德必須從大學法學教育開始。在我國,高校是我國培養法律人才的主渠道。高校教育仍然有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且社會道德的塑造與維護已成為現代大學的一項重要社會職責。因此,高校必須肩負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任,為國家培養技能和素養雙合格的法律人才。

        3.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欠缺及其弊端不容忽視。當今中國法學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這表現在很多方面:如法學教學中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學生對法律價值、目的等問題的探討缺乏適度引導;法學教學中不注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如法律職業道德課程設置比較晚(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部分高校才開設該課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方面師資不配套,出現嚴重短缺的現象;現有師資缺乏法律職業者道德培養意識,只專注于法律專業知識的簡單灌輸;教育中缺乏專門的可參照的法律職業道德標準;教學中僅停留在“填鴨式”的舊有教學方式上,很少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法律判斷等。這些問題帶來了諸多弊端:如當接受此教育模式的法學專業學生成為一名執法者時,致使執法者本身法律意識不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現實中大量司法不獨立現象;執法者缺乏應有的法律職業道德;執法者缺乏獨立司法的意識和能力等。這些弊端,正阻礙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進程。

        4.法律職業道德對社會法治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法律職業共同體是引領一個國家法治發展的主導力量,其法治實踐及其展現的職業道德則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法治意識的形成,進而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法治水平與進程。由于法治歷史傳統的缺失和現實中的執法與司法腐敗現象的負面影響,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在我國公民中遠未樹立。一個沒有法律信仰的國家,可以想象其法治化的進程是何等艱難。因此,高校法學院系作為我國法律人才的培養基地,必須要重視并切實加強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為國家輸送合格的法律職業者,進而為培養社會法治意識,推進法治化進程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加強高校法學專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路徑探索

        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非一朝一夕能實現的。當前,高校要在思想觀念上認識到加強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極其重要,同時,在法學教育中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

        1.重新定位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開設法律職業道德課程。在我國現階段,法學教育中較為注重法律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或是缺失,或是流于形式。以往高校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與其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科學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加強法學專業大學生法律職業道德首要的是要對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高素質法律人才應當具備三大基本素養:一是法律學問,二是社會常識,三是法律道德。高校法學院系的教育任務應與之相適應,即傳授專業法律知識和職業技能、融匯社會常識教育和法律職業道德培養。高校法學院系必須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緊緊圍繞著這樣的培養目標開展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切實有效地提升法學專業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在法治完善的西方社會,其高等法學教育的實踐表明:諸如司法倫理、律師倫理等有關法律職業道德訓導課程均被列為法學教育中的重要課程。而在我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開設遠遠滯后于法學教育的發展,更加遺憾的是,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并沒有包含在國家確立的14門法學核心課程之內。因此,對國家來說,要重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該課程確立為法學核心課程,并規范課程內容,組織編寫高質量的全國統編教材;對高校來說,要端正法學人才培養目標,盡快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列入法學教育的核心課程,提升學生的法律道德認知水平,這是實現有效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首要措施。

        2.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成效。教育成效的基本保障是教學方法。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且有著自身獨特的研究領域和內容。這種獨特性要求其必須通過兩個階段才能實現:第一階段是法律職業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階段,這個階段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第二階段是職業道德人格的養成階段,這是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關鍵階段,也是教學方法最特殊的階段,僅有的知識傳授很難達到法律職業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我國現階段的法學教育中,多數法學院系都開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但教育成效甚微,基本上流于形式。究其癥結,教學方法的單一是重要根源。因此,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成效,成為高校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的核心與難點。

        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方法創新這一問題上,學者們介紹或提出了許多鮮見的看法,值得我們在法學教育中借鑒。一是講授法。主要用于法律職業倫理知識的傳授,達到提高學生對法律職業道德認知的作用。二是法律診所教學法。法律診所教學始于美國,是西方國家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較為富有成效的實踐教學經驗。法律診所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實踐教學方式,其核心機制是給學生提供實戰機會來訓練法律技能的同時,進行道德感情的親身體驗,從而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同法律職業道德規范,并內化和提升為職業信念和道德品質。如將學生置于一個真實的法律職場中,一方面使學生親身體驗法律活動中各種角色的活動;另一方面使學生嘗試解決法律實務中遇到的各種道德問題,從中領悟實踐中道德規則的細微體現。再如,當一名學生為那些需要法律服務的人提供無償法律援助及法律服務時,職業成就感油然而生;這種形式還可以促使學生尋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社會的奉獻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共同體意識和不同職業者之間相互尊重的品質。這種教學方式抓住了法律職業道德養成的內在規律,教學成效顯著。其教學理念和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三是輔助以其他教學方法,諸如案例分析法、滲透法、交流法等。總之,法律職業道德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選用、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要在互動教學中,在實踐體驗中使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3.把一般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融入法學專業知識的傳授中。社會主義道德是法律職業道德養成的基礎。法律不是冷酷無情的條條框框的簡單規制,而是處處蘊含著非常溫情的具體倫理問題。例如,民法中的很多知識體現著誠實信用、公平、平等等理念;而刑法中規定的任何一個犯罪行為,都是應當受到我國社會主義道德譴責的行為。因此,我們一定要注重把一般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融入法學專業知識的傳授中,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法學專業教育全過程中,這是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一條基本途徑。

        4.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師資建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中,師資是一個重要保障因素。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與目標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既要有法學專業知識,還要有倫理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既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而其本身有著高尚的人格與道德素養。可以說,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對教育者自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實踐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師資是非常薄弱的。相當多的法學院系沒有專業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師,更多的是由諸如法學業、政治學、倫理學等教師兼任。因此,師資建設成為加強法學專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成效的重要一環。

        高校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的培養工作任重而道遠。法律職業道德高尚的執法者,能具備獨立司法的意識和能力,能始終在司法活動中保持公平公正,最終推動法治建設的進步。法學專業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新路徑,提升法律后備人才隊伍的質量,為學生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工作者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第9篇:加強法律教育范文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是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實踐性,而綜合實踐活動恰恰把主動性、創造性、實踐性融為一體,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搭建了平臺,提供了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素質。結合吉林省實際,幾年來,各地相繼建立了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基地校),在承擔課程改革重任的同時,還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歷史重任。在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同時,接受法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教育。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素質教育基地校發揮綜合實踐基地作用,強化法治教育在整個活動中的作用,開設了法治課堂,聘請了長春市朝陽區檢察院丁書達檢察官定期講解法律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青少年普法講座;基地還設立模擬法庭,由學生親自設計、參與,把法庭引入校園,讓法律走進學生的生活。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達到了普法的目的。在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要接受法制教育,養成良好的遵法、守法的習慣,摒棄不良陋習。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法制教育,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克服課堂上灌輸式教學的弊端,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活動中,讓學生主動、愉快參與活動,自主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知曉法律就是共同遵守的原則、法律就在身邊、法律能保護我們,從而讓法律在學生內心深深扎根。

        二、法制教育的形式因地制宜、靈活多樣

        法制教育不同于與課堂上的德育課教育教學,也不同于常識課中的法律知識,而是有實踐、有理論,還能走向社會,理論聯系實踐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特點。如,禁毒教育作為法制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值得各地效仿。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禁毒教育觀看宣傳片,由緝毒警察講解,觀看實物,學生發表禁毒聲明,看似和學校課堂上的法制教育課程沒有太大區別,實際上取得的效果不同。由于整個實踐活動是以實踐為主,將動手、動腦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成了禁毒活動的主角,學生近距離查看,然后分成小組,查閱資料,了解的特性、危害,然后再總結寫報告,交流感想。這樣做的結果,使學生對的危害,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從而從思想上做到禁毒的目的。各地綜合實踐活動也圍繞法治教育進行了,積極開展活動。如臨江市中小學實踐教育基地,組織小學生到臨江市監獄參觀,走進社會,用生動事例宣傳法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通過學習《消防法》中“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組織未成年人參加火災撲救”等條款,很好地保護了青少年生命安全。

        三、設置法制教育課程,應有相應的課程標準

        法律不同于其他課程,具有嚴肅性、強制性和特殊性。加強法制教育必須同落實普法工作相結合。要結合這些法律法規單獨編寫校本教材,根據課改要求將法律知識課從德育課和常識課中分出來,列入小學課程計劃,使之逐步成為必修課程,并加以完善。切入點是從綜合實踐活動的角度入手,編寫法律課校本課程,寓教于樂、寓法于活動中,讓學生從小學思想品德活動、初中綜合實踐活動中學法、懂法、守法。

        四、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陣地,培養合格學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最新国产·精品更多 |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