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

        第1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 生物 專業情感 調查 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文件編號: 1003 - 7586(2016)11 - 0066 - 04

        1 引言

        專業情感是描述對某一學科專業具有深刻而穩定的感情。在教學活動中,積極的專業情感容易激活人的興奮中心,消極的專業情感則會抑制人的正常心理活動,從而導致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生物專業的專業情感則是生物專業學生對于自己選擇此專業是否能滿足自身心理上或社會性需要而產生的內心體驗。通過對生物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情感的調查,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而且能使本專業在學院將來的發展、學生的就業等方面起著很好的指導作用。

        2 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

        2.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重慶長江師范學院生物專業的2011級和2012級畢業生。2011級的學生人數為70名,2012級的學生人數為80名。

        2.2 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問卷調查法,對2011級的學生大多采用網上問卷調查的形式,對2012級的學生則采用發放問卷的方式。

        參照布魯姆和加涅制定的教育目標和情感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并結合實際,主要從生物科學專業畢業生對本專業的認同度、是否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態度、專業欣賞度及個人價值觀五個方面進行設計,共設計25個問題。共發放150份問卷,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5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3 結果及分析

        3.1 對生物科學專業認同度的調查結果(表1)與分析

        由表1可知:38.7%的畢業生認為當初選擇本專業是因為愛好,其余畢業生基本是由于一時興起或被調劑而選擇了本專業。69.4%的畢業生喜歡本專業,其中有54.7%的畢業生對本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有信心。在畢業生是否會從重選擇本專業就讀的信念上有52%的畢業生選擇會繼續在本專業就讀。而畢業生在是否會在本專業上繼續深造的這個問題上有53.3%選擇了不再繼續深造,但還有28.7%的畢業生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沒有規劃好自己的未來。導致這些結果的原因是:生物學專業競爭力大,就業壓力大,使他們對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很失望,對本專業不喜歡或厭倦。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是調劑入此專業,對所學專業不夠了解,專業相關知識有所欠缺,導致專業認同度不夠穩定。

        3.2 對主動參與學習生物科學專業知識調查結果(圖1)與分析

        由圖1可知:75%的畢業生認為自己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12.3%的畢業生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還有12.7%的畢業生是根據自己的心情決定學不學習,不愿意學習的學生基本沒有。以上結果顯示:畢業生學習態度整體傾向是積極的,但大多數學生學習目的較模糊,追求學習的功利價值傾向比較明顯。產生的原因可能是:本專業學生受外在促發力影響過多,欠缺內發性學習動力,不能全面認識本專業的價值取向;本專業開設的課程吸引力不夠,實用價值差。

        3.3 對生物科學專業學習興趣的調查結果(圖2)與分析

        由圖2可知:通過4年生物專業的學習,部分畢業生對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習興趣并沒有逐漸提升,只有28.7%的畢業生認為自己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了,有32%的畢業生覺得自己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還保持原樣,還有21.3%的畢業生對自己的專業沒有任何感覺,不知道自己是否對本專業的學習感興趣,甚至有少部分畢業生對本專業的學習感到厭倦,但又不得不學,但畢業生對本專業最感興趣的課程主要是本專業的選修課程和本專業的社會實踐課程。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是:學生希望教師注重學生興趣,提供較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去。

        3.4 對生物科學專業的欣賞度調查結果(表2)與分析

        根據表2可知:有45.3%的畢業生認為我院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這一優勢比較明顯;有24%的畢業生覺得我院濃厚的文化底蘊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還有16%畢業生認為我院的考研率高,就業形勢好。有30%的畢業生認為本專業最重要的學習內容是實驗技能,認為只要把實驗技能掌握好了本專業的內容就可以全部完成;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只有4%的人認為重要;有42%的畢業生認為實踐教學技能最重要。其中有52%的畢業生認為本專業的實驗主要是按照教師的演示或書本上的要求進行,有23.3%的畢業生覺得是按照教師提出問題和方法,然后學生去做,只有少部分畢業生覺得本專業的實驗是自己設計自己做的。

        3.5 對學習生物科學專業后個人價值的調查結果(表3)與分析

        表3可知:被調查的畢業生都認為自己在本專業學習過程中收獲了東西,只是收獲的東西不同而已:有33.3%的畢業生認為主要學到了新的生物知識;還有27.3%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生物,增加了對生活常識的了解;還有一部分認為自己學到了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等。有98%的畢業生認為自己畢業后能為社會做出貢獻,但有2%的畢業生認為學習本專業后自己可能碌碌無為,不能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有28.7%的畢業生覺得在生物專業學習期間是平平淡淡的;有44.7%的畢業生覺得會銘記這段經歷并將收獲運用于以后的工作中;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這段經歷將影響他的一生。畢業生認為本專業主要培養了師范生的素質與技能,但本專業對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又有很少的幫助,同時還有部分畢業生覺得本專業也培養了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只是比例占得少。另外,有些學生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只要上了大學,將來就有了著落。

        4 反思

        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大部分生物科學專業畢業生學習態度整體傾向是積極的,并能在學完本專業后感受到個人價值的存在,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專業認同度較低等。因此,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與訓練,是促進學生努力學習、培養其創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而當前各高校對學生的專業情感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最終導致學生“專業認同度低、學習興趣淡、缺乏對專業一定的欣賞”等消極專業情感。教師應加強學生對生物科學專業的情感培養,增加教育見習、實習的時間,豐富實踐活動,讓生物教材貼近生活,讓學生體會學習此專業具有現實意義。

        附錄:生物科學專業畢業生對生物專業情感的調查反思問卷。

        專業認同度:

        1. 對別人講解生物學有關方面的知識( )

        A. 非常感興趣 B. 比較感興趣

        C. 一般 D. 不感興趣

        2. 對就讀的生物科學專業的感受?( )

        A. 非常喜歡 B. 比較喜歡

        C. 不喜歡 D. 非常不喜歡

        3. 對自己就讀的本專業就業前景的信心如何?( )

        A. 非常有信心 B. 比較有信心

        C. 沒自信 D. 非常不自信

        4. 給你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是否還會選擇生物科學專業就讀?( )

        A. 肯定會 B. 可能會

        C. 不會 D. 肯定不會

        5. 是否決定以后在本專業上繼續深造?( )

        A. 是 B. 否 C. 不清楚

        專業知識是否主動參與學習:

        6. 你對生物科學專業課程的學習態度是怎樣的?( )

        A. 積極主動參與

        B. 得過且過,及格就行

        C. 不確定,心情好就愛學習

        D. 討厭學習,不管能不能及格

        7. 對于學好生物科學專業課程,你持哪方面的目的?( )

        A. 能使我將來找到好的工作

        B. 奉父母之命,不想父母失望

        C. 可以暫時在學校混時間

        D. 想學知識,想學技能,為以后繼續深造

        8. 當你遇到本專業學習上的困難時,你主要是怎么解決的?( )

        A. 自己獨立思考,找到解決方法

        B. 請老師或同學幫助

        C. 上網或圖書館找相關資料

        D. 懶得思考,等待別人找答案

        9. 你覺得下列哪些因素影響了你對本專業的學習態度?( )

        A. 本專業的考核力度不足

        B. 本專業理論知識學起來枯燥無味

        C. 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或教學方法

        D. 課程安排不合理,實用性差

        E. 實驗技能要求高,不易掌握

        10. 你認為自己主要是通過哪種途徑對生物專業的學科進行學習?( )

        A. 通過本學院開設的專業課程

        B. 通過閱讀除教材以外的相關書籍等資料自己進行學習

        C. 通過咨詢相關專業教師進行輔導學習

        D. 通過培訓班進行學習

        專業的興趣:

        11. 經過大學四年對本專業的學習,你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 )

        A. 比以前更有興趣

        B. 和原來一樣比較有興趣

        C. 無所謂,沒有感覺

        D. 感到很枯燥,是不得不學

        12. 你對生物科學專業哪類課程最感興趣?( )

        A. 專業主修課程 B. 專業選修課程

        C. 本專業實驗課程 D. 本專業社會實踐課程

        13. 你認為能使你對生物學科產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 )

        A. 因為生物科學專業的內容容易掌握

        B. 因為生物科學專業考研率高,就業形勢好

        C. 因為生物科學專業實驗多,實踐機會多

        D. 本專業的學習氛圍良好

        14. 你認為下列哪些因素能影響你對生物科學專業學習的學習興趣?( )

        A. 教師教學水平差,講得枯燥無味

        B. 課程安排不合理,種類多,實用性差

        C. 教學條件差,實驗設備缺乏

        D. 本專業實驗的教學模式

        E. 專業的就業壓力大

        15. 你覺得滿足以下哪些條件能引起你對生物科學專業學科的學習興趣或動機?( )

        A. 改變生物專業課程開設的時間及課時安排

        B. 改變生物專業任職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教學方法

        C. 改變生物專業教學的教學環境及模式

        D. 加強生物專業教學的實踐應用

        E. 加強生物專業的考核力度

        專業欣賞度:

        16. 你認為我院生物科學專業在學院的優勢在什么地方?( )

        A. 本專業考研率高,就業形勢好

        B. 教師水平高,師資力量雄厚

        C. 實踐設備先進能夠充分滿足學生需求

        D. 文化底蘊濃厚

        17. 在生物科學專業的課程的學習中,你認為本專業的教師類型是哪種?( )

        A. 生物學知識豐富,講課條理清楚,概念明確

        B. 將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

        C. 能組織學生在討論,調查與實驗中學習知識

        D. 以自我為中心,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

        18. 你認為生物專業哪部分學習內容最重要?( )

        A. 本專業實驗技能 B. 本專業理論知識

        C. 實踐教學技能 D. 選修內容

        19. 你認為本專業的實驗方式是哪種?( )

        A. 按照教師的樣子或書上的樣子做

        B. 教師提出問題,按照教師提供的方法自己做

        C. 教師提供實驗條件,自己設計實驗自己做

        D. 其他方式

        20. 你主要通過什么途徑來對本專業進行了解?( )

        A. 學校網站 B. 老師或朋友

        C. 自己學習過程中了解 D. 社會實踐進行了解

        學習專業后的個人價值:

        21. 你覺得生物科學專業培養了你哪方面的能力?( )

        A. 師范生的素質與技能

        B. 科研創新能力

        C. 社會交際能力

        D. 學生的就業能力

        22. 通過四年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習與了解,你覺得收獲了什么?( )

        A. 增加了對生活常識的了解

        B. 養成了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態度

        C. 學到了新的生物知識

        D. 交到了新的朋友

        23. 你認為我院生物科學專業畢業生的優勢在什么地方?( )

        A. 科研創新精神

        B. 專業的考研率以及就業形勢

        C. 師范生的素質與技能

        D. 較強的專業知識儲備

        24. 你認為學習本專業后能為社會做什么貢獻?( )

        A. 能成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

        B. 成為科學研究工作者

        C. 實驗員

        D. 平平淡淡沒有什么作為

        25. 你對大學生物專業的這段學習經歷評價一下( )

        A. 只是一段經歷而已

        C. 我會銘記這段經歷并將收獲體現在日后工作中

        B. 它影響了我的一生

        D. 平平淡淡毫無波瀾

        參考文獻:

        [1] 胡仔英.論生物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投入[J].河南教育,2006,7(2):111-115.

        第2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生物科學專業 分流模塊式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019-02

        生物科學專業基本定位屬于教學研究型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中,必須適合社會對人才知識面寬、應變能力強、開拓能力強、具備多種素質特征的要求,培養的人才既要具有共性,又要有個性,具有較強的知識基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通化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專業正是秉承了這樣的人才培養理念,在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中,充分利用教學與地方資源結合,得到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一、分流模塊式人才培養的內涵

        分流原指河流分道而流,用在人才培養概念里,主要是指同專業不同的培養方向。模塊是指為培養人才設置的載體。分流模塊式人才培養是利用不同載體對人才進行培養后,選擇不同培養方向進行分流培養。生物科學專業的模塊是根據其專業特色而設置的,以科技活動小組的形式而呈現,是以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為目的的,選擇考研和就業兩個方向進行分流培養,而形成的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分流模塊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生物科學專業以植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兩個學科為重點研究方向,主要圍繞長白山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展開研究,以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為目標,實現了科研成果的轉化。為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注重理論教學與科研開發并重,強化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推動生命科學的創新與創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培養實踐性應用型人才。

        因材施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內涵的有效方式。以生為本是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信條,而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生物科學專業培養人才的基本目標。

        因此,建設生物科學專業分流模塊式人才培養實踐基地和實踐平臺,是因材施教的載體,是本專業積極探索生物科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之路。基地堅持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辯證統一,注重素質教育,重視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利用基地采用分流模塊式的培養方法,依照學生的稟賦、潛能和興趣分流到實踐人才培養模塊進行分流培養。實施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生自主選擇方向的學生發展模式,即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和今后的發展,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到不同模塊基地進行實訓,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的能力和潛力。

        三、模塊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以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為運作主體,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的興趣和就業需要,因材施教,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生物科學專業長期致力于培養中等教育生物師資,具有成熟的教育經驗。利用生物科學專業的優勢,依托長白山資源特色,為學生配備導師給予技術和技能指導,設置從教技能培養、長白山珍稀瀕危植物組培與快繁、藥用植物栽培與繁育、經濟動物飼養、花卉培育與欣賞、食用菌栽培六個模塊。

        1.從教技能培養模塊

        針對生物科W專業學生,采取常規訓練(大一、大二學生)與重點培訓(大三學生)相結合、分組訓練和教師階段性點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試講、觀摩、點評、比賽等手段來提高學生從教技能。在生物學教學論課程的基礎上,組織“三尺講臺不是夢”從教技能大賽、生物繪圖比賽、演講比賽、三筆字競賽等活動,使學生的從教能力得到了展示和鍛煉。通過訓練,學生無論在講課技巧上還是心理素質上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特別是為參加教育實習的學生能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奠定了基礎。

        2.長白山珍稀瀕危植物組培和快繁模塊

        充分發揮學校坐落在長白山區的地域優勢,在植物組織培養課程的基礎上,利用實踐基地和組織培養實驗室,進行長白山珍稀瀕危植物紅豆杉、朝鮮崖柏、牛皮杜鵑、短梗杜鵑等植物的組培和快繁。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相關科研項目,以第一作者,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思想和能力。在實踐過程中,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了解長白山瀕危植物的組培快繁技術和生長習性。

        3.藥用植物栽培與繁育模塊

        通化市是著名的醫藥城,諸多藥廠尤其重視從事中藥材的開發和利用的人才。藥用植物的栽培與繁育是開發和利用的基礎,是生物科學專業的植物學方向的優勢。特開設了長白山藥用植物栽培技術特色課程,學生以此課程學習為基礎,建立桔梗、刺五加、大株紅景天、苦碟子等藥用植物的育苗基地,開展遼本的無性繁殖實驗、苦碟子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的研究和穿龍薯蕷物候期調查、種子生物學特性及品種特性研究等,不僅培養學生從事田間調查、田間管理的能力,而且對學生未來就業開辟了新路徑。

        4.經濟動物飼養模塊

        經濟動物飼養是以動物學課程體系為基礎,培養學生養殖的實訓技能。開展蟾蜍、生態雞等經濟動物養殖,研究人工養殖技術,便于學生畢業后進行自主創業,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重要經濟動物的飼養技術和管理方法,為本地區特種經濟動物的發展培養技術人才。同時蟾蜍、生態雞等用于學生實驗課的教學,節省了實驗經費。

        5.花卉培育與欣賞模塊

        充分利用實踐基地智能日光溫室中已經栽培了鳳梨科、紅掌、一品紅和蝴蝶蘭等觀賞花卉,并陸續引進新品種,利用組培技術來摸索一些珍稀花卉品種的繁殖方法,并且掌握一些名花的栽培技術。以植物學和花卉園藝栽培學課程為基礎,培養學生培育花卉、鑒賞花卉的能力,為今后學生在花卉的生產、管理、科研和鑒賞等方面打下基礎。

        第3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實驗;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實踐周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8)12-0268-03

        生物科學是21世紀的領先學科,大多數高校都設有生物科學學科,該學科的基本理論是在實驗基礎上建構起來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而作為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分子生物學實驗》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學科,涵蓋生物學、醫學、農學乃至藥學,是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必備研究技能。分子生物學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通過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來闡明各種生命現象的本質。《分子生物學實驗》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融技術前沿性、創新性、挑戰性于一體的大型專業實驗課程,是學生直接接受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能和前沿技術訓練,培養學生科研技能、科研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研究素質。《分子生物學實驗》是生物科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能力實踐課,為必修課程。為了使生物科學專業人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長江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在很早就開展了《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內容也隨著學科發展不斷進行改進,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以及硬件設施的不斷改進,傳統的《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產生了不少問題急需解決。為此,本文以長江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為例,針對《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根據學生培養目標和課時要求,對高校《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將課程教學改為實踐教學周,以提高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增強師范生的綜合素質。

        一、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實踐周教學特色

        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特色。分子生物實驗技術自開設以來,成為當今研究生命科學各學科和醫學領域中重要的研究工具,緊跟科學前沿,在分子生物學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使生物科學專業人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我校生物科學專業在很早就開展了“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內容也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而進行創新與改革。實驗內容從起初的幾個相互獨立的簡單實驗項目,逐步演變成綜合性分子生物學實驗。目前的課程內容是依據遺傳信息傳遞的規律及教師的科研內容進行設置,并進一步整合成為系統的綜合性實驗,實驗內容包括基因克隆、遺傳多樣性檢測、分子標記、DNA指紋圖譜構建、基因功能驗證等實驗項目。因此課程實驗所需儀器比較昂貴,實驗周期也相對較長。通過本課程實驗教學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核酸物質的提取、分離、純化與鑒定、電泳技術、引物設計、PCR擴增、分子標記、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獨立實驗能力或職業技能。強化學生創新思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分子生物學領域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在分子生物學領域綜合運用實驗技能或職業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現象和生物學規律,能夠對學生的畢業課題研究設計和今后的科研生涯提供極大的幫助,為今后從事相關專業的研究、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實驗條件差,實驗經費不足

        由于《分子生物學實驗》相關儀器和藥品都較昂貴,儀器設備往往有限。而經費是限制《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的重要因素,缺乏經費直接導致設備套數、藥品、耗材數量不足,學生動手機會減少。上課人數較多,但儀器設備等有限,必定影響預期的實驗教學效果,如多組學生共用一套移液器,有的學生上完《分子生物學實驗》,連移液器都不能正確使用。另外,由于缺乏計算機機房,《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生物信息學方面的實驗無法開展。

        (二)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傳統的教學老師講原理和步驟,學生按老師指導進行操作,學生思考和主動參與的過程就被省略了,動手完全與動腦脫節。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不經思考地完成實驗根本談不上能力的培養。另外,實驗室缺乏多媒體設備,許多教學圖片及視頻無法展示。由于被動參與實驗、為了混學分或對分子生物學較陌生,多數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在一旁觀看別人操作自己根本就不動手,最后照抄別人的實驗結果。

        (三)實驗教學安排、管理不合理

        一是,課時安排少,隨著課程改革及新培養方案的實施,長江師范學院《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只有18個學時,如此少的課時要學生學習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給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二是,《分子生物學實驗》項目所需實驗時間較長,有時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待,如PCR擴增,需要3—4小時,而許多實驗可以連續做完。傳統《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按周和學時劃分實驗,使實驗連貫性差,學生在實驗中不知道做的實驗有什么用。而老師為了在規定時間或更短時間完成實驗,往往選擇簡單的實驗,或一些實驗過程老師只向學生進行講解,不要求學生進行操作,學生不參與實驗的全部過程,導致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是,實驗分組不合理,一般4—5個人一組共同完成一個實驗,而實驗儀器相對較少,有些儀器或實驗只有部分同學進行操作,其他學生只能觀望,嚴重影響實驗的效果。

        (四)課程考核單一

        教師對實驗教學要求較低,考核方式一般是通過學生的平時成績結合期末實驗理論及操作考試進行考核。其中,平時成績包括:驗預習報告、原始記錄和實驗態度;實驗技能;實驗報告。各部分成績的比例如下:實驗預習報告、原始記錄、實驗態度和實驗技能占20%,實驗報告占40%,實驗理論及操作考試占40%。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不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靠抄取他人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臨時反復操作儀器和背誦實驗原理,一樣可以取得較好的實驗成績,使實驗課程在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方面的作用有限。

        三、生物科學師范專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實踐周教學建設與改革

        (一)加強實驗室建設,增加實驗經費

        實驗室依托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作物遺傳育種實驗室、武陵山特色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以及武陵山片區綠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購置了大量分子生物學儀器設備,教學與科研共用相關儀器設備,以科研促進教學的提升,如購置50套移液器,保證上課時每位學生人手一套移液器。建立生物科學專用機房、在實驗室安裝多媒體設備,可以進行生物信息學相關實驗及實驗課多媒體教學。同時向學校申請《分子生物學實驗》實踐周專用經費,保證實驗相關藥品的購置。

        (二)多元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實驗教學以大組單位,每大組人數不超過30人,將學生分成1人1小組,獨立完成實驗內容。實驗教學采用實驗現場操作、多媒體課件教學、專題講座、專題討論及機房上機的方式。第一次上課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科幻電影或進行專題講座,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中等待的過程可以組織學生就大家關心的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討論,如轉基因及安全性、你能否接受克隆人和生物武器等。“任務驅動和問題導向”,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課前學習、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再通過課堂與教師交流,完成知識的內化。并且全天候開放實驗室,作為實驗教學的課外延伸,增加學生實驗訓練的機會,實驗結果不理想時,也有機會利用課外時間快速重做,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教學科研一體化,將教師最新的課題研究內容引入實驗教學。同時鼓勵部分優秀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分子生物學方面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科研項目。

        (三)實踐周教學,提升實驗的連貫性

        實驗教學改為實踐周,實驗共40個學時,在一周之內完成一個綜合性實驗,如“玉米rDNAITS序列克隆及分析”、“胭脂蘿卜花青素生物合成結構基因克隆”、“榨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SSR分子標記檢測”、“胭脂蘿卜新品種DNA指紋圖譜構建”、“胭脂蘿卜DFR基因過量表達效應分析”和“參與調控胭脂蘿卜花青素生物合成轉錄因子MYB的篩選”等來源于教師科研的實驗,提高實驗的連貫性和教學質量。每學期開學之前相關老師必須討論制定好詳細的分子生物學綜合實驗實踐周的實施方案。

        (四)加強教師指導和課程考核,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需要4—5名相關教師,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交叉進行相關教學。1人一個小組進行實驗,多環節評價學生實驗操作的過程,注重實驗基本操作能力的評價。考核內容包括實驗預習及原始記錄、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實驗態度和學術報告5個部分,其中實驗預習及原始記錄占10%,實驗操作占30%,實驗報告占30%,實驗結果占20%,學術報告占10%,實驗成績總分100分。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實驗過程的考核,能有效地保證教學的質量。

        四、結語

        第4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生物信息學 生物科學 實踐教學

        生物信息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性學科,綜合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技術試圖,從大量數據中尋找具有指導和開創性價值的依據,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有效的系統模擬和信息預測結果。目前,生物信息學在生物醫學、生物工程、植物學、動物學、生態學、遺傳學、制藥和高科技產業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和推動力。

        一、生物信息學在生物科學領域的作用

        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及其與周圍環境關系的科學。在分子生物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中,生物科學從傳統的個體及群體表征研究逐步演變為內在分子機制的研究,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不僅聚焦于生物個體的內在分子機制,同時還從大量的生物個體的基因數據中獲取和解析生命的本質和規律,并以此嘗試對生命過程進行干涉和改造。而在獲取、解析、干涉和改造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生物信息學。

        生物信息學是在生物科學領域各個學科發展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該學科在生物科學領域的應用極為廣泛。目前,植物基因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水稻、大豆、小麥等農作物的遺傳圖譜、基因序列、基因組注釋已公布于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生物信息數據庫中。利用生物信息學的相關方法和技術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和分析,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植物基因組的功能,指導后續的科學研究和生產應用。傳統的生物學分類方法已經鑒定及分類了成千上萬的物種,但是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和認知,越來越多的物種在遺傳進化上的分類依據較為模糊,而利用生物信息學結合傳統的分類學可以更好的研究生物類群間(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的異同性、親緣關系、遺傳進化過程和發展規律,這在當今的生物分類學中應用日趨廣泛。生物信息學還可以綜合利用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等學科對生態系統進行模擬和計算分析,探索物種間基因流動的本質,揭示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循環規律,從而為找到決定生態系統平衡和穩定的根本因素提供重要的依據,幫助生態系統平衡的恢復。此外,通過生物信息學技術構建遺傳工程菌,降解目標污染物的分子遺傳物質,從而達到催化目標污染物的降解,維護生態環境的空氣、水源、土地等質量,也是當今生態環境保護的新興研究方向。

        二、生物信息學的學科內容和課程要求

        生物信息學主要由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系統生物學、比較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等學科構成,主要涉及的內容有生物數據的收集、存檔、顯示和分析,體外預測、模擬基因及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對生物的遺傳基因圖譜進行分析處理,對大量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進行比對分析,確定進化地位等。從生物信息學的概念及其涉及的內容中可以明確生物信息學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多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較好地把握該課程。

        1.高等數學和統計學基礎

        生物信息學將數學和統計學作為主要的計算理論基礎,主要包括數學建模、統計方法、動態規劃方法、數據挖掘等方面。此外還包括隱馬爾科夫鏈模型(HMM)在序列識別上的應用,蛋白質空間結構預測的最優理論,DNA超螺旋結構的拓撲學,遺傳密碼和DNA序列的對稱性方面的群論等。因此,在生物信息學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具備數學及統計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知識,能夠利用牛頓迭代法、線性方程回歸分析、矩陣求擬、最小二乘法等進行數學建模和計算,從而對基因和蛋白質序列進行比對、進化分析和繪制遺傳圖譜等。

        2.生物科學基礎

        生物信息學包含的生物類學科有,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基礎學科,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生物技術等應用學科。根據其課程特點,學生在學習生物信息學課程前需要學習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基本生物學課程,對于基因序列、蛋白質序列、啟動子、非編碼區等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同時需要對一些重要的生物學數據庫有一定的了解,如美國基因數據庫(GeneBank)、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數據庫(Embl)和日本核酸數據庫(DDBJ)等。此外,要求學生能夠利用生物學數據庫查找基因序列、蛋白質序列、基因及蛋白質結構模型,能夠讀懂數據庫中基因和蛋白質的信息注釋,能夠計算蛋白質序列的分子量和等電點,能夠為擴增特定的基因片段設計引物,能夠對特定物種進行系統發育分析等。

        3.計算機科學基礎

        計算機是生物信息學的主要輔助工具,利用生物信息學研究生物系統的過程需要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對大量的生物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這主要包括對數據信息進行搜索(收集和篩選)、處理(編輯、整理、管理和顯示)及利用(計算、模擬)。所以,學生在學習生物信息學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信息學軟件,如BLAST和FASTA序列比對分析軟件,Oligo和Primer引物設計軟件,VectorNTI、DNASTAR、DNASIS等綜合分析軟件。此外,學生還需要學習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計算機語言,如正則表達式、Unix shell腳本語言和Perl語言。

        利用生物信息學在處理和分析海量生物數據的過程中,計算機軟硬件資源需要配合處理分析軟件的運行,因此要求計算機操作系統使用Unix和Linux操作系統,這些操作系統需要大量的操作命令進行輸入執行過程,對于經常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的學生來說是一個較難跨越的障礙。

        三、生物信息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的生物信息學教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課堂式的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狹窄,通常是介紹性、科普性的課程,甚至作為公選課程。少數高校開展生物信息學的實踐課程教學,但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和專業相適應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而開放性實驗更無從談起。

        1.教學模式固定單一

        生物信息學在內容層面涵蓋諸多學科領域,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把生物信息學作為一門孤立的課程,這導致教師需要將大多數課程內容壓縮到一門課程進行教學,在有限的教學時數下灌輸大量內容,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教學質量。再者,大多數高校僅開展生物信息學的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過程,造成生物信息學理論與實踐內容的脫節,使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難以深入理解和吸收,無法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后續的工作和學習中,最終未能體現出該門課程的價值。

        2.教師專業背景薄弱

        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生物信息學的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數學、生物學和計算機科學背景。然而,目前從事生物信息學教學的教師即便具備深厚的生物學背景,但是多數教師在數學和計算機方面較為薄弱,并不具備完整的生物信息學知識體系,對生物信息學發展趨勢也了解不多。在師資缺乏的情況下,院系開設生物信息學課程,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僅僅在教學中進行介紹性的講解,在課程考查方式上通過小論文、綜述和課外活動等方式完成該課程的學習。因此,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均無法實現該課程大綱的要求,從而影響學生對生物信息學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生物信息學的實踐操作能力更無從談起。

        3.實踐教學薄弱,專業教材缺乏

        生物信息學實踐課需要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用計算機學習NCBI數據庫的檢索與使用、序列比對分析軟件的應用、蛋白質空間結構圖視軟件的應用、序列拼接軟件的應用等。但是目前,大多數高校開設的生物信息學課程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課時非常少或者為零,學生對于生物信息學課程的學習僅僅通過教材上抽象的文字描述進行理解和掌握,這導致學生在理論課中學到的知識無法在實踐課中進行驗證或操作,嚴重影響了生物信息學的教學質量,也偏離了教學大綱中強調的重在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目標。

        另外,目前還沒有適用于生物科學專業的生物信息學教材。國內各大高校使用的教材多為國外教材的影印版或者中文翻譯版本,這些教材偏重介紹生物信息學的理論和方法,涉及的實踐內容較少,學生需要具有較高的相關知識才能接受和使用這些教材。因此,部分高校在生物信息學教學過程中往往使用自家編寫的簡化教材,從而造成生物信息學教學內容不統一,教學大綱混亂等情況。

        4.實踐課程經費不足,實踐教學環境落后

        當今,許多發達國家都很重視生物信息學的教學和研究,積極開展各種生物信息資源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培養大量生物信息學人才,為整個生物學的理論研究及其相關產業創新(主要是醫藥和農業)提供指導和支撐。國內對生物信息學的關注和認識起步較晚,其發展落后于國際發達國家。國家和高校對生物信息學的教學和科研資金投入力度不大,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生物信息學的實踐教學條件得不到保障,比如大多數高校的生物科學專業沒有相應的計算機實訓室,配套軟件也相對匱乏,落后于國際發展水平。

        四、生物信息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

        1.修改理論和實踐教學大綱,編寫適用的實踐教材

        根據當今生物信息學的發展方向,制定和修改理論教學大綱,除了引物設計、基因和蛋白質序列比對、基因和蛋白質結構功能預測等基本內容外,還需添加系統進化樹分析、聚類分析、蛋白質互作網絡譜圖等較為綜合的內容。另外,增加實踐教學課程比例,充實實踐教學內容,結合理論教學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適當提供科研環境,鼓勵開展開放性實驗。

        目前國內并沒有系統的、專業的生物信息學實踐教材,因此針對高校生物科學專業方向的特點,聯合多學科領域(數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編寫相應的生物信息學實踐教材,在制定、修改實踐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淺入深,多設實例和相關練習,使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和掌握生物信息學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更多的生物信息學工具。

        2.緊密聯系科研、基于實踐問題開展教學

        通過實踐教學把生物信息學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起來,能夠促進教學與科研的共同發展。在緊密聯系科研的過程中,采用基于問題的教學(PBL)方法,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和訓練學生把所學的生物信息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各種生物科學領域的科研活動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從而促進教學與科研的雙重發展。例如,在生物信息學實踐教學中多加入生產和科研中遇到的經典實例,鼓勵學生利用相關的生物信息學軟件及相關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問題。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利用自己熟悉的、合適的生物信息學軟件和相關知識開展課題研究。此外,專業教師在指導學生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還可以發現理論和實踐教學的不足,不斷的完善生物信息學理論和實踐課程大綱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3.開展多學科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

        生物信息學屬交叉學科,包含了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使生物信息學教學達到教學的目標,該課程教學需要采用多學科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

        多學科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是指聯合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生物信息學涉及到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基礎性、鋪墊性教學。比如,在高等數學和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針對生物信息學的需求,適當增加數學建模、統計方法、動態規劃方法、數據挖掘等方面的基礎內容,同時,開設實例實踐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隱馬爾科夫鏈模型,牛頓迭代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的應用原理和規則;在生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上,尤其是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結合生物信息學涉及的引物設計、序列比對分析、基因及蛋白質結構功能預測等方面開展相應的設計性、綜合性、開放性實驗項目,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信息學原理及軟件的應用;在計算機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生物信息學的需求,開設正則表達式、Perl語言、R語言等課程學習,以及增加Linux和Unix操作系統課程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生物信息學前打好堅實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信息學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開設時間和順序需要有一定的探索和評估,對于開設該課程的時間把握是開展多學科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的關鍵因素。過早開設生物信息學則會導致學生在不具備相應學科基礎的條件下跨越式的接觸生物信息學,無法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過晚開設則會使學生學習了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后,由于課程銜接不緊,導致在學習生物信息學時出現理解滯后和無法適應的現象。因此,針對不同專業和學科的特點,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統籌安排,使生物信息學和其他相關學科課程有很好的銜接和過渡,以確保和提高生物信息學的教學質量。

        五、結語

        生物信息學是現代基因組學時代的開闊者,也是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的工具和載體。針對生物信息學的特點,高校生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軟硬件等需進行一定的改革,將多學科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運用到生物信息學的教學實踐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將更好的提升學生科研、應用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郝柏林,張淑譽.生物信息學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10.

        [2]GUYD, NOELE, MIKEA. Using bioinformatics to analyse germplasm collections [J]. Springer Netherlands,2004.39-54.

        [3]王春華,謝小保,曾海燕.深圳市空氣微生物污染狀況監測分析[J].微生物學雜志,2008,28(4):93-97.

        [4]張菁晶,馮晶,朱英國.全基因組預測目標基因的新方法及其應用.遺傳,2006, 28(10):1299-1305.

        [5]周海延.隱馬爾科夫過程在生物信息學中的應用.生命科學研究,2002, 6(3):204-210.

        第5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會計學

        【偽裝面具】會計是一種每天都和錢、數字打交道的職業,所以會計學屬于經濟學,每天學的是關于計算的課程。

        【真實面目】會計學并不是經濟學,而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以后拿的學位是管理學學位,而不是經濟學學位。會計學是在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用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會計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審計學等都是主干學科。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需要保持清晰的頭腦以及對數字的敏感性。而學生畢業后,必須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和國際會計慣例。

        【推薦院校】龍頭院校:廈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實力院校:天津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廣東財經大學、云南財經大學、蘭州理工大學、河北經貿大學、金陵科技學院等。

        【就業小貼士】目前來說,會計學專業最好的就業方向還是注冊會計師。每年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的報名人數都保持在60萬人左右,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需要的注冊會計師人數約為35萬人,甚至更多,可見會計學是一個很有前途,但也是很具有挑戰性的專業。

        醫學影像工程

        【偽裝面具】專業的名字里面有“醫學”兩個字了,所以這是一個醫學類專業。

        【真實面目】該專業確實與醫學類專業有著一定的關系,但它卻是實實在在的電氣信息類專業。學生畢業后授予的不是醫學學位,而是工學學位。醫學影像工程專業是一個集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以及醫學科學于一體的交叉學科,具有鮮明的醫、工結合,以工為主的特點。

        該專業的學生主要學學物理、電路分析、程序設計、醫學圖像處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生理學、病理學等課程。主要培養能從事X線機、數字化X線機成像裝置、磁共振成像裝置、超聲成像設備等醫學影像設備的研制和技術支持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工程技術人才。所以當你想學醫,發現臨床醫學等專業是當下比較熱門的專業,要求的分數很高,所以就選擇了和醫學沾邊了的專業――醫學影像工程,那你可以說得上是“誤入歧途”。

        【推薦院校】龍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南昌大學、東南大學等;實力院校:蘇州大學、新疆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青海大學、蘭州大學、石河子大學、三峽大學等。

        【就業小貼士】畢業后能夠從事醫學影像設備研究、科技開發、運行管理、經營銷售和提高影像設備診斷技能方面的工作。醫院會設有影像醫學中心、影像醫學部或影像醫學科,設置相關的儀器設備,并編制有專門的護理師、放射技師以及醫師,負責儀器設備的操作、影像的解釋與診斷,這些工作與放射科負責放射治療有所不同。

        生物醫學工程

        【偽裝面具】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屬于生物科學類專業,主要研究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如果不是生物類的專業,就是屬于醫學專業,是生物和醫學的交叉學科。

        【真實面目】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和醫學、生物科學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問題。所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并不屬于生物科學類,也不屬于醫學類,而是屬于電氣信息類,畢業后授予工學學位。

        生物醫學工程總體來說有三個大方向:儀器、圖像、材料。可以說,生物醫學工程是綜合生物學、醫學和工程學的理論和方法而發展起來的新興邊緣學科,是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主要課程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技術、數據庫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二次開發、程序語言相關課程等。

        【推薦院校】龍頭學校:中山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東北大學等;實力院校:天津工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南方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咸寧學院、廣西醫科大學等。

        【就業小貼士】一般來說,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同學本科畢業后有幾個方向:讀研究生繼續深造,如果想在這一領域搞科研,或有更深入的發展就要繼續深造,撇開別的不說,進大學和科研所的門檻基本都是博士,本科階段的學習只是個基礎;進入國家醫療器械司及各級醫療器械檢測所;進入各級醫院的醫學工程處、設備處、信息中心以及醫學影像科;去各大跨國以及國內醫療器械企業。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偽裝面具】該專業主要研究的是地下建筑,就業同樣也是往地下建筑這方面發展。

        第6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關鍵詞:生物科學 遺傳學 教學內容 重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20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現代生命科學教學中最重要的主干課程之一,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學等相關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現今,遺傳學正以極快的速度向前發展,并不斷滲透到其它生物、醫學學科,這使得原本在遺傳學中講授的內容也同時出現在其他課程的教學內容中。這種現象反映了遺傳學在生命科學中的核心地位,也凸顯了高校遺傳學教學所面臨的教學內容重復問題。事實上,為體現一門課程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先進性,在編寫教材時,學科之間有關內容的相互滲透、交叉以至重復是不可避免的。但相同的內容在多門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反復出現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浪費寶貴的課時,使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本文將對該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對策供同行討論。

        1 遺傳學與其它課程教學內容重復的具體表現

        目前,我國各大專院校生物、醫藥、農林等專業均開設有遺傳學。雖然不同專業的教學重點有所不同,但核心內容相對統一。遺傳學是筆者所在學院生物科學等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必修課,這門課的任務是:引導學生牢固掌握遺傳學最重要的基本原理,熟悉各分支學科的主要理論與研究方法,了解遺傳學的重大理論與技術進展,熟悉遺傳學研究技術與實驗裝備,為學生畢業后在本學科以及相關學科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遺傳學外,我院還為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開設有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專業必修課。我們選用的遺傳學教材的內容基本上涵蓋了遺傳學的各個發展階段,其中,遺傳物質的細胞學和分子基礎、染色體的結構變異、基因突變與DNA損傷修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等章節[1]與上述幾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分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交叉(表1),有的甚至是其它課程的重點內容。尤以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這兩門課的教學內容與遺傳學的相似度最高,這三門課幾乎都重復著共同的遺傳學問題――遺傳物質的結構、復制、轉錄、翻譯、調控、突變、重組等。另外,我院生物科學專業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的開課時間與遺傳學相同,這使得遺傳學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更加突出。

        表1 遺傳學教學內容在其它課程中的分布

        2 問題的根源

        其它課程的教學內容與遺傳學出現重復并不是偶然的,這種局面的形成與遺傳學自身的發展特點及其學科內涵有很大的關系。

        遺傳學的研究進程按照不同歷史時期的學術水平和工作特點,大體上可劃分為經典遺傳學、生化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學、基因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等數個既彼此相對獨立又前后互相交融的不同發展階段[2]。如果以半個多世紀前Watson和Crick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為界,也可以簡單的將整個遺傳學的發展過程劃分為經典遺傳學(classical genetics)和分子遺傳學(molecular genetics)兩大階段:經典遺傳學以孟德爾遺傳學為基礎,主要研究性狀在系譜中的傳遞,即基因在親代和子代之間的傳遞問題;分子遺傳學則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機制的遺傳學分支,主要研究基因的本質、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的變化等問題。

        在整個遺傳學的發展史上,分子遺傳學的地位無疑是相當重要的。它的興起使遺傳學的面貌煥然一新,既系統地繼承和發展了經典遺傳學和生化遺傳學的研究脈絡,又全面地影響并滲透到后繼學科的各個領域。從內容上來看,分子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學科界限十分模糊。通過對上述課程教學內容的分析我們也不難發現,那些重復的內容有相當一部分是分子遺傳學范疇的。另外,由于生化遺傳學和早期的分子遺傳學研究都以微生物為材料,因此遺傳學與微生物學、生物化學之間必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基因工程學、基因組學本身就是現代遺傳學的分支學科,它們成為生物科學專業的必修課或進入課堂教學是高校課程設置不斷細化和專業化的結果,也難免會與同時開設的遺傳學存在教學內容上的重疊。

        3 解決教學內容重復問題的對策

        教學內容重復無疑會影響教學效果。我們通過實踐發現,從授課內容本身、教師和學生、以及教學方法等環節入手,能夠有效地避免重復對教學帶來的不利影響。

        3.1 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近些年來,同行們在遺傳學教學內容的調整上作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索。常見的做法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及理論專長跳躍式地分割講授,或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教學內容做出取舍,甚至有人提出只講經典遺傳學而放棄分子遺傳學。上述做法并不能有效地解決遺傳學的教學內容重復問題,相反會造成教學不成體系的局面,對“教”和“學”都很不利[3];而如果無視教學內容重復的存在,貪多求全、面面俱到,對所有內容蜻蜓點水般逐一講解,又無法實現大學遺傳學教學深度和難度的提升。

        我們認為,對遺傳學教學內容進行刪減是必要的,但必須遵循遺傳學的發展歷史和保持其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不能大刀闊斧整章刪除,而應在重復章節內部進行微調,具體做法包括:精簡繁雜冗長的內容,下放學生能看懂的內容(自學),突出基礎性、應用性的內容,增加前瞻性的內容等。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遺傳學理論修養,準確把握各章節特別是重復內容在整個遺傳學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做好教學內容的層次劃分,根據層次選擇不同的授課側重點。

        3.2 加強授課教師之間以及師生間的協調溝通

        教學內容重復已成為遺傳學等課程授課教師的共識,對各自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無疑成了最簡單、最常用的一種解決方法。但如果大家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對同樣的內容都作了刪除,重復的內容反而會變成被遺忘的內容。因此,積極促成遺傳學與其他相關課程任課教師間的溝通十分必要。

        我們認為,集體備課是教師之間進行相互溝通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這種方式,相關課程的教學人員能夠坐下來共同研究教學內容,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協調、統籌各自的授課章節,明確重復內容的教學分工,制訂滿足包括遺傳學在內的多門課程教學需要的授課計劃,做到各有側重而又不失體系的完整性。這不僅可避免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低級重復,還能保證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有助于學生順利地掌握所有課程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還應當加強授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課內外交流。如:教師可在開課前召開師生座談會,了解所教班級學生對重復內容的掌握情況;開課后則根據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方案。

        3.3 優選教學方法

        為了保持遺傳學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所謂的重復內容不但不可不講,而且還要下功夫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或方法來講。對于在其他課程已深入學過而在遺傳學中只需一般了解的內容,通過簡單的問答引導學生回顧這部分內容即可;對于對遺傳學新知識點有重要鋪墊作用的其他課程的基礎性知識,可采取布置學生課前或課中自學、再集中小結的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復習之,還要注意從遺傳學的角度闡明同一知識點,突出遺傳學的學科特色;對于其他課程僅略有涉及但在遺傳學中須進一步加深了解的內容,宜先勾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點滴回憶,同時指出學生現有知識的不足,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然后順理成章地講下去,在學生的高度關注中完成該知識點在遺傳學中的深入講授;對于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重復內容,則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其講好講透,如:減數分裂在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的教材中均有詳細的描述,屬于重復的教學內容,但卻是理解遺傳的連鎖交換和重組的一把鑰匙;在整個遺傳學的教學過程中,應反復多次向學生強調和提及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行為,將這部分知識遷移和滲透整合進連鎖遺傳分析、真核生物遺傳分析、細菌和病毒的遺傳分析等多個章節,使枯燥難懂的遺傳學分析過程變得易于理解,讓重復的內容為新的知識點和教學難點服務。

        此外,遺傳學與其他課程之間還可以開展合作教學。如:我們嘗試將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這兩門專業基礎課的實驗課合二為一,以綜合性大實驗的形式開設,從而將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關聯起來,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這兩門課程,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整合,提高了教學效率,較好地化解了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

        4 結語

        遺傳學與多門課程教學內容的重復是客觀存在的,隨著生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化程度的提高,這種局面將變得愈來愈突出。因此,調整遺傳學教學內容勢在必行。但無論進行怎樣的調整,都必須遵循遺傳學的發展歷史、保持基礎遺傳學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作為遺傳學的授課教師,既要關心遺傳學研究的最新動態,又要加強對遺傳學理論體系的整體把握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合理有效地解決遺傳學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從而節約教學資源,提高專業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戴灼華,王亞馥,粟翼玟.遺傳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吳乃虎.基因工程原理[M].科學出版社,1998.

        [3]程焉平,劉春明,王洪振.尊重教學規律,保持遺傳學教學的系統性[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2-84.

        作者簡介:袁茵(1981-),女,河南開封人,研究生,講師,從事遺傳學教學工作,廣東藥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陸幸妍,廣東藥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

        第7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一、目前植物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未落到實處。

        目前,在植物學教學中,一般采用先理論后實驗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2]。以課堂為陣地,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學計劃為指導,重視了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注重課時計劃的完成。實驗教學則依附于理論教學,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缺乏統籌安排,兩者的目標和分工也不明確,既有重復,又有脫節、遺漏的現象。有的實驗內容過于簡單、粗糙,驗證性實驗的比重偏多,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尚未開設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的實驗。實驗方法一般以“灌入式”為主,每次實驗都有統一的實驗指導,統一的操作方法,統一的模式和要求。這種機械的操作和模仿,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對做過的實驗印象不深,實驗的收效甚微,難以提高學生的能力。[3]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指導性文件中,對實驗教學部分如何培養能力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和培養措施,專業教學計劃中也沒有充分反映出來,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未能落實到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去。

        2.植物標本室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系統完整的標本,無論對教學、科研,以及資源調查、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標本室作為植物標本的采集、制作、鑒定、分類單位,應該在培養學生的標本采集、制作、鑒定、分類能力,及野生植物開發利用能力、資源調查、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作用。但是目前我們的植物標本室,僅為教學提供部分植物標本,只發揮了標本貯藏室的作用。

        3.植物學教學沒有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

        地方政府根據本地特色制定相應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這就需要很多各具特色的專業人才。植物學課程教學本來較容易體現地方特色,擴大學生在地方特色植物和經濟、藥用植物方面的知識,通過強化植物學野外實習,增強學生在植物資源調查、保護、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人才。但目前培養的學生,在植物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動手能力等方面根本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對具有植物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能力人才的需求。

        4.植物學教學內容沒有反映出學科發展的趨勢

        21世紀植物科學發展的趨勢將突出地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4]:一是不僅植物科學的各個分支學科間相互滲透與交叉,學科間的界限逐漸淡化,而且植物科學與化學、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各門類,乃至社會科學的相互交流、學習,在技術、觀念、思維上都得到新啟發,大大促進了植物科學的發展。二是與應用有關的植物科學領域發展迅速,植物科學的研究將會更加密切地與解決人類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實際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三是分子生物學帶動了植物科學的發展,而目前植物學教材未能反映出上述學科發展趨勢。

        二、植物學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原則

        現代課程理論認為,無論何種模式的課程,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的設計、課程的實施、管理和評價,都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分科與綜合、統一與多樣、選修與必修、學科內與學科外的關系。植物學課程體系設置及教學改革在處理這些關系時,應堅持“四個統一”的原則。[5]

        1.分科與綜合的統一

        植物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這是分科教學的基礎。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植物學作為一門學科,有它自己獨立的研究領域、研究對象,它需要獨特的研究方法對它進行研究,這是植物學與其他學科分科的基礎。二是植物學科內部也發生著學科分化,產生了許多分支學科,如果不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則很難掌握植物學的全貌。另外,不同專業對植物學知識的需求和依賴是有區別的,生物工程專業植物學課程不同于生物科學、生物教育以及植物生產類專業。但同時,由于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愈益明顯,體現著綜合化的發展趨勢,科學技術上的許多重大突破,得益于交叉科學的發展。因此,植物學課程改革和教學也應體現這種趨勢。

        2.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對國家的課程開發而言,要制定課程的統一標準,在課程標準指導下,實現教材多樣化。在課程管理上,國家允許學校在一定范圍內開發課程。對學校來說,實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就是一方面保證國家課程標準的有效實行,一方面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發適合當地條件的課程,因地制宜地搞好教學。在植物學科上這個特點更為突出,全國各地的植被特點、生態環境多種多樣。因此,全國統編的植物學教材不可能適應全國各院校的教學需要,所以,編寫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的植物學教材,是植物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3.選修與必修的統一

        必修課是某學科所必需掌握的基本內容,而選修課是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滿足學生多方面興趣或在某一方面深入學習的需要而開設的。目前,植物學在課程設置上基本都是必修課,執行國家統一的課程標準,與當地的生產、生活聯系不緊密,學生普遍感到植物學枯燥,因此,適當開設一些學生喜歡的選修課或講座,兼顧學術性與趣味性,不僅可以解決植物學課時緊張的矛盾,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植物學的興趣。

        4.學科內與學科外的統一

        長期以來,人們只注重學科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意義,而忽視學科課程以外的活動等的教育意義。植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真正學好植物學,課堂學習只是一部分,教學實習和經常地用植物學知識觀察周圍的植物生態環境對于掌握植物學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植物學課程及教學改革要在搞好學科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設計、組織好教學實習,培養學生觀察周圍植物生態環境的方法和習慣。

        三、植物學課程體系改革的幾點設想

        1.根據專業構建植物學課程體系

        我院生命科學系目前有生物工程、生物科學和園林三個專業,但隨著學校的發展,生命科學系擬申報新的專業。因此,在植物學課程體系改革規劃上應有前瞻性。將原有的單一植物學教學,拓展為兩個類別的教學內容,既能使各專業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植物學知識,又照顧不同專業的特點。兩個類別的植物學課程分別為:專業基礎課類的開設《植物學》、《植物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專業課類的開設《植物分類學》、《園林植物學》、《藥用植物學》等。涉及的專業有生物工程、園林、生物科學、生物制藥等四個專業。隨著專業的增加,只需增開專業課。這其中,以生物科學的本科生的《植物學》課程為主干,建立理論課與實驗課兩個教學系列,將原有的植物學課程劃分為植物學和植物學實驗兩門課。植物實驗課單列,并且將每次課2學時改為3~4學時連續進行,提高實驗課質量。

        2.增設選修課和專題講座

        由于課時的限制,植物學的許多內容不可能都進入必修課內容,因此,還需開設一定數量的選修課,選修課的開設應根據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學科發展,以確保選修課的整體水平;二是根據學生的興趣,以達到滿足個性化培養的要求。但兩者應有機結合。

        3.加強教材建設,貫徹課程改革思想。

        教材是課程的載體,課程改革的思想要在教材上有所體現。長期以來,我們的植物學課程教材都是使用華東師范大學陸時萬等主編的《植物學》。該教材的優點是涉及面廣,內容豐富。但由于我國國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大,東西南北的植物種類均有極大差別,因此使用全國統編教材,針對性不強,實用性欠佳。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學改革實踐中編寫適合本地區情況的教材及實驗指導用書。

        4.建立植物學野外實習基地

        植物學野外實習是植物學理論知識與自然界密切結合的重要手段。通過野外實習教學,使學生學習本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應用植物學知識完成調查研究任務。選擇一個良好的實習基地是搞好植物學野外實習的前提和基礎。應選擇交通較方便、植物種類較豐富、有條件解決大量人員食宿的地方作為野外實習基地,進行植物學野外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 程焉平、倪福太.植物學課程整體教學改革與實踐.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29~31

        2 李東林、葉愛華、張 智、滕艷芬、李四紅、滕德斌、謝 剛.電化教學手段與現代化的植物學課堂實驗教學[J].高等農業教育,1998.1:72~75

        3 張乃群.高等師范院校植物學教學改革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105~107

        第8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基于MyCOS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公司的《2013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的有關數據,就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中的就業率、2013年“紅黃綠”牌專業、就業滿意度、月收入、工作與就業相關度幾個主要問題進行論析。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論析;MyCOS報告;紅黃綠牌專業

        中圖分類號:

        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9-0109-02

        MyCOS公司的中國高等教育供需追蹤評估課題組(CHEFS)從2007年開始,每年對畢業后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對自己職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就業狀況、對教育的滿意度等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評分。MyCOS公司是中國最專業、最全面、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數據咨詢公司。MyCOS公司的創建人有18年的在中美兩國進行教育和就業研究的經驗,采用國際先進的能力分類方法、問卷設計方法和數據分析技術,MyCOS公司的在線問卷50%的回收率和73%的問卷完成率的質量是世界最好的,每年的調查抽樣及回收問卷均達到數十萬份,具有較高的采信度。

        本文基于MyCOS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公司2013年的《2013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的有關數據,就我國大學生就業幾個主要問題進行論析。

        1 就業率

        就業率,指就業人口與勞動力人口的百分比。凡在指定時期內屆滿一定下限年齡,有工作并取得報酬或收益的人;或有職位而暫時沒有工作(如生病、工傷、勞資糾紛、假期等)的人;以及家庭企業或農場的無酬工作者,均計算為就業人口。本文中所研究的就業率分為本科生就業率和高職高專就業率。本科生就業率是已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數比上需要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數,而勞動經濟學中就業率的定義是指已就業人數除去國內外讀研的本科畢業人數,需要就業的本科畢業生數也不包括國內外讀研的本科畢業人數。高職高專就業率是已就業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數比上需要就業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數,其中已就業人數也要除去專升本的專科畢業人數,需要就業的人數也不包括專升本的專科畢業人數。

        麥可思與騰訊教育頻道合作的2013屆畢業生流向調查顯示,從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收回獨立IP地址的2013屆大學畢業生有效答卷共59409份,其中碩士畢業生17545份,本科畢業生20988份,高職高專畢業生20876份。調查方式是掛網調查,無抽樣及其檢驗,調查結果僅代表被調查的2013屆大學畢業生人群的狀態。被調查的2013屆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6%,低于2012屆同期11個百分點;本科畢業生為35%,低于2012屆同期12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為32%,低于2012屆同期13個百分點。目前2013屆高校畢業生總體簽約進程與上屆相比明顯有所下滑。

        按畢業半年后統計,2012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學科是管理學,就業率是92.9%,最低的是法學,就業率是87.2%;同樣是按照畢業半年后統計,2012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學科是生化與藥品大類,就業率是93.2%,最低的是藝術設計傳媒大類,就業率是86.7%。

        2 2011年-2013年本科畢業生的“紅黃綠”牌專業

        紅牌警告專業是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也較低,而且薪資還較低的專業中的前10個專業,稱之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專業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但要除開紅牌警告專業。綠牌發展專業是薪資較高、就業率持續走高,且失業量較低的專業,稱之為需求增長型專業。

        2011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紅牌警告專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體育教育、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動畫。2011年本科畢業生的紅牌警告專業和2010年的紅牌專業基本相同,表明就業不好的專業具有持續性。有些紅牌專業是供求不平衡造成的;而有些紅牌專業如計算機類卻是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企業的要求造成的,這樣就直接導致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崗位,企業也招不到崗位合適的人才。2011年本科畢業生就業黃牌發展專業包括:漢語言文學、公共事業管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美術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藝術設計。這類專業就業率低,薪資較低,容易失業。2011年本科就業綠牌發展專業包括: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石油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采礦工程、審計學、礦物加工工程、地質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油氣儲運工程。與2010年的綠牌專業基本相同,以上專業的就業率持續走高,薪資比較高。

        2012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紅牌警告專業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體育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動畫。可以看出,2012年紅牌警告專業與2011年的紅牌專業基本相同。2012年本科畢業生就業黃牌發展專業有: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美術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2012年本科就業綠牌發展專業與2011年的綠牌專業相同。

        2013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紅牌警告專業是生物科學與工程、法學、生物技術、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動畫等。這些專業連續三年(2011—2013)都是就業紅牌專業。2013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綠牌發展專業包括: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石油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審計學。與2012年的綠牌專業相同。

        從2011年-2013年的“紅黃綠”牌專業中可以看出,連續三年以來“紅黃綠”牌專業沒有發生較大變化,說明各大高校在各個專業的招生數量上和市場需求有一定的脫節,市場需求的信息很難及時的反映到各大高校,而導致高校很難準確的調整各個專業的培養數量;其次就在教育的培養上也沒有跟上市場的需求。

        3 大學生就業滿意度

        就業滿意度:在被調查的畢業生中,由就業人群對自己目前的就業現狀進行主觀判斷。

        因2013屆畢業生畢業時間還沒有滿半年,所以無法取得數據,本文就只針對2012和2011屆畢業生進行研究。2012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55%。其中,本科院校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58%,高職高專院校為51%。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畢業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62%,非“211”本科院校為57%。2012屆本科學科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經濟學(61%);就業滿意度最低的為農學,為53%。在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為56%;最低的為生化與藥品大類,為44%。201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為69%;在“民營企業/個體”的就業滿意度最低,為50%。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后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為64%;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的就業滿意度最低,為45%。201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是“稅收監察者、征收人和稅收人”,為82%;最低的職業是“零售售貨員”,為32%。2012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是“職業護士(有從業許可證的)”,為75%;最低的職業是“半導體加工人員”,為30%。

        2011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47%,即在就業的畢業生中,有47%對自己的就業現狀表示滿意。其中,就業的本科院校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滿意度為50%,高職高專院校為44%。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為54%,非“211”本科院校為49%。2011屆本科畢業生專業中,畢業半年后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經濟學,為54%;就業滿意度最低的為教育學,為45%。在高職高專專業門類中,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土建大類,為49%;最低的為法律類,為38%。2011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畢業半年后)最高的職業是警察、建筑師和稅收工作者,均為78%;而最低的職業是旅館服務臺職員,為27%。2011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后對石油技工類工作滿意度最高,為79%;最低是機床操作技工,為24%。2011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60%);在“民營企業/個體”的就業滿意度最低(43%)。這點基本和2012屆本科畢業生一致。而高職高專畢業生在“政府機構/科研事業”的就業滿意度最高(畢業半年后),為57%;在“非政府或非營利組織(NGO等)”的就業滿意度最低(畢業半年后),為36%。

        4 大學畢業生月收入

        全國2012屆大學畢業生平均月收入3048元比2011屆平月收入均2766元增長了282元,其中本科畢業生2012屆(3366元)比2011屆(3051元)增長了315元,高職高專畢業生2012屆(2731元)比2011屆(2482元)增長了249。

        2012屆本科各學科門類中,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類專業,月收入為3577元;最低的是教育學,月收入2927元。在高職高專專業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運輸大類,其月收入為3091元;最低的是醫藥衛生大類,為2439元。

        5 總結

        2013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其實每年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都會出現就業難的問題,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企業用工慌。這就說明這并不是供大于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造成的就業難和用工荒。企業招到的大學生很難立即上崗,學生也發現在學校課本上學習的專業知識很難轉化成成果,很多專業的知識更新很快,而課本上的知識卻依舊沿用舊的知識,造成了知識的陳舊,學生到了崗位就無法運用。與此同時,觀念上錯誤也是導致就業難和用工荒的原因。高等教育的擴招,讓很多人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就導致了大學生數量上的逐年遞增,擇業就要靠自己的能力了。很多大學生的觀念落后,覺得自己讀了大學就應該去當白領,不愿意去車間、工地,而對于他們的專業來說是需要他們去不那么舒適的崗位的。而高考生在填報大學志愿時,由于不了解,填報的熱門專業四年過后可能成了最難就業的專業。所以說大學生在專業的選擇上更理性,在大學期間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更清晰的脈絡,只有這樣就業才能滿意。

        參考文獻

        [1]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200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6.

        [2]麥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6.

        [3]麥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5.

        [4]王文鴿.當代大學生職業選擇的現狀和因素分析[J].世紀橋,2012,(5).

        [5]2010年就業危險專業預警10大紅牌專業8大黃牌專業[J].職業,2010,(16).

        第9篇:生物科學專業的分類范文

            論文摘要:依據目前植物學課程的教學現狀,結合民族師范院校的特點,從師范性、民族性、地域性三個方面對植物學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嘗試,提高了植物學教學效果。 

            植物學是生物科學各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近年來,隨著高校課程體系的改革、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各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目前的植物學教學表現出課時縮短、內容增多、涉及面廣、概念抽象、理論知識難于記憶而又極富實踐性等特點。[1]民族師范院校具有不同于一般院校的顯明特點。[2]因此,如何將植物學課程教學的實際和民族師范院校的特點結合起來,確保教學內容及學科體系的完整和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將是民族師范院校植物學教學工作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3]筆者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介紹了植物學教學內容改革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以期為今后的植物學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注重師范性 

        植物學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教育(專科)、生物科學(本科)和科學教育(本、專科)等師范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學習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和生態學等后續課程的基礎,又是中學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4]目前高等師范院校植物學教學內容方面普遍存在著與中學生物教學內容結合性較差的問題。因此,筆者在植物學教學內容改革中,緊密結合《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教學內容的規定。比如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內容標準中規定的10個一級主題之一,就是“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而在這一主題下又設了“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4個二級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改變了以往以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系統分類等內容為主的現象,而是把植物放在生物圈中去學習和研究,從而削弱了植物的形態、結構、分類和類群等方面的教學,加強了種子植物的生活史、植物的無機營養和有機營養等方面的教學,還強化了“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的教育。[5,6] 

        二、突出民族性 

        課程的民族性是指民族傳統與民族特點在課程上的反映,主要通過民族文化來實現。民族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挖掘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的課程資源,通過這些課程資源讓學生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從而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7]我院坐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少數民族學生占學生總數的70%。藏藥學是藏族人民在同各種疾病長期斗爭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藏藥的主體是植物藥,藏藥植物具有種類繁多、就地取材、本民族獨用、生境獨特、特有種多和療效顯著等特色。[8] 據《甘南藏醫志》記載,甘南共有藏藥植物660種,隸屬于132科。主要的科有菊科、豆科、毛茛科、罌粟科、傘形科、龍膽科、薔薇科、玄參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等,重要的屬有綠絨蒿屬、馬先蒿屬、紫堇屬、報春花屬和虎耳草屬,等等。因此在植物學(尤其是系統分類部分)的教學中,均以這些甘南常用的藏藥植物為例進行講解,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分類學知識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學習的興趣深厚,積極性高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體現地域性 

        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區在3000米以上。主要植被類型為草甸類植被,分別有沼澤草甸、鹽生草甸、林間草甸、亞高山灌叢草甸、亞高山草甸和高寒草甸,等等,其中以亞高山草甸為主,擁有亞高山草甸草場4084萬畝,占全州總面積的70.28%,是青藏高原和甘肅省天然草地中載畜能力較高、耐牧性較強的草場,因而成為甘肅省主要的畜牧業基地。[9]筆者在植物學教學中廣泛引入亞高山草甸、建群植物及其優勢植物方面的知識。使學生掌握了高原特色植物和經濟植物方面、尤其是飼用植物方面的知識,培養了學生對草地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的實際工作能力,成為帶領農牧民利用當地草地資源發展地方經濟的技術人才。 

        總之,師范院校無論是從基礎教育發展需要、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還是自身發展需要來說,均應強化教師教育職責,[10]必須注重師范性;民族院校的民族性是自身所獨有的,正是這種特性為民族院校的特色辦學指明了方向,因此民族院校要培育自己的辦學特色、提高教育質量,必然要突出民族性。[2]民族師范院校在教學改革中如能將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將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民族師范院校的教學還應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也就是要體現地域性。[4] 

         

        參考文獻: 

        [1]紀秀娥,劉懷攀.植物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23(2). 

        [2]李潔,李曉菊.地方民族師范院校培育辦學特色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16). 

        [3]張秀玲.植物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10). 

        [4]張乃群.高等師范院校植物學教學改革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 

        [5]費維重.《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解讀[j].中學生物教學,2004,(z1). 

        [6]汪忠.《生物課程標準》和《生物教學大綱》的比較[j].生物學通報,2002,37(2). 

        [7]程東海,胡雙喜.試論課程民族性及其凸顯策略[j].中國農業教育,2009,(3). 

        [8]賈敏如等.藏藥特色與可持續發展[j].中草藥,2010,41(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高潮A级按摩中文片 | 中文字幕精品另类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二区 |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 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