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文病房建設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方案構思:人文、現代
*以人為本,注重生態
醫院的設計方案中,不僅關注為患者提供優良的醫療環境,還考慮為醫務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方案結合當地地域特點,在適當密集布置建筑群的同時,充分考慮利用自然通風與采光,門急診、醫技、住院樓組合圍成多個內庭院。住院部具有良好規劃與朝向,大部分病房朝南布置,護理單元各層留有開放式的室內活動場所,使患者有舒適的交流空間。門急診、醫技樓各單元通透的庭院景觀體現了現代綠色生態建筑概念,為逐步建設成花園式醫院創造了條件。
*科學合理,技術先進
在新建筑物內設計醫院主街,使醫院內門急診部、醫技科室、住院部、后勤保障部門分區明確。各有關部門布局合理,聯系方便。
多通道式的影像放射科、生物潔污層流手術室、智能化綜合布線、樓宇自動化、供應中心專用電梯系統等新概念、新技術的應用全面體現了現代醫院的設計理念。
*安全衛生,經濟高效
在分析人流物流的基礎上。從整體到局部都做到潔污嚴格分區與分流,互不交叉混離,有效降低與控制院內交叉感染。
現代醫療設施運營成本較高,設計方案力求使醫院內部交通短捷,工程布線合理,為日后降低日常運營成本創造條件。
*造型新穎,形態別致
方案外觀努力體現端莊大方及現代化醫療親切的個性。同時融入地域特色及蒙醫文化,在簡約現代的建筑風格中,在細部處理上增加蒙古族吉祥健康的圖形文化。新建醫院將成為和林格爾縣富有現代建筑個性和優美庭院環境的嶄新城市形態。
風格造型:民族、個性
*運用抽象化的民族符號
現代建筑風格,簡潔明快,經濟適用,莊重大方。以抽象化的民族符號,引發人們對蒙古族文化及蒙醫科學的聯想。
特別是門診醫技樓,水平舒展,通透流暢,似枝干,似哈達,隱喻蒙中醫學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
*突出親切自然的個性
造型力求輕盈端莊,不追求豪華裝飾,方案設計在體現功能內涵基礎上,利用功能布局體型,刻畫出醫院親切自然的個性。尤其是住院樓,以核心筒為中心,兩翼舒展,有分有合,高低錯落。整個建筑大氣莊重,又不乏親切自然。
功能布局:明確、延展
規劃布局遵循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合理利用基地與周邊道路的高差,建筑順應城市道路排列。
*分區明確,潔污分流
住院、急診、醫技、門診、蒙醫治療等區域相對獨立又聯系緊密。各區之間以庭院連接,既解決采光又創造綠色宜人的室內外景觀環境。
門診部、急診部出入口設于基地西側;住院部出入口設于基地南側;醫護人員出入口設于規劃的東北側道路;污物出入口設于基地東南側;另外在基地東南部設置傳染門診入口。
院區由北至南依次布置: 蒙中醫、兒童門診――普通門診――醫技急診部――住院部。
*門廳高大舒適,醫療主街順暢通達
門診部、急診部、醫技部以醫療主街組織和聯系,沿主街設電梯廳,形成豎向交通樞紐。主街上設計室內綠化及休息座椅,營造輕松活躍的休閑空間。
*門診科室模塊式布局,盡端式延展
各門診科室分區明確,以主街連接,模塊化布局,方便患者快速進入所在病區。
各科室盡端式布局,明確醫護及患者通道,也為后續發展留有余地。
*放射科采用多通道式布局
患者使用的通道區域與醫務人員的工作區域分開。在保證改善患者候診環境條件下,改進了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有利于提高效率。
結構設計:科學、合理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醫院管理模式的不斷進步以及婦幼保健水平的提高,醫療設施與醫療技術水平不匹配的矛盾愈來愈突出。由于該院建設年代久遠,各種管線老化、病房樓現有的功能布局已不符合醫院發展的要求。醫院要求保留結構主體和樓電梯部位不變,拆除建筑內所有內外填充墻體及機電系統,調整建筑功能布局,對機電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建設。
一、改造面臨的問題
(一)功能分區不明確、流線不清晰、醫療環境差
醫院平面呈“風車”狀,共6層。按照舊有的管理模式,病房、實驗室、手術室各層分散,大量的后勤用房如餐廚、洗衣房等位于樓內,使床位數相對較少,無法滿足目前患者的住院需求。樓內缺少集中的兒科診查、婦產科診療中心,沒有集中的手術中心、ICU病房和配套的醫技用房,缺少針對有特殊需要的患者的而設的特需門診和特需病房。
婦女兒童群體就醫特點是就診時間較長,陪護人員較多(患者和陪護的比例約為1:2.5)。醫院的住院大廳、候診和交通空間狹小擁擠,常出現人員大量滯留的情況。
病房管理分散,設施條件差,無單間病房和專用衛生間,不利于婦產科患者的恢復和院方感控。另外,病房外的開敞陽臺,存在安全隱患。
(二)柱網層高不合理、結構體系有局限
整個建筑每層層高3.6m,不能滿足不斷增加的設備管線的空間需求和新的醫療設備的工藝要求。柱網6m×6m,病房布局受限,床位布置緊張。原設計結構體系為板柱結構,設計初衷是室內樓板無梁,空間通暢簡潔,能降低建筑物層高。但其板柱結構有局限性,板開洞的位置受到限制,因此要考慮合適的位置布置管線和豎井。
(三)主體結構老化,存在安全隱患
原有建筑部分結構主體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傷和缺陷。現場勘查中發現局部樓板存在受力鋼筋腐蝕現象,極個別處鋼筋腐蝕量達到50%,極個別框架柱混凝土強度等級未達到原圖紙設計強度,需要進行加固改造設計。
(四)工程資料不全
該建筑建設年代使用的規范已不能適應新規范要求。安全疏散、防火、節能等規范都需要針對圖紙重新梳理、核對。項目的竣工圖不齊全,許多情況需要現場勘查調研。由于建設年代久,防水和外網管線、老化嚴重等問題,需要及時赴施工現場解決突發問題。
(五)如何傳承老城區建筑風貌和北大醫院精神
該院地處北京歷史風貌保護區內,所處西安門大街已進行過沿街風貌改造。在外立面改造中需要充分考慮與老城歷史風貌的協調統一和對北大醫院人文精神的傳承。
二、改造的設計原則
(一)利用原有條件
設計中認真考慮了現有建筑的基本情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采用適宜、合理的專業技術和材料,以實現新的功能要求。對遠期設計,也考慮到與院區現有資源有機的組合,使一體化設施的流程合理。
(二)體現婦兒醫院的醫療特點
設計從婦產兒童醫院醫療功能的特點入手,科學分析婦女、兒童患者、醫護人員及清潔、污染物品的流線,做到醫患分流,潔污分區,避免交叉感染,并注意人流、物流流線短捷、順暢。在醫療功能組織、就診方式上采用國內外先進模式,以適應該院的醫療特點,如醫患分流、預約就診、特需診區、病區多通道布置等。
(三)體現北大醫院厚德尚道精神
設計中,特別重視婦女、兒童就診者的心理感受。通過空間色彩分區、標識系統、無障礙系統設計以及建筑小品、背景音樂系統的配置,努力創造舒適優雅、安靜柔和的醫療空間。體現醫療設施的現代化和人性化,體現北大醫院厚德尚道的人文精神。
(四)設備先進、管理方便
從醫療功能需要出發,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從根本上保證更新改建后的醫院的先進性和現代化,保證在使用管理上的合理和方便。
(五)控制建設成本
本著經濟實用的原則,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在保證各主要系統配置及材料選擇質量的同時,充分考慮經濟因素,有效控制建設成本。
三、改造方案
(一)功能的合理規劃
改造設計前,設計師與院方充分溝通,決定將分散于各層的餐廚和洗衣房從樓內移出。送餐從院部通過西側連廊進入樓內,洗衣房與北大第一醫院第二住院部共用。取消各層實驗室,盡可能增加病房數量,解決病房緊張的問題。
改造后該院總建筑面積19997㎡,地上17565㎡,地下2432㎡。建設床位375張。地下1層,地上6層,建筑高度23.2m。
地下一層北段和西段集中布置設備機房、后勤庫房,東段和南段設置孕婦保健、產前教育教室和康復科。孕婦學校和康復科在地下一層設置,對健康易感人群進行有效分流,。
一層集中布置公共功能和特需功能。包括出入院大廳、醫學影像科、兒科診察、婦產科診療中心、特需門診和特需病房。醫技、診查中心位于同層,方便患者就醫。特需門診單設出入口保護隱私、減少干擾。
二~五層布置護理單元,其位于樓層中段,臨近手術部和醫技部分,便于醫療檢查和處理突況。其中,二三層布置兒科、新生兒病房,配置藍光治療室、哺乳室、育兒輔導教室。四層布置婦科和計劃生育病房。五層布置產科病房和產房。配置產娩一體化的家庭化產房和陪待產室。
六層集中布置中心手術部和重癥監護病房。手術部含10間手術室,其中百級2間,萬級8間。重癥監護病房分設NICU(24床)、PICU(9床)和成人ICU(6床)。
各主要功能部門設計:
護理單元位于一至五層。采用長方型平面,護士站位于護理單元中心位置,具有良好的護理視野和短捷的護理路線。護理單元的醫療輔助用房位于護士站的一側,自成一區互不干擾。病房內有衛生間,開敞陽臺全部封閉,作為使用空間。
手術部位于六層。根據使用要求,凈化手術區共設10間手術室, 其中百級手術室2間,萬級手術室8間。手術室充分考慮先進裝備的設置,固定設施的設置以便于控制、方便使用、無障礙操作、確保安全為原則。
重癥監護病房(ICU)含NICU、PICU和成人ICU也位于六層,與手術部聯系緊密。還設計了家屬等候空間,便捷的運送流線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通道。
出入院大廳位于首層南側。大面積落地窗和色彩明亮的室內裝修,使整個大廳光線充足,充滿生機。為方便患者,出入院辦理柜臺設計為無障礙柜臺,廳內設電話、ATM機等設施。
特需門診和病房是醫療服務的創新。特需門診設置二次候診、預約服務,可以滿足患者快速就診的需求。特需病房按家庭化病房設計,有助于安撫患者的焦慮的情緒。
(二)注重細節體現人性化設計
婦產兒童醫院的主要就診人群是女性和兒童。進行人性化設計,體現人文關懷十分重要。
1.重視滿足女性就診者私密性和舒適度的要求
特需門診、婦科診療中心設置二次候診,候診空間舒適優雅,有沙發、咖啡吧。典雅柔和的裝修風格,為她們提供安靜周到的就診環境。護理單元改造后,保證每間病房都有衛生間。產娩一體化家庭產房,為產婦提供了安靜舒適的分娩環境,有利于緩解她們的緊張情緒,順利生產。
2.重視兒童患者心理和安全防護需求
針對兒童活潑天真的特點,護士站設計為顏色鮮艷的高低位臺,并設計了兒童活動區。病房衛生間為低位洗手池,主樓梯扶手欄桿設低位扶手。考慮到兒童好動的天性,封閉原來的開敞陽臺,外窗設置限位器,避免事故的發生。
室內設計用溫馨、活潑的色彩和圖案,鮮明的導向標識,以求緩解女性和兒童就診者的緊張情緒。
3.增加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患者
在主要出入口設無障礙坡道,公共區域設置無障礙電梯和殘疾人專用衛生間。出入院辦理處設置滿足殘疾人使用的低位柜臺,方便殘疾患者就醫。
(三)結構空間的合理使用
該樓平面為“風車”形式,建筑空間均以矩形為主,考慮到患兒陪同家屬多,流量大,設計中充分利用“風車”中心區,將原中心區上下聯通的狹小中庭封閉,創造出相對寬敞的中心交通區。在首層入口處拆除原笨拙的砼雨篷,改為輕巧明快的鋼結構玻璃雨篷,使光線更多地進入主入口大廳。隨著醫院容納的設備不斷增加,現有3.6m的層高對于手術室、ICU和病房走廊已相當緊張,因此只有在管線綜合設計上精心處置,才能滿足建筑凈高的使用要求。
(四)結構安全的保障
由于改造后的建筑布局變化較大,為避免對結構帶來較大的影響,在設計中結合建筑平面布置,采取有針對性的加固處理措施。各專業盡可能利用原有樓板洞口預留管線,對新開板洞位置進行合理調整,減小對現有結構的不利影響。在加固改造設計中還盡量避免使用加大截面的處理方法,保證改造后建筑有較合理的凈空高度和平面尺寸。在墻體材料的選擇上使用輕質墻體,減輕荷載。
(五)克服新舊規范銜接、基礎資料不完備的困難,實現設計意圖
該院建設年代使用的規范已不能適應目前新規范的要求,需要根據現場情況對不符合新規范的部分進行相應調整,確保工程建成后能夠安全運行。原設計的主樓梯均為暗封閉樓梯間,不能滿足消防規范的要求,重新設計后改造為明樓梯間。室外樓梯900mm高欄桿不能滿足安全高度要求,按規范調整為1050mm高。原護體系不能滿足北京市公建節能50%的要求,改造設計采用250厚夾心保溫砌塊外墻和斷橋鋁合金中空玻璃外窗。
由于早期建設的基礎資料竣工圖不完整,改建現場和原施工圖紙有多處不符,設計中十分注意及時勘察現場,隨時調整設計,以保證完整地實現新的設計意圖。
(六)結合老城區風貌和北大新建院區進行建筑立面改造
該院地處北京歷史風貌保護區內,外立面改造既要考慮與歷史風貌的協調統一,還要考慮與北大第一醫院第二住院部建筑風格的統一。外立面采用輕鋼龍骨、鋁板改造的坡屋面、淺灰色外墻面磚、借鑒傳統門窗設計的不同大小的窗戶,強調和突出了傳統的韻味。金屬、玻璃的材質與墻磚的交接對比,黑、白、灰的總體色調使建筑顯得既現代又有傳統,與老城區建筑和諧共生。淺灰色外墻磚和淺綠色窗框、簡潔莊重的外觀與第二住院部色調和風格上統一,彰顯出北大醫院厚醫尚道的醫院文化。
(七)及時處理現場突況,節約建設投資
在改建中設計師與各方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設計師經常到現場配合處理不可預見的情況,及時找出原因,避免資金浪費。施工中曾出現地下室窗井大面積進水,設計師現場指出這是施工時壓裂室外老化管線導致的滲水,由于及時解決了問題,使工程順利進行,為院方節約了投資。
【關鍵詞】優質護理 示范工程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335-02
1 醫院情況簡介
我院是“蘇州市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重點聯系醫院之一,2010年6月,我院骨科及消化內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房,截至2011年09月,已經擴展到19個病區試點病房,其中A類7個,B類4個,C類8個。2 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
2.1 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積極引導全員參與
為使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快速、有效在我院全面鋪開,及時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我院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活動方案,全面負責活動的啟動和實施。
2.1.1 深入調研。領導小組率先組織一次“優質護理服務大調研”活動,對在職護士、醫生和住院病人以發放問卷的方式,有效征集各方對護理服務的需求和改進意見,為開展好“優質護理服務”做好摸底工作。
2.1.2 廣泛動員。為妥善安排和部署創建“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相關工作,及時召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動員大會,指出重要意義,明確目標和要求,動員各試點病房的護士將思想統一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建設的各項要求上來,為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2.2 完善護理規章制度,建立績效考核機制
為使優質護理服務日常化,對各項護理制度進行了全面疏理,對護理工作中不完善的方面進行修訂完善,細化優質護理服務細節和流程,確保基礎護理和專業護理有效落實。
2.2.1 完善規章制度。修訂護理人員崗位職責、管理制度、護士晉升資質管理,完善健康引導制、危重病人日巡視制、整體護理責任制、臨床護理規范等,增強優質護理服務操作流程的規范性。同時要求護士長按照各項工作要求,對危重患者基礎護理、安全防范措施落實等工作進行督促、指導,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并進行整改追蹤,推動優質護理服務可持續發展。
2.2.2 制定考核方案。制定較為詳細的優質護理績效考核實施方案。根據完成基礎項目的次數、實施專業護理的項目、工作量、工作強度、出勤、責任落實情況、服務態度、投訴事件等給予綜合計分,不合格的按相應比例,從績效工資定額部分予以扣除,積極調動全院護士承擔護理責任的自覺性。
2.3 有效落實基礎護理,豐富護理項目內涵
落實基礎護理是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核心,我院以落實護理責任制、提高護理效率為抓手,不斷延伸和擴展優質護理文化服務內涵。
2.3.1 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護士長根據當班的護士數、護士的能力、危重病 人數等靈活地每天分病人,要求責任護士8小時在崗7小時在病人床旁,負責患者的日常護理、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健康指導等工作,時時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治療原則和護理要點,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
2.3.2 創新護理方式。實行電子體溫單及表格護理記錄單,減少護理文書記錄的時間,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對全院75%的科室進行了連續性彈性排班,縮減交接班時間,加強晨晚間基礎護理,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強化陪探管理制度,制作了溫馨提示的陪客證,有效地減少了陪探人員數。
2.4 積極拓展專業護理,擴大護理覆蓋范圍
優質護理服務,不是單純的強調基礎護理,而是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的結合,要圍繞病人的病情、醫療安全、診療效果,康復的需要,豐富服務內涵,根據護士的能力、經驗、專業優勢,分級進行護理,增強優質護理的針對性,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2.4.1 加強護士培訓。我院非常注重護理人員的能力建設,為提升全院護士專業護理水平,特別是三年內護士,專門開設專業護理培訓課,拓寬專業服務領域。
2.4.2 加強健康指導。為使患者能及時得到護理人員的健康指導,掌握健康保健知識,要求每名護士,參照患者疾病種類,充分利用晨間護理時間為患者進行宣教強化,逐步提高健康教育知曉率與覆蓋率,使患者在出院以后也可根據健康知識進行預防疾病反復。
2.5 公開護理項目內容,接受患者時時監督
為進一步提升優質護理服務質量,我院在病區建立了住院服務指南,詳細講解護理服務宗旨和內容,同時將分級護理項目和標準公示上墻,接受患者監督。為保障患者權益最大化,另外還設置了投訴信箱、開通了投訴熱線,方便患者24小時監督,對被投訴護理人員,一經落實責任,則按相關規定處理,提升優質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2.6 開展護理主題活動,深入推進人文關懷
為進一步將優質護理服務理念貫徹到護士日常護理工作中,醫院領導多次組織“優質服務專題活動”,積極培育全院護士自覺踐行優質護理服務的自覺性。
2.6.1 實施人文關懷。對病房定時開關窗,保障病房空氣新鮮;對每位患者提供2個一次性水杯,餐前發放消毒小毛巾,保障患者衛生安全飲食;及時督促患者午休,促證患者足夠的睡眠,加快患者健康恢復;制作圖文并茂的護患溝通本、醫患聯系卡,密切護患關系;對特殊病人贈送鮮化、水果等,緩解患者壓抑的心情;經常與患者開展“談心”活動,引導患者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面對并戰勝病魔。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融入到對患者護理服務工作的每一細小環節,為護患有效溝通奠定基礎。
2.6.2 開展主題活動。以“假如我是病人”為主題,在全院開展大討論活動,通過換位思考,引導護理人員多從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耐心觀察并主動詢問患者感受與需要,切實為患者解決實際困難,真正體現優質服務。
3 開展“示范工程”初見成效
自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來,各科室不斷創新護理新舉措,完善服務項目,延伸服務內涵,拓寬服務領域,實施人性化、個性化的優質服務,實現了由踐行優質服務到打造服務品牌過程的躍升,受益各方反響熱列,初見成效。
微創普外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情況統計表
3.1 基礎護理真正得到有效落實
通過廣泛動員,創新護理舉措,探索陪護管理,貫徹人文關懷等措施,切實將基礎護理真正落到實處,推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向縱深發展。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我科病人自聘護工由原來的5到7人,降低到0,試點病房開展以來,護士主動承擔起了全部的護理服務,。另外護士主動承擔起患者的日常生活護理,讓患者感受到如在家一般的溫馨,更加增強了病人對護士的信賴感和認同感,在全院范圍內形成了“護士一直在我身邊”的濃厚活動氛圍。
3.2 疾病并發癥明顯下降
從圖表中可能看出,紅燈呼叫大大降低。通過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和健康知識的宣教,使患者熟悉入院須知、便民服務措施、熟知責任護士、藥物性能、飲食要求、安全防范等內容,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工作在病房,大大減少了并發癥。通過護理過程中時刻體現人文關懷,病區環境、醫療秩序明顯改善。915病房患結腸癌的錢老師說:“我這個病最忌諱聲音嘈雜,住到咱們院以來,我明顯感覺到咱這里的病房安靜、整潔、陪護少、護士也特別盡心盡責,護理非常到位,使我的病情也得到較快恢復,希望咱們院的優質服務工程能夠長期堅持下去。”這不僅僅是錢老師個人的心聲,她是代表所有患者的心聲。另外,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均能夠在護士巡房時得到快速解決;我院壓瘡、墜各性肺炎、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下降0.5個百分點。
【關鍵詞】 護理文化; 建設; 優質服務;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4-0073-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39
護理文化是醫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好壞直接影響到醫院的發展[1]。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不斷擴大,患者對醫院護理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以患者為中心”全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已成為醫院發展的主要目標。醫院要創建良好的品牌,樹立良好形象,需要不斷完善護理文化建設,把握好切入點,重視將文化與護理工作融合,創建一支有素質有能力的護理隊伍,從而促進醫院的持續發展。從2010年3月始,筆者所在醫院護理在醫院“文化興院”戰略,提升核心競爭力理念的背景下,通過護理文化建設,推進了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開展取得實效,現報告如下。
1 建設醫院護理文化、創建優質服務品牌
1.1 樹立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有效開展護理活動取得成效
(1)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優質護理服務”。通過院科兩級“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版報、院報、新聞等媒體,大力宣傳優質護理服務活動,護士明確護理服務目標和內涵、服務項目和工作標準,營造“優質護理服務”的氛圍。(2)建立健全護理工作制度、疾病護理常規,修訂、完善臨床護理技術規范、標準、護理質量標準,將自治區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考評標準與基礎護理質量評價及檢查標準與筆者所在醫院實際結合,制定本院具體活動實施方案,使優質護理服務各項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得以貫穿落實。(3)實施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責任護士包干患者,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增強護士責任感,密切護患關系。(4)推進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保障制度和措施,醫院支持保障系統到位,各項硬件設施完善、優良,患者住院環境舒適、一流,病房管理規范、安靜整潔,護理熱忱。
1.2 以質量建設為本,強化質量持續改進的理念并有效落實
(1)加強護士長的管理責任,推行護士長“一日五次巡視病房”制度:即早交班前、晨間護理時、中午下班前、下午上班時、下午下班前五次巡視病房。護士長按“每日重點工作指引”檢查護士工作質量、患者護理治療措施落實情況,對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出、指導改進。將“認真觀察病情”、“做好每一項護理操作”、“關心患者的生活”的三個服務關鍵點真正落到實處。(2)實施重點環節監控,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理念:①堅持護理質量以患者安全為先,護士實踐為重;讓護士正確的做事,做正確的事。強調預防為主,事前控制。護士明確崗位職責,按醫院“護理崗位工作職責指引”規范工作,及早預警環境危機、患者風險危機,及時風險告知、安全警示卡提示如:服藥-輸液提示卡,防壓瘡-墜床-跌倒-管道滑脫警示卡、患者藥物過敏-血型查對提示卡等,正確落實防范措施,將風險事件的不良因素控制或降低為零。針對發生的風險事件,運用RCA根因分析,找出操作流程和系統設計上的缺陷并采取正確措施,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同時培訓護士掌握重點環節如患者用藥、輸血、治療、標本采集、圍手術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應急預案,把好查對安全質量關。②強調全體護士、護士長必須改變傳統的管理思想,跳出過去不良習慣及老套的常規,以先進的護理文化為導向,以患者為中心,全員參與管理,全面建立安全的工作環境。運用質量管理工具改善工作方法、流程,持續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1.3 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理念,豐富服務內涵,使“真情為患者,滿意在醫院”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
(1)護理服務的本質是以人為本的文化服務,護士將護理人文關懷理念融入對患者的護理當中,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堅持做到,①“五聲五到位”:患者入院有迎聲,巡視病房有問聲,工作不周有歉聲,患者合作有謝聲,患者出院有送聲;宣教到位,護理到位,管理到位,關心到位,患者出院服務到位。②規范輸液拔針后四句話:“請把棉簽豎著壓,不要揉,多按一會兒,按壓完后請把棉簽存放入盒中”。(2)引導和幫助護士關注患者,滿足患者需要,解決患者實際問題,積極做到:①每天每個護士第一次見到患者要有問候和關心的話語。②每晚睡前幫助生活自理困難的患者準備水杯、紙巾、呼叫器等,放在患者方便拿取的地方。必要時幫助患者下好蚊帳,放好床欄,蓋好被子,調好空調溫度,交待注意事項,熄燈,向患者道晚安,輕關門。(3)提供多種形式健康教育、溫馨、放心服務:如心血管病區、內分泌科每周給病友進行健康知識多媒體講課,指導糖尿病患者跳操;中醫內科、肛腸科提供《中醫養生保健》圖片、專科宣傳資料、報紙;創傷骨科護士協助患者飯前洗手,開設健康教育、患者留言、信息反饋的“護患溝通信息欄”;乳腺-甲狀腺外科指導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康復操;婦科指導腹腔鏡恢復操;泌尿外科、腫瘤化療、放療科、神經內科將健康教育資料做成宣傳冊發放患者查看。心血管內科設立“祝福墻”,讓患者、家屬將寫滿愛心、祝福、祈禱、勵志的便簽貼到“祝福墻”,拉近護患距離;泌尿外科提供便攜式引流袋掛袋,解除患者擔心脫管后顧之憂;耳鼻喉科患者輸液時可以放心睡覺、放心喝水;CCU患者無陪護護理讓家屬放心。(4)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①成立入院、出院接待處,為不熟悉辦理入、出院程序的患者、家屬提供指引,協助辦理或代辦手續,縮短患者等侯時間。為當日不能入院的患者提供預約住院服務。接待處設立查詢系統,方便家屬、朋友查詢在院患者的具體科室、床號。增設出院患者電話回訪,每月抽查出院患者在住院期間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出院患者滿意率達98%以上。②門診輸液室、門診掛號就診實施預約服務,延伸服務空間,方便患者輸液、就診掛號,減少患者等候時間,深得患者廣泛好評。
2 成效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以來,護士普遍加深對護理文化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和理解,使得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得到進一步的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取得顯著的成效。
2.1 醫患關系和諧,患者滿意度提高
護士秉持著護理文化核心理念,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進一步落實護理職責,及時有效解決患者問題,拉近護患距離,增進感情,患者滿意度逐年得到了提高,從2011年患者總體滿意度平均96.1%,患者投訴3起;2012年患者滿意度96.7%,患者投訴3起;到2013年患者滿意度上升至98.3%,患者投訴下降至2起;2014年患者滿意率更是提升到98.9%,患者投訴1起。從統計結果看,患者對優質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逐年提高,極大程度反映了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效果的顯現和患者的有力肯定。因此,具備人文關懷元素的護理管理模式讓護士感受到人文關愛,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服務,讓服務文化由被動轉為主動,更是成為推動推動高質量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的關鍵所在[2]。
2.2 提升了護士自身素質和自我價值
隨著護理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在2013年得以全院鋪開,護士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更能充分發揮護士的才能,實現自身價值。護士要為患者解決每一件事,正確處理每一項醫囑,根據病情的進展實施護理程序和健康教育,迫使護士不斷地去學習,去準確回答患者提出的每個問題,同時,這種工作模式不斷地培訓和提高了護士溝通能力和技巧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因此,通過護理文化建設可以有效提高整體護士素質、提高護理質量,有效改善醫院形象,同時還可改善護士的認同感,增加護士的幸福感[1],極大增強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實現了護理工作的良性循環。
2.3 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責任制整體護理開展,使每位護士認識到質量控制不是護理部、護士長個人的事情,而是人人參與,事事落實在每個人身上。護士能夠自覺地將質量檢查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全員參與管理,個個盡職工作的良好團隊合作氛圍,增強了護理團隊的凝聚力,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
3 討論
護理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基礎上形成的具有護理專業自身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是被全體護理人員接受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也是全體護理人員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現[3]。先進的護理文化可有效的滲透到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中,產生無形的精神力量,進一步促進醫院的深入發展[4]。臨床實踐已充分證明,護理文化建設在推進醫院優質服務、保證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主導作用,不僅是現在更是將來始終能成為推動我院優質服務持續開展的動力與源泉。
回顧過去,也清醒地看到了護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離患者對護理文化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如仍有護士對患者人性關懷、人格尊重、人道服務有所疏忽;技術服務水平不夠熟練;健康教育不夠重視;主動性和溝通能力及滿意程度仍有待加強等等。
因此,以護理以文化為載體,促進護理質量的持續提高,形成一個穩定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文化環境將是一個系統工程,還需要長期的更加完善的支持系統,為護理群體創造更良好的,促進人類健康的護理人文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單一的護理服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患者對護理需求在內容和形式上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逐漸形成了多元化護理需求[5],個性化護理在臨床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及推動護理事業發展取得實效[6-7];在護理管理中引入感動服務理念不僅推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進程,也是人性化服務理念的需要[8]。當下,延續護理正在初步成為醫院拓展護理服務的奮斗目標,發展中的護理事業呼喚先進的護理文化[9]。深深認識到,只要有了護理人員對護理文化的認同和努力實踐,新的護理觀念在護理科學文化體系的形成、在護理人員自身價值的實現,在護理質量和服務層次的提升,在患者滿意度增強等方面必然會讓我們受益非淺。
參考文獻
[1]曹廣菊.護理文化建設對醫院發展的影響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5):68.
[2]陸小瓊,郭亮,譚素貞.人文關懷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5):73.
[3]譚云霞.護理文化建設初探[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3):102.
[4] Clarke D E,Hughes L,Brown A M,et al.Psychiatric emergency nurs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Success of the Winnipeg,Canada experience[J].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2015,31(4):351-356.
[5]路元珍.多元化護理在門診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國家護理學雜志,2014,27(6):1496.
[6]張麗英.個性化護理服務在病房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4,27(24):250.
[7]崔俊英.淺析婦產科護理中個性化護理服務[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5):328.
[8]順華,李堅玲,陳錦堅.感動服務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9):845.
建國以來,醫院的建設多由國家及地方財政承擔,由于財政投入的延續性隨著國家收入水平及預算分配側重的不同而不斷改變,部分醫院建設也因此受限,沒有科學具體的發展規劃,大部分醫院的建筑以搭積木形式逐年發展形成。由于上述原因,醫院以往建設缺乏總體規劃的統一指導,建筑布局零亂分散,各種功能之間關系不夠清晰,從而造成醫院院區內各種人流、物流混雜,相互交叉、導致醫院建筑凌亂無章。且由于新興學科和診療技術、治療設備的不斷發展,國家醫療規范的的不斷完善,使大量醫院不但達不到醫院建筑標準的要求,更不能滿足現代化醫院發展的需要。原有的醫院建筑呆板簡單,缺少專業標準和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基礎設施陳舊落后,在醫療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醫院舊模式的建筑已不適應現代化醫院建筑的要求,也給醫患帶來了不便,影響了醫院的服務質量,也影響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改建計劃的可行性論證
在醫院整體改擴建前,要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論證,首先要對醫院現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出醫院建筑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調查的內容包括:
1)醫院現有的土地面積,醫療使用建筑面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附屬用房面積、綠化面積等。
2)現有開設專科數量、使用面積、醫技科室數量,使用面積及設備情況。
3)近年來門診量、住院人數、醫技科室的診治量。
4)醫院現有的開放床位數和發展的目標床位數。根據調查的情況參照國家醫院建設設計標準結合醫院的實際,進行詳細地逐項論證。確定醫院現有的土地是否滿足發展需要,如滿足則繼續逐項論證。經論證找出醫院目前醫療建筑存在的問題后,結合醫院的實際確定改擴建項目。
3、方案的可實施性
作為大型醫院的改擴建工作,勢必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總體規劃方案在保證科學合理先進的前提下,必須具備可操作性.大型醫院一般現狀情況都比較復雜,制約因素比較多,總體規劃設計中必須分析現狀中的各種條件,制定出的總體規劃方案,應具備良好的操作性,不應影響醫院平時正常的醫療服務工作。
4、方案的可持續發展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建筑領域,生態建筑,綠色建筑,建筑的可持續性越來越多的被提及,對于醫院建筑總體規劃而言,其可持續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進性,滿足醫院在一定時期內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方案應保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隨著醫療科學的進步,醫院的建設勢必存在更深刻的變化,因此在總體規劃方案設計中必須為以后的發展留有充足的空間。
5、整體規劃合理布局
近年來,國內外多采用密集型的總體布置,過去傳統分散式的布局,已為組團式建筑群所代替。現代醫療診斷治療服務要求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現代醫療服務中主張方便病人,提倡高效。因此,要求有嚴格的時間安排,緊湊的診斷治療程序,要求在醫院的規劃布局中減少相關功能科室之間的距離,以方便病人,縮短院區工程管線從而降低能耗,節約能源。面對城市用地日益緊張的情況,也要求醫院總體規劃盡可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間。醫院改擴建是以總體規劃指導單體改建,是完善門診、住院、醫技、后勤供應之間高效整體性的連接,構筑通暢的醫療交通流線,拓展醫療空問的實踐。在整體規劃中應重視以下問題:
1) 規劃建設停車場。進入21世紀,人民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擁有私家車不再是夢想,私家車擁有量增長速度驚人,汽車已是部分人們工作生活的工具,醫院是一公共場所,必須具備一定規模的停車場。將來醫院門診量的大小很大程度取決于停車位的數量。在醫院的建設中應充分地利用空問和地下,建設停車場。
2) 規劃建設專用的交通路線。在規劃中為了規范醫院的交通次序,預防院內的交叉感染應設計專用的交通路線。醫生專用路線,是為醫生工作、生活、學習的道路。機動車專用路線,是直通停車場用于門診、住院、探望人員停放車輛的專用路線。就醫人員專用路線是門診、住院、探望人員的專用路線。污物與太平專用路線是預防院內交叉感染和尸體運出造成驚恐而設置的專用路線。
3) 科學合理地規劃醫院的功能區域是醫院改建的關鍵,建立合理的功能區,協調門診、醫技、住院的建筑聯系,縮短距離,順暢通道,便于管理、方便治療、有利于醫療資源共享,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率。建立聯系通道可以平行設置,也可以垂直設置。
6、人性化建筑與環境
隨著大量高技術含量的醫療設備的開發利用,大大提高了醫療效果,但在這些高效精密的技術背后,也隱藏著情感的空虛和冷漠,也存在著使醫療失去人性的憂慮。
1) 門診的改建:門診是醫院的窗口,是病人和病人家屬前來就診的第一站,它的環境直接體現醫院的形象,同時為就醫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是醫院責無旁貸的責任。門診的改建應在符合《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的同時,盡量體現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指導設計,達到使就醫人員從進入醫院開始就能體會到醫院對他們的重視和關懷的目的。重視就醫人員工作環境人性化設計的同時,更應重視醫護人員工作環境的人性化設計,因為醫護人員長期在醫療環境下工作,關心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證診斷質量的關鍵。
2) 住院病房的改建:住院病區應按醫院建筑設計規范的要求設置住院病房和輔助用房,還應根據科室特點的不同,進行無障礙設計和不同風格的裝修。病房設置在樓上時,外窗應安全設計。同時應考慮由于住院病人不等于全部喪失活動能力,病房相對活動空間比較小,有條件選擇朝陽面設置陽光室,為病人創造室內接受陽光照射的條件。建議設置病區小餐廳、供輕病號和陪護人員使用,并設置會客廳等輔助用房。病房衛生間要按雙人設計,因為病人需要護理人員為其洗澡,同時配置病人專用墻坐凳、扶手、緊急呼叫按鈕等安全措施。目前大多數醫院病人陪護工作還是由親屬承擔,短時間內大部分醫院還不能達到無陪護治療的狀態。醫院治療病人重要,關心陪護人員同樣重要。醫院改建、設計病房時應考慮陪護人員使用空間。
3) 醫技科室的改建:隨著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大部分醫院醫療設備更新,新設備對機房的要求更加嚴格。原有機房的使用面積、射線防護、電磁屏蔽等均不能達到規范要求。改造原有機房應按機器生產廠家提供的技術數據,由專業設計部門進行設計施工,并經技術檢測驗收部門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舊式機房大多數只重視防護,不重視人性化裝飾設計,候診室、治療室環境過于嚴肅,造成增加病人的恐懼感,不利于治療。新改建的治療室引進家裝概念,通過裝修和裝飾創造出溫馨安逸的治療環境,能有效地緩解病人心理緊張,有利于病人的治療。
4) 環境改造:設計制訂醫院總平面規劃圖,規范院區的市政工程建設,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醫院的園林規劃建設。利用美好的景觀規劃,充分體現現代化醫院的人文關懷及舒適的空間感受,帶給病人良好的就診、休養體驗。
深入一線:打造新的兒童醫院
作為后勤副院長,奚益群主要負責醫院基建、后勤、安保、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后勤保障質量先行,擔任副院長之初,她將持續改進后勤保障工作質量、確保后勤管理質量有效控制作為工作重點。為夯實后勤保障管理質量基礎,她主導醫院后勤部門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將后勤管理制度、作業流程標準化,并在標準化的制度、作業流程的基礎上,以信息系統為支撐開展后勤績效管理,大大提高了后勤服務質量與效率。她重視后勤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她的大力倡導下,上海市兒童醫院建立了功能全面的大后勤信息系統平臺,為醫院各項業務開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與保障。
建設目標:為使用建筑的人滿意
醫院項目規劃初期,設計定位是重點,通過調查,奚益群認為:“建醫院,首先需要考慮建設目標,建設目標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使用這個建筑的人。建一所漂亮的醫院容易,但使用這所建筑的人感到滿意才是我們的追求的目的。”所以她要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調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奚益群覺得需要調查的工作龐雜繁復。
首先是醫院服務的對象,由于兒童醫院的特殊性,醫院服務的對象其實既有患兒又有家長。家長所要求的服務流程便捷、醫療技術先進,以及兒童所要求的色彩、童趣、安全性怎樣在規劃設計中綜合得到呈現。
“磨”出來的精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施工^程中,奚益群要求醫院后勤管理人員實時跟蹤建設全部過程,對流程、程序、設施進行檢查并及時修正。在優化流線的問題上,奚益群曾多次組織考察學習。奚益群說:“好的建筑流線不是權威一次畫出來的,而是不斷思考、不斷深化修改“磨”出來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借鑒別的醫院先進經驗,不斷開拓思路,醫院建設才能趨向完美。”
醫院建設項目存在建設周期較長的特點,在建設施工過程中,由于新技術不斷產生、新規范不斷頒布、質控要求逐步完善等,必然存在對建筑設計的變更、調整要求,一旦方案因業務需要或其他客觀因素進行調整就會出現矛盾。一會影響建設工期,二會增加造價。作為建設項目管理者,奚益群嚴謹對待設計變更、調整要求,認真考量設計變更對總投資控制的影響,既不機械化地否決、也不無原則地響應,科學、合理把握設計變更。項目資金雖然緊張,但工程的核心設備、材料品質不能降低,通過方案的優化,材料、設備的詢價對比選型,針對不同區域,制定不同標準,保證項目核心品質。
創“雙優”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目標
在“工程優質”方面,奚益群從狠抓質量、安全,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入手,對工程關鍵工序跟蹤檢查,不放過任何潛在的問題。在“干部優秀”方面,她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公開招投標與設備材料供應商遴選工作,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資源在市場中配置”,做到規范行為,廉潔自律。
新院竣工后,奚益群仍在聽取來自上級單位、兄弟醫院及社會各界的意見,面對如潮好評,她依然謙虛謹慎:“沒有一個建筑能夠做到完美,希望大家能給這個醫院多一些批評和建議,兒童醫院面對的是兒童,我們的要求一定會更高。”
獲獎者所屬醫院:上海市兒童醫院
上海市兒童醫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兒童醫院,前身是由我國著名兒科專家富文壽及現代兒童營養學創始人蘇祖斐等前輩于1937年創辦的上海難童醫院,1953年更名為上海市兒童醫院,2003年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醫院職工1000余人,2013年度門診量約140萬人次,年住院病人約2萬3千人次,年手術例數約1.9萬。2014年3月投入運營的瀘定路院區位于普陀區長風生態商務區,毗鄰普陀區婦嬰保健院,北靠同普路,東鄰瀘定路。普陀院區占地面積約39畝,核定床位550張。北京西路院區占地面積1.59公頃,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核定床位150張。2013年4月28日普陀門診部啟用運營,自2014年3月始為兒童康復中心,為患兒提供包括聽力殘疾、視力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的康復治療。
上海市兒童醫院普陀新院外觀
上海市兒童醫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甲等兒童醫院,建立于1937年,是中國第一家兒童專科醫院。隨著兒科醫學的不斷發展,醫院原北京西路院區1.59公頃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70張實際開放床位的規模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兒童醫療服務需求。2009年,根據上海市政府關于兒童優質醫療服務資源的整體規劃布局,選址上海西北角的上海市兒童醫院普陀新院由上海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準立項。上海市兒童醫院普陀新院占地面積2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500平方米,設計床位550張,設計門急診量65000人/天,項目總投資為44931萬元。
集歷史傳承與綠色生態為一體的建筑設計
上海市兒童醫院瀘定路院區地處上海市首批重點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中唯一以“生態”為主題的集聚區――長風生態商務區,與長風公園、蘇州河為鄰,北靠同普路,東鄰瀘定路,南側和和西側為規劃公共綠化用地。基于老院新姿、與周邊環境相容性的思考,突破有限的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的限制,設計理念通過對建筑外立面局部細節的處理和內外空間中各種物態元素的有序轉換,在體現醫院厚重歷史文化沉淀的同時,打造高效、低耗、平衡的綠色生態建筑環境。
半集中、遞進式建筑布局
醫院建筑整體由1層高級專家門診樓、4層門急診醫技樓和13層病房樓組合而成。三棟獨立的樓宇緊貼而建,如為一體,由南往北、自西向東半集中式、遞進式依次傳遞,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光照環境。每棟樓宇既獨立又有聯系,之間利用多種形式的內院和連廊進行過渡和銜接,實現功能和使用上的分合有致,集約化各部門資源,提高運行效率。空間布局重視開闊、明亮、動靜結合的景觀視線,以下沉式廣場、生態主題園、童趣內庭院、屋頂花園的多層面錯落景觀布置,使安全性、舒適性、人文關懷的設計目的在有限的空間實現了生動的表達。
層次豐富的立面造型
醫院建筑外立面采用暖色基調,以極具歷史感的新英格蘭風格哈佛紅面磚作為主要材料,輔以面磚立體拼貼的變化。東西立面以簡潔的豎向線條結合經典的長窗元素,表現挺拔提升的建筑視覺效果。裙房采用統長玻璃窗作為立面材料,輔以面磚的鋪貼,增加建筑的虛實感和層次感。整棟建筑在給予患兒穩重、安全的就醫體驗的同時,凸顯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優秀醫院的現代華彩。
綠色生態的宜居環境
設計師注重通過對大自然賜予的風、陽光、雨水、植物的有效利用和能源之間的循環轉換,使人、建筑和生態環境三者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系統,積極營造適于患兒休養的自然、人文環境。太陽能熱水系統:在裙房屋頂上設置太陽能集熱板,太陽能集中熱水供水系統采用強制循環間接加熱,每日產60℃熱水量45立方米供生活熱水使用。雨水回收系統:收集雨水進行簡單的消毒處理,回用于室外綠化澆灌、道路澆灑、地下室停車庫地面沖洗,使雨水循環利用。生態景觀系統:各建筑功能區之間建設生態庭院,提升空間視覺效果,提高采光、通風效率;地下餐廳結合景觀下沉式廣場,引入自然采光及通風;屋頂綠化以硬質場地和草坪灌木植被為主,間插種植壇及休閑設施,體現建筑與生態環境的有機融合的同時,為屋頂和墻體提供保溫和隔熱作用,有效減小建筑物墻體的日光反射,降低能耗。
基于兒童患者特殊需求的內部設計
打破醫院是一個冷冰冰、充斥著消毒水味道的公共場所的傳統印象,室內裝飾通過色彩的補丁、幽默的方法、童趣的畫面和藝術的氛圍,創造“希望”、“夢想”、“未來”的整體環境氛圍,渲染積極向上的內心世界,在安撫患兒因疾病而產生的不安情緒的同時,更對治療效果起到無法估計的良好輔助作用。此外,為滿足患兒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多層次需求,醫院從細節入手,給予患兒醫療安全、色彩安全、物理安全、化學安全、生態安全、空間安全和家庭關懷多角度的人文關懷,為患兒積極打造恢復健康的夢想之地。
兒童專用設施配套
醫院在門急診、病房均配備了兒童專用設施。門急診各樓層內,哺乳室的設置解決媽媽和患兒的后顧之憂。病房內,配備有淋浴、嬰兒換洗臺等的母子淋浴室滿足患兒與家長的特殊需求。病房的兒童視野窗臺、兒童專用桌椅,以及覆蓋全院公共區的兒童衛生潔具、兒童安全扶手的配置,充分體現醫院對兒童特殊生理需求的尊重。
“一米世界”的兒童視覺識別系統
醫院在以母愛、微笑、關懷為主題建設基于角的視覺識別體系的同時,充分考慮兒童的視覺識別能力和高度,借助大色彩渲染、卡通元素的引入,以離地90cm-150cm為基準,在門診及病房區域構建兒童“一米世界”的視覺識別導視系統,便于兒童觀察,充分識別導視信息。
童趣溫馨的個性化樓層設計
一改傳統的白色,醫院抓住兒童天生對色彩敏感的天性,以分區施色與統一施色相結合的形式,輔以卡通形象的引入,對門診、病房每一樓層進行個性化設計。
海洋、森林、卡通,門診在以樓層為單位,對每一樓層施以不同色彩、輔以不同輸出主題的同時,對輸液區、部分功能檢查室等患兒較為懼怕的區域,大面積引入卡通元素,柔化氛圍。在使用率較高的放射科、B超室、心電圖室的部分檢查室內,用孩子們熟悉的卡通形象代替原本冰冷的白墻,從而吸引患兒的注意力,舒緩緊張情緒,更好地完成檢查。輸液區的輸液椅和輸液床是擁有多種色彩的優質環保軟包,墻面是陽光愛心志愿者傾情奉獻的童趣主題畫,墻畫與多色彩的軟包相結合,營造童趣化、卡通化的氛圍,舒緩患兒的緊張心理。此外,醫院在門診區域選擇多塊大幅墻面,設計制作了兒童畫展示墻,這些由陽光愛心志愿者和社會愛心兒童聯合呈現的作品,不僅緩解了患兒對醫院的恐懼心理,更是傳播著愛與希望。醫院病房的每一樓層也都有自己的主題色和卡通形象,綠色、橙色、黃色、藍色、粉紅色……猴子、獅子、木馬、小鳥、企鵝、大象…..鮮亮的色彩,形態各異的卡通形象,地面的動物腳印,有效柔化高技術的診療環境,舒緩患兒的緊張心理,使患兒更好地配合治療。頂、地、墻的空間變化和接近兒童認知的個性化設計便于兒童記憶和識別,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走失的作用。
兒童專屬活動天地
候診的漫長、無趣、焦慮,住院時遠離家人的孤獨、陌生環境的緊張、疾病的痛苦成為了兒童在醫院的常有感受。為此,醫院充分考慮兒童活潑好動、富于探索的天性,盡可能的挖掘空間、搭建兒童互動交流平臺。在門診區域,利用連接樓與樓的庭院,布置可供兒童自由、安全嬉戲的軟地坪兒童樂園,配置適合幼童的安全型兒童活動設施。在病房區域,構筑陽光愛心小屋,開設健康影院、放置角色扮演玩具,搭建愛心志愿者平臺等,淡化兒童疾病、住院的不愉快心理感受。
精簡高效的就醫流程
關鍵詞 : 醫院改擴建總體布局分期建設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插圖1
1引言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城鎮人口的不斷擴大,推動了醫療設施的建設。改擴建的醫院大多位于市區,用地面積有限,在實施過程中,如何保證醫院在正常運作不受干擾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最終形成合理的規劃布局,是醫院改擴建首要解決的問題。現以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改擴建設計實踐為例,對醫院的改擴建設計作初步探討。
2 工程概況
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是通州區集醫療、醫學教學及醫學科研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醫院占地面積42.04畝,原有建筑面積36132平方米,現開放床位400張,年平均門診量21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4萬人次。為滿足社會和醫院的發展需要,準備擴建門急診醫技樓和住院樓,并對總體進行規劃,擬按三級甲等醫院規模考慮,改造完成后將開放1000張床位,設計日門急診量2000人次。
3 現存問題
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建于20世紀50年代,醫院建設缺乏總體規劃的統一指導思想,各功能關系之間流線分散,聯系薄弱;醫療面積遠遠達不到目前實際的需求量;且建設時沒有遠近期的整體用地規劃而造成較為被動的局面,以致醫院未能形成逐步完善的現代化醫院建筑群體形象。
通過對醫院總體情況的分析,現總結出在改擴建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3.1 用地受限
城市大型醫院的改擴建往往具有功能復雜,規模龐大的特點。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床位規模達到1000床以上,總建筑面積超95000平方米,且門急診樓、醫技樓、病房全部改擴建。而醫院又位于市區,用地狹小成為醫院改擴建進程中的難題,給總體規劃帶來了更多的限制與困難。
3.2 保證日常醫療活動
在原址上改擴建醫院的同時,還需面臨的困難就是建設與日常醫療活動之間的矛盾。改擴建不能影響日常醫療服務,必須做到建設期間不停診,不停床。
3.3 增加各功能面積
現門急診樓人滿為患,病房樓床位數少,就醫環境惡劣,且醫技用房面積嚴重不足,已經制約了醫院的發展。
3.4 有效停車綠地面積少
院區汽車停車位也嚴重不足。院區原有建筑占地面積大,因交通流線的不合理使得綠地的有效利用率大大降低。
4 設計原則
通過對上述現狀問題的分析,設計中以新建和改擴建相結合,綜合統籌考慮,確立以下總體規劃設計原則:
4.1 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
大型醫院現狀復雜,制約因素較多,其改擴建工程,勢必是一項繁復的綜合系統性工程。使之具備可持續性及可實施性,不影響醫院正常醫療服務工作的展開,且實現醫院的長遠發展。
在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的設計中,可持續性發展體現如下:
1) 盡可能將首次建設的各項成果,尤其是環境成果全部延續保留下來。根據實際現狀,確定保留現有住院病房大樓、后勤供應樓。
2) 增加醫技用房面積。醫療技術是現代科技綜合應用的代表。因此醫院建筑具有醫療技術和建筑技術的雙重技術特征。
3) 最大化的利用場地。根據醫院自身的發展和特有的規律,將醫院建設規模與用地矛盾一次性解決,形成有效的發展圖式。用盡可能少的環境資源換取最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4.2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觀念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和社會發展的人文基礎,而作為重要社會服務的醫療建筑,更應體現這一原則。
4.3 分期建設的原則
醫院改擴建工程不應僅考慮單體或局部工程的設置,而應在合理的總體布局前提下進行,在保證醫院正常運作下分期逐步完善,以適應發展要求。因此醫院將實施分期建設,保留現有住院病房大樓、后勤供應樓,一期新建門急診大樓,二期擴建住院病房大樓。
4.4 合理總體布局的原則
作為一種專業技術性極強且功能復雜的建筑類型,醫院建筑的總體布局應充分體現各功能的特定需求,實現合理分區而又聯系方便。
醫院整體布局上通過規劃中的南北向主通道,將門診、醫技、原有病房大樓、新建病房樓等各部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使各功能部分之間聯系緊密又不互相影響。門急診樓分別設置于主入口廣場的北側,避免人流交叉干擾,并方便就醫者就診。醫技設于門急診樓內,與門急診樓、住院樓、急診部形成便捷良好的關系。后勤綜合樓布置在基地西側,與住院大樓、門急診醫技樓形成品字形的空間布局,做到合理人流物流,潔污分區,減少與控制交叉感染。
插圖2
5 操作步驟
依據規劃保留原14層病房大樓,提供床位數400張。一期新建5層門急診醫技樓,建筑面積36000平方米,提供床位120張;二期擴建病房樓,建筑面積39540平方米,高22層,提供床位650張。總體規劃中,采用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方式,經兩個階段的分期建設,逐步形成擁有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現代化醫療建筑,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5.1 一期建設
一期工程主要解決門急診樓、停車面積少所引起的看病難問題。在原有門急診樓北側新建一棟五層門急診醫技樓,底層布置門診大廳,掛號收費和中西藥房。二~四層為各科診室,每個樓層設四個分診區,在中部通過共享空間休息區相連通。五層為醫院辦公用房。兒科入口和傳染科入口均單獨設置在北面,避免交叉感染。
急診用房位于底層東側,出入口醒目,方便危急病人的救治。急診人流和急救車可以方便的由東面急診入口進入急診大廳,與主入口人流車流互不干擾。急診大廳寬敞,有通道直達搶救室、手術室及各診室。急診藥房和門診藥房共享,避免重復設置。
醫技用房位于底層和二層的西側,底層為影像中心,集中設置X光、CT、MRI機房。二層為物理診斷中心,集中設置超聲波、心電圖及內窺鏡檢查,極大的方便了門診病人。腫瘤專科樓單獨設置于門診醫技樓的西側,直線加速器室位于地下一層。
病房樓與門急診醫技樓之間為醫院主入口廣場,保證病房樓與門急診樓始終保持一定的間距。病房樓南面與周邊建筑在保證一定的視線間距基礎上,留出了部分施工場地。
5.2 二期建設
二期工程主要解決病房數量不夠引起的住院難問題、停車難問題及全院景觀問題。拆除原門急診樓和醫技樓,緊貼原病房樓新建二十一層病房樓,使新老病房樓無縫連接,形成一個整體。可共用電梯廳。
底層布置出入院部,二層為全院手術區,新舊手術部形成一個整體,最大化的共享資源。三層為技術層,四~十五層為住院病房。每個樓層設置新老兩個病區,每個病區設40張床位,兩個病區可分可合,在中部通過綠化休息區相連通。各病區內部以復廊為主。朝南布置病房,醫護用房布置在北側,病房以雙人病房和三人病房為主,少量布置單人間。
考慮未來的發展需求,在新征用的糧食局地塊上,新建婦女兒童中心。自成一區,獨立設置出入口,避免兩次交叉感染的可能。此區域緊貼全院中心綠化帶,可根據兒童的心理需求做出更多的活動空間。
新建主入口廣場,減少地面停車改善醫院地面環境,形成景觀走廊。
插圖3
6 結語
醫院建筑的改擴建設計是一項內容廣泛的系統性工程,目前國內大型醫院在改擴建過程中往往遇到不少難題,首先要根據醫院的發展思路,確立完善的總體規劃,才能使各階段的改擴建始終保持醫院醫療服務功能的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再次采用分期實施,并預留出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最終體現整體醫療群體建筑的形象。醫院的改擴建是非常繁復的工程,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總結經驗并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超大型、綠色生態、分期建設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impro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update, the scale of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 and go to a doctor, medical pattern, also changed a lo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come up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super large (1000 bed above) hospital project. The use of large hospital,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design i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Keywords: extra-large, green ecological, stages of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Q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項目背景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宿遷市政府根據衛生區域規劃,結合宿遷市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立足宿遷、依托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整體新建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保健、急救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新建醫院總床位數1200床,總建筑面積19.8萬平方米,建筑最高22層,設停車位1000輛。
建設用地位于宿遷市北部,整個用地約330畝。建設用地北側緊鄰京杭大運河,西北側為駱馬湖,南側為古黃河,并且建設用地北部和南側均設置城市綠化帶,整個用地環境優美,得天獨厚。用地西側為140米規劃城市主干道--環城西路,南側為50米規劃城市干道,北側為京杭大運河二線大堤,交通便利。建設用地狹長,西側臨路面距離較短,醫院的主要出入口設在南側規劃城市干道上。
2. 設計原則
體現新時代醫療中心的現代化水平,創新、超前的意識。
體現對醫院內的各類使用者的人文關懷,創建適宜的就診、工作和學習人性化空間。
尊重地方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
打造綠色生態醫院。
3. 總體規劃
3.1.功能布局
醫療區:
根據用地的地形特點結合醫療功能,將門急診、醫技、病房組合成綜合體,門診、醫技、病房通過醫療主街相聯系,盡端式布局使各醫療功能直接與主街發生關系,流線緊湊清晰。病房采用匚型板式布局,通風采光良好,同時有極佳的視野。沿醫療主街方向設置預留發展用地。
根據功能需要將綠化景觀分為動區和靜區。院區南側以東區為主,為門急診出入口,住院部出入口,設置綠化廣場。院區北側為靜區,設置中心綠地、小橋流水,景色宜人,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養環境。
感染門診獨立設置于用地西側,位于下風向,對周邊建筑影響小。
行政科研樓設于門急診醫技病房樓與生活區之間,與二者連接緊密。
高壓氧艙設于醫療區東側,獨立設置。
后勤區設于醫療區東側靠近污物出口,避免交叉污染。
生活區:
沿運河設置三棟點式專家公寓,視野良好。
3.2 交通組織
出入口:院區共設四個出入口。南側規劃道路設置門診急診入口和住院部入口,北側京杭大運河二線大堤設置污物出口,東側規劃環城西路設置專家公寓入口,使各種車輛能最便捷地到達目的停車區域,以減少在院區內的穿越。
道路:沿院區設車行道路,串聯所有的功能分區,解決就診、急救、探視、工作人員的車行和貨物、廢棄物等運輸的需求,同時設環形道路滿足消防車的通行。人行道路在與車行分開,實現人車分流,減少相互干擾。
停車:全院區停車1000輛,門診入口和住院部入口就近設置地面綠化停車場,急診入口設置急救車停車位,門急診醫技病房樓地下一層設置雙層機械停車,解決醫院大量停車的需求,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3.3空間設計
建設用地為東西長南北短的狹長用地,本方案門診、醫技、病房等功能沿南側規劃道路沿街依次展開,形體舒展。沿街22層和17層病房樓顯得雄偉挺拔,與行政科研樓遙相呼應,形成完整立面形象:錯落有致,大氣端莊。西側沿街立面形象也不乏穩重大氣。在沿運河一側,也呈現出有韻律的城市天際線。
規劃后的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沿著京杭大運河呈現啟帆遠航的態勢,象征了新世紀現代化醫院面向未來,生命之舟滿載希望,即將遠航。
3.4景觀規劃
充分利用京杭大運河和綠化帶景觀,在用地北側形成景色優美的集中綠地,利用水這一生命之源為設計主題,沿建筑展開方向,蜿蜒涓涓細流,圍繞于建筑群中,與北側京杭運河相呼應。利用建筑形體的打開與轉折,將綠化和水系引建筑內部,將醫療主街,候診區域,休息區,餐飲區,沿綠色景觀設置,創建一個與自然融合的人性化醫療空間,讓病人更多地感受到綠色,減緩病人焦慮情緒,減少對醫院的恐懼心理。宜人的環境還為醫護人員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3.5一次規劃,分期建設
醫療區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門急診、醫技、1000床病房樓、高壓氧艙、感染門診、行政科研樓及后勤保障。二期設置1000床病房樓。為使建設周轉更為經濟高效,一期建設時出入院大廳設于一期病房樓下,滿足1000床病房需求。待二期建設時,將出入院辦理移至新建出入院大廳,原一期一層可設置為急救的擴充或服務設施,滿足醫院發展的需要。
3.6生態策略
結合可持續性綠色設計,采取了多種綠色技術。例如:種植屋面,生態沼澤地,降雨雨水處理,滲透路面,減少熱島效應,提高水利用效率和能源效率。
4、建筑設計
4.1功能區域布置
門急診醫技共四層。
一層布置門診大廳、門診科室、體檢、急診中心、影像中心、介入中心,出入院大廳,餐廳。
急診中心、兒科和體檢均有獨自對外的出入口。
二層沿主街兩側設置門診科室、體檢、急診輸液、急診留觀、急診ICU、門診輸液、功能檢查、檢驗科。
三層設置門診科室、體檢、病理科、血庫、中心供應、中心藥房、門診手術、內鏡中心、血透中心。
四層設置門診科室、體檢、手術部及手術醫護輔助用房、ICU。
五層為設備層。
六至二十二層為一期病房護理單元。
二期病房一層為出入院大廳、藥房、康復。
二期病房二層為CCU和日間化療。
二期病房三層至十七層為護理單元。
地下一層設置放療中心、核醫學、營養廚房、太平間、停車庫(機械停車)、設備用房。
4.2功能分析
分功能區域的布置遵循現代醫院的發展模式,減少微觀流程相互穿越、又實現了專科細分、相互支持和資源共享。門診和各類檢查科室之間;門診輸液與急診輸液之間,手術部與ICU之間;手術中心和中心供應、血庫、病理科之間關系緊密,通過最近的平面布置和交通組織加強之間的聯系,減少穿越和增加效率。
醫療主街使各功能科室之間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各科室盡端式布局使部門間相對獨立,醫療主街與科室之間為開敞的候診空間,候診廳面向主街和庭院,帶來良好的就醫環境。
使醫生和患者各行其道的雙通道式設計,保證了各自診療環境和學習環境。
急診中心:將急診和急救分開設置,急救的綠色通道,可保證危重病人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救治。在急救中心電梯可直達手術部,滿足危重病人的緊急手術的需要。急救中心與影像中心比鄰設置,更有專有通道直接相通,便于急救病人的快速檢查。
手術中心:共設有40間潔凈手術室。采用梳狀多通道的布局,醫生設單獨出入口,手術部與各ICU間同層布局,既可避免術后感染,又是對危重病人的尊重。
護理單元:病房每層設兩個護理單元。每個護理單元設40個床位,均為單廊式布局,采光和通風良好,極大的節省了能源。大多數南向布置,部分北向布置,可面向古黃河、京杭大運河及駱馬湖,具有良好的景觀朝向。活動室區設于兩個護理單元中部,寬敞明亮,可遠眺駱馬湖,風景極佳。醫護用房成區域設置,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條件。
4.3醫療區內的交通組織:
由于醫院內各種人流、物流量大而頻繁,整個醫療區通過各層主街、電梯和扶梯構成的水平和垂直的交通網絡,將人流物流分層分流。
就診及住院病人流線:病人活動區域沿景觀布置,通過各層的醫療主街、垂直交通體以及病房的人行通道和病人用垂直交通體組織交通。
醫生流線:設置醫生專用區域及專用電梯組織交通,使醫患分流。
潔凈物品流線:通過醫療主街、電梯、手術室專用潔梯及病房樓內的醫生專用電梯組織清潔品流線
污物流線:通過門急診醫技樓內的內部通道和電梯及病房樓內的污物電梯組織污物流線,使潔污流線分離。
4.4造型設計
基于南方建筑的表達,部分空間開敞,使建筑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風,同時將外部環境引入室內,可改善室內就醫環境,并起到了節能的效果。
建筑形象一氣呵成,錯落有致,大氣中凸顯精致,穩重中帶有靈動,多層次綠化景觀與建筑群體渾然一體,創造出和諧醫療環境。
摘 要 整體護理觀是指導護理實踐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必須轉變管理者的整體護理觀念,從建設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入手,用整體護理觀規范臨床護理工作,從而不斷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推進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工作健康深入地發展。
關鍵詞 整體護理觀 提高 護理質量
落實整體護理觀,建設高素質的護理隊伍
整體護理觀是與新的醫學模式相適應的護理模式,需要高素質的護理隊伍。為此,多年來,我們堅持把建設高素質的護理隊伍放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護士長隊伍素質:實行了護士長競聘上崗,通過競聘讓一批年輕有為的業務骨干走上了護士長崗位,使我院護士長的平均年齡達到了34歲,大專學歷占98%以上。
強化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我們制定護理人員培訓方案,一是將護士長有計劃地送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或參加各級各類護理管理學習班;二是護理部利用院內現有的護理資源,采取了院內進修輪訓等方式,讓普通科室護理人員從服務理念上,新技術、新業務的學習上、重患病情觀察與護理上,不出院也能得到學習與提高;三是護理部把強化護理人員的“三基”訓練考核,一直是當作落實整體護理觀的重要內容來抓,從崗前教育培訓直至上崗后的繼續教育都始終長抓不懈。
落實整體護理觀, 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規范臨床護理交班,開展人性化護理服務:為此,護理部對這項臨床護理工作進行了全院規范,一是晨會背誦式站立交班,體現出護理人員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大家集中精力進行交班,使在崗護理人員都能了解病區病人情況;同時背誦式口語化的交班,又增加了護理人員夜間巡視病房的次數,提高了夜間護理質量。 二是床前交班,護理人員列隊入病室,夜班護士向病人問好,交接班護士認真交接夜間病人情況,護士長進行補充指導。這一日常護理工作的規范,保證了整體護理的工作質量。
規范晨間處置時間,體現人文關懷:為了確保病人的休息,體現人文關懷,我們在充分摸底調研的情況下,規范了全院各療區晨間護理的時間范圍,保證在不干擾病人休息的前提下,完成晨間處置工作。
規范住院病人第1瓶用藥時間,解決病人最關心的問題:我們要求科室結合本科實際,調整不同崗位護理人員的上崗時間,保證長期醫囑的第一瓶液體在上午9點30分之前靜點。
規范病房管理,給病人創造溫馨舒適的休養環境:護理部制定病房管理規定要求護理人員在病人午休時、21點熄燈時,打地燈拉窗簾,讓病人從細微之處感受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
規范服務行為:醫院為護理人員配備了上崗必備的化妝盒、頭飾、要求護理人員施淡妝上崗;同時還請專業禮儀老師進行禮儀知識講座,根據護士職業特點,實地示范、演示常用姿勢、禮節、語言,增加感性認識,促進了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落實整體護理觀,不斷提升臨床護理質量
實施整體護理查房,重護理程序的運用:護理部對整體護理查房進行了規范,多次舉行觀摩查房,既提高護理人員應用護理程序的思維方法的能力,促進護理人員從心理、社會、精神等全方位的角度去實施護理照顧;另一方面也通過護理查房床邊指導,讓病人了解自己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自我康復、保健的知識。
實施健康教育,為整體護理提供支持:護理部積極爭取,院里給予了大力支持,為各科室配備了《病人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叢書,并利用床頭交班、整體護理查房等形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床邊指導培訓,使護理人員擔當起健康照顧者、教育者、管理者、咨詢者等角色。
開展專病專護,提高護理工作的技術含量:我們有選擇地在重點科室的業務骨干中開展了專病專護工作,從專病的定向到資料積累及臨床實踐,促進了臨床專科領域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使護士在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技術性護理的能力和相應經驗的積累,以及提供更為連續化、個體化的護理服務等方面,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
強化科研意識,提升護理服務能力:護理工作是一門集專業技術和服務藝術為一體的工作,護理學研究的領域涉及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各方面。多年來,護理部注重引導臨床護理人員開展護理新技術的研究,增強了護理人員的科研意識,每年都有十幾項護理科研項目獲省市局獎勵。同時完成了體外循環心臟手術、重癥監護、介入治療、干細胞移植、腎移植等項目護理,積累了豐富的護理經驗,使護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