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外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
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一、充分了解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
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語言知識、認知技巧、個人經歷、世界知識等等。語言知識包括詞匯、語法、語篇等不同層次,是理解語言的基礎。讀者在閱讀時不能一個詞一個詞地理解,有效的閱讀,應該更多地關注關鍵詞句或語意群。背景知識是影響閱讀理解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已有知識、經歷、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緒以及其他種種非理性因素構成了學生的認知圖式,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從而使讀者在閱讀能力方面存在著差異。
二、充分利用課文教學,合理滲透閱讀技巧
教材課文是學生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閱讀材料。要充分利用課文這一語言載體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進一步地挖掘,進入精讀階段。首先要對課文中的長句、難句進行詳細地講解。長句難句中往往包含較多的從句或較為復雜的語法結構。是理解中的難點,學生對這些句子往往是囫圇吞棗,甚至理解錯誤。結合語法教學,通過分析句子結構對新出現的語法現象進行詳盡地說明,對英語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習慣搭配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從整體上加以理解,而不僅僅是對字句的簡單翻譯。通過長期的訓練,幫助學生搬開這些閱讀理解中的絆腳石。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指導學生理解字面上的意義,還要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的內涵,理解作者從字里行間傳達出的思想,從而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及對所述事物的態度。除此之外,比較不同體裁作品的特點,介紹各種修辭手法,都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學生進入高中之后,我還把教學要求從理解提高到欣賞的高度,特別是學習經典篇目和文學作品時,指出文章的精華所在,培養學生對英語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其次,課文教學中問題設計也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
高中英語課文大多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授之以法,讓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能力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韓愈說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陶行知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會怎樣學習,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受益終身。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對高中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對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加強課外閱讀,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關鍵詞】語文;小學生;閱讀理解;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一、影響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幾個因素
(一)學生本身的感悟能力
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和訓練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學生本身的感悟能力,學生本身的領悟能力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先驅因素,具備了良好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那么在語文的閱讀理解學習過程中就會顯得輕松自如,對于相關的閱讀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接受,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還能夠將課本的知識加以延伸,增加個人的知識儲備,對于語文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訓練和培養
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畢竟是作為一種能力存在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課堂上的學習和訓練來實現的。語文閱讀理解的訓練是需要進行學習和培養的,通過能力的培養進行閱讀的歸納和總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摸清相關的做題技巧。因此可以說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說還是需要訓練和總結的,通過總結相關的題型,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實現水平的提高,這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教學方法,決定了小學生語文的整體水平。
(三)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參與作用
語文的閱讀理解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情感的互動,是心靈與情感互相共鳴的產物,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也是決定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例如通過多媒體等形式進行閱讀教學,可以通過活潑、生動的畫面感來進行熏陶和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說,對于活躍學生的思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給學生以直接的認識,這種通過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參與進行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對于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著關鍵的作用。
二、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通過象形的啟示給學生感悟力的熏陶
象形的啟示,從根本上講就是一種熏陶作用,即通過學生自發地行動,從而引發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理解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僅僅起到引領的作用。例如,語文上課的時候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幻燈片或者視頻,讓學生直接地領會其中的意思;可以讓學生隨心所欲地看自己喜歡的書籍,而不僅僅限于相關的輔導書和課本;將語文課文加以活化,例如讓學生圍繞著內容編故事、畫畫等等,多種多樣的語文閱讀活動都會給學生一種感性上的認識,這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豐富他們對于語文的認識,這對于日后的成長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注重日常的積累,與生活搭建橋梁
語文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的,同時它又是對于生活的總結和升華,注重平時日常的生活積累對于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例如在講解《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的時候,“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為了更好地把握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老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去觀察真實的爬山虎,再與課文的描述進行對照,這樣就能夠做到真正的理解。無論是敘事性的文章還是描寫性的文章,只要細心觀察就能夠發現生活的影子,生活永遠是語文閱讀的橋梁。
(三)努力地擴大語文的課外閱讀量
不斷地擴大語文的課外閱讀量也是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外讀物的種類是很多的,例如熟背唐詩宋詞、閱讀相關的系列書籍,《綠野仙蹤》《嚴文井童話》《愛的教育》《我們去看海》《開放閱讀》《再寄小讀者》《肚皮上的塞子》《靈性的王國》《我要做個好孩子》等等,多種多樣的語文閱讀在很大的程度上對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著較大的幫助作用,并在無形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直接上升為一種語文素質的提升。閱讀量就是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源泉所在,也是決定小學生能夠在語文的道路上走多遠的根本保證。
(四)有目的地進行專項的閱讀理解訓練
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的訓練其實是有必要的,語文閱讀理解的題型基本固定,對于文章中重點詞語的解釋、成語的填充、近義詞反義詞、文章重點句子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歸納、仿寫句子等等,這些題型是可以通過訓練實現掌握和學習的。在這個基礎之上要進行更深層次的訓練,諸如對于文章結構的幾種劃分方法(總分總、分總等)、文章尤其是記敘文的寫作順序(順敘、倒敘、插敘等)的認識,寫作手法(擬人、比喻、夸張、對偶等),這是在理論上的認識,是語文閱讀理解的高層次學習。因此可以說對于語文的閱讀理解的學習和訓練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只有從整體上加以學習和訓練,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結語
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決定了個人的成長和生活,對于日常的交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理解能力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從各個角度進行相關的培養和訓練。語文的學習從某種角度上說是一種美學的教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熏陶是至關重要的,此外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積累,努力地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課外的閱讀量,在這個基礎之上要進行相關的理解能力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夠較為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技巧;課堂教學;閱讀能力
抓好英語閱讀訓練,不僅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詞匯量和知識面,而且還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其學習英語的動機和信心,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意義和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壓力,對推動英語教學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一、調查研究,發現問題
初中英語教材所使用的閱讀材料一般是關于名人軼事、生活故事、幽默小品、歷史故事等。短文題材豐富,體裁多樣。但是往往大多數學生都會覺得閱讀理解相對較難,因而產生恐懼心理。多數學生由于詞匯量少,閱讀量不夠,或閱讀材料不夠生動而失去閱讀的興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技巧也缺乏必要的指導。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在閱讀能力培養上的障礙。
二、制定措施
針對近幾年英語中考閱讀題信息量大的特點,如何讓初中生在一定時間內正確獲取文章信息?如何利用閱讀來培養自身的推理、分析、邏輯和聯想能力?
1.分析題型
閱讀理解的命題特點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必須快速捕捉有效信息,準確把握整篇材料的主旨大意。同時還要學生具備邏輯推理和分析總結能力。閱讀理解的題型根據題目的特點有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直接解答題。有些材料較為簡單,所設計的問題也可以直接從材料中找到。它通常考查學生的初步理解能力和閱讀速。
(2)字句理解題。有時候閱讀題目考查學生對某個單詞或某句話的理解,這類題目學生必須根據文章上下文的語境來猜測詞義或者理解材料中的關鍵句子。尤其是某些關鍵句子,不僅能理解其表層意思,還要挖掘其深層含義。
(3)推理判斷題。此類題目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和態度,從而作出準確的判斷。
(4)歸納概括。這種題目主要考查學生把握主旨大意的能力,如: 概括中心,總結段意,選擇標題等,學生做題時要從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切忌“以篇概全”。
2.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
(1)閱讀文章所給問題。每篇材料都配有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學生在閱讀問題的過程中既可以作為理解檢查題,也可以作為閱讀的提綱,同時可以判明哪些題型可以依靠通讀來解決。比如概括文章主題、指出作者思想觀點、意圖等等。我的做法是先看問題,后讀短文,再選擇答案,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
(2)尋找主題句,理解重點,把握全文。大多數材料都有主題句,有的在開頭、有的在結尾、還有的在中間,閱讀時若能把握住這些句子,就會提高閱讀的速度和理解效果。據統計,閱讀材料中闡述性文章有60%―90%的段落的開頭為主題句;而采用歸納法的文章,主題句卻一般在結尾。所以學生在做題時,先用短暫的時間大體掃視一下閱讀材料,注意文章安排的大體輪廓,重點分布。認真閱讀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以及文章第一段的前幾句,盡量抓住其中的主要情節和論點。
(3)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提出一些具體要求,①默讀,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速度要比出聲閱讀快得多。②不要查找工具書,要學會猜測生詞的含義,因為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過一定線索或根據構詞法,如:同意詞、反義詞等猜出詞義。要盡可能的向前搜尋,保持思維的流暢性、連續性,以便迅速找到有關信息。
(4)按意群閱讀。不良的閱讀習慣是逐詞閱讀,一目一詞,這不僅需要的時間長,更主要的是影響了學生獲取句子意思的速度和準確性,學生為了弄清句義而反復閱讀某個句子,從而造成時間上更大的浪費。而如果按意群將句子中的詞自然分開來,一組一組的掃描,用目光捕捉詞組的信息。則能使閱讀速度成倍的提高,理解也更加有效。
(5)學會略讀和查讀。略讀就是快讀,目的是通過快速通讀和瀏覽全文的方法,對文章的內容有個總的概念和印象,把握五個“w”,即:who,when,where,what,why。對故事性的文章來說,他們就是脈搏,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因此學生要先讀問題,了解主旨,做到心中有數,再根據已有線索迅速判斷在何處尋找有關內容,一旦找到線索便順藤摸瓜,有了把握便迅速答題。
3.注重課外閱讀指導,延伸課堂教學
課外閱讀應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與延伸,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自由,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指導,應該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劃層次進行,通過開展適量的讀說結合、讀寫結合、讀聽結合等多樣的活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經久不衰。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適量的課外補充是必需。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并結合課內外的閱讀訓練實踐,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學行動研究;閱讀教學;應用
一、發現問題,明確問題的性質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偏低,閱速慢,這樣既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閱讀量,又影響閱讀理解的效果這種狀況與新大綱提出的“培養較強的閱讀能力”的要求相差很遠。在四、六級考試中,閱讀理解一項占40%的比重,也是學生失分率較高的一項。分析原因如下:
1.學生多年養成的不良閱讀習慣。2.學生缺乏相應的閱讀技巧。3.教師授課過程中過于偏重語法詞匯講解,缺乏篇章分析和技巧講授。4.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不夠。5.閱讀材料偏難,生詞量過多,與學生水平不符。6.閱讀課時量少。
二、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基于以上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我們采取以下措施:
1.擴大詞匯量。教學中應系統的講授一些基本、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如:利用上下文來推測詞義:利用詞綴猜測生詞的意思;利用近義詞、反義詞、同類詞和舉例等方法記憶單詞等,并配以相應的練習加以鞏固。
2.加強閱讀技能訓練,克服不良閱讀習慣。我們發現多數學生雖然知道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如略讀、尋讀和找關鍵句等,但在實際閱讀時,他們還是習慣使用唇讀、復讀等不利于提高閱讀速度和效果的方式。因此,有必要繼續加強對學生已知技巧的培訓,同時還要向學生介紹他們不太熟悉的閱讀技巧,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或關鍵詞進行推斷,注意語篇連接用語的意思與功能等。
3.推薦閱讀書目,指導課外閱讀。泛讀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課外閱讀量不足,這是造成學生閱讀能力低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推薦適當的課外閱讀書刊。如:《英語輔導報》、《英語學習》和《英語沙龍》等多種報刊雜志,還可以介紹一些關于閱讀方法和技巧的中英文圖書對學生加以指導。
三、教學行動
我們根據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問題制定了為期八周的教學行動研究計劃。計劃中涉及了詞匯、閱讀習慣與技巧、課外閱讀三方面內容,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內容和進度的同時,每周以不同重點進行課堂訓練,要求學生通過改寫、縮寫、摘要、翻譯、讀后感等形式進行反饋。加以評判,根據學生作業等信息來源對計劃進行必要調整。
四、評價、反思
詞匯記憶一向是學生的老大難問題。多年來我們的學生習慣于死記硬背英漢對照的單詞表,缺乏靈活的記憶法,這使得他們在閱讀時一遇到生詞就在頭腦中搜尋中文釋義,而很少運用豐富的聯想進行各種推測。在詞匯記憶的培訓中,我們教授了一些記憶法,隱刀學生結合語音、情景、甚至情緒記單詞,并利用語音、語義和語法關系聯想、復習所學到的單詞。上述方法對于長期習慣于死記硬背的學生來說,的確起到了啟發思維的作用,多數學生對詞義猜測和記憶的訓練有較高的評價,認為這些方法對增大詞匯量有很大幫助。
然而,語音學習中詞匯積累不是僅僅靠記憶法就能全部解決的。從學生的作業中我們發現,學生往往滿足于對詞匯意思的了解,忽視了對詞匯的使用方式,例如:在詞形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名詞可以作動詞或形容詞,僅憑對詞義的理解,在實際閱讀中則難以應付此類現象。因此我們建議教師在教授詞匯時需考慮以下幾點:a:詞匯的寬泛性;b:多義詞和比喻性詞語的內在含義;c:對于某些詞的理解應該超越其表面意義而深入其深層次的內在含義。
針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默念、復讀、逐字逐句等不良習慣,我們要在課上引導學生使用整體法閱讀。閱讀時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每個個別的詞語上,而是直接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內容上,由此,我們要選擇生詞量適當、篇幅適中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不查閱字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和相應的理解練習,由于時間有限,又不準查字典,學生在閱讀時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文章內容的預測和理解上,從而忽略甚至顧及不到一些生詞及語法現象的細節問題。從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來看,這種方法還是見效的。
關鍵詞: 選材 閱讀策略 閱讀技能
高中英語大綱明確指出:“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單純通過教科書中的課文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這是因為:第一,現行的課文教學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證充分的閱讀活動;第二,精讀教學擔負著語言知識教學的任務,故課文生詞和新結構的密度大 ,不適用于流暢閱讀的訓練;第三,精讀實質上是綜合訓練,大量時間用于為語言點的復用掌握而安排的聽、說、寫操練上,讀的專門訓練不夠。因此,大綱的提出,實際上對我們外語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這里所指的課外閱讀即泛讀。首先是讓學生獨立閱讀,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閱讀,而是要在教師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的課外閱讀。所以,泛讀既是閱讀材料的問題,又是閱讀方法的問題。 作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這兩方面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閱讀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新教材閱讀材料比重較大,題材廣泛,涉及到了天文、地理、歷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環境保護、體育衛生等各個領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做到課內語篇知識的理解和課外知識的融和,還要注意創設融洽的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閱讀能力。就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而言,學生必須將閱讀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課外讀的越多,詞匯復現率越高,對單詞和詞組就越熟悉,閱讀的速度就越快,理解力就越強,進而形成課內外閱讀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所以教師要注意講究策略,提升英語能力。
1.各種方法教授各種材料
針對高中英語閱讀材料題材廣泛、體裁多樣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閱讀材料的興趣,作好閱讀前的心理準備。興趣是閱讀的原動力,學生對所閱讀的材料感興趣,閱讀效果皆會更佳。
2.合理利用標題,擴大閱讀范圍
在高中的英語教材中,每篇閱讀課文都有標題,標題就是課文主題的反映。對標題的分析就能預測課文的內容,能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傾向,對閱讀材料的深刻理解有所幫助。如Book 1 Unit8中,,The Olympic Games是閱讀課文的標題,它又是該文章的中心和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展示一些有關奧林匹克的運動圖片,補充一些課外材料,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分清閱讀材料的體裁,了解不同體裁的結構特征,多方位地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近年來高考英語閱讀材料所選擇的文章涉及了記述文、論說文和應用文等多種文體。高考題選材多樣化的趨向意味著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注重閱讀材料的內容,而且要注重閱讀的體裁。不同的體裁從結構和寫作手法上都有所不同。如寫人,就要寫出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心理感受;如記事,就要記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如議論,則應該有感而發,不要說空話。弄清楚閱讀材料的體裁,在閱讀過程中才會做到心中有數,較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冗余的信息,直接找到主題句,使閱讀理解更快捷和準確。
4.注意不同閱讀材料中語言與文化的結合
高中英語教材中閱讀教材的內容涉及到了英語國家許多文化背景知識,充分體現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一重要理念。這也是近幾年高考試題中所注重的一個方面。事實上,在閱讀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就會造成困難。因此,在閱讀之前可向學生講授一些與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消除學生閱讀理解的障礙。
二、課外閱讀訓練的選材
1.人教社出版的與新教材課文配套的《閱讀訓練》。此書文章大多選自英美出版的英語讀物,題材較為廣泛。如人物傳記、寓言故事、活動記述、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科普小品等。
2.《新概念英語》Practice and Progress。側重在于培養學生四會能力,我認為此書是最好不過的了。高一時,我們利用每周的學科自習四十五分鐘時間進行閱讀。第一步,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口頭做課后的回答問題及理解選擇題。由于此書內容新穎、幽默、短小,課后練習的歸類性很強,且語言讓學生易接受,學生一節課下來以后都有一種收獲明顯的感覺,故而學習興趣較濃。大大提高了閱讀能力。
3.《閱讀理解指導與訓練―閱讀快車》。此書內容涉及當今英語國家社會、家庭、文化、教育、歷史、地理、風俗習慣、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難度跟高中教材相近,并包含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及模擬題。因此,我們就利用每周兩節英語晨讀時間,要求學生先認真閱讀此書的第一部分,即如何做理解題―(1)客觀理解性題目;(2)詞意句意理解性題目;(3)邏輯推理性題目;(4)總結概括性題目。 然后要求學生在了解如何做題的基礎上進行自學。
4.外國文學簡寫本。高二時,我要求每人手頭備一本英語簡寫本(書蟲系列),利用寒暑假與同學交換的辦法,每人讀1―2本簡寫本讀物,然后寫出讀后感或故事的梗概,字數不限,可根據各自的能力發揮,待高中開學時上交作業讓教師檢查。教師把好的作文張貼在墻上,供同學閱讀欣賞。結果,同學選的作品有好多,如 《苔絲》、《愛瑪》、《魯賓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三個神》、《簡愛》、《艱難時世》、《霧都孤兒》。
關鍵詞:課外閱讀;提高;理解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7-0221-01
理解是閱讀的核心。理解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人接受知識的快慢、深淺。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對于處理閱讀理解、寫作都會有極大的幫助。不理解讀物的意義,就不可能從中汲取知識、獲取信息,也就無法通過閱讀提高思想認識、陶冶情操,更談不上掌握語言表達技巧,提高寫作水平了。如何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是當前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呢?據調查,小學階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獲得所獲知識總量的15%~30%,中學階段占40%,大學階段占65%~70%。這組數據告訴我們:課外閱讀是學生增長知識、擴大視野、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渠道,又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的理解力,真正有效的途徑,應該是課外閱讀。
一、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力、記憶力
理解以認知為基礎,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要依賴堅實的知識基礎。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學生所了解的知識要比所學的新知識范圍大得多的情況下,學生們才能順利地學習。閱讀作為一個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的過程,可以讓學生達到字、詞、句的大量積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無限開闊學生的視野,廣泛涉獵課本范圍以外的信息,而這些知識、信息的積淀無疑是提高學生理解力的必要儲備。所以,那些基礎知識一般而課外閱讀廣泛的學生往往是語文學習中的常勝將軍。其次,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記憶力是理解力的有力支撐,是一切學習的必要前提和基礎。課外閱讀與增強記憶力之間成正比關系。課外閱讀可進一步獲得課內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知奠定了一定的背景。建立在這樣基礎上的識記就成為有理解的閱讀,成為一種思維分析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記憶力增強了,學生的理解力也就發展了。
二、課外閱讀可以改善學生的思維能力
理解力水平的高下取決于思維品質的高低。閱讀又是改善思維品質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看,思維能力來自于博覽群書和潛心苦讀。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闡述:“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不要靠補課,也不需要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語言是思維的憑借與物質外殼,是表達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離開了語言就沒有思維。巴甫洛夫學說的兩種信號系統解釋了思維的生理機制。其中,第二信號系統是以詞語為信號刺激物的暫時神經聯系,人有了第二信號系統,依靠第一信號系統協同活動,由于詞語的概括功能,才產生了高級思維。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通常采用默讀的方式。默讀是一種內部言語過程,是借助語言進行思維的特殊言語過程。相對而言,默讀不受聲音干擾,比朗讀更有利于人的思維活動。閱讀是以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活動。在閱讀理解中,思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數情況下,閱讀中視覺活動僅占5%,思維活動占95%。由此可見閱讀理解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大量的課外閱讀可讓學生體驗不同作品中蘊含的不同的思維過程、思維形式和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其次,反復閱讀文本,對其所承載的內容進行徹底地消化,有選擇地吸收,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創造和創新能力;或者豐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課外閱讀,將閱讀真正回歸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讓學生得以積極主動地思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課外閱讀可以內化學生的領悟力
高超的領悟力是理解力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大量的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而優良的語感就是悟性的前提。語感是指對語言文字的敏銳地感知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整體的把握,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質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說:“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對于言語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敏感的培養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心理學認為:語感是一種智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統一的一種悟性,是一種理性直覺,或者說是一種直接的理解。語感是一種修養,是長期的規范語言運用和語言訓練中養成的一種對語言文字(包括口頭、語言、書面符號)比較直接、迅速、靈敏的領會和感悟能力。許多潛藏在文字信息背后的思想、情感,很多時候可以憑借語感來體悟。長期的課外閱讀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領悟力。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后勁。”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只注重語文課本的分析講解,只著眼于個別“范例”的咀嚼,三年下來,師生都走不出六冊課本的囹圄。狹窄的知識面怎能應對中考題的瞬息萬變?怎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象力,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提升我們的領悟能力,根本上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大量的閱讀能夠使我們站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法、更靈活的思維角度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
新高中英語教學大綱規定:“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因為閱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閱讀更是語言學習的主要手段,我們接觸、學習到的英語信息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因此,閱讀在聽、說、讀、寫各項語言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考中,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閱讀理解的考查亦應該包括完形填空。因此,分值已經達到70分占了總分將近一半。因而有了“高中英語學習的成敗在于閱讀”之說。閱讀課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型,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承載了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課程目標任務。然而,回顧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仍有諸多令人不滿意的狀況,教材換了,教學觀念未變,只是換湯不換藥。觀察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難發現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狀況
(一)教師教學目標存在偏差,方法指導缺乏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認為閱讀就是為了學習詞匯和語言結構。教學活動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逐句逐段分析課文結構,不厭其煩地分析語法,等等,生怕學生沒有弄懂任何一個詞、句。這樣的閱讀教學,教師自認為很扎實,學生的閱讀障礙完全被掃除,學生的閱讀探究過程完全被教師包辦代替。這樣的課堂,教師耗時過多,從頭講到尾,學生被動地學習,失去了學習探究的動力,學生很難長時間里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解,或許一個沒聽到,接下來就會跟著脫節。且導致在一些教師與學生中出現這樣的奇怪現象:
在實際的閱讀理解教學中,由于新課標教材容量大,課時緊,有的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技巧與方法指導較少。即使有,也只是作一些簡單的要求,如讀多少,讀什么,先瀏覽文章后看問題或先看問題后瀏覽文章而已。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只圖閱讀數量、不圖質量和耗時太多、效率極低的情況,如為了趕教學進度,有的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技能的培養。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學生只做語法和詞匯練習,而綜合填空和語篇理解總是空在那里,因為教師會詳細講解語法和詞匯,然而綜合填空和語篇理解部分只報答案。這導致學生的閱讀量、閱讀速度、閱讀技能和理解能力都受到了較大制約,難以達到高考的要求。
(二)學生閱讀范圍狹窄
可以說,很多學生是花了功夫在英語學習上,比如單詞背了不少,也花了不少時間練習口語,但英語水平總是沒有大的提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閱讀范圍過于狹窄。有的教師總是認為,教材是專家智慧的結晶,抓住教材閱讀也就抓住了高考。事實上,只閱讀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擴大課外閱讀量。個人的經驗及知識面,如文學、體育、時事新聞報道、幽默故事、英語國家歷史及文化背景等等學科知識的欠缺都會導致閱讀理解的失敗。而現在課堂上老師的做法依然處處體現著舊觀念,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教師成為了教材的奴隸。表現在學生解題方面的就是辯意不明,往往容易以本國的文化去解題,從而影響學生取得好成績。
二、有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對策略
(一)教師應進行有效教學準備
英語教師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閱讀課教學?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1. 教學準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應進行有效教學準備。教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創造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所以教師在教學準備時,必須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效設計教學活動。認真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準備的基礎。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有效教學準備的核心。
2.教學活動的設計有效性。除了認真解讀教材以及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外,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是有效教學準備的另一個重點。活動有效教學活動設計可以改變傳統課堂的授課模式,不再是在逐字逐段地為學生翻譯句子,更不要向學生“滿堂灌”或“滿堂問”,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這就需要教師尊重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使合作探究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
(二)學生自主進行有效閱讀
1.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學生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學生自己在課外也進行一定的課外閱讀活動,目的在于增加閱讀量。教師可以指導性的向學生提供較多而且題材較廣的短小成篇的閱讀材料,學生可以相互交換各自的不同閱讀材料,并且規定每天課外閱讀600個詞的短文,這樣既增加了閱讀量,又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提高了對英語閱讀的興趣。
關鍵詞:培養興趣 閱讀品質 豐富內容 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是人們從書面語言材料里獲取信息、吸取知識的技能,它被看做是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體現。針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在此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轉換教學觀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
英語閱讀是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它涉及教與學的雙邊關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挖掘潛力、開發智力、培養興趣、掌握閱讀技巧,使學生能順利地完成閱讀學習任務,迅速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必須隨時注意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注意力集中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指導學生有意識地運用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能,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和能力,激發自主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有自主選擇權,成為讀的主體。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要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完成角色轉變。這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同時具有了廣泛的角色和多重責任。
1、設計者。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安排閱讀策略;根據不同的目的,選則不同的閱讀方式。
2、啟發者。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采用啟發式教學法來誘導學生,引導他們在閱讀過程當中積極思考、獲取信息、尋求結論,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閱讀;給學生的閱讀問題,要層層推進;在提問解答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啟發引導,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3、監控者。在課堂閱讀活動中,教師應控制閱讀活動的節奏和時間,保證閱讀活動順利進行。
4、評估者。對于學生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策略掌握情況,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反饋和評價,使學生既能體會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調整自己的閱讀行為。
二、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品質
能力的獲得離不開豐富的實踐,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詞匯、語法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之后,在進行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1.分門別類識別文體。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閱讀內容更趨于信息化和時代化,突破了單一的故事、寓言等題材,內容涉及新聞、廣告、科普、醫療、教育等方方面面,文章的體裁也從記敘擴大到產品說明、邏輯推理及實際應用等文體。不同的文體閱讀的要求與方法不盡相同:記敘文閱讀主要抓四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發展和結果,人物之間的關系等;議論文是闡明作者對人和事物的觀點、立場,在閱讀中要抓住文章的論點和論據,理清論證思路,再推出結論;應用文是貼近生活的文體,形式多樣,題材各異,要簡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內容。
2.抓關鍵詞、句和全篇要點。閱讀理解是對整篇文章的目的、意圖、觀點、立場、態度以及內在邏輯關系的理解,不是斷章取義的一孔之見,所以總攬全篇問題很關鍵,它們可以提供信息或暗示文章的一些重要細節。我的觀點是抓住六個“W”關鍵詞,即when、where、who、what、how和why。
3.開動腦筋,推測詞意。學生要能根據上下文推測詞意,促進知識內化,并顯現為外在的判斷能力。
大致可以借助以下方法:
(1)根據上下文猜測詞意。
(2)根據語法猜詞義。教師應教會學生運用構詞法猜詞義,例如前后綴un-和-ment、-er、-or、-ist等。
(3)運用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短文。
(4)層層分析,理解長句。
4.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技能。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求學生平時多朗讀、背誦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養語感。另外有的同學在閱讀時會出聲讀、點讀或回讀,只有克服這些不良習慣,閱讀速度加快,理解的準確率才會提高。
三、積極開展英語課外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夯實語言基礎
1.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重要補充,可充分利用學生課堂上所學內容,積極開展有主題的單元閱讀活動。
2.結合學生的喜好,開展有特色的閱讀活動。可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閱讀歷史名人、名著、時事新聞等,拓展學生視野。
3.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開展閱讀活動。可利用計算機建立校園閱讀網站,擴大閱讀面和詞匯量,拓展知識面,下載有趣的閱讀材料,促使學生興趣倍增。
關鍵詞:泛讀;英語專業;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3-0149-02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泛讀課屬于技能訓練課,“泛”和“讀”是其主要特征。英語專業泛讀對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技巧,豐富學生文化背景知識起著重要作用。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積累語言知識,鞏固語法,擴大詞匯量,掌握用法,培養語感,從而有效提高英語交際能力。但英語泛讀課由于課時有限,實際教學情況并不樂觀。為此,本文依據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及英語泛讀課的特點,從課內、課外兩方面分析了英語泛讀課的特點,課內外英語閱讀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能有效改善泛讀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英語泛讀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泛讀課的特點
1.英語泛讀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大綱》對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要求是“能夠讀懂英語國家出版的中等難度的各類材料和文章(包括新聞電訊及特寫、短文、電報、史地、傳記、游記、科普文章等)以及某些英美文學原著及報刊、雜志以及少年百科全書中的各類文章。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求能讀懂與《時代》周刊或《紐約時報》中的文章難度相當的評論文章,中等難度的歷史傳記和文學作品,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文章的思想觀點、語言技巧、謀篇布局、文體修辭等。”[1]要達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學生廣泛閱讀大量語言材料,這是泛讀課要廣泛選材的主要原因。
2.英語泛讀課的特點。“英語泛讀課屬于英語專業技能課,‘泛’和‘讀’是其基本特征。就‘泛’而言,教材選用語言材料的內容呈百科知識性,同時語言材料的體裁呈多樣性。就‘讀’而言,泛讀課的重要任務是指導學生掌握各種閱讀方法,從而提高理解的準確性,加快閱讀速度。學生通過大量閱讀,逐步擴大英語詞匯。泛讀課應幫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時代的學生學會通過閱讀快速、準確地獲取并處理信息。”[2]鑒于此,泛讀教材應選用題材廣泛的閱讀材料,以便向學生提供廣泛的語言和文化素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泛讀課強調學生廣泛接觸語言材料,大量閱讀。擴大閱讀量,可以讓學生接觸富含文化背景知識的閱讀材料,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二、英語泛讀課現狀分析
泛讀課雖然是高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必修課,但其現狀并不樂觀。泛讀課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材、教學方法、學生課外閱讀及教師對課外閱讀的檢查四個方面。首先,雖然教材內容選材很泛,但因篇幅限制,不能滿足學生大量閱讀的要求。其次,課內教課時偏少,每周僅2學時;教學方法滯后,課內基本以教師為中心。再次,很多學生課外因為太忙沒有時間閱讀,導致課外閱讀的時間遠遠不夠,學生的閱讀量得不得保證。最后,面對大班教學,任課教師沒法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檢查。這不符合泛讀課教學大綱的要求,泛讀課的教學目標也沒落到實處。
三、建議
依據英語泛讀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泛讀課的特點,并結合對英語泛讀課現狀分析,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改善英語泛讀課。
1.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特別是課外自主閱讀能力。《大綱》提出“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1]所以,一方面,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自主閱讀能力。另一方面,英語泛讀課的特點也決定了學生課外要廣泛選材,加大閱讀量,進行自主閱讀。Holec(1981:47)認為,自主學習即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包括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意味著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過程并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以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和發展”。[3]英語自主閱讀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確定的英閱讀目標,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監控閱讀過程,評價閱讀結果的主動建構過程。英語自主閱讀取材廣泛、內容新穎、形式多樣。培養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有利于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其分析、取舍信息的能力及想象、創新能力,增長知識,提高文化素質。
2.豐富閱讀資源,加大課外閱讀量。英語專業的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全年閱讀量應為3,000~4,000印刷頁,因此泛讀課強調大量閱讀。課外閱讀是泛讀課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為確保閱讀量,閱讀課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料,包括英文名著、英語雜志報刊及英文電影等。英文名著可讀性強,能夠真正吸引學生興趣。英文雜志報刊內容題材緊跟時代和社會發展,貼近日常生活;體裁多樣,有助于擴大學生知識面。這也符合專四、專八考試中的文章題材和體裁涉及面越來越廣的特點。另外,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學生指定相應的課外閱讀書目及閱讀數量。
3.加大課外閱讀檢查力度,督促學生課外閱讀。《大綱》指出“課外學習和課外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應當視之為教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和教師工作的一部分。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學習和課外實踐活動加強指導和組織。”[1]要提高泛讀課的質量,除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豐富閱讀資源外,還要加強課外閱讀的檢查力度。對課外閱讀檢查比較傳統的方法是讓學生閱讀后寫讀書報告(Reading Report),然后交上來。但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有一部分學生課外并未閱讀而是網絡上抄寫讀書報告。所以單純靠這種方式不能督促學生的課外閱讀。為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起到全面的督促作用,以保證學生課外廣泛大量的閱讀,筆者認為應該采取切實可行的多元化的檢查方法,如讀書筆記、讀書報告、小組討論等。
結合《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對英語泛讀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從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豐富閱讀資源,加大課外閱讀量;加大課外閱讀檢查力度三個方面引導督促學生課外閱讀。這樣英語泛讀課的目標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及語言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1).
[2]王守仁.新編英語泛讀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