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討式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利于教學管理人員的管理 。實習教學的過程不僅學習對象具有流動性,學習的主體,即實習學生,也具有流動性。實習學生因各專業要求不同在各科室停留 1~4 周的時間不等。如果沒有教學檔案,隨著時間的流逝,教研室分管教學的負責人和帶教教師都很難準確記住這段時間到底有幾個專業、多少學生來實習過、各個學生的帶教教師分別是誰。教學檔案的建立和保存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學檔案建立的目的是為教學所用,而不是鎖在柜子里。教研室分管教學的負責人定期查閱教學檔案 ,結合實習學生的反饋情況,對近期實習教學情況進行總結,督促帶教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實習教學質量。
實習教學檔案管理的初步經驗
對教研室來說,實習教學檔案的建立、完善及這項工作的持續有效進行是非常重要的。但醫學院校的臨床教研室教師同時肩負著教師和醫生的雙重職責,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完成好實習教學,把學生帶進臨床這個領域非常重要。從本教研室既往教學檔案的管理經驗上來說,為了保證教學檔案的規范,以下幾點經驗可以分享。
實習教學要有專人負責管理安排。實習教學具有短期性 、流動性。為保證所有的學生在短期內學到實綱要求的內容,就要有教師從總體上進行安排布置,避免有的教師所帶學生較多,學生沒有動手機會,有的教師又無學生可帶的情況,既保證學生的實習效果,也避免教師歸檔的困難。2.2 實習檔案的設計要全面 、細化[6]。實習檔案的建立過程也是對實習教學的指導和規范化過程,所以要求對實習檔案設計的內容要包括全面,如有實習學生大病歷、實習過程考勤登記、操作登記、學習病歷登記、出科考試試卷和成績登記等,使實習教學過程中有章可循,檔案管理也可更規范。
實習教學檔案的收集、整理要及時完成。因為實習教學的短期性、流動性的特點,如不及時完成,學生轉科后又接手新的學習任務,帶教教師也有很多臨床工作要做,就會使這些檔案零散在各個學生、教師手中,以致丟失。
實習教學檔案的收集要形成制度化 ,有專人負責管理。實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活動,專人負責不容易遺漏,另外,醫學院校的教學檔案有其特殊性,如實習教學檔案中有實習醫生書寫的大病歷,它作為病歷文書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也需要有專人負責保管。
目前實習教學檔案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實習教學檔案的建立和歸檔使近年本教研室的實習教學更為規范,但目前的實習教學檔案存在查閱困難的問題。目前的教學檔案為紙質檔案,一般按時間順序進行編排。為了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的需要,有時可能需要按時間或按專業或按帶教教師為關鍵詞查詢相應實習教學的情況,這樣在厚厚的紙質材料中查找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且很容易有遺漏。
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要求教學檔案的管理盡量做到信息化。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盡可能地應用計算機和網絡參與檔案管理就可能解決上述問題[4,8]。本教研室正在設計一種軟件,在局域網建立一個平臺實現學生網絡提交作業,完善實習檔案登記,教師在線批改作業,對學生進行出科考核。一方面可以使檔案資料規范化,避免手寫資料因字跡潦草等問題使其實用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電子化的存儲方式也有利于信息的查找和利用,可使教學檔案更好地為教學研究服務,促進實習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C語言 案例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17
1 C語言教學現狀分析
《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一門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和非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C語言也往往是學生跨入大學校門的第一門計算機語言課程,學生原本就不能將自然語言描述很好地向計算機語言描述過渡,再加之C語言語法結構龐雜和教師教學方法的陳舊,如目前大多數教師還是在采用教材――主動講授――被動接受的三部曲“灌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枯燥、抽象,難以把握。因此,亟待改進C語言的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趣味性。
2 案例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性
2.1 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C語言程序設計》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它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既講方法又講動手能力。采用“灌輸式”、“填鴨式”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獲取的僅是背誦的、機械記憶式的知識。而案例教學則是從程序設計案例入手,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圍繞案例將相關概念、原理融入其中,師生間、生生間可以案例為中心展開討論,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1,2]。
2.2 增進學習者的團隊協作能力
構建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僅是在個體與物理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社會性的交互作用同樣重要。案例教學的學習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變化的。一方面,學習者不斷地從教學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進行“交互”,正確理解事物運動狀態與規律的表征,形成自己的心智結構。另一方面,不同的學習者具有不同的經驗世界,從而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的假設、推理,通過相互爭辯、討論、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學習者與教育者,學習者間的協作、合作學習[3,4]。
2.3 加強學習者的主動探索與反思精神
杜威認為,教學的目標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主動地探求思索,掌握有效地、適當地解決處理問題的態度與看法。在案例教學中,提出問題是起點,解決問題是歸宿。兩者之間便是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深入、廣泛、持久地思索與探究的過程。因此,實施案例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習者的主動探索與反思精神[4]。
3 案例教學法在C語言教學中的實施方法與策略
3.1 開展案例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從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入手,因為無論什么教學方式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都是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的,所以明確教學目標,深入徹底地分析教學內容,并合理提取知識點信息,將為案例的選取提供可靠的依據。其次是要了解學生,對其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水平能力進行分析,有利于確定案例的層次深度。學生作為教與學的主體,必須使其在教與學的互動活動中受益,切實地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所以案例的把握就很重要,過深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又失去了案例本身所能激發的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望。所以,對學生的充分分析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3.2 案例的選取
案例是案例教學核心,而案例的選取則更是重中之重,構成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案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及質量,案例的選取要做到以下幾點。
3.2.1 案例要有針對性
在進行案例的選取時,不可能期望一個案例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應圍繞教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教學的重點難點等內容進行選取,力圖通過案例的直觀展示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3.2.2 案例要有代表性
在描述同一知識點或原理時會有很多案例可以選擇,在眾多的案例中應選取那些最具普遍意義、能體現同類原理共同特性的案例。利用演繹與歸納的方法實現從一般性原理到特定案例的分析,再通過特定案例認知一般性規律。這樣的案例有助于培養學生認識客觀事物規律的能力。
3.2.3 案例要有實用性
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背景及C語言自身的特點,盡量從實際生活出發,選取現實生活實例,一方面既可完成本部分的教學任務與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3.2.4 案例要有層次性和可擴展性
只有這樣,案例教學才可能適用于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同時也使學生有進一步思考、探索的可能,從而使案例教學更具吸引力,學生才不會應付了事,教學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3.3 案例教學的實施原則
3.3.1 明確教師與學生的角色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改變自己的角色扮演,由原來的核心主角轉型為案例討論的引導者和案例分析的組織者,而學生也應突出自己的主置,不要再處于配角的地位,而應主動參與,積極討論。一個成功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能營造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才可能期待學生的真正參與,使大家能夠暢所欲言。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程序設計的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計算機語言的駕馭能力,期間,教師作為組織者,也必須對案例分析的時間、形式等進行掌控,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
3.3.2 重視案例的分析過程
案例教學強調在案例研討過程中,通過傾聽他人的意見、觀點和評論,進一步反思、反觀自己的想法和認識[5]。所以案例教學的根本不在于得出一個大家公認的結論,而在于得出結論的過程,重在分析,貴在學會分析的方法,處理好具體的案例學習和系統原理掌握的關系。
3.3.3 案例教學的適用性
案例教學雖然具有諸多優勢,但也不代表該方法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環節。比如,對于格式定義類的問題,采用傳統的教授方式就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此時就沒有必要強用案例,不僅不利于內容的理解,還有可能造成授課進度的拖沓。
3.4 案例教學的方法與實施策略
在諸如C語言這種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其方法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案例講解法;二是案例分析法。案例講解法主要用于課堂教學中那些應用性很強的案例,放棄邏輯講授而直接用案例講解來教學,這里主要強調教師的講解作用。案例分析法也叫案例討論法,這里主要強調學生的參與性,主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和分析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能力[4]。
對于案例教學的實施策略,根據學科領域和授課內容的不同,實施方案也略有差異。歸納起來,大體可以將案例教學的實施策略分為6個環節:課前準備,精選案例,呈現案例,分析討論,深層探究,總結評述。具體實施方案如圖1所示。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C語言教學現狀的分析和案例教學內涵的闡述,指出案例教學法在C語言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并對案例教學的方法與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當然,要真正切實有效地實施案例教學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反思、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楊佳欣,萬君,包玉梅.案例教學在電子商務物流課程中的實踐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9):185.
[2]何元惠,高占國,楊靜.C程序設計語言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7,(3):209-211.
[3]許小平.案例教學的特性[J].繼續教育,2002,(5).
[4]詹自勝.案例教學法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D].浙江師范大學,2006.
[5]張新平.論案例教學及其在教育管理學課程中的運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2,(10):56-61.
作者簡介:鹿玉紅(1977-),女,河北唐山人,碩士,副教授,從事計算機教學與研究,防災科技學院,河北三河 065201
白靈,防災科技學院,河北三河 065201
暗示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他的思想、行為與自己的意愿相符合。具體在體育教學中就是指教師采用言語、手勢、表情、動作等對學生正在進行的行為進行含蓄、間接提示,使他們在暗示中自覺地按照教師的意圖或規范的標準進行修正,在整個暗示和修正過程中無痕跡地進行。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運用各種不同的暗示心理,以明顯或不明顯的方式向學生傳遞信息,并通過各種形式的信息交流,達到無意識的心理傾向,從而產生教育和激勵的效果,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心理暗示法培育學生積極良好的心態,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二、心理暗示的特征
1.開發性。心理暗示通過激發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激活人腦接受信息的潛力,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效。
2.易接受性。心理暗示符合學生自尊心強的個性心理特點,使教師和學生能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增強思想教育的易接受性,避免教師在教學中因不妥當的語言直接刺激學生,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愉悅性。心理暗示強調在和諧、自然的氣氛中進行,使思想教育寓于快樂之中。
4.多意義性。心理暗示對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合理地運用心理暗示必將有利于大學生個性與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三、心理暗示在體育教學中的意義
1.積極的心理暗示能找回后進生的自信心
后進生作為班級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往往非常自卑,認為自己低能、無能,甚至不堪造就。如果教師能在體育教學中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通過這些激勵的話語,一定能喚起后進生的自信心。
莎士比亞說過:“一個人往往因為遇事畏縮的緣故而失去了成功的機會!”畏縮的原因就在于存在著不良的自我暗示。應該有意識地訓練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的能力,注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極的心理暗示。尤其當在體育課中遭遇困難和失敗時,應該對自己說“我很堅強,我不會倒下”、“我能行”、“我能做好”、“我要快樂地生活”。總之,應該學會把振奮人心的口號喊給自己,這樣的自我暗示力量必將增添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為性格內向學生開啟心扉
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做事往往畏畏縮縮的,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因此這種學生不會受到同學的青睞,也不會引起老師的注意。如果教師在平時能多關注性格內向的學生,只用給他一個眼神或是一個微笑,那他的心立時會得到安慰,以為老師對他另眼相看了。倘若老師專門跟他說幾句鼓勵他的悄悄話,效果會更佳。
3.積極的心理示暗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做了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對所有學生進行智力測驗。然后把一份學生名單通知有關教師,說這些名單上的學生被鑒定為“新近開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學業沖刺”的潛力,并再三囑咐教師對此“保密”。其實,這份學生名單是隨意擬定的,根本沒有依據智力測驗的結果。但八個月后再次進行智力測驗時出現了奇跡:凡被列入此名單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欲強烈,因而取得了好成績??梢?,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能產生良好的影響,調動人的內在潛能,發揮最大的能力。
四、心理暗示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1.環境暗示。體育教學中的環境,可以分為人環境和物環境兩方面。人環境是人與人之間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所造成的心理氣氛。在體育教學中的游戲與競賽應運用人環境暗示給學生創設歡樂、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獲得滿足感、榮譽感、優勝感。競爭不僅在個人之間發生,而且在學習小組之間發生,這就需要合作,以便自己在活動中成為集體或教師贊揚的角色,并以此顯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心理特點給予恰當暗示,使學生在歡樂、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中學習,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暗示效果。所謂物環境,則是通過人與物的接觸所形成的心理氣氛,體育課中物環境的影響尤為重要。在技巧教學中整潔的場地,器材布置井然有序,環境安靜,可以給學生溫馨舒暢的感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語言暗示。語言是社會交際的工具,也是溝通人類心靈的鑰匙。語義深蘊富于隱喻的語言更具有暗示性。通過合理的暗示性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情趣,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狀態。在跳山羊的教學中,教師多運用鼓勵性的語言暗示,如“加油、試試、勇敢、不錯”等褒獎式語言加以鼓勵,就可以杜絕恐懼心理的產生,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狀態。在耐力跑練習中,我把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從發令開始到結束沒有任何語言提醒,結果發現本組中偷懶的同學較多,成績普遍較差。第二組開始前,我先給他們定了目標,而且在跑的過程中不斷的用激勵性的語言不斷進行激勵,結果第二組同學完全發揚了拼搏精神,成績明顯好于第一組。
3.榜樣暗示。榜樣是以身示教,無言以教,它是通過教師榜樣的感染力向學生施加心理影響。在前滾翻教學中教師優美、規范的示范,保護手法仔細、到位,可以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服感與安全感,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反之,示范動作歪歪扭扭,甚至出現動作失誤或受傷,就會使學生得到一個危險的暗示,這種暗示又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恐懼感,從而妨得學生學習和掌握動作。
在立定跳教學中,大多數女同學的擺臂幅度過小或基本沒有,針對此問題我采用了很多輔助練習以此來提高女同學的擺臂幅度,但是發現效果不明顯。后來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中安排一位立定跳動作較好、成績較優的為組長。首先讓組長給大家示范,讓大家觀察正確到位的立定跳動作,然后由各組組長輔導組員進行練習,練習中發現同學們都在努力的模仿組長的動作,都希望自己能像組長那樣跳出好成績,經過幾次課的練習動作都有了較明顯的進步。
4.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指通過主觀想象某種特殊的人與事物的存在來進行自我刺激,達到改變行為和主觀經驗的目的。自我暗示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在體育教學中經常出現這兩種情況。有些學生感到動作練習完成的不如別人好,就不想再練該動作了,這是不可取的消極自我暗示。教師要指導學生消除消極的自我暗示,進行自我激勵,形成積極的自我暗示。在實心球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掌握正確動作教難,此時就要引導學生每次在做動作前應先把完整的動作技術在腦海中想一遍,然后暗示自己“一定行、一定能掌握、一定會成功”等積極暗示,增強學生的信心,更快的掌握動作技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5.錯覺暗示。利用學生的錯覺進行心理暗示,也可達到提高學生練習積極性的目的。例如有一次投擲教學中,由于教材技術難度大,對身體素質的要求較高,當課時過半時,該班仍有半數的學生沒有達到及格要求,有些學生失去了信心,練習也不認真了,教學效果很差。后來我運用了心理暗示,課前有意把一個投擲區的及格線向前移了一點,但又不讓學生覺察出來。在下一次教學時,我把達不到及格標準的學生集中在一個組里到降低標準的投擲區去練習,并重點輔導,要求學生多注意動作,不要只想用力。由于學且注意了技術動作,又因及格的標準也有所降低,結果學生普遍達到或接近“標準”,學生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6.儀表暗示。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正反兩個方面影響的是教師的儀表。因為上課伊始,學生第一看到的就是老師的儀表。老師的儀表是向學生表達有意義信號的復合系統,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比如,教師的面孔可以表現出嚴厲的、傲慢的或善意和慈祥的,衣著可以是整潔的、大方的或奇裝異服、不修邊幅的,舉止可以是文雅的、禮貌的或粗野的、放肆的等。這些不同的儀表暗示具有截然不同的影響。正面暗示,可以鼓舞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情緒,反面暗示,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甚至導致學生厭煩體育課。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做到儀表端正,面帶微笑而不做作,衣著整齊而不刻板,舉止大方而不落俗。教師在課堂上的良好儀表是學生上好體育課的良好開端。
7.標志物暗示。利用標志物暗示是體育教師教學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教學中有時頻繁的講解并不能使學生都記清楚,而醒目的標志物則使其一目了然,從而達到引導學生正確練習的目的。如跳馬練習,可在馬背上涂上顏色暗示跳馬練習的支撐點;跳高、跳遠的第二標志點等,所有這些都是暗示著學生按正確的動作技術進行練習。如在立定跳遠中,由于項目的特點,在發展和練習腿部力量和一般素質練習的同時,更要在技術上加強訓練,如在沙坑里做一個等高的橫線用來限制或提示動作,效果是非常好的。
五、運用心理暗示的原則
1.簡潔有力。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給自己制定的暗示語言要簡潔有力,因為潛意識不懂邏輯。例如:“我越來越自信?!?/p>
2.積極肯定。在體育課中學習較難動作時不要用消極、否定的詞語,如“我不會害怕,我不會失敗”,應該改為“我很自信,我一定會成功”。
3.目標可行。句子要有“可行性”,不會產生矛盾與抗拒心理。如果“我在本節課中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完整動作”是不太可能的話,選擇一個心理認同能夠接受的目標。例如:“我在本節課要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與起跳的動作?!?/p>
4.觀想清晰。默誦或朗誦自己定下的語句時,要在腦海里清晰地看到自己變成理想中的那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在腦海中看到自己成功的模樣。
關鍵詞:干部培訓;案例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4)07-126-03
一、案例教學的特點
案例教學之所以在國內外培訓中受到歡迎,因為其與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相比較,更符合干部學習特點。
1.學習主動化。參加培訓的領導干部大多都有較高的學歷層次,有一定的知識背景、理論功底和工作經驗,他們學習培訓的動機是以問題為導向,立足于主動獲得新信息,通過思考、交流、比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案例教學要求每位學員都要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并就其他學員提出方案發表見解,特別注重學員的參與,把學員的思考和辯解作為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激勵學員主動學習。而傳統的理論講授、“灌輸”式教學難以滿足學員的現實要求。
2.內容案例化。案例教學不是“理論+例子”,進行闡述和例證,是以分析討論案例為主要內容組織教學活動,通過案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啟發和引導學員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去,側重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而傳統的講授式培訓方法則是對實踐進行抽象、概括后總結理論和規律。
3.方式互動化。案例教學建立了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共同探討,倡導分歧,思維共享”的交流平臺。教師和學員都是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大家一起討論案例,相互交流認識成果,教師既對學員進行指導、幫助,也從學員中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學員與學員之間,通過交流看法、交換意見,獲取新信息,拓寬思路,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4.結論多元化。案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即使告訴學員案例中決策者的實際做法,也并不意味著這些做法就是唯一的正確答案。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事件、人物和問題等因素具有復雜性,因此,對問題的看法,得出的結論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學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論和方法對問題進行發散性分析。
二、農業干部培訓案例教學的主要形式
教無定法,唯有合適。在案例教學實踐中,不同國家、不同培訓機構都努力形成最適合的案例教學形式,如美國哈佛大學經典型案例教學、法國國立行政學院現實型案例教學。我國干部培訓機構自引入案例式培訓以來,結合中國領導干部教育培訓實際,不斷對案例教學進行本土化,以期能夠使這種新鮮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干部教育培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前,圍繞各級各類農業干部培訓特點,探索總結了一些實用的案例教學形式,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成效。
1.講授式案例教學。講授式案例教學是由教師直接對案例進行分析闡釋、歸納總結。這種形式仍沿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但在內容上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情節比較簡單、不需要進行過多討論和分析的案例。講授式案例教學在農業干部培訓中應用最多,使用范圍最廣。講授式案例教學主要是教師講解分析,因此,所用的時間和精力也相對較少,這樣可以讓學員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但這種方式的不足之處是案例分析過程被教師代替,這樣對激發學員的主動思考、分析問題都有一定的影響。
2.討論式案例教學。討論式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員為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方式。這種方式,更加注重研討、交流和分析過程,讓學員獲得啟示,而不是結論。比如,在農業領導干部專題研究班中開展討論式教學,充分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讓學員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多方面的能力。但這種案例教學方式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既要具有專業知識,還要能夠掌控教學節奏,引導學員圍繞主題深入研討。討論式案例教學與我們培訓中開展的“學員論壇”有相似之處,但“學員論壇”更注重學員之間經驗成果的分享,對問題的深入分析不夠。
3.模擬式案例教學。模擬式案例教學是將案例情境編成腳本,讓學員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進入相應的場景,再現案例發生的情景,引導學員身臨其境,對案例進行交流、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比如,在農村土地仲裁員培訓和農業應急管理培訓中,通過這種案例教學方式讓學員親身體驗案例中的角色和特殊情景,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積極思考問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但這種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專門的場地和道具;教師和學員也要花較多的精力進行策劃、組織。另外,這種方式對角色把握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對于經驗不太豐富的教師而言不易掌控課堂局面。
4.辯論式案例教學。辯論式案例教學就是以辯論會的方式進行案例教學。參加辯論的學員根據案例問題,組成“正方”和“反方”陳述自己的觀點、并針對問題進行辯論,教師緊扣主題,引導學員集中討論,現場點評。案例辯論的氣氛比較激烈,針鋒相對,能夠時刻激發學員處于高度集中思維狀態,應對對方提出的各種問題。這種方式要求教師要時刻控制辯論方向不偏離主題。這種方法主要用在農業法律培訓課程中。
5.現場訪問式案例教學?,F場訪問式案例教學是讓案例中的當事人與學員進行直接對話,現身說法,與學員就案例中涉及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交流,直接觸動學員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邀請基層農業一線工作者到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班中現身說法,介紹案例經過,講解背后的故事,解答學員提出的疑問。組織公務員初任培訓班學員深入農村、深入農戶、走訪農民,增進對農民的情感,深入了解農村發展現狀,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F場訪問式案例教學往往是正面案例的當事人容易將教學現場當作優秀事跡介紹,而忽視挖掘成功背后的經驗、啟示;反面案例的當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訪是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三、農業干部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們在案例教學方面進行了不懈的研究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中國化的案例教學之路還剛起步,還存在案例教學形式與課程主題不匹配、好的教學案例來源缺乏、學員不習慣案例教學模式等問題,影響了干部培訓案例教學的實效性。
1.教學案例收集整理。西方知名干部教育培訓機構高度重視教學案例庫的建立,有專業的教學案例收集整理隊伍和標準化的案例管理使用流程。比如,哈佛商學院成立教學案例收集整理部門,專門組織研究人員進行各種調查、教學實驗、案例編寫,并形成了一整套案例選題、收集、編寫、申請專利、更新、發行、管理的程序和實施步驟,開發形成了一大批實效性強的教學案例。而我國干部培訓機構的教學案例庫建設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規范的教學案例編寫流程和專業的案例教學編寫人員隊伍,教學案例的數量亟待增加。
2.案例課程設置。一方面,案例教學法并不適用于所有課程。實踐表明,只有便于團隊學習、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能夠產生共鳴的培訓內容適用于案例教學,如經濟管理、政府管理、法律等方面的課程。對于政治理論、知識更新、政策解讀、制度講解等方面的課程教學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在課程時間上,由于領導干部培訓多為短期在職培訓,培訓時間短、學習內容多,因此,在整體培訓項目課程設計中,每門案例教學課程往往只安排半天時間,與國外1-2天的案例教學課程相比,學員討論和思考的時間被壓縮,影響了案例教學啟發學員思考的效果。
3.學員的參與程度。受傳統的講授式教育習慣影響,中國的領導干部更習慣少說多聽式的學習方式。即使是最活躍的學員,在案例教學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也與西方的領導干部有一定差別。因此,在開展案例教學時,不能一味模仿國外的案例教學方式,不提供參考材料,讓學員自己去尋找案例分析理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要加強教師對案例分析過程的引導,通過提供相關理論分析資料,促進學員結合實際工作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案例教師還要科學設計研討環節,激發更多學員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四、增強農業干部案例教學效果的思考
從農業干部案例教學實際看,可以從教學案例和教學形式的選擇及強化課堂引導、提高學員參與程度等方面人手,進一步發揮案例教學的特點,增強案例教學的課堂效果。
1.教學案例選擇。每一個教學案例都有其適用范圍。在選擇教學案例時,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培訓班次、專題內容、學員類型等具體情況,了解學員學習期望,才能使所選案例符合教學目的和學員需要;另一方面,案例的難度要適應學員的能力水平。如果案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或主題超出大部分學員知識能力或研討范圍,將導致學員無從下手,只能被動聽從教師脫離實際的灌輸,使學員失去參與研討的興趣。反之,如果案例內容過淺,其產生的影響、得出的結果一猜便知,這不僅降低了教學要求,也難以激發學員參與案例研討的積極性。所以,選擇案例要難易適度,這樣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進度,根據學員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培訓目標。
2.案例教學形式的選擇。同樣的培訓內容,因采用的案例教學形式不同,可選用不同的案例。同一案例教學課程,如采用講授式教學形式,則可以選擇描寫某地在這方面形成一整套做法及經驗的案例;如采用模擬式教學形式,選擇的教學案例就應該是詳盡描述包含比較多的利益相關者的復雜心態和利益博弈的事件;如采用現場訪問式教學形式,可讓學員直接向當事人提出問題,進行交流爭辯,對案例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在實際工作中,也可根據教學案例資源情況,選擇與之相配套的教學形式。
3.加強案例教學課堂設計。由于案例教學時間有限,因此,要對案例教學各環節進行科學設計,利用好課堂時間。一是科學安排時間,特別是要根據學員人數、案例計劃討論時間長度確定每名學員發言時間,增加學員的發言機會。二是設計教學方向,通過考慮以什么樣的問題或陳述展開討論、提問的順序、如何結束討論和預期的討論方向等問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把案例教學課從頭到尾串下來。三是組建學習小組,確保研討過程有序進行。可以通過了解學員的基本情況,合理搭配學習小組成員,指定研討主持小組長,規定討論發言規則,營造開放寬松、相互學習的討論氛圍。需要注意的是,要盡可能將同一單位或相同崗位的學員分散在不同小組,使小組成員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工作經歷,以避免思考出現同質性,促進發散思維。如果培訓學員的職級不同,盡量將同一級別的干部安排在同一小組,避免出現高級別領導干部“一言堂”情況。
4.激發學員的研討積極性。一是讓學員熟悉案例教學。案例教師可通過提前介紹案例教學的基本過程與方法,讓學員清楚自己在案例教學中的地位、擔負的責任,使學員做好進人積極討論案例狀態的準備。二是創造良好的討論氛圍。為了使討論的問題能夠達到一定理論深度,保證課堂氣氛活躍,案例教師必須進行適當的引導,把討論逐步引向深入。當發現討論偏離中心時,要及時糾正。三是客觀評價學員的表現。對于積極參與案例討論的學員,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在評價學員觀點時,要把握好尺度,以免打擊學員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五、建立完善干部案例教學體系的幾點建議
1.加強案例庫建設。案例庫建設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必要保證。一是要科學規劃,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培訓課程和培訓對象的需要,進行案例教學研究分析,看哪些班次、哪些課程需要開展案例教學,并對案例進行分類、策劃,有針對性地收集、編寫案例。二是要通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采集案例。如有的案例可以從機關司局、事業單位采集;有的可通過向培訓班學員訪談采集;有的可從地方農業主管部門或農村采集;有的可以購買;有的可以招標等。三是要對采集的案例進行后期整理、加工和完善,去粗取精,使其達到教學要求。四是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案例管理系統,實現案例庫的科學管理和資源共享。總之,要通過策劃、采集、加工、建庫等環節逐步建立起內容實用、案例豐富、使用便利的案例庫。
關鍵詞:案例式教學;軟件工程;寬框架;拓展
一、軟件工程課程案例的選擇與實施模式
1.教學案例的選擇
軟件工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程,其核心任務在于使學生學習、掌握軟件項目方案的確定與開發方法。單純靠死記硬背基本概念和設計規則,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和領會軟件生產的工程化思想的,而且因為學生缺乏開發經驗,雖然對各種建模工具的使用有所了解,但要直接面對繁雜、瑣碎又有一定程度交叉的需求敘述進行抽象分析,設計可用的方案,通常也感覺無從下手。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學,非常易于學生結合案例中出現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思考和研討,集思廣益,通過不斷補充、修正,深入感知軟件工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具體使用,從而提升軟件開發技能。
基于上述教學案例要求的分析,在軟件工程課程教學中,我們也曾提出過多個項目作為案例,這其中不乏在很多教材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圖書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還有時下流行的電商網站等。但綜合分析后,我們認為這些項目中都存在一些學生學習和進行深入思考的障礙。例如:圖書管理系統中通常一般人只知道有借書、還書、查詢圖書等,但實際上要保證任何一個圖書館的正常運行,為讀者頻繁的借、還書做好服務和準備工作,離不開領域內部的專業管理與控制,如必須進行圖書入庫,此過程中需要對每一本圖書都要進行細致的分類、編目,還要涉及上架、下架的登記,工作和處理過程相當繁雜,若因不熟悉而忽略,那么最終給出的系統將缺少或失去特色,也是一個極不真實的結果,對學生而言,也就無法感受實際需求分析的過程及對開發的影響。
因此,經過廣泛、深入的分析、思考后,我們最終選擇以國內高校大學生體能測試為背景,設立了“大學生體能測試數據的管理與分析”案例題目。由于軟件工程課程是大二以后才開設,而大二以上的學生都有體能測試的親身經歷,對測試的內容、形式、過程和結果等都比較了解,因此,可以很輕松地融入此案例的研討中。同時,此題目與學生息息相關,學生能夠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姿態理解、完善案例,既有利于短時間內設計出一個滿足自己需要且基本合理的方案,也可以總結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真正積累和提高項目開發的經驗。
2.教學案例的實施模式
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學方式,案例式教學雖然是圍繞案例開展,使學生了解、感受和明確課程的知識點、運用方法及彼此間的關聯性,但是過程如何實施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是要因課而異。
軟件工程教學案例的實施依據軟件工程生命期的理念,同時為保證案例具備真實性、可實踐性和實用性,也遵循著從實踐中獲取,再反饋到實踐中應用的原則。具體實施過程為:軟件工程理論階段性學習,針對所學習的理論推出案例框架,分析、研究案例框架,結合實際拓展案例,、完善案例,理論與實踐交融小結。
二、基于寬框架的案例在教學中的滲透與教學組織
1.寬框架的案例設計
鑒于體能測試是由學校體育部直接負責和完成的,所以確定題目后,與體育部的教師進行了具體的交流,了解工作特點、基本工作流程和需求。之后,經過任課教師的總結,首先給出了體能測試項目的基本任務需求、執行流程框架、主要角色和職責、開發目標等。這也是完成軟件生命期理論的第l步“項目調研,需求定義”的工作。由此,確定總體目標和大的方向,既節省了學生的調研時間,也可以避免初始任務過于雜亂的情況。
本項目相關的一般用戶主要分為教師和學生兩類。其中教師包括體育課和擔任體能測試的教師、班主任與輔導員、學校和學院內各級領導。教師用戶通過本系統可以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為進一步調整和提高體育課內容的科學性以及改進校內運動設備的實用性提供參考依據。學生用戶通過本系統可以了解自己的體質變化情況,為做出適合自己的個人鍛煉計劃提供依據。
圖l所示內容即是基于上述需求和各類用戶工作特點的主要任務分布,它只是對未來體能測試項目開發的一個粗線條任務規劃的結果,為學生留有充分的想象和擴展空間。因此,稱之為寬框架的課程教學案例,其作用是引導學生項目定位。
2.案例在教學中的滲透與完善
(1)案例的推出。案例教學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以鼓勵學生思考、再創造為目的。寬框架的案例功能圖只體現了大學生體能測試項目的基本操作功能,通過網絡學堂將案例的框架功能描述,在課堂上給予簡單介紹,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討論案例中給出的寬框架功能,并結合具體技術、參考其他軟件的功能與使用特點,以主人翁的視角和專業軟件的開發標準和要求對框架中的每一個結點進行拓展完善,運用相應的建模工具描述拓展結果。
(2)啟發與引導。在拓展前,結合項目以及與項目相關的各種用戶角色的特點,給學生適當的啟發、引導,例如:學生都是在校注冊過的,進行體能測試時是否還有必要再重復輸入學生的基本信息;教師不僅能夠進行大范圍的查詢,是否還應該有資格查詢自己所負責的班級中某個學生的具體測試結果;班主任與學校領導的關注點是否應該有所區別,這兩類角色又應該有何共性;作為一個未來的軟件系統,對數據的使用和操控怎樣設置才能夠保證安全,等等。通過一系列的設問,幫助、引導學生擴大聯想,同時也將一些學生不了解但是合理的需求和想法滲透到對寬框架的學習與思考過程中。
(3)框架拓展。因課上教學時間很有限,所以具體的學習、討論都是在課下。學生們在獲得基本框架后,對項目的核心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利用課余在網上廣泛查閱資料、調研,結合自己以往的體測經歷和出于軟件實用性考慮,開展分析、研究,分別提出對于現有功能的認識、調整與拓展結果。例如:很多組都同時參考一般網站或系統的管理方式,提出設立管理員用戶,其主要任務是對維護系統的數據和進行權限管理等;還提出利用現有的正方教務系統,導入參測學生的基本信息;在統計優秀率的同時,還要對不及格的情況進行分析,由此為將來提高學生體質、改進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提供有力的參考。 (4)改進完善。軟件工程課程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進行系統方案設計的能力。學生滿懷熱情和想象拓展的結果,往往會因為自身經驗和技能的欠缺而存在一些問題或不足。為此,每一次的拓展結果任課教師都選擇一些組在課堂上演示宣講,同時帶領全班同學進行分析、講評,并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對于很切中要害和有創意性的合理的觀點,都記錄到平時成績中。既提高了學生們積極思考、參與討論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氛圍,也使學生們能夠充分取長補短,向著實用的方向不斷發展。
圖2即是基于圖1的寬框架拓展完善結果。雖然不能稱為是最佳設計,但通過這樣的項目交流,學生們熱情投入,各抒己見,能夠不斷發現問題,改正錯誤,進一步加深對理論和技術的理解與運用。
本質上講,學生提交的拓展結果不僅是將理論用于開發實踐,通過實踐感受原理、技術的合理性,使知識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得到升華;同時也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擴充和促進教師深入思考,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3.教學推進與案例的深化開發
由于數據庫表結構的設計對于一個軟件項目后續編程實現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案例只給出了學生包括學號、姓名、專業、所在學院的基本信息,教師信息包括工號、姓名、所在部門。因體能測試的項目每年可能發生變化,成績的存儲類型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系統設計階段,針對案例,只提出數據庫的具體結構需要做成動態的,以適應實際情況需要,具體保存的字段由學生們自行考慮設計。
各組學生在研究、討論過程中,提出了多種結果。例如:體側項目通過一個界面動態完成字段名稱及對應的數據類型的選擇定義;教師所在部門專門、學院、專業等分別設計一個碼本數據表,便于后續操作的簡捷和一致性。對于每個結果,任課教師不從主觀角度做正確與否的結論,依然采取和全體學生一起分析亮點,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設計過程有哪些是考慮不周的,由此加深印象,積累和提高依據需求和系統功能對系統數據進行分析、設計的能力和經驗。
三、課程的考核
以往軟件工程課程的考核一般都采取卷面的形式,死板、生硬,學生考過之后通常腦子里的知識信息如浮云掠過,對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很難形成知識的積淀。以案例為核心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考核方式也完全打破過去的主、客觀題占卷面絕對主體的方式。
考核的主導思想是隨著案例的推進滲透,分階段評審各小組的成果。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展示本階段本組研究拓展的結果,其他組的同學和任課教師共同對成果按照金色產品、銀色創意品、銅色拓展品、本色實驗品4個級別進行評審,其中:
本色實驗品基本無創意,只是按照標準格式完成了文檔。成績為合格。
銅色拓展品指在本色的基礎上,增加了極少量的底層小功能,但整體結構無變化。成績為較好。
銀色創意品指在銅色的基礎上,整體功能、結構合理、完善,有一定的創意。成績為良好。
金色產品指在銀色的基礎上,實用性很強,采用的技術先進,可作為實際項目推出應用。成績為優秀。
關鍵詞:數學實驗;討論式教學;科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7-0266-02
數學實驗是20世紀90年代我國高等學校開設的一門知識面廣、覆蓋學科多的實驗課程。我校目前在電信、電力專業大二下學期開設數學實驗指定選修課48學時,其中上機操作32學時,使用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數學實驗典型案例》[1]。基于案例教學的數學實驗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靈活,學生反響熱烈,然而,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有待改善。下面,結合我校數學實驗課程的實際情況談談具體的教學改革探索。
一、現存問題
數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學生對于MATLAB語言不熟悉造成后續學習的困難。(2)教學案例是五花八門的知識綜合、令初學者有畏難情緒。(3)實驗報告完成質量不佳。為提升教學效果,我們近年來認真分析了大學數學實驗課程的特點,提出“教學科研資源共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研究型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進行了適當的改進,對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學生的普遍好評。
二、教學理念
研究型教學關注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包括行動能力、全面認知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組織、協調、合作能力[2-4]。研究型教學主要有三個特征:以學生為主體;融入研究的要素;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意義[3]。
以教學科研資源共享為導向的研究型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注重在以探索和研究為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重在培養學生的研究型思維和對學術規范的掌握,同時強調對學生個性化的尊重,注重學生的自由發展。近年來,我們探索和實踐了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團隊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授課的同時著重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學習、課堂研討與實驗報告撰寫規范,使教師和學生同時受益,創造出一種融洽、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的學習環境。
三、教學改革與實踐
以“教學科研資源共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研究型教學改革的探索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兩方面。針對現存問題(1)(2),教學內容以《數學實驗典型案例》為主,輔助具有專業特色的研究型教學案例,讓學生了解專業最新發展動態,盡早參與科學研究;圍繞教學內容開展研究型教學實踐,解決現存問題(3)。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教學; 審視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3)01-0063-03
作為一種有效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具有“以案論理、活化教學內容,討論為主、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問題分析、提高學生掌握并應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良好教學效果。[1]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在運用案例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極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但與此同時,由于缺乏對案例教學的深刻認識,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甚或形成了一些不良傾向。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方法特性與實踐要求。
一、案例教學的學科源流
案例教學有著特定的學科淵源。①案例一詞大約已有100年的歷史,作為判例法國家,美國將普通法視為法律原則和規則的淵源,把案例作為歸納法律原則的原始材料。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運用案例對學生進行職業訓練。他認為,改變忙于個案跟蹤學習的現狀,引導受教育者擺脫從案件到案件的經驗式思維,法學教學應通過研讀具體案例、推廣個別決策來歸納與總結法學的理論邏輯,通過對法律規則的一般化理解進一步把握美國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實質。1910年,美國所有居于領銜地位的法學院都開始使用“案例教學”。
繼法學院之后,哈佛商業管理研究生院開始采用案例方法,一些工商管理行業人員走進課堂展示管理問題,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諸多方法。最初,案例教學在法學與商業教學的應用上進展較為緩慢。1919年,受過正規案例方法訓練的德漢姆擔任哈佛大學商學院院長。他認為,商業課程應以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為中心,案例教學在管理情境中有被加以運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德漢姆的努力推動下,案例教學在哈佛商業教育中不僅占據了重要地位,還建立了具有規模的案例教學管理系統。20世紀30年代,案例教學從最先運用于法學和醫學教育,逐步運用到管理學和其他學科領域。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傳入我國,成為各門學科廣泛運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并形成了一股案例開發的熱潮。
二、案例教學的方法特性
現代教育學認為,案例教學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傳授教育對象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原理與方法,并由此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最根本的要求在于通過案例資源的開發應用,設定、模擬、重現、復制現存的生活場景,引導、激勵、幫助學生介入案例場景并積極參與討論或研究,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并實現教學目標。
案例組織的情境性。所謂案例就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的,圍繞選定的一個或幾個問題,以事實為素材而編寫成的對某一實際情境的客觀描述。在案例教學中,案例通常以敘事的形式呈現,它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人們編制案例的明確目的是為了進行充分的討論,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編寫者的評論和分析,編寫者僅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實發生的情節和過程。在案例教學中,案例應能夠比較客觀而多維地承載事件發生的背景、參與者和大量的細節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實性,以引發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對案例進行主動的分析和解讀。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直接取決于教育對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導下介入案例教學,依托案例探究建構學習共同體,并達成獲得新知、自覺學習的美好愿景。
教學目標的內隱性。在案例教學中,教育者不能簡單而直接地向教育對象說明教學目標,而應在營造教學情境的基礎上塑造教育對象的案例角色,使之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方法分析、思考案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相轉化。案例教學既包括以教育者、教育對象互動為特征的外顯學習,更包括大量的以不知不覺接受為特征的內隱學習。在案例教學中,案例充當了教育主客體理解教育環境和分析教學內容的觸媒,案例在經過教育者精心選擇、設計并呈現之后,案例教學將可能由有意識的教學設計轉化為無目的的、自然發生的教學事件。教育者能否有效主導受教育者在無意識中分析案例,通過案例研討不斷豐富對知識與學習本身的理解,成為拓展與深化案例教學的行動指向。
教學效果的生成性。由于案例是作為教學媒介為學生提供借鑒和引申的范例,面對同一個案例,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觀察視角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學的效果不是預定的,而是生成的;案例教學的結論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本質上,案例教學不只是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在動態中生成的有效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的單向講授不同,案例教學不在于刻意尋求唯一不變的答案,而在于以案例為教學載體創生一種豐富的教學情境,促進教育和學習過程的持續發展。案例教學體現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態過程,其要旨在于通過啟發式、親驗式學習分享案例分析的信息和結果,分析和解決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在教與學的矛盾生成轉化中實現思想認識的同化與順應、躍遷和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現狀
在學科的視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通過呈現問題情境,分析討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體實例,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觀點。“05方案”實施以來,各地高校廣泛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教學成效。[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編寫案例、開展案例教學、建設網絡案例平臺以及開發多媒體教學案例取得了豐碩成果。案例教學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成為大多數學生喜歡的授課方式。案例教學的開展培養了一支擅長案例教學的教學團隊,形成了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基本原則、操作模式、教學評價的基本認識,積累了案例媒介的多樣化、案例效果評價的多元化、案例資源開發的課程化等基本經驗,為進一步推廣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成果和經驗奠定了基礎。
然而,綜觀現狀,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在有力改善課程教學效果的同時,存在著被簡化為事例論證,泛化為生活碎片,固化為教育程式,異化為灌輸教育的突出問題。
正如列寧曾經指出的,“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于,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境。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系中去掌握事實,那么,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證據。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3]。由于在案例教學中缺乏方法論意識,一些教師將案例教學機械地理解為舉例說明,案例教學被簡化為事實和材料的堆砌。作為案例教學被簡化的表征,許多無豐厚思想理論內蘊的日常生活事件被泛化為教學案例。由于案例不具備現實性、典型性、思想性、教育性、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失去了學科個性,不能發揮主導課堂生活和引領課程文化的作用,案例教學甚或變身故事沙龍、小品欣賞,游離了服務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與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視域。
在案例教學的簡化和泛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固化出一套刻板的原理加事例的教育程式。一些教師缺乏敏銳的理論洞察力和全面的思維應變力,不能充分考慮和處理思想理論與案例的合宜性與復雜性,使得案例教學成為萬能的例證教學。長期的程式化案例教學排斥了思考、交流、碰撞,不僅帶來了教育者的審美疲勞,使他們無從獲得課程生活與專業成長的情感體驗,也因其忽視了案例教學的深度開發而產生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勞。在傳統的思維慣性支配下,一些教師仍然將受教育者當作知識接受的“容器”,只關注教育的結果而忽視教育的過程,常常將結論作為教條和約定,用灌輸和辯駁取代溝通和對話?;蛳萑氇M隘經驗主義,就案例談案例,忽視案例與理論之間的內在邏輯;或隨意拔高與任意夸大案例的教育功能,將牽強附會當作理論注釋,使案例蛻變為艷麗而淺薄的課堂花絮。
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深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沒有固定的教育程式,只有通過創建流動的課程生活,引導受教育者體驗和感悟教學案例中隱含的深層意蘊,才能不斷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智慧,促進受教育者關于課程知識的內化。案例的精心選取、多維應用、立體呈現及其過程評價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主要環節,案例資源的開發利用、評價反饋成為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
努力把握案例折射理論邏輯并反映思想理論內涵的總體性?!鞍咐辈皇恰笆吕保蔷哂幸欢ㄇ楣澓屠碚撨壿嫷氖聦嵟c知識,包含著具有真實性、問題性、目的性、典型性、陳述性等諸多要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案例的表達、闡釋、追問,分析思想與行為中存在的各種困惑,幫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這些案例應當是“能夠說明、證明這門課程所涉及到的理論、原理、觀點以及制度、方針、政策科學性和理性,增進學生對這門課程內容的認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案例“作為矛盾聚焦點的事實”有著較為完整的理論內涵和理論邏輯,它可能是反映社會基本屬性和根本矛盾的“最簡單、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見、最平凡的事實”,也可能是反映社會矛盾尖銳化和對抗程度及其病根和問題所在的“最反常、最病態、最不盡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實”,還可能是預示著社會矛盾發展趨勢的“大量出現、且不斷增長并具有普遍化趨勢的事實”。[5]
充分實現案例創造教學情境并貫穿思想教育過程的動態性。案例教學是師生圍繞某個特定的案例展開相互作用,共同對案例情境中包含的疑難問題進行研討與分析,以求解決疑難問題,做出相應決策的過程。因此,一個案例要成為有效的教學觸媒,必須能夠創造教學情境并貫穿整個教學流程,“將讀者帶到一個充滿目的性、不確定性、偶然性、隨時要作出決定的熟悉環境中”[6]。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過程中,為了使案例在充分利用中活化為豐富的教育生活并物化出嶄新的思想觀念,教育者必須培養案例選擇、案例呈現、案例分析方面的教育智慧,精心構筑以教學案例為基本元素的課堂生活。尤其是,在案例的表達上,不能平鋪直敘,枯燥乏味,要引人入勝、跌宕起伏;在案例的呈現上,要采用精品課件、教學故事、大眾傳媒、網絡媒介等多樣化的載體,使案例真正成為“教學心靈的故鄉”。
深度開發案例創造教育生命的生產性。案例教學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和認知失衡理論。作為師生共同的課程體驗,案例教學不僅要激活概念與理論,還要在交流研討中增添新的理論內涵,使最初的理論得以深化、延伸。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認知結構發生改造和重組,并各自從案例方法的運用中獲益。[7]案例的深度開發反映了案例教學的生產性特征,為了創建教學相長的學習共同體,教育者在案例教學中將面臨著理論爭鳴、思想交鋒、社會矯正等復雜的教育沖突。隨著案例教學的發生發展,教育者必然要總結和反思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評價情況。這些反思和總結促進了現存案例的分蘗再生,形成了以既有案例教學為支持的新的教學案例。一個作為“教學問題源泉”的案例經歷著案例設計—案例教學—教學案例的否定之否定過程,在深度開發中轉化為“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育實踐過程中的故事”[8]。同樣,正是這些被深度開發的案例,催生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專業意識,豐富著受教育者發現學習的情感體驗。而這一切,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系。
注 釋
①一些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學可以溯源到古代的教育實踐。如,祖嘉合認為,“孟母三遷”、“孔融讓梨”、“車胤螢囊”;鄒文認為,莊子是案例教學的鼻祖(參見:祖嘉合.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若干問題探討[J].教學與研究,2002(11);鄒文.簡析莊子的案例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05(9).)。而從學科和有效教學模式的視角進行溯源,教育學是案例教學的理論原點,現代法律和工商管理無疑是案例教學的學科淵源。
參考文獻
[1] 戴艷軍,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 戴艷軍,楊正德.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經驗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49-52.
[3] 列寧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4] 姚洪越.關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案例定義的爭論與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64-66,73.
[5] 侯惠勤.方法論的四大基本命題辨析[J].哲學研究,2010(10):3-5.
管理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素質,能有效、高效地進行管理活動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學模式重在實際操作能力,與一般的理論教育是有區別的。
管理學最重要的教學模式是案例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國哈佛商學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現已擴展到管理學的各個領域,成為現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給予恰當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與“實戰”極其相近的實習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其相互交流與溝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實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案例教學對于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的主要阻礙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本科生管理課程教學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并收到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國管理學起步較晚,管理案例教學相對落后,因此我們在案例教學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礙與問題,有待于理論研究和在實踐中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實踐和教學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數教師是“校門”到“校門”,沒有實踐經驗,教師又不能長期深入企業,各商學院又缺乏對教師實踐方面的培訓,因而無法有效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判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在此情況下實施案例教學,只不過是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為教學的補充和說明,案例啟發角度比較單一,案例點評不夠深入、全面,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
2、學生的知識面窄,學習方法存在問題。案例教學是具有較高難度的教學模式,在對教師要求較高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案例教學要取得較好的效果,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廣泛的背景和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從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開設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此階段的大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管理學知識尚未涉及,社會閱歷較少。此外,對于長期接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影響很深的大學生來說,盡管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束手無策、答非所問,不能利用所學的管理理論去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參與較少,學習效果不甚理想。
3、選擇管理案例質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于一些著名大企業發展的得失成敗中提煉出來的經典案例,經典案例往往篇幅過長、背景過于復雜、問題的難度過大,而教學對象是沒有工作經歷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因其知識儲備不足可能會無從下手,喪失參與的興趣,因而難以達到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來自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改寫的實例。此種案例內容較新,學生感興趣。但這些新聞、報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且帶有偶然性,很難用正常的理論分析出來。
4、案例教學時間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類課程中,大多數課程都采用案例教學方式,而且案例教學課時數所占計劃課時數的比例較高,有的課程高達90%以上。而在我國的管理學教學中,由于把握不好運用案例教學的時間比例,總感覺理論講授的時間不夠;同時,案例教學也未能深入開展,以致運用案例教學時好似蜻蜓點水,針對案例往往只能一帶而過。
5、基礎設施薄弱。管理學案例教學不等同于課堂上的案例討論,而是一種模擬式的教學實習,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學投入并建立專用的教學設施,才能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然而,現行的管理案例教學中,除少數高校的案例教學設施比較先進以外,大多數高校至今仍缺乏專門的案例教學教室、缺乏足夠的信息資料、缺乏多媒體教學工具和高質量的課件等。不僅教學經費投入少,而且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不可能達到案例教學的質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學模式阻礙的對策建議
1、采取多種途徑,發展師資力量。案例教學是一種技巧性、難度性較高的教學方法。教師既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備激發學生廣泛參與討論的能力,要能引導學生對案例的理論提升,能使其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教師應加強培訓,盡快更新觀念,并掌握從事案例教學所必需的各種專門技能與技巧。為此,學校應有計劃地選派任課教師接受系統的案例教學法的培訓與學習;親自參與企業管理活動,熟悉企業經營環境,了解企業運作程序,在管理的實踐中收集典型案例以豐富管理案例教學內容,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組織教師開展“產、學、研”活動,使教師在為企業服務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達到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雙向溝通、優勢互補,以豐富教學經驗。
2、引導學生改變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為了改變學生總是習慣于教師單方面在臺上講,學生被動地聽,希望教師能夠為每個案例提供一個唯一的絕對準確的答案,對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無法理解的現象。因此,在管理學教學中推行案例教學,就必須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學前,必須進行積極準備。學生應大量儲備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論知識,認真閱讀或傾聽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關內容,要善于從錯綜復雜的案例情境中尋找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在案例教學當中,學生應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觀察與思考案例中的問題,鍛煉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能夠通過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再次,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提出解決方案。學生必須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獲,并形成書面解決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學中的學生表現情況納入最終成績,并占較大的比重。
3、重視案例的選擇。一是教學案例的內容應盡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論知識,達到管理學的課程目標;二是確保所選案例應該是真實的,是管理實踐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是現實工作中常見的、復雜的問題,這樣的案例才有研討價值。否則,就會降低學生參與案例的積極性,也不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三是問題的難度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漸進,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四是多選擇貼近生活和我國企業實際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邊的案例,如本單位、本地企業,越是學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這樣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學的課堂時間。原則上,確定并掌握合理的時間比例需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考慮歷史文化所形成的差異。案例教學模式的發展是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發展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的出現是對教育領域形式主義學習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學培訓上的應用,主要基于這樣的一種邏輯:管理的成果靠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決策靠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靠正確的生產,所以學習應以實踐為基礎。正是基于這種以實踐、經驗的方式和對待社會生活的態度,案例教學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學中被廣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體現在效果上也是有差異的。二是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案例教學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方式。管理學教學中,講授、演講、實踐教學等都可以綜合安排使用,尤其對于剛從中學升入大學的低年級學生的教學而言,還有一個轉換思維方式的適應過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學計劃數的50%左右,高年級學生可適當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學比例可以達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學。
5、配備好必要的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又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教學場地與設施等物質條件的安排。
教學場地條件主要是指實施案例教學的教室條件方面。對于大型案例討論,如果具備一些單獨、小間的案例研討室,案例研討的效果會更好些。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一間大的教室也足夠進行分組案例研討;不過,需要給每個小組配備必要的課桌椅,等等。另外,每個小組或者課堂的課桌椅的排列也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秧田”式講課桌椅排列適合于開辦講座,溝通方式主要是單向的,講臺上的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難以充分地參與。而案例的討論主要是進行雙向交流,需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這種傳統的講課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學的。案例教學場地的常用排列類型有“圓桌形”、“方形”、“矩形”、“六邊形”,等等。這些排列類型能夠保證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機會參與研討活動,并且彼此可以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并能讓教師清楚地看到和聽到學生的反應。
必要的設施條件包括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講臺、板書、軟板、投影、麥克風、幻燈機、活動掛布等各種輔助設施。與教學場地設施條件有關的一個問題就是案例教學班級和研討小組的規模問題。什么樣的班級規模和案例研討小組規模較為適宜呢?不同的老師可能對“理想”的案例教學班級規模有不同的判斷。根據我們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實際,班級人數盡可能控制在40人以內。案例研討小組的規模則定在4~8個之間比較合適。這個規模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充分地交換意見,有利于對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決案例問題的方案進行充分地討論交流。
參考文獻:
關鍵詞:審計案例;審計教學;案例教學
所謂審計案例教學法是指在審計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審計實務的一些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也就是說教師通過在課堂上講解審計實踐中的典型案例、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以加深學生對審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強其審計實踐操作能力的一種互動式教學模式。
1審計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師方面的問題
成功的審計案例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教學,而且要有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同時還要能嫻熟的駕馭課堂。然而目前高校的審計教師大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卻缺少實際審計經驗,而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審計人才,也不愿意到高校教學,因而導致學生缺乏對審計實務的感性認識,總感到審計學比較難學。審計學比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其他課程更需要實踐經驗,更講究職業判斷,審計人員積累的審計經驗和技巧越多,審計職業判斷就越敏銳。如果從來沒有審計實踐經驗,有些審計任課教師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審計實務操作,那就更不可能將之通俗易懂的傳授給學生了。另外,有些審計任課教師知識面比較窄,對與審計相關的會計、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識欠缺,在對案例者分析時就會不夠深入、不夠全面。
1.2學生方面的問題
有些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差,對案例教學的參與度不夠,很多學生為求高分,只注重死記硬背理,而忽視對知識的實際運用。因此在審計案例教學過程中,他們表現出不配合或積極性不高,不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外案例作業,不愿花費課余時間查找資料和思考問題,在小組和課堂討論中表現消極被動,甚至有個別學生對審計學課程產生了厭煩情緒。學生不配合案例教學使得他們實質上并沒有真正領會案例教學的精髓,對案例素材的理解不夠透徹,課堂上對案例的討論也不激烈,課堂上仍然以教師為主,教師的提問、分析和點評全成了一個人唱“獨角戲”,最終又回到了傳統的審計教學模式,使審計案例教學流于形式,達不到案例教學的效果。
1.3學校方面的問題
1.3.1教學課時少
目前我國各高校審計課程的教學課時較少,大多在48-72課時。要想在這樣緊張的課時內較好地給學生傳授審計理論知識,并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審計實務中,切實完成審計課程要求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的確是非常難的。在傳統的審計教學模式下,在現有課時內也只能完成審計教材中審計理論和部分實務循環的教學內容,要想在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經典的審計案例和進行充分的課堂討論更是不可能。再加上有些學校的審計學采用大班教學,一個班級人數就有上百人,根本無法進行課堂討論。審計課程教學課時少和班級人數眾多已嚴重障礙了審計案例教學的成功實施。
1.3.2缺乏審計模擬和實踐環境
審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學好就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審計實習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踐當中,彌補在課堂上對理論知識掌握的不足,同時增強運用所學理論解決了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很多高校對審計實習不夠重視,一些學生想去實習但卻找不到適合的實習單位。有些學生雖然找到了實習單位,但因為沒有老師和審計前輩的指導,在實習過程中對審計實務仍是一知半解,再加上審計的保密性特點,使得他們在實習單位無法接觸到實質性的審計工作,通常只是做了一些簡單的跑腿或勤雜等工作,審計實習的效果并不理想。
1.4其他方面的問題
在審計案例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是案例的選擇。由于我國引入案例教學較晚,再加上審計資料的保密性,很難獲取審計實踐中發生的案例資料,與審計課程教材內容配套的審計案例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使用的審計案例絕大多數是根據實際發生的一些突出的審計失敗案例編寫而成,這些案例很少系統地展示整個審計過程。已實施審計案例教學的教師所選用的審計教學案例通常會選取一些較為經典的審計失敗案例,但其年代久遠,加上經濟環境及審計準則的變化,多數已不符合當前的經濟發展情況。這些審計失敗案例有相當一部分是國外的審計案例,往往脫離中國的實情,不太適合作為我國審計教學的案例使用。還有一些選取的案例過于簡單,不需要運用系統地審計理論知識和審計技能,尚未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就已經可以猜測到結果了。這樣的教學案例無法營造親臨審計現場的氣氛,難以激發學生學習審計的積極性,無法達到審計案例教學的要求。
2解決審計案例教學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2.1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是審計案例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鼓勵教師掌握更為廣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豐富教師的審計實際操作能力。首先,高校要與政府審計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企業的內審部門掛勾,成立審計教師實踐基地,組織審計教師定期參加審計實踐,即每隔一定的時間派審計教師到政府審計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企業的內審部門兼職或脫產實踐,以積累更多的審計實踐經驗,為審計案例教學配備一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其次,可以聘請政府審計機構或會計師事務所、大型國企內部部門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審計專家來學校開設有關審計實務循環的專題講座,通過聽講座,使教師和學生了解整個的審計過程及其在審計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處理的措施,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開拓教師和學生的視野。
2.2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及傳統的審計學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動性通常比較差,因此,必須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在課堂上增加生動的審計案例,對案例進行充分的討論和分析,用所學審計理論知識解決了審計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使學生切實感受所學知識的有用性,從而激發其學習的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改變審計課程成績的考核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參與案例討論后不進行考核、不算入最終成績,學生對案例教學就會沒有積極性,從而發揮不了案例教學的應有作用。
2.3科學安排課時和班級人數
一方面,為確保審計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應合理安排審計學課程的課時量,既要保證有必要的課堂講授課時給學生傳授審計理論知識,又要有大量的課堂時間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如審計學一門課程的課時過多,不好安排時,可以把這門課拆分為審計學原理與審計實踐兩門課程,分階段安排課程教學,并注意兩門課程之間的適當銜接。在進行課程討論之前,將討論的內容提前告知學生,讓他們在課下搜集相關資料,做好積極準備,以避免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討論不深入,達不到預期的案例教學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師資和教學條件都跟不上,使得每個授課班級的人數越來越多,有的由于合班造成授課人數達百人左右,這種合班制授課無法有效開展案例討論,不適合實施案例教學。審計學課程的授課班級應采用小班制,較為理想的授課人數為30人左右,以便于組織課堂的分組討論,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
2.4營造審計模擬環境,創造實習機會
學校要積極為學生營造審計模擬環境,建設審計實驗室,購買審計實訓軟件,為學生把審計理論應用于實踐創造條件。在接受課堂上的案例理論講解之后,學生在校內審計模擬實驗室上機操作審計實訓軟件,對審計實務循環的各環節進行一次模擬審計,不僅能加強學生對審計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將理論應用于實務,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從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簽訂到最終出具審計報告的全過程。這對具有一定的課堂理論知識,但并沒有接觸過審計實務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提供了很好的鍛煉機會。此外,學校還要積極與政府審計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大型企業的內審部門合作,建立學生審計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審計實習的機會,并配備實習指導老師對實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答疑。通過審計實習,為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5加強審計教學案例庫建設
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瀏覽相關網站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審計案例。許多高校將精品課程的教學資源上傳到相關網站上,任課教師可以借鑒這些資源中的案例資料,實現校內和校外案例資源共享。另外,教師在政府審計機關、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兼職或脫產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將所了解到的審計實例進行篩選改編成適合審計案例教學的真實的審計案例。當然,建立健全審計案例庫,除了需要依靠任課教師個人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審計教育界和實務界等多方面的齊心協力和集思廣益。建議由中國審計學會牽頭,每年舉辦一次或多次審計案例研討會,各大高校將自己整理編寫的審計案例在研討會上進行交流,最終將案例資料整理成冊,實現審計案例資源共享,從而可據此建立較為成熟的審計案例庫。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審計案例教學主要存在教師自身審計實踐經驗缺乏;學生缺乏學習審計案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審計教學課時少,授課班級人數多;缺乏審計模擬環境和審計實習機會;審計案例過于陳舊或不適用等多方面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例如成立審計教師實踐基地,鼓勵教師去一些單位兼職或脫產實踐;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審計專家來學校開設有關審計實務的專題講座;改變審計課程期末的成績考核方式,將審計案例課堂討論也納入考核范圍;從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當增加審計課程的課時,實行小班制教學;建立審計模擬實驗室,購買審計軟件,營造審計模擬環境;并創建學生審計實習基地,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實習機會;加強審計教學案例庫建設等。審計案例教學的實施雖然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但案例教學法并不能取代傳統的講授教學和實踐教學。只有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實現審計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曲明.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運用[J].遼寧經濟,2015(02).
[2]唐瑞芹.案例教學法在審計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09)(上).
[3]李兆東.審計案例教學的誤區與再造[J].中國大學教學,2014(8).
[4]周經緯,袁明智,方文俊.案例教學法在高?!皩徲媽W”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林業教育,2013(1).
[5]王磊,張海曉.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J].財會教育,2012(11).
[6]李慧.審計學案例教學模式改革思考與探索[J].財會通訊.綜合,2012(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