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師德教育教學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師德教育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師德教育教學案例

        第1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 案例教學 特征 原則 實施過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教育教學改革迫切呼喚學生“主體性”的回歸。案例教學法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毫無疑問給一向沉悶呆板、盛行注釋主義、講究傳輸的中國教育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又稱個案、實例事例。將案例運用到各學科教學之中,強化教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增強教學效果,是教法創新改革的有益嘗試。如醫科教學中的案、軍事教學中的戰例、管理科學中的營銷個案等可研究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代替了原有的教員講授、學員只是被動聽的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一般不要求教員在課堂上講序言、概論、定義之類的抽象理論,而是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經過精心整理與準備在課堂上講授。吸引學員參與教學,或者事先編成案例即作為閱讀材料發給學員。先由需要學習的學員課前準備,教員上課時,組織引導學員分析案例,提出問題與學員共同討論,最后再由教員總結。案例教學法的目標,發揮了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員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鍛煉和提高學習者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的特征

        案例教學與傳統講授法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高度的真實性、客觀性。案例的素材取之于實踐,有真實的細節。案例教學法是把案例作為一種教學工具,使學員有機會身臨其境地將自己置于決策或解決問題的地位,認真對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認真分析各種數據和錯綜復雜的案情,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學案例一定要立足實際、真實可信,這樣才能搜尋知識、啟迪智慧、訓練能力。此外案例教學還必須具有客觀性,案例作者要表達的是事實和背景,而不是任何的解釋和判斷,不應摻有個人傾向性意見或觀念。學員將所學的理論和所積累的經驗用于案例中蘊含的管理問題,根據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做出客觀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2.鮮明的針對性。教學案例的選材要針對教學目標的需要。教學目標總的來說是要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有廣泛的內涵,它可以通過學員在復雜的案例分析與決策實踐中,經過不斷地思考、歸納、領悟,而形成一套獨特的適合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體系。因此,可以說案例教學不單純是去尋找正確答案的教學,而是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這個思考過程正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案例教學,可以促進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3.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為全體學員提供了同樣的情景和信息,從同一起點出發,會提出不同見解,它不存在什么標準答案。為了解決問題,有時會有多種方案,有時也可以從多種方案的比較鑒別中尋找出最為合適的答案,當問題較為復雜時,也可能會一下子找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此時教員可通過提問引導學員進一步思考、探索,直到能看出這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為止。這種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選擇,可開拓學員的思路,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

        三、案例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如果將其模式化地加以濫用,必然會帶來諸多負效用。案例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

        1.能力原則。傳統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員了解一定的知識,而實踐教學的著眼點則是讓人們知道如何行動。案例教學正是此二者的最佳結合,而且更注重學員能力的培養。能力,是案例教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員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及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可以這樣說,案例教學不僅重視人的知識,更看重人的能力。

        2.實踐原則。在案例教學中,學員一定要面對現實,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出分析,做出判斷,而不是做不切實際的空想。擺在面前的案例,有血有肉,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實,使學員完全處于一種實踐之中。而且,案例教學并不是給學員一個標準的答案,而是培養學員在實踐中解決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簡而言之,案例教學是“從實踐中來,在實踐中練,到實踐中干”。

        3.參與原則。高度參與是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只有學員積極參與,主動參與,案例教學才可能成功。換句話說,學員的參與程度可以作為評判案例教學成效的重要標志。據介紹,在哈佛的案例教學中,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員們為爭取得到發言機會,常常是互不相讓,你強我奪,甚至不顧教員的引導,仍然唇槍舌劍。可見,在案例教學中,學員的參與程度是其他任何教學方法都不能比擬的。

        四、案例教學的實施

        1.精選案例。這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美國哈佛大學每年都要動員大批教師編寫案例。每當開設新課時,哈佛都要求教師至少準備20~30個案例。編寫案例已成為哈佛教師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他們編寫的案例大多是一份文字材料,包括事例的主要“情節”而后主要數據,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

        2.案例介紹。案例介紹常用三種方式:多媒體介紹、口頭描述、閱讀文字案例。案例介紹過程是全面啟發學員思考的過程,為使這一過程效率提高,教員可根據學員對理論掌握的程度和悟性布置一些思考題,引導他們盡快抓住重要的信息。

        3.分析案例。正確引導合理分析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學的關鍵。案例分析要求學員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問題中,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提出解決方案。案例分析包括查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寫出分析報告等一系列過程。

        4.概況總結。一般由教員完成。教員可以指出學員分析案例的成績和不足,進行補充與提高性指導。

        五、結語

        幾年來的實踐探索證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案例教學改變了以往傳統的一本為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使學員成了教學的中心,使教學以學員實踐為主,體現了素質教育和創新精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嘉瑪.案例教學及其在國內發展現狀.中華讀書報[J],2003(8).

        [2]江.課堂教學案例的研究與撰寫.教學與管理[J],2003(4).

        第2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一、教師實踐性知識之于準教師的意義

        教學活動是具有多元性和多變性等特點的復雜系統,這就決定了作為教師僅有豐富的學科理論、教育學及其他的有關于教學的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這些理論還需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結合,發生互相的融合、相互的作用與反作用,才能使得“教”與“學”的活動真正合成為整體的“教學”活動。教師實踐性知識極好地將教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日本的佐藤學教授在其著作《課程與教師》一書中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特征提出了幾個有意思的詞:“同個別的具體經驗結合的案例知識、整合了多種立場與解釋的‘熟思性知識’、同不確定性占主流的情境相對峙的‘情境性知識’、無意識地運用默會知識的‘潛在知識’、以每個教師的個人體驗為基礎的‘個人知識’。”對于教師而言,“理論的實踐化”固然重要,“實踐性理論”或是“實踐的理論化”更是必須[2]。著眼于“教學生會學知識”,著眼于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會有意識地運用理論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更會從自身的實踐經驗中“悟”出自己的“行動理論”[3]。教師實踐性知識包括三個方面的意義[4]:一是對于教學實踐的意義;二是對于教師專業屬性的意義;三是對于教師教育的意義。對于正在教師教育專業學習的大學生而言,完成從大學生到準教師的轉變,直至走出大學校園,成為新手型教師,也必須要初步形成教師實踐性知識。只不過這是一個難題。難點在于大學的課堂中如何實現“理論的實踐化”和“實踐的理論化”,尤其是后者。

        案例教學是溝通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5]。只有在更多的實踐場景中的實踐、思考、解決問題,及更多同伴之間的相互補充、印證等的活動中,才能夠形成堅實的實踐性知識,才能有更廣泛的遷移[6]。

        二、基于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案例教學

        卡耐基教學專業工作組在1986年出版的《一個國家的準備:21世紀的教師》中提出,應把案例作為教學的主要關注點,案例教學才在教師教育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生帶入實際教育情境,通過師生、生生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探究等形式,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維品質,提高面對實際教育情境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的教學方法[7]。

        案例教學一般具有以下本質特征:一是突出教育的主體性。案例教學讓學生置身在一個“當事人”的環境中去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注重教育的互動性。案例教學以討論、交流為主,最終形成“師―生”、“生―生”、“教師個體―學生群體”、“學生個體―學生群體”多向交流的立體、動向的課堂交互教學方法;三是突顯教育過程的開放性、信息的對稱性、思維的多元性與創新性;四是強調教育的實踐性。舒爾曼教授認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有賴于三種知識。一是原理規則知識,二是特殊案例知識,三是運用適當規則處理教學事務的策略知識。

        從以上的敘述中不難看出,案例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與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理論完全吻合。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作為教師教育者,如何在教學中(主要是學科教育中)利用案例教學法,與其他的教學活動一起,完成教師教育中的大學生的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初步養成,使其成為會教學的教師、好教師。在現行的課程體系下,主要是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課時量不足的情況下,怎樣實踐,并達成目的。

        三、案例教學的實踐

        1.案例的選擇

        案例教學中的核心內容是案例。什么是案例?舒爾曼認為,“將某些事物稱之為案例,就是做出了一種理論訴求。這種觀點認為,在廣義上,故事、事件或者課文都是屬于同類范疇的事例[8]。鄭金洲認為,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9]。筆者認為案例的構成包括:(1)有一個事件,這個事件可以是情境,可以是報道,可以是敘述;(2)隱含著若干問題,并有引發討論的意義;(3)通過討論又可引申出不同的意義。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按照定義的嚴格意義去選擇案例,組織學生討論,還會遇到一些麻煩。因為案例教學法確實有一些潛在的弊端,如案例的創作成本高,案例的效率十分低下,案例往往是間斷的、不連續的,在學生的腦子里很難被建構或組織成更大的整體等等[10]。因此在學科課程教學中就帶來很大的局限。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段、教學目的,在不違背案例及案例教學的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有經過變通的案例及其教學。

        事實上,教師可以這樣選擇案例并進行教學。(1)來自成熟的課例:可以是完整的課例、也可以是某一課例中的一段小節。(2)教學中的案例其實也可以是一個問題包。只要它具有引導討論的事件或話題,并能夠引申出若干個可以運用已有經驗去思考的問題,并且問題并不只是簡單的平行的問題,而是或發散或遞進的問題。(3)從課本的材料中發現問題,自編案例。(4)案例也可以是即時性的。即在大學生的學習實踐或活動中產生的事件。這種案例的產生和利用,是最考驗教師教育者的教育學修養、教學機智和教學管理能力的。同時也會給大學生帶來更大的體驗和進步。重要的是,由此帶給大學生體驗如何反思教學實際和自己的行為,感受課堂學習與中學教學之間發生聯系的實在性。

        課堂教學中案例的呈現與討論也完全可以是短小精悍的“小品”,也可以是即時生成的問題。可以解決一或兩個及比較少的理論問題,而且更具有理論學習中的即時應用性和即時理解性的特點,從而提高理論學習和實踐智慧學習的效率。

        2.案例教學中應認同的幾個基本假設

        案例教學中應處理好教與學二者的關系,重點是怎樣看待其中大學生的角色定位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認同如下的幾個基本假設很重要。

        假設一,高校教師教育中的大學生就是準教師。

        準教師是指在高校教師教育專業學習的大學生在其相關課程的學習階段的狀態。他們正在成長為教師。教師教育中的高校教師與大學生的這種認同,會使得這種目標定位得以增強。這樣有利于大學生體驗作為教師這個目標的實在性。

        假設二,準教師具備教學的研究能力。

        說到底案例教學就是對所呈現的案例的研究,就是對案例中所表現出的顯性的事實、原理、方法等的分析、梳理、判斷,對案例中存在的隱性的知識、信息、思想等的發現、比較、抽取等,以及對所有的方面做出或有共性的,或有個性的總結性的理解與抽象。教師教育中的大學生這時已經積累了例如學科專業理論、教育學理論、社會學理論、哲學等諸多知識與經驗,也具備了一定的做研究所需要的如閱讀、信息、問題解決等等的能力。相信他們一旦得到方向與方法的引導會以較快的速度進入狀態,并得到預期的結果。

        假設三,教師教育課程中的學科教學的學習就是研究教學實在。

        教師教育課程的學科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以及在教學中如何應變等實在問題。如上所述,教師教育中的案例教學反映了兩方面的教學實在:一是有關基礎教育中的教學實在,二是教師教育的教與學中的實在。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都會令大學生(即準教師)們如身臨其境地學習、研究已有的教與學的經驗、原理,檢討自己與同伴在學習及應用教育原理時的得與失,思考怎樣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有效融合,進而在理論與實踐的水平和能力上都得到提升,也即奠定他們堅實的教師實踐性知識之基礎。

        3.案例教學中應厘清教與學雙方的溝通關系及其各自的職責要求

        案例教學中厘清教師教育者與大學生的溝通關系,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雙方都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確各自的責任與任務,各司其職,相互協同,才能夠有效地達成目標。

        1)案例教學中教師教育者與大學生的溝通關系

        筆者試圖建立一種教與學能夠直接面對面的互動與交流關系。如圖1。

        在圖1中,學科教育的知識與實踐是大學教師與大學生共同的標的物,教與學雙方實現無障礙的直接交會對接。唯有實現這樣的師生溝通關系,才能夠完成各自的教與學的角色定位和各自的責任與任務。

        2)案例教學中要求教師自身做到:

        第一,教師應該清醒地知道,要教給大學生什么理論。即,要提供給大學生預備性知識,也可能是案例中隱含著將要提供給大學生的知識。還要預先考慮好怎么教。怎樣才能讓知識與現實事件產生聯系?呈現案例之后,怎樣能夠影響大學生的思考?或是在案例討論之后如何讓大學生自己總結出新的理論或知識。

        第二,教師要精選案例。目前,還沒有或很少有可供選擇的成熟的教學案例,這就要求教師自己一方面應嚴格選擇,不可饑不擇食,另一方面,當自己或與同事一起編制案例時,也要周全考慮,確實實現案例的正效應和高效率作用。

        第三,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在案例的討論過程中,包含有“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交流中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或者,如上所述,案例有時是可以現場生成的,但能否生成并馬上組織成為一個可供利用的案例,這都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深厚的綜合性素養。

        第四,教師要注意自身的引導和協調作用。教師應幫助引導大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不至于他們任意地想象。其最嚴重的后果是損傷大學生自主學習和體驗的自信,浪費教學時間。同時,教師還應協調好在討論過程中的觀點沖突。

        3)案例教學中要求教師幫助大學生做到:

        首先,強調大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專業認同和角色取向。讓大學生感到案例討論是真實可信的,產生角色認同感。有機會讓他們想到:我將成為一名教師,我是一名教師,我正在為上課做準備、我正在與同事們討論等等。

        其次,促進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增長。要鼓勵全體大學生都能夠自主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與他人辯論,在思考、表達辯論中體驗教學的實在、體驗理論知識的實在。

        再次,鼓勵大學生在案例的討論中與他人的協商、合作。哪怕是有激烈的爭論,而恰恰是在其中發現互相的優勢,從而互相欣賞,共同發展。

        教師教育中用好案例教學,是反對死知識,就是說反對惰性知識[11],初步形成教師教育專業中的大學生教師實踐性知識教學的有效手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培養教師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綜合能力[12]。

        參考文獻:

        [1]龍安邦,王文君.教學復雜性與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增長[J].教育導刊,2012(4):12.

        [2][3]鐘啟泉.為了未來教育家的成長[J].教育發展研究,2011(18):20-26.

        [4]吳義昌.國內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15.

        [5][8][10][11]朱迪思?H.舒爾曼.郅庭瑾譯.教師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緒論,17,26,1.

        [6]鐘啟泉,王艷玲.從“師范教育”走向“教師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12(6):22-25.

        [7]曹長德.教育學案例教學[M].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3.

        [9]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1.

        第3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基本特征

        1.注重行動導向,強調方法學習。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更多的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主要是準備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

        2.注重互相合作,強調全面學習。所有需要學生解決的學習問題,由學生共同參與,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使問題獲得解決。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會學習的過程,也是獲得經驗的過程。

        3.注重興趣培養,強調獨立精神。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目標的重要任務。一方面是內在的,通過好奇、興趣等心理作用,來提高求知欲;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師的鼓勵、學生間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悅等等都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通過讓學生獨立制定工作計劃、獨立完成工作內容,并運用所學到的知識獨立檢驗結果,從而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案例

        這是一個《平面連桿機構的設計與制作》的教學案例,采用引導文教學法。引導文法是借助一種專門的教學文件(即“引導課文”)來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和工作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用引導文教學法,目的是促進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發展。教師一定要“放權”,讓學生在教學實施的各個階段都是獨立的、主動的,教師的行為局限在準備和收尾階段,而不是在教學過程之中。

        1.獲取信息。首先給學生觀看用flash制作的四桿機構的課件,然后下達任務書:做出四桿機構三種運動形式的模型;解釋說明所開發產品的用途、使用的材料,從理論上闡述產生曲柄的條件;知道產品有什么技術上的缺陷,為后續產品的開發做準備;改變構件的長度、改變固定件等是否可以得到其他產品?

        2.制定計劃書。接到任務書后,自行分成三個小組制定出工作計劃。比如:(1)先自學課文中的有關問題。(2)畫出設計圖紙。(3)選擇材料,加工順序,安裝。(4)證明產生運動的過程。(5)找出產品缺陷。(6)未來新產品的開發展望。

        3.做出決定。學生們經過幾天的努力,把制定好的計劃書交到老師的手上,老師隨即對計劃書進行討論。首先看計劃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否可行、選用材料是否合適等。比如教師發現一組學生采用銅合金作為桿件的材料,就問學生為什么選用此材料。學生說金燦燦的好看。老師及時地告誡學生:銅合金價格比較貴,成本高,可在產品外表上涂上涂料取得相同效果。總之,要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最終做出科學的決策。

        4.實施計劃。學生開始獨立完成計劃的每一個環節,小組成員各有分工,遇到不懂的問題一起討論,老師在其中及時引導。比如:在證明曲柄存在的條件時,運用到數學中的“反證法”,有些同學不理解,老師及時引導學生并提供“反證法”方面的資料,最終得到了解決。

        5.檢驗。完成計劃后,學生對每一個環節進行檢驗,比如對所設計產品的質量進行檢驗,繪制成質量監控單;對后續產品開發的可行性進行研討,制成報告單等。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們不但要運用《機械基礎》的知識,還需要運用相關學科《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的知識,在檢驗的過程中加強了各學科的橫向聯系。

        第4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高師教育學;案例教學;模型;轉變

        中圖分類號:G4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6)09-0114-02

        一、案例教學模型構建的意義及其指導思想

        在高師教育學教學中構建案例教學模型,是建立在高師教育學的學科地位、性質與培養目標的基礎之上的。高師教育學是構成師范生教師專業知識體系的基礎課程,也是體現高等師范教育師范性特色的標志性課程之一,它既是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學科,也是一門重要的應用學科。教育學的培養目標是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中等教育合格的師資。現代教育“合格師資”的內涵,不僅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而且要具備現代教師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更應具有現代教育新理念、新態度和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科研能力。而案例教學的引入與運用對于師范生上述教師專業綜合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師教育學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綜合學科,而且授課對象又是缺乏教育實踐經驗的師范生,傳統的講授難以在理論與實踐的環節上架起真正的橋梁。而案例教學的運用,較好地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矛盾,促進了師范生對教育理論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這誠如梅塞思(K.Herseth)博士所言:“案例教學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教學形式,它在理論與實踐的溝壑之間架設了一道橋梁。當然,案例及其教學并非要取論的發展或者實踐的觀察,而是為從另一種不同的背景審視理論與實踐關系開辟了道路。”[1]58

        案例教學在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構筑的橋梁,不僅促進了師范生對教育理論的學習、理解與掌握,而且還強化了師范生教育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與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的訓練與提高,光靠課堂教學的靜態傳授是難以完成的,如何備好課,怎樣上好課,面對不可預測的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如何隨機應變,靈活處理,班主任怎樣開展班級工作,如何開好主題班會,怎樣評價學生成績等工作,只有在真實情境的演繹與訓練中才能做到恰如其分。而案例教學,通過對案例的準實踐性分析,既縮短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距離,從而加深師范生對抽象的教育理論的準確理解,又培養了師范生綜合運用教育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訓練和提高了師范生從事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發展了師范生合作共事、溝通交流的能力。總之,案例教學是“教育學教學的一塊思想實驗場”[2]41。在高師教育學教學中構建案例教學模型,其基本指導思想就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案例教學,構筑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的橋梁,實現由理論到實踐的轉移,加深師范生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強化師范生職業技能的訓練與提高,形成師范生現代教育科學的學生觀、師生觀等新理念與新態度。

        二、案例教學模型的概略圖景

        教育案例是指對發生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件的真實描述,用理查特(Richen.AE)的話來說,“教育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3]。高師教育學的案例教學,是指教師在教育學的教學過程中,擷取典型、真實、兩難、可供爭辯并富有啟發性的教育案例,指導學生進行透徹的觀察和深入的剖析,以闡釋、驗證和運用教育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原理、原則和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我們所構筑的案例教學模型,是以教育案例為主體,以師生、生生互動為主導的一個教學實踐模型。圖示如下:

        以上圖示展示了案例教學模型的實施流程:

        1創設情境:教師導入或學生引入教育案例[HTSS]。教師導入教育案例,或直接取材于實際的教育教學情境,或以教育教學中的真實事件為基礎根據教學需要加工而成。古今中外,教育教學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不勝枚舉,教師要根據章節教學的需要,精心選擇與設計。學生引入教育案例,是基于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有非常真實的受教育的經驗與感悟而考慮的。教師要根據章節教學的需要,引導學生回憶并說出自己受教育過程中體驗深刻的教育事件作為案例。

        2分析討論:生生、師生針對教育案例展開討論與對話。[HTSS]案例呈現之后,教師應緊扣教學目標提出兩三個具體明確、難易適度、啟發性強的問題,并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和思考,然后學生之間以鄰桌或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和辯論,最后各單位派出代表上臺發言交流,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與探討。

        3理論升華:教師指導學生對教育案例加以小結。[HTSS]生生與師生之間的討論和對話,是案例教學實施過程的主要環節,而對教育案例的小結,則是促進學生將教育案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使之條理化、結構化、熟練化的關鍵環節。這一環節是在學生思維、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水到渠成地進行理論升華,通過簡明的字、詞、句或圖示直觀形象地表現出知識的內涵及其聯系,幫助學生構建起教育科學知識的網絡。

        4應用評價:教師指導學生應用教育學知識對教育案你綜合評價并形成案例分析報告。[HTSS]這是課堂案例教學的繼續和延伸,旨在加深學生對教育理論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學以致用的技能。這一環節要求學生開闊思路,求新求異,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尋求問題解決的新方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案例教學模型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精心選擇與設計高質量的教育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礎。要開展案例教學,并取得實效,就應該廣泛收集適應教學需要的高質量的教育案例。一般說來,高質量的教育案例有以下幾個特征:(1)描述了一個當代教育教學真實典型的故事;(2)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相關;(3)有充分的與決策有關的資料和較多的主要人物直接引語;(4)引人深思,發人深省,有爭論、辨析的余地;(5)充分體現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理論與技能的實用價值以及價值的可遷移性。要選擇這樣的教育案例,筆者認為,其一,案例的選擇與設計始終要貫徹為培養目標服務的思想;其二,拓寬選材范圍,不要局限于案例集,建議多從《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人民教育》等報刊獵取案例資源;其三,案例的獲得還可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所謂“請進來”,是指創造條件把當地的優秀教師請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交流與對話,傾聽其真實的敘述,感受其成長的經歷,概括其寶貴的經驗。也可通過觀看全國特級教師的教育教學示范錄像,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教育教學情景。所謂“走出去”,是指創造條件讓學生到附近的實習基地進行教育教學觀摩、見習,感受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

        2每個主題教學的案例盡量保證一個正面案例和一個反面案例。[HTSS]成功的案例叫正面案例,失敗的案例叫反面案例。還有一種反常案例[4]62,是指違背規律、原理而產生積極效果,或者遵循規律、原理卻出現消極結果的一種案例。如啟發學生自覺學習,卻造成他們考試成績急劇下降;而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反而取得了優異成績等案例。筆者認為,每一個主題教學的案例不宜太多,以一兩個正面案例和一個反面案例或反常案例為最佳。案例太多,課時難以滿足不說,且容易渙散思路,不易組織。而兩三個案例,有正有反,有矛盾有沖突,雖然一時模糊,難以抉擇,但卻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促使學生在比較中鑒別真偽,在辯論中掌握真理。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反常案例教學雖然有利于學生全面認識和思考教育現象的復雜性和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增強學生學習爭辯的興趣,提高學生理論思維的能力[4]62-63,但由于它與公認的邏輯或與教育中某種理論的相悖性,在選擇與運用時必須慎重對待。教師要引導學生辨析真偽與虛實,盡量避免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3每一個教育案例在呈現之前要加以適當裁剪。[HTSS]呈現的教育案例應依據教學需要進行加工,適當裁剪,要去掉案例中的情感性、暗示性詞句,盡量保留真實性的第一手材料或人物的直接對話。這樣有利于避免案例主題暴露的局限性,保留事件發展的不確定性,模糊性和兩難性,給學生以廣闊的探討途徑和討論空間,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和探索創新精神。

        4教師角色的轉變與素養的提高。教師作為案例教學的組織者,其自身素養的高低與角色意識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實效性。傳統教學中好滿堂灌、一言堂,不顧學生是否喜歡,只顧自說自話的教師已無法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案例教學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要求教師具備激發學習者廣泛參與討論的本領,能引導學習者對案例進行理論提升,能使學習者對案例中所包含的問題獲得更透徹的理解,能促進學習者之間的積極的人際交往,能構建一個具有合作取向的努力向上的學習環境[1]60。為此,作為案例教學組織者的教師要轉變教師角色,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研究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具體說來,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助、教學相長的師生觀;二是要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素養的學習與提高,夯實教育科學的理論功底;三是要熟練把握案例背景以及案例中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四是要熟練掌握案例教學的藝術,除了精心選擇和設計教育案例之外,還要把握案例呈現的適時、恰當,設疑提問的難易、深淺,討論組織的活潑、有序,觀點點評的包容、鼓勵,總結提高的準確、科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案例教學實施的各個環節駕輕就熟,游刃有余。

        5學生學習角色的轉變與學習觀念、習慣的更新[HTSS]。案例教學不僅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學需要學習者的支持和配合,離開了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和創新,案例教學將寸步難行。顯然,傳統學習者的角色及其學習的觀念、習慣是無法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的。案例教學要求學習者首先做一個積極的學習者,勤于思考,樂于爭辯,善于分析;其次,做一個協作者,強化互助合作意識,必須對其他人的學習承擔更大的責任,并學會從其他學習者那里學到更多的東西;第三,做一個傾聽者,學會成為一個好的聽眾,認真聽取、評析其他人的觀點。因此,案例教學要求學生轉變學習角色,更新學習觀念,改變學習習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真正成為一個會學、樂學、善學的自主發展的新人。

        6案例教學要與系統知識的傳授有機融合。[HTSS]案例教學相比于傳統教學具有許多優越性,但這些優越性掩蓋不了它在知識傳授不系統、時效不高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在實施案例教學的同時,教師要調控好教學時間,將案例教學與系統知識的傳授有機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課前準備工作,有目的、有任務地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教學內容;二是在案例呈現之前或之后系統而簡要地講授教學內容;三是在討論之后的課堂小結中簡明扼要地“回歸”教學內容;四是在閱示評價學生的分析報告中“點擊”教學內容。前兩項工作重在系統,后兩項工作重在效率。

        總之,在高師教育學教學中構建案例教學模型實質上是在向傳統教學叫板,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這種革新必然涉及到教育理念、思維方式、學習過程以及教學管理和評價等多方面的變革,這種變革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張新平.論案例教學及其在教育管理學課程中的運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2(10).

        [2]鄧云洲.案例教學:一種可供教育學教學移植的范例[J].教育發展研究,2001(4).

        第5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為了更好地分析審計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首先來分析專業學位的本質屬性。

        首先,學術界對專業學位的本質屬性基本達成了共識,專家學者們普遍將職業性看成是專業學位或專業學位教育的基本屬性、本質屬性。比如,別敦榮等(2009)認為,專業學位具有自身的特征,具體表現為職業性與學術性的統一、特定的職業指向性和教育的實踐依賴性。翟亞軍等(2006)認為,“專業學位具有鮮明的實踐取向,其本質是職業性學位,職業性作為專業學位的基本屬性,是專業學位區別于其他學位類型的本質特征。”劉國瑜(2005)認為,“專業學位中的‘專業’二字就是’職業’,專業學位在國際上的通行叫法是職業學位。”但同時,專家學者們也深刻地認識到,專業碩士教育的“職業性”是建立在“專業性”基礎上的,不能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等同于一般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專業學位雖然與職業領域密切相關,但這種職業領域必須具有較豐富的知識內涵以及專門的職業素養。換言之,專業學位對應的職業領域的專業化都是非常高的。

        其次,從國家有關管理部門的文件精神中也可以看出專業學位教育的“職業性”特征。1996年7月22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中明確指出:“專業學位作為具有職業背景的一種學位,為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而設置。”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在2002年初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也有類似的規定,“專業學位,或稱職業學位,是相對于學術性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培養適應社會特定職業或崗位的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專業學位與相應的學術性學位處于同一層次,培養規格各有側重。”

        另外,從專業學位設置情況來看,美國是世界上專業學位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其專業學位學科結構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專業學位主要分布于滿足社會現實需求的應用類學科,如工商管理、教育、醫療衛生和臨床科學、工學等學科。美國在其所授予的專業學位中,授予量最大的專業是工商管理和教育,其次為醫療衛生與臨床科學、工程、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專業。在我國,作為純學術性的哲學、歷史學和理學等學科,沒有設置與之相對應的專業學位,而具有明顯職業指向的應用性學科如教育學、農學、醫學和管理學,每一個學科下都分別設置了幾種專業學位。

        從我國和美國的專業學位設置情況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只有具有鮮明的職業指向性的專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更加明顯,也才更加有必要開展專業學位教育。

        二、基于職業性的課程體系的思考

        全國審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在2012年制定的《審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以下簡稱培養方案)中明確闡述了審計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系統掌握現代審計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好的綜合素質與適應能力、較強的審計職業判斷能力與解決審計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審計專門人才。”

        與此相適應,培養方案中對課程體系做了比較具體的說明,指出專業碩士的課程體系應當包括公共課、專業核心課、方向課、任意選修課和實踐五個模塊。其中,專業核心課目錄中列示了包括3門審計相關課程(審計理論與實務、審計法律研究與案例、審計史)的共6門課程;方向課目錄中列示了包括至少7門審計相關課程(如財務審計、績效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計算機審計、審計職業道德、舞弊審計、審計管理等)在內的共15門課程。

        教指委的課程目錄廣泛而具體,涉及了審計實務的諸多領域。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審計專業碩士課程設置的要求,同時也可以發現一些培養單位在課程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應具有職業導向性

        專業碩士的“職業性”決定了其課程體系應當具有明顯的職業導向性,即更加注重審計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更加注重社會實踐培養環節,使學生在掌握現代審計基本理論和相關領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審計實務和所需相關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具有較強的審計職業判斷能力與解決審計實際問題的能力。

        但是,絕大多數招生院校設置的與審計實務直接相關的課程都捉襟見肘,甚至專業核心課中基本上只有“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一門課與審計實務直接相關;方向課更是難見“審計”二字,情況稍好一點的院校最多也只是設置“審計專題”、“經濟效益審計”、“基建工程審計”等有限的幾門課程,而且課程內容大多偏重于審計理論;社會實踐環節流于形式,只有畢業前學生自主實習,因此也幾乎演變為學生找工作的過程。審計專業碩士培養的職業性僅以“案例教學”來體現,而“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幾乎使得專業碩士的“職業性”成為空談。

        另外,培養方案中提倡體現各培養單位的培養特色靈活設置相關課程,這一規定使得各招生院校對審計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隨意性較大。無論是專業核心課還是方向課,很多招生院校的審計專業碩士課程與會計專業碩士課程并無本質區別,甚至相對于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來說也是“換湯不換藥”。筆者搜索了十幾所第一批招收審計專業碩士的著名高校的網站,結果發現沒有一所高校公布審計專業碩士的具體課程設置情況;即便是對會計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有非常詳細說明的院校,也是對審計專業碩士課程設置只字未提。從中可以管窺審計專業碩士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2.課程體系應具有全面性

        審計工作按照其主體不同有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之分;按照其目的和對象不同,審計至少包括財務報表審計、合規審計、經營審計等很多種類型。不同主體、不同目的和對象的審計工作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點,對審計師有著不同的要求。基于專業碩士的“職業性”,審計專業碩士的課程體系不應當只涉及注冊會計師審計,也應當涉及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不僅應當培養學生的“偵查”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溝通、咨詢服務的能力。當然,要在兩年的學制當中要求學生全面地了解各個審計體系也并不現實,因此每個招生院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師資優勢,分別設置政府審計、內部審計或注冊會計師審計方向,并開設相應的方向課,但應注意的是對于審計體系中的每一個分支,所設課程都應當有一定的系統性。

        但是根據筆者的了解,大多數院校都是以“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為主打課程,而該課程基本上是以注冊會計師業務準則(包括美國和國際相關準則)為藍本進行展開,對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幾乎沒有涉及;其他課程主要是任課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要研究領域開設,隨意性比較大,尤其是對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缺乏系統的課程安排,使學生無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審計實務的全貌,甚至誤以為審計專業碩士教育就是培養注冊會計師專門人才。這也使得學生無法勝任未來審計職業的不同需求。

        三、基于職業性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的思考

        教指委在審計專業碩士培養方案中要求,教學方法要重視運用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情景模擬等方法。受多方面原因的制約,現場研究和情景模擬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較少運用,各招生院校都著重強調案例教學。

        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之一是要有高質量的審計案例。案例應當是以實例為基礎,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加工改造,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案例應當有一定的層次,從案例涉及內容的范圍大小,可以分為知識點案例和綜合案例。無論審計課程的理論部分還是實務部分,各章節都有若干個知識點,圍繞某一知識點編寫的案例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點;綜合案例則是跨章節的案例,其中涉及不同章節的多個知識點,實踐性更強,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案例提高對審計實務的感性認識,同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內有教學價值的審計實例并不少,但保守商業秘密的限制影響了這些案例應當發揮的作用。本人在多年的審計教學中深感審計教學案例缺乏,已有的案例遠遠不能滿足諸多教學內容的需要,且大多零散而不夠具體深入,更難以針對教學內容形成體系。國內鮮有專門的案例教材,一些教材在章節內容之后雖附有相應案例,但多為知識點案例,而鮮有綜合案例。一些以實例改編成的案例更多是進行描述性的介紹,缺乏詳細的數字和相關資料,也缺乏問題設計,這些案例的作用更多是讓學生了解相關實例的基本情況,而不能讓學生以主角身份進入案例資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其次,受教師經歷等因素的影響,課堂上使用的案例資料大多都是帶有標準答案的,而沒有標準答案的案例資料大多不受任課教師的歡迎。這些帶有標準答案的案例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完全不能體現出審計職業判斷的重要性。另外,案例教學的實施方式會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由于受課時、學生人數等因素的影響,難以讓學生真正成為案例分析的主角,教師通常在短暫的啟發、分析之后給出標準答案,這樣的“案例教學”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眼球,緩解教學枯燥教條的問題,但不能真正讓學生了解、體會審計實務的真實狀態,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多大作用。

        要搞好案例教學,首先要解決案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應當拓寬案例建設的渠道,案例不能僅由理論界人士、高校教師來設計,應當集思廣益,鼓勵更多的實務界人士著書立作,參與案例教材的編寫,或者將個人工作經驗和體會編輯成冊,作為教材的必要補充。在案例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案例的層次性。知識點案例是最基本的形式,內容也比較簡單,可以針對單個知識點加以設計,通常有標準的答案,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審計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有一定作用。綜合案例則難度較大,通常跨知識點、跨章節內容設計,實踐性更強,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通常沒有標準答案。對于專業碩士教學來說,應當更多采用綜合案例。

        搞好案例教學的另一個必要前提就是提高任課教師的實踐能力,對此將結合下面內容加以分析。

        四、基于職業性的師資建設的思考

        專業碩士教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師資水平,無論是課程體系設置還是案例教學等非傳統教學方式的運用,都需要有一定實踐經驗和能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作保障。教師缺乏審計實踐經驗成為制約專業碩士課程設置和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瓶頸。

        審計課程的實踐性和專業碩士的職業性決定了審計任課教師僅僅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是不足以勝任審計專業碩士教學的。但是目前的情況是,絕大多數任課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既沒有審計實踐經驗,由于諸多原因也很難進行必要的調研與實習,對于審計工作實踐可以說是十足的“門外漢”。師資隊伍的短板就決定了招生單位無法開設具有職業導向性的全面、系統的審計課程;對于案例教學來說,即使有豐富的案例資料,任課教師也很難讓學生通過案例真正了解審計實務工作的要求和狀況,也就出現了國內教材中常見的審計案例配備標準答案的現象。沒有答案的案例很難作教學之用,因為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難以對案例資料做出深入細致的分析判斷,這也不是教師能夠通過查找資料、翻閱文獻能夠真正解決的,何況現在能夠真正全面深入介紹審計實務工作狀況、總結實踐工作的書籍很少。

        讓審計課程教師接觸審計實踐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辦法。近年來,發表文章、出版專著成為衡量很多高校教師工作能力的主要標準,教師絕大多數精力都放在攻讀學位、進行理論研究上面,這固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手段,但教師因此也很難有精力和積極性去接觸審計實踐。高校應當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到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審計機構或部門調研或實習,并在各項考核中對到實務部門調研或實習的教師給予一定的傾斜。

        其次,專業碩士的雙導師制是提高專業碩士培養的職業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彌補校內導師實踐能力不足的一個好辦法。各招生院校也在聘請校外導師上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的問題是校外導師是否真正發揮了作用。受地域等原因的制約,很多學生很少能得到校外導師有效的指導,學生甚至認為能為自己聯系、提供實習單位的導師就是稱職的校外導師了。筆者認為校外導師制應當進一步落實,可以通過一些考核辦法促使學生與校外導師之間有更多的聯系和接觸,使校外導師真正發揮他們的作用。

        第6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學案教學;自主學習;實效探究

        一、學案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幾年前,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了一些引人思考的問題:

        思考一:課堂教學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都是教師單向地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過程單一、枯燥、重復,學生學習成績卻沒有明顯的變化。

        思考二: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濃,高三復習時面對綜合性的試題學生茫然,高一、高二學過的知識大部分被遺忘,學生的解題過程缺乏規范性和步驟性。

        思考三:我校鄭海鵬同學,自學能力很強,在上海復旦大學參加國家物理競賽培訓了9個月,期間通過自主學習回校后參加市里三模考試,竟然考了全年級第二名!高考考了683分!

        這些問題使我認識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觸動了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識,使我走上了提高師生雙方能力、注重課堂實效的教研之路,我帶領物理組的同事們,在年級進行了學案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工作。一直到現在,取得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有幾次高二學生參加市里高三統一模擬考試,物理得了滿分,高考成績也非常突出!

        二、學案式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施

        1.什么是學案和學案式教學

        學案就是導學方案。與教案含義不同,學案指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水準、學習方法特點和心理特征等具體情況,在教師的主導下,由師生共同設計,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完成學習任務使用的學習方案。學案式教學就是依托學案組織教學,學案既反映學習結果,又體現學習過程,是專門給學生看和用的教案。其著眼點在于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學案式教學是近年來中學教學改革的一個新亮點,幾年前,就設計了學案式教學雛形,每節課教學都配有學案,其內容包括“課前預習”“知識結構”“課堂例題”“課堂討論”“課堂練習”“課后練習與反思”等內容。實踐中發現,這一思路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的價值追求,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會了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下就是我進行學案式教學的做法、體會。

        2.開展學案式教學研究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我們備課組成員應從思想上達成共識,轉變教育觀念,學思想,積極主動開展學案式教學嘗試,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格局,以導促學、以情激學、以教輔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生的向導,通過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提高自主創新學習的能力。

        但在實踐初期,部分教師觀念滯后,心存顧慮,害怕加重自己的負擔,擔心搞不好實驗影響學生成績,影響自己的聲譽,因而主動性不強。同時學生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學生沒有正確理解教師編寫學案的目的,仍然等待教師講的多,自主探究的少。在學案的編寫使用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與困惑:

        (1)學案的編寫如何更好地吸納集體智慧,做到資源共享?如何發揮“骨干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

        (2)如何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層次的預習問題,使學生各有所得?

        (3)提前多長時間發放學案,學生什么時間預習,怎樣引導學生自學?

        (4)學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使用?教師如何處理教案與學案的關系?

        (5)學案的題量怎樣控制?學案中的課后練習講不講?什么時間講?

        3.落實學案式教學法的措施

        為了使學案式教學落到實處,解決這一系列的困惑與問題,我提出“教案加學案、知識變問題、訓練促能力”的建議。

        首先,要明確學案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就是扎實了他們的基礎知識,養成其縝密思考的習慣,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案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包括基礎知識、學習方法、記憶方法、理解角度、探究運用及疑難問題的提示等。它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規律性的東西,逐步由“學會”變成“會學”。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促進了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提高。本學期我們備課組所有的測試資料全部由自己編寫。在開展學案教學工作中,由“骨干教師”負責學案的編寫和審查工作,年輕教師參與校對,編輯存檔。通過學案教學,“骨干教師”和年輕教師能夠進行多方面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備課組的教學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其次,要轉變過去的教學思路,學案式教學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將新學的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形成聯結,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適當的附著點,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學生對新學知識進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學生形成更為牢固的知識體系,另外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運用新知識的方式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必然發生質的改變。

        再次,要提前進行學案研究和編寫,我們要求提前兩周編好學案;提前一周進行教研;提前三天印刷。編寫過程中主要解決以下具體問題:

        (1)學習目標是否科學、是否結合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需要。

        (2)預習指導是否體現了學法的指導和基礎知識的落實。

        (3)問題的設置是否體現了學習的目標、是否體現了學習的層次性和漸進性、重點難點是否突出。

        (4)習題設置的難易程度和題量是否適中,測試體現了考綱的哪些要求,具體講評哪些知識點和答題的規范與步驟。

        這樣的編寫程序,保證了教研與教學同步,保證了教師備課與學生學習同步,保證了學習與練習同步,保證了骨干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引導與培養。

        三、學案式教學模式的成效與反思

        在學案式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的學生擺脫了“等、靠、搬”的思維惰性,他們已經逐步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心情愉悅,富于成就感。這是因為:

        (1)學案促使學生課前、課中、課后有效學習。學案解決了以往學生不愿預習或想預習又無頭緒的難題,突出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學案促使個體主動探索。舊時的教學在課堂上往往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不利于個體主動探究,學案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獨立探究的思維空間。

        (3)學案促進了學生合作學習。提前下發學案后,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獨立鉆研和同伴群體相互討論、相互合作的平臺,培養了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

        (4)學案讓學生學會建構知識體系。通過學案學習、課堂小結,培養了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體系的能力,知識歸納也好,規律總結也好,通過學生動筆提煉語言、科學總結,把知識內化成為能力。

        通過學案式教學實踐,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重點、解決難點贏得了時間,練習增多,變知識成為能力,強化了知識落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中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思維得到了有效訓練,思考更積極主動、更科學,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明顯好轉,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成績明顯提高,學案式教學不是趕時髦,是抓知識落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非常有效的形式,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今后我們要繼續改革并發展好學案式教學,通過編寫學案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通過用好學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幅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第7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學 項目教學法

        【論文摘要】項目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能力為本位,它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激烈的競爭職場。本文以高職英語教學實踐為案例,探討了如何有效而具體地實施項目教學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促進高職英語課堂教學。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此同時,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思潮出現在職業教育領域里,它使全球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革命,也為我國高職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

        一、高職英語與項目教學法

        1.高職英語教學目標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10月頒布(試行)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了“一個原則,兩個并重”,即高職英語教學要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英語能力并重。要求中所提出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其目的是為能更有效地培養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

        2.項目教學法的定義

        《辭海》對工程意義上的項目的定義是“具有獨立設計的文件,竣工后能獨立發揮設計所規定的生產能力或效能的工程,可以指建設項目,也可以指項目中單項工程”。[1]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共同實施完整“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活動。它以“項目”為中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項目任務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者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項目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3.與傳統教學的比較

        “滿堂灌”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毀滅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其授課主要方式是通過語篇教學讓學生掌握單詞、短語和語法。整個傳統教學中,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理論教學為重點。與傳統教學相比,項目教學法以“英語+專業”為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技能和英語應用能力很有效的結合,讓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激烈競爭的職場。通過“項目”,培養高職學生能力為本位的目標得到很明確的體現。

        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案例

        本文作者實施項目教學的材料為《新視野英語教程》中的(讀寫教程3)I Am Home(我回家了)[2],實施項目教學班級為旅游1001班全班。本篇課文主要內容如下:為改變大家對美國的家庭觀念,文章講述了美國人家庭中難以割舍的親情,也讓讀者感受到美國年輕人和中國年輕人一樣,都有強烈的思鄉情感。項目教學法的主體部分為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價。在實施過程中可將其細化為以下五大環節。

        1.確定項目

        確定項目時,要求教師要因學生而施教。教師可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及學生的英語能力來確定項目。英語教學不像在財會、機電、焊接等專業課教學有著顯著的操作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具體的、顯而易見的一些任務。基礎英語教學可根據課文內容來確定項目,也可根據文章主旨進行引申。根據學生專業和本篇課文的特點,由此派生出跟日常生活相關或以職業為導向的項目即Welcome to My Hometown(歡迎來到我的家鄉)。此項目對旅游專業具有可操作性,它能夠將學生的專業與未來職業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習積極性。

        2.項目分組與明確項目任務

        如何將全班合理的分組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分組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激勵他們進行語言交流,并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3]。基礎英語的項目分組主要依據是學生的英語水平,但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組織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如將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分在同一小組,其內部成員展示自我機會相對較少,甚至沒有。如將英語基礎差、沒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的同學分在一組,學習氛圍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小組成員無所適從,結果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分組時,有必要考慮學習者的認知特征、學習成績、認知結構、認知能力等采用異質分組,使小組成員在性別、成績、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4]。根據學生專業和生源地,作者將旅游1001班38位同學大致分為內蒙組、寧夏組、陜西組,但由于本班將近三分之二的同學為陜西生源,又將其細分為關中組、陜南組和陜北組。

        為了能較好地完成項目,教師可將總項目細化。項目任務的細化可以使學生明確具體的小任務,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保證學習的方向和目標[5]。教師可將“歡迎來到我家鄉”的總項目任務具體化為:

        TaskⅠ.Preparation of the welcoming speech.

        TaskⅡ.Introduction to the scenic site,local history,local culture,local flavor,handicraft,etc.(學生可選擇其中的一方面,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TaskⅢ.Booking a hotel.

        TaskⅣ.Farewell.

        3.自主探索與項目制作

        自主探索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方式。準備過程中,小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圖書館、自己平時積累的素材來做項目準備,無疑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在與小組成員間討論中,學生展示了思維的多樣性。小組成員對家鄉的景點、風味和家鄉的旅游路線、文化和歷史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小組成員還對項目的展示方式提出建議,如照片、圖片、錄像、角色扮演等。由于高職多數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教師可將自己平時積累相關材料提供給學生,也可提供相關詞匯和固定句型,以強化其表達能力。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如需幫助,如打印,相機、碟機、多媒體教室等,教師都要給予積極的配合。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對未來所從事導游職業也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4.匯報成果

        匯報能增加學生成就感和再學習的動機。學生匯報過程應該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如果小組成員在匯報中由于緊張而未能按照計劃進行時,教師可依據情境給予幫助或提示,而不能隨意打斷或終止匯報。如果匯報過程中出現了語言方面的表達錯誤,應該在該匯報結束后給予批評和指正。 轉貼于

        (1)角色互換:角色互換能使小組成員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自己的任務做充分準備,且能各展所長。在執行細化項目時,匯報人可通過輪換的方式。如致歡迎詞時,我們可讓那些性格開朗、英語基礎較好的成員來完成;介紹家鄉的具體特產或者風景時,可讓性格內向或基礎較差的成員來完成,因為充分的準備可使成員對具體的項目能有較完美的匯報。(2)圖片展示:成員通過曾經的旅游照或者整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家鄉的景區、手工藝品、風味小吃等。圖片展示讓全體同學在欣賞美景、了解家鄉的同時,快樂地學習英語。(3)多媒體展示:學生可以將準備好的素材做成PPT,像專業導游一樣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鄉。在PPT的制作過程中,小組成員集思廣益,豐富了詞匯量,增加了對家鄉的情感,同時也加深了對本篇課文的理解。(4)模擬帶團:如在預定賓館的任務中,小組將其成員分成三部分:導游、游客和酒店服務人員。導游帶游客入住酒店后,卻發現酒店有很多方面難以令人滿意,于是導游、游客和酒店服務人員間展開對話和調解。模擬帶團不僅能很有效的提高學生英語水平,而且增強了學生的隨機應變和團隊協作能力。

        5.項目評價

        項目評價可分多種形式,如口頭和書面評價;具體任務評價和總體項目評價;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學生在自身優點被他人承認的過程中由于產生喜悅的心情而形成自信,這種自信會使學生相互激勵,從而形成共感—互動的人際關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6]。教師首先應對學生的準備和匯報給予表揚,然后指出學生在項目準備不足之處和匯報中出現的語言表達錯誤。其次教師的點評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時,更重要的是要認識不足之處,使得英語水平、分析能力和綜合方面的素質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總結

        經過教學的探索和實踐,項目教學法能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教學活動,達到了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未來職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使高職英語教學邁開了新的步伐,它也將更有效的推動高職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1385.

        [2]鄭樹堂,胡全生.新視野英語教程(讀寫教程3)[M].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9:3.

        [3]陸波.高職高專英語項目教學法小組活動探析[J].吉林: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09(12):121.

        [4]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7:116.

        第8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 心理暗示 小學英語教學 應用

        心理暗示是涉及心理學方面的重要研究領域,并已深入影響人們生活的各方面,包括英語教學。面對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教育工作者更是責任重大。如何探究開發出一套即時有效的方法以培養更有素養更有作為的年輕一代一直是眾多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現結合心理暗示這一心理學領域的重要方面,英語教學領域不斷得到壯大和提升,實現培養更有素養更有作為的年輕一代的目標將近在咫尺。

        自世界經濟發展趨于全球一體化后,英語在中國人生活中的地位日漸提高。英語教學也從小學開始普及,而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初級階段,各方面狀態都極不穩定,尤其是心理方面。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很好地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運用心理暗示方法于實際教學中,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不斷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一、心理暗示的機制及特點

        對于心理暗示,《心理學大詞典》上是這樣描述的:“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暗示作用往往會使別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可見,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事實上,心理暗示在本質上就是用自認為比自己強的別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維和判斷。人的依賴性越強、人格越幼稚、主見越少,就越容易受別人暗示,因此小學生不可置否地成為重點關注的對象。

        心理暗示分為自暗示與他暗示兩種。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種觀念,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使情緒與意志發生作用。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學生的自我調節。而我們在教學中所使用的多數是另外一種暗示,即他暗示,指個體與他人交往中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別人使自己的情緒和意志發生作用。即我們通過有意的行為或語言,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達到預定的目的。

        心理暗示對人的作用是很大的,既有積極作用(比如,暗示可以發掘人的記憶潛力),又有消極作用。例如課堂上怕回答問題的焦慮會大大降低學生對課堂所教授英語的掌握程度和速度。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心理暗示因素

        首先,最基礎性的因素就是較之母語而言,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事實上,小學期間學生各方面的學習都處于起步階段,就語言方面,英語的學習是與母語同步進行的。很多小學生更傾向于母語學習,因為有自信學好。而對英語學習,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究其本質,實際上是長期母語環境形成的定性思維給學生帶來的消極心理暗示,即母語學習尚且要很多年才可完善,英語作為外語在短時間內更是難以掌握。

        其次,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小學生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凡是語言學習都避免不了單調的重復和枯燥的強調,對于一門外語的學習,這一點就更為突出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不高,很容易產生消極的自我暗示,影響到實際學習效率和自信心。對此,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暗示的藝術性,力求為學生的活動配上適當的藝術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競爭性的游戲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韻律和節奏,通過非理性直覺,直接訴諸于人的情感。教師應使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接受教育,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即興趣。

        最后,最實效性的因素就是小學生在課堂和課外的英語學習中總的學習效率及效果。鑒于小學生自身所處的特殊發展階段具有貪玩、易分心、接受能力弱等特點,英語教學工作應集中固定時間高效率地進行,充分抓住小學生學習的階段性、思維的活躍性等,發掘心理暗示的積極作用,促進這個特殊階段學習者的英語教學。

        三、心理暗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實施心理暗示的前提

        針對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身心發展皆不成熟且敏感的群體,教師應具備更特殊的技能在教學實踐中實施心理暗示。這就要求教師非常耐心,并盡力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對教師具有充分的信賴和期望,才能在暗示中獲得啟示,彌補知識和其他缺陷。因此,教師要始終信守“學生為中心”,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心理暗示在教學實踐中得以成功實施。另外,羅扎諾夫認為,人在清醒而放松的狀態下,可暗示性和有意識的判斷能力同時出現。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可消除小學生特有的易緊張、易疲勞現象,暗示信息就比較容易被吸收和鞏固,更好地服務教學。

        (二)實踐心理暗示的方法

        1.情境感悟法

        小學生思維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從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主要以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思維活動的直觀形象性是很突出的。即使到了高年級,他們形成概念、理解教材、進行判斷推理也常常離不開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小學階段又是兒童有意注意發展的重要階段,但是無意注意仍起著一定作用,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的無意注意不僅占優勢且帶有明顯的情緒性。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常常取決于直觀教學和教師的言語表情。因而,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可能著力于學生感興趣的點,以圖片、視頻、聲音甚至實物的形式展示教授內容。應做到既生動有趣,又很好地聯系生活,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強化知識的傳授。譬如,在教授學生有關球類的單詞basketball,football,ping-pong,volleyball時,教師可事先準備好實物的足球、籃球、乒乓球、排球這四類球,放在講臺上。同時可展示關于球類運動動畫片的圖片和視頻,創設一個身臨其境的情景。事實上,在整個過程中這些單詞不斷被重復強化,最終不但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而且活躍了師生關系,可謂寓教于樂。

        2.高峰體驗法

        高峰體驗,是指一個人最能發揮作用、最有決斷力、最能專心致志時顯示出的自信、幸福、狂喜、欣慰等情緒。馬斯洛認為,處于高峰體驗的人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富責任心、主動性和創造力。英語教師可利用高峰體驗法來實施心理暗示。如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放松,大膽地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起自信。學生們的點滴進步更需要老師的鼓勵與贊揚。

        高峰體驗法在游戲競爭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通過游戲這種輕松愉快的方式,小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就達到高端,在這種高端情緒的作用下,小學生總能很有效地掌握知識或是發現自我所長。這種意外的發現和收獲迅速刺激學生大腦,達到高峰體驗。例如,教授學生房間擺設的表達,教師可采用“guessing game”的形式,將學生分成幾小組競賽猜表達。這個過程,學生專注地盯著投影屏幕,快速記憶,用心思考,正確快速判斷。即使是學習成績不是那么好的學生也能表現得非常出色。因為高峰體驗使得他們受到莫大的鼓舞,也使得他們在自我思考、自我決斷和自我展示中獲得自信。

        3.當代榜樣影響法

        心理學家T?M?紐科姆在研究了個體態度與參照集體的關系后指出,每個人所認定的參照集體的目標、規范、行為方式等,會成為他的態度和行為表現的榜樣,使其自覺地與集體保持一致。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從眾”心理,從集體的情緒和態度入手對個體加以心理暗示,通過樹立大多數的榜樣影響個別個體的態度,從而激發個體的進取性。

        但需要格外引起注意的是,中國當代小學生的一些特有的心理狀況。當代小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不太愿意接受別人比自己強的事實,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若榜樣影響法使用不當,反而會使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例如,一個小學四年級男生,被家人寵得像個小皇帝,自我意識非常強。其家長的教育方式也的確很有問題,每次該學生被老師批評,家長總是教育該學生說是老師亂說,他是最好的,沒什么缺點,甚至還找老師理論。或許其家長是想培養孩子的自信,但似乎做得過于極端,以致于其任課老師都不敢再幫該學生指出缺點,督促其改正。在教學中,若是老師多次表揚某個同學,該學生會表現出許多過激行為,比如故意針對被表揚的同學,上課時不時給老師搗亂。分析其心理,正是心理暗示在作怪。該學生自我暗示自己是最好的,容忍不了比自己更好的人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吸引老師的注意力,給自己創造更多的表現機會,以彌補自我缺陷,達到自我暗示所設定的目標。

        新階段,新狀況,小學生的英語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應對策略。在現今發展如此迅速的中國,心理因素越來越影響生活各方面,心理暗示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全面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運用心理暗示的啟示于實際教學中,不斷完善小學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多湖輝.自我暗示[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9.

        [2]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0.

        [3]鄒志超,龔少英.情境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06,(02).

        [4]易斌.暗示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成人教育,2004,(213).

        [5]孟亞萍.淺談英語課堂環境建設[J].科教論壇.

        第9篇:師德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資源

        作者簡介:喻耀華(1970-),男,江西撫州人,寧波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浙江 寧波 315016)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波工程學院高教研究課題(課題編號:NG1301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4-0059-02

        教學需要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在這方面多媒體具有較顯著的效果。交互式的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以其交互性與高智能性為多媒體案例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它為教師的案例教學提供了交互、協作與共享的平臺,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形象、生動、直觀的平臺,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增進學生、師生間的協作與互動。實踐證明,基于交互式案例教學資源的多媒體案例教學成功與否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教師的案例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基于交互式的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有著豐富的內涵和要求,開展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和應用的相關研究,對于促進多媒體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庫建設

        案例教學法是由教師控制的、學習者作為主體參與的,依據真實的案例、圍繞案情發展而展開的互動式教學方法。[1]美國學者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迅速在普通教育領域普及。[2-4]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選擇真實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視聽結合、圖文并茂的多種媒體展示案例的內容,為案例的發生、發展創設真實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5]在多媒體資源庫建設方面強調多媒體的特點,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研究成果,利用教學資源庫交互性強的特點,充分滿足、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自主學習的需要,立足自己的創意、經驗和設計,同時篩選、整理、改造現有的案例教學資源為我所用,最后設計出了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庫。

        二、教學方法

        運用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庫進行教學的方法是“問題探究、任務驅動”。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庫里儲存著文字、圖像、視頻、音頻和動畫等資源,教師給學生提出一個明確的學習任務,共同構建一個特定的情境,讓學生以積極、主動去建構和獲得知識。

        教師的課堂組織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很大,在運用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庫的教學活動中,應該由教師給出一些明確的、具體的任務以驅動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建構知識,從而實現以知識為中心到以資源為中心、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課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和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三、教學過程

        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任務驅動”式組織,首先提出任務(或問題),讓學生利用案例教學資源進行學習。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上巡視,回答學生的提問;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向教師提問,還可以與同學交流。根據學習情況,請幾位學生發言,要求學生自由發言,交流學習心得;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完成預定的任務;最后要求各個小組選派代表發言,總結陳述,并回答其他各小組學生的提問。

        學習是學生依據已有知識和經驗不斷建構新知識的過程,筆者嘗試探索基于交互式案例教學資源的學生自主學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導入

        由教師提出任務,構建一個任務情境,學生可以沉浸于其中。該任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學生可以利用案例教學資源庫自主進行探究活動。

        2.探索新知識

        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學生利用案例教學資源庫自主探索新知識,獲得新經驗,并且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抽象、概括、解釋與拓展

        在探索新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對探索獲得的新知識和經驗進行分析、抽象和概括,形成一些可以與人交流的結論,達成對新知識的建構,與此同時運用新知識解釋遇到的問題,深化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交流、評價與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評價和反思,從而保證學生在新知識建構上的方向正確,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該教學過程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交流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的轉變,為終身學習做好準備。基于案例教學資源的多媒體案例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學習不僅能收集信息,而且還能分析、處理、加工、比較和綜合這些信息,得出自己的結論,有助于提高學生在信息時代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效果評價是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教學過程的基礎上確定了教學效果評價的內容和方法。教學效果評價的內容不僅包括知識、技能,也包括興趣、態度和思想等行為表現。因為不同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采用三種不同的評價方法,分別是觀察法、問卷法和測驗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通過觀察學生上課的行為表現并做好相關記錄,以此判斷是否達到某種教學效果的方法。采用觀察法評價教學效果時,首先要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逐個觀察,并分別做好相關記錄,然后根據這些記錄來分析判斷是否已達到某種教學效果。譬如通過觀察學生上課時各方面的行為表現情況,如表情、情緒、注意力、動手動腦情況等,以此判斷學生是特別愿意、愿意、勉強、不愿意接受這種教學模式,評價學生接受這種模式的程度。

        2.問卷法

        問卷法是通過填寫調查問卷來調查所要了解的情況,以此來評價某種教學效果的方法。問卷法可一次針對較多學生進行,并在一段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問卷法最重要的目的是調查一些情況。通常將問卷法同觀察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教學效果評價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測驗法

        測驗法是一種應用較廣泛的評價方法。教師通過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組試題對學生進行測試,然后根據學生書面解答或實際操作的結果評定測驗分數,從而評價是否達到某種教學效果。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和編制一些試題用來評價教學效果,這種方法具有實施簡捷、手續簡單方便的優點。

        另外,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學習,還讓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自評和互評。

        五、結語

        作為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體現案例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應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增強駕馭案例教學的能力和課堂組織能力。利用交互式的多媒體案例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與其他教學方法相輔相成,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方法。今后將進一步對其應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陸俊元.案例教學法的本質特征及其適用性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84(28):22-24.

        [2]陳梟,譚慧敏,李晉.多媒體技術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1(1):109-111.

        [3]魯書喜.多媒體技術課程案例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教改縱橫,

        2007,(2):56-58.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观看 | 性爱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日本熟女一区二区 |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