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百香果的栽培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 S667.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15.059
百香果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由于濃郁的香味得名為百香果。其果實既可以榨汁也可直接采食,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近年來百香果在我區大量種植推廣,為進一步探討百香果的高產栽培技術,本了如下介紹:
1 環境條件
百香果對于溫度的要求較高,一般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適宜種植,溫度為20℃~30℃之間。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種植地土壤要肥沃,富含有機質,坡度不能太大而且排灌良好,通常選擇在旱地。
2 繁殖技術
百香果屬于雌雄異花,雄花授粉,雌花掛果,授粉方式主要有人工作業、昆蟲轉播和蜜蜂授粉三種方式。通常春季栽植的百香果在當年7月份就可以開花,9月份果實成熟。第二年開花時間為4月份,一般情況下百香果在1年內可以開花5~6次,開花間隔為15天左右,2個月后果實就可成熟采摘。百香果的繁殖方式有扦插和種子播種兩種方式,每畝的栽植量為80株左右,次株會隨著主蔓的生長逐漸分出側蔓,繼續生長。
3 品種選擇
廣泛種植的百香果品種有紫色、紫紅色、和黃色三種,而以紫花百香果最為著名,推廣種植面積廣泛,種植方式簡單可學,生長速度較快,在自然授粉的情況下也有很高的成功率,可以發展成純天然的綠色水果品種,生產成綠色果汁飲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該品種在國內的種植量較少,價格好效益高。
4 栽植管理
4.1 土地平整
選擇土質肥沃,富含有機質,排水方便的土壤。一般要選擇地勢相對較高,排水方便的種植地,對于低洼地在種植之前要做好排灌設施。而對于大片的果園要選擇具有一定坡度,規劃好排灌和道路設施后,保證種植坑外緣寬30厘米,高20厘米以上。
4.2 定植移栽
百香果的栽植依據土壤的肥沃度和施肥狀況而定,通常情況下每株的行距為3米左右,一畝栽植70株,苗穴的大小依據土層來決定,在挖好的苗坑里施于50公斤農家肥和1公斤復合肥作為基肥,將其拌勻后填上表土,栽上苗株后填上土壤。假如是低洼地,要是土地的高度堆起30厘米左右的土壟,防治水淹災害。在栽植好后依據土壤的干濕程度來澆水,防治土壤干旱受災,影響苗株生長發育。
5 水肥管理
在定植以后,一般每隔半月澆灌一次水,具體依據土壤情況而定。等長處2片葉片后,隔半月每株施尿素100克/株,到了首次開花后,施磷酸二氫鉀3次,一株30克左右。在每年的11月初進行翻耕施肥,一般農家肥與復合肥相混合加入。每年要加肥4次,發育期施尿素,掛果期施磷、鉀肥2次,為進一步提高果實的產量每隔半個月追肥磷酸二氫鉀3次。
6 修剪整形
在幼苗期間,為促使主桿快速生長,每隔一周要進行抹芽,通常將腋芽去除,只保留主桿的頂芽。等頂芽長到一定長度后要幫助其盤在搭的支架上,蔓長到1米時修剪要注意保留2個側芽,長到2米時去掉頂芽保留2個側芽。在每年的7月份要對生長密度過大的枝條進行修剪去除垂地枝條,保障空氣流通。在果實采摘完以后對于側蔓進行短剪,促使其快速生長。此外在修剪時要注意修剪的力度,避免修剪過度造成主枝枯萎死亡。
7 病蟲害防治
百香果的病害主要有莖基腐病、花葉病和苗期猝倒病,一般日常做好土壤濕度、單種和及時清理病苗、葉就可以得到預防。藥物治療采用0.5%波爾多液或抗枯靈1000倍,75%的百菌清800倍就可得到有效控制。百香果的蟲害主要有介殼蟲和螨類,防治也選擇藥物治療的方法,常采用敵百蟲800倍、樂斯本800 倍治療,在用藥時一定不要在開花期和果實成熟期進行,施藥選擇晴天,保證藥效充分吸收。
參考文獻
“阿里健康擁有專業的產品追溯經驗和技術,同時背靠阿里集團的電商平臺和數億用戶,是互聯網健康行業中的先行者。”正大集團北京總部可持續發展部總裁王愛竹說,“正大集團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新手段和阿里健康擁有的強大數據平臺,實現強強聯手,這也是正大集團選擇攜手阿里健康的重要原因。”具體而言,在不久的將來,“碼上放心”將進一步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各類新鮮有趣、“腦洞大開”的營銷互動功能:如消費者掃碼晉升會員,對企業經營和產品開發建言獻策,并實實在在獲得各類獎勵;企業根據每位會員不同的人物畫像,量身定制各種活動,包括產品鑒別、復購、使用指導、使用反饋、會員優惠等活動。
湯臣倍健推出基于德國生物技術公司Organobalance健康成分為
原料的膳食補充劑
本刊訊(記者 夏薇)中國膳食補充劑行業的領軍企業湯臣倍健近日猴頭菇乳酸菌固體飲料,這是一種采用了Organobalance公司SPylopassTM乳酸菌健康成分為原料的消化保健產品。
“我們很高興能與湯臣倍健合作,在其產品中使用PylopassTM,從而使中國消費者能夠以一種有效而純天然的方式來抑制胃部致病性幽門螺旋桿菌。”微生物學家Christine Lang教授表示。她同時也是德國Organobalance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Organobalance公司開發的PylopassTM已經成功在歐洲、美洲和亞洲大部分市場廣泛銷售。
在中國,60%~80%的人群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湯臣倍健科技中心總監張旭光表示:“這一比率明顯比西方國家要高,這主要與我國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習慣有關。隨著健康體檢的普及,以及健康意識的不斷加強,人們越來越關注幽門螺旋桿菌對健康造成的危害。湯臣倍健近期全新推出的猴頭菇乳桿菌產品,其核心原料使用PylopassTM羅伊氏乳桿菌,這體現了湯臣倍健秉承全球營養,優中選優的理念,在全球范圍內不懈甄選優質原料,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健康需求。”
廣西推出“零農藥”種植技術
從源頭保障農產品安全
本刊訊(記者 高光普)近日,廣西素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素安生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根據研發的“素安植物營養素”推出了“零農藥”種植技術。農藥殘留關系到千家萬戶的“菜籃子”“米袋子”,如何管好“藥瓶子”,不少地方都在積極探索。繼國務院提出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之后,作為專業從事農用中草藥營養素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素安生態率先推出了“零農藥”種植技術。
2009年4月20日,以“綠色?科技?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在壽光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蔬菜產業展覽為核心,依托壽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全面向四海賓朋展示著被譽為“中國綠色硅谷”的絢麗風姿和獨特魅力,再度演繹壽光蔬菜產業邁步輝煌。
蔬菜種業精彩峰會彰顯科技魅力
2000年以來,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已經舉辦到第十屆。每屆展會都創意翻新,年年“火爆”,成為遍布全國的眾多農業展會中的亮點。蔬菜博覽會已經不僅僅屬于壽光,而是成為了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中國蔬菜發展成就的絢麗平臺。
邁步第十屆蔬菜科技博覽會會場,映入眼簾的是數萬盆新奇優特蔬菜瓜果組成的景點,和以巖石壘疊的假山遍植香芹、蘆薈、百香果、花葉莧等八面環水的景觀,層疊蒼翠,綠蔭如蓋,形神兼備,情趣天成展示的蔬菜瓜果精品薈萃,形態迥異;市場上常見的黃瓜、辣椒、茄子等大路蔬菜,也都別具卓越風姿,“笑臉”迎迓。每個展區都展示有許多令人驚嘆的果蔬杰作,游人如同進入了神奇魔幻般的“綠色王國”,你會驚愕地看到懸掛在高棚上的一筐筐正在生長的甘薯,一株西紅柿樹結出的800kg鮮果,還有棚架上生長的3m長的蛇瓜、2m多長的絲瓜,以及200多kg的巨型南瓜,都吸引著眾多游客駐足留影。
蔬菜博覽會展示了代表世界蔬菜產業最前沿的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展示了彩色蔬菜、袖珍蔬菜、營養蔬菜、保健蔬菜、觀賞蔬菜等新品種;展示了立體栽培、無土栽培、基質栽培、生物組培等先進技術,以及植物“克隆”、自動化播種、自控溫控系統等新技術,集中地顯示了現代蔬菜新技術的獨特魅力和發展趨勢。
第十屆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是一次種植技術和科技信息交流的盛會。期間,舉辦了“中國綠色食品蔬菜研討會”、“展會與產業經濟發展和地域經濟高端論壇”、“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以及“蔬菜養生保健研討會”等專題論壇。這些活動對開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加快蔬菜科研成果轉化、促進蔬菜產業乃至農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據組委會介紹,展會搭建了經貿洽談、信息交流的廣闊平臺,參會的有來自全國的主要蔬菜企業和來自韓國、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外國種業公司共1000多家、5000多位客商,以及科研單位、農業院校的專家代表,還有依靠種植蔬菜發家致富的菜農果農。農民朋友滿懷對農業新知識的渴望,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逐個展位觀看,索取技術材料,咨詢種植方法,展會儼然成了一個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的大課堂。在這種“零距離”的接觸中,農民實實在在地學到了科技致富的本領。
蔬菜產業托起壽光走向輝煌
“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創造了中國區域發展的一大奇跡,壽光形象成長為一個區域品牌,成為壽光走向國際的一張名片。壽光借助菜博會這個舞臺,展示出了“中國蔬菜之鄉”的絢麗風姿和壽光人的睿智聰慧。作為國內唯一的國際性蔬菜產業品牌展覽會,每屆都以獨特的創意、前沿的思維和豐富的內涵,吸引了來自全國以及世界蔬菜種業人士的關注。
20世紀80年代,作為蔬菜大棚的發源地,壽光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大力推行蔬菜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生產,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如今全市建成蔬菜基地5.6萬hm2,年產優質蔬菜40億kg,有200多種農產品獲得國家優質產品標識,銷往全國200多個城市并出口國外市場。壽光正從一個區域性的展會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字招牌”,實現了展示、交流、招商的互動與同步,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一棚蔬菜托起壽光經濟走向輝煌!
科技創新始終是壽光蔬菜在市場競爭中一路領先的生命源泉。自1989年三元朱村誕生了第一架冬暖式蔬菜大棚起,壽光就成了全國大棚蔬菜的實驗田。許多科研院所和農業院校相繼光顧,移植了組織培養、生物防治、讓蔬菜喝牛奶、臭氧抗菌增肥、無土栽培等種菜新技術。如今,壽光已有“樂義”蔬菜、“洛城”特菜、“歐亞”蔬菜、“燎原”蔬菜、“圣珠”西紅柿、“榮名”葡萄等知名品牌。
組委會介紹說,十屆蔬菜博覽會使壽光逐步完成了一個從區域性蔬菜產地到具有國際性影響的蔬菜產地市場的大跨越,吸引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和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投資,涵蓋了種苗、生產資料、農機具、種植技術和設備、加工機械、深加工產品等方方面面。每屆參觀者有60%是農民,30%是客商,10%是各地政府的農業官員與技術人員。這些市場信息的大量積聚和沉淀,讓壽光這個地域性的名字與蔬菜產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區域品牌。
十屆蔬菜博覽會為壽光先后引進了300多項蔬菜新技術、1000多個新品種和30多項種植模式,農業先進技術和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5%和98%,科學技術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
十屆蔬菜博覽會如同是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壽光農民的致富渠道。種蔬菜的,賣種子的,搞餐飲的,開賓館的,跑出租的,忙包裝的,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6000元,就是說壽光人每掙10元錢,和蔬菜有關的收入就有7元。大棚蔬菜平均667m2效益達1.5萬元以上,實現了“一畝地里奔小康”,涌現了一批菜農“百萬富翁”。
蔬菜栽培的先進技術正在通過壽光農民向外傳播。壽光有10萬農民通過培訓獲得了“綠色證書”,20多萬農民取得了“農民技術員”稱號,有5000多位農民應聘到全國20多個省擔任蔬菜技術員。
“洋品牌”博覽會上唱主角
自從地球上有了生命,種子就成為生命的延續物質。從綠色革命到基因革命,實質上就是種子革命。蔬菜種子是蔬菜生產最基本的、不
可替代的活體生產資料。在蔬菜產業發展中,品種和種子(種苗)的貢獻作用大約占到30%~40%。
據組委會資料介紹,壽光蔬菜種子產業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菜農用的都是自產種子;90年代初期,逐漸推廣國內科研單位培育的種子;到90年代后期至新世紀,國外種子公司搶攤壽光蔬菜種子市場,每年通過壽光蔬菜市場在中國銷售種子超過6億元,輻射蔬菜面積16萬hm2以上。而本地茄子、辣椒、西紅柿等常年的看家品種則慢慢地“全線退位”。
壽光先后引進以色列、美國、荷蘭等30多個國家的1000多個蔬菜品種和400多項新技術,以無公害蔬菜為發展方向,走標準化、國際化生產路子,引領蔬菜生產的新潮流。據報道,壽光市年蔬菜種子總銷量6萬kg,80%的種子是“洋品牌”。例如,先正達公司的西蘭花種子占到市場份額的20%,彩椒種子占到80%;海澤拉公司的番茄種子、瑞克斯旺公司的茄子也都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筆者在主展區走訪了先正達、圣尼斯、海澤拉、德瑞特、威馬、bejo等外國蔬菜種業展位。跨國公司展出的蔬菜品種,主要是西紅柿、大椒、黃瓜、茄子、甘藍、胡蘿卜等。外國蔬菜品種在產量和抗性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口味好、品質佳、耐儲運,另外,很關鍵的是跨國公司的蔬菜種子受知識產權保護,在市場銷售中占有獨特的優勢。凡是掛有“洋品牌”名、優、特、稀的高檔蔬菜,價格再貴也有人買。筆者詢問一位參展公司人員,一個拳頭大的彩椒售價多少?他估量一下說,30元吧!再問:“有人要?”回答:“還常脫銷呢!”
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在壽光設施蔬菜生產中,洋品種覆蓋面積所占比例為:甜椒(含彩色椒)95%,大果西紅柿61%,櫻桃西紅柿80%,無剌水果黃瓜80%,西葫蘆50%,厚皮甜瓜40%,茄子30%;而有剌黃瓜、辣椒、苦瓜、絲瓜、菜豆、豇豆等則多為國產品種。
韓國一家種苗企業開發了一種胡蘿卜種子,在壽光蔬菜種子市場非常引人矚目。這種胡蘿卜種子每包80g售價80元,比其他胡蘿卜種子價高10倍,年銷售額達6050萬元。即便如此,它還是不斷“脫銷”。總經理說:“我們企業在中國蔬菜種子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憑借蘿卜、胡蘿卜種子等熱銷商品為基礎,成為能與國際蔬菜種業競爭的公司。我們還準備開拓白菜、辣椒、西紅柿、香瓜、西瓜等種子市場。”據介紹,在壽光露地生產的2000hm2胡蘿卜,80%的種子來自進口。
洋品種質量好,但價格之高也令人咋舌。有些蔬菜品種種子的單位價格比黃金還貴。筆者詳細詢問了幾家種苗公司的洋品種價格:五彩椒種子每粒1元,網紋甜瓜種子每粒2元,黃瓜種子每粒0.62元,番茄種子每粒0.38元,油瓜種子每粒0.85元,茄子種子每粒0.4元。而這幾種蔬菜國產種子的價格僅為幾分錢。這些種子絕大部分是雜交品種,需要年年制種,年年購買。每戶菜農僅購買種子一年就增加投入1.2萬元。以一個蔬菜大棚需要千元的種苗計算,壽光市30萬個大棚,每年光購買種子就需要多花2億~3億元。農民一面抱怨“洋種子”價格昂貴,一面還是樂意選購洋種子以獲得好的經濟收益。
博覽會一位負責人告訴筆者,有近50家外國種子公司在壽光設立了銷售點,有10多家外國公司建立了新品種示范基地或研發基地。國外種業帶來的不僅是蔬菜優良品種,也帶來了先進科學技術,以及現代企業營銷理念和經營方式。
中國蔬菜種業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我國是蔬菜生產大國,也是種業大國,蔬菜種業產值約在100億元以上。透過壽光蔬菜博覽會折射出中國蔬菜種業的縮影:中國蔬菜種業缺乏品種核心競爭力、市場健康發展的驅動力,這股驅動力量不僅包括企業的內部能力(企業戰略和戰術管理能力,以及組織情商能力),而且包括來自企業的外部力量。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創新、資本集聚和知識產權保護這幾種力量。
面對精品薈萃的蔬菜博覽會,面對五光十色的新技術產品,業界人士都有發自內心的感慨,也滋生出一種深深的憂慮:中國蔬菜種業高端產品已經被跨國種業公司主導,“洋品牌”在蔬菜種業市場領銜唱主角,如果沒有自主創新,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中國蔬菜種子產業將何去何從?
業界人士認為,要正確地認識中國蔬菜種業的現實和問題:一是要承認我們科研水平落后。“中國關起門搞了幾十年運動,口頭上喊趕超,實際上在原地踏步,怎么還埋怨人家是經濟侵略呢?洋品種的背后隱含的是科學技術實力啊!”二是國有種業體制改革步履維艱,蔬菜種業小而分散。“我國注冊100萬元以上的蔬菜種子企業9000多家,注冊100萬以下的企業超過10萬家,有一定規模的蔬菜企業屈指可數,年營業額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不超過10家,還沒有超過億元的企業,絕大多數蔬菜企業甚至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種。”三是技術創新投入不足,種質資源利用率很低。四是蔬菜種業老板缺乏緊迫感和使命感,為眼前利益爭奪市場,各自為戰,缺乏長遠的市場定位,更缺乏聯合起來把企業做大做強的理想和行動。當眾多跨國種子公司捧著高端蔬菜產品,攜強大的技術、資本、品牌和服務優勢走進中國,把競爭擂臺擺在田頭地邊時,中國的蔬菜專家和種業老板眼睜睜地看著跨國公司老板在中國的土地上用“洋品種”大把大把地賺錢。中國的蔬菜科研活動仍然不愿意走出傳統的經院,擺著“大而全,小而全”的攤子進行著重復研究,其結果不能不令人憂慮。
壽光蔬菜博覽會折射出的問題,正在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和思考。如何深化蔬菜科研體制改革、培育優良蔬菜品種和培創龍頭企業,增強蔬菜種業的國際競爭力呢?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形勢下,現代蔬菜種業的競爭,核心就是優良品種的競爭。農業生產力的突破與跨越,總是以種子革命為先導的。每一次品種的改良都標志著農業生產力的解放和升級。
第一,改革科研“雙軌”體制。所謂的“科研雙軌制”,就是一方面由政府撥款給所屬科研院所和農業院校,按項目課題進行研究,科研人員并不關心科研成果產業化;另一方面,民營企業按市場需求和自身優勢,拿出有限的銷售收入進行科研再投資,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科研雙軌制”使育繁推脫節,破壞了產業化自身的運作規律。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科研院所都擁有優秀的蔬菜研究人員,不缺種質資源,更不缺先進儀器設備,但缺乏良好的科研體制和激勵機制。一位管理官員深有感觸地說:“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深化科研體制改革。科研院所必須打破傳統的封閉管理模式,確立科研為生產服務的方向。蔬菜的科研水平和新品種培育速度,決定蔬菜產業化走向及市場競爭力。”
第二,蔬菜種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定位。洋品種蔬菜“”進入,形成明顯的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高端市場強占城市近郊新興的蔬菜專業生產基地和部分出口蔬菜基地,低端市場則成為廣大農村自種自食和集市調劑所需品種的種子市場。高端市場競爭不只是品種及質量的競爭,更主要的是技術服務的競爭。而低端市場大多為常規品種,良莠不齊,價格低廉,市場供大于求,利潤空間很小。因此,低端市場開發要在物美價廉上做文章,在優質服務擴大市場占有率上下功夫。具有科研和技術實力的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要不斷增強科研實力,逐步涉足種業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