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學前教育典型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前教育典型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前教育典型案例

        第1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關鍵詞:學前教育學 工學結合 改革探索

        學前教育學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該課程是研究學前兒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揭示學前教育規律的科學。本課程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即保教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起到了主要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學前教育學并沒有占據它應有的地位。一直以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學前教育學”的看法是:“理論性太強”“枯燥無味”“學了也沒有什么用”。而承擔教學的教師也經常抱怨說“學前教育學難教”“學生不愛學”“脫離幼兒園實際”。于是形成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學科教學狀況。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有:一是課程內容滯后。教材是課程內容的載體,雖然有新教材的陸續出版,但教材內容變化小,大多空談概念、任務、作用、原則和方法,不乏空洞說教,多有拼湊之嫌,邏輯體系毫無新意,使讀者難以把握,更難以內化進入教師精神世界的深處。隨著社會的進步,有些內容已滯后于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新的幼兒教育理念未能在教材中及時體現。再者絕大多數教材針對的是普通高校本科學生,教材理論性強,實踐性差,與高職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不相匹配。二是教學方法單一。教師通常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法,學生囿于枯燥的幼教理論,學習積極性不高,認為學這些都無用,不如學鋼琴舞蹈等技能型課程見效快,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對該課程的排斥。三是教學評價手段單一。教學評價多采用期末試卷考試的形式,不能夠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知識理論的掌握程度及應用能力。基于此,我們迫切需要對學前教育學課程目標、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提高學前教育學教學質量,以適應高職人才培養需求。

        一、學前教育學課程目標的準確定位是改革的出發點與歸宿

        1.學前教育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

        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高職人才培養理念,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采用校園合作的方式,融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基于學前教育典型工作過程,按照“職業崗位分析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學習領域設計構建課程體系”的程序,構建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與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相適應的“雙基礎平臺+雙方向”模塊課程體系(見圖1)。

        學前教育學在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并貫穿整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完成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幼兒教師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核心作用。

        圖1 “雙基礎平臺+雙方向”模塊課程體系

        2.學前教育學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學習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學前教育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及在整個教育系統中的地位與價值,掌握學前教育的先進思想及基本理論,認識學前兒童自身發展的特征及學前教育活動的基本特點和一般規律;形成運用理論分析和指導學前教育實際工作的能力;掌握幼兒保教知識;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及教師觀,培養學生熱愛兒童、熱愛學前教育工作、樂意投身學前教育事業的職業素養。

        二、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是改革的基礎

        秉承 “基于職業崗位工作內容開發課程體系”的理念,堅持校園合作,邀請優秀的學前教育機構的園長、一線教師、教育專家共同參與課程內容開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化。

        我們圍繞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目標,以幼兒教師工作任務為導向,參照《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設置了四大學習模塊,15個學習單元,具體內容如圖2所示。

        圖2

        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改革的關鍵

        本課程教學既重視課程的理論性,更強調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見圖3),通過思想研討―案例分析―實時講解―歸納總結―實踐體驗五段教學法,實現學習內容與幼教工作的無縫連接。采用案例分析、小組研討、幼兒園教學活動觀摩、模擬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圖3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四、多元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是改革的保障

        教學效果是驗證教育質量的重要形式,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地反映學生對本課程的掌握程度。我們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評價方式,采取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動態式評價方式,從平時表現、課堂研討、模擬練習、校外見習、期末考試等方面全面考查學生對本課程的掌握程度,各部分比例見下表。

        考核內容 平時表現及作業 校內實訓考核 校外見習考核 期末考試

        成績比例 10% 20% 20% 50%

        第2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HEN Yao

        (Heilongjiang Nongken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as the basis for training required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rket for the purpos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ory, the main line train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Process-based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based on typical task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updating teaching concept, reform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把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同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了要“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等要求,為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方向。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幼教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對幼兒教師的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的育人理念、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與現代幼兒教師所需的素質能力與職業崗位技能相適應,作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程內容與方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2001年,教育頒布并實施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全面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2012年,教育部又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藝術、科學、社會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要求。這兩個綱領性的文件,明確了幼兒園教育內容與方法,為“學前教育學”這門課程的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據。

        “學前教育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理論知識適度,專業技能過硬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針對目前課程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等現象,進行課程改革與研究勢在必行。因此,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中積極探索適合理論學科特點,實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新途徑、新方法,使學生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具備先進的幼教理念,勝任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能夠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

        2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的理念

        英國哲學家、教育理論家懷特海說:“就教育而言,填鴨式灌輸的知識、呆滯的思想不僅沒有意義,往往極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最美好的東西遭到侵蝕。”傳統教育的“三中心”“教師、教材、課堂”,在職業教育中仍占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科知識仍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內容;課堂教學仍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場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處于核心地位。在這種傳統教育觀影響下,職業教育雖然有助于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由于重理論、輕實踐,所以教學內容遠離職業世界,教學場所脫離工作情境,致使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形成。

        以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根據幼兒園真實的工作任務來進行教育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里完成由準幼兒教師到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飛躍,使學生掌握幼兒園工作中應知、應會、能運用的理論知識,培養幼兒園工作崗位所需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樹立幼教工作的職場理念成為優秀的幼教人才。

        具體做法是,在我國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理念的引領下,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指導下,依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社會所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為宗旨,以提升教育理論素養、培養教育教學核心能力為主線,制定了適合人才發展的課程標準。

        3 課程改革的思路

        英國哲學家、教育理論家懷特海說:“教育是教人們如何運用知識的藝術,這是一種很難掌握的藝術。”他說:“最理想的教育取決于幾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師的天賦、學生的智力類型、他們對生活的期望、學校外部(鄰近環境)所賦予的機會,以及其他相關的因素”。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學”課程,從課程目標的確定到課程評價,都要從典型工作任務中分解出來,才能做到學以致用。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以幼兒教師崗位能力要求確定課程目標。以幼兒教師崗位能力需求為目標,基于幼兒園工作過程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團隊教師要與校外專家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相互學習與交流,共同確定本課程教學目標。(2)以幼兒園實際工作任務為依據確定課程內容。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包括幼兒園課程的設計與組織能力、幼兒園物質與精神環境創設的能力、與家長、幼兒溝通的能力、幼兒園教學、生活、游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的能力、幼兒教師的科研能力。以幼兒教師崗位實用能力培養為重點,選擇相關的知識點與技能點,劃分為理論教學模塊、應用能力培養模塊、領域拓展模塊,進行模塊式教學。(3)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為依據合理序化教學內容。以幼兒園工作流程為線索,設計了按照學前教育學基礎理論、學前教師與兒童的關系、學前教育目標與內容、方法、學前課程的組織與設計、幼兒園三大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幼兒園物質與精神環境的創設的順序來講授幼兒教師工作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并鍛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4)以課程規律與學科特點為依據創新教學模式。“學前教育學”課程的教學過程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把教師的講授、輔導和學生的自學、討論、幼兒園見習與實習等結合起來,使學生把書本知識的學習轉化為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5)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制定考核方案。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學前教育學基本原理與技能,形成多視角的學前教育觀點,并能運用學前教育學原理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4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堅持教學內容的選擇科學合理,能夠解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實際問題的原則,進行模塊化設計。堅持教學模式突出高職院校特色,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進行創新式設計。堅持教學方法的選擇符合學科特點,增強課堂效果,進行靈活式設計。

        4.1 構建以“講析練”為主線的“遞進式六步驟”的教學模式

        結合學科特點,積極探索并運用以“講析練遞進式六步驟”的教學模式。“講析練遞進式六步驟”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幼兒園真實情境或模擬幼兒園真實情境為輔,以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為主導。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情景模擬、觀摩錄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自主探究與協作學習、實習報告撰寫等方法組織教學,將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專業理論素養,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其教學基本流程為:

        (1)案例分析,激發興趣,提出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本節課的內容運用案例導入,通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中的內容展開對本節課的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提出學習任務。(2)自主學習,感知知識,分解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理解分析教材內容明確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小組分析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和不明確的內容,教師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3)目標學習,理解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圍繞教學重點,師生共同理解與掌握知識內容,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工作中的案例,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協作學習,獲得知識,形成專業技能。根據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分組完成練習內容,通過反復練習,做到能夠熟練運用,并形成專業技能。(5)引領學習,提煉升華,運用知識。將所學的知識拓展到實際工作中,學生相互設計問題并解決,將教學重點進行提煉。(6)遷移學習,擴展知識,能力轉化。根據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布置課外學習內容,通過學生查找文獻資料,進行的拓展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4.2 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理論教學模式中,運用案例分析法將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分析研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通過案例“最甜的半杯水”,分析在幼兒園應如何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通過對《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教育目標的分析,對比分析學前教育目標中有新意的地方。

        在實踐教學模式中,運用現場教學法通過在幼兒園或模擬教學情境中實施教學過程,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掌握學前教育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例如,通過模擬教學情境,運用理論知識,使學生形成組織與指導幼兒園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學習活動的能力。

        第3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 教學活動組織與設計能力 五步教學法

        《學前兒童活動設計與指導》作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對學前教育師資的職前職后培養,對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能,乃至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該課程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且需要在實踐中體現理論的特點,加之傳統觀念對于專業技能(彈、唱、跳)的過于重視等原因,使得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該門課程認識不足,存在畏難情緒,進而影響教學質量。近年來,我們著力“活化”這門課程的教學,在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活動組織與設計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師生共同探討,重構了學科知識體系

        1.教師梳理教材內容,突出實用性。目前,我們采用的教材是由復旦大學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五大領域的活動設計與指導(分領域撰寫)。就學科體系而言,是較為完備的。以《學前兒童科學活動與指導》為例,包括緒論、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理論基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目標等十一章。如果逐章教學,勢必會影響學生實踐、練習的機會,因而有必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解析和取舍。首先,突出重點教學部分,根據幼兒園教學的實際需要,我們將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作為重點講授和實踐的內容。其次,設定自學內容。例如將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價值、理論基礎、科學教育活動資源改為課后自學,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內容較簡單易理解;二是諸如理論基礎等內容在《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等前導課程中已經學習;三是補充課外知識。再次,適當補充。現用教材列舉了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但未能按年齡階段有效分隊,可操作性不強,不利于在校生理解,因而,我們結合《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師用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版)作了一定的補充。

        2.學生評估學習內容,體現主體性。開學初,教師便將修訂后的教學內容初稿提供給各班,并告知在第一次課堂面談,要求以寢室為單位派代表發言。討論后,學生提出了許多意見,如刪去集體數學活動“時間和空間概念”中的“空間概念”而補充“時間概念”的學時,因為大家對“年”、“時鐘”、“一分鐘有多長?”等對幼兒來說較抽象概念的教學感到更為棘手。這種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析、整理幼兒發展年齡階段目標和典型性表現

        了解學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合理期望,是組織好幼兒園各領域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也是學前師范生應具備和不斷充實完善的基本功。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一線教研人員認識到,課程改革的成敗在于教師,教師成長的關鍵在于對幼兒發展的正確理解和把握。鑒于此,我們專門給出6課時研讀幼兒發展階段目標和典型性表現。我們將此部分的教學目標定位于: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各年齡段、各領域的幼兒發展目標和典型性表現。盡管《指南》給出了5大領域11個子領域32條發展目標和若干個典型性表現,但根據當地幼兒園的教育實際及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相關幼兒教師參考書,以《指南》為藍本,作了一定的補充,使每一個目標在各年齡段的表現更具體,更有操作性,也算是“本土化”的處理。

        能牢記學前兒童的發展目標及典型性表現必將為專業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但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已經梳理好的幼兒發展階段特征。也就是說,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三、收集整理,歸納一般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從未有過教學經驗的學前師范生而言,基本方法的積累非常重要。然而,時間和空間條件不允許我們在實踐中慢慢積累,吸收前人經驗,歸納和總結基本方法當是重要途徑。目前,五大領域教學是我國幼兒園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不論是哪種形式、哪種內容,歸結起來都會有一般的教學方法。因而,我們以課后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按教師給定的領域或是領域內的某個子領域收集、整理八至十篇教案,重點對導入環節、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活動延伸所采用的方法進行歸納。在下一次課堂上,以隨機點名的形式抽查完成情況。這樣保證了人人都參與,課堂互動環節才也有了更多的知識生成。下表是師生共同總結的音樂欣賞活動教學基本方法。

        表 音樂欣賞各環節基本方法

        四、層層遞進,模仿中積累教學智慧

        基于學生的學情及目前幼兒園教學多以現成教材為參考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學生的組織與實施教學活動能力的培養擬定為“模仿教學”,在模仿中體會教學的意味,積累教學的智慧。整個模仿教學環節“循序漸進”,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由視頻到教案;參與人員,由個體到小組;教學形式,由一課多研到同課異構;教學場所,由學校到幼兒園。

        1.教學內容,由模仿教學視頻到模仿教案。為了讓學生較容易地進入模仿教學的狀態,我們選擇從模仿同一教學視頻著手,待學生對幼兒園活動的組織有感性的認識和體驗之后,再進入模仿同一教案。之所以強調“同一視頻、同一教案”,原因在于經過幾年積累,我們發現這種“同一性”能有效增強實訓效果,只有大家熟悉了,都認真準備了,才會用心看別人試教,才會在研討環節有更多想法和認識。在2010年修訂的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學前兒童活動設計》共144課時,分三個學期完成。我們在第一個學期和第二個學期前半段,主要是進行教學視頻模仿,后半段主要以教案模仿為主。

        優質的教學案例好比一架扶梯,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探索和收獲教學活動的樂趣和智慧。教學視頻,如中班的歌唱活動《快樂小樂隊》、社會活動《找路》,教案科學探索活動《筆寶寶站起來》、綜合活動《一分鐘有多長》都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實訓學生,由個人參與到三人小組。在共同分析視頻、教案,梳理出關鍵知識點后,緊接著就應實際操練。我們把參加模仿教學的學生由“個體”逐步過渡到“三人小組”。在此過程中,“個體參與”是關鍵。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所謂“個體參與”特指在模仿視頻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從準備到試教都由個體獨自完成。因為模仿現成的教學視頻相對簡單,引導學生“背”課、“記”課的過程體會原執教者的教學設計和教育智慧。

        經歷七八周的個體視頻模仿之后,便開始“三人小組”模仿學習,其主要學習任務是“教案模仿”,共同完成選擇、修改教案,撰寫說課稿,教學準備,執教,課后反思等工作。相較于“視頻模仿”,這項學習任務有更多的挑戰性和創造性,更能體現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認識。另外,此舉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在交流中成長與進步。

        3.教學形式,由一課多研到同課異構。“一課多研”與“同課異構”都是幼兒園教研活動的常用形式。“一課多研”,即不論是模仿視頻還是模仿教案,我們都堅持每一次課后,先反思,再集體點評(此時,前期人人準備的作用便發揮出來了),提出應修改和完善之處,并要求執教學生在下一次課前提交修改后的教案稿,未執教學生要在原教案稿上用醒目的標記做教研筆記。下一次課前再抽一兩名已試教的學生展示,以評價改進意見是否得當。為防止疲勞效應,同一活動一般進行兩次課的試教。每次課上記錄表現較好的學生留待實習、見習期間再組織學生執教、觀摩。

        “同課異構”也是幼兒園主要教研活動形式,比“一課多研”高一層次。在課堂中,主要是指對同一份教案,提出不同的改編意見,可以改動部分,也允許全部改編。學生對于“一課多研”之后的教學案例改編較少,而對于新案例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主要集中于改變導入方式、活動延伸等較容易把握的環節。也有個別案例,學生在實際執教之后,提出了大膽的想法,即“改教學目標”,這就意味著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的全部改編。

        4.教學場所,由學校走向幼兒園。幼兒園是檢驗教學效果的試金石。我們利用見習、實習、國培頂崗置換項目等機會,引導學生帶著在學校里“磨”好的教學活動到幼兒園“試水”。例如,利用擔任2011年頂崗置換進賢縣片區指導教師的機會,組織學生將在課內模仿的《快樂小樂隊》、《毛毛蟲和蝴蝶》、《中國功夫》、分享閱讀《我爸爸》在幼兒園中試教,同樣采取現場點評、平行班執教,在“一次教學—發現問題—二次執教—發現問題—三次執教”行動研究式的“一課多研”中,學生基本掌握了教學活動組織與設計的基本方法,也逐漸領悟到基本的教學方法是可以向其他領域延伸和拓展的,為其今后的教學和專業成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五、嘗試自主設計教案,組織教學

        在學生經歷前面很長一段時間的模仿和改編、仿編教案之后,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便引導學生嘗試自主設計教案。即教師給定、學生自選一個題或一個案例,從設計教案說課組織教學反思由學生個人或三人小組完成。這個過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創造力及機智的環節。由于教育價值觀和對幼兒年齡特征理解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對同一案例會有不同的解讀。這個環節,同樣強調案例的共享性。即每次呈現的案例,應是全班同學都做過充分準備的,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有效自評與他評。

        通過以上環環相扣的“五步教學”,基本上實現了學生與幼兒園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之間的無縫對接,學生不僅基本掌握了幼兒園教學設計與組織的基本方法,而且在此過程中積累了教育的智慧,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寄石,虞永平.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師用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第4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一、依托課題研究促進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認真組織

        我省幼教學會“十二五”課題的申報、立項工作,并推薦優秀、有價值的課題參加中國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十二五”課題的申報工作。

        2.對通過立項的課題進行分類分片,注重不同類別、不同片區課題的過程指導。

        二、加強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的指導,推進我省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1.積極協助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指導各地按照下發的《省鄉鎮中心幼兒建設基本標準》要求建設或改建一所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加快鄉鎮幼兒園的建設。

        2.積極協助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以結對幫扶、教學觀摩、跟班培訓等不同形式,組織開展全省第三屆鄉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及骨干教師培訓。

        3.繼續協助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做好省級示范幼兒園結對幫扶鄉鎮中心幼兒園活動,及時發現典型經驗,進行推廣,讓全省農村幼兒能享受優質教育。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全面提升辦園質量和教師專業水平

        1.開展2011年度教師案例和論文評選工作,并推薦優秀論文參加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組織的“學習和貫徹《綱要》實踐經驗征文評選”活動。

        2.積極協助省教育廳基教處開展優秀省級示范幼兒園、省級示范幼兒園的評估和復評工作。

        3.協助省教育廳基教處開展全省第五屆幼兒教師技能技巧競賽活動。

        4.協助省教育廳基教處開展全省幼教行政干部和省級示范園園長的培訓工作,推進幼教隊伍建設工程。

        5.組織開展《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與培訓,進一步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幼兒園的保教工作的指導。

        6.協助省教育廳基教處繼續開展以公辦省級示范幼兒園為依托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試點工作。

        7.繼續協助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做好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會員重新統計、新會員發展和會費的足額收取工作。

        四、加強民辦幼兒園的管理,規范全省民辦幼兒園辦園行為

        第5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實際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學前階段的兒童社會教育在學前教育專業當中是一項核心、專業的課程,屬于必修課的內容,就學前教育專業的同學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掌握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提升同學們的社會綜合能力,同時結合社會的實際情況,針對一些社會教育的內容適當地提出有效且可行的教育措施,構建合理的教學活動計劃。就這種情況而言,本文將就此展開討論。

        一、實行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強調提升學生可持續性發展、鍛煉學生們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水平漸漸地已經變成了教學改革當中非常重點的內容,適當地對教學觀念進行更新、對教學方法進行變化、對學生們學習的方式進行調整、督促學生們積極參與、并樂于去動手探究分析,鍛煉學生們搜集并處理信息的實際能力、取得新知識能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以及交流溝通能力等,這都是新課程理念當中的內容,需要實際教學的實踐當中進行落實。學習單單學會了書本上的刻板知識,但是卻不會將它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去,那么即便能夠熟練地背誦書上的內容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老師不但需要將書本上刻板的知識傳授給同學們,同時還需要讓學生們了解怎樣去學、怎樣去用。

        二、如何通過案例教學法來完善兒童社會教育課程

        (一)創建廣闊的案例教學法的發展空間

        進行學前兒童方向的社會教育課程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們走出社會之后可以自行設計面向學前兒童的社會教育課程,并且能夠展開適當的社會教育探究,針對本科層次同學們而言,需要將實踐和研究融合在一起來看。不過因為以往在教學當中,更多的是需要讓同學們了解怎樣進行幼兒園當中的社會教育活動的設計工作,嚴重忽視了對社會教育進行研究的力度。真正進行課程設計以及課程教育都要建立在實踐活動的研究基礎之上,所以,有關社會教育所展開的實踐性活動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實踐活動的設計,需要讓學生們在充分掌握并熟練應用所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充分理解現實生活當中的一些現象以及情況,并處理一些在現實當中存在的問題,涉及到一些比較簡單的研究和調查,設計這種活動也能夠促進老師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們使用所掌握的知識來處理問題。

        在我國的俗語當中曾經有“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作為老師,需要讓學生們保證充分理解知識基礎之上,保證在實踐活動當中能夠進行有效地利用,并對所學知識展開系統歸納和深入分析理解,進而得到新知識,包括處理問題的方式以及調查分析的方式。而這也是案例分析法最終的內涵。

        將教育寓于活動當中去,從實踐活動當中汲取理論,在具體且可感的調查實踐活動當中,保證讓學生們能夠真切感受到調查的過程和對應的結果,并且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隨時抓住身邊的一些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提升他們的見解。

        (二)借助案例教學法指引學生們展開實踐性的活動

        通常來說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范圍都是在校內的,和外界產生的接觸并不是非常多,處于這種知識爆炸的背景下,學生們對于信息進行接收的能力比較強,擁有的課外知識也比較豐富。但是培養學生們對社會的認知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們往往對社會的接觸面比較狹窄,而且不能清楚認識社會現象本質,很難獨立將知識運用在實際活動當中,要求老師恰當地借助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們能夠在實踐當中學習知識,并將知識反饋給實踐活動。

        比方說,老師在指引學生們進行社會調查的時候,可能會涉及到“白色垃圾”的話題,作為老師,可以適當地舉出一些白色垃圾的類型以及常見的處理方式,再向學生們提出問題,例如“白色垃圾從哪里出來的?”、“白色垃圾的處理方式是否合理?”等問題,對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學生可以憑借其獨特的知識結構做出不同的猜想,再憑借這些猜想進行深入的分析,最終獲得結論。在調查的過程當中,學生們不但理解了白色垃圾的相關知識,同時還提升了他們對環保的認識。

        (三)指導學生勇敢質疑、探究

        所謂質疑,指的就是發現并提出問題,在學習方法當中是比較重要的方法,如果學生們能夠積極地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而且能令這些問題在老師的指引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當中得到適當的解決和處理,不但能夠促進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夠從其中掌握學生們的獨立學習習慣,將被動地位轉化成主動地位。

        老師想要讓學生們在實踐當中學習,就必須要引入適當的案例,鍛煉學生們大膽地質疑和探究的能力,尤其是在針對學前兒童的社會教育課程當中,如果單純憑借老師進行活動設計,那么即便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也不會吸引學前兒童的興趣。而最受學生們喜歡、且最適合學生們進行的活動還是自己進行設計,他們能夠嚴格尊重自己所制定出的計劃。

        比方說,在我國某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進行針對學前兒童展開的社會教育課程當中,老師會經常提出一些和學習內容、日常生活有關的案例,比如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家長對學前兒童的交通守則、社會公德的了解情況等,并從案例當中引出一個課題,保證在開學之初就向學生們布置社會調查的小組作業,借助這種活動,學生們不但能夠了解學前兒童的社會教育所具備的意義以及實際任務,同時也基本了解針對學前兒童的社會教育進行研究的方式,并在此基礎之上鞏固關于設計問卷、設計提綱、測試可信度等方面的技巧,同時還為撰寫畢業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

        結語:

        新世紀科學技術都在飛速地發展,案例教學法借助讓學生們非常喜歡的形式打破了在學習上遇到的重點和難點,擁有非常直觀且形象化的特征,很容易激發學生們進行學習的動機,打造出民主且開放的課堂環境,令學生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和調查活動當中去,提升其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從整體上來看,案例教學法優勢和學前兒童社會課程相互融合,實現了實踐和理論的融合。

        參考文獻:

        [1]覃麗.高職高專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4(07).

        第6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1.教師方面

        大部分教師覺得學前教育這門課程比較難,特別是在沒有配備多媒體等此類輔助教學設施的教室中,主要是因為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不僅條條框框的概念多,內容也非常枯燥,對于這些具備很強規范性及概念性的理論知識,教師不能根據自己的思路隨意發揮,不適宜橫向及縱向地展開教學。此外,隨著幼教地位的不斷提升,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越來越嚴格,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通過考試,確保其獲取相應的工作資格,不得不要求該專業學生熟練掌握課本理論知識,這樣一來,極易陷入傳統的機械化的教學境地,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2.學生方面

        在我國的教育現狀中,學生處在一種被逼學習的狀態,他們自身不愿意學,但是卻又不得不去學。不愿意學是因為課堂缺乏趣味,內容枯燥無味;不得不去學則是因為不學就不能應付教師資格考試,不考試就解決不了自身的就業問題。這種學習境況使得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茫然。

        二、學前教育學教學困境的解決措施

        1.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學前教育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及素養。具體來講,該學科的教學工作必須由專業出身的教師來擔任。首先,專業教師還應該具備扎實廣泛的教育學基礎,涉獵并掌握教育學領域內的各類學科知識。其次,專業教師要對各個版本的教材觀點及內容進行掌握,進而在教學時能夠融會貫通。最后,專業教師要博覽該專業基礎研究方面的一些優秀的論文,做到多讀多寫。

        2.調整教學與教師資格考試的關系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獲取幼教資格,教師應該從教材出發,重點歸納總結考試涉及的各方面考查點,并及時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查,給學生適度地加壓。此外,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后作業認真進行批改,以增強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給學生布置試題來強化所學知識,提升其應試能力。同時教師應做好試題的講解工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創新教學方式

        第7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關鍵詞:項目教學;實踐教學;職業能力;學科整合;工作平臺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發展至今,已經將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前提的實踐教學模式作為專業教學的主導模式,模塊化、項目化的教學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途徑。研究表明,學生的職業能力包括基本職業能力和關鍵職業能力,基本職業能力是學生未來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能力,是勝任職業工作賴以生存的核心本領,包括單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綜合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關鍵能力是學生獲得為完成今后不斷發展變化的工作任務而應獲得的跨專業、多功能和不受時間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斷地克服知識老化而終身持續學習的能力。它包括專業關鍵能力、方法關鍵能力和社會關鍵能力。“幼兒園活動的設計和實踐”是實踐教學中占較大比重的一個工作任務,其主要任務是學習設計和組織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其中所包含的職業能力是幼兒園教學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提高教學技能的方法以及教師間合作的態度和能力。因此,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各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學科整合的意義

        1.提高教學效能,節省教學資源

        以項目為核心的“學科整合”教學,能避免重復教學、無效教學,增強學科之間的相互促進,提高教學效能。

        2.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要完成幼兒園教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學生需要具備一般教育技能和綜合教育能力。大體上,專業的一般教育技能是指幼兒園教師必備的說、寫、彈、唱、畫、跳、做(編創、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綜合教育能力則指幼兒園教師在保教活動中應具備的各種教育能力,可包括觀察分析幼兒能力、策劃和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能力、組織游戲活動能力、班級組織和調控能力、創設教育環境能力、利用教育資源(家園溝通、與社區合作)能力、教育評價和反思能力等。“學科整合”的教學能有效地關照學生上述各項能力訓練的需要。

        3.實現高職高專教學與崗位需求的深度對接

        圍繞項目開展“學科整合”教學,項目多來源于幼兒園教材,這就使得教學與幼兒園實際工作需求緊密聯系,學生能最大可能地了解幼兒園的教材、活動要求、幼兒特點、教學教研工作要求,實現教學與崗位需求的深度對接。

        二、學科整合教學的特點

        1.實效性

        圍繞項目開展各學科的整合教學,可以大大節省重復教學所浪費的課時,提高教學實效。以幼兒園音樂活動設計與組織模塊為例,該模塊包含多個項目,如幼兒園歌唱活動、幼兒音樂欣賞活動、打擊樂活動、音樂游戲活動等。通常音樂課教師會教給學生一些幼兒歌曲、幼兒欣賞樂曲,使學生了解兒童音樂。“幼兒園活動設計和組織”學科的教師實踐性教學中,也需要運用音樂案例。從表面上看,這兩個學科的教師似乎是不謀而合的,都意識到師范專業課教學必須與幼兒園實踐相結合。以項目為核心的學科整合教學,促使兩科教師互相溝通,在選用教材和案例上,雙方可以達成共識,避免重復教學和無效教學,在有限的學時中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幼兒園教材、演繹教材、設計幼兒活動方案、組織幼兒活動的能力。以下圖示就是圍繞幼兒園歌唱活動教學,由音樂學科、語文學科、教師語言、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學科、美術學科和幼兒園活動設計與組織學科開展的學科合作模式圖:

        2.可操作性

        學科整合的教學,應強調可操作性。實踐教學的實質就是利用可操作性的素材,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具體的教學中,從選材、教學、學生練習到教師評價,都必須考慮可操作性。教學方面,應結合幼兒園活動從分析、設計到組織各個環節的要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確保教學過程與幼兒園工作任務的對接。學生練習時,應按照幼兒園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展開訓練,使學生熟知幼兒園教學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評價時,也應根據幼兒園工作標準開展評價。這樣,就能逐步實現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課教學與幼兒園工作任務的深度對接,實現學科整合教學的可操作性。

        3.可遷移性

        學科整合教學的教學素材,應選擇典型的幼兒園教材作為項目的主要案例,在案例中包含完成幼兒園活動設計和組織所需要的關鍵要素,相關學科的教師圍繞這些關鍵要素備課和組織教學、開展學生實踐活動,使這些關鍵問題得到最大限度地解決,使學生具備解決同類問題的關鍵能力,便于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并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逐漸改善和提高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在以上圖示中顯示的案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掌握了對歌曲《小樹葉》的分析方法、表演方法、教學方法,把握住對該歌曲教學目標的表述,這些關于幼兒園歌唱活動設計和組織的關鍵能力就能幫助學生勝任其他歌曲的教學設計和組織。

        4.互動性

        以項目為核心的學科整合教學,應強調相關學科教師之間的互動。在具體執行時,必須有一個專門的機構統合教師之間的關系,學校層面應打破以往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工作格局,建立新的工作單位和工作平臺,如,可以建立教師工作室,由該工作平臺根據項目的需要,圍繞項目,組織相關學科教師展開協商、分工、備課等活動,以確保項目的實施。除了相關學科教師之間的互動外,教師工作室同樣還應成為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與幼兒園教師之間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的支持下,學科教師可以和幼兒園一線的教師展開交流,了解幼兒園教材更新、教研動向等信息,并與幼兒園教師開展項目討論,使教學與幼兒園工作的實際情況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幼兒園培養適用的、有發展潛能的未來幼兒園教師。

        三、圍繞項目進行學科整合教學的實施步驟

        1.選擇整合的素材

        學科整合教學,一個項目需要數名教師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段才能完成,這個項目必須具有典型的特質,能幫助學生在該項目完成后初步具備完成幼兒園某種工作項目的基本能力,因此,項目的確定、學科整合素材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可以從學前教育機構的教材中選擇某個教材作為教學的素材,使項目教學與幼兒園具體工作項目融為一體,使項目更具有操作的價值和現實意義。其次,所選擇的素材必須具有代表性,完成該項目應盡可能多地涉及各種能力的鍛煉,這樣,才能便于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遷移,使學生在完成項目中真正獲益。

        2.研究整合的方案

        “學科整合”教學,在選擇好合適的素材后,項目工作平臺要承擔分析項目的任務,首先分析出與項目相關的各項知識、能力及工作態度以及完成該項目涉及的學科和活動。以上述音樂活動項目為例,幼兒歌唱活動的教學需要學生具備以下知識、能力和態度:

        (1)分析幼兒歌曲的風格、情感、節奏等知識和能力。

        (2)即興伴奏幼兒歌曲的能力。

        (3)演唱、表演幼兒歌曲的能力。

        (4)掌握和運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方法。

        (5)掌握幼兒園歌唱活動設計的基本結構和特點。

        (6)設計和制作教具的能力。

        (7)書寫教案的方法。

        (8)說課的技能。

        (9)組織幼兒園歌唱活動的能力。

        (10)評價和反思教學設計和組織的知識和能力。

        (11)小組合作、交流的態度及共同完成項目的能力。

        以上十一條知識、能力和態度,涉及音樂學科、幼兒園活動設計學科、語文學科、教師語言學科等好幾門學科的內容和活動。工作平臺在分析結果出來后,就應組織各學科教師開展集體研討和備課,制訂出完成該項目教學的具體方案及學時安排,編制項目手冊,以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3.項目教學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各科教師即可圍繞項目有序地實施教學。需要強調的是,在項目教學過程中,依然要突出各學科教師之間的合作和溝通。與項目相關的每位教師,都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各方的要求和期待,不斷修改教學方案和要求,以使得項目各方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當然,各科教師更應該借助工作平臺,與幼兒園一線教師保持密切聯系,征求幼兒園教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使項目教學更加貼近幼兒園實際工作,和幼兒園教學更精準地接軌。唯有如此,才能保證項目實施的現實價值。

        4.能力遷移

        一個關鍵項目的實施,其實只是打開了學生能力發展的一個窗口,要想使學生的能力真正得以發展,更重要的是在關鍵項目實施后,通過知識和能力的遷移不斷擴展訓練的范圍。因此,教師還應討論選擇更廣泛的相關項目,布置更多、更具體的項目訓練,讓每個學生有機會開展相關的知識運用和能力拓展練習。開展此類練習,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訓練,同時,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見習和實習活動,到幼兒園實際工作崗位去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科整合”工作平臺可以采取專業教師跟蹤觀察、輔導,邀請幼兒園教師觀察、輔導和評價等措施,保證每位學生得到具體的指導。

        總之,以項目為核心的“學科整合”教學模式尋求的是一種以點帶面、層層深入、與幼兒園工作深度融合的教學途徑,旨在提高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實際成效,有效訓練學生的職業能力,盡快進入職業狀態,同時,可提升教師的專業敏感度和教學研究能力,并提高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第8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關鍵詞:幼兒衛生與保健 學前教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45

        鑒于國內多將《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定位于理論課程,課程教學團隊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對課程教學進行了優化改革,突出了該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旨在使學生獲得從事學前教育活動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保育實踐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模塊化的課程體系

        為了克服學生“重教輕保”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保育觀,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學習和掌握基本的保育技能,以便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能切實維護和增進兒童的健康。課程教學團隊積極與幼兒教師和幼兒園管理者共同研究,構建重在能力培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基礎理論模塊: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全面掌握學前兒童解剖生理特點以及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了解學前兒童常見疾病的有關知識,熟悉教育環境創設及教育過程中的衛生要求,能夠對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進行科學的評價。這一模塊采用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內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完成。

        綜合訓練模塊: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幾種患兒的基本護理技能和急救術,以備日常教學和生活中的不時之需。這個模塊教師講得少、指導得多,主要采用校外實踐和校內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完成。

        模擬教學模塊:主要目的是在學生全面掌握幼兒衛生與保健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模塊采用校外實踐和社會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完成。

        2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團隊成員積極探討本課程的教學方法,除綜合運用講授法、演示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傳統的教學方法外,還恰當運用了體現本課程特色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模擬操作、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等。

        2.1 小組合作學習

        “托幼機構的保育、教育活動衛生”一章內容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小組通過到幼兒園現場考查其生活制度和教育活動衛生、合作制作課件、小組代表講解、小組成員答疑等多種形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搜集整理信息、語言表達、團隊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2.2 情景模擬操作

        學到“常用護理技術及急救術”內容時,可以采用情景模擬手段,設計一定的情景,準備一些工具或材料,讓學生分別扮演受傷者和救護者,進行現場的急救和包扎;學到“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內容時,除了用多媒體演示操作步驟外,還可以設計幾種不同的意外事故的情景,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施救措施,并要求學生兩人合作輪換完成操作練習。

        2.3 現場教學法

        “幼兒健康檢查和評價”一節的內容,在講解了基本知識和檢查操作要領后,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協助保健教師進行晨間檢查;講到“托幼機構的環境衛生”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參觀、考察,認識到托幼機構建筑、設備和用具衛生的重要性和應該注意的問題,要求學生對所見所聞進行分析評價,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2.4 案例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錄像機錄下幼兒園一日保育工作的全過程(包括入園、盥洗、入廁、進餐、午睡、各類教育活動、離園等環節),也可組織學生通過網絡和教育實習搜集整理幼兒園中典型的保育案例。將這些案例穿插到相關章節的課程教學中,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全過程”的教育實踐

        為了讓學生充分接觸和學習保育工作,增強對幼兒保健的感性認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多次保育見實習。課程學習前,安排學生到幼兒園保育見習1周,初步接觸和了解保育內容;課程學習中,安排課程實習或利用其他課程實習機會,有針對性地設計觀察量表,讓學生有目的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將分析整理的問題及遇到的疑難之處反饋到課堂教學中來;課程學習后,安排1周保育見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與幼教工作者探索研究,撰寫研究報告或者調查分析報告;最后在畢業前夕集中教育實習1個學期,學生以保教人員的身份組織幼兒園的各項教育活動和生活活動,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提升各項保教技能。

        4 “全方位”的考核評價

        改變傳統的通過期中、期末兩次考試進行學生學業評價的做法,在學生的課程學習過程中,課堂出勤,聽課情況,回答問題情況,小組及全班討論時是否積極參與、發言次數,發言內容,對其他同學提問的回應,見實習結束后帶隊教師和實習幼兒園的評價意見,各階段的見實習報告、專題研究報告或調查分析報告等都納入課程成績,實行課程學習“全方位”的考核。這樣對學生考核的不僅是能力,也是態度,關注的不僅是結果,也是過程。它更能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以上僅是對《幼兒衛生與保健》教學改革的初步嘗試,搞好本課程教學改革有利于培養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應用型”人才,拓寬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渠道,促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健康發展及學前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第9篇:學前教育典型案例范文

        關鍵詞: 高師院校 春季招生學前教育專業 研究型幼兒教師 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伴隨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化,幼兒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研究地位日益突出,幼兒教師的角色正發生著從課程的執行者、實施者到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的轉變。《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頒布,使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方向得以明確,“針對保教工作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這是對幼兒教師研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具體規定。高師院校作為幼兒教師人才培養的搖籃和主要陣地,承擔著合格幼兒教師師資培養的重任。能否完成《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對幼兒教師這一基本要求的規定,有效提高研究型幼兒教師師資培養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因此,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研究型幼兒教師人才培養的目標勢在必行。

        濟寧學院春季招生學前教育專業是自山東省實行春季高考以后面向省內職專幼師畢業生招錄的一種形式。事實證明,以此種形式招錄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與面向普通高中畢業生招錄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相比,他們在進入高師院校之初便存在較大的差異。前者基于入校前職專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習經歷,以及高考時學前教育理論和技能方面的對口考試,進入高師院校時已初具一定的專業基礎,但這類學生的科學文化理論水平較低,思維水平和研究能力欠缺。后者則相反,后者基于高考前的普通文化知識學習,進入高師院校時,所具備的文化素質相對較好,問題意識、邏輯性及對問題的研究能力較強,只是在藝術技能技巧方面的發展空間不足。春季招錄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生源這一基本情況嚴重影響著研究型幼兒教師人才培養的質量,成為提高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研究型幼兒教師人才培養質量的瓶頸。因此,探索高師院校春季招生學前教育專業研究型幼兒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提高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及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型幼兒教師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根據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圍繞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通過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進行人才教育培養的過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由誰來培養人才及怎樣培養人才等幾個方面加以體現,其中,怎樣培養人才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問題。高師院校研究型幼兒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以“研究”為線索,在此基礎上確定培養過程和培養評價[1]。

        二、研究型幼兒教師的基本特征

        對“研究型幼兒教師”字面的理解是善于做研究的幼兒教師。具體來說,需要從兩方面來把握“研究型幼兒教師”的含義:一是研究型幼兒教師是具有教學研究行為的幼兒教師。研究型幼兒教師并非讓幼兒教師像科學家那樣做科學研究,幼兒教師無須也無力進行那種學術研究,而是基于自己日常的幼兒園保教工作實踐需要所開展相關的教學研究。二是研究型幼兒教師是具有研究型潛質的幼兒教師。“能針對保教工作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是對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與其說培養研究型的幼兒教師,倒不如說培養具有研究型潛質的幼兒教師。

        研究型潛質具體來說,研究型教師具有以下表現:第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研究型幼兒教師能夠對外在事物充滿強烈的求知熱情和探索欲望,善于在探究中獲得發展。第二,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問題意識。研究型幼兒教師能夠用心觀察,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批判性提問。第三,具有突出的思辨習慣、創新能力。研究型幼兒教師具有對所觀察的現象及所發現的問題進行自我反思、嘗試分析的習慣,并具備大膽創新、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高師院校春季招生學前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研究型幼兒教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客觀定位學情,準確把握目標。

        高師院校春季招考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和藝術技能,但由于問題意識缺乏,反思能力較弱,研究能力薄弱,從而影響著自身專業發展的進程。定位這一學情,才能更準確地把握高師院校春季招生W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難點,對“癥”下“藥”,為“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備健康的身心素質,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完善的文化科學基礎素養,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過硬的保教工作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及能夠從事家庭教育指導與研究的人員”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提供理論依據。

        (二)完善課程設置,彌補知識不足。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文化載體和核心要素,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完善高師院校春季招生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加強對春季招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已有知識不足的重視,提高學生對相關課程重要性的認識,避免他們重藝術技能輕人文素養、重基礎理論輕素質拓展課程的不良傾向。適當增加《學前教育評價》、《幼教熱點問題透視》、《幼兒園教育文件匯編解讀》、《教育統計學》等課程,為春季招考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研究能力的培養建構知識框架,從源頭上增強研究型幼兒教師培養的針對性。

        (三)改進教學方法,鼓勵研究學習。

        由于高師院校春季招考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突出的“接受學習”的傾向,這一傾向極大影響著他們研究型潛質的形成與發展。因此,這就決定了本專業教師要改進日常教學方法,將原有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變成現在的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通過讀書指導法、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樂于觀察、善于發現、勇于探索、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創新性等研究型潛質的形成。

        (四)強化教育實踐,提高研究能力。

        學前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幼兒教師的研究靈感往往是在教育實踐中迸發出來的,這就決定了高師院校春季招生學前教育專業研究型幼兒教師的培養有賴于教育實踐。因此,要提高對高師院校春季招生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踐環節的重視。通過構建全程化教育實踐模式,豐富學生教育實踐形式,將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研實習、模擬教學、微格教學等多元化教育實踐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全過程,做到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各學期都有教育實踐課程。強化學生的問題研究意識,使學生明確各階段的教育實踐目標及相應的教育實踐內容[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終極目標與階段目標相結合的原則,逐漸培養高師院校春季招考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研究型特質,提升其研究智慧。

        (五)更新評價方法,促進研究實效。

        高師院校春季招考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入校時持有典型的考前“臨時抱佛腳”的不良做法,也流傳著“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的說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質量。所以,提高高師院校春季招生學前教育專業研究型幼兒教師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對過去教育評價方法的不足進行改革,即打破原有的以總結性評價為主的考核方式,突出過程性評價為主的考核導向。如增加各學期專業課程的日常考核環節,并適當提高其在考核中的總比重;降低閉卷考試中死記硬背題目的比重,增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題形式[3]。堅持口試和筆試相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考查與實踐能力檢驗相結合的原則,將課程教育活動設計、見習報告、大學生科研立項、課外學術作品大賽等成果與期末閉卷考試共同作為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依據。

        參考文獻:

        [1]于桂霞.論高師院校實踐導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學版),2013(3):251-253.

        [2]田景正.面向研究型幼兒教師培養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2008(1):49-51.

        [3]于開蓮,張慧,李莉.研究型幼兒園教師的職前培養――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培養問題探析[J].幼兒教育,2009(4):23-2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最新99国产小视频 | 亚洲免费人各人国产 |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