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生厭學心里疏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成因
世界衛生組織宣言近年一再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不體弱,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币虼?中學生健康不僅僅是指生理、軀體方面的,而且應包括心理方面的。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教育事業的進步,特別是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關注重視、研究與探討。1987年7月通過有關部門鑒定的“大中學生心理衛生問題和對策研究”的課題顯示,在被調查的2961名學生中,有16.7%的學生存在著較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并隨年齡增長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為13.76%。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胡勝利通過對500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有49?6%的高中生存在著各種程度的不良心理反應,有10?8%的高中生存在著各種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前不久,陳沛霖、陳立華用自制的問卷在武漢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武漢市中學生雖有50%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30%的學生屬基本正常范圍,但也有10—15%的學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別是還有3—6%的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擾。以上情況說明中學生確實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于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我們可以把以上表現歸類為以下問題。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①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以上問題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在現行的中等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著不合理現象,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準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后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后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②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許多教育家都強調指出,過難的教材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學校教育指導思想正確與否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生很大的影響。目前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采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于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于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了。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③。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際關系的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并有可能變得抑郁,敵對,富于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于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并存于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于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于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問題。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于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二、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對策
(一)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后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設立悄悄話熱線信箱。
實踐證明,熱線信箱十分有利于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于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于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憂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三)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由于學生們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初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咨詢;從以試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咨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交友性原則。這樣就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信任關系是咨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只有在信任的基礎上雙方的情感與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有些情況下要進行心理治療,因此心理咨詢老師要有意識地和困于心理問題的同學建立起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并依據問題的需要使用適當的心理治療方法,減輕或消除學生的不適應的心理現象及行為,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心理的健全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生 心理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068-02
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是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中職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情感、自我、學習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教育過程中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矯正,讓其健康成長。
一、中職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中職學生的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強。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反映,是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中職學生正處在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階段,這一階段是產生心理困惑和沖突最多的時期。他們對身邊事已經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對是非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但還比較粗淺。中職生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弱,沖動性強,理智性差,易出現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中職生在專業實踐的過程中,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不愿意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也不善于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有些中職生自我中心意識過強,對老師的說教、家長的叮嚀生厭,特別是當犯了錯誤,受到老師批評教育時,內心不服氣,不去正確地認識改正錯誤,而認為這是“小題大做”,時常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不少中職生情緒躁動不安,與同學、朋友容易發生激烈的爭執,甚至大打出手。
(二)中生缺乏自信心,自卑自賤意識濃?,F在的中職生,大多數是進不了普通高中,屬于“初中失敗”的學生。中職生學習差,紀律觀念差,被稱為“雙差生”,在學校挨老師的批評,在家里受家長的責備,在社會上被人下眼觀,久而久之,情緒低落,喪失自信,產生自卑感。由于初中階段學業成績的不理想,不少中職生缺乏被關注,容易產生抑郁、悲觀等消極情緒。不少中職生認為自己是將來沒有出息的人,因而往往表現為思想上不求進步,學習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中職生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對社會現象缺乏理智的判斷,面對多變的社會,中職生就顯得無所適從。狹隘、妒忌、孤僻、抑郁等不良的性格傾向已經成為相當一部分中職生的心理特征。
(三)中職生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學習上不求上進。普通高中學生近期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考大學,而中職生考不了大學,也學不到真正的技術,許多中職學校因多種原因還是以課本理論教學為主,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忽視了對中職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不少中職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知道怎樣學習更科學、更有效,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由學不好到不愿意學,最后發展到厭學、逃學。許多中職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進入職校學習信心不足,只求能夠過得去;對學習缺乏動力,提不起興趣,覺得學了將來也沒有用,還不如不學。不少中職生是不愿讀書又不得不讀書,在家中瞞著父母,在學校應付老師,對課程的學習存在恐懼心理和厭學情緒。擇業就業是中職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項重要抉擇。雖然現在實行的是“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隨著改革的深入,科技的發展,對人才質量要求的提高,加之高校畢業生的增加,出現了就業形勢嚴峻的局面。一些中職生學歷低,技能淺,擔心走向社會難以找到工作,在市場競爭中難以掙得立足之地,有的中職生對所學專業沒興趣,自己又不能改變現實,更加不思進取,甚至產生輟學念頭。
(四)中職學生的家長不重視孩子,家庭教育缺失。與對普通高中生的重視相比,有些家長對中職學生則另眼相看。有的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管教雖嚴,但方法簡單粗暴,孩子的行為若有不乖,不是正面引導而是動輒打罵,造就了孩子偏激、倔犟的性格。有些家長對子女在生活上百依百順過分遷就,只關心成績,忽視對孩子品質的培養。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認為孩子不是讀書的材料,出去打工年齡還小,就讓其在職業學?!盎烊兆印薄伴L身體”,不和學校老師配合,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二、解決中職生心理問題的方法
(一)切實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對學生的心理輔導。中職學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機制,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許多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課不能只讓學生學學理論、考考分數,對學生進行學習、生活、交往、情感等方面的咨詢疏導才是心理健康課的主要任務。要建立學校“政工團班”心理健康教育流水線,設立校級心理輔導室,由兼職或專職教師擔任輔導員,發揮班主任的一線教育作用,開設“悄悄話”“我的心里話”QQ、微信、郵箱或“與你談心”廣播節目等。班主任、任課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動向,解答學生的心理疑問,進行心理疏導,使中職學生逐漸克服任性、倔犟、焦慮、孤僻、自卑的不良心理,改變情緒不穩定,不夠開朗的性格特征。此外,每個學生的性格、家庭狀況各不相同,(下轉第73頁)(上接第68頁)要區別對待,采取適宜的方法,如有些學生性格內向,易害羞,自尊心又強,對這類學生的心理問題要采取談心交朋友的方式曉之以理,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引導中職學生樹立職業理想,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理想是中職學生的奮斗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上進的動力,才會為目標的實現而努力。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讓學生看見實現理想的希望,制訂實現職業理想的步驟,并把規劃付諸學習實踐,一步步接近制訂的目標。中職學生的職業理想的確定,一定要切合學生的實際,要具體可行,通過努力可以實現,不能好高騖遠漫無邊際。比如,讓學生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車工,成為一位熟練的汽車修理工,成為一名優秀的導游等,而不要給學生說“成就一番大事業,展現人生的輝煌”,聽起來鼓舞人心,實際上無從著手。
(三)要有意識地發現中職學生身上的亮點,發揮他們的特長,幫助他們找回自信。中職學生學習成績差,有著不良的習慣,但他們身上總還是有閃光的地方,有自己的長處,這正是讓中職學生重拾自信的抓手。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一旦學生有了進步,為集體、為他人做了好事,要及時肯定和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要發現學生的特長,給學生創造表現自己、展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喜歡運動的學生讓他們帶領其他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有文藝特長的學生可策劃組織文娛節目;熟悉電腦的學生可制作一些文件、圖片、課件等;愛動手的學生可以給同學修理自行車,為班級修理課桌門窗等。要讓學生有活干,有事做,發揮各自的優勢,真正體現中職教育的特色。
(四)學校、家庭和社會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共識和教育合力。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初中甚至小學成績差、紀律松散,在家里不受重視,在學校不被關注,在社會被瞧不起。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共同承擔起教育中職生的任務。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最貼身、最親和的老師。家庭對學生的教育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要對孩子理性看待,不避虛、不護短,正面教育,積極引導,身教重于言教。中職學校既要傳授理論知識,更主要的是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主動讓學生適應并服務時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教師要讓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長,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校自主學習。發展職業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全社會要形成正確的輿論,拋棄鄙視職業教育的觀念,改變輕視中職學生的看法,為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中職教育發展。
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短期內形成的,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有耐心,認真分析原因,采用適當的方法,及時培優補漏,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一定會大有成效。
【參考文獻】
[1]李艷菊.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6)
[2]柏曉姝.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