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父母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
職業是個體謀生的手段,引導個體開展職業探索、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之路,是世界各國基礎教育階段的一個重點內容。職業意識對個體的各種職業行為起著重要的支配與調節作用。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有助于個體盡早學會依據自身特點確立發展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與未來的工作,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勞動觀[1]。20世紀以來,職業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但直到1971年,美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生計教育,才使人們開始關注職業意識的啟蒙教育[2]。在我國,初中畢業意味著義務教育的結束,部分初中畢業生需要面臨就業與擇業的問題。但由于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造成了許多人在就業與擇業過程中對“職業意識”的無意識,從而導致了“新失業群體”等就業難題的產生。因此,對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其現存的問題,找到相應的應對之策就顯得尤為必要。
1.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概念
職業意識是指個體對各類職業勞動的總體認知,及在認知基礎上對各類職業所產生的情感和態度。對于在校學生來說,職業意識就是在對具體職業進行認知的基礎上,把自己對未來的各種美好憧憬,寄托在具體的職業上,并按照相應職業的有關標準去進行日常學習,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3]。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是指為激發初中生對職業的興趣與好奇,培養其完整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勞動觀念,對初中生的初步職業認知進行的一系列與職業相關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初中生具備最基本的職業基礎知識,使初中生獲得正確的職業意識[4]。
2.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現狀及分析
2.1研究對象與方法
為了對我國現階段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現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本研究共選取贛州市10所初中(其中,城鎮初中3所,農村初中7所)的506名初中在校生(其中,148名為城鎮初中在校生,358名為農村初中在校生)和98名初中在職教師(其中,42名為城鎮初中在職教師,56名為農村初中在職教師)進行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
2.2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顯示:現階段,應試教育對基礎教育的影響仍然很大。在升學率的影響下,教師對初中生職業啟蒙意識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學校對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也不夠重視,普遍缺乏對初中生的職業啟蒙與職業規劃指導。在教師方面,只有29.6%的初中教師認為在初中階段有必要開展職業意識啟蒙教育;91.8%的教師在課堂教學及課后與學生的交流中都沒有涉及職業意識或職業啟蒙的相關知識。可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初中生的職業啟蒙教育重視不夠,多數沒有給學生講授過有關職業意識啟蒙方面的知識。在學校方面,80.2%的初中生對學校開展的職業意識啟蒙教育不滿意,超過72%的初中生認為,學校并沒有開設職業啟蒙方面的相關課程;83.2%的初中生認為,學校沒有舉辦過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相關的講座或活動。這些數據表明學校對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并不關注。
受到學校和教師影響,初中生對職業啟蒙的重要性也缺乏應有的認識。調查顯示,僅有16.4%的初中生認為在初中階段有必要開展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僅有5.9%的學生主動關注過有關職業發展的信息。在問及“找到一份好工作重要還是學習成績好重要”時,超過95%的學生認為學習成績好更重要。可見,學生很少主動關注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只知道盲目追求學習成績,卻不知道學習為了什么,缺乏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意識。但在問及“如果你正在從事一項你不喜歡的工作,你會認真地完成此項工作還是敷衍應付”時,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學生選擇會認真完成,只有6.9%的學生選擇敷衍應付。可見,盡管初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淡薄,但他們的職業責任感還是比較強的。在問及“你畢業后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時,49.8%的學生選擇輕松舒適的工作,39.9%的學生選擇有權利和地位的工作,另有10.3%的學生則不清楚以后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在問及“你擅長做什么樣的工作”時,32.8%的學生能說出具體的工作,超過60%的學生則并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樣的工作,他們認為只要學習好,考上好的大學,到時候自然就有好的工作適合自己。調查發現,僅有7.5%的學生為了以后能從事某項工作而在當前的學習和業余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自己從事該項工作應具備的能力。而在職業體驗方面,僅有29.2%的學生參加過相關的職業體驗,而且這些職業體驗基本是通過自己打假期工的方式獲得的。另外,受到目前嚴峻就業形勢的影響,僅有約10%的學生認為自己未來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從調查結果看,初中生的享樂主義、思想比較嚴重,職業定位不夠明確,缺乏職業規劃,職業自我效能感比較低。這就要求初中教育階段需要對初中生進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需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自身的特長,并引導其進行恰當的職業定位,使其逐漸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
調查還顯示,83.4%的初中生認為父母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選擇有很大影響;但僅有16.4%的學生父母會特意帶子女去他們的工作單位了解他們工作內容,讓孩子有意識地了解與職業有關的知識。這表明,盡管家長對孩子的職業規劃和未來的職業選擇有決定性的作用,但在初中階段,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更多的還是體現在學業成績方面,而很少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相關的職業意識啟蒙與職業規劃。
3. 建議與對策
3.1 學校方面
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有效開展與學校的教育理念、重視程度有直接關系。學校只有在認識上重視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發展,在經費上給予支持,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才能得以有效開展。首先,學校應培養一批具有豐富職業啟蒙意識教育經驗的教師。鼓勵教師外出進修培訓,學習兄弟學校的經驗,鼓勵教師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圍繞職業意識啟蒙教育這一主題開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向學生介紹關于職業啟蒙的知識,加深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和理解。其次,學校應開設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相關課程。鼓勵學生們根據的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不同的課程組合,以滿足他們未來升學和就業的需要。再次,學校可以通過定期開展職業意識啟蒙的講座或職業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到職業活動方面的豐富信息,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使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目標。學校可以與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加強合作,通過讓學生進入企事業單位進行觀摩,體驗真實職業,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幫助其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和特長,從而達到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目的。
3.2 家庭方面
家庭是個體成長的安全港灣。家庭生活環境、教養方式和教育期望等因素對個體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因素都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對孩子的職業意識啟蒙同樣具有關鍵性的作用[5]。為此,家長首先要摒棄片面追求孩子學業成績的錯誤思想,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一些接觸工作的機會,注重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興趣愛好。其次,家長應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孩子“天賦”的本領。通過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工作機會,仔細觀察孩子的性格特征、愛好及興趣,對孩子進行總體分析,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職業興趣,并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參加相關的活動,為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做好準備。此外,家長可以有意地帶孩子到自己或親友的工作單位,向孩子講解他們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及發展前景,讓孩子了解與職業有關的知識,增加孩子直接體驗職業的機會。
3.3社會方面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對人、對社會的作用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教書育人絕不僅僅是學校及教育者的責任,它是整個社會的職責。初中生職業啟蒙意識教育的質量將影響到未來人才的質量,因此社會各界應大力支持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工作。首先,社會要重視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工作。社會各界應加強對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的關注和支持,并積極參與其中。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等媒體應積極為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營造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引導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其次,各企事業單位應發掘自身潛能,為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提供更多的平臺,讓初中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職業啟蒙的活動中去,以培養他們正確的職業認知、職業技能、勞動態度、公德心、責任心和事業心。
4.結束語
在我國,每年有幾百萬初中生在畢業后因無法進入更高一級學校接受教育而面臨著就業與擇業的問題。然而,由于缺乏相應的職業意識啟蒙教育,他們在面臨就業與擇業問題時常難以適從。因此,對初中生進行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尤為必要。積極落實初中生職業意識啟蒙教育具有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它有助于初中生對自我進行合理定位,踏實學習,健康成長;同時,還可以幫助人們站在國家前途與利益的高度來審視與教育發展的相關問題,更好地為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發展提供參考視角。
參考文獻
[1] 劉華,馬麗群. 中小學生職業啟蒙與職業規劃教育現狀調研報告――上海樣本[J]. 中國德育, 2012, (1): 17-20.
[2] 薄曉麗. 從英國職業指導計劃論及我國兒童職業啟蒙教育[J]. 職業教育研究, 2012, (11): 79-80.
[3] 張桂寧. 基于就業質量的職業意識教育探析[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 (5): 139.
[關鍵詞]:開展 親子 教育 實現 目標
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現代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開展親子家園教育就是較好地把科學保教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使幼兒在學前啟蒙教育階段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和行為習慣得到健康發展。幼兒作為構成我們這個社會的一個為數不少的社會群體,其喜、怒、哀、樂,其所思所想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的增多,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越來越成為每一個家庭的中心和重心。因此,積極發展和培育孩子學前教育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1、提前介入和持續跟蹤教育是培養孩子成長的關鍵
幼兒入園的前半學期(即小班)學前教育的重點主要是教幼兒守規范培養成。是介于幼兒入園和進入小學前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而現在的幼兒教育與過去的教育模式有所不同。過去的幼兒教育是以保育為主,即管好孩子和孩子不受到傷害的前提下的單一教育形式。而現代幼兒教育卻是把保育和教學融為一體的科學保教形式;其重點是保教兼之,即既要管好孩子和孩子不受到傷害,還要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期進行品德規范培養和啟蒙教育。
提前介入和持續跟蹤反饋。作為幼兒老師要做到和每名幼兒家長進行溝通聯系。一是在幼兒報名入園前要求幼兒家長認真填寫聯系卡,聯系卡中最關鍵欄就是要求家長認真填寫幼兒在家的生活習慣和個性特征。二是在入園后的三個月時間內對幼兒在園的生活學習、品德規范操行培養等情況及時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反饋。
同時,老師自身先做好表率,以身作則,不說粗話,對孩子們用禮貌用語,言談舉止彬彬有禮,將教育深入在日常生活細節中。
2、親子家園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
《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們開展了親子家園教育活動,向家長宣傳全新的現代教養理念,改變孩子與家庭中人的交往方式,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讓他成為家庭中的普通的一員,指導家長營造寬松的語言交流氛圍,耐心傾聽孩子的說話,不輕易打斷孩子的話語,允許孩子提問、爭辯,通過與孩子的雙向交往,培養孩子想與人交往的愿望,讓孩子養成多用語言與他人交流的好習慣,有了家庭的配合,幼兒園開展的親子家園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3、開展半日開園親子教育活動,配合幼兒園實現教育目標
《綱要》指出:“幼兒的社會性培養需要家園、社會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只有家園互動,建立雙向的溝通關系,共同為孩子的發展付諸努力,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園在每個月最后的一個星期三面向幼兒家長開展半日開園親子游戲教育活動。半日開園親子教育活動是根據教育對象的成長特點和需要,在老師和專業人員指導下,由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共同參與的一項具有趣味性、互動性和玩中學的活動。通過帶領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開展有針對性的親子教育活動,普及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促進孩子積極主動地發展。親子教育活動具有現場示范性、指導性與實踐性,能使家長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訓練。可以說半日開園親子教育活動既是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的重要課堂,也是家長學習科學育兒的必修課程。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家長對親子教育中的認識等具體情況,嘗試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教育要求開展親子活動,包括肢體游戲、語言游戲、認知游戲、美工游戲、家務勞動等,使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配合,讓彼此的互動更為親近,并促進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下面,我們就以半日開園的二個實例來說明,開展親子活動能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
半日開園親子教育活動教案:
⑴拾彩球
要求:3歲以下幼兒(兩組家庭同時進行游戲)。
游戲玩法:2個小寶寶參加,海洋球散落在場地中央,二個家長各拿一個筐子站在一邊,小寶寶將自己對應顏色的球投到家長的筐子中,當家長發現寶寶拾錯了要拿出來。在規定的時間里誰筐子海洋球多就獲勝。
⑵趕小豬(海洋球或皮球)
要求:3歲以下幼兒(兩組家庭同時進行游戲)。
游戲玩法:家長和幼兒各拿一把釘耙(塑料制品),互相交替趕小豬(海洋球或皮球)向前走。可以是寶寶把小豬趕給家長,家長再把小豬趕給寶寶;也可以家長、寶寶并列一起趕小豬向前走,將小豬趕入拱門中,整個游戲結束,用時最少者獲勝。
⑶背娃娃、端乒乓球、運球
要求:4歲以上幼兒比賽項目(三組家庭同時進行游戲)。
游戲一:背娃娃。家長從起點背起娃娃跑到10米處,進行端乒乓球游戲。
游戲二:端乒乓球。孩子和家長各用一個乒乓球拍運球到10米處進行下一個游戲。
游戲三:運球。兩人各拿著一個羽毛球拍共同夾起一個海洋球,繞過障礙物跑到終點放到筐子里,整組游戲結束用時最少者獲勝。
⑷抬花轎(三人集體)孩子抱皮球
游戲準備:皮球3個
游戲玩法:父母上手交錯相搭成“花轎”,抬起孩子走來回,孩子抱球后三口一起返回。
規則:孩子腳不能落地。
目的及效果:
⑴在親子游戲中要使孩子準確掌握執行“口令”的基本要領,學會聽口哨(指令、命令)。
⑵父母與孩子在親子游戲中體會到怎樣在“加油”和“快……快”口號聲中團結一至、協調前進。
⑶要使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到快樂,在玩中學、學中玩,學會動手動腦,四肢驅體運動協調發展。
⑷要使孩子在游戲中體會到“家庭溫暖”,準確使用文明用語和集體榮譽感。
上述親子游戲是以親子感情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是親子之間交往的重要形式。家庭內父母與孩子之間,就可以和孩子玩各種各樣有趣的游戲,既提高了孩子的能力,又培養了親子感情。更重要是通過親子游戲活動教育形式使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請求、學會等待、學會合作、學會謙讓等,不僅進一步優化了孩子的交往方式,更有益于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密切親子關系,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而且對于兒童的實物游戲和伙伴游戲也具有重要的促進和影響作用。兒童在親子游戲中獲得的對待物體的態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際交往的態度、方法會遷移到兒童的實物游戲和伙伴游戲中去。反過來,兒童在實物游戲和伙伴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又會進一步豐富親子游戲的內容。
總之,親子活動是架構幼兒園與家庭溝通的橋梁,親子活動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個性,也進一步增進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密關系,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示和培養了孩子的表演能力、動手能力、合作意識等等,使幼兒在學前啟蒙教育階段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和行為習慣得到健康發展。親子活動促進了家長的認同感和合作,達到了家園共育一致的理想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新《綱要》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這個老師不單是教孩子兒歌、數數、畫畫等的知識性教育的老師,而且還要對孩子進行做人,做事的啟蒙教育。我是心理健康課的老師,我覺得,這個啟蒙教育不應是言傳,而應是身教。
家庭是孩子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孩子受教育的必要方面。在家庭里,父母和諧相處,互相恩愛,彼此寬容,理解,體貼,支持,主動承擔家務,把握相處的本質與技巧,營造和諧快樂的氣氛,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比物質富有更有價值的滿足與快樂,不管在家庭還是社會上,孩子就會富有責任心,責任感。
父母勤勞,肯干,愛崗敬業。不管是務農還是參與社會工作,不耍奸溜滑,而是勤勞,肯出力,盡職于自己所做的事。在勞務中不怨天尤人,不憤世嫉俗,而是積極向上,探索求新,積極向上,以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樸實待事。孩子會從父母的行為中感受一種力量,就會不嬌氣,樂于吃苦,富有公民意識,自覺地確立自己的人生宏偉理想的。
父母孝敬老人。電視上有個公益廣告:孩子的媽媽為年老的婆婆洗腳,孩子看到后撒腿跑出去端來一盆水說:“媽媽洗腳”。多美的鏡頭,多好的生活啟示,多深刻的生活哲理啊!我們要好好地回味的。若父母嫌棄老人,斤斤計較,就會在孩子純潔的心靈上落下灰塵,使孩子缺少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父母樂于助人,愛鄰舍。在所生活的環境中,不論誰家有困難,凡是能幫上的,就慷慨解囊,愛人如己,把他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富于同情心。不可幸災樂禍,更不可墻倒眾人推。與鄰里,同事友好相處,厚道。有事互相商量,謙讓,從理解對方的角度處理問題,憂人前,樂人后。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一定會領悟出與人為善的真諦的,孩子就會形成寬廣的胸懷待以后人生路上的大師的。
父母生活節儉,穿著樸素,自然美觀,干凈樸實本分。不著奇裝異服,不奢華。這樣,會給孩子以淳樸美的感染,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不再盲目的比吃索衣了。
此外,熱情好客,竭誠相待,大方,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都很重要。
獨生子女因為是“獨生”,不僅物質需要能及時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也能得到滿足。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密切,孩子感到自己被愛著,在愛的期待和鼓勵下,很容易樹立積極向上的進取心,極利于激發他們探索、認識世界的積極性。美國從1960年開始,對40多萬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特別對其中獨生子女與有兄弟姐妹的子女做了比較,并連續調查二十年,到1980年完成了這項綜合研究,根據對才能、興趣、成就和社會活動等廣泛問題的調查,發現獨生子女較之非獨生子女更聰明、更富于創造性、更具有雄心壯志。
但也正因為是“獨生”,往往是家庭中的“中心人物”。特別是對三歲以下的孩子,父母常照顧得多,要求得少,若不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習慣于享受優待,以致不懂禮貌、不尊敬長輩;愛發脾氣,愿望得不到滿足便哭鬧不休;挑吃、挑穿,不愛惜東西;事事由成人代勞,獨立能力差,不愛勞動。1980年天津和平保育院對36例獨生子女進行了觀察,發現其中66%的獨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任性表現,嚴重者約占17%。這些嚴重任性的孩子對老師的教導不服,噘嘴、擠眼,甚至說“我打你”;有的脾氣很大,別人無意碰了他,他能連續回擊三下、六下;還有的自己不小心摔倒了,起來后打遍周圍的小朋友。由于任性,他們表現散漫,注意力不能集中,影響了智力發展。這種教育不足、溺愛有余的做法,從嬰兒期一開始,便影響了孩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質的形成。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對兒童心理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生活條件)和教育。只要教育得當,并注意“揚長避短”,獨生子女較之非獨生子女能更好地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出良好品質的條件。
那么怎樣進行行為品德的啟蒙教育呢?
一、建立合理的家庭關系,不使孩子感到特殊
孩子年齡小,獨立能力差,父母應當關心、愛護,但切忌過分特殊遷就。應隨著年齡的增長,教育孩子關心家里的每個成員,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同情心、責任感和愛勞動的思想感情,還要逐步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教導孩子服從正確的要求。如吃東西時,要教育他先把大的,好的送給祖父母、父母,把小的、差的留給自己。即使有些食物是專為他準備的,也要讓他懂得尊敬長輩,這時祖父母、父母可表示讓給他吃。如果不是這樣,孩子就會認為凡是好東西都是屬于他的。有一個孩子看到父母吃雞蛋就大吵大嚷說:“你們吃了我的雞蛋啦!”這就是由于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造成的。
二、是非要明確,不含糊,不遷就
從孩子幾個月懂話開始,就要結合具體情景,借助語氣、聲調、面部表情和手勢的輔助向孩子明確指出他的某一行為或要求“好”與“不好”、“對”與“不對”。不要因為孩子小,怕難為孩子,明知不對也遷就。平時成人還要以身作則,作出榜樣。這樣采取生動、形象的方法進行正面教育,便能使孩子從小形成明確的是非觀念和道德判斷能力。切忌朝令夕改,模棱兩可,是非不明。在這方面有的家長雖然重視了教育,但不是循循善誘,而是用打的方法,結果反倒教會了孩子打人。這說明既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還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三、家庭成員與周圍成人對孩子的態度、要求必須一致
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遇事家庭成員要事先商量好,采取一致行動,使孩子感到成人的意見堅決、有理,必須服從,這樣,好行為就容易養成習慣。如果孩子在托兒所,家長還要經常與保教人員取得聯系,采取一致的態度、要求和方法。避免因雙方意見不一致,使教育效果抵消。
關鍵詞:音樂啟蒙教育 幼兒 智力 興趣;手段
對于處于幼兒時期的幼兒,在他們的成長、學習和生活中溶入一定的音樂啟蒙教育,這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對于塑造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幼兒整體的心理發展水平,使幼兒具有穩定而積極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來說有著獨特的意義。
孩子們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源于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兒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點,他們難以用言語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體驗,而音樂中強烈的情緒對比,鮮明的感情描寫正抒發了兒童的內心世界,這表明:每個孩子都需要音樂,每個孩子都有接受音樂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針對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智力發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效實施音樂教育的幾點建議。
1.結合幼兒心理及生理的發展來實施音樂啟蒙教育
幼兒音樂教育必須從幼兒發展的生理、心理特點、幼兒教育的原則、方法等基本理論為指導進行教育工作,在歌曲的內容、難度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必須適合學前期各個階段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發展水平,如果是他們所能接受的,所能理解的,其內容是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
2.培養幼兒的聽覺能力,為幼兒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聽覺是學習音樂的前提,是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生理基礎。教師可以利用各種聲音環境,讓幼兒有意識地去聽,要求培養幼兒一種“傾聽”的習慣,并經常進行聽唱訓練,特別注意與發聲器官、運動器官相互協調、融合,啟發幼兒注意自然界和周圍各種不同音質的特點,引導幼兒走進廣闊的音樂教育領域中去發現,去探索。
3.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促進幼兒感知、想象、記憶力的發展
節奏是體驗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同時在節奏培養的過程中,還能促進幼兒的記憶、想象等能力的發展。幼兒節奏能力的培養必須結合多種音樂活動形式,包括說、唱、律動、舞蹈、器樂等,特別是要引導幼兒用合拍的形式來感受節奏。
4.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基礎。我認為對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注意音樂語言的運用,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把“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作為幼兒園教育原則之一。因此,幼兒教師要多創造激發幼兒音樂興趣的環境,同時利用幼兒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把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趣味化。
(2)開展音樂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
音樂游戲活動是一種融生活節奏、生活情趣于一體的娛樂活動。有目的運用音樂游戲進行音樂訓練是激發幼兒音樂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幼兒參與到角色游戲“小花貓和小老鼠”,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小老鼠和小花貓的動作、表情。這樣音樂游戲不僅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想象力,同時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5.家長在有效的實施音樂啟蒙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于幾千年傳統觀念及當今社會競爭異常激烈的影響,不少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技之長,一鳴驚人。因而忽視了孩子們在探索周圍世界時那種多元化、廣泛性的正當需求,良好的音樂啟蒙教育就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環境,作為父母,他們是幼兒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環境,則是幼兒能否接受良好教育的第一個課堂。
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要充分地認識到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在這個階段,幼兒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也不能夠接受復雜的知識結構,父母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的目的是為孩子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引導他們去觀察,欣賞這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從而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各方面的發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讓他們多聽聽。如:早晨,幼兒起床的時候,家長可以給他們選擇輕聲悅耳的音樂;晚上睡覺的時候放一段溫柔,安靜的搖籃曲,以促進睡眠。
【關鍵詞】如何 提高 幼兒園 教學質量
幼兒教育關系著孩子在啟蒙階段是否能夠形成科學的、合理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幼兒教育。一些家長為了給自己孩子找一個好的幼兒園不惜找門路、花重金,其目的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受良好的啟蒙教育,為孩子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幼兒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需要幼兒園的努力,還需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家長的配合,只有這三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1 政府部門的重視
1.1 完善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的重要的制度保障。與幼兒園相關的政府部門必須努力建立和完善有關的規章制度,以有利于幼兒園的建立和教學能夠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運行,這樣就保證了幼兒園的科學合理建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制度也必須與時俱進,堅持以社會實際發展需求為基礎,堅持以促進幼兒園教學為目標,堅持一切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制度的完善還有利于幼兒園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健康發展,使得幼兒早期教育有章可循。
1.2 加強監督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不斷完善,幼兒園教育事業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各種各樣的幼兒園拔地而起,紛紛建立起來。一部分人利用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這一心理,無論有沒有幼兒園建立資格,隨便找個地方便開設起了教學設施簡陋,安全隱患重大,教師質量差的幼兒園,這對一些不知情的家長帶來了一定的迷惑,同時也影響著許多孩子的早期啟蒙教育。所以,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在對幼兒園建立資格進行嚴格的審查,對于一些沒有達到幼兒園建立資格的申請堅決予以否定,從根本上杜絕不合格幼兒園的出現。另外,一些私人開設的幼兒園對學生家長漫天要價,或者與合格的幼兒園故意惡意競爭,使得合法的幼兒園招生困難,并且無法正常運用,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各種幼兒園的監督力度,保證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
1.3 合理規劃
幼兒園的建立,需要以地區的實際情況作為基礎,進行合理的規劃。人口眾多且密集的地區應該盡可能多的建立合格的幼兒園,,使得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接受到早期的啟蒙教育。相反,人少的地區就要相對較少的建立幼兒園,這樣既能方便人們生活又能節省幼兒的教學資源。
2 幼兒園及教師的努力
2.1 提高幼師素質
幼師的素質對于幼兒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幼兒園在幼師的招聘和選用上必須注重幼師是否具備以下必備素養:(1)身心是否健康。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身體各項技能還處在形成和完善的時期,因此對于外界各種病毒的抵抗力有限,一旦幼師攜帶了病菌不免對傳染到孩子身上,這就嚴重威脅著幼兒的身體健康。(2)幼師是否具備專業技能。幼師與其他的教師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需要有各種的特長,例如:跳舞、唱歌、運動等等。(3)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一些幼師雖然具備了各項的專業技能但是卻缺乏耐性,不能夠把盡可能多的關愛給予幼兒園的孩子們。
2.2 完善學校的硬件設施
對于幼兒階段孩子們的教育學校應該提供盡可能完善硬件設施。這個階段的孩子好奇心比較重,也注重玩耍。幼兒園硬件設施的完善能夠促使孩子們在玩耍中成長,學會獨立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還能夠使孩子們更加活潑。例如:幼兒園應該有滑梯、秋千、積木、畫板等等。教學設施完善最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幼師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
幼兒園在教學設施的選擇上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由于嬰幼兒的安全意識還沒有形成,因此就需要幼兒園在設施的配備上保證學生的安全。
2.3 運用科學多樣的教育手段
提升整個中國幼兒園的教學質量,首先調動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去學習,學多學少不講究,最主要的是他們愿意自己去學習。在上課時要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讓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多給學生自主、創造性的學習的空間,多鼓勵和夸獎他們去自主性學習,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將更加濃厚,對自己將更加自信,學習能力將與日俱增。
教師必須要尊重他們的幼兒差異,設計課程時要設計好難度不一的問題,平時多注意引導、鼓勵等方法去進行要求,懷著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的長期健康發展為本的理念去進行教學。其次教師應該多加反思,要以幼兒發展為反思前提,要不斷問自己這堂課小朋友的興趣怎么樣?小朋友是積極學習還是被動學習?他們在哪方面得到了發展?自己在處理問題中有什么不妥之處?這樣才能切實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研水平,才能提升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3 家長的配合
3.1 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學
眾所周知,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父母就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偶像。孩子除了在幼兒園接受幼師的教育外,還需要家長在家中的配合。家長要及時與幼師進行定期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才更加有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家長要逐漸的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作息習慣等,使得幼兒能夠健康的成長。
3.2 為孩子樹立榜樣
幼兒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是非觀,因此對于其看到的事物比較喜歡模仿,尤其是父母的行為習慣、言談舉止等,對于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那么這就要求幼兒的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語,逐漸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孝道文化;童蒙教育;孝道缺失;復歸
【中圖分類號】 G6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2)08-0006-01
孝道作為道德的一種形式,其產生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而重視孝道教育在當今兒童啟蒙教育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孝道的起源,孝道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孝道缺失的現狀以及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這五個方面來論述孝道文化在21世紀的今天復歸的必要性及其在當今兒童啟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 孝道的起源
文化學家認為,人類社會的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是其他各種文化現象共同影響和作用的結果,因此它的成因、功能以及規律還得從文化之間的關系中去加以尋找。孝道的發生發展最早起源于先秦,這與當時那個時代的文化結構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先秦家庭組織為父系制家庭類型,而且規模龐大,在社會及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這是孝道發生發展的基礎。而宗教、法律在史前時期長期處于欠發達狀態,相反禮儀風俗卻得到了充分發展,這決定了龐大的家庭組織只有依賴于道德的力量才能得以維持和鞏固,正是在當時社會家庭組織類型、結構、地位,以及社會組織力等方面共同影響下,以父親為一家之主,后輩無條件盡孝的孝道文化便得以應運而生,并不斷發展。
二 孝道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20世紀早期的許多學者都將孝道視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特征之一,這正是比較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后得出的正確結論。國學大師錢穆曾指出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古典童蒙讀物中孝道的內容占據了重要組成部分。孝道哲學之父謝幼偉也說:“中國文化在某一意義上,可謂為'孝的文化'。孝在中國文化上作用至大,地位至高;談中國文化而忽視孝,即非于中國文化真有所知。”梁漱溟則將“孝”列為中國文化的第十三項特征,并指出中國人的孝道不僅聞名于世,色彩最顯,而且堪稱為中國文化的“根荄所在”,所以說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沒錯”。
三 孝道缺失的現狀
然而,當今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十分豐富的今天,青少年秉承孝道現狀卻不容樂觀,孝道的缺失,說到底是文化底蘊的缺失。當下的父母對孩子可謂是疼愛有加,竭盡所能,把一切最好的事物都給孩子。伴隨著房奴,卡奴的出現,網絡新詞孩奴也應運而生。孩奴是對當今許多獨生子女父母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生活狀態的一種形象的概括。很多時候父母的付出卻并未換來子女的孝順。在我國城鄉不同的家庭結構中,青少年存在著不同情況的孝道缺失。在城市里“421”家庭結構較為普遍。6個大人愛著一個“小皇帝”,可謂是“愛幼有加”,有的已屬溺愛。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卻往往忽視了對孝道文化的灌輸。青少年因此很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淡化親情回報,對人冷漠,缺少社會責任感的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孝道的缺失就成為了必然。現在許多年輕人關心父母,尊敬老人的意識相對較差,究其根源,則是由于童蒙時期孝道教育的缺失。這也是為什么,社會上空巢老人越來越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僅在城市,農村也普遍存在著孝道缺失的現狀。我國的農村地區,存在著家庭子女多的現狀,父母對子女的孝道教育相對滯后,家庭中子女多因家產之爭出現矛盾,導致老人得不到很好贍養的情況舉不勝數。
四 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
當今我國出現城鄉孝道缺失的現狀,問題的關鍵在于每個孩子兒童啟蒙時期的孝道教育。童蒙時期是每個孩子孝道觀念的萌芽和養成時期,是孝道教育的關鍵時期。童蒙孝道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重視。當今社會孝道缺失的現狀正是由于這三方面的忽視所導致的結果。
1.家庭孝道教育的忽視
21世紀這個充滿競爭與挑戰的時代導致了當今社會的父母把關注的絕大多數注意力投入到孩子的升學和就業問題上,只要考試過關,只要能拿高分,只要課業成績優秀,并不太重視孩子的孝道教育問題。當今社會的現狀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只要孩子愿意學習,愿意去上培訓班,愿意完成作業,絕大多數家長會遷就孩子的一切也許不合理的要求。而且,家長們,為了迎合所謂的高分教育,大多數給孩子買一些教輔書籍或是培優書籍,以期孩子的成績能有一個快速提升,而忽視了對孩子傳統孝道文化的熏陶,樹立孩子的重孝意識。
2.校孝道教育的邊緣化
在中小學校當中,雖然也提倡尊師重道,但人文道德教育之師和其所傳之道,在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占統治地位的大環境下和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已經不知不覺地被邊緣化,使學生難以樹立道德養成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兒童學校教育中孝道這一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內容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學校教育中以書本教育為主,而當今最普遍的兒童教育人教版書籍中則主要是以識字認字為主。對于孝道知識的傳授只有寥寥可數的幾篇文章談及與之有關的知識。小學一二年級孩子的課本中有關孝道的知識幾乎沒有。這就給兒童最關鍵的孝道文化習得時期造成了巨大的教育空洞,不利于中華孝道文化的傳揚。
3.來文化的沖擊
穿“耐克”鞋、吃肯德基、看日本動漫……時下,從眾多孩子的言談舉止、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中,可以窺察到外來文化的熏染力度。而在兒童的課外閱讀方面,卡通片、口袋書、漫畫書……眾多舶來品涌進孩子們的生活,而在中小學生課外閱讀中中華經典的比重幾乎很少。據一項不完全調查統計,在各地的書店里,孩子們扎堆的多是日韓、歐美以及國內的快餐化圖書,中華經典乏人問津,更別提受到古代經典文化孝道方面的培養和熏陶了。文化的開放是件好事,它讓我們在一個更加開闊的環境中交流思想,但一個民族脫離自己的文化基因而丟失主導性格,怎能從容應對國際競爭的挑戰呢?不僅如此,當代童蒙讀物中大部分灌輸給孩子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方面的只是,忽視了對中華孝道文化的傳播,這也是孝道缺失的重要原因。
五 結語
孝道是中化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經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說:“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足以證明孝道對于人類道德品行培養的重要性,在兒童啟蒙教育中孝道灌輸的重要性。
然而不幸的是孝道這一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傳統美德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并沒有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文化繁榮而不斷深華擴展,發揚光大,而是在社會演變的潮流中,外來文化的沖擊下漸漸變得黯淡無光,失了曾經的風采。現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輸、功利和考試,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訊息的沖擊下,新生代漸漸遠離了獨立思考能力、評價能力和深度思想,這怎能不令人擔憂。孝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經典是我國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也是幾千年來維護我民族屢經重大災難而始終不解體的堅強紐帶。啟蒙時期是兒童道德養成最關鍵的時期,在當今兒童啟蒙教育中復歸中華孝道文化,重讀中華經典童蒙讀物,加強孝道方面的熏陶,使孩子從小就樹立重孝意識,并在成長中一步步實踐孝的德行顯得意義深遠而迫在眉睫。我們要及時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遺產在下一代消失。
參考文獻
[1] 孔子.孝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楊伯峻,吳樹平今譯.論語今譯[M].齊魯書社,2009
[3] 張云風.二十四孝[M]. 三秦出版社,2000
[4] 夏初,惠玲校釋. 蒙學十篇[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5] 李毓秀.弟子規[M].哈爾濱出版社,2007
1.有不少孩子由于不良的家庭習染,鄙視普通勞動者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總用“現在你不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就去掃馬路、掏大糞、當工人”之類的話教訓孩子,于是,這些普通體力勞動就成了孩子心目中“下賤”的代名詞,干這些活的人在他們心里缺乏了應有的地位,躲避、鄙視勞動成了一種必然。
2.有的父母無意間挫傷了孩子的勞動興趣當孩子對勞動表現出好奇和興趣時,有的家長總認為“孩子太小,與勞動無關”,更有甚者對孩子說:“一邊去,別給我幫倒忙,不用你插手!”也有一些家長,總認為孩子干不好,不如自己干,排斥孩子參與。這樣,挫傷了孩子的勞動興趣,讓勞動慢慢遠離了孩子。
3.有的家長把勞動當成了影響孩子學習的負擔,怕一旦讓孩子參與勞動,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學習要勞逸結合,適當的勞動是學習的調節和放松,也是孩子所學知識的運用和檢驗,同時也是對孩子意志品質的磨煉。其實,學習并不是孩子的唯一任務,也不是成長、成才、成功的唯一條件。
4.有的家長認為“現在生活富裕了,沒必要讓孩子勞動”有了勞動自己干,或者干脆花點錢雇人干。這種意識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勞動體驗,讓孩子喪失了獲得勞動技能、檢驗勞動技能、提高勞動技能的機會。這些年出現的大學生不會洗衣服、離開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一升學父母必去當“搬運工”的現象,就是教訓。
5.有的家長在管理孩子時把勞動作為懲罰孩子的一種手段有的家長,孩子一旦犯錯,就用勞動來懲罰,這使得孩子從小對勞動產生了不良的心理陰影,時間長了,即使家長有心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也很難調動起孩子的勞動熱情。鑒于此,我們學校、家庭都應重視這一問題,形成聯動機制,應從培養孩子的全面人格,促進全面發展出發,積極引導。
二、正確樹立家庭勞動啟蒙教育觀念
1.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
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創造了一切。我們的歷史與現實有著豐富博大的素材,足以讓孩子感受勞動的無窮魅力。關鍵是家長要有正確的勞動觀,才能引導、教育孩子放棄對勞動的鄙視和厭棄,從而正視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把勞動看做是創造現實與未來的力量源泉,看作是一種生命運動的藝術。生命離不開勞動,生活離不開勞動。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不僅是生存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2.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勞動
勞動和學習是不矛盾的,二者相輔相成。況且孩子的勞動畢竟在量上和強度上都是極其有限的。勞動可以增強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和豐富創新能力,學習可以促進勞動技能的改進和提高。同時,勞動有利于學習疲勞的緩解,有利于健康體魄的培養,可以為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學習強度很大,更需要適度的勞動活動調適孩子的學習生活。
3.勞動體驗有利于良好品質的養成
無憂無慮的幸福環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通過必要的勞動體驗和磨煉可以讓他們體味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財富的創造凝聚著許多人的汗水。這樣,就可以逐漸養成他們節約、樸素、勤快、吃苦的人格品質,對于全面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人格、意志品質大有益處。
4.勞動可以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人才競爭異常激烈,許多經濟、教育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加強學生的生存教育,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適當施加劣性刺激,給以必要的挫折教育等作為培養現代人才的必要途徑。我國有識之士不斷呼吁加強學生的生存教育、挫折教育,不少學校也增加了以磨煉意志、培養堅強性格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學生在戰勝困難和挫折的過程中,培養了不怕吃苦、敢于挑戰的品質,增長了解決問題、勇于創造的才干,提升了生活、生存的能力。
5.通過勞動可以增強創造的快樂
1、概念:幼兒體育啟蒙的教育,即是在人發展處于幼兒期時,運用體育的手段,進行啟發、傳授的早期教育,人處在幼兒期時,由于年齡特征、性格特點決定,幼兒對體育活動非常愛好。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注意力記憶相對較高,有利于進行啟蒙教育,但在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科學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
2、意義:在幼兒期,對幼兒進行體育啟蒙教育,可有效的促進孩子學語、走路、認字及活動能力的提高,為以后童年,少年期學習生活奠定基礎,并符合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對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孩子進行體育啟蒙教育,還可完整教育體系,建立新的幼兒教育理念,促進教育科學飛速發展。
二、幼兒期生理、心理學特點:
1、幼兒的生理特點:幼兒期,人處于初步的發育階段:骨骼細小,硬度差,容易變形,肌肉體積小,收縮力弱,心臟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縮力小,心跳快,肺組織的彈力纖維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經系統易興奮,注意不集中。因此,而決定幼兒不宜進行過大壓力的負重練習,也不能進行大強度過長時間的大強度訓練,即決定了幼兒期體育活動具有特殊性與選擇性的特點,采用科學適當的體育方法進行教育。
2、心理特點:依據人心理發展規律及心理年齡特征,即決定幼兒期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特征,但思維能力較差,發育不成熟,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言語能力都相對較低,社會性較差,興趣愛好、特長表現不明顯,意志不堅定,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差,應變能力弱,情緒、個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養,但喜歡玩耍、游戲、好動。另外,適宜的環境對幼兒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體育啟蒙教育便是適合幼兒心理特征,且能設置適宜的教育環境,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三、幼兒體育啟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時代終身教育的思想,為終身體育與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終身教育,始于20世紀20年代,是一種流行于國際的教育思想,是現代科學的教育思想。主張教育應該貫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個階段,而不是只在兒童和青少年時代。它強調教育貫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強了人們對幼兒教育的認可和重視,而且也對幼兒教育工作者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兒期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導科學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終身體育與素質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兒教育的地位。終身體育是人們一生為了多種需要,不間斷地進行的體育的總和,也稱終生體育,包括現在和未來各個年齡階段和各種體育的形式,終身體育就要從小做起,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學會簡單的體育知識、技能,并能運用這些知識、技能,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豐富生活,鍛煉意志品質,改善健康狀況,增強體質,提高興趣,形成習慣,持之以恒,永不間斷。素質教育就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其實質是知識、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機結合,其目的是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層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應因材施教,以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因此,素質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體化,教育人才適應時展需求,而對幼兒進行體育啟蒙教育,能較早的樹立體育意識,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并且在其活動過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其中在活動中還可學習語言,增加友誼,更有利于德育。隨著現代科學發展,對幼兒智力的開發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以后的學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體育活動正是讓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結合,適合幼兒心理發展需要。在此階段,提出這種體育啟蒙教育思想是勢在必行,但其運作過程必須符合以上所談的生理及心理特點,促進在教育過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兒體育啟蒙教育的科學性:
幼兒體育啟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學性,他符合學前教育思想,但卻有與其不同的特點,學前教育期是對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時期,而幼兒體育啟蒙教育能更早的促進性格形成,同時還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愿望,積極情感和態度。另外,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莫里遜教授在總結美國學前教育機構的不同教育目標時指出“這些基本的目標涉及到兒童的社會交往、自我服務、自尊、學習、思考、學習準備、語言和營養等方面”。由這些目標可見,在學前教育階段,特別是幼兒期,要培養幼兒的認知方法,協助幼兒形成自己的認知觀,簡單的認別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即在體育活動中是形成以上所強調目標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動中復雜多變的形式,還可提高幼兒簡單的應變能力、獨立的實踐能力,以及判斷游戲中勝負的能力,在追其失敗原因時,要對此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對智力進行了啟蒙式的開發。與此同時,還能使幼兒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愛、關心、合作、溝通、理解、幫助等,為兒童期、少年期的和諧交往及各種活動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
3、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對學前教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幼兒體育啟蒙教育不再是傳授式的傳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課堂教育,而是一種較靈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體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的啟蒙教育,一方面幼兒期的孩子還不認識社會,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踏入社會進行簡單的活動,如游戲、認字、算題等行動,只有在講解中學習知識認知世界。另一方面,對自己生活及學習中的需要,只是依賴于父母,而自己活動能力較差,但在進行幼兒啟蒙教育過程中,不但兼顧以上兩個方面,而且對幼兒的生活能力得到鍛煉,現代研究證明,快樂學習法比普通學習法成績提高較快,而體育活動正是實施快樂學習法的有效途徑。在進行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對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能有效地進行調動,使得幼兒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教育者依據活動內容項目,對幼兒的不同需要進行滿足和疏導,啟發他們的學習潛能,讓人得到盡早的發展,豐富學前教育內容。另外,為學前教育帶來了趣味性與娛樂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帶來生機和活力。
4、幼兒體育啟蒙教育擴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認識中,把幼兒園教育稱之為幼兒教育。現在所稱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還包括處于幼兒期卻未進幼兒園的其他場所的教育,只要對其進行教育,就可稱之為“幼兒教育”,那么,作為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兒教育的一種方式,教育的一種思想,一種教育理念,就其這一思想的提出對幼兒教育的作用及影響來看,首先,幼兒體育啟蒙教育促進幼兒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并對其個性與性格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其次,這一教育方式適合幼兒的心理需要起“對癥治療”的效果。再次,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現代“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最后,就這一教育思想下對幼兒進行教育,注重體育活動的內容,必然形成幼兒貪玩或忘身于活動之中的不良影響,這要求教育者認真的加以疏導教育,必要時進行限制,在其操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方式與語言,以免傷害學生心理。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具備新教育的優點,同時彌補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適合現代終身教育理念,是現代教育中的切實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兒體育啟蒙教育須注意問題的思考:
1、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必須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
2、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必須符合啟發、誘導、科學性的教育原則。
3、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必須采用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體育訓練法:即或在家或老師的指導、控制下進行幼兒活動能力的訓練,如指導做幼兒體操、韻律操牽手上下樓梯等, 訓練幼兒活動能力進行身體鍛煉促進幼兒生長發育。
②游戲法:即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育,在幼兒期,游戲是孩子特別喜歡的體育活動,更何況游戲此有娛樂性、趣味性的特點,提高孩子參與積極性,選擇適當的游戲則尤為重要,如:數字游戲、抓魚兒、抱球搶攤等。
③體育比賽法:在體育比賽當中,讓幼兒去實踐運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賽,或教授其比賽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練習、比賽,此種方法即可豐富體育知識又可開發智力,對幼兒發展具有不可估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