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金融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創新和消費將成為推動金融業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在經濟新常態下,創新和消費為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和動力,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必須進一步發揮出其開放、平等、團結、共享的良好的互聯網精神,切實真正最大限度地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在當今時代,傳統金融服務供給已經不能夠迎合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現實需要,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沖突,這就要求互聯網金融不斷地推陳出新,為客戶定制優質的服務,使客戶獲得美好的互聯網金融服務享受。
與此同時,在當今的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企業也應該不斷地提升自身實力,實現創新突破發展。考慮到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非常容易投資和提取,因此,普通用戶非常樂于進行投資理財。然而,互聯網金融企業若想進一步實現其實力的提高,就應該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著眼于客戶的立場,為客戶提供更加新穎的業務。在互聯網技術日益普及的今天,互聯網金融企業有必要靈活地運用互聯網支付、電子商務等新的渠道來開展業務,迎合客戶新的需求。隨著移動4G技術的出現和日益普及,廣大的客戶都已經使用了高端手機,客戶對于互聯網更加熟悉,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企業有必要更加有效地挖掘客戶信息,發現客戶使用互聯網的習慣,挖掘客戶的個性特征,以便更好地服務客戶。進一步來說,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該打造出一個移動運營統計分析系統,充分利用當前流行的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出有利于客戶的的征信系統等,切實對于有效的客戶信息予以適當地挖掘和提取,將富有價值的客戶資料挖掘出來,實現不斷地創新發展。
二、形成產業鏈平臺化的新模式
在當今的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可以實現行業之間的深度協作溝通,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實現網上付款、投資理財、檢索資料、客戶征信記錄查詢等等各種各樣的新功能。具體來說,在當今的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具體涵蓋了下面的幾種形式:第一種就是支付中介類,也就是說,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中間人來實現互聯網金融,這種形式在現階段的使用已經比較普遍,而且其管理也相對較為健全;第二種就是投融資平臺,該種形式在現階段的發展非常快速,已經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重視,具體涵蓋了電子商務的小額貸款,網上投融資、眾籌業務等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渠道理財融資服務方式;第三種形式就是數據信息服務類,這種形式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來為客戶帶來數據的搜集、信息的檢索、信用記錄、疑難求助等各種各樣的新形式的服務體驗。與此同時,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涌現出來的今天,客戶的需求也是動態發展演變的,特別是在對于客戶的信用越來越重視的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企業也開始借助于各種各樣的新技術來搜集和挖掘客戶的信用情況,對于客戶的交易情況予以搜集和挖掘,確保建設出科學有效的客戶征信系統,進一步保障客戶更好地進行投融資,也能夠保障互聯網金融企業及時根據客戶的信用情況來采取進一步措施,在為客戶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的同時,也能夠推動互聯網金融企業不斷地探索和發掘出更加先進的業務和服務。
三、創新金融功能的新模式
在當今的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金融脫媒程度受制于實體經濟的需求,還受制于風險收益關系的調整,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體現出支持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運行效果,監管當局的態度至關重要、決定了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的速度、業務模式及組織形式,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是一種競爭關系,傳統金融的應對和反擊將沖擊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體制、市場及客戶等基礎,互聯網金融已經進入了優勝劣汰、自我競爭的市場化階段,開始逐步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解決風險關和技術關。互聯網金融也具備傳統金融的關鍵功能,也是需要在不確定環境中來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使得實體經濟的需求得到滿足。具體來說,需要滿足的需求涵蓋了支付清算、資金融通和股權細化、提供經濟資源時空轉移的渠道、風險管理、提供信息、解決激勵問題等等各種各樣的需求。另外,在當今的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金融企業的內涵是針對未來現金流在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的權利和義務,具體包括了股權、債權、保險、信托等等,將傳統的物理形式轉換成為電子形式的方式來使用,通過相應的托管、交易和清算等制度來為客戶提供服務。在當今的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必須始終進行創新,不斷地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高度重視創新和精細化金融等,實現服務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實現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更加有效的滿足。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又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出金融跨期跨區域配置經濟資源、提供信息以及支付和結算的功能。在移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中能夠發現,客戶對于金融的需求和體驗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基于創新的更加精細化的金融功能的實現和更好的客戶體驗,是互聯網金融在金融業新常態環境下新的發展模式。
綜上所述,本文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探索了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新趨勢,探索了互聯網金融如何進一步實現創新發展,以便有效地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在當今的經濟新常態的新形勢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面臨著新形勢,其發展趨勢是非常有前景的。
參考文獻:
[1]陳小慧. 新階段、新改革、新常態下的新金融――“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圓滿落幕[J]. 大眾理財顧問,2014.
一、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必要性
發展供應鏈金融是促進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推進,將實現客戶的批量拓展,增加新客戶、新賬戶,進一步夯實客戶基礎;通過量身定制服務方案,制定差別化信貸政策,提升客戶粘性,增強客戶忠誠度;通過交叉銷售,提高客戶產品覆蓋率,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通過建立鏈式營銷服務平臺,實現資金體內循環,帶動對公存款、中小企業貸款投放、中間業務及個人業務等的協同發展,滿足客戶多元化融資需求,提高商業銀行綜合收益。
二、供應鏈金融發展思路和目標
商業銀行通過為鏈條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來滿足核心企業優化產業鏈條的需求,圍繞產業-金融-鏈條,建立覆蓋境內外、大中小微全量客戶、線上線下的統一服務平臺,實現一體化、自動化、專業化、差別化的“四化”目標,提升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的水平。
(一)服務平臺一體化
建設客戶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客戶體驗統一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實現“境內外、本外幣、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提供“投資-融資-結算-管理”的一攬子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實現供應鏈業務一點接入、條線聯動機制。
(二)業務操作自動化
對外,商業銀行與核心企業(平臺)合作,整合雙方資源,通過系統對接共建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供應鏈管理平臺,為核心企業上下游客戶或平臺上的交易客戶,提供全流程網上操作的金融服務。對內,商業銀行業務受理電子化,銀行子系統交互友好,實現貸款受理、盡職調查報告、業務申報,合同簽約,貸款投放還款等各環節全流程電子化,提高業務處理效率。
(三)服務模式專業化
制定供應鏈業務專項政策和產品管理辦法。組建供應鏈金融專營團隊,整體解決客戶供應鏈金融服務需求,選擇供應鏈鏈條成熟、完整且鏈條企業較多的核心企業(平臺)進行營銷拓展。
(四)風險控制差別化
設計單獨的供應鏈企業評級評價體系,創新整個鏈條進行整體授信機制,建立供應鏈融資預警平臺,給予專項的信貸政策。深入研究核心企業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流”特點,實現經濟資本占用精細化參數設置,探索建立相應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個性化、靈活的風險補償和風險緩釋方案。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
(一)供應鏈融資線上化趨勢
供應鏈金融線上化順應了互聯網+的社會發展,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思維和技術與銀行核心業務進行深度整合,通過銀行系統與核心企業、核心平臺系統對接,實時交互數據和信息,為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提供全流程在線操作的網絡融資服務。
網絡供應鏈融資在銀行服務日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開啟了新型金融服務模式。在服務模式方面,銀行與核心企業雙方平臺融合為一個新平臺,“三流”數據全面共享,流程齒接、信息實時交互,銀行深入了解每個平臺的經營情況、業務流程、發展階段和金融需求,為核心企業提供有針對性地量身定制的綜合金融服務。在業務模式方面,整合銀行與核心平臺資源,在貸前客戶準入、貸中交易信息確認、貸后風險預警、逾期處置等各環節合作發揮雙方優勢,鏈條企業借助核心企業信用和交易數據增信,以較低的融資成本解決資金問題。在業務操作方面,銀行與合作企業(平臺)、物流、保險、借款人等互聯互通,信息數據自動驅動業務,全流程在線方便快捷,提升銀行集約化經營能力。在風險控制方面,運用交易、物流、保險等相關數據信息,自動預警、遠程視頻監控、共同控制風險。
(二)鏈式營銷趨勢
從營銷單一企業向營銷整個鏈條轉變,“一鏈一策”地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定制產品,開展鏈式營銷;轉變服務理念,由簡單的銀企關系向協作發展轉變,改變傳統的企業提出需求、銀行提品的合作模式,轉為核心企業向銀行提供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業務信息及數據,銀行與核心企業共建供應鏈管理平臺,在有效控制“三流”的基礎上,為整個鏈條提供全方位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實現銀企共融、協同發展。
(三)專業團隊服務趨勢
組建總分支各層級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專業團隊,打破傳統條線管理,由專業團隊負責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營銷和管理,負責轄內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營銷、方案制定、產業鏈分析研究、線下產品線上遷移推廣等工作,提升供應鏈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實現專業專注管理與服務。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多樣化趨勢也越來越突出,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結構區域化發展,區域金融核心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體現在金融相關率上。結合現代經濟發展實際,本文對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進行實證分析。
一、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的辯證關系
區域金融中心包含城市現金支出、城市貸款支出、城市現金收入以及城市金融業的增加比重。區域金融中心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數據,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當區域金融中心指標的數據波動處于穩定的上升趨勢,則表明該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反之,則說明區域經濟的增長中存在問題下,應當及時進行溝通。例如,區域金融中心核算數據為一定時期內金融活動總值F與實物形式的國民財富的市場總值W之比[1],用公式表達是:FIR=F/W[2],依據這一金融相關率作為衡量國家經濟區域性發展的重要標準,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具有相對不同的金融運算著力點,在我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結合以上對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辯證關系的探究,對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有了初步了解,結合近年來我國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性文獻,同時應用FIR=F/W的金融相關率的運算公式,得到數據分析表,如表1[3]。結合表1的數據進行分析探究,2012―2016年,北京市的FIR值分別為:4.5、4.6、5.3、5.5、6.6;上海地區的FIR值分別為:4.8、5.4、5.7、6.2、7.1;廣州市的FIR值分別為:4.9、5.2、5.6、6.2、7.3;天津市的FIR值分別為:4.3、4.5、4.8、5.4、6.3。從數據整體上來看,我國國內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處于上升趨勢,整體經濟規劃的數據呈持續上升趨勢,其中,上海、廣州市的經濟增增長區域比重性各不相同,北京、天津市與廣州、上海市之間存在差距,區域金融相關數據分析與區域整體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直接性聯系。
(一)綜合指標分析
結合表1中數據,對2012―2016年國內部分區域城市FIR值進行綜合性分析,金融中心值不是單一的數據分析,從金融相關率的運算公式可知:FIR=F/W。區域金融中心核算數據為一定時期內金融活動總值F與實物形式的國民財富的市場總值W之比。表1中,北京2012―2016年的金融相關率綜合變化為增加2.1,而上海2012―2016年的金融相關率綜合變化增加2.4,廣州2012―2016年的金融相關率綜合變化增加2.6;天津2012―2016年的金融相關率綜合變化為增加2.0,這與區域間的綜合發展整體重心不同存在相應的聯系,廣州、上海市的金融發展具有優勢,發展信息的暢通性也占有一定的優勢,從而使區域金融相關率的綜合變化性較大。
(二)金融支出分析
區域金融中心數據分析和整體結構的變化之間具有直接性聯系。從表1中數據來看,2012―2016年,北京、上海、廣州市以及天津的金融相關率都呈現整體增長趨勢,這與我國區域內部金融資金快速流通具有直接性關聯。一方面,現金支出的比重逐步提升,各個地區的金融資金變化結構上存在著較大的流動變化下,使城市金融運行的速率加快,商品經濟交易的收益穩定性提高;另一方面,城市金融支出與城市多樣化的金融交易渠道之間存在必然性聯系。例如,從表1中數據分析來看,北、上、廣、天2012―2016年的金融相關率綜合變化為增加分別為2.1、2.4、2.6、2.0。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融合,是拓展金融交易領域的逐步形式,給我國社會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直接性影響。
(三)貸款余額分析
貸款余額分析,也是對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分析的必然性選擇。結合表1中數據分析可知,2012―2016年,北京市的FIR值分別為:4.5、4.6、5.3、5.5、6.6;上海市的FIR值分別為:4.8、5.4、5.7、6.2、7.1。兩者在數據變化上增長比重相差0.3,兩地的流動人口較多,信貸應用主要是房地產、購物等,貸款形式可以豐富區域金融經濟的增長趨勢,從而逐步完善新型金融管理的結構劃分,促進現代資源的綜合性循環發展。
(四)金融機構的收入分析
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勢逐步穩定,區域金融領域的行業機構逐步增加,多重金融機構在區域金融經濟的整體發展中發揮良好調節作用。區域金融中心相關率的數據變化為,區域金融中心核算數據為一定時期內金融活動總值F與實物形式的國民財富的市場總值W之比,當區域經濟內部金融機構的自我調整能力得到不斷提升時,則區域金融中心的數值變化穩定性也得到相應提升。
[關鍵詞]和諧金融 藍色經濟區 因子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山東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2009年6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城鎮體系規劃》綱要出臺,規劃強調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突出藍色經濟特色,實現區域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既是區域規劃,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關系沿海各市及內陸腹地的發展。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應是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確認識金融資源的這種作用、科學評價金融資源在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態勢,對藍色經濟區的構建和發展意義巨大。
由于和諧發展的概念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國外相關研究并不多見。在金融發展理論方面, Gurley and Shaw、Goldsmit、Mckinno等,將金融市場作為經濟活動的中心,他們對于金融結構、金融壓制、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分析,使人們開始認識到金融的作用并深入探討金融發展的路徑。國內在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的時候就已經體現出和諧金融的理念了。沈坤榮、韓廷春[2]、鄭長德[3]等等采用計量經濟學工具,以全國為研究視角,分析了中國金融發展的不同側面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認為中國各地區的金融資源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具有明顯的區域性。林毅夫[4]認為應該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才能構建和諧社會、和諧金融。湯武 [5]從三個層面探討了改善金融生態的新模式。
和諧金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因此,要研究我國和諧金融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不能只限于對全國形勢的分析,必須研究各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目前國內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對金融發展外部環境的定性探討,且一般著眼于對整個國家的研究,針對某一特定區域的研究尚比較少見;在評價體系的設計上,數據的短板限制了定量評價的操作。基于此,本文以和諧金融為視角,選擇目前亟待建設發展的藍色經濟區為研究對象,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以對區域金融環境的發展進行評價。
二、指標體系構建
“和諧”的涵義是協調、溫和、和緩、謙和、講和、和平、和氣,和衷共濟,互助合作等。最早出現于《管子》,其中提出“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和,和合故而能諧,諧故能輯。諧輯以悉,莫之能傷。”
自然環境的概念已為大家所了解,金融環境的內涵與此有類似之處。金融環境實際上就是金融市場賴以運行的外部和內部環境。之所以說這種金融環境分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部分是因為通常意義上認識到的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數量、從業人員、金融資源數量等因素對金融環境的建設的影響屬于內部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對于金融市場乃至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和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社會文化、信用水平、經濟基礎、科研實力等外在因素也會對金融行業的運行產生作用。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個發展出了問題都最終會影響到區域金融資源的正常運作,減慢金融行業的發展步伐。
從這個意義上講,和諧金融視角下的金融環境評價就應當包括金融內部環境和金融外部環境兩方面。文章將從經濟基礎、社會誠信、法治環境、金融市場運行、研發能力等幾個方面著手,設置評價指標對藍色經濟區中七個城市的金融環境進行評價。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如表1。
金融市場運行主要用于反映區域金融業的發展規模和金融資源在支持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既要包括金融機構的規模又要能夠體現金融業在區域就業量上的能力。在外部環境指標層中,社會信用水平決定了金融資源能否得以正確利用,也反映了該地區的法制化水平。由于目前尚沒有公認的反映社會信用的指標,故本文使用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兩項指標來代表區域社會信用水平。經濟基礎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力量,只有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作后盾才能保證有充分的精力投入到金融發展中。藍色經濟區輻射范圍內各地市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就在于海洋經濟的發展,因而,本文在經濟基礎層面上,加入了海洋經濟總量子指標。地區高端人才的儲備將直接決定其在日后科技實力建設上的潛力。因此,本文設置了高等院校畢業生人數和科技支出兩個子指標,用以反映地區科技實力。
三、實證分析
1.理論模型構建
對評價對象進行分析需通過由多層次的、多系統的、各類型的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來進行,而這些指標對評價對象的狀況說明的程度各不相同,彼此間又難免有一定的相關性,使它們在信息上發生重疊,從而導致評估結果不清,甚至發生矛盾。主成分分析將原來眾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互相獨立,并由原來各單項指標的線性組合來表示的綜合指標,恰能彌補評價指標體系描述和評估的不足。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為了避免計算結果受指標量綱和數量級的影響,保證其客觀性和科學性,在進行運算之前,必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其標準化公式為:。式中,代表標準化后的數據;為原始數據;為第個指標的平均數;為標準差。
(2)計算標準化后的個指標的兩兩相關矩陣
。
(3)計算相關矩陣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通常采用雅可比方法計算,R的特征根為:
相應的標準正交特征向量為,其中
(4)計算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
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表示在總方差中的比重,即第j個主成分所得取的原個變量的信息在全部信息中的比重;累計貢獻率則是前k個主成分提取信息累計量在信息總量中的比重。
(5)選取主成分個數
表示前k個主成分從原個變量中提取的信息量,若該信息量已達到全部信息量的絕大部分(通常大于85%),可以認為,前k 個主成分已基本反映了原變量的主要信息。故取前k個主成分已足以說明問題,后個主成分可以省略掉。所得主成分為: 在這k個主成分中,是一切線性組合中方差最大者,反映原有指標的信息最多,故稱之為第一主成分。它在評價研對象時所起的作用最大。作用遞減,重要性依次減輕。
(6)計算主成分的得分并計算綜合得分
將標準化的數據分別代入上式,可得各評價對象的各個主成分得分,然后在此基礎上,根據下式計算綜合得分:
在完成了對各子系統評價的基礎上,計算評價對象的總體發展水平。其公式為:式中,F為評價對象的發展水平;為第i個子系統在評價對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程度,且要求;為第i個子系統的發展水平。
2.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濰坊、東營、濱州七個沿海城市為研究對象,使用SPSS16統計軟件對指標數據進行分析,得到指標數據分析的碎石圖,如圖1:
圖1 因子分析碎石圖
將三個因子的代表含義做一下釋義:主成分1主要代表了各城市金融市場和海洋經濟的發展水平;主成分2主要代表了各個城市經濟發展的總體實力,測度了城市金融外部環境的發展水平;主成分3是對各個城市金融外部環境中的社會信用水平和科技實力的反映。
各個評價對象在三個因子(三個主成分)上的因子系數如表2:
表2 金融環境質量評價主成分系數表
由主成分系數表可求得各個城市在每個主成分上的具體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為主成分個數;為第i個主成分對應于第j項指標的系數。
根據各城市在每個主成分上的具體得分,可通過加權積方法,對每個主成分賦權重,求得各城市總得分,比較各城市的金融環境狀態優劣。為了能充分反映各個主成分在總得分的地位,比較合理科學地制定主成分權重,本文使用各個主成分的貢獻率作為權重制定的依據。權重計算公式為: 其中,為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各個主成分的權重。總因子得分計算公式為:
由此,得到各個城市的主成分得分表和總得分表,見表3:
在第一個因子得分中,青島得分最高。開放的經濟環境,頻繁的貿易活動,強大的海洋經濟發展勢頭,為青島金融業造就了適宜的發展環境。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青島市已經引進了匯豐、渣打、新韓等眾多外資銀行,以中信萬通、齊魯證券等為代表的證券公司以及弘信期貨、各大保險公司的入駐和營運,相關海洋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島城帶來的濃厚金融氛圍。
在第二個因子得分中,煙臺市的得分最高。雖然談到社會生產總值煙臺市并不是所有評價對象里面發展水平最高的,但是正如和諧金融的理念中所證明的:金融環境的優劣并不是生產總值能夠決定的,它是涵蓋了社會、經濟、法治、信用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體。近年來,煙臺市憑借沿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大力發展海洋養殖業,利用多種手段增加對外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社會基礎信用的宣傳和引導;不斷強調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教育投資,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第三個因子得分中,濰坊市得分最高。在藍色經濟區所轄的七個城市中,濰坊市近年來的表現的確令人刮目相看。濰坊市近年來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信用水平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再加上,濰坊利用其臨近青島,位出藍色經濟區、黃色經濟區的特殊地理位置,大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整合產業結構、擴大科研實力、吸引金融資源,為其金融外部環境的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對策建議
1.建立守信激勵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應該按照市場規則流動,而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即區域資金的流通應該是由金融環境來決定的,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完善銀企關系,形成資金的“洼地效應”,就不能很好的保證金融環境的健康發展。
2.實現銀企良性互動
各個金融機構也要靈活掌握國家政策法規,在合理規避金融風險的前提下,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滿足企業金融資源需要為己任,將國家“保內需、促增長”的政策落實到位。各企業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投融資機制,靈活應變,主動出擊,在合作中求發展,在合作中促發展。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作為金融資源的主要供給者,也要逐漸加大金融創新的步伐,提高自身服務質量,不斷推出適應地方發展需要的新型金融產品,變金融資源的“經銷”為“營銷”,實現金融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化,追求金融體系運轉的良性化、有序化、健康化。
3.改進信貸審批理念及流程
近年來藍色經濟區的中小企業發展迅猛,金融資源需求不斷增加。然而,貸款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也制約著金融環境的建設。各個金融機構要摒棄以往對中小企業偏激的信貸審批理念,整理出為科學的審批思路,建立適合中小型企業特點的風險評估機制,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如在審批中小企業融資時,適當提高中小企業特色指標的評價比重,多從企業的市場優勢、成長能力、產品特色、經營思路、長期規劃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整體評價中小型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
4.營造科技創新環境
進入21世紀,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作用,構建良好的金融環境也一樣不能忽視科技創新的作用。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不僅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完善社會的信用水平建設,更能有助于提高金融機構抵抗風險、分析市場、掌握市場的能力,對金融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建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要加強各城市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交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多變技術合作機制,實現產學研的順利結合,提高科技成果轉變為生產力的能力。鼓勵各企業建立多位一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在提高自身研發能力的同時,加速金融資源的順利融通,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沈坤榮.張成.金融發展與中國經濟增長------基于跨地區動態數據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4(7):11-13
[2]韓廷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理論、實證與政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9:21-22
[3]鄭長德.中國區域金融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07.6:28-36
[4]林毅夫.發展中小銀行利于促進和諧發展[N].文匯報.2007,09(5)
[5]湯武.探索改善金融生態的新模式[J],中國金融,2008(23):77-78
[6]何曉群.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1
[7]張方龍.優化金融生態追尋和諧共振實現銀企雙贏―――營造經濟金融和諧發展的微觀考[J].浙江金融,2009.11:50-52
[8]欒小惠.山東半島打造藍色經濟區[J].經濟觀察,2009.9:48-50
[9]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課題組區域環渤海經濟區金融合作發展的研究報告[J].華北金融,2005(12):36-43
2007年源于美國房貸市場的次貸危機,在2008年逐步演化為金融風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并向實體經濟擴延。在經濟全球化中迅速崛起的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雖對我國金融體系的損害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很大沖擊。我們必須抓住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產業重大調整和重新洗牌的機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這其中,加強區域間經濟合作至關重要:一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傳統加工型企業面臨生產要素供給從緊,需求下降的情況下,通過區域間的產業轉移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用群體的力量增強區域抗風險和經濟高增長能力。二是,加強地區政府間的合作以發揮其引導作用,減少市場的盲目性,保證跨區域合作的順利進行。
2我國區域經濟合作現狀
2.1區域經濟合作已取得了一定進展。近年來,中國的區域經濟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區域融合不斷深化,國家四大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有望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新生力量。目前,東部地區三大城市圈經濟合作活躍,如“長江三角洲”地區15個城市,通過協議分工的方式,在旅游業合作等方面達成協議,共同開拓和開放市場,共同獲利。東北地區的經濟合作處于淺度競爭層面,中部地區在經濟互補的基礎上初步進行了經濟合作,西部地區在較低的經濟層面上開展了制度導向互補型合作。
2.2區域經濟合作程度較低。發達與欠發達地區的垂直分工發展緩慢,沒有形成良好的區域產業鏈。由于自然條件差異、交通條件的限制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長期以來,我國發達與欠發達地區在技術合作、資本提供、環境污染治理及管理經驗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上缺乏積極性,這增加了企業在地區間投資交易費,直接或間接地降低了企業競爭力。同時合作形式較為單一,沒有形成良好的區域產業鏈。
區域經濟合作制度尚未形成。由于缺乏合作經驗及相關的法律保證,我國區域經濟合作制度尚未形成。未成立區域協調發展委員會,在區域合作出現摩擦時仍主要由中央協調,并缺乏相應的協調機制。同時由于缺乏區域性空間規劃,導致區域合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產業結構趨同、無序競爭等問題始終沒得到解決。
“粗線條”的區域發展政策有很多不合理之處。我國現行的區域政策市根據東中西三大地帶和四大板塊為基本范圍制訂的,雖然比“一刀切”的政策有所進步,但仍失之過粗。區域政策的制定應按照區域類型“因地制宜”制定區域發展政策。
3加強我國區域經濟合作的建議
3.1搞好區域經濟合作的空間規劃。做好區域經濟合作規劃,根據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力度和發展潛力確定區域合作發展戰略、主要任務和重點布局。統籌安排區域內城市功能定位、骨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分工、水資源保護及生態環境建設等,努力實現區域內產業互補、市場互通、資源共享、文化互融。
3.2建立相互開放的區域經濟合作體系。加緊清理地方立法和政策體系中涉及地方保護主義的規定和條款,建立相互開放的區域經濟合作體系,各地方政府遵循同樣的社會政策、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共同的經濟行為規范,大大減少影響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體制性障礙,如大體一致的就業條件、充分合作相互支持的市場管理機構以及大體一致的基本社會保障水平和制度等。
3.3建立區域協調發展委員會。成立區域協調發展委員會,負責編制區域性空間規劃、主持制定區域發展政策、提出促進特定地區發展的目標和任務、負責跨省市行政區重大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實施,負責跨省市行政區流域的綜合治理與環境保護、區域合作機制的構建、促進國際次區域的合作等。
3.4構建良好的區域產業鏈。各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根據優勢互補、利益共贏的原則,充分利用各區域生產要素的差異性以及產業結構的互補型,通過生產要素和產業結構在地區間的轉移,實現產品的橫向分工。在這個過程中,各地區在各產業中努力構建相關產業鏈,各地區分別承接其中的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如此形成的一條產業鏈有利于發揮各區域自身優勢,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擴大就業,提高地方財政收入。
3.5加快地方政府職能的轉變,突出企業主導。深化地方國有企業改革,地方政府盡快從直接參與經濟活動中退出,企業逐步成為區域經濟合作主體、經濟協調發展的支柱,取消企業合作中地方政府的審批環節,企業需要的資源可以通過市場行為獲得,企業間更多地采取項目合作的方式來實施完成區域經濟合作。
一、引言
隨著山東改革的步伐加快,金融業逐漸企業化、市場化,金融已經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區域經濟發展來講,怎樣發揮區域金融的推動和調節作用十分重要。
二、實證分析
本文用人均GDP(RGDP)來衡量該省經濟增長,對人均實際GDP取自然對數(LRGDP),用金融相關比率(FIR)衡量銀行業發展水平,指一定時期內社會金融活動總量與經濟活動總量比值,表示為(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金融機構各項貸款)/GDP,該值越大表明一國(地區)金融化程度越高。數據來源山東省市歷年統計年鑒(1978-2007年),針對其可能存在非平穩性,所以先做平穩性檢驗,然后再做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1、平穩性檢驗
各變量分別進行ADF檢驗,單位根檢驗如下表:
結果顯示各變量序列在5%顯著性水平上沒拒絕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可以認為LRGDP、FIR是非平穩的,具有時間趨勢。而各變量序列一階差分序列在5%顯著性水平上都拒絕有單位根假設,表明差分變量都是平穩的。對于非平穩經濟變量可采用協整方法進行分析。
2、協整性檢驗
LRGDP和FIR為一階單整序列,如果它們線性組合平穩,那他們存在長期穩定關系。用恩格爾一格蘭杰法檢驗LRGDP和FIR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LRGDP作為被解釋變量,FIR作為解釋變量,用OLS法對LRGDP和FIR作協整回歸,其結果如下:LRGDP=2.360809+4.172787FIR(4.738569)(11.55304)
R2=0.826596
F=133.4727 DW=0.495609
結果顯示可決系數R2約82.70%,表明模型在整體上擬合適中。從截距項與斜率項的t檢驗值看,均大于5%顯著水平臨界值。此外,F=133.4727也說明方程非常顯著。對于兩個變量來說,誤差必須是平穩。利用DF檢驗法對殘差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如下:DF=-4.929322,小于其在l%水平下的臨界值(-4.416345),說明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即LRGDP和FIR兩變量是協整的,或者說二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該樣本在95%置信水平下,FIR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Granger原因:在滯后2期時,接受“FIR不是經濟增長Granger原因”假設,其正確概率為2.667%,即認為FIR是經濟增長Granger原因,其正確概率為97.333%。同時,認為經濟增長是FIR的Granger原因的正確率為97.673%。結果分析:FIR與經濟增長正相關,相關系數4.172,FIR每增長1%,經濟增長4.172%;并且他們長期是一種雙向因果增長關系。
4、脈沖響應分析
LRGDP對于自身一個標準差新息立刻產生了很強反映,增加約0.45個百分點,隨后略有波動,在第3年后降到最低點(-0.45%),之后開始回升,到第8年后呈零效應收斂跡象。這說明經濟增長受其自身波動時效較長。LRGDP對于FIR一個標準差新息響應情況及響應路徑,顯示當FIR一個標準差沖擊時,經濟增長的變化軌跡圖。FIR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促進作用,當FIR一個百分點正向沖擊時導致經濟增長滯后一年后上升,在第6年達到最高點,大約是0.45個百分點,之后逐漸達到新穩定狀態,這說明FIR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時效也較長。從FIR對于自身一個標準差新息響應情況及響應路徑圖中可以看出,FIR對自身一個標準差新息的響應情況及響應路徑,對自身一個標準差新息立刻產生了較強反映,增加約為0.6個百分點,隨后逐漸下降,在第7年下降到0.01后以緩慢速度上升,這說明經濟增長受其自身波動時效較長,其方向是正向的。
5、方差分解
在1到10的預測期內,LRGDP變動大部分可由自己的新息解釋,比例從83.37%逐漸降低到56.25%。FIR對LRGDP增長率變動影響由弱到強,最終達到43.74%這與脈沖響應函數得到結論一致。
關鍵詞:區域金融;經濟增長;產業結構
一、貨幣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體系利用自身信息優勢及監督優勢將資金引導向預期收益好、發展潛力大的區域、行業和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而以金融資源來實現區域經濟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區域經濟科學發展。從作用領域上看,貨幣政策的直接對象是貨幣運動過程,以調控貨幣供給的結構和數量為初步目標,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生活,貨幣政策的實施是國家分配貨幣資金的主要渠道,是在國民收入分配和財政再分配基礎上的一種再分配,主要通過信貸規模的伸縮來影響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進而引導資源流向效益好的領域,貨幣政策直接作用于經濟總量,間接作用于經濟結構,金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式是通過信貸結構調整、信貸政策的實施發揮作用,其作用傳遞過程為:信貸政策資金流量結構變化生產要素分配結構變化資金存量結構變化影響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
近年來,全市各金融機構按照國家宏觀政策調控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各項貨幣信貸政策,有效發揮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2011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2744.88億元,其中新增存款是2006年的2.2倍,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達1927億元,新增貸款是2006年的2.19倍,從總量上保持了較快增長,我們選取了2001-2011年淄博市貸款增長與GDP加物價增長率的變化指標,從下圖可以看出,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大,背離率 數值由2003年最大值21.62%到最近幾年逐漸趨近于0,背離率逐漸減小,說明我市經濟與金融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圖 2001-2011年淄博市貸款增長與經濟增長情況變動趨勢
二、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實證分析
在金融危機、經濟下行的環境下,企業主動調整的意愿加強,結構調整的成本相對較低;銀行在經濟結構調整政策背景下,有利于充分調配信貸資源,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信貸進入、退出戰略,從而避免信貸強行退出給經濟帶來的硬傷。因此,以信貸結構優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必須充分體現區域資源稟賦,正確處理經濟結構中存量與增量的關系,堅持以銀行、企業等微觀主體的市場選擇為基礎,同時注重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引導作用,穩步推進信貸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實現,信貸結構的調整優化也要在金融為經濟提供的信用總量穩步增長中實現。具體到淄博來講,結構調整的布局和思路必須符合老工業城市發展的實際,通過持續加大信貸投入不斷提高生產標準、工藝裝備和技術水平,拉長產業鏈和加強產業配套,集中打造一批富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我們以金融多措并舉支持“唐駿歐鈴”帶動轄區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案例進行分析,探討金融是如何支持產業鏈企業發展的。
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駿歐鈴”)位于淄博市淄川區,是山東省和淄博市汽車工業發展規劃確定的輕型汽車制造基地,被列入淄博市重點工程。自2009年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來,人民銀行淄博市中心支行引導轄區銀行業機構多措并舉,重點支持唐駿歐鈴汽車有限公司快速發展,加大對該區汽車產業鏈企業的輻射帶頭作用,促進轄區汽車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一是牽線搭橋,信貸支持促發展。為加快促進轄區汽車產業的發展,人民銀行加大協調推動力度,為唐駿歐鈴及其上下游相關企業與銀行業機構牽線搭橋,加強企業與銀行的溝通了解,促成了轄區多家銀行與唐駿歐鈴及30多家相關汽車企業的業務合作。為了支持汽車企業發放貸款2.36億元,簽發銀行承兌匯票3.33億元,辦理信用證融資業務0.38億元,既為企業解決了資金困難,又為企業減少了融資費用,強化了銀企雙方的良好合作關系。二是創新思路,一招激活全盤棋。人民銀行引導轄區銀行業機構創新融資方式,激活汽車產業鏈企業快速發展。淄博宏途機械有限公司、淄博廣通達機械有限公司等六家上游企業與唐駿歐鈴保持長期密切合作關系,為加快解決唐駿歐鈴上游產品采購資金困難,人民銀行積極指導工商銀行加大對該企業及其上游企業的協調工作,最終達成以唐駿歐鈴產品交付后的銷售收入為還款保證,辦理向上游六家企業購買汽車配件融資業務。督促和幫助6家企業提供交易合同、發票等有效貿易背景材料,為企業辦理了3800萬元的國內信用證融資業務,解決了龍頭企業和6家上游企業的資金困難問題。三是切合實際,多樣化服務解難題。針對企業遠離城區、辦理銀行業務不方便的實際情況,銀行為企業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如為企業開辦網上銀行業務,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資金結算方式,提供工資業務,為企業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資金安全保障;根據企業資金回籠較快特點,積極為企業辦理短期理財業務,增加了企業收益,降低了財務費用。
通過多方位的金融支持,以“唐駿歐鈴”為核心的上下游產業鏈得到了長足發展:一是企業生產銷售駛入快車道。目前淄博市供給唐駿歐鈴公司的主要配套企業有62家,主要是蓄電池、繼電器、標準間、消聲器、貨箱等,產業鏈穩定;唐駿歐鈴已形成年產銷5萬輛整車的綜合能力,名列全國機械行業500強,被評為最具競爭力的輕卡品牌。二是轄區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初具規模。政府以唐駿歐鈴為主體企業,積極調整轄區產業結構,引導實施產業轉移,積極打造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如淄川南佛煉鐵廠關閉后,引進煙臺資金3000萬元,成立淄博正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年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1600萬元的生產能力。南佛機械制造公司與唐駿歐鈴合作總投資1.2億元,配套生產剎車盤、剎車轂等系列產品,年產2萬余套,目前工程開工興建,年內竣工投產。同時,整合原冶煉企業資源,積極招商,加快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建設步伐,實現轄區汽車產業的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培養了新型的的產業結構。
三、積極發揮信貸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
總結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發揮信貸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1.人民銀行從宏觀層面加以引導,強化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全面貫徹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科學把握信貸投放進度,保持貨幣信貸合理適度增長,有效發揮信貸資金資源在經濟要素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信用總量平穩較快發展,在總量增長中實現結構優化。多渠道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促進銀行信貸資金與優勢項目的順利對接,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增強金融機構支持全市經濟發展的能力,加大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揮金融部門職能,支持經濟實體合理資金需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政、銀、企三方共贏。
2.各金融機構抓住機遇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要統籌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抓住機遇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同時處理好保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抓住有利時機,繼續優化信貸結構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努力為區域產業集群發展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加大對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兼并重組、產業轉移、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融資支持;利用并購貸款等形式,培育壯大骨干企業,推動行業整體上規模、上水平,利用基建貸款、配套流動資金貸款等形式,支持企業適度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產業集群效應。大力推行“綠色信貸”,促進企業實現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各金融機構要根據自身的經營實力和業務特色,突出特色,找準信貸投入的切入點,統籌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的關系,加大對國家擴大內需投資項目的支持力度,以信貸結構優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3.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全市投融資環境的改善。健全的市場機制不僅是良好金融生態的本質特征,更是優化經濟環境的重要內容。要創新產業發展機制,促進市場有效競爭,充分發揮市場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充分尊重各類經濟主體的經營自,在經濟保增長壓力大、未來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摸清企業經營情況、解決企業經營難題、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要充分發揮各方合力,加大對重點企業運行情況的監測,加強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的協調,發揮預警預測作用。加強經濟金融運行狀況的分析與監測,防范潛在的金融風險,切實維護轄區金融穩定。
參考文獻:
[1] S·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 M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呂 鐵 周叔蓮: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J].管理世界,1999 (1):113-138.
[3]張 軍 吳桂英 張吉鵬: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2004(10):35-44.
[4]李京文 D·喬根森 鄭友敬:生產率與中美日經濟增長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5]尹優平: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隨著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成為諸多學者關注的問題。90年代初期,此關系研究僅偏重于對中國整體經濟和金融關系的分析。90年代以后,中國區域經濟的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區域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逐漸成為理論研究熱點。
惠州市作為廣東珠三角最近幾年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吸引了很多專家學者的關注。然而,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資源整合、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珠三角地區的互動發展等層面上。從區域金融發展角度來探究其經濟增長動因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本文將利用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理論,以惠州市為研究個案,從實證角度探討區域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從金融發展角度給出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一些建議。
二、惠州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現狀
圖1 惠州市2002-2007年地區和平總值GDP
近幾年,惠州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如圖1所示,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由2002年的525.20億元增長到2007年的1085.10億元,總量翻了一番。從2002年到2007年,惠州GDP平均增長率在14%以上,在廣東省屬于經濟增長較快行列。下圖2中的GDP曲線完整地反映了惠州市從1978年到2007年30年間地區GDP增長情況,從中可看出惠州經濟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從2002年開始惠州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007年末,惠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為1133.8億元,年增長19.8%;貸款余額為563.2億元,年增長27.8%。從上表1可以得出,在2002-2007年這6年間,惠州金融機構年平均存款余額增長率22.9%,年平均貸款余額增長率為22.1%。從總量上來說,隨著惠州經濟不斷增長,惠州金融機構每年人民幣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逐年遞增。從圖2中的3條曲線可以看出,從1978年到2007年,惠州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和經濟總量GDP一樣,總體呈遞增趨勢,但存款量和貸款量的趨勢起伏較大,而經濟增長變化趨勢較為平滑。
圖2 1978-2007年惠州市GDP與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
三、惠州市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與樣本說明
一般衡量經濟的主要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GDP,本文相應以惠州市地區GDP值及其增長率為區域經濟增長指標。然而理論界對金融發展指標的確定標準不一,本文根據研究需要和數據的可獲取性,用以下三個指標來反映區域金融發展情況。
第一個指標是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利用金融機構存貸款額作為金融資產規模的衡量指標,揭示區域金融發展規模水平。
第二個指標是金融相關率FIR,FIR=區域存貸款余額之和/地區生產總值GDP。這一指標不僅能反應區域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大速度,還能反映出在資金配置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國民經濟中的活躍程度。
第三個指標是存貸款轉換率SLR,SLR=貸款余額/存款余額。這個指標用來衡量銀行將存款轉換為貸款的效率,能有效檢測銀行的工作效率,也能反映出銀行資金配置能力,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反映金融資產配置的效率。
樣本數據選取惠州市1978―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和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與貸款余額。數據來源于《惠州統計年鑒》、《廣東統計年鑒》以及惠州統計信息網。
(二)實證過程
1.惠州金融資產規模與經濟總量的相關分析
以惠州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為被解釋變量Y,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之和為解釋變量X,建立方程Y=a+b*X+μ,用Eviews計量經濟分析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得到表2中的結果。
從回歸分析結果看,擬合優度高達0.9750,調整后的擬合優度達到0.9741,說明方程較好地擬合了歷史數據。上表中參數值b的估計值為0.693794,t統計量為32.46,通過參數顯著性檢驗,說明惠州市金融資產規模對經濟總量有顯著性影響,表明惠州GDP值與金融資產規模呈正相關關系。從經濟學意義看,b=0.693724符合經濟理論中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表明惠州市金融資產每增加1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平均約增長69.3724億元。
2.惠州金融相關率與經濟增長率的相關分析
圖3 惠州市1978-2007年金融相關率曲線
統計數據表明,1978-2007年惠州金融資產規模總量呈逐年遞增態勢。但從圖3中的金融相關比率的變化情況看,比率從1978年的0.53上升到1992年的2.01,后幾年急劇下降,而后又緩慢回升,2007年的金融相關率僅為1.56。可以看出,惠州金融相關率變化和經濟增長率兩者之間并不同步。
為進一步分析兩者的關系,以惠州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因變量Y,以惠州市金融相關率FIR為自變量X,建立回歸方程:Y=α+β*X+μ,運用Eviews軟件,對以上回歸方程進行回歸估計,得下表3中的結果。
從回歸分析估計結果來看:系數β的t統計值為2.1853,回歸方程的F統計值為4.7757,不能通過相應的t檢驗和F檢驗。可以認為金融相關率大小對惠州經濟增長率的影響不顯著。另外,調整后樣本決定系數R2為0.122683,模型擬合度較低,說明除了金融相關率,存在著其它影響惠州經濟增長的因素未進入模型。也就是說,金融相關率所反映的惠州金融規模擴張速度,對惠州經濟發展并沒有產生足夠明顯的推動作用。
3.惠州存貸款轉換率與經濟增長率的相關分析
從圖4可以看出,1978-2007年惠州存貸款轉換率基本呈遞減狀態,反映了惠州金融機構在金融資源的利用上,并沒有表現出較高的資源配置效率。
圖4 惠州市1978-2007年金融機構存貸款轉換率
為分析存貸轉換率是否對惠州經濟發展產生影響,以惠州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因變量Y,以存貸款轉換率SLR為自變量X,建立回歸方程:Y=α+β*X+μ,回歸分析結果如下表4:
從回歸分析結果來看:系數β的t統計值為-0.796167,回歸方程的F統計值為0.63388,不能通過相應的t檢驗和F檢驗,可以認為惠州存貸款轉換率對惠州經濟增長的影響不顯著。另外,樣本決定系數R2為0.0238,模型擬合度較低,說明在惠州經濟增長中,有比存貸款轉換率更重要的其他因素影響其發展,惠州金融機構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并沒有對經濟增長產生應有的促進作用,這與理論上金融配置效率能促進經濟更快發展的結論是不一致的。
四、結論分析
通過前面實證分析,可以認為惠州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一定不協調性。雖然惠州金融資產規模和經濟總量的確存在相關關系,但惠州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金融資產數量上的擴張,而不是通過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來實現的,這一方面說明經濟增長還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的金融深化水平還處于一個比較低的階段。具體結論如下:
結論1:金融規模和經濟總量呈相關關系。存款和信貸規模的擴張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和持久動力。但從相對規模來看,惠州金融資源總量與地區經濟實力不對稱。
實證表明,從絕對量來看,惠州金融資產規模總量與經濟總量表現為正相關關系,惠州金融資產每增加1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平均約增長69.3724億元。
然而從相對規模來看,2007年惠州市銀行業各項存款與各項貸款余額分別占同期GDP的104%和52%,與廣東省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與珠三角區域同業系統相比,2007年在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中,只有惠州金融機構存貸款業務總量在珠三角的排名落后于生產總值排名,與惠州經濟實力在珠三角的強勢地位形成強烈反差,由此可看出惠州金融發展規模與經濟發展相對不協調。
究其原因,客觀上惠州經濟以外向型為主,長期以來經濟增長投資主導中技術和資本密集型項目偏少,惠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大多數生產加工在惠州,而銷售與財務在外;主要資金的日常結算不在本地,即便融資也多為有限的生產流動資金,企業對銀行資金的依存度不高,使得銀企結合形式松散,由此銀行失去大量派生存款等銀行業務,這也是近幾年惠州金融機構業務規模尤其是企業存款規模遲緩上不去、與經濟實力差距擴大的重要因素。
結論2: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速度不匹配,惠州銀行信貸供應一直乏力并長期滯后于經濟增速。
按照經濟增長和信貸供給的一般關系理論,貸款增長通常比經濟增長高5-8個百分點。1998-2007年的10年間,惠州銀行業人民幣各項存款年均增速比同期惠州GDP高出5個百分點,而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長速度低于同期惠州GDP增長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2003年至2006年按可比口徑各項貸款增速分別為18%、10.8%、5%和20%,表明信貸資金供給逐年增加,但供給起落幅度大。從信貸投放數據看,貸款投放力度減弱和融資的不充分也暴露出惠州金融機構的信貸機制傳導不暢,必將不能對經濟發展產生相應的推動力。惠州銀行業固囿于自身的進步,不積極拓展貸款業務,逐年落后于惠州經濟和全省同業平均發展水平的步伐,這是內在原因。
結論3: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低下,無法對經濟發展產生促進作用。
從惠州市存貸款轉換效率看,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間惠州銀行業人民幣各項存款快速增長、年均增速超過18%,而資金運用年均不足六成。顯示出銀行業機構在可用資金日益富余時,注重資金安全的基礎上未能以效益最大化為取向,實現與本地市場急需資本的部門或領域的充分對接。究其深層原因,在于銀行業資產質量改善緩慢,加大了資金持續有效配置的難度,使銀行資金配置更多地側重于向內部調整轉變。五、建議
本文認為惠州地區金融改革的方向和目標重點應是:在區域金融和區域經濟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提高金融深化程度和資金使用效率,充分發揮金融體系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首先,建議惠州市政府把金融發展納入惠州市經濟發展整體規劃。一直以來,惠州市金融發展長期游離于經濟總體規劃之外,在最近幾年惠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中,金融業也未列入其中。在缺乏經濟金融統籌布局的情況下,金融業的當前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目標經常不協調、不一致。理論表明,金融結構優化將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而現在惠州正處于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的調整過渡階段,金融無疑將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建議擴大存款和信貸有效規模。實證分析表明,金融資產規模水平即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對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顯著作用。從惠州市實際來看,2007年全市各項貸款余額達為同期GDP的52%,貸款規模低于GDP規模,金融對經濟的支持明顯不足。所以,惠州地區商業銀行要在兼顧資金安全性、盈利性的同時,積極尋找和培育新的信貸切人點和效益增長點,適當擴大信貸規模,增加有效信貸供給,拓寬貸款支持渠道,在大力支持和促進經濟更快發展的同時,實現金融業自身發展。
內容摘要:現代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資源配置機制對于促進區域產業集聚和產業轉型有重要影響,對促進我國區域內部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有重要支撐意義。金融危機過后,隨著部分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區域經濟發展策略面臨重大調整。本文以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探討其實施市場性金融支持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耦合性關系,并對其互動機制進行了總結。結果表明:市場性金融支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機制,就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其市場性金融支持政策應該從市場性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兩個層面著手設計,以充分落實國家的產業和金融政策。
關鍵詞:金融支持 區域經濟 戰略性新興產業 耦合
引言
現代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保證。金融危機過后,隨著部分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區域經濟發展策略面臨重大調整。在此背景下,金融資源配置機制將對區域產業集聚和產業轉型產生更大影響,積極調整金融支持政策,促進我國區域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將是新形勢下我國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調整的重中之重。四川作為我國的西部大省,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任務也越來越突出,能否應對金融危機以來要素成本上升、金融支持產業發展力度不夠的挑戰,加快金融支持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將是四川未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
研究述評
從研究現狀看,國內外金融支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主要基于金融支持對經濟增長、產業升級等的助推作用而展開。Rajan等(1998)從金融發展水平角度考察了其與國家產業增長的關系,認為金融體系的發育程度不同,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存在顯著差異,進而會制約一國經濟發展。Beck等(2002)實證考察了銀行等金融市場對產業增長的作用,認為金融支持能夠促進高外部融資產業和高研發投入產業的顯著增長。Fisman等(2003)則從資源配置角度,探討了金融市場與產業增長的關聯性,認為二者的互動關系顯著。從國內學者的研究來看,對金融支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行考察的研究不多,研究視角則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的產業結構優化效果和產業升級的帶動效果方面,比如,范方志等(2003)通過區域劃分,研究了不同區域金融發展程度下產業結構升級的不同效果,認為我國區域產業結構升級與地區金融結構變遷和經濟增長的正相關關系明顯,葉耀明等(2004)實證分析了長三角區域金融發展在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中的作用。陳志楣等(2007)進一步分析了金融機構對產業結構變遷的影響及其機理,認為二者有較高的相關性。
不過,就現有研究來看,針對金融危機以來國內產業轉移加速背景下進行金融支持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不多,能夠結合相關產業的發展對落后地區的金融支持政策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的文獻就更少。因此,本文以產業轉移背景下四川省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基于市場化金融支持理論,探討四川省實施市場性金融支持與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耦合性關系,并對其互動機制進行了總結。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背景下四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一)新形勢下我國產業轉移趨勢
在我國,產業轉移實質上成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產業轉移是生產力資源的空間配置行為,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金融危機以來,隨著我國部分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加快轉移,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策略面臨重大調整。在此背景下,中西部地區將面臨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重要機遇,這將極大促進我國中部地區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改革開放以來,受惠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產業政策,我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獲得了“起飛”,而相對產生的擠出效應則使得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長期滯后。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明顯不足,這與我國經濟增長長期過重依賴東部地區的增長有極大關系,因此,能否保持經濟增長的持續后勁,與中西部地區能否加快增長有直接關系。
從當前產業轉移的趨勢來看,東部地區要素溢出的趨勢加強,部分產業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轉移趨勢明顯,中西部地區吸引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能力逐步增強。同時,新形勢下的產業轉移規模巨大,產業類型的多元化趨勢明顯,隨著西部地區政策環境趨于優化,四川等省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政策在促進產業轉移承接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強。在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區通過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將是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機遇,也是促進落后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保障。但是,中西部地區相對落后的金融資源配置機制將可能制約中西部地區區域產業集聚和產業轉型升級。
(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四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新的概念,其內涵是基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而提出的,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設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等納入產業發展的重點,是充分尊重產業發展規律的表現。而從產業升級的角度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在改造已有產業的基礎上,實質是產業升級和選擇新的主導產業的過程,也離不開金融、技術管理等要素的綜合支撐。在產業轉移背景下,中西部地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肩負著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有利于落后地區實現“后發優勢”。
以四川省為例,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省份,其近年來除了大量承接東部地區產業的轉移,還積極通過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因此,產業轉移提供了四川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一方面,通過引進傳統產業,四川省本地產業發展的基礎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四川省積極運用已有的資源和工業基礎,充分與承接產業對接,在消化吸收過程中促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新形勢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發展先機。不過,作為產業發展重要支撐的金融支持落后問題,也不斷制約著四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金融支撐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升級的基礎,從金融發展和深化的角度看,有效的金融支撐系統決定了未來幾年四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狀況,也關系著四川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
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耦合機制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
產業經濟學理論認為,產業具有生命周期,會經歷起步、發展、成熟、衰退等不同發展階段。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經歷這樣幾個過程。從產業性質和產業生命周期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于傳統產業而建立,一般性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產業,因此,在起步階段受傳統產業的影響較大,而從一般性產業發展而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發展期后,又會呈現出潛力遞減而規模遞增的狀況,導致該產業在國民經濟比重中處于重要上升階段,進而可能發展成為一國經濟的主導產業。進入成熟期后,產業潛力降至最低,規模達到穩定狀態,此時面臨產業的升級,尤其需要加快技術創新和金融支持。對于處于成熟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只有通過產業升級,才能促進其成為國民經濟主導性產業,進而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市場性金融支持主要是指通過市場性的金融支持機制推進資本市場下金融體系的建立。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處于培育期,未來發展和升級的任務較為艱巨,更離不開金融支持。市場性金融支持就是基于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而進行的,一方面,通過定位政策支持作用,引導產業規模增長的效應,使得市場性金融支持成為助推產業規模增長的動力。另一方面,進入成熟期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面臨潛力下降的問題,此時其增長的動力機制為技術創新,并作為產業發展的外生力量,促進產業升級。總之,市場性金融支持要定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升級過程和技術創新能力,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目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在升級,進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二)耦合機制
市場性金融支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促進升級的過程,實際上是金融市場發展基礎上的金融支持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過程。以四川為例,通過市場性金融支持,能夠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目標的實現。進入發展期后,金融支持能夠加快資金二次配置,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在成熟階段,面對產業升級的需要,市場性金融支持可以通過市場配置,實現金融資金的三次配置,由此可以形成二者的互動機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市場性金融支持能夠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支撐,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二者的耦合性關系具體表現為:以資本市場為主導,直接金融體系能夠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而以銀行信貸為主導的間接金融則能夠提供間接支持,市場性的金融支持則通過市場配置金融資源,與上述的直接和間接支持相呼應,通過作用于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體系,能夠高效發揮市場性金融的作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起步和培育、發展與升級,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
以金融支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路
如前所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特性,而基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起、發展和成熟等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市場性金融支持策略。通過市場性金融支持,可以促進資金配置和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這里主要從直接金融支持和間接金融支持兩個角度進行政策思路設計。
(一)市場性直接金融支持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市場性直接金融支持主要作用于直接金融體系,而依據產業生命周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不同發展過程又需要不同的政策支持。首先,在起步和培育時期,要加快地方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提升股權交易的效果,促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時獲取資金保障。同時,要推進資本市場金融產品的創新,完善資本市場,以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期的高風險性。其次,在發展階段,要加強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促進信息披露,提升資本市場的并購功能,充分運用新興產業的發展潛力,快速實現發展目標。同時,這一時期要繼續推進資本市場產品創新,完善多元化市場體系。再次,在產業升級階段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熟期,要分別實現技術升級、規模升級,以此解決產業后續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強資本市場建設,完善證券發行制度,促進市場性支持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要完善資本市場體系,促進多層次市場建設和轉換機制的建立,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升級和規模升級。
(二)市場性間接金融支持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市場性間接金融支持是基于銀行信貸系統而進行的資源配置機制,主要有以下思路:首先,在起步和培育期,要充分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風險背景下信貸不足的狀況,可以考慮設立專門貸款機構,引入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提供充分的信貸資金支撐。其次,在發展階段,考慮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和產業鏈基礎較好,要推進產權質押融資等信貸產品的創新,通過引導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使得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取資金支持。再次,在升級階段,要優化金融支持環境,促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建立與商業銀行的協作機制,克服信貸風險。此外,政府要加快信用機制建設,克服企業與銀行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商業銀行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同時,要加強信貸管理,落實貸款評審制度,建立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制度體系,比如,考慮到戰略性新興產業處于成熟期時有穩定且較為龐大的現金收益能力,要建立相應的信貸管理制度和貸款評審規則,充分發揮市場性信貸的支持作用。
參考文獻:
1.安林麗,王素霞,宋萬杰.金融創新對縣域經濟發展的促進研究[J].經濟觀察,2010
2.巴曙松.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和重構[J].金融改革與創新,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