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器樂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加上鋼琴的伴奏,學生們覺得特別有意思。通過反復的練習,學生們的身體也出現了律動的感覺。為課堂增添了特別幸福的氣氛。
在練習小打擊樂器之前,應該做以下的幾個練習:
手和腳的練習,練習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腳,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腳。例如:
以上練習的節奏要穩定,拍手的時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樣,另外嘴、手、腳的節拍要協調一致。剛開始練習時,可能不太習慣,速度可以慢一點,等練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講幾件小打擊樂器的技巧練習:
三角鐵的練習,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單擊、滾奏及斷音。單擊的敲擊位置一般來說有兩個,即三角鐵的底部和側面。演奏滾奏時,在它的兩個角部(除了開口的一面)快速晃動右手的金屬棒,使它的聲音綿延不斷。
鈴鼓的練習,所謂鈴鼓,也就是帶鈴的鼓,敲擊時,既有鈴聲又有鼓聲。它屬于擅長表現比較歡快、節奏性比較強的樂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歡樂性的樂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關節敲,也可以用手拿著敲,還可以用指尖敲。強奏的時候可以拍擊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擊膝蓋。鈴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搖,用手指肚搓鼓皮的邊緣部分。還有一種不帶鼓皮的鈴鼓,我們叫它鈴圈,有圓形,也有半圓形的,還有的是各種形狀的,它的聲音比鈴鼓更干凈,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單擊和滾奏。
在科爾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樂是摔跤舞,運用鈴鼓就能把這一段音樂節奏表現得很有特點。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歡快、熱烈的紅綢舞蹈,鈴鼓的表現更加重要,而且,這一段的音樂是連續不斷,要求的節奏也要連貫,聲音統一。演奏的時候,可以根據情緒把鈴鼓舞動起來。
沙錘與金屬沙筒。沙錘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帶,它是用一對古巴葫葫或者椰子殼,里面掏空,裝上鐵沙,封口后再裝上一個柄。它在樂隊里使用能使樂隊更加歡快、熱烈,既是節奏樂器,又是色彩性樂器。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無名指、小拇指捏住錘柄,大拇指、食指捏住殼,以手腕來晃動里面的鐵沙,發出沙沙的聲音,產生各種節奏。沙錘也有滾奏。演奏時,把沙錘舉起來,不斷轉動里面的鐵沙就可以了。金屬沙筒也叫鐵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錘是一樣的,只是把鐵沙裝在了金屬筒里,演奏時,用五個手指捏住金屬筒,前后晃動發出聲響。它的演奏比沙錘更方便,聲音也好一些。
梆子與方木枕。梆子本來是我國梆子戲中的伴奏樂器,但現在西洋管樂隊、管弦樂隊中經常用到它,它的聲音清脆明亮,在樂隊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強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兩塊實心的紅木或烏木制成。演奏時,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塊,右手拿住另一塊進行敲擊。還有一種是空心的,像一個長方形的小盒子,俗稱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調比實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響板。響板是西班牙的民間樂器,平時我們所聽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風格的樂曲及吉普賽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強的打擊樂器。正常的響板是兩片貝殼狀的硬木片,演奏時每個大拇指套上兩片,其余四指輪流敲擊木片演奏各種節奏。這種響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難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們現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種響板。
以上就是介紹小打擊樂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參考。首先是課堂的用法,在教學中,用一種或兩種小打擊樂器發給學生,讓他們做節奏的練習,這樣給音樂課堂帶來很豐富的內容,對于教師的組織課堂也特別有好處。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擊樂器,對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會帶來音樂的快樂。在樂隊的排練中,加入小打擊樂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郵遞馬車》加入三種小打擊樂器:鈴鼓、三角鐵、雙響。在合奏中配置打擊樂器時,音量小的樂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為伴奏配置的樂器,其種類和數量均不宜過多,若是樂隊單獨演奏,則樂器可多些,為了使學生演奏中正確、順利地使用打擊樂器,在一個樂段或樂句內不宜改變敲打的節奏,但為了避免單調,樂段與樂句之間的節奏,配器應有變化,注意統一與對比的原則。配置合奏時,要注意樂器的音色,根據音色、音量來選用強弱拍上所敲打的樂器。通常把高音樂器敲打在強拍和弱拍上,低音樂器敲打在強拍上。鈴鼓及三角鐵的震音能表現出特殊的音響效果,表現出熱烈、歡樂的氣氛,一般用于曲調節奏較緊,較復雜的地方,或樂句結尾時值較長的音上。雙響梆子兩個音的高低差別一般為純五度,可以表現奔馳的馬蹄聲。
在教學中加入小打擊樂器必須在熟悉的音樂作品中進行,讓學生知道樂曲的名稱、內容、性質,還要掌握樂曲的節奏、段落與速度,力度。在練習打擊樂器以前,先要向學生介紹樂器的名稱、音色特點及打擊的方法,然后再正確地示范,使學生直接模仿教師的正確打法。學生學習打擊樂器要一樣一樣地學,掌握好一種再學第二種,要學會整首樂曲的敲擊方法。小打擊樂器可以進行齊奏、輪奏或合奏。
關鍵詞:器樂,情感培養
情感是態度的反映,是人的喜、怒、哀、樂的心理活動的外化,它反映著人對外部世界客觀對象和現象的主觀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古今中外,關于器樂實踐與人的情感的培養之間的關系的說法有多種,但是大多數學者認為器樂可以培養人們良好的性格,樹立高尚的人格和品德,豐富人們的情感世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1】的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是流傳久遠。因此,器樂的作用發展到現在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娛樂消遣的工具而存在,更多的是作為一種人格和情感修養的培養方式之一而存在。“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情感表現是聲樂所不能比擬的。因此,近年來,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家國家已把器樂教學的重心由原來傳統的 “智力開發”轉向現在的“人格培養”和“情感培養”。
器樂教學活動中的情感分為審美情感和學習情感,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將器樂教學與情感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情感同器樂演奏和諧地溝通與交流,是器樂教學的目的所在。
一、器樂教學過程中的審美情感培養
審美情感,作為審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審美活動之中。博士論文,器樂。器樂審美情感的培養主要以豐富情感體驗為基礎,培養學生對不同流派、風格、體裁、形式、題材的器樂作品情感內涵的感受、理解。
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的“絲竹亂耳”一樣,學生在學習中因為對樂曲的不熟練,技巧的不熟練,演奏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嘔啞嘲哳難為聽”的聲音,但是,學生也可以在這種初步的訓練中通過對樂曲的理解去體會其中的意蘊,從而達到情感的愉悅。如果教學過程中不注意把握情感這條主線,僅僅是講究樂器演奏的技法,那么教與學都將是事倍功半的。
1、音樂知識的審美培養
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墨塞爾說:“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的體驗音樂的橋梁”。【2】要通往這種體驗橋梁,首先必須要對樂理知識有記憶、理解,這是器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基石。如掌握音樂的表現手段和音樂的曲式和體裁。盡管世界名曲浩如煙海,著名作曲家多如繁星,歸納它的表現手段也就只有旋律、節奏、節拍、力度、速度、音曲、音色、和聲、四調、調時、調句等類別。博士論文,器樂。
其次是要對所要演奏的音樂作品的審美,要學會體會所要演奏的作品的風格、流派和格調以及作品所蘊含的內在涵義。“一般的樂曲大多都有一定的主題和一定的內容。樂曲的內容與曲作者的時代背景有關,因為他的作品當時社會歷史和社會生活的最真切的反映”。【3】只有對樂曲創作的時代背景有深刻的體驗,才能體會它的宣傳作用、教育意義和歷史意義。這是器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第一步。
2、教師的潛移默化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形象的示范作用在器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生眼中,音樂教師絕對應該具有音樂家的風范。而學生也正處在喜歡模仿教師的階段。器樂教師應注意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處處注意自己的形象,時時、事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楷模。教師的形象包括多方面:穿衣打扮、言談舉止、心靈品質、思想認識等。
作為一名教師,端莊的儀表、優美的體形、淵博的知識、純潔的心靈、嶄新的理念、睿智的思想、溫文而雅的言行舉止、幽默風趣的社交談吐,對學生們來說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在器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要進行正確的情感啟發與培養,要以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動情表現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體驗音樂的美感;培養學生在演奏樂曲時,通過對演奏作品的背景、音樂風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來加強對情感的抒發,并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鮮活而生動。”【4】這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轉換和發展過程,只有把握好這一過程,學生的演奏才能做到聲情并茂,產生動人心弦的效果。
二、器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情感培養
學習情感主要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主,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關系、學習音樂的良好態度和學習習慣等。博士論文,器樂。
1、器樂教學中學生的意志情感培養
意志表達了一個人為達到理想中的目的而自覺努力、奮斗的心理狀態。意志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保證和身心發展的重要條件,不是生來就有的,特別是良好的意志品質,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實踐活動中有目的地加以培養。意志堅強者能排除一切干擾和困難,勇往直前。意志消沉者其表現往往是怕苦怕難,情緒低落,它是學習、事業和孩子們心智成長的勁敵。正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器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意志力。
2、器樂教學中學生的氣質情感培
氣質是指存在于每個人自身的,表現心理活動強度、速度、靈活性等方面具備的既典型又相當穩定的個性特征。各人的氣質,就像人的外形相貌、風度、性格一樣,只有相似,卻沒有絕對的相同。因材施教對器樂教學來說,是重要的教學原則。博士論文,器樂。每一個學生,都應根據他們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博士論文,器樂。有的學生外傾性強些,氣質表現特征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暴露,反應也比較快,顯得聰明、伶俐,有學習的潛力,還可能同時存在一種急于求勝的心理意識,這樣他們在學習中就容易產生浮躁、不耐煩的情緒;有的學生內傾性強些,情感不善于外露,比較不容易被人們了解和掌握,大都表現比較安靜、靦腆、穩重,在器樂課上他們的表現也很有特點,坐得住,肯動腦,學習上也肯下功夫,不浮躁,需要教師深入細致地觀察和了解,針對學生氣質上的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保持和發揚積極、熱情氣質上的優點,注意改變他們不踏實、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一切不利的因素,逐漸培養他們樹立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能更有效的學習。
3、器樂教學中學生的態度情感培養
“態度”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對接觸的外界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動。國外很多學生在學琴過程中,父母大多數不要求孩子在演奏技巧、能力上有多嚴格或多深的要求,卻十分重視孩子學琴的態度是否端正和不間斷性,強調藝術熏陶、性格修養,強調擴大知識面。學生要理解學習器樂不僅僅是一種自我享受,還應當通過自己的演奏,把真、善、美的藝術奉獻給人們,讓更多的人得到歡樂和享受學習器樂,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才能夠熱愛學習,富有奮斗精神。要注意培養孩子對待器樂的認真、踏實的態度。學習器樂還需要講究科學求實的態度,不作不合實際的攀比,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提高表演技能。當然,這種心理品格的培育需要有一個長期磨煉、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要注意引導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學習和勞動。
三、器樂教學中的情感內化
所謂器樂的情感內化主要就是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也就是具有創造性,是在對樂曲、演奏等審美的基礎上情感的升華,“‘創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發展的最高表現,創造能力不僅表現為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而且表現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直覺、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博士論文,器樂。【5】
器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它是一種非語言的信息,它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征給人們對器樂的理解與表現與聲樂相比更加具備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一方面,它的抽象性表現為高度的相似,另一方面它又是能夠細膩、深刻、準確地提升人的情感。它的主題的發展、布局、調協調性的安排、演奏的方式等都呈現出極其嚴謹的邏輯原理。所以器樂教學中不但要要求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本來的情感,而且要在原有情感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深刻和細膩,并進一步學會如何以恰當的方式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在美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國民的素質,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人的創造性。正如美國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博士所說:‘學習音樂不僅是為了藝術、為了娛樂,而是為了訓練頭腦,發展身心,在這方面,音樂是非常重要的’”。器樂作為音樂的一種形式,他同樣應該具有這種特征,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審美情感內化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6】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器樂教學作為一種情感教育更應注意讓“藝術教育藝術化”。只有不局限于器樂演奏技術范疇的教學,才會更有利于學生音樂思維以及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的發展。因此,在器樂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訓練好扎實的基本功,更要培養學生用腦去感受和感知、理解和記憶、想象和聯想,從而具備豐富的情感世界,真正享受到器樂的情感陶冶!
參考文獻:
【1】蔡仲德.中國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07頁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育心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第64頁
【3】何金龍.淺談樂器教學中提高審美意識.中國校外教育.2008年12月中旬刊
【4】石瑾.論器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培養.藝術教育.2007年第1期
【5】劉兆偉.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創作性的方法探析.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論文選2006年8月
【6】劉兆偉.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創作性的方法探析.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論文選2006年8月
關鍵詞:器樂教學;歌唱能力;識譜;欣賞能力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質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音樂教育又起著德育、智育、體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器樂教學,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又發揮著極其重要的獨特功能。它對于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歌唱識譜能力、發展欣賞和創造力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就此,筆者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器樂教學促進學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規定,歌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是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們在歌唱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采用教學歌曲的基本方法以外,還可以利用樂器幫助學生學唱歌曲。例如,歌唱教學中的二聲部合唱可以說是一個難點,由于學生不能很準確地掌握音準和音程,教師在教唱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困難,而樂器這個學具,卻能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音準和音程。我在教唱五年級下冊《白蘭鴿》這首歌的合唱部分時,先讓學生用豎笛分聲部演奏旋律,互相聆聽,接著合奏,然后要求他們把合奏的音準和音程感受轉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過程中,每個聲部還可以指定幾個學生伴奏,輪流交替進行。通過這樣的有機過渡,合唱的音準音程問題,大都比較好地得以解決。
在歌曲教學中,由于引入了器樂教學手段,學生學習不但興趣盎然,而且也強化了記憶,增強了歌曲的藝術感染力,課堂氣氛達到最佳狀態,學生的歌唱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器樂教學促進學生識譜、視唱、聽音能力的提高
識譜、視唱、聽音教學是比較抽象、枯燥的教學環節,如果離開了音樂,孤立地進行識譜、視唱、聽音教學,不但不會有好的效果,而且容易挫傷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樂器是幫助學生學會識譜、提高視唱聽音能力的最佳學具。如,在三年級下冊《小傘花》一課,其中有這樣一句:
■
此樂句節奏活潑,要用跳音唱法,唱出小雨滴的輕巧。在以前的教學中,雖然已經講過跳音要唱得輕巧、有彈性,但學生往往在演唱時掌握不好。所以,我先讓學生用豎笛的單吐音方法將此樂句吹奏出來,請學生在聽中感受,再用圓滑音方法吹奏一遍,進行比較、鑒賞,他們便會感到“哦,原來是這樣”……然后教師再講概念,提出要求:“跳音要唱得輕巧,有彈性,就像跳動的皮球。”這樣學生就掌握得比較準確,對跳音這個概念從理論到實踐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既培養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視唱聽音能力。
三、器樂教學促進學生創造、欣賞能力的提高
器樂教學是激發學生創造激情、提高音樂欣賞素質的有效手段之一。所謂“創造”在這里主要是指創造意識。一個毫無創造意識的人,即使知識再多也不可能有所發明和創造,所以,應從小就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而音樂教學中的創造又是很容易獲得成功的,尤其是在器樂演奏中,就有不少培養創造意識的機會。
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欣賞水平,教師可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參加設計伴奏音型、選配伴奏樂器等音樂創作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以此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豎笛教學的開始階段,學生只會吹奏“sol、la、si”三個音,這時,也可進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練習。例如:教師吹由三個音組成的短句,先讓學生模仿,然后讓學生自己創作,在個別學生產生創造意識后,甚至能用指定的幾個音編出優美的旋律來。
在音樂教學中,欣賞的因素和機會比比皆是。如,教師的范奏對學生來說是欣賞;學生的演奏過程,也可稱是他們自我欣賞的過程。另外,教師演奏一些難度較大的樂曲或中外名曲給學生聽,這些都能擴大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聽覺和想象力,提高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和欣賞能力。
1 器樂教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1 音樂教學的傳統模式就是將傳授知識、訓練技能放在首位,而現代的教育觀念,尤其是素質教育認為,音樂教學是以審美為核心的普及性的藝術教育,可全面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其中會演奏樂器是感受、理解、欣賞、表現音樂的一種能力。通過器樂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1.2 器樂教學在音樂教育體系中,既是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又是開發其智力的重要途徑。人的大腦是由左、右半球所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創造性的區域。當學生學習彈琴與繪畫時,雙手必須做精細、靈巧的動作,這就使這些區域的活動力被激發出來,處于“興奮”狀態。許多科研成果表明,當學生學習與演奏樂器時,由于左右手指經常運動,使得反應更加靈敏,智力得到開發,而且對左半球與右半球的協調、平衡、和諧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與影響。這種智力的促進與開發,既表現在反應靈敏、思想開闊上,也表現在觀察力敏銳、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等方面。從生理上分析,學生在演奏器樂時,美妙音樂影響其情緒,情緒又影響著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影響大腦分析能力和記憶能力,由此可見通過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影響和激發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還能陶治情操,美化心靈。
2 器樂教學樂曲的選擇應從歌唱教學中吸取精華
任何器樂教學,都是通過一定樂曲的練習進行的。而小學器樂教學樂曲教材的選擇受到樂器品種的約束,特別是許多優秀的大型經典曲目雖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是由于該樂曲主奏樂器學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長度和難度等原因,它們無法直接進入器樂教學課堂,而且還要盡可能避免那些枯燥無味練習曲的出現,所以應該以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與樂曲作為練習教材,最好是我們音樂課里面學過的歌曲。站在學生的心理來看,樂曲的美感與他們的表現欲呈現出相輔相成的依存關系,優美的樂曲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而低劣的樂曲則會磨滅學生的表演興趣。因此,在器樂教學中,選擇既適合學生器樂,又具有審美價值的樂曲,是十分重要的。當然為了拓寬學生的器樂曲目和加強操作實踐,器樂教學還應該和唱歌結合起來。學生在唱歌教學中所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當他們通過學習演唱后,不僅對歌曲的曲調比較熟悉,而且對歌曲的內容和情感表現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這種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樂器器樂出來,既可以為大家伴奏,也可以作為自己的獨奏,是提高學生器樂興趣和發掘優秀器樂曲目的有效方法。
3 精選樂器,激發學生學習樂器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也是學習樂器的源泉。在學生學習興趣的開始,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誘發其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們一定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樂器以及樂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學音樂課是綜合性的審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級課堂教學形式,因此,選用的樂器應該是簡易型的樂器。但是簡易不等于簡單,它既要易學易奏,又必須有一定的質量保證,符合音樂審美的需要和要求。例如在音色上要優美動聽、在音質上要純凈悅耳、在發音上要絕對準確。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藝精細,能夠給學生一個美好的視覺形象。
4 教學方法多樣化,讓器樂教學有聲有色
器樂教學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把器樂教學作為一種音樂美的探索、表現和鑒賞過程,在指導學生學習樂器技能時,盡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純技術訓練,將器樂技巧融于音樂作品之中,通過樂器和樂曲所蘊涵的美感來激發他們學習器樂的信心。
(一)器樂講解示范法:這是器樂教學新授課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師結合樂曲,簡介樂器的特點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過教師本人對器樂演奏的姿勢、指法、呼吸等要點進行規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學生能夠通過看和聽直觀性的了解該樂器又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既方便、靈巧、有趣,又能立竿見影獲得器樂教學實效。
(二)器樂綜合訓練法:這是在以器樂為主的綜合課中常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將各種器樂教學手段與不同的訓練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培養與提高學生獨奏與合奏能力。能集中優勢,用時短,收效快,便于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提高。
5 建立多種獎勵制度,達到器樂教學的成效
當學生在器樂演奏方面有點成效的時候我們應該建立獎勵制度,達到器樂教學的成效。
5.1 摘星制:共設五星。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摘星。
一星要求學生能視唱二首簡單的曲譜,能欣賞二首簡單的民族器樂曲,能演奏一首簡易的練習曲;
二星要求能視唱三首簡單的曲譜,能欣賞三首簡單的民族器樂曲,能演奏一首簡單的練習曲,一首簡單的樂曲;
三星要求視唱四首簡單的曲譜,能欣賞四首簡單的民族器樂曲,能演奏二首簡單的樂曲;
【關鍵詞】初中 音樂教學 器樂 重要性
音樂教學是使初中生獲得美的一種重要途徑。樂器演奏是一種主要的音樂表現形式,但它卻是長期以來我國在整個音樂教學環節中最為薄弱的一項。中學生很愿意嘗試新鮮的事物,學習速度也十分快,把樂器引進初中音樂教學的課堂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還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器樂教學的重要性
(一)器樂是一種重要的音樂表現形式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進行器樂教學,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器樂練習可以以動帶聽、以奏帶唱,將手、耳、眼、腳、唱協調起來進行整體練習,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自身的感受去體會音樂,在練習中獲取音樂知識。對于音樂的感受和表現,很多時候教師無法用語言來進行特別清晰的描述,音樂的強弱、剛柔、高低、和諧等概念,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產生切實的體驗。所以,器樂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感受,從而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
(二)器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一般會經歷三個層次,即有趣、樂趣、志趣。“有趣”是學生對學習音樂直接產生強烈興趣的初級階段。它一般表現為:一旦學生看到一種樂器獨特的外形,聽到它美妙的音響,就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并想演奏它,這種好奇的心理是有限度的,通常很不穩定,而且容易轉移或者自我消失。“樂趣”是學生對學習音樂產生興趣的一個中間階段。學生會在“樂趣”的影響下,對事物的本質和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有趣和樂趣是初中音樂教學中進行器樂教學所必然產生的兩種心理現象,對“樂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長期的“樂趣”培養。器樂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將樂趣轉化為志趣,從而養成在興趣的指引下積極地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器樂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音樂智力發展、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器樂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的音樂智力,努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要達到這種效果并不是十分容易的。授課教師必須對樂器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夠熟練地演奏,同時還要了解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及興趣所在,從而選擇合適的音樂器材進行教學。另外,教師還要認真備課,編寫有效的教案。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器樂教學的應用
(一)教授學生打擊樂,提高學生的自信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幾乎每節課都離不開唱歌和欣賞音樂這兩種形式,但對于那些對音準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講,音樂課可能會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因為他們害怕在同學面前唱歌,害怕同學們譏笑自己。所以有時候在教師授完課后,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喜歡將老師教授的歌曲唱給同學們聽。這時候,音樂教師將一些簡單的樂器帶進課堂,例如響板、三角鐵、碰鐘、鈴鼓等等,只要教師示范一兩遍,學生就會操作,從而增強那些音準不夠好的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
(二)教授學生口琴,增強學生識譜能力
口琴這種樂器很容易學習,演奏的時候要注意吹氣和吸氣的交替運行。音樂教師讓學生用口琴演奏當堂學習的曲目,這樣就很好的練習了學生的識譜能力。如果單純的讓學生進行視譜練習,好動的初中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是通過讓學生吹口琴來識譜,學生就會充滿動力,因為初中生大多會有一種好勝心理,認為誰先學會并能更好地演奏,誰就更有能力。這樣,學生們在爭強好勝的過程中既學習了知識,又提高了自信心,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音樂教學的工作質量,并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三)組織器樂小組,展示學生才華
由于升學的壓力,初中音樂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制約,例如總的課時量比較少。這時候,如果條件允許,就可以向學生開設第二課堂,進行器樂教學。在第二課堂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比如二胡、小提琴、笛子和揚琴等樂器。在教授一段時間以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建一些音樂小組,共同練習一些曲目,因為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樂譜,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樂譜的重要性,注意在合奏中的合作問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經過多次聯系后,整體的演奏效果就會非常好,這樣能夠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從而更加熱愛音樂和器樂學習,形成自我學習、自我練習、自我督促的主動型學習方式。
結 論
音樂不僅是美的藝術、更是感情的藝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器樂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合作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靈活地將口琴、二胡、小提琴等器樂引入音樂教學的課堂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從而更好地加強初中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蔡曉芳.在器樂聲中放飛音樂的理想 [J]. 文教資料,2010(4).
【關鍵詞】高校器樂課;專業器樂教育;器樂選修;琵琶教學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日益加深,隨著音樂課程標準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在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學中,一般是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分類,對聲樂和鋼琴為必修課程的學生,在音樂教學學習中,會開設器樂 選修課,器樂選修課在音樂教育課程中的必從要性,一方面是,民族器樂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從理論聯系到實踐,另一方面就是對未來中小教師實用的教學技能的補充,在國家暨定的高師培養目標中明確規定,基礎教育的高師音樂教師需要具備組織學校活動能力,教學大綱中也明確的指出,要求學生學習一門民族器樂。而器樂課包括了民族器樂和發展民族器樂合奏課。這兩門課程,關系到我國的民族音樂的教育,作為將來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師的培養,更是不可豁缺的,在最近的中小學的新課標中,再一次明確提出,民器樂要走上課堂教學,所以,現階段的高師院校的音樂教育,對器樂課的教育與重視是必然趨勢。但從長期存在的器樂選修課的設置,到實際教學實施來看,還是有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 改革器樂選修課程的設置思路
面對社會所需求的人材,針對人材市場的要求,師范院校音樂教育中,在學生就業教育中,是涉及到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師隊伍,在調整教學模式,改革培養目標,為學生打造社會所需的教學能力,將其器樂選修課程,改革為必修課,這樣使可在根本上改變器樂課的學習效果,多年來器樂課都是一門選修課,學生認為,只要主課專業課,能學好,器樂課可有可無,加上器樂選修的樂器,由學生個人購置,選修器樂課還有一定的學習期限,使器樂課,成為一塊雞肋,成為一種負擔,如果說能使器樂課成為必修課,在客觀上,提升了器樂課的重要性,在學生學習態度也將引起重視,從而引起學習器樂的積極性,端正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在在校期間內,較好的掌握一門主專業以外的器樂,這將是師范院校為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所作的教學重要改革。
二、 器樂選修課與專業器樂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大綱中,器樂選修的學生稱之業余器樂教學,而以器樂專業的學生,稱之為專業器樂教學,這在教學實踐中,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專業器樂學生已經有較強的基本功,擁有對器樂的演奏技巧較強的演奏能力,在教學中,更策重提高器樂的演奏技術,和舞臺的表演能力,而器樂選修的學生,是通過選修課,是從沒有器樂演奏基礎,到學習器樂基本技能,是普及型素質教育教學,是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為適應將來的教學工作需求,所以,教學的目標是不同的,教學的考核標準是不同的,對器樂選擇修學生,教師要使其掌握實用型演奏技巧和基本規律,更大程度上是對器樂或樂曲的理解力和賞析能力,不是用高難度的技巧和器樂名曲來衡量學生的進展。高師器樂教學的主要目標,培養良好的音樂綜合素質,不是培養高水準的專業演奏技能,而是通過學習演奏提高音樂感受力、與藝術綜合能力。
三、 器樂選修課方法的創新與嘗試
當前器樂課的教學有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之說,傳統教學一般都保持著教師與學生是,以一對一的個別授課的模式,在教授器樂學習時,大多強調演奏者的演奏技藝和對基本功的加深,和學生的個性演奏,但是對器樂選修學生來說,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在傳統器樂教學的一對一的個別授課之外,引入集體授課的教學法,使器樂選修課在學生學習不同階段時,設置個別課、小組課、集體大課,多種授課有機組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個人小課是針對學習器樂時,幫助學生解決演奏技巧,做到言傳身教的示范教學,小組課是共同探討學習器樂與樂曲的普遍性的難題,以及理論問題,多以討論和合作性表演來達到,在技巧上能以點帶面,對樂曲于討論的結果,是以引導賞析為主,加強學生的知識面,在集體大課上,多是以公開課,以名家大師開設講座,加強學生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對器樂學習持之以恒。
四、琵琶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琵琶教學和其它器樂教學一樣,琵琶器樂教學是一門具有教學藝術性,專業技術性,內容科學性的課程,器樂選修生,基本上是對所學器樂沒有受過訓練,所以需要從最基礎教育,但器樂的技術性又不可能在短期培訓中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就顯得 為重要是一個包括一系列技術訓練的過程,在有限的短期培訓內,完成教學計劃和內容,需要科舉的安排時間,系統的內容過程和規范的方法,可分為1、技術部分,從基礎的常用技術如彈、挑、掃、輪、換把等,在學習過程中技藝的內容可以選擇以民歌改編的小調為練習曲,因為琵琶的發展與民族音樂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教習技術過程中要達到不僅限左右手的配合,還要從理論上講授原理,使學生雖不能在短期內到達完滿的技巧要求,但在腦海中形成正確認識水平,為以后的提高和教學工作,創造了發展空間。
2、樂曲部分,在樂曲的內容安排中,要有具備一定的技能性的內容,能達到以曲代練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注意到不能以“技術至上”為準則,對器樂選修學生為教學模式,以傳承器樂基本技能,但基于學習的起點低和學習時間有限,選修課程的時間只限于四到六個學期,使學生在掌握技術時,既使不能完全達到演奏的最高技能,但也要掌握演奏的方法和要領,使其在日后的教學中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在器樂樂曲學習中,樂曲可以盡可能的貫穿全學習全過程,因為高師院校的音樂學生已有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并具有一定的讀譜能力,這樣在學習演奏樂曲的過程中,能讓學生在短期培訓中,學量的曲目,了解不同風格的樂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豐富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修養。
在今后實際教學的實用性,在教學內容的構成,傳統經典曲目,也要學習現代樂曲,加強曲目的演奏時的情感表現力,針對高師院校音樂學生有音樂理論基礎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樂曲進行曲式分析,和聲織體構成,從而達到對樂曲的個性解讀,達到學習的器樂積極性與快樂性。
3、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提倡器樂合奏課,首先,要以短小優美的合奏曲為主,最好是選定中外名曲,經典名作,為合奏曲,單純為掌握樂器的演奏技能或者缺少美感的練習曲要少用。其次,要多注意聲部的組合,單一的齊奏是不體現樂器表現力,但分聲部太多,又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可以從樂器的音色上的表達,從樂器的音響上的表現,每一個聲部要簡單,多采用同音反復,和小節或樂句的反復,力爭合奏的效果顯著,重點是樂器與聲部的體現。讓每一位學習器樂的同學,能有機會參加到實際演出,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從音響中聽取音樂的和聲音 樂,為在以后的作曲課程、配器課程、和聲課程,打下了音響上的基礎,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更好的準備工作,不僅能提高學習熱情,加強實際演奏能力和合作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排練能力、指揮能力,并在這樣的合作演奏中,積累下在以后工作教學中的應變能力,使學生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指導課內外器樂教學活動能力,針對基礎教育的教育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育對象的特點緊扣音樂課程標準,讓所有的學生能參與并體驗器樂學習,掌握器樂學習的規律,了解器樂教學的方法和一般原則。
4、琵琶教學,作為傳統器樂,有實際教學中仍兼有口傳心授的授課模式,這是作為器樂教學的特殊需要,但面對這個高度發展中的電子時代,仍要借助新的電子科技媒介方式,進行視聽的學習,通過網絡聽取不同名家,不同風格的樂曲演奏,感受傳統器樂以及樂曲在新時期的發展與變化。這種開放時的教學模式,能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學習效果,多方面的視聽,增加了學生多方面的認識角度,能讓學生在短期培訓中,學量的曲目,了解不同風格的樂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豐富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修養。
器樂教學是高師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對高師院校音樂專業的教學有著重要的作,在實施器樂教學過程中,仍有著不同的問題等待深入研究,等待探討完善,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器樂教學的作用,適應音樂教育課程標準的推廣,提高音樂教學水平,使器樂教學能要高師音樂教育中,更好的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為社會培養出合格優秀的音樂教育人材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國義務教育音樂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出版
[2]黃鷹 《在新課程理念下深化高師器樂改革》[J]人民音樂2004年05期
[3]陳音 《并非器樂教學的-談古箏集體課教學》2005年4期(貴州大學學報 藝術版)
一、器樂教學意在激活學生唱歌創造思維
唱歌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唱歌唱得好不好,最基本的要求是節奏和音準的正確性。小學生的音準訓練是教學中的難點,怎樣提高小學生的音準也就成為了音樂老師所共同關注的課題,我認為如果能有效地使用一些固定音高的樂器如豎笛、口琴來幫助學生訓練聽覺,對學生正確的音高概念的形成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首先,我們可以從單音、音程入手,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學生吹奏,另一組學生唱,然后再進行簡單旋律的吹奏和視唱。最后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結合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來練習,從而達到幫助學生效正音準的目的。在小學高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出現了二聲部或三聲部,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
二、器樂教學意在激活學生視唱練耳創造思維
視唱教學要求學生能正確地唱出每一首練習曲,這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也是一個難點,把視唱教學與器樂教學相結合,則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視唱的興趣。在視唱訓練時,學生一般對視唱的旋律不熟悉,音高音準都很難把握,這時,我們能給他們一個固定的音高,他們就會覺得視唱不是很難了。在教學過程中,可先讓學生自己演奏視唱譜,再進行視唱教學。例如,《平安夜》這首歌曲的曲調為3/8拍,5 - 6 5 |3 -- | 5 -6 5|3 --|2 - 2|7--|1 -1 |5 - -|6- 6|1?76|5?65|3--|2-2|4?27|1--|3--1?53|5?42|1--|1--。節奏上學生不易把握準。教師在視唱之前可讓學生用口琴吹奏一遍,使學生對音高有一個固定的概念,最后再視唱就能較快地把握音準。這樣唱奏結合,學生興趣盎然,避免了刻板枯燥。
三、器樂教學意在激活學生欣賞創造思維
欣賞教學是一種不易被學生理解的課程,因為欣賞教學主要是通過聽覺來理解音樂作品,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較難理解的,如果通過樂器與之相結合,就能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旋律的情感,使他們自己的情感與作品的意境產生共鳴。例如:在欣賞第二冊《快樂的嗦》時,讓學生演奏作品第一部分的主題,這樣學生不僅是一名音樂欣賞者,同時也是一名演員直接參與作品的演奏。這也使學生感覺到了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的樂曲,帶有舞曲性的音樂,給人一種輕松活潑的感覺。再現了彝族人民輕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歡快熱烈的場面,由此可見,器樂教學在欣賞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從聽覺到情感感受的橋梁作用。
四、器樂教學與節奏的練習結合
節奏訓練是培養學生內心的節奏和聽覺的一種方法。我們都知道將節奏比喻成人身體的一部分的話,那么節奏就是人的骨骼,人沒有骨骼是不能站立和行走的,可見節奏是音樂教學中最基礎的一部分。在節奏訓練時,利用一些打擊樂器來進行訓練,如鑼、鼓、镲等,這樣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感受到了一些常見的節奏型的音響效果,如xxxx xxx節奏時,先由學生口讀和手拍節奏,再讓學生掌握這種節奏型,吹奏同一個音,如6666 666 這樣就使學生既進行了聽覺訓練,又增強了內心的節奏感。
要使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較好的作用,前提條件應是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一些具有難度的問題,老師應予以解決,這還需要我們音樂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和專業技能。
當然,在器樂教學中還應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必須注重趣味性,在各種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貫穿審美教育,進而達到對學生思想品德的熏陶,心靈的凈化,性情的陶冶。
(2)讓學生學習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方法,培養從小規范的演奏和愛護樂器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初步的齊奏、伴奏及合奏的能力,注意增強其器樂演奏的表現力。
(3)依據學生心理特征,培養學習器樂的興趣和習慣。興趣是少年兒童學習音樂、認識事物的傾向和需求的原動力。在教學中多動腦筋創設一些符合少年兒童心理的有趣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將其貫穿在器樂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學生學習的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學科的基礎科目,對整體音樂教學作用很大。視唱練耳的訓練除了對讀譜能力、聽辨能力、節奏感、音高感、音樂感受及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還對學生的綜合協調能力的培養有突出的作用,此外,它也是聲樂、器樂及各門理論課程的基礎。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成為了一門主干課程。
1.視唱練耳在和聲、復調中的作用
和聲、復調在視唱練耳教學中較早受到重視。如黃自的《卡農歌》多次被編入各種視唱教材中,作為復調練習的視唱曲目。此外,在進行雙聲部及多聲部的視唱練習時,可有意識地采用合唱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分別練唱不同的聲部,這不僅是視唱及寫作能力的練習,還培養了學生對聲部的立體感。
2.視唱練耳在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各民族音樂文化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目前,我國音樂界已充分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價值,并從教育入手積極弘揚和發展民族民間音樂,視唱練耳作為音樂學習的基礎課程,在其教學中強調民族性教學內容,無疑可以加深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熱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可把西北地區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兒、信天游、秦腔、隴劇等音調編入教材。
3.視唱練耳在聲樂、器樂教學中的作用
有的學者指出,視唱要跟聲樂技巧聯系起來,也就是在唱視唱時使用發聲方法,認為這有利于學生唱準和唱出各曲目的風格。有的學者還明確指出,對器樂、作曲或其他專業的學生要介紹呼吸、發聲的基本技巧等。筆者認為這是不妥的。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非聲樂專業的學生視唱練耳非但不比聲樂專業學生差,而且在音樂感覺上更有其獨特的地方,因為器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更加深奧,更加抽象。
視唱練耳是學習聲樂、器樂的基礎,對培養學生在演唱、演奏中的節奏感、音高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的視唱練耳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樂曲的情感。尤其在樂器方面,對于一些民族樂器,視唱練耳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如二胡沒有固定的音位,笛子半孔半音都通過手指去把握,沒有良好的視唱練耳功底和好的聽覺是很難做好的。
此外,有的老師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還提到了“音點”唱法,比如在演唱或演奏某個音時,一定把音高唱(奏)到點上,只有在音點上發聲體才能充分振動,演唱者才能更好地把握音準,聲音也就更加干凈、有激情,從而更能打動人。筆者認為這種理論是非常科學的,值得推薦學習。
4.視唱練耳在作品賞析中的作用
視唱練耳能夠提高學生作品賞析的水平。以我國民族音樂賞析為例,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時可對民族民間音樂進行適當分析及理論講解,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各民族音樂的風格。如《刮地風》《小放牛》流行于哪個地區,各自的音調特色、表現風格等。同樣,外國作品亦可如此。
總之,視唱練耳與其他音樂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不可分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功不可沒。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的潛能,使學生學習音樂更加得心應手。
二、音樂鑒賞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當前素質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面對高中學生,我們的音樂鑒賞課到底該怎樣進行?古人云,“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要想讓學生通過聆聽深刻地感受、體驗、理解音樂,就要幫助他們擁有“音樂的耳朵”。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愛上音樂呢?
1.立足新課標,轉變觀念
由注重教師的“教”轉向注重學生的“學”。以往我們的教師總把學生往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框架里趕,較少考慮學生怎樣學、學得怎么樣,這樣,由于預先給作品定了位,給作品情感加了框,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既沒有創造空間可言,也沒有個性思維可言,更談不上有獨特的體驗了。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教學理念,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感悟,轉變觀念,給學生充分體驗的自主空間,和學生共同探究,共同發展。
2.教師對音樂欣賞課的熱情是音樂欣賞課的基礎
很多人將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或園丁、蠟燭,這些稱謂都表達了人們對教師行業的尊重與認可。教師在面對如此多的榮譽和求知若渴的學生時,該如何呢?相信我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就是最好的回報。一節精彩出色的音樂鑒賞課,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動力正源自對教育事業的極大熱情。相信大多數教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以飽滿的熱情去上一節課和以消極態度對待一節課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應該在每一節課上都拿出十二分的熱情,以熱情感染學生,帶動他們學習。
3.創設故事情景,讓故事貫穿整個課堂
筆者最近聽了山東師范大學潘慶玉教授做的關于課堂教學的報告會,潘教授一再強調知識就是故事,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孩子們從會說話開始就喜歡聽各種類型的故事,并在這些故事中分辨是非,領悟真、善、美,所以在音樂課中創設故事情景對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非常有幫助。比如在學習冼星海這一節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給學生講一下當時冼星海在十分艱苦的條件拖著病重的身子秉燭創作等故事,這樣的故事可以真正打動學生,使他們的心靈受到震撼,從而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4.理解溝通,正確引導
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學會和學生一起聆聽音樂、一起討論音樂,多聽聽學生的想法和心聲,要尊重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比如說,在音樂課上有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不感興趣,而對流行音樂很感興趣,這樣教師跟學生之間就產生了代溝。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多跟學生溝通,做到由“理解溝通”到“正確引導”。比如,學生選擇周杰倫的歌曲《蝸牛》也就是選擇了歌曲中努力前行、不畏艱險的精神。要讓學生知道無論是民族音樂還是流行音樂,它們的根基都是取自于生活,來源于生活。因此,好的音樂都會有民族精神的根基在里面。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在這一領域內,它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而令人高興的音樂教育價值、效果的可能性。器樂教學在音樂教育體系中既是學生學習音樂和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又是開發其智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演奏器樂時,美妙音樂影響其情緒,情緒又影響著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影響其大腦分析能力和記憶力的發展。由此可見,通過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激發與影響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這就是器樂進課堂的意義所在。
臨淄區在2012年面向1至5年級開設了器樂課―電鋼琴,在這一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對器樂課的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器樂教學的意義
音樂審美教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核心。根據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任務,我認為音樂教育中的器樂教學同樣是通過學習器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重在培養審美的情趣、能力,豐富發展學生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素質。因此,在器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趣味性,在各種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貫穿審美教育,進而達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心靈的凈化、性情的陶冶。如果在器樂教學中忽視這些,一味追求技能技巧的操作、訓練,甚至以學生演奏器樂的水平高低來評價音樂課堂教學的標準,必然不能達到教學目的。
二、器樂教學內容、教材、教法的選擇與應用
器樂教學內容包括選擇樂器和傳授樂器演奏的正確姿勢和方法兩個方面。讓學生學習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方法,培養從小規范地演奏和愛護樂器的良好習慣,培養初步的齊奏、合奏能力,注意增強其器樂演奏的表現力。可選擇適當的教材,可以從小學音樂教材中進行選擇、改編,也可選擇適應不同年級、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簡單易學的器樂教材。
器樂教學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善于結合器樂教學的特點與學生年齡特征以及實際演奏水平,來選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果選用恰當,運用熟練,可以加速器樂教學的進程,促進教學目的的實現。特別是以啟發式為指導思想的器樂教學法,不僅能采用各種有效的器樂教學形式與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器樂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對器樂的綜合表現力和創作能力。
在我的課中我喜歡采用器樂講解示范法,這是器樂教學新授課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師結合樂曲,簡介樂器的特點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過教師本人規范而科學地示范演奏,從而獲得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機宜;既能講清演奏要領,又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既方便、靈巧、有趣,又能立竿見影獲得器樂教學實效。還通過小組合作,結對子模式,互相學習。
三、在器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認真聽的習慣。聽教師介紹樂器,聽教師范奏,聽所學樂器演奏的樂曲,聽講授器樂演奏方法。
2.認真看的習慣。看教師演奏,嚴格跟著模仿,嚴格按要求演奏。
3.積極投入的習慣。音樂實踐必須全身心投入,融自我于器樂演奏的音樂表現之中。
4.自我復習的習慣。讓學生自己反復練習,熟能生巧,鞏固提高。
5.嚴格遵守課堂紀律的習慣。一切服從教師指揮,保持課堂動靜結合的合理狀態。
四、按器樂教學規律優化課堂組織環節
音樂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器樂教學活動,使小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而發展音樂智力與音樂的審美能力,培養其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思想品德與高尚的情操。要達到這個目的,授課教師首先要撰寫器樂教學計劃,鉆研教材,分析與了解學生學習器樂的基本狀況,并與全學期音樂教學工作的總計劃相聯系起來,進行全面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數,合理安排,留有余地,使器樂教學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