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影視藝術發展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數字時代;影視動畫;“動畫”化;互動化
中圖分類號:J0-0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20-0127-02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無所不在的信息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特征,而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數字化信息革命正在高歌猛進。這次革命的特點就是字化,它帶來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代。“數字化”對于我們已不再陌生,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正在不同程度地接受著它的影響?!皵底?a href="http://www.baojiexiang.com/haowen/175038.html" target="_blank">藝術”正是由“數字化”而催生出的新的藝術形式,它在自我發展的同時,還融入到現存的幾乎所有的傳統藝術式樣中,并使這些傳統藝術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發展。影視動畫藝術――作為藝術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背景下也顯得愈發數字化了,那么,在這個改變、甚至是顛覆人們舊有藝術觀念和創作方法的“數字時代”,動畫藝術的概念應該如何加以界定?數字時代的影視動畫藝術又具有怎樣的發展特征呢?
從動畫藝術的發展歷史來看,動畫在它的初創期,是電影的四大門類(故事片、科教片、新聞紀錄片、動畫片)之一,膠片是它的載體,電影是它唯一的傳播途徑。后來,隨著電視機、錄影帶、LD、DVD、互聯網、移動通訊、數字放映等現代化媒體設施的出現,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動畫的載體、傳播方式和種類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動畫片”已經不能涵蓋整個“動畫”概念所賦予這個詞匯所應表達的全部功能和領域,影視動畫只是動畫整體系統的一個產物,然而影視動畫、尤其是電影動畫代表著動畫藝術發展的最前沿??v觀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藝術創新與技術進步總是如影隨形的。數字時代的影視動畫藝術其實就是當代最先進的數字技術與傳統動畫藝術緊密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可以斷定,數字時代的影視動畫藝術必將具有其獨特的發展特征。
一、影視動畫藝術的數字化
在數字時代,為了避免被淘汰,一個個產業爭先恐后地將它們的產品或服務轉化為數字形式,同樣,動畫藝術作品――尤其是影視動畫,無論它是什么形式的(平面的、立體的、合成的、特技的、三維的,木偶的、剪紙的、實物的、布貼的,藝術的、商業的、實用的等等),都不可避免地進行“數字化”,只有這樣才能免除被束之高閣。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電腦日益成為影像生成的主要技術手段之后,電腦動畫遍布影視制作之中。電腦動畫也被稱為數字動畫,屬數字藝術范疇,是指采用圖形與圖像的處理技術,借助于編程或動畫制作軟件生成一系列的景物畫面,其中當前幀是前一幀的部分修改,是采用連續播放靜止圖像的方法產生物體運動的效果。電腦動畫藝術是傳統藝術與高端科技聯手創造的當代前沿藝術。當我們坐在影院中,觀看到震撼人心的《指環王》、神奇怪誕的《哈利?波特》、神話般的《WALL?E》、以及使用最新CGI和3D拍攝技術制作的《阿凡達》、《飛屋環球記》、《愛麗絲夢游仙境》、《諸神之戰》時,不得不驚嘆只有數字技術才能創造出如此亦幻亦真的畫面,只有數字化的影視動畫才能給人們帶來如此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也只有在數字時代才能令現實世界中的一切不可能成為可能,圓了我們心中的夢想。
二、影視動畫藝術的“動畫化”
雖然技術手段日新月異,但終究不會改變影視動畫的本質特征,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它必須遵循“動畫化”的原則,即在數字的時代,影視動畫藝術依然要具有極度的假定化、夸張化、象征化、幽默化、幻想化、擬人化、綜合化及極度的簡化等動畫藝術的本質特性。在數字時代,雖然動畫制作的手段將有可能被完全顛覆,傳統的手工動畫制作也許有一天只有在博物館中才可得見,傳統動畫將要被電腦動畫所代替,但是,電腦動畫作品要想獲得成功依然要秉承傳統動畫藝術的創意精髓。
黃金時代的迪斯尼擁有眾多創作經典,《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仙履奇緣》、《睡美人》、《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動畫電影都有一個好的故事,令人難以忘懷的角色、大量動人驚奇的情節,不同尋常的視點、富有創造力的形象、亦真亦幻的場景、漫畫一樣的風格、普通人的成功……總而言之,迪斯尼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夢幻世界,它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近年來,中國的影視動畫產業發展迅速,每年制作的影視動畫部集和分鐘數量都比上一年有顯著增加,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影視動畫交易達成意向的共計10062集、132754分鐘,相當于2009年度全國動畫片產量的77.3%,其中境外采購占40.7%,這是動畫片交易會的一個重大突破。但是,中國原創的影視動畫普遍存在缺乏創意、定位較低、“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在國內市場況且如此,在國際市場更無競爭力可談?,F在,中國的影視動畫制作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可以制作大量的“外包”動畫,但出口到國外時只能貼上“中國制造”的標簽,而非“中國原創”,核心始終掌握在國外母公司之手。中國的原創電影動畫若想在國內有市場、國際有競爭力,就必須遵循“故事是核心,技術是關鍵”的創作觀念和制作模式,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掌握、開發先進的電腦動畫制作技術,這是數字時代影視動畫成功的關鍵,也是我國影視動畫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影視動畫藝術的互動化
互動性是數字時代最鮮明的特性,也是數字藝術發展為更高層次的體現,其表現日益突出。數字時代的影視動畫藝術作為數字藝術的重要內容,必將逐漸體現出這種互動性特征。
數字時代,影視動畫藝術的創作必須考慮作品的互動性,將其能否進入互動情境作為成功與否的評價之一。“互動”一詞涵義較廣,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叫做“互動”,而所謂“互動性”,就是將動畫作者的個人表達與創意延伸到觀眾中,以加強觀眾的參與性。其具體表現為藝術家首先和智能化機器的互動,然后是作品再與觀眾進行互動,這種互動或許體現在間接的不在場和直接的在場,或許是根據觀眾的理解直接去完成作品,或許是按程序演繹別的花樣。而這些正是數字時代的電影動畫藝術的魅力所在,也是其真正的意義所在。在傳統但應動畫藝術中,藝術作品與觀者之間往往是單一和被動的互動,是無參與性的,而數字時代的影視動畫藝術將越來越鼓勵觀眾的參與,使接觸影視作品變成富于樂趣的體驗過程。
總之,數字時代的影視動畫藝術必將帶給人們越來越多神奇而全新的感受,相關產業也將創造出越來越多的社會價值。不可否認,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電影動畫業曾有過輝煌的時期,但是,目前我們與美國、日本這樣的影視動畫制作強國相比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可我們仍有理由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扶持與推動下,面對我國動畫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需求,我國影視動畫藝術必將緊跟時展的步伐,從教育、研發、產業運作等多方面同時著手,續寫我國動畫產業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王春喜、程文娟.中國動漫產業的市場分析與競爭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 2010(3) .
[2]夏華楠.淺析我國動畫產業鏈的構建[J].中國經貿導刊,2010(9).
1漢魏六朝宗教花初起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我國。佛教的傳入在某種程度上給當時的人們以精神的寄托之外,同時也產生了中國傳統插花的雛形——佛教插花。佛門稱花為“華”,花、華不二,獻于佛菩薩前的稱為“獻花”,“借花獻佛”一詞就源于此,散布壇場四周的稱“散華”。佛教的十供養像香、花、燈、涂、果、茶、食、寶、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為普遍。在壇場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經里有許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開見佛、舌燦蓮花、花果自成、花開蓮現、九品蓮花、百鳥銜花、夢幻空華、鏡花水月、蓮華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另外,在東漢最初的佛教造像藝術中,如江蘇連云港市孔望山的東漢佛教造像已出現了用蓮花供佛的圖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執一枝三瓣蓮花,用以供佛。東漢的康孟祥譯的《修行本起經》中寫道,“須臾佛到,知童子心時,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徹照花瓶,變為琉璃……”。從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扎根的同時,佛教插花也傳入了中國。佛教徒多在佛像前供花,或是在佛像出巡、佛經的講授會堂上供花,主要有3種形式的供花:散花、皿花、瓶花。散花,就是用銀線穿各色珠子以及蓮花瓣、花形剪紙等,于佛像出巡或佛經講堂時散下,以助其盛。東晉高僧法顯在其《佛國記》中記載佛像出巡時:“門樓上夫人采女遙散眾華,紛紛而下”。后秦的鳩摩羅什譯的《金剛經》亦有“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以諸華(花)香而散其處”。故而在佛畫中多見飛天散花的形象,多源于此。皿花,是一種盆碗狀的器皿內放置花朵、花瓣,供于佛像前。瓶花,是以寶瓶插上蓮花,供養佛像,多喜用玻璃制寶瓶,象征光明、清凈。在北魏時代的龍門石窟浮雕中,有一幅賓陽中洞的石浮雕畫——《帝后禮佛圖》,極為著名。此圖表現北魏皇室成員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貴族婦女,手執花束,以一枝盛開的蓮花為主,兩邊各襯一枝比主花低的蓮雷、蓮蓬,比例恰當,十分美觀,表現了當時插花供佛的情形。
南北朝時,以貯水容器插貯切花已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王子懋為其母求平安,獻花供佛,眾僧將所獻的蓮花插于銅罌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赌淆R書》記載:“沙門于殿前誦經,武帝為感,夢見優懸缽花于經案。宣旨使御府為銅花,插御床四角”。以銅為花,無萎謝之憂,插于床邊,象征對佛教之信奉。漢魏六朝時期,道教插花藝術也已有雛形。在早期的道教儀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習俗,并用大量的實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著長生、成仙等愿望,這些成為道教插花的基礎。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說,在漢代的畫像石藝術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畫像石。西王母身邊常有仙人隨侍,手執嘉禾、靈芝,西王母本人手執嘉禾,如山東倉山縣城前村畫像。在當時,道教把西王母敬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靈芝相伴。又如《拾遺記》,記有青蓮、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雙重影響下,漢魏六朝時期的插花的類型主要以宗教插花為主,其特點是追求清靜恬淡,莊嚴肅穆。花材也多以與宗教有關的蓮、靈芝、果實類等為主。
2隋唐的院體花在宮中流行
隋唐時期,國力昌盛,文化、藝術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呈現一派繁榮的景象。園藝技術的進步,為賞花、插花的廣泛流行提供了物質基礎。隋唐時,思想界實行三教并尊,宗教哲學進入全盛時期。當時,佛教中的禪宗盛行,禪宗六祖慧能,主張以頓悟之法領悟佛家真理。他喜愛梅花,所過之處常插梅花作為標志。隱含著佛理之喻,對后世禪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盧愣迦繪的《六尊者圖》中有缸插牡丹,為禪家花較早的圖畫記載。在舉世聞名的敦煌佛教壁畫中,繪著人們去拜佛時多執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許多窟中繪有的手執托盤的飛天,凌空飛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寫照。在《西游記》中描繪的觀世音菩薩就有手托寶瓶中插柳枝的造型。另外,在佛家的講經法會上,也設有瓶花為裝飾。一幅繪有唐代高僧玄奘講經的《玄奘講學圖》上,繪有兩瓶蓮花,花葉相稱,成對裝飾于講經堂前,瓶中花型對成,組織嚴謹,以正中一高枝為主,兩邊各配對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長生、成仙,多吟誦使人長壽的松、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于《八十七神仙卷》中諸位神仙手持的盤花、瓶花更是豐富的插花藝術資料。哲學上的兼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時,隋唐時期,國家大一同,社會、政局較為穩定,呈現繁榮的景象。這種繁榮也影響著藝術領域,雍容華貴的氣質、大氣自由的精神貫穿于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時期,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唐代插花藝術提供了發展的漲力。在這種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藝術更加注重形式美。盛唐主導“勢壯為美”,“文質彬彬”、“盡善盡美”,在花材的選取上,講究雍容華貴的氣質,主要以花形碩大的牡丹、芍藥為主,此外,還經常選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等十種花材,寓意“十全十美”。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貴壯麗的風格為主,故此時期的主要類型為宮體花,亦稱院體花。宮體花,主要流行于隋唐時期的宮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藥為主,體現富麗之感。此花形體碩壯,色彩艷麗,花枝繁盛,結構嚴謹,裝飾味濃,充滿宮廷煊赫堂皇的氣勢,莊嚴大方。此種花型要求襯托平衡,避免過疏過密,花枝長度約為花器高度加半徑之和。
3宋元理念花、心象花并蒂爭輝
宋元時期,中國插花進入了普及時期。宋時,國力已不如唐時強盛,但畢竟結束了五代的割據局面,經濟文化更加進步?;ɑ苋缒档?、菊等品種進一步豐富,而其觀賞更具多樣性。插花藝術因而得以繼續發展。元代繼承宋代插花之余緒,也顯得絢麗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發展到了宋代被統稱為理學。理學是以宋儒論學多言天地萬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學為代表。強調理高于一切,認為應存天理,滅人欲,極為重視道德思想;更進一步提倡陰陽互變,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觀,要求人們靜觀萬物,從中體會到時光變遷,宇宙奧秘。理學又是北宋以后政治經濟發展的表現,宋代的社會動蕩不定,許多文人士流為避現實多退隱于山水之間,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間,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頤的學生程顥詩云:“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對花開花落等景象更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藝術更深入地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達著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顯得意味深長。理性內涵加清麗外形,具有清純美麗的形態。宋代的社會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氣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內斂;不再激情洶涌,而是冷靜地思考。宋朝的時代精神就是清雅、雋秀之氣質。這種氣質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細描繪,以花抒寫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構圖中,講究線條美,常以梅花、臘梅等枝條來插制。這與唐代喜用牡丹的富麗不同。司馬光《獨樂園記》記述了他遷居洛陽后,難與時人相同而獨居獨樂園讀書游賞的情趣。文中還記載了許多花卉,在其中獨自逍遙“遷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圣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原,探禮樂之事。……”從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儒士總是把哲思與花木、與大自然相聯系。所以,文人義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選取上喜用松、竹、梅、柏、蘭、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達人生抱負、理想等。表現在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內涵加上清麗的外形,自有純美的意境,因而,宋代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為主。理念花以瓶花為多,以理為表,以意為理,或解說教義,或闡述教理,或影射人格,或嘲諷時政?;ú亩嘤盟?、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結構以清為精神之所在,以疏為意念之依歸,注重枝葉的線條美。
元朝的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中后期,極為注重吸收以儒學為主的思想文化,繼承了宋代的理學思想。與此同時,在藝術領域也繼承了宋代的緒統,尤其是花卉文化繼承宋代之風流,同時又具有時代特色。元朝實行的種族歧視制度,使漢族文人受到元統治者的歧視,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閑適自在,不屑為官。所以,元代的藝術中有這種閑散、淡雅的味道。另外,還受到文人畫和花鳥畫的影響,插花多為借花消愁或表達個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蘭等名花表現文人清雅、閑韻、傷逝等情感,從而出現了“心象花”。心象花,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積郁所做,作品偏于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現出浪漫、無拘無束、輕巧秀麗和瀟灑,表達個人內在之冥想?;ㄐ筒欢?多種多樣,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純屬作者心里的表達,他人不易領會其中之含義。這種花型與院體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采用。
4明清新理念花、文人花、寫景花和象形花競相崢嶸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萌芽的壯大,花卉商業生產盛行,插花也向市民普及。在思想領域,明代的王守仁繼承發揚了宋陸九淵開創的心學思想,完成了心學體系。明中期以后,心學幾乎取代朱程理學,在思想領域影響頗大。心學認為,“心外無物,無外無理”,“身之主率便是心,心之本體便是理,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無物”。認為“心”與“物”二合一,不可分離。雖然這是一種主觀唯心學說,但也表現出當時的文士更注重于自我性靈的發展。將自我與宇宙萬物結合起來,寄托著心性于山水花卉等事物之間,駕御著宇宙事物自由地觀照、思考自然與人生。詩人、花藝家袁宏道便以此為依據,提倡在文章中抒發真形,不加矯飾。他的《瓶史》寫及插花,構圖、造型上也崇尚天然美、純真美,遠離名利等污濁之物。這些思潮,都繼承了老莊的哲學,又有時代之特征。明清時期的陳腐禮教,森嚴的等級關系,腐敗的朝政,都促使這種思潮出現,產生了抵御黑暗的力量。而嚴重的思想扼制,沒有言論自由的大環境,又是不堪忍受的,這更促使人們轉向自然,更加愛花,以花為伴侶,抒發真情,隱逸于其間。如明代的高啟《尋胡隱者》詩:“渡水復渡水,看花復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有如清代詩人龔自珍著名的《病梅館》一文借用當時的人不愛自然之梅,偏愛病態的梅花,映射封建階級嚴酷的思想遏制。所以,在花材的選取方面,注重木本花材的折取,例如,松、柏、杉、柳、楓等情趣木本,還有一些寓意深刻的花材,如,“歲寒三友”、“四君子”等,主要目的是借花草抒情,影射人格,以寄心意。插花名家高濂、張謙德、袁宏道、陳氵昊子等無不如此。在這種背景下,明清時期出現了4種插花的花型,主要是新理念花、文人花、寫景花以及象形花,貫穿于明清時期的插花藝術發展中,而這4種花型又不是相續發展,而是交錯于其中的。新理念花盛行于明初,此類花型為院體花和理念花結合之產物。結構以中立型為骨干,花材有10余種,以瓶花為主,花器比例為二比一,有高大壯麗之特色。文人花,主要指文人人格花。文人插花不重排場,不為祈福,主要講求情趣。所用的花器較為樸實,花材則以色彩素雅的“四君子”、“歲寒三友”等為主,借花明志抒情。并注重陳設環境的襯托,使作品清雅脫俗。寫景花,模仿盆景表現手法,描寫贊美自然景觀,諸如深山幽谷、小溪池畔、庭院一角等,達到具備風情雨露,精妙入神的境界,以盤花為多。在色彩選擇上,多采用綠色、棕色系統之色彩,如深綠、淺綠、棕色、黃色、白色等。寫景花仿照盆景之手法,但取材與盆景不同,花器用水盤、平盤、平板等,花材則可采用松、柏、杉、柳、楓,或梅、竹、桃、梨、櫻等樹枝,以及枯干、樹根、苔木、苔藤、苔石等,再配以山野花草點綴,必能表達出山野景況,通過插花藝術這一巧妙的手法,“取得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效果”,可以解說教意,影射人格,借境抒懷,或狂熱瀟灑,或孤僻冷漠。象形花,源于花材與古董的自然結合,以干材或疏果的外形和色澤為造型基礎,進行設計布置,根據時令、場所、個人愛好、時代特征進行創作,往往籍著作者的想象,利用點、線、面、塊的組合,予以技巧的運用。象形花名目繁多,應用極廣,有的以花頭編扎而成,有的以常綠花、葉綁扎制作,有的利用瓜果、食物雕塑成形。形狀有鳥、獸、魚、蟲、人物、亭臺等?;ú亩嘤谩⒃录?、桂花、黃楊、雀梅、山茶、石榴、葛藤等。
一、電影的衍生品市場的開發
相對于其他商品,電影的生命周期比較短暫,為延長電影帶來的影響,開發電影衍生產品是不錯的選擇。電影衍生產品,指以電影作為品牌,將電影人物形象等,運用于其他相關產品,如游戲、紀念品、玩具、書籍、服裝、主題公園等的生產和銷售。電影衍生品市場廣闊,將電影本身打造成品牌,通過其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銷售產品,拉長了電影的生命周期,促進了電影產品銷售力的增長。
二、做好前期宣傳工作
這里包括對電影票價的制定上,電影片花、首映禮以及找到合適的海外發行商等。商業大片在票價的制定上一般要偏高,以便以更快的速度收回投資,但高票價的制定則取決于電影的知名度以及在受眾中的影響力,無人會為一部無名電影掏腰包,基于此,商業電影的前期宣傳工作則顯得至關重要,一部商業電影最好在開拍前就進行前期宣傳工作,宣傳形式可以各種各樣,可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廣播等大眾媒體進行宣傳。報紙作為平面印刷媒體,是一種讀者主動選擇的媒體,但由于發行量等限制,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電視、媒體是從聲音和圖像兩個方面傳播信息,直觀性強、宣傳效果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觀眾的心目中形成大致印象,之后,隨著電影拍攝的進程,宣傳逐步跟進,讓觀眾對拍攝過程有所了解、有所期待,等到電影上映之時,受眾走進電影院就像老朋友見面一樣自然而然,即使高價票,也在所不惜。除此之外,在電影拍攝工作完成之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此時的宣傳,是為了更好的擴大電影的影響力,此時采用的宣傳方式,除原來的大眾媒體外,還要包括戶外媒體、宣傳冊、甚至公交車站臺的廣告欄,都可以成為電影的宣傳陣地,另外,首映禮也是重要的一環,在長期的宣傳過程中,很多已成為忠實粉絲的觀眾,或者對電影還持懷疑態度的觀眾,都會通過首映禮來對電影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此時,采取各種策略為電影的上映制造聲勢是十分必要的。電影上映的前幾天,宣傳工作仍未停止,從影院到電影制作方,都應在前期宣傳的基礎上,繼續對部分猶豫是否觀影的觀眾進行心理探底,此時采取的策略一般是要求一些知識界名人對電影進行點評,無論是褒是貶,對電影來講,都是一種很好的宣傳,或者在網絡、報紙等媒體直接刊發電影影評,影評并不一定非要褒揚,最好有深度,并及時在媒體公布當日票房,進行造勢。
三、尋找多種發行盈利渠道
進行海外發行,尋找合適的海外發行商是成功進行海外發行的第一步,一般來說,每個成功的發行商都有自己的發行策略和技巧。片方和海外發行商采取的合作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發行,另一種是直接發行。發行就是影片由公司發行到海外,這種方式是片方直接與公司簽訂合同,直接發行則是直接與國外發行商就當地的版權簽訂發行合同。一旦電影的票房不容樂觀,就應該盡快制定其他發行策略,尋找能更大提高利潤的發行渠道,在國內,電影的發行渠道除了電影院線的發行外,還有很多,如電視播出、音像制品、網絡發行等。在目前網絡盛行的時期,網絡渠道的功能值得關注。
四、貼片廣告和植入式廣告
電影貼片廣告主要是電影的制作方、廣告運營方、電影的發行方、放映方進行合作,在每部電影放映前幾分鐘播放廣告。這種方式使得觀眾被動的接受廣告,到達率極高,而且,更有利于精準的定位,因為,一般進影院觀影的人群,都屬于層次偏高一族,加上影院良好的放映環境,使得觀眾在愉悅協和的心境下進行廣告的欣賞,更好的達到廣告的效果。當然,貼片廣告的費用高低的前提還是以電影宣傳為基礎的,同時,以票房為依據。正因為此,這種電影貼片廣告的利潤回報是很高的,也應是電影人屢試不爽的電影營銷策略。除了貼片廣告外,植入式廣告也是目前最為流行、利潤回報最好的一種電影營銷方式。植入式廣告就是將商品品牌直接融合進影片中,這種廣告的隱蔽性更好,觀眾更容易接受,而且更能深入人心,利潤回報巨大。植入式廣告與電影故事結合的完美,完全融入進電影中,讓讀者在不知不覺間對某商品產生認知甚至記憶。植入式廣告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完全還原生活原貌,比如,可以是某一個鏡頭,可以是演員使用的某個道具,等等。但是,植入式廣告不能做的太張揚,太刻板,否則就會傷害到電影的發展,甚至使觀眾產生厭煩抵制情緒,得不償失。植入式廣告的精髓就在于人性化、完全與影片的發展融為一體,合理、自然的潛入觀眾的意識之中。植入式廣告的送達率很高,而且影響廣泛,更能深入觀眾的內心,因此,是一條很好的營銷策略。
由于當今人們生活節奏加快,觀看方式的改變和聯想思維的增強,使得電影的視覺性和表現性這兩個元素已被大大強化。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就說:“在電視的巨大影響下 ,電影的語言發生了變化。今天的觀眾要求銀幕上所呈現的要盡量簡短一些 ,迅速一些?!彪娪罢Z言的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電影剪輯方面,在鏡頭長度、運用長焦或色彩處理上,它們都具有了不同于經典電影的特點。世界著名電影學者大衛?鮑德威爾教授把這些新的變化歸結為“強化鏡頭處理”,他認為這正是當今美國通俗電影的“主導風格”。那么這種在剪輯上的新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電影本身發展給剪輯帶來的變化及原因
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發展,后期制作在電影的整個創作中越來越凸顯出其重要地位,但不論后期制作技術發展得如何超乎想象,剪輯始終是結構電影最基本的語法,它作為以電影來表現我們周圍物質世界的一種方法,最根本的心理依據是把行為對象的精神過程重現出來。觀眾在面對這個精神過程的展示時,注意力便被誘發事件動作環境中的這一點和那一點所吸引,于是視覺形象就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銀幕上,其所呈現的就是鏡頭的不斷變換,只有電影運用剪輯的手段將鏡頭組接起來再現出真實的動作,才能讓觀眾在銀幕上看到栩栩如生的景象。
一部完整的電影需要由許多場景和段落來組成,相對靜止的場景,動作段落的剪輯對剪輯者來說具有更大的機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在對話場景中,人物在開始拍攝時就固定下來了,剪輯人員只能在交錯的鏡頭中進行選擇,并將鏡頭定時剪輯,這種語言上的限制,使得剪輯只能在微小的細節上做出解說。但在動作段落中,畫面的作用是用來解說故事的,剪輯者可以按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式任意對鏡頭進行排列組接。因此,在與導演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剪輯者對創作負主要責任,因為只有在剪輯的過程中,鏡頭才能得到它的真正意義。
在剪輯改變電影的同時,電影也在改變著剪輯,不僅僅是技術手段的改變,藝術層面上也在發生著一些不易察覺的變化。在胡戈的各部影片,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之中,體現出電影快餐化發展趨勢下剪輯藝術趨向草根文化的一種思潮,這究竟是一種進步,抑或是一段曲折,還要在今后的發展中繼續的觀察探討下去。
二、從辯證角度看剪輯藝術對電影的影響
美國電影理論家斯坦利梭羅門在《電影的觀念》一書中更是明確的指出:“電影形式的基本要素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境以及通過剪輯把這些鏡頭組接在一起”。剪輯創作在電影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可見一斑。有人把剪輯只當一種技術手段的處置,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觀念。剪輯創作是一種思維,也是獨立的藝術創作。面對拍攝好的鏡頭素材,如何重新取舍修整連接組合,這給剪輯師提供藝術思維的大想象空間。同時也在考驗他們的審美品格與品味。 蘇聯著名導演岡察洛夫斯基這樣形容剪輯創作:“ 當這些分散在各個鏡頭中的力匯入統一的軌道時,就會激起沖天的波浪 這是藝術家的內心激情的凝聚。這就像散亂的彩色碎片,它們在瞬息之間會通過萬花筒的鏡子匯集成斑斕的圖案?!?毋庸置疑,剪輯創作是影視劇過程中整體藝術創作水準的最后一道關。忽視它,輕者降低品位,重者前功盡棄。
多年來,剪輯的藝術技術無時無刻不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電影本身的發展下得到不斷的改進。同時,任何事物的影響都是雙向的。在剪輯的不斷變化中,電影也在悄無聲息的改變。在剪輯的創造性面前,電影似乎已經成為剪輯師們的,網絡電影更是如此,在嘩眾取寵和經典再現之間徘徊的改變電影,都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而出現在人們的眼球里。由此可見,剪輯本身的技術以及思想的變化,帶給電影藝術文化的改變不可謂不大,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才造就了現代電影百花齊放,諸家爭鳴的態勢。
三、文化意識形態對于剪輯藝術變化的要求
在全球化的今天,后現代性或后現代主義成為世界文化表現出的共同特性,當下后現代性文化語境促生了后現代主義電影的不斷推出。
在德國,1999年青年才俊導演湯?蒂克的《羅拉快跑》是一部成功的后現代主義電影,影片在結構上為故事設置了三個結局,體現了導演打破傳統敘事規則的努力;在影音風格上上,快切、動畫、搖滾樂、動感人物、大塊色調對比等匯成大雜燴,充分表現出剪貼拼湊的特征。在這部電影中,所有的命運都是靠偶然性表現出來的,三種不同結局,表現了生命的偶然性與命運的不可期性。法國的阿倫?雷乃,西班牙著名導演阿莫多瓦,日本北野武,伊朗的阿巴斯把關注點放在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上,以后現代的風格展現普通人的本真生活狀態,這些都是后現代主義電影大師。
《瘋狂的石頭》是我國近年來比較成功的一部影片,無論是票房還是藝術成就,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后現代因素全面運用的典范:蒙太奇剪貼、長鏡頭、動畫效果、快切鏡頭、MTV語言 , 戲仿、剪貼、擬象、拼湊、反諷、調侃等標準后現代表述方式被嫻熟反復地使用,構成極富后現代色彩的的詭譎變幻的視覺效果。
后現代的文化意識形態促進了后現代主義電影的出現和發展,同時在剪輯的原則上也做出了接近顛覆性的變革。后現代的因素要求的蒙太奇的節奏變化需要更加的緊張快捷,剪貼的風格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鏡頭的切換上改變更是明顯。文化形態改變電影,電影改變剪輯,剪輯體現文化的同時也在影響著文化。
四、剪輯藝術的發展現狀總結
關鍵詞:智慧醫療;物聯網;物聯健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is still predominately in the government domain and is limited by skills shortage and a lack of standards. As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demand for terminals will increas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connection wi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every user to benefit from collabora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 services. A smart health industry will include government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Key words:smart 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ve health
智慧醫療作為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交叉學科,為用戶提供了醫療健康互動服務保障,逐漸成為未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醫療的應用推廣中突顯出政府主導性、規模有限性、標準性缺乏等特點,同時也展現出巨大市場潛力和未來應用推廣的發展趨勢。
1 智慧醫療概念及業務形式
智慧醫療是一門新興學科,也是一門交叉學科,融合了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智慧醫療的關鍵技術是現代醫學和通信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醫療通過打造以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的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物聯網相關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類似概念很多,諸如無線醫療、移動醫療、物聯健康等說法,然而從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屬于智慧醫療范疇。根據信息互動主體不同,智慧醫療的業務范圍大體分為智慧醫院服務、區域醫療交互服務、社區/家庭自助健康監護服務、智能遠程急救服務。
1.1 智慧醫院服務
智慧醫院服務主要指在醫院范圍內部展開的智能化業務,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務,如患者無線定位、患者智能輸液、智能導醫等(如圖1所示為患者智能輸液的業務流程,在藥品配發、輸液耗材配發、人藥匹配上均自動化實現);另一方面有方便醫護人員的智能化服務,如防盜、視頻監控、一卡通、無線巡更、手術示教、護理呼叫等。此外,醫院之間的遠程會診也是智慧醫療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智慧醫院內部信息化平臺方面,各醫院正在加速實施基于信息化平臺、醫院信息系統(HIS)的整體建設。建立以患者為中心,以優化流程為導向,以電子病歷為信息單元的醫療臨床信息標準化、電子化、語義化處理平臺,在實現臨床信息采集與存儲的基礎上,實現臨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時,在有資源有實力的醫院逐步整合HIS,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R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會診系統,實現臨床科研一體化以及醫療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換,實現醫療臨床信息的深層次利用。
在智慧醫院醫生所持終端方面,逐漸向智能化、便捷化發展。據Manhattan研究所預言,到2012年,81%的醫生將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報告中展現,這一數字已經在2011年得以實現。隨著終端產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動護士站、醫用Pad終端已開始在部分醫院中應用[1]。
1.2 區域醫療服務
區域醫療服務信息化是以用戶為中心,將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區自助健康服務的內容相互聯系起來。該信息化服務以健康檔案信息的采集、存儲為基礎,自動產生、分發、推送工作任務清單,為區域內各類衛生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活動提供支撐。該服務作為“十二五”衛生信息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將在“十二五”醫療衛生規范中成為醫療信息化建設重點內容之一。
區域醫療服務平臺是連接區域內的醫療衛生機構基本業務信息系統的數據交換和共享平臺,是不同系統間進行信息整合的基礎和載體。圖2展示的是基于電子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基本架構。通過該平臺,將實現以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的中心的婦幼保健、疾控、醫療服務等各系統的信息進行協同和共享。從業務角度看,平臺可支撐多種業務,而非僅服務于特定應用層面。
1.3 家庭自助健康監護服務
健康監護業務主要直接針對個人類或家庭類客戶,主要實現方式為通過手機、家庭網關或專用的通信設備,將用戶使用各種健康監護儀器采集到的體征信息實時(或準實時)傳輸至中心監護平臺,同時可與專業醫師團隊進行互動、交流,獲取專業健康指導。實現形式多種多樣,也可結合區域醫療服務信息化平臺,開展全民建檔及電子健康檔案信息更新;也可與應急指揮聯動平臺結合,結合定制化手機或定位網關提供一鍵呼、預報警等功能。
健康監護業務根據應用場景不同可分為家庭健康監護業務、個人健康監護業務和車載急救監護業務幾類,各場景對平臺、網絡及終端的關鍵技術、實現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圖3展現了健康監護業務架構,其中涵蓋健康監護終端、數據傳送網關、信息展現平臺等終端實現環節。
2 智慧醫療應用技術特點
智慧醫療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作為支撐,才能實現全面、透徹、精準、便捷的服務。智慧醫療體系架構圖如圖4所示。智慧醫療在整個泛在網、物聯網體系中所涉及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的各種關鍵技術。
(1)技術范圍廣
在智慧醫療相關技術領域涉及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的關鍵技術,針對以上介紹的幾類業務場景所相關的技術包括:
?智能感知類技術,如射頻標識(RFID)技術、定位技術、體征感知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等。智慧醫療中的相關數據主要從醫院和用戶家中各系統傳出信息的傳感器獲取的,實現被檢測對象準確的數據采集、檢測、識別、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類技術,如上下文感知中間件技術、電磁干擾技術、高能效傳輸技術等。實現用戶與醫療機構、服務機構之間健康信息網絡協作的數字溝通渠道,為整個醫療系統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礎。
?信息處理技術,如分布式計算技術、網絡計算技術等,完成對各類傳感器原始測報或經過預處理的數據進行綜合和分析,更高層次的信息融合實現對原始信息進行特征提取,再進行綜合分析和處理。
(2)技術需求個性化強
針對幾類醫療健康場景采用的關鍵技術也各有不同特點,具有一定復雜性。
?針對智慧醫院場景下環境復雜、多種終端共存、醫用設備防干擾要求高等特點,醫療健康環境電磁干擾技術要求成為智慧醫院場景下一個重點要求。包括臨床場景下多徑環境下多個移動用戶及射頻干擾源時對醫療設備的電磁干擾影響,目前中國聯通研究院與北京郵電大學開展合作“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擬與加拿大合作針對室內電磁輻射級別的室內現場預測模型進行建模,用于蒙特利爾醫院無線局域網(WLAN)環境下的電磁干擾及覆蓋研究。
?無線定位技術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的重要技術之一,根據醫院、家庭、野戰環境下實時監護需求,提出三維空間的精確定位的要求,目前業內已提出了許多室內定位技術解決方案,如ZigBee定位技術、超聲波定位技術、藍牙技術、紅外線技術、射頻識別技術、超寬帶技術、光跟蹤定位技術,以及圖像分析、信標定位、計算機視覺定位技術等,以實現醫護人員、病人、醫療設備等目標移動條件下的精確定位。
?高效傳輸技術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傳輸能力構成一個完整的傳輸系統,使信息得以可靠傳輸的技術。針對醫療健康信息傳輸的需要,針對醫學信號處理技術,研究能夠有效壓縮醫療傳感器數據流、醫療影像數據的新的壓縮算法;針對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高能效傳輸技術研究,涵蓋傳感器網絡分布式協作分集傳輸算法,從而提高傳感器節點及整個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能效。
(3)技術門檻高
智慧醫療屬新興行業,但其涉及技術和研發成本偏高,在為傳統醫療信息系統和設備廠商帶來商機的同時,也將一些研發實力薄弱、投入資金有限的企業逐漸排擠出智慧醫療主流產品供應商。
基于以上技術分析,面向智慧醫療的一些關鍵技術仍不成熟,還待繼續完善、研發、產品化。規?;a和產業布局仍需投入較大研發成本,因此對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技術基礎和產品沉淀有較高的要求。
3 智慧醫療應用發展現狀
智慧醫療領域在電信運營商眼中的位置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近年來,無論是中國運營商還是國際運營商,都在積極向這一領域擴張。運營商不僅將提供醫療信息化服務作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舉措,而且也將其視為新的盈利增長點。在組織結構上,全球重要電信運營商紛紛成立了專門的部門以負責醫療信息化的運營,并且還大量聘請來自醫療機構負責信息技術的高管組成咨詢委員會。這對于運營商了解醫療行業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運營商還非常重視與產業鏈重點環節建立伙伴關系。在服務方面,運營商非常重視網絡及安全設施的部署,這是提供醫療信息化服務的基礎[2]。
2010年,運營商西班牙電信強勢進軍醫療信息領域,專門成立了智慧醫療業務部門。西班牙電信采取了進軍電子醫療業務領域的做法。提供開發并銷售基于ICT的醫療業務,包括通過移動方式提醒患者就醫、適用于慢性病患者的遠程監控、遠程修改病歷以及基于視頻會議的病患咨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層架構中新設了一個全新的高層職位――首席醫療信息官。該舉措標志著該公司已經將智慧醫療行業作為一大潛力領域進行系統開發。AT&T公司針對行業中醫院、醫生、公共衛生人員、納稅人等不同的主體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AT&T提供了包括醫療信息交換、遠程醫療、安全服務、災后恢復、統一通信、遠程醫療等解決方案。
Vodafone在智慧醫療服務領域重點關注三類主體,制藥公司、醫療服務機構和醫療保險提供者。Vodafone研發團隊提供應用服務系統作為重點產業。醫療機構員工可通過移動終端以遠程方式方便接入其應用系統,使其能夠實時接入最新醫療健康數據并使用其他資源,以方便服務客戶、判斷產品效能、指導安全用藥、提高產品和服務效率。
此外,國際幾家主要的平臺研發企業和服務提供商也高調介入智慧醫療行業領域。
高通公司宣布組建全資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將運營此前的高通無線醫療部門業務。同時還將設立規模為1億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資集團――高通風險投資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項產品――無線醫療終端的2net™平臺,目前已上市。旨在通過基于云的解決方案將無線醫療終端互連,以方便終端用戶、他們的醫療保健服務提供者和護理者訪問生物計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軟件從他們的醫療設備,如血壓和血糖監測的接口來傳輸各自的數據,并通過谷歌在線錄入個人健康記錄庫中。
英特爾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關系,在智慧醫療業務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他們發起成立了康體佳健康聯盟,旨在實現醫療設備和系統之間交換信息標準化。
然而,在過去的3~5年內,中國運營商的智慧醫療業務與國際方向不同,大多數地方運營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類信息服務,多是為用戶提供疾病預防和飲食調養之類的信息推送服務或預約類服務。該類普適性的信息用戶也可以通過網絡免費獲得,缺乏針對性,并且在服務鏈中多以“啞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現,介入服務深入有限,對用戶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醫療健康信息服務本身中產生價值。令人鼓舞的是,近來中國智慧醫療應用發展,其多數發展模式是在延承國際健康服務先進理念的同時兼顧具體國情,其經驗具有借鑒價值。如何突破價格競爭“瓶頸”,積累充足且合格的專業人才,梳理優化業務流程,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智慧醫療發展模式與發展戰略,已經成為決定智慧醫療產業未來命運的主要因素。
綜上,目前全球智慧醫療業務發展均突顯出以下共同特點:
?傳統通信行業多以ICT基礎業務作為智慧醫療業務切入點和業務開展基礎。
?智慧醫療作為行業信息化的一種典型應用,具有行業特點強、個性化要求高特點。
?智慧醫療作為新興行業,目前仍未形成成熟產業鏈,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來發展模式。
4 智慧醫療應用發展趨勢
通過對全球智慧醫療技術特點分析及業務現狀梳理,可見智慧醫療將成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適宜技術。智慧醫療將覆蓋影響個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過程,實現有效地利用以用戶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類醫療資源來達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國的智慧醫療產業是在中國特定的制度環境下新興的醫療服務業態,目前仍沒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較和參考,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展現出政府參與度加強、應用范圍廣、物聯健康終端需求猛增、互聯互通更加全面等特點。
(1)政府參與加強
智慧醫療作為一種新興的醫療服務業態,沒有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可供參考,目前中國還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規范,現行政策按醫院審批和監管模式進行,為醫療服務機構發展帶來了一些困難,對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信息法律保護缺失。隨著中國醫療衛生“十二五”規劃出臺,明確醫療信息化建設作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衛生服務,并進一步明確“3521”工程建設要求,即建設國家、省和市州3級衛生信息平臺,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等5項業務應用,建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2個基礎數據庫和1個專用網絡??梢灶A見在未來3年內,醫療主管機關將逐漸針對人群、服務范圍、標準,出臺相關政府監管、法律、規范,解決健康體檢與健康診療、健康保險的結合問題[3]。
據谷歌宣布將從2012年1月1日起永久關閉個人醫療信息聚合服務Google Health,該服務的關閉反映出公共云服務的現狀,也表明公眾對于將個人信息存放于免費服務的意愿仍不夠強烈,用戶更期望政府監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務。
(2)應用范圍更廣
隨著應用系統和終端產品的逐漸成熟完善,智慧醫療的應用范圍也將逐漸拓廣,智慧醫療的應用范圍逐漸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從新生兒出生、新生兒家庭訪視、兒童健康檢查、預防接種、健康體檢、高血壓患者隨訪、糖尿病患者隨訪、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隨訪、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動。在國際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數據顯示,大約14%的美國成年人使用智慧醫療的移動醫療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問題。中國衛生部“3521”工程明確提出重點業務系統中包括藥物管理、公共衛生信息管理、新農合監管、城鎮醫療保障、藥品器械信息化監管、遠程醫療服務、共享協作服務等,智慧醫療也將覆蓋以上范圍。
(3)物聯健康終端需求猛增
據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2016年可佩帶設備的市場需求將超過1億臺,未來將有8 000萬該類設備成為健身感測器。ABI預測,在未來5年中,消費者在體育、健身以及臨床上使用的心率監測器和可佩帶血壓計等設備將促進無線感測器的應用。藍牙4.0等新型低功率無線技術也將與社交網絡和智能手機相結合促進無線感測器的應用[4]。根據InMedica公司2010年報道,在世界范圍內,遠程醫療使用的家庭血糖儀、血壓計、體重秤、脈動血氧計和峰值流量計等聯合裝置的發運量將增長到160多萬臺。
可見物聯健康終端產品,將在未來3~5年里成為廣大市民主要健康業務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對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壓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動化為特征的物聯網健康終端也將隨著智慧醫療應用范圍拓廣急劇增加。
(4)醫療信息互聯互通將普遍
隨著中國區域醫療服務平臺分階段開始部署、搭建,未來的智慧醫療將真正實現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而且,預計智慧醫療將成為一個多級、多層面的數據處理平臺,完成多個信息源的數據進行關聯、估計和組合,實現各系統及物聯網多元數據相關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協同利用,最終實現醫療信息的融合。
5 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智慧醫療將成為未來醫療衛生信息化的主要發展趨勢,其核心目標是使得每一個用戶享受到協同的、協調的、智能化的醫療系統所提供的服務。從產業角度看,未來將創建一個以患者為中心、價值為基礎的醫療產業鏈,包括政府角色,醫療服務提供機構角色,社區、藥品和設備制造商角色。智慧醫療產業鏈如圖5所示。
目前產業鏈各角色面向智慧醫療均有所動作,或研發平臺產品,或研發芯片、或提供系統集成,或提供網絡,然而遠未實現針對智慧醫療信息為中心的有機產業鏈上下游互動,只有實現各角色協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醫療的智能管道,提供協同化健康服務,用戶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醫療業務。
6 參考文獻
[1] “感知健康 智慧醫療”戰略規劃報告 [R]. 2010.
[2] 郭慶婧. 運營商劍指醫療信息化 [N]. 人民郵電報, 2011-10-12.
[3] 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 [S]. 北京: 衛生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 2009.
[4] 李建功, 趙文東,王寧, 等. 移動醫療終端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J]. 通信世界, 2011(30).
[5] 賈雪琴, 包建軍, 李建功. 物聯網在智能心電監護上的應用 [J]. 信息通信技術, 2010(4):24-28.
[6] 李建功. 物聯網環境下移動終端的發展趨勢思考 [J]. 信息通信技術, 2011(5): 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簡介
[關鍵詞]公安 法醫 物證
中圖分類號:DF7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0-0190-01
1 前言
法醫DNA分析技術通過20年快速應用和發展,DNA分析的范圍和靈敏度不斷擴大,在為人體生物物證提供極為有效的個體識別與親子鑒定的同時,也能進行人以外的動植物、微生物等其它生物物證的分析,法醫DNA分析可提供的信息量顯著增加。然而目前我國基層公安機關在現場勘查中能夠提取到生物物證的案件數量不足10%,而在法醫物證技術發達的歐美國家這一數據常年保持在30%左右。生物物證發現提取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場勘查人員對于法醫DNA分析技術的應用,往往還只局限于兇殺、傷害、、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缺乏主動應用DNA技術的意識。近年來法醫DNA分析技術的應用已經由傳統的兇殺、等重大刑事案件拓展到系列案件的串并,入室盜竊、搶劫、盜搶機動車輛、詐騙等侵財型案件的偵破中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做為基層法醫物證人員不但要做好重特大刑事案件的物證搜集比對工作,還要主動思考自身工作地的發案特點和現場特點,擴大DNA分析技術的應用領域和案件,為盡可能全面利用各種生物物證,提高其在各類案件偵破中的線索價值和證據價值。
2 延伸法醫物證應用范圍
2.1 在多發財犯罪中的應用
近年來侵財犯罪案件量驟增,涉及范圍廣,打防難度大,破案率又遠遠低于兇殺、等重大刑事案件,發案率一直居高不下。侵財案件可以說是反映一個地區社會治安狀況和刑事發案的“晴雨表”。但是許多偵查和技術人員往往先入為主地認為侵財案件中案犯極少會在現場遺留有血跡、精斑等明顯的生物物證,現場勘查只注重指紋、足跡等傳統物證的發現提取,忽視或遺漏一些不明顯或微量生物物證的提取;在對進出口和作案過程的分析中也很少考慮各種生物物證的存留情況。提取到的生物物證往往也不能得到及時全面的檢測。這些觀念和行為限制了DNA的有效利用,使大批可以通過DNA技術及時認定和串并的侵財案件未能及時把握偵破機會。與傷害、害案件相比,入室盜竊、搶劫、盜搶機動車輛、詐騙等侵財型案件現場遺留有血跡、精斑等肉眼明顯可見的生物物證情況相對較少,絕大多數是由于犯罪分子在現場活動而形成的接觸DNA。大多數是犯罪嫌疑人接觸過的各種物品上粘附的口腔上皮細胞和體表脫落上皮細胞等肉眼看不到的極微量生物物證,如煙蒂、水杯、把手、撬棒、手套、手機、方向盤等。煙蒂、水瓶、果核、手套、頭套、衣服、汗指紋、汽車方向盤等物品上遺留的微量DNA都有許多成功檢出的報道。所以基層法醫物證人員應該高度重視DNA技術在侵財案件中的突破作用,在切實提高各類侵財案件現場勘查率和現場勘查質量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措施強化現場生物物證的發現和提取。
2.2 強化主動采集、應用識,發揮其精確打擊作用
做為現場勘查和法醫物證人員首先需要樹立一個重要的觀念,即大多數案件中可以提取到犯罪嫌疑人遺留的生物物證,包括接觸DNA。其次應該對現場勘查人員、物證人員等進行系統而規范的培訓和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具體可以采用舉辦培訓班、網上講座、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和現場勘查模擬考核等形式。使其熟悉相關的DNA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微量生物物證的各種發現提取方法,并建立規范化、程序化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并嚴格遵循,而且這種規范化的工作要求必須貫穿于每一起案件的現場勘查和偵破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確?,F場遺留生物物證的DNA信息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偵查破案。
2.3 法醫DNA分析在系列案件串并中的拓展應用
系列案件的串并,主要是通過對不同地域或不同時間發生的多起案件中各種痕跡、線索進行分析、比對、歸納,認為這些案件可能為同一犯罪主體所為,從而把這些案件進行合并偵查的一種偵查手段。在許多系列案件中作案時間、作案地點、作案手段、侵害目標等都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規律性,可用作案件串并的一個參考性依據。但由于犯罪分子在具體的作案過程中會受到某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即使是同一案犯在各個案件中所表現出的作案手段、特點、個性心理也往往會產生一定的差異。所以這種綜合分析串并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對系列案件進行串并的確定性條件是在偵查過程中發現的能夠進行同一認定的痕跡、物證。這些用于同一認定的痕跡物證可以是指紋、足跡、工痕等常規物證,也可以是血跡、精斑、脫落細胞、纖維等生物物證或微量物證。隨著犯罪分子的智能化、技術化和反偵查意識的不斷提高,加之系列案件的作案人多為慣犯、累犯,在案發現場上能夠提取到的指紋、足跡等常規痕跡物證已經越來越少,這使得通過對現場痕跡物證進行同一認定而串并系列案件的難度大大增加。犯罪嫌疑人在作案過程中不管如何仔細小心,都會因為在現場的活動而或多或少遺留一些自己的微量生物物證,比如精斑、唾液、血跡、毛發、脫落細胞等等。從同一認定的能力來看,DNA極高的個體識別力也是指紋、足跡等常規物證所無法比擬的。以目前常規用于DNA檢測的16個STR基因座復合擴增試劑盒而言,世界上除同卵雙生子之外,沒有任何兩個人的DNA分型結果是一致的。通過對這些生物物證進行DNA分析和比對,就可以提供案件串并的科學依據,對刑事犯罪實施精確打擊。在全國多起重特大跨省惡性案件中,DNA分析結果在快速串并,鎖定罪犯方面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建立從人到案的新破案模式提供了新的科技手段支撐。
3 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法醫DNA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今后我國DNA數據庫規模和范圍的不斷擴大,DNA分析技術必將會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各類案件的偵破。為了最大限度地打擊犯罪,合理配置有限的偵查資源,法醫物證人員有必要充分挖掘法醫DNA分析技術的科學內涵,強化同類案件的分析研判,借用法醫DNA分析這一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推進刑事偵查思路的延伸,真正實現主動偵查破案,使法醫DNA分析技術真正成為各類案件新的破案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Saiki,RK.Enzymatic amplification of globin genomic sequences and restriction site analysis for diagnosis of sickle cell anemia[J].Science,1985,230:1350.
[2] o國忠.基因工程及其分子生物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194.
[3] 譚天偉,黃留玉,蘇國富等譯.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4] 趙鐵軍,賈天軍,王德寶.DNA檢驗在法醫學中的應用及發展[J].張家口醫學院學報,2003(5):64~68.
作者簡介
關鍵詞: 語音意識 發展 影響因素
語音意識是與讀寫能力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語音加工能力[1],因此近十年來西方心理語言學界密切關注并廣泛研究了語音意識。盡管如此,目前對語音意識的定義仍沒有達成共識??偟恼f來,語音意識是指一個人識別及操縱一種語言的語音的能力,主要包括音節意識、首音意識、韻腳意識和音素意識,目前研究者就這一點已經達成了共識。
語音意識之所以備受西方學者關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與閱讀之間的關系。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明了語音意識對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對影響語音意識發展的因素的研究相對較少。國外,Carroll,Snowling和Hulme(2003)研究了學齡前兒童語音意識的發展情況,發現接受性詞匯知識與音節意識和韻腳意識密切相關,而音素意識的發展建立在較大的語音單位的基礎上,依賴于兒童清晰的發音技能[2];Anthony和Francis(2005)認為與遺傳、智力、記憶和詞匯一樣,口語和書面語的經驗也會影響個體語音意識發展的速度和程度[1];Shu,Peng和McBride-Chang(2008)以146名3-6歲的北京幼兒園兒童和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測量了他們的音節意識、首音意識、韻腳意識和聲調意識,并考察它們與閱讀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音節意識和韻腳意識的發展主要取決于生理年齡,而不是識字經驗,但是首音意識和聲調意識則隨著閱讀經驗的增長而發展等等[3]。國內的研究更少,僅任萍,徐芬和楊潔(2005)從早期兒歌知識、語言技能、字母知識(拼音學習)、詞匯學習、書面知識等五個方面研究了兒童早期語言學習經歷對語音意識發展的影響[4];李榮寶,陳素梅,王幼琨和李光澤(2011)通過方言-普通話雙語者與普通話單語者的語音敏感性對比,發現方言經驗對兒童聲母意識和韻母意識的發展有顯著的影響,但是不同方言經驗所產生的影響,其方式和強度有所不同[5]。對語音意識影響要素的研究缺少系統性,因此,本文擬從口語、正字法、教育經驗、年齡和性別因素五個方面對影響語音意識發展的因素作一概述。
一、口語對語音意識的影響
(一)口語特點對語音意識的影響
盡管對整個語言系統來說,語音意識的發展都是由大的聲音單位到小的聲音單位,但是不同語言的不同的口語特點會對兒童語音意識的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Anthony和Francis(2005)發現口語中音節的顯著度會影響兒童的音節意識[1], Durgunoglu 和Oney(1999)的研究發現,說土耳其語、希臘語和意大利語的兒童音節意識比那些說法語或英語的兒童發展得更快,這也是因為相對于法語和英語,土耳其語、希臘語和意大利語的音節結構相對簡單,輔音團較少,元音組合更為有限,音節之間有顯著的界限[6]。Anthony等(2005)還發現首音的顯著度和復雜性可能影響首音意識和音素意識的發展[1],另外Caravolas和 Bruck(1993)也發現捷克語有258種首音叢(不止一個輔音的首音),遠遠多于英語,因此說捷克語的兒童首音意識和音素意識更好[7],也證明了首音叢的多樣性及復雜度會影響兒童對首音及首音中音素的敏感度。此外,Anthony等(2005)還發現元音輔音的協調、語言的復雜性以及發音因素也會影響語音意識的發展[1]。
(二)口語經驗對音素意識的影響
除了不同語言的口語特點會影響不同的語音意識,早期口語經驗也會對語音意識產生影響。Cheung,Chen和Lai(2001)比較三組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兒童的語音意識,結果發現來自香港和廣州的學齡前兒童的音節、首音、韻腳和符尾等語音意識表現相似,這可能是因為這兩組兒童說的語言相同,且識字經驗類似。但是與新西蘭學齡前兒童相比,他們的首音意識、韻腳意識和符尾意識都不如新西蘭兒童,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早期口語經驗不同[8]。
二、正字法對語音意識的影響
正字法是使文字的拼寫合于標準的方法。任何一種文字都有自己的正字法規則,用于規范文字的書寫和使用[9]。
正字法對語音意識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拼音文字的正字法系統。Bertelson等(1997)強調了正字法對語音意識發展的影響,他們認為拼音文字的正字法經驗可能會促成語音意識的發展,因為拼音文字系統通過字母表示單個的音素,該系統的閱讀經驗可以提升音素水平的語音組織能力[10],但是Morais,Bertelson,Cary和 Alegria(1986)發現盡管拼音文字系統的閱讀經驗能極大地影響音素意識的發展,但是對音節意識和韻腳意識的影響卻很小[11]。Cheung等(2001)的研究發現,接受過閱讀教育的廣州兒童的首音意識和符尾意識好于香港兒童,這主要是因為正字法的不同,廣州兒童學過漢語拼音,而香港兒童沒有[8]。此外,Anthony和Francis(2005)也發現如果閱讀障礙兒童讀一種正字法明了的語言,如荷蘭語,他們的語音意識缺陷就會消失,但是如果這些兒童讀一種正字法不透明的語言,他們的語音意識缺陷就會持續到成年,這也證明了正字法對語音意識的影響[1]。
三、教育經驗對語音意識的影響
(一)對音素意識的影響
兒童的教育經驗也會極大地影響語音意識的發展,尤其是音素意識的發展。Liberman,Shankweiler,Fisher和Carter(1974),Morrison等(1995),Wimmer,Landerl,Linortner和Hummer(1991)發現學齡前兒童和沒有受過教育的成年人能夠完成一些音節任務,如押韻及單詞音節的計算或刪除任務,但是他們卻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些音素方面的任務,如音素的計算、刪除、增加或替換[12][13][14]。Bentin,Hammer和Cahan(1991),Wimmer等(1991)發現當兒童從幼兒園升至小學一年級以后,音素意識有了相當大的發展[14][15]。Morrison等(1995)發現相對于那些沒有上學的兒童,一年級的兒童音素意識更好[13]。Korkman,Barron-Linnankoski和Lahti-Nuuttila(1999)以316個年齡在4;7-12;11之間的芬蘭兒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受過八個月教育的兒童語音加工測試的結果要好于僅受過三個月教育的兒童,進一步研究發現這兩組兒童在音節刪除任務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音素刪除任務上差異顯著[16],因此正規教育對音素意識的發展有顯著作用。
(二)對漢語語音意識的影響
漢語語音意識的發展同樣受到教育經驗的影響。Huang和Hanley(1995)發現,學習過使用語音編碼系統的兒童比那些沒有學習過語音編碼系統的香港兒童在音素刪除任務中表現更好[17]。Ciocca和Lui(2003)關于粵語的研究發現拼音訓練也可能提高兒童的聲調意識,因為這種訓練對語素或詞語進行了明確的聲調對比[18]。此外,Shu,Peng和McBride-Chang(2008)通過音節識別任務、韻腳識別任務、首音識別任務和聲調識別任務,測量3-6歲漢語兒童的語音意識,發現首音意識和聲調意識受教育的影響很大,盡管聲調意識也可以隨著年齡增長,但是識字教育能使其突飛猛進[3]。
四、年齡因素對語音意識的影響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相對于教育經驗,語音意識的不同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年齡的影響[13]。例如,在英語中,雖然音素意識要部分歸因于識字教育,但是音節意識似乎是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自然出現的[16]。Korkman等(1999)將兒童分成4-8歲組和9-12歲組研究了年齡對語音意識的影響,發現4-8歲組兒童語音意識的增長要顯著快于9-12歲兒童組,年齡對年幼兒童的影響比對年長兒童的影響大,并且研究發現語音意識最顯著的增長出現在九歲之前[16]。
音節意識在所有語言中似乎都是發展得比較早的,可能是因為音節是言語的自然單位,而在漢語中尤其如此,因為在漢語中一個音節經常代表一個語素[3]。McBride-Chang等(2004)做了一個跨文化的實驗,研究了西安、香港和多倫多的中國幼兒園和一年級的學生,發現一年級學生在首音任務和音節刪除任務中表現都比幼兒園的學生好,這說明年齡和教育經驗都與音節意識有關[19]。在漢語中,年齡對聲調的發展也有很大影響,Ciocca和Lui(2003)關于粵語的研究發現,兒童的聲調意識隨著年齡增長[18]。Shu等(2008)的研究發現韻腳意識也與生理年齡密切相關,音素的發展雖然受年齡因素的影響較少,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認年齡因素的影響[3]。
五、性別因素對語音意識的影響
在有關語音意識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關注性別因素對語音意識的影響。只有一些關于口語短時記憶的稀少數據表明女孩兒的表現好于男孩兒[20]??谡Z短時記憶也是與語音意識有關的一種能力。
Korkman等(1999)的研究還發現女孩的語音加工能力好于男孩兒,無論是音節意識還是音素意識,盡管這種差異在統計上不顯著[16]。女孩兒受語音教育的影響要強于男孩兒,盡管男孩兒和女孩兒在學齡前和幼兒園階段差異并不顯著,但是一旦給他們提供教育,女孩兒比男孩兒更有學習語音分析的意愿。同樣,在早期的閱讀和拼寫方面,女孩兒也強于男孩兒。因此女孩兒發展新的語言技能要早于男孩兒,但是男孩兒很快就追上了女孩兒。
綜上所述,影響語音意識的因素很多。目前研究者已經發現了以上的這幾種因素,也許還有許多因素是我們不知道的,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例如有研究者發現,音節結構也會影響語音意識的發展,如果一種語言有很多輔音就會提高說該語言的人對語音定位的敏感度,因為輔音的分布是依賴于其位置的。此外,與國外研究現狀相比,有關漢語兒童語音意識的研究就更少了,因此關于語音意識的研究依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Jason L. Anthony, & David J. Francis.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5,14(5):255-258.
[2]Julia M. Carroll, Margaret J. Snowling, & Charles Hulme.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Preschool Childre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3,39(5):913-923.
[3]Hua Shu, Hong Peng, & Catherine McBride-Cha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young Chinese children[J].Developmental Science,2008,11(1):171-181.
[4]任萍,楊潔.早期語言學習經歷對語音意識發展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5,7(4):358-363.
[5]李榮寶,陳素梅,王幼琨,李光澤.兒童語音經驗對其語音意識發展的影響[J].中國外語,2011,8(1):36-43.
[6]Durgunoglu,& Oney.Awareness of phonological segments and reading ability in Italian Children[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1:281-299.
[7]Caravolas M.,& Bruck,M.Effect of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input on children’s phonological awarenes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93,55:1-30.
[8]Him Cheung,Hsuan-Chih Chen,& Chun Yip Lai.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effects of spoken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orthography[J].Cognition,2001,21:227-241.
[9]李娟,傅小蘭,林仲賢.學齡兒童漢語正字法意識發展的研究[J].心理學報,2000,32(2):121.
[10]Bertelson,P.,de Gelder,B.,& van Zon,M. Explicit speech segmentation and syllabic onset structure: developmental trends[J].Psychological Research,1997,60:183-191.
[11]Morais,J.,Bertelson,P.,Cary,L.,& Alegria,J. Literacy training and speech segmentation[J].Cognition,1986,24:45-64.
[12]Liberman,Shankweiler,Fisher,& Carter.Reading and the awareness of linguistic segmen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974,18:201-212.
[13]Morrison,F.J.,Smith,L.,& Dow-Ehrensberger,M.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 natural experiment[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5,31:789-799.
[14]Wimmer,H.,Landerl,K.,Linortner,R.,& Hummer,P. The relationship of phonemic awareness to reading acquisition: More consequence than precondition but still important[J].Cognition,1991,40:219-249.
[15]Bentin,S.,Hammer,R.,& Cahan,S.The effects of aging and first grade school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J].Psychological Science,1991,2:271-27.
[16]Marit Korkman,Sarianna Barron-Linnankoski,& Pekka Lahti-Nuuttila. Effects of Age and Duratio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Rapid Naming,and Verbal Memory Span[J].DEVELOPMENTAL NEUROPSYCHOLOGY,1999,16(3):415-431.
[17]Huang,H.-S.,& Hanley,J.R.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visual skills i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and English:[J].Cognition,1995,54:73-98.
[18]Ciocca,V.,& Lui,J.Y.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ception of Cantonese lexical tones[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 Disorders,2003,1:141-147.
引言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追求多元化的精神享受,其中影視業不僅帶給人們娛樂的空間,同時,有的影視作品來源于歷史文化,通過影視觀賞了解更多的歷史發展,促使人們加強民族認同感及自豪感。而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需要專業的人才通過用心的創作,才能完整的展現給觀眾,這就要求影視編導人才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及技能手段,從而在現實創作中有發揮的空間及支持力。影視編導專業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意水平,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影視編導藝術人才的質量,是我國藝術領域發展對影視編導藝術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一、培養創新性影視編導藝術人才的重要性
(一)迎合知識經濟的需要
對于影視編導藝術人才的培養過程離不開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指導,同時,知識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對于傳媒行業來說,知識的傳播手段具有多樣化,學生可以通過理論知識來獲得基本知識,也可以通過實踐課程掌握技能知識,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分析獲得創作型知識,強化創作元素。知識在不斷的傳播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發展問題,由此,知識也需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更好的延續下去,推動不同時期社會的發展。而對于創新性影視編導藝術人才的培養,實則是迎合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強調創新知識的重要性,為知識的傳播發展提供可塑性人才。所以,對于影視編導藝術人的培養,也是為知識經濟的發展提供需要的傳播媒介,對創新性影視編導人才的培養過程也是對知識傳遞發展的過程,同時,推動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
(二)推動影視編導專業素質教育及優化教育資源的發展
對于創新性影視編導藝術人才的培養過程,需要創新型知識理論支撐,進而轉化為創新教育,進行實質性的授課過程。對于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身就是實現專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過程,由量變到質變,完成影視編導專業素質教育及優化教育資源的發展,推動影視編導專業優化發展,擁有更強的人才培養手段,并將其投入到藝術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去。
二、培養影視編導藝術人才的策略
(一)明確學生需求與創新潛質
進行影視編導藝術人才培養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學生的需求及學生的創新潛質,掌握學生發展的基本信息,從實際入手,為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結合學生發展特質,橢學生揚長避短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傳授學生基本的影視基礎知識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創意能力。學生在進行影視作品創作時,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對傳媒業發展脈絡的清晰掌握,大眾的需求方向及創新意識的融入,由此,明確學生的需求及創新潛質,對于培養創新性影視編導藝術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轉變教學思想,創造學生主體地位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充當授課過程中的聽客,沒有完全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新時期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進行影視編導藝術人才的培養,要有源源不斷的師資力量的投入,從而推動課程的開展,保證藝術人才培養的根本動力。新時期下教育行業的發展,教師不僅做一個知識的傳遞者,更應積極主動的成為知識的創新者及探索者,發現學生的可塑性優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教師要做好帶頭的作用,推動學生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發現影視創作的源動力,培養學生對影視作品的積極探究興趣,進而成為影視業所需的專業型人才。
(四)創新教學手法,優化教育資源
傳統的教學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創新技能的培養,新時期對影視編導專業藝術人才的培養,要求從教學手法上進行轉變,不斷整合、優化教育資源,為教學過程提供最具代表性的專業知識,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更好的展現優秀影視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F代化多媒體手段的發展,為教學過程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及可能性,教師要有效的利用智能教學設備,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創作靈感,提升創新水平。
(五)更新教育課程體系
對于藝術人才的培養,不應只注重理論或只注重技能,雙管齊下式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的突出學生的綜合素養。改變以往的教學結構,構建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課程,為學生進行影視創作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及實踐能力。
三、結語
關鍵詞:路橋;檢測技術;應用;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97文獻標識碼: A
一、路橋檢測技術的重要意義
我國公路橋梁事業隨著城市建設的蓬勃發展而迅速增長。自然環境的破壞,交通荷載不斷增加,都對公路橋梁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公路橋梁檢測技術能夠對這些交通載體的可靠性、耐久性、承載能力進行客觀評估,為橋梁的維修、養護、處理決策提供依據和指導。路橋檢測內容有混凝土力學狀態、鋼筋狀態、預應力狀態、結構損傷等。對于路橋表面缺陷,傳統的檢測方法是肉眼檢查。還有鉆孔也是常用的傳統檢測方式,但是這種傳統方式不僅使檢測精度受到鉆孔位置影響,對橋梁結構有一定損壞,還難以全面反映公路橋梁的整體健康情況。因此,公路橋梁的無損檢測技術慢慢發展起來【1】。無損檢測是在不影響路橋結構或者構件的前提下,通過使用各種物理指標來判斷結構或者構架是否有損壞。無損檢查依賴于各種現代材料力學和應用物理學,而以電子技術和計算機作為實現工具,能夠對混凝土強度、結構構件缺損進行檢測。它不僅保證了路橋的完整性,還降低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無損檢測技術有超聲檢測、紅外檢測、自然電位檢測、沖擊回波檢測、X射線檢測、光干涉、脈沖雷達等。
二、路橋檢測技術的內容
路橋檢測內容直接顯示路橋的整體施工質量,因此,路橋檢測內容廣泛,涉及路橋建設的各個方面。其中主要檢測內容見表1所列。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損壞的路橋有90%以上是由裂縫引起的,此外,還有剝落、坑洼等現象。在對路橋結構病害進行檢測時,其重點是圍繞缺陷發生的部位、走向,缺陷分布狀況,以及大小和缺陷的變化發展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檢測。由于檢測部位不同,檢測難易程度等,需要將目測、激光傳感、信息技術、超聲波技術、雷達檢測技術、多譜分析技術,以及自然電位法等檢測技術進行一種或幾種的綜合檢驗,以得到真實有效可靠的檢測數據,對缺陷的修補處理提供科學合理的方案時作依據。
三、路橋檢測技術及其應用分析
1、超聲波檢測
超聲波檢測技術的安全性比較高,而且風險較低。路橋中的超聲波檢測技術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利用多個方面的超聲波引起的瞬間共振,造成低頻應力波傳達到結構內部,從斷裂面處反射出來。對路橋樁、板、梁等結構的完整性或者裂縫的位置進行準確測試;二是能夠檢測到在金屬和塑料管道中空洞的出現。包括空洞的深度與加強區的距離和單元厚度,以便進行及時修補和灌漿。超聲波檢測只需要一面檢測就能夠檢測到金屬和塑料管中的空洞。通過探頭發射適合在混凝土中傳播的頻率的超聲波,測出聲波在被測物體中傳播的時間、然后根據聲速和強度之間的關系計算出強度推定值【2】。根據超公式可以得出鋼管混凝土的質量。當超聲波換能器布置為直接對穿法檢測時,超聲波在鋼管混凝土中徑向傳播的時間為t,與繞鋼管壁半周長傳播的時間tsp的關系為:
式中:vc為超聲波在鋼管混凝土中的傳播速度;vsp為超聲波繞鋼管壁的傳播速度。若一個工程鋼管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為C50,采用5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中砂及5~25mm碎石,摻級低鈣灰、高濃高效泵送劑以及U型膨脹劑。鋼管混凝土實測超聲波波速vc約為4.5km/s,鋼管的波速vsp約為5.4km/s即:
結構材料在受力后出現塑性變形、裂紋開裂等結構損傷,會以聲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及時橋梁結構材料在荷載作用下也能進行檢測。但是在關鍵截面區很多管道不能從下端背面進行檢測,如果限制到從面觀察,當管道中有蜂窩體、水或者適用其他材料的管道會對檢測產生一定的影響。
2、射線檢測技術
依靠紅外成像原理來檢測路橋損傷也是檢測技術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路橋有縫隙或者損傷的時候,紅外線和周圍呈現出不同的特征,檢測中借助紅外熱像儀把目標的紅外輻射轉變成可見熱圖像。射線檢測可以將底片放置在混凝土構件后,通過對敏感底片發射x射線或者伽瑪射線而生成空洞圖片,從而確定空洞程度和斷裂鋼筋位置。利用超高頻短脈沖(106―109Hz)電磁波探測混凝土鋼筋和孔道的定位以及缺陷和疲勞探測等電渦流的大小。根據渦流變化判斷材料表層的缺陷情況。但是這種建材技術對人體有一定的輻射影響,所以要對檢測裝置或者設計的檢測儀器的射線源進行有效防護。
3、激光技術
激光技術主要包括:一是激光全息無損檢測技術。激光全息術是激光技術在無損檢測領域應用最早、用得最多的方法。激光全息無損檢測約占激光全息術總應用的25%。其檢測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對被測物體加外加載荷,利用有缺陷部位的形變量與其它部位不同的特點,通過加載前后所形成的全息圖像的疊加來反映材料、結構內部是否存在缺陷。二是激光超聲無損檢測技術。與其他超聲無損檢測方法相比,激光超聲檢測的主要優越性如下:1)能實現一定距離之外的非接觸檢測,不存在耦合與匹配問題。2)利用超短激光脈沖可以得到超短聲脈沖和高時間分辨率,可以在寬帶范圍內提取信息,實現寬帶檢測。3)易于聚焦,實現快速掃描和成像。激光無損檢測技術可用于高溫條件下的檢測.如熱鋼材的在線檢測;適用于某些不宜接近的樣品,如放射性樣品的檢測;3)激光束可入射到任何部位,可用于檢測形狀奇異的樣品;4)可用于超薄超細的樣品及表面或亞表面層的檢測【3】。
4、光纖傳感技術
光纖傳感技術能夠對外界物理能量進行轉換,使其成為能夠直接通過儀器測量到的光信號,達到收集狀態指標的目的。光纖傳感檢測技術的優點是適應性強、絕緣性能好、耐高溫、耐腐蝕,能夠在易燃易爆的環境下運行。加上體積小、重量強、精度高、實用性強,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將功能光導纖維植入或者粘貼在路橋上,通過光纖變形或者斷裂實時判斷路橋損傷情況。但是這種檢測方式成本較高、施工量大。使用自動化監測能夠實現連續測量、監測預應力連續混凝土梁內部的應變特性和應力變化。
5、探地雷達技術
探地雷達主要是利用高頻脈沖波以寬頻的形式進行傳輸到地下,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發生了不同的電性介質變化時,就會將雷達波的能量反射,天線對這一能量進行接收,從而進行判斷。探地雷達技術能夠快速精確地判斷缺陷區域的大小與深度,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它也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探地雷達具有較高的分辨率,這項技術在超淺層道路質量檢測中應用廣泛,可以對道路的厚度進行檢測,以及擋土墻的病害檢測等檢測。同時可以結合其他技術,對道路的材質、裂縫與結構進行檢測。
四、路橋檢測技術的發展
首先是開發和應用以無線通信技術為手段的數據采集系統;開發能適用于交通荷載、風荷載及定點測試荷載的傳感器最優布設技術,從而能更方便、快速、準確地采集需要的數據。其次是自動損傷識別系統將測量系統、數據處理和識別系統一并組裝到路橋檢測系統中,形成自動識別檢測和反饋,從而達到控制目的。再者實時的檢測系統與現代網絡技術結合的研究和發展,以實現信息網絡共享。此外從設計到施工和運營階段建立可靠、完整的數據庫,積累大量土木工程領域的安全檢測和試驗檢測的知識和經驗,最終建立專家系統。然后檢測單位與科研機構、高新企業、高校等進行高、精、尖聯合,促進檢測技術快速發展。最后檢測設備不斷克服自身缺點,朝向智能化、系統化、輕便化方向發展,并且逐漸過渡到高精度檢測上,不用中斷交通,現場設備能夠在線時時檢測,保證路橋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通過微波、超聲波等技術對道路橋梁的疲勞裂紋與路基的密實度進行檢測,要通過多種技術與設備的應用,把道路橋梁的檢測納入到設計當中去,通過不斷的經驗反饋實現設計水平的提高,從而不斷提高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確保運營的安全。除了在無損檢測技術本身的發展外,檢測技術還可以與現代的信息傳輸技術進行結合,通過高效的信息傳輸方式,把無損檢測的數據與結論快速傳達到工作人員手中,可以進行實時監測,避免突發事故的發展,及時排除故障,降低負作用。
結束語
總之路橋檢測技術對于路橋質量驗收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體的工作中應該不斷加強路橋檢測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促進路橋工程不斷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良向.芻議路橋檢測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趨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2:90-91.
[2]周正干,劉斯明.非線性無損檢測技術的研究、應用和發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1,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