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成人教育電子商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自考;教材建設;電子商務
一、電子商務專業自考教材建設存在問題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子商務專業(獨立本科段)是為了適應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滿足社會對電子商務高級專門人才的需要而設置的。本專業自1999年批準設立來,為突出專業特色,部分教材也調整過(如表1示),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自考教材的建設。但目前我國部分自學考試專業教材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仍顯現出很多不足,嚴重制約了自學考試的健康發展。具體分析如下:
(一)強調教材使用的統一,忽視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
無論是自學考試還是普通高等學校,每個專業都有其特定的培養目標,學科性質的差異和具體應用領域的不同,決定了其相應的知識體系也不盡相同,具體體現在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的差異上。但從自考電子商務專業實際情況看,教材的選用忽視了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如《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代碼4147)是計算機網絡、計算機應用、計算機信息管理和電子商務四個專業共用的教材。從考生實際情況分析,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多數是文科出身,不擅長邏輯思維,對于理工科中純理論的內容很難理解。從考試情況看,青島市2008年4月份《計算機網絡原理》平均通過率只有26.84%,其中電子商務專業考生處于劣勢。
(二)專業課教材選用不精,把普通高校本科教材“拿來就用”
當前自學考試中使用的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搬用全日制本科生的教材。這類教材與成人教育的培養目標不相適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接受成人教育的學生通常比普通高校本科生的文化程度偏低,成人教育的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難以理解;二是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生的目標和側重點不同,使得在使用本科生教材對成人教育的學生實施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偏差,致使教材在編寫體例、學科內容闡述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適應自學考生的學習特點,讀者針對性較差。
(三)教材更新滯后,內容陳舊,影響學生知識體系的更新
自學考試教育目前使用的部分教材更新滯后,在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方面多是傳統的東西,教材建設跟不上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尤其像電子商務這種新興學科,理論和知識體系更新很快,但教材內容陳舊。如《電子商務概論》2005年10月做了一次教材調整,目前使用的是2001年8月第一版教材(2007年印刷),描述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時,引用的數據都是2000年之前的,說服力不強。這種情況影響了學生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的更新。
(四)新舊教材過渡時期工作處理不得當
自考教材變更有利于推進自學考試的發展,緩解上面提到的三類問題,但教材變更過渡階段處理不當,同樣會產生負效應。當前表現出的主要問題是:教材更換突然,新舊教材內容變動幅度大,更換教材后不能及時給出考試大綱及考試題型;針對新教材的第一次考試往往把握不好,出現仍然考察老教材內容,或是新老教材內容的結合等問題。
二、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專業自考教材建設
(一)指導思想
1.自考教材應當以學習者為中心。他們有什么需要、學習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怎樣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等,都是編寫者必須落實的問題。
2.自考教材應以自學為中心。自考教材應當有較好的可讀性,有更多的實例和具體的分析,有必要的背景資料和參考材料,有精選的練習題和思考題等。
3.自考教材應當以學會為中心。所謂學會,一方面要達到考試大綱規定的識記、領會、應用的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要易于形成自學能力與創新意識和能力。
4.自考教材應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應當包括考試大綱、主教材、輔導書、練習冊、參考資料、相關信息及錄音帶、錄像帶、磁盤、光盤、實驗材料等。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技術開展遠程網絡授課,和名師面對面的交流。
(二)具體對策
1.完善教材建設體系,提高教材和輔導用書編寫質量
(1)課本的編寫與選用。要遴選工作態度嚴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家擔負自學考試教材的編寫工作。教材編寫者要認真研究社會及自學考生對本學科基本知識及應用技能的教育需求,分析自學考生的學習特點,制訂富有針對性的教材編寫方案。教材編寫要求內容上突出重點、體例上科學合理、表述上正確通俗。精選專業課教材,盡量避免直接選用普通大學本科用教材,要依據專業、課程設置的要求,適應培養目標的需要,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僅要將準確、先進的知識提供給考生,還要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要求,從知識結構和培養目標上來確定教材編寫的定向與定位。
(2)配套輔導教材的編寫。所謂配套教材是指依據考試大綱對每個知識點考查的要求而編寫的一套配套練習書或電子書籍。教輔書提供的試題考核點及出題形式應根據近年真題做出及時修訂。相對于其他形式的學習,教輔資料對于自考生的作用尤為突出。其一,可以幫助考生及時掌握教材中內容,并了解知識點可能的考查題型;其二,多數自考用書沒有練習題,或者有題而不提供答案,這樣考生可以借助教輔書進行實戰演練并參閱習題詳細解答攻克難題。從現狀看,多數國家統考的課程都配有教輔材料,一些機構,如北大燕園他們拿出專門的專家分析往年考題,為考生提供了很好的資料。相比之下,主考院校和考生出現信息不對稱,原因在于自考生手中唯一的專業課復習資料是教材本身。建議主考院校公開一些往年考題,并組織專家編寫一些配套資料,或采用“活頁文叢”的方式提供一些考試相關資料,增強考生信心。
(二)及時修訂教材,保證內容的時效性,做好新舊教材過渡時期工作
對知識更新周期較短的學科,如經濟類、法律類等專業的有關課程,根據其知識的時效性要求,及時補充完善或修訂改版,與國家最新規定接軌。認真做好教材審定工作,杜絕修訂版只換封皮,不換內容的做法。教材的出版印刷要選擇信譽高、出版和印刷質量有保證的出版和印刷單位;采取強有力舉措,嚴厲打擊盜版自考教材行為。
類似電子商務一些新興學科的理論研究不斷趨于完善,可以適當將比較成熟的理論加入課本中,使自學者能夠學以致用,避免課本知識和實際應用脫節。但要把握好修訂周期,不宜過短,以保持教材內容的相對穩定,降低修訂、改版費用;同時周期也不宜過長,避免知識老化,建議五年為一次修訂周期。輔導書應伴隨新教材同時投入使用,過渡期出題有針對性,嚴格按照新教材大綱編寫試題。
(三)探索教材新載體,豐富自考學習方式,優化學習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如音像、光盤教材,計算機輔助教學等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教育領域,引起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變革。教材載體也由單純的紙張印刷轉向多元化。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的遠距離教育的學習媒體,已出現印刷教材和網絡教材并存的現象,教材的概念不再僅指一本文字的書。因此,自學考試教材建設,除印刷品的學習資料之外,應注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多媒體學習資料的建設,利用因特網的方便、快速反應的特點,彌補教材修訂周期長的缺陷,與書本學習資料互為補充,以方便考生學習。
總之,自學考試教材是教、學、做合一,知識體系、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有機結合。不斷完善自考教材建設,可以充分發揮自考教材傳授知識與育人的功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 陳衛.深入研究創新機制建立符合自學考試特點的教材體系[J].中國考試,2007,(10)46-49.
各高校依托自身的優勢學科及社會需求開設繼續教育專業課程,從形式上看可以保證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要求。以北京理工大學繼續教育為例:最短學習年限,專科和專升本為2.5年,本科為5年;最長學習年限,自入學之日起在原規定基礎上最多延長2年。業余班學習時間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和周六、日的白天。可見,實際上由于學生為在職學習,從學時上看,即使學生能夠保證全勤參加選修的課程,學時也難以和普通本專科教學相比。
師資問題
繼續教育教學的教師多為聘用,流動性非常大,通常每個學期都會有變動,至少在一個教學周期內有所變動。通常教學的重點內容會因教師的不同而有所變動,但教材不可能和教師同步變動;教師沒有變化,但教材有變動,抑或教師教材同步變動,讓學生特別是重修的學生難以適應。
課程設置問題
各高校依托自身的優勢學科、社會需求開設繼續教育課程,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根據學員的需求講授教學內容,達到學有所用、學有所長,保障繼續教育質量。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共開設有近160門課程,學生根據專業不同,平均每學期修5門以上的課程,獲得相應的學分,教材基本與北京理工大學普通學歷教育相同專業和相同學歷的層次教材相同。顯然,從課程設置方面,對有繼續教育學歷需求的學員來說,教育的質量要求沒有降低。
北京理工大學繼續教育的現狀
北京理工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始于1956年,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2000年在成人教育學院基礎上成立現代遠程教育學院,同年被教育部批準為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單位,2001年成人教育學院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學院充分利用學校的辦學優勢和綜合資源,具有機械、電子、經濟、管理等4個類別15個專業,包括專科、本科、專科升本科等多層次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擁有成人教育在讀學生8000余人。專業設置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電子商務、法學、人力資源管理、金融管理與實務、工商管理、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信息管理、機械電子工程等。
北京理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成立于2000年,是經教育部2000年批準的15所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現有在校生32108人,畢業生16435人,其中3195人獲得了學士學位。現開設的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分為檢測與維修、鑒定與評估、汽車營銷、理賠與估損四個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會計學、工商管理、法學、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數字媒體技術等專業,辦學層次為高中起點專科、專科起點本科。
國家教育部2010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成人本、專科分性質類別學生數普通高等學校辦函授總人數為2743336人,本科為1267715人,專科為1475621人,業余總人數為2056395人,本科為868485人,專科為1187910人。可見,作為以“理工為主,工理文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以及“211工程”和“985工程”學校的北京理工大學,在成人教育方面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當然,目前“211工程”和“985工程”學校在成人教育方面的發展基本相當。
對繼續教育課程改革的建議
明晰繼續教育學員職業規劃,模糊繼續教育學員專業方向,整合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依據學員完成繼續教育或學歷教育應達到的基本知識素質和專業知識技能的素質要求,整合繼續教育課程設置,并制訂相應的教育評價標準,給出全部基礎課程科目及評價標準(學時或學分)及專業課程科目及評價標準(學時或學分)。具體而言,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應依照社會的需求及學生的需求而定,可參照教育部給定的專業類別進行設置,而非按照專業方向進行設置,主要為基礎知識課程、專業課程、工程應用課程。對于即將從事機械電子類產品的銷售人員來說,不應限定其選擇機械專業、電子專業或經濟管理專業方向,更適合社會需求的可能是這幾個專業知識的組合,限定某一專業則失去了繼續教育的作用及價值。學員根據社會的需求及個人的職業規劃需求而選擇課程科目。只要學員在規定的年限內完成了基本知識素質和專業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課程科目及評價標準(學時或學分)即可畢業。
1.明確繼續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鑒于繼續教育應是學歷教育的補充,不能等同普通高等教育和崗前培訓。繼續教育學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與普通高等教育學員存在差異,因此,對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進行改革是必要且緊迫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改革課程功能。強調在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2)改革課程結構。強調課程要適應學生發展的要求。(3)改革課程內容。要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4)改革課程的實施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5)改革課程評價方法。強調發展性評價,在評價的內容上注重態度和能力提高。繼續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學歷教育,通過繼續教育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及專業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應是繼續教育的根本目標。
2.改革繼續教育目標的課程設置
繼續教育的師資及成人教育的特色決定了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不能等同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應引入工程教育的理念,整合現有課程,保證課程設置少而精,避免寬而泛,學生學而有獲。課程設置方案依據專業方向及學員需求而定。(1)側重于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模式;(2)側重于專業基礎理論教育課程設置模式;(3)側重于綜合知識培養的課程設置模式;(4)側重于工程應用理念的課程設置模式。繼續教育的課程規劃應強調工程性、實用性和系統性,因此,課程設置時要系統地考慮,結合工程的若干子領域和工程應用的若干子領域,進行全面規劃,專業實踐課程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也應考慮。課程設置方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充分考慮理論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實踐課程、職業課程、特色課程,以形成完整的教學計劃。
3.建立與繼續教育目標相適應的教育評價體系
【關鍵詞】繼續教育 教育評價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2-0061-02
一 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高等學歷教育和各類培訓的機會,為我國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繼續教育仍是我國教育體系中較為薄弱的環節,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學習需求,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需要進一步改革。《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15年,形成資源比較豐富、結構相對合理、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辦學與服務體系,提升繼續教育參與率,各類社會成員有機會、有條件接受不同形式和類型的繼續教育,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為此,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重要意義,對我國目前繼續教育的教學及課程設置模式進行改革,提高繼續教育質量更顯迫切和重要。
二 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生源問題
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新時期繼續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面向從業人員,以及有創業、擇業、轉崗需求人員和就業困難、失業人員開展相應的職業教育培訓,使他們在職業道德、文化知識、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滿足相應崗位的要求;面向有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意愿的社會成員開展相應的學歷繼續教育;面向各類社會成員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規范、科技文化、文明生活、休閑文化和健康教育,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生活的需求;建設各類學習型組織,推動全民終身學習。到2015年,學歷繼續教育在籍學生總規模達到1200萬人以上。這表明繼續教育應是普通學歷教育的補充,接受繼續教育的人員數量多,基礎知識及實踐能力與普通學歷教育人員存在差異,對繼續教育的需求不僅局限在學歷教育,更為滿足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
2.繼續教育的學時問題
各高校依托自身的優勢學科及社會需求開設繼續教育專業課程,從形式上看可以保證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要求。以北京理工大學繼續教育為例:最短學習年限,專科和專升本為2.5年,本科為5年;最長學習年限,自入學之日起在原規定基礎上最多延長2年。業余班學習時間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和周六、日的白天。可見,實際上由于學生為在職學習,從學時上看,即使學生能夠保證全勤參加選修的課程,學時也難以和普通本專科教學相比。
3.師資問題
繼續教育教學的教師多為聘用,流動性非常大,通常每個學期都會有變動,至少在一個教學周期內有所變動。通常教學的重點內容會因教師的不同而有所變動,但教材不可能和教師同步變動;教師沒有變化,但教材有變動,抑或教師教材同步變動,讓學生特別是重修的學生難以適應。
4.課程設置問題
各高校依托自身的優勢學科、社會需求開設繼續教育課程,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根據學員的需求講授教學內容,達到學有所用、學有所長,保障繼續教育質量。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共開設有近160門課程,學生根據專業不同,平均每學期修5門以上的課程,獲得相應的學分,教材基本與北京理工大學普通學歷教育相同專業和相同學歷的層次教材相同。顯然,從課程設置方面,對有繼續教育學歷需求的學員來說,教育的質量要求沒有降低。
三 北京理工大學繼續教育的現狀
北京理工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始于1956年,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2000年在成人教育學院基礎上成立現代遠程教育學院,同年被教育部批準為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單位,2001年成人教育學院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學院充分利用學校的辦學優勢和綜合資源,具有機械、電子、經濟、管理等4個類別15個專業,包括專科、本科、專科升本科等多層次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擁有成人教育在讀學生8000余人。專業設置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電子商務、法學、人力資源管理、金融管理與實務、工商管理、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信息管理、機械電子工程等。北京理工大學遠程教育學院成立于2000年,是經教育部2000年批準的15所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現有在校生32108人,畢業生16435人,其中3195人獲得了學士學位。現開設的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分為檢測與維修、鑒定與評估、汽車營銷、理賠與估損四個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會計學、工商管理、法學、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數字媒體技術等專業,辦學層次為高中起點專科、專科起點本科。
國家教育部2010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成人本、專科分性質類別學生數普通高等學校辦函授總人數為2743336人,本科為1267715人,專科為1475621人,業余總人數為2056395人,本科為868485人,專科為1187910人。可見,作為以“理工為主,工理文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以及“211工程”和“985工程”學校的北京理工大學,在成人教育方面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當然,目前“211工程”和“985工程”學校在成人教育方面的發展基本相當。
關鍵詞:電子商務概論;微課;教學設計
電子商務概論微課教學已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走進了技校課堂,在信息化環境下開展微課教學研究,能夠揭示微課教學活動的內在發展規律,對于提升電商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效促進電商微課資源建設等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認識微課
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模式。微型課程的特點可以描述為“短、小、精、悍”:微課教學活動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合理、教學內容精練、課程資源應用面廣,適合通過互聯網傳播和使用。微課教學的應用,有利于形成優質高效的教學資源,促使課堂教學形式創新、有效提升專業教師的能力,有效促進職業教育與信息化技術的有效融合。
二、“電子商務概論”實施微課的可行性分析
1.傳統電子商務概論教學模式較為落后
“電子商務概論”是我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理論學時為40學時。目前,技校電子商務概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還停留在教師主講的模式上,學生學習枯燥,學習興趣不高,進而難以培養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以適應職業發展需要的學生。
2.微課模式的引入具有現實基礎
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已成為師生校園生活的必備工具,微課也正是借助移動設備供學習者進行學習。針對這種情況,選取電子商務概論中有深度、內容相對獨立的知識點設計了系列微課,同時包括與學習相配套的擴展性學習資源,支持學生使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由此建立起集趣味性、情景化為一體的數字化電子商務微課學習資源。
三、基于微課的電子商務概論教學設計流程
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理論知識點多,教師大多數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枯燥,無心學習。而微課通過微視頻的教學方式,將過去枯燥乏味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取得比傳統教學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課程教材并結合電子商務考證理論鑒定考點,我從中選取第一章“電子商務概述”為例,開展微課的教學活動。
1.課前微課設計
對新課中概念性的電商知識點,通過網絡先以微視頻方式向學生展示相關知識,以便學生通過移動設備進行預習。當然,教師也可以將微視頻在微信公眾平臺,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2.課堂微課教學
由于電子商務的定義較多且敘述較長,在講述其概念時,教師就可以播放電子商務相關發展過程的視頻,將冗長乏味的文字描述以動態的形式、生動化講解,便于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案例:教學內容為電子商務概述
教學過程:
(1)教師導入新課:播放電子商務產生和發展現狀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教師用視頻方式給出下列問題: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電子商務的內涵包括哪些內容。
(3)教師講解:①電子商務的定義,②電子商務的技術內涵和經濟內涵,③電子商務的特點和影響。
(4)學生分組討論:全班同學分成6個人小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每個小組人數平均8人,允許同學自由搭配。小組成員互相討論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印象,共同提高,小組成員以協作式進行討論,并把相關結論做好登記。
(5)教師巡視:教師認真關注各個小組的討論過程,對各小組在學習中存在的相應問題給予適當的引導。
(6)學生結果展示:小組組員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
(7)學生相互評價:每個小組對其他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并且打分。
(8)教師評價:教師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部分,進行分析、討論和講解,教師首先以視頻的形式給出解題的參考過程,接著通過針對性強的項目來實施教學活動,這樣會更加容易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最后進行綜合評價,對各小組成果進行點評。
3.課后提升階段
由于微課的視頻時間有限,單純依靠微視頻學習,學生難以深入掌握本課程的知識點,需要課后繼續學習,消化相關知識。此時,授課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公眾等平臺上傳教學視頻,便于學生進一步掌握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上傳一些相關的拓展性視頻。這些微視頻可以是電子商務的應用介紹等,引導學生拓寬知識面、提升應用能力。
四、微課教學的教學效果分析
為了對微課教學效果進行分析,我們找了電子商務專141與電子商務專142兩個平行班級,電子商務專141班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電子商務專142班則采用微課教學。經過半個學期后,我們對兩個班進行了電子商務概論測試,考試成績按照分數段人數統計,電子商務專142比電子商務專141平均分高2分,微課教學有一定的效果,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外,也增強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其競爭意識。
五、結束語
將微課引入電子商務概論教學中,肯定能促進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與教學內容的完美融合,促進學生掌握電子商務所需的專業課程知識。在以后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我們將繼續探索、研究微課在電子商務課程的實踐應用,進一步強化微課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功能。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化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陳姝,胡冰新,王娜,林瑩.“電力電子技術基礎”微課教學設計與實踐[J].中國電子教育,2015.
[3]夏仲文.利用微課程促進學科教學的應用研究與反思[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4]邵華.微課理念引導的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5).
[關鍵詞] 獨立學院 電子商務 實踐教學
電子商務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教育部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了十門專業核心課程,都需要配套的實踐教學內容來支撐。獨立學院的基本辦學定位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這與電子商務的學科特點十分吻合。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真正能夠把實踐教學落到實處的學校并不多。大部分院校都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
一、獨立學院電子商務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踐教學缺乏配套政策支持。獨立學院雖然是新體制大學,但形成自己獨有的辦學特色還需要較長時間的探索。目前很多獨立學院都自覺不自覺地照搬了母體院校的辦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提法,還有待進一步落實。比如在政策方面,實驗課的課酬一般都要低于理論課課酬;實驗員在職稱評定、工資福利方面也不能跟普通教師享受同等待遇,而是要低人一等;專職教學管理人員一崗多職現象普遍,缺乏專人負責實踐教學基地的開辟和維護等。
政策支持不到位,工作就難以開展。獨立學院必須在實驗室建設經費投入、專職人員薪酬待遇、崗位設置等方面制定配套鼓勵措施,才能為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提供基礎保障。
2.校內實驗室建設硬件到位軟件不足。電子商務實踐教學主要依靠校內實驗和校外實踐兩個部分來實現。校內實驗室的建設又分為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方面。獨立學院大部分都是近年來新建的學校,在初期的校園網建設、機房建設都有較大投入,一般情況下校內實現千兆以太網,校外通過專用光纜連接Internet或Cernet。不少院校還專門購置了一定數量的服務器,用以支持各類教學實驗。
目前的問題是,硬件到位,但軟件不足。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電子商務涉及的教學軟件非常多,比如ERP、CRM、SCM、物流軟件、交易平臺、電子支付系統、電子報關系統等,有些專業軟件一套就需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投入。獨立學院辦學經費緊張,難以如數購買。另一方面是模擬的實驗室軟件大部分跟實際商務環境脫節,特別是數據的真實性得不到保證,且很容易過時。學生在接觸模擬實驗系統后,很難得到真實的商務體驗。一些企業實際應用的軟件,又不具備教學功能,導入課堂的教學難度比較大。
3.中西部地區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開辟難度大。電子商務雖然發展迅猛,但也只是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程度淺、規模小、投入少。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甚至是微型企業。這些地區的院校很難開辟到足夠數量的企業給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崗位。即使開辟了一些,也很難保證質量。大部分時候學生在這些單位沒有實際的業務可以從事,更缺乏在職人員的指導。
二、加強獨立學院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的措施
1.大膽改革,創造條件,努力推進電子商務教學實踐。獨立學院雖然辦學經費緊張,但體制靈活,工作效率高。針對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應該制定配套措施和激勵政策。例如:鼓勵校企聯合建設實驗室;多渠道湊錯資金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實行放水養魚政策,讓電子商務實驗室適當開展一些盈利項目,自己養活自己,減輕學校負擔等。
此外,各教學單位還應該加強課程設計、教材建設、教學改革等工作。比如為現有理論課程每個章節設計相應實驗,從模擬、體驗型實驗入手,逐步深入到實戰型實驗、創業型實驗等需要綜合利用各門課程知識,多人配合的實驗。加大實踐課程的學分。改變以往期末考試決定一門課程成績的簡單做法,分階段考核,加大實踐部分的權重等。
2.另辟蹊徑建設電子商務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建設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也需要專業人員的維護管理,課程體系的建設開發,任何一所獨立學院都難以確保所有工作全面到位。由西安交大、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21所高校倡導成立的全國高校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聯合實驗室的成功模式,值得獨立學院學習借鑒。電子商務實驗,大部分是通過網絡來進行的,這就為聯合實驗室的創建提供了可能,只要參與院校各自發揮所長,建設好某一方面的實驗課程,就可以加合實驗室實現資源共享。
此外,充分利用免費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比如,鼓勵和指導學生在淘寶網上開設自己的網店,在實戰中全面掌握C2C業務流程;網絡營銷的方法;體驗中小企業的在線管理;線上線下業務的無縫鏈接等。
3.無中生有開展校企合作。中西部地區電子商務應用環境不理想,并不意味著電子商務專業就沒有實習基地可以開辟。實際上,很多企業正是由于缺乏專業人才,才難以開展電子商務。大學生受過專業訓練,完全有能力幫助這些企業從簡單的建立網站或加入第三方交易平臺入手,逐步開展電子商務,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因此,中西部地區的院校在開辟電子商務實習基地時,不能只著眼于成熟的企業,更要看到廣大的傳統企業。這種做法,一方面滿足了企業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教學實踐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此外,學校還可以跟企業聯合,推出各類專業技能認證或舉辦各類專業競賽,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推進實踐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學習狀況。
參考文獻:
[1]黎軍:淺析電子商務課程實踐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7,(21)
[2]朱新英劉瓊黎彩紅:民辦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7,(33)
[3]宋文生.高校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32)
[4]胡雷芳張丙元:獨立學院電子商務專業開展ERP實訓課的探討[J].電子商務.2007,(06)
[6]尤后興陳丹: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廣場.2007,(10)
[7]李恒杰楊鼎新吳文昭:電子商務實驗室建設的若干思考[J].隴東學院學報.2007,(01)
湖南西部地區地處云貴高原邊緣,是一個苗族、土家族、白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區,它具備我國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所定義的經濟特征,也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范圍。一直以來,該地區存在著人才“引進難、穩定難”的現狀和困惑。因此,培育“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還需發展民族地區的成人高等教育。但是,湖南西北部民族地區的普通高校與發達地區相比,本身就存在著基礎薄、教學資源匱乏的狀況,因而投入到成人教育方面的教學資源少,在成人教育信息技術方面投入更少,故而信息化程度偏低。3G時代的到來,無疑為該地區的成人高等教育帶來了發展的契機。
一、3G及其功能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它是通過開發和整合最新電子信息技術,將無線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多媒體通信技術結合起來,應用智能信號處理技術來實現基于話音業務為主的多媒體數據通信系統。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形式,提供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信息服務,與之前的系統相比,具有高速傳輸速率、視音頻電話、視頻社區等強大的信息功能。
我國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有WCDMA、CDMA2000、TD-SCDMA三種,分別由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運營。根據《200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與3G用戶調查報告》和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提供的《2011年中國3G用戶調查研究報告》顯示:中國3G手機用戶2009年底為1325萬戶,2010年底為4700萬戶,2011年底為128億戶;使用3G手機上網用戶的年齡分布集中在18~35歲之間,占到3G手機用戶總體的839%。調查結果還顯示,高速無線上網成為3G手機用戶最感興趣的業務,用戶比例高達857%。由此看出,使用3G手機的人群已全覆蓋了目前參加成人教育學習的人群。
故而,3G技術的普遍使用及參加成人教育學習的人群使用3G手機的高覆蓋率,為老少邊窮地區成人教育的“移動學習”方式奠定了硬件基礎。
二、3G對成人高等教育學習方式的影響1形成移動學習新模式,突破傳統學習舊定式
傳統成人教育模式,無論是脫產學習形式還是函授學習形式,其教學形態都是以“教室為中心,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反映在教學管理方式上則是學校“控制”著本校師資,教師“控制”著學生。這種傳統的集中面授、工余自學的形式因成人學生事多時間少,一直存在著工學矛盾,且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已不能吸引成人有效地、自覺地學習。為了解決上述矛盾,遠程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地位就得到了彰顯。國際遠程教育權威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博士把遠程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即 D-learning(遠程學習)、E-learning(電子學習)和 M- learning(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作為新型學習模式,有利于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并且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在完成基本課程內容之后選擇自己喜愛和需要的內容進行學習。這種學習環境的改善,可以為成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學習資源和教學服務,也為人人有平等參與終身學習的機會提供了條件。毋庸置疑,隨著3G時代的來臨及3G技術的普及運用,移動學習將是成人高等教育優選的主要學習方式。
2打破教學中時空限制,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在高等成人教育過程中,不論是移動學習還是遠程教育,抑或是網絡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師生異地同步或者異地非同步的教學形式。學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可以接入網絡的地方,都可參與到學習之中,接受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一些硬件條件的限制,如計算機、網絡連接等,使得沒有網絡覆蓋的區域,或者移動的交通運輸工具上無法進行網絡學習。
當前網絡上提供的各種文本、聲音、視頻等學習資源日益豐富,為我們日常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由于技術上的不足使得網絡學習受到一定的限制,無法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設備存儲容量和網絡寬帶的影響。傳統的手機網絡在下載以文字表現形式為主的資源時,速度還可以,但視頻、音頻的下載速度已經無法滿足學習者的需求。
而3G的強大通信功能給移動學習帶來了新的動力。首先提供了移動互聯網,它主要由有線互聯網、無線連接和靈便終端三個部分組成。有線互聯網就是常說的Internet,無線連接是指由無線模塊組成的網絡,靈便終端是指具有終端處理能力的便于攜帶的終端設備。移動互聯網與傳統網絡相比,最大的優點就是克服了有線互聯網不能移動的缺點,使得學習者隨時隨地都可以參與到學習中來,打破了各種封閉的學習空間,課堂的地域性在理論上得到了無限的放大,只要是通訊信號可以到達的地方就可以實施移動教學,真正地把大家聯系在了一起。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移動學習設備的容量得以不斷增大,3G的網速也得以大幅度地提升,通過移動互聯網就可以隨時隨地地上網查看或收集與教學有關的聲音、影像、視頻等資源,并從浩瀚的網絡資源中搜索出有用材料。學習者同樣也可以運用移動網絡來搜索自己需要的內容,比如課程的重難點、常見問題等。學生不僅可以隨時登錄網絡查詢各種學習中的問題,還可以瀏覽、下載相關的課件、在線課堂、專家講座等資料。
3遠程教育形式多樣化,實現了個性化的網絡遠程教育
隨著3G技術的不斷發展,遠程教育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學習者選擇的范圍也越來越大,更易于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學習途徑,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方式。3G技術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
(1)基于短消息的應用模式。該學習模式基于GPRS網絡WAP技術,主要以短信互動形式實現對移動學習系統的支持服務。學習者通過移動終端,將內容以短信的形式發送到指定的服務器上,服務器在收到數據后進行智能分析、處理,然后再將結果回饋到學習者的終端設備上。對于該項功能,目前的手機終端幾乎都具備。
(2)實時信息交互的學習模式。該學習模式主要是指通過QQ、BBS、電子郵件等軟件來實現實時交流、多人交流功能。在這種交流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語音同時對多人進行講解,也可以在線即時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得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聯系,更好地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咨詢難題,共享學習的資源等。
(3)在線信息瀏覽模式。學習者可以使用無線終端,連接網絡后進入互聯網,訪問教學服務器。Web網頁是基于HTML格式存放的,不但可以供學習者進行信息的瀏覽、查詢和傳輸文本,還可以瀏覽和傳輸一些圖像信息。
對于終端學習者來說,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以及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或者在幾個要好的學習者之間建立學習小組,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學習,吸收他人的優勢,從而實現共同學習的目標。
三、3G對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隨著3G技術的發展以及3G技術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新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也逐漸地形成――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是一種跨越了地域限制的學習方式,是移動通訊技術和移動計算機技術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種新的學習形式,是數字化學習的進一步擴展。它除了擁有數字化學習的優點外,還擁有了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地根據個人的需要,通過無線網絡來獲得教學資源、教學信息、教學服務,并進行各種不同內容、不同方式的新型學習形式。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對于學習者來說,不必再為學習時間的安排煩惱,徹底地從工學矛盾中解脫出來,可以充分地利用生活工作中的零碎時間,通過3G網絡隨時上網進行學習;學習者學習的內容和形式也更加的豐富多彩,網絡上擁有大量的學習資源并且形式多樣,如文本、視頻、音頻等多種內容,還有自學、小組合作等形式,學習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學習的內容及形式。
(2)對于教師來說,其工作的重點也有很大的改變,在傳統模式下,由于和學員接觸的時間較短,教師的工作重點是備課,以及授課,對于其他方面的要求較低。但隨著3G技術的應用,教師和學員的接觸變得越來越多,學員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能夠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另外,還要做好對學員的指導工作,避免學員在海量的網絡知識里迷失了方向。
(3)對于教學工作來說,從傳統的面授、自學逐漸向學員的移動學習轉變,且所占的分量也會越來越大。
四、3G教育功能的反思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3G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同時,我們也要客觀地思考3G在應用于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1.設備局限性
3G技術應用于成人教育的關鍵在于3G終端設備的性能。目前市場上的3G設備基本上就是3G手機,其主要功能是為了商用,教育性能涉及得不多。當前3G手機的核心功能主要集中在寬帶上網、視頻通話、手機音樂、手機購物、手機網游等方面。而且最關鍵的是當前的手機待機時間有限,不太適合進行長時間的、系統的學習。
2資源質量和檢索效率有待提高
3G傳輸速率的提升,不僅給人民帶來了方便,也使得網上信息量急劇地增加,信息資源良莠不齊,使得學習者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篩選,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而對于一些辨別能力較差的學習者還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影響到正常的學習。這也是3G應用于網絡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
3成本較高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驗與實訓;師資培訓
自2001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批準浙江大學等13所院校首批試辦電子商務專業以來,我國高校的電子商務教育已經跨入了第6個年頭,首批試辦電子商務專業的院校已經有了第一批畢業生。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75所高校和近700所高職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在讀學生已逾10萬人。而據國際電子商務師認證委員會(中國)研發中心的統計,到2004年6月15日,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20%,遠低于普通高校畢業生84%的就業率。通過對電子商務市場的調研不難發現,許多企業大量需求的仍然是電子計算機專業為主的人才。筆者認為這與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程度不高有很大關系,目前許多中小企業還處于建立內部信息系統的初級階段,因此對于電子商務的認知度并不高,而正是這類原因也使得不少院校認為電子商務就是應用電子商務的技術,在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中過于重視技術類課程而忽略了商務應用能力的培養。這種形勢如果得不到扭轉,將嚴重影響我國的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筆者將目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面的困惑歸結為以下幾點:
當前認為“電子商務=電子信息技術 商務”的觀點還是有廣泛的市場,許多學校也將這種認識帶入學科建設方面,這使得電子商務專業在課程開設上力求面面俱到,以至于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對于電子商務專業實驗和實習環節,許多學校還只是停留在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方面,沒有真正實現產業與教學研究的結合,學校教育體制和產業發展相互脫節情況較為嚴重;電子商務師資培養難以適應不斷擴大的招生規模,專業人才缺口巨大,對于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能力方面也缺乏相應的評價標準與評判體系;電子商務人才畢業后的就業去向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和計算機應用、軟件工程等專業的學生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方面相比不具有獨特性,在競爭中往往也難以獲得優勢。
迄今為止,電子商務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具有權威性的概念。聯合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電子商業示范法》中對于電子商業未進行定義,但它對電子商業的手段和內涵方面是有明確的界定的。其所稱的“電子方法”不僅包括較為先進的通信技術的采用,如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也包括一般的通信技術,如電傳、傳真等。更考慮到必須顧及未來技術的發展,任何通信技術都不應排除在《電子商業示范法》范圍之外。對于電子商業中的“商業”則作了廣義的界定,包括商業性質的各種交易,如貨物和服務貿易;分銷和;租賃;工程建設、咨詢、設計;許可貿易;投資;融資;銀行業務;保險;開發協議與特許;合營或其他形式的工業或商業合作,空中、海上、鐵路或公路的客、貨運輸等,而且不限于上述事項的各種商業性質的關系。
從以上的定義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就其性質和應用的領域來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絕對不能單純理解為“電子”加“商務”,或者“電子網絡”與“商務”概念的簡單疊加。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將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但是忽略了培養內容的具體化,因此一些院校在設置課程時,只是簡單地將網絡技術課程與商務類課程進行組合,或者是側重于講授技術類課程,附帶講一些商務類課程,這使得電子商務專業與計算機應用、信息管理等專業大量教學內容重合,造成的結果勢必是電子商務專業所需開設的課程過于龐雜,過于注重技術本身,淡化了電子商務的本質和核心是商務本身。從電子商務本身的發展歷程來看,技術的發展提供的是電子商務的手段,而商務活動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才是電子商務的靈魂所在。實際上,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相比,傳統商務更多地借助了傳統的信息技術,而電子商務是現代網絡技術下的產物,其本質與傳統商務并無太大的差別。另一方面,互聯網經濟泡沫的快速破滅,加速了電子商務網站的重組與整合,有利于電子商務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隨著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和運營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已經產生了大量電子商務應用平臺,例如美國的Ebay和中國的Alibaba公司,這進一步降低了電子商務的技術應用難度,使得從事傳統商務的中小型企業也有了應用電子商務的能力,同時也標志著電子商務專業化分工體系已經開始出現。因此可以預見,在未來各種形式的電子商務服務商的出現可能將電子商務應用推向新的高度。隨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成熟,電子商務技術不斷完善,企業的下一步目標將不再是把大量資源投入網站建設和維護等領域,而極有可能轉向商務應用方面,因而,對于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該重新考慮。
電子商務專業教育中的課程設置的統一性、權威性與教材編寫的規范性一直受到各院校及教師的普遍關注。在2001年5月召開的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工作會議上,各院校代表重點討論了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在2002年4月的首屆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聯席會議上,經過討論、磋商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提出電子商務專業的10門專業必修課程,并指出各高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有側重地選擇6門主干課程。同時,還選出電子商務專業綜合、計算機、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5個方面的課程建設負責人及電子商務專業9類必修課程建設的主要負責人及成員。
由于我國電子商務的學科建設剛剛起步,與其他學科相比,遠未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和指導實踐的經驗。從電子商務目前的發展前景來看,電子商務的未來并不限于特定的模式之中,電子商務的發展一直都是實踐先于理論。筆者認為當前電子商務教育的局限正是在于一直想尋求一個涵蓋電子商務各種理論的學科體系,殊不知,網絡技術的創新是無限的,而將技術與商務相結合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精確的判斷力、較為廣博的知識體系,只有將技術與現實商務領域的廣泛需求相結合才能產生出較好的效應。因而筆者建議高校在今后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時,要考慮到電子商務市場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應當重視開放式課程模塊的設計,適當降低技術類課程的難度,重點應放在網絡條件下商務應用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多開設將技術與商務緊密結合的課程,如企業供應鏈的管理、ERP的開發與運用、網絡營銷等。在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引進“體驗式”學習理念,學生可以在通過理論教學和模擬實驗室操作后,自己在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如EBay、淘寶網等)上直接參與經營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各交易環節掌握電子商務的各個流程,如網上商店的開辦、詢盤、發盤、成交、支付和身份認證等各項內容,以此深化理論知識,并且可以通過實踐進一步探討完善電子商務的交易環節和提出創新的方案。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大部分院校都將大量資源、精力投入模擬實驗室建設之中,主要利用一些軟件公司已經開發成熟的課件模擬整個電子商務運作的流程,但應用效果并不明顯。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課件產品開發至今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與日益革新的電子商務發展現狀不相適應,對于電子商務教學所起的輔助作用有限;另一方面,許多課件本身提供的功能有限,并不能真正模擬現實中諸如產品需求市場變化,針對顧客消費群體的不同消費傾向調整營銷策略等較為復雜的電子商務活動。因而筆者設想應當利用當前已經普及化的網絡技術,開展“互動式”模擬實驗,可以先利用學校校園網建立電子商務模擬交易平臺,當然這需要對信用認證、安全保密、網上支付等環節的技術手段進行完善,這方面可以參照一些成型的電子商務網站的做法,開展第三方認證,網上支付可以借助網上銀行業務進行,關鍵是鼓勵學生多參與實務,提高應用電子商務的能力。在畢業實習方面,許多高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例如西安交通大學就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實習方式,除了傳統的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和學校組織集中實習以外,還采用了由教師或研究生負責一些電子商務項目的開發,本科畢業生進入項目組實習的新形式。
在師資建設方面,目前主要方式是引進高層次人才或對現有師資進行專門培訓,如計算機應用、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師資的轉型。而問題在于,國內電子商務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才開始不久,相當一部分優秀畢業生大都選擇了各類企事業單位,可供給高校的人才數量有限。此外,現有師資轉型往往也會產生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上的弊端,例如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往往側重于電子商務技術,而工商管理專業的老師往往只注重商務知識的教授。因此,如何將二者融合還需進一步探索。筆者認為,對現有師資開展專項培訓還需深入,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應當放開手腳,讓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和空余時間進入企業開展市場調研、電子商務軟件開發,甚至參與電子商務項目的開發和建設過程,才有助于整個師資隊伍的優化。此外,高校與企業合作模式可以進一步拓寬,除學歷教育之外,還可以在成人教育、專項培訓方面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借助高校豐富的教育資源和企業的實際運作經驗實現校企雙贏。在2005年10月舉行的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實踐與就業論壇上,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提出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其新近成立的阿里學院將與高校共同開發合作項目,給校企合作展示了較好前景。
主要參考文獻
關鍵詞:陽光學院;企業專班;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7508(2016)05-0023-02
從211大學的二級獨立學院到首批獲批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陽光學院對自身的定位非常清晰,即培養具備知識技能型人才的搖籃。為了進一步鞏固自身的這種定位,近年來,陽光學院在不斷探索各專業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電子商務專業基于企業專班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出來的。
一、校企合作企業專班培養模式綜述
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在應用技術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發展之路,其中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被公認為是應用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尤以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合作教育、英國的工讀交替、日本的產學合作和澳大利亞TAFE等模式為世人所稱道。目前國內試水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學校較多,但涉入不深。在應用技術型大學的理念環境中,校企合作的程度有待深入。目前國內高校本科教育所采用的產學合作模式較多,合作內容也較為豐富,主要集中在企業參與學校實驗室建設、建立電子商務孵化器服務中心、師資隊伍培訓、項目實習制和就業指導等方面。具體的操作方式也較為多樣,主要有“學—工—學—工”模式、暑期實習模式、學期內穿插短期合作模式、暑期實習與臨時合作相結合。但大部分院校,尤其是本科院校涉入不深,培養計劃沒有大的變化,校企合作程度有待深入,以形成更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中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訂單班多見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多注重于特定企業特定崗位的實操技能,本科層次的企業專班較為少見。校企合作,共商培養計劃,深入響應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多以訂單班的形式出現在各高職院校中。但高職院校由于學制較短,訂單班人才培養模式更注重訓練單個崗位工作技能,對于基礎理論和管理思維地訓練相對薄弱。而本科院校企業專班相對少見。將企業專班概念導入到本科教育體系中去,將本科院校的“重基礎”和企業專班的“重技能”很好地銜接,實現知識技能型人才地培養,是本論文結合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眾多應用技術性大學關注的焦點。
二、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基于企業專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思路
根據湘潭大學劉巨欽教授提出的理論,獨立學院應該堅持精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專業化的人才培養定位。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較低,而企業對電子商務相關崗位的技能要求是具備較扎實的電子商務理論基礎,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在知識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結合市場對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要求,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確定了自身人才培養模式的架構如下:第一層,基礎訓練層。訓練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根據陽光學院人才培養定位,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理論基礎知識,因此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中首先著眼的是改革培養方案,加強各課程的課內實踐環節課時,針對各基礎課程構建校內模擬實驗環境,讓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加深對課程知識地理解和鞏固。第二層,綜合設計層。訓練學生對各課程所強化的知識體系以及相關課程之間的關聯知識體系地分析應用能力。要使學生能夠構建完善的電子商務體系知識架構,必須通過對知識應用地綜合訓練才能實現。針對這個部分的目標,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主要通過構建體系完善的獨立的課程設計體系來實現,在課程體系中,大幅度融入企業專班課程,并在此基礎上輔以商務嘉年華的專項競賽以及開展各種形式地電子商務講座以強化學生在不同環節地能力訓練。第三層,應用創新層。訓練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和社會直接對接,直接面對實踐環節中的各類專業問題,通過對問題地分析和解決,從而達到對知識地深入理解和升華,進而實現從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地轉化。針對這個部分的目標,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組織學生深入專班企業參加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建設實踐實習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打通學生“基礎訓練”—“綜合設計”—“應用創新”環節,讓專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深入企業的實戰業務,在專班對接企業實習,以對接企業的實踐為題作為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主題,從而實現應用創新的目標。以上三個層次是我們目前在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思路。在這個思路中,基礎訓練層是基礎,綜合設計是橋梁,而應用創新是目標。在這個體系中,我們將企業的實訓信息分層次地融入我們的培養模式。
三、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基于企業專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內容
根據前文所提及的培養模式架構,陽光學院在多年地探索中對具體企業專班體系的內容和做法做了如下細化:1、校企合作,共商培養方案,共建企業專班本培養模式主要嘗試校企合作,共建專班,培養在掌握扎實電商理論基礎的基礎上具備企業實操技能的企業專班。具體思路是通過校企合作,共商專班專業培養方案,在原有專業培養方案基礎上,通過增設專班專業選修課的方式,針對每個企業專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探討,確定出6門專班選修課程,納入到專班的培養方案中。具體的,通過整合目前資源,本培養模式擬為電子商務專業設計兩個企業專班,分別是“百度系專班”和“阿里巴巴•淘寶系專班”,分別代表目前主流的兩大體系電子商務運作方式,選擇與陽光學院電子商務教研室有深入合作的企業與之共建。在“百度系專班”的培養方案中,考慮增加如下6門課程:《搜索引擎原理與推廣》、《SEM原理與方法》、《SEM原理與方法實訓》、《SEO原理與方法》、《SEO原理與方法實訓》和《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在“阿里巴巴•淘寶系專班”的培養方案中,增加如下6門選修課程:《B2B網絡營銷實務》、《第三方電商運營》、《商務型網站建設》、《小微企業網絡推廣》、《電子商務服務》、《電商精英串講》。這些課程主要是在課程體系的“綜合設計層”這個層面的。為了保證該層面課程的順利導入,在本模式中,還設計了企業導師講座制。2、企業導師講座制為了更好的支持“綜合設計層”的專班課程,本培養模式在“基礎訓練層”導入了“企業導師講座制”。方式是不定期邀請企業導師為專班學生及其他學生開設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講座。校企合作企業往往都匯集了大量的行業資源和行業人才,這些人才能夠及時捕捉到電子商務領域的最新動態和實戰經驗,這些信息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同學而言是一筆巨大財富,也能夠彌補校園理論教育的短板。3、實習支持本培養模式同時還設計了專班企業實習支持環節。現有的環境下,學生的實習時間相對分散,學生到企業剛剛上手就要結束實習,因此學生很難在正常就業市場尋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而專班學生由于在培養計劃內就接受了企業的實踐技能訓練,能夠在實習一開始就正常開展企業業務。因此本培養模式下的實習支持思路是由專班企業在學生實習環節提供實習崗位,供學生實戰實踐技能,提升課內學習效果。4、各類電商大賽各類電商大賽同樣是本培養模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結合系活動“電子商務大賽”,在專班課程中選擇優秀的學生團隊和作品,經過企業導師和在校導師的聯合指導,針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真實案例進行電子商務大賽的參賽題目選題和進一步指導,進而參加比賽。優秀作品進一步參加各類更高級別的比賽,如電商三創賽,互聯網+等比賽。這不但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多渠道的學生激勵機制,也能孵化出一批優秀的學生課題,同時,也能結合企業需求,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四、總結
開放平臺,增強校企合作是電子商務專業培養模式的大勢所趨,陽光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堅持培養知識技能型人才的目標,為培養掌握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并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知識應用型人才,不斷開發開放性平臺,推進高校和企業間的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優勢。
參考文獻:
[1]羅明明.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4):192-193.
[2]吳瑰,陶俊,韓永平.關于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實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19(2):20-22.
[3]王國玲.淺析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施[J].教育與職業,2013,(3):160-161.
[4]李逸平,鄧柳鶯,鄭呂燕.獨立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現[J].電子商務,2013,(1):81-89.
關鍵詞:電子商務;就業;人才培養;能力
1就業能力概述
國內外學者對于“就業能力”和“電子商務”的定義各有不同“。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伊始的英國,被定義為“可雇傭性”,也就是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從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來看,隨著市場不斷進步和變革,對于就業能力的研究也不僅僅停留在淺層次和小范圍的研究,而是更加注重研究的內容和深度。并且就業能力研究方向主要是集中在高校的就業課程,以及職場培訓等問題上。國外學者富蓋特(Fugate)對于就業能力的定義是,個體在其職業期間確認和實現在組織內部和外部職業機會的能力[1];布朗(Brown)提出,就業能力是找到并保持不同就業的相對機會[2];英國工業聯合會(CBI)認為,就業能力是個體為適應雇主或顧客的變化的需要而具備的資格或競爭能力,以及在工作中釋放激情和潛力的能力[3];Hillage和Pollard將就業能力定義為獲得最初就業、維持就業和需要獲取新的就業機會時所需要的能力[4]。國內學者也對就業能力的定義進行了探討,鄭曉明認為,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5]。無論是國外學者還是國內學者對就業能力有不同的定義,本文認為“,就業能力”就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的總和。
2電子商務大學生目前就業存在的問題
2.1學校培養的人才和企業的需求不對等
目前社會上對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的需求量很大,就業崗位空缺,但是實際現象是電商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出現就業難的狀況。據新華社報道,電子商務專業就業率僅為20%。電商專業的大學生不是自己想干什么而是能干什么。
2.2大量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步入其他行業
畢業后大量電子商務大學生步入其他行業,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一些比較穩定而且待遇比較好的工作,比如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
2.3大學生對于自己以后的就業目標盲目
目標崗位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后應該具備什么能力、需要哪些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6]。
3大學生結業能力結構分析
基于這些問題本文主要利用搜集文獻的方法對電子商務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構成因素、結構模型進行分析。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構成因素的分析:通過研究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構成要素,從而得到就業能力的評價體系,找出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美國勞工部就業技能調查委員會曾提出,新世紀就業人員應當具備三大基礎和五大能力。三大基礎分別是能力基礎、素質基礎、思維基礎;五大能力是資源確定、組織、規劃與分配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對復雜相互關系認知并系統運作的能力,能利用科技手段進行工作的能力[7]。國內學者張琛麟等認為就業能力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的儲備能力,即大學生擁有某項專業技能并能夠運用這些技能的能力;二是實踐能力,即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動手能力;三是心理情感技能,即大學生在生活與工作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擁有管理情緒的能力,以及樂觀對待所遇見的挫折,及時調整心態的能力[8]。綜上可知,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構成因素有多種,本文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后認為電子商務大學生就業能力由三要素構成:一是基礎能力:學習能力、忠誠意識、誠信意識;二是專業技能:如PS技能、外語能力、宣傳策劃能力、計算機能力、編輯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營銷能力、駕駛能力等;三是思維能力:對一個事物或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反應和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4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方法及結構模型的分析
國外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論模型。Fugate等構建的三維度的心理—社會性就業能力模型,包括個體適應性社會和人力資本、職業生涯識別[9];Yorke和Knight提出的USEM模型,包括理解能力、技能、自我效能、元認知四個維度[10];Pool和Sewell構建的“就業能力的關鍵構成要素”(CareerEDGE)模型,就業能力由高層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與底層的職業發展學習、工作生活經驗、專業知識技能、通用技能和情商構成[11]。在國內,楊旭華通過項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構建了“90”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四維度模型,并形成“90后”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量表,用于“90”后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測量[12]。肖云等通過因子分析法采取問卷調查和配額抽樣方法,對重慶市8所高校和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找到了3個公共因子[13]。劉奎穎等從企業的角度,研究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維度,并總結歸納出構成就業能力的7個因子,分別為團隊協作能力、處理問題能力、人的品質能力、創新能力、專業知識能力、領導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14]。
5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建議
5.1注重大學生能力培養
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自身是關鍵主體[15]。從定義看,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加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尋求解決就業的方法,注意構成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因素,培養自身主動學習探索的積極性。5.2加強教師就業能力提升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電子商務本來就是個新興專業,作為專業老師,不僅要學習書本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深入實踐企業和公司學習;老師也要改變教學方法,提倡“以賽代教”“、以賽代練”。學校應該通過企業選聘、企業實踐、掛職鍛煉、高校招聘、社會服務等途徑,培養“雙師型”教師。電子商務技能大賽是實踐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技能競賽促進學生學習,更好地培養專業技能,同時幫助學生主動開闊眼界,培養形成創新思路,提升創業技能,增進創業成功的信心[16]。
5.3建立就業能力培養體系
學校應堅持與時俱進,在課程的選擇和安排時要與實際緊密結合,要對教學大綱進行調整。能找到并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的教學模式,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上做到進一步的改進,教育教學模式要能真正適應本學校本專業學生,和社會市場需求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能夠真正得到檢驗,在實踐的基礎上更加有效地對課本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能在實踐的基礎上做到活學活用,不斷提升和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和轉化能力[17]。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課程結構,通過對畢業生調研所顯示的具體數據和社會市場需求導向修訂教材,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在課程安排和教學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學生和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使學生所具有的能力能夠滿足社會需求,使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能適應社會需要[18]。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寒暑假時到相關工作崗位進行本專業實習,或者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和見習活動,建立學校內部就業信息交流平臺[19]。要建立健全以學校為主導,以學院為主體的學科聯盟就業工作機制,從制度層面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20]。建設高水平的電子商務實驗室,學校教學要能體現出理論和實踐之間充分結合。理論不應該是空洞的,要能真實地加強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實操能力。實驗室能提供更好的平臺,將產品實物以及操作流程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師生的交流和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產品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實驗層面。
5.4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有效地將理論和實踐、學校和社會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了實習的機會。在校內創業園區真實運作電子商務企業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企業電子商務運作模式及相關工作崗位流程和職責,充分了解和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創業,可以培養和加強學生的經營管理能力,提高就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創業打好堅實的基礎。校企合作能夠將高校和企業中的優質資源進行結合,充分做到“產學結合”。在高校中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加強“校企合作”,以實踐教學環節為主導。將校內外一切資源充分利用,使高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關系加深。在理論教學之外,大力加強實習基地和創業孵化園區的建設,為學生增加實訓機會,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除在校企合作中開展的實踐活動外,校企之間可以進行研究和探索出學生在實踐項目中所存在的問題,總結出學生在哪一環節或者哪些能力上還有欠缺,共同探討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設置的目標,有針對地和更加實用地進行教學內容,去掉教學中空泛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提高高校學生就業能力[21]。
5.5把握就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關系
大學生在注重就業能力培養的同時也應該注意綜合素養的培養,不能一味地注重就業能力,忽視綜合素養。綜合素養是就業的基礎,要把握好兩者的關系,掌握好一個尺度。
作者:李向陽 唐光海 單位:渭南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5]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3).
[6]朱艷艷,蓬耀.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前景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0).
[8]張琛麟,崔濤.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對策研究[J].科技教育,2015(21).
[12]楊旭華.“90后”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模型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2(2).
[13]肖云,杜毅,劉昕.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差異研究——基于對重慶市1618名大學畢業生和272家用人單位的調查[J].高教探索,2007(6).
[14]劉奎穎,郄麗娜,黃春萍.大學生就業能力構成及其與就業滿意度關系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10(12).
[15]薛榮生,眭國榮,徐源.新時期大學生就業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9).
[16]孟娟娜.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5(04).
[17]阮靈杰,費江波.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現狀調查報告[J].創新教育,2015(21).
[18]孟曉紅,何偉峰,王秋紅.大學生就業能力構成要素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5(4).
[19]羅小濤.大學生就業能力教育的缺失與治理[J].中國成人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