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災害防治項目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災害防治項目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災害防治項目

        第1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關鍵詞】公路工程;地質災害類型;防治措施

        公路是構建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公路交通條件日益改善,伴隨而來的地質災害問題也顯著增加。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單元、地層巖性,會遇到多種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類型較多,常見的地質災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凍土凍融。

        1.公路工程建設項目常見的地質災害類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塊狀巖土體高速傾倒、翻滾、墜落于坡腳現象,崩塌的特點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巖土體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著一定軟弱面或軟弱帶以水平位移為主的整體向下滑動的作用和現象。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是山區公路工程常見的地質災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質原因或人為開挖坡腳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邊坡發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斷,影響公路的正常運輸。大規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毀公路,砸壞路基及公路橋,中斷交通,破壞廠礦,淹沒村莊,造成行車事故,甚至引起人身傷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發生在山區的一種含有大量泥砂、石塊的暫時性急水流。泥石流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它往往在很短時間內摧毀一切工程設施和奪取千百人、甚至上萬人的生命財產,是嚴重威脅山區人民和工程建設的地質災害。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區公路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壞作用及其強烈的公路水毀類型,是毀壞穿越泥石流溝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應防治結構物的重要外在機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積、掩埋、堵塞、沖擊及沖刷公路,我國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經濟損失數億至數十億。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巖、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種地質現象。有巖溶塌陷、礦山采空塌陷、黃土濕陷等類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區通過,經常會造成路面開裂、路基及路面變形、沉降甚至塌陷,影響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脅人身生命、財產安全。

        1.4凍土凍融

        凍土凍融是指在季節性凍土區,地基土冬季凍脹,夏季融化沉陷的一種現象。此種災害是東北地區等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特有的地質災害,常會造成道路翻漿、凍脹、融陷及路面凍裂,影響道路正常通行。

        2.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2.1崩塌、滑坡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①掌握崩塌活動分布規律,公路要盡可能避開崩塌、滑坡危險區及可能的危害區;②加強對危巖體監測、預測、預報工作,臨崩、滑前及時疏散人員和重要財產;③實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護受威脅的工程設施。主要工程措施有:護墻或護坡,防止斜坡巖土剝落;鑲補、填堵坡體巖石縫洞;削坡,人工消除小型危巖體或減緩陡峭高坡;錨固,加固危巖體,提高其穩定程度,防止崩落、滑坡;排水、疏通地表水和地下水,減緩對危巖陡坡的沖刷和潛蝕;攔截、修筑擋石墻、落石平臺、攔石柵欄等,阻止崩滑物對公路設施的破壞。

        2.2泥石流

        泥石流防治是一項由多種措施組成的系統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組成: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動的防治體系--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護和治理流域環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發生條件;②控制泥石流運動的防治體系-采用攔擋壩、谷坊、排導溝、停淤場等工程措施,調整和疏導泥石流流通途徑和淤積場地,減少災害破壞損失;③預防泥石流危害的防護工程體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護坡、擋墻、順壩、丁壩等工程,對重要危害對象進行保護;④預測、預報及救災體系一一對于遭受泥石流嚴重威脅的居民、企業和重要工程設施,及時搬遷、疏散,受災時有效地搶險救災,減少災害破壞損失。

        2.3地面塌陷

        預防和治理地面塌陷的工作有多方面內容,首先,為避免或減少地面塌陷災害,必須十分重視公路場地的地質環境,查明建設區地面塌陷的危險程度和形成條件,對地面塌陷進行預測,盡可能布設在塌陷危險性小的安全地帶;對于無法避讓路段,則應根據具體情況,在設計和施工中采取鉆孔灌漿、旋噴加固等必要的防塌措施。除上述預防途徑外,在地面塌陷危險區進行抽水、排水、蓄水、爆破等活動時,要采用適當方法,防止誘發地面塌陷活動。為了減輕礦區采空塌陷災害,限制采空區范圍,或者增多、加大保安柱,減小塌陷規模。對于已經發生的塌陷災害,要在查明地面塌陷發育狀況和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治理。其方法除了消除促使地面塌陷發展的各種動力活動外,還可采用填堵法、跨越法、強夯法、灌注法、深基礎加固法、控制抽水(或排水)強度法、疏導水流法、地下水氣調壓法等充填加固地面塌陷坑和地下孔洞,堵截水流,強化土層及洞穴沉積物強度,削弱地面塌陷活動能力,保證工程設施安全。

        2.4凍土凍融

        ①工程應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所確定的地基土凍脹級別,采取相應的防凍脹融沉措施。②在擬建工程施工時,一是回填粗顆粒抗凍材料,并在地面做好防水工作,防治凍脹產生的凍切力破壞基礎;二是采取清基換填砂礫或粗砂等透水性好的填筑材料等措施處理基礎。

        【參考文獻】

        [1]佘小年等.公路滑坡崩塌地質災害預測與控制技術.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余建鋒.公路泥石流災害及其防治措施.公路交通技術,2007.

        [3]邢麗霞,闕列東.我國的地面塌陷及其危害.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997.

        第2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20 余家知名房企齊聚北京

        據悉,本次展會活動以“綠動五指山 氧生翡翠城”為主題,共有五指山豐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五指山市銘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海南通什香格里拉旅業發展有限公司等 20余家五指山知名房地產開發企業以及五指山黎峒文化主題公園有限公司、五指山亞泰雨林度假酒店等旅游企業參展,展場規模宏大,展出內容豐富。除城市形象推介、旅游地產展示外,活動組委會還專門安排了別具風情的黎苗歌舞表演,現場氣氛隆重而熱烈。另外,現場還有海南特色旅游小商品贈送。觀展市民不但有眾多精品可供挑選,還能充分領略五指山神奇秀麗的熱帶雨林風光和濃郁的黎苗民族風情。

        10 日上午,北京二十余家主流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新聞會。會上,記者圍繞北京市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向與會的五指山市政府代表團提問。有關五指山的旅游環境、置業環境、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推介會上,五指山市政府副市長岳國華表示,此次來京推介的房產有三大特點,即:高新、生態、廉價。高新指的是房子高檔新穎,樓盤比較高檔,而且好多在建或者剛剛建好。生態指的是住宅生態化,五指山市是“中國城市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園林綠化優秀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之一。廉價指的是相對一線城市,這里的房子比他們的便宜,相比同類型海口和三亞的房地產價格,大體要便宜 30%左右。

        “南國夏宮”舒適的居住環境

        據介紹,近年來,自然環境絕佳的海南島越來越受國內外游客青睞,在冬季,更是北方游客首選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五指山市地處海南島中南部,距三亞僅 60 公里,境內的五指山山脈被稱為海南島之“肺”,是全省的生態核心區和重要河流的發源地。五指山森林覆蓋率高達 83%以上,年平均氣溫 22.4℃,是真正的冬暖夏涼氣候。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市區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0000個/cm3 以上素享“南國夏宮”、“天然氧吧”、“翡翠山城”、“海南綠肺”之美譽,擁有海南島最舒適的人文生態居住環境。這里不僅是避寒勝地,更是避暑勝地。

        第3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一)地質災害現狀

        我市山地特征普遍,地質構造復雜,地形起伏大,巖石軟弱破碎,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市是一個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多發的地區,屬全國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域之一,全市地質災害分布范圍廣、暴發頻繁、危害嚴重,特大地震后,使全市地質災害進一步加劇。

        根據各縣(區)國土資源局和各鄉鎮排查,地震引發我市次生地質災害點7507處,造成147人遇難,468人受傷,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8.51億元;省內外地質災害專家共159人協助我市共對1659處重要次生地質災害開展應急排查評估,其中:滑坡589處,崩塌456處,泥石流22處,地裂縫108處,地面塌陷3處。根據以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成果,全市地震前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1506處,地震后專家排查的地質災害隱患1659處,其中地震前已有加劇的420處,地震新引發的1239處,目前全市經專家排查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共2745處。

        震后次生地質災害在全市八縣一區均有分布,區、為極重區,其他縣區為嚴重區。受地震和長期余震、降雨等影響,震前地質災害易發區部分老滑坡復活加劇,同時引發大量新的滑坡、崩塌和地裂縫,

        (二)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我市地質災害在區域分布的總體趨勢是西南密集、向東北逐漸減弱,地震使這種差異性加劇,全市地質災害密度由北向南呈遞增趨勢加大,根據排查結果,在以下區域集中分布:

        1、白龍江流域集中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白龍江沿岸、、一帶,為地震極重災區,全市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區內山高坡陡,重力侵蝕強烈,巖石軟弱破碎,植被較差,地震后崩塌、滑坡數量約占全市的60%以上,主要以基巖滑坡、堆積層滑坡和第三系、白堊系紅土層滑坡等類型為主,大中型滑坡數量眾多,大多不穩定,尤其在化馬——角弓——外那——臨江一帶,以及北峪河流域安化——馬街(漢林)——城區一帶最為嚴重;泥石流沿白龍江河谷連續分布,以白龍江兩河口——透坊段和支流北峪河流域最為發育,有較大泥石流200多處,如北山9條溝、北峪河、漢林溝、甘家溝、石門溝、火燒溝等;透坊——臨江段巖層較完整,漸為減弱,有較大泥石流40多處,其中臨江東風溝、尚家溝、蔣馮溝、橋頭燕兒溝等泥石流溝危害最為嚴重。

        2、白水江流域集中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白水江沿岸石雞壩——城——碧口一帶河谷及近山區,為”地震極重災區,全市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域。崩塌、滑坡數量眾多,以基層滑坡為主,受持續余震和降雨影響,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多次發生較大災情險情,如南山、北山滑坡崩塌群;泥石流以稀性泥石流為主,以——石雞壩、碧口——中寨之間最為發育,如關家溝、賈昌溝、鐵樓溝等,地震后多次爆發,造成嚴重損失。

        3、西漢水流域集中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西和、、段西漢水流域河谷地區,為地震重災區,全市地質災害次重點防治區域。大多數滑坡系第四系堆積坡殘物組成,分布密度高,以漾水河流域、西和東南部土石山區、東南部黃土丘陵區和西南部土石山區最為發育,地震后造成災害較嚴重。泥石流主要有粘性、稀性和黃土泥流,以西漢水干流的順利峽——建村河段及其支流白家河,漾水河沿岸及雷家壩——之間的黃土泥石流區最為發育,爆發較為頻繁,受地震影響較大,危害也較為嚴重。

        4、嘉陵江流域集中分布帶

        主要分布于包括、兩當、和部分區域,嘉陵江支流河谷及近河谷山區,為地震重災區,全市地質災害次重點防治區域。地貌以山區盆地、丘陵、中低山為主,山體巖石較為堅硬,植被較好,滑坡、崩塌較不發育,災害一般.但地震后該區域地質災害明顯加劇,一些原來不屬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堅硬巖分布地段也引發了數量巨大的崩塌、滾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流域及其支流永寧河、青泥河、燕子河等支流河谷及兩岸地區,暴發頻率低,危害一般,部分區域較為嚴重。

        5、礦區和公路沿線易發區

        公路沿線一直是我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地震后山體滑坡、崩塌、坍塌和滾石數量眾多,毀壞公路設施、堵塞交通,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巨大,如212國道、江武公路和各縣(區)主要縣鄉公路沿線山區地段。礦區因露天開采、礦石、廢渣不合理堆放,加上地震致使土石松動,極易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如西成礦區的六巷、廠壩、畢家山、洛壩等鉛鋅礦區,等金礦區。

        二、地質災害威脅對象和范圍

        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威脅著交通運輸、農業生產、城鎮、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廠磚企業、電站、通訊和輸油管道等生命線工程的安全。地震發生后,根據各縣(區)國土資源局和和鄉鎮排查,地震引發地質災害點7507處,造成死亡147人,受傷468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8.51億元;根據專家組《市地震災后應急排查總結報告》,全市排查地質災害1659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共有30.9萬人受到威脅,占全市總人口275.75萬人的11.2%,威脅資產44.15億元,按照威脅對象和范圍,主要有一下三類:

        1、威脅人口密集區的地質災害點:共有1178處,典型地質災害如南山崩塌群、北山泥石流,嚴重威脅和城區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威脅生命線工程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有396處,以中小型居多,大型零星分布,地質災害的穩定型以不穩定居多,基本穩定的僅有少量。險情等級以小型居多,中型次之。主要威脅212國道以及大部分呢的省道及縣鄉道路。

        3、威脅重要設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有6處,威脅對象主要包括水庫、礦山、風景名勝區和地質公園。地質災害的規模以中小型為主,穩定性差,險情等級以小型為主,但需及時進行應急處理。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近幾年全市極端氣象現象多發,據氣象部門預測,全市降水量明顯增多,大范圍大到暴雨和連天集中降雨天氣增多,加上地震和持續余震影響,預測爆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加大,根據地質災害的形成特點和主要誘發因素,確定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重點防范期為:

        1、滑坡、崩塌、地裂縫主要防范期:該類地質災害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降水誘發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縫等災害具有稍滯后于降水的特點,6月一10月為主要防范期,強降雨和持續降雨多發,當降水達到一定強度時,就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災害;2—3因冰雪融化、凍土消融,目前已發生幾起滑坡、崩塌災害,以北部雪凍嚴重的西和、、等縣較為嚴重;人為因素和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情況比較復雜,因此應當全年防范。

        2、泥石流主要防范期:泥石流的形成與大雨、暴雨同步。根據我市的降水特點,確定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為6月至10月。因地震造成江河溝谷中積聚了大量的固體物質,預測暴發災害性泥石流的危險增大。

        3、地面塌陷的主要防范期:我市已發生的地面塌陷災害基本為地下采礦引起的,其發生、發展與采礦的強度、開采規模、開采形式等有關,該類災害全年均應防范。礦區應加強監測與預報、預警工作。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

        地質災害防治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今年是我市《地震災后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實施的第二年,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年,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嚴峻、工作任務艱巨。各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務必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緊圍繞災后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實施管理和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兩項核心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及早部署安排,進一步落實責任,明確職責,全面實施、全力抓好和完成本年度年度實施計劃確定的項目建設任務,切實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抓緊擬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各縣(區)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結合震后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本年度工作任務,會同發改、財政、建設、水利、交通、預警、防洪等部門,加快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編制、報批與工作;要在總結震后應急救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進一步明確各相關部門應急救援的職責,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對轄區內重點地質災害隱患區域,要按照《地震災后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報告》中專家提出的防治意見,制定具體隱患點的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全力做好方案的實施工作。

        (三)全力抓好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中央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是全市本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災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力爭在兩年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各縣(區)政府務必要充分認識項目實施的艱巨性、緊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編報好項目年度實施計劃,科學統籌、合理安排、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協調推進,全面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力爭盡早完成項目建設任務。政府主要領導要對項目建設工作負總責,發改、國土、財政等部門要明確職責,分工負責,共同做好項目申報審批、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政府及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及時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項目實施不出問題。為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項目實施依法、有序、快速推進,市政府近期將出臺《市地震災后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各縣(區)務必嚴格按照《辦法》規定的項目論證、申報審批、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程驗的相關程序和要求,嚴格執行項目管理責任制、招投標制,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資質備案審查制等各項治理,切實做好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通過項目實施,大力提升全市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和能力,及早實現防災減災的目標。

        (四)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

        7月份市政府印發《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實施意見》以來,全市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已初步建立,但目前還很不健全和完善,群測群防的責任和措施還沒有落實到位。在今年地質災害年度實施計劃中,將群測群防建設列為重要建設項目,安排了專門經費給予保障,各縣(區)務必要按照《意見》要求,編制好群測群防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加強對基層鄉鎮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的指導,將監測預警、防災避險的責任分解到鄉鎮、村社以及危險區的學校、醫院、廠礦、工程建設單位和企事業單位,建立覆蓋全市重要隱患點、防災責任人明確、監測預警措施完善、聯絡通訊暢通的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

        (五)做好汛期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工作

        每年汛期是地質災害防范的關鍵時期,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建設、水利、交通、防洪、救災等部門,在地質災害應急排查評估的基礎上,結合今年地質災害詳查、專業監測點和示范區建設項目的實施,在配合專業地質單位開展好詳細調查工作的同時,繼續做好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監測工作。要重點排查人口密集的城鎮鄉村、江河沿線、交通干線、重點設施、礦區渣場、尾礦庫等區域,排查要確保不留死角。特別對威脅大、危害嚴重、不穩定的重特大隱患點,專家排查建議需要搬遷避讓的隱患點,要作為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的重中之重,按照專家組排查防治建議,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標志,下發防災避險明白卡,制定專項防災預案,安裝管護好簡易監測設備,確定專人巡查監測責任人,落實好監測預報、搬遷避讓等各項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

        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是地質災害預防的一項重要制度和措施,也是今年全市實施的重要項目之一,各縣(區)國土資源部門要力爭在今年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及早將項目建設成果應用到汛期預警預報中。國土部門要繼續與同級氣象部門共同配合,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對所轄區域內地質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成災范圍和影響程度作出預報,廣播電視部門要適當增加廣播電視播放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的時間,使政府有關部門和人民群眾及時了解地質災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七)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制度和責任體系建設

        各縣(區)要嚴格執行汛期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災情速報制度、月報制度等各項制度,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將制度和責任體系建設貫穿到地質災害防治的各個方面,分級負責、層層落實,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項目、每一項措施、每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上,確保各項防災措施及時、有效落實。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和國土資源部門在汛期要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市、縣(區)國土資源局汛期值班電話見附表),保持24小時通訊聯絡,一旦出現災情,必須迅速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立即組織應急調查、險情評估、群眾轉移等搶險救災工作,同時按照災情速報制度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立即將災情速報上級各有關部門。對有災情險情不及時報告、接到災情險情報告不及時處置、防災制度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發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員責任。

        (八)加強對工程建設活動引發地質災害的監控

        各縣(區)要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關于“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規定,加強災后重建項目、集中安置點和各種工程建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備案工作,為建設項目施工和運營安全提供保障。要加強對各重點礦區、公路沿線、水庫、河道、削壁建房、挖土采砂等工程建設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監控,對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由責任單位承擔治理責任。特別是礦區地質災害恢復治理工作,要按照國土資源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和《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做好本年度保證金提取和繳存,加大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監管力度,確保今年全市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取得較大成效。

        (九)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

        各縣(區)要要將宣傳培訓工作作為地質災害預防的一項重要措施,組織專門技術力量,繼續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宣傳培訓力度。要加強對基層鄉鎮、國土資源所、重點村社干部和監測預警人員的培訓,使基層干部群眾掌握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提高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和責任感,增強了抗震救災各部門之間配合協作和應急反應能力;要重點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的農村、山區和人口密集區的宣傳,力爭做到人人知道地質災害前兆、監測方法、報警方式、躲避路線、自救常識等基本防災知識,切實提高人民群眾防災意識和能力。特別是災后重建點的宣傳,要以認識災害、避讓災害、安全選址建房為主,確保群眾災后重建的房屋不受地質災害威脅。

        第4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及趨勢分析

        截止到年底,全市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394處。按規模分:大型10處,中型43處,小型341處;按地域分:新昌縣103處,諸暨市102處,嵊州市95處,上虞市76處,*縣15處,越城區3處。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521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3%。

        年,我市受強臺風、強雨雪等極端性災害天氣影響,地質災害明顯多發,全市共發生突發地質災害22起(不包括未造成人員傷亡的小型公路邊坡塌方),比年增加175%,其中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16處。由于預防措施到位、應急處置妥當,未造成人員傷亡。全市因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60萬元,比年減少了15%。

        汛期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防范期,今年要特別注意極端性災害天氣在局部造成的強降雨,做好預警預報工作。地質災害易發區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區域,特別是要把各類農村道路邊坡、易發區內的各類農家樂等公共場所及農村居民點作為地質災害防范的重點。

        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做好入汛前各項應對工作。各縣(市)都要在汛期來臨前編制年度防災方案,指導本年度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3月中旬前,各地要組織汛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檢查,檢查各災害(隱患)點現狀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充分考慮極端天氣引發重大地質災害險情的可能,對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作必要的修改完善。重新確認應急系統及群測群防網絡人員,確保責任落實,在緊急情況發生時,能迅速響應,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

        (二)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體系建設。各縣(市)國土、水利、氣象等部門要密切合作,互相溝通,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預警體系。落實汛期各項工作制度,汛期值班、災情巡查、災情速報等制度要嚴格執行,做到各地質災害(隱患)點汛前檢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確保一發現險情,立即組織應急排險,防止災情的進一步發展。各地要適時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進一步健全地質災害應急反應系統,全面提高各級政府的應急搶險能力和當地群眾的應急自救能力。

        (三)加強群專結合和群測群防建設。抓緊開展新昌縣回山鎮下山村滑坡專業監測省級示范點的建設工作。各縣(市)要建立1?2個地方級地質災害監測示范點,做為各地地質災害監測的樣板工程,實行專業監測與群眾簡易監測相結合,帶動并提高各地的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建立群測群防網絡責、權、利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制定監測工作制度,災害(隱患)點責任人負責定期檢查監測記錄,確保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到位、監測記錄到位;要從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保障地質災害監測人員的工作經費。通過各種渠道,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的業務培訓和知識宣傳,同時發揮監測示范點的教學推廣作用,提升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的監測水平,提高基層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做到明白防災、主動防災。

        (四)推進預防為主、治避結合的工作進程。上一輪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到修編期限的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修編、和實施工作;全面調查,制定新一輪防治目標,統籌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快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和搬遷進度,爭取提早實現各地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近期或中期目標。列為省重點的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要按時完成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的全部工作,并把成果應用到當地政府防汛抗災中。

        (五)做好工程項目建設中的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建設用地項目中確認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督促工程建設單位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提出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從源頭上減少工程項目引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對引發地質災害的工程項目,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督促責任單位及時治理。

        三、地質災害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協調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級政府要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防汛工作的重要內容。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保障經費,推進工作。各縣(市)政府要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要列入當年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對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要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積極向上爭取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和專項資金,按規定落實配套資金,把地質災害防治與水利建設、交通建設、城市建設、防汛抗旱、新農村建設等結合起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保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5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一、概念

        所謂地質災害,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關于地質災害概念的界定, 在學術界和實際管理工作中存在著不同觀點。歸納起來, 學術界的幾種通行說法主要有:1、地質災害是地質環境的一種變異現象; 2、地質災害是指直接或間接惡化環境、降低環境質量, 危害人類和生物圈發展的地質事件, 如地震、地裂縫、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3、地質災害是指那些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危害和潛在威脅的自然和人為地質作用( 現象) ; 4、在自然和人為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下形成的, 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損失的地質作用( 現象) ; 5、地質災害是因地質活動引起對人類生活、生產及環境的破壞或者損失的現象。

        二、在規劃中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是防治地質災害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依據。 科學規劃對主動有效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的損失,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和審批應建立地質災害調查制度、規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程序和審批權限、明確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原則、規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內容、明確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地位及與其他規劃的銜接等。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應當包括下

        列內容:

        ( 一) 地質災害現狀和發展趨勢預測;

        ( 二) 地質災害的防治原則和目標;

        ( 三) 地質災害易發區、重點防治區;

        ( 四) 地質災害防治項目;

        ( 五)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等。

        地質災害防治的原則只能堅持預防為主, 避讓與治理相結合, 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這是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地質災害現狀提出的在規劃期內指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準則。由于我國災害種類多、活動頻繁、危害嚴重, 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同時, 防治工作必須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 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講求實效, 發揮綜合治理效益; 堅持依法保護地質環境和治理地質災害, 依靠科技進步, 建立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 使地質災害防治法制化, 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科學化; 加強監測預報和科普教育工作, 提高全民減災、防災水平, 建立群專結合的防災體系等內容。

        地質災害的防治目標, 是指在一定期限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所達到的目標。 地質災害防治目標應當分階段實施。總的要求是提高預報成功率, 避免經濟損失, 減少人員傷亡, 促進地質環境和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主要包括:一是地質災害防治基礎調查和科研項目。二是搬遷避讓工程。三是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根據災害的規模和威脅的對象, 對危害公共安全、自然因素引發的災害要由財政出資, 對人為活動引發的災害也要進行經濟技術論證, 分清責任, 實施治理工程; 四是監測預警工程。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要要實施監測預警工程, 包括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 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預警預報。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是指為實現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預期目標而實施的措施。主要包括: 加強法制建設和行政管理工作、加強科普教育宣傳工作、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堅持群專結合及采取綜合防治的措施等。

        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重點, 在編制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 應該把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列入規劃, 應當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作為其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長,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任務更加艱巨。我國是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和避免這個問題, 首先在編制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規劃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項目規劃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地質災害防治要求, 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為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做好城

        市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在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過程中, 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城市規劃區內地質情況尚不清晰的, 必須加強和補充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建設時, 必須充分考慮建設用地條件; 凡沒有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在總結近幾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 為了處理好城市

        總體規劃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關系, 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 應當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作為其組成部分。

        第6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今年我區的地質災害形勢十分嚴峻。一是全區目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點多達489處,點多面廣,危害性大,在連續陰雨或大雨、暴雨情況下,極易復活;二是今年我區地災發生時間可能比往年早,地質災害發生數比去年同期可能增加約20%;三是由于近期公路、園區等工程建設活動十分頻繁,大量開挖造成的地質隱患日益增多;四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時段仍集中在汛期(5-9月),其中6-8月為地質災害高發期。

        我區目前地質災害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一是有的鎮街和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和隱患排查還不夠徹底和全面;二是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預案及防治措施落實不夠好;三是個別鎮街、部門至今還未編制今年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四是部分地災點的監測工作不規范、不連續;五是部分群眾防災自救意識淡薄;六是工程建設活動監管力度不夠,防治措施不到位,人為誘發地質災害和造成地質隱患的情況十分突出。

        昨天下午2點30分左右,因受四川省汶川縣里氏7.8級地震的影響,我區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雖然我區的地震強度不高,但是區級各部門、各鎮街務必密切注意因地震導致各類地質災害易發區域而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動,提高人民群眾的地災防災抗災意識,對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域立即組織摸排,掌握最新情況,特別是發現因地震造成的滑坡、巖體開裂等現象必須提高警惕,立即上報區國土房管局,組織人員進行治理,并做好地質災害突發事件緊急處置預案。

        二、總結經驗,狠抓落實,全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地災防治盲區和死角

        根據區委、區政府對全區災情的綜合分析和預測,今年我們所面臨的地災災害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這就需要我們早安排、早部署,未雨綢繆,認真作好汛期地質防治工作。各鎮街和區級有關部門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務必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區級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有關文件要求,做好本行業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交通部門要認真做好公路、航道及沿線邊坡安全隱患的巡查、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要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限制車輛、人員通行,明確專人負責監測,及時采取治理措施,保障交通工具和行人安全。要特別加強等公路沿線及玖龍紙業項目交通道路段危巖、滑坡的防范工作。

        水務部門要做好水利、水電設施及周邊的地質隱患巡查、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要落實專人監測,及時采取治理或搬遷避讓措施,保障水利設施安全運行,保護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建設和市政園林部門要做好城鎮切坡、邊坡、填方地段和市政設施及周邊的安全隱患巡查、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要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限制車輛、人員通行,明確專人負責監測,及時采取治理措施,保障市政設施及人民群眾的安全。特別要做好像云輝麗都等地質點的治理。

        移民部門要做好移民遷建區、移民遷建設施及高邊坡的安全隱患巡查、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要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明確專人負責監測,及時采取治理或搬遷避讓措施,保障移民安全。

        經濟和安全管理部門要做好工業企業、各類礦山開采活動的巡查、排查工作,發現安全隱患,立即責令企業整改,確保安全。

        國土房管部門要組織安排已查明的自然因素地質災害隱患點和直接影響房屋安全的地質災害監測工作,接到災情報告后,要組織監測站、地質專業隊伍及時到現場調查,分析災(險)情;一旦發現險情,要在區政府的領導下,與相關部門、當地鎮街一起組織搬遷避讓,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氣象部門負責汛期氣象預測工作。及時將天氣預報通報鎮街和區政府相關部門。

        各鎮街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將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居委會、村組和點,按照地質災害威脅對象落實防災責任人(包括建(構)筑物所有人、管護人、使用人)和監測責任人,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認真組織轄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巡查,發現險情、災情要及時撤離人員,并按地質災害災險情速報要求及時上報。接到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報告后,相關鎮街、行業主管部門和區國土房管局要立即派人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及時確定災害體規模、受威脅對象以及必須采取的應急搶險措施等;情形危急時,鎮街或村、社、監測人應當及時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先動員和組織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必要時可以采取交通管制、強行撤離、強行拆除等措施組織避災疏散,確保安全至上。

        (二)各鎮街要采取各種途徑、各種形式、各種措施,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培訓教育工作。一是要加強對干部的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各級干部的防災意識,提高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指揮組織能力;二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廣泛開展防災避災知識的宣傳教育,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對地質災害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特別是居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域內的人民群眾,一定要針對地災發生征兆、應急處置方法等事宜加強宣傳教育。

        (三)區級相關部門和各鎮街的防災預案必須到位,加強日常巡查工作。一是各鎮街和區級相關部門應根據區政府下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抓緊編制并落實本部門、本鎮街的地質災害年度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二是各鎮街、各相關部門要立即組織人員對轄區范圍、管理范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認真的排查、巡查,發現險情、災情的要立即落實防范、應急搶險治理措施確保安全至上。凡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責任倒查,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及人員的責任。

        (四)切實作好應急反應工作,加強對重點區域的監控和突發事件的反應機制。一是要加強預測預報。區氣象、區國土房管等部門要加強安排實時監測,切實做好對滑坡體、崩塌體等地災體的監測預報,努力提高預測預報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二是要充分依靠應急專業隊伍和技術專家。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業技術性極強,各鎮街要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和硬件設備,確保一旦出現地災險情災情,可以充分依靠這些技術專家、技術人員對災情進行科學分析并提出應急處置的措施建議;三是要加強重點地區地災防范工作。各鎮街和有關行業部門要切實加強重點工程建設區、人口密集區、重要交通干道沿線、城市規劃建設區、重點礦區和集中開采區等重點地區的地災防治工作,確保不發生群死群傷和重大財產損失。

        三、全力以赴,嚴防死守,確保萬無一失,打好全區地災害防治攻堅戰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鎮街、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切實抓緊抓實,要嚴格堅持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地災害防治行政首長負責制。要充分做好防為救災準備,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納入整個自然災害防災救災體系,確保防災救災物質到位,要充分利用現有防災資源,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確保搶險救援行動的迅速和扎實有效。

        (二)要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體系。群測群防是我區防治地質災害的有效手段。對各個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逐一編制落實單點防災預案,要逐點發放防災明白卡,逐戶發放避險明白卡,明確各災害點的監測人和防災責任人,明確具體的監測、防災工作任務和要求,定期檢查、督查各地質災害點的防治工作,確保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到位。

        (三)嚴格各類建設活動管理,杜絕人為地質災害。各鎮街和建設、交通、水利等部門要嚴格加強相關建設活動的管理,認真履行各自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各鎮街在編制集鎮規劃、有關部門在編制項目規劃時,應當組織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必須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市國土房管局關于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管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通知》(渝國土房管發〔〕24號文)的規定將地質災害防治貫徹到項目建設全過程,切實做好每個建設項目的地質勘探、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工作,嚴格按規范程序、順序和設計的要求進行施工,涉及切坡、堆載回填、老地質災害(隱患)地段應先及時按規定搞好支護工程或治理工程后再實施主體工程,并加強周邊的檢查、巡查、監測,確保各項防范措施真正落到實處,控制和杜絕人為地質災害事故發生。

        第7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從2005年到2012年底,湖南省成功預報避讓地質災害317起,避免人員傷亡22727人,有力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取得顯著成效,防治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湖南省地質構造復雜,地形地貌起伏大,降雨時空變化大,地質災害易發多發,高中易發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7%。同時,發災時段集中、突發性強,是全國地質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截止2012年底,全省已查明各類地質災害隱患12229處,直接威脅人口數量達91.5萬,潛在經濟損失超過150億元。從2005年到2012年底,全省共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12199起,因災傷亡485人,直接經濟損失29.6億元。同期,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成功預報避讓地質災害317起,避免人員傷亡22727人,有力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國土資源部的關心支持下,湖南省國土資源廳不斷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進一步加強防治體系建設,地質災害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相關政策體系。2011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下發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就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相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省各級各部門切實抓住機遇,本文由收集整理進一步加強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省政府迅速下發了《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2012年湖南省出臺了《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貫徹落實湘政發〔2011〕51號文件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以及《湖南省“十二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三個重要文件,初步確立了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政策框架體系,明確了相關職能部門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分工,提出了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1358”工作目標。

        二是狠抓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2007年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累計投入地質災害治理資金8.46億元,實施了一批地質災害勘查、治理、搬遷避讓和應急補助項目,為近50萬人解除了地質災害隱患威脅,配套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反應比較強烈的地質環境問題。從2010年開始,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實施了30個重點縣市區1:5萬地質災害詳查項目,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將為地方政府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還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為民辦實事結合起來,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地區等偏遠落后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排憂解難、避險解困。

        三是進一步強化應急體系建設。湖南省國土資源廳與氣象、水利等部門建立了定期聯席會商機制,做到密切配合,信息共享。組建了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正在加快構建省、市、縣三級,覆蓋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等部門的預警預報信息共享平臺,年內將實現省市兩級及重點縣市區的互聯互通,形成了以各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和屬地化地勘隊伍為技術支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地質災害應急監測預警網絡。

        四是充分發揮群測群防作用。群測群防是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湖南省1.8萬余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承擔著全省1.2萬余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防范任務,近五年成功預報了突發地質災害182起,避讓人員傷亡10413人,避免財產損失3.34億元。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湖南省提前完成了94個縣市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建立健全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今年,湖南省又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瀏陽市等14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示范縣創建活動。

        進一步分析形勢,認真做好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近年來,受極端氣候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地質災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除自然因素外,一些企業和單位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地質災害防治意識薄弱、防治措施不落實,對人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湖南省國土資源廳一定要進一步細化措施,

        明確責任,狠抓落實,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扎實搞好調查評價。做好地質災害防治,調查評價要先行。只有在查明災害成因、危害程度,掌握災害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的前提下,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采取各種災害防治措施才具有科學依據和針對性。

        “十二五”期間,湖南省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的主要任務是完成100個縣市區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開展500處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地質勘查,推進重要礦區1∶1萬礦山地質環境普查,實施長株潭城市群、市州中心城市及重要城鎮水文、工程、環境地質綜合調查評價。

        切實強化監測預警。成功避讓地質災害的實踐經驗告訴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監測嚴密、信息準確、預警及時,是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只有堅持預防為主,切實強化監測預警,及時掌握汛情災情,才能做到科學應對。要嚴格執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值班值守和災情速報等各項制度,將每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責任落實到單位和責任人,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強化信息能力建設,特別是要加強農村山區等偏遠地區緊急預警信息能力建設,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將災害預警信息傳遞給受災害威脅群眾,避免人員傷亡事件。

        注重應急體系建設。各地要及時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逐點制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逐人逐戶發放防災責任卡和明白卡,做到防治方案編制到鄉、應急預案制定到點、防災責任落實到人。中型以上的隱患點在汛前或汛期要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避險演練。要加快推進地質災害應急指揮平臺建設,確保省市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系統之間,以及和氣象、防汛抗旱、應急管理等部門應急指揮系統的互聯互通,為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提供技術支撐。各地要認真做好應急準備的各項工作,確保一旦出現突況,能快速高效做好人員搜救、災情調查、險情分析、次生災害防范、應急處置等相關工作。

        第8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全年降雨量與常年同期相比正常,略偏多;梅汛期(5-7月上旬)降雨量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多,其中5月下旬、6月中下旬降雨較集中,部分地區有洪澇災害出現;梅汛期結束后有階段性高溫干旱出現;臺汛期(8-9月)影響我省的熱帶氣旋頻率偏高,強度增強,受臺風影響,降雨量及降雨強度將大于去年。

        預測地質災害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4-9月。4月春雨期及5-7月梅汛期,由于降雨連續,土層含水處于飽和狀態,當日降雨量達到50毫米或連續3天以上降雨時,易誘發山區風化殘坡積土體、公路邊坡滑坡以及礦山宕面、廢棄礦山崩塌、塌陷地質災害。8-9月臺汛期,降雨強度大,由暴雨引發滑坡、山區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概率較大。

        二、我區地質災害現狀

        我區是*省地質災害易發縣(市、區)之一。根據《*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全區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約1196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68%。截止2007年底,我區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73處,按類型分為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四類,其中滑坡38處,崩塌12處,泥石流20處,塌陷3處,按規模分小型、中型兩類,其中小型71處,中型2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集中于南北山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分布情況為:*鎮9處、嶺洋鄉2處、黃壇口鄉4處、廿里鎮1處、后溪鎮1處、*鎮5處、全旺鎮1處、*鄉15處、*鄉14處、周家鄉2處、*鎮12處、杜澤鎮3處、灰坪鄉2處、峽川鎮2處。

        全區7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對附近2200余人和2300余萬元資產構成潛在威脅。

        三、20*年地質災害防治重點

        今年4-9月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期。*鄉、*鄉、*鎮、*鎮、*鎮等鄉鎮地質環境復雜,現狀地質災害隱患較多,屬地質災害重點防治鄉鎮。重點防治的對象是:建設工程強度較大、邊坡較陡、風化殘坡、積層較厚的山區,特別是新建簡易公路沿線、開挖強度較大的民房屋后、旅游風景點內險要地貌處、閉坑礦山的采空區、穩定性較差的泥石流隱患溝等。

        20*年全區需重點做好防范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7處:

        1、列入市級以上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防治點2處,即*鄉竹埂底村楊梅崗滑坡隱患、*鎮界頭村葉樹根屋后滑坡隱患。

        2、列入區級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防治點5處,即*鎮東倉村喬麥舒泥石流隱患、黃壇口鄉下呈村泥石流隱患、*鄉黃蒙村泥石流隱患、廿里鎮黃泥村墩頭山體滑坡、*鎮里村胡家山體滑坡。

        以上地質災害點穩定性較差,危害性較大,威脅人口較多,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要逐點編制具體的防災方案和應急預案,認真做好監測、應急和防治工作。

        四、20*年地質災害防治的主要任務

        (一)擬訂和實施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各鄉鎮(街道)要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和《*市*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結合各自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際,擬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并報區應急辦、區國土局備案。同時,各有關鄉鎮要按照《*區地質災害調查和區劃》,編制轄區內的市、區級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方案,并在地質災害隱患點設明白墻。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要發放到村、到戶。要明確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責任人及日常監測措施,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

        (二)進一步完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體系

        各鄉鎮(街道)要進一步完善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補充抗御臺風防范地質災害及暴雪低溫氣候條件下防范地質災害的工作內容,要注意避災地點安全性的評價,確保預案啟動實施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適時組織應急預案演練,增強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區國土局要編制與*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相配套的應急預案操作手冊,會同區應急辦對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應急隊伍、應急器材及物資儲備、重點保障對象等作一次全面梳理。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要配合區國土局做好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的編制工作。

        (三)做好新一輪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及防治規劃編制工作

        我區第一輪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到期。根據省國土資源廳、市國土資源局統一安排,我區今年將開展新一輪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及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各鄉鎮(街道)要積極配合區國土局做好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及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氣象部門要及時通報當年及今后一段時期的暴雨氣象信息;區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門要將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山塘水庫、重要交通線路、山區中小學、風景名勝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一次全面總結,形成書面報告上報區政府,并報區應急辦、區國土局備案;各鄉鎮(街道)要積極配合調查隊伍做好管轄區域內地質災害調查、核查工作,并負責地質災害隱患防災預案的編制及受威脅地區群眾的宣傳、培訓工作。

        (四)抓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防御工作

        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防御,對保障山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各鄉鎮(街道)要花大力氣抓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對于已查明的泥石流隱患,要充分結合當地山區小流域的整治及水利部門的山洪防治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災措施;威脅人員眾多、危害嚴重的,要及時編制防災預案,確定監測人員,落實防災責任人及防災措施。在安排年度地質災害搬遷避險及工程治理工作時,要充分考慮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的防災要求,安排項目和資金,切實保證受威脅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

        各鄉鎮(街道)要根據近年來地質災害調查尤其是小流域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的成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區、鄉鎮(街道)、村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使之覆蓋到地質災害易發區和有災害隱患點的每一個行政村,不斷完善村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進一步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有關鄉鎮要與地質災害隱患點所在村簽訂“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責任書”。要加大規范化建設力度,建立健全災害隱患點監測檔案,加強對群測群防監測責任人的指導與培訓,實行科學管理,統一監測要求,提高群測群防工作的防災減災效果。

        (六)切實抓好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治理、搬遷避讓

        對生命財產有直接危害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各鄉鎮(街道)及區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門要按照各自的管轄職責,組織實施應急排險,及時消除災害隱患。對規模較大、危害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勘查基礎上實施工程治理。列入省、市、區級重點防治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區財政部門要優先安排資金,所在鄉鎮(街道)、區國土局要加強管理和監督,通過招投標等方式,選擇具有專業資質的單位承擔勘查與治理施工任務,加強治理工程施工管理,確保工程質量,按標準完成勘查與治理施工任務。對處于山區,交通不便,工程治理成本高,且又難以有效根治,當地自然條件不適宜人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要結合下山脫貧、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農村中心城鎮建設及山區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對受威脅群眾實施搬遷避讓。

        (七)認真做好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要認真貫徹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其他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建設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結果須按要求報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項目主管部門不得批準其可行性研究報告,區國土局不得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切實把好地質災害預防關。鄉鎮(街道)和區國土局要加強工程建設項目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未按要求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要通知業主單位及時整改,對因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實施不到位造成嚴重損失的,要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進行嚴肅處理。

        (八)做好新農村建設中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各鄉鎮(街道)要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中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舊村改造、新村選址、移民遷建及基礎設施建設,要盡量避開地質災害易發區,需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集中居民點、重要工程設施建設的,須按有關規定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為使農民建房能選址在安全的地質環境,預防人為引發地質災害,對地處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農民宅基地,由區國土局委托有資質的地質調查機構進行逐戶調查和評估,分戶填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表,按用地批次合成一個評估報告。我區農村“康莊工程”沿線存在較多的滑坡、崩塌隱患,鄉鎮(街道)要加強道路沿線邊坡的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防范措施。

        五、有關部門職責

        (一)區國土部門

        1、根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計劃,建立和完善防災網絡,會同鄉鎮(街道)落實防災責任人和災害隱患點監測責任人。

        2、認真落實年度防災預案編制制度,嚴格汛期值班制度,堅持災情巡查制度和落實災情速報制度。

        3、災情發生后,配合當地鄉鎮(街道)核查災情,幫助房屋倒塌災民落實建房用地;查明災害發生的原因、規模、造成的危害及今后發展趨勢,提出地質災害防治意見。

        4、督促有關部門、鄉鎮(街道)制定本鄉鎮(街道)、部門的防災方案,檢查防災措施的落實情況。

        (二)區水利部門

        對水利工程項目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的水利工程,要制定防災措施。對病險山塘水庫、盤山水渠滲漏引起的滑坡、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塌陷等進行認真檢查,制定切實可行的防災措施。災情發生后,迅速查明水利工程損毀情況,制定損毀工程修復方案,及時搶修被毀水利工程。

        (三)區交通部門

        對新建、改建、擴建公路工程進行必要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新建公路未治理好潛在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不能投入正常使用。對因公路建設而引發的地質災害負有治理責任。加強對公路沿線的巡查,及時發現和治理地質災害隱患。

        (四)區教育部門

        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山區中小學,必須編制防災預案,落實防治措施。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中小學新建、改建、擴建,要進行必要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加強山區中小學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理地質災害隱患。

        (五)區規劃、建設部門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農村集鎮建房,必須嚴格按規劃建設,遠離地質災害危險區。

        (六)區農業、林業部門

        認真落實防災責任制,對不宜耕種的山地,要堅決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滑坡體上不能墾山造林。要督促鄉鎮(街道)將地質災害隱患點上的水田改為旱地。

        (七)區旅游部門

        認真落實防災責任制,指導和督促旅游企業做好旅游景點和景區的地質災害調查、巡查、防治工作,及時發現和治理地質災害隱患,確保游客安全。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風景名勝區,需編制防災預案,落實防治措施。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旅游工程建設的,必須按要求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八)區財政部門

        落實必要的防災網絡建設、地質災害動態巡查監測和地質災害隱患治理的工作經費。在災害發生時,落實受災人員救助資金和災害治理資金。

        六、地質災害防災對策和措施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責任重大。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提高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嚴肅性的認識,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對地質災害危害性和防治基本知識的宣傳,提高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二)完善機制,落實責任

        各有關鄉鎮(街道)、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做好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落實四項機制。一是地質災害險情監測巡查制度。要組織力量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點開展巡查,建立巡查臺賬,監督指導地質災害點所在村開展監測工作。二是臺汛期地質災害值班制度。要在臺汛期安排人員做好值班工作,要確保值班領導和值班人員到位,并保持全天24小時通訊聯絡。三是災情速報制度。一旦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各鄉鎮(街道)、有關部門要及時將災情上報區府辦、應急辦、防汛辦、國土局。四是措施落實機制。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切實落實包括值班、監測、報警、人員疏散、應急搶險等各項防災措施。每個地質災害點要做到“七個一”:一塊明白墻、一張明白卡、一套避災預案、一支應急搶險小分隊、一組值班人員、一個應急避險統一信號、一組值班報災電話(包括區、鄉鎮、村)。

        第9篇:災害防治項目范文

        一、工作原則

        (一)避讓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原則。根據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以人為本,在確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能夠通過工程治理消除隱患且投入不大的隱患點,實施工程治理;對威脅人數多、治理投入巨大的隱患點,采取搬遷避讓,徹底擺脫隱患威脅;對目前危害不大的一般地質災害隱患點以監測為主,遠期考慮采取簡易工程、搬遷避讓等措施。對治理、搬遷難度都較大,隱患長期不能解決的重點地災點,采取通過專家調查論證,實施工程消除主要隱患。

        (二)統籌兼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原則。把地質災害的避讓搬遷與山區扶貧異地安置、鄉村規劃調整、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等結合起來,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充分尊重當地群眾意見,以分散安置為主,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的辦法,對受威脅戶進行搬遷安置。鼓勵搬遷戶進城入鎮進行購房安置。

        (三)補助為主,實物和資金相結合原則。搬遷安置補助分實物補助和資金補助兩部分。實物補助包括過渡房的修整、提供安置用地、集中安置點的“三通一平”等,資金補助包括拆遷、過渡安置及搬遷補助等。

        (四)建一拆一補一原則。搬遷戶搬遷后,以戶為計算單位,建一拆一補一。一戶一宅,原來居住房及生產用房必須拆除,經驗收合格后方可發放補助。

        二、我市目前地質災害現狀

        通過1:5萬地質災害詳查和2015年汛后核查,確定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高陡邊坡隱患點共153處,其中崩塌72處,滑坡65處,不穩定斜坡11處,泥石流2處,地面塌陷處3處,市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13處。除天湖街道外全市的各鄉鎮、街道均有分布,成因除地質環境條件、氣象水文外,還與頻繁實施的人類工程建設活動密切相關。

        三、治理目標任務及工作安排

        經征詢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意見,結合調查、核查結果,按照輕重緩急、分期治理原則,2016年計劃實施危險點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20處,涉及37戶123人。其中,搬遷安置15處22戶77人,工程治理5處15戶46人。搬遷避讓工作計劃于2016年底完成,工程治理計劃于2016年汛前啟動招標程序(詳細見附表)。

        四、費用概算

        (一)搬遷避讓費用

        參照現有的搬遷避讓補助標準,具體如下:

        (1)安置補助款:按5萬元/戶撥付;

        (2)獎勵資金:在規定時間內搬遷完畢并將舊房拆除的獎勵1萬元/戶;

        (3)2層及2層以上磚混結構房屋按樓房面積另行補助200元/平方米。

        初步估算,本次搬遷避讓共需資金為171萬元。

        (二)重點隱患點工程治理費用

        工程治理費用包括工程的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費用。5處工程治理初步估算約需570萬元。

        (三)續建項目

        包括4個工程治理項目和3個集中搬遷安置項目,其中工程治理項目勘查、設計已完成,因省國土廳和財政廳正在制定相關管理辦法,項目審查意見還未下發,意見下發后將進行施工招投標,搬遷避讓集中安置項目中西津辦事處羅溪海山為2012年項目,因征地費用增高(原計劃100萬,實際為310萬),及安置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道路硬化及小區綠化等),預計增加費用400萬元,中溪石口劉村和南極楊獅茶廠搬遷集中安置項目為2014年項目,2015年啟動項目,計劃2016年底完成。續建項目總共需用資金1884萬元。

        (四)設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

        主要指一些未納入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或納入隱患點但未納入年度治理計劃,或突發性的小型地質災害的治理,由于影響人員少,搬遷成本高,但可以采取簡易的工程進行治理(這類點在我市較普遍),建議市政府每年設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200萬元。由各鄉鎮、街道自行進行治理,項目報財政、國土審核備案,根據審計結果,按50%比例實施“以獎代補”補助,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

        (五)監測及應急費用

        監測費用主要包括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員補助、簡易的監測儀器、裝備的購置費和汛期、防臺期間轉移危險區人員等應急處置費用,預算為80萬元左右。

        以上費用預算合計為2905萬元,其中2016年項目資金預算1021萬元,續建項目1884萬元。

        五、經費來源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規定,地質災害防治費用由市政府從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中解決,另外可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由市政府先行墊付:

        (一)避讓搬遷“以獎代補”項目:若獲立項,每戶可獲3萬元補助;

        (二)治理工程“以獎代補”項目:若獲立項,則按申報的實際治理費用的45%比例補助;

        (三)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資金:每年約60萬元。

        六、管理及實施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因自然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治理和避讓搬遷資金由政府負責落實;因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相關責任人(單位)負責組織治理和避讓搬遷。

        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和避讓搬遷工作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為責任主體,統一組織實施。

        治理工程竣工后,政府投資的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竣工驗收,驗收通過后明確有關單位管理和維護。市財政主管部門負責治理資金審核和撥付。責任人(單位)負責治理的由責任人組織竣工驗收,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參加,驗收通過后由責任人(單位)負責管理和維護。

        七、資金使用與管理

        項目資金由市財政統一管理,按標準及時撥付補助到位,其中避讓搬遷補助資金在農戶搬遷完成后一次性全部兌現,并公布避讓搬遷戶補助資金發放情況。工程治理資金按進度、按程序撥付。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政府辦副主任、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為副組長,宣傳、財政、建設、規劃、公安、國土資源、交通、水利、林業、新農辦、供電等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治理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指導協調、檢查督促全市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治理工作。

        (二)強化資金管理。地災防治專項資金應嚴格管理,實行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對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規使用財政專項資金的,除責令將資金收回外,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漂亮人妇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福利 |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五月天婷婷在线亚洲综合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