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孩音樂啟蒙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幼兒鋼琴;啟蒙教育;音樂素養
一、音樂素養在鋼琴啟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音樂素養是鋼琴學習的調味品。
在鋼琴教學中加入音樂素養能夠使枯燥的教學和學習充滿趣味。過分強調技能的掌握,缺乏音樂素養的潤色,容易造成學生學習鋼琴過程中的反抗情緒和疲勞心理。在《音樂生活》2010年10期的“談音樂素養對鋼琴啟蒙教育的影作用”一文中談到,“缺乏正確的音樂素養教學的支撐,鋼琴啟蒙學習就成了枯燥的反復的機械的動作練習。”確實,一些孩子學習鋼琴,往往只是為了每年夏天的考級而練習,一年內下來能完整談完的曲子不超過十個,除了一紙證書,幾乎沒有關于音樂本身的收獲。在功利的動機和目的下,鋼琴啟蒙教育只能是無奈了。常年累月的手指基本功訓練,老師強調的練習時間和練習數量,家長們對學習進度的關心,這些都促成了音樂素養在鋼琴啟蒙教育中的缺失。掌握技巧確實需要反復無常的練習,但是人,特別的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力是有限的,過分強調訓練的時間和數量上的強度,非常容易使人產生一種大腦的疲勞從而使鋼琴的學習變成一種機械的手指跑動,在這種情況下鋼琴學習不但不能提高人的音樂才能,還可能讓孩子產生對鋼琴學習的厭學心理并且遷移到其他的學科上去,這樣的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二)音樂素養可以提高鋼琴學習的效率。
在鋼琴教學中加入音樂素養的學習能夠提高鋼琴啟蒙學習的效率。在學習一首樂曲時,在還沒有了解樂曲創作背景,作品風格,音色的處理,甚至都不知道這個曲子的調號的前提之前,學生就開始視奏,這樣一來,一是毫無美感而言,往往也出現一大堆識譜和節奏上的錯誤。甚至在彈錯了之后,學生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繼續錯誤的練習,這一點是著實可怕的。在教育家應詩真的鋼琴教學法一書中提到“學生對譜的效率很低的原因是在視奏階段只是照本宣科,對于樂譜當中的調性、和聲以及曲式等一些基本樂理知識模糊不清。”在這篇論文中我們討論的是幼兒鋼琴教育,不能把音樂素養等同于高等音樂教育中的音樂素養,但是教育從娃娃抓起,在鋼琴教學的啟蒙階段就應該注重音樂素養的導入,讓學生有理論的概念,學習鋼琴不僅僅是樂譜上的那一點音符,不然就會出現上文中講到的教學誤區和學生的練琴瓶頸情況。
(三)在鋼琴教學中加入音樂素養的學習可以增強音樂表現力。
在廖乃雄的《音樂教學法》一書中提出“音樂應該有起伏,有強弱。”一方面,音樂力度上的變化需要通過手指的控制力來體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學生需要了解樂曲的結構,樂譜中出現的強弱記號以及背后所代表的音樂感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彈奏一首樂曲的最終目的是要感受音樂,向觀眾表達這種音樂中的情感并且能讓觀眾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可悲的是,學生往往沒有音樂審美能力,對于古典樂曲沒有模仿能力,這是我們鋼琴教學的一種失誤。而在現實中,我們往往能看到,彈奏的非常流利的學生,手指基本功已經超過了同齡人的水平,甚至可以演奏古典名曲,但是在他們彈奏的樂曲中卻不能感受音樂本身的美感和音樂所要表達出來的藝術意境。
二、我國鋼琴啟蒙教育中的音樂素養的現狀
(一)重視程度不夠。
作為音樂的入門級學科,音樂素養反倒成了鋼琴啟蒙教學的邊角余料這樣一種角色。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大城市里的孩子大都擁有較好的生活條件和受教育資源,深諳世事的父母知道,讓孩子專業知識好只是孩子發展道路上的一個標準,但是并非唯一標準,要想在大城市里安家立命,出了優秀的文化知識,還得多才多藝,因此,學習一門樂器,尤其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成為大家的首選。但是本身學琴的動機已經功利性了,開始學習的時候才發現學習鋼琴原來是一個系統而繁瑣的工作,包括要家長陪著上課,認真做筆記,下了課之后,還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陪著孩子練琴,對大多數家長而言確實有吃不消的現象,所以,就總會聽到家長們托詞說孩子不作專業的學習,只是業余練練琴陶冶情操,隨之而來的便是松懈和敷衍,這種情況下的鋼琴教學從老師的角度看上去就往往有心無力了,音樂素養是一門系統的學科,沒有一定的時間人力財力是沒有辦法完成的,久而久之,老師的教學熱情也慢慢褪去了。
(二)教學模式的不合理。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影響;幼兒鋼琴啟蒙教育
隨著想學習一門樂器的學生逐漸增多,不少培訓機構也伴隨著人們的需要逐漸多了起來。鋼琴也成為每個培訓機構必有的課程。想讓每個學習鋼琴的孩子能充分理解樂曲、更好演奏出樂曲,打好更扎實的基礎,那么,幼兒鋼琴的啟蒙教育是鋼琴教育界中不可忽視的內容。
一、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回顧以往的教學模式,方法都比較單一,無論你是否想成為鋼琴家,都按照鋼琴家的模式來發展,從上課的形式,到選用的教材。家長都把希望寄托在幼小的孩子身上,模仿著成功的案例,悶頭苦練,都希望自己的家里也出現一個鋼琴家。家長施加的壓力、教材教學的枯燥,使幼兒從小就在一個緊張的氛圍里學習,導致多數的孩子最后放棄了求學夢。如今,學習鋼琴的幼兒越來越多,在教學的方法上就不能循規蹈矩、毫無創新。首先在教材上就出現了改變。不少針對幼兒的教材,從外觀到里面的內容,都以幼兒能接受的方式呈現,讓幼兒在學習彈奏的過程,也接觸了理論的知識。在樂曲的選擇上,有改編的小兒歌,讓學生邊彈邊唱,促進了他們對學習鋼琴的興趣。還有一些簡單的四手連彈,例如小湯第二冊的《問候》,簡單的旋律,不但能使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聽覺。
二、現狀
在四五歲的孩子眼中,玩是他們主要的生活。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學習,只是覺得這一切的學習都是在游戲。我們都知道,鋼琴可以培養學生的左右腦協調能力,也可以培養對音樂的感覺,使生活不那么乏味。在幼兒初識音樂的時候,鋼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樂器。所以,鋼琴的啟蒙教育對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去聽、唱一些簡單的樂曲。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從小培養他們懂藝術并欣賞藝術。
三、幼兒鋼琴啟蒙教學方法分析
學習鋼琴,不只是簡簡單單地彈完整一首樂曲,鋼琴演奏也是講究技巧的一門學科。除了可以熟悉樂譜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些教師在教授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基本功的訓練,他們會認為學生還小,即使講一些知識,他們也做不到,但是他們忘記基本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如果從小不打好基礎,不養成良好的習慣,又怎么敢保證日后學生就一定可以完成一些難度的要求?學習鋼琴,良好的習慣尤為重要,其中包括坐姿、手型等,要讓學生知道認真地對待眼前所學的知識。四五歲的學生通常對鋼琴中的專業術語無法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舉個例子:在初次彈奏的時候,學生多數會使用不規范的斷奏,他們會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有力氣把這個音彈響,在這時,教師就要把他們的不規范逐漸引導成規范的斷奏。首先要告訴他們什么是斷奏,直白地講就是把彈的音斷開,他們就會按照老師的意思,把每個音斷開。這樣并沒有完全理解斷奏的彈法,于是就要做示范給學生,首先撐好手型,如同搭帳篷一樣把手掌撐住,其次手臂高高抬起,手掌如同小狗的爪子一樣搭下來,看清所要彈奏的音符,再像飛機一樣慢慢降落在琴鍵上,最后檢查自己的手掌是否還是當初的帳篷。檢查完畢之后再進行下一個音的練習并重復同樣的方法。這樣多節課后,學生們會很快掌握斷奏基本的演奏方法,他們也會根據斷奏的方法對剩下的彈奏方法做出自己的理解。如今,隨著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對于教材的改革也開始了。有大家熟悉的《約翰湯普森》《菲伯爾》系列的教育書籍。一邊熟悉鍵盤,一邊掌握理論知識,生動的書面設計也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樂趣。但是此類書的不足之處在于基本功練習太少。在學生有一定視譜和手型掌控能力之后,我會加入《哈農》去加強學生的手指基本功、加入《拜厄》去加強學生的節奏感。在練習鋼琴時必須使用節拍器。對基礎知識掌握快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加入自己喜歡的小樂曲,提高他們的協調性,培養他們的興趣。在教材的選擇上,首先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材。同一年齡的兒童性格上也是不一樣的。性格內向沉穩的孩子,就可以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理論實踐相結合,從簡單樂曲,到稍有難度的樂曲,完成后會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對于性格外向好動的孩子,選取教材上就應該多注重實踐,把理論的知識簡化,按照他的喜好改編成他熟悉的小故事,讓他更容易掌握知識。在授課的內容上,要盡早地訓練彈奏黑白鍵,左右手同時訓練,提早讓他們了解鋼琴是需要配合的。現在的學生從小就聰明,對語言的表達能力、對眼前事物的理解等表現在各個方面,所以在授課的方式上,就不能只有一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因材施教。有的學生,性格開朗外向,他們希望老師像教大孩子一樣教他們,他們有自己的主意,不希望家長每次陪同著上課,這時在講課的時候,就會帶著他們讀譜子、打節奏,讓他們試著去模仿,把內容簡單化,使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復述。有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從開始學習的時候就不善于表達,他們一開始上課的時候就希望家長陪同,每次上課的時候都是害怕自己出錯,遇到比較難的問題就開始緊張。
對于這樣的學生,在講課的時候,速度就不能太快,把知識點做得細小、簡潔、生動,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讓他們做小老師,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一課。對于幼兒的教育來說,陪他們玩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每次上課都是死氣沉沉的,在他們幼小的心中會覺得學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再舉個現實中的例子,有這樣一個女學生,她的心理年齡比同齡的小孩小很多,每次講到新的知識她都沒有興趣,但是她喜歡漂亮的東西。在每次上課的時候,我都會準備好看的貼紙放在旁邊,告訴她完成好了獎一個、完成不好扣一個,聽到有獎勵漂亮的東西,她總會認真聽講并完成任務,得到她想要的東西。如果一節課完成得好,就會在下課的時候陪她玩她喜歡玩的東西,在她的腦子里就覺得,來彈琴,就有人陪我玩,還會獎勵我漂亮的貼紙,時間長了,她就不懼怕學琴,也會慢慢產生興趣。傅聰曾說“現在好多年輕人,技術好得嚇死人,但他們的功夫都在手上,只是娛樂人,不是藝術,藝術是精神境界的接觸”。[1]的確,現在好多家長要求技術、要求考級,他們往往忽略了彈琴是一門藝術,這種藝術是從小培養的,在幼兒小的時候,他們完全有能力去欣賞這種藝術。所以在教學上,我們不能只是去彈琴,按照書本上一字不漏地講解,更多的時候,要讓他們去欣賞自己彈奏的樂曲,讓他們在小的時候就對樂曲有自己的感覺。每個孩子都希望能有人和他聊天,與他做朋友,即使是在上課的時候,他突然想到的東西也會馬上告訴你。教師與學生溝通,能多方面地去了解他的想法,多和他溝通,會讓他覺得教師很容易親近,也會讓他感受到上課的樂趣。有時候在與他交流的時候,也會讓教師知道,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哪些克服不了的問題、有哪些情緒,也方便教師及時調整上課的模式。多給孩子們一些爭辯的機會,讓他們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增加他們對鋼琴、對教師的熱愛。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與家長交流的時候,一是能夠知道自己學生在課后的一些情況,比如:對上課內容的理解、對上課方式是否接受。也可以從家長處得知學生對哪方面的喜好,上課的時候可以從他的喜好入手。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告訴家長上課的內容、學生還有哪方面存在著不足,讓家長在課后對學生進行輔導,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良好配合,使學生有更大的進步。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也要注意,每個學生都不希望老師說他表現不好。所以在與家長交流學習問題時,盡量避開學生,以免打擊他們積極學習的心理,還要告知家長,學習鋼琴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長時間地練習才能達到效果,如果只是要求進度,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太多幫助的。[2]許多教師往往忽略與家長的溝通,遇到不陪同上課的家長更是要及時去溝通,告訴他們孩子上課的狀況,如哪方面有進步、哪方面還需要改進和練習,讓家長能及時知道學生學習的狀況,不足之處盡快進行調整。
“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這句來自日本雅馬哈公司的一句很有名的廣告詞對許多人來說可謂是耳熟能詳,因此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在孩子年幼時期,就積極的送子女們去上音樂班,為的就是希望子女們能在音樂中或者學習樂器過程中,培養出良好的人格氣質,陶冶性情,鍛煉毅力。那兒童學琴的年齡大概在幾歲較為適合呢?
有許多人認為學習鋼琴是越早越好。的確,音樂史上許多音樂家都是從小學習鋼琴的:莫扎特3歲學琴,貝多芬4歲學琴,肖邦6歲學琴,舒曼、李斯特等西方許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是從幼兒開始學習鋼琴的。目前,風靡世界樂壇的我國青年鋼琴家朗朗也是從3歲學習鋼琴。正因為中外有這么多音樂家從小學習鋼琴而成名的先例,所以,學習鋼琴越早越好的論點一直為世人所推崇。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的成功與否,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及卓越的自身條件,還受到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因此,筆者認為,在普通兒童的學琴年齡上,應放到上小學的年齡比較好一點(智力超常兒童例外),稍前、稍后都可以。從生理學、心理學角度考慮,孩子在5、6歲以后,無論大腦的發育,還是注意力、認知能力、理解力等方面都具備了良好的前提。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年齡稍大的孩子接受能力更強、自覺性更高、學習進度更快,甚至于學一年可以超過3、4歲的孩子學幾年。因此,一般情況下,學習年齡不要太提前。而音樂的啟蒙教育是越早越好。但早期的音樂啟蒙不是單純的進行專業的音樂訓練,而是可以進行對一些經典音樂的欣賞。我們呼吁家長們還是讓孩子們多一點天性發展,多一些寓學于游戲、玩耍之中的時間。讓孩子先用他們的耳朵聆聽音樂,接受音樂的感染熏陶;讓他們用嘴替代樂隊,替代鋼琴,替代一切樂器唱出他們心中的音樂;讓他們用小手學學小澤征爾、學陳燮陽那樣地去指揮音樂;用他們的腳,踏著音樂的節奏舞蹈。因此,不論男女兒童,5-8歲的年齡開始學琴較為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是認知能力還是自我約束能力,都有較大提高,手指條件也適合開始練琴,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的分辨和理解能力,更易培養他的興趣,發掘他的潛力。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更有利于訓練發展手指的獨立、靈活,手腕的柔軟、彈性以及人的整個肌體與彈奏動作的協調配合等等;同時,也有利于培養訓練的識譜能力,使兒童能眼見譜上音符,雙手就敏捷地找到正確的鍵盤位置;還有利于及早發展多聲聽覺能力,能夠敏銳地感受、辨別不同高度音的同時結合。有專家做過鋼琴彈奏力度的研究,發現我們每彈奏一個音大約需要30克的力(低音區需要的力度則更大),如果孩子學琴年齡太小,就無法達到這一力度要求,這不僅不能很好地學習鋼琴的演奏,而且時間一長還會對孩子的手指的正常發育有損害。到了5歲左右,孩子的皮質細胞已大致分化完成,中樞神經系統更趨成熟,肌肉的發育也更加完善,這為學習鋼琴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條件。
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5―13歲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通過科學的音樂知識學習,能開發孩子的潛能。”孩子在學習某種樂器時,眼看樂譜手持樂器,要在最短時間把看到的樂譜反映到腦子里;同時大腦發出指令,讓手指和身體協調,進行演奏;樂器出聲后,耳朵要聽演奏效果,并進行判斷。這個過程只有短短幾秒鐘,卻充分調動了兒童的眼、耳、手、腦,因而有助于大腦開發。日前,在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活動周上,專家建議,5歲以下的兒童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學習鋼琴,因為對于骨骼、關節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孩子來說,過早練習鋼琴,有可能影響兒童手部骨關節、韌帶生長發育,嚴重者還可能導致骨骼發育畸形。總醫院理療科主任李自立認為,5歲以前骨關節、韌帶和骨節囊都較松弛,如果此時開始強度較大的鋼琴學習,容易使這些組織受到損傷。如果練習時間過長或用力過猛,嚴重者還可能使骨骺受損,這不但不能達到學琴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斷送孩子學琴的前途。因為骨骺直接關系到骨骼的生長狀況,手指骨關節骨骺受損以后,可能導致手指長短、粗細發生變化。起初不易察覺,但隨著年齡增長,手指缺陷就會愈加明顯,嚴重者還會出現拳頭都握不攏的情況。即使身體各方面條件都較好的兒童,也應該盡量減少訓練時間和強度。北京積水潭醫院小兒骨科主治醫師徐剛也認為,5歲以前,兒童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在練習鋼琴時會不自覺地扭曲身體,時間長了可能造成脊柱側彎,出現雙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對稱的情況。長時間保持用同一動作彈奏曲子,還可能導致“網球肘”。
著眼點: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話:性格及命運,也就是說:什么樣的性格就決定什么樣的人生。所以,健全人格的架構,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面:當我們邀請到每個孩子表演節目時,有的孩子落落大方,自信滿滿;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言不語……是的,這就是性格的區別,而情商又是性格的主要構成部分。
在幼兒期,如何培養良好的性格,鑄就較高的情商?通過哪些途徑來培養呢?這是幾年來,我苦苦思索的問題,而且在實施時,我們還要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根據他們生理、心理的需求有的放矢的進行,所以,在歷經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中,讓我更加堅定地認為幼兒早期情商教育的開發與培養,是非常迫切與重要的!在與歷屆家長經過數次的研討、協商、交流、溝通之后,家@達成共識: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是我們學前三年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進行藝術教育,因為藝術教育就是情感教育
每一首樂曲都在表達、傾訴一種情感!當孩子們在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后,就會把自己融入到音樂中,用心靈與音樂對話。例如:我們在學做手語歌曲:感恩的心時,先讓孩子們自己欣賞、感受樂曲,大家一起說說對樂曲的感受,樂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再明白歌曲背后的故事時,很多孩子在演唱的過程中都留下感動的淚水……所以,孩子們在不同的音樂中,感受著不同樂曲的情感表達!不斷豐富著孩子們的性情,滋潤著他們幼小的心靈!在日后的各種活動中,你會欣慰的看到一種景象:無論叫到誰的名字,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后的表現!用家長的話說,現在出去參加任何一個活動,孩子們都非常的給力!
二、將:“愛、責任、感恩”這五個字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
一個有著積極向上人生態度的人,內心必須具備這五個字的能力和力量!首先,我們要讓家長真正明白這五個字的含義!因為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擔負教育孩子們的職責,同時也在影響著家長的教育理念。所以,在引導家長們數次的解讀這五個字后,家長們終于敞開心扉,結合自己,進行反思,最終賦予了這五個字新的含義:面對生活,不再麻木,而是擁抱所有!因為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安排!之后我們開始在孩子身上賦予這五個字的啟蒙含義!用孩子們理解的語言去表達,切實的融入孩子們的行為中,成為孩子們血液里的一種品質!
首先:“愛”:愛是對人或事有真摯的感情!愛也是一種能力!教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所以我們足夠的去愛到每一個孩子,真誠的面對每位家長!我經常會對家長和孩子們說:“每一個小孩,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因為翅膀折斷了,所以落入到人間,因為我們有這種緣分,所以老師和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助你們修補好翅膀,你們才可以重新飛得更高更遠……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形象、童趣,感受老師對他們滿滿的愛,因為他們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天使,多么美好呀!在不經意中,孩子們的心靈時刻得到滋潤,逐漸他們就學會儲存愛和表達愛……時常會聽到我們的家長說:“現在可懂事了,無論你幫他做了什么事情,都會抱住大人,甜甜的說,爸爸(媽媽),我愛你”“謝謝爸爸(媽媽)”說的家長立刻全身充滿力量,所有疲憊一掃而光,興高采烈的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好有斗志呀!
責任:是自己對所做事情,無論好與壞,所要承擔的后果!結合孩子們的理解能力與心理高度,我不可以只從字面上講解給孩子們聽,他們也不可能理解,于是我們要從孩子們的一日常規中慢慢的去培養這種品質。因為男孩子在社會生存中,所承受的角色更多、更重要一些,所以對男孩子要求更高些:
(1)每次出去玩,我都要求男孩子牽手女孩子,在行走過程中照顧好女孩子,活動結束后,一定把牽手的女孩子再牽手回來!剛開始時,男孩子要么自己回,要么牽手另外的女孩子,在數次的強調與講解后,男孩子們終于明白:牽手女孩再平安回來是自己的責任!再后來,習慣后,男孩子們做的相當出色!只要一外出活動,男孩子都很淡定從容的牽手女生,再后來,聽到很多媽媽講,現在兒子很會照顧人,出門一定會照顧媽媽的感受,很會關心體貼爸爸媽媽每……每說到兒子的這種責任心,媽媽們眼里是滿滿的感動與溫暖……真好!
(2)“照顧好自己是對自己的責任!”這是我對孩子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因為小孩子都喜歡跑來跑去,自控力弱,不小心會自己摔倒,或者把人家碰倒~~經常會出現一些相互告狀的情況,甚至牽扯家長之間的矛盾,所以,我會告訴每一位小朋友與家長:如果,今天小朋友在幼兒園發生磕磕碰碰的狀況,(除了人為的行為)責任,在于自己,不能埋怨指責他人,因為,你沒有照顧好自己!沒有對自己盡到責任!在歷經無數次摩擦、說教、溝通后,現在,孩子們終于明白,如果今天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相處的愉快,大家都過得很開心,那么,他(她)認為對自己盡到了責任,她或他都會很開心!反之,就是沒有對自己盡到責任!通過孩子們直觀的認知,知道了責任的含義!同時孩子們把責任的擔當無形帶到了生活與家庭中,甚至有的孩子會對父母說:“照顧你們是我的責任!”雖然童言稚語,但是讓我們的家長幸福滿滿,感動滿滿!
(3)感恩:在這個世界,沒有誰對誰就是必須的,因為誰也不欠誰的,但是,如果,我們都心存感恩,那么,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的美好!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要緬懷感恩,感恩生活中所有的出現,感恩所有的不期而遇,擁抱所有好與不好……與小孩子的對話中,先從父母引出,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給予自己生命的那個人,沒有他們,就沒有你的存在!因為幫助孩子們與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是我們的任務!所以利用每次的各種活動進行適時教育。比如,在開放活動中,當好吃的點心上桌后,我會引導孩子們,第一口要先給誰吃的呀?最初,沒有幾個明白的,在后來的日常教學中,我都會有意識的滲透感恩的意義,后來,所有的小孩子都會搶著給自己的父母吃~~再后來,孩子們把這種好的習慣運用到生活的一點一滴,知道,別人幫助了自己要學會謝謝,適時也要幫助他人……對父母也知道感恩,懂得學好本領回報父母,知道照顧父母的感受……看到孩子的如此暖心,家長每每談到此,都會激動的說:“老師不僅教育了孩子,對我們也是一種觸動!因為老師的教育,我們現在回自己父母那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也更加懂得親情的重要了!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言語中對老師都是滿滿的感恩與感動。
【關鍵詞】幼兒園 晨間鍛煉音樂選擇
引言:隨著現代幼兒園開設的越來越多,每個幼兒園的晨間鍛煉時的音樂都有不同,可能是一些簡單易學、節奏歡快的流行音樂,也可能是孩子在動畫片中聽過的少兒歌曲。不同音樂給孩子帶來的學習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今天就不同的晨間鍛煉音樂的選擇做一個研究。
幼兒園的晨間鍛煉的音樂通常都是孩子們喜歡聽到的,而且是容易接受的音樂。同時音樂教育在幼兒園中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藝術教育方式,它用簡單明快的節奏,優美動聽的旋律,極具情趣的歌詞,活潑易學的動作等方式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常常有很多孩子聽到音樂就會開心的開始手舞足蹈。其實在孩子的幼兒時期早點讓他去接觸音樂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根據研究表明,音樂經驗可以調節人的思維模式,豐富信息存儲和處理的方法。同時,有部分研究人員還認為經過音樂訓練的幼兒會顯現出其優勢。《幼兒園教育綱要》就指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常常是背離《綱要》的主旨,存在很大的誤區,在訓練的幼兒音樂能力的時候,要加以指導性,不能讓孩子太過自主、自由,但是也不能對幼兒的要求太過嚴厲,要求他們必須達到完美的狀態。
一、音樂背景的分析
對背景音樂的選擇,要從音樂的節奏,旋律,歌詞的趣味性去選擇音樂。音樂的節奏,需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學思想,去引導幼兒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讓他們自己去感受音樂的節奏感。孩子對于節奏簡單的音樂可以直接模仿出來的,例如簡單的二拍音樂,咚嗒咚嗒,幼兒對于音樂的節奏是有模仿能力的,簡單的節奏有利于他們的模仿。其次是旋律和歌詞,旋律的選擇是需要選擇一些鮮明歡快的節奏,生動有趣的歌詞,就像之前在某一真人秀的節目中曾今唱過的洗澡歌:“沐浴露和香香皂,今天用哪個好,毛巾衣服要拿好,水溫剛剛好……“旋律朗朗上口,歡快明了同時,它的歌詞還富有趣味性,能夠正確引導孩子們做好正確的事情。
我們在選擇音樂背景的時候通常會忽略幼兒本身對音樂的感受,想象和創造,而是更加注重幼兒對歌曲的把握度,他是不是會唱,是不是會跳,這個音樂是否好聽,舞蹈跳起來是否好看。同時,大多數老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是模仿教育,把技能技巧的訓練放在首位,從而忽視了幼兒自身的生活環境、愿望和情趣要求,容易讓幼兒產生倦怠感。
二、音樂背景的選擇
人們一直認為音樂的發展僅僅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很多科學實驗表明,音樂作為人類早期的一種交際方式發展而來的,我們的祖先用歌唱的方式來警示迫在眉睫的危險,用唱歌去分享成功的喜悅,用唱歌來宣泄心中的憤怒。
音樂來自于生活,像上文中提到的《洗澡歌》加以動作的融入,再把它教給孩子們,既可以讓孩子們得到音樂的熏陶,同時也起到了教育的意義。真正的做到將音樂融入生活,將教育寓于生活情境中,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讓他們學的快樂,輕松,有價值。
首先可以測試幼兒對不同種類的音樂的辨識度和接受能力,所以我們要準備不同類型的音樂去給孩子們聽,然后記錄觀察他們的反映。我們將音樂分成不同的幾個類型,分別是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和動畫電視里的音樂。
1.古典音樂
我們嘗試著播放了很多鋼琴曲,發現幼兒對它們的活躍度不是很高,鋼琴曲并沒有引起幼兒的參與,反而讓幼兒們都安靜下來了。所以作為晨間鍛煉的音樂,古典音樂并不適合。
2.流行音樂
幼兒們對語言的認識大多數人僅僅可能只在能夠簡單交流的過程中,所以流行歌曲中歌詞所表達的意義是他們所不能知道和理解的,在絕大多數的幼兒園晨間鍛煉的時候,老師會讓幼兒跟著自己的動作去模仿,而不是讓他根據音樂去自己想象,自己做出想要的動作。我們播放了比較熱門的廣場舞歌曲,例如《小蘋果》、《Go go go》等歌曲,孩子們表現并不是不知所措,反而有的人可以跟著音樂去搖晃自己的身體,證明孩子對流行音樂的并不是不能接受的,反而是可以利用一些歌曲讓孩子的審美觀得到提升。
3.動畫電視里的音樂
成長期的幼兒接觸到電視這個媒介,通常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影視作品就是動畫片。而很多動畫片都有很多動畫音樂,在片頭曲或者片尾的時候播放,小孩子看電視不像大人,學會了跳過片頭和片尾,正是這些無法跳過的歌曲在孩子的面前一次一次的播放,他們對這些的歌曲的熟悉度也在不斷增加。
根據這三種音樂給孩子帶來的效果,我們不難看出要選擇的方向是在動畫電視音樂和流行音樂之中,我們對晨間鍛煉音樂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教育性,還有注重幼兒自身的選擇。
三、結語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所以我們對幼兒晨間鍛煉的注重是正確的,要讓孩子既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還要通過音樂達到對他的一個教育。孩子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在讓幼兒晨間鍛煉的同時,注重了它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讓育人的道理藏在音樂當中,同時也讓孩子得到趣味性。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教書育人要做到的根本。
【參考文獻】
[1]莫志群,任平.以“情景假設”提升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指導的有效性[J]. 教育導刊(下半月). 2012(08)
[2]錢愿秋.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現狀與組織策略[J].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2(07)
[3]吳婷.淺析音樂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作用及意義[J]. 群文天地. 2011(18)
[4]林小雁.淺談音樂對幼兒啟蒙教育的作用[J]. 神州民俗(學術版). 2011(04)
[5]時蕊.淺談幼兒園早操活動的科學編排[J]. 青年文學家. 2011(24)
[6]張建輝.音樂結構幼兒創編體操的音樂選擇及作用[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4)
關鍵詞:國家;學校;教師;學生;家庭;音樂;教學;質量
中國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5-281-2
音樂教育是社會化進程中的一部分,它是以音樂為媒介的教育,是通過音樂影響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質、增進知識技能的音樂活動,它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音樂審美教育培養高尚、完美的人。所以,音樂教育對于人和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有這樣一份調查材料令人費解:內容是對某師范學校137名普師新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當問及他們在中小學接受音樂教育狀況時,結果令人驚訝,137名新生中只有一個人能識譜。結果表明,在某些學校音樂課被列為可上不可上的一門副科,音樂課大都是排在課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書包里,基本不用;新課標束之高閣,基本不顧;學生成績隨意給分,基本無要求。從這個調查發現很多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真正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做好下面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國家要進一步重視和落實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它是一定政治、經濟、文化的反映,是為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音樂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通過審美教育培養高尚完美的人,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培養人的優秀品質,對于世界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對于初涉人生的年輕人,顯得尤其重要。
首先,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可以增強人的民族自尊心。從幼兒開始,《我愛北京天安門》、《歌唱祖國》等歌曲,便會在幼小的心靈中刻下“北京”“天安門”“好”,“祖國”“黨”“偉大”等印記。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能力的增強,豪放優美的《三峽情》、寬廣激情的《長江之歌》、抒情柔美的《太湖美》、輕快明朗的《太陽島上》等,無形中給人以這樣的印象:祖國多么遼闊,山川何等秀麗,這就是我的祖國,使民族自尊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音樂還可以幫助學生廣泛接觸社會,體驗人生,領悟人生的哲理,識別真假、美丑、善惡,培養熱愛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如音樂中對美好人事物的歌頌,無形中成為人們的楷模,對丑惡人事的諷刺,也無形中成為社會的渣滓而予以拋棄。
國家進步的根本在于提高國民素質,那就應該從娃娃抓起,所以國家應該給予中小學音樂教育以重視,對音樂教育提供經濟上的支持,重視中小學音樂課的實施,給予音樂設施的配備,師資的培養,音樂方面的研究,音樂教學大綱的建設,加強音樂學科的評估,以及重視農村、縣城、城市的音樂教學質量平衡。
二、學校加強音樂教育管理
只有國家重視,學校才會對音樂的教育加強管理。然而,學校應如何加強對音樂課的管理呢?筆者認為:
(一)建立科學獨立的音樂教育管理機構
音樂教育管理機構主要任務是:宣傳貫徹音樂教育方針、政策;調查研究學校音樂教育的歷史和現狀;制定學校音樂教育行政法規;組織開展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科研工作;指導、管理、定期督促、檢查音樂教育工作。這樣,才使音樂教學活動開展的更加通暢、有序,更加有利于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任務的有效實施。
(二)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
音樂課程的設置,是實現學校音樂教育目的的首要問題。音樂課程的設置,既要考慮到學科教育的特殊要求,又要考慮到各學科在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中的協調功能。
(三)構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應該提高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及時培訓,組織教師交流經驗,提高教師職業認識,改變觀念,加強理論學習,增加知識含量,開展練習,提高教學能力,創設和諧的環境。
(四)完善音樂設備
確保音樂教學正常進行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音樂設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設備大致有音樂教室、音樂教具、樂器和電化教學器材。
(五)加強音樂教學評估和音樂教育成果展示
對音樂教育質量評估和教育成果展示是督促、推進音樂教育管理工作和提高音樂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音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隨著教育形式的發展,對音樂教師各方面的要求也應逐步提高。每位音樂教師都應在原來的基礎上,參加學校和進修活動,參加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自身水平。那音樂教師都應具備和提高哪些方面呢?
(一)音樂教師應具備的一般修養
1.道德。如熱愛音樂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強烈的責任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進步。
2.能力。如運用教材能力,備課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開發學生智力、思維能力,課堂組織能力。
3.文化素質。如廣博的文化基礎,靈活教學方式,生動的教學語言,敏銳的洞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
1.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質。
2.學科的基礎理論與技能方面的素質。
3.學科教育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素質。
(三)音樂教師應具備的業務能力
1.從事音樂課堂教學的能力。
2.輔導課外音樂活動的能力。
3.音樂教育研究的能力。
(四)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心理品質
1.熱愛音樂教育事業。
2.對學生和教育事業有深厚感情。
3.較強的意志力。
4.良好的性格。
四、生要積極主動學好音樂課程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學習的動機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內部原因
1.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結構:在社會實踐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和經歷各不相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需要和認知事物的方式。從而反應在學習動機上的認知和求知需要也是多種多樣的,由于每個人在需要的強度和水平上的不同,反應在學習上動機的強度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異。
2.成熟與年齡的特點:按照馬斯洛的理論:小孩子對生理安全過分關注,而大孩子對社會影響,如教師、家長的期望等比較在意。
3.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個別差異: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好奇心、意志品質都影響著學習動機的形成。
4.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價值觀:學習動機與理想是緊密聯系的,因此,學生整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況或志向水平影響著學習動機和目標結構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學習的動機就強。
(二)外部原因
1.家庭環境與社會輿論。
2.教師的影響。
因此,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至關重要,熱愛音樂才會主動學習、探索、創新。其次是環境的影響,經常參加各種音樂活動,教師、家長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能自主學習在音樂教學中起重要作用。
五、家庭要從小給孩子音樂啟蒙教育
家庭的影響和重視也及其重要,家庭教育的特點是啟蒙性、個別性、和長期性。家庭是進行早期音樂教育的最好課堂,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家庭音樂教育可以熏陶音樂幼苗,培養音樂人才,家庭音樂教育雖然不宜以培養音樂家為目的,但是它確實是音樂家的搖籃。古往今來,許多音樂大師無不是在幼兒時期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音樂教育。如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肖邦等等,都是在親人的教育和影響下,經過努力成為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家長應明確對子女進行音樂教育主要目的是為了下一代的身心的健全發展和思想品格的完善。所以,家長可以學習一些音樂知識、心理學,輔助教學,可以給孩子欣賞悅耳的音樂,培養音樂感,安排孩子學習器樂或送至音樂教育單位進行學習,培養音樂素養,進行合理的早期音樂教育,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學習,即培養情感也可以給予輔導,幫助孩子提高興趣。
總之,這五方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共同進步,才是提高中小學生音樂教學質量的正確途徑。
一、在幼兒科學探究性游戲指導中,教師的“做”唯先,“教”為輔
在科學探究性游戲指導中從教師的層面來說不摒棄教師的作用,但要正確理解教師的“教”, 漸漸弱化教師的“教”,讓“教”無痕。并逐步重視教師的“做”,在“做”的基礎上科學的“教”。
1、教師的“教”要建立在教師“做”的基礎上。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玩科學的把戲”中就倡導:每個教師都變成小孩子,和小孩子一起玩把戲,同時教師要向 “宇宙”“自然”“眾生”等學習。這樣教師在“做”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預測幼兒“做”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對于“重難點”進行準確的定位,在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支持,從而使游戲能順利進行。比如在“紙橋”游戲中,教師經過自己的操作發現提供太小的雪花片不方便幼兒數數,于是及時調整雪花片的大小從而保證了游戲的順利進行。這些都在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無止境”的道理,要先幼兒的“學習”而“學習”,先幼兒的“做”而“做”。
2、讓教學具這個中介物替代教師的“教”,效果更明顯。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認知特點,具體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好的教具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又能深入淺出地說明淺顯的科學道理。如“鼓上的跳舞娃娃”形象外顯地表明了聲音能使物體振動的科學原理;不同水位的“音樂瓶”能敲出不同音高的聲音來。同時精心設計的學具作為對于科學原理的認識和理解的中介讓幼兒專注于探究性游戲的整個過程,在反反復復的操作擺弄中逐漸建構起對科學的認知。如組裝萬花筒的游戲,教師通過提供幾組不同的組裝材料,有無鏡子、有無圖形內容物、鏡子數量的不同等在拆裝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切實了解萬花筒的構造原理。
二、幼兒科學探究性游戲的指導,應關注幼兒,關注過程
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應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幼兒能做的讓他們做,幼兒能想的讓他們想,幼兒能解決的讓他們解決,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那樣,充分關注游戲過程,而非重視結果的獲得。
1、讓幼兒“學與做”有充分的時空保障。幼兒的學習往往與動作相連,動作斷了,學習也就終止了,因此在時間的把握上,教師首先要保證幼兒有充足的自我探索的時間,不隨意打斷幼兒的“學習”。在一次“噴泉”游戲中,一名幼兒因吸管插入的位置不正確而導致游戲失敗,教師沒有因為游戲時間過長而打斷他的游戲,最終他經過反復嘗試,發現了問題所在。其次,在時間分配上應以幼兒的“學與做”為主,以教師的“教與做”為輔,充分意識到幼兒只有通過動作、行為等不斷地內化,才有可能把知識變成自己的。“紙牌”游戲讓幼兒合作建構房屋,這需要反復嘗試,團結合作才能成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切忌包辦代替。科學探究性游戲的涉及面廣,范圍大,可選擇的題材也多,因此教師要拓寬思路,在空間的設置上應盡所能擴大化,如在場地的選擇上,室內、室外、沙地、泥地都能成為教育場所 “海闊天空便是一個整個的學校” 。同時有效利用空間的有利因素,因地制宜地開展游戲活動。如在自然角中就可以利用“虹吸原理”的游戲為金魚換水,還可以在給植物澆水的過程中享受制造彩虹的驚喜。
2、推崇以幼兒為主體的“學與做”, 讓“教”無痕。在游戲指導過程中,首先要鼓勵幼兒敢于動手,勤于動手,就像陶先生認為的“有行動的勇敢,才有真知識的收獲。……你能行動,行動才生困難,想法解決了困難,才是真知識的獲得。” 幼兒只有在“勇于動手”這一關不落于人后,一切創造才可能開始。其次,讓幼兒的“學做”先行一些,教師的“教做”后滯、弱化一些,這樣能充分調動幼兒各方面的感官,激起他們探索的欲望。 “小火箭上天”游戲中先讓幼兒自己嘗試把火箭固定在氣球上,經過幾次失敗的經歷,幼兒很快意識到如果由同伴幫忙成功率回提高,于是在教師的支持下幼兒兩人一組很快成功地完成了火箭上天的任務。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學與做”, 在無需教師參與的時刻,教師堅決不出現,只有在幼兒的“學與做”遇到困難,游戲無法進行的情況下才給予一定的指導。教師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才能讓幼兒真正在游戲中有所獲得,讓教師的“教”顯得“無痕”,不留痕跡地實施“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的教學理念。
傅雷的教育理念是先進的,但他的教育方式是“粗暴”的,嚴格得近似殘酷,稍有差池,非罵即打。
爸爸打我真痛
對傅聰的教育,傅雷可以說是傾盡心血。傅聰的鋼琴啟蒙教育是雷垣完成的,雷垣是傅雷的一位好友,傅聰對音樂的理解讓雷垣很是驚嘆。為了傅聰的學習,傅雷夫人賣掉陪嫁的首飾,給傅聰買了架新鋼琴,傅雷則親筆端端正正地為傅聰抄五線譜。
出于新鮮感,剛開始傅聰每天放學回家,立馬撲到鋼琴上開始練習。但新鮮感一過,傅聰就松懈了下來,琴聲不知不覺地走音了。傅雷在三樓的書房寫作,發覺后,悄悄來到樓下。小孩子的好動性又發作了,傅聰一邊看小說一邊彈琴。
倘有天資,則成為第一流的藝術家;倘無天分,寧做別的工作。這是傅雷的人才觀。他是要培養傅聰做一流藝術家的,他不能容忍傅聰這樣輕慢的態度。
傅雷是急脾氣,習慣于扮演嚴厲的父親,施行嚴苛的教育方式。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在給傅聰的一封信里說:“他一貫秉性乖戾,嫉惡如仇,是有根源的。當時你祖父受土豪劣紳的欺侮壓迫,二十四歲上就郁悶而死。寡母孤兒(你祖母和你爸爸)悲慘凄涼的生活,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軍奮斗,愛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舊傳統和殺人不見血的舊禮教,為人正直不茍,對事業忠心耿耿。”
傅雷雖然有過在法國的留學經歷,但少年時期的教育和經歷對他影響很深。他在教育自己的兒子時都有點冷酷無情。雖然錢鐘書也對他那種暴風驟雨式的教育方式不以為然,還與他發生過爭執。但傅雷依然故我,他的目標是要把傅聰培養成一個東西方人文精神兼而有之的優秀藝術家。
為了這個目標,傅雷真是有點不擇手段。
1953 年正月的一天,傅聰和一幫小朋友在家里彈琴,互相觀摩,切磋技藝。傅雷在一旁聽。當小朋友們走后,傅雷生氣地對傅聰說:“你彈得不好,在小朋友當中很丟臉,你學習不認真。”傅聰不服,傅雷的言語就很激烈了。傅聰因此負氣離家出走,到小提琴演奏家毛楚恩家里住了近一個月。
常常是傅聰在樓下練琴,傅雷在樓上監督。一旦琴音走調,傅雷就會嚴加斥責,甚至會抓傅聰的頭往墻上撞。傅雷經常是手邊有什么東西,直接就會加諸傅聰身上。有一次就拿起盤子朝傅聰扔了過去,劃破了傅聰的鼻子,給傅聰留下一道永遠的傷疤。傅聰曾經對父母的好友楊絳訴說:“爸爸打我真痛啊!”
打個耳光這是普通的。有一次,傅雷竟然把傅聰綁在自己家門口,讓鄰居們都看到傅聰不聽話,以此警告傅聰。
我虐待了你
傅雷對傅聰的打罵不少,但傅雷通過打罵要告訴傅聰的東西有很多,“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他打罵傅聰是望子成龍心切,他不只是要傅聰把琴彈好,他在生活細節方面對傅聰要求也很嚴格。傅聰都20 多歲了,他還在不厭其煩地跟傅聰講,到了人家家里見到長輩該怎么樣,跟長輩講話時雙手要下垂,進屋時,要把圍巾、外衣掛在衣帽間,吃西餐時刀和叉不能發出碰撞聲。
而且,傅雷從來都沒有認為傅聰是他打出來。經常打罵還讓傅聰很逆反。傅雷也開始反思他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讓他很痛苦,“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他后來寫給傅聰的信里寫道:“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擒賊擒王”——抓住關鍵
家園交流中,當我們與孩子的某一位家長無法順利溝通時,不妨轉變工作對象,與家庭中的主導成員進行交流,以贏得他們的理解與配合。
一天,園門衛向我轉達了這樣的話:“陶陶奶奶說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我通過了解,發現其實是陶陶的奶奶多慮了。奶奶擔心的事情還不止吃飯這一件,有時陶陶不能把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說明白,也引發她的擔心,并對我們產生了誤會。結合陶陶的表現與她奶奶的一些話語,我發現可能是他們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于是,我們打電話直接找陶陶媽媽聊。可是,她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缺乏原則與力度,又把球拋給了我們。怎樣才能贏得陶陶家長的理解,并影響他們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孩子順利成長呢?能讓陶陶奶奶與媽媽協調起來的關鍵人物是孩子爸爸。我們決定跟陶陶的爸爸談談,聽聽他的想法。
孩子爸爸與我們交談后,也感覺到了家庭成員教育理念不一致帶來的后果,很不好意思地說:“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做爸媽的最應該負起責任,以后我們也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陶陶奶奶那里我會做工作,還望你們能諒解她的那些話。”
之后,我們對陶陶的關注更細致了,時常與她爸爸媽媽交流孩子的點滴進步,并提出一些建議。陶陶全家對我們建立了信任感,孩子的進步也就更明顯了。
在迂回戰術下,陶陶爸爸發揮了主要作用,架起了家庭內部溝通的橋梁。
看來,只要我們工作真正做細做實了,讓家長認可、放心,再由家庭中最有力的一方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就能有效促進家庭內部矛盾的解決,達成家園教育一致。
“圍魏救趙”——不攻自破
在家長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一些不太理智的家長。這時,我們可以變換一下家長工作的角度,出奇制勝,做通家長工作。
一天,堯堯把冰冰的手背抓出了幾道血痕。沒過幾天,堯堯的爸爸找到我們,說堯堯自從那天被冰冰爺爺恐嚇后就天天做噩夢,他來的目的是想找冰冰爺爺算賬,而且要求冰冰馬上調離我們班,說只有這樣才可以不讓兒子生活在恐懼中。
在園長的支持下,幾方約了個時間坐到一起。雙方當事人在平復了一下情緒后,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開戰”起來。我在一旁順著他們的話說了句:“孩子手背被抓的那天放學時,冰冰爺爺確實對堯堯說了句話。”一直不作聲的園長突然發話了:“說了句什么話?”冰冰爺爺接過來說:“我就說了句‘你下次再這樣,就告訴你爸爸!’別的什么都沒說。”園長微笑著,望著堯堯的爸爸問:“孩子是不是因為聽到這句話而恐懼的呢?”然后用半開玩笑的語氣直言不諱地反問:“他怕的會不會是爸爸你呢?”
在與堯堯媽媽進一步交談中,我們了解到,望子成龍心切的堯堯爸爸對孩子時有棍棒教育。這件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我們還由此對堯堯爸爸的行為進行了說服教育,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當家長工作遇到阻礙時,我們教師要有確鑿的證據、充分的理由,還要爭取園方有力的支持,向這些家長擺明態度,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樣就能較好地解決問題。
“欲擒故縱”——令其自悟
在家長工作中,可以運用此計對待多次溝通后仍無成效的家長,讓事實擺在他們面前,達到令其自我感悟的目的。
諾諾是家中的小太陽。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發現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規則意識不足,上課時滿教室地跑和跳;吃飯時要么一口不動,要么就把飯菜潑灑一地。通過交流得知,孩子一直住在奶奶家,爺爺奶奶十分依順孫子。我們與他媽媽交流了多次,也沒有什么效果,因為再過一個星期就是家長開放日了,我們便想到了先“放棄”,到時讓他們看看自己孩子的現實狀況!果不其然,開放日那天,諾諾的奶奶和媽媽興沖沖地來到幼兒園,可當早操舞的音樂響起時,諾諾卻不知轉悠到哪兒去了。到了“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環節,當別的孩子聽到老師一聲令下眼明手快穿衣服時,諾諾卻站在那兒不知所措。我們這時在一旁耐心地教他、幫他,全班的孩子和家長都看著他、等著他,過了好一陣,才總算把衣服穿了上去。
從此以后,我們發現諾諾的規則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為活動展示中諾諾的表現已向家長說明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于是諾諾的奶奶開始學著放手了,媽媽也認識到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我們沒有多說什么,是事實讓家長感悟到怎樣做才是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的。
“反客為主”——循循善誘
在家長工作中,我們不能總是等待家長找上門來,有時也要主動出擊。比如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怎樣教育孩子感到迷茫,教師發現了孩子的問題卻苦于雙方觀念迥異很難溝通。這時就需要我們主動找到家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理解、接受并實施正確的教育理念。
慧芊只要遇上與學習沾上一點兒邊的事,就會一臉茫然。
我們了解到慧芊的媽媽婚育較早,她自己現在還像個大小孩。慧芊成天都是跟著奶奶走家串戶,我不禁替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著急和擔憂起來。
可慧芊的媽媽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只要吃飽睡好就行,等她上了小學再管她的學習也不遲。怎么才能開導她呢?我便以自己的家庭教育為例,講我如何上班兼顧照料女兒的,聽著我的講述,慧芊的媽媽驚訝得瞪大了眼睛:“哎,我真是太幸福了!可我卻沒花一點心思在孩子身上。”我又舉了以前教過的小朋友的事例,講他們的爸爸媽媽是怎么來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
慧芊的媽媽有點想通了,但把正確的做法堅持下去,對她是個考驗。我又把家教的書借給她,還撮合她與住她家附近的浩浩家結上對子,讓懂教育的浩浩媽來影響和帶動她。
此后,慧芊慢慢在變化,她變得喜歡聽故事,愿意操作活動,還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
把班上的每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貼心地對待她們,及時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教育方面的指導,教師這時的“反客為主”是為了幫助家長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