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防治地質災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治地質災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防治地質災害

        第1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剛才,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利鵬同志傳達了全市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的主要精神,總結回顧了全縣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有關情況及2007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了下一階段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及2008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講得很全面、很到位。希望同志們認真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結合實際,采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我縣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治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取得實效。下面,我談兩點意見。

        一、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確保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取得實效

        去年以來,我縣采取鐵腕手段,進一步加大了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治力度,有效地打擊了違規非法采礦行為,在加強安全生產、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礦產資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通過省的檢查驗收,受到了好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由于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的高利潤、高回報的影響,目前總有一些人鋌而走險,在每次打擊過后,非法采礦又死灰復燃;無證勘查開采、以探代采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等。因此,各鎮、各有關部門務必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進一步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扎實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堅決打擊一切違規違法開采行為,全面做好迎接國家、省、市檢查驗收的相關工作。

        一是行動要迅速。礦產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事關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和礦業可持續發展,對促進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國務院、省、市都高度重視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治,先后召開了全國、全省、全市的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迅速行動,切實抓早,抓主動,抓出成效。因此,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國土部門要深入分析研究當前礦產資源管理中存在問題,盡快制訂“回頭看”行動方案,協調處理好礦產資源監管部門的關系,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并及時通報“回頭看”行動情況。各鎮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要及時進行調整、充實人員,加強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經費,制定具體、可行的“回頭看”行動方案,并迅速付諸行動,確保“回頭看”行動取得實效。

        二是責任要落實。全縣上下要建立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相互聯動機制,以保證全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順利推進。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辦公室要加強對非法開采礦山的監管力度,組織好力量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各鎮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全面負起“看好自已門、管好自已家、查清自已底、清好自己場、做好自己事”的責任,派出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會同國土資源所巡查監管好本轄區內所有非法礦點;對發現有違法采礦的,采取鐵的手腕對無證礦山實行“三不留一毀閉”(不留廠房、不留設備、不留人員、毀閉礦點)措施,徹底關停;如人力不足,一時難于關停,要及時報告縣整規辦,協調有關單位采取聯合執法,給予取締關閉。縣國土資源部門要派出工作人員會同各鎮工作人員加強對礦產資源的巡查,做好全縣持證礦山企業的監管,凡發現有企業無證探礦,或采礦企業越界、超層開采、擅自改變開采方案、以采代探等違規違法采礦行為,要立即依法發出停止開采(探礦)的法律文書,堅決給予制止,依法處罰沒收非法所得,并限期企業整改,如整改不合格或不整改的,申報發證機關吊銷采礦(探礦)許可證;對非法開采的礦場(點)要實行“三不留一毀閉”,堅決關閉。縣安監部門要及時做好所有無證礦山(包括原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已經屆滿的現屬無證礦山)的安全準采證、礦長資格證的注銷、吊銷工作;參與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毀閉無證礦山過程中的安全指導監督工作,確保關閉無證礦山的全程安全。縣工商部門要及時做好所有無證礦山(包括原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已經屆滿現屬無證礦山)的營業執照注銷、吊銷工作,并及時將情況通報縣、鎮和有關職能部門。縣公安部門要對所有無證礦山(包括原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已經屆滿的現屬無證礦山),立即停止供應和全部收繳剩余的炸藥雷管,同時要嚴厲查處其非法爆破物品來源,密切配合相關鎮、職能部門關閉無證礦山,對公然對抗的礦主或相關人員,及時介入,依法從快從嚴查處。縣供電部門要對所有無證礦山(原采礦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營業執照等有效期限已屆滿的現屬無證礦山)立即停止供電,徹底拆除已鋪設的輸電線路和變壓器等電力設施。縣環保部門要對全縣持證礦山開采時的環境監管,對不按環保評估方案實施且破壞礦山環境的,給予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不整改的吊銷環保評估許可證;造成嚴重后果的,責成企業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并依法作出處理。縣水務部門要做好對持證礦山水土流失的監管,對不按照保持水土工作方案施工的企業,給予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不整改的,吊銷保持水土許可證,并責成企業治理好水土流失;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其責任。林業部門要做好礦山林地監管,對不按開采方案破壞林地的,給予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不整改的吊銷林業用地許可證;對非法采礦場、點,嚴格按照林地用途管制的要求予以打擊。

        三是執法要嚴厲。各鎮、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縣紀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通知》(紫紀通〔2008〕3號文)精神,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嚴密監控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動向;要及時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開采行為,該立案的要堅決立案查處,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特別是對破壞生態環境嚴重或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人和事,要堅決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于國家公職人員、村干部違法違規參與礦山經營行為,或不認真履行職責或監管不力、、失職、瀆職,縱容、包庇不法礦主的領導干部和國家工作人員,要嚴厲查處,依法追究責任;對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是宣傳要到位。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標語等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廣泛深入宣傳礦產資源整治的有關法律法規,總結宣傳在整頓和規范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集中曝光違法違規案件及處理情況,大力營造有利于工作開展的輿論氛圍。

        五是督查要加強。縣整規辦要定期和不定期對各鎮進行督促檢查,對虛報漏報、整頓不力、措施不到位、整頓效果不明顯的鎮和部門,要及時報告縣政府;縣政府將按市委、市政府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二、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我縣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多發區,是地質災害重點縣之一。地質災害以中、小規模為主,呈點多面廣、發生頻率高、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的特點,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去年,我縣就因連續遭受“帕布”、“蝴蝶”、“圣帕”等臺風影響,發生洪澇災害,造成新發生地質災害450處,死亡3人傷2人,受險群眾達3萬多人。目前,我縣有24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如遇暴雨、地震或人類活動等誘發因素,很可能發生重大災害。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堅決克服麻痹和懈怠的思想,切實把群眾安危放在第一位,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落實責任。各鎮、各有關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制,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做到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分解落實到點、到人。鎮、村要層層簽訂責任書,落實群測群防任務,并將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發放到防災責任單位和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讓他們知道災害發生時的前兆特征,撤離路線和應急措施,盡最大努力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民政、教育、國土資源、交通、水務、旅游、氣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完善制度。各鎮、各有關單位要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成立專門的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機構,認真落實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汛期來臨之前,要組織有關單位對本轄區所有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和地質構造復雜的重要建筑物、中小學校、旅游景區、交通沿線進行實地巡查,并在危險區、隱患點邊界設立警示牌,結合實際,制定好搬遷避讓方案,及時做好監測預報,險情災情速報和防御等工作。

        (三)制定規劃。各鎮要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抓緊組織本地區地質災害規劃的編制工作,對本轄區地質災害、類型、分布、特征進行調查評價、勘查治理,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總體安排和部署。

        (四)加大宣傳。去年1月,縣國土資源部門邀請了省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在我縣舉辦了為期6天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班,3萬多人參加了培訓,收到了一定成效。今后,各鎮和縣國土資源局還要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做好宣傳、培訓工作,普及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切實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抗災自救能力。

        第2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一、**年地質災害災情和2007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年,我縣發生滑坡一起,造成4戶民房共32間毀壞,直接經濟損失30余萬元,206國道K927+300m—K927+400m路段部分遭到破壞,交通、行人受到威脅。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條件、氣候條件、人類經濟活動情況,以及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結合**年地質災害災情、隱患點穩定狀況分析預測:2007年我縣地質災害仍以河湖(水庫)災害即路橋堤壩水利工程地質災害為主,地質災害發生時間主要集中在汛期(一般在5一9月份,具體災害發生情況將受降雨量影響),主要地質災害發生地點為淮河干、支流沿岸,部分危險區段與歷年發生水害區段基本相同,災害類型以路橋堤壩邊坡失穩為主。其次是特殊巖土體災害、地質環境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由于不合理開采地下水形成降落漏斗,產生地面沉降等緩性地質災害,隨著城市發展和經濟活動的深入,此類災害的危害性也將隨之加大。各類礦山企業,尤其是采石場應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規范操作,防患于未然,防止滑坡、地面塌陷和危巖崩坍災害的發生。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防范重點和防范期

        淮河以南重點防范區域是馬城鎮(大楊家、禹廟北官山),荊涂風景區上洪村,災害類型以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采空塌陷)、不穩定斜坡為主。淮河沿岸重點防范區域是淮河干流及支流水系堤壩,災害類型以滲漏、崩塌為主。

        地質災害的威脅對象為上述區域內重要交通干線以及行人、住戶、農田等。

        重點防范期為5一9月份。

        三、地質災害監測、預防責任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有關鄉鎮政府要將本行政區域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防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并注明聯系方式。對工程建設等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工程建設單位將監測、預防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當地政府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各鄉鎮要切實按照《2007年度蚌埠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要求,一是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主要負責同志對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認真做好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二是要根據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際需要,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用于地質災害監測、預防、應急和治理工作。三要認真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組織制定2007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抓好落實。要制定每個危險區(段)和隱患點的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或出現險情,相應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預案做好相應的搶險救災工作。四是加強宣傳培訓,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提高群眾的防災水平和自救能力。要加強地質災害監測人員的業務培訓,努力提高監測和預防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群測群防體系,落實地質災害監測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五、突出重點,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和督查工作。在重點防范期內,各有關部門、鄉鎮要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居民點、交通干線、旅游景區、重要工程等進行巡查,特別是對中小學校址要作為重點區域加強巡查,因地制宜,采取避讓或應急治理等有效措施。對于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及時劃定危險區,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并予以公告。要將“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發放到每個受威脅的群眾手中,并組織防災常識宣傳普及,增強防災意識和救災能力。

        第3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我市地處皖南山區,80%的國土面積為山地、丘陵,地質結構復雜,地質災害時有發生。為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市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經市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牢固樹立地質防災意識,嚴格執行有關規定

        加強地質環境保護、防治地質災害是實施**生態大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學發展觀,早日實現“三最”目標,推動**市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充分認識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進一步增強做好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絕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眼前和局部的發展。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方針,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規規定,狠抓防治地質災害各項措施的落實。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和領導責任制。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確保防治地質災害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一)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要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制,將地質災害防治任務和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負責人。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列入年度計劃和預算,確保潛在的地質災害得到及時調查、勘查和治理。要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建立群專結合的監測體系和群測群防的網絡,切實落實地質災害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時妥善處理已發生的地質災害。要大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的科學知識,提高防災意識,增強防災能力。

        在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內,市政府及市直各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和**風景區管委會都要設立地質災害值班室,落實值班人員,向社會公布值班電話,并建立迅速、準確的信息反饋系統。

        (二)市國土資源部門要切實擔負起全市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的責任,會同建設、規劃、水利、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加強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動態監測、擬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切實加強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和監督,建立和完善相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依法查處工程建設中各類破壞地質環境的行為。切實加強對工程項目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審查管理和地質災害治理責任的認定,并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市防治地質災害的具體管理辦法。

        (三)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互相配合,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規劃部門負責組織規劃編制和審查,依據經評審備案的工程建設項目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進行工程項目選址和規劃管理。建設部門負責勘察設計審查和工程建設活動管理。計劃部門負責項目審批,依據經評審備案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組織審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交通、水利等部門負責本行業防治地質災害工作。監察部門負責對防治地質災害工作進行行政監察。

        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按照市政府公布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規定,做好防治工作,建設、水利、交通、旅游、教育等部門要編制本部門《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三、嚴格規劃編制,加強規劃管理

        (一)認真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防治地質災害是城鄉防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制城市(鎮)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必須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作為其組成部分。編制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規劃以及水利、交通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規劃,應當充分考慮地質災害防治的要求,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凡沒有地質災害防治內容的,應當限期安排或在規劃修編時,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補充,并在規劃管理中進行有效控制。

        (二)嚴格把好建設項目規劃用地選址關。從嚴控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活動,嚴禁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和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內進行除災害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以外的其它建設活動。在城市規劃區內,申請規劃選址和建設用地前,必須充分考慮建設用地條件,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凡沒有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或未考慮建設用地條件的,或雖經評估但未經國土資源部門評審備案的,不得批準使用土地和進行建設活動。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在工程建設項目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上形成聯動機制,防止產生新的地質災害隱患。凡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的,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當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將評審備案的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未包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的,計劃部門不得批準其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實施管理。規劃部門要把嚴防地質災害作為規劃方案審查的重要內容,與國土部門一道,對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不符合規劃的,應堅決予以糾正。對未經國土資源、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使用土地和建設的,應按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四、嚴格建設管理,確保工程安全

        建設、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工程項目主管單位,要在工程項目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

        (一)加強建設工程地質災害預防,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的,必須結合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成果進行工程設計。對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經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主體工程設計應考慮施工進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載和卸載等對山坡穩定性的影響。在建設場地內,由于施工或其它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形成滑坡、崩塌的地段,必須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防止地質災害發生。

        (二)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建設單位或項目業主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開展建設工程和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工作。承擔建設工程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業務的單位,應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攬相應業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無證、越級、掛靠、出賣圖簽、代蓋圖章等違法方式,從事建設工程及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工作。

        (三)加強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施工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進行,做好完整的隱蔽工程記錄,加強監測和維護,不得擅自改變建筑物的層高、結構、體量和施工工藝等影響建筑質量安全和基礎穩定的參數。凡邊坡穩定性得不到保障或支護工程達不到設計要求的,不得進行主體建(構)筑物施工;凡地下工程未完成或達不到設計要求的,不得進行地上工程建設。如施工中發現實際地質狀況與工程勘察資料不符或存在隱患時,應立即采取妥善措施,確保工程質量與安全。同時,要切實加強工程竣工驗收管理工作,嚴禁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項目投入使用。

        五、加強業務培訓和宣傳教育,增強防災能力

        國土資源、建設、規劃、交通、水利等部門要加強自身隊伍建設,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專業技術的學習培訓,提高業務技術水平。要加強對各區縣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工作人員防治地質災害的技能培訓,提高區縣防治地質災害的能力。

        第4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各村委會、各責任單位要對所負責的區域已出現或可能發生的地質點進行全面認真調查,準確掌握地質災害的位置、類型、受災面和影響農戶情況,并將情況即時上報鄉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明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一)開裂滑坡。

        (二)村湖淌地陷。

        (三)庫區兩岸共17處地質災害,主要是因水庫形成,長時浸泡形成不穩定山體滑坡和巖崩。

        (四)礦山開采區域,主要因采礦形成大面積采空區,造成地陷、滑坡或泥石流。

        (五)南線公路、“王漁”公路一線山體滑坡。

        以上地質災害點汛期(五至八月)和冰雪解凍期(二至四月)為多發季節,在這一時段各區域所在村和主管單位必須進行重點防范。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一)鄉人民政府成立以鄉長官守國同志為組長,副書記林茂榮、副鄉長徐可貴同志為副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鄉社會事務辦公室,由鐘裕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李啟林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二)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各地災點防治所在區域村委會為責任單位,村委會主任為具體責任人;隔河巖庫區滑坡防治責任單位為鄉移民工作站,其分管領導為領導責任人,移民工作站站長為具體責任人;礦山開采區地陷、滑坡、泥石流以及公路沿線等地質災害防治,其責任單位為鄉經濟發展辦公室,其分管領導為責任領導,經發辦主任為具體責任人。屬人為活動所誘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進行防治。各責任單位要對所屬區域進行全面檢查,落實防范措施。

        (三)完善群測群防體系

        各責任單位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力度,提高群眾防災救災意識;國土資源部門對重點地災點區域農戶要發放避險明白卡;教育部門要做好學生防災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中心要利用廣播電視進行防災預案知識宣傳;移動通訊部門要利用手機短信及時天氣預報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各責任單位要對已出現地質災害點設立固定警示牌(尤其是公路、人行路兩旁)。

        (四)認真落實對地質災害點的監測工作

        各責任單位對重點地質災害點必須落實專人進行監測,發現災情后兩小時內必須上報,上報電話固定為,其監測所需經費由鄉人民政府根據各災害點實際組織落實;各責任單位要將監測人員名單以及聯系電話上報鄉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便聯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五)完善修訂搶險救災預案

        鄉成立搶險救災應急分隊,隊長由同志擔任,搶險救災應急分隊人員由鄉民兵應急分隊人員組成,各責任單位要修訂好搶險救災預案,落實好搶險救災人員。

        第5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地質災害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認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由自然環境本身決定的,人類難以控制和改變;人為因素主要是由人類改造生態環境產生的,屬于可控因素。

        1.1自然因素的存在以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為例,這里特殊的地質構造和地理環境,是地質災害的主要成因。(1)地形地貌特點從地理位置而言,廣元市朝天區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交通條件便利,是山洪暴發較為頻繁的地方。從地形特征而言,廣元市朝天區地貌差細化明顯,高差參差不齊。西北部地區多為山地地形,河谷間差異較大,地勢陡峭。同時,這里也是山區支流的發源地,呈樹枝狀分布。從地貌特點而言,山地為高、中、低山,東南側位于平原地區。對于斜坡處平原而言,呈一級階梯沖洪積扇狀。(2)水文氣候特點廣元市朝天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洪澇災害頻發,冬季陰雨綿綿。(3)地質環境特點就地質環境特點而言,西北部山區體現的比較明顯,呈斷裂發育。就褶皺形態而言,多為方向多變式推覆體內部次級褶皺,平緩性與陡傾狀態并存,巖體破裂,已經呈現出多種裂隙。但就這種地質條件而言,一旦存在外界條件刺激,很容易造成自然災害的發生。

        1.2人為因素的影響對于地質災害而言,多數災害的發生都與人為因素有關。就該地區的地質自然災害而言,濫砍濫伐、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等因素是導致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在山區,大面積森林的破壞,不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資源,將會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礦山的過度開采,不僅會使植被遭到破壞,產生的礦渣與廢土被傾倒進河流中,將直接造成河道淤積。如果氣候發生變化,會導致河水流量猛增,發生泥石流自然災害。同時,山區地震自然災害的存在,是導致滑坡的又一重要因素。隨著地震的發生,多種自然災害都會發生,并且會較為頻繁。在地震發生之后,也會留下嚴重的災害隱患。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響,地質較為脆弱的地區也就成了災害多發地,而這些地方也是應做好防范措施的重點地區。

        2.我國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地質自然災害的發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既有災害體,也有受害體。而在災害多發地采取應對與應急措施,也應從這兩個方面加以考慮。同時,為了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應將可能性的災害源消除,并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體活動能量,以有效削弱災害活動的能力。眾所周知,自然災害一旦發生,不可抗拒。而如果受災體存在,就應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提升受災體的防御能力,盡可能避免其遭受破壞。

        2.1地質災害勘察上文已經提到,自然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地質狀況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就需要加強地質勘測工作力度,并成立專門的勘察與調查小組,對地質災害發育狀況與潛在安全隱患進行調查。另外,聘請專家進行分析,從地質特點、形成原因等原因認真調查分析,對危害程度加以科學評估,并定期對現場進行深入觀察、調查。

        2.2保護和治理區域自然環境對于災害發生頻繁的地段,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調動多種力量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在自然環境得到相應改善之后,生態平衡能夠得到良好保障,這樣也會使災害發生頻率降低。

        2.3建立災害預警系統在信息化時代,通過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建立災害預警系統,更便于預防地質災害。在此過程中,還應建立起動態災情預警系統,充分利用GIS以及測量動態變形監測技術,通過對GIS以及測量變形數據的分析處理,建立起完善的災情檔案與應急方案數據庫,一旦發生異常狀況,將信息及時出去,并啟動應急方案,以得到多方支持,切實提升災情防治水平。

        3.結語

        第6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我市地處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南部采礦區,以采礦行為引發的地質災害為主,主要有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市區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局部地區誘發地面塌陷。年我市境內未發生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防治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段實施的總體原則;堅持地方政府對轄區地質災害防治負責和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

        根據我市地質災害區劃調查、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類型、分布及誘發因素分析,年地質災害防范區段為:(1)地區地下礦井滲水;(2)地區露天開采引起的崩塌;(3)部分小型水庫堤壩滲水。

        四、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礦山開采等人為因素引發產生的崩塌、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由于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故在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

        降雨的強度和降雨量的大小與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聯。我市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主汛期。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意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責任重大的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責任制,分級管理和屬地管理相結合。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履行職責,明確責任,做好地質災害監測和預報工作。對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要設立警示標志,務必做到任務到人,措施到位。

        2、加大防災知識宣傳普及力度。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通過開展貼近實際、簡便易行的宣傳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地質災害預防、辨別、避險、自救等知識。及時向地質災害重點區域災害性天氣及地質災害的預警信息,有效防御地質災害的發生,把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3、堅持地質災害巡查、汛期值班制度。各地政府要組織有關專業人員認真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重點排查工作,確保不留死角,劃定危險區,切實落實巡查人員和責任,配備必要裝備。汛期加大巡查頻率,要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堅持領導帶班,明確值班責任,確保聯絡暢通。

        第7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關鍵詞:農村 地質災害 防治對策

        生態地質環境建設以及地質災害防治是小城鎮建設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中之重,是保證農村小城鎮經濟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城鎮建設中的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農村小城鎮的空間狹窄,災害一旦發生,損失嚴重,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嚴重制約了小城鎮的經濟發展,阻礙了我國城鎮化進程。因此,對其進行研究并提出解決對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主要地質災害發生機理概述

        1、崩塌

        崩塌主要發生在地形起伏大,高差大、地形切割劇烈的山地、丘陵等山區中。崩塌是指巖體、土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離開母體發生急劇的傾落運動。崩塌現象在我國西部山區極為普遍,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建筑物以及道路交通造成嚴重損壞,其形成機理是:應力在卸荷作用下重新分布后,在邊坡卸荷區內高陡邊坡形成張拉張裂縫,和其它裂隙和結構面進行組合,逐步貫通進而形成危巖體;危巖體在外力觸發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翻滾、墜滑,散堆于坡腳。

        2、滑坡

        滑坡是指滑坡是斜坡巖土體沿著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生的滑移現象,是危害最大的地質災害之一。滑坡對我國村鎮的人民生命財產、牲畜、建筑物、農田、森林、道路、水利水電設施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一般來講,滑坡發生的基本條件是產是斜坡體前有滑動空間,兩側有切割面。具有松散土層、碎石土、風化殼和半成巖土層的斜坡抗剪強度低,容易產生變形面下滑,發生滑坡。同時降雨對滑坡的誘發作用很大。滑坡種類繁多,對于不同的滑坡,其初始條件、滑坡成因及滑動表象是多種多樣的。

        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松散碎屑物質被暴雨或積雪、冰川消融水所飽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溝谷流動的一種特殊洪流。泥石流往往發生突然,來勢兇猛,對村鎮人民造成的損失很大。泥石流的發生于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有很大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固體物質被暴雨、積雪冰川融水所浸透飽和,穩定性降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演斜坡或溝谷流動。由此可見,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主要有三方面: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適當地形;上游堆積有豐富的松散固體物質;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來源。

        4、洪水

        洪水的發生大多是由于暴雨形成,一段時間的較大的降雨量和降雨強度造成大量雨水聚入河中,徑流量過大超過河槽的泄洪能力因而造成洪水。對村鎮而言,洪水來臨時,大部分農田受淹、阻斷交通、村鎮基礎設施、水利工程設施遭到破壞,人員傷亡、村民自建房屋倒塌,病菌滋生、引發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村鎮居民的自建房屋在整體性、地基及基礎、選址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有的房屋建靠近江、河、湖(水庫)、溝切割附近,這些區域容易匯集降雨形成地表水流。當在洪水的沖刷、浸泡及波浪打擊的多種作用下時,村民自建房屋不能抵御、導致抗洪能力差。

        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

        1、高度重視地質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各種人類工程活動呈現明顯增強的趨勢,人類工程活動已成為區內地質災害的直接誘因和巨大驅動力,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己經是毋容置疑的要事。如何進行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首先要有一個科學、全面、細致的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分期、分區、分類地指導本區地質環境保護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2、整頓和清理危窯

        鄉村的窯洞現在大部分居住著老弱病殘和智障人員,這些人無經濟能力,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差,所以,應對所有危險地段的窯洞進行清理,屬外來人員租住的勸其重新選擇安全地段另租他房;或給以采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危窯的外租,鄉村應結合新農村建設,給予一定的補貼,逐步使居住在危窯險地的居民漸漸退出。以減少地質災害的損失。

        3、應急搬遷避讓新址

        應急搬遷避讓是減少農村地質災害損失最為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由于以往基礎工作不夠扎實,常常出現從一個隱患點搬遷到另一個隱患點上的現象,仍沒有避開地質災害的威脅,亦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地質災害應急搬遷避讓新址的選擇目的就是為了杜絕這一現象的重演。地質災害應急搬遷避讓新址可以從區域上和點上兩個方面來研究:區域上主要是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搬遷避讓新址工程地質區劃,編制搬遷場址建議分布圖,劃分出適宜、基本適宜區作為建設新址的區域,為搬遷避讓和應急搬遷避讓提供宏觀依據;點上主要是根據調查結果,遴選出地質災害危險程度大的點,針對災害點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應急搬遷避讓的新址,為該點搬遷避讓和應急搬遷避讓提供點上依一據。

        4、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教育,提高群眾減災防災意識,依靠群眾建立群測群防網絡體系是我國農村減災防災中最為有效的方法。應繼續重視開展電視、廣播、黑板報、張貼畫、集中授課、下鄉指導、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教育,提高群眾減災防災意識,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建立群測群防網絡系統。對已經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安排專人監測,對監測人員進行必要的監測和防災知識培訓,制定緊急避險和財產轉移防災預案,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結語

        對農村地質災害問題的研究不僅關系的農村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同時還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長治久安。在目前的地質災害研究領域對農村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因此筆者對農村的地質災害和防災減災措施的探討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段永侯.我國地質災害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J].第四紀研究,1999(3).

        [2]駱銀輝,胡斌,朱榮華等.崩塌的形成機理與防治方法[J].西部探礦工程,2008.

        第8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關鍵詞】礦山 地質災害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引言

        我國是地質災害的多發國家之一,地質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影響大、造成損失嚴重。礦山地質災害是地質災害的一個分支,是人類開采礦山而直接誘發的人為地質災害。我國是采礦大國,開采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導致礦山開采環境不斷惡化。近年來,重大地質災害明顯上升。

        一、 礦業開發與地質災害

        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對礦物的需求與消耗,這也為礦產開采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然而由于迅猛發展的中小型礦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礦山的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落后,大多無環保措施,加劇破壞礦區環境。開采環境明顯惡化,礦山地質災害問題日趨嚴重,潛在的致災隱患不斷增多,且隨時可能發展成災,造成人員傷亡、設備報廢、設施損毀甚至礦井關閉、資源浪費等嚴重后果。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 礦山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

        礦山地質災害種類繁多,按成災與時間的關系,可分為突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礦坑突水、瓦斯爆炸、巖爆等)和緩發性礦山地質災害(如采空區的地面變形、環境污染等)。但最常見的是以災害的空間分布和成因關系分類。

        1.巖土體變形災害

        (1)礦山地面和采空區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地下以井巷開采的礦山。在礦山采空區,若保留礦柱不足,或因礦柱受損而失去支撐能力,就會造成地面塌陷。特別是那些礦體埋藏較淺,產狀較平緩的礦區(如煤礦),地面塌陷的現象更為常見。礦體埋藏相對較深的地下開采礦山,如果不能及時回填和崩落采空區,當其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大面積塌陷。此外,在巖溶分布區,還會因礦山排水疏干而導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僅破壞可耕地資源、建筑物,毀壞道路、水庫,還可直接導致礦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毀,或使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縫灌入坑內,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產。

        (2)采礦場邊坡失穩、滑坡與巖崩 主要原因是不合理開采如采剝失調、邊坡角度過陡等造成,這種災害多發生在露天開采的非金屬礦山和建材礦山。

        (3)坑內巖爆 坑內巖爆又稱礦山沖擊,這是因礦坑周邊和頂底板圍巖,在受到強大的地殼應力作用而被強烈壓縮,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現自由面,即有可能產生巖石地應力的驟然釋放,導致巖石大量破裂成碎塊,并向坑內大量噴射、爆散,給礦山帶來危害和災難。

        (4)采礦誘發地震 因采礦活動而誘發的地震,震源淺、危害大,小震級的地震即可導致井下和地表的嚴重破環。

        (5)場庫失穩 場庫失穩主要是由于尾礦壩潰決崩塌繼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礦壩崩壩事故常給礦區居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危害,同時也給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和污染。

        2.地下水位改變引起的災害

        (1)礦坑突水涌水 這是最常見的礦山災害,突發性強、規模大,后果嚴重。生產過程中常因對礦坑涌水量估計不足,采掘過程中打穿老窿,貫穿透水斷層,驟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導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員傷亡災難。

        (2)坑內潰沙涌泥 這是常與礦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災害。當采掘過程中驟遇蓄水溶洞,常見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巖屑伴隨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斷層和地裂縫也常會使淺部第四紀沉積物隨下漏的地表徑流涌入坑內。其結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機器、人員被泥沙所埋,嚴重時甚至會使礦山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3.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

        (1)瓦斯爆炸和礦坑火災 這種災害最常見于煤礦。由于通風不良,使瓦斯積聚發生爆炸,造成井下作業人員傷亡,礦井被毀;礦坑火災除見于煤礦外,也見于一些硫化礦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熱,在熱量聚積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自燃,引發礦山火災。礦山火災的危害極大,而且還嚴重損耗地下礦產資源,如有的煤礦在地下已燃燒上百年,其資源損耗量十分巨大,使當地氣候發生改變,農作物和樹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蕪,環境嚴重惡化。

        (2)地熱 隨著開采深度加大,地熱危害不斷加劇。我國已有許多礦山開采深度達到800m以下,礦山因含硫量高,開采深度又大,地溫非常高。礦山地熱災害導致礦工勞動環境惡劣,嚴重影響了有關礦山的正常生產。

        三、 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根據不同礦山的地質條件和地形特點及礦山的開發利用方案,以及災點的分布特點劃分不同層次的防治區,以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一般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

        1.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1)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加強邊坡監測,建議作擋墻穩固邊坡,開挖后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建議做專門的工程地質勘察。

        (2)對于原有的災害點,做好邊坡加固和預防工作,盡量消除因礦山開采而誘發災害復發的隱患。

        (3)渣場棄渣嚴格作好方量及邊坡坡度的設計,作好擋墻設計,設置攔渣壩,防止泥石流的產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場,嚴禁隨意棄渣(特別在公路沿線)。

        (4)對于坑道開采,在坑道內一定要作好支護,做到邊開采邊支護,防止因礦頂坍塌、冒頂等而產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戶處要預防引起上部地面開裂。

        (5)作好坑道的排水設計,以防因礦坑涌水造成危害。

        (6)設置監測點,作好監測記錄與分析工作,確保在易于發生災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7)開采結束后,對礦區進行統一規劃,計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恢復礦山生態功能。

        2.次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在進場公路、礦山生活區建設中,會形成大量的邊坡和一定數量的棄渣,可能形成邊坡失穩,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棄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 可能有滾石和飛石危害。(下轉第78頁)(上接第54頁)

        (1)科學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并進行合理支護和加固,邊坡上方應設置排水溝,做好地表擋排水措施。

        (2)加強工地管理,合理堆放棄渣,嚴禁隨意棄渣;在險要地段建設攔擋滾石和飛石的設施:

        (3)開采結束后,將棄渣場扒平覆土,植樹還林,恢復植被。

        3.一般防治區防治措施 區內無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項目建設,主要可能因地表巖體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應嚴禁越界開采,減少人為擾動,做好植被保護和水土保持。

        4.地質環境恢復方案及措施 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復植被和景觀,礦山須規劃進行礦山復墾工作,以恢復礦山生態功能。開采棄渣切勿胡亂堆放,必須統一堆放到開采境界線以外的礦山棄渣場內,在開采過程中,有計劃地將棄渣回填到采空區。棄渣場經處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種樹。

        通過上述地質環境恢復工作,減少水土流失,恢復礦山的生態功能,達到生態恢復與維護人類與環境和諧的目的。

        第9篇:防治地質災害范文

        【關鍵詞】礦山地質;地質災害;保護防治

        礦山是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對地質環境影響最為強烈的一種場所。 人類在開發利用礦產次源的同時,也改變或破壞了礦山地區自然地質環境,從而產生眾多的地質災害,降低環境質量,影響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產環境。

        1 礦山生產活動與地質災害

        礦山,是礦業活動的中心,其生產活動一般包括礦石采掘、礦坑排水和選礦冶煉三大部分。由于上述活動, 而造成地下采空、地下水位降低等八種對地質環境的作用形式(見圖1),成為巨大的人為地質營力。礦山地質環境,根據礦業活動的影響范圍,可分為大氣(近地面) 環境、地面環境、水(地表水與地下水)環境和采場(露天采場與地下井巷、采場)環境四大部分。

        礦山地質災害,是指由于礦山生產活動而造成的對地質環境的作用,使礦山地區地質環境發生異變,而產生的影響人類正常生活和生產的災害性地質事件。我國礦山地質災害十分嚴重,常見的有酸雨、采空區地面沉降、崩塌、滑坡、巖溶塌陷、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突水、潰泥等26種(見表1 )。每年由于礦山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數以千計,經濟損失則以億元計,嚴重影響礦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不同程度地破壞了礦山地區的生態環境。礦山地質災害的種類多,其分布空間又涉及礦山的大氣、地面、水和采場環境,在每一個礦山構成一獨立的地質災害系統。這個系統的基本特征,即災害的種類及多寡、災害的強度和時間、空間分布等,除取決于礦區特定的地質環境(即地形地貌、氣候、礦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外,亦與礦床開采方式、方法及選冶工藝密切相關。這個系統內的各災種, 由于其主控作用往往相同或相似,而顯示出災害發生的伴生性和鏈生性。每一種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作用形式,常產生一群相互伴生的地質災害。一種主導性地質災害的發生,往往會鏈生一系列誘發地質災害。

        礦山生產活動類型 對礦山地質環境的作用形式

        圖1 礦山生產活動對礦山環境的作用形式圖

        2 礦山地質災害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礦業作為一個重要產業,隨著礦山采掘規模和強度的增大,礦山地質災害也必將趨于增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量和防治難度將超過以往歷史上任何時期的水平。

        (1)地質環境中礦山侵占土地和廢棄物排放數量越來越大。增加了防治范圍和治理工作量。我國采掘工業已侵占了大部分的土地面積并且速度在遞增。造成礦山侵占土地的原因主要是露天采場、各類渣場及工業垃圾堆置場,這種侵占,對土地來說,即是破壞性的。礦山廢棄物包括廢氣、廢水、廢渣和尾礦等。以廢渣為例,每生產一噸金屬或煤,往往需要消耗和排放數十噸,成百噸的礦石和廢石。

        (2)需要防治的地質災害將越來越多,防治難度也越來越大。煤炭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開發時,必須重視研究與水環境變化有關的地質災害的防治。非金屬,建材礦山,由于點多、分散, 其開采的影響范圍幾乎涉及城鄉各地,在非金屬、建材工業大發展的同時,必須重視日益增多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土污染等地質災害的防治。黑色,有色金屬礦山及化工礦山,隨著一批礦山生產能力的消失,不論是新開發的礦山,還是挖掘現有礦山的潛力,多將擴大對地質環境影響的地域,而增加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量及難度。

        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是發展中的鄉鎮礦山,由于其自身一些不完善因素難以在短時期內得以改善和克服,礦產資源利用率低,亂采濫挖嚴重,選治工藝落后,礦山地質災害會更加嚴重。

        表l 礦山地質災害種類綜合表

        3 礦山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保護對策

        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通過大量生產實踐的經驗與教訓,已從初期只關心采礦效益和自身作業安全階段,發展到目前的礦產資源開發與地質環境保護并重階段,將來勢必會發展到在保護地質環境的前提下,考慮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階段。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是現階段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關鍵。

        3.1 制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法規

        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礦山地質環境作為整個環境的一部分, 其特點是:生產活動強烈、地質災害發育、環境破壞嚴重,成為整個生態環境遭受污染或破壞的泥頭之一。地環境是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基礎,更應成為保護的重點。

        3.2 建立和健全礦山地質環境管理體制

        地質礦產部作為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負有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地質環境保護管理及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政府職能。礦山地質環境管理與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兩者密切相關。各級地方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該有責任加強和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管理及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職能,建立起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的地質環境監督管理體制。

        3.3 做好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的綜合防治

        (1)礦產資源勘查階段,即礦床勘探階段。主要是查明礦區環境地質條件,在現狀評價的基礎上,預測礦床開采后對地質環境產生的影響和主要地質災害,提出防治建議,為礦山整個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可行性研究和設計提供依據。預測評價的重點: 一是礦床疏排地下水后水環境的變化和可能產生的地質災害,其評價范圍應包括一個完整的水文地質單元; 二是礦床原生地質體(礦石及其圍巖) 采挖、位移、堆放后巖土環境的變化, 可能在礦山地面環境和采場環境產生的地質災害。以及因礦石、廢石引起某些元素擴散而造成的環境污染等災害。

        (2)礦山設計階段

        1)設計準備階段。主要是做好地質環境影響評價,作為建設項目審批的依據。以往不少礦山建設前也編制有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但大都局限于以“ 三廢” 為對象的環境影響評價,缺少以礦山地質環境合理利用和保護為基礎,防止或減少地質災害發生發展為目的的全面評價,使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礦產資源合理開發難以同步進行。

        2)設計階段。礦山建設項目中的地質環境保護設施和地質災害預防工程,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初步設計中必須有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篇章,利用高科技技術,針對性地提出保護地質環境的開采方式、方法和選冶工藝等。

        (3)礦山基建和生產階段。礦山基建時,地質環境保護設施和地質災害預防工程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一并驗收并移交生產使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天堂日本美女在线播放 | 日本午夜线观看 | 在线a天堂亚洲 | 午夜福利色佬网站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