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影像醫學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隔藥餅灸;不同灸量;環磷酰胺;血細胞;免疫球蛋白;兔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4.013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7)04-0050-04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on Blood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in Model Rabbits JIA Cui-na1, LI Lei-yong2, TIAN Yue-feng1, QIU Qiao1, WANG Ju1 (1.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030619, China; 2.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on blood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in immunosuppressive rabbits; To stud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quantity-effect difference. Methods Immunosuppressive rabbi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model group,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3 Zhuang group, 5 Zhuang group, 7 Zhuang group.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was used to make herbal-cake, and was put on Shenque (RN8), Guanyuan (RN4), and other acupoints, once for every other day, 10 times in total. Venous blood was taken on the next day after finishing treatment, and the contents of blood cells series and IgG, IgM, complement C3 and complement C4 were detec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blank group, the levels of WBC, NEU, RBC, HGB, HCT, PLT, IgG, IgM, and complement C3 of model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levels of LYM and MON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Key words: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moxibustion; cyclophosphamide; blood cells; immunoglobulin; rabbits
隔藥餅灸是將艾灸、藥物、穴位三者有機結合,將藥餅放于穴位上進行艾灸,藥物和艾絨的藥性通過穴位、經絡輸布滲透并深入體內,發揮藥物歸經的效能。從古代醫家對灸量的沿革、應用、施灸規律、量效關系[1-3],到現代研究者總結不同灸量對不同系統疾病的影響,以及灸量如何準確控制等,都關注到艾灸量這一重要的變化因素在艾灸療效中的關鍵作用[4-5]。本研究從量效角度出發,觀察免疫抑制模型兔在施以隔藥餅不同艾灸量后血細胞和免疫分子的變化,分析不同灸量所產生效果的差異,為臨床應用提供更佳的治療方案。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新西蘭兔50只,3月齡,體質量(2.5±0.3)kg,雌雄不限,太原市小店區豐澤園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動物合格證號SCXK(晉)2015-0003。飼養于溫度20~25 ℃、相對濕度50%~70%環境。
1.2 藥物、艾條和儀器
注射用環磷酰胺,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40312;0.9%NaCl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批號20140521;艾條,南陽臥龍漢醫艾絨廠。血細胞檢測儀(美國雅培),體液免疫檢測儀(美國貝克曼)。
2 實驗方法
2.1 分組
將50只新西蘭兔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和隔藥餅灸3壯組、5壯組、7壯組,每組10只。
2.2 造模
參照文獻[6]方法。經過前期預實驗,對給藥劑量和時間略作調整。實驗動物適應性飼養7 d,除空白組外,其余4組每日上午腹腔注射生理鹽水稀釋環磷酰胺60 mg/kg,空白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連續7 d。
2.3 藥餅及艾柱制備
將六味地黃湯藥物按組方8∶4∶4∶3∶3∶3的比例混勻,打碎成粉末,過120目篩備用。臨用前用75%乙醇調勻,軟硬適中,制成直徑1 cm、厚0.3 cm的藥餅。取艾條中艾絨,制成底徑0.8 cm、高0.5 cm的圓錐形艾炷備用。
2.4 艾灸
選取神闕、關元、足三里(雙)、脾俞(雙)、腎俞(雙)8個穴位。穴位定位參照《實驗針灸學》[7]。造模完成2 d后,將穴位處的毛剪去,施灸時先將動物固定于兔臺,藥餅置于穴位上,艾炷置于藥餅上,線香點燃,燃盡更換,3個治療組根據不同分組每穴分別連灸3、5、7壯,隔日1次,共灸10次。
2.5 指標檢測
治療結束后次日,將動物麻醉,腹腔靜脈采血,觀察外周血細胞變化,檢測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補體C3、C4。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AS8.2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4 結果
4.1 隔藥餅不同灸量對模型兔血細胞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NEU)、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血小板計數(PLT)顯著降低,淋巴細胞(LYM)、單核細胞(MONO)顯著升高(P
4.2 隔藥餅不同灸量對模型兔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平的影響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IgG、IgM和補體C3顯著降低(P
5 討論
隔藥餅灸較單純艾灸增加了藥物的作用,使艾絨在燃燒時產生溫熱,促進機體對藥物的吸收,通過經絡的滲透輸布,發揮藥性歸經的效能,從而作用于機體各臟腑組織,提高機體的免疫防御能力。六味地黃湯在臨床上廣泛用于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等各科疾病,為經典的滋陰補腎方。研究發現,該方能提高正常小鼠脾臟巨噬細胞的功能,提高紅細胞免疫功能,對淋巴細胞免疫有增強作用,從多方面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還可明顯增強體液免疫功能[8]。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隔藥餅灸不同年齡人群對血細胞有顯著調節作用,可增強紅細胞CD58的高表達,提高機體免疫力[7]。動物實驗也表明,隔藥餅灸較單純艾灸更有效調節外周血細胞、CD4和CD8以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狀態[9]。
灸量是影響灸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古至今灸量都是中醫家關注的重點,古代醫家注重辨證施灸,結合患者病情特點、年齡和施灸部位等不同因素,對患者施以不同的艾灸量。《外臺秘要》卷三十九:“灸風者,宜從少以至多也;灸寒者,宜從多以至少也;寒濕者,宜從多以至少也。”較全面認識到施灸用量的規律和施灸足量的判定方法,同時闡述了不同施灸用量的適應癥和不同施灸方法的用量特點[2]。現代學者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總結了不同灸量對不同系統疾病的影響,提倡加強對灸量的研究和創新,促使灸量的應用更加客觀化和標準化,為臨床應用最佳治療方案提供了理論基礎[4]。
灸效的產生必定需要一定量的積累,但并非灸量越大效果越好。這可能與機體自身機制相關,機體的耐受程度是一定的,對艾灸產生熱力的吸收有一定限度,當未達到或剛好達到自身機體的閾值時,產生的效果就會隨著灸量增大而增加。有研究表明,隔藥餅灸不同灸量治療寒凝型原發性痛經,灸量越大所取得的效果越好[10];不同灸量艾灸潰瘍性結腸炎大鼠,取得效果與使用灸量成正相關[11]。當超出機體自身耐受的閾值時,其敏感度下降,所取得的效果就開始出現下降趨勢。有研究發現,不同灸量懸灸哮喘大鼠模型,結果懸灸15、30、60 min的效果呈遞增趨勢,而懸灸2 h與懸灸1 h的效果相當[12]。另有實驗觀察,對克羅恩病大鼠模型施以不同灸量發現,艾灸15 min和25 min的效果均好于艾灸5 min,并且兩組的效果相當[13]。由此看出,灸效并未一直隨灸量的加大而增強,合適灸量就可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了實驗依據。另外,臨床上還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體質、部位等因素,辨證施治,選擇合適的灸量,以獲取較佳治療效果,避免灸量過度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本實驗結果顯示,模型組WBC、NEU、RBC、HGB、HCT、PLT、IgG、IgM、補體C3較空白組顯著降低,LYM、MONO顯著升高,提示免疫抑制動物造模成功。不同灸量隔藥餅灸的3個治療組對免疫抑制兔的血細胞和免疫分子均有調節作用,由于灸量的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有所差異。隔藥餅灸3壯組雖然提高了免疫抑制兔的免疫功能,但其效果總體上與隔藥餅灸5壯組和隔藥餅灸7壯組相差較多。隔藥餅灸5壯組和隔藥餅灸7壯組效果相當,血細胞分析中隔藥餅灸7壯組的效果優于隔藥餅灸5壯組,而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系統檢測顯示隔藥餅灸5壯組的效果較好。適度的灸量可以獲得較佳的效果,而效應持續的時間將是我們后期實驗探討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紹華,符文彬.《備急千金要方》灸法灸量應用淺探[J].中醫雜志, 2011,52(9):803-804.
[2] 白樺.基于古代文獻的艾灸灸量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3] 王巍,潔.從古今文獻探析透灸法的原理及適應癥[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3):195-197.
[4] 口鎖堂,吳煥淦,劉慧榮,等.灸量的認識及意義[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08,26(5):935-937.
[5] 蔣國慶.淺淡溫和灸的灸量[J].上海針灸雜志,2005,24(11):37.
[6] 張敏,李旭廷,曾富強,等.當歸補血湯對環磷酰胺所致家兔血細胞減少的影響[J].四川畜牧獸醫,2012,39(12):19-23.
[7] 郭義,方劍喬.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407-408.
[8] 徐瑤,馬健,樊巧玲,等.六味地黃湯對大鼠燙傷后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0,6(2):31-34.
[9] 田岳鳳,李雷勇,王軍,等.隔藥餅灸對不同年齡健康人紅細胞CD58表達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0,30(11):933-935.
[10] 姬樂,陳日蘭,周麗晶,等.隔藥灸不同灸量對寒凝型痛經的IL-4、IL-10和IFN-γ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9):4-7.
[11] 馬鐵明,韓洋,馬賢德,等.不同灸量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結腸上皮形態學及血清中炎性細胞因子、結腸組織中炎性細胞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4,39(1):20-26.
正確分析醫學影像高新技術診斷與某一系統疾病臨床診斷的關系
某一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以泌尿系統疾病為例,在臨床上,泌尿系統疾病涉及腎上腺、腎臟、前列腺、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醫生的臨床診斷思維在形成過程中除了應具備大量的醫學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具備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方法。疾病是一個客觀事物,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即對疾病的認識,都要通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臨床診斷要經歷初步診斷、會診、確診等幾個階段,這個過程是泌尿外科醫生對所獲得的泌尿系統疾病信息進行臨床思維,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最終將信息形成疾病診斷的過程。正確處理醫學影像高新技術與臨床診斷思維的關系醫學影像高新技術使外科醫生的視野擴大了,并克服了過去臟器診斷的模糊性。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為腎臟等腹膜后器官檢查的重要工具,而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在各科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診斷水平。醫學影像高新技術的進步,不但使醫生得到了對疾病的深層次認識,也使其對臨床思維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它集計算機、物理學、生物工程學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數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層技術可以對局部較微細的結構進行分析,從而對臨床產生深刻的影響。事實上,診斷手段越先進,越要發揮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越要求影像專業的各科醫生具有更高的綜合判斷能力。所以,面對大量的影像高技術參數,臨床理論思維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醫生具有更高的綜合判斷能力和臨床水平。
在疾病診斷過程中,處理好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的關系
醫學影像傳統技術和高新技術對于疾病的診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討兩者的辯證關系,對醫學影像技術在臨床各科的合理應用具有現實意義。3.1醫學影像傳統技術醫學影像傳統技術是各項高新技術的基礎,它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具有以下特點。醫學影像傳統技術具有“簡”、“便”、“廉”的特征例如,腹部平片(KUB)就是最基本最典型的醫學傳統技術,它簡單方便,易于實施,且費用低廉,因而成為最基本的技術技能。我校第二附屬醫院2007年門診總人數為21062人,雖只有922人檢查了腹部平片,但確診為結石的患者有645人,其陽性率為70%,便能充分說明醫學影像傳統技術具有“簡”、“便”、“廉”的特征。醫學影像傳統技術在適用范圍上具有廣泛性例如,腎絞痛患者的KUB傳統技術,適用于所有的醫療衛生機構。靜脈腎盂造影(IVP)可以作為泌尿外科大部分疾病的常規檢查,我校第二附屬醫院2007年IVP檢查人數為806人,陽性率為65%,這足以說明IVP等影像傳統技術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影像傳統技術是發揮影像高新技術的基礎例如,X-CT檢查是一種目前已成為臨床較為普遍開展的醫學影像技術,它的產生和發展也是建立在普通X線基礎之上的。醫學影像高新技術醫學影像高新技術是隨著傳統影像的突破及工程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具有以下特點。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具有新穎性、尖端性特點例如,應用MRI波譜技術檢查前列腺中化學成分的變化來發現早期癌性結節的存在是很先進的影像檢查手段。醫學影像高新技術是一種綜合性技術例如,CT技術就包含了X光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等,它是多種新技術綜合應用的產物。因此,醫學影像學和臨床各科醫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關專業的知識和技術。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可實現臨床診治的定量化和定位化例如,CT檢查能夠準確測定腎臟等占位性病灶的各種主要成分的密度,MRI三維圖像能夠準確判定腹膜后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鄰關系等。這些醫學影像學高新技術均提高了臨床診斷定量化和定位化的準確度,從而為診斷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在臨床診斷上的無創性CT及MRI對泌尿系統疾病的檢查基本上是無創的,完全取代了以往有創的腹膜后空氣造影,而且這種方法能獲得更準確的診斷信息。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運用于臨床診斷疾病的相互關系在臨床外科領域,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并駕齊驅,給當代臨床外科提供了一個新的內容。醫學影像傳統技術與醫學影像高新技術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雖然X光片能夠確診泌尿系統的結石等疾病,但其準確性要比CT遜色得多,而MRI對腹膜后結構的觀察更精細、更清楚。相反,CT技術盡管能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疾病的種類和部位,但在治療時仍需參考泌尿專科影像傳統技術。例如,輸尿管結石即使經CT明確了診斷,但手術時仍需要檢查腹部平片進行術前定位。泌尿系各項影像檢查均有優缺點,兩者之間可以互補。我校第二附屬醫院2007年泌尿系CT檢查數占CT總人數的5.2%,泌尿系疾病進行MRI檢查的患者數占總數的0.96%,傳統X線檢查占3.3%,說明對泌尿系統疾病的檢查既運用了高新技術又把傳統影像技術作為適宜技術予以保留。醫學影像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并不排斥醫學影像傳統技術例如,泌尿系MRI水成像技術(MRU)能無創地顯示腎盂、輸尿管和膀胱,但因為受尿液產生、排泄及輸尿管蠕動的影響,有時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而膽道MRI水成像(MRCP)檢查,影響因素較小,效果好于MRU。我校第二附屬醫院2007年MRU檢查人數只占核磁共振總檢查人數的0.25%,MRC檢查人數占總人數的5.75%,所以,逆行腎盂造影仍被廣泛使用,它雖是有創的傳統技術,但它對泌尿系統狹窄和梗阻病因的診斷具有很高的價值。醫學影像高新技術向常規技術轉化[2]隨著現代影像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高新技術遲早要轉變為影像常規技術,這不僅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例如,CT引導下腎囊腫等的硬化治療在治療技術成熟后,它將成為較常規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非影像醫學專業實習生;實習;影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9(a)-100-02
To explore the radiological teaching for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LI Ming,ZHAO Ze-hua,JI D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utuo Hospital Affiliate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for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professional radiogical interns,take class teaching integrate with personal guidingand mak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to practice teaching. Results:It was useful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to mak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 Conclusion: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with class teaching what can increase practicing efficiency of non-professional interns.
[Key words] Non-professional radiological intern;Practice; Radiological teaching
醫學影像學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各個醫學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課程之一。醫學影像學是多種影像學的一門集合學科,以影像為依據綜合臨床各方面資料形成診斷和治療兼備的現代醫學影像學(大影像學概念)。由早期單純的X線成像發展到計算機控制的復雜成像技術,影像手段從單一化到多元化發展、從二維顯示到多維顯示、從形態學診斷到功能學診斷的轉變、診斷與治療相結合。隨著信息科學的進展、醫學影像存檔及傳輸系統(PACS)和遠程放射學(tele-radiology)的出現,網絡影像學(network-imaging)以及計算機輔助診斷(CAD)將會成為可能,醫學影像學在未來的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21 世紀醫學影像學日益拓展的研究領域,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提高質量和效益,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臨床思維與影像知識相結合,使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掌握不同影像診斷技術和檢查手段的特點、優勢與限度、臨床適用范圍,為他們日后進入臨床充分自如地選擇各種影像診斷技術和方法,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臨床工作服務夯實基礎。由此必然對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方法提出挑戰,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非影像專業實習生的教學質量。
1 現代影像教學要求及教學現狀
現代醫學影像學教學存在“三多一少”,即內容多、新知識多和圖像多,而教學時間卻減少了,教學上的這對矛盾很突出。如何解決這對矛盾,多媒體技術給教學方式改革帶來了契機,它通過課前備課將教學內容整理編排,突出重點、講解難點,使理論知識條理化,圖像精練、質量提高。課堂上能節省板書的時間,完成教學內容。多媒體的清晰度高,克服幻燈片圖像清晰差的不足,保證了教學效果。另外多媒體具有音樂、解說、動畫、電影、圖像、文本等信息,交互控制流程、程序調試、網上發行等功能,使得多媒體教學生動活潑,更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制作課后影像圖像庫(附臨床表現、影像特征) 和考試摸擬題,使其具有參與性,吸引學生課后復習。
來本科室進行輪轉實習的實習醫生以非影像專業為主,輪轉時間不長,大多在2~4周。他們大多在校期間影像專業課課時少, 影像專業的知識理論相對薄弱。要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完成大綱里規定內容的教學并能夠讓實習生掌握必須的影像學知識有一定的困難。傳統X線診斷學教學方法是以大班講授理論為主,輔以小班實習閱片,以期解決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如何聯系的問題,亦有電影、錄像、幻燈等輔助電化教學方法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以板書為主的課堂教學和實習閱片的教學方法機械、耗時,學生自學困難。影像教學面對的是多種專業或學制,由于層次不同,學時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專業的大綱要求差別不大,而且每年教師輪流授課,更是給備課帶來困難,學生、教師意見很大。我們按不同專業需要將醫學影像學大綱按課時數分,將不同專業對號入座,分別歸入,這樣教師和學生都不至于偏離教與學的方向。以往臨床專業的學生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日新月異的影像學知識,這些不合理的課時安排導致了臨床專業的學生雖然開設了影像專業課,但像走馬觀花一樣,知識掌握不牢,將來在臨床工作中不能熟練應用,有的甚至成為“影像盲”,所有的檢查只看報告。改革了課程設置后臨床專業為了適應影像等特檢專業的迅速發展影像學課時數適當增加,影像知識掌握牢靠,反過來又促進了臨床知識的學習。
隨著社會教育信息化網絡化的飛速發展, 影像學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 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發展。雖然影像技術已逐步向無膠片的數字化發展, 但數十年來, 許多教學單位積累了豐富的示教膠片, 有些示教片極其珍貴。由于長時間的庫存使不少膠片變質、老化而毀壞。如何長期保存這些珍貴的教學資源,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困擾著各影像教研室。充分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增加教學信息量,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是影像診斷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但目前國內的醫學影像資源庫非常缺乏, 無法滿足教師查閱資料、編制教學課件和教學研究的需要, 更無法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嚴重影響醫學影像教學的多媒體化、網絡化和互動式教學的進程。建立一個方便易用, 資料豐富的多媒體醫學影像資源庫, 是解決目前醫學影像教學網絡化多媒體化資源貧乏的迫在眉睫的關鍵問題。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基本配套的網絡硬件、教學課件和各種教學資源, 建立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影像教學資源庫, 不但為教師備課、制作多媒體課件、從事教學研究提供豐富的醫學影像學資源, 對廣大醫學生進行醫學影像網絡教學和遠程輔導, 還可以作為醫學影像診斷的參考依據, 為醫學工作者學習提高提供一個理想的醫學信息網站,推動醫學影像學教學信息化網絡化事業的發展。
2 教學改進的探討
2.1 教學模式及方法的改進
2.1.1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我教你學、“滿堂灌”的方式,采取:①多安排高年資、有教學經驗教師參加教學,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②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應用電子幻燈的形式制作課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板書工整、學生專注于聽。③收集更多的病例影像圖片,通過電子幻燈的形式直接展示出來。④課前把講義整理印發給學生,解決學生課堂上忙于抄筆記而忽略聽課的弊病。⑤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可適當提供1~2個病例圖片存于教室電腦,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
2.1.2臨床見習帶教分小組進行見習,每個系統從正常影像表現、基本病變到常見病,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出現征象的病理基礎的可能性,綜合提出診斷依據,做出肯定性、可能性、討論性意見。為進一步的臨床學科學習拓寬了思路。
2.1.3臨床實習教學熟悉放射科的工作程序,掌握如何恰當地選擇影像檢查項目,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影像表現。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由于能提供界面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協作學習。收集經手術病理證實的病例,制作成多媒體片庫。
2.2 課程設置的改進
我們按不同專業需要將醫學影像學大綱按課時數分, 將不同專業對號入座,分別歸入,使教師和學生都不至于偏離教與學的方向。臨床專業為了適應影像等特檢專業的迅速發展影像學課時數適當增加,影像知識掌握牢靠,反過來又促進了臨床知識的學習。
2.3建立大型醫學影像閱片庫
制作影像診斷學教學數據庫,構筑課程設計的框架,采用掃描儀,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采集臨床典型病例的癥狀體征、影像學資料及病理資料及結果,輸入數據庫; 完善多媒體實習片庫,制作讀片訓練系統程序,以供學生平時自行訓練。 完備考試題庫,制作考試程序,以供學生在考試訓練時使用。制作合成最終影像學多媒體教學系統,并在局域網上聯機應用。
2.4完善評價體系構建新知識體系
首先進行教學水平評價,由校督導團的專家按照教學評估給每個教員打分。其次,對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建立一個大型考試題庫,其中包括理論題,影像圖片,題目難易程度分層次,選題應用“背靠背”盲選,教考分開,評分采用計算機。最后將教學改革后的學生成績與改革前的相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為評價教學改革的效果提供客觀依據。
3 總結
影像教學面對的是多種專業或學制,由于層次不同,學時不同,要求更不同,很多專業的大綱要求差別不大,而且每年教師輪流授課,更是給備課帶來困難,學生、教師意見很大。我們按不同專業需要將醫學影像學大綱按課時數分,將不同專業對號入座,分別歸入,這樣教師和學生都不至于偏離教與學的方向。以往臨床專業的學生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日新月異的影像學知識,這些不合理的課時安排導致了臨床專業的學生雖然開設了影像專業課,但像走馬觀花一樣,知識掌握不牢,將來在臨床工作中不能熟練應用,有的甚至成為“影像盲”,所有的檢查只看報告。希望能夠通過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進,提高影像教學的效率,進一步促進臨床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文戈,張雪林,李穎嘉,等.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 ,8 (3):293-295.
[2]劉玉清.醫學影像學展望及發展戰略[M].杭州:浙江科學出版社,2001.
[3]Margulis AR, Sunshine JH .Radiology at turn of the illennium[J].Radiology,2000,214:15-23.
[4]張俊祥,儲德開.提高《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探討[J].實用全科醫學,2004,2(3):246-247.
[5]游箭,黎海濤, 陳偉.實行醫學影像學多媒體教學的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02,4(3):195-196.
[6]楊小慶,陳儉,靳激揚,等.醫學影像學專業多媒體課件設計與應用[J].現代醫學影像學,2000,9 (6):279 - 280.
[7]李子平,張中偉,孟悛非,等.醫學影像診斷學幻燈模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2,16(1):22-24.
1.1數字化醫學影像實驗教學平臺的研發
可以直接從核醫學影像科的臨床資料中,篩選出具有科研價值以及教學價值的ECT(核醫學影像)圖像,并且針對每一份ECT(核醫學影像)圖像,撰寫出相應的影像表現和診斷結果,將這些整理好的ECT(核醫學影像)資料存檔于SQI服務器當中,并建立起一個數字化核醫學影像試驗教學平臺,學生或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平臺客戶端調閱相關的醫學影像資料。該實驗教學平臺應該具備有圖像上傳、管理、檢索、瀏覽以及實驗報告提交和教師批閱的功能,滿足教師的試驗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
1.2平臺應用
1.2.1基礎實驗
核醫學的基礎實驗部分,首先應該讓學生準確的抓準醫學圖像的基本信息,例如器官組織、顯像類型(靜態/動態、平面/斷層、陰性/陽性、局部/全身、)以及顯像儀器(PET/SPELT)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握核醫學影像的顯像原理。教師應該圍繞核醫學圖像的重點進行分析,例如器官組織的位置、形狀、大小以及顯像劑分布等等,尤其是顯像劑分布這一點。教師在為學生分析核醫學影像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去辨別正常核醫學影像與非正常核醫學影像,使學生掌握各類組織器官的核醫學影像顯像特征;其次,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非正常核醫學影像的表現,使學生時刻記住“異病同影,同病異影”的判斷規則。教師分析完核醫學影像后,再要求學生書寫實驗報告。學生在書寫實驗報告的時候,首先應該對該核醫學影像的表現進行清晰準確的描述,再對該影像進行診斷(注:非病因診斷)。最后,把自己書寫的實驗報告和教學平臺數據庫中的資料進行比對,判斷自己的診斷是否存在錯誤或偏差。
1.2.2綜合性實驗
綜合性實驗實際上是為了培養學生對核醫學影像進行比較的能力。教師在進行綜合性實驗教學的時候,首先先讓學生從數字化醫學影響實驗教學平臺的數據庫中,調取某類疾病的核醫學影像圖像,并針對對該圖像的影像學特征進行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核醫學影像檢查的原理、應用以及適應癥的理解,并要求學生將某類疾病的核醫學影像,與該疾病器官的其它醫學影像圖像(例如:B超影像)進行分析對比,以此提高學生對疾病的鑒別和診斷能力。
1.2.3設計性實驗
教師在進行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時候,讓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臨床病例資料,設計出醫學檢查的最佳項目和最佳方式,再針對相應的檢查項目、方式,做進一步的鑒別、診斷分析,以此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高綜合分析能力。
2應用結果
將數字化醫學影像實驗教學平臺應用于核醫學實驗教學,實現了核醫學實驗教學方法、方式以及手段上的變革。核醫學實驗教學教學手段,由人工教學轉變成數字化教學,核醫學影像教學方式,由臨床科室現場教學轉變成計算機網絡化教學,核醫學實驗教學方法,由教師講解教學模式轉化成學生自主探究式靴子。將數字化醫學影像實驗教學平臺應用于核醫學實驗教學,使得核醫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化,目前,在本院的數字化醫學影像實驗教學平臺中,已經歸檔了近萬份醫學影像數字化資料,其中,核醫學圖像類資料就占了30%,完全能夠滿足本院的實驗教學需求。核醫學影像實驗教學的教學內容分為3個層次,即基礎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原來比例是10:0:0,將數字化醫學影像實驗教學平臺應用于核醫學實驗教學,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變成了5:3:2,由此可見,綜合性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教學開展率得到提升。之前,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規范程度至達到了75%,現在,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規范程度竟達到了96%。
3討論
BME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發展非侵入式的診斷技術用于治療和診斷疾病。生物醫學影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對結構與功能進行診斷的非侵入式技術。現在,生物醫學影像學已成為現代化醫院的主要標志之一,它是臨床研究的一種主要工具,也是醫院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的重要基礎。生物醫學影像學是如此的重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在20世紀初就改變了它們傳統的疾病和器官的機構模式,建立了國立生物醫學影像學與生物工程學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BiomedicalImagingandBioengineering,NIBIB)。而在我國國家基金的醫學科學三處,影像醫學不再是BME中的一個分支,而是被放到與BME同等的地位。美國最近開展的一項被認為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的腦科學研究計劃,正是生物醫學影像學在神經科學領域的巨大應用。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顯示,BME專業是美國就業領域中需求增長最快的專業,從2010年到2018年預計有72%的增長,而生物醫學影像學又是BME中增長最快的領域。
生物醫學影像學隨時間在飛速地發展,被廣泛應用在臨床和基本生理和生物學的研究之中。大量的新發明出現在生物醫學影像領域,被用于創建新的影像模式;提高圖像的空間與時間分辨率與對比度;提供更為方便使用的影像數據分析和可視化;進行遠程醫療等。生物醫學影像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它的飛速發展不僅需要優秀的生物醫學影像從業人員,也對生物醫學影像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的挑戰。如何提高生物醫學影像人才隊伍的綜合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
1.生物醫學影像學從業者的變化
現代化的大型生物醫學影像設備是集物理、材料、機械、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網絡等多種技術于一體的精密儀器。它的操作、維護和保養均十分復雜,對操作者的素質要求比較高。數十年前,大型生物醫學影像設備的從業者是一些受過醫學圖像培訓的物理學家。隨后,這項工作主要由本科物理專業、研究生醫學物理專業的畢業生充當。而在今天,大型生物醫學影像設備的操作者主要來自于BME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BME的教育由于融合了物理科學、工程方法和技術以及生物醫學,使得BME專業的畢業生極為適合生物醫學影像學方面的工作。生物醫學影像學從業者的變化給人們提出了三個教育中的問題:是否所有的BME學生都需要對生物醫學成像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認識?BME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生物醫學影像學知識?如何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設計及使用成像系統?
2.生物醫學影像學的知識結構和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生物醫學影像學的知識來自于多個學科領域,包括電氣工程學、機械工程學、生物物理學、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生物學等。生物醫學影像學需要具備基本能量物理、輻射、輻射能量與物質的交互、硬件設計與實現、數據收集、分析和可視化、組織器官基于圖像的建模、數學變換、信號和圖像處理、軟件工程、信息論以及高性能計算等多方面的知識。由于生物醫學影像學在BME教育中的重要性,BME的學生即使未來不從事相關的工作,他也應該學習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醫學圖像處理的基礎課程。他們應該理解常用圖像模式的基本成像原理和它們的優缺點,如何進行基本的圖像分析與處理,常用模態圖像的基本解釋等。而未來準備從事相關工作的BME學生,則應該選擇一到兩種影像模式,圍繞它們的具體應用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3.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存在的挑戰
在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存在著一些挑戰阻礙著高質量的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這些挑戰包括有限的動手實踐、教科書中的知識老化等。生物醫學影像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原理與應用緊密結合的學科,實踐教育可以使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節省時間,提高授課的效率。醫療機構對生物醫學影像專業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必須提高醫學影像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在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使用實際影像設備進行教育,往往由于安全問題和成本高而變得不可行。例如,小型x-射線管和在影像中使用的放射線核素在成本上是可行的,但它們所釋放的電離輻射對人體存在安全危害,不適合在高校課堂中使用。如果不考慮安全問題,會發現一臺基礎的磁共振設備就需要數十萬元,而且后期也存在著大量的維護費用,往往不是高校的教育經費可以承擔的。當前,在醫院的放射科、影像科等科室中,現代化的大型生物醫學影像設備被廣泛地采用。而在大學的實體教學中,學生卻往往沒有機會接觸這些設備,這就造成了教學與實踐環節的脫節。另外,生物醫學影像學是一個高速發展的領域,每隔五到十年都會有較重大的突破。而在教學中教材的建設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一本教材往往需要數年才能成形,這就導致了有時教科書和其他教育資源還沒出版就有些過時了。
4.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的資源
在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網絡可以為學生與教師提供了一個開放、共享與實時的資源平臺,大量的不同影像模式和針對不同的生物醫學應用的影像被放在網絡上共享,這就使得學生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圖像形成的方式和認識如何根據工程和科學的需要生成圖像,從而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一個在線的超聲波教程被證明在幫助BME學生學習超聲波的基本知識上比常規教程更為有效。當前,在課堂中使用真正的成像設備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影像設備模擬器則是課堂學習一種非常有用的輔助手段。仿真大腦數據庫可以根據磁共振設備掃描參數的不同生成T1、T2以及PD模式的大腦磁共振圖像。美國的MedSim公司也直接提供了超聲圖像仿真儀用于實體仿真。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驗室、實習基地、模擬器、網絡資源等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提供給學生一些重要的電子資源,便于學生課外自學,鞏固知識,鞏固基礎性、實用性、穩定性的實踐教學資源。根據教育技術的發展,對教學方式、內容與手段等進行改革。從過去的以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應用與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積極引導的方式轉變,構建良好的學習與交互平臺,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高級思維的能力,廣泛而深入地參與到教學過程。
5.生物醫學影像學教育中的教學方法的改進
生物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不再是以課堂灌輸為主,傳統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它的改革勢在必行。如何高質量地完成現代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學科的迅速發展與實際應用的需求產生導致生物醫學影像學技術也不斷創新,新的理論、新的方法被應用于生物醫學影像學領域,如多模態成像系統的出現,從解剖圖像到功能圖像,從宏觀的組織結構影像到微觀的分子影像,成像技術與手段不斷更新等。隨之,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生物醫學影像處理方法,包括圖像的融合、三維圖像分割、圖像動態跟蹤、分子影像分析等。教師的科研方向及課題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采用的理論與方法較新。教師可結合具體的項目,實施“產學研”結合,根據所在領域的國內外研究動態,以專題討論或穿插于課堂教學的方式,及時跟蹤學科發展動態,將最新的知識與先進技術介紹給學生,使其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學術思想與專業知識。此外,宜結合國內外醫學影像乃至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現狀與發展,分析國內相關技術水平與差距,使學生能從宏觀上把握學科知識與相關產業發展情況。
三、小結
醫學影像技術學是醫學領域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較強的實踐性學科。但是由于教育條件的限制,現在很多高校的醫學影像技術學教學手段都還停留于單純的理論授課方式,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不夠全面。基于此,本文我們的主要研究重點就是關于醫學影像技術學的改革問題,了解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以有效的提高醫學影像技術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學;實驗教學;改革創新;分析研究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醫學技術的要求標準也越來越高,影像診斷技術作為現代醫學領域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完善。在這樣的嚴酷現實之下,我們對醫學影像技術學的實驗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教學模式必須要打破傳統的常規模式,向著更加科學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一、醫學影像實驗教學的特殊性
醫學影像技術學是一門基礎性的醫學科目,其在醫學領域中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學生將來更好的適應崗位需求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總的來說,醫學影像實驗教學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應用性強。
他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學習并不能夠讓學生充分的掌握技術的要求,必須要通過有效的實驗課程,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高動手能力和臨床工作能力。
2.新技術推廣應用快、廣。
醫學影像技術學是醫學中的新興學科,它的發展速度非常的快,科研究的領域與空間十分的廣,每當有新的技術手段被應用到臨床醫療之中的時候,實驗教學都必須要緊跟其步伐,避免出現于臨床脫節的現象。
3.和其他學科聯系較多。
醫學影像學技術是其他多種臨床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它與其他的學科之間存在很多的聯系。因此對于醫學影像學的實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操作的技能,而且還要學會應對各種疾病檢查的方法。
二、當前醫學影像技術學實驗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醫學影像技術學有其獨特的特殊性,因此對此的學習也應該具有針對性。但是就當前醫學院校的教學實際來看,很多的學校在這一學科的教學模式上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歸納來看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實驗大綱與實驗教材相對滯后。
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的技術和設備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目前國內的高校使用書籍中并沒有一些新技術、新理論的內容,對于醫學影像技術學方面的實驗指導也非常的少,涉及的新技術方面非常的窄,甚至一些教材中仍然沿用已經淘汰的技術教材,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實驗課學時相對較短。
醫學影像技術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對于他的學習主要應該采用實驗教學的方式,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高校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采用的還是純理論授課的方式,對于實驗教學的課時安排的相對較少,這使很多學生雖然學到了理論知識,但卻不能夠切實的應用到實際之中,造成他們的崗位適應能力差。
3.實驗教學手段單一落后。
以往我們的醫學影像技術學實驗課主要是在實驗室進行的,但是由于實驗室的教學條件有限,能夠聯系的實驗內容也就不充足,一般只能夠進行一些基礎性的實驗實踐,對于當前臨床醫學中常用的大型數字化的設備認識不足。
三、醫學影像技術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醫療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醫學影像技術學作為醫療診斷方式中的重要方式其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總的來說,根據當前的教學實際,進行醫學影像技術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措施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學習實踐活動多樣化,注重在訓練中學習醫學影像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的學習不是純理論的,實驗教學也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今后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加強實踐教學的改革,不斷的引進先進的設備技術,充實教育資源,讓學生能夠及時的了解最新的技術手段,從而有效的提高實際操作技能。
2.注重人才的引進,加強實驗教學人員隊伍建設。
師資能力的不足是當前影像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原來一名實驗教學需要帶一個班級的學生,這大大的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也弱化了對學生的時時指導強度。通過人才引進培養的方式,加強實驗教學人員的隊伍建設,提高實際的教學人數可以大大的改善教學的環境,讓學生更加充分的享受教師資源。
3.健全實驗教學教材和資料庫。
隨著一系列的改革發展,我們要根據技術發展的實際,不斷的將最新的醫學影像技術編撰到教材用書之中,讓學生及時的了解當前的技術形式,從而更好的掌握技術能力。同時我們也要逐步的完善資料庫,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充足的資料來源。
結語
綜上所述,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有其獨特的特殊性,這決定了它需要不斷的進行發展,根據當前各醫學高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結合臨床實際需求和醫學影像技術的新進展,不斷的進行實驗教學改革,為學生走上臨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汪百真,俞曼華,張俊祥,曹明娜.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實驗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07:919-921.
[2]王惠方,梁長華,楊瑞民,陳杰,岳巍,劉儒鵬.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醫藥指南,2013,21:774-775.
[3]邱建峰,謝晉東,王曉燕,王鵬程,侯慶峰.醫學影像物理學(醫學影像成像理論)教學與實驗改革的探討[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08,03:700-702.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相對緊密的學科,是現代口腔疾病診斷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這門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掌握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還必須在實驗操作課上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能力和讀片能力,為今后能更快地勝任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是一門形態科學,與解剖學、病理學一樣,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基本的醫學理論教育及基礎專業理論教學外,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對各類影像診斷學資料的解讀與分析能力,這些影像診斷學資料包括:普通X線攝影、CT、MRI等。在以往的實驗室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傳統的觀片和錄像實驗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教學用片的制作過程極其復雜與繁瑣、制作成本較高、教學片更新速度慢、涉及內容較為局限;教學膠片倉儲不易,隨時間長度增加容易出現老化、變質、圖像模糊等情況。
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相輔相成,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也處速發展的時期,各種成像設備層出不窮,在成像速度及成像質量上都有了極大的改觀。與此同時,各種三維后處理軟件也相應而生,從而帶動了整個口腔影像診斷學科的發展與進步。Sopix影像系統正是這種先進影像技術的一個典型代表,它代表了先進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的發展方向,也必將在未來的實驗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 Sopix在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的功能和特點
Sopix影像系統集簡潔和獨特的功能于一身,最大限度地發揮曝光控制系統E.C.S技術,提供高解析度實時圖像。其高度集成的科技不但提供了數字化技術的所有優勢,在成像時間上也是最短的。Sopix圖像像素可高達125萬,可以在不同尺寸的CCD間轉換。操作的簡單化有利于實驗室的管理,同時節約了時間和費用。它的使用為收集和制作影像實驗教學電子圖片提供了一種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更便利更簡潔,為建設高質量的電子圖片庫提供了大量影像清晰、內容豐富的電子圖片信息基礎。
2 Sopix的應用改進了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手段
以往的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因其條件限制,在授課方式上采用小課教學的模式,學生輪流插片觀看教學片、學生之間相互拍攝膠片。這就要求實驗室配備一套或幾套完整的教學片、觀片燈以及大型拍攝設備。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升級,學生對課程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面臨新的問題,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互相拍攝膠片時對膠片的顯像技術掌握不到位,既使拍片和顯像的時間過長,也對膠片造成了大量浪費;(2)膠片的圖像的清晰度較差、查詢時間較長,更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3)膠片的倉儲需要大空間、合適的環境(包括適宜的溫度與濕度),并且膠片容易出現老化、變質的情況,使得數年甚至數月后圖像就變得模糊不清,無法觀看;(4)在考試時,膠片資料無法滿足考試的隨機性、多樣性,很容易造成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驗脫節,進而無法全面地合理地反映學生對課程的實際掌握能力。綜上所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的需要。
Sopix的出現與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的實驗教學模式,體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便利與合理,實現了高速、高效、高能的數字化教學,規避了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弊端。Sopix的應用不僅解決了傳統膠片的倉儲不便、查找緩慢、保管不易與更新間隔長、成本較高等問題,而且改善了教學環境,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只需通過計算機終端設備,利用Sopix系統就能實現根據課程安排隨意調閱教學片,提取圖像更提高效率、簡單便利、節約時間,而且圖像內容豐富、清晰、存儲數量多,能夠充分顯示每一張影像圖片的細節內容.使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內容以清晰的視角向學生恰當地展現出來,學生可通過操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影像圖片,極大提高實驗課的效率和質量。
3 Sopix的應用改變了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實驗教學模式
Sopix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助的“學導式”教學模式轉變。隨著Sopix系統及網絡技術的發展,醫學教學逐漸實現了以現代化IT網絡為中心的多媒體、多方式教學以及以學生為中心、理論為導向、注重多元化實踐的教育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利用Sopix擁有的大量清晰的圖像庫儲備,高速、高效的傳輸線路,簡單方便的操作等優點,采用瀏覽器觀看和查閱影像資料的方式,先由教師根據所授理論課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可以圍繞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中心問題通過Sopix網絡教師篩選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圖片進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自己得出答案,最后再由教師總結課程內容。在查閱資料的同時,學生還能與教師進行及時交流與溝通,學生有問題能及時得到授課教師的解答,教師的授課效果也得到實時的反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學習的主動性,形成了良性互動,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快速高效地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和讀片能力。
4 Sopix影像成像系統在未來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技能考試中的應用
可以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統的優勢在圖片庫中根據不同的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大綱知識結構不同等級的要求,挑選不同級別的考試片,再通過醫院信息系統(HIS)補充臨床信息資料包括詳細的臨床治療方案、病例檢測結果、手術及準備資料和病人病情跟訪結果等信息。所有考試圖片按照課程要求或者按照難易程度再進行分類,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和難易度不同制作相應的考試圖片存儲于Sopix影像成像系統的服務器中。每個學生可以在計算機終端同時查閱考試圖片。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統完成實驗教學部分的考試,不僅有利于考試圖片長期保存,極大的縮短了利用普通膠片的考試時間,而且避免了傳統考試燈箱或膠片質量問題導致的圖像不清晰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考試變得更加方便、保密、公平、公正,使考試過程得到極大的簡化,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考試負擔。
關鍵詞:影像醫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5-0080-02
自倫琴發現X線不久,X線即用于人體的疾病檢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診斷學。影像醫學是以放射診斷醫學為基礎的涵蓋多種影像技術的學科,如普通X線攝影、數字攝影(CR、DR)、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乳腺鉬靶攝影、CT、磁共振成像、超聲技術、放射性核素掃描(SPECT、PET)等等。近年來,影像設備不斷改進和完善,檢查技術和方法也不斷創新,影像醫學與臨床工作息息相關,影像醫學的發展使得影像醫學的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影像醫學的現狀及進展
1.涉及內容廣泛、繁雜,其基礎學科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醫學基礎課程。當今醫學影像診斷的四大影像技術是CT、磁共振成像、核t學成像和超聲成像[1]。前面提到了影像醫學包含內容的廣泛,而且基于這四大技術的分支學科和邊緣學科也越來越多,不僅各有側重,而且相互交叉。
CT、MRI以及超聲三種成像技術所獲得的影像基本為解剖結構成像,圖像清晰。而核醫學成像不僅可以顯示臟器或病變的解剖學結構,同時還可以提供有關臟器和病變的血流、功能、代謝和受體密度的信息,甚至是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學信息,因此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等等基礎醫學學科都與影像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2.學科發展快,各種影像檢查技術都有突破性進展。近年來各種成像技術均有很大的發展。超聲利用更多的聲學參數作載體,以獲得患者更多的生理、病理信息,血流信號,通過數字化等途徑努力提高聲、像、圖質量,使其能顯示更微細的三維、四維組織結構。對比劑增強和動態CT、磁共振波譜和灌注顯像技術等可顯示血流動力學、分子微觀運動、生理、功能、代謝變化以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等。新的挑戰也促使核醫學向發揮自己優勢的方向快速發展[1]。隨著放射性藥物的發展,核醫學作為生物學、醫學與核能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也隨著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分子核醫學。
而CT、MRI、超聲和核素顯像設備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檢查技術和方法也在不斷地創新,影像診斷已從單一依靠形態變化進行診斷發展成為集形態、功能、代謝改變為一體的綜合診斷體系[2]。
3.設備發展快,多學科影像融合。從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來看,70年代主要是傳統X線影像、核醫學及超聲;從信號角度來看,均以模擬方式進行數據處理。但由于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和數字影像技術的導入,現在所有的裝置均實現了用計算機存貯圖像。
隨著圖像融合技術的發展,一種全新的影像學(解剖―功能影像學)形成了,將CT、MRI解剖結構影像與核醫學SPECT和PET獲得的功能代謝影像相疊加,更有利于病變精確定位和準確定性診斷,其代表設備為PET/CT。現在SPECT/CT、PET/CT和PET/MRI均已應用于臨床。
二、影像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1.教學的步伐相對慢,實際應用能力差。相對于影像技術的飛速發展,影像教學的步伐相對緩慢,究其原因,大致有幾點:其一,教材和教學大綱的限制,教材內容相對陳舊,教學大綱有時滯后于臨床實際的發展;其二,教師自身知識更新速度慢、拓展能力差,對相關學科的關注度欠缺;其三,教師對PACS系統利用不足。
2.影像醫學各專業獨立運行,不利于學科發展。我國很多醫院的影像專業,傳統影像(包括放射、CT、MRI)、超聲、介入、核醫學等多年來都是獨立運行的科室,并未搭建大影像學科發展平臺,或者只是一部分專業的簡單合并而形成“大影像”科。在這種傳統模式下,學生系統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培訓缺乏整體安排,由此培養出的學生臨床工作能力局限,綜合能力差[3]。
三、解決影像醫學教學中所存在問題的教學策略
1.調整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現行的教材特點是各種影像技術都是相對獨立的學科,每門學科分別介紹各系統中各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表現,而就某一疾病而言,需要我們把它的超聲、放射、甚至CT、MRI的影像特點比較出來,才能讓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把所有資料結合起來。
據此,我們可以整合各種影像資源集中安排教學,即X線、CT、MRI及超聲相結合;影像、臨床、解剖和病理結合的新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立體的、三維的影像概念,建立起各種影像間的立體聯系,增強學生多方面影像的認識能力[4]。同時,在教學中必須嚴格遵守臨床診斷思路,不僅要根據影像圖像分析病變的部位和性質,還必須要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資料,做出全面、正確的分析,展現給學生一個影像學的視角,使學生從影像角度對疾病有更全面的認識。
2.分層次教學,將相關內容緊密結合。解剖學是醫學影像教學的基礎,病理改變是醫學影像教學的重點[5]。這要求教師牢固掌握系統、局部、斷層解剖學,能回顧授課內容所涉及部位的解剖結構,并與病理、影像對照,加深理解。影像學中的三維重建技術是展示解剖學位置及相鄰組織器官關系的好方法[6,7],三維重建后的圖像立體感強、解剖結構顯示清楚,還可行多方位多角度觀察,對認識正常及病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且還可以復習解剖知識,利用其進行手術入路等的設計,將影像與臨床緊密結合。
3.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加快知識更新。對于日新月異的影像醫學,教師知識更新速度要快,不僅是專業知識、計算機知識,而且要跨專業、跨學科,比如以前具備了X線、CT、MRI知識,現在還要學習核醫學、超聲知識,及時把臨床的新知識融合到教學中[8]。
4.互動式教學,學與教相互促進。學生們感興趣的是怎樣才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實際中,影像學教師應注重圍繞問題進行教學[9],而影像本身是一門有著生動的圖像的學科,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學與教相互促進。讀片會是一種很好的途徑,在讀片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參加并積極發言,聽取各種觀點,與老師同學相互探討,既可以讓理論知識得以應用,還能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也可以在合適的時機讓學生主持閱片工作,激發他們的自主潛能,提高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10];參加隨訪病例的學習及病例討論也是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好辦法,讓臨床驗證影像,讓影像回歸臨床。另外,在PACS系統上動手操作也可以作為一種補充手段。
現在,醫學成像技術仍在不斷變革,一方面是前述各種系統性能的改進,另一方面還在探索新的成像技術。影像教學的任務仍然艱巨,要求我們不斷總結、積極探索,使影像醫學真正成為臨床的“眼睛”,在R床工作中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少林,王榮福等.核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2.
[2]吳興旺,王樂,劉斌.非影像專業的影像學教學體會與探討[J].安徽醫藥,2013,17(3):534-535.
[3]段小藝,徐貴平,強永乾,郭佑民.“大影像”學科發展對醫學影像專業研究生培養的要求及策略[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4):618-620.
[4]劉東宇,宋玲玲.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2):255-256.
[5]袁小平,陳建宇,李勇等.TBL教學法結合影像診斷思維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4):71-72.
[6]黎楊梅.醫學圖像三維重建[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1):49-51.
[7]廖勝輝.數字化三維重建技術在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3):69-69.
[8]趙繪萍,張紅梅,蔣高民等.影像醫學的教學如何適應影像醫學快速發展[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4,35(1):74-75.
1.1工作人員隊伍質量不高現在在基層醫院中從事放射科工作的醫生大部分為非專業學校畢業,有一部分甚至是退伍軍人。低學歷是普遍存在現象,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中專學歷為主,同時具有放射專業技術資格者更是在少數,這也使得大部分工作人員無法取得編制。影像學的發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滲透到醫學的方方面面,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影像工作者,我們不單是要能勝任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不斷努力探索和發展自己工作,跟上時代的步伐,了解當今世界影像學的發展趨勢,并能不斷的努力自學,去了解和掌握一些影像學的前沿技術和新的理論知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專業技術人員不單是要有廣泛的醫學知識,更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對工作中所遇到的情況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每一種技術操作不但要做好而且也要做的規范,出現問題要能及時恰當地處理,提高我們放射科的工作質量。
1.2放射設備落后在二級乙等以下醫院的放射科中,普遍存在設備陳舊、簡陋、檔次低下等現象,所攝片的清晰度、對比度、黑化度、灰質度等都比較差,從而導致誤診、漏診的病例較多;大量膠片的儲存需要很大的空間,不便于我們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學習,給病人去不同醫院就診也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尤其是基層醫院,很少有CT、MRI、DSA等大型現代化醫療設備,工作人員所從事的也基本上都是應用常規X線檢查,這些問題就表現的更加明顯。
1.3放射技術水平與臨床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區縣的鄉鎮基層工作的放射專業技術人員少,據了解區縣的鄉鎮基層醫院放射室以一名放射工作者,又投照,又作診斷報告醫師,因為工作的需要而不便于外出進修學習。這樣我們的工作人員長期得不到培訓和學習,知識老化,跟不上現代醫學發展的步伐,便不能很好地為臨床提供確切的診斷依據。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而對物質等個方面的也有了新的要求,然而部分基層醫院的經濟效益不好,工作人員待遇偏低,甚至低于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與他們心目中的期望相甚遠,因此導致部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低下,不能更好的努力學習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也就不能與臨床科室配合開展新的技術合作。
1.4部分醫院對影像科室發展的重視不足自20世紀80年代起,數字化X線攝影成像系統締造了X時代的巔峰之作,現代醫學影像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醫學影像學科室是現代化醫院的支柱之一,醫學影像學是臨床醫學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推動現代醫學不斷發展的動力。隨著醫療行業數字化進程的不段深入,醫療影像的數字化發展也越來越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2就業前景分析
2.1醫學影像學就業范圍醫學影像學發展迅速,涉及面廣,是一門新興的而又成熟的學科,醫學影像畢業生就業范圍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組成:①超聲醫學,包括胎兒超聲、腹部超聲、泌尿系統超聲、血管超聲等;②影像診斷,包括傳統的X線診斷、計算機斷層成像(CT)診斷、核磁共振成像(MRI)診斷;③介入放射學,包括穿刺引流、灌注栓塞、成形術、取出異物;④核醫學,包括全身骨成像、甲狀腺功能測定、腎功能測定等;⑤影像技術,包括X線檢查技術、DSA檢查技術、CT檢查技術、MRI檢查技術、超聲檢查技術、核醫學檢查技術等。
2.2醫學影像學的發展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為醫學影像拉開了序幕,20世紀50~60年代被稱為電子時代,影像增強器、超聲成像等出現,成就了放射診斷學,20世紀70~80年代被譽為電子計算機時代,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數字減影血管造(DSA)的發明與應用,被譽為自倫琴發現X射線以后,放射診斷學上最重要的成就,隨后單光子發射體層成像(SPECT)、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ET)的應用讓放射診斷學過渡到了影像診斷學,另外20世紀70年代迅速興起的介入放射學,取得了令人觸目的進展,目前介入放射學以其獨特、簡易、準確的方法和較好的療效,成為了一項同內科、外科治療并行的第三種獨特的治療體系,影像診斷學與介入放射學兩大組成部分形成了這門新的臨床學科———醫學影像學。目前醫學影像學仍在不斷的發展、成熟與進步中。
2.3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迅猛發展畢業生就業機會大大增多隨著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國家加大了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并建立起了遍及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及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使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迅猛發展。同時,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患者對于醫院醫療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較多的患者會選擇相對醫療技術較好的醫療衛生單位,迫使同級同區域的醫療機構競爭加大,醫療機構不得不通過“擴大醫院規模”、“增加床位”及“爭創三甲醫院”等方式來取得優勢,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而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特別是大型的醫學影像設備,就成為相對重要的手段,因此,醫療衛生單位對于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大大增加。于此同時,縱觀目前的醫療體制,醫療衛生單位非常需要影像專業人才,但是又無法提供足夠的人員編制,致使很多醫療衛生單位不得不通過招聘來解決問題,這就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機。
2.4醫學院校影像專業技術學生較少畢業生就業情況較樂觀近幾年醫學影像學的不斷發展,較多醫學院校把重心放到了培養醫學影像診斷醫師上,而忽視了影像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致使影像專業技術人才相對匱乏;然而影像檢查技術不斷提高,醫療機構對于這部分人才需求相對較大,所以他們的就業情況相對較好。
2.5醫療衛生單位對影像技術專業人員學歷要求相對較低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小隨著醫療事業的迅猛發展,醫療衛生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單位都需要學歷在本科以上的醫療一線人員,但是縣及縣級以下衛生單位對于影像技術專業人員的學歷要求并不高,因此醫學影像學專科畢業生就業壓力相對較小,就業前景相對較好。
3就業策略
3.1認真學習理論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進大學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樹立好好學習的信心,杜絕進入大學就能放松的思想。在學習過程中,應提高自己的自覺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要善于思考、提問和總結,努力學習醫學基礎知識,臨床相關知識,尤其是影像學知識,為以后的實習和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
3.2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影像專業學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取得成功,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外,也需要在提高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包括外語能力、電腦操作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等,這些素質需要長期積累磨練,為以后應聘增加一定的優勢。
3.3把握實習機會提高實踐技能進入實習之前,實習生應盡量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到醫院及影像科室的相關制度,并復習鞏固與所實習內容相關的醫學基礎知識、臨床知識和影像學知識,為實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實習過程中,要提高自己的主動性,多看、多問、多做,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臨床病例相結合,理論知識指導實習工作,實習工作鞏固理論知識。應學習如何運用影像檢查方法,知道何種疾病應首選何種檢查方法,應熟練掌握各種影像檢查技術,能夠生成質量好的影像圖像,也要盡力學習如何書寫各系統的影像報告,學習如何把影像學資料與臨床資料相結合,分析解決問題。盡量提高鞏固自己的知識,累積一定的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