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生心理輔導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厭學心理;心理輔導;案例
一、基本情況
陳堅(化名),男,17歲,某藝術學校音樂班二年級學生,南寧市人,獨子,父母為公務員,家庭經濟情況良好。
二、主述和自述
自初中以來我就對文化課沒有興趣,有偏見和抵觸,認為上不上沒什么關系,即便到教室也會開小差,玩手機。我愛好專業(yè)課,但不夠勤奮,很少主動到學校琴房練琴或唱歌。課余時間很少用來學習,不知道要做什么,白天睡懶覺,晚上經常出去玩,有時回來得很晚。學校離家近,條件符合走讀,家長也希望我住家,但我不想住在家里,不想受到父母的管制。
三、教師觀察和他人的反映
陳堅從小參加學習興趣班培訓,自小嘴巴甜,說起話來放得開,不拘束,語言敘述清晰,所述問題實事求事,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性格比較直爽、健談,和他交流沒有什么障礙。
班主任反映該生經常曠課,特別是文化課,晚上出去玩,很晚才回來,講義氣和面子,同學關系好,為人熱情,朋友多且關系密切,只要人邀請必到場,愛抽煙、喝酒,自控力較差,上課需要教師到宿舍去叫,上課開小差,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得過且過。優(yōu)點是比較講究衛(wèi)生,床上用品、個人衣著整齊、清潔。
四、評估與診斷
該生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對自己的認識還算清晰,對專業(yè)有興趣和愛好,卻不肯去努力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以及發(fā)展規(guī)劃,自控力差,屬于厭學心理問題。
五、原因分析
1.生物學原因
陳堅處于人們常說的“叛逆期”,不僅生理方面快速變化成長,而且開始形成自己的觀點、意見,但由于年齡與社會經驗所限,他對是非曲直沒有正確的判斷能力,需要家長、教師的正確引導。
2.家庭原因
因父母都是公務員,父親還是單位領導,父母對其關注和教育度是夠的。陳堅參加過各種興趣班學習,如音樂、美術、兒童英語班等,學習效果良好。但爺爺奶奶比較寵愛,甚至說是溺愛,要什么給什么,零花錢多,因為在爺爺奶奶四個子女中他是唯一的男孫,并且長得可愛、帥氣,在幾個孫輩中“享有特權”。由于爺爺奶奶和父母的教育與要求有差異,從小學到初中成長變化中受外界因素影響,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但個性卻越來越要強和張揚。
3.自身原因
陳堅之所以選擇來校就讀是因為:認為讀高中辛苦;考不上示范高中;自己從小對音樂有一定學習興趣和天賦。但其對藝術的認識與理解存在偏差,來校過了兩三個月,神秘感沒有了,學校并沒有教“街舞”或流行歌曲,心理的落差使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加上自控力較差,脫離父母管教,生活習慣和作息再沒規(guī)律可言。
現在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無目標,缺乏上進心和求知欲,得過且過混日子,甚至自暴自棄,對出路不明確、迷茫,也不為將來考慮。這些人相處久了,無疑形成“你這樣,我也這樣,大家混日子”的心理,正如“近墨者黑”,陳堅來到學校后就受到環(huán)境影響,變得更加厭學。
4.社會原因
當今信息流通量大,網絡使他了解社會上的各種新鮮事,正面的、負面的都隨時進入他頭腦。陳堅跟其他學生一樣,對于電腦網絡無師自通,并且沉溺其中。
六、輔導過程
1.第一次輔導
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不特意安排,而是利用陳堅主動到課的機會,以坦誠自然的態(tài)度,跟他溝通交流,談生活談社會見聞,建立平等友好、信任的關系。
效果――下次課堂,他按時出現在教室。
2.第二次輔導
鞏固良好的信任關系。繼續(xù)堅持平等、坦誠的態(tài)度,以朋友式的聊天形式,與之聊一周來的娛樂去向和學校班級趣事以及他平時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
效果――加深了解,師生可以成為朋友。再下次課堂準時到課,并認真聽課。
3.第三次輔導
強調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尊重的方式與意義。按時上課,認真聽課,是尊重教師的一種具體表現,同時自己又學到知識,一舉兩得。教師熱情、友好、平等、親近對待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來交往,縮短師生距離,增進彼此信任,從而使學生學自覺尊重教師。
效果――肯聽教師的話和接受教師的教育。
4.第四次輔導
肯定其優(yōu)秀的一面。陳堅除了學習積極性差、花錢大手大腳、沉溺于網絡等缺點外,他的優(yōu)點是團結同學,熱心助人,不會參與打架斗毆,個人衛(wèi)生習慣良好。為此,在與他溝通交談當中充分肯定了他這些優(yōu)秀表現,建立他的自信心,也適當在同學面前給予表揚,讓他感受教師對他的關注與肯定。
效果――給他以一種鼓勵,增強他改正缺點的信心。
5.第五次輔導
了解該生厭學產生的原因。談到入校一年多,學習方面有何收獲,有何想法。陳堅坦承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缺課,小時候對音樂的興趣,長大后卻沒有那么濃厚了,尤其進入專業(yè)學校后,專業(yè)教師上課多是民族、美聲等唱法,所教的歌曲都是經典音樂,不是流行歌曲,學起來乏味,難度又大,一時對學音樂產生迷茫,文化課又覺得可學可不學,對音樂專業(yè)學習目的模糊,不知道將來如何發(fā)展。
效果――了解厭學根源,便于對癥下藥,消除厭學心理。
6.第六次輔導
幫助其思考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明確學習目標。目標的設立會通過自我激勵機制對個體發(fā)生作用。頭腦中的目標意識越清晰,越具體,對個體行為動機的引發(fā)越有利。另外,目標的確立要適當高一些,這有利于激發(fā)潛能,一般來說,中等難度的學習目標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過難或過易的學習目標都會影響學習動機。陳堅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來學校學習的目的僅是因為喜歡唱歌,他不知道畢業(yè)之后如何發(fā)展,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樣的工作,只想走一步算一步。由于學習方向不明而無從下手,無法激發(fā)學習興趣,反而使他對學習產生不良的情緒。從陳堅說過想讀大學和家庭經濟條件優(yōu)越分析,喜歡音樂和唱歌是好的,是他的一個特長和優(yōu)勢,可以通過發(fā)揮這個特長來彌補自身文化課方面的欠缺,報讀音樂專業(yè)高校,并舉學校很多成功的例子,告知他大學校園才是年輕人的美好樂園。與其分析,現在還是一年級,努力還來得及,大學藝術類專業(yè)的分數線普遍比綜合類的要低,經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陳堅的語文成績還可以;從小就學英語,基礎也不錯,會些口語;數學比較差,家庭條件允許可以通過請家教補數學課,提高數學成績。
效果――不良的習慣慢慢消失,學習態(tài)度慢慢端正,開始按擬訂的學習目標。
7.第七次輔導
跟蹤督促學習,提高其自控力,教會其合理安排時間。讓一個學生進步不容易,尤其是思想方面的進步,經常會因為人性懶惰和忍耐有限的弱點,反復無常,需要教師、家長共同溝通、配合,分清各方責任,并且協(xié)助制定科學的學習時間表,合理安排時間,定出短期和中期的發(fā)展規(guī)劃,嚴格按學科科目與時間表督促檢查,提高自控力,持之以恒。
效果――生活學習開始規(guī)律,晚歸現象減少。
8.第八次輔導
勞逸結合,溝通交流。教師家長定期溝通,反饋各自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及時肯定良好、進步的表現,也有策略地指出欠缺之處,鼓勵其既要學會學習,也要學會休息,強調學習生活節(jié)奏協(xié)調,節(jié)假日可以陪同外出游玩,放松思想,勞逸結合,學習常態(tài)化、習慣化,學習生活形成良好習慣。
效果――一個好學生出現,一年級第二學期至今表現良好,積極參加班級學?;顒?,為爭取到高校學習努力備考。
七、輔導效果分析
經過半個多學期的輔導,陳堅的厭學情緒和厭學行為有了一定的改善。他能主動到課堂學習,有了一定的學習目標,對未來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到課率有了明顯提高,遲到、曠課的現象減少,睡懶覺現象也基本沒有了,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提高,任課教師反映他能在文化課上主動提問題了。心理輔導對該生的厭學心理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案例:
基本情況:心心,女,11歲,小學四年級學生,。
家庭情況:
1、父親在公安局工作,母親在保險公司工作,家庭條件非常好,物質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
2、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比較多,但方法存在問題,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比較粗暴,說服引導少,經常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親對孩子比較溺愛,母親管教的時候,父親總是護著。
4、父親節(jié)約意識比較強,在這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多。
個性特征:
1、極端厭學。上課什么也不學,玩東西,啃手指,左右亂轉,要么去招惹別人,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動作。
2、學習成績差。除了英語以外,其他學科全部不及格,學習成績一塌糊涂。
3、不愿完成作業(yè)。只寫英語作業(yè),其他學科作業(yè)全不完成,數學是不會,語文不愿寫。
4、沒有朋友,同學們都不愿跟她玩,誰也不愿跟她坐同桌。
5、嚴重缺乏自信。和她對視,眼神總是飄忽不定,似乎總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感覺她的心靈被蒙上了陰影,結成了冰,任憑陽光多么強烈,也別想照進來。
6、情緒變化無常。時而特別興奮,大聲尖叫,時而郁郁寡歡,獨自一個人呆在角落里。
7、行為懶散,做事拖拉。寫字很慢,但比較認真。
8、經常拿同學的東西,如:筆、本子、錢等。如果是在地上撿到的東西,就偷偷地據為己有。
9、經常用偷拿到的錢買很多東西,送給別人,希望有人能喜歡她,跟她玩。
10、英語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不是滿分,也很優(yōu)秀。
11、對自己的學習用品或其他物品特別珍惜,很少弄丟或損壞,如果丟了她會到處找,找不到會很傷心。
以上是我對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點和出現的問題很多,在諸多的缺點和問題中,以偷拿別人的東西尤為突出,這也是引發(fā)眾多問題的根源。但也不乏優(yōu)點的存在,如:英語成績特別優(yōu)秀,寫字認真,愛惜物品等。每當面對這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想: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她的將來會是什么樣子?教師的愛心和責任感都告訴我,這個孩子需要幫助。我決定從“偷拿東西”這個根源入手,揭開孩子心頭上那層陰暗的面紗……
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經過和心心媽媽及以前教過她的老師交流,了解到一些情況:
1、小學一、二年級時她就經常從學校拿一些小東西回家,如:橡皮、鉛筆、粉筆豆。當時父母也對此教育過她,后來就沒有太在意。
2、一、二年級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經常被老師留下補課,學習興趣不高。
3、三年級時,由于特殊原因心心所在的班級連續(xù)換了好幾個老師,她的學習成績更差了,后來干脆伸腿不干了,據說她當時是被“槍斃”了(老師不管了)。我看過她三年級數學書和快樂園,上面全是空白。
4、心心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課回家輔導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會做的地方,家長的態(tài)度很粗暴,經常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笨,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以至于產生了嚴重的逆反心理。媽媽讓她做什么,她偏不做,讓她往東,她偏朝西,對她表示關心的時候,孩子卻漠然視之,理解不了家長的良苦用心,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綜合她的行為表現,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由于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她擔心同學們瞧不起她,感到孤立無助,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學們交流,一個朋友也沒有。因為心思不用在學習上,就總是琢磨著怎樣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慢慢愈演愈烈。
2、在家里跟家長不溝通,感到媽媽對她的愛護是多余的,父親的溺愛,也是她形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上的主要原因。
3、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沒有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強這種心理的發(fā)展。時間一常,對她成長產生更多不良影響。
4、由于做了錯事,害怕身邊的人知道,擔心被拆穿,所以心情總是很郁悶。當發(fā)現沒有被發(fā)現時,又特別興奮,滋長了下次犯錯誤的心理。
當問她為什么要偷拿別人的東西,是媽媽不給你買嗎?她的回答很讓我吃驚:媽媽給我買,但用著別人的東西,我心里特別舒服、開心。問她知不知道這樣做不對時,她說:知道,但控制不了自己,看見了就想拿。害怕嗎?她禁不住哭了:怕,怕極了?小小女孩的心里,竟有這么多不為人知的痛苦與矛盾。
二、共同商討,擺脫心理困擾。
我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努力,幫助打開孩子的心結。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與孩子的緊張關系,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
這樣在家里,父母就能協(xié)助老師做好課后輔助的工作。心心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建議心心媽媽多跟孩子溝通和交流,如:每天都爭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孩子感受到最關心自己的人還是父母。因為這個孩子比較厭學,剛開始聊的內容盡量不要談學習,就隨便聊,孩子想說什么,就跟她聊什么,等過一段時間,父母跟孩子的關系緩和了,再慢慢往學習上靠,問問今天學的什么,在學校有什么開心的事,老師有沒有表揚等。孩子哪怕有點滴進步,家長一定要抓緊時機狠狠的表揚她,讓她品嘗成功的甜頭,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動力。
2、架起溝通的橋梁,用愛關心,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復自信。
最初我們溝通時,心心并不誠實,經常編造一些幼稚的謊言,想欺騙我,蒙混過關。當謊話一次次被拆穿,老師仍然不言放棄時,孩子心頭的冰開始融化了。隨著時光的推移,我贏得了她的信任,從我經常找她談話過渡到她會主動跟我交流,有時分享快樂,也有時傾訴苦惱。她開始愿意聽取我的建議,并努力的配合。例如,她問我自己心里特別想改掉以前的壞毛病,但有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該怎么辦?我告訴她,要想改掉壞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堅強的毅力,更需要堅持,老師對你很有信心。還教給她一種心理戰(zhàn)術,以后再控制不住自己時,就把它當成一次考驗,看看你能不能戰(zhàn)勝自己,順利過關,每戰(zhàn)勝自己一次,就在心里表揚自己一次。她笑著點頭,表示接受。以后我隔三差五就悄悄的問她,怎么樣?笑容告訴我她成功了。
3、打造機會,增進和同學之間的溝通。
我還特意在班隊會上為心心打造了一次和同學溝通的良機,(我提前讓心心媽媽準備好了很多筆),首先她誠心誠意的向同學們道歉,并保證以后努力改掉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請同學們幫助和監(jiān)督。接著心心將神秘禮物送給同學們,(禮物就是那些以前被偷拿走的筆,)當心心把禮物一一送還到同學們手中,說對不起,請原諒的時候,有的同學不好意思,有的同學驚呆了,還有的落淚了,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這個曾經為同學們討厭、老師頭痛的心心能做出如此的舉動,真的很意外。我也備受感動,就趁熱打鐵,真誠的呼吁全班同學都來幫助她,讓同學們明白了“錯誤難以改變,但可貴的是知錯能改”的道理,希望心心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現。有幾個熱心的同學提出愿意和她交朋友,幫助她學習,真是求之不得!相信這些同學一定能以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她,讓她慢慢走出心靈的陰影地帶。
3、咨詢心理專家,尋求科學的心理疏導方法,對癥下藥。
在我和心心媽媽雙方共同努力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擔心判斷失誤或方法不對頭,怕適得其反。于是,我們聯系了市立醫(yī)院的心理專家,進行咨詢。當我們把孩子的種種表現反映給心理醫(yī)生后,初步被診斷為“兒童行為障礙”,而且從現在孩子的各種表現來看,所患的心理疾病比較嚴重。
通過咨詢,我們對這種疾病有了更多地了解,原來心理治療不是單方面的,雖然出現問題行為的是孩子,但是父母的心理也有需要調適和改變的地方。有些家長帶孩子來,認為只要孩子改變就好,不認為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需要調整,通常這種的治療效果有限,孩子或許治療期間有些進步,但治療關系結束后,沒幾個月就復發(fā)的機會很大。
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老師積極參與治療的過程,同時把在醫(yī)院所學到的行為改變技巧,和心理調適的方法,在家里、學校實行看看,若做起來有問題,下次來醫(yī)院時,再和治療師好好的討論。等到方法學習得差不多了,孩子的情況進步到令人滿意時,便可暫時中止治療關系,或拉長治療期間。行為障礙的孩子,雖然難以處理,但是耐心地配合治療,總是有慢慢改善的機會。
有了心理醫(yī)生的指導,我們對治療充滿了希望。
關鍵詞:大學生;自卑;o導措施;自信
自卑,是指過低地評價自己,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他人,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害羞、不安、內疚等情緒。
大部分高職生因中考或高考失利而選擇讀職業(yè)技術學校,成為這個群體的一員時,在他們的心里面已經烙上了自卑兩個字了,有些同學因在職業(yè)院校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會慢慢消減這種自卑心理,但有部分學生因人際關系處理不當或沒適應新的環(huán)境,自卑的心理會越來越強,作為一名輔導員如何消除學生自卑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是我們不可避免的課題。但這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需要輔導員付出自己的愛心、耐心與智慧才能使自卑學生鳳凰涅。下面是我對一位具有較強的自卑心理學生的輔導教育總結。
一、案情介紹
“老師,給我點時間行不?我煩透了。”小文來到辦公室一臉憂郁地向我求助,我?guī)捉尞悺N覟樗懔瞬?,我關上了門,我們倆并排坐在沙發(fā)上。“我都對他們那么好了,他們還嘲笑我,打擊我?!彼跣踹哆兜啬钪?,從他的叨念中明白了他受到了某幾位女生的鄙視,受鄙視的原因是因為他又去附近的咖啡店花20元買了一杯綠茶。“他們就說我炫富,而花錢是我最后的精神支撐了,她們還不放過……”
從他的訴說中我感到孩子有著嚴重的自卑,同時我心中產生了幾個疑問:第一,為啥花錢成為他最后的精神支撐了?第二,他為什么要喝茶,還經常喝20元一杯的綠茶?這些舉措確實與入校不久的大學生的身份有點不相符。我?guī)е@些疑問去尋找相關的原因。
二、多方位尋找原因
為了解開孩子的心結,為了解開我的疑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收集與他相關的資料。
(一)從我的角度觀察
我將他拉入我的視線范圍,我開始觀察他的日常學習生活與行蹤。發(fā)現他的隨身物品比較高檔,比如手機是蘋果的,平板電腦也是蘋果的,身上穿的也是大品牌的,他腳上的那雙鞋至少是800元以上的;還發(fā)現他基本上不在食堂吃飯的,手里總是一瓶飲料,且比一般的同學出校門要頻繁得多;他要么獨行,要么總是與本班的一位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差的男孩同行,另就是隔壁班的有幾位同學老是來找他(后來了解他這幾位同學找他是因為可以吃到免費的食物);他的床上非常凌亂,雜七雜八的東西很多,床下到處是沒洗的襪子、短褲,室友的意見很大,連續(xù)三個早上只見他漱口不見洗臉;上課總是坐在最前面,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他回答問題之后總有一群人說“切”;還有一點他很怕事,不管誰都可以拍住他。從我的角度看到的是:小文有比較優(yōu)越的經濟來源、不講衛(wèi)生、人緣不是很好、受人欺侮、學習積極性高、與各科老師的關系比較好。
(二)從本班同學了解
我分個地找到了幾位稱職的班干部,他們一致認為小文特愛炫富,老是在QQ里發(fā)表說說炫自己今天去哪高檔的地方吃了什么、玩了什么,老說自己家有錢,去稍遠的地方都是坐飛機,老說自己家里很有錢;另外就是老是把父母離婚的事掛在嘴上。從同學們的嘴里我抓到了一些關鍵的字眼:顯擺、炫富、父母離異。
(三)與好友探討
我找到了與他最要好的那位同學,該同學認為小文是一個講義氣的人,總是請朋友吃東西,只要誰需要錢他就會借給別人,但是在錢方面太沒有節(jié)制了;還有該同學說小文總希望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很重要,很了不起,所以會做出一些出乎意外的事情,但是因為意外太多,越來越多的人瞧不起他。在朋友眼里小文是一個講義氣、慷慨、不會理財、希望別人在乎他。
(四)了解家庭文化
我以家訪的名義撥通了他家的電話,接電話的竟然不是本人而是他的伯父,伯父以很委婉的口吻拒絕與我交流,而是讓他的另一位親戚我回了電話,我極為納悶,為什么不是父母?這位親戚告訴我小文的教育主要來自爺爺奶奶,在他只有幾歲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他被派給父親,父親把他丟給爺爺奶奶,小文因此與父親的關系很不好,甚至對父親帶有鄙視和仇恨。學費與生活費主要來自爺爺奶奶的退休金及親戚的支持。到此,誰的心都會變得沉重。小文是一個缺父母愛的孩子,這就是他為啥希望通過以錢來支起自己的精神支柱的理由了,自卑心理不得而知。
(五)從其本人身上尋找根源
做完前序工作之后,我找了個比較合適的機會與他談心。他講述了他成長的點點滴滴及外界環(huán)境帶給他的傷害。
1.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他也因此經常遭受同學的歧視,他的耳邊會經常有這樣的聲音:“你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你是一個沒有父母的孩子……你是一個野種”。眾口鑠金,積毀銷骨,那時父母確實不在身邊,他也不知道為什么,當別人一遍又一遍講起時,他認為這一切都是真的,自認為低人一等。所以從小就任憑同齡人欺侮都不敢還擊,只是心里非常恨爸媽絕情地拋棄。如此境況下度過的童年才是他自卑心理的根源。
2.初中時,因為他犯了個錯誤,老師懲罰他掃了一年的廁所,于是同學們老嘲笑他是個“掃廁所的”。
3.每逢過年過節(jié)家人聚在一起就會因他和他爸的事情吵架,這讓他切切實實感到自己是多余的。
4.奶奶總說媽媽和外婆這不好那不好,說媽媽不該嫌貧愛富離開他和他爸,還不準小文見他媽,假話千遍也成真,所以小文從小就非常不喜歡媽媽,也不見媽媽,甚至恨媽媽。
5.有幾位親戚是企業(yè)家,比較富有,父老鄉(xiāng)親都夸他們。讀初中時,當自己給同學們說起這幾位有錢親戚時他們就會對小文投來羨慕的目光,這就是他為啥要炫富的原因了吧,因為他可以在錢的方面找回自己的一點尊嚴。
三、確定目標,制定輔導措施
(一)輔導目標
1.改變孩子對父母的看法,接納父母。
2.對財富的正確認識。
3.培養(yǎng)優(yōu)良的行為習慣,改善人際關系。
4.走出自卑,真正樹立自信。
(二)輔導措施
要治好孩子十啄昀吹男牟∈凳舨灰祝但孩子還年少,我們應該正確地引導他,讓他形成一些健康思想和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結合孩子的各種跡象我采取了以下輔導措施。
1.尋求家人的支援。他的自卑最早來源于旁人對父母的看法,要改變他對父母的情感觀念必須要改變他身邊最親的人對其父母的情感與表達方式。孩子雖然沒有得到很多來自的父母愛,但是他得到了來自以爺爺奶奶為核心的家族人員的關愛。不過爺爺奶奶在充當父母的角色培養(yǎng)孩子的同時也給他灌輸了對母親的仇恨,再加上全家人對父親不負責任的指責,從小孩子跟著家人一起瞧不起父親。要改變孩子對父母的看法必須改變家人對父母的態(tài)度,特別是爺爺奶奶和幾個出資人。
首先,找家庭核心人物溝通。該親戚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我請他做家庭溝通的橋梁,懇請他轉告爺爺奶奶及他的其他家人不要再在孩子面前講他爸爸媽媽的不是,一定要鼓勵孩子去看望媽媽,也請他的家人允許他們母子相見,讓他感受母愛,不要再培養(yǎng)孩子對父母及社會的仇視,相反要孩子學會感恩,要感謝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父母不能在一起,是父母無緣而盡,孩子不是出氣筒,不是孩子的錯。后經調查,他的家人都按我的要求在做。
其次,呼喚媽媽共同面對。媽媽很感謝我的出現,她一直希望有一個人來溝通她母子之間的情感。說起對兒子的虧欠幾度泣不成聲,她答應我會排除一切阻礙來關愛孩子,感化孩子,別的母親能做到的他都會去做,會盡力改變孩子認為母親不要他的看法。
2.學會理解父母。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必須先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我利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緒療法”。該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并不是外界發(fā)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tài)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在孩子心理一直埋怨父母的離婚,一直渴望父母能復婚。我們進行了一次非常深入的談心。第一,我給他分析了父母為什么會離婚;第二,我讓他換位思考母親的境況;第三,我以班上其他離異家庭的同學做事例,他們同樣是離異家庭孩子,但是他們沒有把自己弄成這樣;第四,根據他們家庭的境況,及父母各自當前的生活,復婚的幾率幾乎為零,讓他接納父母離異且不可能再復婚的事實。
3.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從小缺乏父母的教導,加上因憐而嬌慣,除了自己會吃飯,這孩子生活上基本上不能自理,所以遭到室友的嫌棄。為培養(yǎng)他良好的自理能力,早上我會親自到寢室督促他搞好洗漱,整理床上用品,不會做的一點一滴地教;規(guī)定他定時洗澡換洗衣服;再進一步分配他搞衛(wèi)生寢室,慢慢地室友不再排斥他了,他說話都有底氣些了。
4.突出特長。孩子很熱心,愿意為同學們服務,好表現,善于思考,會通過各種途徑來查找資料補充自己的能量,他的電腦技術相對其他同學要在行,針對他身上這些特點我要他參與班團委工作,大多數的班會由他來組織并主持。因為用心,每次班會都比較有特色,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加上老師的表揚,同學們慢慢地接納了他,并認可他的成績,這給他帶來莫大的鼓勵。另外孩子是學校辯論隊成員,我以我的專業(yè)特長為孩子提供一些建議,我們相互切磋,孩子在辯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學校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信心。
5.關注。孩子一直都很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特別是老師的看法。針對他這個心態(tài),我經常把他帶在身邊,要他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上的一些小問題與他一起討論,有好吃的給他分享一點,冷了提醒他添加衣裳,病了給他送藥……讓孩子感覺到他的重要性,讓他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
四、輔導成效
經過一個學期的引導,在小文身上發(fā)生了如下變化:①接受了父母離異的事實,并且經常去看望母親,與母親經常保持電話和QQ交流,并能理解父母的不易,并流露出將來自己一定賺錢養(yǎng)父母;②用錢有計劃了,并學會存錢了,也經常與同學一起在食堂用餐了;③能自理了,并能做好個人衛(wèi)生,與室友玩到一起了;④愿意為同學服務,還為他人輔導功課,成績飆升,同學們愿意與他談笑風生;⑤愿意為老師服務,系部老師都請他做點電腦技術方面的工作;⑥整個人忙起來了;⑦抬頭挺胸,步伐快速;⑧立志出國,下決心學好英語,并付出了行動。
這一路來雖然付出了很多艱辛,但幫學生找回了自信,解脫了痛苦,回到真實的世界,這是做老師的最大的安慰。
參考文獻:
[1]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M].民族出版社出版,2012.
[2]李艷清.大學生異常心理案例研究現狀綜述[J].生物技術世界,2013.
[3]齊長利,鄭桂萍.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來源及應對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
關鍵詞:大學生 自我接納 團體心理輔導 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021-02
自我接納是指一個人可以對自己所具有的一切特征樂意去了解、面對和無條件接受,并能夠承認自我的客觀存在,關注自己的正面價值。自我接納是人健康成長的前提,一般自我接納程度低的人常會表現出自卑、自我否認和自我排斥。《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研究》顯示,有456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自卑,缺乏自信心,而筆者在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中也發(fā)現很多大學生在自我接納方面存在問題。自我接納水平低會帶來低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大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研究發(fā)現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有效提高自我接納水平,故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出“大學生自我接納團體心理輔導方案”,以探討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一、團體輔導活動目標
(1)促進成員的自我覺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2)接受自己的優(yōu)缺點,能夠積極地悅納自我。
(3)挖掘自己及他人正向特質,提升成員的自我價值感,建立自信。
(4)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優(yōu)點與長處,培養(yǎng)積極自我評價的習慣。
二、團體輔導的性質
根據此次團體輔導的目標和參與者的特點,本次團體設計成封閉性、結構式、發(fā)展性的同質性團體。
三、活動對象
團體成員主動自愿參加,并且在自我接納方面存在著相似的問題或困擾,想通過團體更好地覺察自我,提升自信者。通過面談結果,確立團體成員。面談內容為:(1)參加團體的目的;(2)怎樣看待自己;(3)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按照團體心理輔導理論,成長性團體以8-12人為宜,以保證活動效果。
四、活動時間安排
每次活動15-2個小時,共8次活動,每周進行一次。
五、活動方案
整個團體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導入階段、實施階段和結束階段。導入階段是形成團體,通過活動讓團體成員彼此認識,建立團體規(guī)范,創(chuàng)立和諧、溫暖、安全、理解的團體氛圍。實施階段通過較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和團隊活動,進行更深入地分享討論,促進成員的自我認識、自我探索進而獲得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注重成員的正向行為認知的建立。結束階段是協(xié)助成員對自己的團體經驗作歸納總結,鞏固咨詢效果,將在團體中所收獲的東西應用到日常生活學習中,使個體不斷地獲得改變和成長。同時處理分離情緒并向團體道別。
(一)第一單元:相逢是緣
目標:協(xié)助成員彼此認識,明確團體的目標,形成團體氛圍,確定團體規(guī)范活動進行方式、促進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與接納。①熱身活動:大風吹。以輕音樂營造氣氛,每位成員圍成一個圓圈坐下。指導者站在中間,喊“大風吹”,其他人都要齊聲問“吹什么”,指導者回答吹部分身上具有共同特點的成員,要求這部分成員用最快的速度站起來互換位置,指導者也參與搶占位子坐下,沒有坐到座位的成員站在中間繼續(xù)大風吹的活動。通過熱身獲得對成員的初次認識,建立輕松活潑的氛圍。②認識我:兩人一組互相自我介紹,介紹內容為“我叫***,認識我是你三生有幸,我有以下優(yōu)點:一,我是一個……的人,比如……(事例),二,我是一個……的人,比如……(事例),等等”,哨聲響起換下一個人,交換所有成員后回到團體,并向大家介紹自己認識的最后一位朋友,如這是我的朋友,他的優(yōu)點是……分享自我介紹和被別人介紹時的感受。通過活動展示自己,促進成員之間互相了解。③建立團體規(guī)范:和成員共同討論制定保密、真誠、尊重、中立、遵守紀律等規(guī)范,保證團體活動安全有序進行。④組員心聲:在紙上寫出對團體的感覺、擔心和期望并進行討論,促進團體認同。
(二)第二單元:認識自我
目標: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①熱身活動:口是心非。成員口中說出的行為和自己作出的行為不一致,下一位成員要作出上一位成員口中所說行為,依次類推。目的是使成員注意力集中到團體中來,激發(fā)活動熱情。②猜猜“我是誰”。在紙上寫20次“我是誰”,要求寫下來的要盡可能地反映出你的特點和個人風格。把紙團放一起打亂,每個同學抽取一張,然后大家對該生的答案進行分析,試著猜出該生是誰,得到確認之后,大家對該生進行評價,如他的優(yōu)點、缺點等,如此直至每一份答案都經過分析,每一個組員都被評價。此活動目的是正確認識評價自己并接納自我。③畫出心中的自己。通過畫“自畫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展示一個“內心的我”。通過交流使成員讀懂你、我、他,促進彼此的理解。
(三)第三單元:覺察自我
目標:加深對自我的覺察,通過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感受過去事件對自己的影響,并對自己的人生作出評估。①熱身活動:互助互愛。大家圍成一個圈,雙手搭在前一個人的肩膀,捏肩膀、拍后背。 然后向后轉,雙手搭在前一個人的肩膀,捏肩膀、拍后背。目的是通過身體的接觸拉近心理的距離,使人放松,感受到幫助別人和接受別人的幫助和關愛。②畫大樹。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想象一棵大樹,并在紙上畫出這棵樹。并且分享:這是一顆什么樹、長在什么地方、一棵還是幾棵、天氣如何、有沒有風、樹齡、活樹還是枯樹、什么季節(jié)、大樹還是小樹,這棵樹讓你想起誰、像誰……③我的生命線。由我的生命線了解過往的事件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覺察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承認人生是波瀾起伏的過程,接納自己的悲哀和沮喪,認識了解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認識到生命線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廣度和深度是由自己書寫的。
(四)第四單元:悅納自我
目標: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及不完美,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積極地悅納自我,并學會通過改變不合理信念來調節(jié)情緒。①暖身活動:愛的抱抱。目的:活躍氣氛,使團體進一步融合。②看圖想象??磮D并給這幅圖起個名字。目的是讓成員認識到對同一事物,人們的看法卻有如此大的差異。這就像我們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對我們的認識和看法是不同的。我們不可能令周圍的每一個人都喜歡你、欣賞你。事實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我們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充分認識自己。 同時,正確看待來自外界的不同評價。③積極賦義。在紙上寫下自己認為不好的性格特征,然后對這些不好的性格特征進行積極賦義,如:多疑――積極賦義就是自我保護意識強;畏首畏尾――積極賦義就是小心謹慎……團體進行分享,并討論某些性格特征什么情況下具有積極作用,什么情況下具有消極作用,如何避免其消極作用。目的:悅納自我,認識到性格本身無所謂好壞,只要能在適當的場合恰當地應用,任何一種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④情緒ABC理論:學會用積極的信念來自我調節(jié)情緒。
(五)第五單元:肯定自我
目標: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提升自信,發(fā)展自我。①熱身活動:人椅。所有的學員圍成一圈,每位學員將他的手放在前面的學員的肩上;聽從訓練者的指揮,然后每位學員徐徐地坐在他后面學員的大腿上;盡可能堅持更長的時間。目的是通過成員之間的通力合作,感受集體的力量。②自信百寶箱。在卡片上寫下在自信心方面,自己做不到的是什么,或者說在什么時候感到自卑。大家全寫好之后把卡片放在一起,隨機抽取,請大家共同幫助寫卡片的同學。目的是通過別人成功的經驗給予自己幫助。③優(yōu)點轟炸。小組成員被其他成員用發(fā)自內心的語言贊美(注意:贊美必須是真誠的、實事求是的、正面的),把在小組中了解的、觀察到的、想象中的其他成員的所有優(yōu)點都說給他聽。目的是使成員認識到自己未曾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獲得肯定,提升自信。④天生我才。填“天生我才”練習表:A.我最欣賞自己的外表是 B. 我最欣賞自己對朋友的態(tài)度是 C.我最欣賞自己對求學的態(tài)度是 D. 我最欣賞的一次學業(yè)成績是 E. 我最欣賞自己的性格是 F. 我最欣賞自己對家人的態(tài)度是 G. 我最欣賞自己對做事的態(tài)度是――目的是學會欣賞自己。
(六)第六單元:笑迎未來
目標:覺察并分享自我的成長,處理分別情緒。①自我尋寶。尋寶方式:我開始喜歡我自己,因為……②回顧我的收獲。回憶這幾次團體活動并討論,最喜歡哪一個單元、心得感想最多是哪個單元、哪個單元幫助最大……并說出參與團體后的改變或收獲。③反饋與祝福。團體圍圈而坐,輪流對每一位成員進行反饋參加團體之后的變化。反饋結束后,在紙上寫下對他人的祝福和建議。最后團體成員圍圈擁抱,通過身體的接觸帶來溫暖和力量,體驗在一起的感受,獲得支持與信心。
六、團體效果評估
(1)在團體進行中,從團體成員的參與狀態(tài)進行評估。是否堅持出席,是否遵守團體契約,是否對活動積極反應以及對活動的反饋等等,領導者要根據自己的觀察來評估活動設計和實施的效果,并及時作出調整。
(2)團體結束后,從團體成員的活動反饋來進行評估。一方面,可以通過交流、訪談和開放性問卷的形式獲取反饋,包括他們喜歡的活動、不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對活動的意見和建議、自己的改變及團體中其他成員的改變、問題的解決程度等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標準化量表的形式,比如《自我接納問卷》來測量團體成員在參與團體前后的變化,并設置對照組進行評估。
(3)團體結束一段時間后,可以用跟蹤調查的方式進行評估。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自我接納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時一刻的,最主要是看能不能內化到團體成員的內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在團體結束一段時間之后,通過成員自己及周人進行評價,看看成員對自我評價是否變得更積極更客觀,對自我接納的理解是否從認知層面深入到情緒體驗層面,并影響著平時的行為表現。
當前,一些心理問題在普通中小學已不鮮見,對存在著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已成為中小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在中小學(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學校心理輔導室往往難以滿足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現實需求。因此,開展班級個別心理輔導就成為了眾多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路徑選擇。
班級個別心理輔導是班級教師(通常是班主任)在班級環(huán)境下,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幫助中小學生消除一般心理問題,增進心理健康,促進人格健全發(fā)展的過程。對于缺乏心理輔導(咨詢)專業(yè)訓練的普通教師而言,實施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難題在于:第一,實施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基本思路如何把握?第二,實施班級個別心理輔導時,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要領是什么?本文將結合案例(為了簡潔地說明班級個別心理輔導原理,本文選用的是小學生案例),談談對中小學生一般心理問題的班級個別心理輔導六步法。
【案例】
小麗,小學二年級女生。一天中午,小麗的班主任和學校德育主任一起到校長辦公室向校長訴苦。德育主任說:“校長,我們遇到一個‘奇葩’的小女生。不管是班上同學還是科任老師,只要小麗覺得別人說的話、做的事不如她的意,輕則破口大罵,重則操起課桌椅就砸人。班主任不管是批評、懲戒還是其他辦法都治不了她這毛病。全班學生的家長一致要求給她轉班。您是校長,水平比我們高一些。我們只有把她交給您,您看怎么辦吧?”
第一步,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正確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是實施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起點。這一步驟的專業(yè)意義在于,通過評估才能確定學生應該接受的心理服務類型,進而明確幫助學生的最恰當的服務主體。
班級教師要對學生作出評估,必須掌握兩個方面的知識。第一,如何判斷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否健康?第二,如何判斷學生心理偏差的程度?
有研究者提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對自己有信心,即對自己有基本的了解,能作出正確的自我評價。
(2)對學校生活有興趣。即喜歡自己擔負的學業(yè)和工作任務,能在學習和工作等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3)喜歡與人交往,有較好的人際關系。
(4)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能根據環(huán)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積極地適應環(huán)境變化;能面對自己的成長變化,學習調整自己;遇到失敗和挫折,不過分焦慮不安和頹廢喪氣,具有一定的挫折容忍力[1]。
以此標準衡量小麗,她在面對小的挫折方面表現出很低的容忍力,并且有言語和行為方面的攻擊,可以初步判斷她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狀態(tài)是不夠健康的。那么,這種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不是屬于心理偏差呢?如果屬于心理偏差,那么小麗的心理偏差是不是非心理專業(yè)的教師可以幫助改善的呢?這需要運用心理偏差的程度劃分方面的知識才能作出回答。
心理偏差是指學生在行為上失去常態(tài),足以困擾自己而妨害其生活適應的心理狀態(tài)。從觀察指標上來看,心理偏差的判斷需要滿足三項指標:一是行為異于常態(tài);二是給自己造成痛苦;三是影響當事人的社會功能,如生活功能、學習功能、交往功能等。如果只是行為異于常態(tài)(如素食)而沒有給自己造成痛苦,也沒有影響當事人的社會功能,則此種行為并非心理偏差的表現。
對照心理偏差的條件,不難發(fā)現,小麗作為小學二年級女生,表現出的攻擊,是異于常態(tài),給自己帶來痛苦,同時也影響著自己社會功能的行為(全班家長要求其轉班)。因此,可以判斷小麗是存在著心理偏差的。
傅安球[2]將心理偏差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以及心身障礙與心身疾病等幾大類。其中,一般心理問題是輕微的心理偏差,通常不存在心理狀態(tài)的病理性變化,是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局部異常狀態(tài),具有明顯的偶發(fā)性和暫時性,常與一定的情景相聯系,即常為一定的情景所誘發(fā)。由此可見,一般心理問題在每個人的某一時刻、某一情景下都可能發(fā)生。中小學生由于心智發(fā)育還不夠成熟,更常出現一般心理問題,通過班級個別心理輔導是可能消除的。
而其他的心理偏差都是心理狀態(tài)的病理性變化,具有明顯的持久性,與一定的情景無必然聯系。對于除一般心理問題以外的心理偏差,必須由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甚至是心理治療師才能處理,學校教師既無能力也無權限處理心理障礙。
根據心理偏差的分類,不難發(fā)現,小麗的攻擊常發(fā)生于其個人要求不能得到滿足之時,需求得不到滿足是其攻擊的誘因。由此判斷,小麗的心理偏差屬于一般心理問題,應該納入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服務范疇,即幫助小麗的服務主體是教師。
第二步,探查學生心理問題的本質。
不同的學生出現同樣的異常行為,其背后的心理問題可能是不太一樣的。這就好像不同的人都有發(fā)燒癥狀,但導致發(fā)燒的原因很可能是不一樣的。只有找到導致發(fā)燒的病灶并對癥下藥,才可能消除病灶、退燒成功。探查學生心理問題的本質是通過考察學生的異常行為表現,定位現象背后的心理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有助于教師透過心理異?,F象發(fā)現問題的本質,從而為后續(xù)即將制定的輔導目標提供可靠依據。
現場觀察是探查學生心理問題本質的最常用的方法。此方法的重點是了解學生班級生活與學習的真實狀況,特別是心理問題發(fā)生時的具體情境,從而掌握一般心理問題的具體誘因。本案例中,校長通過與班主任和德育主任的對話,對小麗的情況進行了探查。
【案例(續(xù)1)】
校長問:“小麗的行為多長時間發(fā)生一次?你們了解每次發(fā)生極端事件的全過程嗎?”
班主任說:“基本上每天都有這樣的事情。比如:玩游戲時,小麗要按她的規(guī)則進行,別的同學不同意,她就罵別人甚至打別人。再比如,上課時,老師點別的同學發(fā)言,她舉了兩次手都沒點她,她就煩了?!?/p>
校長繼續(xù)問:“你們問過她為什么要這樣了嗎?”
德育主任說:“問了!她說,誰讓他們不聽我的,那我就要打他們?!?/p>
校長又問:“你們認為她打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通過探查,校長認為,小麗打人的行為一般都是在其個人需要沒能得到即時滿足時發(fā)生,這反映出她在控制情緒以及用合理方式表達自身訴求方面存在問題。因此,增強其情緒控制能力以及學習合理地表達訴求,是個別心理輔導的重點。
第三步,確定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目標。
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目標,是指班級教師對具有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實施輔導后,其一般心理問題的改善效果。這里的效果不僅是指偏差行為的量的減少,同時也包括學生因一般心理問題而受到影響的那些社會功能的改善狀況。以案例中的小麗來看,在確定其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目標時,就應該既包括攻擊的減少程度預期,也應該包括情緒調控水平提升、合理表達訴求能力的發(fā)展,進而提升同伴群體對小麗的接納度。
為了充分發(fā)揮輔導目標對教師輔導過程的價值導向和即時激勵作用,在確定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目標時,必須遵循以下兩項要求。
第一,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班級個別心理輔導不是給學生治病,而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其本質是一種教育活動。因此,教師在確定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目標時,首先要明確使學生發(fā)展積極心態(tài),促進其健全人格養(yǎng)成的長期目標。唯此才可避免一種危險,即教師用非常手段消除了學生的問題行為卻給學生制造出新的心理偏差。
第二,在明確短期目標時,在表述上要以受輔導的學生為主體,用可觀察、可評估的指標對目標予以具體體現。只有這樣,班級教師才能將學生的行為表現與短期目標進行具體對照,從而對輔導效果作出可靠的判斷。
本案例中,校長為小麗確定了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目標。
【案例(續(xù)2)】
小麗的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目標:
(1)短期的消極行為改善目標:完全消除肢體攻擊,一周少于兩次語言攻擊;
(2)短期的積極行為達成目標:在班級活動中能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
(3)長期的發(fā)展目標:能得到一半以上同學的持續(xù)接納。
第四步,分析學生擁有的積極資源。
在確定了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目標之后,接下來要考慮的是用什么力量來幫助小麗改善自己的問題。在一般的教育情境下,教師比較習慣用“耳提面命”的外鑠力量幫助學生矯正行為問題,但對小麗這樣有著一般心理問題的學生卻適得其反。伊根(Egan)認為:“咨詢師可以幫助當事人認識到他們未能利用或未能充分利用的機會與潛能,賦予其力量?!边@一觀點對教師開展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啟示是,教師要全面分析學生擁有的各類積極資源,并組織和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生通過積極的內發(fā)力量(相對于外鑠力量)去克服自身的一般心理問題。
那么,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分析學生所擁有的積極資源呢?
第一,動力資源(想干什么)。是指對學生的行為具有啟動和維持作用的資源。如學生的個體需要、行為動機、價值觀等。
第二,能力資源(能干什么)。如多元智力(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動覺智力、人際智力、內省智力)中的一種或幾種、生活能力以及某些特殊能力等。
第三,家庭資源。如家庭氣氛,家長的愛,家長的文化層次、性格特點等。
按照上述思路,分析小麗具有的內在積極資源包括以下方面。
【案例(續(xù)3)】
(1)動力資源:小麗希望得到同學們的認可、接納和尊重。
(2)能力資源:小麗獨立生活能力強,基本上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完成。
(3)家庭資源:小麗的外婆是個好強的老人,特別不希望聽到別人對她的家人、家庭的貶低。
以上對小麗的積極資源的分析,將對后續(xù)輔導產生關鍵作用。
第五步,擬定輔導行動計劃。
輔導行動計劃是在完成前面四個步驟的前提下,為具體的輔導過程繪制的路線圖及相應環(huán)節(jié)的策略選擇,對輔導者具有過程導向和效果反饋作用。班級個別心理輔導的行動計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以發(fā)揮心理輔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良好的輔導關系并不是指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而是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即相信教師能理解自己,同時相信教師能幫助自己產生好的改變。概而言之,良好的輔導關系是一種學生對教師在情感上和能力上的雙重信任狀態(tài)。情感上信任,學生會趨向教師;能力上信任,學生會與教師合作。
環(huán)節(jié)二:在調動學生意愿的前提下,師生共商輔導目標并訂立契約。
低年段小學生的輔導目標比較簡單,契約一般不必書面化。
中年段小學生的輔導目標可以長期與短期兩類目標并重,契約可以簡單書面化。
高年段以上的學生,輔導目標必須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并重,契約最好書面化。
環(huán)節(jié)三:選擇恰當的活動載體。
此環(huán)節(jié)的輔導關鍵點是,一定要從學生的積極資源出發(fā),選擇能利用其積極資源克服心理問題的活動載體。同時,教師要注意運用以下四種策略鞏固輔導效果。
(1)注意及時反饋。即對學生的積極變化用學生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以激勵良好行為的反復出現。
(2)關注積極變化。學生的問題行為在輔導過程中繼續(xù)出現是正常現象,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積極變化。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如對自己或同伴的傷害性事件),可用暫時擱置的方式應對。
(3)注意表達信心。教師要用各種方式對學生表示充分信任,千萬不可用消極定論使前期的輔導工作功虧一簣。
(4)注意資料積累(成長記錄袋的運用)。教師要對輔導過程中學生的積極行為表現進行具體記錄(日志或圖片方式均可)。資料積累既是對輔導效能的評估依據,也是建立輔導信心的可靠手段。
第六步,實施輔導活動并評估階段性進展。
此步驟的實施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利用學生自身的積極資源,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二是只能在達到前一環(huán)節(jié)目標的情況下,才能進入下一個輔導環(huán)節(jié)。
【案例(續(xù)4)】
環(huán)節(jié)一: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
周一上午,下了第四節(jié)課以后,校長來到小麗的班級。問:“同學們,誰是小麗???”
學生們聽到校長問起小麗,立刻爭先恐后地向校長介紹并用手指向小麗。個別學生還起哄說:“哈哈,校長來批評小麗了!”
小麗戒備地看著校長,手也攥得緊緊的。
校長慢步來到小麗跟前,笑著說:“哦!你就是小麗??!聽說你的獨立生活能力很棒,自己的事情都能做得很好,我邀請你今天中午幫助我整理辦公室。你愿意嗎?”班上的學生尤其是小麗都愣住了!
很快,小麗回過神來,使勁兒點頭并連聲說:“真的嗎?我愿意!我愿意!”
校長接著說:“那好,一會兒吃完飯以后,你就到校長辦公室來,我等你喲!”
校長走后,小麗驕傲地對同學們說:“校長不是來批評我的!她是來請我?guī)兔Φ模瑳]有請你們!”
就這樣,從周一開始,連著五天,小麗中午吃完飯以后就到校長辦公室整理內務。她的優(yōu)勢得到展示,自尊心得到很大滿足。
【案例(續(xù)5)】
環(huán)節(jié)二:訂立輔導契約
從周一到周五,小麗每天中午都到校長的辦公室來整理內務。在這個過程當中,校長沒有詢問小麗攻擊同學的情況,只是真誠地表達對小麗生活能力的欣賞。
周五,小麗忙完以后,校長說:“這個星期有你幫助,我的辦公室整潔多了,好多人羨慕我的辦公室呢!”說到這兒,校長停頓了一下,觀察著聽她說話的小麗。
發(fā)現小麗正專注地聽著,校長繼續(xù)說:“我從你這兒也學到該怎么整理內務了!下個星期你不用每天中午來了,我自己也學著整理一下辦公室。你每周三中午再來幫助我,也順便檢查一下,看我整理得好不好吧!”
聽到這兒,小麗急了,說:“校長,我喜歡給你做衛(wèi)生?!?/p>
校長笑了,說:“我知道?。】晌也荒芾鲜且蕾嚹惆?。下個星期三,你再來吧。不過,我有一個要求!”
小麗連忙問:“什么要求?什么要求?”
校長不急不緩地說:“校長不希望還沒到星期三,就有同學或老師跟我說,小麗沒你說的那么棒!她連自己都管不住,哪能管好衛(wèi)生呢?”(口頭契約)
小麗聽到這兒,立刻保證道:“校長,不會的!我保證可以管好自己的!”
【案例(續(xù)6)】
環(huán)節(jié)三:選擇恰當的活動載體
接下來的三個星期,小麗每周三的中午都準時來到校長辦公室,“檢查”辦公室內務。在這個過程中,校長把從班主任那里了解到的小麗在情緒控制以及與同伴交往的情況,用肯定、激勵和欣賞的話語方式,不經意地向小麗表達。同時,還囑咐班主任把小麗的進步及時向其家長通報。
三個星期以后,校長問小麗:“小麗,你覺得校長內務整理合格了嗎?”
小麗笑了,調皮地說:“校長當然合格了!”
校長接過小麗的話說:“那我以后要在沒有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自己整理辦公室了!”
小麗著急地說:“校長,那你不要我來了嗎?”
校長說:“不是啊,如果我遇到新的麻煩,還是會邀請你的。不過,還是那句話,我不希望聽到別人說校長看錯了人哦!”
小麗依依不舍地說:“校長,那我想你了怎么辦呢?”
校長說:“是?。⌒←愐胛伊嗽趺崔k呢?”說完,從抽屜里拿出一塊普通的橡皮遞給小麗,說:“這樣吧,校長把這塊橡皮送給你,你想我的時候就看看橡皮。橡皮就是我,我就是橡皮!”(這是行為控制的提示物)
小麗高興地接過橡皮,開心地咧開嘴笑了!
在整個輔導過程中,小麗的攻擊得到明顯的改善,輔導的積極效果得到了長時間的保持。
參考文獻
[1]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 心理學基礎[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7.
[2]傅安球編著. 實用心理異常診斷矯治手冊[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
[3]Gerard Egan著,鄭維廉譯. 高明的心理助人者(第五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fā)展的助人過程。
就業(yè)抗挫能力是指個人在遇到就業(yè)挫折時,能順利地克服挫折帶來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抗挫能力有兩方面的構成要素:(1)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人們以自己明確的目的,善于通過理性的思考,以達到維持心理平衡,能動地支配行為的能力。(2)應變能力。應變能力是一個人受挫后的自制力、適應性、靈敏性的綜合表現。
受過專業(yè)訓練的職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遵照團體動力學和群體心理學等原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運用團體輔導的技巧,指導學生以團體的形式進行活動,可以有效提高職校生的就業(yè)抗挫能力,最終實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一、國內外善于團體心理輔導提高職校生就業(yè)抗挫能力的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團體心理輔導起步早,發(fā)展快,已從學校發(fā)展到社會和家庭,覆蓋面相當廣。而我國團體心理輔導起步較晚,產生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但是近些年發(fā)展迅速,尤其在學校團體心理輔導領域,理論研究涉及范圍頗廣,但在具體實踐操作上未形成系統(tǒng)。團體心理輔導如今最活躍的地方仍是高校,研究對象也多是面對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近年來涉及的領域開始逐漸增多,團體心理輔導的內容發(fā)生了多樣性的變化,從過去的自我成長、人際交往、情緒抑郁等主要領域,開始向網絡依賴等嶄新領域嘗試探索,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主要涉獵的領域有自我概念、厭學心理、自信、學習的適應性、學習動機等領域,但多數還是偏向于發(fā)展性團體,治療性團體輔導因為對團隊領導者的要求比較高,數量還是較少,有些職業(yè)學校開設的團體心理輔導主題上則主要針對新生適應、人際關系、團隊建設等,另外團體心理輔導的輔導模式較為單一,對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踐性進行論證較少,發(fā)現針對職校生的挫折教育系統(tǒng)研究較少,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提高職校生抗挫能力特別是就業(yè)抗挫的實踐研究基本上處于空白水平,因此本課題的研究顯得非常重要。
二、團體心理輔導提高職校生就業(yè)抗挫能力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1.理論基礎
(1)團體動力學理論
團體動力學理論旨在探索團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它研究團體的形成與發(fā)展、團體內部人際關系及對其他團體的反應、團體與個體的關系、團體的內在動力、團體沖突、領導作用、團體行為等。
(2)社會學習理論
人們通常是通過他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所以團體輔導可以為各種適應不良的成員提供多個可模仿的榜樣,以幫助他們改變不適應的行為。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為職校生就業(yè)挫折教育提供了一種良好的社會活動場所和一種信任的、溫暖的、支持的團體氣氛,使成員可以以他人為鏡,反省自己,深化認識,同時也成為他人的社會支持力量。
(3)積極心理學理論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
2.實踐依據
作為長期從事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職教工作者,我們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發(fā)現學生的就業(yè)受挫能力普遍處于較低水平。我們抽取了學校部分班級,對學生進行就業(yè)抗挫能力水平測試,測試結果驗證了我們的看法。近年來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經常開展各類團體心理輔導,特別是在對班級心理委員培訓中采用了各個主題的系列團體心理輔導,培訓后心理健康教師對培訓的效果進行了測試,結合有關班主任和部分家長的訪問情況來看,團體心理輔導這種方式對培養(yǎng)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心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質有著較好的效果。因此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提高學生的就業(yè)抗挫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地面對困難、面對挫折,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課。
三、團體心理輔導提高職校生就業(yè)抗挫能力的研究策略
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轉折時期,隨著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yè)教育轉變,發(fā)展方向由升學為主向就業(yè)為主轉變,以及將直接面對社會和職業(yè)的選擇,面臨職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和就業(yè)壓力日益加大的環(huán)境變化,他們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職擇業(yè)以及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研究:團體心理輔導在職校生就業(yè)抗挫能力培養(yǎng)上的可行性、職校生就業(yè)抗挫能力培養(yǎng)團體心理輔導整體方案、職校生就業(yè)抗挫能力培養(yǎng)團體心理輔導操作模式、團體心理輔導在職校生就業(yè)抗挫能力培養(yǎng)上的實效性。在實踐過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
1.收集文獻研究資料,完成調查研究。
通過收集、梳理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設計兩份調查問卷,分別是《職校生就業(yè)挫折狀況調查問卷》和《職校生就業(yè)挫折應對方式問卷》。通過調查問卷,初步了解學生在就業(yè)抗挫能力的特點,以及面對挫折選擇應對方式的情況,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了比較可靠的依據。
2.建立課題研究QQ群,搭建交流共享平臺。
在課題研究人員QQ群,把研究計劃等課題研究的資料共享,將調查問卷的設計在QQ群里充分征求意見。
3.收集學生受挫個案,提高學生抗挫能力。
通過在學校心理咨詢室擔當專兼職心理咨詢師,收集大量學生遇到挫折的真實案例,通過咨詢老師的幫助,使學生迅速找到應對挫折的方式,從而充分了解了學生的抗挫能力,完成個案后對咨詢記錄進行整理,并定期進行案例分析,找到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的方法。
4.撰寫團體輔導方案設計,應用教學實際。
在設計團體輔導方案前先討論方案的基本框架結構,按照“導入――活動――體驗――總結”模式設計團體輔導方案,完成多個方案的設計工作,主要有:“游戲破冰,成員互識”、“理想現實,分享焦慮”、“職業(yè)興趣 自我探索”、“模擬招聘 自我認識”、“穿越生死 突破自我”等,并在心理課和心理委員培訓中加以實踐,最后將方案總結成冊。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陳虹、鄭小東主編.中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郭韶敏.談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及其心理輔導方法[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綜合版),2001,(3).
在上級教育思想的指導下,以“尊重學生,服務學生,發(fā)展學生”為指導,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為目標,做好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更好服務學生,促進全體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做好學生日常的心理咨詢服務。
1、 做好學生日常的心理咨詢服務工作,每天開放心理咨詢室,做好學生的來訪接待和咨詢工作。對于問題較明顯的學生,堅持個案的跟蹤,及時與家庭聯系。(心理咨詢室于雙周的周二及周四下午5:00???6:00下午開放,心理輔導老師有鄭老師、李老師、余老師、王老師、李老師、王老師)
咨詢途徑:
(1)學生自愿前往咨詢(團體咨詢?yōu)橹鳎?/p>
(2)班主任老師推薦
(3)輔導老師訪談
2、設立“心靈之窗”信箱,做好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訓練工作。
3、每月開設一期“心靈之聲”廣播,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知識講座。
4 、開設心理咨詢網站,隨時向學生開放。
(二)、開設心理輔導講座。
本學年,主要通過書籍和網絡來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結合青春健康教育、人際交往、學習壓力等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開設心理輔導講座,積極為學生提供知識指導和幫助。
(三)、認真做好心理咨詢室來訪者的記錄工作。但對咨詢案例的情況要進行保密,不得任意傳播,以免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
關鍵詞:高中生;朋輩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4289(2013)11-0075-03
高中是青少年學生心理成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不斷增加,心理困擾越來越多。當前,學校專業(yè)心理咨詢老師的不足及許多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敏感,使得我們要探索一種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形式豐富并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朋輩心理輔導模式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種新的形式已被引入我國高校,但鮮有服務于中學的,筆者自2008年將朋輩心理輔導引入江蘇省四星級重點高中,進行了五年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朋輩心理輔導的涵義
朋輩是“朋友”和“同輩”的合稱。朋輩心理輔導(peer counseling)是指非專業(yè)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監(jiān)督向尋求幫助的年齡相仿的同學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過程。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于缺乏心理專業(yè)咨詢師,一場非專業(yè)心理輔導運動在精神衛(wèi)生領域掀起,很多學者嘗試探索對學校內一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培訓,讓他們來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同學[1]。隨后,美國和加拿大的很多高校和中學都開展了朋輩心理輔導的研究和實踐。
二、朋輩心理輔導的特點
朋輩心理輔導作為一種非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活動,在目標、要求和治療方法等方面與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一)親近性
朋輩心理輔導一般在熟人或朋友之間進行,很少在陌生人之間進行。而專業(yè)心理輔導則要求避免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多重關系——“盡量不與熟人、親人、同事建立咨詢關系”[2]。
(二)無償性
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利他行為。通常情況下是雙方自愿的,并且不存在朋輩心理輔導員向受助者索要物質報酬的問題,這區(qū)別于專業(yè)心理咨詢——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合同式的職業(yè)性人際關系。
(三)相互性
傳統(tǒng)的觀念是高中生對心理輔導比較敏感。朋輩心理輔導改變了學生在傳統(tǒng)心理咨詢中的被動角色,助人者和受助者的角色可能會在輔導過程中隨著情境的改變而相互轉換角色,學生更容易接受。
(四)便利性
在朋輩心理輔導中,助人者和受助者往往共同生活,交往密切,彼此較為熟悉,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提供安慰、鼓勵、傾訴、勸導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特殊時期甚至可以在第一時間對受助者的言行進行直接干預,為解決心理問題贏得了時間[3]。
(五)有效性
高中生在年齡、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情感體驗等方面都比較接近,朋輩之間容易溝通交流,所以來自同學和朋友的建議比較容易接納,從而可以有效解決心理問題[4]。
三、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的意義
(一)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彌補專業(yè)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高中生在高考的教育形式下承受了巨大的學習壓力,心理問題日益凸顯。盡管目前各中小學校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專職心理教師嚴重短缺且素質不高,有些是非專業(yè)心理學畢業(yè)。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中學生對心理援助的需求[5]。例如,張家港的九所普通高中,每所高中僅配備了一名專職心理老師,這一名心理老師要服務全校近2000名師生,即使心理咨詢室每天中午都開放,但一個中午最多只能接待兩名來訪者,很難滿足高中生對心理援助的需求。如果學生的心理壓力和不良情緒得不到及時疏導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如何高效率地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經過多方討論研究,認為借助學生的力量開展朋輩心理輔導來緩解專業(yè)心理力量的不足,可以讓更多的心理問題能得到及時解決。
(二)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加強基層心理援助力量
開展朋輩心理輔導,不僅可以彌補專業(yè)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還可以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目前在校園心理危機干預體系中的工作難點體現在如何及時地發(fā)現異常心理現象的個體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監(jiān)察和幫助[6]。龐大的學生群體中,如果沒有大批深入學生生活的朋輩心理輔導員,這無疑增加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難度。我校自2008年實施朋輩心理輔導計劃以來,80%的學生危機案例是通過朋輩心理輔導員發(fā)現并協(xié)助處理的。朋輩輔導員和受助者共同生活和學習在一起,能及時了解對方的心理動態(tài),發(fā)現個別有比較嚴重心理問題時,能及時報告心理老師或者轉介專業(yè)心理咨詢。因此,朋輩心理輔導員能很好地配合學校預防和干預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是基層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的中堅力量。
(三)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心理輔導員的自我成長
朋輩心理輔導員在給身邊同學提供心理援助的同時也可以使自己學會關心別人、接納別人和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朋輩心理輔導員這一身份可以促使自己積極閱讀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汲取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調控心理的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四、朋輩心理輔導的實踐探索
(一)依托心理社團,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
隨著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多元化發(fā)展,學生社團發(fā)展迅速。學生心理社團是很受同學們歡迎的組織,學生心理社團成員是熱愛心理學的學生,他們充滿熱情,志愿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服務,把他們發(fā)展成朋輩心理輔導員即可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基層力量。從2008年至今,我?!靶撵`茶室”學生社團曾有150多位學生參與其中,他們開展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與心理援助活動。如在每年11月份的“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中,社團成員協(xié)助心理老師布置心理健康知識展板,組織心理健康黑板報評比活動,開展心理電影賞評活動,編制心理小報《心海拾貝》,編制校本教材《心海》,研發(fā)心理網頁,在校園廣播站開設“心靈之聲”專欄活動等等。在這些常規(guī)性活動中向全校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播心理健康理念,傳授心理調適技能等,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關注并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培訓心理委員,增加朋輩心理輔導力量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學校的管理也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委員就是在班級中設立負責維護班級同學心理健康的班干部。我校的心理委員一般通過學生自愿、班主任推薦、心理老師選拔等幾個步驟產生,每班兩人,男女各一人,全校有百余人,他們是朋輩心理輔導員的主力。這些朋輩心理輔導員具備以下特征:對心理學學習有濃厚興趣,為人熱情開朗,親和力較強,關心他人,樂于助人,善于傾聽。每逢周三中午心理老師都會將這些心理委員集中到校報告廳對他們進行系統(tǒng)的專業(yè)心理培訓,經過一年的培訓,這些心理委員基本能掌握朋輩心理輔導的知識與技能,同時通過在學校心理咨詢室的觀摩,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體會朋輩心理輔導的具體方法,培養(yǎng)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和偶發(fā)事件的能力。
(三)排練校園心理劇,凸顯朋輩心理輔導的互動效果
校園心理劇是學生將生活、學習、交往中的心理沖突和困惑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方式呈現,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各種角色的內心感受,對解決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效果較為明顯。我校對校園心理劇的嘗試始于2010年張家港市普通高中心理劇大賽,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心理劇《在愛中成長》獲得張家港市第一名。本劇講述的是女主人公收到男生的求愛信后展開戀情,導致成績后退,面對老師的責問和家長的反對,女主人公內心經歷了迷茫和痛苦,最后在老師和媽媽愛的幫助下走出了早戀的陰影,重新追求理想,收獲了心靈上的成長。劇中的演員通過“自己演,演自己”,把如何面對早戀問題用“校園心理劇”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從中受到心靈上的啟迪,正確地認識自我和自我成長,此時每一個演員都是朋輩心理輔導員。本學期,我校又開展了“青想,陽光心靈”心理劇大賽,學生們在排練演出的過程中增進了互動和交流,加深了感情和友誼,實現了自我成長和班級成長。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認識到以心理劇的形式開展朋輩輔導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從撰寫劇本、排練劇本、匯報表演到最后的分享階段,這一系列過程就是朋輩心理輔導的過程。
(四)塑造榜樣形象,樹立心理與行為的朋輩典范
自我教育、自我調適的能力是每一位高中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我校抓住一切平臺廣泛利用優(yōu)秀學生的先進典型事跡和成長、成才的經驗,弘揚學先進、趕先進、團結互助、愛國進步的校園文化風尚,營造寬容失敗、追求成功、敢于冒險、激勵創(chuàng)新的校園文化風貌。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群體,我校每年都舉辦校園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爭三好積極分子評選活動,針對性地為學生們提供心理和行為示范榜樣。此外,我校每年還舉行“學習之星”、“藝術之星”、“競賽之星”、“科技之星”、“體育之星”和“全能之星”等評比宣傳活動,為同學提供心理和行為上的朋輩指導。實踐證明,這種導向力量不僅對同學的人生理想、價值觀念、學習方法產生影響,也對他們的心理起到一種積極的暗示作用,效果良好。
我校經過連續(xù)五年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活動,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班級班風、學校校風都有了積極變化——學生開朗活潑、學習情緒高漲;同學之間團結互助、寬容理解;班級學校常規(guī)井然有序,學生未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實踐表明,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互助效果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對于受助者來說朋輩心理輔導員真誠的愛和關心讓人感覺很溫暖,他們愿意傾訴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學習上的困惑、同學間的不悅到親子之間的矛盾都愿意講給朋輩輔導員聽并征求他們的建議。其次,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更喜歡向同齡人打開心扉,交流想法,容易引起共鳴,汲取相關建議。再次,在朋輩輔導員的言傳身教中,受助者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然學習的榜樣就在身邊,這種正能量有助于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這種朋輩心理輔導會成為維護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有效手段,為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辟出新道路。
參考文獻:
[1]石芳華.美國學校朋輩心理咨詢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4.
[2]郭念鋒,虞永積等.心理咨詢師(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05.
[3]甘諾,嚴紅燕.中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調查與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7,(23):50-52.
[4]蔡瑩,楊雪龍.朋輩輔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5):42-44.
[5]陳國海,劉勇.心理傾訴——朋輩心理輔導[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109.
一、心理委員的功能和作用
從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開展的現狀來看,總體而言還是學生需求大,專職教師人數少,工作任務繁重。在每個班級設立心理委員,可以協(xié)助專職心理教師開展多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心理健康教育中“供不應求”的現狀,有效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1]。
從心理委員的選任情況看,心理委員本身就是班級內的學生,和班級的其他同學共同學習生活,能實時覺察學生的心理狀況,也就能較早發(fā)現班級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有利于提前實施干預,從源頭上減少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概率。
此外,心理委員是學生直接參與班級管理核心隊伍的重要成員,設立心理委員可以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同伴效應,最大化地發(fā)揮同伴互助的作用。
二、心理委員的職責范圍
1. 觀察同學心理動態(tài)
觀察是心理委員的常規(guī)工作之一,也是最常用的工作方式。心理委員作為學生中的一員,更容易從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多方面觀察同學的心理狀況。心理委員需要階段性地向專職心理老師反饋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發(fā)現特殊情況,則需要及時報告,最終根據觀察的結果,撰寫班級心理工作日志。
2. 幫助同學解決心理困擾
每當發(fā)現存在心理困擾的同學,心理委員要主動給予關心和提供支持,恰當地運用朋輩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技巧來幫助同學解開心結,舒緩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如果遇到較為復雜的案例,則要及時報告專職心理老師。
3. 宣傳心理健康知識
作為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員,心理委員有義務通過主題班會、知識競賽、黑板報和電影欣賞等途徑,向同學們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介紹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技巧,提高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2]。
4. 協(xié)助心理老師開展工作
協(xié)助專職心理老師開展工作是心理委員的主要職責。例如,心理老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方案時,可以通過心理委員反饋的信息來了解學生的需求,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量時可以先培訓心理委員,再讓其參與施測過程,在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時可以讓心理委員參與策劃和組織等。
三、心理委員的選拔和培訓
1.選拔標準
心理委員的自身素質和責任心直接關系到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須嚴格選拔程序,制定選拔標準。通常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可以設立男女心理委員各一名來開展工作。采取“個人自愿,班主任考察推薦,專職心理教師面試”的方式,擇優(yōu)選任。具體的選拔流程是: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班主任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進行考察,并向專職心理老師舉薦。在參考班主任老師的推薦意見后,專職心理老師對經過前兩輪選拔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測評(如施測EPQ人格測試量表、SCL90癥狀自評量表等)和結構化面試,從而全面了解該生是否能勝任心理委員崗位。選拔主要綜合考察以下六個方面[3]:(1)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2)是否樂于為班集體服務;(3)是否性格樂觀開朗;(4)是否喜歡和同學溝通交往;(5)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6)是否對心理學感興趣。
2.培訓內容
心理委員的工作需要一定專業(yè)知識的支持,所以必須對心理委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一般進行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十個方面[4]:(1)心理委員的職責范圍和工作制度,目的是讓心理委員明確本職工作的具體內容和規(guī)范;(2)明確工作關注的重點對象,例如學困生、社會關系復雜的學生和有家庭危機的學生等;(3)掌握班級心理工作日志的內容和要點,要求心理委員在班級日志中據實填寫同學的心理動態(tài)、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出現心理危機的干預和上報等信息;(4)掌握同學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了解同學群體一般的心理特征;(5)學習常見心理問題的甄別方法,如把握好校園常見的考試焦慮、學習興趣下降、人際交往困難的行為表現和區(qū)分的法則;(6)掌握心理危機的干預手段,學會運用一些較簡易的方法如規(guī)勸法、榜樣法和心理暗示法來開展同輩心理輔導活動;(7)掌握心理輔導的原則和技巧,如心理輔導必須遵循保密、真誠、尊重等原則和學會傾聽、共情和積極關注等技巧;(8)掌握團體培訓的操作和技能,了解團體培訓的流程,能夠輔助心理老師開展團體輔導活動;(9)學會使用心理測量工具,如了解問卷量表的發(fā)放和回收工作的注意事項;(10)學習分析案例,根據典型案例進行集體分析,加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四、心理委員的管理制度
如前所述,選拔是保證心理委員隊伍工作成效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只有選拔出真心為班級服務和熱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學生,才能真正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因此,心理委員的選拔任用制度、培訓制度尤其重要。此外,心理委員的管理制度還包括跟進報告制度、監(jiān)督指導制度、獎懲激勵制度。
1.跟進報告制度
心理委員要定期向心理老師反饋班級同學的心理狀況。一旦發(fā)現班里同學出現心理問題,就要及時向心理老師報告。在對同學進行朋輩心理輔導時,也要求定時向心理老師報告輔導進展和結果。同時,心理老師需要跟進心理委員的工作進度,及時提供指導或接受轉介。
2.監(jiān)督指導制度
心理老師要對心理委員進行定期督導,指導心理委員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其進一步提升心理委員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增強其心理健康素養(yǎng)。
3.獎懲激勵制度
在心理委員的管理中應設置獎懲激勵制度,對表現突出的心理委員要給予適當的獎勵,肯定其優(yōu)秀的工作成績和付出的辛勤勞動[5];對于實際工作中無所作為的心理委員,要及時進行誡勉談話,指出存在的不足;對于確實無法勝任心理委員工作的同學,要在恰當的時機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張雯謙,馬曉云,李瑜琴.班級心理委員制度的實踐與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2]何思彤.如何發(fā)揮班級心理委員的能動作用[J].現代教育科學,2009(1).
[3]富安興.班級心理委員制度的探索[J].中國德育,2007(5).
[4]宋英.大學班級增設心理委員的實踐探索[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