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企業信息化體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信息化體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信息化體系

        第1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管理;構建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20

        0 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一些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企業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使得企業的管理也將逐漸走向信息化的發展方向,一個企業能否建立一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將決定其未來發展的竟爭力,實現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劉進一步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企業信息化管理體系的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對于企業白身發展戰略和長遠布局規劃

        據一份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平臺構建中發展戰略關注方面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2003-2010年期間進行信息化平臺構建的企業中平均約有17.8%不到的比例把企業的發展戰略融入到了信息平臺的構建之中,即使在這一少部分比例的企業之中其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實施對企業發展戰略實現的貢獻率平均不到20%,同時數據也顯示,該期間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實施和開展并未給企業管理水平帶來明顯的促進作用,其相關系數僅為0.24,呈現較弱的正相關關系。

        1.2 缺乏對于企業業務流程和關鍵環節信息化重塑造

        據一份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平臺構建中業務流程信息化塑造方面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2005-2010年期間開展信息化平臺構建的企業中平均約有超過45%的企業沒有事先對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和關鍵環節進行圍繞著信息化而進行重新塑造和再定義工作,當信息平臺投入運行滯后約有34.7%的問題來自于業務流程的阻塞和不暢通,直到2010年第3一4季度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才有67%的企業給子了關鍵業務流程和環節進行了重新定義和優化調整。

        2 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策略的建議和對策

        企業需要不斷完善管理系統,且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確保企業內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通過分析我國現階段企業平臺構建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不難發現,在對信息化管理平臺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需要收集大量與管理相關的數據,按照我國企業信息化管理要求,確保不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成功的管理,因此,針對我國企業在不斷完善規劃方案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做以下說明:

        (1)企業在不斷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過程中,要確保所制定的管理政策,能夠推進企業走可持續性發展目標,制定的管理方案能夠掌控全局,確保可以順利駕馭企業,讓企業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將發展作為企業的戰略性目標,在不斷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過程中,要提高管理制度的可行性,避免出現管理傾斜或管理匹配力不足的情況。為更好地應對企業之間的競爭需求,采取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確保企業實行戰略化發展目標,對于未來有清晰的規劃和認識。總而言之,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確保企業有長遠的發展目標,對于管理平臺上功能模塊的構建任務,能夠讓企業對未來的發展有更好的布局。

        (2)企業要不斷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并確保在未來使用過程中能夠有效運行。企業還需要對于關鍵業務的流程和環節做進一步調整,確保符合信息化管理平臺的要求,讓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從本質上來講,企業雖然有傳統的管理模式,且向信息化管理平臺方向轉變,但是,所依賴的業務流程和關鍵環節并沒有發生重要的轉變,只是采取的管理方式發生了變化。為了進一步促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順利進行,企業需要做好管理方案過渡任務,并不斷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企業在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時,需要有配套的環節部署作為依托,通過對搭建方案的整體布局,確保所構建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在具體運營的過程中有效地處理工作問題,并幫助領導更好地實現對企業的管理任務。信息化管理平臺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想要長久發展,就必須完成由傳統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平臺的轉變過程。

        (3)企業所制定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需要滿足市場需求,確保企業受到應有的關注。從企業的長遠發展要求斫玻企業在不斷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架構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做設計的延伸和擴充,讓最終所打造的管理平臺,能夠更好的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以市場信息需求急劇變化為背景,企業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地按照自身的經營手段和業務流程方式進行調整,對于管理平臺的架構,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思考,確保最終的架構方案能夠滿足業務運行所需,及時處理企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企業需要具有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通過不斷增強信息化管理平臺應變能力,將可能遇到的風險降到最低。

        (4)企業在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之前,需要收集大量數據,通過不斷完善數據信息,綜合處理及挖掘信息的潛在價值,讓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更好的發現隱藏的商務信息。企業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數據庫的寶貴商業信息資源,通過不斷整合這些信息內容,及時發現并處理信息資源中的重要問題,然后對企業的管理部門重新部署,讓數據庫信息發揮應有的價值。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讓企業能夠對未來的規劃有更完整的布局,通過提前對未來作出規劃和設想,展現信息化管理平臺的真正商業價值。

        企業的領導需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搭建任務,盡可能的從數據庫中搜集可用信息,并讓可靠數據最大化的運用。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是為了讓企業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企業在成功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以后,可以先采取試運營手段,通過短時間的運營,檢測所搭建的管理平臺是否符合市場所需,是否能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商業價值。

        3 結束語

        構建企業信息化觀體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企業管理者與技術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相互協作,并能夠長期堅持,也可以說,這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過程。目前我國企業信息化管理體系構建還處于發展階段,構建標準、機制以及相關方法方面還不夠完善。本文對此進行了兩大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夠為我國企業信息化管理發展完善有所助力。

        參考文獻:

        [1]高雄雄.小議企業信息化管理現狀及對策[J].管理觀察,2014(03).

        第2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關鍵詞】 信息化績效; 價值鏈; 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17-0055-05

        一、引言

        工業和信息化部2014年1月頒布的《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試行)中明確規定兩化融合的目標是推動企業圍繞數據、技術、業務流程的互動創新和持續優化,不斷打造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隨著企業信息化過程的推進,信息化的績效愈來愈受人關注,希望通過一定的方法評估其績效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然而由于信息化績效具有長期性、無形性、間接性的特點,在短期內給企業經營帶來的效果很難顯現并且很難全面衡量,因此,在理論界尚未形成評價信息化績效的統一標準。本文圍繞上述目標,應用價值鏈理論構建企業的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力求在評價企業信息化績效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價值鏈理論是由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提出的。他認為企業是由資源和能力組成的,具體而又相互分離的價值活動是企業競爭優勢產生的源泉,這些具體的價值活動包括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分為內部后勤、生產運作、市場營銷、售后服務和外部后勤,輔助活動分為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技術開發、采購,這些活動相互聯系,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共同促進企業價值的產生。企業實施信息化的目標是希望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得管理和流程運行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以使企業的內外部資源得到合理的優化配置,實現信息的資源共享,以支持設計、生產、管理集成一體化的企業運作。因此,將價值鏈理論應用到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當中,不僅可以評價企業實施信息化以后內部業務的協同能力、各種內部資源的共享能力和使用效率,還可以評價企業與外部的協作效率,使企業認識到自己的競爭優勢,發現存在的薄弱環節,找到提升信息化環境下新型能力的正確途徑。

        二、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研究現狀

        有關企業信息化績效的評價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張晶、黃京華根據資源理論,將企業的資源劃分為IT基礎設施、IT人力資源、IT關系能力和IT戰略能力,提出了IT價值綜合模型;張軍玲(2013)結合平衡計分卡和績效棱柱思想構建了包括財務、客戶、內部過程、發展潛力、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再利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對信息化實施情況進行評價;陳憲宇(2010)以平衡計分卡為原則構建了企業的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網絡層次分析和模糊評價法對企業實施信息化后的績效進行綜合評價;程翠鳳(2010)根據平衡計分卡的思想構建了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評價指標權重;王玉紅(2014)以平衡計分卡理論為基礎,從信息化戰略、信息化客戶、信息化流程、信息化發展四個角度來構建信息化指標模型;游南海(2005)依據價值鏈理論,從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物流、研究與開發、生產、市場營銷、售后服務七個方面構建了制造企業的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胥洪娥等(2013)以企業信息化能力和價值鏈理論為基礎,構建了包括基礎建設、人力資源、戰略、應用狀況、安全、效益指數等在內的信息化績效基本指標;劉榮坤(2011)從信息化投入和產出的角度建立企業信息化的績效評價指標,并結合實例驗證評價模型的有效性。

        綜上,目前的研究多基于資源理論角度、平衡計分卡角度和價值鏈角度來評價企業信息化績效。但是,這些角度都有自身的缺點,資源理論注重資源的投入和產出而忽略了過程指標;平衡計分卡包含了過程指標,卻不能反映需改進的生產運營環節;以價值鏈角度評價企業信息化績效可以彌補以上兩種方法的缺陷,但已有研究所構建的指標體系大多注重企業信息建設水平,而不是信息化的實際績效,也沒有系統地根據波特價值鏈理論從價值鏈上基礎活動和輔助活動的角度來研究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因此本文基于價值鏈上九種活動來構建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三、基于價值鏈的信息化績效產生機理分析

        (一)企業信息化績效的內涵和特征

        企業信息化績效是指企業在應用信息資源過程中表現出的各種效益。實行信息化可以優化企業價值鏈上的基礎活動和輔助活動的流程,降低成本;優化企業的管理活動,提升管理水平;企業各種能力的提升也會形成協同效應,改進企業的績效。信息化績效與一般績效相比有顯著的特點:

        1.間接性。信息化為企業價值鏈搭建基礎平臺,通過對企業的基本活動和輔活動的支持和改造而增加企業價值。

        2.長期性。信息化在企業內的價值增值轉化過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企業實施信息化之后,它的績效在短時期內很難發揮出來。

        3.廣泛性和無形性。信息化在企業中影響很大,涉及到價值鏈的各個方面,同時它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多是無形的,例如管理能力的提升、競爭力的增強等,因此不能僅僅用財務指標對其進行評價。

        (二)信息化績效產生機理分析

        首先,企業投資于信息基礎設施,使企業內部注入信息化要素,之后再經過企業信息部門的加工處理后,形成不同的信息系統,轉化為企業的信息化資產,完成信息化的第一次增值;其次,這些企業信息化資產作用于企業價值鏈上的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對這些活動進行合理優化并加強相互之間的聯系,實現信息化的第二次增值;最后,信息化要素轉化為生產力要素,通過價值鏈的分解、重構、整合和集成,優化企業業務流程,提高企業生產率,增強競爭力,實現價值增加。參照丁新超(2008)的觀點,結合一般企業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鏈上的九種活動,本文提出企業信息化績效產生的過程,如圖1所示。

        信息化會影響企業價值鏈中的九種活動,同時這些價值活動也在創造和使用信息,信息化對企業價值鏈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1.提高價值鏈的效率,增強價值鏈的適應性

        信息化使價值活動各環節的資源能夠被充分利用,實現資源的節約,從而降低成本,使企業以低成本提供更高的價值。同時,信息技術使企業的信息渠道更加順暢,能夠對客戶需求、市場信息、宏觀環境等外部因素作出及時的應對,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

        2.延伸企業的價值鏈

        信息技術的實施使企業內部價值鏈各活動之間以及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聯系得到加強,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也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建立協同合作的伙伴關系,使企業內部價值鏈向其上、下游企業延伸,形成產業價值鏈。

        3.優化價值鏈上的各項價值活動

        企業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價值鏈的各環節中,使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各環節效率,從而達到優化的目的。對各具體價值活動優化如表1所示。

        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根據信息化對企業價值鏈的影響分析,應用價值鏈理論,以價值鏈上九種活動為基礎,同時考慮企業價值鏈與企業外部之間的聯系以及各具體指標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構建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

        總的來說,依據價值鏈的思想,以價值鏈上九種活動為框架進行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能夠較完整地從不同角度分析企業信息化績效,這也是價值鏈理論的優越性所決定的。這一評價體系既衡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也注重評價信息化對企業產生多少實實在在的價值。

        五、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在建立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之后,為了使評價更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還必須對各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即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由于評價指標中既有定量評價指標也有定性評價指標,而層次分析法對于定性與定量指標相結合的評價較為適合,因此本文對專家進行調查問卷,結合層次分析法確定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

        (一)指標權重的計算

        首先,把企業的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劃分成三層,包括目標層(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準則層(內部后勤、生產作業、外部后勤、市場營銷、售后服務、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技術開發和采購);指標層(具體評價指標)。根據專家打分結果,采用9級標度法對判斷矩陣進行賦值,得到以下兩個矩陣。

        準則層對于目標層的判斷矩陣A:

        A=■

        指標層對準則層的判斷矩陣B: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在此基礎上利用yaahp軟件計算各準則層和指標層的權重,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二)一致性檢驗

        利用yaahp軟件檢驗一致性,得到準則層一致性指標C.R.=0.0093,指標層的一致性指標C.R.分別為0、0.0039、0.0088、0.0088、0、0.0817、0.0176、0、0.0176,均符合一致性檢驗的要求。

        結 論

        本文基于價值鏈的思想,從信息化對企業價值鏈影響機理的角度構建了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將企業價值增值和信息化結合在一起。運用層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從權重分析可知自動控制柔性程度、產品成本降低率、準時交貨率、客戶滿意度和內部信息共享能力是影響企業信息化績效的重要指標,權重都超過了0.05,因此企業想要提高信息化績效,就要從這幾個方面努力。目前,信息化績效的評價理論與方法在學術界尚未形成普遍認可的成熟體系,在實踐中的成果也很少見,因此本文也只是一種研究嘗試,提出的指標體系在理論上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在具體應用時可根據企業所在行業、所處具體情況的不同而對指標體系的內容進行分解提煉,對指標的權重進行適當的修改。

        【參考文獻】

        [1]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試行)[S].2014.

        [2] Tom McGuffog.The Obligation to keep Value Chain Management Simple and Standard[J].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97,2(4):124-133.

        [3] 楊定泉.信息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分析[J].會計之友,2011(6):45-47.

        [4] 張晶,黃京華,高皓.基于資源觀的企業IT價值綜合模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2):130-136.

        [5] 張軍玲.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3(3):86-88.

        [6] 陳憲宇.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與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0(6):90-92.

        [7] 程翠鳳.基于BSC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0(7):23-26.

        [8] 王玉紅,趙斌.信息化績效評估模型構建與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4(10):43-46.

        [9] 游南海.基于價值鏈模型的制造業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10] 胥洪娥,劉丹.價值鏈視角下的企業信息化績效生成機理研究[J].商業時代,2013(31):73-75.

        第3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信息技術與商務管理系,遼寧 大連 116023 )

        摘 要:近年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迅猛發展,企業管理需求不斷深化,隨之而來的是企業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發生相應變化,同時也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基于大數據時代重新思考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于SAP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為高校信管類專業建設和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大數據;企業信息化;SAP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基于產學協同的信息管理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UPRP20140261)。

        第一作者簡介:魯艷霞,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企業信息化、SAP、 erp,luyanxia@neusoft.edu.cn。

        0 引 言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一些新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企業管理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傳統內部業務流程的優化,而是更加關注企業價值的提升。隨著企業管理需求的不斷深化,企業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這種變化就要求傳統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重新思考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價值提升的需求。

        1 基于SAP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1.1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自1998年國家教育部將信息學、管理信息系統、科技信息等專業合并以來[1],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目前,全國開設該專業的院校達600多所。由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因此各高校的培養目標也不同。在教育部規定的培養目標基礎上,各大重點高校也根據自己的優勢學科,形成了具有各高校特色的培養目標,具體主要分為3類[2]:①依托于高校的理工科優勢,以計算機系統應用與開發能力為主線的培養目標,其中以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為代表;②依托于高校的經濟管理學科優勢,以經濟管理為主線的培養目標,其中以中國人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為代表;③依托于高校的綜合學科優勢,以情報信息為主線的培養目標,強調信息學、情報學等知識,其中以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為代表。

        雖然不同類型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各有側重,但是該專業都要求學生同時具備技術與管理兩方面的能力。企業信息化人才既不能“欺軟怕硬”,又不能充當“技術工人”[3]。

        1.2 大數據時代對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影響

        大數據作為時下最熱的IT術語,已經被各專業領域學者廣泛運用與研究,對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工作的人士來說更是不再陌生。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測,美國2018年對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經理人才需求量大約在150萬人,數據分析專家需求量在14~19萬[4]。2013年3月,IDC數字宇宙報告《大數據,更大的數字身影,最大增長在遠東》中預計2020年數字宇宙規模將達40ZB。以上數據表明,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

        在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運轉多年的ERP系統長期積累了大量的行業數據,如何能夠保證數據的安全存儲和有效利用,如何能夠將原始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則是企業當下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最大價值,行業數據的深度應用和分析將是企業管理關注的熱點。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各大企業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技術對大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管理,如何能夠順應社會新技術的發展,調整專業定位,優化課程體系,將引起各大高校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研究熱潮。

        1.3 面向社會需求的SAP特色人才培養定位

        SAP是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簡稱。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軟件及協同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全球第三大獨立軟件供應商[5]。隨著社會需求的根本性變化,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也應該與時俱進,及時引入新的培養模式,更新人才培養機制。為了達到新時代下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實現無縫連接,校企合作、學研結合的模式受到各高校的青睞。在企業信息化領域,SAP和Oracle是兩個國際巨頭,占領著大部分大型企業信息化的市場。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于2006年與SAP針對ERP市場啟動了一項命名為“珠穆朗瑪”的戰略計劃,標志著東軟正式吹響全面進軍管理軟件市場的號角。在此背景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依托多年校企合作的經驗和成果,以SAP ERP為主線,以企業信息化行業發展為支撐,以東軟特色的“TOPCARES-CDIO[6]”理念為指導,通過校企聯合,參照SAP顧問學院的標準化教學體系,通過真實的SAP實訓平臺確立SAP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而為企業培養具備SAP咨詢顧問能力的高素質應用技術人才。

        2 基于SAP的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2.1 基于SAP的一體化理論課程體系

        通過與IBM、埃森哲、上海漢得等長期的校企合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根據企業需求進行系統化調研,將SAP認證引入理論課程體系,將企業案例、企業項目等引入課程內容,充分運用強大的SAP信息化平臺構建一體化的理論課程體系;利用豐富的SAP實驗室軟、硬件環境為教師提供專業的研發平臺,從而帶領學生進行研發,更好地培養優秀的SAP ERP信息化人才。基于SAP的一體化理論體系如圖1所示。

        隨著后ERP時代的到來,如何對企業長期積累的大量行業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管理,則是現階段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大數據背景下的專業課程設置勢必需要相應調整。在理論課程體系中,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信管專業根據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及時更新SAP課程體系,在大數據環境下引入HANA和BO技術體系。SAP通過開發HANA技術,使得企業信息化可用內存數據庫替代以往的硬盤數據庫,實現軟件性能的大幅度飛躍;SAP又通過收購Business Object(BO),成為商務智能分析這一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在理論課程體系中,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在ERP基礎課程中融入SAP HANA和BO技術,在信息資源管理課程中融入HANA技術,同時構建SAP BO技術課程、HANA技術基礎課程等,從而更好地培養適應企業需求、具有SAP特色的企業信息化人才。

        2.2 能力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提出的TOPCARES-CDIO工程教育理念重點強調學生一體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專業教師和素質教師的共同配合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良好的校內實驗環境以及教師演示、學生操作、綜合應用等,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專業理解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通過豐富的校外實踐基地和大學生創業中心(SOVO)以及業務實踐、企業實際工作等,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解能力、專業應用能力和專業工作能力;通過學生的社會活動如企業參觀、學生社團、外派實習等,在大學4年期間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素質、個人態度與習慣、團隊合作能力、職業素質等;與理論體系相配合,實現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完美結合,從而培養出更加適合社會發展與行業需求的企業信息化應用技術人才。一體化能力培養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

        在實踐體系中,專業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針對企業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目標,精心規劃構思、設計、實施、運行項目,使企業項目教學化;結合專業實際情況,將專業項目實踐教學體系進行5級項目分解。其中,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提出的5級項目是按項目規模和涉及的能力范圍劃分,具體如下。

        1級項目指包含本專業主要核心課程和能力要求的綜合項目。信息專業設置3個一級項目,通過專業導引項目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專業,從而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通過SAP 綜合實訓和畢業設計項目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2級項目指基于多個課程、包含一組相關核心課程能力要求的課程群項目。信息專業共設置6個二級項目,通過二級項目的設置讓學生理解課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通過課程間的相互關聯,指導學生將課程群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將知識與能力培養結合起來。

        3級項目指單門課程內為促進該門課程能力目標的實現而設的課程項目。專業教師根據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確定該門課程的知識要點和能力要點,從而確定是否應該設置3級項目。例如,在數據庫技術課程中設置采購系統數據庫設計的項目,通過該項目的設計使學生掌握數據庫基礎知識,具備小型數據庫系統分析設計和應用的基本能力。

        4級項目指基于1門課程的2個以上單元(模塊)能力要求、為強化課程能力目標而設計的單元組項目。

        5級項目指基于1門課程的某1個單元(模塊)、為增強能力培養而設計的單元項目。 4級、5級項目可由課程教學小組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培養需要進行設計,并在課程教學大綱中體現有具體實施方案的項目。信息專業根據課程群設置的1級、2級項目見表1。

        3 結 語

        本文構建的一體化課程體系以SAP為基礎,以企業信息化領域新技術為平臺,以5級項目為支撐,為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和信管類專業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然而,基于SAP HANA和BO技術的課程體系建設需要有豐富的實驗資源和優秀的師資隊伍,該領域的課程體系建設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間,這也是筆者后續將要繼續探討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唐晶磊, 韓宏, 蔡曉妍. SWOT分析視角下信管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探析[J]. 黑龍江教育, 2013(9): 63-65.

        [2] 陳延壽. 關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 情報雜志, 2006(8): 140-143.

        [3] 楊加猛, 楊紅強, 張智光, 等. 多維集成化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重點專業建設思路[J]. 信息系統工程, 2014(6): 130-132.

        [4] 劉婷婷, 李長儀, 張立濤.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模式研究[J]. 中國電力教育, 2014(2): 48-50.

        [5] 邵方.“珠穆朗瑪”: 東軟的巔峰夢想[J]. 電子商務, 2006(7): 17-18.

        第4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信息化企業;企業轉型;指標體系;層次分析法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的發展開始漸漸的依賴于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而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需要通過信息化來實現[1]。國內大部分企業已經實現了企業信息化,然而信息化的發展卻遇上了瓶頸[2],面對這一尷尬局面,2008年胡建生提出了“信息化企業”這一概念,其核心為企業基業長青和新價值觀。張海濤、靖繼鵬(2008)認為企業信息化能力測評體系應包括信息化建設、信息化應用與信息化績效[3]。本文對企業的信息化轉型的評價指標體系問題進行了綜合分析,構建了一套全新的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體系。

        1 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構建

        1.1 指標構建原則

        簡約性。指標選取綜合性、邏輯關聯性以及代表性比較強、較全面的反應信息化轉型的影響因素是指標選取的重要準則。

        可操作性。選取的指標應該比較容易、合理的量化,數據采集比較容易、準確,而且不存在歧義。

        可延續性。構建的指標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因為企業類型不同或者隨著時間的發展會有所調整,所以構建的指標體系應該在橫向和縱向上都有一定的可延續性。

        1.2 指標體系構建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閱讀以及實踐經驗,本文將這些影響因素分為信息化轉型環境、信息化轉型的建設能力、信息化轉型的應用能力及信息化轉型的支持能力作為一級指標,即準則層[4]。

        表1 企業的信息化轉型的評價體系

        2 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

        在確定評價指標的基礎上,本文采用模糊評價計算各層次指標的相對權重。層次分析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層次結構的建立。根據參考相關文獻以及實踐經驗,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判斷矩陣的構造。利用表2,根據每個元素的相互重要性構造判斷矩陣。邀請了兩組企業信息化領域的資深專家。其中ai表示評價因素,ai∈A(i=1,2,…,m),aij 表示ai相對于aj的相對重要性數值(j=1,2,…,m),其中aij>0;aji=■;aii=1。

        表2 判斷矩陣中元素的取值

        (3)求最大特征根和其特征向量,

        ωi=■(1)

        計算矩陣 A的最大特征值

        ωi=∑■■■(2)

        (4)一致性檢驗,C.I.=■。其檢驗系數,C.R.=■。R.I.值如表3所示。

        表3 R.I.值表

        當C.R.越小,說明對各指標權值的可靠性越高。

        3 實例分析

        為了用實例說明綜合評價法的過程,文章選定淄博市Z公司作為評價對象。

        (1)建立企業文化評價因素集

        T=(T1,T2,T3,T4)

        T1=(T11,T12,T13,T14)

        T4=(T41,T42,T43,T44,T45,T46)

        (2)建立權重集,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指標權重,因篇幅有限,只列出結果。

        ω=(0.24,0.29,0.21,0.26)

        ω1=(0.21,0.37,0.18,0.24)

        ω2=(0.17,0.15,0.29,0.21,0.18)

        ω3=(0.11,0.3,0.16,0.2,0.09,0.14)

        ω4=(0.12,0.15,0.09,0.13,0.22)

        (3)綜合評價

        針對表1的企業的信息化轉型的評價體系,確定企業的信息化轉型的評價體系的評價集V=(好,較好,一般,較差,差)進行評判。專家根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每個子指標進行打分,并對評價的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和分析,得到評價數據表,如表4所示。

        表4 企業的信息化轉型評價數據

        注:信息化轉型評價數據表中的數字是指相應指標評價等級的專家人數.

        利用模糊評價法計算各個指標的評價結果,因篇幅有限,只列出結果。

        A1=(0.327,0.319,0.26,0.076,0.018)

        A2=(0.493,0.339,0.118,0.05,0)

        A3=(0.339,0.275,0.217,0.093,0.016)

        A4=(0.118,0.342,0.08,0,0)

        A=(0.422,0.322,0.163,0.052,0.008)

        通過由德爾菲法得到的分數矩陣F=(90,75,50,35,15)和有層次分析法得到的矩陣A,可以得到Z公司企業的信息化轉型評價最終得分為:S=F?A=72.16,Z公司企業的信息化轉型工作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4 結論

        本文構建的企業的信息化轉型的評價體系及其評價方法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較強,企業可以借助此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更透徹的了解自身情況,可以在避免失誤和浪費的前提下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早日實現信息化企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姜濤.我國信息化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理,2010(06):122-125.

        [2]張天平,蔣景海.中小企業信息化進展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108-111.

        第5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規劃;油田

        0引言

        信息化是企業變革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不斷強大的基本條件。由此可見,企業信息化規劃研究已經成為企業整體戰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規劃的實施是企業在當今社會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信息化規劃建設,增強企業內部的信息共享、組織協同和知識積累效應,提升業務運營效率,為企業的戰略落地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也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是,隨著信息化規劃研究和實施的不斷深入和擴展、各種業務模塊的新增,由此產生的數據來源多頭、業務流程變動等問題,對企業的信息化升級完善提出要求,使企業的信息化規劃管理面臨挑戰。

        1油田企業信息化規劃國外研究現狀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前期,是信息化技術應用在企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時期,信息技術由數據處理(DP)過渡到管理信息系統(MIS),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世界發達國家IT信息技術已成為一些企業中的核心技術,信息化管理越來越多地進入到企業戰略管理層面。經過多年的發展,信息化的研究取得了眾多的成果與階段性勝利,國外學者對企業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信息化發展方向及規劃模型研究、企業信息化成熟度研究、信息化與企業競爭力的研究、企業信息化實施的評價研究及相關規劃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相對于國外蓬勃發展的企業信息化研究,我國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較晚,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開始企業信息化的理論研究,研究工作也主要基于國外已有的研究理論進行總結提煉出來的。

        2油田企業信息化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信息化雖然得到廣泛應用,但在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國內外都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國內的油田企業更是明顯。

        2.1對信息化的認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問題

        國內油田企業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普及程度上存在差異化,在客觀上對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帶來了一定困難。近年來,由于中國石油建立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目標進程的推進,提高整體運營和效率水平的要求,逐步倒逼各單位提高對信息化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在轉變生產發展方式、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和價值,認識到信息化是縮短與國際石油公司差距的有效途徑,在實際工作中充分考慮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

        2.2信息化和業務有效結合的問題

        信息化必須與業務緊密結合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取得最大效益。但在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業務與信息部門角度不同,很容易產生矛盾。一是相同的業務在不同地方、單位,甚至同單位不同業務人員之間的做法和需求是很不一樣的。因此要做出全面、準確的業務需求分析,并把它們納入信息系統建設之中,是很有挑戰性的。二是信息化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流程再造,必然給已熟悉原來業務流程的業務人員帶來知識、技能、甚至崗位的挑戰,給信息化造成阻力。三是信息系統建立后,隨著業務發展、需求變化,要適時對信息系統進行調整。而信息系統的調整存在著“牽一發動全身”的問題,調整工作量之大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

        2.3信息化系統的集成和共享問題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信息化往往是伴隨著業務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針對不同需求開發出不同的應用系統,有時一家公司的應用系統數量多達上千個。因為采用的技術和標準不同,這些系統之間要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是困難的。但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既要保護已有的信息資產,也要減少信息方面的重復勞動,提高數據的利用率和決策的科學性,必須對這些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集成。信息系統集成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很大,這是各油田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2.4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問題

        國際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投入約為年銷售收入的1%~1.5%,相比之下,中國石油的信息化投入嚴重不足。2010年中國石油信息化投入不到年銷售收入的0.2%。除了建設投資之外,信息系統還需要投入運行維護費。目前這一做法在油田企業還未廣泛實行,導致系統的運維升級無保障,長期下去會影響信息系統的正常使用,甚至引起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

        2.5信息安全問題

        隨著信息系統集中度不斷提高,業務對信息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大,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的安全就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這個問題在國內外是共性的。但信息技術本身是西方發明的,而且西方仍處于技術水平領先地位,中國石油的信息系統基本都是引進國外的成熟軟件,而且很多信息系統是由外國咨詢公司幫助建設的,雖然我們在信息安全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最近的“棱鏡門”事件提醒我們在這方面必須下更大的力氣。

        3油田企業信息化規劃研究發展趨勢

        中國石油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同時提出了建成“信息化中石油”的發展目標,其主要內涵和特征是:集中統一的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對業務的全面覆蓋、高度集成;各項業務管理全部實現網上運行并持續優化;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經營管理協同高效、全程受控;勞動生產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資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圍繞這一目標,中國石油下屬各油田企業信息化規劃研究中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按照“業務主導、全面覆蓋、深度融合”的方針,完善信息化組織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技術實施和應用能力,加快推進以三大標志性工程為重點的信息化項目建設,全面實施“十二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

        4結語

        第6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逐漸普及了計算機應用。對于電力企業來說,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始終走在社會發展的前列,無論是在安全生產還是節能降耗方面,都離不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在市場化發展的浪潮中,電力行業也在不斷地改革,力求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生產格局,在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創新上都需要進一步地突破和發展。

        1電力企業信息化與管理創新的關系

        1.1管理創新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

        很多電力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對其本質進行深入的了解,在建設的過程中,一味地將加強計算機軟硬件條件作為發展的重要內容,而忽視了企業管理體制這一核心關鍵點。企業的管理體制是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的重點與難點,傳統的管理體制在應用的過程中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無形中成為信息化建設中的障礙,嚴重滯后了信息化發展。要想做好對電力企業管理上的創新,現代管理體制的構建應該成為首要任務。

        1.2信息化建設必須服務于企業管理

        在電力企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離不開對具體事務的決策。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化處理系統對相對復雜的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也能為科學決策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管理的方向和管理目標,只有目標定位準確,才能避免有效資源的浪費,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1.3將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創新有機結合

        在電力企業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能動效應。一方面,有序的管理制度可以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化發展;另一方面,完善的信息化建設可以為企業管理提供良好的環境。將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實時更新,有利于電力企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不斷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2電力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對企業信息化認識存在誤區

        很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并沒有對自身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進行有效的評估,并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認為企業信息化是專業部門的任務。企業的信息化發展需要依靠企業員工共同努力、共同發展,才能達到最優化成果,但是很多企業的員工常缺少這方面的認識,表現在工作上主要是對信息化技術不重視、對信息化建設相關的任務不配合或存在抵觸心理等,這些問題都將影響到企業的信息化發展。二是沒有了解信息化的真正用途,誤認為企業中與信息化相關的工作就是利用高科技媒體網絡等解決手工操縱、信息決策等問題,這種想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與局限性。企業信息化應該包括信息技術的應用及信息資源的利用兩發方面內容。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只有充分配置好這兩方面的應用,才能在競爭的浪潮中不斷前進。

        2.2電力信息前期工作準備不當

        對于電力企業來說,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相對復雜的工程,這對前期的準備工作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階段,很多電力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時只著眼于當前的經濟利益或解決當前的實際困難,而并沒有對企業自身發展的環境、趨勢和現存的各項問題等進行有效的調查與分析,這將導致企業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關鍵制約因素無法把握,在之后的發展中只能一味地做無用功,既浪費了寶貴的資源,也容易錯過重要的發展機遇。此外,對于電力企業這種已普遍完成信息化普及與推廣的企業來說,已有的信息化系統由于工作年限久,儲存信息多,歷史數據冗雜等問題,導致這些信息化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很難實現各類信息的有效整合,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化的發展。

        2.3專業隊伍不強

        電力企業的信息化發展除了要有先進的信息技術,還需要對于信息進行有效的采集和處理。然而,由于大多企業存在對數據信息員的工作缺少正確的認識,致使他們在企業中的地位相對較低,長此以往,很多企業員工都盡量避免對這一崗位的選擇,從而使這方面的專業化人才少之又少。這種情況下,企業很難獲得具有價值的市場信息,更加無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3基于管理創新的信息化建設理念

        根據我國電力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和使用的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通過管理創新的有效方式,以信息化帶動管理創新,以管理創新促進信息化管理。

        3.1信息化認識上的創新

        電力企業中的信息化不僅包括管理上的信息化,更加體現在電力工程自動化的建設上,只有將兩方面整體發展、共同進步,才能使電力行業穩步前行。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力工程自動化的建設受到普遍的重視,因此發展的速度相對較快,但由于企業管理人員在管理方式和手段的選擇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管理信息化仍處于滯后狀態。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對信息化進行重新定位與認識,將管理信息化與工程自動化進行有效整合,以工程自動化的發展帶動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將信息技術與相關業務相關聯,相關管理人員在明確業務的同時,也要明確好管理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發展。

        3.2標準體系上的創新

        現階段,很多電力企業由于缺少統一的標準而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由此可見,電力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統一的行業標準及技術標準,KKS編碼體系及MIS標準接口程序是最常用的一類標準體系,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突破瓶頸,快速發展。此外,電力企業可以選擇自行編寫的形式解決上述問題,但無論是引入和是編寫,都需要結合電力企業自身的發展條件和設計情況,實現標準體系上的有效創新。

        3.3資源利用上的創新

        企業在發展中如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是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信息化建設可以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有效統計,對日常工作中所需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在保證資源充足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實現對現有資源的有效整合。目前這種資源整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重新制定新標準,通過對新平臺、新系統的構建,將原有的系統進行一定的處理,按照企業現行的管理模式,對現有資源重新進行統籌規劃;二是通過局部處理的方式,將有利于企業發展的部分系統進行有效整合,既包括對管理體系中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進行優化,也需要對于一些相對落后或不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系統要重新構建;三是利用最新的通用技術搭建平臺,這種方式是在原系統的基礎上進行的優化升級,按照原始的數據標準,實現各系統間的信息共享。

        4結束語

        第7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關鍵詞】集成管理;企業;信息化

        一、企業信息化集成管理概念

        (1)集成概念。集成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例如自然界中的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現象,在多種自然因素的協同作用下,產生的各種植物生態群落等都可以看成是集成的結果。武漢理工大學的海峰博士將集成的內涵概括為:集成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集成單元集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系統的過程。集成不是對集成要素進行簡單疊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方式和模式對集成要素進行重新構造和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的提高集成體的整體功能。(2)集成管理概念。隨著系統科學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的逐步深化,集成管理已成為管理理論研究的新熱點。李寶山教授在國內首次對集成管理進行了深入和系統的研究。他認為集成管理是一種創造性的融合過程,是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比較、選擇和優化各種集成要素,以最佳的集成方式將它們有機集成為一個整體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更充分地發揮歌集成要素的優勢。(3)企業信息化過程中集成管理內涵。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集成管理概念的前提是集成和集成管理,應用的主體是企業信息化過程,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信息化整體效果的最優化。在企業信息化的規劃、實施和應用過程中,將應用集成管理的理念作為貫穿其中的指導性思想,通過服務、技術、組織結構等幾個層次的全面集成而達到信息化建設的整體目標的改進。

        二、集成管理在企業信息化中的重要性

        (1)企業信息化發展困境。正如著名的摩爾定律所描述的那樣,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技術的進步不受限制。目前,企業在信息技術上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在其他方面的投資,因此,信息技術投資的效益轉化問題尤其引起關注。信息技術能夠轉變企業的潛力毫無疑問,但是如何釋放這一潛力則是最大的問題和困境。一方面企業競爭的壓力促使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帶來競爭優勢,但另一方面是如何經這些信息化技術轉化為良好的經濟效益。(2)集成管理的實質。在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中,信息技術本身已經不能成為建設實施中的障礙,而更為重要的是組織與流程的變革、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信息化的應用服務等方面。因此,在企業信息化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從整體的角度來規劃和思考。用集成管理的理念來系統思考企業信息化的規劃和實施過程。集成管理的實質是使企業以人為核心的知識管理系統和以程序為核心的應用系統整合起來,實現人和應用的有效協調。(3)集成管理的發展趨勢。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信息化專家米歇指出信息系統整合與數據管理密不可分,系統整合期的重要特征就是搞好數據組織,或者說信息系統整合的實質就是數據整合或集成。對于米歇的研究,不難看出此前的相關研究僅僅集中于數據處理、組織機構的管理和行為這一側面,而沒有更多的研究各種信息技術的整合集成,忽視了將信息技術作為企業的發展要素而與經營管理相融合的策略。

        三、企業信息化過程中集成管理體系的構建

        (1)信息化導向中的服務集成。以服務集成為導向,要求將用戶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求用戶更多地參與到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用戶的積極參與更是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優化得以實施的前提。以服務集成為導向,可以更多的從用戶的角度思考信息化的建設,在信息化的建設中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并能將用戶的需求和信息系統的實現進行匹配,同時方便在服務過程中針對用戶需求的變更來更改過程管理。(2)信息化基礎中的技術集成。企業信息化離不開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支撐,同樣,技術層的集成也是整個集成體系的基礎。技術集成分為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和智能集成。信息集成為企業信息化集成管理提供了數據和信息共享的平臺。過程集成實現了工作流的自動化,為企業業務層次集成中流程的集成提供了實現的手段。在技術層次的集成中,最高的層次是各個系統和知識管理系統的集成。這樣能為服務提供集成的知識、統一的界面,也就是說能為服務層的集成提供源泉和支撐。(3)信息化保障中的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集成。在企業的信息化過程中,組織結構的適應性調整和業務流程的優化是影響到信息化實際成效最關鍵的因素。對于我國企業而言,一方面可以借助企業信息化工程來推動組織結構的創新和業務流程的優化;另一方面在信息化過程中,組織結構的調整和業務流程的優化工作可以采取局部重點突破的方式來實施。

        參考文獻

        [1]海峰.管理集成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

        第8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安全問題;電力企業

        目前,信息技術日益廣泛的應用使得“信息化”已成為各行各業的流行詞。在電力企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管理目的不夠明確,管理責任不能落實、管理效果缺乏監督等問題。因此,信息化建設的工作勢必應從簡單應用向管理和分析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一定會存在一些問題。

        1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常見問題及原因

        1.1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常見問題

        根據相關調查結果和數據資料顯示,當前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五個方面:首先,計算機病毒的泛濫,木馬程序的不斷變種和形式的不斷變化;第二,缺乏重要系統備份恢復應用經驗;第三,黑客有目的的洪流攻擊;第四,缺乏必要信息安全防范管理和技術保障手段;第五,流氓軟件和惡意插件對用戶數據信息的收集和更改。這一系列信息化建設安全問題在電力企業中更為突出,如何強化信息網絡安全,建立健全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已經成為我國信息化建設的當務之急。

        1.2 造成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問題的原因

        1.2.1 重應用,輕管理的思想意識根深蒂固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開展和實施以來,許多工作人員并沒有在思想上轉變傳統的工作模式,依然只是將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作為一項應用型工具,以為就是簡單的計算機應用工作,缺乏必備的網絡和信息數據安全管理知識。即便有些人了解到信息化建設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對于如何防范的措施卻一知半解。還有大部分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一切從簡,密碼簡單、不開啟防火墻、不備份數據文件、對于共享和可見性以及遠程操作等關鍵環節更是隨心所欲,造成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危機重重。

        1.2.2 專業技術人員儲備不足

        信息化建設安全的管理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目前規模較大或者一些大城市的電力企業的專業信息化安全技術人員的配置相對比較完善。但是,一些中小城市或者縣級電力企業的電力企業專業信息化建設技術人員的儲備卻不盡如人意,甚至一些縣級電力企業沒有信息化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另外,中小城市電力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的配備往往是一人多崗,對于網絡安全管理知識具有管理職責,卻無法實現專職,做不到全天候的信息安全監控,不能及時發現和應對非法入侵帶來的安全事故;加上這些基層技術人員參與外出培訓的機會相對較少,無法及時補充新的信息安全管理知識,對于信息系統出現的安全問題技術人員有時候也只能是只能做到表面問題的處理,無法根除實際的安全隱患。

        1.2.3 缺乏有效的病毒防治管理

        網絡病毒是信息化建設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對于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來講,重點就在于對網絡病毒的防治和管理。網絡病毒的防治和管理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目前沒有任何系統可以對所有病毒都具有防護的功能。而電力企業的基層單位對于病毒的防治大多數也只是安裝單一的網絡殺毒軟件,再無其他的病毒防治預案。管理工作也通常比較簡單和疏松,當殺毒軟件無法識別或者根除一些病毒或者木馬時,相應的技術人員也只是自己通過其他途徑尋找解決方案,一旦實在無法解決就要面臨重裝系統,丟失所有當前數據文件信息的風險;更為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業務系統的崩潰,導致正常的工作難以進行。

        1.2.4 移動存儲介質的無控制使用

        當前網絡木馬和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已經由傳統的網絡文件或者應用偽裝轉變為移動介質存儲的入侵和感染。尤其是近年來,移動存儲介質的靈巧和易用的特點在電力企業系統的各個部門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而大部分的木馬和病毒也就借助于移動介質對計算機內部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感染和利用。導致一些先進的“內外網隔離”和“雙機雙網”病毒防控技術完全失去其實際安全意義。

        2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常見問題的對策研究

        2.1 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安全管理和考核機制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管理是一項動態的、靈活的工作,不僅僅是引進了新的技術或者新的安全體系就能馬上見效的,還要靠平時的管理和監測。技術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預防更多的已知的安全隱患;而管理則是靈活的,實施的主體以人為主,可以通過建立各種安全管理制度,用技術來對人進行約束和管理,真正發揮人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在安全威脅來臨之前就發揮防控作用,不給安全威脅發生的機會。同時,還要針對電力企業信息建設安全的特點建立一套涵蓋引進標準、風險性評估和技術應用規范的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安全崗位職責,推行責任制,嚴格按著相關法律法規的標準結合企業實際的安全等級要求進行信息安全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將安全管理融入到信息系統的各個環節當中,實現每個環節的自管、自查和自評,再通過不定期的崗位臨檢,來考核信息化建設安全的各個環節是否達到規定的標準,提高信息化建設安全的重視程度,強化信息化建設安全意識。

        2.2 做好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的教育培訓工作

        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工作還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創新,一些新的安全隱患和威脅就會隨之產生,如何保持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工作的與時俱進,就要從加強信息化建設安全教育培訓方面做起,也是安全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內容。這項工作的落實,直接關系到信息化建設中安全策略的被應用和理解程度以及執行后的實際效果。在實際的教育培訓中,不單單要相關的信息安全工作主要責任人的參與,還應該盡量做到所有人員的參與和學習。既包括電力安全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還要包括前臺的營業人員,因為信息化建設安全的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并非是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的事情,是關系到整個企業中每一個人的工作。并且,這種教育培訓工作要做到持續有效,借鑒和引進領先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管理技術,全面提高電力企業人員的整體信息安全意識和技能。

        2.3 加強移動存儲介質的控制和管理

        鑒于移動存儲介質的廣泛應用和其實際應用中的便攜性、靈活性,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部門應該根據行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有效的移動存儲介質使用標準和規范,并進行全員的教育和培訓。其內容可以從移動存儲設備的插拔使用、讀寫開關應用、加密設置和定期殺毒要領等基礎知識展開。使企業內部的人員熟練掌握移動存儲介質的基礎知識和安全使用方法,逐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養成良好的移動存儲介質使用習慣。移動存儲介質使用的具體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妥善保管防止遺失;二是專職專用,嚴禁外借;三是定期殺毒;四是采取“雙備份”原則;五是杜絕任何形式的非法外聯操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項以管理和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工作。電力企業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課題,不僅僅涉及應用、技術和管理,還包括信息系統自身的安全性能以及物理和邏輯方面的計算措施,技術層次上來講一種技術也只能解決一方面的問題。因此,電力企業信息化安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靈活的,需要電力企業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工作,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學習和創新。

        參考文獻:

        第9篇:企業信息化體系范文

        關鍵詞:現代物流 信息資源 規劃

        現代物流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滿足客戶需求為根本宗旨,并越來越呈現出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等發展趨勢,其中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核心。

        信息資源規劃作為消除“信息孤島”、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主要途徑,是物流信息化建設中的關鍵。

        信息資源規劃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已經認識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并通過籌資建設信息系統,建立了物流信息共享平臺促進企業內外的信息交流,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擴大企業的客戶群,提高盈利率。但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總體水平較低,由于缺少統一規劃和頂層設計,物流企業大部分信息系統和數據庫自行建設、自成一體,能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配置資源的企業還不多。特別是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滯后,物流信息分散,導致資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島”。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沒有進行全面的信息資源規劃。

        信息資源規劃在物流信息化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信息資源規劃可以更好地對物流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進一步加速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進程。

        信息資源規劃的方法

        信息資源規劃的第一階段要進行需求分析,包括對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對數據的需求分析。

        功能的需求分析包括定義職能域、定義業務過程和業務活動分析。按信息工程方法論關于信息資源規劃要面向全域和主要職能域的原則,由主管領導和業務分析人員對管理的所有領域按照各種業務的邏輯關系,將它們劃分為若干職能區域。然后弄清各職能區域中所包含的全部業務過程,最后再將各個業務過程細分為一些業務活動。

        數據需求分析是信息資源規劃中最重要,工作量最大且比較復雜的分析工作,要求對管理的所有領域需要的信息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它包括用戶視圖分析、數據元素分析和數據流分析。

        系統建模是指在規范化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模型的建立,這是信息資源規劃的核心和關鍵性工作。它包括功能模型、數據模型和系統體系結構模型的建立。基于需求分析和業務流程重組進行系統功能建模,由邏輯子系統、功能模塊和程序模塊組成,是解決“系統做什么”的問題。系統數據建模就是要解決系統的“信息組織”問題。它是信息資源規劃的核心部分,是數據環境重建的根本保障。

        數據建模的基本工作包括:首先,識別定義業務主題,按主題將用戶視圖分組定義為實體大組,提出概念數據模型; 其次,按業務需要進一步分析實體的屬性,規范化數據結構產生基本表,提出邏輯數據模型;最后是數據元素規范化,進一步審核基本表的組成。

        系統體系結構建模是指系統數據模型和功能模型的關聯結構,采用C-U矩陣來表示,它對控制模塊開發順序和解決共享數據庫的共建問題有重要的作用。系統體系結構模型分為全域系統體系結構模型和子系統體系結構模型,前者表示整個規劃范圍所有子系統與主題數據庫的關聯情況,后者表示一個子系統的所有功能模塊與基本表的關聯情況。

        信息規劃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物流信息化建設,搞好信息資源規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信息資源規劃應注重整體規劃

        物流信息資源規劃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在國家物流企業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和各地物流企業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的規劃和組織下,加強同物流企業信息化整體規劃的結合,才能形成合力,加快發展物流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最重要的是要有宏觀規劃,每個單位要在上一級的統一規劃下,確定自己的信息資源規劃。

        2. 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資源

        我國要發展現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帶來的發展機遇,必須加強物流信息資源整合,大力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電子商務認證體系、網上支付系統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統,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通過信息資源規劃,重新梳理物流企業的工作流程,采用適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技術,建立優化合理的系統模型,開發相應的信息系統。通過改造或重構建立高檔次的數據環境—主題數據庫(Subject Data Bases)環境,建立物流信息標準和信息系統模型,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3. 物流信息化需要分層次逐步進行

        物流信息化是分層次的。第一層是基礎信息化。主要解決信息的采集、傳輸、加工、共享問題,從而提高企業決策水平和產生效益。 第二層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企業為了不斷降低成本和加快資金周轉,將系統論和優化技術用于物流的流程設計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 第三層是供應鏈的形成和供應鏈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三個層次的應用中,后一階段往往以前一階段的基礎為起點,即流程改造和過程優化控制要求具備一定的信息化基礎,而供應鏈管理又以各企業流程設計和運行優化為基礎。

        4. 要重視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信息資源規劃中,工作量大,難度高,需要各種人員共同參與。他們不但要熟練地掌握規劃工作所采用的技術和方法,而且要具有豐富的物流專業理論知識。所以,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信息化建設組織領導、技術研發和使用管理隊伍,是必須首要解決的問題。要突出育人、選人和用人三個環節,以物流信息化建設需求分析為重點,結合日常工作和物流信息化建設項目,著力培養一批通曉物流業務和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游戰清、李蘇劍,企業信息化理論與案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 陳建凱,淺析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策略[J]。企業經濟,2005,(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综合欧美精品日韩专区 |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字幕乱码无线精品精品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夜夜高潮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