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土地管理法釋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空間;管制:縣域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7-0087-02
1 前言
縣域規劃必須由以前的以生產力布局和城鎮體系布局為重點轉向以空間資源配置為重點,劃定各種用途管制區域,并制定相應的空間使用要求,對縣域空間進行全覆蓋的用途規劃。在縣域中劃定鼓勵發展地域、引導發展地域、限制發展地域、禁止發展地域等多種不同的空間類型。相比于其他類型的規劃,縣域規劃更具有宏觀性、長遠性、戰略性的特征。因此,如何將縣域規劃的種種“終極合理目標”,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行動過程”,是關系到縣域規劃實際成敗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對實施步驟、實施措施等的研究,“空間管制”是一種實現由目標至過程的措施,而區域建設資金的分配或政策的傾斜、基礎設施的建設引導,也是實施縣域規劃的重要手段,這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尤其具有現實的意義。
2 縣級政府管理特點
縣級政府是我國有特殊職能的一級行政層級,承上啟下,連接城鄉,溝通條塊,上下結合,具有管理、服務、協調的功能。它是介于省、市與鄉(鎮}之間的一個管理層次,在行政管理上處于基礎地位,它上要對中央、省、市,下要直接面對廣大農村和基層,是城鄉、工農、微觀與宏觀、直接與間接的接合部,覆蓋面廣,管理范圍大,服務對象多:它是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執行機關,也是一個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機關,既具有與國家一致的同一性,又有自己相對的獨立性。
縣級政府是直接面向農村和基層的政權組織,國家的方針、政策在縣級政府這個層級上進入實踐階段,開始直接變成社會行動。縣域經濟是由工商業、農業和鄉鎮企業以及一定數量的個體私營經濟組成的,生產社會化程度不平衡。因此,要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不能單純依靠行政命令,必須發揮縣級政府的服務職能。縣級行政管理融各個專業管理為一體,管理的事務多樣、復雜,在實踐中不可避免遇到多重矛盾,這就要求縣級政府必須從多方面運用其協調職能。全國2800多個縣域自然狀況和發展水平不同,縣級政府的功能強弱和水平發揮不同,決定了縣級政府行使其職能的重點、廣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差異,其工作必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
3 確立城鄉空間管制的新理念
3.1 樹立全覆蓋空間管制規劃理念
傳統縣域規劃效果低下而難以對縣域發展起到真正調控與引導作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尚未找到其真正賴以調控區域發展的“權力法碼”。縣域規劃不同于其他綜合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計劃)根本之處是:縣域規劃是一種以空間資源分配為主要調控手段的地域空間規劃。即制定“空間準人”的規則、實施“空間管制”,是實現其由虛調控型規劃轉向實調控型規劃的關鍵“法碼”。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空間管制如同法規、稅收等一樣,是政府握有為數不多而行之有效的調節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當今環境中,縣域規劃作為一種空間地域規劃,它不再是僅僅被動地對社會經濟發展計劃進行地域上的落實,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空間準入”規則(空間供給的多少、分區發展的限制等)來主動對社會經濟發展進行必要的調控,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3.2 樹立城鄉空間生態規劃的理念
城鄉空間生態規劃是在生態理念指導下將生態規劃相關理論、方法運用到城市規劃中,在生態目標導向下對現有空間規劃理論、技術方法等進行改進與更新。城鄉空間生態規劃的理論就是針對生態環境的現實問題和生態建設的迫切性,側重從生態f尤其是自然生態)的角度來探索作用于空間規劃的理論。
長期以來,由于對城市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生態環境、綠色空間的忽略,造成城市攤大餅式的蔓延擴展,城市空間密不透隙,城市熱島效應加劇,生態環境惡化,因此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應強調結合城市空間布局,合理構架城市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綠色空間體系,以營造城市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而城市綠色空間體系的布局不應作為獨立的功能區域,應充分發揮其經濟功能,與都市農業布局有機契合,達到空間布局上的協調一致性,既可作為整個城市中具有生態調節功能和環境美化功能的生態功能區,凈化環境、改善小氣候、保護城市水資源、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又兼顧了都市農業的發展需求,在綠色空間地區可適當開辟果園、蔬菜園,種植適宜的經濟作物,低洼處可開挖魚塘,并根據赍源特點發展畜牧業,還可營造大片可調節氣候、有利于保持水土的森林公園等,并保持都市農業布局的產業鏈關系和合理比例,以利于保護果園、苗圃、魚塘、蔬菜基地等有限的資源,并可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將城市綠色空間賦予都市農業的生態經濟功能,實現都市農業與城市綠色空間的有機契合,使其真正成為生態功能與經濟功能有機結合的生態經濟功能區。
4 縣域城鄉規劃空間管制的途徑
4.1 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
㈩城市規劃區范圍控規全覆蓋。在城鄉規劃法及相關配套制度、措施的指導下,對縣城規劃區重點開展分區規劃、近期建設規劃及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商業設施布局規劃、燃氣、供熱、排水等各項規劃編制。并對規劃區范圍內的用地進行全覆蓋無縫銜接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進一步明確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公共設施及市政設施配套等,確保城市規劃區及協調區域的總體規劃層面全覆蓋,切實以全覆蓋的規劃指導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
(2)鄉鎮規劃全覆蓋。一是重點中心鎮和一般鄉鎮總體規劃全覆蓋。全面調整完成重點中心鎮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沿海、沿鐵路、沿二級以上公路的規模較大、有特色、經濟發展較快的鄉鎮總體規劃的修編,陸續完成其他鄉鎮的總體規劃編制。二是鄉鎮重點建設地區詳細規劃全覆蓋。全面啟動重點中心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確保先期完成每個重點中心鎮中心區、商業街、住宅小區等近期建設用地范圍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其他鄉鎮完成一個主要街道與重點地段的詳細規劃。后期完成其他鄉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
(3)村莊建設規劃全覆蓋。實現三年內完成全部農村居民點的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先期對列入創建省級康居示范村和市、縣級小康示范村計劃的多個村莊,率先編制完成村莊建設規劃;三年內完成其他村莊建設規劃編制。
4.2 統籌城鄉空間結構的土地制度安排
城鄉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決定城鄉空間結構的根本性問題。制定土地制度的原則應該是節約土地資源、優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效益、促進經濟發展。針對目前城鄉土地制度存在的
土地資源浪費、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平等問題,從科學統籌的角度出發,改革城鄉土地制度的供給機制,在嚴格區分城市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使城鄉空間結構趨于合理。
[1]城市土地制度的創新
為了合理地配置城市存量土地,必須建立土地質量評價體系,并完善法制化城市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只能調控城市內存量土地資源。當一個城市的規模和空間都在增加時,規范城市增量土地利用就必須靠城市土地征用制度。其一,必須強化城市土地征用的公共目的,并嚴格限制經營性用地方面的土地征用。其二,必須給農民合理補償,以平衡城鄉利益分配:其三,實行土地征用聽政會制度,增強城市土地征用過程中的透明度。構建科學的城市土地征用制度旨在降低城市用地增長彈性系數,使農地非農化與人口城市化同步,使城鄉空間結構和城鄉規模結構協同變化。
(2)建立耕地保護制度
由于政府強大的土地征用權力和極弱化的農地保護權利之間失衡,我國農村尚未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耕地保護制度。目前現行的農地集體所有制,在本職上是一種“二重所有制”。《憲法》和《土地管理法》中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于國家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但有關“集體”的定義,《土地管理法》將其界定為鄉(鎮)、村和生產隊(村民小組)三級,《民法通則》則定義為鄉(鎮)和村二級。而在《憲法》中,則籠統地規定農地為集體所有。目前,農村集體組織權利極大削弱,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僅是名義上的或部分的所有權,而土地的終極所有權屬于國家。因為我國的《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農業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需經政府批準。集體定義的模糊性使農地所有權虛置,進而使農地監督權和保護權落空。當農地所有權主體不明確時,農村的土地資源便成為任人征用的對象。因此,必須賦予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同時,使農地所有者承擔對農地進行“數量保護和質量保護”的責任。在土地征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農民的利益和需求,適時建立農民意愿表達機制,從而確保城鄉空間結構的變化有利于“三農”。
因此,必須盡快建立耕地保護制度,消除城市不合理征用土地和農地流失嚴重的根本原因。
4.3 全面推進新農村規劃建設
從縣情發展現狀出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不可一蹴而就,要科學規劃引導,合理安排時序,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新農村規劃建設。
(1)積極穩步推進人口、產業、居住“三集中”。重點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規劃社區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著重加強農村建房管理,嚴格執行“三個必須”:在鎮村布局規劃批準之前,必須暫停農民建房審批;各類項目建設需要拆遷安置的村民,必須安排到集中居住區建房或購買集中安置房;凡是農村新建住宅,必須安排到規劃的農村居民點進行統一建設。
(2)重點突破、綜合開發,提高小城鎮發展質量。一是加快重點中心鎮的發展。發揮重點中心鎮區域發展極核作用,帶動片區發展。按照“擴容提質”的要求,注重集約發展,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努力培育支柱產業。二是著力扶持一批有特色、有發展潛力的小城鎮加快建設步伐。運用市場機制,以提高中心區為主,以加強基礎設施、科教文衛、市場商業服務設施為重點,集聚人口,完善小城鎮功能,發揮農村地域性經濟、文化中心作用。
(3)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規劃撤并的村莊,“只做減法,不做加法”,不再進行配套和改善,逐步撤并。對規劃確定新建擴建的村莊,按照適度超前的要求,進行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修路、通電、通水、開發沼氣。
(4)以點帶面、典型示范,把握好新農村建的力度和速度。選擇部分重點村莊,啟動農民住宅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以點帶面,逐步擴大試點。盡快形成住宅集中建設、設施配套完備、環境整潔優美的新型農村社區。
(5)立足整治、配套設施,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工程。配套農民急需的道路、供水、排水溝渠設施,開展村容村貌整治,疏浚鄉村河道,提高水環境質量,確保農民飲水安全。推廣利用太陽能、桔桿制氣、沼氣,逐步推行垃圾集中處理和農村改廁。
5 結束語
縣城城鄉規劃空間管制對縣城發展,特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應加強統籌協調,早做規劃設計,引導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實踐。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的階段,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新形勢下,要求我們縣級政府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移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更加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人民生活問題上。
參考文獻:
[1]汪光蠢,領導干部城鄉規劃建設知識讀本(第一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北京:2003年11月.
[2]吳高盛,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釋義(第一版)中國法制出版社,北京: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