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集成電路設計流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集成電路設計流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集成電路設計流程

        第1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關鍵詞]110kV輸電線路;設計施工;要點

        中圖分類號:TM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2-0223-01

        前言

        隨著電力行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從而也帶動了輸電線路的發展。在電力輸送的過程中一般多數是高壓輸變電線路這就需要我們更加重視高壓輸變電線路的設計與維護了要充分考慮設計中的問題擾化設計、科學施工。質量作為衡量輸電線路施工的重要標準,成為所有電力企業關注的焦點。因此,有必要對輸電線路設計施工技術要點進行研究分析。

        1、110kV輸電線路設計流程

        在電力輸送的過程中一般多數是高壓輸變電線路,輸電線路的設計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偟膩碚f,輸電線路的設計流程包括前期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以及施工圖紙設計階段。

        前期設計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對線路工程項目進行調研,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在這一階段,設計人員要結合有關材料對項目內容的真實性、可靠性以及準確性進行分析,同時研究工程項目的經濟性,從而作出準確的工程決策。

        初步設計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對針對線路路徑的選擇以及確定工作。在此階段,設計人員要結合施工要求對施工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變化等進行調查分析,制定多種不同的線路路徑方案,然后再從這些方案中選擇一條最合適的施工路徑。

        施工圖紙設計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對具體的施工進行設計準備。在這一階段,設計人員要對施工流程、施工技術、材料選擇等進行研究確定,同時還要完成電塔圖、截面圖、塔基圖等的繪制工作。

        在完成以上幾個步驟后,輸電線路設計施工便可以開始,但相關人員需注意輸電線路設計施工的技術要點。

        2、110kV輸電線路基礎工程設計施工

        在高壓輸送線路過程中要考慮到埋電線桿的問題所以就要選擇合適的地形地勢。110kV輸電線路桿塔埋入地下的部分稱為基礎,確保110kV輸電線路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因為外力的作用而發生傾倒、變形以及下沉;對于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而言,基礎施工質量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確保110kV輸電線路基礎施工質量意義重大。

        110kV輸電線路經常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澆制基礎,適宜用在線路附近有水源、砂、石的地段。對于轉角塔,因為具有較大上拔力,因此,適宜選擇基礎較大、重量大、抵抗上拔力強的混凝土基礎,結構穩固。進行巖石基礎的施工過程中,首先調研塔位周圍巖石情況,確保和設計勘測情況相同,當存在差異比較大時,需要設計單位進行變更:另外,需在巖石進行打孔插筋、澆灌砂漿、進行承臺的澆制等。

        110kV輸電線路的桿塔以及拉線的基礎,需要確保桿塔在承受各種力的情況下,都不會發生上拔、下陷、傾覆的事故。對于鋼筋混凝土電桿而言,其桿腿直接埋入地下,而對于鐵塔而言,需要通過混凝土基礎以及地腳進行固定。

        3、110kV輸電線路設計施工技術要點

        3.1 線路路徑優化設計

        輸電線路的路徑選擇直接關系到一個工程是否正常實施以及是否保證經濟效益的標準。因此,相關設計人員一般會實地以及圖上勘察,通過對勘察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多種路線設計方案然后再經過方案可行性、經濟性、安全性以及維護方便性等的分析,確定一條最優施工路徑。同時,設計路線應避免與其他線路的交叉重疊,并且不要選擇地質條件差或者污染嚴重的地區。另外,所選路線應在最大限度上靠近公路,以便于維護。

        3.2 桿塔的選擇與優化設計

        桿塔是線路的基礎,桿塔施工費用占到整個線路工程費用的1/3,因此桿塔的選擇與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工程的安全性、經濟性。在桿塔的配置上要排定出最佳方案,制定周密的工作計劃。桿塔結構設計采用極限狀態設計法,即結構在規定的負荷下發生形變或開縫的限值條件下,保證線路安全。定位是高壓輸電線路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定位的質量不僅關系到施工的安全也對造價和后期維護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設計人員應充分考慮工程線路的施工要求,確保電桿與電塔的數量科學合理;其次,設計人員還要結合工程路線的施工要求選擇規格合適的桿塔,以保證工程的安全性以及線路的使用壽命;再次,設計人員要充分結合施工地點的自然環境,選擇合適的桿塔。最后,施工方還要考慮到土地資源的節約,盡量選擇占地面積較小的桿塔。

        3.3 導線的選擇

        導線是實現遠距離輸電的關鍵要素,合適的導線不僅能滿足基本的輸電要求,還能有效減少線路損耗,提高線路運行的安全性。高壓輸電線路中對導線的選擇要求是比較高的不僅要考慮到電流的密度及強弱,還要考慮外在h境的影響及無線干擾等問題。因此導線必須要有適宜的導電性能以及張力等因素的要求,還要考慮到安全因素計算導線與地線短路電流并根據具體實際情況來綜合判定做出選擇進行設計。在選擇導線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導線的截面大小。設計人員要根據電力系統提供的技術參數,確定應選擇多大截面的導線。在截面確定的前提下還要考慮導線選擇的經濟效益,應盡量選擇造價低的導線,以確保導線經濟性與技術性的統一。

        3.4 防雷與絕緣配合設計

        在輸電線路正常運行中,可能會遇到雷雨天氣,絕緣配合的作用便是保證線路此時還能正常運行。雷擊是造成輸電線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設計施工時必須要考慮到避需設施的設計通常情況下,需要在桿塔上設置避需線;在進行避需設計時,設計師要考慮電力企業對輸電線路的電壓要求,以及施工地區的氣象條件和變化規律,結合以往同類工程的相關經驗確定避需線的數量、保護角度等各種技術參數。另外,還要注意對避需線的絕緣設計,根據電壓荷載選擇合適的絕緣子形式與片數。

        3.5 線路施工勘測定位

        一般施工勘測卞要包括定線測量、平斷面測量。定線測量是將輸電線路在實地標注出來,并對輸電線路的實際長度進行測量;平斷面測量是對路線所過地區周圍的地貌情況進行調查,并繪制地貌平面圖。通常情況下,使用衛星定位技術對路線平斷面進行測量。在勘測完成后,施工人員就可對桿塔施工位置進行定位。定位時要盡量避免使用孤立檔距,以防造成施工困難,同時在結冰嚴重的地區施工人員要盡量縮小檔距。另外,在定位山區桿塔時還應考慮到邊坡的穩定性。

        3.7 施工現場調整

        在正式施工過程中經常存在設計方案無法完全實現的狀況,此時就需要施工人員對工程設計進行現場調整。在進行施工現場調整時同樣要遵循安全性、經濟性以及技術性等原則。

        4、結語

        隨著電網事業的進步,高壓線路日益增多,輸變電是電力系統的核心,高壓輸變電線路擔負著輸變電的重任,意義重大。110kV輸電線路設計施工上的各個階段都需進行嚴格的控制,以提高設計的科學合理性,為線路的正常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確保輸電線路的質量,進而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第2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集成電路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現代電子信息科技的核心技術,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鑒于我國集成電路市場持續快速的增長,對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人員需求也日益增加。集成電路是知識密集型的高技術產業,但人才缺失的問題是影響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據統計,2012年我國對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的需求是30萬人 [1-2]。為加大集成電路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更好地滿足集成電路產業的人才需求,2003年教育部實施了“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計劃,同時增設了“集成電路設計和集成系統”的本科專業,很多高校都相繼開設了相關專業,大力培養集成電路領域高水平的骨干專業技術人才[3]。

        黑龍江大學的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自2005年成立以來,從本科教學體系的建立、本科教學內容的制定與實施、師資力量的培養與發展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完善。本文將結合多年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的本科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對相關院校集成電路設計專業本科教學的多方面調研,針對黑龍江大學該專業的本科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探索,以期提高本科教學水平,切實做好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

        一、完善課程設置

        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關鍵。2009年,黑龍江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制定了該專業的課程體系,經過這幾年教學工作的開展與施行,發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于是在2014年黑龍江大學開展的教學計劃及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中進行了再次的改進和完善。

        首先,在課程設置與課時安排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部分課程調整其所開設的學期及課時安排,不同課程中內容重疊的章節或相關性較大的部分可進行適當刪減或融合。如:在原來的課程設置中,“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與“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分別設置在教學第六學期和第七學期。由于“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中是以門級電路設計為基礎,所以學生在未進行模擬集成電路課程的講授前,對于各種元器件的基本結構、特性、工作原理、基本參數、工藝和版圖等這些基礎知識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對門級電路的整體設計分析難以理解和掌握,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教學效果;而若在“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中添加入相關知識,與“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中本應有的器件、工藝和版圖的相關內容又會出現重疊。在調整后的課程設置中,先開設了“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將器件、工藝和版圖的基礎知識首先進行講授,令學生對于各器件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及特性能夠熟悉了解;在隨后“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的學習中,對于應用各器件進行電路構建時會更加得心應手,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避免了內容重復講授的問題。此外,這樣的課程設置安排,將有利于本科生在“大學生集成電路設計大賽”的參與和競爭,避免因學期課程的設置問題,導致學生還未深入地接觸學習相關的理論課程及實驗課程,從而出現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實踐操作不熟練等種種情況,致使影響到參賽過程的發揮。調整課程安排后,本科生通過秋季學期中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在參與春季大賽時能夠確保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具有較充足的參賽準備,通過團隊合作較好地完成大賽的各項環節,贏取良好賽果,為學校、學院及個人爭得榮譽,收獲寶貴的參賽經驗。

        其次,適當降低理論課難度,將教學重點放在掌握集成電路設計及分析方法上,而不是讓復雜煩瑣的公式推導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集成電路設計的方法和流程。

        第三,在選擇優秀國內外教材進行教學的同時,從科研前沿、新興產品及技術、行業需求等方面提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時了解前沿動態,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變革教學理念與模式

        CDIO(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理念,是目前國內外各高校開始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將工程創新教育結合課程教學模式,旨在緩解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沖突[4]。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黑龍江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的“數?;旌霞呻娐吩O計”課程,基于“逐次逼近型模數轉換器(SAR ADC)”的課題項目開展教學內容,將各個獨立分散的模擬或數字電路模塊的設計進行有機串聯,使之成為具有連貫性的課題實踐內容。在教學周期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令學生“做中學”,讓學生有目的地將理論切實應用于實踐中,完成“構思、設計、實踐和驗證”的整體流程,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集成電路全定制方案的具體實施方法及設計操作流程。同時,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隊合作,在組內或組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中,相互促進提高,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團隊工作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并可以通過對新結構、新想法進行不同程度獎勵加分的形式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力。此外,該門課程的考核形式也不同,不是通過以往的試卷筆試形式來確定學生得分,而是以畢業論文的撰寫要求,令每一組提供一份完整翔實的數據報告,鍛煉學生撰寫論文、數據整理的能力,為接下來學期中的畢業設計打下一定的基礎。而對于教師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青年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和素質??赏ㄟ^參加研討會、專業講座、企業實習、項目合作等途徑分享和學習實踐經驗,同時還應定期邀請校外專家或專業工程師進行集成電路方面的專業座談、學術交流、技術培訓等,進行教學及實踐的指導。

        三、加強EDA實踐教學

        首先,根據企業的技術需求,引進目前使用的主流EDA工具軟件,讓學生在就業前就可以熟練掌握應用,將工程實際和實驗教學緊密聯系,積累經驗的同時增加學生就業及繼續深造的機會,為今后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2009―2015年,黑龍江大學先后引進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平臺Xilinx和FPGA實驗箱、華大九天開發的全定制集成電路EDA設計工具Aether以及Synopsys公司的EDA設計工具等,最大可能地滿足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而面對目前學生人數眾多但實驗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如果可以借助黑龍江大學的校園網進行網絡集成電路設計平臺的搭建,實現遠程登錄,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的需要[5]。

        其次,根據企業崗位的需求可合理安排EDA實踐教學內容,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學時。如通過運算放大器、差分放大器、采樣電路、比較器電路、DAC、邏輯門電路、有限狀態機、分頻器、數顯鍵盤控制等各種類型電路模塊的設計和仿真分析,令學生掌握數字、模擬、數?;旌霞呻娐返脑O計方法及流程,在了解企業對于數字、模擬、數?;旌霞呻娐吩O計以及版圖設計等崗位要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模塊課程的學習與實踐操作的鍛煉,使學生對于相關的EDA實踐內容真正融會貫通,為今后就業做好充足的準備。

        第三,根據集成電路設計本科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各應用軟件為基礎,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方法,選取結合于理論課程內容的實例,制定和編寫相應內容的實驗課件及操作流程手冊,如黑龍江大學的“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和“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都已制定了比較詳盡的實踐手冊及實驗內容課件;通過網絡平臺,使學生能夠更加方便地分享教學資源并充分利用資源隨時隨地地學習。

        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第3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關鍵詞:IP技術 模擬集成電路 流程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b)-00-02

        1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意義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突飛猛進。以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集成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作為當今信息時代的核心技術產品,其在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以及人類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已經不言

        而喻。

        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經歷了若干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屬小規模集成電路(SSI),集成度僅100個元件;60年展的是中規模集成電路(MSI),集成度為1000個元件;70年代又發展了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大于1000個元件;70年代末進一步發展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集成度在105個元件;80年代更進一步發展了特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度比VLSI又提高了一個數量級,達到106個元件以上。這些飛躍主要集中在數字領域。

        (1)自然界信號的處理:自然界的產生的信號,至少在宏觀上是模擬量。高品質麥克風接收樂隊聲音時輸出電壓幅值從幾微伏變化到幾百微伏。視頻照相機中的光電池的電流低達每毫秒幾個電子。地震儀傳感器產生的輸出電壓的范圍從地球微小振動時的幾微伏到強烈地震時的幾百毫伏。由于所有這些信號都必須在數字領域進行多方面的處理,所以我們看到,每個這樣的系統都要包含一個模一數轉換器(AD,C)。

        (2)數字通信:由于不同系統產生的二進制數據往往要傳輸很長的距離。一個高速的二進制數據流在通過一個很長的電纜后,信號會衰減和失真,為了改善通信質量,系統可以輸入多電平信號,而不是二進制信號?,F代通信系統中廣泛采用多電平信號,這樣,在發射器中需要數一模轉換器(DAC)把組合的二進制數據轉換為多電平信號,而在接收器中需要使用模一數轉換器(ADC)以確定所傳輸的電平。

        (3)磁盤驅動電子學計算機硬盤中的數據采用磁性原理以二進制形式存儲。然而,當數據被磁頭讀取并轉換為電信號時,為了進一步的處理,信號需要被放大、濾波和數字化。

        (4)無線接收器:射頻接收器的天線接收到的信號,其幅度只有幾微伏,而中心頻率達到幾GHz。此外,信號伴隨很大的干擾,因此接收器在放大低電平信號時必須具有極小噪聲、工作在高頻并能抑制大的有害分量。這些都對模擬設計有很大的挑戰性。

        (5)傳感器:機械的、電的和光學的傳感器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視頻照相機裝有一個光敏二極管陣列,以將像點轉換為電流;超聲系統使用聲音傳感器產生一個與超聲波形幅度成一定比例的電壓。放大、濾波和A/D轉換在這些應用中都是基本的功能。

        (6)微處理器和存儲器:大量模擬電路設計專家參與了現代的微處理器和存儲器的設計。許多涉及到大規模芯片內部或不同芯片之間的數據和時鐘的分布和時序的問題要求將高速信號作為模擬波形處理。而且芯片上信號間和電源間互連中的非理想性以及封裝寄生參數要求對模擬電路設計有一個完整的理解。半導體存儲器廣泛使用的高速/讀出放大器0也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許多模擬技術。因此人們經常說高速數字電路設計實際上是模擬電路的

        設計。

        2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流程概念

        在集成電路工藝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系統芯片SOC和IP技術越來越成為IC業界廣泛關注的焦點。隨著集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集成度的迅速提高,集成電路芯片的設計工作越來越復雜,因而急需在設計方法和設計工具這兩方面有一個大的變革,這就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設計革命。各種計算機輔助工具及設計方法學的誕生正是為了適應這樣的要求。

        一方面,面市時間的壓力和新的工藝技術的發展允許更高的集成度,使得設計向更高的抽象層次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設計復雜度越來越高的問題。數字集成電路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它很快的從基于單元的設計發展到基于模塊、IP和IP復用的

        設計。

        另一方面,工藝尺寸的縮短使得設計向相反的方向發展:由于物理效應對電路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就要求在設計中考慮更低層次的細節問題。器件數目的增多、信號完整性、電子遷移和功耗分析等問題的出現使得設計日益復雜。

        3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流程

        3.1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系統環境

        集成電路的設計由于必須通過計算機輔助完成整個過程,所以對軟件和硬件配置都有較高的要求。

        (1)模擬集成電路設計EDA工具種類及其舉例

        設計資料庫―Cadence Design Framework11

        電路編輯軟件―Text editor/Schematic editor

        電路模擬軟件―Spectre,HSPICE,Nanosim

        版圖編輯軟件―Cadence virtuoso,Laker

        物理驗證軟件―Diva,Dracula,Calibre,Hercules

        (2)系統環境

        工作站環境;Unix-Based作業系統;由于EDA軟件的運行和數據的保存需要穩定的計算機環境,所以集成電路的設計通常采用Unix-Based的作業系統,如圖1所示的工作站系統?,F在的集成電路設計都是團隊協作完成的,甚至工程師們在不同的地點進行遠程協作設計。EDA軟件、工作站系統的資源合理配置和數據庫的有效管理將是集成電路設計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

        3.2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流程概述

        根據處理信號類型的不同,集成電路一般可以分為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和數?;旌霞呻娐罚鼈兊脑O計方法和設計流程是不同的,在這部分和以后的章節中我們將著重講述模擬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和流程。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過程,它通過電路來實現設計目標,與電路分析剛好相反。電路的分析是一個由電路作為起點去發現其特性的過程。電路的綜合或者設計則是從一套期望的性能參數開始去尋找一個令人滿意的電路,對于一個設計問題,解決方案可能不是唯一的,這樣就給予了設計者去創造的機會。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包括若干個階段,設計模擬集成電路一般的過程。

        (l)系統規格定義;(2)電路設計;(3)電路模擬;(4)版圖實現;(5)物理驗證;(6)參數提取后仿真;(7)可靠性分析;(8)芯片制造;(9)測試。

        除了制造階段外,設計師應對其余各階段負責。設計流程從一個設計構思開始,明確設計要求和進行綜合設計。為了確認設計的正確性,設計師要應用模擬方法評估電路的性能。

        這時可能要根據模擬結果對電路作進一步改進,反復進行綜合和模擬。一旦電路性能的模擬結果能滿足設計要求就進行另一個主要設計工作―電路的幾何描述(版圖設計)。版圖完成并經過物理驗證后需要將布局、布線形成的寄生效應考慮進去再次進行計算機模擬。如果模擬結果也滿足設計要求就可以進行制造了。

        3.3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流程分述

        (1)系統規格定義

        這個階段系統工程師把整個系統和其子系統看成是一個個只有輸入輸出關系的/黑盒子,不僅要對其中每一個進行功能定義,而且還要提出時序、功耗、面積、信噪比等性能參數的范圍要求。

        (2)電路設計

        根據設計要求,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工藝制程;然后合理的構架系統,例如并行的還是串行的,差分的還是單端的;依照架構來決定元件的組合,例如,電流鏡類型還是補償類型;根據交、直流參數決定晶體管工作偏置點和晶體管大小;依環境估計負載形態和負載值。由于模擬集成電路的復雜性和變化的多樣性,目前還沒有EDA廠商能夠提供完全解決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的工具,此環節基本上通過手工計算來完成的。

        (3)電路模擬

        設計工程師必須確認設計是正確的,為此要基于晶體管模型,借助EDA工具進行電路性能的評估,分析。在這個階段要依據電路仿真結果來修改晶體管參數;依制程參數的變異來確定電路工作的區間和限制;驗證環境因素的變化對電路性能的影響;最后還要通過仿真結果指導下一步的版圖實現,例如,版圖對稱性要求,電源線的寬度。

        (4)版圖實現

        電路的設計及模擬決定電路的組成及相關參數,但并不能直接送往晶圓代工廠進行制作。設計工程師需提供集成電路的物理幾何描述稱為版圖。這個環節就是要把設計的電路轉換為圖形描述格式。模擬集成電路通常是以全定制方法進行手工的版圖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設計規則、匹配性、噪聲、串擾、寄生效應、防門鎖等對電路性能和可制造性的影響。雖然現在出現了許多高級的全定制輔助設計方法,仍然無法保證手工設計對版圖布局和各種效應的考慮全面性。

        (5)物理驗證

        版圖的設計是否滿足晶圓代工廠的制造可靠性需求?從電路轉換到版圖是否引入了新的錯誤?物理驗證階段將通過設計規則檢查(DRC,Design Rule Cheek)和版圖網表與電路原理圖的比對(VLS,Layout Versus schematic)解決上述的兩類驗證問題。幾何規則檢查用于保證版圖在工藝上的可實現性。它以給定的設計規則為標準,對最小線寬、最小圖形間距、孔尺寸、柵和源漏區的最小交疊面積等工藝限制進行檢查。版圖網表與電路原理圖的比對用來保證版圖的設計與其電路設計的匹配。VLS工具從版圖中提取包含電氣連接屬性和尺寸大小的電路網表,然后與原理圖得到的網表進行比較,檢查兩者是否一致。

        參考文獻

        第4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以集成電路為龍頭的信息技術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重要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國家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2000年,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18號文件),2011年1月28日,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11年1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我國的集成電路設計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產業發展水平。2013年,全國進口產品金額最大的類別是集成電路芯片,超過石油進口。201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集成電路(芯片)產業,明確指出,要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2014年6月,國務院頒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加快推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10月底1200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投資基金成立。集成電路設計人才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2010年,我國芯片設計人員達不到需求的10%,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當前國內高等院校的一個迫切任務[1]。為滿足市場對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的需求,2001年,教育部開始批準設置“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2]。

        我校2002年開設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期間,由于專業調整,暫停招生。2012年,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恢復本科招生,主要專業方向為集成電路設計。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集成電路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3]。本文根據培養模式要求,從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優化兩個方面對集成電路設計方向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

        一、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不太重視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皩I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和“晶體管原理”是集成電路設計的專業基礎課,為后續更好地學習專業方向課提供理論基礎。如果基礎不打扎實,將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存在較大困難,更甚者將導致其學業荒廢。例如,如果沒有很好掌握MOS晶體管的結構、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學生在后面學習CMOS模擬放大器和差分運放電路時將會是一頭霧水,不可能學得懂。

        但國內某些高校將這些課程設置為選修課,開設較少課時量,學生不能全面、深入地學習;有些院校甚至不開設這些課程[4]。比如,我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沒有開設“晶體管原理”這門課程,而是將其內容合并到“模擬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這門課程中去。

        2.課程開設順序不合理。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寬口徑專業課之間存在環環相扣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并且,在各類專業課的內部也存在這樣的關系。如果在前面的知識沒學好的基礎上,開設后面的課程,將直接導致學生學不懂,嚴重影響其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某些高校的培養計劃中,沒有開設“半導體物理”,直接開設“晶體管原理”,造成了學生在學習“晶體管原理”課程時沒有“半導體物理”課程的基礎,很難進入狀態,學習興趣受到嚴重影響[5]。具體比如在學習MOS晶體管的工作狀態時,如果沒有半導體物理中的能帶理論,就根本沒辦法掌握閥值電壓的概念,以及閥值電壓與哪些因素有關。

        3. 課程內容理論性太強,嚴重打擊學生積極性?!皩I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和“晶體管原理”這些專業基礎課程本身理論性就很強,公式推導較多,并且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數學基礎。而我們有些教師在授課時,過分強調公式推導以及電路各性能參數的推導,而不是側重于對結構原理、工作機制和工作特性的掌握,使得學生(尤其是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極大打擊[6]。

        二、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1“。 4+3+2”專業課程體系。形成“4+3+2”專業課程體系模式:“4”是專業基礎課“專業物理”、“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和“晶體管原理”;“3”是專業方向課“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集成電路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CAD”;“2”是寬口徑專業課“集成電路應用”、“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實行主講教師負責制。依照整體優化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習每門專業課所需掌握的基礎知識,環環相扣,合理設置各專業課的開課先后順序,形成先專業基礎課,再專業方向課,然后寬口徑專業課程的開設模式。

        我校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本科生實行信息科學大類培養模式,也就是三個本科專業

        大學一年級、二年級統一開設課程,主要開設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力學、熱學、電磁學和光學等課程,重在增強學生的數學、物理等基礎知識,為各專業后續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的學習打下很好的理論基礎。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分專業開設專業課程。為了均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各學期的學習負擔,大學三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理論物理導論”和“固體物理與半導體物理”兩門專業基礎課程。其中“固體物理與半導體物理”這門課程是將固體物理知識和半導體物理知識結合在一起,課時量為64學時,由2位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其目的是既能讓學生掌握后續專業方向課學習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又不過分增加學生的負擔。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開設“電子器件基礎”、“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集成電路設計CAD”和“微電子工藝學”等專業課程。由于“電子器件基礎”是其他三門課程學習的基礎,為了保證學習的延續性,擬將“電子器件基礎”這門課程的開設時間定為學期的1~12周,而其他3門課程的開課時間從第6周開始,從而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專業方向課時具有高的學習效率和大的學習興趣。另外,“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課程設置96學時,由2位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并且,先講授“CMOS模擬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的內容,課時量為48學時,開設時間為6~17周;再講授“CMOS數字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的內容,課時量為48學時,開設時間為8~19周。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開設“集成電路應用”和“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技術”等寬口徑專業課程,并設置其為選修課,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對于有意向考研的同學,可以減少學習壓力,專心考研;同時,對于要找工作的同學,可以更多了解專業方面知識,為找到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優化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由于我校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本科生采用信息科學大類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要在大學三年級才能開始開設,時間緊湊。為實現我校集成電路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緊跟集成電路發展前沿、具有較強實用性和創新性的集成電路設計人才,需要對集成電路設計方向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其學習重點應該是掌握基礎的電路結構、電路工作特性和電路分析基本方法等,而不是糾結于電路各性能參數的推導。

        在“固體物理與半導體物理”和“晶體管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要盡量避免冗長的公式及煩瑣的推導,側重于對基本原理及特性的物理意義的學習,以免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MOS器件是目前集成電路設計的基礎,因此,在“晶體管原理”中應當詳細講授MOS器件的結構、工作原理和特性,而雙極型器件可以稍微弱化些。

        對于專業方向課程,教師不但要講授集成電路設計方面的知識,也要側重于集成電路設計工具的使用,以及基本的集成電路版圖知識、集成電路工藝流程,尤其是CMOS工藝等相關內容的教學。實驗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專業方向課程中要增加實驗教學的課時量。例如,在“CMOS模擬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課程中,總課時量為48學時不變,理論課由原來的38學時減少至36學時,實驗教學由原來的10學時增加至12個學時。36學時的理論課包含了單級運算放大器、差分運算放大器、無源/有源電流鏡、基準電壓源電路、開關電路等多種電路結構。12個學時的實驗教學中2學時作為EDA工具學習,留給學生10個學時獨自進行電路設計。從而保證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課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有效地促進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5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摘 要】本文從分析集成電路設計實踐教學的特點入手,對集成電路設計實驗中引入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的必要性、作用分析及具體實施方法進行了具體探討,并提出了研究型實踐教學對老師、對學生的要求。

        關鍵詞 實踐教學;集成電路

        基金項目:南京郵電大學教改項目(JG03314JX17)。

        作者簡介:夏曉娟(1982—),女,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從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傳統集成電路設計和生產流程近年來已經發生了改變,且電子產品發展迅速,集成電路設計是與最前沿科技緊密相連的一個方向,相關的課程也應與前沿科技緊密相連,課程的學習更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集成電路設計實驗應在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基礎上,在“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方面進行探討和實踐?!把芯啃蛯嵺`教學模式”是指在實踐教學中指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用于行業實際問題分析的一種實踐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創造性的運用知識、自主的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1-2]。

        1 確立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產業是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傳統集成電路設計和生產流程近年來已經發生了改變,大多設計均采用無生產線設計,加工采用代工方式。成電路設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集成電路設計過程需要集成電路專業人才經過嚴格的實踐訓練并且積累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全國集成電路設計相關企業對于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嚴格,越來越需要能力型的、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應聘的條件之一就是需要有集成電路設計的相關經驗。作為一般理工科院校集成電路專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對集成電路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認識。因此,我們應該改變傳統觀念,樹立IC設計研究型人才培養觀。

        集成電路設計實踐主要是提供學生一個實踐平臺,采用先進的集成電路仿真軟件,將書本上的知識采用模擬的方法進行加深理解。實踐內容既是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以及課程設計中所學知識的應用,又是與最前沿科技緊密聯系的。而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也缺乏與前沿科技的聯系,因此需要進行教學改革的探討和實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實踐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先進的教學模式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措施。研究型教學模式,又稱為研討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掌握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提高素質為目的的一種新模式。集成電路設計實踐同樣需要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研究型IC設計人才。

        2 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的作用分析

        集成電路設計實踐引入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可以使相關領域的學生真正實現學有所用,不僅學習了集成電路設計的軟件知識,同時可以將課堂的理論知識通過工藝模型、電路設計、仿真方法來復現,從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論知識,而且可以通過一些電路實例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激發學習的興趣。

        集成電路設計是實踐性很強的一個方向,要求將工藝、器件、電路、版圖四個方面的理論課程融會貫通,而傳統的實踐教學旨在加強學生對軟件的認識,忽略對理論內容的加深與貫通。通過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的開展,可以在保證教學大綱不變的前提下,通過選擇適用性較強的實踐內容,使學生一方面能夠將各門理論課的知識加深及貫通,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接觸到用人單位感興趣的課題內容,有利于學生加強實踐的動力和持續進步。通過研究型實踐,對學校而言,可以培養更優秀學生;對學生而言,可以掌握前沿知識、促進就業。

        研究型實踐成果的實現為學生的晉升、發展提供支持。學生的實踐研究成果如能公開發表或獲獎,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這無形中為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晉升、發展增加籌碼。這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是其他任何實踐模式都不可比擬的。同時,研究型實踐教學鼓勵學生多看文獻、多寫總結報告,這也為學生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3 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3.1 課程結構優化

        指導學生接觸各類資料,能夠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以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完成對知識的一個探求過程;對實驗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和完善,使課程體系更全面更科學,更能貼近行業發展,更能體現學生的主動性。

        3.2 采用課堂討論進行專題研討的教學方法

        在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中,師生互動有助于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根據課程需要,結合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采用與行業內吻合的實驗軟件,挑選合適的電路原型做仿真設計,并共同探討電路的優化方案。

        3.3 專業資料查詢能力培養

        為學生提供研究資料或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查詢、整理,鼓勵學生從圖書館、書店、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文獻資料,以充實自己的研究基礎。提醒學生要對已收集的資料進行批判性的研究,去偽存真,指導學生從這些資料中總結、分析、解釋與實踐研究課題相關的理論、知識經驗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3.4 指導學生撰寫專題論文(報告)

        在研究型實踐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論文、調查報告、工作研究、分析報告、可行性論證報告等形式記錄實踐研究成果。在撰寫論文時,要求學生要了解實踐課題研究報告的一般撰寫格式;要先擬訂論文的寫作提綱,組織好論文的結構,做到綱舉目張;會用簡練、嚴謹、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不追求文章的長短。指導學生開展專題電路討論,由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來查找文獻資料,進行研究,完成電路設計和仿真,最后完成專題論文的撰寫。

        3.5 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

        為調動學生參與科研創新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參加老師的課題,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研究型”的思維模式。

        4 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

        4.1 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

        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熟練地掌握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內在結構,還要掌握與課程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的基本技能;二是要掌握學科最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了解課程所涉及學科的最新動態和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要熟練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 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要求

        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要求:一是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儲備了比較完備的基礎知識;二是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熟練掌握集成電路的一些理論知識;三是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學能力;四是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在研究型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黃雪梅.研究型實踐教學有效實現的三個關鍵環節[J].理工高教研究, 2009,4,28(2):136-137.

        第6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 產業集群 集成電路(IC)產業 產業優化升級

        全球價值鏈下的產業升級理論回顧

        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化進程加快,跨國公司越來越注重分解生產鏈,并在全球范圍內分配生產鏈,綜合合理利用全球資源,尋求比較優勢,從而達到減低成本的目的。在跨國公司的這一生產取向下,全球產業鏈現象越來越明顯,并在此基礎上產生產品價值來源的重新組合,即形成全球價值鏈。

        全球價值鏈理論根源于20世紀80年代國際商業研究者提出和發展起來的價值鏈理論。從全球價值鏈角度出發,Kaplinsky(2002)認為存在四種不同層次的產業升級模式,從低到高、迭次推進的工藝流程升級、產品升級、產業功能升級和鏈條升級四種方式。

        不同層次產業升級所要求的技術水平不同,創新人員涉及的綜合素質要求不同,要求其為實現該層次創新的投入不同,面臨的風險系數也不同,因此,升級的空間和帶來的附加價值差別也十分巨大。工藝流程升級可以通過員工的短期技術培訓、更換新設備、提高各工廠車間的生產配合等簡單方式(也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如福特的汽車流水線)來實現,因此帶來的附加價值最少;產品升級對技術的要求稍高,它需要研發更新的、更便利的、更實用的、更加高檔的產品,獲得的附加價值要高于產品工藝流程升級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功能升級要改變自身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從附加價值低的部分向附加價值高的部分轉移,從而獲得更高的附加價值;價值鏈條升級要求離開原來的價值鏈,尋求新的價值鏈。

        上海IC產業現狀分析

        集成電路產業,即IC產業,已成為引導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堅,該產業是否景氣會引起世界范圍內的經濟波動。目前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將IC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并作為重點產業進行扶持和培養。IC產業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IC產業的發展狀況直接決定了該地區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位勢。IC產業鏈主要由設計、制造、測試封裝三個板塊組成,相應地,企業也大致分為設計企業、IC制造企業、封裝測試企業。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在中央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IC產業抓住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產業轉移的機遇,大力推進外資(特別是臺資)集成電路產業向上海進行技術轉移。隨著中芯國際、宏力、泰隆、英特爾和IBM等制造、封裝、測試項目以及威盛、智原、揚智、旭上、芯成等IC設計企業相繼在上海落戶,一條囊括設計、光罩、制造、封裝測試以及設備、材料等支持服務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初步形成,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的整體水平大大提升。

        2005年,上海市的集成電路設計業通過重點建設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上海產業化基地和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生產力促進中心,已在全國范圍內“開創了基地式集群發展的先河”,綜合發展能力開始在全國領先。至2005年11月,上海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數量已經從2000年初的17家發展到145家,數量占全國總量的25%;上海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個人獲得國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數量連續五年保持全國第一;上海設計企業標準工藝自主設計能力已從2000年的0.6微米躍升至2005年的0.13微米;上海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已從2000年的2億多元發展到2004年的11.1億元,年增長率達70%;上海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凝聚了集成電路設計專業人才4000多人。

        可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一個涵蓋設計、封裝、測試等上下游相關產業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框架已形成。

        由上可知,上海信息產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在世界信息產業鏈上的地位不高。按照附加價值高低可以將全球價值鏈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所處的產業價值鏈的高端,他們擁有品牌,負責標準制定和產品研發以及系統集成,控制著核心產品和新產品的生產;第二部分為日本所處的次高端,日本是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的第二大國,是世界消費電子產品的霸主,在微電子、光電子產品以及計算機方面僅次于美國,并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尤其擁有精湛的生產工藝;第三部分為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等新興國家和地區,他們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中端,經過積累,他們已具備較好的生產技術,正發展成為集成電路等部分關鍵元器件的生產基地,并生產部分高端產品和新產品;而上海地區仍然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主要從事一般元器件的生產以及整機的加工和組裝。

        價值鏈在全球化的同時,本身的構成也發生著變化,使得價值鏈低端附加值低的部分更加邊緣化,進一步降低該部分的附加值,相應地,高端部分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價值鏈弧度收縮,導致國際國內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國際上,隨著跨國公司外包低價值鏈附加值部分,發達國家獲取的收益越來越高,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越來越少。

        從國內來看,掌握大量資本和先進技術的群體可以從全球搜索利潤,而勞動者由于低端產業轉移面臨就業困境。這就使得上海信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上海IC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上海市近年來IC產業的發展狀況來看,上海市已經成為我國IC產業的支柱之一;然而,從上海IC產業產值的分布來看,其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發展面臨眾多挑戰。

        (一)缺乏技術創新能力且對外依賴度高

        上海IC產業區技術提升的主要來源并不是大規模的自主研究和開發創新,FDI和眾多跨國企業成為上海IC產業的主要資金供應渠道和技術創新源泉,上海IC產業因尚未掌握核心技術,而在國際技術標準上受制于人。信息產業技術處于主導地位的發達國家,為了保護自己對技術的壟斷地位和國際競爭力,對出口技術和設備都嚴格控制。

        例如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是通過引進中國臺灣的技術和資金建立起來的,一方面使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在相對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并使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制造水平縮短了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另一方面使上海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進一步發展有賴于引進更多的臺灣技術,形成技術發展過程中明顯的“路徑依賴”。

        在技術的自主創新方面,上海研究開發費用R&D占GDP對信息產業增加值的關聯度不夠,對信息產業增加值的拉動作用不大。要維持信息產業的持續高速增長,上海在R&D經費的投入量、密集度、分配比例、人均研究經費、投入結構等方面要重點加強研究。上海地區IC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要突破技術的瓶頸,仍然要充分利用國際技術擴散機制吸收、學習和積累技術,并提高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逐步縮小甚至消除技術差距。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

        上海ic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檔次及增值含量低,而且大都集中在中低檔次的消費類電子應用領域,大多局限于進口代替的仿制產品類,同時缺乏個性技術及產品,滿足不了也跟不上應用市場的需求。

        (三)缺乏吸引高素質人才的機制

        上海ic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吸納力度仍然欠缺。產業發展不僅取決于本地高校和在校生的多寡,更重要的如何能夠吸引并留住人才。黃維德、陳萬思(2005)關于上海信息產業人才流動的調查顯示,信息產業人才供給的增長速度滯后于產業的發展速度,復合型技術管理人才極為短缺。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信息人才所享受的薪酬吸引力不夠,獲得的培訓機會不多,工作滿意度不高。企業缺乏對人力資本投資的足夠重視,使人才高度流動難以長期沉淀和集聚。

        (四)產業發展融資方式不足

        作為知識經濟的核心,ic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巨額資本投入,特別是對r&d的投資,但目前上海ic產業由于資本短缺、融資困難,許多新技術、新產品因缺少資本支持而不能投入生產、經營和產業化,錯失市場機會。

        促進上海ic產業升級的對策

        綜上所述,ic產業價值鏈上附加價值最高的部分是研發過程和市場營銷過程。國際上也普遍認為電子信息產業及其價值鏈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和保障條件是ic產業的發展。為促進上海ic產業快速發展,并提高其產品國際競爭力,本文提出以下對策:

        (一)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以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從上海ic產業在世界產業鏈中的地位及產業升級層次來看,上海ic產業在價值鏈上實現了工藝流程升級和部分的產品升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帶動了全國ic產業的發展。隨著價值鏈構成的變化,工藝流程升級和產品升級附加價值提升空間縮小,升級難度系數也不斷增大,只有轉向功能升級和價值鏈條升級,才能進一步提升附加價值,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位勢,提高ic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快國家信息產業的發展。

        (二)加強政府扶持力度

        第7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關鍵詞:本科教育;微電子;課程體系;結構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4-0033-03

        一、引言

        微電子技術是隨著集成電路,尤其是超大型規模集成電路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技術。微電子技術包括系統電路設計、器件物理、工藝技術、材料制備、自動測試以及封裝、組裝等一系列專門的技術,是高科技和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微電子產業是基礎性產業,對國民經濟有著巨大貢獻,并滲透到其他很多學科,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作為電子通信類高校,南京郵電大學建校近50年來,正朝著信息科技類大學進軍。隨著電子、通信和信息等產業的飛速發展,國內外都需要大量的微電子學人才,我校成立微電子學專業,旨在為我國的ASIC設計方面,培養急需的人才[1-6]。我國“十五”計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我校微電子專業成立于2001年,并于2007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在學校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下,專業建設取得了飛速發展。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是學校組織本科教學、規范教學環節、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綱領性文件,對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當今的高校教育不僅需要培養大量理論基礎較扎實、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專業型人才,也更需要培養大量工程應用型人才。所謂“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能夠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高級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它更加注重的是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即基礎知識比高職高專學生深厚、實踐能力比傳統本科生強,是本科應用型人才最本質的特征。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人才培養目標、制度、過程等要素特定的多樣化組合方式。

        二、深化完善本科教學體系改革的措施探討

        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工作對于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深化完善本科教學體系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需要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文件要求,不斷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的改革措施探討如下。

        1.進一步明確本專業的特點和優勢。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方案,為全面貫徹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以執行最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為契機,推動我校新一輪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以不斷適應知識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對各類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要,根據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及時總結人才培養經驗,以“本科教學工程”建設工作為抓手,積極參與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構建和完善適合我校辦學指導思想、具有我校辦學特色的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根據新《目錄》規定的各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要求、主干學科、核心課程、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專業實驗,緊密結合近年“本科教學工程”改革實踐,開展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道德文化素養高,社會責任感強,身心健康,掌握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必備的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在微電子器件、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及相關的電子信息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主要專業方向為微電子器件、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注重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版圖設計、微電子器件設計和MEMS設計。

        2.課程設置進一步優化。課程的設置是否合理對人才的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現今提出的對專業人才的更高要求,需要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合理安排課程內容。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當前,南郵本科微電子專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世界范圍內微電子產業飛速發展的特點決定了高校微電子學科的教學必須緊緊跟隨產業發展的步伐。我們在看到以前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積極進行改革創新。我校的微電子專業在設立初期,經過各方專家的反復討論和論證,建立了一套統一的專業課程和教學大綱。這套課程滿足該專業最基本的專業要求。但由于微電子專業設立時間不長,仍屬于起步階段,由于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的缺乏和不到位,無法設立多樣的課程體系和科目,所以目前的教學仍然是基本上按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組織。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通達微電子學院的設立,選修微電子專業課程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原有的教學課程體系和科目還需要進一步細化、深化、推廣。為此,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必須對已經投入使用的培養方案進行分析和總結、不斷地進行修訂和完善,將整個學科的課程結構體系、到具體到每一門課程的知識體系,都進行優化設計,以期在最短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牢固的知識。最終使學生獲得以下幾方面的能力:掌握扎實的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系統掌握量子與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物理、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的基本知識,具有獨立進行微電子器件、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的基本能力;了解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受到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的訓練,具有本學科與跨學科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在綜合類實踐、實驗中具有較強的獨立設計、分析和調試系統的能力,能夠完成綜合性和探索性工作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終身學習有正確認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其次,對于理論課程的內容,針對南京郵電大學的學科特點和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實際情況,以及本專業的特色建設,主要專業方向為微電子器件、工藝和集成電路設計。注重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版圖設計、微電子器件設計和MEMS設計。以能力培養為基礎來設計,并考慮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職業,根據工作的要求對教學中的課程進行專項的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在通識教育類課程中設置了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物理實驗、程序設計等。專業教育類課程中設置了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模擬電子技術及電工電子實驗等。這些是所有涉及到電類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習的課程。在微電子專業的專業課中安排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半導體器件物理、通信原理,這些課程都是基礎理論課程,是為微電子專業的學生打下基本的專業基礎??紤]到工程認證的需要,在集成電路與CAD的課程設置上,專門增加了16小時的實驗,加強學生的實驗和操作技能。在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的課程設置中,專門將模擬和數字分開,設置了各48小時的模擬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數字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這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課程設置,應該也算是我專業的一個特色和優勢。使學生掌握初步的集成電路設計知識,加強了學生的集成電路分析和設計的能力。除了已經設置的32小時的VLSI設計實驗課和32小時的微電子專業實驗,還增加了32小時的工藝實驗,這也大大加強了實驗和上機比例。具體來講,已經在建設的ASIC設計實驗室的基礎上開展了ASIC設計實驗課程的教學,并籌備建立了微電子專業實驗室,擁有了一批工作站、計算機等硬件資源和ISE、MAXPlus II、Synopsys Cadence等軟件資源、學會一到兩種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建設微電子器件和半導體物理專業實驗課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購置了必要的儀器設備、編寫了實驗教程、開展了半導體材料實驗和晶體管測試實驗;基于以上措施,建立一整套完備的、覆蓋微電子產業前端和后端工序的微電子實驗課程體系。開展了器件和工藝設計實驗。掌握一定微電子實驗能力是微電子專業本科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微電子專業的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VLSI版圖設計基礎、片上系統設計、微電子器件設計、MEMS與微系統設計、新型微電子器件、通信集成電路等多門課程,涵蓋了微電子方向的器件設計、電路設計、工藝設計等各個方面。更好地體現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目標。再者,實踐課程的內容上,由于微電子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實踐內容多的專業,從集成電路的生成流程來看,其實踐內容包括系統和電路設計、器件設計、工藝設計、版圖設計、實際流片和測試。實踐課程的設置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極為關鍵;需要工程認證的專業的實驗實踐課程必須要達到30%以上。因此,還擬通過建立微電子專業實驗室,開設微電子和半導體測試實驗課,在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既有較深理論基礎,又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在實踐型環節的課程設置中,通識基礎課和學科基礎課中安排了電類學科所必須的程序設計、電裝實習、電子電路課程設計等。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設置了軟件設計、微電子課程設計等,尤其是微電子課程設計,將進行較大的改革,要求改革后設計內容都是與本專業緊密相關,全面運用到所學的專業知識。

        3.師資隊伍的建設。本專業現在擁有專業教師14名,完全滿足本科的專業教學需要,但從事集成電路設計方向的老師比較缺乏。還有,學生的個性不同,使學生在學習的興趣、主動性等方面差異很大;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又使學生的未來發展面臨很大挑戰,學生的需求隨之呈現多樣化。因此,多元化的培養規格應當成為共識。將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社會需求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打破現有的統一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和社會需求建立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實施分類教學,在保證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的前提下,設立盡可能多的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方向性課程。建立既具有深厚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又具有精通實踐、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師隊伍迫在眉睫。近幾年,我學院在引進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微電子專業教師的隊伍在不斷擴大,教師的專業方向也在不斷豐富,能夠勝任并有選擇性地擔任各主要方向的專業課教學。但仍然缺乏學科帶頭人,缺乏一個凝聚人心的事業平臺,學術梯隊。這就要加速建設學科帶頭人、重點骨干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4個層次的學術梯隊。通過培養和引進,形成一批整體素質高、學術實力強、結構合理、具有團結協作精神的學術梯隊,使其在學科建設中發揮突出作用。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類項目,積累一定的設計、實驗和操作經驗。鼓勵教師與公司、研究所合作,鼓勵教師到國內外高校去做訪問學者,積極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國際會議,從而了解專業的最新發展、前沿問題,開闊眼界。

        三、小結

        總的來說,微電子學是發展現代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及時總結人才培養經驗,以“本科教學工程”建設工作為抓手,積極參與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質量,迫在眉睫。其中需明確我校的特點和優勢,以通信集成電路設計為主要方向,同時兼顧工藝設計與器件設計。相信通過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師資等各方面的建設,一定會培養出高質量的微電子學領域人才,為我國的微電子工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宏,王鶴.微電子機械技術的發展與現狀[J].微電子學,2001,31(6):392-394.

        [2]李文石,錢敏,黃秋萍.施敏院士論微電子學教育[J].教育家,2003,(3):11-16.

        [3]劉瑞,伍登學,鄔齊榮等.創建培養微電子人才教學實驗基地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5):6-8,23.

        [4]李斌,黃明文.微電子技術專業創新教育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22(1):108-109.

        [5]嚴兆輝.微電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15(2):30-34.

        [6]蔣元平.學科建設的內涵詮釋和實現策略[J].中國西部科技,2007,(1).

        第8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射頻微電子;卓越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1-0007-02

        1 引言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保證和提高工程教育質量、推動我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工程教育于2013年6月在韓國首爾召開的國際工程聯盟會議上成功加入《華盛頓協議》,成為預備會員,這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邁出重大步伐,為工程類學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國際互認質量標準的“通行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作為國家工程師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也將為廣大工科學生未來的工程執業提供便利[1-2]。

        隨著國內半導體制造現代化工藝線的不斷建設和擴展,以及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IC產業對微電子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我國正面臨微電子技術人才奇缺的局面,對培養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射頻微電子學課程作為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數字通信、射頻系統以及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的基礎。建立能適應新形勢下滿足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的射頻微電子學課程教學體系,提高射頻微電子學課程教學水平,是電類專業順利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重要環節之一。

        為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切實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本文結合客觀實際,從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側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能力的教學評價方法的研究和實踐等方面著手,建設面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射頻微電子學課程教學體系[3]。

        2 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采用先進現代教學手段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1)在保證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知識點布局的全面性基礎上,采用啟發式互動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微電子課程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工程實際問題,有效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2)改進多媒體課件,使教學更貼近工程實踐。使用視頻剪輯、動畫、實物照片等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現該課程的核心內容以及所學理論的工程實踐應用,增加學生對射頻和微電子的感性認識。例如:在介紹S參數時,可以通過視頻錄像介紹工程實踐中利用矢量網絡分析儀測試射頻無源器件及有源器件S參數的方法;在介紹微波傳輸線時,可以向學生展示由微帶構成的射頻前端系統中的饋電網絡的實物照片和調試過程的視頻錄像;通過收集并展示各種射頻無源(濾波器、功分器等)、有源器件(低噪聲放大器、混頻器等)的照片和實物,使學生更形象地認識射頻器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推進課程網站的建設,以網絡教學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網站上提供國外著名科教網絡頻道有關射頻技術和微電子學的課程課件和相關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課件、射頻微電子技術常用的網絡資源和網址,建立討論區供學生相互討論和教師答疑,建立專門的網頁介紹射頻微電子技術的前沿和發展方向,鼓勵學生跟蹤前沿技術自主創新。

        4)在教學評價方面,側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能力的考查,將小組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情況納入對學生成績的評價,引導學生重視課程的實踐環節,改變單一的考試成績評價方式,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3 注重學生面向工程實際的能力培養,改革射頻微電子學實踐教學內容

        微電子學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微電子器件和工藝、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兩大類,應用性極強,學生需經過實際器件工藝的操作和具體集成電路的設計,才能深刻理解器件工作原理、掌握集成電路仿真和版圖繪制方法,全面了解集成電路設計的全過程,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為該課程體系中重要的一門課程,射頻微電子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工程性都很強的課程。如圖1所示,射頻微電子學涉及許多學科交叉領域,因此,學生不僅需要學習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等理論課程,掌握集成電路原理,還要能利用各代工廠提供的工藝庫和器件模型進行各種集成電路原理設計和版圖繪制。現代射頻集成電路的開發流程,由仿真域(設計、仿真、驗證)實體域(電路實現)測試域(測試驗證)三個環節構成。工業界需要的合格的射頻微電子工程師必須具備在上述三個領域的全面知識和技能。目前培養的學生比較注重基礎理論的學習,僅對仿真域中的設計環節比較熟悉,而仿真、電路實現、測試等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除了基礎理論知識的教授外,還需教授學生掌握電路CAD軟件、電磁場仿真設計工具(HFSS、IE3D或CST)、各種集成電路測試設備(矢量網絡分析儀、示波器、信號源、頻譜儀和噪聲儀),并要求學生利用電磁仿真軟件對所學的射頻無源及有源器件(如濾波器、功分器,低噪聲放大器、混頻器、振蕩器等)進行分析和設計,使學生不僅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習的射頻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射頻集成電路設計方法,也能熟悉和掌握仿真軟件。學生在教師或助教的指導下,自主設計、仿真驗證射頻無源器件(如濾波器、功分器、工分器等)及其有源器件(如低噪聲放大器、混頻器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射頻系統前端的集成電路設計,然后通過評估篩選出性能較好的設計,制作實物并進行工程測試。這樣就實現了對學生在射頻集成電路工程設計重要環節由仿真域(設計、仿真、驗證)實體域(電路實現)測試域(測試驗證)能力的培養。

        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學習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按課題小組設計多種射頻元器件。但由于射頻器件及射頻系統前端的集成電路的制作和工程測試的成本較高,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對器件的制作和測試必須擇優進行。在實際的實踐教學中,只進行某種器件設計的小組為參照組,評估完成整個設計、仿真、制作、測試流程的小組對該器件掌握的改善情況。

        4 進行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聯合培養

        射頻微電子學教學可在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下,建立必要的激勵政策,充分發揮企業的行業優勢,引導教學從注重學生“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轉變。這反映到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上,要強調理論性與本課程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反映到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實踐研究和模擬訓練等方法的運用。在考核時,對校外課外的實踐內容實行嚴格的考核,比如邀請校外射頻微電子工程技術人員與校內專業教師組成考核小組,考核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具體表現。根據實際條件,增加工廠生產實習環節,使學生能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企業崗位操作規程及相關管理規程等的詳細了解。

        5 結束語

        本文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并結合本校的本科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和專業建設,基于筆者近兩年來在微波技術與天線、射頻微電子學課程授課過程中的總結,探討建立新形勢下能滿足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要求的射頻微電子學課程教學體系,從而適應國際化、社會化、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求。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教學經驗和客觀實際的限制,筆者只是簡要地討論了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本課程教學的轉變,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會進一步進行思考和總結。

        參考文獻

        [1]修開喜.中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的比較研究[D].遼寧:大連理工大學,2013.

        [2]劉昭亞.本科院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研究[D].安徽:淮北師范大學,2014.

        [3]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質量要求與工程教育認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9-61.

        第9篇:集成電路設計流程范文

        第一條:本辦法所稱集成電路產品,是指通過特定加工將電器元件集成在一塊單晶片或陶瓷基片上,執行特定電路或系統功能的產品(包括單晶硅片,即呈單晶狀態的半導體硅材料)。

        本辦法是為集成電路產品的生產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制定的審定辦法和認定程序。

        第二條:根據上級規定和授權范圍,*市科學技術局會同*市國家稅務局負責管理全市集成電路產品的認定工作:

        (一)審定、授權我市的集成電路產品認定機構;

        (二)監督檢查我市集成電路產品的認定工作,審核批準認定結果;

        (三)公布我市集成電路產品認定目錄;

        (四)受理對認定結果、年審結果以及有關認定決定的異議申訴。

        第三條:經研究,*市集成電路產品認定由*市科技局負責受理,并委托*市集成電路設計創業服務中心具體負責實施集成電路產品認定和年審工作。

        第四條:為保證認定工作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市集成電路設計創業服務中心應組建專門的認定專家委員會,其成員應以集成電路行業的專家為主,并得到市科技局與市國稅局的認可。專家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的認定申請,提出認定意見。專家委員會對認定意見實行投票表決制,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有效。

        第五條:認定機構在認定工作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科學、高效的原則,并為申請企業保守商業秘密。

        第六條:申請認定集成電路產品應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國家對有關集成電路產品的基本規定;

        (二)自產的集成電路產品(包括晶圓片、芯片);

        (三)不包括銷售和受托封裝的產品。

        第七條:申請集成電路產品認定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集成電路產品認定申報表;

        (二)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和稅務登記證副本(復印件);

        (三)表明型號標識和產品外部特征的實物圖片(指成品電路);

        (四)所使用的設計軟件、產品的生產流程、產品特點、技術含量、產品用途等說明材料;

        (五)其他需要出具的有關資料。

        企業自主設計而在境內確實無法生產需委托境外加工的集成電路產品,還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產品知識產權的相關材料;

        (二)在國內無法加工的情況說明;

        (三)境外委托加工合同副本。

        第八條:企業申請集成電路產品認定時,提交的材料必須完整準確、真實有效。申報材料要求報送一式三份,并同時報送電子文檔。

        第九條:認定機構收到申報材料后首先進行形式審查,如在形式審查中發現申報材料不夠完備應及時通知原申請單位補報有關材料。

        經形式審查合格的資料統一整理后交認定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認定機構根據評審結果形成認定意見,上報市科技局與市國稅局核準。核準后的認定結果向社會公布并接受監督。

        第十條:對經過認定的集成電路產品實行年審制度。企業應在年審通知規定的時限內報送年審材料。認定機構負責對企業報送的年審材料進行審查,審查結果報市科技局與市國稅局核準。放棄年審或年審不合格的集成電路產品其認定資格自下一年度起取消。

        第十一條:企業對認定結果、年審結果以及認定機構作出的其它決定有異議的,可在收到通知或公告后的60日內,通過原申報渠道提出申訴,并提交異議申訴材料。有關機關應在收到申訴材料的6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

        第十二條:經認定的集成電路產品,企業憑市科技局與市國稅局的認定批準文件,向所在地主管國稅機關辦理享受優惠政策的手續。

        第十三條:認定機構可以向申請集成電路產品認定的企業收取適當的認定審查費,但應當以不盈利為原則。收取的費用主要用于資料整理、專家評審等必要的開支,實行單獨核算管理并接受認定工作管理機關的監督。具體預算和收費標準報市科技局會同市國稅局批準后實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 三级视频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地址精品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 久久精品免费观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