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

        第1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資源友好型與環境節約型”兩型社會建設的推進,環境會計工作的開展提上了議程,但我國環境會計還處于起步階段,未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國內的專家學者對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的許多內容還存在諸多爭議。環境會計的開展必須結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為背景,以對環境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性分析為基礎,構建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 

         

        資源、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資源的過度開采,出現了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不協調的局面,可持續發展概念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建設“資源友好型與環境節約型”兩型社會就是將可持續發展上升為全局和戰略高度。由于傳統會計沒有把環境支出與收益納入其核算體系,因而在目前建設兩型社會的背景下,傳統會計面臨的挑戰愈加嚴峻。環境會計理論和實踐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在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核算和監督企業經濟活動,反映企業經營和環境之間的能量交換和價值轉移。目前發達國家在環境會計研究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但在我國,由于環境會計仍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作為wto成員,我國企業要應對殘酷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經常以可持續發展惡性循環、生態環保為理由和目標,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準,通過立法手段把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拒之門外。同時,我國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投資所在國也很可能要求我們提供與自然和諧有關的環境核算資料。因此,會計學的一個分支——環境會計的開展勢在必行。 

        一、環境會計的涵義 

        環境會計,是將會計學和自然環境相結合,采用多元化的計量手段和屬性,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并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給社會資源造成的收益和損失進行確認、計量、揭示、分析,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會計理論和方法。它是在環境資源惡化和批評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產生的。從基本屬性上看,環境會計實際上是環境科學在會計學科中的滲透。它的研究涉及自然、經濟、技術、社會各方面的因素,不僅與會計學、環境學有直接關系,而且與哲學、心理學、物理學、數學、邏輯學、化學、生物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法學等許多學科在內容上有廣泛的交叉滲透。 

        二、環境會計發展現狀 

        (一)理論界已意識到環境對會計的影響力 

        由于國際社會各種努力的啟示,也由于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近年來,我國許多會計學者也展開了對環境會計問題的研究,我國已經認識到環境會計的重要性,大家開始關注環境會計問題。 

        (二)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還很不完善 

        我國現行用于指導企業會計和報告實務的法規主要有財政部的會計準則、財務通則、行業會計制度、財務制度以及中國證監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執行的信息披露規則和準則。但這些法規、制度和相應的企業會計與報告實務對于環境問題基本上沒有涉及。1998年《我國企業環境會計實務調查分析》介紹了對500家企業的環境會計實務方面的調查,結果表明:被調查的企業在環境會計的確認、計量方面混亂,對公布環境資料持低姿態,很少進行定量分析;公布的環境資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看不出花費的資金、取得的成果和規定的指標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我國環境會計無論是理論還是實務都很不完善。 

        三、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的構建 

        據研究,過去的20年,我國經濟增長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獲得的,人們很少在生態平衡問題上考慮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各企業對自身所擁有的、使用的自然資源,對環境資源的污染破壞、補償恢復等按照有關原則進行確認、計量并反映到財務報表中。從而促使企業以理性的觀念,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提高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構建環境會計理論體系應明確以下內容: 

        (一)環境會計的核算對象和目標 

        1、環境會計的核算對象。環境會計的對象大大突破傳統會計資金運動的范疇,它考慮除資金之外的資源環境、整個社會生產消費以及生態循環價值。在環境會計下,會計要素需重新界定,資產中應增加“自然資源環境資產”,即全世界所共有的“特定財產”:空氣、水、海洋、礦產資源、臭氧層等;負債中應將企業承擔的環保社會責任加以確認,如企業應交納排污費、發生環境損害尚未支付的債務、按規定從成本費用中預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環境費用、涉及環境污染的或有事項等;所有者權益中應將“自然資本”加入其中;收入要素中應加入企業在推行環保政策、積極治理污染時所享受到的國家給予的補貼、獎金和稅收減免,回收的“三廢收入”其他單位和個人繳來的環境損害賠償費或罰金收入,以及實施環保措施后企業形象、信譽度的提高而帶來的社會效益等;費用中應包括社會成本、環境成本,以及耗用資源和排污而被征收的生態環境補償費、治理費、環境研究專項開發費。從而避免企業對自然資源的無償占用和耗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造成企業虛增利潤的情況。 

        2、環境會計的目標。環境會計的目標可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基本目標是促進政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在行政、經貿、文化、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力爭做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具體目標是通過會計核算、確認和計量一定會計期間的投入與產生,盡可能地為社會各部門提供有關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環境規劃以及對環境保護的義務、貢獻等方面的信息。 

        (二)環境會計的假設和原則 

        1、環境會計的基本假設。環境會計的基本假設同傳統會計的四個基本假設相同,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假設。所不同的是,由于環境會計的核算對象比較特殊,使得“貨幣計量假設”發生變化,即環境會計以貨幣計量為主,同時輔之以實物、指數、百分數等其他相關計量尺度,甚至可以用圖表和文字敘述加以說明。

        2、環境會計的一般原則。創建我國的環境會計除應遵循《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還應遵循政策性、社會性、充分披露等原則。政策性原則是指企業進行環境會計核算時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資源環境的政策和法規,處理好企業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社會性原則是應提供充分揭示企業在環境方面的社會責任的信息,并按照社會利潤來評價企業。充分披露原則要求在提供會計信息時,必須全面、公正地反映企業對生態環境的作用、保護或污染、損害等情況,不得有意忽略或隱瞞重要的數據資料,使信息使用者發生誤解。 

        (三)環境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1、環境會計的確認。環境會計的確認是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并列入會計報表的辨認和確定過程。例如,將“自然資源環境資產”確認為資產要素,將“環境損害費用”確認為費用要素等。 

        2、環境會計的計量。環境會計計量是為了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并列入會計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其計量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的計價上,這其中存在許多無法用貨幣計量的經濟事項,如臭氧層等;有的也無法用歷史成本計價,如企業生產給環境造成污染所發生的延時治理費,再用歷史成本去計量就不適用。因此,需要對環境會計的計量方法特殊處理,大膽創新。實行以貨幣計量為主的多種計量單位并用原則,再借助于價格替代支付意愿、接受意愿和數學模型等。 

        (四)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 

        環境會計報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原有會計報表中增加環境會計諸因素的揭示與披露;另一種是獨立設置環境會計報表。目前,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環境會計報表模式。因此,我國應在傳統會計報表內增加有關環境會計的核算資料,再輔之以報表附注、文字說明等,揭示企業基本的環境會計信息。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方應增列“自然資源環境資產”、“自然資源環境資產損耗”科目等;負債方增列“自然資源耗費”、“環境保護支出”科目等;所有者權益方增列“自然資本”科目等。在損益表中增列“環境收入”、“環境預防費用”、“環境治理費用”、“環境損害費用”等。 

        四、開展環境會計工作的改進措施 

        要改變我國環境會計的現狀,健全環境會計體系,在理論研究和實務兩方面予以推動的同時,還必須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來予以保證。 

        (一)建立適應的會計理論導向 

        要求政府恰當地引導會計理論在環境會計方面做些研究,可以成立由會計、環境資源、法律等方面專家組成的機構,對環境會計理論、自然資源成本、環境影響成本、市場規則變動、法律體系變動等一系列有關問題進行研究,促使環境會計理論早日與會計實務相結合。 

        (二)健全會計法規,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 

        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增強實務的可操作性和統一性,避免各行其是,其具體做法:一是修改《會計法》。要將環境會計的核算和監督列入《會計法》,以法律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完善會計準則。要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成為必須披露的內容,以防止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短期行為。三是建立環境會計制度。要依據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有關環境原則進行設計,使環境會計具有可操作性。 

        (三)給出資源明確的價格信號,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 

        首先,國家對于資源的使用,應堅持有償原則,盡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免費(稅)的形式。對有限的資源免費消費、無償使用,無疑將導致資源的耗盡和環境的惡化,同時也不利于環境會計信息的核算與披露。其次,應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充分發揮價格的宏觀調控作用。環境會計要將總成本理論應用于環境會計實務,這樣商品的成本中加入了資源成本,會使商品價值得到客觀反映,使各種商品的比價能反映資源成本。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是價值規律和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客觀要求。 

        (四)加強對環境會計的宣傳教育 

        實施環境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也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還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因此,應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教育,加強學校環保基礎知識教育,在中小學增設環保常識課,在財經院校增設環境會計、環境審計課;加強在職會計人員的環境會計培訓工作,加大對環境會計的宣傳力度。 

        (五)進行環境會計試點工作。 

        在加大環境會計理論研究及實施力度的基礎上,遵循由簡入繁,從易到難的原則,從相對明確、簡單和易于了解的環境會計核算科目入手,在部分地區、部門試行。結合具體情況,對不同的產業和產品、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核算內容和標準;同時,可以采取“雙軌制”,將現行的會計核算體系和探索性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并行,在取得切實可行的經驗后,再進一步深入研究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朱玉廣.論環境會計[j].管理科學文摘,2004(5). 

        2、胥衛平.論環境會計的內涵、職能和工作內容[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第2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摘要: 動畫角色造型設計是動畫專業教學中最基礎和重要的課程,對于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前人已經有了比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但對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創新的設計,卻顯得力不從心,本文主要針對這兩個方面總結一下筆者的經驗和技巧,以此來增加方法的總結和經驗的交流。

        關鍵詞:角色設計 創新實踐

        1.角色設計的表現形式

        談到設計能力,什么是設計能力,設計能力就是根據理論基礎和實例條件計算出實現實例的方法,并運用圖紙或語言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

        首先我們在學習動畫角色設計的時候,我們要先懂得欣賞,提高自己的眼界,在我們藝術領域中需要“眼高手低”的能力,學會如何懂得欣賞,學會打開欣賞藝術寶庫的大門,把東、西方藝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欣賞,要了解我國古代藝術和國外古代藝術的高度成就和特點,主動挖掘藝術中的寶庫,并且把這些藝術的寶庫積累在自己的腦海中,首先我們先學會欣賞。

        再設計的同時我們往往忽略了生活的中的細節,其實最好的設計就是我們在生活中細節的點點滴滴,我們往往把一些最簡單的東西給忽略掉,每次在學習中把最難得都學會了,可往往在綜合設計的同時把最簡單的忽略了,導致我們的作品不夠完整,不夠精彩。學會充分利用已經擁有的東西,這就是你的大智慧。俗話說的好,生活就是舞臺,生活就是展現你的一點一滴,在這里可以換一句話說生活就是設計,只有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應用到你的舞臺中,這已經發揮的你自身的設計的設計能力了,畫動畫角色設計時很多時候是夸張了生活中的人物動態,對生活中的某個過程的夸張,生活是藝術重要的一部分。學生要從意識上重視,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從點點滴滴做起,逐步培養起自己較高的審美能力。作為學校和社會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美育教育,為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創造良好。

        2.角色設計的創新實踐

        動畫素材是設計中的一部分,很多同學們說,老師我覺我的設計感覺比較空洞,沒有什么說服力,那只能說明你的素材沒有做好足夠的充分,不要在設計面前的幻想,我們需要素材作為輔助,需要的是最現實的提題材。

        設計能力的提高必不可少的能看你基礎,基礎扎實的同學,那毫無疑問,你的設計能力在同等的基礎上會更上一層樓,如果弱一些的同學,那你就抓緊時間來補基礎去吧,否則你的設計能力會永遠的比別的同學落后一步,當然,我們要學會抓基礎,可以去模仿一些作品,記住模仿的作品的繪畫技巧,在這里我們可以根據謝赫六法的原則去模仿,去記憶,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摩寫是也。這樣我們的設計能力會大大的提高了。

        設計能力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學會融入新的元素,不停的去嘗試,敢于否定自己作品,多次修改,融入新的素材,你的作品才完整,學會借鑒和組合。借用別人的“經驗”和“成果”而自己卻不努力是不行的。借鑒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產品。我們不要認為“拿了”別人的東西而覺得對不起別人,我們只是知識借用而已。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不是要我們用“拿來主義” 精神去借鑒別人好的東西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嘛,這叫做“取長補短”。

        參考文獻:

        [1]孫立軍主編,《影視動畫經典作品剖析》,海洋出版社,2004年5月

        [2][英]莉斯.費伯[美]海倫.沃爾斯特著,《動畫無極限》,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6

        [3]劉書亮 著,《影視攝影的藝術境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9

        第3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1。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過去就有,只是不夠重視,更像是擺設,僅用于雨天教學和機動的備份,內容上不外乎是體育常識、體育衛生,屬于體育常規教育的范疇,沒有專業性和系統性。近年來,高校在評估和學科建設的要求下,理論教學逐步受到重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1)理論教材的配備。高校根據各自的需要,編纂和出版相應的理論教材,學生人手一本。(2)理論教學的制度化。理論教學的課時,按照一定的課時比例,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3)理論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評價相聯系。理論考核的成績,按比例計算到學生體育成績之中。所以說,理論教學作為公共體育教學的一種形式已經建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無論是教學還是考核,與我們所期望的相去甚遠,流于形式,喪失了理論教學的意義。首先從理論教學的內容來看,大都是過去體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濃縮版,內容陳舊,不是理論,只是運動動作和技術的文字說明,其價值相當于體育常識,缺少層次和深度,沒有學術價值,學生不感興趣。其次從理論教學的管理來看,理論教學所占比例偏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視(與其他公共課程相比)。

        1。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對體育實踐教學的補充和指導

        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的系統的結論。”……體育理論基于體育實踐,是對體育內在規律進行系統研究得出的當前結論,體育作為獨立的學科,主要通過體育課的形式來實現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體育活動,僅有實踐教學顯然不能滿足學科建設的需求。同時體育又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多學科形成有機的聯系,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體育又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體。體育的發展與進步和相應的理論體系的支撐密不可分,是體育的組成部分,是體育實踐不可替代的。體育課理論教學,基于實踐教學,作為體育實踐教學補充,發揮理論所具有的指導作用,不僅如此,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的延伸,甚至是對實踐教學的超越,提升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檔次,突破實踐教學的局限性。

        1。3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實現高校公共體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徑

        所謂公共體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具有學術性和研究性,將公共體育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區別于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模式。高校在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上有別于中小學,首先,中小學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體育教學的強身健體,促進生長發育的功能尤為重要,從學習技術和動作的角度看,中小學學生也處于動作技術形成的最佳時期,所以實踐教學就顯得更有意義。而大學生已接近成年,在學習技術和動作上處于劣勢,但認識、理解和研究能力顯著增強。加強理論教學,提高對體育及其價值的認識更加重要。此外,大學生缺少的不是體育鍛煉的機會,而是強身健體的意識。高校在體育教學的硬環境上也非中小學可比,有良好的師資力量和科研氛圍,為提升理論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綜合體育素養,而不僅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論教學彰顯出體育教學應有的教學層次和深度,具有學術價值。

        2核心與內容

        2。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關于競技理論的教學

        確立以競技為核心的理論教學體系,和以活動為基礎的說明書式的理論體系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本質上,體育是以競技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強體質,提高體能技能,培養心理素質和能力的一種社會性活動。……競技是體育最重要的特征,體育的必然是競技的,沒有競技就不能成體育。”“體育的本質特征決定高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高校體育學科體系是我國體育專業的基礎和搖籃,肩負著培養和造就高水平體育人才和體育科研與管理人才的重任,應加強體育教學的學科性與競技性,……在以競技為核心的基礎中,根據各群體的具體特點,充分發揮體育的教育、娛樂和健身等基本屬性及其功能,逐步實現體育的高等教育化。”競技是體育的本質特征,是高校體育學科建設的核心,理所當然也是理論教學體系的核心,這就指明了理論教學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層次和空間,具有系統性和專業性,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2。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對專項發展進行系統的研究

        理論教學依托于專項實踐教學,在加強專業性和系統性的同時,要兼顧到知識性和教育性。其教學內容分為四個方面:(1)加強對專項的認識。了解其起源,現狀和發展趨勢。(2)學習專項競技的方法、競賽規則裁判法、組織方法以及比賽的方法等。(3)理解影響專項競技的相關因素。技術和戰術因素、身體素質和體能因素、心理素質因素以及運動損傷預防和科學訓練方法等。(4)專項競技對社會的影響。專項競技與文化、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對健康和醫學的影響等。其內容既是傳統理論體系的繼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與預期

        3。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與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形成有機融合

        加強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使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補充、指導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時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也為理論教學提供了合適的形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對接,有利于形成以專項化教學模式為主體的學科分支,理論教學能夠擺脫普通專業大學生受運動水平和能力的制約,打破實踐教學由于客觀原因而形成的教學屏障,率先從理論教學上實現突破,邁上新的層次,提高教學質量。

        3。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對學校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強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在增加理論教學課時的同時,還要對理論教學場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學的安排。理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體育教學的層次,同時也使緊缺的運動場地,器材得到一定緩沖,合理安排理論教學的周期,減少季節變化對實踐教學的消極影響。在課時安排上應有別于其他學科,要突破學期的限制,形成獨立的教學體系,加強教學管理層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給教學雙方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加強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打破原有教學體系的平衡,教學雙方必須以新的心態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對,由加強理論教學而引發的新的評價體系,對教學雙方的影響顯而易見。加大理論教學的比重,對學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學生僅憑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優勢,“一招鮮吃遍天”的狀況已經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處于劣勢的學生,則增添了學習的動力和自信。新的評價體系強調學生綜合體育素養的評價,有利于良好學風的形成。理論教學的大力介入,對教師的學習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觀念得以更新,學術的風氣得到加強,教學雙方由此更加相互聯系、相互促進,這種質的變化是學科建設的內涵。

        第4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展望;發展方向

        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建立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前蘇聯、德國和美國的訓練學者們經過大量的實踐,建立了一系列的理論體系,他們將自己的理論及時應用到實踐中去,推動了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他們及時總結,結合當時最先進的生物、化學、力學知識,對于訓練進行科學的指導。在不斷的總結和完善中,運動訓練學的理論體系初步成型了。

        一、運動訓練學發展概況

        1.國外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及發展方向。國外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經歷了4個階段:起源階段約在19世紀末,代表作品為《運動員的基本訓練》(英、美),《田徑》(德國),在這一時期,人們表現出了有目的的探索運動訓練規律的興趣。專項訓練學建立階段是在二戰結束后,有關訓練科學的研究逐漸從簡單的實踐經驗總結和介紹,發展為對運動訓練規律的揭示和應用。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是把醫學成果運用到實踐中。訓練學萌芽階段是在20世紀60年代,專家們提出了運動訓練計劃的制定、訓練過程的控制等問題,并首次使用技術、戰術等概念研究有關訓練和比賽等問題。訓練學學科建立及發展階段的標志就是1964年哈雷正式出版的《訓練學》一書,標志著訓練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成立,并有力推動了世界競技體育的發展。

        此外俄羅斯著名學者列·巴·馬特維耶夫教授的《運動訓練原理》、《競技訓練理論》,美國著名學者福克蘭、杰克遜的《運動訓練原理》,雷納·馬丁發表的《心理機能訓練指南》,加拿大學者博姆帕德《運動訓練原理與方法》等一批學者的論著,對構造《運動訓練學》學科的基本框架起到了堅實的奠基作用。

        從整體上看,世界范圍內的《運動訓練學》學科的發展始終沿著兩條途徑向縱深領域發展。一條途徑是站在競技運動的不同側面上,探索運動訓練的基本規律。另一條是站在競技運動的整體高度,探索運動訓練的基本規律。前者的研究結果,使《運動訓練學》的研究對象深入到了不同年齡、不同性別運動訓練過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內容具體到了訓練手段的設計等;后者研究的結果,使《運動訓練學》的研究對象拓展到了包括運動訓練一般規律在內的整個競技運動的一般規律,研究內容拓展到了運動競賽的系統等。目前國際上對《運動訓練學》學科的擴展和充實正是通過這兩條途徑實現的。

        2.我國運動訓練學的發展概況。在我國,從50年代起全面學習蘇聯訓練理論,到60年代后提出了“三從一大”的訓練原則,80年代起,引進多國的訓練理論,逐漸構建我國的訓練理論體系。1981年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訓練學分會和北京體育學院等單位的支持下,由過家興教授牽頭,經過2年多時間的努力工作,終于完成了我國第一本《運動訓練學》專著。該專著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運動訓練學的理論體系初步形成。由于現代競技運動的飛速發展和運動訓練理論的深入研究,目前的《運動訓練學》學科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的擴展或濃縮。1983年我國學者田麥久在對主要競技項目進行科學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了在一般訓練理論與專項訓練理論之間建立一個新的理論層次的構想,于1990年發表了《項群訓練理論及其應用》的論文,繼而出版了研究專著(1998),分別闡述了依不同主導競技能力而劃分的8個項群的訓練特點,使運動訓練的理論體系更趨完善。這是我國運動訓練學界對運動訓練學理論建設的重要貢獻。

        二、運動訓練理論近年來的發展趨勢

        1.項群訓練理論更加深入的發展。項群訓練理論的創始人田麥久2003年在“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新發展”一文中以“復合主導競技能力”取代單一主導競技能力作為標準,對部分項群的主導競技能力作了更為準確的表述,進而對部分項群名稱作了調整(見表1)。

        表1:主導競技能力的項群劃分的調整

        此外,田麥久還闡述了“多標準多維度的項群組合”的概念。他指出,“經典的項群訓練理論中”,主要以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運動技術的動作特征和運動成績的評定方法為3個分類建立起了3個主要的分類體系。而實際上我們應該認識到,因為有無窮個分類標準,項群體系的劃分從理論上來講也是有無窮個標準的。所以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項群體系,進行相應的研究。如在“持拍隔網對抗性項群男選手基本單元競技過程的運行模式”一文中,用“持拍隔網對抗性項群”這一名稱概括了乒乓球、羽毛、網球3個手持球拍進行比賽的項目。又如“陸上同場對抗性項目集體球類項目”的名稱,就排除了水上、冰上的同場對抗性集體球類項目,只包括足、籃、手、曲4個項目了。總之,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和我們在進行分析組織訓練活動當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多個標準,多個維度組織相應的項群進行研究。

        2.運動訓練的微觀層次上的研究。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學者認為,由于以往的運動訓練學研究注重在宏觀和共性面上的研究,因此隨著運動訓練實踐的發展,運動訓練學并不能很好的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因此,現在一些學者致力于運動訓練學的微觀層次的研究,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解決各運動項目及其小項的訓練特點、訓練方法、選材特點等問題。

        3.重視研究影響訓練和比賽的社會學因素。競技體育的組織和發展都受著社會學因素的強有力的影響。這些因素對于競技體育的影響是重大和深遠的,主要表現在對運動訓練體制、運動員培養系統、競技體育的發展方向上、體育職業化、市場化對運動訓練所產生的影響等問題。以前關于這些方面的研究較落后,因此,他們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學者所關注的問題。

        4.運動訓練學理論向競技體育學理論的擴展。運動訓練是競技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實踐活動的不斷豐富,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運動訓練學理論也在逐漸向競技體育學的理論擴展。競技體育的主體活動是運動員的培養、訓練及參賽的過程,沿著這一軌跡進行思考和設計,競技體育學應該包括運動選材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競賽學及競技體育管理學,這4個學科應該說是構成競技體育學理論體系的主體學科群。

        三、結束語

        運動訓練學體系的建立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眾多專家學者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不斷認識世界,挑戰自我的成就。在日益嚴謹的理論體系下,競技運動的成績取得了大幅度提高。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對原來理論體系的質疑和完善也逐漸多了起來。相信通過專家學者和廣大體育工作者的努力,運動訓練學體系一定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曹景偉,席翼,袁守龍等.中國運動訓練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2):43-50.

        [2]過家興.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3]刁志勇,劉海峰,祝.對傳統超量恢復訓練理論的再認識[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5,10(4):104-106.

        [4]金健秋,劉強,楊克新.當代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對周期理論的質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21(5):89-91.

        [5]陳小平.運動訓練的基石——“超量恢復”學說受到質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6(4):3-7.

        [6]茅鵬,嚴政,程志理.一元訓練理論[J].體育與科學,2003,(14):5-11.

        [7]田麥久.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新進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1):146-150.

        [8]許琦,李昌軍.俄羅斯訓練學理論研究的現狀與熱點問題[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1):81-84.

        [9]盧元鎮.21世紀對體育社會科學的挑戰與展望[J].體育科研,1997,18(4):3-5.

        [10]鄭念軍.競技體育理論體系的反思與構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17(3):6-8.

        第5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運動訓練;創新系統;綜述

        中圖分類號:G808.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3-0414-03

        競技體育的本質就是不斷創新、挑戰極限的過程,就是對原有知識進行再認識的過程,就是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形成新突破的過程。隨著社會對競技體育的期望的提升,運動訓練效果也逐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經驗式、粗放式管理、訓練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競技體育發展,要求訓練創新的呼聲越來越高。近年來,一些運動項目取得突破、一些項目停滯不前甚至滑坡的原因往往最終被歸結為創新與否或創新多少的原因。但是,雖然運動訓練創新的呼聲很高,但我國在運動訓練創新領域的研究并不多,筆者通過CNKI期刊網對核心期刊檢索,有關競技體育領域創新的研究內容分布見表1。國外相關文獻大多數都是針對具體的技術過程進行描述,而對于如何進行訓練創新的研究還沒有發現。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體育科學研究者開始從不同的視角審視競技體育領域的創新,并提出了相應的見解;1993年,我國學者劉建和就非常敏銳地觸覺到運動技術創新在訓練中的價值,并對創新技術的意義與分類、技術創新過程的特點、創新技術與創新主體素質的等方面進行了研究[1]。1994年,馬啟偉、陳小蓉等對競技體育技術創新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競技體育創新原理》也比較全面的描述了競技體育領域創新的分類、創新的特點以及競技體育領域理論、方法的創新。首次對競技體育創新概念進行了界定:“競技體育創新是指創新主體在特定的運動領域中,對創新客體在現有的運動訓練理論與技術實踐的技術上所進行的發明或改造,且實現一定社會價值的創造性活動。[2]”

        在運動訓練實踐領域,對提高運動訓練效果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這些理論方面研究成果和實踐中有益的探索,對于我們進一步開展運動訓練創新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主要觀點與實踐探索

        1.1訓練觀念的先導作用科學理論向訓練方法轉化的活動成果不僅有物質形態的工具和手段, 更多的是訓練觀念、方案、程序等[3]。訓練觀念是指導運動訓練實踐的思想基礎。鄧云龍(2003)認為提高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必須要轉變教練員的觀念,并指出,教練員的觀念系統是制約運動訓練效果的中介環節。觀念的變革是改革的先導[4]。吳貽剛關于《科學理論向訓練方法轉化的德過程與方法研究》(2001)認為:科學理論向訓練方法轉化是解決訓練問題的認識過程,是思維創造[5]。茅鵬(1994)研究認為,推動成績更新最為根本的直接原因是訓練方法革新;而推動訓練革新的原因是聯系于實踐的發展著的訓練思路,是知識和智慧,其核心問題在于“對運動成績本質的理解和對訓練工作的設計以及對訓練過程的控制”[6]。

        有研究者認為,“馬家軍”之所以能創造如此輝煌的成績,是因為馬俊仁的訓練“綜合并創造性地應用前人的訓練法使自己的運動員達到質的飛躍,集中體現在三個突破:訓練量的突破,訓練強度的突破,訓練后身體恢復過程的突破”。綜合運用前人訓練法和三個突破,實質上就是對訓練理論和訓練觀念的突破和創新[7]。在雅典奧運動會實現皮劃艇項目零的突破的水上中心從備戰開始就提出“超常規思維,跨越式發展”超常規思維。跨越式發展,首先是思想上的突破,思想上的創新,從而帶動工作中一系列創新與突破[8]。上述研究認為觀念、思路在訓練中居于先導地位,運動成績的突破首先都是觀念的突破,因此,訓練創新必須首先變革觀念,進行觀念創新。

        1.2制度上的探索在總結雅典奧運會科技備戰工作中,史康成指出,加強制度創新, 不斷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方式是五條基本經驗之一。體育體制總是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與體育發展內在規律相互作用的產物。堅持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 組織科研攻關,加強技術創新是我國雅典奧運會科技攻關與服務成功的主要經驗[9]。我國競技體育20年的發展歷程,也是舉國體制不斷完善和發展的歷程,尤其是近10 年來的體育體制改革,舉國體制被賦予更為深刻的內涵和廣闊的外延,并逐漸向新型的舉國體制過渡。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的關鍵就在于找到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的方式, 并通過這種方式來整合社會和市場力量, 為體育事業在更高層次上的發展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鮑明曉認為,所謂的新型舉國體制,就是以國家任務和大眾體育利益為最高目標, 以政府充分發揮主導為核心, 形成政府、社會、個人三位一體, 財政和市場雙輪驅動的體育事業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10]。也有研究者從體育產業化角度對體育制度創新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分析[11],劉愛華在《體育文化創新初探》一文中,對體育文化創新的動力和阻力進行了有益的思考。

        制度既可以引導技術的發展,也可以阻礙技術的發展。我國競技體育30多年來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在于舉國體制的保障。2004年雅典奧運會我國女子排球獲得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實行了國家隊管理制度,使訓練組織趨于扁平化,資源的利用更加優化,很多具體的訓練問題很快得到解決。隊委會管理制度在北京奧運周期被推廣到各個國家隊。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競技體育本身的發展,舉國體制必然也要進行相應的變化。

        1.3組織形式創新嘗試

        從2002 年開始, 國家體育總局先后以水上、田徑和游泳運動管理中心為試點, 對國家隊科學訓練監控服務體系建設和“訓、科、醫一體化”的模式進行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經驗, 促進了“119 項目”科學訓練水平的提高。北京體育大學以“教育、科研、訓練三結合”為辦學方向, 努力做好在該校訓練的國家隊的各項保障工作, 承擔了多項備戰奧運會的科研攻關任務, 并派出50 多名教師和研究生深入各國家隊開展科技服務。北京體育大學與國家皮劃艇隊聯合開設的研究生工作站, 為“三結合”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經驗[12]。另外,一些國家隊,如體操、皮劃艇、女子水球等項目,為充分發揮教練組人員的集體智慧,分別從隊內組織管理形式上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

        組織形式的創新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運動隊層次教練組的知識多元化問題,有效減少了運動訓練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但是,僅僅個別運動隊的組織形式的創新顯然對于提高我國整個競技體育組織的競爭力來說還遠遠不夠,還必須一點帶面,更深、更廣地推進組織創新,進一步優化組織創新過程中的知識流動機制。

        1.4訓練器材、方法的創新訓練器材、方法的創新既是技術創新的誘導因素之一,又是先進技術的重要保障。國內學者在總結我國乒乓球運動長盛不衰的輝煌歷史時,提到中國在乒乓球打法、技術工具與儀器、訓練方法等方面的21項發明和創新,占世界乒乓球創新總數的57%,雄居世界首位[13]。回首我國的優勢項目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女子排球、體操、跳水等項目無不凝聚著訓練設備和方法創新所帶來的巨大活力。競技運動成績的提高始終伴隨著訓練器材、方法的創新,如,有研究者指出科技創新對于改進技術與訓練方法,增加游進動力和革新裝備設施、減少游進阻力兩方面原因鑄造了悉尼奧運泳壇的輝煌[14]。

        同時,很多項目為解決專項力量訓練手段的不足,組織科研攻關研制專項訓練輔助器材,設計新的訓練方法。例如賽艇系列、帆板、摔跤、拳擊運動專項力量訓練器的研制,皮劃艇運動力量訓練方法的創新等,為提高運動員的專項力量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訓練手段。

        工具是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競技體育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個方法、器材、設備不斷進步的歷史。但是,工具只是人手的外化和延伸,是經過思維加工的結果,工具演化必然是從業者對運動訓練、運動成績制約因素認識的深化。工具的變化只是現象,而并不是本質,要獲得更大的創新價值,必須透過現象的工具審視項目發展本質特征。

        1.5技、戰術創新研究技戰術創新是競技體育創新的外顯層,具有鮮明的目的性、時效性,是競技體育主觀層面的觀念、認識、理論創新,客觀層面器材、場地設備以及主客觀交匯的規則演變、對手特征等變化的彰顯點。文獻檢索結果顯示,技戰術創新歷來是我國體育領域創新研究的重點。有的研究者從規則導向研究項目技戰術創新趨勢,很多研究者從不同專項視角,對專項技戰術創新原理和歷程展開研究,這類研究論文數量居競技體育創新各領域研究之首(表1)。

        劉建和(1993)研究指出,運動技術創新存在漸進式和飛躍式兩種形式,并對創新技術的作用作了簡要論述,研究還對運動技術創新的過程、動力因素和制約因素進行了分析,進一步從提高創新主體素質和提高訓練水平方面提出了創新對策[15]。1994年,馬啟偉、陳小蓉結合創新原理與競技體育創新實踐,比較全面地闡述了競技體育創新的分類、競技體育創新的影響因素、技戰術理論與方法的創新以及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創新的基本原理。

        司克虎等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上分析了1991~1996年科技進步對競技體育的影響[16]。也有研究者從競技操訓練科學化探索的角度系統研究了競技體操技術創新的理論框架,研究認為,在技術創新的同時,訓練方法與手段、場地設備器材、訓練競賽管理制度等也在創新,反過來,訓練手段與方法、場地設備器材、訓練競賽管理制度等創新也加快了技術創新的過程[17]。

        從運動技戰術創新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看出創新主體對于運動技戰術發展規律的把握是創新成功的關鍵。運動技戰術發展的規律本身就是項目特征、制勝規律的體現,把握運動訓練技戰術發展的規律,預見運動技戰術發展方向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必須對項目特征、制勝因素之間的動態變化特征具有高度敏銳的洞察力。這種高度敏銳的洞察力背后蘊含的是教練員對項目的認知水平。因此,促進教練員有目的、自覺地進行運動技戰術創新必須首先提高其知識存量,提高其對項目的認識水平。

        1.6理論創新有研究者總結我國乒乓球長盛不衰的原因時,認為乒乓球運動之所以能保持長盛不衰的關鍵就在于長期對乒乓球的制勝和訓練規律的探索,并根據不同時期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乒乓運動制勝規律的變化,在全面、深入分析制勝因素的基礎上,不斷尋求堅持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中國乒乓球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18]。可見,運動技術創新是理論認識深化的自然結果。如《項群訓練理論》的構建使運動訓練理論體系原有的兩個理論層次緊密地聯結起來,對于運動項目之間實踐互動起到引導作用,也為同項群項目之間的相互聯系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競技能力結構“雙子模型”的提出,從辯證思維的高度闡述了運動員競技能力發展的互補關系[19]。有研究者從系統的角度分析了技術創新與技術創新支持系統的關系,認為構成運動技術持續創新過程的多維支持系統包括5大因素,即訓練實踐支持、政策及決策導向支持、理論支持、戰略支持、創新人員與組織支持等[20]。近年來,我國訓練學學者逐步關注日益增多的賽事對運動員競技表現的影響,一批有影響的參賽理論研究成果相繼問世。

        但是,綜觀競技體育領域創新研究成果,絕大多數的研究分布于對具體技術創新的結果性描述,雖然對訓練創新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啟迪作用,但由于沒有從根本上挖掘出訓練創新的本質,而在指導實踐過程中仍顯得無所適從。有論者將這種“先實踐后論證”的運動技術創新模式稱為傳統模式。并認為,沒有理論的先導,傳統模式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人們在運動技術創新過程中投入的時間成本較大,偶然性亦較大。同時,運動技術創新尤其是運用,其結果往往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并由之帶有較高風險性[21]。對運動訓練規律、方法、理論的認識和把握是影響運動訓練創新效果的基礎要素。技戰術、訓練方法的創新也只有在充分認識制勝因素、訓練規律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因此,如何提高教練員的認識水平,如何有效減少運動訓練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還需要透過運動訓練方法、運動技戰術等創新現象,進一步探索提高從業者認識水平的途徑。

        2總結評述

        縱觀上述研究,雖然我國競技體育決策者已經充分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我國競技體育領域的創新成果仍存在著很多不足。

        1) 很多研究仍拘泥于創新現象的描述,對技術創新歷程的回顧,而對于現象背后所蘊含的本質問題的認識不夠。如對技戰術、運動訓練方法、運動器材、輔助設施創新的研究,仍局限于微觀層次上的“就技術論技術”,而對于運動訓練創新機制的探索,對運動技術創新實質的研究,以及如何為實現技術創新而促進知識積累和流動的研究還是空白。

        2) 提出了制約運動訓練和競技體育創新效率的問題,但對于如何進一步的解決問題的研究較少。

        3) 競技體育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不斷創新的過程,目前,為提高我國運動訓練創新水平,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就,競技體育本身也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不斷進行自組織,如對舉國體制的探索,國家隊管理體制的重構,理論上不斷發展,訓練方法、技戰術的自發創新等。但是,這些實踐中的創新探索多數仍處于自發、零散的狀態,缺乏系統的、有組織的創新活動。

        運動訓練創新本身具有其自身發生、發展的規律性,但是,從目前運動訓練創新領域的研究不難看出,對運動技術、戰術、方法創新的研究由于其專項特殊性,很難指導其他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術創新,而一些具體的創新技法的研究也由于在訓練實踐中缺乏生存、發育的土壤而被束之高閣。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運動訓練創新的機制出發,研究運動訓練創新的本質及影響因素,進而為實施創新協調各種因素,促進運動訓練創新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建和.論運動技術創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3(2)19:36-41.

        [2] 馬啟偉.陳小蓉,李安格,等.競技體育創新原理[M],1994:17.

        [3] 吳貽剛. 科學理論向訓練方法轉化的過程與方法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8):9-11.

        [4] 鄧運龍.訓練觀念:運動訓練理論指導實踐的中介[D]. 2003:1.

        [5] 吳貽剛. 科學理論向訓練方法轉研究探索[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9):9-11.

        [6] 茅鵬.運動訓練新思路[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

        [7] 紀錦和.從世界中長跑的發展看“馬家軍”訓練方法的突破[J].中國體育科技,1994,,30(7):1-6.

        [8] 崔大林.皮劃艇項目訓練科學化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2):1585-1591.

        [9] 史康成.備戰2004 年雅典奧運會的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J].體育科學,2004,24(12):7-11.

        [10] 鮑明曉. 關于建立和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的理論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 ,16(4):48-51.

        [11] 梁進.體育產業化進程中的制度創新理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17(2):7-11.

        [12] 史康成.備戰2004 年雅典奧運會的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J].體育科學2004,(24) 12:7-11.

        [12] 楊樹安,張曉蓬,對中國乒乓球隊科學訓練的思考[J].體育科學,2000,20(2):30-34.

        [14] 史康成.備戰2004 年雅典奧運會的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J]. 體育科學2004,24(12):7-11.

        [15] 劉建和.論運動技術創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3,19(2):36-41.

        [16] 司克虎,等.我國競技體育發展與科技進步關系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9,19(4):37-44.

        [17] 呂萬剛.試論競技體操技術創新支持系統的構成及作用[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4(3):86-88.

        [18] 國家體育總局《乒乓長盛考》研究課題組.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1-16.

        [19] 運動訓練學分會.當代運動訓練學理論研究綜述[C]. 體育科學研究現狀與展望,北京: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04:102-112.

        第6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 體能訓練 科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a)-0228-01

        近年來,為了提高全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在國際上的地位,我國政府大力提倡體育教育的改革和體育體能訓練方法的更新。體育體能訓練是競技體育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結合專項需求并通過符合的動作訓練,目的是改善運動員身體狀況,提高運動員機體各器官的組織機能,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促進競技體育成績的提高。隨著體育體能訓練方法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法不斷被應用到體能訓練中。目前,現代體能訓練方法中被應用的最為廣泛的有軟體訓練法和計算機訓練法,這些體能訓練方法更加注重從運動員自身的特點出發,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總結經驗教訓,并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對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幫助很大。該文就傳統與現代訓練方法進行簡單分析研究,為現代科學體能訓練方法的應用做出更多貢獻。

        1 傳統體能訓練方法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科學的思想理論的指導

        科學的思想理論指導是體能訓練指導的方向,是訓練的理論支持和基礎,對體能訓練的過程和結果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體能訓練所依靠的理論知識在時代的發展下已經不再適應現代體能訓練的需要,有些理論知識打著“科學”的旗號,貼著“科學”的標簽,實際上這些理論并不科學,知識照抄照搬,并不適應我國體能訓練發展的實際情況,或者引用的是錯誤的思想理論。這種現象在目前的體能訓練普遍存在著,這些理論認識急需被更加科學的理論方法所取代。如果繼續存在,將對未來體能訓練的提高,競技成績的提高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發展創新更加先進科學的思想理論對體能訓練的發展非常重要。

        1.2 傳統的體能與技術相分離現象越來越明顯

        體能訓練方法應講求體能與技巧的結合,不僅需要運動員良好的體能基礎,訓練過程中的技巧訓練更加重要。傳統的體能訓練也講究體能與技術的結合,但這種結合并不是將他們合成一個整體,而是更加注重體能的訓練,在注重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忽視了技巧對體能訓練的影響,導致了體能與技巧逐漸分離的現狀。這種不科學的分離狀態也造成了龐大的體能訓練的堆積,造成體能與身體素質的極大不適應,體能訓練的程度也難以深入,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水平難以上升的現象。因此發展現代科學的理論方法,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將傳統的體能訓練與技巧訓練相結合,才是提高體能訓練的重要途徑。

        2 現代科學方法應用到體能訓練中的建議

        2.1 利用現代科學理論思想指導實踐

        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傳統的體能訓練出現了嚴重的注重實踐卻不注重理論的現象,甚至是在利用了錯誤理論的情況下進行著錯誤的訓練,也成為了我國體育體能水平落后于國際水平的最大原因。因此,更應該慎重選擇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實踐。要借鑒世界上先進國家的理論研究,結合我國運動員體能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使其更加符合體育訓練人員的體質。同時理論也應該是發展著的,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有關體能訓練的科學理論也應該不斷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運動員整體體制等需求。理論的創新發展也應該是在研究目前運動員體質和借鑒國際標準水平理論的前提下,不能盲目更新,造成理論脫離現實的困境。

        2.2 注重傳統與現代訓練方法相結合

        傳統的訓練方法雖然存在一些缺陷,但也是經過漫長的研究總結出來的方法,因此在創新訓練方法的時候不能將傳統方法一味的否定,而是應該在有利于提高體能訓練效率的前提下,將傳統的訓練方法與現代科學方法相結合,達到最佳的訓練目的。除此之外,運動員體能具有延續性、間歇性、重復性、循環性,在吸收傳統訓練方法精華之外,要研究利用一些有高技術含量的更加科學的現代方法,例如程序訓練法、計算機訓練法、軟梯訓練法等等,它們給傳統的訓練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將它們相結合能夠在保持傳統訓練方法的基礎上與現代科學訓練方法碰撞出火花,為現代科學方法應用到體能訓練中做出貢獻。

        2.3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理論可以指導實踐,但實踐才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方法,因此在體能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訓練方法和理念,這是提升體能訓練水平的重要方面。首先,理論方面要注重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要研究如何利用現代科學手段提高現代科學理論方法,要通過研究逐漸摒棄錯誤的思想理念,摘除阻礙體能訓練發展的各種標簽,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我國運動員的身體技能情況和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做出更加專業的理論知識研究,為將來的發展做出貢獻。其次,在時間方面要堅持通過理論指導實踐的思想,在理論的指導下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做出合適的引導,要在運動員身體機能承受的最大壓力下完成各種實踐練習,避免由于超負荷訓練造成南轅北轍的效果。最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已經成為提高體育體能訓練的必要途徑,因此,在體育訓練中更要制定科學的計劃,將理論應用到合適的實踐活動中才是提高體育體能訓練的重要方法。

        3 結語

        體育體能訓練是提高競技體育成績的必要途徑,我國在競技體育方面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目前的體育體能訓練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傳統的體能訓練方法忽視了思想理論和技巧對體能訓練效果的影響,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思想理論和觀念,這些問題亟待解決。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體育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不斷深入,人們開始發現傳統訓練方法中的弊端,人們在深入研究現代科學思想理論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傳統與現代訓練方法相結合,并在理論方法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注重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逐漸的轉變目前部分錯誤的思想觀念,才能在提高體育體能訓練方法的基礎上提高運動員的體能,為將來我國的體育體能訓練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吳清賓.現代體能訓練方法在中學跳遠訓練中的應用[J].神州.2013(12).

        第7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關鍵詞】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競技訓練;課程管理

        1研究目的

        在“以人為本”的時代,中國競技體育回歸教育本源的傾向和高等教育理論創新的使命,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以“育人奪標”的競技運動訓練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雖然歷經26年的發展,但在訓練課程管理體系至今尚處空白,其訓練課程缺乏相關理論技術支撐,目標定位不準,層次模糊,沒有形成“競技育人”的核心理念,忽視學校培養人才全面發展的宗旨要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的:應把校運動隊及部分確有運動特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中要求,根據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特點,對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進行探索和實踐,以期為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的持續健康發展,并形成符合我國特色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競技訓練教育課程管理體系,提供實踐支撐和理論依據。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高水平運動隊訓練課程改革及全國部分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院校(88所)、教練員和部分主管學校體育領導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個案考察和數理統計法進行研究。

        3結果與分析

        31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管理存在的問題

        311缺乏相關高校訓練實踐課程理論支撐,訓練課質與量均得不到保證

        查閱近百篇的相關文獻資料,關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整體管理現狀研究的文章占90%以上,關于高水平運動訓練教學管理的文章約占2%,關于高水平隊制度建設的文章占3%左右,而針對如何構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課程體系,至今尚未有人進行專題研究。調查發現,涉及到高水平運動隊訓練方面的首要問題均是訓練不系統,45%以上的學校不能保證長期訓練,45%的運動員成績得不到提高,10%的運動員成績下降。沒有具體的訓練目標和體系;部分運動員把上大學作為一個跳板,進校后拒絕參加訓練或消極訓練。由于未形成有效訓練課程管理機制,80%以上的承辦院校均存在著訓練管理難的共性問題。

        312訓練管理缺乏人文關懷,大學生運動員訓練動力不足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生理成長旺盛期,是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和競賽成績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最后階段,然而競技體育訓練不僅是對人的身體、心理和意志力的考驗,更多情況下是帶有風險的訓練和比賽。我們提倡科學訓練,但是超負荷的競技運動訓練和競賽場上瞬間的千變萬化,給運動員造成傷病事件在所難免,目前,我國承辦高水平運動隊的普通高校,在對待運動員因訓練導致的身體傷病問題上,約95%的學校沒有明確管理制度和解決辦法;因傷病給大學生運動員帶來學習和生活的困擾,造成了一部分運動員訓練動力不足,對訓練失去熱情和信心。所以,缺乏人文關懷訓練管理,已不適應當今高校大學生運動隊訓練管理的發展。

        313高校運動隊訓練課程未執行學校課程管理規定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訓練課不占學分的達867%,有學分規定的僅占133%,但在執行訓練課學分時,僅靠口頭承諾,沒有形成具體的課程管理規定,所以,多數院校的訓練課學分形同虛設,教練員既沒有對運動員平時訓練課考勤的評價,也沒有最終的考核評價成績,高水平運動員學籍檔案未顯示運動訓練競賽學分,高水平運動員畢業時,只要完成規定的文化課所修的學分即可拿到畢業文憑和學位證。由于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課沒有真正納入學校課程管理中來,而缺乏訓練學分約束機制,導致了多數運動員學生進校后不想繼續訓練或訓練課消極怠工,這就嚴重阻礙了我國普通高校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314訓練課目標定位不準,層次模糊

        2005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頻發的文件中提出,大學競技體育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目標是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的參賽任務,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做貢獻。然而從理論到實踐,目的和目標之間距離太遠。訓練目標定位均以為學校爭光,以參加全國大學生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為目標,這樣的訓練目標與我國大多數院校現有的競技體育水平差距很大,相反造成多數院校重視招生,輕視訓練過程中的育人因素,同時出現了急功近利為少數人服務傾向,忽略了大學競技體育教育“育人奪標、全面發展”指導思想。訓練目標的過高或過低都將會直接影響到訓練課的效果和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例如,2011年的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我國獲得獎牌的運動員僅分布在10所大學,僅占我國招收高水平運動員院校的37%。所以,只有建立大學競技體育分層培養的目標,才能更好地調動學校和運動員的積極性。

        315運動員訓練競賽學分與文化課學分的轉換問題

        目前,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文化課學分的規定已基本成熟,但運動員訓練競賽學分規定相對滯后。有的學校把運動成績好的學生訓練比賽學分與學習文化課的學分相融合,以運動訓練成績代替文化課的學習學分,而有的院校則把不訓練的運動員學生,以普通本科生的學習文化學分代替訓練學分,這樣的學分規定均不符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第八條要求。該條規定:高水平運動員必須按照學校制訂的訓練和參賽計劃,進行訓練和參加比賽。對入學后無特殊情況,擅自不參加訓練和比賽的高水平運動員,學校按學籍管理制度進行相應處理。在訓練課程管理方面,我國目前承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學校的管理制度不是十分嚴謹,確切地說基本上沒有形成可操作性管理體系。

        316訓練課缺乏“競技育人內涵”,不符合學校教育規律和大學競技教育理念

        當前,國內競技體育仍然存在著重結果(金牌)、輕過程(教育)的傾向,以致人們的競技觀念還停留在以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技能、成績和物質獎勵“物化”的層面上,忽略了“以人為本,育人奪標”全面發展的研究。反思我們大學承辦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管理,訓練課依然沒有擺脫“金牌至上”的思想。例如,教練員認為能夠出成績的學生就帶,感覺出不了成績的就不帶;運動員能夠得到教練員欣賞的,教練員就培養,否則就得不到教練員的指教。因此,訓練育人,因材施教在大學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課中未能充分體現出來。目前,70%以上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教學工作量已按照其它課程教學工作量同等對待,但是缺乏訓練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及課程評價。

        32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納入課程的管理與實踐

        321運動訓練課程指導思想

        針對我國目前的體育管理制度和政策導向,以及我國高等學校的綜合辦學實力和水平,我國大學競技體育訓練應“以大學生運動員身心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育人奪標為宗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大學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理解體育發展規律,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人才;逐步完善學校運動隊訓練課程體系,完善大學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機制,大力推動大學競技體育文化和校際競技體育文化交流,為國家培養優秀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途徑”。

        322訓練課程培養目標

        根據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生源質量及人才培養現狀,訓練課程目標應分三級培養目標:

        一級培養目標:強化提高學生運動員專業訓練能力及素養,參加國內重大體育賽事及世界大學生體育賽事,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促進我國競技體育健康持續發展。

        二級培養目標:通過競技訓練課程,進一步挖掘學生運動員體育潛能,參加國內高校體育系列競賽活動,為學校爭光,從而提高學生運動員在社會當中的自身價值。

        三級培養目標:面向所有體育特長生,以訓練育人為核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訓練態度;以大學校際交流體育競賽活動為平臺;以廣泛推擴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為目標,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并具有較高體育素養的合格人才。

        323訓練課程教學方式

        采用訓練實踐教學與訓練理論相結的方式(包括運動訓練綜合理論知識、技戰術訓練、心理訓練等),并根據訓練科學規律,采用區別對待原則,掌握人體生理機能發育基本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通過各種訓練競賽手段,不斷提高訓練教學質量和運動水平。

        324訓練課程實施方案

        根據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相關規定,教學計劃、訓練計劃制定的原則要求,本、專科高水平運動員的總學時數和總學分數與普通本、專科學生的要求相同,其中專業文化學時數和學分數占60%,運動訓練、競賽學時和學分數占40%,運動訓練、競賽學分、專業文化課學分均不能相互融通。根據大學普通本科生最低畢業學分要求,總學分一般平均約為165學分,因此,我們換算訓練課程的總學分為66個學分;其中綜合訓練理論課占2學分、專項技能訓練課48學分(每學期按訓練課要求,達到合格標準者可得8學分)、比賽學分占16學分〔全國大學生單項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者得10學分,第二名得8學分(依此類推為7、6、5、4、3、2)。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中獲得相應名次,獲得學分在此基礎上加倍。獲得省大學生運動會前六名分別得學分為6、5、4、3、2、1〕。如果因傷病或訓練水平影響,不能代表學校參加省級以上比賽的運動員,需要從事學生群體競賽組織工作,幫助各院系或學校組織各項體育競賽活動或輔導普通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每學期可得5學分。

        3241綜合訓練理論課內容與學時

        運動訓練基本原則與方法(2學時)、運動訓練目標定位與實施(2學時)、運動損傷預防與治療(2學時)、運動疲勞與恢復(2學時)、賽前運動心理訓練與控制(2學時)、賽場技戰術安排與預案(2學時)、運動訓練與營養(2學時)、體能訓練與專項成績的關系(2學時)、非體能類因素對運動訓練的影響(2學時)。之所以安排綜合訓練理論課內容,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的基本特點,并使學生對競技體育和運動訓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運動訓練的基本規律,從而增加學生對專項運動技戰術訓練深刻認識以及比賽的自我掌控與把握。

        3242運動實踐訓練課程內容及學時安排

        每年訓練48周,每周訓練6天,每天訓練2—3小時,共訓練12小時—18小時,根據比賽周期而定。

        準備期訓練:(運動員狀態診斷與訓練目標建立、一般綜合素質訓練、一般專項技術與體能訓練、技術風格的培養與訓練、規范技術與個體差異訓練。

        競賽期訓練:專項身體素質與體能訓練、戰術意識訓練、戰術能力訓練、個人戰術與集體戰術配合訓練、賽前心理訓練、基本技術與高難度技術的訓練、技術創新與戰術創新訓練、實戰模擬訓練。

        恢復期訓練:保持基本體能訓練,根據前期比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訓練,賽后修復生理機能及心理疲勞訓練。

        325實踐效果

        通過三年來的實踐檢驗,高水平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和實效性有了明顯的提高,運動訓練水平和訓練成績也有了新得的突破,近三年來,在國家級比賽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線運動隊學生共獲得5枚金牌、5枚銀牌、6枚銅牌,35人次在各項比賽中進入全國大學生比賽前八名;二線運動隊伍的學生在河南省大學生體育競賽中獲得36枚金牌;三線隊伍的學生在校內群體競賽組織活動中,充分施展了自身的運動技能,發揮了組織運動競賽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鍛煉了自身的領導組織能力,并實現了自身價值。在他們的帶動與組織下,2011-2013年我校學生年均參與校內外陽光體育系列賽事活動的人數達約2萬人次,參賽人數達我校在校生的83%以上,把我校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推向了新的,有效促進了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

        4結論

        (1)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課程管理體系尚處空白,普通大學生競技訓練課程缺乏相關理論技術支撐及實踐檢驗依據。需要進一步研究普通大學生競技訓練課特點,通過多年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構建適合我國大學生運動訓練課程體系。

        (2)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訓練課程指導思想尚不明確,培養目標定位模糊,缺乏競技育人的核心主題,這不符合學校培養人才全面發展的宗旨要求。因此,樹立以“訓練育人”為課程指導思想,建立多元化訓練課程目標與管理,根據運動員水平的參差不齊、個人訓練特點、思想認識等,采用個人診斷與教師診斷相結合,最終達到個體訓練課程與團隊訓練課程相結合的管理目標。

        (3)把運動訓練課程納入學分制管理,經實踐證明,設置目標分層培養,分層管理,因材施訓,揚其所長,發展特色,不僅提高了學生運動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實效性,而且充分施展了其自身的運動技能,培養了綜合素質,鍛煉了自身的領導組織能力,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奠定基礎。

        (4)我國大學競技體育訓練“應以大學生身心健康第一,訓練育人為指導思想;以大力推動大學競技體育文化和校際競技體育文化交流為核心,爭取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為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周文軍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動力研究〔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5-46

        〔2〕楊鐵黎,宋盡賢,劉海元等我國學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戰略〔J〕體育學刊,2005,12(6)

        〔3〕馬永紅河南省學校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行制度分析與創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918(5):65-68

        〔4〕劉海元大學競技體育的發展呼喚戰略性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20(1):34-36

        〔5〕張浩,吳冶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政策現狀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2):31-34

        〔6〕王文平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方略〔J〕體育與科學,2010,31(5):104-107

        〔7〕張新萍,楊茜美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特色管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4):42-44

        〔8〕張瑞林,劉錚,周利民等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研究會報告〔C〕吉林長春:2011,8

        〔9〕劉海元中國大學競技體育的發展研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09-117

        第8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競技體育是人類挑戰自我身心極限的活動,競技體育活動是以直接或間接的身體對抗的方式進行的,它具有高強度的競爭性和對抗性。競技體育活動中,運動員的惡意犯規或暴力對抗行為往往會導致其他運動員的身心傷害,甚至造成嚴重的危害后果,但是有些惡劣的惡意傷害行為卻能夠借由競技體育的特殊性競爭性和對抗性,而逃脫體育規則和法律的處罰。

        這些惡意傷害行為是真實存在的,是對他人權益的真實侵害,《北方新報》報道,2011年10月31日晚,2011屆中國武術散打功夫土爭霸賽在海南海口激烈進行著,河南散打選手上官鵬飛被對手崔飛重擊頭部,瞬間栽倒拳臺上;回顧當時的賽況,上官鵬飛和崔飛正處在身心俱疲的賽點,雙方互有攻防,緊張對抗;正當上官鵬飛欲退守角落轉身之際,崔飛猛地撲去連發三記重拳,拳拳擊中對手的后腦,將上官鵬飛打翻在地,昏迷不醒。一個月后,由于頭部傷勢過重,病情不斷惡化,這位曾經入選國家隊迎戰世界拳臺的武術界魔修羅被宣告離開人世。在比賽中,后腦是絕對禁止擊打的部位。

        二、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的概述

        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的范圍具有特定性,其中的惡意傷害行為特指違反體育道德、超越體育內涵的故意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相對于刑法要素中客觀的行為和結果,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是指對他人權益的真實傷害及造成有害結果的客觀事實;違反體育道德、超越體育內涵是識別傷害行為是否構成競技體育惡意傷害的必要前提,它指出此類惡意傷害行為已經超出競技體育通識的范圍,不再具有社會相當性;故意則表明了發生傷害行為時的主體主動故意的心理狀態。

        (一)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產生的必然性

        縱觀競技體育惡意傷害的案例,隨著競技體育的高速發展,此類惡意傷害行為愈演愈烈,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發生必然性。主要因素有三:1)競技體育的高強度對抗性。激烈的比賽中,雙方運動員身體不斷近距離接觸,情緒處于極度緊張的對抗狀態,身心同時挑戰人類極限,傷害行為在所難免;2)競技體育異化現象。競技體育摻雜進職業化、商業化甚至政治化的利益,競技體育復雜化。勝利不單單代表著個人榮譽,更會帶來經濟甚至政治的利益.例如,法國花樣游泳運動員拉加德憑借其出色的競技成績出任政治要職;再如,優秀的巴塞羅那軍團憑借其傲人的戰績,在本國能夠獲得一定的政治利益。3)競技體育的內部處罰體系已不能夠完全規制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而目前我國針對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的法制建設仍然是蒼白無力;在內部處罰無果,外部干擾無力的灰色空間,個別運動員在內驅力的作用下,淡化公平競爭意識,片面追求個人利益,不擇手段肆意違規傷害,成為必然。

        (二)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的嚴重危害性

        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難以避免,并且愈演愈烈。若任其發展,不利于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嚴重侵犯了運動員的個人權益。在激烈對抗的比賽中,惡意傷害行為使運動員身心俱受到傷害,乃至斷送了眾多天才運動員的競技生涯。單單加重判罰,是遠不足以保障運動員的個人權益的;鑒于惡意犯規、報復傷人等惡劣惡意的傷害行為,保護運動員需要更為嚴厲有效的懲罰。2)這些行為造成的惡意傷害往往會使運動隊遭受重創,影響比賽成績,長此以往將制約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3)賽場上的惡意傷害行為,不僅暴露了運動員淺薄的體育道德修養,大行不正之風,同時也為競技體育事業帶來負面影響。

        三、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罪與非罪的分析

        競技體育傷害是體育競技活動中無可避免的問題。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的罪或非罪?如何在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與相對人利益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考慮到競技體育的特殊性,筆者做出以下考慮分析。

        (一)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的罪與非罪的三個爭議

        第一,現有的競技體育行業內部自治能否很好地規制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

        競技體育行業內部規范在應用中不能有效區分惡意犯規的程度,也沒有嚴格的處罰標準,實踐中對該行為處罰過輕。競技體育行業內部自治機制的強制力和處罰力度有限,甚至有些競技者有意識地利用規則來規避處罰。

        第二,對于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我國現行法律體系能否約束并執行有效的懲罰。

        在我國打擊犯罪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幾乎找不到競技體育犯罪相關的條文,處罰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無法可依;作為體育的基本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其容量僅56條,履待再次修訂。保民基本大法民法亦不能完全解決該行為造成的嚴重傷害后果。因此,一旦發生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刑法只能作為其他法律規范調整無效時最后的救濟手段。

        第三,競技體育行為是否具有刑事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是否排除其正當化事由。

        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符合我國刑法分則中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具備了刑事違法性。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給社會造成消極的示范作用,即競技體育領域是一個無視體育公平公正原則,滋生于法網之外的灰色地帶、道德示范的領域,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已然是超出體育內涵的惡意侵犯,不應當被體育道德所包容,因此,也不具有社會相當性。

        綜合以上考慮,筆者認為,在一定的條件下,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應當為罪。

        (二)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罪與非罪的理論依據

        依據《大陸法系統通說》,行為無價值論和結果無價值論是致力于保障當事人法益和人權的理論。行為無價值論,認為行為本身惡是違法性的根據;而結果無價值論,認為犯罪行為導致的危害結果是違法性的根據。這兩種理論爭論已久,主要分歧在于是行為抑或是結果,哪個才是違法性界定的根據。筆者認為,適用其中任一種都可能導致不當入罪,兩者兼用,融合適用更符合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的復雜性。

        在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的案例中,結果無價值論是其罪與非罪界分的直接證據,行為無價值論是間接證據。以拳擊比賽為例,拳手違反規則,擊打禁止部位對方的后腦,首先考慮傷害行為危害的后果:導致重傷乃至死亡的危害結果,應當追究該拳手的刑事責任;如若只是造成輕傷或者沒有致傷,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同樣,在比賽中,拳手迎面擊打對方運動員頭部致傷甚至致死,擊打部位符合拳擊規則,該行為則具有社會相當性,不應當視為犯罪行為。

        (三)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罪與非罪的界分標準

        不同于一般的傷害行為,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罪或非罪的分析必須結合其高強度對抗性的特點。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罪與非罪的界分標準分為體育行業自治規范和犯罪構成理論兩大類。

        體育行業自治規范標準的內容主要是體育規則、項目的對抗性、比賽的性質等。第一,著重參考體育規則。體育規則是體育行業標準的核心,是體育行業的成文法。體育規則主要包括各級體育組織的規章制度、技術規范和糾紛解決規范等。第二,關注比較項目的對抗性。不同項目,不同對抗,惡意傷害的發生概率也有所不同。相對于隔網對抗的項目,同場競技項目中沖撞的概率更大,風險要大,考慮該項目產生的傷害行為的容忍性應當更大。第三,考慮比賽的性質。相對于普通比賽,決賽的氛圍更緊張,運動員的精神狀態更緊張,發生傷害的概率更高,考慮該比賽產生的傷害行為適當提高應用標準。

        犯罪構成理論標準主要有嚴重的傷害結果和行為目的。嚴重的傷害結果是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為罪的必備條件,如果沒有嚴重的傷害后果,該行為不應入罪;反之,則依據上述做入罪考慮。傷害結果的標準具體可參考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的《人體重傷鑒定標準》。結合競技體育的特殊性,實踐中應適當提高應用標準。

        發生競技體育傷害行為時,運動員的主觀心態是復雜的,因此,競技體育惡意傷害行為被判定為犯規行為后不能直接入罪,應當判斷其行為目的,筆者贊同基于比賽目的的傷害行為不應入罪的觀點。

        第9篇:競技體育理論與實踐范文

        摘要:針對目前學生體質下滑明顯,學校體育面臨困境,結合指導我國運動訓練學界多年的“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提出學校體育借鑒“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基本構想,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在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頑強拼搏意志品質、團結協作集體主義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學校體育;三從一大;健康第一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17

        1.前言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體育界在學習解放軍郭興福堅持從嚴、從難、從實戰需要出發,把兵練硬、練強、練精、練活,切實提高部隊戰斗力的教學法,借鑒有“魔鬼教練”之稱的日本女排教練大松博文訓練精神,在全面總結我國已有運動訓練經驗的基礎上,加上了大運動量訓練,提出了“三從一大”訓練原則。遵從“三從一大”訓練原則,使我國各運動項目的訓練有了質的飛躍,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在為祖國爭得了榮譽的同時,充分證明了“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在指導競技體育訓練方面的巨大作用。“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是科學、行之有效的訓練原則,正確反映了“練為賽,賽練互動”的關系,我國許多項目成功的經驗充分表明了“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具有普遍性的意義[1]。如今,運動訓練理論方法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更新發展,而不少項目在訓練工作會議上再次重提“三從一大”訓練原則。

        當重新審視指導我國競技體育半個世紀的“三從一大”運動訓練原則的時候,面對當前學校體育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學生體質下滑難以遏制,近視率、肥胖率不斷攀升,課程內容去競技化現象嚴重等一系列問題,是否應該有所啟發呢?面對后現代社會所帶來的對廣大青少年學生沉迷網絡,游離于夢幻與虛擬不能自拔等對身心健康的一系列沖擊,獨生子女所極易形成的唯我、任性、自理能力差等非個別現象,雖然這不是學校體育所能夠完全解決的問題,但在以上現實面前我們學校體育應該有所啟發,有所作為,而不是束手無策,更不應該為防止出了問題家長纏著鬧,媒體追著報,學校、教師為免其所累而借著“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旗號,被“柔性化教育”、“客氣話考核”所左右。在應試教育難以有效轉變、學生體質連年下滑背景下,卻在標新立異,一味強調從學生興趣愛好出發,推出更多去競技化、娛樂性項目來占據我們本就少的可憐的體育課堂,單、雙杠,技巧項目容易出問題,不要了,長跑能夠跑死人砍掉了,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漸行漸遠。缺少了競技項目內容的體育課堂表面看來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實則缺少了競爭協作、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組織紀律性的養成,缺少了競技的學校體育助推了學生體質的下滑。學習借鑒競技體育的“三從一大”訓練思想,將使學校體育在磨練提升學生心身素質上產生重要影響。

        學校體育以“健康第一”為目的,以鍛煉身心、增強體質為手段,以課堂、課外體育活動項目為媒介,通過項目的練習促進身心健康,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實現學校體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落實到我們具體的體育課堂上就是要學技能、抓體能,關于體育界爭論多年依舊沒有定論的是體能重要還是技能重要,我們暫且不要將它們割裂開來,“抓體能促技能,學技能促體能”,根據學生特點,區別對待,采用分組、分層次教學,體能好的多進行一下技術動作練習,學習技術的同時發展體能。體能差的,多發展一下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練習,以體能的提高促進技術動作的掌握。明確體能是技能的保證,技能是發展體能的手段,二者不能割裂開來。

        2.“從實戰出發”是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核心內容

        “從嚴”、“從難”、“大運動量訓練”,都是圍繞著實戰的需要進行的。運動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運動成績,獲取比賽勝利。而學校體育的目的在于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進取精神。根據學校體育目的任務在遵循“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應該做到:

        2.1從難

        “從難及大運動量訓練”從生物體的“極限”法則角度規范了訓練活動“難”的含義,在不同的項目、不同的情況下具有不同的含義[1]。學校體育項目的設置要具有一定難度,要“跳一跳、跳兩跳、甚至跳更多跳”能夠摘著桃子。而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吃到桃子。從難也不是越難越好,要把握難的度,對于動作技術的學習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對于身體條件好,學習興趣高的同學要加強高難技術動作的傳授,以利于其在該項目今后的發展。對于一般情況下的大部分同學則要控制技術動作難度,激發學習興趣,結合輔助練習,精講多練,實現掌握技術與發展體能更好結合。對于身體條件差,動作技術很難掌握的同學,則不要在技術動作細節上花費太多時間,以防適得其反,造成學生恐懼甚至厭煩心理,本著凡是能夠讓學生動起來,凡是能夠對學生有利的原則,動作粗略掌握即可,保證運動量是關鍵。素質練習中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特點,以利于各個年齡階段學生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發展為原則。

        2.2從嚴

        “從嚴、從實踐出發”法則從生物適應角度規范了訓練活動[1]。“從嚴”要從學校體育管理的角度上嚴要求,制定具體可行的規章制度,對管理者、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約束機制,以保證學校體育任務完成目標的實現。學校體育課堂嚴格要求,注意結合學生學習行為動機的激勵與保持,教學組織得當,重視課后恢復與放松。有張有弛,在強調“苦”“難”“大”的同時,注意學生心理與生理上的調節與恢復。嚴而不死,體育教學訓練方法科學得當,精講多練,課堂氣氛活躍,發揚苦練嚴管的作風和傳統,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練習積極主動,嚴格技術動作規格,嚴格考勤制度,保證學生的基本體育鍛煉時間,嚴把考試關,以考促練,特別對一些練習積極性不高的同學,要通過考試考核督促其進行更多的體育活動。

        2.3從實戰出發

        “從實戰出發”有力地反映了“練與賽”的關系,明確指出訓練的方法、手段以及內容應與實戰(比賽)的要求相一致[1]。

        學校體育的對象主要是針對廣大在校學生,實施的手段主要以體育課的形式,輔以課外體育活動、課間操、課余運動隊訓練、各體育社團活動、體育賽事開展等一系列形式。所有一切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健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所服務。我們喊了多年,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學校運動場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鍛煉身體,保衛祖國。”的醒目大標語。朗朗上口的同時也正言簡意賅說明了,體質增強需要運動,身體好才能為祖國做出更大貢獻,說到根本就是要“運動”,體育需要運動,健康需要運動,生命在于有運動。體育課就是要從運動的實踐需要出發,怎么能夠使學生動起來,怎么能夠使其快快樂樂運動,高高興興出汗,愉悅身心的同時發展了體能,增強了體質,促進了健康,就是我們學校體育的實踐需要。必須時刻明確運動是根本,沒有運動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談。

        2.4大運動量

        “大運動量”訓練的根本含義是挖掘人體的生理、心理極限,使運動員的生理、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改造,并使運動員機體所承受的負荷能夠在新的質的基礎上進行。“大運動量”訓練是質量互換規律在訓練活動中的具體體現[1]。

        競技體育的特點決定了運動員必須承受“大運動量”訓練改造機體的機能水平,最終達到提高運動素質的目的。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大運動量的目的是不同的。學校體育以“健康第一”為宗旨,競技體育目的在于競技奪標,為此可以不惜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我們學校體育在運用大運動量原則時應明確這一點。

        體育運動要達到健康身心的目的,必須要有一定運動量與強度的刺激。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在增加體育課、課外體育運動時間的同時,每節體育課、每次活動課的運動量也應該適當增加,至少要保證達到能夠出汗、心跳持續保持最大負荷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運動量能夠持續一段時間。充分利用好課堂與課外時間,鼓勵動員學生積極參加校外的有益體育活動,學會自主鍛煉,養成自主鍛煉好習慣。

        3.結語

        我們在充分肯定學校體育在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重要作用的同時還要對學校體育目的任務進行正確合理定位,避免將學校體育功能萬能化。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學校體育意外傷害事故處理機制。在抓好學校體育各個環節避免傷害事故發生的同時,要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正常的運動損傷,對于難以避免的意外事故要注意換位思考,用理性思維進行解決問題,避免因噎廢食,因為害怕出問題而放棄。為了廣大學生身心健康,要上好體育課、抓好運動隊訓練、組織好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好學校體育競賽、宣傳好體育文化知識。

        理論與實踐充分證明,來源于大練兵時代,受“魔鬼”教練影響下產生的“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指導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是我國競技體育多年訓練探索的經驗概括和理論升華,是運動訓練基本規律的反映并在訓練實踐中不斷深化、完善和發展。為我國競技體育科學訓練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促進了競技水平的提高,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學校體育雖不同于以奪標為宗旨的競技體育,然在鍛煉理念、練習內容、方法手段上還是具有異曲同工之處,可以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協調發展。在堅持“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借鑒運動訓練學的“三從一大”原則,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在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能夠使競技體育真正走進校園,為我國競技體育培養更多優秀體育人才,為國家為民族爭得更多榮譽,為我們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本文為山東工商學院教務處2013年教改立項課題]

        參考文獻:

        [1]劉大慶.運動訓練學研究進展與理論探蹊[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3.09

        [2]姚蕾.對當今學校體育發展與改革的沉思[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25(2):4-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天堂网站一二三区在线看 | 亚洲精品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 日韩乱偷区自中文 | 人伊香蕉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