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再生資源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一條為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規范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再生資源,是指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
再生資源包括廢舊金屬、報廢電子產品、報廢機電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如廢紙、廢棉等)、廢輕化工原料(如橡膠、塑料、農藥包裝物、動物雜骨、毛發等)、廢玻璃等。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統稱“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遵守本辦法。
法律法規和規章對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報廢汽車的回收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國家鼓勵全社會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積攢交售再生資源。
第五條國家鼓勵以環境無害化方式回收處理再生資源,鼓勵開展有關再生資源回收處理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
第二章經營規則
第六條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記條件,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第七條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后30日內,按屬地管理原則,向登記注冊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同級商務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機構備案。
備案事項發生變更時,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屬于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第八條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和回收非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除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七條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外,還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后15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備案。
備案事項發生變更時,前款所列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自變更之日起15日內(屬于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15日內)向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第九條生產企業應當通過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簽訂收購合同的方式交售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合同中應當約定所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名稱、數量、規格,回收期次,結算方式等。
第十條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時,應當對物品的名稱、數量、規格、新舊程度等如實進行登記。
出售人為單位的,應當查驗出售單位開具的證明,并如實登記出售單位名稱、經辦人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出售人為個人的,應當如實登記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
登記資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
第十一條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發現有公安機關通報尋查的贓物或有贓物嫌疑的物品時,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對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發現的贓物或有贓物嫌疑的物品應當依法予以扣押,并開列扣押清單。有贓物嫌疑的物品經查明不是贓物的,應當依法及時退還;經查明確屬贓物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再生資源的收集、儲存、運輸、處理等全過程應當遵守相關國家污染防治標準、技術政策和技術規范。
第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從事舊貨收購、銷售、儲存、運輸等經營活動應當遵守舊貨流通的有關規定。
第十四條再生資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門回收、流動回收、固定地點回收等方式。
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可以通過電話、互聯網等形式與居民、企業建立信息互動,實現便民、快捷的回收服務。
第三章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商務主管部門是再生資源回收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再生資源回收產業政策、回收標準和回收行業發展規劃。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研究提出促進再生資源發展的政策,組織實施再生資源利用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示范。
公安機關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的登記管理和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內的監督管理。
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再生資源回收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依法對違反污染環境防治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處罰。
建設、城鄉規劃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納入城市規劃,依法對違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和清理整頓。
第十六條商務部負責制定和實施全國范圍內再生資源回收的產業政策、回收標準和回收行業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具體的行業發展規劃和其他具體措施。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設置負責管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機構,并配備相應人員。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城市商務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經貿)、公安、工商、環保、建設、城鄉規劃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環境和資源等具體情況,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規劃。
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包括社區回收、中轉、集散、加工處理等回收過程中再生資源停留的各類場所。
第十八條跨行政區域轉移再生資源進行儲存、處置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辦理行政許可。
第十九條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協會是行業自律性組織,履行如下職責:
(一)反映企業的建議和要求,維護行業利益;
(二)制定并監督執行行業自律性規范;
(三)經法律法規授權或主管部門委托,進行行業統計、行業調查,行業信息;
(四)配合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回收標準。
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協會應當接受行業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
第四章罰則
第二十條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而擅自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業務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予以處罰。
凡超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的經營范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一條違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由商務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視情節輕重,對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并可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視情節輕重,對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并可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一、二款規定,收購生產性廢舊金屬未如實進行登記的,由公安機關依據《廢舊金屬收購業治安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并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關鍵詞:林政資源;管理;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S75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74
前言
自然資源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森林資源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是實現全球人民共同綠色未來是保證。我國現階段對林政資源管理依舊存在著不足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強化林政資源管理環節分析
1.1 林木管理
1.1.1 提升對林木重要性認識
森林是非常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森林資源也是實現生態建設中的物質基礎,在我國建設生態文明以及推動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需要提高α幟咀試吹鬧匾性認識。只有首先樹立正確的認識,才能在進行生態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更好的發揮出我國森林資源的作用,同時也能更好的突出我國林政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2 適度采伐原則和科學經營理念相結合
我國《森林法》當中明確規定了要堅持適度采伐的原則,這也是避免我國森林資源被過度開發,以及進一步提升我國森林資源保護和監管力度的重要措施。經過一系列的科學管理工作,目前我國的森林資源總數量正在呈現出良好的攀升趨勢,同時森林資源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1.1.3 建科學完善的經營管理體系
應該充分學習其他省份中對于林木資源管理的先進經驗,同時以我國林政管理理念為指導,并在結合本省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做到具體情況集體分析,在實踐中不斷積累良好的管理經驗以及發展模式,除此在外還應該在本省中選取一個試點地區作為實踐基地,在當地開展森林資源保護的實踐與探索工作,通過在實踐中總結先進經驗,突出試點地區的模范作用以及輻射作用,全面提升森林資源的管理效果。
1.2 林地管理
1.2.1 嚴格遵循林地限額制度和林地使用相關許可制度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有效的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我國的基礎設計建設工程不斷開展,因此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林地資源的破壞狀況,因此也對我國的林子資源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針對此類問題,應該嚴格遵照我國林地限額制度,并執行我國的林地使用許可制度。
1.2.2 合理設置林地保護發展規劃
為了使我國的森林資源管理工作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和適應,確保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受到影響,應該在結合本省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完善的林地資源保護及發展總體規劃,通過實踐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以促進林地資源保護為基礎的、以推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的保護與發展規劃。通過科學設置林地保護與發展規劃,提升本身林地資源管理效率,確保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1.3 林權管理
1.3.1 強化林權維穩工作
穩定可靠的林權管理工作是確保我國構建起生態環境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礎。通過實施的林權制度改革,能夠為我國進行的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以及發展工作等提供更加有效的政策性保障。通過構建起責權利相明晰的森林資源的管理制度,尤其是明確好公益林與商品林的產權,并具有針對性的提出與不同產權相適應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及政策等,全面提升地區中開荒造林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提升保護林木資源的意識。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發現通過實施好林權維穩工作不僅是關系到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的問題,更是關系到整個生態環境建設與發展的大問題。
1.3.2 促進林權合理流轉,確保林農的合法權益
通過積極開展我國集體的林權制度層面的改革,同時通過調整好各項生產環節的關系。對于各項生產要素等進行優化的合理配置,使生產要素在林業發展范圍內合理的流動起來,調動社會各界的參與積極性,確保我國林業農民的合法權益不會受到侵害,也只有通過實施這些措施,才能夠實現我國林業工程的快速與可持續發展。
2 目前我國林政資源管理的現狀
2.1 砍伐樹木資源缺乏合理性
良好的自然環境是人們發展和諧社會的基礎。從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倡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到現在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推崇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似乎自然環境的好壞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對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它的實質性表現主要有經濟能力、社會合力以及生態支持力。自我國1992年之后實現新林業發展政策顯示,至今我國現階段的保護政策是正確的,我國林木的覆蓋率也在不斷上升,雖然我國的森林資源總數在不斷提高,但依舊存在著樹木任意砍伐,監管力度不夠等實質性的問題。例如,在砍伐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對各地區砍伐的總體數量進行限額,就會出現在砍伐過程中大量幼苗遭到砍伐,或是在樹木生長比較貧瘠的地區,如果按限額對樹木進行砍伐,就會造成林木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2.2 林政資源中動態變化的表現
在現有的條件下,由于林木資源物種繁多,其生長周期和生長季節與生長數量都會有所不同,再生時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為這些差異,導致樹種之間存在不可避免的相互干擾、變異,這種量變在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之后會對林業資源整體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所以,在種植這些林木時,應掌握林木資源的動態以便其更好地生長。除此之外,針對林木資源實施的有效調控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調控實施的過程中必須以市場的實際需求作為調整中的基礎在現實管理中,往往存在由于人力、物力及資源不足的情況而無法對不同種類的林木資源使用相同的管理辦法。所以,這也是林政資源管理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2.3 林地資源管理中的問題
林地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在當今提倡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中存在相對的矛盾性,但是當前社會生產生活中,林業資源的不可再生資源地位一直沒有得到尊重,也沒有得到相應的保護。針對這一現象,在林業資源開發過程中,一定要采用維護性的政策,讓林地資源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確保我國林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林地資源的完整性等。這樣我國的林地資源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針對我國的林地資源在實施具體的維護過程中需對樹木的成長情況進行管理,在保證樹木的生長,并為林地資源的開發創造更大的空間,同時也要確保生物類別和生態環境的多元化。這樣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3 如何改善林政資源管理的缺漏
3.1 采用科學的管理辦法保護森林資源
隨著工業的發展壯大,“霧霾”似乎成為當下的熱門詞匯,與之相對應的“還我一片藍天,保護森林資源”也成為人們心中翹首期盼的愿望。在我國制定的《森林法》中提出了許多關于保護森林資源,防止亂砍亂伐的相關要求,因此,在面對亂砍亂伐時,不僅要重視林木資源的總量也要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采用科學化的管理方法保護森林資源。
對林木進行科學化管理,首先應認識林木管理的重要性。林木資源對于建設平穩的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先從思想上改善對林木資源的意識,提高其重要性,之后在行為上提高對林木資源的管理,做到從身邊小事做起,提高對林木的重視度,防止亂砍亂伐,科學有效的管理林木。
3.2 制定相應的林地維護計劃
隨著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進一步推進,許多鄉鎮戶口轉變為城鎮戶口,隨之而來的即是我國林地被占用情況得到一定控制,林地資源被非法侵占的狀況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林地Y源的保護有了一定保障。為了使國家林地資源管理與市場經濟同步發展,必須要制定相應的林地保護計劃,在節約林地資源的同時,推動市場經濟不斷前進。使經濟與生態環境合作共贏。
3.3 推動林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林木資源進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保證林權的運行工作,穩定其發展,提高林權的管理。為了建立更好的林權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林權維護中的合理化程度,嚴格維護好我國林農的權益。在對集體的林權進行優化,對內部資源的不同生產要素進行改革,使其生產生活得到合理性保證。并使生態發展趨于平衡,就要使林權制度進行相應的更新,維護林木的生態環境,確保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界限,制定好相應的產權管理制度,增加林農開荒面積,使林農的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曉軍.湖南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4.
關鍵詞:加強礦產資源;管理;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 F426.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3.084
1 落實科學發展觀,宏觀推進礦產資源管理
在礦產資源管理中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要作為管理工作中的長期指導思想,且遵循這一原則。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與機制。明確市、縣、鄉礦產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責,加強礦產資源國情國策和法制教育,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在保護中開發,落實最嚴格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科學的發展觀關系礦產資源管理全局的問題,必須實行科學民主決策,要建立礦產資源管理重大問題的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內部會審制度、社會公示與聽證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涉及有關審批、許可、處罰等事項,必須經過內部會審,共同把關,與管理人密切相關的要實行公示和聽證。做到決策科學、民主,執行堅決有力,監督公正透明。
2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落實采礦點
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進行地質址勘測,不能盲目進行,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落實采礦點。并且要與礦山企業共同制定開采塊段位置。在礦產資源開發中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進行,對于手續不全的一律禁止開采,如有違規操作的要一視同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控制礦產開采點數量,然后由礦山企業寫出塊段開采設計交縣國土資源局審核,待國土資源局審批行文后,組織實施,凡不按塊段開采的,一律禁止采礦,不予年檢。
3探索、培育和規范采礦權市場
以合理配置資源和合理利用資源,建立公平、公開、公正采礦權審批制度為前提,完善制度,規范礦權市場。
4 嚴格執行礦業權審批制度
認真研究上報探礦權采礦權出讓年度計劃,嚴格把關,積極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公開競爭,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市場交易行為;制定切合全縣實際的辦理砂、石料等非金屬礦采礦許可證的具體辦證流程和要求。
5 深入開展打擊違法經營行為
深入開展打擊煤礦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專項行動,無證勘查開采、私挖濫采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成立聯合工作組,對金沙江流域非法采金活動進行嚴厲打擊。
6 加大勘查工作投入,切實摸清礦產資源家底
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地勘基金支持,積極引進社會資本,促進整裝勘查,摸清該縣礦業權空白區及礦業權延伸區家底,加大對該縣有較大潛力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盡可能多的開發一批后備勘查開發基地,逐步形成礦業權儲備,適時投放市場,變資源優勢為資本優勢和招商優勢。
7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對現有資源進行清理整頓、資源重組,盡可能騰挪出一部分閑置資源用于招商,盤活優勢存量資源。努力延長產業鏈,大力發展深加工、精加工,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整體優勢。充分利用共伴生礦產和上下游礦產廢料,挖掘礦產品潛力,變廢為寶,全面提升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
8 服務與監管同行,規范礦產資源管理秩序
實行服務與監管同行,在管理中加強服務,在服務中提升監管水平,做到放而不亂、管而不死。對占而不采的資源依法予以查處整治,限期開發利用。對無證非法勘查、開采或不按期延續、不履行法定義務的,依法讓其滅失、取締,決不允許圈而不探、占而不采,堅決打擊炒買炒賣礦產資源。
9 切實保護地質環境,守住一方綠水青山
嚴格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和落實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保證金制度和有關礦山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嚴格執行礦山建設“三同時”制度,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堅決控制對新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保證各項治理措施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運行。
10 加強勘查項目監管
組織召開全市礦產資源勘查項目工作會議,落實礦產勘查項目進展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創新礦產資源勘查項目年度檢查機制,細化年檢內容,探索建立年檢百分制,以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推動探礦權人嚴格按照批準的勘查實施方案足額投入、按時完成勘查任務,嚴格《勘查設計實施方案》的審查,確保探礦權人按批復的《勘查設計實施方案》實施勘查活動,穩步提高地質工作質量,嚴禁各類違法違規勘查行為發生。
11加快隊伍建設,充實礦產資源管理力量
【關鍵詞】:加強;水資源管理;意見
中圖分類號: TV21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我國屬于水資源短缺的國家,隨著我國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水資源的浪費和破壞日益嚴重,水資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戰略性自然資源,加強水利水資源的管理工作,不僅是關系到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甚至關系到國家的生存安全。我們應該認真總結長期以來在水資源管理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 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理論、 方法和成功經驗, 結合我國水資源的具體特點,加強水資源管理,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生態發展的平衡,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一、加強水資源管理的意義
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做好規劃,遵循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加強對水資源的有效管理,能夠利用當前有限的水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功效,使其滿足人類生活和生產用水的需要, 通過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我國水資源管理存在的漏洞
1.水資源管理體系亟需完善
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出現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的產權狀況不明晰,在水資源的管理中,缺乏利益協調機制,在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時,誰先發現、誰先開發,誰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這樣水資源管理機制就難以協調,并且嚴重違反了我國《水法》的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雖然國家有水法存在,但它卻形同虛設,往往在管理過程中并沒有嚴格按規定和制度來執行,這樣做不但不利于水資源的合理科學利用,而且使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銳,從而在水資源方面的供需矛盾顯得更加尖銳,這也是當前我國水資源管理體系急需完善的根源。
2.我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缺乏統一、合理的規劃
我們生活所需要的水大部分是淡水資源,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是“水球”,然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卻只占其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淡水又不能直接被人們利用,當前我們飲用的淡水資源主要靠地下水。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水資源分布又極不均衡,加上工業發展以及地表水的污染和浪費等,人們對地下水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因此對地下水的開采愈來愈頻繁,開采量也愈來愈多。更嚴重的是,我國在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缺乏統一、合理的規劃,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使得人們對地下水無節制地開采,在地下水大量流失的同時,還導致許多地方出現塌陷的安全隱患,大大地威脅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水資源在市場上的價格太低,市場配置不合理
由于長期以來人們的節約意識尤其是節水意識比較淡薄,人們都認為水資源是可再生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的,用之不竭的,沒有必要過分地節約。同時,國家為了方便人們用水,對水的定價較低,甚至可以說與水的價值極不對稱,這使得人們在利用水資源時不懂得節約和珍惜,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更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三.關于如何加強水資源管理的幾點意見
1.國家需要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的管理體制
要想水資源的管理取得卓有成效的進展,法律上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水法,為依法管水依法治水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律保證。可以變“取水權”為“水資源使用權”。現代的水資源既可以帶來一定的利益,又可以創造出新的價值,所以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可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確保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用。而“水資源使用權”的確立則是市場機制得以起作用的一個前提條件。對于一些具體管理工作,如水利設施建設與管理、水災防治、水量調度,都應出臺具體的法規,使管理措施法制化。具體做法如下:第一,建立法制性的水務機制,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規章來開展日常的工作。第二,完善執法體系,切實提高水務的執法能力,保證水利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科學發展有切實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建立一支專業素質和法律素質并重的隊伍,為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提供人力資源的保證。總而言之,國家政府部門應加快水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與管理制度的完善,以不斷完善當前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并要求管理人員嚴格按照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開展水資源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確保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合理化和科學化,合理分配水資源,切實解決水資源短缺和水資源的污染浪費問題,并在解決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同時,著力解決供需矛盾。
2.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行統一管理
針對當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混亂,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發揮好水管部門的重要功能,對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統一管理。水管部門要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切實履行自身肩負的使命和職責,可以根據整體的需水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和分配方案和計劃,還要發揮好它的監督功能,致力于自身監督職能的發揮,監督水資源的利用情況,確保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3.調整水資源的市場價格,建立合理的水資源市場價格體系
由于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水資源是可以供我們無限使用的可再生資源,節水意識不強,他們不注重愛護和珍惜水資源,從而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污染,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體現水的真正價值所在,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加大監督和管理力度,采用價格桿杠不斷完善現有的水資源價格體系,嚴格控制水資源的價格,適當地將水資源的價格調高,使人們從水價上看出水資源的緊缺度,同時注重方式方法,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培養人們的節水意識,從而提高人們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控制人們的用水量,使人們自覺節約用水,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從根本上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4.科學合理的利用水資源,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管理
作為現代水資源管理人員,在管理工作中應充分考慮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城市用水等多方面的用水需要,以及所在地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儲量,還要把握好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水資源情況,從而更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水資源分配和利用方案。在執行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所提出的方案進行開展水資源管理工作,要規劃好各種不同情況下水資源的開發量和利用量,對各個部分和不同情況下的水資源的利用情況進行分析,區別出不同情況下的用水情況,從而確保水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加大節水宣傳力度
為更好地開展水資源管理工作,國家要大力推行節水政策,動員全社會人員一起加入到節約水資源的行列中來,而且我們可以從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著手,通過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法律尤其是新《水法》的宣傳,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法制觀念,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對于工農業用水大戶,必須規范和整頓浪費水資源的行為,并推廣節水方式,比如在農業上可以避免使用灌溉的技術,可采用現代化的灌溉技術,如滴灌、微灌、噴灌等技術。在工業用水方面也要采用各種節水措施,可以要求其通過工藝設備的改革、廢水的回收和利用、高效換熱技術、汽化冷卻技術等節水技術,最大限度的減少浪費和用水量,循環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要樹立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觀念。
6.利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對水資源進行管理
我們處于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當代先進的科技成果已經遍布我們的生活的四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會的科技水平也提高了,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利用好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的管理,開發出有效的節水工具和節水方式,對水資源的利用要做到合理有效,盡可能的節約水資源,從而從科學的角度對水資源進行管理。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資源問題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針對我國水資源管理存在的不足,我們應該積極分析水資源面臨的問題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從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 張廣玲. 淺論當前水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經營管理者, 2010,(10) .
關鍵詞:新時期;新疆;水資源管理;新思路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對人類影響非常大。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新疆地區的水利工程與水利單位的關系更加密切。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需要對新疆的水資源進行創新管理,以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新疆農業健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1新疆水資源特點分析
1.1水資源基本情況有關調查數據顯示,新疆在過去的20年內平均年降水量比之前增加380億立方米,降水量的增加使新疆成為雨水量大的區域。近些年新疆地區雨水偏豐,使農業生產的灌溉率和灌溉面積增加,雖然豐富的雨水為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利好條件,但總的來說,新疆供水量和用水量還是不能達到平衡。當處于枯水期時降水會大幅度減少,再加上自來水的急劇減少使新疆的農業生產灌溉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正常需求,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1.2水資源特點首先,在新疆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比較高,但是國土平均產水面積偏少。人均水資源是全國平均的2倍,而單位國土產水卻只是全國平均的1/6。單位國土產水量偏少使新疆沙漠化嚴重,如果對區域內河流進行過度開發,會造成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其次,在新疆地區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對水資源進行合理調配的難度比較大。因為在新疆地區,地形屬于三山夾兩盆的情況,平原少而山區多,水資源南少北多,東少西多,水資源在分布平衡上與經濟發展不相匹配。新疆以天山為界將其分為南疆和北疆,北疆的區域面積大概占新疆總面積的28%,南疆占新疆總面積大概為72%,但南疆和北疆的年徑流量卻都占50%。新疆西部地表水比較豐富,占新疆地表水總資源的93%左右,新疆的河川徑流大概有20%是由冰川融雪供給的,所以區域內河流的徑流大概有70%集中在每年的6月到8月,春天容易干旱,秋季容易缺水,而夏天容易發生洪澇,導致新疆在區域內一邊是洪澇一邊是干旱。再次,新疆的生態系統比較脆弱,人與自然爭水的現象嚴重。新疆在同緯度地區屬于降水最少的區域,沙漠和戈壁等占新疆總面積的48%左右,由于干旱雨水量少,所以生態環境系統比較脆弱,人工修建的綠洲和天然的綠洲爭水現象比較嚴重。新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修建人工綠洲,面積已經擴大了約2.2倍,但是人工修建的綠洲對水資源消耗特別大,使天然綠洲的面積逐漸減少,造成新疆土壤沙漠化嚴重。
2新疆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
從用水結構來看,新疆用水量占全國第一位,其中南疆用水量最高。從新疆的供水水源來看,地表水大概是地下水的3倍;從新疆的再生水源情況來看,南疆地區地表水供水量大,東疆地區地下水供水量大。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新疆的用水量快速增長,過去的15年間增長了1.24倍,地表供水量增長了1.03倍,地下水供水量增長了6.26倍。在地表水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量比之前增長了大概4%,引水工程供水量比之前增長了12%。隨著工業和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用水量的穩定增長,新疆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在穩定增加。
3新疆水資源管理問題
3.1農業用水增長速度快在新疆農業灌溉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95%左右,占的比重大,而且用水效率比較低。干旱地區的以色列農業灌溉用水量也一直保持在65%左右沒有快速增長。由于農業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所以部分地區用水浪費嚴重。3.2退地減水計劃落實困難新疆地區按照國家下達的用水問題目標進行用水量控制,主要是控制農業灌溉面積。但由于農業生產用水是必需,而且退地減水的工作比較復雜,涉及多部分聯合,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研究出具體的補償政策和實施辦法才能正常實施。3.3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生態平衡脆弱目前,對新疆水資源的開發已達到70%左右,農業灌溉用水的過度開發使新疆雖然處于豐水期,但生態環境惡劣嚴重,如果不改變目前對水資源的開發規模和格局,那么生態環境會進一步惡化,新疆用水風險將增加。
4新時期新疆水資源管理思路
4.1建立制度,嚴格實行退地減水計劃,以實現用水問題的控制退地減水主要是降低對新疆區域內河流的過度開發,是實現新疆用水總量控制的關鍵。新疆自治區要建立制度以有序推進退地減水計劃,通過對地方政府的督促以促進用水總量方案的盡快完善,將用水總量問題提到日常工作日程上,由相關部門領導抓,以完成用水總量控制目標。4.2完善水資源管理體系實現水資源統一管理以河長制為契機,全面推進水資源統一管理機制。加強各兵團之間的合作,通過對立職能明晰、權利責任明確的水資源統一管理機制,來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通過各兵團成功經驗的推廣,建立各兵團內不同層次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調度,對各兵團用水協調和監督,達到新疆區域內共同面對水資源短缺問題,嚴格落實各項水資源管理制度。4.3加強水資源短板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國家用水總量目標為基準,以現代化水利建設發展為方向,加快骨干山區的水利工程建設,以推進新疆區域內的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短板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的調度。4.4增強水資源監控和計量能力加快新疆區域內水資源監控和計量能力,以實現對新疆各區域內水資源的管控,通過提高計量能力為統一用水提供準確數據。在水資源統一管理上建立管理平臺,以實現用水量的在線監控和信息在線采集,做到水資源的科學監控和管理。
參考文獻
[1]陳雷.新時期治水興水的科學指南[J].求是,2014(15):47-49.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F413.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4.075
建國初期,國家一味的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忽視了對于環境保護和能源的再回收利用等問題,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和資源的巨大浪費。現在國家已經改變了經濟的增長方式,也改變了對于環境的意識,充分認識到了森林資源也是重要資源之一。從世界的范圍來看,我國的森林覆蓋率比較低,加之曾經無節制的開采浪費,已經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因此,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目前林業工作者乃至全國人民的首要任務。
1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
森林資源作為可再生資源,為國家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森林資源可以為社會經濟的穩步增長提供物質保障,利用森林提供的木材,可以制作紙、家具、房屋的新建和擴建等,可以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木材。同時,對于林業的保護,可以更好的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環境。最后,林業的良好發展還能促進人口、社會、環境、經濟以及資源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的產業和社會公益事業。
2目前國內林業發展的現狀
盡管目前國家已經加強了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但是由于各種方面因素的限制,各個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已經嚴重限制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內的林業發展形勢依舊嚴峻。其中以部分監管人員水平較低且管理能力很差和國家政策落實不到位為最主要的問題。
2.1部分監管人員水平較低且管理能力差
目前,部分林業管理人員文化水平較低,管理能力較差,也缺乏森林資源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缺乏法律意識,其中個別人甚至為了個人利益,無視國家法紀。在對森林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對于林地使用的審批、林地使用的管理和破壞林地的違法行為監管不到位,對國家的森林資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2.2國家政策落實不到位
國家為了保證森林資源得到很好的保護和發展,于1998年4月29日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除了可以更好的保證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防止森林資源遭受破壞。然而,因為種種原因,修正后的林業法落實不夠到位。以林業扶持政策為例:林業扶持主要是指對有用森林資源在管理順利資源上做出貢獻的農民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然而在實際中,森林資源的擁有者有的沒有得到扶持資金,依然需要使用個人資源來維護森林,這給種植森林的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生活壓力。
3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措施
3.1升級林業管理,實現內部優化改革
要升級林業開采的手續辦理的審批管理。首先,要審查申請開采單位或個人的資質,任何單位或個人在未取得國家頒布的林業開采許可之前,均不得從事林業開采工作。然而,要根據其開采的用途適量的審批開采量。不同的用途其開采量也是不同的,在開采的過程中要嚴格監控,確保其開采的數量與用途相符。最后要加強內部管理,對于文化水平較低,工作能力較差的管理人員,要及時剔除,對于存有嚴重犯罪行為的要給予法律制裁。
3.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意識
想要從根源上改善森林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民眾的理論是不容忽視的。要加大宣傳力度,向民眾灌輸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使其意識到森林資源的寶貴,正確認識森林資源的利用。以達到減少違反行為的效果,普及生態知識,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
4結語
近年來,我國盡管已經加強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但是對于森林資源的管理仍處于起步階段,首先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和能力,要清楚的意識到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并不是意味著要無目的的擴大森林資源面積,這樣做極有可能造成生態失衡,而是要更為科學的設置森林區域和范圍,合理搭配森林內植物的種類,進而保護生態平衡,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并為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宏明.試論林權概念的修正[J].林業經濟,2006,(11).
[2]周訓芳,吳曉芙.我國自然保護區土地權屬法律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J].林業經濟問題,2006,(04).
[3]周訓芳.林業的歷史性轉變與《森林法》的修改[J].現代法學,2004,(05).
[4]謝國保,諶麗.論森林資源法上的權利與權利沖突[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4,(06).
[5]周琳.對我國自然保護區實行共同管理制度的探討[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4(06).
關鍵詞:林業資源;保護;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9-0109-02
1引言
森林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林業資源受到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必須要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及開發,從而使得林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防止林業資源的浪費。加強對林業資源保護,是生態平衡森林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針對我國的林業資源現狀,要加強林業資源的管理及保護,在對森林生態系統進行保護的時候,要做到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保護和建設,將林業產業與其他的各項產業進行融合,實現森林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2林業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和現狀
我國的森林面積總量比較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所以人均的林業資源占有量較少,而且我國的林業資源分布不均勻,森林土地資源組合不平衡。我國南方地區的林業資源較多,相反,西北地區的林業資源比較匱乏。因此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加強林業資源的保護,為林業資源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強林業資源的開發,也能平衡森林生態系統,從而實現對森林系統多樣性的保護。由此可見,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林業發展過程中,林業保護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但是當前林業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現狀并不樂觀,第一,林業部門沒有一套相對明確的管理制度,不能對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分工,使得林業資源的保護工作沒有規劃性,流于形式。第二,林業資源管理責任體系不健全。林業資源管理責任體系不健全是影響林業資源保護工作質量的重要原因,責任體系的建立,是保證林業資源管理工作能夠順利推進的關鍵舉措,由于責任體系不健全,一旦出現林業資源被破壞的問題時不能及時找到相應責任人,最終導致林業資源得不到有效保護。第三,對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近年來林業資源缺乏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但是我國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在長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因此導致林業資源的浪費變得越來越嚴重。第四,林業開發力度不夠。林業資源不僅可以發揮出生態效益,同時也能發揮出相應的經濟效益,比如林下種植、苗木栽種等,都可以成為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當前對于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導致很多林業資源浪費。
3林業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策略
3.1強化宣傳林業保護與開發意識
森林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國的林業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并不樂觀,有很多地區還面臨著嚴重的森林破壞以及森林資源浪費問題,因此在林業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森林保護意識和開發意識的宣傳,要廣泛宣傳林業資源保護的重大意義,切實提高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的思想認識,增強干部群眾對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使得領導干部群眾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和節約,防止一些破壞林業資源的現象的出現。同時,要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宣傳講解,從而使得林業產業發展水平得到提升。
3.2加強森林保護
3.2.1加強林業資源保護過程中的執法力度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是否得到落實,與森林利監管部門的管理執法的力度有很大關系,相關部門應該要積極發揮執法職能,使得林業資源的管理能夠受到相應的重視,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各種林業資源破壞和浪費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要加強對林業資源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各種不規范行為的整治,對于違反條例的行為要進行嚴厲地懲罰,要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處理,杜絕各種破壞行為再次出現。3.2.2加強林業資源管理體系的完善林業資源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確保林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森林部門在進行林業資源保護與管理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問題。在林業資源管理過程中,要實現全程監控,比如對于一(下轉第112頁)些地區的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要加強監管,使得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要統一規范,制定一套標準、可行的管理方案,對各個部門以及職員的工作任務進行分配和落實,使得森林保護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實,從而使得林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森林資源可以發揮出相應的生態保護作用。
3.3加強對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
在林業資源的保護和開發過程中,要對林業資源進行充分的優化配置,使得我國的林業資源能夠惠及更多的百姓,解決林業資源分布嚴重不均勻的現象,發揮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在加強對林業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就必須要加強對林業產業的發展,加強林業經濟的開發有助于提高林業資源的附加值,從而使得生態環境受到保護,也能使得經濟水平得到提升。隨著當前我國對林業經濟生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林業生產過程中,對各種產業進行了研究,從而更加注重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合理利用山林區資源,實現林地的有效開發利用,使得林業資源發揮出其相應的作用,有利于加快我國的林業建設,對各種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進行調節,進而促進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森林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可再生資源,當前很多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都越來越重視林業經濟發展,注重林業經濟效益的時候更應該要重視生態效益。
4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資源的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的林業資源總量雖然豐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較少,林業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能夠的重要內容。林業資源的發展還面臨著巨大的障礙,林業資源的保護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也不夠。對此,要加強林業資源管理體系和責任制度的完善,要提高群眾的森林保護意識,加強對林業資源的綜合開發,從而使得林業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林業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政秀.關于林業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2).
[2]其日.淺談林業產業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12).
關鍵詞:森林防護;存在問題;應對措施
為穩定生態系統環境,必須加強森林防護工作力度,這也是當前林業部門工作的重點之一。森林具有多項功能,對人類社會所能發揮的效益也是多方面的,森林的生態作用更是不容忽視,切實做好森林防護,無論是對個人、對國家都有著重要意義。
1 森林的功效以及作用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整個生命系統更是起著關鍵作用,它與人類生存的環境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息息相關。綜合森林對于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生存環境的貢獻,它的功效和作用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1)與其它生態系統相比,森林系統的組成結構更加復雜,其物質循環以及能量轉換都最為旺盛,森林也是物種寶庫,所以,生物生產力自然而然較高。森林覆蓋面積大,占據空間廣,森林是可再生資源,且具有壽命時間長的特點。(2)森林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沙土滑坡,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在沙漠地帶,大面積的森林能夠防風固沙;在邊防地區也起到了天然的軍事屏障作用;在軍事、工業等不同領域也發揮了作用。現實生活中,更是為人類提供了木材燃料,包括各種能源、材料、林產品和動、植物的副產品。
2 森林防護現狀分析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國家相關部門對于森林防護也引起了高度重視,對此也展開了相當大的行動,例如,對林區進行分類經營,明確劃分商品林、生態林,對森林制定補償基金制度等。雖然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的森林防護現狀仍不盡人意,存在很多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
2.1 森林資源防護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
在某些林區,經濟發展仍依靠森林資源,這樣就突出了農民生活與森林防護之間的矛盾。難以避免林區會遭遇毀林,種植其它農作物或是因為木材需求進而亂砍濫伐。
2.2 林區占地面積遞減
伴隨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大城市建筑設施、住宅區等工程都在不斷興建,而這些巨大的工程占地問題就會使得森林占地面不斷減小。有些地區在造林之后未能采取及時有效的防護措施,所以,大量的新造林區被隨意占據或者開荒。
2.3 森林功效不斷減弱
森林質量是森林發揮功效的前提條件。但現在大多天然林退化為次生林,加之自然災害、人為火災以及管理不到位等諸多問題,由于各方面的綜合問題遭受制約,森林防護措施并未得到真正地落實,致使森林防護面臨巨大挑戰。
3 森林防護策略
3.1 加強宣傳力度
面對森林防護過程中存在的巨大挑戰,勢必需要我們從防護、改善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采取一切有效途徑,例如,通過報紙、電視新聞媒體等形式進行宣傳,普及森林防護的生態意義以及經濟意義。從思想深處提高人民群眾的森林防護意識,積極倡導全民都積極參與到森林防護的工作中,力求每個人為森林防護做出貢獻。與此同時,在對森林資源的采伐方面,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制度,不斷健全和完善限額采伐管理制度。相關部門更要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監督檢查,對于肆意破壞森林資源者,予以嚴懲。
3.2 重視森林管理
對人民群眾從思想上加深森林防護意識,相關部門更應該加強森林管理,做好防火措施,因此,在森林防護中,需要做到有效監控和防控火災。對于森林來講,一旦發生火災,再開展補救措施,難度較高。而防火則又分為2個方面:一是防“自然”火災。即由于自然環境引起的火災,比如,天氣干旱等自然因素,所以,在不影響生態循環的前提下,對林區進行分塊、分區的有效管理。二是防“自身”火災,即人類自身行為導致的火災,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從思想上重視,采取一定的制度約束,比如,嚴禁攜帶火種進入林區,禁止在森林附近生火等。
3.3 提高工作人員素質
林政管理隊伍必須政治素質強、精通業務技術、作風紀律硬。通過參加學習培訓或者自主學習,認真熟知各種法律和相關業務知識。注重在實踐中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完善執法行為和規范森林資源管理,全面提升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和執法人員的素質,同時,采用新技術加強森林資源和林政管理,切實加強對木材檢查站的建設管理。各地要進一步加強木材檢查站基礎建設,加強對木材檢查人員的培訓和管理,進一步規范木材運輸監督檢查行為。
4 結語
森林具有多種功能,對人類社會所能發揮的效益也是多方面的,森林提供的生態作用更是不容忽視。做好森林防護工作,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我國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礙
1.1認識方面偏頗
狹義地理解循環經濟,認為循環經濟就是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是生產、經濟管理和環保部門的事,與己無關;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貧窮是主要問題,因而迫于經濟增長和就業壓力盲目追求經濟增長,忽視與環境的協調;對自然資源稀缺程度了解不夠,以為資源不會枯竭,看不到資源存量和環境承載力已經不起傳統發展模式的高消耗和高污染,認為發展循環經濟為時尚早。認識偏頗,影響了各方參與循環經濟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2管理方面缺失
(1)缺乏協調統一的管理機構。循環經濟覆蓋面廣,綜合性、交叉性強,現行管理體制中沒有統一的管理協調部門。
(2)缺乏系統長遠的發展規劃。循環經濟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有科學的長遠規劃和分步實施規劃的指導。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如何結合“十一五”規劃的編制,搞好適合區域(部門)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難題。
1.3經濟社會運行方面體系不完整
(1)經濟運行系統中缺少物質循環鏈。現行經濟運行體系是按產品流向構造的,即具有前向、后向關聯的產品之間構成產業鏈和產品鏈,而缺少按物質流向構造的循環鏈,即上游產品、企業、產業的廢料成為下游產品、企業、產業的原料等等。
(2)人類社會組織分工中缺少“分解者”。人類社會目前不乏生產者和消費者,而缺乏相當于自然界中“分解者”地位和作用的廢棄物處理者,影響了“廢物”在人類社會經濟體系中的“內循環”和使“廢物”友好進人環境的“外循環”。
1.4制度方面有待建立
(1)自然資源和環境成本外部化。自然資源的使用價格沒有反映其生態成本,造成成本外部化;環境容量屬公共財產,使用時具有公開獲取性,使用結果具有排它性,由于監管不嚴,企業和公眾使用它的收益大于其分擔的成本,具有顯著的外部性。這使得循環型生產成本高于傳統生產,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成本障礙。
(2)價格形成機制不科學。初次資源價格和生產支付的環境成本過低;國際分工中存在對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國明顯的價格不利因素;廢舊產品和廢棄物的收集、整理、運輸成本高,再生技術滯后,使再利用原料成本高,以上各因素構成了推進循環經濟的價格障礙。
(3)法律法規建設滯后。我國已有4部環境法、8部資源法、20多項資源管理行政法、260多項環境標準。但循環經濟法律法規較缺乏,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4)相關政策支持不利。現行的循環經濟相關政策主要是環境管理制度,以命令控制型政策為主,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政策較少且效率不高,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作用不夠。
1.5技術支撐體系方面落后
(1)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尚未建立。現行指標體系缺少反映經濟社會活動中的物質投入(消耗)、排放(廢棄)、利用效率和循環利用方面的指標,不利于評價和跟蹤監測其發展情況,以作為對區域(部門)經濟社會發展業績評價的重要參數,扭轉單純追求GDP的政策目標。
(2)技術支撐體系落后。現行技術體系更注重生產效率的提高和新產品的開發,對污染治理、廢物利用、清潔生產和生態工業鏈接等技術開發和重視不夠,無法支撐循環經濟發展。
(3)缺少相關的信息平臺。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循環經濟信息網絡平臺,特別是缺少固體廢棄物和循環型技術的供求信息,不利于構建循環型社會經濟體系。
2推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對策
2.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引導全社會參與
(1)要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是人類生存方式的巨大變革。認清循環經濟的本質是:把經濟活動的中心從單純以價值流循環為核心,轉變為以價值流和物質流循環為雙核心。它不僅包括能夠創造價值、帶來價值增值的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而且包括全部有物質、能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的社會基本單元。因此,人類必須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是物質流動形式的轉變,更是一場經濟運行方式的革命和人類生存方式的巨大變革。
(2)要轉變發展觀、價值觀、生產觀和消費觀。摒棄傳統發展思維和模式,堅持科學發展觀,走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全社會倡導并確立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價值觀,以是否有利于世界系統良性運行作為價值尺度,檢驗各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制度和政策以及技術發明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企業要充分認識到資源和環境也是生產力,發展生產、增強競爭力必須樹立綠色生產、清潔生產觀,樹立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觀。主動消費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改變對環境不宜的消費方式;在消費后注重對垃圾的分類處置,促進其資源化等。
(3)要引導全社會參與。廣泛開展綠色教育,將環境常識列入學校教材,加強相關知識的教育培訓,加強輿論宣傳,普及環境知識;完善環保工作制度,帶動民眾廣泛參與環保實踐;經常舉辦環境污染案例聽證會,加強其社會影響;向消費者提供消費選擇和消費后果的相關信息;對綠色產品廣告予以優惠;定期公布環境質量狀況等。引導全社會自覺地進行環境保護,為建立循環型社會貢獻自身的力量。
2.2健全管理體制搞好長遠規劃
(1)成立專門的領導和管理機構。成立以各級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發改委、經委、財政、城建、規劃、環保、水利、綠化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各級循環經濟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對循環經濟發展工作實施統一領導和部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上述部門組成,負責日常組織協調工作。制定循環經濟發展目標責任考核獎懲辦法》,把有關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有關部門和單位,嚴格考核,認真兌現獎懲。
(2)制定科學的規劃。在制定“十一五”規劃時,要采用超前性理念和系統工程思想,制定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首先,各級政府應將其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其次,在加強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國家、地區和部門循環經濟發展的統一規劃、專門規劃和分階段、分步驟實施規劃;第三,工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企業、社區等開展循環經濟示范,也要編制具體規劃;第四,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各類規劃的編制,如,城市建設規劃中應增加對地表水的收集管線設施建設、中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城市污水分類處理設施改造等完善水循環系統的內容、方法和步驟;環衛規劃要充分考慮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工作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科技規劃要體現對循環經濟重大支撐技術研發的引導和促進,技術支撐體系的建設等方面的內容;經濟發展規劃要充分考慮產業循環鏈建設、清潔生產和靜脈產業發展方面的內容等。這是搞好循環經濟規劃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使循環經濟貼近、融入經濟社會活動的關鍵環節。
2.3構建循環型社會經濟運行體系
運行體系的核心是把各個環節和子系統中的斷點或缺損的半環接續起來,形成反饋流程。
(1)發展企業廢物代謝網絡,塑造生產循環鏈。首先,在企業層面,組織企業內部物料循環,將生產中流失的物料或生成的廢料回收或經適當處理后作為原料返回原流程或廠內其他流程;實現清潔生產,減少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和排放量。其次,在生態工業園區試點基礎上,由各級工業主管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等牽頭組織對所轄企業進行廢物代謝網絡調研,按工業生態學原理進行相關分析,對具備輸出、輸入潛能而未形成輸出、輸入關系的企業組織洽談,促成其建立鏈接關系;對在本轄區范圍內無法找到鏈接對象的企業,可跨產業和地區尋找鏈接伙伴,建立產業生態系統的“食物鏈,消除循環鏈的斷點。第三,結合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在新拓展區域的招商引資、項目擺放上突出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和網絡,使企業在發展橫向耦合和縱向閉合關系的過程中向工業園區聚集,使大部分企業都能成為各種特色生態工業園區的成員,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第四,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它既是生產循環鏈的補鏈環節,又是形成全社會完整的循環經濟環路的重要環節。
(2)發展廢舊物資回收產業,塑造流通循環鏈。流通領域既要減少商品流通中的物質消耗,還要將可再用的產品和包裝物回收上來,返還到相關企業。首先,大力發展廢舊物資回收產業。逐步形成多渠道的廢舊物資分類收集、運輸、處置的產業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在社會范圍內形成循環經濟環路。其次,培育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把分散回收集中到規范的市場中來,為資源調控和優化配置提供更多選擇。
(3)實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塑造消費循環鏈。首先,各級政府應增加相關投入,保證垃圾分類的物質設施建設。其次,由政府與環保企業、房地產開發商聯手,在新建住宅區推廣使用專供家庭或小區使用的生活垃圾處理器,通過加熱干燥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將有機垃圾轉換成家畜飼料、有機肥料等。第三,結合文明社區建設,開展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由小區保潔員負責指導、監督居民將不同類垃圾正確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內,由環衛部門或相關的產業化公司將垃圾分別送往相關企業。第四,在試點基礎上,向全社會推廣。
(4)實行城市污水集中分類處理,塑造社會整體循環鏈。社會整體循環鏈的核心是形成城市內部、鄉村內部以及城鄉之間廢棄物互換的循環鏈條。近期重點是解決城市污水資源化問題。針對城市污水大部分直接排人河流、湖泊,小部分進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多為集中綜合處理的現狀,應加快推進其向集中分類處理轉變;將居民、企業、機關單位、公共設施(除醫院)的洗浴問下水與廁所公桶的下水管道分設,在城區分別建設城市污水和肥源排放輸送管網,在城郊或城區分片建設污水處理廠和肥源處理廠,將廚房、洗浴問污水通過污水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后再利用;將廁所的人糞尿下水通過肥源管網輸送到肥源處理廠,經加工處理形成系列肥料,運往鄉村。企業廢水經集中處理后再利用或達標排放。
2.4創新循環經濟制度基礎
(1)實現環境成本內部化。逐步取消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補貼制度,使資源價格反映其真實的生態學、經濟學價值。對環境容量等共有財產使用者征收高稅費,提高生產和消費環節的排污和廢棄成本,促使環境成本內部化,解決循環型生產環節的成本障礙。
(2)建立基于資源全部成本的完全價格體制。該體制不可能通過市場自發建立,需政府有計劃的組織生態學家、經濟學家對資源價值進行貨幣化評估,計算出其真實價值,并以稅收形式計人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價格,通過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消除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障礙。
(3)健全循環經濟法律體系。以《循環經濟促進法》為框架法,以《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為基本法,包括((綠色消費法》、《包裝物再生利用法》、《家電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建材再生利用法》、《汽車再生利用法》、《節能法》、《廢棄物處理法》及相關子法。制定城市垃圾處理、水和大氣污染治理的監管條例,將責任主體和監管部門的行為置于法律規范之下。制定可持續發展認證體系、產品質量標準體系、環境標志和標準體系。
(4)完善循環經濟激勵政策。征收資源稅,實現資源有償使用,限制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限制資源型產品出口;征收廢棄物處理費、垃圾填埋和焚燒稅,推動垃圾分類處理,促進其減量化、資源化;以廢棄物為原料的企業,可獲相關廢棄物處理費的補償;對環境有害的技術和產品,在銷售環節加征環境附加費,使其在成本效益選擇中更樂于采用潔凈技術、生產潔凈產品;將循環技術納入科技創新體系,在風險投資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支持循環型技術研發;對循環經濟項目,給予財政補貼、貸款擔保與貼息、低息貸款、優先貸款、延長信貸周期、減免稅收或稅前還貸等支持通過傾斜的產業政策,支持其到資本市場融資;對清潔汽車、能源及獲環境標志和能源效率標志的產品,減征消費稅;對原污染型生產設施,折舊率可以提高到30%以上等。
(5)健全循環經濟保障制度。包括有利于循環經濟的資源、產權、市場和產業等經濟制度;循環經濟核算、會計、審計、生產、消費、貿易、包裝和回收等規范制度;有利于循環經濟的財政、金融稅收和投資等激勵制度。
2.5創建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
(1)加快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開發。針對物質在傳統線性濟體系中不能環狀運行的技術根源,研發環境友好技術,包括:消除污染物的環境工程技術,如固體廢物處理技術,大氣、水、噪聲及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技術;廢棄物再利用的循環生產技術,包括:廢棄物分解技術,分解物再生產成原材料的合成技術,把再生資源加工成產品的制造技術等;清潔生產技術,包括清潔的生產和清潔的產品技術。近期重點是開發引進資源節約和替代能量梯級利用、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零排放、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處理技術,特別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術等,突破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