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程管理學就業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工程管理專業正處于研究探索階段,盡管各個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側重點不同,但是培養地基本都是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工程技術及法律法規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其就業途徑也很廣泛,可以在建筑單位、設計單位、投資咨詢單位、工程監理單位、政府經濟管理部門、高等院?;蚩蒲袡C構從事相關工作,就業前景十分可觀。但從最近幾年的就業情況來看,工程管理畢業生的就業率,卻不太理想。有的畢業生甚至抱怨說自己的專業沒有土木工程、建筑學專業就業目的明確,競爭力強,甚至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崗位。針對這種情況,對在校學生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分析發現:?
一、畢業生對自己的專業定位不清楚
通過對三個年級隨機發放的100份調查問卷中發現僅有10%的學生認為《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管理類課程對就業有幫助,而大多數的同學的關注點僅僅是工程技術、工程經濟類課程。殊不知,工程管理培養地是具有工程經濟、工程技術、管理和法律法規知識,能夠進行項目決策與全過程管理的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其課程設置側重于管理能力的培養,對技術類課程以講清概念為主,注重的是知識的廣博與綜合運用能力。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技術及經濟課程的學習,嚴重忽略了管理及法規知識的學習。如果說把技術、經濟、管理和法規課程比作一輛汽車的四個輪胎,那么少了管理和法規這兩個輪胎,試問這輛汽車怎么駕駛?再者將三大力學合并為工程力學且學時僅為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總學時三分之一的工程管理學生,拿什么與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競爭施工及設計崗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沒有準確定位自己,沒有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以卵擊石,焉會勝出?
二、畢業生對管理學的定位不清
學生對《管理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一門課程的階段,學習《管理學》僅僅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拿到學分正常畢業。有些同學覺得《管理學》課程是純理論學科,十分枯燥無味,所以逃課、曠課或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殊不知,《管理學》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問,是我們行走于職場、行走于人生的除去專業技能的另一只腳。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打交道、溝通交流是作為個人魅力的直接體現。沒有學好《管理學》則可能影響你以后的發展。
三、教材及參考資料與學生脫節
教師所用教材及參考資料案例大多以大型公司中高層管理為主,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范圍,無法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為大型企業高管所面臨的問題,與學生現階段所處環境嚴重脫節,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方式、方法問題
絕大多數的課堂教學仍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傳統教學方式,照本宣科式的講解令學生感覺十分枯燥,沒有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種純理論的被動式教學方式使學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課程學習,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五、教學資源問題
因為管理學課程是一門將多種專業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的課程,不像數學、力學課程,只要記住公式就可以解題,它受情商、閱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它對代課教師的要求較高,且不容易出成果。帶該門課程的老師多為閱歷少,生活經驗匱乏新進教師,在講解時沒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吸引學生眼球案例,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針對以上問題,通過與學生溝通及自身授課經驗,提出一些個人見解如下:
1、完善培養機制
在學生入學教育時,應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給學生及家長詳細講解,讓他們明白該專業究竟培養的是什么方向的人才,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知識儲備,主干課程有哪些,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作為一個合格的工程管理畢業生應該完成哪些課程的學習。
2、改善教學手段
首先,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一次課就應該講解該門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它對學生事業及人生的影響,讓他們從內心層面去接受《管理學》,有意識的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課之初要讓他們觀看一些跟本次課程相關的電影,電視劇片段,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本次課的學習當中。比如通過觀看電視劇《亮劍》片段,讓學生討論李云龍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他在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方面才能是怎樣實施的,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在講述人力資源計劃時,可以剪切電視劇《杜拉拉升職記》中關于杜拉拉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DB,為打開局面和融入集體所做的各種努力的片段,讓學生學習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如何快速的融入集體,為以后進入職場適應工作環境打好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采用圖片,音頻、游戲、小組討論等教學手段,講解溝通的內容時,就可以先引入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中的畫畫板的心有靈犀環節,通過讓同學們邊做游戲邊領會溝通的重要性。為了鞏固學生對決策與決策方法的理解,我們可以讓學生做一個關于元旦晚會的策劃,讓他們分組討論并給出自己的完整策劃方案,對完成情況好的組給予一定良化加分。3、改善教學教學案例,優化教學資源
打破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改用案例教學。每節課不再是單純的理論講解,而是采用相關案例引入章節內容。市場上關于教學案例的書籍不多,切合學生當前現狀的更是少之又少,我們應當加大編制日常生活的管理學案例,務必使案例與學生利益相關。另外可以聘請校外專門從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來承擔該課程的講授。還可以采用校企聯合辦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實踐平臺,也給企業提供充分的勞動力,既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也為企業節約開支,實現雙贏。
4、改革考試制度,增加管理學實踐環節
僅僅利用簡單的閉卷考試來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不夠的,應該讓學生利用暑假的時間去企業實習,并寫實習心得,通過回訪他們在公司的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表現給予量化,將卷面成績與實踐表現綜合量化,以了解學生對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結語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只有充分認識到管理類課程的重要性,積極學習踐行管理理論與方法,顯著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逐步培養為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工程技術及法律法規知識的合格管理人才,才能顯著提高其就業率。
參考文獻:
[1]孫國帥,劉曉偉. 理工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134-136.
[2]李英,王晨筱. 論基于能力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6:55-57.
[3]劉宇,何小芊. 面向本科生的管理學課程體驗式教學方法探索[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0:255-256.
[4]劉七軍. 新形勢下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思考[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0:71-73.
摘要:工程管理專業是工程與管理的交叉專業,對學校資源和能力的要求較高;我國獨立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一般是在原有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工程技術類課程上的力量都顯得相對薄弱。同時,當前日趨激烈的就業壓力也使得獨立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不得不轉換教育理念,對原有培養方案進行符合就業形勢、符合專業發展的革新。本文認為,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變革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獨立院校的實際出發來構建和優化,體現“求實,求是”的特色。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充分考慮社會需求、考慮學校的具體情況,考慮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考慮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從而構建出系統、合理、務實和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市場需求;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168-02
1998年,工程管理正式成為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專業,距今只有14年的發展歷程。相對于國內的一本、二本院校,三本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時間就更為短暫。我國獨立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一般是在原有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工程技術類課程上的力量都顯得相對薄弱。2012年,西南大學育才學院以抽樣調查的形式對重慶地區部分國有和民營房地產建筑公司、裝修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監理公司等企業進行三年內對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情況調查,得出的統計數據表明:近三年,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年均增長率超過15%,其主要就業方向包括工地施工、工程造價、工程監理、建筑材料實驗員、建筑合同管理、建筑設計等崗位。同時,對近三年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跟蹤調查,顯示其主要就業崗位為施工員、預算員、房地產銷售人員、資料或合同管理員等崗位,其中做施工現場工作的占到整個被調查男生的54%,做預算工作的占到被調查女生的32%。在此現實情況下,本文認為,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從獨立院校的實際出發來構建和優化,體現“求實,求是”的特色。
一、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由上述,本文認為,獨立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應該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以“應用型能力結構、管理―工程型專業知識結構、內向型服務范圍”為主體的培養目標。首先,作為獨立院校,在辦學實力上較為薄弱,科研能力普遍較低,所以在學生能力機構的培養上應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主;其次,獨立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一般是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依托發展而來,所以在學生知識結構的培養上應該發揮優勢,建立管理―工程型結構,即以經濟管理類知識為主,兼顧土木工程類知識;最后,獨立院校的畢業生,主要的服務范圍一般是面對地區、面對國內,應建立內向型的服務目標。
二、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
根據調研,用人單位對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在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上可以總結為六點:一是要求掌握扎實的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二是要求掌握投資經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三是要求熟悉土木工程技術知識;四是要求熟悉工程項目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五是要求畢業生具有施工、測量、材料等方向的初步實踐能力;六是要求具有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由此,本文認為,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首先,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查,從崗位需求、精化崗位知識和技能出發,設定專業主干課程設置。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應該包括建筑施工、工程概預算、工程測量、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材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工程監理、物業管理等。
2.其次,根據專業主干課程的需要設置專業基礎課程。結合專業特色,工程管理專業應設置四大類的專業基礎課程:一是工程類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工程制圖、建筑設備、工程力學等;二是經濟類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工程經濟學、投資經濟學、統計學等;三是管理類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運籌學、工程財務管理等;四是法律類平臺課程,主要包括經濟法、工程建設法律法規。由于該部分課程較多,獨立學院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進行輕重點抉擇,以便突出自身特色。
3.最后,結合公共基礎課程,畢業論文(設計)和實習,共同構建系統、務實,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充分考慮社會需求、考慮學校的具體情況,考慮工程管理專業的特色,考慮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從而才能構建出系統,合理、務實和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三、應進一步強化工程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條件的建設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課程實踐對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的重要性,強化專業課程實踐條件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和獨立院校的基本情況,課程實踐的形式應主要包括學生自主實踐、教師指導實踐、實習基地的現場觀摩與操作、課堂教學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各種形式。而要提高實踐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對工程管理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建立有針對性的、與崗位工作密切相關的實驗課程;二是拓展實習基地,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接觸各種崗位,以明確自己未來的專業發展方向。
總之,秉持以需求為導向,“求實、求是”的原則有利于我國獨立院??茖W、系統、合理的構建和優化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提高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的競爭力。主要包括經濟法、工程建設法律法規。由于該部分課程較多,獨立學院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進行輕重點抉擇,以便突出自身特色。
參考文獻:
[1]傅蘭英,柳佳,付強.獨立醫學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特色教學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9月.
[2]徐仂.獨立院校應用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2(17).
[3]馮宇楠.對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職業技術,2008(11).
[4]魏紅.淺議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企業導報.2012(13).
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工程技術、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工程技術公司、國際經濟合作公司、工程咨詢與評估公司等、建設單位、銀行、政府建設主管部門、科研與教育部門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詢等領域獲得廣闊的就業機會,能在制作業、服務業、公共事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及設計開發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建筑、新能源、房地產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新能源;
3 房地產;
4 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5 互聯網/電子商務。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銷售工程師、土建工程師、項目經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銷售工程師;
2 土建工程師;
3 項目經理;
4 資料員;
5 質量工程師。
工程管理專業主要課程
關鍵詞: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2)03-0025-05
隨著房地產業的持續發展,房地產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從業人員各方面要求也越來越高。高等院校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在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如何適應社會需求,加強房地產專業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房地產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
一、中國高校房地產專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中國房地產專業的發展歷程
1989年,經原國家教委(現教育部)批準,中國高等學校開始設置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到1998年教育部頒布新的專業目錄為止,全國設置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高等學校達到了114所。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對原有專業講行了調整, 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歸屬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改稱工程管理專業[1]。各高校按照教育部要求,于1999年開始對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歸屬進行調整,部分高校將該專業并入工程管理專業,也有部分院校將其并入工商管理專業[2]。近年來,部分高校開始重新申請開設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目錄外專業)。
(二)中國高等本科院校房地產專業教育現狀
現在,在本科階段設置房地產專業的高等院校并不多,很少有專門的房地產學院,更多的是設置在城市管理、建筑、經濟等學院下面,這不利于其專業建設與發展。由于各個學校的歷史背景和學科發展側重點不同,對房地產專業的人才培養也各不相同。重慶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等理工類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偏向于工程建筑方向,在培養過程中,福建工程學院課程內容更偏向建筑、工程管理方
向,重慶大學的課程內容中建筑類與管理類的課程數量基本持平。雖然兩所院校的培養目標都是“復合型高級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人才”,但在課程設置上可以看出,重慶大學更注重培養房地產行業分析和策劃能力,福建理工學院傾向于培養熟悉建筑的房地產管理人才,所以兩所院校的培養都融合了自身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突出培養人才的實際技術能力。在華中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寧夏大學等大學的本科階段均開設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在培養課程上,三所學校都偏向經濟管理類課程,兼有工程技術類的課程,追求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財經類院校中有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山東經濟學院等,在課程設置上緊密結合財經類院校的優勢學科和專業特色,培養過程中融合了經濟、金融、會計、企業管理等方向的課程內容,注重培養學生宏觀經濟與財會管理能力,結合經濟管理類與工程管理類的知識進行教學。
但承龍,等 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二、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與其他專業融合的SWOT分析
江西財經大學是財經類院校中開設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較早的高校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該專業設置在投資系。經1998年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調整,取消此專業后改為工程管理專業中的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學校依托長期的辦學基礎與社會需要,2005年重新申請獲批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獨立辦學招生資格。在辦學過程中,依托財經院校優勢資源與工程管理專業背景,培養既具有經濟管理類的知識,又了解建筑及工程方面技術知識的人才,在課程設置上按照“經濟學+管理學+工程技術”的方向,課程既強調經濟學和管理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強調工程管理知識的學習,并注重實踐課程的設計和學習。
以江西財經大學為例,對財經類院校中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設置進行SWOT分析,以此找出自身辦學的特點與不足,揚長避短,提高辦學的競爭力。主要分為優勢(S)、劣勢(W)、機會(O)和威脅(T)分析,具體分析如下表。
表1 江西財經大學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辦學SWOT戰略分析表
優勢劣勢機會威脅
A 辦學時間長,經驗豐富A 專業融合度有待提高A 房地產業發展迅速,職業人才認證機制健全,人才培養符合社會需求A 培養人才缺乏一定的建筑工程技術,就業面受限制
B 辦學特色鮮明,與社會需求聯系緊密B 長期穩定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加強B 開設此專業的本科院校較少,易打出品牌B 辦學層次較少,缺乏研究生教育
C 經管類學科實力強,是房地產專業人才培養的支撐C 科研成果向教學成果的轉化有待加強C 生源充足且優秀
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雖然辦學時間長,但存在與學校其他專業融合不足,科研、師資隊伍薄弱,辦學層次單一等問題。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專業發展戰略,建立面向社會需求的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辦學環境,以此來規范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設立,為社會經濟發展輸送合格的房地產專業人才。
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設置的一個新專業。該專業整合了原專業目錄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等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較大的專業覆蓋范圍,目前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工程管理專業》(以下簡稱:《專業基本要求》)的指導意見,本專業應設置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四個平臺課程組,采用基礎課程+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的結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投資與造價管理、國際工程管理四個方向。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高校根據自身教學資源及專業培養目標的不同,課程體系各有偏重,有的細分了專業方向,還有并未做專業方向的細分。
二、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的定位缺乏核心特色
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特色在于培養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寬廣的知識面,掌握先進的管理技術、具備組織協調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的學生,為相關工程領域提供專業化服務。但是通過對學生就業情況的回訪和網絡資料的收集,我們發現在施工現場管理相關的工作中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與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相比并不具備優勢,同時在工程相關領域具體經營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與工商管理及相關專業的學生相比優勢也不明顯。從課程體系定位的角度來分析,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與相近專業相比并無明顯的差異性,這樣就使工程管理專業在就業及職業發展方面處于尷尬地位。因此,有必要在滿足《專業基本要求》對課程體系構建具體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各自院校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對課程體系進行細化和特色定位。
2.課程體系的內容松散,結構生硬
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技術、經濟與管理相結合,跨學科性的專業。其理論基礎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全面性,還應保證很強的系統性、連貫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理論教學需兩個或多個院系共同承擔,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容易造成各類課程自成系統,缺乏聯系融合的情況,使原有四大平臺課程簡單合并,缺乏進一步的系統優化。加之各類課程的內容性質、知識特征、學習方法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使教學和學習環節增加了障礙和難度,最終對完成培養目標造成不良影響。
3.實踐環節教學設置不合理
實踐教學是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內容,是理論教學與工作實踐聯系融合的必要環節。在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動手實踐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就更加突出。在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環節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實踐教學時間較短。由于理論課程設置缺乏優化,理論課程教學重復現象嚴重,從而壓縮了實踐環節的教學時間。同時,由于有些院校實踐教學條件不完善,限制了實踐教學課程的開設。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作出新的規定,本科應屆畢業生大學四年內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一年,使工程管理專業實踐環節教學時間較短的問題更加突出。二是實踐教學的內容相對孤立,系統性不強。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根據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一對一設置,比如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課程實訓對應《工程經濟學》、招標投標文件編制實訓對應《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裝飾裝修工程造價實訓對應《裝飾裝修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在這種情況下,實踐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相對孤立,相互聯系被削弱,整體性差,使整個實踐教學環節處于一種事倍功半的狀態。
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分析與改進建議
1.對理論課程進行梳理優化
(1)根據院校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對課程體系進行特色定位。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按照“技術是基礎,管理是核心,經濟是目的,法律是保證”的總體思路構建的。在此前提下,各個院校應該根據自己的辦學思想、辦學條件和人才市場需求狀況,通過合理調整各個平臺課時的比例,對課程體系進行特色定位。工科院校特別是以建筑為特色的工科院校應以土木工程和管理學為主干學科,課程設置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別是建筑工程,即人才定位于土木工程管理;交通類院??梢云赜诘罉蚬こ坦芾恚凰娞厣盒?善赜谒こ坦芾?;而一些財經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則偏重于房地產經營管理和基本建設管理等。對于全國及地方各重點院校,由于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激烈,在課程體系構建中應加強基礎課程特別是管理類基礎課程的比重,為學生職業生涯提供厚實的拓展基礎。對于地方性普通院校,應以服務地方經濟為主要定位依據,對專業課程進行細分定位,逐步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特色,如造價管理、房地產評估、國際工程管理等。
(2)對課程體系中的四個平臺課程組進行梳理和優化。在四個平臺課程組中應首先確立工程技術課程的基礎地位。工程管理專業與其他管理類專業相比具有技術性強的特點,工程技術知識是工程管理人員了解管理對象,進而實施管理行為的基礎,離開基本的工程技術知識,工程管理也就無從談起。在經濟、管理以及法律等三個平臺課程的設置中,除需開設《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基礎》以及《法律基礎》等理論性課程外,大量的課程應是與工程管理緊密相關并帶有專業技術性的交叉課程,如《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經濟》、《運籌學》、《建筑法規》等,增加四個平臺課程組的橫向聯系。從整體的角度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如《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施工組織》及《工程進度管理》三門課程中均包含工程網絡計劃技術的內容應合并在《工程項目管理》中講授?!豆こ塘壳鍐斡媰r》、《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及《工程定額原理》三門課程中均包含建筑面積計算的內容應合并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中講授。
(3)根據建筑市場的發展趨勢對方向性課程進行及時調整。工程管理工作是建設領域的一個先導性工作,對該領域的轉型性和政策性的變革反應也最為敏感。因此,我們在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方面應緊隨建筑市場的發展,做出適時性、前瞻性的調整。以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為例,該領域計價模式的變革對整個造價管理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建筑企業迫切的要求建立“企業定額管理體系”,這樣就會對定額編制和管理人才有一個趨勢性的需求。因此,在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課程的設置方面應增加《定額原理》、《定額生成軟件操作實訓》等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拓展學生的就業面,增加學生對專業發展的適應能力。
關鍵詞;工程管理;本科生;就業質量;發展方向
工程管理是 1988 年引進到中國建筑行業的一個全新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工程技術、財務管理、建設法律等多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目前中國大多高校均開設了工程管理專業。但隨著建筑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日趨成熟和全國各大高校的連續擴招,導致中國建筑人才的需求量遠小于每年畢業生數量,使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因此,調研分析學生能力與就業單位需求,為更多的向社會和用人單位輸送更優秀的人才,對我國建筑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三峽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源于1978年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專業,1988年在水電行業內率先開辦了工程概預算專業(專科),1993年開辦基本建設與管理本科專業,1998年教育部本科專業調整后并入工程管理專業。學校該專業在2007年被湖北省確定為立項建設的省級品牌專業,2010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立項建設的國家特色專業。
在以就業為背景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對三峽大學工程管理專業近五年畢業生就業質量進行調查和分析,以幫助工程管理學生更加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更好的分配時間和精力提高就業技能,同時也可以作為人才培養體系調整和教學改革的一個參考依據。
一、畢業生就業相關調研
依據學校每年上報的畢業生就業統計表及畢業生需求情況,對畢業生的就業率、畢業生供需比及就業結構進行分析,并向該專業已就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調查,主要分析就業區域,薪酬水平,就業專業相關度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能力要求。
1、畢業生一次就業率
通過資料收集,三峽大學近五年工程管理就業數據如圖1所示。數據表明就業率正在逐年下降,到2016年更是跌至75%以下,可見就業形勢并不樂觀,學校以及在讀學子必須結合自身進行有效調整。
2、畢業生市場需求比
根據歷年在學校舉辦的招聘會及用人單位在學校就業網上的需求信息,畢業生供需比如表1所示。數據顯示:近五年來,供需比平均在1:4左右。一方面是因為本專業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是因為本專業發展方向比較廣泛,涉及工程技術,財務管理,建設法規多方面的能力培養。
3、主要就業區域與就業相關度
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范圍十分廣泛,可在政府經濟管理部門或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建筑施工企業、工程建設監理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工程咨詢公司、國際工程公司、投資與金融等單位從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學?;蚩蒲袡C構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學或科研工作。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該專業就業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東、天津、江蘇等地,目前畢業生月薪可達到3000元~5000元。
三峽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近五年的就業情況見圖2,數據表明畢業生在建設施工單位就業的占58%,水利水電單位的占20%,設計單位和工程咨詢單位的各均占4%,銀行的占3%,其他占11%。
可見,現今形勢工程管理專業的學子要重點發展和培養土木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4、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素質能力要求
(1)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
如圖3所示,從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宏觀需求來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是道德品質、執業能力、吃苦精神、團隊協作能力和穩定性。可見畢業生不僅要發展專業能力也需提高個人精神道德素質。
(2)企業對各類證書的重視程度
如圖4所示,企業最為重視行業技能大賽的獲獎證書和國家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對于企業來說不僅是應聘者實際的能力證明,更有利于增強企業硬件;軟件的操作居于第三位;源于涉外工程的增加,企業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二、在讀生的就業期望
此次調查通過紙質問卷形式發出,從2016年5月5日起到5月20日止,共發放問卷300份,截至5月26日共回收問卷264份,回收率高達88%,其發放對象已基本涵蓋三峽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全體在讀本科生。
1、在讀生就業領域選擇
如圖5所示,三峽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在校本科生的擇業方向在建設單位的占38%,在政府部門和設計單位的均占18%,其他方向的占26%,與現今國內市場工管主要就業方向基本一致。
2、在讀生就業城市選擇
如圖6所示,絕大數學生更傾向于二線城市,與以前就業熱門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有一定出入。其原因也許是近年來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太大,同時這一現象也反饋了近五年就業率逐漸下降的原因。
3、本科階能力需求
由圖7可知,48%的同學希望擁有豐富的實習經歷,25%的被調查者更重視自己的專業成績,希望能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18%的學生希望能充分發展自己的人脈資源,只有剩余9%的學生希望擁有過人的外語能力。
三、對工程管理在讀生的建議
結合歷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樣本調研發現,工程管理專業在校生應著重培養的素質如圖8所示。80%的用人單位注重學生的實踐工作經驗,62%的用人單位注重學生的專業基礎素質和自學能力。
因此,不論學校亦或在讀本科生,應支持寒暑假時間去建筑工地或者專業公司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以確保招聘現場上具備更大的優勢。此外,事業單位對學生在專業技能大賽中的獲獎證書、職業資格證書關注度較高,這些都直接反應了應聘者對專業的精力傾注度和實際執業能力的重視程度,在讀生在校除了熟悉一些必要的軟件操作,更要爭取更多的競賽證書、執業證書。
工程管理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專業,在校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也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加強有關土木工程技術方面專業課的學習。其次,要學好工程管理專業特色課程、管理類和法律類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思考、勇于創新。此外,還要更多關注建筑行業的最新動態,了解目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和市場需求,重視學校組織的各種實驗、實習,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中。
四、結語
通過對比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數據、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及在讀生的擇業規劃,可知三峽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學生近五年的就業簽約率大幅度下滑。學校需依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側重培養學生土木、建筑方面的專業技能。此外,在讀生更要積極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并取得優秀成績,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如建造師證、造價師證。
目前,整個工程管理就業方向還是水利水電、建筑行業的大型國營企業,主要從事施工建筑、設計、管理運營等方面的工作。但隨著近年來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學校應該結合工程管理專業涵蓋多方面知識技能的特性,幫助學生拓寬諸如金融類、管理類方面的就業道路。同時在讀生也應考慮考研深造,以提高學位水平來增加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向玉華.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析――以三峽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49):32-34.
[2]趙陸岳.工程管理專業就業形勢分析[J].知識經濟,2013(11):54-54.
[3]李秀芳,陳自力,金季嵐.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9):200-202.
[4]汪浩.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優勢[J].安徽建筑,2011(02):182-182.
[5]郭樹榮.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與對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05):43-46.
[6]張建坤,成虎.對工程管理專業地位和學科體系的思考[J].建筑經濟,2007(07):5-7.
關鍵詞:BIM;工程管理;專業建設;特色發展
0引言
2015年06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年底,建筑行業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并實現BIM與企業管理系統和其他信息技術的一體化集成應用。同時,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筑以及申報綠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綠色生態示范小區新立項項目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中,集成應用BIM的項目比率達到90%?!钡陌l展目標,國家十三五規劃也明確了工程項目BIM技術應用的發展目標,這意味著建設行業BIM時代的到來。工程管理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設置的一個新專業[1],屬新興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交叉的復合性學科。專業特色是指其固有的特征與其他院校同專業相比與眾不同,具備“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性[2]。伴隨著BIM時代的到來,如何依托學校自身優勢辦好這一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建設與時展所需要的高級工程管理專業特色人才,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1工程管理專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激增,目前全國設置工程管理專業的院校已達662所[3],分布在各綜合性大學、管理類、土木工程類、礦業類、電力類、財經類院校等,培養了一大批從事工程管理相關工作和研究的專業人才,與此同時,工程管理專業也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但是,各院校工程管理專業發展歷程各不相同,因此在專業設置、院系設置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陽光學院的工程管理專業于2009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連續招生至今,招生人數基本呈現遞增趨勢。伴隨著工程管理專業招收院校的增加和各院校的擴招,學生就業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那么,陽光學院作為一所民辦本科普通院校,如何在高手如林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需要潛心思考,順應時代潮流,構建合理課程體系,逐步凝練出專業特色,尋求特色發展道路。
2BIM發展概述
近年來,建筑信息模型(BIM)發展和應用引起了工程建設業界的廣泛關注。伴隨著BIM理念在建設行業內不斷地被認知和認可,其作用也在建設領域日益突顯。所謂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英文縮寫,實質是通過創建三維建筑模型,利用和共享模型中的信息,實現建設項目進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過程的無縫對接以及項目相關方的信息暢通,實現項目周期全過程手段和方法上的信息化[4]。BIM技術的特點之一就是發展很快,在越來越多的工程中已經交付使用,將來肯定還會越來越多。據有關資料統計,在美國70%的項目使用BIM,目前國內大型工程率先使用了BIM技術。如北京奧運場館、上海世博會場館、上海中心大廈這樣一些大的工程。
3BIM對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
3.1外部環境對BIM應用人才需求
①大量項目需要懂BIM綜合應用的人才。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建設領域越來越多地出現超高層、異性復雜建筑、城市綜合體等大型的、復雜的建設項目,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懂BIM綜合應用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則成為發展之所需。②傳統企業也需要專業的BIM咨詢服務。伴隨著建設項目的大型、復雜化發展,政府部門、業主方、設計院、施工方、咨詢機構等項目建設相關單位對專業BIM咨詢服務人才的需求愿望正逐步提升。
3.2BIM應用企業內部的人才需求
BIM技術的逐步推廣,迫使企業發生業務轉型,單項專業人員在BIM時代將急劇減少,同時促使單專業人才向BIM綜合應用方向型發展;在客戶關系上,同樣的客戶關系,由于企業具備BIM技術應用能力,拓展業務可獲幾倍到10倍甚至更多的收益。所以說,優先掌握BIM技術應用,會使個人和企業在業務拓展、管理方面獲得極好收益。
4BIM時代工程管理專業特色發展探索
4.1注重專業發展目標的準確定位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98版)明確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土木工程技術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1]。各高校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培養目標,比如,國內工程管理專業領銜高校天津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土木工程技術、法律和外語的堅實基礎,接受工程師、經濟師的基本素質訓練,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成為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外向型、開拓型的高級管理人才[5]。根據廣泛的調研和征詢專家意見,陽光學院組織老師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確定出陽光學院的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土木工程技術、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知識,掌握扎實的現代工程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技能,具有分析和解決工程與經濟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熟練的實務技能,具備在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與經濟管理、工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應用型的高級工程管理和工程經濟管理人才[6]。綜合學校以陽光城集團為主導的產教融合辦學特色,為了定位準確,使培養目標更具針對性,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更突出背景優勢,培養目標是高級復合應用型技術管理人才。在辦學過程中,強調學生還應具有足夠的人際交往、溝通及團隊協作的能力,順應BIM時代的到來,了解專業發展前沿,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目前,陽光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中在應用BIM技術方面已取得初步效果。
4.2著力打造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
針對工程管理專業突出實踐性的特點,為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依據自己學校的特點,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陽光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師資隊伍中“雙師型”師資達67%,且寒暑假還安排老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隨著BIM時代的到來,學院還派出老師參加BIM師資培訓,陽光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目前具備BIM技術應用的教師達16%,對BIM技術的工程造價管理應用具備了一定的適應能力。
4.3優化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人才知識結構與人才需求口徑的擬合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適當調整和優化。為適應BIM時代建設行業的發展需求,陽光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按“厚基礎,寬專業”原則優化課程體系設置。例如,針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對建筑識圖能力較薄弱的現象,要求制圖老師重點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并將單獨開設《建筑識圖》課程;為適應BIM技術飛速發展的要求,要求教師將BIM技術融入到教學中,實施BIM相關課程設置,學生可選修BIM理論基礎、BIM技術在工程造價中應用、BIM技術在工程招投標中應用、BIM技術在工程管理中應用等課程。這樣,盡可能地突出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強化職業能力訓練,綜合開發學生的職業能力,增強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從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整體上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4.4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力度
在專業技能訓練模塊的課程安排上,凡能開設實訓環節、有條件增加實訓的課程,都增加實訓環節,而且實訓形式最好能多樣化。陽光學院在實踐環節已經實行了實踐課程單獨開課,單獨考核制度。擴大學校自身的教學優勢,形成特色教學。通過增加實訓環節,達到部分學生一畢業就能頂崗工作,其他學生經過很短的見習期也能馬上勝任工作的目標。陽光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級別的專業實踐類比賽,主張“以賽促學”,促使學生在專業類賽事中更扎實地學習并鞏固所學專業知識。隨著BIM時代的到來,陽光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積極參加了各類全國性BIM大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4.5建立專業校內校企合作專業創業創新工作室
基于工程管理專業的生產實踐特點,爭取在校內建立一個專業實訓工作室,以專業老師牽頭,適當接收一些生產項目,爭取讓學生能夠參與項目,即參與一個生產任務的完成過程。這樣,對學生來說可以更好地在校內就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達到以“用”促“學”,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陽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已設立創新創業工作室,且工程管理教研室已有BIM相關項目獲省級立項。
4.6建立一批穩定的、專業對口的校外教學實訓基地
根據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穩定的、專業對口的校外教學實訓基地。這樣,可以解決部分學生專業、畢業實習的單位輸送問題。學生在基地的實習過程中,通過校內外教師指導,從理論和實踐上得到強化實訓,鞏固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并且,逐步派遣師資到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這樣還可以更好地促進“雙師型”師資的培養。陽光學院已與陽光城集團旗下的名筑集團(BIM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并建立了校外教學實訓基地。每逢假期,均會派一些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企業給頂崗實習的學生配備指導老師,與校內指導老師聯合指導實習,達到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工程管理專業具備BIM相關知識的學生到BIM技術應用相關單位實習、就業的學生達80%以上,且呈逐步上升趨勢,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7實行BIM綜合應用人才培養方案
伴隨著BIM時代的到來,尋找合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雙方利用各自資源和優勢,科學深入地分工和配合,形成良好的BIM技能應用教學方案改革,共同做好BIM人才培養,實現學校在學生培養,企業在項目效益上的共贏,將會是一個很好的特色發展方向。該方案實施路徑探索:①與學校共同進行項目投標,編制投標文件,強強聯合,提高在BIM項目招投標中的競爭力。②根據項目特點和團隊情況,科學分工和配合,合作完成BIM項目和教學案例。③組建BIM實訓學生團隊,在合作過程中分享企業BIM實施應用的流程、方法和經驗,利用BIM項目進行學生培養。④酌情選擇一家軟件公司,利用軟件公司強大的研發團隊和豐富的IT行業經驗,為學校提供創新BIM技能教學的軟硬件技術支持。⑤進行BIM技能教學方法探索。陽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正在進行BIM實訓室的建設,且以上部分路徑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實現。
4.8應用型特色課程建設
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閩政〔2015〕46號)、《福建省財政廳關于開展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工作的通知》(閩教高〔2015〕39號)等文件精神,為扎實推進轉型試點的工作,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設任務的落實,陽光學院自2017年起開展了院級應用型特色課程建設工作。陽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工程管理系的“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已成功立項。
5結論
BIM是建筑行業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高校師生積極參與,為早日培養出大批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BIM專業人才而努力,針對自身學校的情況尋求專業特色發展方向,全面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競爭力。以上BIM時代背景下工程管理專業特色發展新思路,在陽光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部分已實施并初見成效,可供同行參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徐定華,關勤,樓盛華.論高校專業規范與專業特色的內涵及關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8):57-58.
[3]新東方高考院校庫.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院校[DB/OL].[2017.2.20]./college/m_zkc_490.
[4]何關培.BIM總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5]天津大學.工程管理專業介紹[DB/OL].[2015.11.08].
[6]陽光學院.工程管理專業介紹[DB/OL].[2015.11.08].
[7]劉元芳,嚴玲,尹貽林.工程造價專業特色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和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85-86.
[8]馬曉國,熊向陽,張福生.工程管理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0):178,270.
[9]李勇.工程管理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的探索[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0(1):134-136.
[10]杜艷華.工程管理專業特色化建設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4):44-48.
[11]王旭.中英比較構建我國工程管理本科教育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82-84.
[12]劉廣文,牟培超,黃銘豐.BIM應用基礎[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
關鍵詞:資環專業 人才培養 模式
一、專業發展概況
1.專業發展背景
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迅速,但是資源環境和城鎮化問題并沒有解決。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僅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在資源利用中表現為資源消耗量不斷增加、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等。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等問題。同時城鄉發展失調,表現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不協調、城鄉居民生活消費不協調、城鄉產業結構變動不協調、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不協調等。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實施科學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為適應社會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國家教育部1999年頒布實施的高校新專業目錄中設立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簡稱“資環專業”)。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多數學校定位在:使學生掌握生態學、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規劃科學、管理科學的相關理論和技能,能夠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與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目前全國范圍內已經有160多所院校開設這個專業。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新疆大學等綜合性院校,也有師范類院校、地質礦產類院校、農林類院校和建筑工程類院校等。
2.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
從專業名稱、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上看,該專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專業特色不突出,研究范圍廣博而不精,缺乏主干方向。該專業培養要求是“厚基礎、寬口徑”,專業課程設置涵蓋環境科學、城市規劃、房地產、土地資源管理、區域經濟、地理科學等多學科知識,由于專業名稱涉及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許多院校設置的課程體系過于追求“全面”,使得課程繁雜,沒有較為集中的方向。(2)專業定位過高,市場需求不緊密。目前,絕大多數院校都將資環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相關工作。事實上社會對“管理”類的人才需求并不多,社會真正需求的是從事基礎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人才。高校和科研機構對一般本科層次的人才基本不接受。(3)理論課程設置過多,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由于該專業涉及多個學科,理論課程設置過多,總學時又有限,所以實踐教學顯得尤為不足,學生缺乏具體的實踐操作技能,遠不能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4)相應碩士點專業缺乏,畢業生深造專業分散。對于資環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有很大一部分要選擇繼續深造,但在碩士學位點中沒有相應專業,學生只要在相近專業如環境科學、地理科學、城市規劃、管理科學甚至法學等專業報考研究生,為學生深造帶來一定的難度。以上這些問題使社會對資環專業認知度不高,專業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3.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為了解決資環專業發展出現的問題,不少院校根據學校的原有專業和學科背景,對資環專業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出現了不同的辦學模式。主要有:(1)與測量工程學合辦。如南京工業大學和武漢大學等,通過實踐很強的測量學的學習,使得學生有很強獲取基礎數據資料的動手能力,為后續的城鄉規劃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與地理學合辦。如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利用地理學的綜合性和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技術,培養的學生除了具備地理學的系統知識、城市規劃學的動手能力外,還有良好計算機基礎。(3)與資源、環境生態學合辦。如河海大學等,以資源環境學院為依托,在資源環境的監測、評價的基礎上,加上城鄉規劃的內容,培養資源環境分析、評價和規劃的專業型人才。(4)與工程管理學合辦。資環專業結合工程管理學的知識,培養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過程管理人才。另外,還有與城市規劃、園林設計合辦,突出培養學生的城市規劃、園林設計的動手設計能力。以上辦學模式體現了資環專業的綜合性和邊緣性的特點,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二、我校資環專業改革與實踐
1.專業設立與發展
南京曉莊學院于2001年在地理科學系開始招收資環專業的學生,由于辦學條件限制和就業影響,幾年來該專業一直是隔年招生。從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由于專業設置過于寬泛,課程繁雜,沒有明確的就業方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很低,就業去向非常復雜和分散,并且不少學生在與專業無關的單位就業。隔年招生和低的就業率嚴重影響了我校資環專業的發展,辦學規模一直上不去,造成教學資源浪費,辦學效益低下。正在專業發展困惑之際,學校在2009年進行院系調整,決定將地理科學學院與生命科學系、化學系合并,組建生物化工與環境工程學院,發揮資源優勢,提高辦學效益,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當年,恰逢英國基爾大學來我校訪問,提出該校的自然科學學院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專業與我校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環境保護方面的本科生。我校資環專業抓住這一契機,利用我?;瘜W、生物專業的師資和教學設備條件及英國基爾大學的師資和技術,瞄準市場需求,大膽進行改革,在資環專業中開辟出“環境監測治理與評價”方向,為社會培養急需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2.培養目標定位與要求
隨著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惡化。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成為我國長期的一項基本國策,成為支持我國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一環。江蘇省正致力于建設“綠色江蘇”和生態省。如何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持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各個行業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環保業將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一支勁旅,環境保護專業人缺口巨大。我們設立資環專業環境監測治理與評價方向,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
本專業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地理科學、環境科學、化學和生態學的基本理論,熟悉環境監測、污染治理與環境評價的基礎知識,掌握環境監測技術,具備一定的環境工程設計與環境質量評價的基本技能,在環境保護領域中從事監測、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我們在課程設置中設立必修課和選修課。在必修課中設立自然地理學、環境地質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現代儀器分析、環境科學、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技術、環境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環境評價、生態環境規劃等基礎課程。在選修課中設立三個模塊,一是環境監測模塊,包括水、大氣、噪聲、土壤、生物等的分析和監測,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常用的各種環境化學分析技術;二是污染控制與治理模塊,包括廢水污染治理技術、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技術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種處理工藝的設計及操作運行;三是環境評價與管理模塊,包括水土資源的評價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學、資源環境經濟學、城鄉規劃、環境法規等,要求學生具備環境管理的知識和能力。
3.新方案凸顯初步效益
我校資環專業“環境監測治理與評價”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肯定,上級教育管理部門也批準該專業方向可以多類型多層次招生,一改過去資環專業隔年招生的尷尬局面。在2010年的招生中,我校資環專業實現了專轉本、二本中英合作和三本民辦同時招生的突破。考生報名積極,報到率100%。學生入校學習方向明確,專業思想穩定,資環專業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三、結語
雖然我國資源環境與城鎮化問題日漸突出,擁有資環專業的高等院校一百多所,而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就業形勢卻不樂觀,這緣于我國相當一部分高等學校特別是一些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等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資環專業的發展要因地制宜,結合院校特點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建設的要求大膽改革,合理構建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環節,設立不同的選修模塊,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愛好進行有側重的模塊選擇,為社會培養出急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吳云清,張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創新立體化模式的思考.地理教育,2006,(6).
1.現有特色
在對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我校學生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形成了現有特色,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1)本專業人才設專職輔導員進行管理由專職輔導員對工程管理專業進行綜合管理,狠抓學風建設,實施素質拓展,特別對學生上課、遲到、四級過級、畢業、掛科情況的指標每學期都進行分析,通過橫向縱向比較和總結,查漏補缺。同時給予學生實踐鍛煉機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這幾年的不斷實踐和總結,日臻完善,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的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通用復合型人才。(2)設立班級導師制度根據我校本科生培養計劃方案,發揮學科帶頭人的優勢,學校指派一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業教師擔任班級導師,對學生全方位、全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對專業論文的基本格式、市場供需情況、就業方向、專業前景等進行指導;對有興趣從事科研工作的本專業學生,約請做課題研究。從實施班級導師制度以來,本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升華,撰寫論文的質量、數量得到了提高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3)設立黨支部“一對一”工程所謂“一對一”工程就是將教職工黨支部建立在班級,一個支部對應一個班級,負責該班級的黨建工作,同時也根據自己支部的特色、工作性質為專業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如我?;ㄌ?拆遷辦)黨支部就與2004級工程管理專業1班聯誼,讓學生參與工程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了解項目征地、拆遷工作以及國家征地、規劃、政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生受益非淺。(4)SIT計劃的實施SIT(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是指各專業老師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課題立項、申報,各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進行選擇,從而組建某個領域的學術梯隊。通過師生協同搞科研,學生的知識面寬了,能力強了,興趣、愛好、專長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2.有待改進的問題
通過對畢業生的問卷調查、開座談會和回訪用人單位等多種形式的調研分析,我們認為下述四個方面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在四年本科學習過程中,輔導員老師不可能讓每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都參加學院、年級組織的各項活動,而導致臨近畢業,還有未參加過任何活動的學生,他們單獨處理某些事情的能力較差,團隊意識漠然。二是由于教育體制問題,英語四級過級與否是作為學生獲取畢業證、學位證一個重要指標,導致學生工作人員也同樣把英語通過作為硬性指標來完成。任何事情的處理都置于教務、學工、后勤等部門的管理體系之下,造成對學生的管理過嚴,如保證上課到課率、四級過級率、減少掛課率、檢查內務衛生、做學生思想工作等,有些工作僅僅只是一個“上傳下達”,反而沖淡了對提高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意識。三是班導師的實施解除了以往學生對論文的基本格式、市場供需、就業方向、專業前景等問題的迷惑,使他們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了升華,但畢竟工程管理專業絕大部分學生將面臨就業,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四是輔導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愛好、心理素質等,但由于校內管理體制的約束、報告式的演講過多、應付式的檢查頻繁,導致輔導員老師為完成這些任務而浪費了資源和時間,造成“百人一面”的管理模式[3],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二、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能力調查分析
為配合建設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小組對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評估和考察,全面了解和分析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我校學生辦對工程管理專業2001-2005屆本科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0份,回收截止時共收回調查問卷124份,回收率為77.5%,基本達到本次畢業生調查的目的和統計分布的要求?;厥盏恼{查問卷顯示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如表1所示。統計調查的情況表明,體現政治態度、工作態度、遵紀守法、道德品質、進步要求五項指標中,用人單位對我校工程管理本科畢業的學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96%以上的用人單位肯定了我校學生管理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的成效。從表1可以看出,除攻讀碩士研究生和在施工企業就業外,自2002年起,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拓寬到工程咨詢單位、房地產開發公司、建設管理部門、設計院等單位,主要從事技術、經營、經濟、管理等工作,能滿足單位工作的要求。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能被上述各類型用人單位所接受,說明通過不斷努力的專業建設、四個專業平臺知識體系(技術平臺、管理學平臺、經濟學平臺、法律平臺)不斷更新和改善、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已為社會所檢驗和認可。同時,近幾年工程管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5%以上,也反映出工程管理專業知識平臺教育課程及其內容為社會所適應。統計調查的情況表明,體現完成任務、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業務工作成績情況三大指標中,61%的學生近年來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25%的學生能按時完成大部分,14%的學生能勉強完成一半以上;64%的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34%的學生經指點后能完成任務,2%的學生經指點和幫助后基本能完成任務;49%的學生業務工作成績顯著,51%的業務工作成績較好。這說明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能力培養及其知識體系培養出的學生基本上能勝任工作崗位。但我們在相應的調查中也發現部分畢業生存在下述問題,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改進。(1)從事施工企業一線施工人員的素質較差,缺乏工程師基礎訓練和工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就簡單的“按圖施工”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傳、幫、帶”,適用期過長,“工匠型”的特征較為突出[5]。(2)從事設計人員的底子薄弱,對簡單的CAD操作不甚了解,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培訓,且缺乏對規范、設計標準知識的深層次了解。(3)從事項目管理人員的協調能力較差,對可行性研究報告、施工圖的審查、施工圖預算等工作,有的根本無從下手,沒有形成對事物的組織、控制、協調的應有能力。(4)從事招投標工作的人員對招投標最起碼的程序不清楚,缺乏對標書的審查以及信函歸檔的基本常識。
三、對策及建議
目前,一部分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對事情的觀察、分析、決策及問題的處理不盡人意,特別是對市場表象需要加以理性分析判別并決策方案時,往往缺乏多方案決策思路和多方案優化抉擇的能力,不善于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有機地整合[6]。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就需要有相應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我們建議如下:
1.搭設平臺,培養組織協調能力
工程管理的核心內容是組織協調,協調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和辦法,貫穿于工程項目管理始終。學生工作辦的老師要為他們搭設社團活動平臺,舉辦“模擬市場”、“討論會”、“模擬談判”、“方案評比”、“社會案件”等與工程管理專業相關的活動,培養他們的思辯能力和應變能力,比如工程與環境、項目目標因素之間、各管理職能之間、各參與單位之間的高效協調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活動,使他們具有管理、溝通、協作以及團隊合作意識。
2.教學改革
請具有國際工程承包和項目管理經驗的企業老總、大型的房地產項目投資操作的職業經理人以及外籍工程管理專家來做講座,使學生能及時獲取新知識和新信息,激發他們對本專業的興趣和愛好,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加強實踐環節
根據團中央的指示要求,大學生需結合自己的專業教育利用暑假或其他業余時間搞好校外實踐活動(三下鄉社會實踐),建議工程管理專業在校外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建立固定的產學合作機制,利用自己的優勢服務于社會。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專業老師提出重點學習的內容、實踐活動結束后,形成書面報告進行交流、講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如講解房地產項目的策劃與開發、工程造價的控制、工程項目的前期策劃、招標投標、編制施工計劃、編制預算報告、進行工程結算、參加工程驗收、編制合同管理文件、編制竣工報告等實踐環節的體會,讓他們有一個“問題———實踐———認識———修改———展示”的循環認識過程。
4.成立雙導師制
我?,F已成立班級導師制度,確實取得顯著成效,建議工程管理專業成立雙導師制,讓學生在校內學習期間由一個專業老師和一個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工作在第一線、具有較高素質的人員擔任導師。校外導師可以是施工企業的工程師、咨詢公司的造價咨詢人員,也可以是質檢、安檢等方面的技術人員。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安排,利用業余時間,主動到校外導師所在的工地或工作單位進行實踐、學習,這對學生、學校、家庭、社會也是有益的,對于學生的就業也是有幫助的。
5.正確引導其重視計算機與外語能力的培養
學生工作人員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不僅灌輸英語、計算機“兩個翅膀”是找工作及獲取畢業證和學位證的重要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學生當中與其進行溝通,使他們明白在加入WTO的今天,沒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是很難在日新月異的建筑領域中立足。
6.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
大學本科教育已從過去的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那種“上一次大學,夠用一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本科教育不可能給學生灌輸所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校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空間和舞臺,從而保證高質量、高品位的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