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初中音樂教育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音樂教育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音樂教育案例

        第1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關鍵詞:江蘇地區;初中音樂教學;本土化

        江蘇,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江蘇的音樂基礎深厚,其中江蘇民歌,在中國各眾多民歌之中深具代表性和影響力,像蘇南民歌《茉莉花》、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民樂《二泉映月》等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江南絲竹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江蘇的地方戲曲表演藝術也是品種眾多,現存的影響較大的有昆劇、錫劇、淮劇、揚劇、滑稽劇、淮海戲、柳琴戲、梆子戲等。帶有江蘇地方特色的曲藝也各具特色,其中蘇州評彈、評話,揚州評彈、評話,徐州琴書,淮海鑼鼓,南京白局等影響較大。作為全國的教育大省,江蘇地區的初中學生對江蘇本土音樂認識有多少呢?

        現在的中學生,他們所接觸的音樂環境幾乎被電臺、電視臺、電腦網絡中的音樂所占據,這些媒體被大量的流行音樂包圍。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些通俗音樂與民族音樂相比,旋律簡單、舒暢,朗朗上口,歌詞內容大多以情愛為主題,此類內容恰恰為中學生的情感發展提供了宣泄的機會。因此,大多數中學生排斥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有著極大的偏見,對民族音樂知識更是知之甚少,以至于有的學生把《光明行》的曲作者劉天華說成是劉德華,這不得不讓音樂老師痛心。

        《新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以激發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可見弘揚民族音樂的重要性。隨著新課改,初中音樂教材在不斷地更新與完善,但我認為弘揚民族音樂要先從本地區鄉土音樂開始,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從古至今,鄉土音樂就是一部生動形象的地方史,它是人們美好愿望的寄托,也是本土人們社會生活的縮影。在內容上有不少取材于當地的民間傳說,反映了本地的風土人情,在表現形式上符合當地人的審美取向,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學習、欣賞鄉土音樂具有其他音樂難以替代的作用。優越的鄉土音樂環境與基礎,等待著課堂音樂教學去抓住精髓,體會精妙,評點特色,總結規律。讓學生從鄉土音樂入門,對民族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由學習而繼承,由普及而提高,應是發展民族音樂的最佳途徑。然而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我們江蘇地區所使用的初中音樂教材中又有多少關于江蘇本土音樂的內容呢?請隨筆者走近教材,看看江蘇地區初中音樂教材的使用情況:

        現在江蘇地區初中音樂教學主要使用人教版和蘇少版的教材。其中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由“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教學領域構成的。而蘇少版由“表現與實踐”(演唱、演奏)、“感受與鑒賞”(欣賞)、“活動與創造”三個模塊夠成。從以上兩個版本的教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教版只有七年級沒有江蘇本土音樂的內容,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四冊書中各有一個單元通過“感受與鑒賞”教學來感受江蘇本土音樂,另外,在“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教學中也提到江蘇本土音樂相關知識。在蘇少版中,則恰恰相反,只有七年級有江蘇本土音樂的內容,并通過“表現與實踐”、“感受與鑒賞”來實現的,八年級、九年級的音樂教學中都沒涉及到。可見,不論使用哪個版本的教材(特別是蘇少版),江蘇本土音樂內容都很少。 面對這樣的現狀,作為教師,有義務弘揚本土化,而作為一種文化,更應該延續下去。

        在江蘇地區初中音樂教學中,該如何把這樣一種文化延續下去呢?又該如何培養學生對江蘇本土音樂的特別情愫呢?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想解決好這一系列問題,首先要加強自身修養和知識積累,同時加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解讀新課標,努力處理好“多元化”與“本土化”的關系,即:音樂教育要以本民族音樂為基礎,然后盡可能地強調“多元化”……

        現就以上想法作一具體闡釋:

        一、教師是課程理念的主要實施者,要實現民族音樂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培養、造就一批具有民族音樂教育能力的師資隊伍。目前,江蘇地區中學音樂教師隊伍中,一部分教師沒有或很少受過基礎的民族音樂教育,缺乏系統的江蘇民間音樂知識,對民間藝術只是略知一二,不甚了解,很難談得上喜歡。音樂是情感藝術,如果音樂教師自己已經感動于古老的江蘇民間藝術,在師生互動的課堂中,學生肯定可以在教師的感染下產生共鳴。試想一個不喜歡江蘇民歌的教師怎能培養出喜愛江蘇民歌的學生呢?可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音樂教師應該主動學習、研究江蘇的民族民間音樂,除了具有一定的民族音樂理論知識,能準確地區分蘇南、蘇北各地方、各類民歌,掌握典型的戲曲和曲藝音樂,如昆曲、蘇州評彈等能力外,還要演唱一定量的江蘇民歌的能力,除此之外,至少掌握一門民族樂器,并具有組織小型民樂隊的能力。

        二、面對江蘇地區現行初中音樂教材中江蘇本地區鄉土音樂內容短缺,需要編寫一套具有江蘇民歌、地方戲曲、器樂曲等本土化音樂為內容的補充教材進行系統教授,這樣學生就可以從與自己生活貼近的鄉土音樂教材中熟悉本土的家鄉音樂,從音樂的潛移默化中獲得愛家鄉、愛祖國的熏陶。

        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江蘇民間音樂的興趣。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全面落實本土音樂教育內容

        1.從學唱江蘇民歌入手

        江蘇民歌色調清雅,如詩如畫,生動地表現了江蘇民間藝術的神韻,從蘇北到蘇南可謂是“蘇北號子花”“蘇南風情錄”……最具代表性的有蘇北民歌《楊柳青》《拔根蘆柴花》,蘇南民歌《茉莉花》《太湖美》《滿江紅》《孟姜女》《無錫景》《月兒彎彎照九州》等堪稱音樂珍品,她們從田野走上舞臺,其獨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國和世界。在教唱這些歌曲時,首先要向學生介紹歌曲所包含的內涵,使學生充分理解詞和曲調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學唱過程中自始至終接受民族音樂的情感教育和知識技能的訓練。如:《茉莉花》,歌詞是詩,唱出來是歌,節奏韻律是舞蹈,旋律線條里有圖畫……這正是江蘇兒女孜孜以求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寫照。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并體檢:同一首《茉莉花》在使用不同方言演唱時所產生的不同情緒,用原汁原味的揚州話來演唱,流暢輕盈;用蘇州話演唱,柔美委婉;用普通話又是一種風味。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唱唱哼哼其它變體的《茉莉花》,如中原的淳樸真摯,東北的瀟灑明快,讓學生通過比較,再來談談江蘇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從而產生自豪感。又如:在《無錫景》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創編歌詞,通過《無錫景》優美的曲調唱出自己想說的話,使學生從內心喜歡江蘇民歌。

        2.從音樂欣賞入手

        音樂欣賞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欣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視聽結合,靠直觀畫面音響去激發學生對民間音樂的共鳴,如欣賞笛子獨奏曲《姑蘇行》,教師可以在播放《姑蘇行》音樂的同時,配以清淡雋秀的水粉畫《水鄉》或播放姑蘇古城庭臺樓閣的美景,這樣學生在欣賞時,既有看的,又有聽的,仿佛身臨其境,再加上教師話語的引導,很容易感悟到主題思想,無形中產生強烈的愛家鄉之情。

        (二)走出課堂,廣泛開展本土音樂教育

        加強中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民族素質是一項全面的工程,它不僅需要課堂教學的重點培養,更需要課外、校外、社會業余文藝活動的有力配合。

        1.組織各種業余音樂活動

        為促進學生的本土音樂教育,學校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創建民族音樂味濃厚的校園環境;可以組織各種江蘇民間音樂(民歌、戲曲)比賽和民間音樂知識競賽;有條件的中學可以組建一支“江南絲竹”樂隊;巧用藝術節,為學生提供交流本土音樂的舞臺,宣傳江蘇本土音樂。

        2.走出校園,開展校外民族音樂教育

        在不影響正常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外音樂藝術實踐及民族文化交流活動,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找幾首自己家鄉的民歌,和家長一起學唱一段地方戲,如柳琴戲。學校還可以請來社會上一些知名的民樂團、民樂演奏家、戲劇演員給學生表演、做講座。教師還可以錄制“江蘇衛視”的一些大型廣場演出給學生看,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這些文化節演出,有些演出家鄉味很濃,更能使學生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油然而生。

        當今多元文化成為國際音樂教育的主流,但是在強調“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了“本土文化”的教育。“本土文化”是一個民族自身的文明,是人們世代相傳的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里面包含有太多的思想和文化內涵,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根。所以說,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們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是民族音樂發展的關鍵。不論世界如何變幻,音樂如何繁榮與發展,人們身居何處,民族音樂的旋律永遠是最貼近他們心靈的最美的聲音。這正是新《課標》中民族音樂地位最重要的體現,也是音樂教育矢志不渝的永恒追求。因此,江蘇地區初中音樂教學要以本土音樂為基礎,然后盡可能地強調“多元化”。

        參考文獻:

        [1]陳麗艷.《論民族音樂在新中的體現與運用》.樂

        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2]張緒培總主編,吳銳淼主編.《中小學音樂教學案例專題

        研究――如何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浙江

        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第2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關鍵詞】 民族音樂教學;弘揚民族音樂;現實意義;有效途徑

        1 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現狀和問題分析

        為了切實掌握目前中小學在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時面臨的實際現狀,以便言之有據,也為了學習和實踐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研究方法,在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對永嘉縣的一些學校和音樂教師分發了關于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相關事項的答題問卷,共計350張。其中,學生300張,音樂教師50張,并隨機進行多次個別談話和多人座談。

        調查發現,在中小學生中,接觸最多的音樂形式為現代流行音樂的占83. 3 %,為西方古典音樂的占10. 3%,為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占6. 3%。在接觸民族民間音樂最多的學生中,小學生占85 %,初中生占15%!這從一個側面展現出民族音樂教育在中小學的式微狀態,中小學生將民族民間音樂列為首位喜愛形式的占11. 7%,列為末位喜愛形式的占64. 3%。這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近10年來民族音樂教育的不同狀況帶來的不同結果。在中小學中,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非常熟悉的占10.3 %,比較熟悉的占31. 7 %,不太熟悉的占58 %。這組數據又一次鮮明反映出,對民族音樂教學重視與否,將會造成學生基本素質嚴重差異。在中小學生中,優先考慮學習民族樂器的占12.7 %,優先考慮學習西洋樂器的占87. 3%。上列數據明顯反映了民族樂器在中小學生中的吸引力不夠強大。但可喜的是,小學生對民族樂器的興趣,在近幾年強調民族音樂教學后,己后來居上。

        2 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的現實意義

        2.1 有意識抵御全球化的風險,主動規避陷阱。這個抉擇體現了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能在主觀上辨識和回避全球化進程產生的消極影響和風險,不會盲目對全球化抱有太多的幻想,認識到現有的音樂教育全球化也與經濟體制全球化一樣,本身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和巨大的風險,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就是要根據自身的適應力、應變力和生存力來選擇加入到全球化領域的方式方法,以盡量減少風險和成本。

        2.2 在與教育全球化的互動中提升我國的民族音樂教育水準。民族音樂屬于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而民族文化則是一個民族的生存的根基。 我國在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的抉擇,是在事實與價值的雙重維度中尋求全球化與多元性或本土化的辯證互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全球化進程中堅持本民族傳統,推行文化多元化或本土化不僅僅代表著一種理性、一種價值觀,更代表著一種信念。而這種信念也正在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和組織所接受。就連西方的一些觀察家也堅信,世界絕不會在經濟上,更不會在文化上變為同質,一個由經濟全球化而產生的文化同一的世界,是單一的男人和女人的世界,人類將會因此而喪失自己創造性的潛力和適應性的彈力。

        2.3 在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有利于素質教育和民族音樂傳承。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和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感受、體驗音樂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認識、理解民族民間音樂與人民生活、勞動、文化習俗的密切關系。”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是華夏傳人數千年的智慧結晶,作為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它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

        3 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的有效途徑

        3.1 明確民族音樂教學理念。音樂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是指導音樂課程實施的理論基礎,對于規范音樂教學方式和音樂學習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小學師生對《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將“弘揚民族音樂”列入音樂教學基本理念的做法應抱有深切的認同和全力的支持。通過學習、理解、宣傳等不同途徑,確實看到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必將產生的深遠影響,將其牢固地樹立于教學理念中,落實在教學活動上。任何忽視、無視這一理念的做法都是違規的、不可取的。

        3.2 造就民族音樂合格師資。在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參與活動的師生。對于音樂教育來說,音樂教師則首當其沖地處于更為關鍵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調整教育觀念,更新知識與技能,提高素質及修養,使自己的教學身份得到新的確認,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得到升華,才能夠造就的。

        3.3 開發民族音樂課程資源。我國的民間音樂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各地民歌曲調、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戲曲、說唱音樂的曲牌等,都可用來增加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教師可選用一些當地較流行、學生們也熟悉的民族音樂,像漢族民歌中的山歌、小調、勞動號子,蒙古族的長調與短調,維吾爾族的情歌,藏族的山歌和酒歌,朝鮮族的抒情謠等,用于課堂教學。

        3.4 優化民族音樂教材內容。如何將我國的優秀傳統音樂作品納入音樂課的教材,是開展民族音樂教學值得關注的又一個重要問題。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執行音樂課程標準所規定的音樂教材編寫原則:“教材應將思想與藝術性有機結合,體現音樂教育的規律,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教材內容編寫上,民族傳統音樂“應占有一定比例”。這些規定對我們如何精選教材,優化教材內容,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指導作用。

        3.5 拓展民族音樂課外教育。課外音樂教育包括校內課外音樂教育、校外社會音樂教育和家庭音樂教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弘揚永昆戲的過程中,我們實施了一些課堂外的教育方式,配合課堂教學,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力地配合了音樂課堂教學,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使他們發現:民族音樂的表演也這樣豐富精彩!我們這樣使鄉土音樂藝術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切實體現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 鞠獻利.教師素質論[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嘯.全球化與中國教育[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 葉瀾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研究報告集[c]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 金亞文.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馮季清.高中音樂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口.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第3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學習興趣;優秀作品

        從教幾年的經歷,讓我感覺到初中音樂課在初中階段存在不受學校重視、學生上課隨意等問題,沒有體現素質教育的宗旨,這種教育現象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長遠發展、終身發展。

        想要改變初中音樂教育的現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我認為音樂教師要做的就是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站在學生的立場,利用各種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課學習興趣,把音樂課的育人作用落到實處。學習興趣作為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生探索音樂世界的強大內驅力,學生只要對音樂課真正感興趣才能夠投入其中,樂此不疲,就能在音樂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就如何激發鄉鎮初中音樂課學生學習興趣,做幾點思考。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李吉林老師是中國情境教學的先驅,由她最先將情境教學引入小學語文課堂,產生了很大的教育反響。之后,情境教學被一線老師效仿應用到各個學段和各種學科中,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深遠的作用。原因就在于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到知識,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并且能夠輕松地讓學生取得情感上的共鳴。我聽過這樣一節初中思想品德公開課,主題是關于“受教育權”的,這位老師導入再按部就班地進入各個環節,整節課以“某大學生兼職打工,資助貧困失學兒童”這一新聞案例展開,知識點環環相扣,思路清晰,圖片視頻資料都穿插其中。就在本堂課最后一個環節,老師神秘地問大家:“你們想見到這位大學生,并采訪一下他嗎?”學生的興趣都被調動了起來,都問:“在哪里?在哪里?”這時候,藏在幾十位聽課教師中的大學生站了起來,同學們熱情高漲,紛紛站起來鼓掌,仿佛是他們心中的英雄,爭搶著拿話筒采訪這位大哥哥,課堂氛圍達到了極致。如此費心的課堂準備、精當的情境創設,不得不讓人欽佩。

        二、組織互動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喜歡玩是所有學生的一種天性,各種游戲形式是學生從幼兒園時代就無比熱衷的,這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享受快樂活動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聰明的教師都會在課堂上巧妙地利用游戲的形式,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突破教學上的難點或重點。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和組織游戲,如,歌曲接龍、猜歌名等,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音樂的全新平臺。如,在教授京劇這一教學內容時,我提前布置了作業,分好了小組,讓學生回去搜集各種音像資料,提前了解京劇的發展歷程、行當角色、藝術形式、服裝道具等。在課堂中各小組派代表進行交流,大膽發言,最后我拿出了提前制作好的京劇臉譜造型,讓學生帶上面具去表演京劇不同的唱腔、人物特點等。學生個個舉手,積極想要參與課堂,表演環節中他們演得惟妙惟肖,連我都被他們的表演天賦折服了。這節課在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也明白了學生的興趣在音樂課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當然,游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要巧妙設計并組織好。

        三、選取優秀作品,激發學習興趣

        第4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關鍵詞:高中音樂 新課改 個性

        一、當前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重知識技能、輕審美熏陶現象嚴重

        據調查當今高中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重知識技能、輕審美熏陶現象較為嚴重。一味的增加學生的知識技能而沒有達到音樂欣賞課有別于技術課的目的。例如,有位教師在上《藍色多瑙河》時,先介紹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然后講解圓舞曲,接著分析每一首小圓舞曲的曲式結構,所以等到這位教師將這首音樂的序曲、五首小圓舞曲、龐大的尾奏都解剖完時,一節課只剩下5分鐘了。學生們幾乎得不到欣賞的機會。這就是傳統的“重知識技能,輕審美體驗”的教學觀念仍在起主導作用的緣故。

        (二)教學理念陳舊,以語言代替音樂

        在課堂欣賞中,教師的語言滿堂灌,以語言代替音樂。有些教師很認真的備課,找了許多有關音樂或音樂家的背景資料,在課堂上喋喋不休、一字不漏地灌輸給學生,結果音樂欣賞課變成了音樂故事課。學生會感到枯燥,教師也會很疲憊。曾經有位教師在上歌劇《白毛女》時,熱情、耐心地向學生介紹電影白毛女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結果是完全脫離了音樂本體,整整一節課下來,學生對歌劇的了解,對喜兒、楊白勞的音樂形象感受卻仍可能是空白。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并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他們上課往往喜歡從標題著眼,把想象中的視覺形象描繪得有聲有色。但是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是由音響通過聽覺,使聽者產生聯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動的過程,絕非確定性很強的文字語言可以表達的。它訴之于流動的音響中,其藝術形象是非視覺性的,也非語義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聽賞為主而非講解。我們在音樂課堂中要將音樂的耳朵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各自的聆聽中去品評、咀嚼,享受音樂,體驗音樂的獨特美感。

        二、新課改下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策略

        (一)注重個性化教育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個性化教育是新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主要內容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所以我們在高中音樂教學實踐中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他們主體性作用,重點發展學生的個性。

        1.更新觀念,樹立個性化音樂教育的理念

        教師應從自身上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立志做到“四心”。“信心”:對每一位的學生給予成功的期望;“愛心”:讓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愛心的潤澤;“公心”: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耐心”:尤其是給予問題生全面照顧。

        2.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個別學生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成就動機。首先,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的熱情。盡量的多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及時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表揚,即使再微小的優點,表揚后的效果都會很大。另外,教學信息要及時反饋,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適當的歸因總結,從中掌握成功的方法。最后,把握各種類型學生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因人而異的對其不斷提高其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3.研究、發現、個別輔導學生

        傳統的教學觀念,通常是以統一的模式要求每個學生,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學生的獨特性。要想挖掘出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質,就必須確立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目標。學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情感和個性的有血有肉的個體,教師不可能根據一個目標,一種模式把學生塑造成完全一致的標準產品。現實的教學目標必須是多層次的,在達到最基本的統一標準的前提下,依照學生的志向,他們愿意或適合向哪個方向發展就向哪個方向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多樣性,要求教師必須丟棄陳舊的教學思想,根據學生不同的要求,分層次、有目的地進行教學。

        4.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發展學生的個性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二者的關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做到“主體”和“主導”相統一。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改“教師強制教”為“學生主動學”。所以,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的以教師教為主,一言堂似的模式變成以學生學為主,教師引導的模式。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才能激活出他們的內在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潛能挖掘出來。

        (二)了解學生需求,改變教學觀念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高中音樂教師都會發現有這種現象的存在:高中學生由于年齡上的特點,學生在音樂課堂上表現出不主動、不交往、不合作的行為,課堂氣氛因此往往會較為壓抑沉悶。他們不再像小學或初中學生那樣天真、忘我、積極地來投入音樂活動,他們更注重自己在集體中的形象,因此怕出錯,怕遭人笑話,有了很多的顧慮。這對音樂教師來說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其在音樂課中得到應有的美的享受,從而使高中音樂教學有實質性的突破呢?筆者認為,熱愛學生,一切從學生自身出發,建立新的教學觀念,掌握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需求,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我們需要了解他們在個人興趣方面的喜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他們,同時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兼顧學生由于年齡、興趣以及認識水平等方面的特點而產生的獨特的審美需求,以此來設計教學。另外,當今的學生都有許多自己喜歡的歌星,音樂教師應與時代同步,了解學生關于音樂的熱門話題,搭建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曾說過,一個好的教師體現在能夠讀懂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相信這樣的音樂教師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這樣的音樂課也自然會成為學生們的所愛。

        三、結語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新理念的樹立,新實踐的實施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究,認真吃透新課標精神,努力按照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加速改變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大膽進行全新的嘗試。根據高中新課改背景下高師音樂教育的現狀反思,筆者認為,高中音樂教師應在現行改革方案的基礎上及時進行調整以適應高中新課改的狀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改變陳舊、老套、不適宜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安國.音樂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曹理,繆關言.中學音樂教學論新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第5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2017初中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并不涉及到考試,但是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還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課堂作為人類的第二語言,它與人的心理、情感活動具有形態上的一致性.它撥動著人們的心弦,觸及著人們的靈魂,對人的心靈有著積極的陶冶作用.現時,音樂又是一種表現藝術,音樂課上,學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過對音樂的表現,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悅.因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音樂課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孩子們有了對音樂有了自信,那么上音樂課也就更加有興趣了.所以,在音樂課上我非常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一、堅持音樂教學新理念,實現目標,落實標準。

        本學期音樂教學,能夠堅持貫徹音樂課程的培養興趣,發展音樂感受、鑒賞、表現、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情操的總目標,把音樂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落實到讓學生喜歡音樂、愛上音樂課方面上來,把教學中的過程及方法,作為教學目標來追求,把知識技能融于學生喜愛的各種趣味性實踐活動來體現,把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趣做為教學目標來設置。教學中,努力實踐以音樂學習為核心,以音樂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注重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并認真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能積極思考面隊學生教什么、誰來教、對誰教、怎么教,預見目標能否達到和實現,牢固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原則.

        二.立足課堂,促成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行

        1.真誠的贊揚 對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學生,真誠的贊揚他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能激起他的學習熱情,我總是仔細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并且及時、適當的給與贊揚,如: 你的嗓子真甜,你的聲音真好聽等等.

        2.多提供嘗試的機會 在課堂上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戰士自我的舞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前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設計的要求不必過高在音樂課堂上,我會有意識的降低難度,增大成功的機率,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幾個音的高低聽辨,幾個小節的旋律規模唱等,動能有效地鼓舞學生,從而更好地幫助克服自卑,產生自信.

        4.隨時鞏固學生的信心當看到學生們因不斷成功而取得了寶貴的自信時,我還是不斷地支持,鼓勵以及鞏固他們的自信心,在音樂課上,我以自然,親切的微笑棉隊學生,經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勵性的語言,創設出一個溫馨,和諧,愉快的音樂課堂氛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都會不斷地努力,音樂課堂的效果也就越來越好.

        三.課堂不足與反思

        本學期初在教學上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認真設計每節課的課堂反思,及時回顧和整理,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還是旁觀者清。所以,我多多的觀摩分析其他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樣內容的課,會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發,等等。但是在學期中期由于身體的原因請假了兩個月,給小學教學添加了一些麻煩,本人亦感到非常抱歉. 奧爾夫曾說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我們應大膽放手,讓孩子們在多樣而開闊的活動空間自主并自由地尋找、感受和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并在快樂中更好地體驗音樂的美妙。

        2017初中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這一學年我擔任的是初中部七年級(133136)和八年級(129132)八個班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 ,音樂教育教學每年都反反復復,但在每年反復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卻有著不同的收獲。現將這一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音樂是最擅長表現情感、以情動人的藝術。它的魅力在于給人自由馳騁想象的空間。一首好的樂曲,或許幾分鐘之內使你獲得幾星期苦思冥想的東西;或是襯托出一個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是抒發一片灼灼的情感這種立意與意境之美對人有著深刻的感染力 ,會在心靈深處留下美的烙印 .音樂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一、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

        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并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

        二、在教學過程中,本著讓學生從要我學----我想學----我要學這一過程進行轉變。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對教材的目標進行了設定。并根據初中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學年的教學計劃,精心編寫了各個年級各個課時的教案和導學案,配合學校強勢推進教學改革。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一方面在教學模式上采用一些適時有效的設問,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實物展示與課件相結合,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在課堂活動中,我會創設平等、民主、愉悅的環境,能夠在課堂中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學年除第一單元是唱歌課外,其他單元不是創作就是器樂或欣賞,比較枯燥難上,學生的興趣也不太高,教學比較難開展。

        我就大膽的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表演,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有了提高,課堂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復習四分音符時讓學生用走來感知;八分音符讓學生用跑 來感知,這一下學生很快就記住了。

        四、配合學校政教處,成功的舉辦我校第二屆花樣年華藝術節,并成功出演節目吉他獨奏《愛的浪漫史》。

        此次藝術節的文藝演出活動給學生充分發揮自我潛能的機會,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使他們懂得團結協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時也得到廣大師生及各界社會人士的好評,還向社會各界大力宣傳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學習,加強修養。

        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并獲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適當地接觸一下電腦音樂。此外,我還很注意自身的學習。如:練習專業技能;閱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報刊、雜志;上網查找有關教育工作站,并精心創建了自己的音樂博客與各地的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很好的學習和交流。

        當然,我在教學工作中也存在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主要表現為:

        第6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感知世界的能力是每個社會人所必需具備的。音樂是人們感知世界、感知藝術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對世界、對社會的感知,人們往往能夠對生活、對人生有更大的熱情。用音樂感知社會的能力是每個人不可缺乏的。這樣的能力需要從小培養。然而在當下的教育中,初中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并不是很感興趣。筆者根據學生情況并結合實踐調查,將原因主要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喜歡音樂,但是僅限于聽到音樂放松身心,使自己達到一種身心愉悅的狀態。然而,這樣的情況只能反映出學生能夠初步感知音樂,但對音樂一知半解,沒有領悟到音樂真正的內涵。他們只是在利用音樂最表層的功能感知世界,而音樂在感受生活方面的功能沒有被開發。

        第二,學生自身對考試科目的學習要求較高,過分重視主課忽略了副科的學習。在學校開設的音樂學習中,學生將對音樂的學習如文化知識一般,按照自身要求標準化、模式化學習。雖然掌握音樂基礎知識,但是本身對音樂可能不感興趣,只是應付教學考試。

        第三,學生在文化課學習之余,在校外進行音樂培訓學習,將音樂學習作為日后升學的途徑之一。學生在培訓學習和課堂學習中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注重音樂知識的積累,能夠在考試中獲得較好的成績。然而,學生并非是真正自發地想要學習音樂,被音樂吸引,而是因為音樂能為他們升學提供便利。

        二、問題形成的原因

        (1)學校教學形式單一,對學生智力發展培養不全面。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低下是教學無法提升效率的主要原因,重偷ヒ壞慕萄模式,漸漸讓學生感到疲倦,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隨之下降。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教會一首歌曲為目標,在課堂上用單一的教學方式“單曲重復”式地教學。學生將原本應該形式多樣的教學課堂理解為伴有音樂的簡單學習。

        (2)初級階段的音樂教育的缺失。音樂教育的培養是長期的,但是在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通常會忽視對學生音樂方面的教學,沒有從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錯過了幫助學生養成音樂素養的機會。音樂基礎教育的缺失讓初中學生在對音樂感知和體會理解方面造成能力的不足,學生音樂靈敏性缺乏。

        (3)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敏感的心理活動和封閉的情感思維讓學生不愿意表達自身的情感,但卻又希望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這個階段的學生,比其他階段的學生更加需要音樂,需要通過音樂宣泄自己的內心情感。

        三、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以前的音樂教學中,教師不注重課堂教學環節,直接照本宣科的現象也時常出現,使學生不能自然過渡到音樂學習中。這樣不僅課堂單調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換句話說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扮演啟發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啟發和學習過程的引導。要想成為一個好的啟發者,教師就要學會巧妙地運用教學技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導入環節或是在課堂上設置情境,讓學生感到課堂的變化,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教師準備教學器材,可以根據課堂所需,準備學生感興趣或者沒有見過的樂器,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產生好奇心,同時突出教學重點引入新課學習。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給學生當堂表演或是讓學生辨認表演器材和內容,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欲,又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提升了音樂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想提升教學技能,還需要隨時掌握課堂氣氛。課堂氣氛不僅僅在于用課堂知識教學滿足學生的求學心理,也需要對外界教學氛圍進行把握。教室布置、課堂教學位置都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教師在音樂教室可以用簡單明亮的音樂圖案符號甚至是教材插畫裝點教室,讓學生進入教室就有音樂課堂的感覺。在學生課堂位置上也可以做出相應的變化。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有序地進行隊列變換或是小組分配排列位置。在教室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席地而坐、圓形分位等多種形式的座位變換。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靈活的課堂教學中感到身心的自由和學習的樂趣,對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將會有較大的幫助。

        2.根據學生心理積極評價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較為敏感,很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特別是教師在課堂上對自己的公開評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主。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注重自己的言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中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情感變化。教師應該在了解學生和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同時采用積極的評價方式,以鼓勵的態度尋找、發掘學生的優點長處。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表現突出、優異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將歌曲中所含的“真、善、美”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時代正能量,這也是增強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3.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初中階段學生音樂興趣培養的一大途徑在于增強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必須充分發掘教學內容的興趣點,在了解學生的同時,利用自身熟練的教學技能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實現教材知識的趣味化。

        學生的學習不能脫離我們的現實生活,正是應了“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師要用生活的例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歌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時候可以使用《相親相愛一家人》作為教學案例,可以介紹作者創作歌曲時的背景或目的,向學生呈現歌詞,在反復的吟唱中體會歌曲的優美和歌詞的意蘊,深入了解音樂。用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將藝術回歸到生活中去。

        一般的音樂教師會介紹教學內容的相關信息,但是普遍是簡單介紹,甚至一言帶過。但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減少這樣的教學方式,而需要在教學中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例如,課堂中可以穿插音樂小游戲,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場景,接著彈奏簡單的音樂,讓學生想象故事發生發展的進程。假如,這個場景中有電話對話,那么“do,do,do……”就可以代替電話鈴聲。再例如,在教學《草原放牧》一曲時,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中席地而坐,將周圍的環境想象成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音樂的伴隨中體驗草原風情。

        總而言之,提升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努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進行積極的心理評價,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都是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參考文獻:

        [1]郭 赫.初中音樂課興趣教學之探索[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4.

        第7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 中職建筑專業 藝術素養 課程整合

        中職建筑專業學生在初中學校就讀時,文化課基礎普遍較差。來到職校,他們對新的建筑設計課程也會面臨著種種困惑,擔心三年后將以怎么樣的姿態走上社會?作為這個專業的任課教師,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音樂欣賞課和建筑專業有機結合?如果僅僅是一般的音樂教學,沿用普遍化的中職音樂教材,往往只能起到簡單地提升綜合素養的功能,但假設將音樂教學與建筑專業結合起來,讓它體現以生為本,則可以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也帶動他們專業學習的興趣與專業素養的提升。

        另一方面,現行中職建筑專業的建筑系統教材還是以建筑力學與建筑結構這些基本的東西為主,缺少藝術文化素養方面的專業訓練。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嘗試在音樂教學中把更多的內容向他們的專業靠攏。

        一、感悟經典,以奇幻的建筑設計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

        在許多學生看來,建筑與音樂是兩種形式的藝術,建筑以形為主,只能用眼睛看,而音樂是聲音藝術,只能借助耳朵來實現欣賞。事實上,不少經典的建筑藝術或多或少融入了音樂家的創作元素,很多音樂大師也從建筑藝術中找到音樂創作的靈感。為了讓兩者更好的結合起來,筆者搜集了上百個這樣的案例,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信手拈來地引導與影響他們的藝術觀與學習觀。

        案例1:2013級建筑班新生剛入學,他們很奇怪建筑專業怎么還要學音樂,筆者就出示了這樣一些建筑畫面:一是氣勢恢宏的巴黎建筑群,讓他們聯想巴黎公社的壯舉,從而產生對法國革命者的敬佩之情,在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配合中,他們自然進入了對音樂與建筑融合在一起的意境之中。二是科隆的大教堂,游客只要爬上509級階梯登上教堂的鐘塔,在那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鐘,并飽覽萊茵河的水色與科隆瑰麗的市容。傳說舒曼進入這個大教堂即震攝于其氣勢,而萌發了寫作“萊茵交響曲”的意念。

        分析:如果認為音樂課只是中職教學的一種點綴,那將是我們音樂教師的悲哀。通過展示一些經典建筑與音樂間的關聯,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藝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功用,為他們提升音樂學習的興趣埋下了伏筆。

        案例2:建筑設計中要考慮音樂的使用嗎?答案是肯定的,現在的普遍家庭都在裝修設計中安裝多媒體設備。在二年級的音樂課上,筆者告訴學生:“音樂是人類高尚精神的一種寄托,沒有音樂的世界是可怕的,我們在建筑設計中應該為音樂環境的創設提供一定的空間。” 就像我們的學校建筑石碑有校園音響播放系統。而從歷史上看,地球上許多著名的建筑物都與音樂之間有著完美的結合。比如:北京天壇是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它把建筑與音樂做到了天衣無縫的同完美融合,閃耀著古代勞動人民音樂智慧的光芒。意大利比薩斜塔聞名全球,特別是比薩大教堂的鐘塔,塔的頂層裝有七座音階鐘,能發出七個基本音符,是一座有趣的音樂塔。

        分析:和建筑專業教師閑談時給我了一個啟發,建筑離不開音樂,今后的建筑設計不能不考慮人們對高雅藝術與流行藝術的需求。所以,筆者把這一理念在我的學生中貫穿進去,他們對音樂更有了一份熱情與好感。而且更多的學生傾向于從流行音樂、網絡歌曲單一的世界中解脫出來,他們的個人文件夾上往往也有很多西方鋼琴名曲和東方民樂的作品。這是他們自發產生的藝術學習與欣賞口味的變化。

        二、直觀展示,通過建筑作品呈現讓學生理解音樂中的共鳴

        如果說上述兩例的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那么以下實例則從根本上涉及我們音樂與建筑教學互相整合的根本了。建筑的造型藝術在于形式,它能激發起同相近音樂的情感共鳴;而在音樂中,音響的造型功能,可以使音樂的旋律體現在音樂的形式特征上,我們通過形式美去把握建筑的要素。

        案例3:為了讓學生欣賞和接納中國民樂的絢麗多姿,筆者首先出示了三張建筑圖片:一是紹興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白墻灰瓦木構;二是空曠的廣場上一座樓閣的空靈而優雅的呈現;三是中國傳統宮殿,呈對稱形式,氣勢宏偉。同時筆者又呈現三部音樂作品:其一是《茉莉花》的曲調;其二是京劇《將軍道》的一段演奏;三是用笛子名曲《牧笛》,而且都不告訴學生曲名,讓他們通過欣賞為曲子配上相應的建筑,除了一部分學生弄錯以外,絕大部分同學都做得非常正確。之后筆者又讓學生說說他們為什么做這樣的選擇,事后才發現,就是我們認為做錯的學生,他也有他對音樂與建筑的解讀與獨特的視角,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積極鼓勵學生闡述的想法和見解,因為在藝術感覺上能感覺到,能自圓其說就是最好的。

        分析:貼近生活的實物往往能夠激發人們直觀的感受,清晰的傳遞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只需帶上眼睛去看,只需帶著耳朵去聽就能夠找到藝術的共鳴之處。

        三、感悟音樂結構,促進對建筑作品結構的理解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其實在時間上也有結構的劃分,這種劃分與建筑的空間結構也是相通的。案例4:為了讓學生理解作品的起、承、轉、合結構,由于這種結構與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十分相似――宅門與南首的房間可以當作第一樂意,而垂花門則是第二樂意,第三樂意則是東西廂房與正北的房間,第四樂意則是后罩房。筆者把建筑圖通過課件先展示出來,讓學生全面的感知一邊,然后我打開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欣賞樂曲,并判斷這是第幾樂章,有的學生還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現在我們來到了主人的房間,四合院好幽雅啊!”讓大家欣然一笑。

        四、體驗節奏重復,共生美好的藝術構思

        “重復”是音樂在創作時基本的手法,建筑設計在這一點上與音樂也是呈現驚人的相似。我們在訓練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時候,有機地將建筑圖畫來做比喻,加深學生音樂的直觀感知,也會學生在今后設計中音樂元素的滲透打下一定的基礎。

        (一)體驗節奏上的相似:比如建筑從左到右可以呈現“柱,窗;柱,窗”的2/4拍子;“柱,窗,窗;柱,窗,窗”3/4拍子的圓舞曲;若是一柱三窗的排列法,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比如右圖,從屋頂的小房子與空間留白結合來看,還是從中間的“柱-窗-柱-窗”的結構布局來看,都體現了一種音樂的重復與節奏感。

        (二)體驗意境中的對稱: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建筑與音樂在表現語言上都強調對稱與變化,如果說音樂中的交響樂因為嚴整的節奏而表達出宏偉而均勻的氣度,那么建筑群的錯落有致則表達了音樂的高低起伏,美的法則在二者之間出現了驚人的默契。

        現行中職建筑課程不要求學生有多大藝術上的創新,因為他們畢竟是建筑設計的初學者,能扎實掌握建筑力學等相關課程是基礎,但是對于基礎好、想進一步深造的學生來說,積累一些美學的觀念對他們的專業成長是十分必要的。筆者通過實踐與探索,發現了這樣的課程整合好處有三:一是使建筑職業教育避免了純理科化的傾向,增強了部分理科不佳卻有音樂感覺的學生的建筑學習志向;二是使音樂教育不再孤孤單單而變得與實際工作相銜接,因而更為實用與實在;三是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為中職生進高校深造或者步入工作崗位積累了一定的文化與藝術功底。對于上述這些嘗試,我們的口號是“讓鋼筋水泥會唱歌”,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帶動了我們音樂教育的職教化步伐,由此筆者感到十分欣慰。

        參考文獻:

        [1]馬達.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劉沛.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第8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中小學美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引導學生從真正美好的東西中得到美的享受,從勞動中、日常生活和藝術中去理解和創造更美好的東西。”作為美育學科的音樂,在啟迪學生欣賞美和培養學生想象美的同時,更應該注重鼓勵學生創造美,真正的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也是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一、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利用多媒體創設藝術氛圍,幫助學生理解、感悟音樂

        教育學家杜威指出:“為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適宜的環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充分應用多媒體聲像一體、視聽結合的特點,合理利用音響、錄像、文字、投影、錄音、動畫等現代教學媒體展示教學內容,營造教學情境,使師生融人多媒體創設的藝術氛圍中,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使音樂課堂煥發出無限的魅力。在教學《綠葉》這首歌曲時,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聲、光、色、形合一的優勢,創設情境:蔥蒼的樹林、燦爛的陽光、遠處的牌坊、依稀的茅舍、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再配上背景音樂,學生的思維、視覺、聽覺被調動起來了。這時讓學生為畫面編歌詞,再念一念,接著給畫面配上原歌詞,制成簡單的讓學生欣賞。看著優美的畫面,傾聽著悅耳的歌聲,學生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優美景色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地感覺,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內涵,體會到歌曲的情感,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在學唱中將歌曲的情感較好地表現了出來。

        (2)引進流行音樂元素來吸引學生們的欲望

        首先,選擇合適的作品。流行音樂在傳達信息上可能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所以,選擇合適的作品很重要。選擇流行音樂我認為從兩個方面考慮:音樂性和思想性。考慮作品的音樂性就是從它的旋律、音響色彩、和聲和音樂風格等方面參考;音樂作品的思想性就是考慮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發展的、積極健康向上的和曲調優美動聽的音樂作品。

        其次,注意運用的形式。很多優秀的流行歌曲他都有一定的創作背景和社會文化背景。例如《感恩的心》,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因過度勞累也離她而去,在恐懼和悲傷過后她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手語歌,與其說這首歌本文由收集整理的歌詞和旋律凄婉動人,還不如說這首歌的由來與內涵更催人淚下,激人奮進。對于學生來說正好教育他們學會感恩父母,學會感恩別人。同時又有一些流行歌曲吸收了戲曲、民歌的音樂元素,從而增加了幾分中國傳統音樂的色彩,但同樣受到青少年的喜愛。多個角度、潛移默化的促進學生健康、穩定的審美觀的形成。

        第三,注意“度”的把握。在音樂課堂中引入流行元素,要注意把握兩個“度”。一個是質量上的“度”。流行音樂的學習不能過于宣揚其優點,也不能躲避其缺點。只要達到適度,讓學生客觀的看待流行音樂作品即可。另一個是數量上的“度”。對于流行元素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要適量,不能過多,只要達到學生理解和

        認知的目的即可。行音樂元素,是順利而有效地進行音樂課堂教學的基礎。

        (3)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模式

        情境教學模式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教學理念被廣泛應用。然而,音樂教學中情境教學的缺失值得廣大音樂教育者關注。情境教學要求教師深入了解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讓學生的情感意識和認知意識有效結合起來,在引起學生情感體驗共鳴的過程中,有效進行教學。音樂教學作為一門以情感教育為重要內容的學科,情境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主體情形,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這首先要求教師要客觀化地引入音樂情境,避免過多添加教師的主觀色彩,讓學生通過客觀情境的再現,自己自由地構建對音樂獨有的情感體驗。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一個人在巴黎》時,向學生播放了影片《一個人在巴黎》中的兩個場景,在這個過程中隱去了其原有的背景音樂,之后又向學生提供了兩段音樂,讓學生進行與情境的匹配。在這個過程中,給予了學生更多的主動權,也讓情境模式更客觀,學生在進行音樂的搭配中是根據自己的認知意識對知識進行的建構。除了客觀的情景模式促進學生的主體感受外,教師還需要豐富教學素材和方式,讓課堂教學充滿創造性色彩,在學生主動參與中激發其創造性。

        (4)運用各種的肢體語言,讓學生更形象的學習音樂

        在一種特定的情境中,連續不斷的播放歌曲旋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音樂、熟悉旋律。熟悉旋律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各種方法演唱讓學生熟悉旋律,如聽錄音機唱、聽老師范唱、欣賞多媒體演示唱等;也可以用各種律動讓學生熟悉旋律,如按歌曲節拍有節奏的拍手、創編各種“身勢”拍手、給歌曲配上簡單的舞蹈律動等;還可以采用與其他學科綜合的辦法讓學生熟悉旋律,如邊聽音樂邊用彩色筆描繪歌曲情境、邊聽音樂邊有節奏的朗誦歌詞等。在《森》一課中我采用的則是用音樂故事的形式進行,分別選擇小兔、大鹿和獵人的代表音樂,邊彈琴邊講述、演唱,讓學生不斷的轉換角色來表演,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使學生不知不覺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第9篇:初中音樂教育案例范文

        關鍵詞:樂譜;唱歌;識譜;練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4-0054-02

        一、引言

        識讀樂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是學習音樂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技能,無論是學習聲樂,還是器樂,都必須識譜。《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識譜樂譜是表現領域的一個必要環節。但“識譜要與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在我們現行的蘇少版七年級音樂教材中,學唱的16首歌曲,節奏比較穩定,運用這些歌曲進行識譜視唱教學,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已有的識譜能力把歌曲唱的更加準確,另一方面通過歌曲熟悉的旋律可以降低學生識譜的難度,提高學生識譜的水平。要讓學生重視識譜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選擇一些靈活輕松而又充滿趣味的方法進行識譜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二、識譜方法的訓練

        (一)獨立識譜,挑戰自我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視譜能力,是我們的教學目的。學生進入七年級,獨立意識日漸增強,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識譜能力和審美能力。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且具有一定的經典性歌曲,利用歌曲的立意與情境之美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學,挑戰自己的能力,比如《歡樂頌》、《茉莉花》等一段體結構的歌曲,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利用短時間進行挑戰自學的練習,讓學生通過擊拍法,視譜自學,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及時解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果是學生能夠克服的,就讓自己突破解決,如果是比較困難的,比如說音程的大跳、節奏的變形、裝飾音的時值以及音符的密集時,教師可以做適當的示范和幫助,避免學生遇到困難產生退縮的情況。抓住七年級的學生好勝好強的心理,看看誰學得快,唱的準,以挑戰為形式,這樣很自然的就加大了視唱的趣味性,雖然學生不一定把音高時值唱準確,但是這樣簡單的活動很容易就調動起大多數同學參與的積極性。

        在學生自學識譜的過程中,還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比如說可以通過學生演唱喜歡的歌曲激發學生先唱歌再唱譜,如《讓世界充滿愛》《好大一棵樹》等,對于一些篇幅較長的通俗歌曲如《奧林匹克風》《壟上行》等還可以有選擇的進行片段的識譜視唱。這種訓練方法,改變了過去教師教學生唱的舊模式,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以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小組互助,集體合作

        七年級的學生,銜接了小學生和中學生兩種性格,在追求獨立的同時,也渴望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幫助。在《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要“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一個集體里的孩子,在音樂能力上肯定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有的孩子可能對音樂感興趣,有的反應相對就比較慢,有的可能在聲樂、器樂上水平很高,而有的學生可能從來沒接觸過正規的聲樂器樂訓練。如果能把在音樂方面有特長的孩子均分到各個音樂學習小組中,讓他們帶動班級更多的學生一起進行識譜視唱學歌,不僅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能力,教學效果也會不錯。

        集體合作學習有兩種情況,對于一些樂句較短的歌曲,如《龍的傳人》、《楊柳青》等,鼓勵各個小組同時合作學習,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來視唱歌譜,聽一聽,唱一唱,評一評,看看那一個小組學習的效果最好,等幾個小組分別視唱完曲譜以后,教師進行適當的點評小結,識譜視唱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遇到一些樂句較長的歌曲,如《故鄉的親人》、《地球是個美麗的圓》時,我們可以把歌曲分成四句,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依次選擇一句進行集體合作自學,學生們經過反復練唱,對樂曲已十分熟練,音準、節奏已準確無誤,在這一情況下,小組間一句緊接一句地傳唱,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歌聲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學生的情緒很快達到,也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師生共學,尋找規律

        七年級的音樂教材中有一部分歌曲是學生們比較陌生的,如《故鄉的小路》、《我們來到美麗的山谷》等,在學唱這些歌曲的時候,由于學生對歌曲不熟悉,而且這些歌曲的篇幅又比較大,所以很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因此,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學習。要善于尋找歌曲中的規律,發現歌曲中節奏或旋律上的異同點,進行歸納簡化。如《我們來到美麗的山谷》這首歌曲在旋律上規律很明顯,劃分一下其實只有兩句,只是結尾不同而已。教師可以把簡化的曲譜以板書或投影的形式展示給大家,那么很自然,視唱簡單的三兩句曲譜,對于他們來說還是非常輕松的。

        有一些歌曲,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如《大海啊,故鄉》、《渴望春天》等,學生對歌曲很熟悉并不代表就能夠把旋律唱準確。越是熟悉就越容易忽略歌曲中的細節,所以這時教師就要抓住歌曲中的節奏上的規律,引導學生進行識譜視唱。如《大海啊,故鄉》,三拍的律動感模仿了海浪的蕩漾感,主要的節奏型 ,用同樣的節奏訓練不同的旋律,歌曲的節奏型把握了,舉一反三,視唱兩遍下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在學唱歌曲《渴望春天》時,歌曲的旋律線條比較簡單,但是八六拍的節奏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接觸的不是太多。在引導學生劃拍視唱樂譜的時候,一方面要把音符分解至最小單位八分音符作為單位拍,讓學生能夠準確的識別各音符的時值,反復訓練歌曲的主要節奏型,一方面要注意歌曲中的弱起小節和換氣記號,讓學生熟悉了八六拍的節奏特點,邊視唱音符邊劃出簡單的三角形,動手動腦又動口,學唱起來不僅簡單還顯靈活。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以上幾種學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教學同感性的唱歌教學結合來教,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并注意難點分散,講練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使用上述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準備充分的教學道具,如多媒體課件、小黑板、學案材料等等,使識譜教學的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有趣,從而也可以使學生從主觀上降低了對識譜學習的難度。

        2、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運用講、認、唱、聽、記等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爭取最佳的識譜教學效果。

        3、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做到在視唱練習中要讓學生“腦、眼、手、口、耳”并用:動腦,是大腦的反應要靈敏,到眼,是用眼睛看準曲譜,到手,是用手進行擊拍把握時值,到口,要唱出音的高低長短,到耳,能聽辯所唱的音是否準確。

        4、選擇恰當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鼓勵學生,提升他們學習的信心。

        四、結語

        其實每一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有利有弊。但是,“兩弊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應該順應音樂教育的大趨勢,充分突出音樂教學的特點,讓學生對音樂產生真正的激情和投入,無論是識譜、唱歌、欣賞,還是表現、創作,教師都應該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教學內容,動腦用心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學生成為具有音樂審美修養和藝術創造激情的人。這也應該就是我們的音樂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基金項目:本文為連云港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專項研究課題《在演唱教學中提高七年級學生識譜能力的案例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0/直屬―專項―01

        參考文獻:

        [1]曹理,崔學榮.音樂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手机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日本一二三区免费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看观看 | 日本人成视频免费观看看 |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