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職業素養的認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現代經濟社會高素質 職業人才 高職院校
中國改革開放已逾30年,這30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黃金期,尤其是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從2000年的不足5%上升到2009年接近13%的水平。但是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我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推進從低端制造產業向高端科技創新型產業的轉變,著力推動經濟進入到內生增長和創新驅動雙循環的發展軌道。
過去30年,我國眾多的勞動力資源在提高外貿競爭力、增加國民收入、創造與積累財富上發揮了一定的優勢,但伴隨現代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人口大國”會逐漸成為負擔,而“人才大國”方能顯現出其在激烈競爭中的持久影響力。正如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次教育部長會議上,時任教育部長的陳至立所強調的“中國面向21世紀教育的目標是:通過改革創新和跨越式發展,把人口負擔變為寶貴的人力資源。”為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加快建設人才資源強國,我國政府最近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了育人為本的工作方針,這是指導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
而經濟社會前行的主要生命力就是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既包括高端科學研究人才,也包括高技能職業人才。但目前在我國7000萬技能工中,高級工僅占4%,而在德國、日本等國的技能工中,高級工以上的人才占到40%,因此,在當代經濟社會的大背景下,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職業人才的思考已越來越受到教育界與經濟界專家的廣泛關注與探究。
一、培養高情商的職業人才
雖然現代人都了解情商EQ和智商IQ同等重要,但在教育領域,教師們更多側重的仍是對學生IQ的培養和提高;而在職場生涯中,更多的職業人體會到EQ對事業發展與成功的重要貢獻,這也解釋了在高等教育中會出現的一種現象,即學校里成績優異的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工作上的進步與提升有時反而不如一些成績中等的學生,究其原因,是因為職場不等同于考場,職場中的年輕人不僅要有在專業領域的知識功底,還要有堅定的理想與信念、高尚的意志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諧的溝通能力。從學校到社會,從面對循循善誘的老師到直面嚴格要求的老板,如果沒有一定的高情商,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角色轉換的。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教授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造價值大小,20%取決于智商(IQ),而80%歸于情商(EQ)。尤其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節奏加快,觀念多元,更需要復合型人才,這對剛從象牙塔里走出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嚴峻的挑戰。高職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情商素質、全面地認識自己、仔細地審視環境、堅定地確立目標、因勢利導地自我發展、寬容大度地與人相處,積極向上地調整心態、自制自律地提高素養、合理規律地管理情緒、客觀熱忱地自我激勵,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審時度勢,以最佳狀態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在高職院校的情商教育中,還應重點突出職業責任感,這是一種積極負責的心態,包括對個人、企業、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在工作中,具體表現在對技術問題、工作伙伴、潛在消費者、安全保護、產品質量等方面的責任。教育部2006年頒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比缃?,許多企業都把是否具有責任心作為選用人才的一項重要標準。
二、培養探索型的職業人才
探索是進步的源泉,中國的學生從來不缺乏智慧,但缺乏的是探索與創新能力。眾所周知,我國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中國制造”的優勢帶來的是制造環節向中國的快速轉移,帶來的是貿易額的高速增長,我國工業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從1980年的0.2%提高到2005年的8.2%,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列入世界第三位。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是采用OEM形式生產(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貼牌加工生產),由于缺乏設計與創新元素,在市場上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突出表現在“三低”:即商品附加值低、自主知識產權率低、品牌認知度低。正如經濟界所流傳的:一流的企業做品牌,二流的企業做生產,三流的企業賣勞力。因此,中國企業應盡快從OEM向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原始設計制造)和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ing 自主品牌制造)轉型,使“中國制造”逐步順利轉變為“中國創造”,這其中需要新一代職業技能人才在傳承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勇于挑戰,敢于突破。
技術員工在生產第一線,對加工制造過程更為熟悉,如果具有了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與攻關中堅的探索精神,才能真正走在時代的前沿,成為制造業的開路先鋒。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其應用不只是繼承性應用,而是創造性應用,是通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創造性地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培養探索型職業人才強調的就是突出個性,重視潛能開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江蘇省勞模鄧建軍為例,他是常州黑牡丹的一名普通機器維修技術工,但他勤于思考與研究,進廠的17年來參與的技改項目多達400多個,解決了很多生產一線中的重大技術難題,為企業提高效益作出了不凡的貢獻,被譽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高級技師。作為一線工人的代表,他三次受到胡總書記的接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新型探索型職業技能人才。
經濟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如果墨守成規,拘泥于慣有思維,將阻礙自身前進的步伐。高職學生作為未來技能型人才的中堅力量,更需要從學生時代起就注重經常開拓思路,努力挖掘潛能,形成勤于探索,樂于實踐的理念,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善于發現和認識有價值的新事物、新方法、新技能,這對于今后的工作或是自主創業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培養以能力為導向的職業人才
如果說本科院校重在培養理論功底深厚的學術型人才,強調的是知識的系統性和深度化,高職院校更應著重培養技術能力突出的應用型人才,強調知識的寬泛化,只有較寬的知識面,才能適應復雜變化的技術問題。從近幾年畢業生就業率來看,那些重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高職院校勢頭強勁;從用人機制來看,過去不少企事業單位在招聘時重文憑輕水平、重學歷輕能力的趨勢已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更青睞具有熟練技能、既能動腦更能動手的能力型人才。這種選人的理念變化通過市場配置和企業招聘反饋到社會,目前在一些高新技術密集的經濟開發區,技能過硬的高級技工收入甚至高于公司白領幾倍,如在浙江舉辦的中高級技術人才交流會上,一些企業開出20萬元年薪招聘有經驗的高級技師,這讓許多博士生都自嘆不如。為營造重視技能人才的社會氛圍,上海市每年還開展“上海市突出貢獻技師”評選活動,2008年有11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8―2009年度有50名“突出貢獻技師”享受到市政府特殊津貼。這些都說明了能力型職業人才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受歡迎程度。
在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中,不能忽略專業理論,這是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應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操作能力、職業實踐能力。此外,還應讓學生形成一種自我提升能力的意識,從而在踏上工作崗位后能通過一線技術創新的磨礪提高技術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獲得的關鍵性因素即德魯克大師所強調的“學習這種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領悟和練習”,因此高職院校應充分調動任何可利用的資源,搭建一切可以實踐與操作的平臺,促進校企更廣泛深入地合作,將學生在校學習和在企業實習的時間規范地交替進行,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職業能力,提前進入職業崗位的工作狀態。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高職教育不能單單是技能實用主義的教育,而應在能力培養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關注他們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個人才能的發揮與未來職業的發展達到和諧平衡,這就要求教學雙方在教學實踐的互動中提高智慧型能力水平。
人才培養是國之大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學家、政治家,更要有高素質的高技能職業型人才。我們應以社會對人才的真正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在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教育中,人才培養更應眼光長遠,結合中外,合理定位,提高培養內涵的高質量性和可操作性,這樣才能扎扎實實地推進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深入發展。
(注:基金項目: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資助課題“高素質職業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JSJM2010084;本文被評為第十二屆(2010年)全國職業教育論文優秀獎。)
【參考文獻】
[1] 徐月華等: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內涵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9(20).
[2]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2006.
[3] 程欣:中國外經貿三十年發展之路評析[J].江蘇商論,2009(10).
[4] 王前新:高職教育的發展與人才的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4(5).
[5] 桂德懷:長三角地區高技能人才培養戰略比較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3).
【關鍵詞】素質評價 素質現狀 培養對策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強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明確培養目標”,因此,我們在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更要強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一、高職學生職業素質評價指標的建立
職業素質是指學生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就業和成功的機會就越多。
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對職業素質進行評價是第一步,我們通過以下步驟,建立一套合理、操作性強的高職學生職業素質評價體系。第一,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檢索文獻資料、網絡數據庫檢索等方式廣泛收集各種職業素質指標,并據此建立一個盡可能全面的素質庫;第二,將林林總總的素質指標進行歸類、整理、統一定義和編碼;第三,通過反復論證,剔除掉一些相對不重要的素質;第四,通過因子分析法,最終確定了6個維度、30個問項的高職學生職業素質評價指標,其中6個維度包括工作態度、理解與學習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與社交能力和團隊精神。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調查與分析
為了了解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現狀,以及新形勢下天津濱海新區重點發展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職業素質的要求,課題組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選擇了天津市4所高職院校的在校生;同時,還挑選了濱海新區8個重點行業中的30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87份,有效問卷378份,回收有效問卷占發放問卷總數的94.5%。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我們發現企業的要求與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之間,既有一致之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1.基本情況的調查分析
97.37%的高職生畢業后將選擇就業,其中80.52%選擇求職,16.85%的同學則愿意選擇自主創業。深受學子們喜愛的行業為政府機關等事業單位、金融行業,以及商貿流通行業,選擇以上行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穩定、專業對口、朝陽行業和良好的薪酬。通過調查計算,高職學生的期望薪金為2710.9元/月,而企業普遍支付高職生的工資只有1500-2000元/月,即高職生的期望要高于現實。通過進一步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對薪金的期望來源于對自己的評價、單位的實力,以及市場行情。其中,單位實力和市場行情的評估比較客觀,而學生們對自己的評價卻很主觀。由此可見,學生的期望薪金要高于實際,是由于高職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不合理。此外,學生們普遍認為較高的綜合素質是自己就業競爭的核心力量,其次是專業技能和實習經驗,這一點和企業的看法相一致。
2.職業素質情況的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學生對職業素質重要性的排序為工作態度、團隊精神、理解與學習能力、表達與社交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企業對其重要性的排名為工作態度、團隊精神、理解與學習能力、表達與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即兩者前四項一致,而企業相對更加重視管理能力。通過進一步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單位希望畢業生遵守企業規章制麥、工作認真、踏實、能自律、有全局意識、善于團結協作、不猜測和評價自己不了解或不需要了解的事情、能與包括與自己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友好相處,尊重他人、不回避自己的錯誤、面對挫折不氣餒、誠實守信。
除此之外,課題組還發現學生職業素質的自我評價要高于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這個數據證明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很大原因,在于大學生自我評價不準確,就業定位不合理,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不僅如此,通過更進一步的調查,我們發現高職生總體職業素質要低于企業要求,其中兩者在科學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與學習能力方面差異最大,而在表達與社交能力方面供需雙方基本一致。
三、職業素質的培養對策
1.構建培養職業素質的教學體系。圍繞培養學生職業素質這一主題,高職院校應有意識地將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專業能力有機地結合,根據培養目標的能力因素和崗位要求,篩選出學科中與培養職業素質有關、使用率高的專業知識內容,并根據職業的不斷變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養綜合職業素質為目的、崗位實用性和專業針對性強的課程體系,不斷推進高職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拓展。
2.構建培養職業素質的考核評價體系。改革考試管理模式,學習領域課程的成績評價主要分為成果評定、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三個部分。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有賴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較高的自我認同感。因而,學生自我評價表現出的是學生對自己工作成果的判斷,而實質是學生通過這個環節對自己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進行反思,從而不斷改進,獲得提高。
3.提倡團隊協作,培養全局意識。在進行案例討論、專題調研或現場實踐時,將學生分成小組,由他們根據各自的素質和能力選出組長,并在組內進行合理分工,然后制定出可行的行動方案,在充分討論或調研的基礎上做好PPT,再派出代表進行小組交流,并由其它同學進行補充或評價。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4.通過校企合作,開展定單培養。高職院校應準確把握社會、企業對人才各方面的直接而實際的需求,以企業協議培養等方式實行定單培養,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來開設專業、設置課程,確定人才培養模式,最大化地實現高校人才產出結構與人才市場需求之間的自動平衡。
職業學校體育教學人文素養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是職業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體育教學之中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認識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哪些問題。其次,理解人文素養的內涵。再次,厘清體育教學和人文素養的關系。最后,提出體育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人文素養與體育教學的關系
1.人文素養
本文所指的人文素養,是指個體能夠按照社會的主流原則合理處理“我”與“他”,個人與集體、社會、國家,及自然的關系。在教育上,即指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事,使得學生在知情意行的各方面都能達到和諧,并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的目標包含兩個層次:一是顯性目標,即實現“體育”,如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熟練掌握體育的一些基本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等等;二是隱形目標,即培養具有人文素養的學生。如果只是把體育教學的顯性目標作為其全部目標加以實施教學,那么這將是體育教學真正的悲劇。
3.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載體
正如前文所述,筆者在本文中所指的人文素養是學生處人、處事的準則和態度。體育教學中的活動課程,既有團體活動方式,又有個體對抗活動方式。這些正是可以體現體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有利條件。教育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就是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人為中心,體現人的主體性,以人文主義的視角來實施教學。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責任顯而易見。自古希臘時代起,體育就作為人文素養的重要體現。當代,則更應該注重體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二、當前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不足
1.重視體育活動課,輕視理論課
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主要進行體育活動技能的訓練,每學期除非天氣條件不允許,通常很少進行理論課的教學,即使有些學校進行理論課教學,也只是照本宣科,毫無特色,學生聽之無味,教師講的索然。
2.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人文素養教育缺失
在開展體育活動的時候,只是注重對學生技巧掌握和技能的培養,很少在各項體育運動項目滲透人文素質的教育,沒有深入挖掘各個項目背后的人文教育思想。
3.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師整體人文素養不高
中等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師普遍人文素養不足,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指導,很少會反思自身教學中的問題,即使認識到了人文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重要性,也不知怎么在教學實踐中和體育教學進行融合。
除了體育教師本身(也包括一定數量的體育教師),校領導和其他教師都普遍認為體育課是一門非常容易上的課,人人都能當體育老師。因此,體育教學在學校中的地位非常低,不受重視,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導致體育教學這門如此古老的課程的很多隱被忽視。
三、體育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策略
1.提升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
現在的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比較薄弱,而教師自身對人文素養的不重視,何談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體育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首先,要樹立人文主義教育觀,在體育教學中真正能夠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
其次,體育教師應該真正理解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標準,比較自身的課堂教學,使自己認識到在哪些方面還做的比較欠缺。
再次,要研習更多的教育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體育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和通識性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提高教學技能。
最后,體育教師應該參加各種有益于自身人文素養提高的培訓,與更多的同行進行溝通、交流,取長補短。
2.充分認識體育運動項目背后的人文素養教育意義
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各類體育運動項目活動的開展。體育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每項活動所隱含的人文教育意義,如長跑運動對學生堅韌品質的培養;足球運動中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等。通過在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中對學生不斷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使學生也不自覺的認識到體育中所蘊含的人文意義。體育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負面教材來說明由于在體育運動中缺乏對人文素養的培養,而導致的不良后果。如在奧運會中有的運動員為了博取好的成績,吃興奮劑;有的足球運動員在比賽中故意踢踹對方球員等一系列不良的表現,都是由于缺乏人文素養的關系。引導學生們在不論是在體育運動中,還是在未來的工作中都要以公平公正的心態去面對每一項挑戰。
3.在體育教學中以人文思想去關懷每一個學生
每一個學生天生都具備著不同的身體素質,首先,在對他們進行考核時,一定不能一刀切,是多少就多少,應該辯證地看待學生的表現。如果一個學生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還是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要給予這樣的學生一定加分,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其次,對運動天分比較差的同學,不要表現出過分的關注,要讓學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無微不至的關懷。再次,要考慮中等職業學校的特點,在進行體育教學中,結合每個班級的專業特點安排體育運動項目。
總之,體育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要教師具備豐富的人文素養,具備精深的教育理論,先進的教學理念,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內隱的教學方法來促使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最終提高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關鍵詞:班主任素養;學生自主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15-01
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要具備良好的修養和高尚的品質,這樣,才有可能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而一個規范的班集體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班級文化,如此,方能做到在班主任的有效引領下,形成學生的有效自主管理。
一、以身作則,責任為重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執行者,班主任個人的人格素養對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1、班主任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所謂“正人先正己”,班主任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職業學校的學生顯得比同齡的高中學生更為叛逆些,青春期的時間更長些,思想也更為幼稚些,她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往往是我們難以理解的。作為班主任,說得再多,學生不一定要聽,但自己若帶頭做好,說不定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學校對學生的儀容儀表比較重視。我的穿衣打扮則正好給了學生比較好的范本,我會把我的劉海全部扎起告訴她們不妨露出你光潔的額頭,那是你智慧的象征。比如,學校一直強調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這其實是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就業觀,責任感必須要強。包干區的下水孔堵塞住了,我給學生想辦法,自己帶著鏟子去掏挖,學生看了,自然就知道了?,F在,不需要我說,包干區負責人會定期去我那拿小鏟子進行垃圾清理。
2、班主任要有一顆愛人的心
班級的學生很多來自非正常家庭,而這樣家庭出生的孩子往往心思更為敏銳些,心理承受能力更為脆弱些,言行舉止容易偏激,很容易走向極端。那么,我們就需擁有一顆“包容”之心,讓自己努力做到欣賞他們,學習傾聽他們的意見,接納他們的感受,理解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
被尊重是每個學生的需要,感覺自己被關愛也是每個學生所渴求的。學生生病,我會及時詢問病情;學生請假,我會及時與家長聯系;學生學習、生活有困難,我會悉心指導;學生取得成績,我會多加表揚;學生違紀,我會委婉提出,及時要求改正……與學生談話時,我會要求他們把頭抬起來看著我,我說這是一種禮貌。
二、做好“伯樂”,自主管理
是否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需要“以點帶面”的人,而這個“點”就是組建一支強而有力的班干部團隊。班干部對班級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班集體的面貌如何,看班干部就夠了。
1、善于發現
作為班主任,我們應做到事事留心,時時關心,發掘出管理班級的人才。比如班級的文娛委員謝鑫郁。新生進來,我根本沒關注到這個其貌不揚的女生,但很快地,因為班級制定班規,作為普通學生的她卻積極出謀劃策,她引起了我的注意,包括以后的班級各項活動中,我都能看到她活躍的身影。期中考后,我找她詳談了一次,我問她,如果有機會的話,愿意做班干部,名正言順地幫助老師管理班級嗎?她開心地答應了,此后,她不負我望,她所做的遠遠超出了當時我對她的期望,第一學期期末時,她的成績由原先的25名跨越到第7名,以后一直保持;第二學期,她成功地申請入團,成為了一名團員,現在,她更是被推薦進了學生會,相信她在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
2、積極引導
班級中一班之長至關重要,她很有可能導向班級的氛圍。班長芮融是自薦而來的,最初的時候,我并不看好這個胖丫頭,覺得她腦筋太死,不懂機變,做事考慮也不全面,但勝在有些勤快。私下里,我找她談了幾次話,問及她的困惑,指出她工作上的失誤以及如何改正,改善效果明顯?!肮Ψ虿回撚行娜恕?,經過我的多番指導,很快地她便能獨當一面了。
3、自主管理
有幾個能干的班干部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班主任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教給班干部工作方法,不僅要學會管理好學生,還要學會如何與其他同學友好相處。平日里,若是發現班級成員有對班干部不尊重的行為,必要及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樹立好班干部的威信。同時,如無特殊情況,每兩周即由班長牽頭召開班委會,對前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發現錯誤及時改正,并適時鼓勵班干部這一時期的工作表現。同時及時發現班級苗頭性的問題,大家商量共同解決。這樣的習慣會讓班干部認識到自己職位的重要性,使他們感覺到身上的責任,從而認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的話,即使我不在場,她們也能處理好班級的各類事務。
總體而言,在班主任的有效引領下,班級文化建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也正促使班級每一成員的良性發展。但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我們將繼續秉承學校辦學理念,做好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 鄭學志著.《做一個會偷懶的班主任》.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2).
[2] 張萬祥主編.《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道德素養 薄弱環節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b)-0220-01
中等職業學校長期以來一直擔負向企業輸送合格勞動者的重任,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用工要求也發生了許多改變,最明顯的就是對于員工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職學校需要根據企業用工要求的改變,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適應未來企業的用工需求,中職學校也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1 中職生職業道德素質現狀、培養薄弱環節及產生原因
1.1 以烏魯木齊中職生為例,畢業生在同一單位工作一般不超過一年,更有兩三個月就頻繁換崗、辭崗情況。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有以下幾點
(1)自我認識不足,認為所干工作與自己能力不相符,工作付出和工作報酬不對應。(2)工作上有失誤或任務未完成就想辭工作,經不起批評,受不得委屈,抗挫折能力弱。(3)對企業、工作等不能快速熟悉了解,對工作相關情況的認知有一些偏差,主動性欠缺。(4)部分學生在待人接物方面、與同事的交流方面缺乏技巧。社交能力、溝通能力欠缺、口頭表達能力差。(5)只能干與自己相關的本職工作,除此之外想干的干不了,缺乏主動學習意識。
1.2 中職學校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方面主要以以下幾種方法為主
(1)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開展如化藝術節、文明風采大賽、素質匯報演出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2)開展常規性的學校教育,對學生儀容儀表、勞動紀律等方面進行教育。(3)開展各種技能大賽,以比賽形式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及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質的提高。(4)各種德育活動的開展注重對學生德育素質方面的培養,而欠缺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方面的強化。
1.3 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企業、職業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要求差距產生的原因分析
(1)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方面多局限校園之內,與企業、職業對學生素質要求還有些距離。因此,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出現了例如不適應周圍環境、頻繁換崗等情況。(2)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欠缺系統性。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規律,學生的年齡段、知識結構及認知能力等也都一樣,學校在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常規,但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及認知能力卻是在變化的,我們的活動年復一年中舉辦,但是學生卻在發生著變化。(3)學校注重以教師說教及各種活動對學生的教育,忽視了企業文化與校園、學生之間的影響、對接。
2 筆者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擔任班主任工作、德育研究工作、頂崗實習工作、校團委工作,參與各種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及結果反饋,在進一步研究中,根據中職生年齡階段、認知能力、知識結構等特征,總結出以下幾點解決策略
(1)遵循潛移默化規律,形成正確的職業觀,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昂糜曛獣r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管學習還是生活,或者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慢慢形成的,并且受一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也一樣,與在校的教育影響是分不開的。因此,從新生入校開始,教師通過課堂滲透、集體活動、各種知識講座等,抓住契機,以企業員工職業道德素養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守時、愛崗敬業、守信等方面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慢慢形成職業道德意識的同時,強化對職業的認識,進而在生活實踐中形成正確的職業觀。(2)遵循認知規律,有目的有層次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強化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澳昴隁q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職生在校三年,認知也在發生著變化。一年級新生剛來,對職業學校、對職業等都是陌生的,需要更新觀念、適應新環境,認識新事物;二年級則對職業有了一定的認識,行為能力等方面也有提高;三年級則要進行頂崗實習,實際操作,達到企業要求標準,融入企業文化。根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一年級假期開展社會調查,認識社會;二年級第二學期下企業實踐體驗一個月,感受職場;三年級頂崗實習,適應職場;這種工學交替的育人模式讓學生從傳統知識課堂走向社會、走進企業課堂,使其更快地適應社會,符合企業需求,提升了就業層次。(3)遵循實踐原則,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層次?!皩嵺`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在任何的教育過程中少不了實踐。因此,除日常課堂教育外,我們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學生通過禮儀活動實踐,不僅學會了如何用禮儀,也學會了注意禮儀,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個人修養,提升了職業道德素養。(4)注重體驗原則。讓學生在不斷體驗中,提高職業道德素養。中職生大都比較喜愛活動,因此,應將各類活動的開展作為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一種有效途徑,注重學生的心理體驗和感受??梢蚤_展形式多樣的認知活動,如班級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中感到團結的力量;開展見習、參觀、交流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開展以講誠信、話奉獻、日節約等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誠信、奉獻、勤儉都是一個企業員工所遵循的美德,從而自覺地在自己身上傳承這種美德。(5)加強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確保職業素養的養成。學生在校期間可以聘請企業專家、優秀畢業生等入校教育,加強學生對職場的認識和感受,校園活動中深入職業活動,強化學生的親身實踐。實習是學生進入企業、走向社會的關鍵一步。以后就要正式面對企業的工作環境、接受企業的競爭壓力,所以,在實習階段,學生要努力學習各種工作技能,提高自己實力,使自己能夠盡快適應企業的職業道德素養要求,每天身邊企業員工的言談舉止、舉手投足他們都會在內心中作一比較,相互印證,以對照自身取長補短。這一階段,他們思想變化最大,成長最快。學校應抓住這一教育時機,和企業多多互動,及時交流學生的表現,并根據他們的表現及時確定教育方法。這樣,雙管齊下,校企合作,共同教育,最終能夠確保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養成,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業質量,提升就業層次。
參考文獻
[1] 施錫棟,匡奕珍.高職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5.
[2] 賀江平.誠信就業—— 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基礎[M].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關鍵詞: 中專語文教學 職業素養 培養策略
當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培養輕視文化素質教育的現象。事實上,很多中職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禮貌意識弱,語言表達貧瘠,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甚少,沒有基礎文化底蘊等問題,令人擔憂。
一、中職語文教學與中職生職業素養培養
中職生職業素養的界定是個寬泛的概念。概括而論:一是“德”,即行為習慣、心理素質、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二是“才”,即語言表達、專業知識、思維能力和專業能力。
筆者在所任教學校發放《中專生職業素養》調查問卷,設計“你對職業素養的認知”、“你對自身綜合素質的認知”、“你對企業(用人單位的認知)”和“你對職業素養獲知的方法途徑”四大方面的問題,共發放問卷468份,收回有效問卷452份。調查結果顯示:78.3%的學生了解什么是職業素養,但真正能列舉三種職業素養類型的不到3%,還有18.9%的學生甚至完全不了解。連鎖地引起對自身的認知及對企業最欣賞什么樣的人才,很多學生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和目標,因此83.6%的學生贊成在課堂教學中加大對培養職業素養的滲透力度。
語文在中等職業學校屬于文化基礎課,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是由楊九俊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分為基礎模塊(2冊)、職業模塊(1冊)和拓展模塊(1冊)。所入選課文都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體現時代精神和現代意識的”和“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的”文章,注重啟發不同專業學科間的聯系。語文豐富的人文性,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健康完善的人格奠定堅實基礎。這對于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職業心理的健康發展、職業品質和職業興趣的培養都是大有裨益的。語文教學相機滲透職業素養,決定了中職語文教學擔負著極重要而特殊的任務,它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素養,還必須圍繞“職”字,構建具有職教特色的語文觀,以培養大批有較高職業素質的勞動者為己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研究滲透職業素養教育的策略,勢在必行。
二、披情入境,在研讀文本中融入職業素養的因子
現代職業活動表明,由于社會分工加細,協作增強,機械化程度提高,非專業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更重要?!凹寄堋辈坏韧凇澳芰Α?,我們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素質、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即職業素養的培養。
語文基礎模塊第二冊第一課選取了的《我的母親》,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于其擁有的穿越時空的被所有人類共同認同的正確價值取向。在《我的母親》中把母親作為自己人生成長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師”,寫母親以身示范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平實的語言、樸素明凈,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讀完文本學生就能感受到母親那種“嚴厲、勤勞、隱忍、善良、寬容、堅強”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種生命的教育。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知恩于心、報恩于行,為了愛自己的親人重新設定在新的學習階段的職業規劃,引導他們理解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現實意義。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披情入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
三、情景模擬,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升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社會和企業選用人才的第一標準。有調查報告表明:企業需要的不是混口飯吃的人力,企業關注的是綜合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技巧、技術。中職學校作為中職生走向社會的橋梁,應培養學生向職業人的角色轉變。正確利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進入教學,以活動進課堂,更能體現以素養帶技能。
在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利用專業資源的比重較傳統課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樣使文化課與專業結合得更緊密,更有利于文化課服務專業課。筆者在微機室指導計算機專業學生學寫《求職信》,在巧妙地講解求職信的特點、格式和寫作技巧后,就放手讓學生創作,下課鈴聲響了,每個人都交上了一份漂亮的電子版求職信,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上《應聘》一課時,直接把教室的桌椅由面向講臺排放成四周圍一圈的模式。把學生分為用人單位和應聘者兩類角色,合作探究,集體討論,最后集全班的實踐體驗得出最佳應聘方案。學生變成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學有所得,得有所用。
1.調查過程
本研究運用文獻法和問卷法,借鑒了溫鉑的“醫學生專業素養問卷”,通過實證研究探討醫學生專業素養的結構特征。本次問卷調查采用群體抽樣調研法,選擇某臨床醫學院2009級、2010級和2012級部分醫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70份,有效回收率為85%。該問卷包含六個維度,即專業風格與技能、職業規范、專業態度、職業角色認知、專業價值觀和職業健康心理;共有46個題項,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依次為“完全贊同”、“比較贊同”、“不確定”、“比較不贊同”和“完全不贊同”開展調查。
2.調查結果與具體分析
(1)關于專業風格與技能、專業態度和專業價值觀的調查結果分析
醫學生對專業風格與技能的認知水平整體趨同,超過97%的人認為醫學生應沉著、冷靜、正直、堅強、務實創新、吃苦耐勞、仁慈、博愛,并善于與人交流,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并且應該充分了解患者在診療活動中的作用。在專業態度的調查上,總體形勢趨于樂觀,但仍有3.8%的人并不確定醫學生是否應該刻苦鉆研,3.3%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秉持一絲不茍的處事原則。專業價值觀的調查結果相對比較集中,超過97%的人均認為醫學生應尊重患者,應掌握較高的專業技能,應樹立正確的三觀,應以人為本,學會理解患者。
(2)關于職業規范的調查結果分析
該項調查結果并不如“專業技能風格”樂觀。6.5%的人并不認為收受紅包存在危害,也未認識到崇高理想的重要性,近6%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近5%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熱愛工作,且應光明磊落、不圖小利。雖然相對于主流認知,不贊同的僅為少數(不超過6.5%),但仍應引起高度重視。這也折射出在當前復雜的醫患關系面前,醫學生職業價值取向開始出現偏差。
(3)關于職業角色認知的調查結果分析
高達14.7%的人并不贊同醫學生應當興趣廣泛,4.3%的人并不認為醫學生應有較強的求知欲望,近4%的人并不認為醫學生應注重外在形象得體,并樹立鍥而不舍的信念。其實不管是醫學生還是其他專業的學生,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涉獵不同學科知識,對成為復合型人才有很大的幫助。而儀表大方、求知欲望、勇于實踐、永不言敗等,更是當代大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作為專業技能更強的醫學生,不論面對日趨緊張又頻繁出現的醫患矛盾,還是層出不窮的臨床醫學研究新問題,都應成為大學生中的佼佼者。
(4)關于職業健康心理的調查結果分析
近7%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超過3%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白衣天使肩負救死扶傷的使命,應對病人有同情心、樂于幫助他人,應在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這是全社會對白衣天使的期待,更應是每一個醫學生該具有的職業健康心理。
二、醫學生專業素養提升的對策研究
1.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增強醫學生的職業規范
緊密聯系課堂教育,抓好課堂這一重要的教育平臺,全面滲透醫德、醫風教育。專業教師結合自身經歷和工作經驗,剖析具體案例,如醫生“收受紅包”問題、醫患矛盾等個案都可以在課堂中讓醫學生開展深入的探討與交流,使其從中受到啟發,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共同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使醫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未來職業道路中的職業道德規范。開展醫患溝通教育,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和良好的醫德、醫風。以“醫患溝通學”課程為平臺,開展醫患溝通理論教學,并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情境教學等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將醫患溝通教育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培養醫學生主動關心患者、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機制的職業習慣,并將此良好習慣衍化為一種自覺職業規范,在推動醫德教育的同時更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2.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提升醫學生的職業角色認知
轉變教育觀念,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于醫學教育的始終,將醫學生的職業角色認知內化為一種人文素質與人文精神,不斷提升其專業素養。明確醫學人文學科的地位與重要性,強化對醫學人文學科的重視,并以此為基礎開設人文社科類選修課,避免單純醫學教學模式的缺陷;不斷改進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學方式,創建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要不斷提高任課教師的人文素養,不僅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較高的專業技能,還需有深厚的人文知識底蘊,將人文知識融入專業教學,加深醫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與認知,對“醫生”這一職業角色的定位與認知。高度重視實踐教育,利用臨床實習(見習)、社會實踐等多種渠道開展人文素養教育。在臨床實習中,醫學生通過臨床觀察、自我思考與體會,切身體會患者的疾苦,親眼目睹醫生救死扶傷、同情患者的高尚品質,有助于內化其人文素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為醫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己所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醫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利用所學知識,開展衛生、健康知識方面的宣傳,讓醫學生在社會課堂中更好地接受人文素養教育,提升職業角色認知與專業素養。
3.開展生命意識教育,塑造醫學生的職業健康心理
關鍵詞: 隨筆實踐活動 職業院校 人文素養
適應社會人才培養的需求,職業院校的課程改革日漸深入。當前形勢下,職業院校教學不但要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筆實踐活動作為對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可說是學生心中的人文之花能生根發芽的有效途徑。
一、隨筆實踐活動的意義
隨筆實踐活動就是以隨筆寫作實踐為中心,通過不同的依托形式展開的活動。這些活動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親身體驗,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觀察、想象、創作、反思中,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對自身及周圍事物現象的人文關懷,提高其認知親歷性和敏銳度,進而促進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追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隨筆實踐活動拓展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范圍,增強其認知親歷性。
課堂教學知識的傳授是有限的,實踐活動的開展會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拓展學生的認知空間。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種實踐活動對職業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更為有利。
當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教育。”我們強調學生要有愛心,有責任心。這種愛心責任心的培養只憑知識的傳授是不行的,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增強其認知親歷性,才能讓愛心在生活中真實自然地展現。隨筆實踐活動通過不同形式的實踐,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寫作、表達―交流,潛移默化地實現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增強他們的認知親歷性。
(二)隨筆實踐活動訓練職業院校學生的寫作思維,增強其認知敏銳度。
隨筆作為寫作的一種形式,有利于自由地表達學生的所思所想,抒發其對生活的感知。隨筆實踐活動以不同形式的寫作實踐,力求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的切入點,關注自身與周圍的事物,并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見解與主張,訓練學生的寫作思維進而提升其認知敏銳度。隨筆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強調學生的觀察、反思,并強調學生以隨筆的形式與人交流,在寫作與溝通中提高學生的認知敏銳度。
二、隨筆實踐活動的形式
職業院校學生強調實踐技能,重視技能競賽,隨筆實踐活動以其自由靈活的特征適應了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追求。下面以本課題組研究的三種形式進行論述。
(一)隨筆協會。
這里所說的隨筆協會就是一種以隨筆寫作為中心的學校團體。從廣義上講,隨筆協會可從屬于文學社團,但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角度說,它又具有文學社團不可替代的特征。
1.活動的指向性。
相比于一般文學社團,隨筆協會的活動更有目的性和指向性。隨筆協會強調的是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與見解,要求學生關注自身及周圍的人、事、物,無論是心情隨筆、教育隨筆還是社會隨筆,都是以生活為中心的寫作,側重體現的是寫作者自身的價值判斷與道德判斷。而文學社團的活動則廣泛了許多,但從文學誦讀與鑒賞這一角度,其活動的中心不能一概而論,這與隨筆活動顯然是不同的。
2.寫作的真實性。
文學社團開展的寫作活動限制性小,從文章題材的角度講,可以是詩歌,可以是小說,也可以是戲劇。寫作者可以大膽想象,可以虛構,只要形成于文,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其寫作就是成功的。而隨筆協會的寫作實踐強調真實性,強調抒發寫作者(學生)對生活的感知。相比于其他文章體裁的寫作,隨筆寫作的真實性最強。所謂“我手寫我心”,隨筆寫作是最能體現學生自己的認知的一種文章樣式。換句話說,強調真實性的隨筆協會的寫作是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認知與判斷能力的實踐形式,可以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二)網絡隨筆活動。
隨筆實踐活動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的優勢,以網絡為平臺展開實踐活動,所以網絡群體也就成為隨筆實踐活動的團體形式。
1.網絡隨筆活動的個性適應職業院校學生追求自我發展的需要。
網絡隨筆寫作是極富個性化的寫作。真實、自由、開放是網絡寫作的突出特點,就博客和QQ日志的寫作來說更是如此。博客或QQ日志寫作的命題、行文、內容都帶有濃厚的個人化、個性化色彩,個性化也是網絡隨筆寫作的原動力。另外,學生博客或QQ日志的語言特別鮮活,或幽默詼諧,或活潑生動,或引經據典,或娓娓道來,或侃侃而談,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博客或QQ日志的寫作可以任意發揮、自由暢談,以迎合開放的時代生活特點。這些特點適應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體現了實踐活動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2.網絡隨筆活動的互動性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人文修養。
網絡團體隨筆的寫作是互動式寫作。只有把現實的生活和寫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實的書寫,才能引起交流者的共鳴。但網絡團體的隨筆活動不完全是“私人”的。在開放或半開放的網絡群體里,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隨機進入群體成員的博客或QQ的,一開始便有極大的“嘗試”閱讀的成分,當某一日志的內容為閱讀者所吸引時,網絡里的“評論”功能,可以為任何學生(只要愿意的話)提供一種非常直觀的交流方式,即閱讀者可把反饋信息放在評論欄里。這樣閱讀者和寫作者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進行近距離接觸。從這一層面來說,網絡群體的隨筆寫作可以成為一種真正的互動式寫作。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文字擁有了一批固定的讀者時,他會受到這種直觀互動的鼓勵,不自覺地提高自己寫作的立場和要求,關注周圍的師生,進而不斷提高自己寫作與為人的素養,以及自己的人文修養。
(三)隨筆征文活動。
隨筆征文活動是檢驗學生隨筆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隨筆實踐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活動形式之一。如果說隨筆協會與網絡隨筆寫作是以交流與引導為方法促進學生的寫作,那么隨筆征文活動則是以比賽與競爭為手段檢驗學生的寫作效果。定期開展一些隨筆征文活動不但會激發許多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會督促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境界,進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一、酒店管理工學結合學生的基本素養的核心
職業素養是指個人在職場工作中體現出來的個人技能能力、意志品德等綜合素質,是由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組成的。顯性職業素養是指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等外在方面,隱性職業素養是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意識和職業作風等內在方面。酒店管理學生的基本素養是指有著精湛的餐飲操作技能,有著超前的個性化服務思維,具備良好的酒店職業行為習慣,積極向上的職業心態和準確的職業價值觀意識,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職業品德、服務意識,獲得顧客、領導的認同。
二、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基本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一)職業素養的培養是高職教育的要求
高職類院校旨在培養高素質、技術型應用性人才,順應時代對職業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作為旅游酒店專業的學生,吃苦耐勞、服從管理、有服務意識等職業素養是必不可少的,加強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素養的培養尤為重要,已成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實踐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二)職業素養的培養是酒店行業發展的需求
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和知識經濟的漸入佳境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到來,現代酒店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高素養人才,據有關調查資料反映,認為“酒店人力資源管理中最迫切的問題是提高人員素養的占79%”,回答“招聘中最困難的問題是尋找當地受到優良教育的員工的占72%”。酒店產品質量與旅游酒店服務員自身素養、服務技巧和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有關。高素質的職業人群就酒店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專業職業素養的養成是就業的資本或需求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旅游酒店業發展日益漸盛,旅游酒店高等教育以平均每年10%的增幅快速發展,酒店對員工要求較高,迫切需要高素養人才。職業基本素質包括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基本的職業道德和修養、遵循職業道德的操行、努力創新的精神;職業專業素質包括了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和嫻熟的專業基本技能。職業素養是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目前旅游管理工學結合學生基本素養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旅游管理專業以市場需要為導向,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
當前,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但卻遠遠不夠, 22.44%的學生認為開設關于職業素養的培養的課程對職業素養的提高是有作用的,12.25%的學生則認為完全沒有作用,43.42%的學生則認為實習是實訓、感受社會最有效的職業素養提高方式,22.93%的學生承認在實習實訓時心里害怕與同事碰面、開會或者交談,心理素質有待提高。因此職業素養課程的開設不僅僅限于課堂,要融入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企業參與職業素養教育創新不協調力度不夠
職業素養作為企業員工入職的重要參考要素,近年備受企業高度關注,頂崗實習作為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職業素養培養中起到相當大的作用。需要校企共同配合,但是一些合作單位只顧經濟利益,對學生教育管理很松懈。
(三)重一線應用而輕素養培養
以提高職業素養為核心,培養高素質應用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是重一線應用而輕素養培養,片面講人才培養規格定位于會操作、懂管理的一線實用人才,必然束縛高職酒店人才培養的口徑,特別是忽視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和創新意識培養。當今社會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是:培養的酒店專業人才應該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而現今大多數院校比較重視職業技術能力,忽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發展。
(四)學生對基本素質教育不夠重視
現如今,社會風氣浮躁。學生一昧的追求捷徑,只注重文化成績。卻忽視了自身的基本職業素質。一位優等生,獲得了一份職業,不代表他有相應的職業能力,他仍需磕磕絆絆摸索這份職業所需要的素養與專業能力。這就是學生忽視職業素養的培養的結果,很多在校生只關心課是否點名,上課玩手機,不認真聽課,考試前突擊一下60分萬歲。這樣的功利化學習,這樣的學生對職業素養重視程度令人堪憂。
四、培養和完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基本素養的對策
(一)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利用行業精英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有院校和企業兩個育人主體,在工學結合的環境氛圍下,兩個育人主體共同培養學生做人做事的能力,強調的是對學生職業素養、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能使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和酒店發展的需求更加契合,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市場和酒店企業的用人要求。學生在企業工學結合的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很多的行業領域中的精英、如部門經理,職業經理人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多注意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和他們較長時間的接觸和相處,激發學生對未來的期望,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自身職業素質,向行業精英積極靠攏。
(二)聘請行業精英擔任校內課程的教學
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老師擔任專業課教師,對學生未來基本職業素養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優勢。企業兼職教師有著豐富工作經驗,在課堂上分享基本職業素養以及工作經歷,工作中案例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未來職業不再陌生,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同時行業教師身上散發出的職業素養魅力,會使學生對其工作產生美好憧憬,激勵學生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有更好的專業發展。
(三)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意識
在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的途徑上,學校方面應做到全方位加強實習工作的管理,首先學院在應讓學生全方面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特點和崗位特點。其次,學院應制定完善的實習管理制度,以確保學生實習工作的順利完成。最后,加強實習過程的全面管理,在加強對學生日常管理的同時,可以經常開展一些宣講會、師生交流會、優秀學員報告會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與人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充分的利用了校企合作的平臺優勢,引領學生感受酒店的企業文化,結合專業課程,向學生展示了酒店的企業文化魅力,增強職業信心。
(四)積極采取心理咨詢,開展創新課程設計
酒店行業的工作量比較大,工作時間存在不穩定因素,經常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所以在學生進行頂崗實訓、實習的過程中,采取三方會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一方是學院聘用專職心理咨詢教師,定期的給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二方是酒店聘用專職心理咨詢師,及時掌握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的心理變化,有目標性的對學生進行輔導。三方是專業老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實習過程的思想變化起伏,耐心地引領學生認知自己、認知行業、認知社會,樹立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保持對工作的熱情,正確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在課程體系設立上,加強文化素質課程的開設力度,重視培養學生基本職業素養課程,有效地促進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基本素養的養成;根據核心崗位擔任的典型工作任務來確定學習內容,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完善課后多元化考核,加強對實訓、實習學生的全面化管理,采取多種激勵政策,激發學生的工作熱情,增加學生的職業認知感,提高學生對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