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建設新農村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設新農村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設新農村的意義

        第1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則被確定為“十一五”規劃中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方向。

        農村變革的新起點

        “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年代就已提出。上世紀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農村變革的一個新起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城鄉關系、工農關系上的第三次重大調整。第一次調整始于上世紀年代末實施的,土地承包給農民,分權是其核心。××年開始的農村稅費改革為第二次調整,調整的核心是減負。

        而站在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看這個“新起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則更加清晰。國際經驗表明,農業衰落和農村凋敝是一個國家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比較普遍的現象。我國實行了幾十年的農業支持工業、農村支持城市的政策,“三農”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矛盾累積到今天已演化成影響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大局的焦點。

        正是在深刻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總書記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縱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萬億元,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以上,財政收入.萬億元,已經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經濟實力。這樣的宏觀背景,催生出跳出“三農”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資料顯示,××年我國農業用地減少了數千萬畝,突破了應該穩定在年的億畝的耕地指標,導致糧食播種面積減少到億畝以下。在這種情況下,糧食短缺造成基本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進而帶動物價上漲,導致××年年初物價指數突破。

        “十一五”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林毅夫由此進一步分析認為,對于像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對于保證農業作為國家的經濟命脈和糧食安全,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而且對于預防通縮、拉動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啟動,將成為未來我國投資和消費的最大市場。

        農村進步的新理念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短短字的定位,明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的政策,體現了我黨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種全新理念。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溫鐵軍分析說,新農村至少具有三個“新”特點:一是新在城鄉之間的統籌良性互動上,體現出一種城鄉之間的和諧;二是新在農村的發展重在農村的社會制度建設,體現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的要求;三是新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仍保持充滿田園風光的良好生態型社會。

        全新的建設理念來源于這樣一個現實: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自年之后連年擴大,目前仍維持在∶。全國有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的行政村沒有通公路通電話,的村莊還沒有通電,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的廁所。由于農民手中沒錢,農村各項經濟社會事業投入明顯不足,不僅影響到農民生活質量,甚至連基本的看病就醫、讀書上學也難以滿足。據衛生部估計,全國有到的農村人口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貧。湖南的一項調查則表明,農村孩子從進學校到高中畢業,在上世紀年代共需支出元,年代需支出約元,到××年則需支出約萬元。

        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絕不僅僅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也不能止于增加農民收入,而是要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意味著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村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社會事業,也將進入加速發展期。

        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也正是國務院總理掛牽的事。今年月在四川巴中考察時對鄉親們說:“我心里始終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讓農村孩子能上學,二是讓農民看得起病,三是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農村建設的新發展

        過去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經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我國農村建設正迎來一次新的發展。

        ——各地種糧農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補貼的好處,××年全國共安排糧食直補資金億元;全面放開了主產區的糧食購銷和價格,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糧食購銷市場化和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明確將部分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土地開發;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產糧大縣實行轉移支付。

        ——農村教育方面,中央明確提出,到年,西部地區整體上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十一五”期間農村中小學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醫療衛生方面,中央財政今年將進一步加大公共衛生、農村衛生的投入力度,預計涉及中央集中采購的金額將有多億元,這個金額明顯高于××年招標采購總計億元的總值。

        來自農業部的統計顯示,全國已有萬農戶用上了沼氣。以沼氣等新能源為代表的一批生態項目,如今已在各地農村積極推進。山東、浙江等省提出了“生態立省”的口號,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等可再生能源。河北省從××年開始在全省農村廣泛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確定把“道路硬化、街院凈化、村莊綠化”作為改善農民居住環境的主要目標。

        第2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村金融 農村商業銀行

        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的核心,其發展關系到我國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當前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未能發揮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表現在城鄉金融二元結構突出,其中農村金融較為薄弱。因此,在實踐與科學發展時期,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協調城鄉金融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村金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析其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金融發展的問題

        我國城鄉金融發展不協調,其薄弱方面是農村金融。從總體上看,農村金融機構在改革和發展中競爭力不斷增強,經營活力日漸提升,金融服務進一步改進。

        1、資金需求缺口大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到2020年,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增資金需求總量為5萬億元左右,在未來15年內,全國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約為3500元至10000元,如果按8億農民計算,全國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將在33600―109200億元之間。可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需求缺口較大。同時在市場經濟下,商業銀行網點大量從農村撤出,覆蓋率低。金融機構網點總數大幅減少,金融機構從農村地區退出力度加大。比如2007年至2008年,重慶市國有銀行縣以下機構就減少1507個。同時,目前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上存、郵政儲蓄分流和農村信用社資金運用“非農化”形成三大“抽水機”,引致農村資金外流。

        2、金融結構不合理

        現有農村商業銀行主要是存款與信貸,缺少保險、投資、擔保、租賃、信托等;正規金融機構占主導地位,缺少中小商業銀行、區域性銀行和互助金融機構。中國農業銀行市場競爭視角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工商業。而其他形式的非正規金融活動則不受政府政策上的保護,農村信用社就成為了農村金融市場上的唯一正規金融組織,其他金融組織并不對農村信用社產生競爭,農村信用社之間也缺乏競爭的空間和條件,這種組織結構上的缺陷,導致農村金融市場缺乏競爭主體和競爭機制。雖然現在農村金融市場存在著多種形式金融組織,但它們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

        3、金融機構功能不健全

        當前我國國有商業金融在農村金融領域內功能弱化,農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嚴重,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功能上的缺陷,導致了正規金融不能滿足農村發展的資金需求,為民間金融發展提供了空間,而民間金融的活躍卻缺乏必要的規范和保護,民間金融的存在,是農村金融機構失衡、金融二元性的重要表現。功能缺陷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功能錯位,金融組織在很大程度上與政府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政府干預將資金帶給效率低的企業而形成大量呆賬,可能出現私人金融物品對公共金融物品的排擠,農產品收購資金將被擠占,嚴重制約農村金融的發展。

        4、農業企業貸款難

        當前有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提供的貸款僅占農村資金需求的25%,仍有大部分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只能通過民間金融渠道,農戶借貸行為約60%是通過民間借貸發生的,而農戶放款行為的90%都是在親朋好友之間進行的。由于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數量減少,農村金融市場中正規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供給越來越少。另外,由于正規金融機構對農村地區分散化規模的貸款成本要高于其收益,大部分農村非公有經濟得不到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農村正規金融供給增長不足,農村信用社獨自難當支農重任。

        二、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金融發展緩慢的原因

        1、思想因素

        當前我國本身的大城市大農村的特點決定了不能忽視農村的發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相對城市較為薄弱,相伴而生的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落后,落后的思想觀念減弱了農村金融發展的動力,限制了農村金融資源在本區域內的有效轉化。正是由于思想認識的錯位,導致了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緩慢,城鄉金融發展差距逐年加大的惡果。

        2、區位因素

        2006年,我國城鄉居民年平均收入之比為3.9:1。我們知道,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性直接影響金融交易成本。金融企業從資產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角度出發,更愿意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高的城市。農村企業主要依托當地資源,一般生產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農產品收益穩定性差。農村金融體制不適應農村經濟體制的發展變化。縣域經濟以中小企業、農戶為主,點多面廣和競爭性強是縣域經濟的突出特點,但從縣域金融組織結構看,組織形式單一、網點少、服務面縮窄是其突出特點。由此產生金融產品價格扭曲,金融創新不足,經營管理方式滯后,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不高。因此,農村經濟發展落后,農民收入低下,低收入決定了農民的金融意識薄弱,造成儲蓄率、投資率低下,進而影響了本地區的金融總體水平的發展。

        3、制度因素

        現行農村金融制度安排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從內部管理制度安排看,商業銀行縣支行除存單質押和一個人消費貸款外,沒有貸款審批權,需逐級上報地市分行、省分行審批,有的貸款項目甚至報總行審批。在資金配置政策上向城市、大企業、大項目傾斜,對縣域機構貸款營銷的激勵不夠,控制過度,加劇了縣域金融供給的不足。從外部管理制度安排看,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尤其是缺乏引導金融企業和業務進人農村的配套政策措施。對民間融資重視不夠,缺乏規范和引導民間融資的政策和法律依據。致使融資成本普偏高,民間借貸活躍。農村正規金融供給不足,一些企業和個人轉向民間融資市場,承擔了更高的利息成本。

        4、政策因素

        關于農村貸款抵押的政策落實不夠。由于農村和農業投資項目變化較大,為規避政策風險,金融機構對縣域貸款項目更加謹慎,對于其貸款抵押要求嚴格,其農民的房屋不作為抵押貸款范圍之內,因此很多農戶因沒有抵押物而無法取得貸款。再加上財政和金融部門溝通不夠,也沒有創新的融資平臺,很多投資項目因為資金不到位難以發揮效用。對農村企業財務制度管理責任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很多農村企業沒有完整的賬表,使銀行無法全面準確地評價貸款申請和發放貸款。農村企業、個人信用信息還未納入征信管理體系。農村企業信息分散在人行、工商、稅務、銀監、環保、經貿等多個部門,且各自為政,封閉運行,缺乏必要的信用資源整合。由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滯后,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難以對信貸交易對象做出準確的判斷,致使農村金融機構不愿貸、也不敢貸款。

        三、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對策

        1、總體思路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改善城鄉金融服務。加快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支持開展商業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建立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探索建立農業貸款貼息制度。

        2、措施

        (1)改革完善農村商業銀行

        農村商業銀行的目標是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滿足農民的存款和貸款及匯兌等方面的金融需求,這是解決農民貸款難、打擊農村高利貸問題的關鍵。在農村商業銀行方面,提高農村商業銀行吸儲能力,深入農村動員和吸收儲蓄存款,進一步完善農村商業銀行服務體系,使之成為為“三農”服務的銀行,充分發揮農村商業銀行的功能,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比如由原重慶市信用聯社和39個區縣信用聯社、農村合作銀行組建而來的農村商業銀行,建立了股份制銀行的治理結構。該次的資產重組,吸收了近150億的不良資產。

        (2)加強農村金融機制建設

        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依法保護農戶和中小企業,依法治理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形成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建立扶持農村金融的長效機制的目的在于為商業金融降低成本和風險,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吸引它們從事農村金融。形成合理的土地流轉機制。建議鼓勵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由一個家庭或若干個家庭組合擔當主體;將市場機制引入土地承包制,推行社會化競爭承包制,加速農業規模化進程,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以土地作為資本入股,取得其應有的股權和紅利收入。規模經營主體的支持和服務,在符合信貸政策的前提下,為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提供積極的信貸支持,在農村的融資擔保平臺應把參與規模經營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納入服務范圍,支持具備條件的規模經營主體利用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直接融資。加強農村金融監管,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防范和化解農村金融風險,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應采取相關政策和措施化解現有金融風險。

        (3)構建城鄉統籌銀行

        目前在我國還沒有為統籌城鄉發展服務的專門銀行,統籌城鄉發展領域存在金融空白點,特別是解決統籌城鄉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高技術產業中無形資產融資、創意產業金融支持、農村農民和城鎮居民個體創業和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資本支持。城鄉統籌發展銀行是為縮小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專為城鄉統籌試驗區建議創立的存款、放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主要功能設計為向農村、農民、農業“三農”提供金融服務。同時也是為城鄉土地流轉、開發、利用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又稱為“土地銀行”。

        (4)完善金融所有制結構

        通過前面分析,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資金缺口較大,因此在我國要增加農村商業銀行網點,其最終目的是加快資金回流,把農村地區的資金主要留在農村,把農村以外的資金吸引到農村。具體措施是農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在縣域吸收的存款,應有75%的資金運用于縣域經濟,其他存款類銀行機構在縣域吸收的存款,應有60%的資金運用于縣域經濟。利用郵政的網絡資源,支持郵政儲蓄參與農村商品流通的資金結算,為農村商品流通提供資金“綠色通道”。

        總之,在科學發展觀視角下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創新,現在需要是探索創造符合農民需求、適合現階段農村發展水平的金融產品,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審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從而促進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 米建國、李建偉: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思考與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2(4).

        [2] 李剛:農村金融深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J].財經科學,2005(4).

        [3] 鄧莉、冉光和:重慶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5(8).

        第3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城市化;人文內涵;意義

        一、前言

        新農村建設是現代城市文化與城市形態的產物,彰顯著城市的文明與進步,既是一個城市外在的表現形式又是內在文化涵養的體現。是獨立而又特定的外部空間中為城市創作的具有普遍大眾審美與藝術魅力的城市視覺導視媒介,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新農村建設,拋棄了傳統城市孤立冰冷的高貴冷漠氣質,創作更加要求“接地氣”,追求公眾自由參與和認可的公共性,不僅通過藝術達到觀者情感的共鳴,還有更高層次體驗的魅力。達到視覺,觸覺,聽覺多種形式的統一與契合。更能體現出設計帶來的城市人文性體驗。

        1、因地制宜要求

        綠色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不管是那種新農村建設其對生態環境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使用新農村建設開展城市環境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達到新農村建設的生存標準。所以,在進行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時候,一定要依照自身環境情況,依照農村建設的特征和對自然的要求來規劃。讓農村建設符合自身的生態習性與栽植地環境相符合。這就需要有關人員在規劃的時候充分重視該地的環境要素(比如氣溫、濕度、光線等),還要對上述要素進行縝密的檢測以及整體研究。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新農村建設方案。在公共環境種植規劃方案需要很好的展現生態農村的環境特征以及地區特征。不可以無目的引進其他地區的新農村建設,而是要選擇以及使用該地新農村建設。

        2、生活性和藝術性相融合標準

        在新農村建設中,新農村建設需要展現出生活氣息,站在公眾角度思考設計方案,盡量大道社會公眾的要求。另外,新農村建設的運用還需要依照美學理論,展現新農村建設個體和群體的魅力,另外在公眾觀賞的時候還需要重視整體藝術美。依照藝術性標準,不只要注重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景觀,還需要關注到新農村建設的時節變化。此外,有關人員還需要提前設計好各類新農村建設的形狀、顏色、線條和配備比值。另外,關注新農村建設間的互相關聯和搭配,盡量營造出一種寧靜、平和、安逸的氛圍,達到大眾觀賞的標準。整體藝術布局要符合城市設計的標準和要求。新農村建設的組合一般使用對植、行植等標準,另外在自然式城市綠化設計中,就使用不對稱的組合方式,盡量展現新農村建設原料的原有形態。不論是哪種環境都要使用各種不一樣的種植方式,比如在建筑物周邊一般使用規則式種植,但是在自然環境不好的建筑周邊,就可以使用自然式種植,這時需要充分關注空間整體韻律感,盡量營造一種整體協調的感覺。

        3、文化要求

        城市綠化是維持以及營造城市風情、文脈以及特征的核心部分,需要將自然環境以及本地新農村建設當做根基,把各種民俗、優秀習俗、信仰、歷史等加入到新農村建設設計中,讓城市綠地體系展現地域性以及文化性特點,突出特點以及個性。依照人和自然整體協調的要求,重視人的感受,依照生態要求,從視覺感受、生態氛圍、公眾舉動等部分來思考,營造一種自然和社會和諧統一的氛圍。另外設計人員還需要全面思考新農村建設本身觀賞特點,全面利用其特征提升景觀可欣賞性。更好的提升整體觀賞效果,提升可看性。

        4、生物多元化要求

        上述要求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綠地自然化的前提,其是提升綠地整體系統作用的基礎。因此,新農村建設綠化需要充分關注恢復以及建設生物多元性。第一,需要全面維護地區自然遺產以及新農村建設,為生物創造更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第二,提升種類意識,關注不同種類新農村建設的綜合使用,另外還要充分重視對變種的選擇和同化。營造極具地區特點以及新農村建設個性的景觀;第三,提升綠地的適應水平,嚴格制定綠地中各個物種所占的比值等。第四,依照地帶性群落的物種分布、組成特征以及規律,正確挑選合適的建設方案。新農村建設搭配一定要突出重點,按照設計要求,使用具有不同特點的新農村建設,盡量在同一個地區使用多種新農村建設或者是兩種新農村建設。

        二、對未來城市景觀發展定位

        新農村建設的出現與發展是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向前發展的必將結果。城市作為比鄉村、城鎮更高級的聚落,更發達的所在,匯聚了尖端的科技與工業文明,前沿的信息與精神文明,匯聚了素質更高的人口群體,更先進、便捷的基礎設施與生活、服務設施。在這個嶄新的信息時代,科技突飛猛進的后工業化時期,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速度也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展現著人類城市化進程的輝煌成就。但另一方面,城市的發展也給人類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如過度擁擠的人口密度、環境污染、大氣污染、生態失衡等;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壓抑乏味的城市環境空間,讓人們希望通過新農村建設的建設,找到擁抱自然,擁抱藝術的新生活;人們渴望著更美好的生態綠色家園,渴望受到精神上的撫慰,希望壓力的舒解;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新農村建設呼喚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享受,呼喚更舒適悅目的城市化空間。

        三、結論

        現代城市建設走向公共領域,成為優秀的公共藝術,在藝術創作上應創造出與自然環境,人文氣質相吻合又賦予城市地域個性,充分體現藝術和大眾無限親和的作品。在迅速發展的城市建設中,我們已然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陶瑞峰 朱芳玉 單位:東北電力大學新校區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第4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發展現代農業是關鍵

        傳統的農耕時代,已經是遙遠的過去。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發展現代農業則顯得格外重要。而現代農業就是要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為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改造中低產田,加快農業標準化種植和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健全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推行農業節水灌溉,科學使用肥料、農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人所共知,土地是農民基本的生產資料和重要的生活保障。因此,穩定并完善土地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們的必須選擇。

        但是在農民人均耕地面積1.45畝的關中地區,要依靠這點兒土地發家致富是不可能的,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不現實的。所以,要破解這道難題就必須在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依法加快推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也就是說每個家庭所分得的承包土地經營權,名義上仍然屬于這個家庭,這個家庭可以將這個經營權進行流轉,從而獲得流轉經營權帶來的相應收益。流轉后的土地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界限集中連片種植,從而形成農業生產的規模和效益。承包流轉后的集中連片土地的農戶可以靠此實現生活寬裕。這樣既穩定了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權,確保了流轉土地經營權農戶的基本生活,維護了農村穩定,也為這些農戶離開土地從事其他產業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實施現代農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要依法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首先是進行土地規劃(主要用于現代農業)。按照土地自然形成的條塊,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由自然形成的整片土地的各村民小組共同協商,對該片土地整包規劃,整包開發利用。規劃利用要符合國家、省、市的相關政策和對該地區的整體規劃。其次要按照自愿、有償原則依法推進。整包規劃的土地,其承包經營權在相關農戶,要引導、宣傳農戶自愿參與土地使用權流轉工作。對自愿參與流轉農戶的土地要按照其畝數和土地品質及近幾年來土地收成情況,合理估測全年糧食產量。在此基礎上,協商每年有償的糧食數量或按每年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折合的現金數量。并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合同中除了有償流轉的條款外,還要加上如果需要幫工優先從流轉農戶中選用的條款。對不愿意參與流轉的農戶可在其他地塊與愿意的農戶對調土地。再次對流轉土地進行招拍。按照該片土地的規劃,公開對流轉土地承包開發權進行拍轉,拍轉對象不限定在該片土地所屬的村民小組內,但是在同等拍價的情況下,流轉土地的農戶具有優先權,其次是村民小組內的農戶,然后是行政村內的農戶,最后是行政村外的農戶或其他自然人。拍轉期限以10年為宜,最少5年,這便于競拍者作長期投資,作長遠打算。

        同時,要著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為此,首先要科技包扶。各地縣政府要組織農業科技人員為整包開發的農戶提供全程的科技支持,明確專人包扶,免費檢測土壤成分,根據土壤成分提出糧種配方,同時根據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和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施肥配方、施藥配方等,使整包開發的土地能夠按照農業標準化種植,確保糧食生產高產、優質、生態、安全。其次要興修水利,改造中低產田。關中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多數農民是靠天吃飯,能夠灌溉的土地有限,而灌溉多采用大水漫灌形式,水資源浪費嚴重,利用率低下,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政府要在資金和政策上,支持整包開發農戶,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興建集雨水窖設施和采用節水灌溉設備,把整包開發的土地變成旱澇保收的糧倉。其次,要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減少務農人員的比重。要切實兌現國家農機補貼政策,鼓勵整包開發的農戶積極購買農業機械,提高農業作業速度和水平,減輕農業勞作的強度,為深度開發現代農業提供有力的物質支撐,也為逐步減少農業人口提供有力的物質支撐。這是中國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農民增收是目的

        黨的農村政策只有一個:就是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工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照陜西省出臺的一系列勞務輸出配套政策,積極組織實施勞務輸出工作,特別是對流轉了土地使用權的農戶要認真進行登記,要根據性別、年齡、特長和勞務輸出愿望等進行分類造冊、登記在案,同時要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以便有組織地實施勞務輸出工作,確保每戶流轉了土地使用權的農戶有一至兩名勞動力轉移輸出出去。這里要注意:年輕人勞務輸出的去處重點在外省、在沿海地區,年紀較大的人勞務輸出的去處重點應該放在就近的關中城鎮。因此,關中地區的各級政府要出臺有關政策,即本轄區的各單位在勞動用工上要優先使用本地區的勞動力,特別是適合農民工的崗位要優先安置流轉了土地使用權的農戶。這對確保農村的成功和未來中國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同時,要積極開發公益型崗位,不斷提升人居環境。關中地區有中心城市8座,建制鎮405個,城鎮化水平達到40%,這為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從關中城鎮群的現狀來看,絕大多數的城鎮存在臟、亂、差的狀況(尤其是背街小巷),綠化覆蓋率較低,城鎮管理水平較差,人居環境亟須改變,這直接關系到一個地區投資環境的好壞,關系到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因此,各級政府要建立目標,健全機制,確定專人,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才能取得長期效果。那么這里面可開發的公益型崗位一定不少,除了解決城鎮下崗職工外,應該主要用來解決農村愿意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農戶的就業問題。城鎮道路的養護、綠地林木的種養護,也都可以采取這樣的辦法安置流轉出來的農戶。同時城鎮里面的大商場、大飯店、大賓館也有農民工可干的工作,有關部門不妨有組織地進行開發用來安置這些農戶。

        另外,圍繞關中城鎮群,開展“一村一品”工程。“一村一品”工程是陜西省委、省政府狠抓農村經濟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推進農業產業化、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關中農村要立足關中城鎮群,樹立配套城鎮、服務城鎮和城鎮人的思想,開展“一村一品”工程。首先政府有關部門既要掌握城鎮群需要什么配套、需要什么服務、城鎮人需要什么服務,還要掌握農村人力資源、土地資源、文化民俗資源等情況,取長補短,引導、開發、培植、服務于城鎮群的“一村一品”工程。比如:根據城鎮人的飲食需要,培植種養業,養豬、養雞、養肉牛奶牛、養兔子鴿子、養魚蟹蝦青蛙等,種植雜糧、豆子、蔬菜、水果等,當然培植種養業需要農業科技的支撐,這樣產品才能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一村一品”工程才能發展壯大形成規模,成為農民致富的一個渠道。還可根據城鎮人對改善環境的需要,培植花卉苗木業,用花卉盆景裝點裝飾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根據城鎮人的文化旅游需要,培植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生態農業游、瓜果采摘游、農耕體驗游、民俗文化游等,并配套以品嘗農家飯菜,使城鎮人節假日有個好去處,農民有個好收入。當然,也可根據城鎮產業發展的需要、基礎建設的需要或其他方面的需要,開發培植“一村一品”工程。總之,要下大力氣、想方設法開發“一村一品”項目,使之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

        整治村容鄉貌建設生態家園

        農民生活質量如何,與農村衛生環境不無關系。因此首先應重視做好村莊的遠景規劃。建議關中各地的縣政府,要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和規劃,結合村莊實際,幫助村莊制定高起點的經濟社會發展遠景規劃。這是村莊建設的目標和藍圖,是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因此,也應該成為全體村民共同的念想。這是建設整潔美好家園的前提。

        其次要抓好村莊道路的硬化。農村道路大多是土路,一遇下雨下雪就泥滑不堪,不僅影響老百姓的出行,進而影響老百姓的經濟收入,也直接影響村容村貌。因此,硬化村莊道路就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首選。目前,政府出臺了農村道路建設資金補貼政策,但對某些農村而言,自籌部分仍然有困難。這就需要村干部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以資源換資金解決這些難題,推進農村道路建設,為建設整潔家園奠定硬件條件。

        同時重視抓好沼氣池建設。沼氣池建設對解決農村生活用能、促進農民生活方式改變、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治理畜禽糞便造成的面源污染、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十五”期間,陜西省戶用沼氣池建設總數達到37.5萬口,占到全省農戶總數的5.3%,2006年又新建戶用沼氣池15萬口,累計總數達到52.5萬口。2007年全省戶用沼氣池建設的任務是20萬口,比前幾年建設總數的1/3還強。但是,僅靠戶用沼氣池還不能完全解決農村生活用能、糞便污染和發展循環生態農業等問題。還應該建設規模更大、眾多農戶共用的沼氣池,這樣的沼氣池不僅可以處理人畜糞便,還可以處理莊稼秸稈、落葉、瓜果蔬菜等生活垃圾。這樣不僅可以美化環境、提供生活用能,還可以為生態農業提供有機肥料,作為一個產業來經營。有關部門不妨就此加以研究,進行示范試點。

        另外要積極開展綠色家園建設。目前陜西省圍繞新農村建設實施的以庭院、村莊、路渠綠化和村周一片林為主要內容的“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工程已經啟動,102個試點村的作業設計方案全部完成。關中地區未納入試點村的村莊,應該參照試點村的作業設計方案,根據自身的實際和特點,制定“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建設工程方案。庭院林木應以果木為主,配以花草等觀賞性植物。村莊應以觀賞性林木為主,并點綴必要的花草植物。路渠和村周應以用材林木為主,即可獲得經濟效益,又可起到防風固土的作用。綠化所需的種苗應統一供應,管護可實行村莊綠化與路渠、村周林木捆綁式責任制,林木收益與管護效果掛鉤的辦法。

        當然,結合陜西省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十分匱乏的現狀,關中還要加強集雨池塘的建設。這對村莊綠化和農作物灌溉都有好處,這樣的集雨池塘還具有濕地作用,對調解局部小氣候有很好的作用。建議大的村莊(800戶以上)應設計兩處集雨池塘,小的村莊(500戶以下)有一處即可。下雨時,能使全村的雨水都流入集雨池塘;下雪時,可成為全村堆放積雪的場所。

        第5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一、推廣畜牧先進技術,提高養殖效益

        養殖場(小區)要大力推廣先進畜牧生產技術,努力提高養殖效益。充分利用良舍、良種、良料、良方、良醫等“五良”配套技術,在畜禽圈舍的標準化改造、飼料的科學調配、良種畜禽的引進和改良、疫病防治、飼養管理方法的改進和提升等方面下工夫,提高養殖效益。同時,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技術,提高飼料利用率,通過消毒、發酵等措施加強對畜禽糞污的無害化處理,提倡在養殖場(小區)興建生物有機肥廠,處理畜禽糞便。也可以推廣“養畜—沼氣—種糧—養畜”、“養畜—沼氣—種果樹”、“養畜—沼氣—種草—養畜”等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力爭實現秸稈節約化,能源清潔化,人居環境衛生化,村容村貌整潔化。

        二、加強技術培訓,培養新型農民

        農民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掌握不斷變化的科技與市場信息,了解國家政策和世界農業的發展趨勢,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趨勢和需求。新農村呼喚新農民,新農民呼喚新技術,新技術要靠眾多的基層科技人員來推廣,新農民要靠基層技術人員來培訓。畜牧業及其關聯產業所需技術相對容易為農民所掌握,是可以大量吸納農村勞動力的重要就業領域,對于緩解人多地少,減輕就業壓力具有重要意義。要加強畜牧業推廣體系和畜牧隊伍建設,實施畜牧科技入戶和農民培訓工程,大力推廣畜牧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讓他們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

        三、加強動物疫病防控,為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在國內外時有發生,不僅危害著畜牧業發展,而且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要把動物疫病特別是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擺上更重要的位置,納入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之中,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24字方針的要求,落實“政府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各項措施,嚴防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保護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生活富裕的目標。

        四、推進標準化生產,確保畜產品安全

        第6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摘 要:土地是人類活動的基本載體, 土地資源是社會經濟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土地管理密切相關。地籍是土地的戶口。地籍管理不僅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搞好地籍管理對于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國土資源,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我國的地籍建設的歷史和現狀出發,闡述了城鄉地籍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對新農村建設中城鄉一體化地籍建設進行了初步探討,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地籍;城鄉一體化。

        隨著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城鄉經濟和建設日趨融合以及對集體土地產權管理逐漸加強,對地籍管理提出了城鄉地籍一體化管理的要求。根據《地籍管理“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我國將在2010年前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基本建立土地統一調查制度;全面、準確掌握全國土地數據,建立城鄉一體化、四級(國家、省、市、縣)聯網互通的土地數據庫;城鎮地籍調查覆蓋率達到100%以上,村莊地籍調查覆蓋率達到95%。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今天,如何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建設城鄉一體化地籍,以促進農村健康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對搞好地籍管理工作,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國土資源,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我國地籍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的地籍管理實際上被人為的分成了兩塊。城鎮地籍管理注重資產管理主要是完成地籍調查、土地登記、變更調查及相應的統計等工作,管理的范圍主要是建成區國有土地,包括建制鎮和獨立工礦。農村的地籍管理則偏重資源管理主要是土地利用現狀管理,主要是管理土地的利用情況和集體土地權屬狀況、完成地類變更,統計等工作。目前城鎮地籍的主要管理模式:按市—區(縣)—街道—街坊—宗地—面狀圖斑對數據進行組織和管理,管理單元為街坊;農村地籍管理主要方式:按市—區(縣)—鄉(鎮)—村—面狀圖斑對數據進行組織和管理,管理單元為行政村[2]。由于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導致了城鎮地籍和農村地籍多年來實際上按照不同的體系分別進行操作,實施的是城鄉分割的地籍管理。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頒布和土地管理部門的成立,使得城鄉地籍一體化建設有了基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一體化地籍建設作為一個重要課題提上了議事日程。各地的土地管理部門及專家學者也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思路。但是由于各地的情況不同,現實情況比較復雜,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形成城鄉一體化地籍建設的統一認識和模式,只是各地在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城鄉地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方法不盡相同。

        2、城鄉一體化地籍建設的探索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要以地籍信息化帶動地籍管理工作的跨躍式發展,推動土地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地籍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滿足和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和信息建設的需要,以及具體細致的掌握土地利用現狀的基礎信息,明晰土地產權關系,全面提升地籍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城鄉一體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已勢在必行。國土資源部在地籍工作“十五”計劃綱要中曾明確指出,將地籍信息化和城鄉地籍一體化作為奮斗目標,同時頒布了新的城鄉一體的土地分類標準,為城鄉一體化工作做了標準化方面的準備.城鄉一體化地籍建設不僅業務性強,而且涉及大量的技術問題。因此,必須著眼未來,科學設計,規范實施,確保可持續發展。縱觀城鄉地籍建設的歷史和現狀,目前我們應該優先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探索。

        2.1功能設計與系統結構

        城鄉一體化地籍建設首先要確保當前及未來一定時期內社會經濟發展與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因此,系統在功能設計上,應以需求為導向,不僅要滿足當前所需的初始土地調查、統計、登記、土地利用分析、變更調查、變更登記、查詢、信息等功能,而且要為以后的發展預留擴容空間,以便適時調整完善,發展多功能地籍。同時也應兼顧性價比因數,確保上下聯網并可持續發展。系統可采用四層體系結構:第一層為用戶操作界面;第二層為自動流程控制;第三層為邏輯處理、數據訪問和數據隔離,最低層為系統空間數據庫[4]。

        轉貼于

        2.2土地分類與數據標準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根據新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國土資源部已經頒布了以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3個一級地類,15個二級地類的新的土地分類標準以及《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和《縣(市)級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新的土地分類標準較原有城鄉兩套不同標準更能適應現代土地管理的需要。考慮到全國各地的發展狀況和實際情況不同以及實施的進度和新舊資料的銜接,全國馬上全面執行新的土地分類有一定的難度,國土資源部又頒布了現階段的過渡方案,原有資料可以作為過渡方案實施操作,但新開展的城鄉地籍一體化建設必須以全新的土地分類標準為依據,確保各項調查直接到位。另外由于目前尚無統一的城鄉數據庫標準,所以,各地在執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應結合實際制定城鄉統一的數據標準,確保與國家標準的轉換,以便最終形成覆蓋全國的城鄉地籍數據庫。

        2.3坐標系統與成圖比例

        目前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主要是54坐標系,城鎮地籍調查部分是80坐標系和54坐標系,而且絕大多數是各個城市的自有坐標系,而必須要在同一投影方式和同一坐標系下對相鄰地區不同比例尺空間數據進行拼接,對于不同投影方式和坐標系統下的坐標必須進行轉換。所以,城鄉地籍一體化建設必須有統一的坐標系和投影方式,確保城鄉地籍調查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坐標系一致,同時確保與原有成果、與周邊單位的成果數據銜接。此外,為形成統一的成果,日常開展的建設用地勘測定界工作也必須采用該坐標系[5]。

        城鎮與農村地區的數據精度存在較大差異,由于城鄉不同比例尺勢必存在接邊問題,必須按照“不重不漏”的要求,從應用的角度,積極探索大比例尺地籍調查,以提高基礎圖件的精度,拓寬成果的應用領域同時又要確保無縫連接,以解決城鄉結合部位普遍存在的權屬關系混亂、權利主體不明等問題。

        2.4數據組織模式和結構

        城鄉一體化地籍建設的重點是城鄉地籍數據統一的組織模式和結構,在這種模式下不再對城鄉地籍進行區分,而只有業務管理要求上的不同,城鄉一體化地籍數據組織管理模式為:市—區(或縣)—街道(或鄉、鎮)—街坊(或行政村)—權屬單位—圖斑,數據組織的最小單位為街坊,一個街坊可包含多個權屬單位,如城鎮地籍中的街坊;時一個權屬單位也可由多個街坊組成,如農村的一個行政村。

        2.5編碼方式

        原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采用縣(區)-鄉鎮-村-圖斑編號體系,以圖幅為數據管理單元,在數字化地籍實現之前,不失為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有效的管理體系,但由于圖幅線為理論界線,不僅實地無法確定,而且人為造成了許多宗地和圖斑的分割,實際使用存在許多問題,也很不方便,在當前數字地籍情況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編號體系和城鎮地籍調查地籍編號體系相比缺乏科學性。城鎮地籍調查地籍編號體系按照《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的要求,執行街道-街坊-宗地編號體系,對于同一宗地的不同地類反映的不夠全面、科學。要建立統一的方式來管理城鎮和農村的地籍數據,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制定一個城鎮、農村統一的分類和編碼標準。建立城鄉統一的要素編碼,前提是要兼容以前的城鎮和農村的編碼標準。該要素編碼不僅能用于建庫后的數據庫管理,而且要能夠知道前期的數據采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發揮其作為編碼標準的作用[6]。

        3、政策建議

        1)土地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密切相關。要解決好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下的土地管理工作。找準土地管理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佳平衡點和切入點。要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契機,促進城鄉地籍管理,建設城鄉一體化地籍。

        2)作為新興課題的城鄉地籍一體化建設具有很強的政策性,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城鄉地籍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7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抓好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新階段“三農”工作指導思想的深化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全面的目標,既包括發展農村生產力,又包括調整完善農村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在“三農”工作的具體體現。歸結其豐富的內涵,就是“一個前提、二十字要求、三條原則、四大任務、五項建設”。一個前提,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20字總要求,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個方面是相互協調、共同促進的關系;三條原則,就是從各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尊重農民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原則,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相結合的原則;四大任務,就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五項建設,就是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因此,可以看出,新農村建設在具體工作思路上,不僅注重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改變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不僅重視在經濟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而且重視在政治上尊重農民的民利;不僅強調立足于促進農業和農村自身的改革與發展,而且重視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帶動農村;不僅強調政府的支持和引導,而且注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提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不僅立足于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而且謀劃長遠。市委提出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是我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跨越式發展、實現“重返百強”目標的迫切需要,又是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寧國的重要基礎。

        在年初召開的全市“決戰十一五,重返百強縣,打造新××”動員大會上,市委、市政府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項目及園區建設、城市建設與管理作為貫穿“十一五”發展的三大戰役,以重點工作的新突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發展實際,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抓住了這三項重點工作,就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部,就抓住了發展的主動權。動員會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揮分部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農村工作重點,排定了具體的工作計劃,明確了工作時限,強調了工作責任,落實了具體承辦單位,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此次會議的召開,也標志著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式拉開了序幕。當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付出堅持不懈地艱辛努力。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既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良傾向,更要克服畏難情緒和無所作為的思想,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腳踏實地地做好各項工作,扎扎實實地落實各項工作部署,不斷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宏觀環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從宏觀環境來看,中央和省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支農惠農力度不斷加大,今年又提出了把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由以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支持農村建設轉變。同時,省及××市把振興縣域經濟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將從政策、資金、重大項目布局、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重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我市將得到更多的支持。未來一個時期,東部產業將加速向內地轉移,我市毗鄰蘇浙地區,地處長三角縱深腹地,在承接東部轉移和占領東部市場中首當其沖,尤其是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從我市發展階段來看,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邁上了新臺階,正處于城鄉經濟融合加快、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城鄉體制改革加快的重要時期,開始邁入城鄉一體化發展階段,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我市具備了較好的條件。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完全有理由、有條件,也有能力走在全省前列。這次市委、市政府制訂出臺的1號文件,目的就是要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大力增加農民收入,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從當前農村發展實際來看,我市較早地提出了“融入蘇浙滬經濟圈”發展戰略,加快“兩個基地,一個后花園”建設步伐,與發達地區的產業互補性不斷增強,農業的外向度和商品率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已經連續三輪位居全省首位,并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我市較早地實施了行政區劃調整,確定了“七鎮率先”發展戰略,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鄉鎮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同時,我市農業特色資源優勢明顯,無論在產業基地規模,還是在龍頭企業的群體和層次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產品加工、區域發展的空間很大,產業競爭優勢明顯。

        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署,準確把握我市農村發展面臨的形勢,搶抓政策機遇,積極應對挑戰,解放思想,奮力拼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整合一切優勢資源,切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努力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二、把握重點,扎實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關于今年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市長已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具體部署。在這里,我著重強調以下三點。

        (一)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抓住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個核心。當前,我們最大的不足是發展不足,解決所有矛盾和問題,最終要靠發展。“二十字要求”第一位的就是“生產發展”。因此,必須把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和第一要務,切忌把新農村建設簡單地理解為新村莊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最現實、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既是發揮我市資源優勢的需要,也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現實途徑。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最關鍵的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要不斷加大龍頭企業的培育力度,通過完善政策、輿論宣傳等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工商資本、外來資本、民間資本向農業產業化領域集聚,引導企業通過加大投入、資本運營、技術改造等措施,努力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力爭盡快扶持壯大一批、培育發展一批、引進嫁接一批。要圍繞我市主要農產品和特色產品,加深資源開發,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創出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有一定影響、有一定市場份額的農產品名牌。要抓住安徽被列入全國農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場建設試點省份的機遇,大力宣傳品牌、保護品牌、開拓市場,努力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要通過龍頭企業的反哺強化作用,進一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突出發展森林食品、木竹加工、畜禽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連接千萬小農戶走向大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是在現行農村經濟體制下發展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經濟組織形式,對此,我們必須有充分的認識。要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以農業產業化主導產業為重點,通過“產業鏈”、“利益鏈”等形式,興辦各種專業合作組織,加快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

        (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抓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根本。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讓廣大農民過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新農村。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因此,我們要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任務來抓,既要在農業的廣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增收潛力,又要在農業農村外部努力開辟增收途徑,拓寬增收渠道。今年,省委發出了“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的全民創業號召,這是農民群眾通過自主創業增加收入的很好載體,而新農村建設為全民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農民是最大的創業群體,蘊藏著強烈的創業愿望和巨大的創業能量,關鍵是要把他們的創業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要大力倡導和弘揚創業精神,教育和引導廣大農民消除“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思想,營造鼓勵和支持廣大農民干事創業的濃厚社會氛圍。要著力解決農民在創業中遇到的融資難、項目審批難、啟動成本高等實際問題,幫助農民走進創業的主戰場,促進農民向工人和經營者轉變。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形成經營理念、資金技術的“回流”。要進一步培育壯大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引導和扶持他們做大做強,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同時,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目前,全市19萬農村勞動力中有近10萬人外出務工,勞務收入占農民現金收入的60%以上,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我們要繼續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產業來抓,認真總結近年來我市勞務輸出工作的經驗,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努力拓寬輸出渠道,尤其要進一步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積極妥善地解決好外出務工農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要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和培訓,最大限度地把我市農村勞動力資源轉化成人力資本,促進農民就業和農民增收。

        (三)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抓住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個重點。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需要。中央關于新農村建設5句話的總要求中,有3句話都與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密切相關。我們務必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改變農村公共事業滯后狀況、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來抓,逐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面貌。一是要繼續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人畜飲水、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尤其是“村村通”工程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但是,與農民生產生活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搶抓國家和省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性機遇,認真研究和分析上級配套資金和項目的投向,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加快“村村通油路”工程和農田水利建設,加強小流域治理,推進安全飲水、新型燃料、信息入戶、科技興農等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民急需的生產生活條件。二是要抓緊做好村鎮規劃工作。建設社會版權所有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3月份之后,我們將從宣傳階段轉入村莊整治階段,各項工作都要在村鎮規劃下具體實施。因此,抓緊做好村鎮規劃是當務之急。要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認真做好首批30個村的規劃編制工作,尤其是要抓緊時間做好2鎮12村的試點村鎮的規劃工作。這2鎮12個村,既是試點,也是示范點,將成為全市村鎮建設的板樣,也將直接關系到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因此,市委、市政府對你們寄予了厚望,希望你們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真正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三是要切實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要繼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成果,不斷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妥善解決好貧困學生就學難的問題。要繼續深化鄉鎮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要繼續加大對農村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方面的投入,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調動民間藝術人才積極性,繁榮農村文化事業。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科學思想文化知識宣傳教育和“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健康和諧、文明向上的農村新風尚。

        三、加強領導,改進作風,扎實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業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對農村是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對農民是一種美好的時代福音。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深化認識,加強領導,改進作風,強化措施,扎實有效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新農村建設作為推動我市跨越式發展、實現“重返百強”的一件大事,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市委、市政府已經組建了新農村建設指揮分部,作為專門的領導機構,加強工作統籌協調。分部各成員單位,要高度重視并拿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來抓新農村建設,明確自已職責和任務,找準工作著力點,制定工作規劃和具體措施。各鄉鎮、街道辦事處是新農村建設的責任主體,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工作來抓,黨政主要領導要認真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上。每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都要確定1—2個試點村,象市里抓試點工作一樣,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特別是2個試點鎮,要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機構,并組織精兵強將成立專門的班子,具體負責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版權所有

        (二)轉變作風,抓好落實。當前,是農村政策最好的時期,是農村發展空間最大的時期,也是發動群眾、調動農民積極性最有利的時期。特別是在全面取消農業稅的同時,又實行城鄉統籌發展的一系列惠農政策,為進一步改進干部作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創造了大好的歷史機遇。各級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要切實抓住機遇,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防止和克服取消農業稅后農村工作無事干、不會干的消極傾向,防止和克服群眾不找干部、干部不找群眾的“兩不找”現象。要以開展農村綜合改革為契機,主動貼近農民搞服務,適應農民需要搞服務,改進方式方法搞服務,切實幫助解決農民群眾的實際問題,樹立基層干部的良好形象,增進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努力形成廣大干部群眾心齊氣順、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局面。要著眼長遠,充分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始終保持迎難而上、排難而進的旺盛斗志,始終保持奮發有為、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激勵和帶領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要立足當前,從本單位、本部門做起,從眼前的事情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扎扎實實地做好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

        第8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老年人、坊鎮、解決方案

        一、新農村建設現狀

        本文主要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村風狀況、農民自身狀況等方面做出描述性分析。

        和陽村等代表了本地區新農村建設工作進展較好的一類村莊,賀家村等代表著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類村莊,靈井村等次之,太里村等代表著地理位置較偏遠、發展較慢的一類村莊。以和陽村為例:

        和陽村處在坊鎮的中部,全村400余戶,約2000余人,發展較快,部分村民搞個體經營經濟長足發展。該村莊自來水到各家各戶,公共汽車通達四方,農民整體上多居平房,少有土瓦房,巷道全部鋪設水泥路,全部設有路燈,村中央有社區服務中心,小廣場周圍有村委會、老年人退休干部活動室、衛生室、計生服務站、縣城連鎖村分超市、小飯館、裁縫鋪、健身娛樂器材以及其他小店等等;村容村貌與數年前相比,已是煥然一新;村里文化底蘊濃厚,著名的雷簡夫故里、雷半仙故里、史夫人故里均在此,每年陰歷二月初八,村里舉行社火,敲鑼打鼓,扭秧歌,文化活動甚是火熱。

        二、新農村建設問題

        調研時發現調研區新農村建設已經在各方面取得一定進步。但各村新農村建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1、建設新農村,相關部門的宣傳引導工作做得不到位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對象是農村農民,在調研中發現,一方面很多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不能宣傳到戶,不能落實到位,當然也有村民自身政治覺悟不高,只注重眼前短利的原因;另一方面大部分村民只注重個體發展,雖然對村里發展抱有期望,但沒有實質性的建設幫扶工作,整體缺乏積極性,普遍缺乏向心力。

        2、建設新農村,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出現嚴重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村村領導班子建設不健全現象非常嚴重。對于建制完整的,村民對其貪污受賄,以公謀私,不辦實事好事,或辦事不公等作風多有不滿;其次,村民普遍反應村委會換屆選舉不民主,存在“后臺關系決定選舉成敗”現象。

        3、建設新農村,農民期望精神文化享受,現實卻不能滿足

        老年人多渴望有一個專門的活動場所,但農村現有的老年人活動室等多因宣傳不到位,管理不到位而被廢棄或挪作他用。其它基礎設施也極其缺乏,偶爾自發組織的健美操等群體娛樂活動,常因缺乏設備,沒有專門場所或無各方面支持而中斷;人們對集體性文化活動包括社火之類的很熱衷,但整體而言,數十個村莊,僅有個別經濟發展較好的村莊逢節組織,絕大多數村莊村偶爾組織,或基本不組織等。

        4、建設新農村,老年人問題不容忽視

        調研時對老年人精神訴求、身體狀況、經濟狀況、家庭關系、政治素養等方面進行了細致調查,發現農村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患有惡疾,身體狀況堪憂,精神營養嚴重不足,急需相關政策的落實保障。

        5、建設新農村,建后工作更重要

        新農村建設工作雖然尚未面面俱到,但已經實施的工程項目卻面臨嚴峻的建后問題。比如某些村莊的路燈管制,山區水泥路面塌陷,水利灌溉渠道的修護(賀家莊村灌溉渠道),村莊體育等公共設施亂刻畫毀壞(和陽村),基礎設施建成后的養護工作不到位等等問題。

        二、 新農村建設問題解決方案

        針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通過探討分析,需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1、 要以“公正、務實、為民”為出發點加強農村村委會領導班子建設

        領導班子的建設關系到村莊的建設和發展,并最終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與敗。村級各類組織都要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自身建設,并負責抓好直接管轄的各類組織的建設,發揮他們的作用。清廉,實實在在為民辦事,為民服務,為村建設的村委才能服眾,村里也才能政通人和,才能擺脫當下這種村民與干部烏煙瘴氣的現象。

        2、 要加強管理與引導,落實和維護好國家新農村建設政策

        要拓展宣傳覆蓋的廣度,為建設文明鄉風提供示范;要嚴格執行上級政策措施,將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要加強管理和引導,協調好人員和工作,引導各項措施順利實施。農村建設不能僅靠單一部門的引導,而要多個部門協同引導和配合。

        3、 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新農村的平衡協調發展

        在相關部門引導下,不斷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開拓新渠道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比如靈井村前村長提出的要在農村建養老院等;要積極探索完善農村醫療保險的新路子新辦法,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不斷提高醫療保險金額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建立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援助、脫貧援助和社會互助一體化的社會救助體系。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提供捐贈、資助。

        4、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樹立良好道德風尚

        不斷宣傳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學方法,移風易俗,除舊布新,盡快掌握致富本領;不斷宣傳孝道文化,提倡敬老愛幼,堅決抵制“厚養薄葬”不良風氣;積極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例如好兒媳、好婆媳、好丈夫等的創評優等;加強普法教育,爭取早日創建出符合國家要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鳴謝 “益暖”大學生公益團隊對合陽坊鎮地區詳細的專題調研。本文所用數據主要來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益暖”大學生公益團隊的調研數據。

        參考文獻:

        [1] 楊尚勤,石英,江波.陜西社會發展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7

        [2]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3]劉德友,陳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意義及途徑[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第9篇:建設新農村的意義范文

        大氣污染:秋天收割后大量的秸稈堆放在田間地頭,冬季農戶們主要靠燃燒秸稈取暖和做飯,到了春季用不了的秸稈也被燃燒掉。在燃燒過程中潮濕的秸稈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顆粒物,不僅對人和牲畜的眼睛、鼻子、呼吸道造成嚴重傷害,而且由此造成的大氣污染還會產生酸雨,對農田土壤和農作物造成重大的傷害。

        垃圾污染:現階段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和管理的缺失,許多地區的農村還處在“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狀態,臟亂差的現象嚴重。新農村建設中的垃圾 污染包括鄉鎮企業排放的固體廢棄物、農作物秸稈和禽畜糞便、農產品加工廢棄物、生活垃圾等。農村垃圾因不能得到及時處理,日曬雨淋成為環境污染的二次污染源,堆積如山的垃圾對村民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水污染:水污染是全國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農村缺乏環境保護設施,造成了農村大量生活污水被隨意排放,另外,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也會污染水源,為了提高產量,現代農業加大了化肥農藥的用量,下雨的時候,雨水就會把化肥農藥沖刷到附近的河流,使水域富營養化或飲用水源硝酸鹽含量超標,對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

        土壤污染: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農民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而長期大量施用化肥的結果是地力肥力受損,有效營養元素失衡,土壤大幅度板結,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同時,農業害蟲的天敵,如:青蛙、七星瓢蟲、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蟲鳥,也由于食物鏈的關系造成毒害而大量死亡,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亚洲国产在人线午夜播放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制服肉丝袜亚洲中文字幕 | 亚州十八禁免费不卡在线视颖 | 亚洲午夜成人国产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