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供應商財務風險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省級電網企業;物資集中管理;財務風險;風險分析;改進建議
一、引言
電網企業是典型的公用事業單位,肩負著保障供用電的重任。江蘇電網為全國最大的省級電網企業,實行物資集中管理體系多年(“四集中”包括集中招標、集中采購、集中倉儲和集中配送),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四集中”管理體系本身內在邏輯和具體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成為新的風險的產生點,有必要以新的視角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對當前物資管理中存在的各項風險進行有效規避和防范。本文立足江蘇電網的物資供應公司,以其負責的物資管理全過程為分析對象,明確了前端各環節中可能引發后端財務風險的事項,并給出了應對措施。
二、從財務視角審視全流程風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江蘇電力系統的物資集中管理一直是國網系統內的先行者,在多年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公司開展風險管理活動多年,各個專業均以各種形式開展了多次風險識別、評價和應對措施的制定等工作,其顯著的特征是針對性強、貼近公司的實際業務,對眾多具體問題做了深入分析,但內容的體系性和框架的完整性有待提升。這些工作往往局限于各個專業自身的領域范圍之內,各個部門風險管理活動開展的過程、結果等均用不同的專業語言表達,無法整合成公司全局性的風險管理整體舉措。尤其是在財務風險的梳理過程中,對物資管理總體流程中容易引起財務風險的非財務性因素和前端業務中容易引起財務風險的潛在因素關注不足。因此,采用財務視角,對全公司物資集中管理模式的整體進行分析,明確各個環節的潛在風險并設定應對措施,便顯得尤為重要。
三、基于業務流程的風險識別、分析及應對措施設計
當前省級電網企業典型的物資管理流程,將物資管理專業本身的管理標準和物資財務管理標準等進行比較綜合,確定了5個主要流程環節,包括物資需求計劃、采購管理與招標管理、合同管理、物資供應、物資結算與款項支付等。
(一)物資需求計劃
物資需求計劃編制環節主要的風險為:一是項目立項階段,項目儲備質量不高,影響物資需求的準確性,而物資需求計劃是整個物資管理的源頭,從根本上決定了后續物資采購、配送及使用過程中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二是電力行業當前的管理模式下,項目物資需求申報以保障安全可靠用電等生產技術方面的考量為重點,對經濟效益考慮相對較少,影響了項目儲備及物資需求的準確性與合理性。針對上述問題,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如下:一是物資需求計劃不夠準確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物資采購模式下,招投標和配送周期較長,使得物資需求單位為了保證項目進度往往傾向于多報、早報。對這一問題的根本性解決方案是借鑒其他行業公司的物資管理模式,降低物資管理集中程度,提高物資需求計劃與實際的采購行動間的銜接和對應關系。二是清倉利庫和廢舊物資使用的進一步深化,重要前提是對倉庫中既有的積壓物資的物理狀態、技術水平、存放情況等進行詳細調查,由專業人員評估其可用性并形成專門的記錄,以便于物資需求提報時進行細節審查,確定是否使用。
(二)采購管理與招標管理
采購與招標管理環節主要的風險如下:一是在采購方式的確定上,對于不同類型采購金額的物資,確定了清晰采購方式區分標準,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實際業務的分析不足,形式性控制完善而實質性控制有待提升。二是物資公司僅負責組織開展招標工作,尚未開展評標工作質量的實質性審核和事后分析,反饋優化的循環機制尚未建立。針對上述問題,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如下:一是招標部門平時應對違約或陷入財務困境的供應商進行持續分析,提煉其特征供評標環節參考,提供有針對性的決策輔助意見。二是根據歷史上的招標結果及后續的合同執行情況分析評標工作質量,反饋后調整專家抽取規則,適時調整專家構成。
(三)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環節主要的風險如下:一是總體而言,當前物資公司側重按流程簽訂合同,合同文本以總部確定的標準格式為準,對合同的實質性和內容性審核參與較少。二是在財務風險控制方面,物資公司對產生財務風險的條款的調整權限有限,可控性較差。針對上述問題,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如下:一是總體而言,應提高對財務性條款制定的參與程度,同時適當提高供應商準入門檻,提前防控財務風險。二是具體措施上,重點是降低預付款比例,提高履約保函比例,消滅風險敞口。同時,要提高對保函真實性和可追索性的控制。
(四)物資供應
物資供應環節主要的風險如下:一是物資配送過程中出現較多延遲等問題,影響后續的工程施工、財務結算和物資款支付。二是逾期和延遲交貨問題較為嚴重,伴之以物資接收單位和貨款支付單位之間信息溝通不暢,供應商憑其開具的發票到物資公司結算過程中,影響財務結算及時性和貨款支付的安全性。針對上述問題,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如下:一是逐步要求供應商提供詳細的生產計劃和交貨計劃,并與其實際交貨時間進行比對,由實際的收貨單位進行評價,納入供應商評價范圍內,提高配送準確率。二是可考慮在招標過程中要開發“供應商產能評價工具”,及時對比其招標結果和供應能力,防止同一供應商集中中標而無法及時生產和交貨的情況。
(五)物資結算與款項支付
物資結算與款項支付環節主要的風險如下:一是預付款方面:目前預付款已大量減少且在系統中將保函提交作為前置條件,風險大大降低,但個別情況下仍然存在保函無法覆蓋預付款的風險;保函的真實性目前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容易產生財務風險。二是各節點款項支付方面,在物資集中管理模式下,由于業務流程較長、各主體信息溝通不暢,業務部門提供的基礎信息與實際可能存在不一致,影響了財務的結算,有潛在的資金風險。三是保函的期限風險,尤其是項目延遲時間較長后供應商履約保函到期,而一般情況下供應商不愿意再繼續提供履約保函。四是項目執行后,對供應商的違約金和罰款可能超過其履約保函,導致罰金無法收回。針對上述問題,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如下:一是通過增強對保函真實性的審查和增加限制性條件(如只接收五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開具的保函),提高保函可追索能力,防范財務風險。二是對于可能產生的錯誤支付,通過完善信息系統功能提供信息對稱性和透明度,加大舞弊后的處罰力度等手段,同時提高操作人員責任心。三是強化項目管理,尤其是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質量監督,提前發現質量問題進行處理,避免物資款項支付完成后才發現物資或設備存在質量問題,無法落實處罰的情況。
四、強化物資財務風險管理的整體性改進措施設計
在對物資管理全過程按照流程解構法進行詳細風險識別、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設計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從整體的物資管理體系著眼,實施整體性的改進方案。從江蘇電力的實際來看,當前的物資采購權限高度集中,所有物資都需要在總部或省級公司層面進行集中采購。建議可以對所有物資進行進一步分類,確定差異化的采購策略:對于重要的輸配電設備和物資,將其作為戰略性物資,由于專用性強,全社會范圍內生產廠商相對固定,因此可以依舊沿用當前的管理模式,由國網公司統一采購;對于重要物資,如配網相關物資,可依舊采用框架物資等形式采購。但可將此類物資改為多次分批采購,同時允許項目單位對金具、普通的鋼材等物資自行從市場采購,以提高靈活性,保障項目實施。對于一般物資,尤其是與電網無關的日常耗用品,可以考慮不再納入集中采購范圍。有些物資(典型的如辦公用品)可以由各公司自行在目前已經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如阿里巴巴、京東等)上進行采購,充分利用現代電子商務和物流發展的成果。
參考文獻:
[1]COSO,2013,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Framework)
[關鍵詞] 貿易企業;財務風險;防范;預控
[中圖分類號] F270.35 [文獻標識碼] B
一、貿易企業財務風險的定義及其危害
貿易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在其財務管理活動中,因為客觀存在的無法預料、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與預期的財務收益不一致,因而遭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主要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流動資金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
籌資風險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由于負債經營、資不抵債的風險;二是由于利率、匯率的大幅變動,使企業的資金成本大幅度變化,影響企業的預期收益。投資風險主要只在長期的投資中,由于投資回報率、投資項目的使用期限、投資資金等的大幅變動,使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的財務目標而發生的風險。流動資金風險主要指在短期投資中,由于流動資金的結構不合理等因素而產生的資產流動性降低甚至喪失的風險。這不但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償債能力,甚至導致企業破產。收益分配風險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給企業今后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提高職工的獎金、給股東的分紅等過多,使企業承擔過高的生產成本和資金成本,由此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從而引發財務風險。
二、貿易企業財務風險影響因素
貿易企業主要是商品的買與賣,根據市場規則,收集市場的需求與供應,做出比較合理的分配,并在這一過程中適當賺取商品差價的企業。貿易企業具有資金周轉快、價格風險承受力低、資金量相對比較固定等特點而使其財務風險有別于其他類型的企業。貿易企業的經營風險集中在“進”、“銷”、“存”三個方面,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貿易鏈上下游客戶選擇不當
由于信息不對稱,貿易企業不能真正掌握客戶和供應商的經營狀況,導致諸如付了款提不到貨,發了貨收不到錢,購入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等等狀況發生并且形成壞賬,甚至使貿易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關門。
(二)資產負債率過高
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說明企業的資金來源中,來自于債務的資金較多,來源于所有者的資金較少。這會導致融資成本的加劇,甚至這有可能帶來現金流不足,資金鏈斷裂,不能及時償債,從而導致企業破產的情況。
(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首先在財務預算管理上,預算的編制過于簡單,分類不夠詳細,同時預算的執行力較差。其次,在資金管理方面缺乏有效地管理手段,存在資金周轉慢、資金使用效率低等問題。對于資產流動性較高的貿易企業來說,此問題的影響尤為明顯。
(四)客戶信用管理不完善,應收賬款缺乏控制
當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穩定自己的銷售渠道、擴大商品銷量、開拓并占領市場,同時降低商品的儲藏費用等,不得不向客戶提供信用服務。企業采用賒銷可能導致資產被債務人無償占用,同時占用了大量流動資金,影響資金的周轉而導致財務風險。
(五)庫存結構不合理,存貨周轉率不高
庫存占銷售收入比重偏大,無疑會占用大量資金、支付大量的保管費用,同時會增加資金周轉的時間,降低企業的資產收益。不合理的庫存還可能產生損耗,或成為滯銷商品,帶來損失。另外,在眾多行業中,貿易企業作為流通性強的企業受庫存影響原本就是最大的。
(六)財務決策失誤
財務決策失誤是貿易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大都為經驗決策、主觀決策,使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對投資項目缺乏系統的可行性分析與研究,決策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能力的限制等,都是決策失誤的原因。決策失誤會使所投資的項目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使投資無法按期收回,降低了資產的流動性、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七)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
企業面臨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致使企業的財務管理體制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而產生財務風險。比如,持續的通脹會導致貨幣性資金的貶值,實物性資金相對升值,持資成本持續增高;利率的變動帶來的支付過多利息的風險、不能履行償債義務的風險。目前,由于企業存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經驗缺乏等問題,使企業財務管理缺乏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三、貿易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目標
以最小的成本使企業資金運動有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益性。具體如下:首先,以經濟、合理的方式追求企業的目標,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和事故損失來增加企業盈利;盡量選擇費用低、代價小的風險處理方案和措施。再次,建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對相關指標進行動態監控,有異常時及時進行調整或修正。風險發生時,迅速采取措施,避免風險的進一步擴大,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在風險過后,維持企業生存前提下,迅速恢復正常經營。
四、防范和控制貿易企業財務風險的對策
(一)建立信用管理體系
對上游供應商:應嚴格篩選供應商,對供應商的產品、信用、經營狀況等詳細評估。對供應商的招標要公開、公平,杜絕投機行為。在交易方面實行貨銀對付或第三方支付等來降低風險。
對下游客戶:建立、管理客戶檔案。包括對客戶資信的調查、客戶資信的評估與分級、確定對各個級別客戶的信用額度。在應收賬款的管理方面,要控制應收賬款的限額和收回的時間;充分估計應收賬款的持有成本和風險;及時安排到期和逾期的應收賬款的催收。
(二)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創造良好的籌資環境
財務風險本質是由于負債比例過高導致的,因此企業不但應該設計合理的資金結構,保持適當的負債,降低資金成本,而且還要控制負債的規模,保證謹慎的負債比率,避免到期無力償債或資不抵債。從而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吸引各方投資。
(三)建立與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制,提高員工素質
在管理體制方面,企業應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在人員培養方面,首先,提高企業管理者的財務風險意識。作為企業管理人員應充分認識到財務風險的重要性。其次,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素質和職業判斷力。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合理地規避不利風險因素。再次,還要加強對基層員工尤其是采購人員的培訓與教育,不斷增強法律觀念,重視職業道德建設,做到依法辦事。最后,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風險管理不是某一部門的工作,也不是某一項業務或某一個人的工作,而是全體員工共同的工作。企業各部門、各員工必須相互支持和配合,增強企業內部的風險防范能力,從根本上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
(四)應收賬款管理
應收賬款在貿易企業中普遍存在,結算時間越長,貿易企業承擔的墊支資金越大。因此,在應收賬款發生后,企業應采取各種措施。爭取按期收回款項,避免因拖欠時間過長而產生壞賬,使企業蒙受損失。
首先,要做好應收賬款回收情況的監督。一般來說,賬款拖欠的時間越長,款項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壞賬的可能性越大。對此,企業應實施嚴密的監督,隨時掌握回收情況,進行監督。可以通過編制賬齡分析表進行分析,便于查找有多少賬款超過了信用期,并且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其次,制定收賬政策,對不同的過期賬款制定相應的收款方式,并做出相應的呆壞賬準備。強化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是防止資產流失的一項重要途徑,也是控制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
(五)庫存風險管理與控制
庫存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對資金的占用,而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因此,必須進行科學的存貨決策,保證合理的庫存,在決定進貨的項目、進貨的時間和進貨的批量上把好關。采購部門、銷售部門與財務部門必須協調配合,按照存貨管理的目的,做好決定進貨的時間和進貨批量,使存貨成本降至最低。
(六)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
投資決策屬于戰略性決策,必須十分重視決策的科學化。必須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采取科學的方法,遵循科學的程序,進行科學的分析、論證,使所選取的投資方案達到最優。具體來說,要分析各個投資方案的經濟效益性,認真做好投資方案的評估工作。對于貿易企業來說,可以投資的項目很多,投資前,必須認真對各投資項目進行預測與分析、評價其可行性,根據投資項目的特點選擇投資方案。
五、總結
貿易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總是復雜多變的,面對財務風險的種種變化,企業只有在現有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密切關注,不斷完善現有的防范與控制體系,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動態的防范與控制,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 考 文 獻]
[1]傅賢治.公司治理泛化與企業競爭力衰退[J].管理世界,2006(4)
[2]豫玲.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1(2)
【關鍵詞】 內部控制; 公司層面; 業務層面; 內部控制改進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8-0002-08
作為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控制對于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企業經營活動的高效有序運行以及企業經營決策和國家法規的貫徹執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論界對央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研究滯后于實踐經驗,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央企上市公司在運作中還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西方已經提出了若干內控建設的模型,但是我國尚沒有構造出針對央企上市公司內控建設的合理方法。況且央企境外上市公司所面臨的要求更多更嚴格:不僅要滿足國內相關法規和母公司內控體系的要求,還要應對來自上市地監管方的挑戰。因此本文擬以Z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公司層面及業務層面分別運用流程制度分析、風險體系分析得出Z公司內部控制完善的具體方案,并對央企境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提供意見。
一、Z公司內部控制現狀分析
(一)Z公司公司層面內部控制的建設及問題
1.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建設
Z公司為某國企通過香港的全資子公司在新加坡投資上市的公司,主要從事船舶研發、制造管理、營銷和服務,為世界各地的船東提供與船舶建造有關的管理與咨詢服務。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Z公司對公司層面內部控制主要涉及權限授權、關聯方交易、雇員的證券交易、公司公告要求、董事會、董事委員會等方面的流程規范,本文按照內部控制五要素要求僅對Z公司整體層面的幾大內控要素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
(1)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企業文化等。①治理結構。Z公司按照新加坡的法律要求以及新交所的相關規定,制定《公司治理結構報告書》《Z公司董事會議事規則》,設置了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②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公司制定了Z公司各部門工作職責,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范圍、主要權限、任職條件和溝通關系,將權力與責任落實到各責任單位,保證各部門人員構成、能力素質滿足履行職責的要求。③人力資源管理。Z公司員工構成包括新加坡本地人士和公司從國內派駐的員工,設立了較為完整的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完善公司人才梯隊建設。績效管理方面:建立以推動和促進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為終極目標的績效考核體系。該體系通過建立“公司―業務板塊、部門―個人”的三級績效管理框架,將公司平衡計分卡分解到業務板塊、部門、員工,實現績效壓力層層傳導,提高公司整體績效,同時與公司績效計劃進行嚴格比較,檢查公司下達的任務和指標完成情況。④企業文化。公司之貴在于基業長青,長青之貴在于道德之經。Z公司加強新國企文化建設,全面宣傳貫徹Z公司核心價值觀,強化理想信念、以人為本、激情投入、集體價值、客戶價值、社會價值的核心價值觀六要素,《公司企業文化深植實施方案》,大力宣傳公司黨建及文化建設。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一,也被COSO 的《指南》認為是實現有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之一。Z公司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重視風險防范,積極發掘潛在的風險因素,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公司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集團《關于做好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要求,《關于Z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報告》。圍繞公司戰略目標與生產經營計劃,結合公司所屬行業特點,系統持續地收集相關信息,動態識別內、外部風險,進而進行風險分析評估,針對專項風險制定或調整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
在確定公司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時需經過如圖1的四個步驟。
公司本年度通過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問卷》《風險評估評價標準》,識別出本年度Z公司優先關注的重大、重要風險共有11項,其中重大風險有3項(前3項),重要風險有8項(4―11項),具體的風險測評結果如表1所示。
針對風險評估提出的各類風險,相關部門對各重大、重要風險進行描述,并提出包括長效管理機制和近期管理改進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3)控制活動
公司結合風險評估結果并針對業務流程及相應的關鍵風險點,識別并確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
(4)信息與溝通
全面信息化建設。隨著公司的逐步發展,對公司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與業務執行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信息化是構建規范管理平臺的必由之路[1]。Z公司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利用南北企業資源管理軟件,完善信息化管理。公司建立健全了內部信息溝通與報告機制,制定了公文流轉程序、例會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內部信息溝通規范。
(5)內部監督
持續監督需要關注內部控制實質性的證據、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反饋等內容。完善監督體系是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的必要措施。Z公司根據新交所的要求,設立審計委員會,對公司公布的財務數據負責。
2.公司層面內部控制的不足
(1)公司內部審計方面控制存在不足
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構成了內部審計的主體。內部審計機構的隸屬關系(或接受誰的領導)關系到它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關系到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2]。
Z公司內部審計工作恰恰缺乏這些有效的規定。在制度方面沒有制定內部審計具體實施準則,沒有對內部審計的組織機構、職責權限、審計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使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無章可循。
Z公司內部審計程序不嚴密。由于審計意見沒有得到公司和相關部門的及時推動落實,同時也未對審計人員執行回避的原則進行規定,使審計發現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改。
(2)對公司下屬部門及附屬公司管理控制存在不足
根據企業成長理論,企業在規模做大的過程中,管理能力一般相對落后于企業發展,財務管理能力不能適應企業整體發展戰略要求。隨著企業規模擴大至企業集團,內部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爭權奪利,整體財務戰略得不到各分子公司認可。Z公司作為集團公司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子公司分散于中國、新加坡、芬蘭等國家,而這些子公司所處的經濟環境及使用的辦公系統、財務系統都不一致,導致在公司層面沒有統一的財務管理系統進行規范。
(二)Z公司業務層面內部控制的建設及問題
1.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建設
Z公司成立時間較短,對新加坡政策體制了解不多,同時內部控制的設計受到效益成本原則的制約,無法面面俱到,所以在業務流程的管理中,僅僅是抓住關鍵的控制點,即業務流程和單位經濟活動中容易產生風險的環節,初步建立了風險評估機制。具體而言,本文從財務角度選取了三大重點業務流程做介紹,其基本涵蓋財務人員日常實際工作,即全面預算管理、銷售及收款管理、采購與付款管理。
(1)全面預算管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Z公司通過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合理分配各種資源,確保各項重要工作順利完成。作為新加坡上市公司,Z公司在配合集團總體預算的同時,制定本公司的預算,并在制定全面預算過程中,采用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編制方法,由各部門及下屬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并與各相關人員談話溝通的前提下制定本單位的預算報告,上報Z公司本部,由本部負責人根據各下屬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協調、溝通,再由各下屬公司根據調整后的數據進行上報,本部相關人員匯總調整得出公司預算方案。
(2)銷售與收款管理
收入根據日常交易中產生的已收或應收銷售或服務款項,扣除銷售折扣和相關銷售稅費后的公允價值計量。在銷售和市場分析操作過程中,對于新項目的評估等也都有較詳細的流程操作,如圖2所示。
(3)采購與付款管理
Z公司沒有集中采購職能。申請部門負責提出采購申請,尋找、評估和選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給供應商下訂單,進行收貨或服務完成確認,并申請付款給供應商。
在付款方面,Z公司出臺了《公司財務支出審批權限表》。付款需經過相關部門領導批準,并附有必要的支持文件,如采購合同、入庫單和稅務發票,最后經過會計審核處理付款。
2.業務層面內部控制的不足
(1)全面預算的制度體系建設存在不足
Z公司全面預算制度不完善。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如果缺乏健全的全面預算制度體系,企業對其預算管理工作的管控力度就難以滿足需要,Z公司在這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在每年預算開始時期,財務部接到上級公司下達的預算任務后,由財務部發起,向各業務部門及子公司發出預算表格,各業務部編制各部門預算,最后匯總制定總的全面預算表格。這一系列預算報告制定流程沒有公司層面的制度規定,只是靠各部門之間支持配合完成,對于全面預算在部門分工執行方面缺少制度保障。
預算執行的流程中對預算事中分析時間段界定不明確,分期預算事中控制不夠及時。預算差異分析是一種對歷史資料的分析,只有及時而又經常地進行,才能發揮其對生產經營業務的指導作用[3]。Z公司預算管理是在年初制定年度計劃,每季度和期末再做監督檢查及總結,每兩次監督檢查之間相隔時間較長。
全面預算作為內控的業務操作層面與信息化層面結合不緊密。Z公司還主要依靠財務報表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控,沒有實現從南北企業管理軟件中直接選取生產經營數據,使得全面預算的控制難以奏效,影響預算執行效率。
(2)收入和支出的預估、確認和報告有待提高
內部會計控制是保證企業經濟活動正常進行所采取的必要管理措施[4]。如果沒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和監督措施,那么會計控制將無法實現,對于會計需要及時提供準確有用會計信息這一目標將很難達成。這就要求集團公司必須有一套完備的會計控制體系,來實現集團公司及子公司全方位的監督。而Z公司在處理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以及進行財務關賬的程序方面,缺少標準化的會計流程給子公司遵循,從而不能實現對子公司全角度的管控。
(3)采購流程的控制尚需加強
對于供應商的評估和選擇過程,書面記錄不夠完整。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取得的比較報價沒有完整存檔;針對審查的某個項目和非直接采購,部分供應商的評估和資格認證環節記錄不夠完整。
對于合格供應商,申請部門參照的是其母公司維護的合理供應商清單,沒有維護一份Z公司的合格供應商清單。
二、Z公司公司層面內部控制改進
(一)公司層面改進
1.建立公司內部監督機制
內部審計是對公司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規、合理、有效進行獨立評價的活動,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監督內部控制其他各環節的主要手段[5]。具體從完善監督機構和規范內部審計程序兩方面入手。
(1)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審計機構
企業集團內部控制能否得到有效實施,還取決于集團內部審計機構是否缺失。因此,應當根據委托理論的要求和各集團的實際,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承擔審計委員會的職能,同時合理配備內部審計人員,注意提升集團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和權威地位[6]。鑒于Z公司在內部監督建設方面的缺陷,應當主要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健全內部審計機構,制定規范的職責權限。Z公司需設立獨立的審計部門,配備獨立審計人員,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內部控制檢查和監督體系,確保內審部門組織完整,有力運行,保障審計監察效果。
規范審計范圍,明確審計權責。Z公司獨立審計部門設定后,公司還要聘請權威機構制定《內部審計具體準則》,明確審計職責和范圍。圍繞公司經營工作的重點、管理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審計,提出改進意見,出具審計建議書;負責內部控制體系的監督檢查及獨立評價。
審計部需要依據職責要求,實時監督業務部采購招投標業務,作為獨立于業務的第三方對招投標業務操作流程及招投標文件進行監督審核,為公司招投標業務如實正常開展提供保障。
(2)規范內部審計工作程序
通過實施上述一系列改進措施后,內部審計機構處于相對獨立的地位,直接受高管領導,保證其機構設置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由于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機關的逐漸融合,內部審計并不只是扮演著監督者的角色,更重要的還是管理服務者,這也就需要內部審計將審計結果直觀呈現在管理者面前,使管理者了解內控執行情況,并對其后續工作安排提出建議。之后內部審計跟進監督,確保整改問題落地。具體改進措施如下:
第一,確定內部審計獨立評價工作程序。Z公司設立的審計部門對公司本部及下屬公司年度內控檢查評價負責,對內控執行的有效性進行檢查監督,對檢查中發現的內控缺陷有權力直接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以此建立以企業整體為對象的內部審計工作流程。具體如下:了解被評價部門及公司內控情況,確定測試的控制點,下達通知;測試評估內控設計及執行的有效性,組織實施獨立評價;編制獨立評價報告,征求評價部門及公司意見,出具獨立審計意見;報告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跟蹤整改。
第二,規定審計結果的執行和反饋。公司明確規定被審計單位在規定時間(如30天)內必須整改,并將整改結果反饋給內審部門,提高內審結果的執行效果。
通過以上措施健全內部審計評價體系,有效地促進審計監察成果的轉化。
2.加強對下屬公司的管理控制
Z公司應加強對下屬公司的管理控制,確保公司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提高公司整體控制力。針對下屬公司管理控制方面存在的內控缺陷問題,公司應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進完善:
(1)加強財務控制
第一,向各下屬公司委派財務人員。會計委派制度被西方國家很早就在公司治理結構中運用,是所有者約束和監督經營者行為、保護自身利益的一種普遍制度[7]。通過委派財務人員,Z公司意圖實現集中管控優勢,統一規范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制度,提升集團的會計信息質量,能夠為公司提供更為可靠的決策依據。
制定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辦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公司應當根據下屬公司實際情況按照會計制度有關政策規定制定《Z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辦法》,明確財務風險管理的要求,規定下屬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建立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匯率風險等經濟業務的風險管理體系。
對重要下屬公司還應開展內控培訓和流程梳理輔導。通過對重要下屬公司內控管理的培訓,欲使重要下屬公司內控建設逐漸完善,并同Z公司集團內控建設制度流程相協調,便于Z公司對下屬公司的管理。
(2)建立業績考核機制
Z公司應當建立權威有效的業績考核管理機構。明確考核職責和考核內容,對下屬公司制定統一規范的業績考核辦法,并根據重要程度設置不同的權重,增強業績評價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提高對下屬公司業績考核的有效性。
Z公司對下屬公司的業績考核應采取KPI指標衡量,制定《子公司績效考核表》,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組織考核。同時Z公司將得分情況反饋到各子公司,子公司根據自身情況及時改進。
Z公司還需規范對下屬公司部門及員工的考核管理體系。公司按統一的模板與各下屬公司部門及員工簽訂績效管理合同,并對績效合同的簽署及后期執行考核采用流程圖規范,如圖3所示。
圖3只描述至子公司各員工及部門經理提交績效合同,對績效合同執行的跟進監督管理,Z公司也應有具體的流程描述,這里不做詳細說明。
對于公司人員層次不同,將員工分為公司領導、中層管理者和員工三級,Z公司應該對各子公司各級員工分別設定考核體制,在側重點內容上有所不同。
例如以公司領導為考核對象,考核指標包括三部分:責任心和工作態度占比20%,考核內容包括價值觀、責任心與主動性、職業素養和團結協作;素質和能力占比30%,考核內容包括政治素質、廉潔從業、宏觀決策能力、領導組織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卓越執行能力;業績占比50%,考核內容包括對重大項目或任務的貢獻和分管部門的績效。通過公司360度測評分數加權平均,根據員工的最后得分,按照績效等級轉換表將員工劃分到各個績效等級。
根據員工績效結果,應對員工進行反饋,這是績效考核成敗的關鍵點,對上級管理者及下屬員工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上級管理者,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幫助下屬提升能力;有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被考核員工的工作情況、掌握工作進展的信息,并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的輔導和資源;有助于提高考核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員工對績效考核、對與績效考核密切相關的激勵機制的滿意度。對于下屬,及時有效的溝通有助于發現自己上一階段工作中的不足,得到及時、客觀和準確的績效反饋,確立下一階段改進點;雙方共同解決問題的一個機會,是員工參與工作管理的一種形式。
(二)業務層面改進
1.全面提升預算管理水平
全面預算管理是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一種管理手段,它將企業全部經營活動的計劃、目標以數量形式具體而系統地反映出來,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控制和管理[8]。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將更加有效地提升Z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Z公司在原預算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健全,以達到資源有效配置和企業高效有序運營的目的。主要從以下方面做詳細說明。
(1)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
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內部控制是相輔相成的,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機構職能,有利于全面預算管理更好地發揮作用。
鑒于Z公司全面預算制度不完善,公司應制定《Z公司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從預算的職責分工、編報審批程序、執行分析、監督考核程序和預算調整全面規范預算的實行,從而使Z公司全面預算得到制度上的規范。
增設預算管理委員會。專門預算管理機構的缺失會給公司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帶來重大影響,因此Z公司應該成立由董事會領導的預算管理委員會。預算管理委員會全權負責Z公司的全面預算工作,此外Z公司本部還成立了預算管理工作小組,成員由財務、審計、人力、經理部及業務部人員組成,負責公司全面預算執行。
(2)完善預算編制流程
健全全面預算管理編制體系,有助于企業內部控制中全面預算管理水平的提升[9]。鑒于全面預算管理沒有可供遵循的編制流程的缺陷,考慮業務部、項目組及子公司的具體情況,建議公司重新修訂預算編制流程,如圖4所示。
(3)健全預算執行分析制度
鑒于Z公司對預算事中分析時間段界定不明確,分期預算事中控制不夠及時的缺陷,Z公司應制定預算執行月度分析制度,要求預算分析節點由每季度變成每月,財務部門根據各單位的財務套表監控預算的執行情況,并向有關單位提供預算執行進度等信息,與之相關的責任單位必須及時分析原因,按程序提出預算修正申請,視修正的程度由有審批權限的人員批準,最大限度地保障預算目標的實現。
2.收支業務內部控制改進建議
(1)收支業務流程再設計
Z公司應編制一套標準化的會計政策,包括如何處理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進行財務關賬,以提供給其子公司遵守,保證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該會計政策應該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與處理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相關。收入和支出的確認程序,并且說明進行收入和支出確認的基礎和標準。在財務系統里進行會計調整的程序,包括在財務系統里進行調整前應通過復核及批準的要求;在財務系統中錄入調整分錄的方法;會計調整記錄的相關支持性文件存檔的要求。Z公司應根據公司業務流程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結合以上整改建議重新梳理關于收入和支出的預估、確認和報告的流程圖,添加調整前應通過復核及批準要求的模塊。該模塊要求會計在財務系統中創建記賬憑證后提交給財務部經理審批,審批不過退回修改,審批通過后財務部經理將記賬憑證過賬到財務系統中,會計再利用會計系統準備月度管理賬目表,之后交由財務部經理審核,審核通過即生成月度財務報表。
第二,與財務關賬程序相關。針對Z公司在財務關賬方面存在的潛在疏漏,建議Z公司從收支預提和支出流程的規范、以前年度的財務調整需取得相應的事前批準等規定來確保交易的完整性。同時,還需制訂與財務關賬程序相關月度、季度和年尾結賬的時間表,列明以下關鍵活動的截止日期;子公司提交審核過的財務報表的日期;外部審計結束和審定財務報表的日期;公布財務結果的日期;在財務系統內關閉賬期的日期。
(2)建立收支業務風險識別體系
第一,業務數據和財務核算的真實性。首先,為確保反映到財務核算上的業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應設計一套業務報告套表,該套表由業務部提交給財務部,財務部依據套表上的完工節點或者完工百分比進行收入成本的確認。該套表將由財務部留存,作為收入確認的依據之一。其次,對于日常進出口所涉及的設備等類貨物,業務部門需向財務部提供發票、海關報關單據以及倉儲、貨運單據,財務部據此進行會計核算。同時,業務部門需有相應的業務人員在現場核實貨物的收況,確保票據與實物相符,賬實相符。
第二,會計科目填列的統一和規范性。對于報表會計科目的設置,Z公司應該編制一套較為完整的會計科目表供子公司統一使用,協助甄別是否將發生的業務準確地反映在會計科目中。
3.采購業務內部控制改進建議
(1)采購業務流程再設計
針對Z公司采購流程出現的問題,公司應加強關于采購流程方面的控制,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建立供應商評估制度。記錄評估調查的結果,在新的供應商通過資格認證前需經過復核及批準。維護合格供應商清單,當通過資格認證后合格的供應商填列到合格供應商清單中。沒有通過供應商表現評估的供應商將從合格供應商清單中剔除。具體由項目經理操作,尋找供應商并去船塢實地考察收集相關資料,整理出供應商調查表,經部門經理和主管副總經理批準后,加入公司供應商列表。之后每兩年評估一次,填寫評估調查表,按照調查結果決定是否保留在供應商列表中。
第二,執行嚴格的采購審批和追蹤制度。公司對所有的采購業務,包括直接采購和非直接采購,申請部門均需提交閱批件,取得管理層的復核批準。
第三,規范采購業務流程。對長時間未關閉的訂單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及時跟進,以確定仍然需要該筆訂購。不再需要的訂單需及時取消并通知供應商。參照上述建議,Z公司應按以下流程改進,首先由項目經理發起,確定采購申請,拿報價單多方詢價,評估報價單并篩選供應商,最終篩選出4―5家供應商進行招標,之后由招標委員會確定中標供應商。項目經理參照中標供應商的信息制定采購合同,提交合同審批表,由業務部經理審核,審核通過后交由法律顧問及財務部審閱,并提出相關意見,將修改意見反饋給項目經理,項目經理參照意見調整修改采購合同,重新交由業務部經理、法律顧問和財務部及總經理批準后,確定采購合同。
此流程應規劃到供應商送貨和提供服務環節,后續還包括公司申請人驗貨、費用報銷及經理部監督供應商發貨等環節。
(2)建立采購業務風險識別體系
第一,關注采購風險的識別。采購風險的源頭――供應商選擇。由于供應商選擇失誤可能造成的風險也很多,例如質量風險、交期風險、產能風險、財務風險和信息風險等。
采購風險的關鍵點――合同。在此環節應注意以下方面:簽訂合同中存在的問題,執行采購合同中存在的問題、更改、違約、擔保等風險,采購方自身的違約、項目、工程合同及外包合同風險等。
第二,加強采購風險的控制。Z公司應嚴格按照建立供應商評估和資格認證以及報價評估程序,從源頭上把控采購風險。對供應商財務風險,Z公司應先對供應商的供應鏈、資金鏈進行分析,還需對供應商的財務狀況及財務指標調查,設定財務警戒線,把控供應商的財務風險。對價格風險,在匯率不穩定時期擇期采取合同價格鎖定、套期保值等方式,規避價格風險。對來料質量風險,公司設專人對采購進來的原材料、部件或產品做品質確認和查核檢驗,對采購材料質量負責,責任到人。
總 結
本文在對Z公司內部控制建設的分析中,發現Z公司內控建設在公司層面及主要業務方面都存在不足,就Z公司內控建設存在的問題,分別提出建議:
Z公司公司層面內部控制改進建議:建立公司內部監督機制,包括建立系統的內部監督審計機構,規范內部審計工作程序;加強對下屬公司的管理控制,涵蓋財務控制和業績考核及實施預算控制三個方面。Z公司業務層面內部控制改進建議:全面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主要是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完善預算編制程序及健全預算執行分析制度;公司收支業務內部控制改進意見,包括流程的再設計、風險識別體系的建立及改進效果的評估;采購業務內部控制改進建議,同樣包含流程的再設計、建立采購業務風險識別體系及對最終改進效果的綜合評價。
本文的研究結果擬為Z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提供良好的改進建議,提升公司整體管理水平,為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內部基礎。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A].2010.
[2] 崔秀梅,張茂忠.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體系[J].中國審計,2004(4):55-56.
[3] 田佳,岳脈健.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經濟師,2014(4):91-93.
[4] 任廣平.企業集團全面預算管理視角下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J].商業經濟,2009(1):33-34.
[5] 劉霞.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剖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76-80.
[6] 柏廣才,沈洪祥,孫浩.國有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5(1):48-51.
[7] 趙玉琳.集團公司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創新措施[J].會計之友,2014(4):83-85.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使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所獲得的最終財務成果與預期的經營目標發生偏差,從而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企業的財務活動很多,例如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收益分配,等等。因而,應該從企業的各個方面去關注財務風險,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一、財務風險成因的主要表現
(一)籌資風險。籌資風險是指由于資金供需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變化,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本帶來的不確定性,籌資中包含權益籌資和債務籌資。
1、合理安排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比率。合理安排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比率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權益資本成本大于債務資本成本,因為債務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即債務資本的成本比權益資本成本低。與之相對應,企業在盈利一定的情況下債務資本所占的比例大,為之付出的成本較低。因而,企業獲取的利潤會更大。
2、負債具有財務杠桿的作用。無論企業經營成果大小,利潤多少,債務利息額固定不變。因而,當利潤增大時,每一元利潤所負擔的利息就會相應地減少,從而使自有資本的收益大幅度提高。
3、負債具有“抵稅作用”。負債的利息費用列入“財務費用”,與企業的收入抵扣,使負債經營的企業同全部采用自有資金進行經營的企業相比,成本費用增大,利潤減小,應納稅所得額隨之減少,從而減少上繳的所得稅,降低企業的稅負。
(二)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指企業投入一定資金后,因市場需求變化而影響最終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
1、投資生產項目。企業若是在自有生產項目之外再增加新的生產項目,會發生許多成本和風險,若投資于生產項目不能盈利,使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再者,投建時該項目市場正旺,但市場風云變化不可把握,投建完成、產品生產出來時市場上已接近飽和,導致企業虧損,有可能會影響到企業整體的盈利,總體償債能力下降。即便不虧損,該項目利潤率,低于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率,或利潤高于銀行存款利潤率有限等等情況會導致企業在投資生產項目中存在很大的財務風險。另外,企業投資新項目還應考慮到引進新技術、培養職工新技能、建造新廠房以及配套設施等,會發生很大的支出,也會影響該項目的收益率,導致財務風險的形成。
2、投資證券市場。股票市場風云驟變不可預料,若經濟處于成長期,股票大盤總體上漲時,其收益可能可觀,但若選擇有誤,即使是再好的時機也有下跌的情況。在這時,其風險很大。收益的高低和風險成正比。股市有句老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但有些企業的投資者為了獲取收益盲目入市,給企業造成不小的財務風險。當大盤下跌時,若不能及時清倉,此時的損失就會更大。近幾年,基金發展迅速,雖然其風險比股票略小,但風險還是存在,也有可能對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當然,基金也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收益,所以有些企業也會購入一些基金作為長期或短期的投資,但由于對基金行業的不了解,在價格下跌時,不能及時出售,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的。
3、投資其他企業。投資于其他企業,這一般是企業的長期對外投資,目的是為了獲取穩定的收益,若是被投資的企業發展良好,產品暢銷,企業有可觀的收益。若是選錯了行業或企業錯過有利的投資期,會導致企業收益下降,甚至沒有收益。若市場供過于求,加上經濟下滑,被投資企業破產清算,那企業的損失就會很大,財務風險就成為了財務損失。
(三)經營風險。經營風險又稱營業風險,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銷各個環節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導致企業資金運動遲滯,產生企業價值的變動。
1、采購風險。由于原材料市場供應商的變動而產生的供應不足造成停工待料的風險,以及由于信用條件與付款方式的變動而導致實際付款期與平均付款期的偏離而造成企業的風險。
2、生產風險。由于信息、能源、技術及人員的變動而導致生產工藝流程的變化,以及由于庫存產品不足所造成銷售遲滯的可能。
3、存貨變現風險。存貨變現的風險相對較高,因為產品市場的變動,消費者喜好的變化或市場上存在企業產品的替代品等而導致產品銷售受阻的風險。
4、應收賬款變現風險。企業為了促進銷售過多賒銷,導致應收賬款資金無法回籠、管理成本增大的風險,以及由于賒銷政策的變化,導致實際收回期與預期收回的偏離造成的風險,等等。
(四)收益分配風險。收益分配風險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同樣不可忽視。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企業的留存收益是擴大投資規模的來源,是企業發展壯大的血液。然而,大部分的股東更積極回收股息。因而,企業凈利潤的分配不易平衡。一是企業存留;二是分配給股東。這兩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如果企業發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需要發展,需添置大量資產,稅后利潤則大部分留用。然而,資金若大部分留用,分配給股東的利潤就會減少,股息分配就有可能減少,會直接影響企業股票價值。因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企業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平衡,加強財務風險的監測。經過對企業財務風險的介紹,可以得出財務風險確實存在于企業各項經濟活動中。因而,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財務風險客觀存在。雖然財務風險不可能完全消除,但企業管理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降低風險。
二、財務風險的管理
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分項管理總體控制體系,分項管理是對企業從籌資、投資、經營到分配等環節劃分責任,不僅能提高企業收益,更是控制風險的一種手段。每個部門的負責人對自己所負責的部門的財務風險有權利及義務采取控制手段。他們對本部門相對熟悉,也了解自己所管轄部門的優勢與劣勢,責任人在一定范圍內控制好本部門的財務風險,企業總體的財務風險隨之下降。同時,企業從總體出發,經過核算相應的財務指標,合理分析過高的財務風險形成原因,找出造成財務風險的根源,以及各部門相互配合,降低財務風險。分項管理是指對應企業財務活動(即籌資活動、投資活動、收益分配活動等)采取分項管理的策略。
(一)籌資風險管理。現在管理層推崇負債管理,不僅彌補企業不足,而且可以提高收益,成本比股權資本成本低,并且有抵稅作用等有利之處。但凡一種事物的產生或理論的存在都會具有兩重性,即均有利弊。若企業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導致負債規模過大,將使企業承擔過高的利息支出,出現財務危機,因而要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減輕償債壓力,當企業有資金需求時,堅持“先內部融資,后外部融資;先負債融資,后股權融資”的原則。所謂內部融資是企業內部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而形成和生產存留收益而增加的資金來源。企業有效地利用內部融資,每年留存在企業,為企業今后的運營、投資儲備資金。企業的留存收益畢竟有限,若想進行大項目投資,必須從外部融資,才能及時籌措到資金。企業在舉債過程中要做好負債規劃,長期借款與短期借款在時間上要相互錯開,避免到期日償債壓力過大,同時負債償還期與利潤分配日期也要均勻安排。總之,盡可能使長期負債、短期負債和利潤分配日期在時間和金額上的均勻設置,避免“擠兌”情況的發生,并且應隨時對企業負債比例進行監控。在財務風險發生伊始,就采取有效的措施。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還有另一條外部籌資的途徑,就是采取發行股票。一般來講,發行股票是風險最低的籌資方式。股權投資可長期使用不需償還,不會發生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不會造成太大的財務風險。對于非上市公司企業沒有這條籌資方式,僅能依靠舉債來籌資。這時,對于非上市企業來說,風險要高于上市企業,這就要求非上市企業更應調整好債務的償還時間與金額,降低一定的財務風險。
從信用上講,企業在平時經營活動中,保持良好的信用,當企業資金鏈發生問題時,銀行和投資人有可能因企業良好的信用,而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往來單位和供應商也會扶持一把,這都有可能緩解一定的財務壓力。
(二)投資風險管理。企業投資應將主要資金放在本企業競爭力強的項目上,把暫時閑置的資金進行短期項目的投資。從現代企業戰略管理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企業都應積極地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這樣才有可能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提高盈利能力。隨之,投資風險就會趨近最低;反之,若把資金分散到一些其他附屬的項目上,就會弱化企業的競爭力。雖然某些項目短期內有利可圖,但時期一過企業又會陷入財務危機中。企業不斷加強核心產業,不斷加強研發力度,技術也不斷提升促進產品更新換代,使企業始終在本行業中保持領先優勢的地位。
(三)經營風險管理。建立企業就是為了通過經營獲取收益,經營伴隨而來的是財務風險,企業應從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控制風險。
1、確定比較穩定的供應商。最好是同一種材料有兩至三家供應商供貨,以避免單一供貨商供貨,因某種原因不能提供原材料,導致企業待料停工。也能防止供應商惡意的不發貨造成企業的損失。另外,本企業也應建立資金的良好信用基礎,賒購款應及時償還,這樣可以相對有效降低企業的采購風險。
2、多方合作解決生產風險。調研人員應做好市場調查,令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生產人員應技術熟練,能夠高效的高質量的補充庫存。庫管人員應對各類產品、材料等進行嚴格監管,及時檢查材料、包裝物等庫存情況,減少庫存損失。另外,產品生產部門的管理人員應對所有生產員工實施輪崗制,使員工能夠勝任各種生產工作,避免個別人員休假或辭職,導致無人能及時接手工作,造成生產停滯,這類工作一般技術含量、專業性相對較高。
3、存貨變現風險。企業負責人應該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盡量使自己的產品新并且好。這樣就可以避免其他企業同自己搶市場,當其他企業開始生產加工該產品時,本企業就應該在生產最新研發出產品,這就是讓企業走在行業前端,也就避免了存貨陳舊市場過剩,以至于存貨難以變現的風險。
4、應收賬款管理。企業應建立穩定的信用政策,確定客戶資信等級,評估往來企業償債能力,確定合理的應收賬款比例,并且建立銷售責任制,這樣能有效的回籠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速度。
(四)收益分配風險管理。收益分配中,留存是企業籌資中相當重要的一項,為了企業今后的發展應留存下一部分大的資金。另外,企業的股價是企業經營晴雨表,企業為了穩定股價,保全股東利益,應每年發放一定的股利,安撫股東。這兩部分分配的比例要看企業的狀況和發展前景。若企業近期要投產新的項目,并且該項目收益穩定、良好,可以多留存一些以備用來內部投資。若企業近期無大型項目,就可以多分給股東一部分,讓股東對本企業更有信心。不管何種情況,企業必須有一定留存,可以防備不時之需,緩解一定的生產經營中資金的壓力。
三、建立財務預警系統
除了以上幾種風險的具體防范措施,還應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從總體上控制財務風險。
(一)短期預警系統需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由于企業理財的對象是現金及其流動,就短期而言,企業是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現金用于各種支出。建立短期預警系統首先是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主要是通過現金流量分析,可以將企業動態的現金流動情況全面地反映出來。當企業經營性應收項目或存貨大幅度減少時,則表明企業貨款回籠情況較好。產品積壓少,企業具有較強的經營能力,存貨與應收賬款變現的能力就強。相反,當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小于凈利潤時,則應引起投資者高度警惕。這種情況下,由于應收款項及存貨的大幅度上升,將使企業經營能力下降。同時,也易形成潛在損失。應收款項、預收款項及存貨項目中任何一項失衡,均會引起企業危機,可將這三個項目作為短期財務風險的警源。為了能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狀況,可以周、月、季、半年、一年為期,企業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為準,建立現金流量預算,能預測企業短期財務風險,為企業負責人加強控制提供數據與條件。
(二)建立長期財務預算預警系統,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財務風險大部分由于舉債導致的,因而除了有短期預警系統,還應建立長期預警系統,綜合評價企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益等方面來防范風險。
1、從獲利能力來分析。總資產報酬率表示每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能力。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每耗用一元所得利潤;利潤越高企業獲利能力就越強。當企業獲利能力越強,企業面對的各類財務風險就越低,這是主動控制財務風險最好的手段。
摘要:中小外貿企業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創造外匯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競爭日漸激烈,市場的急劇變化,匯率變動、融資困境、信用缺失等經營過程中眾多不確定因素阻礙了中小外貿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通過對中小外貿企業經營過程中財務風險的識別、成因進行分析和闡述,進一步提出了具體風險防范措施來降低風險。
關鍵詞:中小外貿企業 財務風險識別 財務風險成因 風險防范
中小外貿企業是有從事對外貿易并擁有進出口經營權、年進出口貿易額在2 80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近年來,中小外貿企業利潤空間縮小,競爭日漸激烈,財務風險管理成為公司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小外貿企業財務風險識別
(一)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方不履行合同約定而給公司帶來損失的風險。外貿企業的業務范圍涉及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從國際市場來看,金融危機對國外進口商的影響并未完全消除,使得國外進口商購買力減弱,信用度下降,從而要求更高的信用額度和更長的信用期限。據統計,目前中國企業對外出口80%以上采用賒銷形式,歐美國家的買方付款信用期一般在交貨后90天,有的長達120―150天,拉美地區甚至長達360天,這對資金本來就很緊張的中小外貿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此外,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貿易政策處在不斷變化中,給與之交易的中小外貿企業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同時,部分涉及國內客戶的交易也存在著巨大信用風險。一方面表現為客戶的“信用經營風險”,即國內進口商經營不善,缺乏償債能力;另一方面是客戶不愿償還債務而產生的“道德風險”
(二)融資風險。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風險是由企業融資引發的風險,既包括不能按需募集到資金的風險,也包括募集到資金后不能按期償付及使用不能達到預期的風險。中小外貿企業在拉動國民經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外貿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而造成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融資風險大。
一方面,隨著我國外貿行業日漸成熟,相同行業中小外貿企業產品差異化逐步縮小,結算方式成為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中小外貿企業商業信用周轉空間狹小,使得企業營運資金不足,發行股票與債券的門檻較高,更多依靠銀行貸款,融資方式單一。外貿企業融資特點是融資數量少、頻率高,而銀行對中小外貿企業信用等級要求高,審查時間長,融資成本高。在此情況下中小外貿企業可能很難在短時間內籌得資金從而喪失一筆業務。另一方面,中小外貿企業重視籌集資金而忽略了融資結構,致使資產負債率很高,加之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在不斷縮小、大量應收賬款難以收回使得流動比率較低,當出現支付危機時,逾期風險立刻涌現。
(三)流動資金不足風險。中小外貿企業維持日常經營運轉、償還債務都需要流動資金。從外貿企業上游――制造商來看,我國制造行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利潤空間較小,難以承受原材料市場價格急劇變動。若原材料市場出現變動,上游制造商將成本上漲壓力轉嫁給外貿企業,使得外貿企業利潤空間不斷縮小;再如上文所述中小外貿企業信用風險加劇了應收賬款回收難度、融資風險大使得企業難以獲得充足流動資金;訂單減少、出口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導致存貨積壓,企業流動資產周轉率下降,都加劇了中小外貿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四)匯率風險。匯率風險是由于匯率變動而導致以外匯結算業務交易結果不確定的風險。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使得我國喪失出口價格優勢,對出口貿易額產生一定影響,也就導致了外貿企業利潤額的下降。另一方面,外貿交易的結算都涉及到貨幣之間匯率的換算,而外貿交易又多采用信用收款模式,給予進口商一定的信用期限,在這段期限內產品已銷售而沒有收到貨款,或者簽約完成的長期訂單,一旦出現貨幣匯率的變化將直接影響交易商品價值的變化,匯率上升則換算為人民幣后的應收賬款實際價值下降,產生了匯兌損失,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 中小外貿企業財務風險成因
(一)外部因素。外貿企業交易涉及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經濟形勢、國內經濟政策、經濟狀況都會對外貿企業發展產生影響。例如,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企業產生了很大沖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許多中小外貿企業受其影響資金鏈斷裂致使倒閉;我國經濟體制明顯偏向國有企業,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產業調整政策、市場環境、法律環境也是引發中小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此外,目前缺少對中小企業完備的法律支持體系,且司法程序煩瑣,若中小外貿企業遭遇惡意欠款時,因為訴訟的成本費用高、而且可能涉及到國外法律,難以用法律手段捍衛權利,致使應收賬款難以收回被迫轉為壞賬,帶來財務風險。
(二)內部因素。
1.中小外貿企業規模小,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等級低。如前文所述中小外貿企業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依靠銀行,而大多數的中小外貿企業不對外公開財務報表,存在銀企關系不對稱和逆向選擇、道德風險。銀行為了降低風險,對中小企業借款設立了較高門檻。中小外貿企業資信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固定資產少,難以提供融資所需的抵押和有效擔保。即使被接受,這些抵押物的折價也相當低,近半的金融機構反映貸款額與抵押物的價值之比低于50%,而以設備作抵押物的,獲得的貸款金額甚至只有設備原價值的約10%,一些金融機構根本就不接受申請。
2.中小外貿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部分中小外貿企業在籌資過程中為了降低融資成本多采用債務融資,忽視了融資結構問題,認為只要能籌得資金即可,由此致使公司資產負債率在50%以上,負債期限安排不合理,增加了公司支付利息的壓力。公司償債壓力過大,由此引發財務風險。
3.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風險管理意識。中小外貿企業由于規模較小,財會部門設置簡單,企業管理人員缺少風險管理意識,沒有建立對財務活動進行風險預測、識別、分析與控制的專門機構,簡單地要求會計部門承擔財務預測分析職責,有的會計部門也沒有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會計資料不齊全、記賬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資金管理混亂、使用效率低下,從而很難進行風險預測與防范。
三、中小外貿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一)樹立風險意識,建立信用風險管理機制。通過專業機構,及時、全面獲取海外交易客戶的資信狀況、償付能力,對于往來客戶根據對其的調查建立信用檔案,并對其信用狀況進行評級,給予不同信用期限。對于風險較大的業務,須經管理層批準。同時強化業務員風險意識。多數中小外貿企業中業務員為了增加業績,重點關注訂單數量與額度,忽視后期賬款的追回工作。中小外貿企業由于自身規模、人力、財務的限制,很難設立專門信用管理部門,而外貿業務員全程負責客戶的聯系、合同的簽訂、貨物的出口,對于客戶和訂單的情況比較了解,因此企業應該培養業務員的信用管理意識,提升他們的信用管理能力,并將收賬、催賬作為一項業績考核內容,使得業務員主動從客戶信用調查、合同簽訂、賬款回收這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對信用風險進行控制。
(二)優化資本結構,拓寬融資渠道。根據優序融資理論,企業融資的順序依次為內源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因此中小外貿企業首先還是要不斷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積累內源資金。目前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籌資主要來源于債務融資,不論是銀行借款還是民間借貸,都要按資金需求量和用資時間來確定合適的籌資規模和期限,短期與長期借款合理配合,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負債結構。同時要規范企業會計賬簿,增加透明度,與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按期償還債務。采用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充分利用信用證、進口押匯、出口押匯、打包貸款等新型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緩解資金困境;依靠其上游大型制造商的信用實力進行供應鏈融資獲得發展所需資金。
(三)控制資金占用量,保持資金流動性。一方面,控制應收賬款與預付賬款數量,合同簽訂過程中增加預收賬款比例談判。對于應收賬款要及時催收,建立合理的壞賬準備預提制度。另一方面,根據訂單量增加企業存貨,選擇信譽好的優質供應商同時做好貨物質量檢查,及時交貨,以防因違約造成存貨的積壓,占用過多流動資金。此外還要做好預算編制工作,保持流動資金合理持有量,以應對突發狀況。
(四)加強出口結算方式的靈活性,多種結算方式相結合。隨著競爭的日漸激烈,利潤空間的縮小,產品差異化變小,外貿企業力爭在結算方式上獲得優勢來留住客戶,貨到付款、遠期付款交單、遠期承兌交單以及延期付款信用證成為目前中小外貿企業出口結算的常見方式。然而進口商信用度下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企業流動資金不足也增加了中小外貿企業財務風險。因此中小外貿企業在出口選擇計價貨幣時要選擇對交易有利的貨幣。同時要采用多元化的結算方式,例如采用信用證與托收、信用證與匯付相結合的方式,還需要重點考慮國際保理業務、福費廷和銀行保函等附屬結算方式降低收匯風險。
(五)加強內部控制,建立風險管理制度。首先,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財務風險進行事前預測,由于中小外貿企業規模、人力等限制,主要利用構建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通過運營過程中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及時向管理層匯報存在的風險。其次,通過與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合作,對風險高的交易投保,以此來分散、轉移風險;對原材料成本較高的產品,建立國外進口商、國內供應商及自身共同承擔價格風險的方式,提高采購商預付款比例,加速資金和物流周轉,形成互惠互利、風險共擔的機制;最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內部監督,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各部門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在企業內部建立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Z
參考文獻:
[1]高磊.A 外貿企業資金運行和風險管理探索[D].上海交通大學,2009.
內容摘要:本文從供應鏈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個方面出發,分析引發企業供應鏈中斷風險的因素并且建立了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選用AHP和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指標進行評價。研究目的在于給企業提供一個風險自測的參考模型,并且為其供應鏈的改善提供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供應鏈 中斷 風險 評價
引言
現如今企業所處的市場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供應鏈的運作出現了從消費者到零售商再到制造商的拉動模式。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其不確定性在增強,競爭日益加劇,加上供應鏈節點的增加,供應鏈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潛在風險。近些年來發生的一些突發中斷事件,如“飛利浦工廠火災” 事件、“蘇丹紅”事件等,企業都為之付出了較大的代價。在前些年的FM Global 和Harris Interactive的調查結果中也可以看到,北美和歐洲的一些全球領先企業中,超過一半的首席財務官、出納和風險經理認為與財產相關的風險和供應鏈中斷是對主要收益來源的重大威脅。這也揭示出供應鏈中斷風險管理需要被提上日程,變為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
供應鏈風險管理概述
目前在供應鏈風險管理理論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從本質上來說,供應鏈中斷風險是供應鏈風險的一種類型,所以供應鏈中斷的某些因素和供應鏈風險的一些因素相互重合是必然的。
(一)國內研究現狀概述
國內關于供應鏈中斷風險的研究多數表現為定性的綜述性文章,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馬士華把供應鏈風險因素歸納為內生風險和外生風險兩大類;丁偉東等提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素—獨家供應商風險、信息傳遞風險、物流配送風險、財務狀況風險、市場波動風險、合作伙伴風險和利潤分配風險。
(二)國外研究現狀概述
Sunil Chopra教授把中斷視作供應鏈風險的首要威脅,并認為自然災害、勞資糾紛、供應商破產、戰爭和恐怖襲擊、依靠單一供應商等諸如此類的風險驅動事件都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的發生。
Lewis歸結了三種主要的供應鏈中斷風險,分別是經濟中斷、需求中斷和供應中斷。其中供應中斷又分成兩種:一是供應商沒有能力;二是產品在從供應商到客戶的運輸途中出現了問題。
Paul R.Kleindorfer則歸納出了三類引發供應鏈中斷的因素:一是運營風險,主要指設備故障、不可預料的供應中斷、勞資糾紛引起的人力問題;二是自然災害;三是恐怖事件與不穩定的政治環境。
現有文獻的研究一般集中在供應鏈風險的協調與控制方面,在研究供應鏈風險的識別、評估這樣等風險管理的基礎方面的文章相對較少,針對供應鏈中斷風險評價的研究就顯得更少。針對這樣的研究現狀,本文基于需求主導的拉動式供應鏈模式,對供應鏈中斷風險的評價進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供應鏈中斷風險評價指標的構建
(一)供應鏈相關定義
本文引用馬士華給出的供應鏈定義: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從供應鏈的定義出發,供應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復雜性。供應鏈比一般單個企業的結構模式更為復雜,因為供應鏈是一個多節點的模式,其網絡鏈條中往往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外部供應商、運輸公司、配送中心、分銷商、零售商和顧客等各種不同的企業。這些企業之間又存在著多級復雜的關系,如供應、生產和銷售等。
2.動態性。供應鏈是在市場環境多變、競爭全球化的背景下產生的,因此其結構和功能需要動態的改變,才足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和核心企業的戰略變更。
3.面向用戶需求。客戶的需求觸發整條供應鏈中生產活動的產生,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也隨之流動起來。
4.交叉性。供應鏈中的每個節點企業可能同時與另外幾條供應鏈上的企業存在供求關系,他們同時會服務于多條供應鏈。因此,大多數的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是相互交叉的。
5.協調性。供應鏈中的各個節點企業的關系正在向著合作雙贏的趨勢發展,整條供應鏈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處于供應鏈中的企業應該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以核心企業為領導,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發揮最大的協調性,以期獲得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6.層次性。供應鏈的各節點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可以劃分為核心企業、主體企業和非主體企業,具有層次性。
供應鏈中斷常表現為供應鏈物流、生產、信息流、資金流的暫停或失敗,或供應鏈系統結構根本上的改變。本文根據拉動式供應鏈的特點,選擇以整條供應鏈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暫停或者失敗為出發點來探究引發供應鏈中斷的因素。出于分析問題的邏輯性及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選取以下指標作為供應鏈中斷風險的評價依據。
(二)物流方面存在的供應鏈中斷風險
顧名思義,物流指的是產品(有形產品或者無形產品)的流動,首先必須有滿足訂單的產品,其次必須組織相應的運輸方式才可以構成供應鏈中的物流。因此,本文從產品的供應和運輸這兩個視角來選取物流方面的中斷風險評價指標。
1.供應中斷風險評價指標。企業上游的供應商不能滿足下游客戶對產品或零部件的要求,即供應中斷風險,它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因素:一是安全庫存不足風險。在精益生產的指導下,很多企業追求“零庫存”,但是安全庫存不足造成的風險也隨之而來。安全庫存直接影響缺貨率,缺貨率越大,顧客服務水平越小,則安全庫存不足的風險越大。缺貨率=年缺貨次數/年訂貨次數;二是單一供應商風險。信息時代產品趨于同質化,企業在采購時若仍然采取單一供應商模式則可能造成買賣雙方價格上面的不對稱。一旦所選擇的供應商的運營出現問題,采購企業便不能獲得所需的產品,形成供應中斷風險。
2.運輸中斷風險評價指標。指產品在從供應商到客戶的運輸途中出現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風險因素:
產品途中受損風險。將產品完好無損地運輸到客戶手中是運輸的關鍵,物流途中需要做好各種防范措施。運用一段時間周期內的產品受損率來表示此類風險:產品受損率=產品受損數量/總交貨量。
送達不及時風險。如何能夠將產品及時送達到客戶手中是衡量運輸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運輸的途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如運輸設施故障等負面的影響因素。在此用一段時間周期內的產品準時送達率來作為運輸風險的衡量指標之一:準時送達率=準時交貨次數/總訂貨次數。
(三)資金流方面存在的供應鏈中斷風險
資金的順利流動對于企業良好的運作十分重要,然而現代企業運作中資金流與物流往往不是同步的,再加上供應鏈節點的增加,運營環境的復雜性增強,這就使資金方面中斷風險的發生成為可能。本文選取財務狀況風險和金融環境風險兩個指標作為評價資金流方面中斷風險的依據。
1.財務指標。相關的財務指標可以反映供應鏈中相應企業的資產運營能力、贏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本文選取以下兩個主要財務指標作為風險評價的標準:一是凈資產收益率低風險,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供應鏈中的企業運用投資取得回報的能力,此項指標值越高表示企業運用凈資產的獲利能力越強,財務風險越低,凈資產收益率=一定時期內的凈利潤/同期凈資產;二是資產周轉率低風險,資產周轉率反映了企業全部資產經營的質量和利用效率,此項指標值越高表明來年利用相同的資產收益也越多,財務風險越低,資產周轉率=一定時期內的銷售收入/同期資產總額 。
2.金融環境指標。包括兩個指標:一是通貨膨脹風險,通貨膨脹導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物價的上漲,這給企業的購買和銷售活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通貨膨脹率越高,風險越大。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二是匯率波動風險,對于一些進出口的貿易,還需關注匯率波動風險,匯率波動越大,風險水平越高。
(四)信息流方面存在的供應鏈中斷風險
1.信息獲取風險。如今信息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略的生產要素,然而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供應鏈的復雜性使信息的獲取和傳遞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隱患,選取信息獲取和信息傳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客戶需求驟變風險。在拉動模式的供應鏈中,生產活動是圍繞最終客戶需求展開的。需求急劇增大,則供應會產生不足;需求急劇減少,則產品會過剩,額外的庫存管理費用和產品變質的損失都會產生,從而形成供應商下游節點之間的中斷。
二是需求預測偏差風險。供應商希望下游企業的采購是大量且穩定的,下游企業則希望上游供應商能夠保證靈活的供應以實現柔性化的生產和銷售。因此,準確的需求預測能夠幫助供應鏈中這一沖突的協調。需求預測偏差是衡量企業對市場需求敏捷反應力和預測準確能力的指標。需求預測偏差率=|預測需求量-真實需求量|/真實需求量。
2.信息傳遞指標。供應鏈上的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的過程中,由于信息共享難以有效實現,使信息發生扭曲而逐漸放大,從而影響上游供應商的生產、供應、庫存和營銷計劃。此項風險稱為牛鞭效應風險,它是信息傳遞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的現象,選取其作為該項風險的評價指標。
供應鏈中斷風險的評價
供應鏈中斷風險的綜合評價是一個涉及到多因素的問題,既有定性指標又有定量指標,本文選擇了AHP(層次分析法)和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來進行供應鏈中斷風險的評價。對定量指標根據具體數值和企業自身的風險等級劃分的情況引入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處理;對定性指標采用模糊統計法,進行專家調查得出模糊評級矩陣之后再進行信息的綜合處理,從而實現定性和定量的相結合。具體處理步驟如下:
本文的模糊評價指標集R由三層因素構成,具體指標構成如圖1。本文采用五級評價集來表示專家對評價對象作出的評價結果,V=(V1,V2,V3,V4,V5),其中依次代表風險高、較高、一般、較低和低。對相應的等級賦值:U=(u1,u2,u3,u4,u5)=(10,8,6,4,2)。
(一)確定各指標與風險之間的關系即隸屬度
一是定性指標—模糊評價矩陣YK。對于各項定性指標X1,X2,…,X16,請專家對它們對應于哪一個風險評價值進行評價,綜合各個專家的意見,得出評價矩陣Y=(yij)16x5,其中yij表示對指標Xi作出第j級評語的專家人數占總參評人數的比率。
二是定量指標—引入模糊概念。將各項定量指標的可能取得的值域劃分成五個區間,分別對應上文確定的風險五級評價值ui,然后計算出指標的實際值。將指標的值視作某個區間里的點,該區間中點的隸屬度為1,相鄰兩個區間中點的隸屬度為0,其隸屬度函數為:
其中,Mi-1、Mi、Mi+1分別表示區間中點的值,根據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該指標值落在第j級評價上面的概率,從而得出定量指標的評價矩陣。
(二)計算模糊綜合隸屬度值集D
設指標體系中單因素評價矩陣為Yk ,由Yk和風險評價集U可得評價值:Dk=YkU`(k=1,2,…,16);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W,綜合評價得出結果。由 Dk和該指標的權重 Wk,可以得出該指標的評價結果:Hk=WkDk 。同樣由整體評價集和權重集可以推算出該企業中斷風險的綜合評價得分。
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個家電行業的企業,通過對公司歷史資料的查閱,以及對市場、財務及其物流相關員工發放問卷的形式,搜集整理到下列數據(定性指標是通過問卷調查,采用專家打分的方法量化分析):
(一)模糊評價法計算風險評價矩陣
1.如表1所示,定量指標:缺貨率X=4%,根據隸屬度的計算公式:y3=(4-2)/(4.5-2)=0.8;y4=(4.5-4)/(4.5-2)=0.2 ;未準時送達率 X=2%,同上,根據公式計算得出y3= y4=0.5 ;受損率X=0.8%,y4=0.3,y5=0.7;凈資產收益率X=6.9%,y2=0.17,y3=0.83;凈資產周轉率X=1.05,y3=0.2,y4=0.8;CPI=6.35%,y3=0.95,y4=0.05。
2.定性指標—專家打分法。邀請該公司物流、市場已經持續改進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和一些資質比較老的員工進行打分,整理得到表2。
λmax =1/4*Σ(AW)i/Wi=4.014;CI=(λmax-n)/(n-1)=0.0047;查表得 n=4,RI =0.89,CR=CI/RI=0.0052
2.資金流風險指標權重的確定。,M=(15 4/3 1/20),經過一次性檢驗,得到資金流風險的各項指標權重W2=(0.627 0.280 0.094)。
3.信息流風險指標權重的確定。,M=(12 1/3 1/4)T, 數據分析過程和物流風險相同,通過一致性檢驗,信息流風險指標權重W3=(0.635 0.191 0.174)。
綜上,對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這三個一級指標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得到權重為:W=(0.418 0.322 0.270)。因此得到下列的風險指標值:物流風險R1= U1W1= 6.48608;信息流風險R2= U2W2=(8.6, 6, 7)( 0.635 0.191 0.174)T=7.825;資金流風險 R3= U3W3= (6.34,6.3,3.9)(0.627 0.280 0.094)T=6.10518;總的供應鏈中斷風險R=UW=(6.48608 6.10518 7.825)(0.418 0.322 0.270)T=6.78975。
所以,從各項指標值可以分析得出,該公司的供應鏈中斷風險處于一般偏高水平,應該引起注意并且根據相應的風險指標進行改善。
結論及建議
供應鏈中斷風險是供應鏈風險中的一種比較嚴重的風險,一旦發生將會給整個供應鏈系統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所以對供應鏈中斷風險進行防范成為供應鏈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研究了企業供應鏈中斷風險評價的指標并給出了量化分析的方法,通過計算各項指標的得分情況,可以判斷這項指標所在的風險水平,幫助企業盡早發現供應鏈存在的中斷風險并為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提供參考的基礎。企業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防范供應鏈中存在的中斷風險:
第一,建立定期核查各項指標的制度,以便于及時發現其所在的供應鏈系統中的問題。如果風險得分超出了正常水平可以及時糾正,以免中斷事件的發生,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
第二,權衡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不同的風險程度對應著企業運營的穩定性,但是對風險進行控制的成本也是要考慮的。企業應該認真權衡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并不一定要將風險降到最低水平,而是應該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正如安全庫存一樣,并不是庫存越少越好,庫存少了,管理的費用降低,但是物流中斷的風險增加。
第三,要有系統的觀念。供應鏈是一個整體的系統,隨著供應鏈網絡復雜程度的加深,任何環節的中斷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所以,應該具備全局觀念,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并且保證信息能夠準確及時地在整個系統傳達。
參考文獻:
1.馬士華.供應鏈系統設計—如何構造與優化供應鏈[J].物流技術,2003(5)
2.丁偉東,劉凱,賀國先.供應鏈風險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4)
3.Sunil Chopra, Manmohan S. Sodhi. Managing risk to avoid supply-chain breakdown[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4,46(1)
關鍵詞: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控制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施工企業發展迅速,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施工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通過加強財務管理、降低成本,因此,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已成為當前施工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財務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必要手段。建筑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貯存和流通,同時資金流通周期較長,款項回收速度慢。建筑企業的產品也不同與其他企業的產品,往往具有周期長,環節多,涉及工種復雜等特點,如果有一個環節沒有處理完善,都將影響到整體建筑工程質量。這說明建筑工程產品具有機會成本較大的性質,一旦某個環節發生損失,都將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和經濟后果,損失難以彌補。因此,在事前,建筑企業必須就每個項目進行完整、科學的測算,按企業的內部關于風險與承接業務的相關規定進行盈利預測、標書編制,科學決策,控制風險。因此,財務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就成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而使企業財務實際收益和預期收益產生偏離,從而使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由于施工企業生產周期長、地域分布廣、產品價值大等特點,決定了其在施工過程中各種不可預見的因素增加,極大的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有效的施工組織形式,本文僅從以下幾種不同的施工組織形式來闡述其所面臨的最主要的財務風險,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以供參考。
一、代建項目財務風險
(一)前期項目風險
在政府項目投資領域的管理中,大量的房屋拆遷以及土地征用是前期準備工作的難點問題之一,長期以來,土地征用和房屋拆遷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來開展工作,是一種政府行為;然而在代建推行之后,這項工作大多數是有管理公司完成的,是一種企業行為;企業比政府在房屋拆遷補償上會花費很大,對于工程總的投資成本增加很大。
(二)代建服務收費較低風險
代建費通常包括代建單位在項目前期、建設準備、實施、驗收及保修階段發生的成本、應繳的稅費和合理的利潤。一般包括人員工資、“五險一金”、辦公費、差旅費、勞動保護費、工具用具使用費、技術圖書資料費、業務招待費、竣工驗收費、財務費、其他管理性質開支、應繳稅費、利潤等。顯然,就代建費構成看應高于建設單位管理費。在投資項目中,一般建設管理費是總投資的3%左右。然而眼下各地的代建招標中,對代建管理費壓價比較不合理,甚者不足1%。此外,代建管理含有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創新,很明顯代建費比建設管理費要高。在現實中,大業主將代建管理費壓的很低,而且相關法規中沒有明確代建費取費下限,導致了競爭上的無序,損傷了代建單位的積極性,給代建人的利潤帶來了損害。代建單位獲取的收益與其所承擔的風險責任不對稱,“責、權、利”不均衡,加大了代建單位的風險。
二、BT/BOT投資項目財務風險
許多施工企業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開辟多種渠道增加利潤為目標,積極開闊國內、國外項目投資,掀起了一陣投資,其中,以BT/BOT投資項目為主。但是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投資項目所面臨的財務風險,謹慎的進入投資領域,BT/BOT投資項目所面臨的最主要的財務風險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回購風險
對于BT項目,最突出的風險是項目移交時的資金回購風險。BT項目投資者在項目建成完工后,按約定程序將項目移交給政府,并由政府在合同約定期限內支付全部合同價款及利息。然而在正常情況下,對于政府的信譽,投資者很不好把握,一旦出現預計錯誤,回購資金的支付不能及時到位,難免使投資者出現資金短缺,造成不利的影響。
(二)經營風險
經營期間的風險是BOT項目的主要風險。因為在項目投資的前期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對當地的市場情況進行調查,并預測和估計未來產品經營情況。但是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經濟中,不確定的因素客觀存在,比如:物價水平、銀行利率、稅收政策等等都會影響項目未來的經濟效益,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融資風險
對于投資項目來說,企業沒有足夠的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大部分投資所需資金來自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在企業出現回購風險或經營風險出現資金短缺時,企業的還貸風險就會增加,利息負擔重,使企業經營陷入被動,影響今后的投資,甚至會造成企業資金鏈的斷裂。
三、施工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措施
(一)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從源頭上規避風險
員工素質、知識水平等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企業應當加強對員工的培訓,通過培訓發現人才,提拔人才,利用人才,逐漸培養一批在不同專業、不同領域有所建樹的人才。同時要根據不同人的個性特點、知識背景進行合理調配,統分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樣在每次承接項目之前都會有一批專業人才對其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在投標時明確提出,或者在簽訂合同時通過修改合同條款或增加補充合同,以嚴密的合同形式來保護企業的利益不受損害。
(二)科學決策,理性承接工程,樹立風險意識,防范財務風險
施工企業在取得招標文件后,應進行科學深入地調查研究、分析,科學論證,利用集體智慧,全面考慮風險成本,從企業自身的實力和對項目盈虧預測中確定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最后決定是否投標,以及以何種標價投標。只有對所投項目認真調查研究、篩選方案,樹立投入產出觀念,重視風險控制,量力而行,精確報價才能有效降低財務風險。堅決避免不講程序的“拍腦袋決策”、“官僚決策”。
(三)加強成本管理,防范財務風險
企業的獲利能力是抵御財務風險的關鍵因素,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就必須加強成本管理,強化內部控制,提高經濟效益。首先,根據設計的圖紙和技術資料,考慮合同工期、施工現場條件、目標責任成本等因素,制訂出科學先進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達到縮短工期、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目。其次,根據所選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責任成本管理,以責任成本為控制目標,加強對施工項目成本中材料費、人工費、機械費、間接費用等重點項口的監控,及時開展調價索賠工作,定期進行經濟活動分析,把成本費用控制在責任成本范圍內。再次,在施工過程中盡可能采用新設備、新技術,以節省材料、節約時間,降低工程成本。最后,在材料采購方面,依據材料采購計劃采購物資,避免盲目采購,超儲積壓,減少庫存物資的資金占用量。選擇多家供應商進行招投標,降低材料采購成本價格。
(四)從管理機制上,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強化資金預算管理
企業財務預算是在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部門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工,建立和完善預算編制、審批、監督、考核的全面預算控制體系。預算范圍由單一的經營性資金收支計劃,擴大到生產經算、基建、投資等全面資金預算。針對施工企業的特點,實現資金管理應遵循以下程序:
1、自下而上逐級編制資金預算計劃。自上而下,通過一定的會議形式審批預算,各職能部門對所屬單位的預算計劃,通過收集整理,確定本企業下月財務資金預算,改以往的“先用后算”為“先算后用”。
2、執行嚴密的預算調整程序。原則上,預算是一經批準確定,不得修改,但因特殊事由,須調整的,應遵循嚴密的審批制度。
3、建立嚴格監督和考核制度。資金管理的實質就是對各個環節現金流的監督與控制,也就是對施工生產、任務承攬、設備購置和基建投資等過程的現金流采用預算管理和定額考核,實行動態監控,量化開支標準。
(五)合理利用第三方融資。建設方拖欠施工企業的工程款,除少量的企業管理費外,主要是分包商及材料供應商的款項,合理利用第三方進行有效地融資,對盤活企業的資金,提高資金周轉率和企業效益起著重要作用。合理地改變支付手段也是充分利用第三方融資的手段之一,合理地利用企業的信用,也能提高資金有使用效率。如支付材料供應商的材料款改變以前以轉賬支票或電匯支付為銀行承兌匯票形式支付,企業就以支付少量的費用而獲得該款項近70%的資金用于擴大再生產,同時也可將建設方拖欠的工程款在一定程度上轉嫁給分包商及材料供應商,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建設方對施工企業的融資風險。
(六)完善財務風險評估系統,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指標體系。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在風險識別、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上,有效控制風險。定期對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資產運用效率指標、企業獲利能力指標、投資報酬指標及現金流量進行分析測算,一旦超過指標的上限或低于其下限,就可預測到風險的來臨,以引起企業的重視,采取防范措施,規避及降低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此外,企業要對項目資金集中管理,重點加強籌資風險管理、資金回收風向管理,將財務風險可能導致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限度。現在,傳統的分散型財務資金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經濟運行的能動管理需求。資金統一集中管理是歷史的必然。建筑企業的財務資金能動性管控,可推行資金集中管理制,實現支出報帳制的財務管理模式,就是在資金支付上,嚴格集中統一管理,嚴格資金付款審批,所有工程項目的資金進入財務總部,所有項目支付通過財務總部進行核付。在管理實踐中,無論采取哪種模式,企業均應做到資金有效平衡和資本結構優化、資金占用目標和過程管理、資金信息化管理和業務流程的相結合。利用網銀系統實時監控,做到資金專款專用,防止資金被挪作他用。及時做好項目應收賬款的清理回收工作,以及在建項目工程款的結算工作;同時要嚴格控制銀行貸款的規模和數量,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效應,使資金達到最大的利用程度。
四、結束語
利潤和風險是相伴的,風險雖不可能消失,但可以防范和控制。因此施工企業應積極應對工程項目經營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完善內部管理與控制制度,構筑完善的風險防御體系,不斷探索有效的項目經營方式,這樣才能保證在競爭激烈與復雜多變的市場中實現穩步、健康、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亞楠.略論企業內部財務風險防范機制.會計師.2009.08
【關鍵詞】財務管理;資本運作;成本核算;財務監督
現代企業是面向市場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只有依據市場規律,降低成本支出,科學決策投資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因此,如何強化財務管理,充分發揮企業各種資源優勢,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優化,無疑成為是企業管理者和財務工作人員共同關注的焦點。
1 突出資本運作,強化成本核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資金鏈是企業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是企業的血液。財務管理是指針對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等情況進行合理的管理和分配,因此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要通過財務管理來實現企業各種資源結構的優化,最終達到開源節流、強化成本核算、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標。
1.1 強化成本核算,嚴把原材料采購關
企業大部分的資金是用來采購原材料的。嚴格控制企業成本,合理使用采購資金,使原材料價格降到最低是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采購部門在保證原料質量的前提下對不同的供應商詢價、壓價、比較、篩選之后,選擇最優的貨源。若是大宗貨物、批量貨物,可采用競價招標的方式進行,通過供應商之間的激烈競爭,最終得到較低供應價格,從而使企業的采購成本降到最低。
1.2 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嚴格控制管理費用,節約資金
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競爭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資金的合理籌措和有效利用。強化財務管理,加強成本核算,規范費用報銷制度,是提高企業效益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財務管理人員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不僅要精通財務專業知識,還要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國家財政、稅收、等法律法規。財務人員要積極參加財務知識的培訓學習,不斷充實新知識、新經驗,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1.3 整合資源,科學決策,優化資本運作
現代企業的發展和生存與市場信息息息相關,財務管理要圍繞企業發展壯大的目標,理清家底,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充分利用企業的固定資產和人力優勢,抓住機遇,優化資本運作,最終將企業做大做強。
2 強化財務監督意識,切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財務監督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保證收支預算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要在當前市場經濟競爭中占有主導地位,就必須加強對財務的監督作用,杜絕腐敗,使各種資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財務工作人員要對財務收支以及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及時發現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足以及財務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和補救措施,從而使財務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提高財務工作質量。
為了確保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提高企業資源的使用效率,消除無效率的資源占用和適時地為企業各項業務活動提供所需資金,企業必然要在其營活動過程中,充分利用企業信息化系統所提供的各種信息,對企業的資源分配進行合理的監督和控制。財務工作人員通過審閱財務文件,核對賬簿、報表,統計分析財務數據,深入挖掘內部潛力,增收節支,用有限的資金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通過對財務活動的全面分析,及時掌握各種資源的使用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預算方案,并監督公司各項收支按照預算執行,保證業務工作的資金供應。對預算執行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并加以解決,保證預算收支平衡。
3 加強財務管理,降低企業經濟風險
由于市場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管理問題已成為企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現代企業必須建立起一個能夠承擔風險、保持企業市場競爭力的財務機制,有效實施財務管理,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順利實現企業總目標。由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科學預測由環境變化帶來的一切不確定因素,將財務管理和企業風險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采取各種防范措施,使企業可能遭受的經濟風險而帶來的損失盡可能降到最低。
企業的經濟風險,
指因沒有融資能力或遭致無法承受的債務而導致的風險。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及時全面了解企業信息,抓住關鍵領域,關注企業的重大財務風險。以預算管理為中心進行財務制度建設,將追求資產運營的效率最大化作為優先目標,不斷強化對籌資、投資風險的管理,及時對不合理的調度企業資金等籌資風險進行評估。我們知道,投資可能是企業遭受風險的直接原因,因此回避那些可能引發企業經濟風險的經營活動,可以有效的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
企業的這種在資金運行過程中造成的風險,對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就需要將風險管理與財務管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立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財務管理人員應對財務經常進行全面的分析,進行適當的財務風險決策,加強對財務的預測、計劃、管理,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防范、規避財務風險,把財務風險降到最低,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
4 結論
關鍵詞:建筑企業;財務風險;應對舉措
很多企業都在這一個市場當中廝殺,競爭非常激烈。所以說對于一些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完善風險財務管理就是節約資本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一、當下建筑公司財務控制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必要的財務內控制度
雖然國內企業的不斷發展,很多過去不被我們看重的工作都得到了應該有的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就是其中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現在很多企業當中,財務管理工作都有安排專人來負責,而且也都是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但是從目前公司的整體結構來說,財務部門的職能還比較單一,大部分都是在負責基礎的數據核算工作,雖然說有些公司落實了財務部門的監督和審計職能,但是還不能夠達到對于企業該有的控制力度。
而且就算是從審計這一部分的工作來說,在很多公司這一部分工作其實是有財務負責人員監管的,而且也是由財務部門的領導直接負責,所以說這樣的審計就失去了他原本的意義。因此要想做好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工作,就需要完善內部的管理制度以及控制制度,讓財務管理工作發揮它該有的價值。
(二)成本控制機制不完善
因為建筑施工企業的特殊性,所以說完善好成本管理工作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動輒上百萬的工程如果成本控制機制完善就能夠為企業主體節約很大的成本 ,所以說要想完善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風險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好相關的成本控制機制,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是實際建筑施工企業日常的運營過程中,這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相關的材料采購人員進行采購的時候根本沒有按照預先設定的工作方案,而且很多工程的材料設備供應商都是由采購人員來選擇的,所以說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私下交易的情況發生。還有就是對于一些中小規模的建筑施工企業來說,相關的物料管理非常混亂,也沒有完善的出入庫登記制度,因為缺乏制度的約束,所以說一線的工人在施工過程中自然也就不會去重視這些工作。長此以往,這些額外支出就會在無形中增加企業的風險負擔。
(三)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在建筑公司當中,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其實是也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和漏洞的,除了能夠應付日常的核算工作之外,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監督以及控制都很難落實到位。而工作的程度也只是停留在發現問題的階段,根本不能夠根據實際的情況找到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就算是企業投資方面,也很難能夠根據企業的總體情況來提出合理的建議。還有就是關于企業開源節流的方面,財務人員是應該從自身的業務出發,立足于企業的相關制度,來對這方面的內容提出專業性的建議,可是因為專業素質的限制我們的財務人員還遠遠達不到要求。
更重要的是,很多財務人員都安于現在的工作狀態,他們不能夠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特征以及行業現狀來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也不懂得通過實際的工作來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的重要意義,所以說這些現狀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建筑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財務內控制度
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要想完善內部財務風險控制工作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財務內控制度。規定會計核算、審計以及監督工作的流程,這樣整個公司主體的財務工作也就會成為一個高標準的系統化的工作體系。其次就是需要加強財務工作對于企業預算投資支出的控制力度,提高財務指標在企業進行決策時的參考價值,這樣才能夠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進而幫助企業整合資金的運作,在降低風險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要實現財務工作對于整個工程施工的有效監督,由各部門的負責人負責,在公司內部形成分層管理匯報的工作模式。這樣也能夠更好的發揮財務內控制度對于企業運營的具體作用。
(二)完善成本控制機制
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其成本控制工作是應該安排專門的財務工作人員來負責的,要在相關的成本目標的引導之下落實好各項工作的細節。對各種材料的供應商嚴格把關,通過專業的數據分析方法來為材料的采購提供參考,而且如果有必要應該對采購人員的作業過程進行監督,保證公司主體能夠拿到最優惠的價格之下,也能保證的材料的質量最優化。對于現有的庫存材料相關的財務人員要根據具體的工程需要進行限購,要完善對這部分材料的管理,這樣才能夠避免因為材料的浪費增加公司的財務風險。最后應該把成本控制的眼光放在施工現場,可以安排專人對現場進行清理,對于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資應該安排專門的財務人員進行統計,并且根據統計的數據應用到今后的財務監管工作當中,這樣也能夠為企業節約很大的成本。
(三)落實內部工程會計委派制度
對企業投資進行的項目,財務部門主體應該委派專人對工程的進行進行監督并且這對于其他人員的工作也會起到一定的督導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項目的財務負責人員應該單獨進行工作,不能夠受到其他部門的惡意干擾。還有,項目財務負責人員應該在工程以及企業利益之中尋找共同的平衡點,尋求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四)優化會計隊伍結構
企業主體應該定期對會計從業人員組織必要的思想教育,借此來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還應該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進以及培養機制,不斷為自己的團隊注入新鮮血液。
三、總結
企業內部財務風險控制工作是建筑施工企業想要取得發展必須要重視的一部分工作內容,當然這也是很多建筑施工企業目前想要改變卻又無能為力的工作。上文根據筆者的經驗,對建筑施工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管理以及具體的控制措施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對完善我們的工作有所思考。
參考文獻:
[1]李月紅.建筑施工企業資金管理問題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