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刑事科學技術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數學活動課教學 地位 作用 訓練形式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施行以后,改革了過去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主的單一課程結構,將實踐活動作為數學課程的加強內容,改變了人們對數學活動課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由此可見,數學活動課的開設,可以彌補數學學科課程的不足,加強實踐環節,重視數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興趣、個性、特長等自主和諧發展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正確認識數學活動課的地位與作用
人們對數學活動課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以前,學校課程以升學為唯一的價值取向,教師的教學也圍繞考試、升學這根指揮棒,往往忽略了活動課的開展。其實數學活動課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我認為,新增實踐活動課內容,改“學數學”為“做數學”,對于擴大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面、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是外來信息與學生原有知識和思維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的數學能力是通過活動作為中介形成的,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創新,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觀念及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同時也為活動課程的實施指明了方向,即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活動促進學生基本素質充分而各有特色地發展,而不是片面地強調為活動而活動、為競賽而競賽、為發展特長而發展特長。
二、數學活動課的訓練形式
數學活動課,突出表現為數學教學在活動中進行,即“數學+活動”。活動是載體,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必須貫穿始終。活動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動(動手),又包括觀念性活動(動腦),學生通過“做一做、議一議、讀一讀”等形式,在“做中學”、“學中做”,導、學、做三合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實踐與自主是數學活動課的精髓,因而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是上好數學活動課的核心要素。在數學活動課的設計中,注重形式的多樣是必不可少的。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結合實際,采用多種多樣的為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形式。
1.寓教于樂,增強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識和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使他們感到在數學活動中能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筆者設計了一節《24點游戲》的活動課,要求學生分別抽取四張1(A)—13(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的撲克牌,其中,紅色撲克牌代表負數,黑色撲克牌代表正數,請先算出±24點的同學任意抽出四張撲克牌,然后當眾公布,想好24的同學立即到黑板寫出過程。也可組織活動比賽,如:可以是二人或四人進行小組比賽,也可進行面向全班、全年級的擂臺賽,學生經常玩這種游戲,對他們運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在游戲過程中,快樂、競賽的氣氛使他們覺得樂趣無窮,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同時還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勝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精選內容,注重普及性。
數學活動課既然列入了課程計劃,就應當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因此所選的活動內容既要拓寬知識面,突出重點,又要結合學生實際、注重普及性;內容既要有科普知識方面的,又要有科技活動方面的;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動手做一做,又要有階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學《正方形》這一節時,安排了《巧拼正方形》的活動,正方形有相等的角、邊,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對角線,它的對稱軸比其他四邊形都多等,這些特點使正方形獲得了人們的喜愛和應用。正方形還有許多有趣的性質,例如:給定長度的圍墻圍成面積最大的四邊形區域,那么我們應該選什么樣的四邊形?由于同學們對正方形的知識有充分理解,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接著,我出示了兩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讓同學們拼成一個大的正方形,每個同學自己動手操作,充分發揮想象力,很快把它拼出來了。由于材料好找,參與面廣,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精心設計,滲透創新性。
“思維就是操作,思維是內化的動作——在頭腦中進行”。思維的發展必須通過有效的訓練和實踐操作,才能樹立清晰明確的具體思維形象,使思維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發展。例如:我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圖形》時,精心設計,力圖實踐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創新意識。如:
問題:從一個多邊形的同一個頂點出發,分別連接這個頂點與其余各頂點,可以把這個多邊形分割成多少個三角形?本環節設計三道思考題:1.通過動手,你得到了怎樣的規律?學生經過動手操作,發現了幾個規律:如①多邊形的邊數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邊形的邊數增加一邊,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個;③分割成的三角形個數=多邊形邊數-2,等等。2.引申:從一個圓的圓心出發,引n條不重合的半徑,圓被分割成多少個扇形?學生通過上題的活動經驗,很快得出結論。3.動手設計、創意:用圓、多邊形等你所熟悉的圖形拼成一個漂亮的圖案,并寫出貼切的解說詞。學生想象豐富,設計作品多達30余幅,解說詞更是各有千秋,如:“寧靜的夜晚”“魚兒你慢些游”“爭分奪秒(沒有時針的鬧鐘)”等。整堂課,學生學得既活躍又有創意。因此,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既要重視抽象思維的發展,更要重視形象思維的發展和深化。
當然對于數學活動課還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維訓練內容和動手操作內容,通過這些充滿了數學邏輯的分析、綜合、歸納、推理的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激勵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勤思、善思,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操作型課堂的教學現狀
由于學科的特點以及長期以來人們思想觀念等因素的作用,信息技術課一直被外界甚至部分信息技術教師誤認為是電腦課,即采用“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單一方式,并以訓練軟件操作技能為唯一的教學內容。其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如下圖所示。
在操作型課堂中應用這種教學模式,會出現許多問題:首先,教師手把手地教學生操作,使學生養成了不去思維的惰性,只會重復教師所教的步驟,被動地學習。其次,造成了學生只會模仿教師制作出的那個作品,不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再次,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教師的演示很難兼顧所有學生,一到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就會出現學生拼命舉手請求教師幫助的現象,教師只好對同一個問題反復強調,忙得不可開交。通過課后與學生交流,我發現,多數學生都反映上課就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那個作業,所以教師演示的時候,勉強跟著教師操作,下課就全忘記了。
支架式教學的理念
支架式教學能夠為學生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生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有策略地給予幫助和支持,并隨著學生自身能力的增強而逐漸減少支持。通過這種類似腳手架的支撐作用,逐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根據支架式教學的理念,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轉化為一個需要學生探究的大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再將這一大問題轉化為若干層層遞進的子問題,學生解決一個子問題所取得的成果能夠為解決下一個子問題服務,當學生解決了所有的子問題時,就可以得出本課的探究結論。在學生解決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除了依靠其自身原有的知識框架外,還必須由教師為其搭建腳手架,借助這個框架來慢慢解決探究問題,直至最后腳手架完全拆除時能夠自主地解決本節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量的幫助和引導,這種引導可以是輔助的教學材料,也可以是啟發性的問題或者適時的提醒等。我認為,必要的操作演示也是支架中的一種,但更應當是必要的操作演示,而不是全程的操作演示。
支架式教學以解決大問題為核心。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得到討論結果,再由教師進行綜合、歸納,最后得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其教學流程如下圖所示。
我將操作型課堂的支架式教學模式歸納為以下四個模塊。
“問題導入”模塊。教師可以采用十分明顯的效果對比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并且提出本節課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引導探索”模塊。這是支架式教學的重點,也是支架的所在。在這里,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支架問題、必要的操作演示或者提供一些探索素材等方式幫助學生自主探究,建立概念的框架。
“自主探究”模塊。這是支架學習的升華階段,在學生不斷解決支架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慢慢地拆除腳手架,由引導探索變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最終完全拆除腳手架。
“交流評價”模塊。操作型課堂雖然有一定的教學任務,但最終的目的并不在于任務或者作品的完成,而在于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所以,最后的這個環節十分重要,是學生分享思路和操作過程的環節,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支架式教學在課程中的應用
現以“Flash遮罩動畫”的教學為例,來說明支架式教學在信息技術操作型課堂中的實際應用。
1.“問題導入”模塊
我先讓學生上臺演示動作補間動畫的操作,并提出問題:這個簡單的動畫由幾個圖層構成?每個圖層放哪些內容?兩個圖層的內容可以調換嗎?為什么?以此帶領學生回顧了上節課的教學內容――Flash動作補間動畫。接下來,我引導學生總結出一般圖層的特點,即上層不透明的部分會遮擋下層對應的部分。緊接著,我又展示了一個與該簡單動畫相近的動畫(設置了遮罩效果,但沒顯示出來),讓學生觀察是否有區別,從而引出教學課題,同時也拋出本課的大問題:如何自主實現遮罩動畫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個大問題,必須解決的支架問題有:遮罩動畫由幾層構成、遮罩動畫層與層之間的關系如何、遮罩動畫的基本操作步驟是什么、遮罩動畫每一層實現的功能是什么。
2.“引導探索”模塊
我利用教學道具演示了遮罩動畫的原理,引導學生總結出遮罩動畫由兩層構成,上層通過開啟一個視窗,讓下層原本被遮蓋住的內容顯現出來。通過講解演示,建立了本課的第一個學習支架。接著,我通過課堂演示,制作了一個簡單的靜止遮罩動畫,演示遮罩的關鍵步驟,這就建立了第二個學習支架。此后,進入第一個探究任務,我提供了學習資源包(三個圓形,分別是紅色、黃色和藍色,一個紅色五角星和一個紅色正方形),讓學生練習簡單的靜止遮罩動畫,同時解決三個子問題:遮罩層的顏色會不會在遮罩效果中顯現、遮罩層的形狀會不會在遮罩效果中顯現、遮罩效果實現后能夠看到的內容源自什么層。通過學習資源包以及引導問題建立了第三個學習支架。當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解決了三個子問題后,進入第二個探究任務,即分別觀察兩個遮罩動畫,其中一個是遮罩層運動,被遮罩層靜止,一個是遮罩層靜止,被遮罩層運動。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自主實踐這兩種動畫效果。
在這個環節中,學習支架被漸漸拆除,我不會在學生自主探究之前給予任何引導,但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操作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提醒。學生完成作品并形成“應如何設置遮罩動畫”的認識。通過這個探究環節,解決最后一個支架問題,即遮罩層決定看到的形狀,被遮罩層決定看到的內容。
3.“自主探究”模塊
最后,教師給出一個設置多層遮罩效果的綜合探究任務,讓學生根據這節課所掌握的內容,自主實現這個綜合任務。
4.“交流評價”模塊
教師請完成任務的學生上臺演示或者講解設計思路,與其他學生分享交流。
我在信息技術操作型課堂上運用支架式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基本上擺脫了操作型課堂普遍存在的教師不斷演示、學生不斷模仿的枯燥局面。我認為,今后在運用支架式教學的過程中,要細化好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有方向地引導學生去解決一個個問題,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他們逐步達到最后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廷剛.基于問題的支架式教學設計案例[J].技術物理教學,2009(4):2-3.
[2]張霞.建構主義教學觀下的支架式教學實證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4):150-151.
[3]王志忠.“支架式教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9(7-8):15.
[4]馮永晉,陳嬌,黃小明.“支架式教學”法探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9):232.
摘要: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現場所遺留的手印痕跡往往是案件偵破的重要線索。進一步加強對手印痕跡檢驗刑事科學技術的研究,掌握更多的手印痕跡檢驗技術與方法,有助于案件偵破人員在開展勘查工作時獲取到更多與案情有關的重要線索,從而為案件的早日偵破提供線索依據。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手印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當中的作用價值,而后進一步就針對當中所較常應用的幾種手印痕跡檢驗刑事科學技術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手印痕跡;檢驗;刑事科學技術
在犯罪現場所提取到的手印痕跡,往往與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性。在眾多的犯罪現場痕跡中,手印痕跡是其中最常見到的一種痕跡,尤其是指紋痕跡具有唯一性,且往往出現頻率較高,對于犯罪嫌疑人的認定有著重要的作用價值。辦案人員可通過利用專業化的刑事科學技術來對犯罪現場手印痕跡進行固定與提取,從而便可為辦案人員提供一定的線索依據,可有效縮小偵察工作范圍,更快鎖定犯罪嫌疑人,并通過與嫌疑人的指紋對比最終偵破案件。
一、手印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作用價值
手印痕跡檢驗即為案件偵查人員對于犯罪嫌疑人在案發現場所遺留下的手印痕跡,采用相應的檢驗技術手段予以固定、提取,并進行分析研究。考慮到每一個人的手印痕跡都有著唯一性的特點,因此,在犯罪現場所提取到的手印痕跡對于案件的偵破工作可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價值。
(一)手印痕跡檢驗技術可為最終確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提供重要的證據支持。辦案人員在案件發生現場提取到了相應的指紋信息以后,便可應用手印檢驗技術來開展指紋驗證,同時對于提取到的指紋信息和已掌握的數據庫指紋進行對比,由此便可確定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
(二)手印痕跡檢驗技術可基于對案發現場手印痕跡的檢驗來提取到相應的指紋信息,由此也便能夠為案件的偵查工作提供重要的關鍵線索。在大量的刑事案件偵破過程中,犯罪嫌疑人常常會拒不承認犯罪事實,或是隱瞞犯罪情節,面對此種情況便可將犯罪嫌疑人的指紋與在犯罪現場所提取到的指紋信息進行比對,從而便可確定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及其犯罪事實,從而促使犯罪嫌疑人接受法律的審判,對于加強公安機關打擊犯罪行為的成效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三)手印檢驗技術基于對現場手印痕跡的發現和提取,由此也為DNA檢材的提取提供了條件。通過對現場發現的手印痕跡進行分析研判,可以確定哪些手印是嫌疑人所遺留哪些手印是關系人所遺留。嫌疑人遺留的手印,可以先進行固定提取,然后進行DNA檢材的提取。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現場痕跡物證的提取率,也提高了DNA檢材的檢出效率,為偵查破案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二、現場手印痕跡固定及提取方法
在一般的刑事案件勘查現場當中,一旦發現有手印痕跡便需先對痕跡進行固定處理,記錄痕跡的所在位置與大小,而后完成提取出手印痕跡,并妥善存儲、檢驗痕跡,為案件的偵破提供重要的證據支持。現就針對幾種在現場勘查工作中所較常用到的手印痕跡固定與提取方法展開具體分析:
(一)拍照提取
可采用相機對發現的手印痕跡在第一時間采取拍照處理,從而便可將手印痕跡的原始狀態最大程度的保存下來,并反映在照片上,利用拍照方式所拍攝到的手印痕跡可以較為清晰的體現出手印痕跡的清晰度狀況,并且也可在對手印痕跡不造成任何干擾影響的情況下將其完整保存下來。
(二)膠帶粘取
這一種手印提取方式是采用粉末以及熏染的方式來使手印能夠清晰的顯示出來,而后對其采取位置固定處理并予以提取,這一種手印提取方法也是在案件發生場地進行手印提取所經常會應用到的一種方法。
(三)物件提取研究
在案件發生現場遺留下的手印痕跡,在確定了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所留下的痕跡以后,若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具備適當的手印痕跡提取方法,亦或是為了實現對原始證據物件的長時間保存,此時便應當直接針對殘留有犯罪嫌疑人手印痕跡的物件進行提取。然而需注意的是,在采用物件提取手印痕跡之時必須要獲得有關方面的許可,并辦理相應的證物提取手續后方可對現場原始證物進行提取,同時還應當在完成了對原始證物上手印痕跡的提取工作后及時歸還證物。
(四)靜電復印
針對在犯罪現場當中所發現到的沾染有灰塵的手印痕跡,若不具備直接提取條件的情況,如采用膠帶粘取或是物件提取方式,便需利用到靜電復印方式來提取遺留下的手印痕跡,同時還在提取后需進行拍照,并采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保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手印檢驗技術同樣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檢驗方法,同時經實踐檢驗表明大部分方法都有著較高的實用價值。而要想促使手印痕跡檢驗技術能夠在刑事科學工作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價值,便需要針對其中的作用機制展開深入分析,不斷總結工作經驗,促進手印痕跡檢驗刑事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同時也可為刑事偵查工作提供更多的線索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善春,邱國雄.論手印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法制博覽,2015(35).
[2]陳映.關于手印痕跡檢驗刑事科學技術的論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2).
【關鍵詞】刑事技術;體制;比較
一、刑事科學技術與法庭科學的聯系區別
刑事科學技術是刑偵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刑事技術是指在刑事案件偵查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方法和手段的總稱,狹義的刑事技術是指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和方法,收集、檢驗、鑒定與刑事案件中有關的各類物證書證,為刑事訴訟提供線索和證據的各種專門技術,這也是目前我國公安系統中廣泛使用的稱呼術語,包括痕跡檢驗、文書檢驗、法醫檢驗、DNA檢驗、理化檢驗、聲像檢驗等分支學科。法庭科學是英文Forensic Science的意譯,來源于英美法系國家,國內很多文獻將Forensic Science翻譯為法醫科學,這是不準確的。現代意義上的法庭科學,更多是指利用現代科技進行物證鑒證識別活動,其外延要比刑事技術更加廣泛,運用的學科數量也更多,立場也相對中立。
二、我國現行刑事技術管理體制。
我國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警察管理體制,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雙重領導管理模式,在中央、省(區、市)、市(地、州、盟)、縣(市、區)各級公安機關刑偵部門內設立刑事技術機構,人、財、物由屬地公安機關管理,同時接受上級刑事技術部門的業務指導。基層刑事技術部門側重現場物證提取,上級刑事技術部門側重檢驗鑒定。這種體制形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基本比照前蘇聯模式設置,隨著執法環境的變化,刑偵體制改革的步伐也逐步加快,舊機制的弊端越發顯現。
三、中國香港地區刑事鑒證工作概況
香港警務體制與近代警察制度鼻祖英國有很深的淵源,后,基本沿襲了港英時期的警務體制。特區政府警務處在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內設置了鑒證科和軍械法證科。鑒證科的主要職責是收集、處理指紋和DNA樣本,在罪案現場中搜集指紋和DNA物證進行鑒證識別,對罪案現場進行拍照等項工作,鑒證科擁有完善的指紋、DNA數據庫,尤其是電腦輔助掌紋及指紋鑒證系統,破獲了大量積案,使香港警隊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完善指紋鑒證設備的警隊之一。軍械法證科是特區的軍械及彈藥的驗證機關,除此之外也擔負著涉槍案件的槍械彈藥的鑒證工作,硬件及軟件水平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013年起,軍械法證科歸入鑒證科管理。
在警隊的鑒證體制之外,隸屬于特區政府化驗所的法證事務部也承擔了大量的刑事鑒證工作,法證部下設生化、物理、化學、DNA、毒理、文件辨識及現場勘查等組別,開展DNA檢驗、DNA樣本收集、微量物證、毒物檢驗、文件檢驗、交通意外重組等工作,為香港多個執法部門尤其是警隊提供科學鑒證服務。法證部的現場勘查組直接參與罪案現場勘查,由一名科學鑒證主任帶領其他組別的化驗師進行,2013年,法證部共參與了497件案件現場勘查。
四、美國法庭科學工作概況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各州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警務體制是分散型的,全國沒有統一的警察制度和機構。警察機構分屬聯邦和地方(州、縣、市),聯邦警察和地方警察之間互不隸屬,各自獨立,警察機構名稱繁多,單在聯邦層面,就有聯邦調查局、緝毒署、特勤局、移民署、海關等執法機構設有警察部門;在地方,各州設立警政廳或警察局,縣警察稱為sheriff,市警察稱為police。美國的犯罪實驗室(或命名為法庭科學中心、法醫實驗室等)機構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政府投資設置的實驗室,大都建立在聯邦及地方各級警察局中,例如聯邦調查局犯罪實驗室FBI Laboratory、康涅狄格州法庭科學實驗室Connecticut Forensic Science Laboratory、紐約市警察局犯罪實驗室NYPD Crime Laboratory,另一種是由私人出資設立的實驗室,通常與大學合作建立,例如鑒識專家李昌鈺設立在紐黑文大學的李昌鈺法庭科學研究所。聯邦調查局犯罪實驗室FBI Laboratory成立于1932年,是目前美國首屈一指的,技術最先進的犯罪實驗室。實驗室雇用約500名員工,每年處理的檢驗數量超過60萬宗,面向各執法機構開展指紋足跡、DNA、生化放射物、法庭科學攝影、密碼分析、槍械工具、可疑文件、微量物證、恐怖爆炸裝置的檢驗服務,實驗室建有龐大的指紋信息庫、DNA數據庫(CODIS和NDIS)供日常檢索比對。在總部及外地FBI辦事處建有證據響應小組,負責FBI管轄案件的現場勘查和物證搜集。康涅狄格州法庭科學實驗室(cfsl),隸屬康州警政廳,刑事鑒識專家李昌鈺博士曾任該實驗室主任,李昌鈺最大的貢獻在于提高了刑事鑒識科學在法學界、警界的地位,使刑事鑒識更具標準化、規范化。
五、幾種刑事科學技術體制比較
通過上述國家或地區刑事技術情況的概要介紹,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機構設置的中立性
香港的政府化驗室、美國政府出資設立的實驗室都不直接隸屬于警方,警方不直接對實驗室進行管理,只是專職接受警方委托開展鑒定工作,避免行政因素的干擾以及先入為主觀念帶來的立場偏差,以確保檢驗的結果客觀中立。刑事科學技術屬自然科學范疇,有其自身的運營和管理模式,我國將其納入行政管理體制內,這樣雖然方便管理,但同時也強化了刑事技術的行政色彩,行政級別影響鑒定結果,甚至在基層刑事技術部門出現自偵自鑒的情況,公正性受到質疑。采取的對策:刑事技術部門尤其是檢驗鑒定機構去行政化,行政管理與檢驗鑒定主業分離,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業研究上來。
(二)經費投入多元性,政府投資的機構非營利性
美國、香港兩地政府實驗室直接獲得政府撥款,去除中間環節,保證了經費專款專用,并且有相應的審計制度予以監督,提高了經費使用效率。合理的撥款體制,充足的經費保障,使得實驗室機構設備精良,人員配備科學,人員業務素質和待遇普遍較高。我國的刑事技術部門設置在公安或刑偵部門內,經費獲得依賴于同級公安機關撥付,尤其是在基層刑事技術部門,經費難以保障,工作量大,人員待遇低,晉升空間狹窄,造成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情況嚴重。采取的對策:建立專項經費保障機制,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綜合考慮人口、經濟、發案率等因素,合理設置刑事技術機構,調動刑事技術人員積極性,提高設備使用效率,提高檢驗鑒定水平。
對一項事物的定義,是人們界定、劃分和理解事物的主要根據。對于痕跡檢驗概念的準確劃分,將會進一步促進該技術實踐的發展。近幾年,我國專家學者對于技術的理論研究較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技術含義層面上,界定其為:“公安機構偵查利用痕跡檢測理論知識、方法去檢查案發現場留下的各種痕跡,以此確定犯罪嫌疑人與現場遺留痕跡之間關系的偵查方法,是刑偵技術的重要內容。”因為對整個理論認識的不到位,直接引起了整個技術研究的重心偏移,具體在痕跡檢驗工作中體現為綜合勘查理念的缺失、偏移及案發現場管理工作的無序。所以,需要工作人員對痕跡檢驗的主體加以完善。我們可以認為,痕跡檢驗技術是指公安部門綜合利用痕跡檢測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采集、保管、檢驗案發現場遺留的各種痕跡物證,來確定犯罪現場與犯罪嫌疑人之間的關聯。該項技術主要包括:槍彈痕跡檢驗、指紋足印痕跡檢測、工具痕跡檢驗、車輛痕跡檢驗、開破鎖痕跡檢測、牙齒痕跡檢驗等,隨著研究的深入,心理偵查方面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
2痕跡檢驗方法
在刑事勘察實踐中的重要作用①痕跡檢驗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給偵查案件、嚴懲犯罪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條件。從轉移理論中可以知道,傳統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過程中,必定會在現場留下犯罪證據,當其離開現場時也必然帶走現場的某些物質。于此基礎上,轉移理論認為,刑事勘偵人員充分運用現有的痕跡檢驗技術,能夠有效提取犯罪證據,從而精確鎖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提高辦案效率。②痕跡檢驗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刑事勘查方式,充分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權。我國的偵查機構擁有過于寬泛的偵查權利,導致審訊逼供現象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嫌疑人的人身權利。隨著痕跡檢驗技術的發展,偵查部門充分利用科學的痕跡檢驗技術,能夠更有效更準確的掌握客觀證據,減少錯判或誤判現象的發生。痕跡檢驗技術的種類和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增加,各種新型技術手段的運用使得痕跡檢驗技術更加高效,是刑事案件偵查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現場痕跡的提取、收集、檢驗、鑒定,為辦案人員提供客觀證據以供他們分析與判斷案件。并且,痕跡檢驗技術是刑事科技中一項重要內容,對保護公民安全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安定具有重要意義。
3痕跡技術的發展道路
現階段,刑事犯罪的發生率正在逐年上升,犯罪分子愈加狡猾猖狂,作案手段也越來越高明。因此,痕跡檢驗技術的更新和發展也就顯得越發重要。在過去,國內的痕跡檢驗技術比較落后于,對于痕跡也只是停留于初步的收集和鑒定,消耗較多人力物力且需要工作時間較長工作效率低下,對案件偵破提供的證據也不全面。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刑事偵查科技含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痕跡檢驗技術水平不斷攀升,而且還擴充了痕跡檢驗的范圍,納入了DNA技術、生化技術、分子生物技術等最新技術,大大提高了處理刑事案件的效率。在將來,刑事科技工作者們將繼續致力于研究創新刑事科學技術,以便于更好的完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
4結束語
(一)物證技術學研究的回顧
縱觀1997年物證技術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拓寬物證技術研究領域。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和完善,對為法律服務的物證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刑事犯罪案件逐年增多,暴力化、技巧化、智能化趨勢明顯,有組織的犯罪增多,犯罪手段的現代化程度提高”,〔1〕對物證技術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而且民事訴訟案件中,要保證準確地執法,也越來越多的要求對案件中的各種物證進行科學鑒定。鑒于“常規的手印、足跡等痕跡物證在現場上的提取率越來越低。”〔2〕因此,廣泛發現、提取、
鑒定其他微量物證就顯得格外重要。如爆炸殘留物、纖維、毛發、油脂、泥土、涂料以及塑料、金屬屑等。
2.物證技術鑒定制度的完善。隨著法制建設的飛速發展,在訴訟中占重要地位的物證技術鑒定,其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越來越緊迫。有的學者對我國現行鑒定制度中存在問題及鑒定活動不規范的現象,作了調研,寫出有關論文數篇。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還組織力量對以往物證鑒定有關條例進行研討,業已著手制定物證鑒定工作條例。為了確保物證鑒定的準確性,有的學者對某些鑒定技術的標準化和質量控制提出了措施。有的學者從法理角度和我國司法實踐相結合,對立法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條件進行了細致的研究。還有的學者就我國現實中物證鑒定主體、鑒定資格與涉圍鑒定證人、鑒定權的劃分等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地分析和論述。
3.物證攝影技術。本年度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如對玻璃橫斷面痕跡的拍照;變壓器矽鋼片油漬指印的拍照;蠟表面指印的拍攝方法;利用定向反射鏡進行暗視場照相的方法;利用偏振光燈拍照灰塵印痕;以及對相對平行區顱面、顏面上對應特征水平攝影位置關系的研究;刑事錄像與計算機圖像處理等方面的研究。
4.痕跡技術。痕跡物證技術方面學者們完成了“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DFO合成及其顯現潛在指紋技術研究”;
“定向反射顯理潛在指印技術系統研究”;“加濕502膠重顯方法及器材研究”;
“微粒懸浮液顯現潛在手印方法”等,使我國痕跡物證在上述技術中有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的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此基礎上,97年痕跡物證技術研究又取得豐碩成果,各類學刊上發表了近百篇文章,涉及手印、足跡、工具痕跡、槍彈痕跡及動物咬痕等的顯現、提取、鑒定的各個方面。如有的學者探討了足跡邊緣特征的檢驗;足跡檢驗中影響特征形成的幾種因素;同一人異體鞋鞋底磨損形態變異規律;手壓的裝足跡的檢驗等問題。有的學者對非原配鑰匙痕跡、鋸路波形成機理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有的學者對槍彈陽膛線痕跡變寬機理、槍彈痕跡防護技術、彈頭擦點痕跡及改造手槍的鑒定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學者還就耳廊印痕鑒定技術、煙頭上牙印痕跡、錄像資料與器材的帶機同一認定進行了探討。
5.文書物證技術。實踐中近年來涉及文書物證的案件逐漸增多,文書物證技術研究也有了相當的發展。97年國內學者在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多種方法偽裝字跡案件的檢驗;血書的字跡檢驗;反轉交叉套摹筆跡的檢驗;編造規律性特征的偽裝筆跡檢驗;書寫相對時間的檢驗及文件制作時間的鑒定;電腦打印文件的打字人識別等。
6.毒物及其他微量化學特證技術。世界范圍內的禁毒活動對毒物、物證技術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97年10月份召開了首屆全國檢驗技術交流會,會議匯集論文134篇,
廣泛研究了應用現代分析儀器對進行檢驗的新技術。在毒物分析方面,學者研究了因相等取技術在毒物分析中的應用;毒性元素砷、汞、鉛試樣處理方法及等離子體光譜測試技術等。在分析方面,學者們對GC/FID
測定在人體內殘留時間,生物體內海洛因及其代謝物的REMEDI的快速檢驗進行了研究。國內外學者還對違禁藥品的測定方法、可卡因對人體毒性作用、可卡因原子光譜、的快速檢出法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其他微量化學物證技術方面,學者們應用現代分析技術,拓寬檢驗領域。一年來,學刊上發表的論文主要有:從污染的縱火殘留物中鑒別石油蒸餾物的氣相色譜;微量金屬物證的掃描電鏡/x—射線能譜;植物粑粉證據研究;土壤科學在空難事件調查中的作用;x
—射線熒光法分析人體組織和衣服上射擊殘留物;膠帶捉取射擊殘留物;微纖維;同位素標定在物證中的作用等。
7.生物物證技術。生物物證技術方面,97年10月份召開了首屆全國法醫物證新技術、新進展研討會。與會專家對“八·五”期間的科研成就進行了回顧。這一領域內的DNA分析技術仍是研究的重點。
“八·五”期間在“非同位素標記探針的DNA指紋圖技術、復合擴沖STR位點的DNA分型技術、人類線粒體DNA測序技術、DNA
擴沖片段長度多態性和DNA探針研制等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或躍居國際領先地位,其中有四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學者們繼續開拓前進,研究的熱點是:“多聚酶鏈反應(PCR
)技術”和“短串聯重復序列(STR)的擴沖技術”。
有的學者提出“這兩項技術將取代“DNA”指紋圖技術”,〔3〕發揮其對微量、陳舊、污染人體檢材進行個人識別的優越性。
(二)物證技術學研究的展望
在新的一年里,研究的主要內容除繼續深化物證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物證鑒定制度的改革外,還將對以下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物證技術中計算機的應用方面,在原來指紋檔案計算機管理的基礎上,已發展到在鑒定中應用指紋印的計算機自動識別系統;在法醫物證的DNA
分析中,有的已將分析結果用計算機掃描保存,克服了不同檢材必須同步分析的缺點;學者們更著眼于物證技術鑒定中自動識別系統的應用;物證技術鑒定中信息、數據為的建立以及物證技術與國際互聯網絡等的研究。在痕跡物證、文書物證、微量化學物證等其他各領域中,將進一步研究新技術、新方法。對國外物證技術研究新成果的引進和國內外其他自然科學先進技術的借鑒,使物證技術鑒定水平再上一個臺階。另外,目前學者們對物證鑒定技術的標準化和鑒定搟量控制的必要性已達成共識。將在這方面加深研究,進一步提高物證鑒定的整體水平,更好地為法律服務。
二、1997年偵查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一)1997年的回顧
1997年是我國偵查學研究深入開拓和穩步前進的一年。年初,在杭州召開了“現代刑偵工作方針專家座談會”,對偵查工作方針進行了研討。此外,專家學者們還就偵查體制改革、偵查措施、方法等有關問題展開了全方位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1997年我國偵查學研究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偵查工作方針。現行的偵查工作方針是公安部于1978年制定的《刑事偵察工作細則》中確定的。有的學者在分析該方針不足與過時的基礎上,從制訂偵查方針的依據、內容方面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專群結合、破防并舉、科學辦案、狠抓戰機”的新方針建議。在杭州會議上,更多學者則圍繞《公安學刊》1996年第三期發表的斯大孝、蔡楊蒙的《論爭取把更多的案件處置在始發階段》一文,展開了熱烈討論。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充分肯定了“爭取把更多的案件處置在始發階段”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優越性,認為它應作為新時期偵查工作的一個重要指導方針。有的學者還由此提出了對傳統偵查工作的反思,主張將偵查工作置于大治安之中,強調公安機關要把預防犯罪和打擊犯罪作為偵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的學者認為,爭取把更多案件處置在始發階段是偵查工作走出低效益的關鍵環節,強調以此為突破口轉變思想深化公安偵查改革。還有學者進行了配套論證,認為貫徹落實“爭取把更多案件處置在始發階段”應樹立服務觀、效率觀、全局觀、群眾觀、科學觀五大新觀念。圍繞偵查工作方針的討論,其參與人員之眾多,研究態度之務實,影響之深遠廣泛,無疑構成了該年度偵查學研究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2.偵查體制改革。我國現行偵查體制仍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學者們總結認為,其存在著管轄分工不科學、機構設置重疊和不合理、職責不明、缺乏競爭機制、協作不力、效率低下、程序不順等諸多問題。有的學者建議,繼續完善和推廣偵查人員責任制,改革偵查工作考核標準,大膽實行競爭機制。還有學者對市局刑警隊和分局刑警隊建制提出了改良意見,認為應將市局刑警隊與分局刑警隊重復的一線偵查力量進行合并,把這些偵查力量放置在基層,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效率。有的學者對派出所偵查職能改革進行評析,認為派出所雖然不再承擔偵查破案的主要任務,但也不能完全不管案件偵查,而要積極配合協助偵查部門調查取證,抓好偵查基礎工作。有的學者進而提出了派遣刑警人員入駐派出所的設想與方案。有的學者還剖析了我國公安機關內部現行的偵查部門與預審部門分別專門設置及其工作互相交叉的現象與不良后果,主張實行偵查預審合一的制度,以減少不必要的環節。還有學者從條塊關系出發,提出建立自上而下大刑偵機制的改革設想,主張加強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警種之間的協作。
3.偵查措施和方法。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種措施和方法的運用上,且多結合實際案例或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加以論述。有的從緝捕對象、緝捕人員、緝捕行動的主客觀因素、緝捕保障方面探討了緝捕行動的決策依據;有的探討了偵查中推斷犯罪分子職業的方法;有的分析了串并案偵查的前提、基礎及成功保障;有的學者對新時期如何開展布控、協查進行了研究;還有學者對開設偵查TV(或警察TV)、利用電視通緝令等方式的必要性和實行辦法進行了初步探討。此外,還有學者研究了偵查措施現代化與合法化的問題。
4.偵查協作與偵查信息。加強偵查協作一直是近幾年研究的熱點問題。有的學者探討了各部門、各警種協同作戰體制建立的可能性。有的學者對現行三級破案制度進行了剖析,主張建立與各地犯罪形勢相適應的偵查機構層次。在具體協作方式上,交流偵查信息是學者們議論的重點。有的學者認為,派出所應將重心放在搞好基礎情報工作上。一些學者則提出要實行情報信息的計算機化管理。還有學者提出應擴大情報信息庫的種類等。
5.偵查謀略。關于偵查謀略的研究相對有所降溫。少數學者從兵法謀略的宏觀角度探討了“孫子兵法”與現代偵查相結合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新見解。
6.具體類案的偵查。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科技發展,團伙犯罪和計算機犯罪日益猖獗,因此這些案件的偵查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不過,大多數文章對此研究還停留在對于具體個案的分析評論、對犯罪的情況、特點、手法的介紹以及一般性對策上。
7.
涉外聯合偵查制度和外國偵查制度。涉外聯合偵查制度和外國偵查制度是我國偵查學的薄弱地帶。有些學者從涉外聯合偵查的形式與范圍、原則、基本程序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有的學者則繼續深入研究了西方主要國家犯罪偵查制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二)今后的展望
1998年我國偵查學領域內主要研究的課題應當包括:偵查學基礎理論及其框架;大刑偵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新刑事訴訟法生效后偵查程序及方法的科學化與合法化;偵查基本觀念與功能轉換;外國犯罪偵查制度;反偵查理論;暴力犯罪案件偵查對策;犯罪案件偵查對策;計算機犯罪案件偵查對策;新刑法確定的新型犯罪案件的特點及偵查對策。
注釋:
〔1〕張新威、楊明輝:《關于我國刑事科學技術事業建設與發展的幾點思路和設想》,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首屆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第21頁。
關鍵詞:公安;痕跡;指紋
Abstract: fingerprint technology has been an important means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as a kind of effective means to strengthen social management,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law enforcement police, combat crime prevention, and deal with emergenci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ublic security work. In this paper, from the grassroots public security agencies set out actually, the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igure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 order to combine investigation detection provides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trace; fingerprint
1.前言
指紋是指人手表面的乳突紋線、屈肌褶紋、皺紋等皮膚花紋結構在力的作用下接觸物體時所形成的痕跡,是指頭印、指節印、手掌印的總稱。指紋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刑事案件中的“證據之首”,是因為利用物體上遺留的指紋,通過科學鑒定,可以直接認定遺留指紋的嫌疑人,從而為案件提供線索和證據。而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圖偵技術,是既刑事科學技術、網安技術之后又一種新的破案技術。從本質上講,就是對視頻監控圖像進行梳理、查閱、分析、研判、提取、加工和應用的一系列過程,通過提取分析視頻監控圖像這一載體中所蘊含的信息,從中篩選有價值的線索或證據為偵查破案活動提供服務。
2.圖偵技術與指紋信息關聯破案法
圖偵技術與指紋信息關聯破案法是指偵查人員利用案發現場視頻,將犯罪嫌疑人的年齡、身高、體型、發型,穿著等要素進行分析串并,刻畫出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相貌,并將調查的對象和對有關信息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線索,結合視頻信息、網吧信息、住宿信息、卡口信息、現場指紋等相互關聯破獲刑事案件。這種方法集中了信息網絡、刑偵基礎業務、多種現代科技和傳統偵查措施于一體的綜合性破案精確打擊的戰法,是信息導偵的高端應用模式。
3.指紋技術與圖偵技術關聯破案法的優勢
3.1動靜結合偵查法
圖偵技術的發展應用,可突破傳統單一利用痕跡物證開展串并案偵查模式,依托視頻監控系統全面實時動態監控街面,針對同類案件情況,通過對不同監控點反映出的犯罪嫌疑人特征、作案手段、行為特點、選擇對象和作案時間等信息的比對研究,判斷是否是同一伙人所為,使案件的串并工作有了新的支撐點。而指紋相對于視頻信息,以一種靜態的形式展現在證據序列中。若現場指紋比中犯罪嫌疑人后,與視頻串并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進行特征比對、認定,為審訊工作提供強有力地證據。
3.2視頻偵查引導現場勘驗各步驟
3.2.1案前階段
案件發生后,在案件現場或與案件相關的場所是難以找到目擊者的,視頻監控成為首先或唯一的被“調查訪問”的“目擊者”,民警將現場視頻進行回放,可以利用監控中的信息,明晰嫌疑人案發前來去路線、事前踩點、手機通訊、入住處所等可供后續調查的線索和證據。同時作案人在作案前反偵查意識不一定強烈,可以調查到嫌疑人的體貌特征及團伙人員,從而幫助提取到指紋、足跡、生物檢材等證據,為后續破案提供技術支撐。
3.2.2案中階段
利用案發過程的實時監控,記錄并還原整個案發過程,客觀全面的提供與犯罪有關的事實,指導現場勘驗、調查的方向,提供案件發生時直接或間接的證據。一個成熟、完備的監控體系,完全可以利用實時監控,通過指揮中心的科學調度,實行現場抓獲,從而達到快速破案,震懾犯罪分子的目的。
3.2.3案后階段
視頻監控能夠記錄嫌疑人逃竄方向、逃離方式、有無交通工具等,除了提供記錄損害結果以及后續的案件串并等常規功能外,還可為全面客觀的進行現場重建和偵查實驗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學支撐。
4.結語
以視頻技術為主的圖偵技術在刑偵破案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已經超越了許多傳統的破案方法,用圖像引領勘查,開辟了勘查的新途徑,擴大了勘查的范圍,提高勘查的針對性,避免工作盲目性,保證勘查的高效性,但在最終認定嫌疑人和法庭訴訟證據方面傳統的指紋技術已經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隨著監控探頭指導下的指紋技術的提取不斷提高,指紋技術與圖偵技術關聯破案法將在偵查破案中發揮出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向欣.中華指紋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7.
[2] 鄭筱春.論指紋證據價值[J].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0(6):70-71.
[3]呂導中.指紋鑒定標準研究[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8,23(2):171-172.
[4]李玉萍.指紋檢驗應審查是否直接捺印形成[J].山東審判,2009(5):44-45.
作者簡介:
馬文龍(1989-)男,新疆烏蘇人,新疆克拉瑪依市公安局克拉瑪依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痕跡檢驗工作。
PCCA Polygraph Guide
(2013年6月)
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
心理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
Professional Committee for Credibility Assessment
PCCA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測試員
第三章被測人
第四章多道儀
第五章測試方法
第六章測試環境
第七章測試過程
第八章測試意見
第九章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目的
1、制定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心理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多道儀測試技術指南》(下簡稱“指南”),以指導和保障多道儀測試技術的正確和有效使用。
2、為各有關部門或單位使用多道儀測試技術或制定有關標準、規范時提供依據和參考。
第二條 功能
1、證明能力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48條之規定,作為證據為待證事實提供證明。
2、探查能力
(1)調查測試
指在事件調查行為中的應用,包括:
A、在刑事案件偵查中使用;發揮保護無辜、提供偵查方向、提供重點嫌疑人情況和審查判斷證據等效用;
B、在民事案(事)件調查中使用,發揮澄清事實和協助民事裁決等效用。
(2)篩查測試
指在人員入職評估和在職評估等方面發揮的事件預防等效用。
(3)監查測試
指對已確認事件相關人進行的監督、核查性測試,包括對已決犯的監查、督教和矯正改造等方面的效用。
第三條 基本定義
1、心理測試——能檢測個體生理指標狀況的儀器設備用于或其結果被用于對個體(被測人)就特定事件或特定目的進行的相關心理信息探查、推斷行為。含義有三:
(1)使用能檢測個體生理指標狀況的儀器設備;
(2)有特定事件或特定目的,并采用特定方法與技巧;
(3)對人體的心理信息進行探查、推斷;
2、多道儀測試——指的是使用多道儀進行的心理測試行為,是心理測試技術的一種。
3、測試員——是多道儀測試的實施主體。是指獲得了多道儀測試資質認證的心理測試技術從業人員。具體規定詳見第二章。
4、被測人——是多道儀測試的對象。是多道儀測試的檢(監)測目標。具體規定詳見第三章。
5、多道儀——一種可以同時記錄多項人體生理指標變化的儀器,其本義來自英文POLYGRAPH。具體規定詳見第四章。
6、測試方法——是多道儀測試時需要提出的測試問題組合的方式和測試圖譜評析的方式方法的總和。具體規定詳見第五章。
7、測試環境——是多道儀測試實施所要求的場所條件。具體規定詳見第六章。
8、測試過程——是多道儀測試的實施步驟。具體規定詳見第七章。
9、測試意見——是通過多道儀測試實施獲得的多道儀測試結果。具體規定詳見第八章。
第四條 多道儀測試不替代其它任何已有證據方法和調查手段。
第五條 進行多道儀測試時,委托方為個人的,應當得到受理方主管負責人的批準;委托方為單位的,應得到委托和受理雙方主管負責人的批準。
第二章 測試員
第六條 測試員(多道儀測試人員)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身體健康,道德品質高尚,辦事公正;
2、具有大學專科以上的文化程度;
3、熱愛多道儀測試技術工作;
4、經過多道儀測試技術專門培訓并取得相應資質。
第七條測試員的培訓內容應含有以下內容:
1、多道儀測試技術的基本原理;
2、多道儀測試技術的發展歷程;
3、多道儀測試技術實施的程序;
4、多道儀測試技術的基本方法;
5、多道儀的操作與使用;
6、多道儀測試技術的功能與局限性。
第八條 測試員的資質證書由測試主管部門或其他權威部門負責認證。
第九條 測試員可在測試前向委托方及被測人出示相應的測試資質證書。
第十條 測試員的權利和責任:
1、對整個多道儀測試過程,包括測試條件、測試實施、測試結果及相關工作負責;
2、有權獨立決定測試的時間、地點以及是否測試;
3、測試環境和條件不適宜測試時,有權決定中(終)止測試;
4、在下述情況時有權中(終)止測試或不對測試意見負責任:
(1)有證據表明被測人在測試前受到非法待遇的;
(2)有證據表明委托方故意提供虛假信息或故意對測試進行誤導的;
5、負責測試儀器設備的管理、維修、校驗等工作,保證測試儀器的正常工作。
第十一條 測試員守則:
1、嚴格執行本指南要求;
2、積極配合委托方工作,盡力滿足測試的各種需要;
3、禁止把測試儀器設備交給未經授權的人使用;
4、禁止濫用和擅自使用測試儀器設備;
5、愛護測試儀器設備;
6、嚴格保守相關秘密;
7、出現需要回避情形時應申請回避;
8、嚴格自律,測試前不飲酒;保證充足的休息,保證在測試實施時具有清醒準確的神智狀態和判斷力;
9、測試著裝應整潔大方;
10、一名測試員連續測試兩名被測人或者連續測試時間達5個小時時,應當休息兩個小時以上方可以繼續測試,確保自身工作狀態良好、穩定;
11、可進行測后談話或參加測后訊(詢)問工作;
12、測試時可以攜帶約束性警械或自衛性武器,但不允許公開展示。
第三章 被測人
第十二條 原則
1、被測人應當自愿接受測試;
2、被測人是否同意接受測試,不作為其有無犯罪嫌疑的判斷依據;
3、被測人在接受測試前有權向測試部門(人員)了解有關測試技術的問題;
4、即使測試前同意接受測試的被測人,也有權在測試進行的任何階段拒絕繼續測試。
第十三條 適用條件
被測人應當生理狀態正常且身體狀況良好,無精神疾病或其他不適宜測試的疾病。
第十四條 禁用條件
1、被測人有以下情況時,暫時不安排測試:
(1)明顯的饑餓、疲憊或睡眠嚴重不足;
(2)寒冷,身體發僵或發熱,出汗過多;
(3)身體明顯受傷或正處于疼痛狀態;
(4)處于酒精或作用之下或毒癮發作期;
(5)腦震蕩;
(6)間歇性精神病發作期;
(7)服用抑制性藥物12小時以內;
(8)情緒不穩定時。
2、被測人屬上款所列情況,在采取相應處理或治療措施解決后不復存在的,可繼續對被測人安排測試。
3、被測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安排測試:
(1)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神經疾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
(2)在精神疾病發作期、不完全緩解期或遷延期的;
(3)已懷孕婦女;
(4)患有影響測試的其他病癥,通過治療仍無法達到測試要求的;
(5)患有嚴重傳染病的;
(6)其他不適宜測試情形的。
4、被測人屬本條第3款(1)情況的,如果本人要求測試的,需要本人做書面測前承諾或有醫生證明其可以進行測試時,方可安排測試。但高血壓、心臟病發作期間除外。
5、被測人屬本條第3款(3)情況的,如其懷孕時間小于三個月,或醫生出具其可以進行測試的書面證明,方可安排測試。
6、如果性犯罪的受害人要求進行測試,應當由本人出具書面申請,方可安排測試。
第十五條 對于被測人的年齡限制:
1、對于年齡在14周歲以下的,不應當進行測試;
2、對于年齡在18周歲以下而又14周歲以上的,一般不安排測試。如果需要時,須經其法定監護人書面同意,方可對其進行測試,并在測試記錄和報告中注明;
3、對于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據其心理生理反應的具體情況,由委托方和測試部門來共同決定是否對其進行測試;
4、對于無法確定年齡的被測人,應當通過一定方法確定其能夠接受測試時,方可進行測試。
第四章 多道儀
第十六條 多道儀(英文polygraph)應當至少能同時記錄被測人的呼吸變化、心電變化(包括血壓變化、脈率變化、血容變化等)、皮膚電變化等三項生理參數變化,并同時附有動作監測傳感器。
第十七條 多道儀測試系統應至少具備以下功能:
1、測試題目編制編輯;
2、完整準確記錄第十六條規定的各項生理參數變化;
3、問答時數據采集完整;
4、數據圖譜應當實時采集并可記錄回放。
第十八條 多道儀性能與維護:
1、技術性能指標必須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即獲得技術檢測合格證的儀器才允許使用。
2、必須定期校驗,確保性能穩定。
第十九條 多道儀的正式使用必須由測試員操作實施。
第五章 測試方法
第一節題目編制方法
第二十條 題目編制方法指的是經實踐證明,并公認有效的任何多道儀測試編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1、準繩(比較)問題測試方法
2、隱蔽信息測試方法
第二十一條 根據不同測試的目的和要求,可靈活采用各種有效的題目編制方法。
第二節圖譜分析
第二十二條 對被測人進行多道儀測試時獲得的被測人的各項生理參數變化數據的實時記錄,被稱為測試圖譜,包括紙質、電子數字等其他方式。
第二十三條 圖譜分析應當嚴格從圖譜數據的原始記錄開始,并按照相應的分析標準進行。
第二十四條 應同時分析第十六條規定的各項生理參數變化數據。
第二十五條 對于出現測試圖譜不清晰、不完整或其他不符合正常圖譜分析條件時,不進行圖譜分析。
第二十六條 不允許與被測人面對面分析、討論測試圖譜數據。
第二十七條 圖譜分析結果應首先由實施測試的測試員獨立做出,然后可以讓另外的測試員對圖譜分析結果進行復核。
第二十八條 在測試條件正常,但獲得的圖譜不理想時,可進行復測,以期獲得完整有效的測試圖譜,然后分析。
第六章 測試環境(測試室)
第二十九條 多道儀測試環境應滿足以下要求:
1、有人身安全保障,且應避免有危險器物存在;
2、干凈、整潔、相對封閉,無雜色、雜物干擾;
3、安靜,無雜音或噪音干擾;
4、光線適宜、柔和,被測人面前無直射光;
5、溫度、濕度適宜;
6、通風良好。
第三十條 測試應在滿足上條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如果條件不具備:
1、測試員有權拒絕測試;
2、被測人有權不接受測試。
第七章 測試過程
第一節 測試受理
第三十一條 委托方應依照有關規定向法定測試部門提出測試申請,由測試部門安排測試員受理測試委托。
第二節 測前準備
第三十二條 委托方應向測試員提出明確、具體的測試目的和要求,同時如實按照測試功能要求提供詳細背景材料,包括案(事)件相關材料,和被測人相關材料等。
第三十三條 測試員應認真審查有關情況,如實向委托方說明多道儀測試的功用和局限。并細致分析有關情況后與委托方共同擬定出測試方案。
第三十四條 測試前委托方應詳細提供被測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不適合測試條件出現的,測試員可隨時中(終)止測試。
第三節 測試過程
第三十五條 測試方案確定后,委托方和測試員應當共同確定測試時間、地點等相關事項。應盡量使用標準測試環境,如確有需要時,可使用臨時環境,但應當在測試報告中注明臨時環境的各項參數。
第三十六條 測試時,嚴禁無關人員隨意出入測試場地。
第三十七條 測試時通常只允許一名主測人,一名副手(記錄員)和一名被測人在場;對有暴力、自殺等傾向的和重特大案件的被測人施測時,應有安保人員在場。
第三十八條 主測人應具有多道儀測試資質證書,持證從事多道儀測試。
第三十九條 數據采集前,測試員應按照技術規定的方式與內容與被測人進行測前談話;盡量滿足被測人的合理要求,并再次確認被測人是否自愿接受測試。
第四十條 被測人同意接受測試的,應填寫本人簽字的書面材料。對于不識字的被測人,可由測試員,并將材料內容對被測人宣讀,保證被測人聽(清)懂,并在自愿書后附注說明。
第四十一條 被測人自愿接受測試的書面材料應至少包含下列內容:
1、被測人基本情況;
2、自愿接受測試的承諾;
3、對測試結果范圍的認可;
4、被測人本人簽字(捺印)。
第四十二條 測試員應在確定傳感器佩戴正確,信號傳輸穩定、正常后方可開始數據采集記錄。
第四十三條 測試員對測試問題的提問(呈現)應清晰、準確,保證讓被測人聽(讀)懂。若使用圖片或其他視覺刺激材料時,應當保證被測人的視覺角度、位置等恰當合適。
第四十四條 對于有方言或語言困難的被測人,應當視具體情況為其提供必要的翻譯人員。
第四十五條 數據采集應當嚴格依照多道儀測試技術操作要求進行。
第四十六條 如被測人在測試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情緒激動等情況時,應立即中(終)止測試。
第四十七條 應當根據相應多道儀測試技術的要求收集足夠的測試數據,并對測試內容及測試過程完整、如實記錄。
第四十八條 數據采集完成后,解開傳感器,由被測人查看測試記錄,如被測人無異議,應在每頁簽名,并簽署在測試中未受到權利侵害的相關書面材料。
第四十九條 如被測人拒絕簽署,應問明其拒簽理由,向委托方說明并在測試記錄中附注說明。
第五十條 被測人在完成必要程序后,由委托方帶離測試場所(室)。
第八章 測試意見
第五十一條 多道儀測試意見:
1、以“通過”、“不通過”和“不結論”三種結果方式出具;
2、結果方式均只允許針對一名被測人的一起(宗)案(事)件產生;
3、可以《心理測試報告》(《心理測試鑒定意見》)或《多道儀測試報告》(《多道儀測試鑒定意見》)等形式出具;
4、測試意見應由具有測試資質的測試員出具;
5、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多道儀測試沒有完整過程時,不形成測試意見;
6、測試意見一式二份,一份交給委托方,一份存檔。
第五十二條 測試意見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1、案情、委托方、被測人情況、測試目的與要求;
2、測試時間、地點、采用的測試儀器(包括品牌、型號等)、測試方法和相關問題;
3、被測人表示自愿接受測試的說明;
4、測試結果;
5、測試員的單位和簽字。
第五十三條 對于被測人要求獲知測試結果的,由委托方負責告知。
第五十四條 異議處理
委托方及當事人對測試結果有異議時,可以有條件向測試部門申請復測,復測可原人原地進行,也可以易人易地進行,一般不對復測再進行復測。對復測結果仍有異議時,測試部門可邀請有關專家對測試結果進行會診解決。
第九章 附則
第五十五條 測試員應將所有測試材料收集在一起,歸入卷宗,標明卷宗號,案(事)件名稱,被測人姓名等,存檔備查。
第五十六條 測試卷宗材料作為專業技術檔案長期妥善保存。未經批準,不允許將多道儀測試的原始資料(包括測試數據、圖譜和其它有可能涉及個人隱私的材料)直接提供給他人。
不管你是哪位名偵探,推理得再漂亮也無法作為定罪依據,誰也跳不出尋找案發現場各種物證的套路。
神奇的指紋
指紋技術自從被發現以來,在刑事偵查和法庭科學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即便在另一個偉大的技術(DNA檢驗與比對技術)出現之后,也依然能保住江湖老大的地位屹立不倒,這和它獨特的優點是緊密相關的。
首先,無論你是誰,每一個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人有10個手指,全球70億人則相應有700億個指紋,但截至目前,依然沒有報道證明有兩枚完全相同的指紋存在。
雖然每個指紋的面積不過幾平方厘米,但指紋上這些簡單的二維線條,卻可以通過形態、方向、角度、長度、粗細等因素的變化,再加上細節處的隨機改變,構成一個信息量極大的復雜圖案。最粗略的分類,每個指紋就可以分為箕形和斗形(有些地方稱為“螺”,即指紋中心是一個閉合的近似橢圓形)。箕形還可以根據其開口朝向而細分為左箕和右箕,斗形則包括環形、螺形等等,再考慮到每條紋線的傾斜角度、長度都不同,就不難理解一個小小的指紋究竟有多復雜了。目前,記錄指紋最好的方法還只能是通過照相、掃描等圖形處理的手段,尚無一個數學公式能夠完整、精確地描述指紋。我們常見的計算機識別指紋技術,則是采用抽樣比對的原理,在一個指紋上取出若干個信息點來加以量化,卻沒法由此還原整個指紋的全貌,從這里也不難看出指紋的高度復雜和多樣性。
因此,不難理解指紋對于CSI的意義了:一旦在現場發現某個指紋能夠確證是某人所留,則說明此人一定到過那個現場,絕無可能與別人的指紋巧合。在世界各法治國家的法庭上,普遍承認指紋技術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把指紋匹配結果作為非常可靠的證據加以采信。
第二,指紋具有穩定性。也就是說,一個人出生之后,指紋終身不變。當然,成長過程中,手指頭肯定會變粗、變大,但指紋也是按比例同步精確放大,因此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另外,指尖的皮膚在不斷新陳代謝,而新長出來的表皮層依然會保持原有的紋路。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芝加哥的黑幫頭目中,先后有好幾個人想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磨削掉自己的指紋以逃避警方追捕。結果,在白白挨了很多痛苦之后他們都驚恐地發現:抹掉的指紋自己又長出來了……
第三,指紋的比對操作方便快捷。即便是在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DNA檢驗比對也還是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出結果,而且還只能在硬件條件要求非常高的專門實驗室中進行。指紋比對則要簡單得多,刑事技術人員憑借普通的放大鏡,即可在十幾分鐘內很可靠地確定兩枚指紋是否一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線指紋數據庫、指紋判別軟件等神兵利器紛紛出現,這一工作變得更加簡便快捷。犯罪現場采集到的指紋,或者抓到的可疑人員的指紋,都能立即傳到全國性的數據庫中,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加以分析比對,然后在幾分鐘后返回答案,告訴現場警官,數據庫有沒有匹配的記錄。
憑借這些科技手段,許多大案要案才得以迅速偵破。最近FBI公布的一起案件,竟然是發生在三十年前的舊案。該案長期苦于沒有線索而擱置,但警方在現場采集到了一枚指紋,并將其錄入了全國性的指紋數據庫。今年,一名犯人新近入獄,在他采集指紋后,該系統立即發現了他的指紋與現場留下的那枚指紋印高度匹配,從而協助警方順利地抓到了真兇。
怎么取到指紋呢?
既然指紋有如此神奇的功效,CSI人員和刑警們當然對其非常重視,在每個犯罪現場,都要力爭找到犯罪嫌疑人所留下的指紋印跡。然而,我們在物體表面上所留下的指紋印,很顯然都是無色無形、肉眼沒法看到的,又該如何去查找、去鑒定呢?
這還得從指紋的來歷說起。
指紋,實際由我們指頭表面上許多斷續的小突起構成,這些小突起被稱為“乳突紋線”,而紋線本身并不會在物體表面留下痕跡,指紋印跡和我們皮膚上的分泌物有關系。因為人類的汗液殘留,我們的指尖表面會有油脂、氯化鈉(鹽)、水分、氨基酷等物質,這些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就是指紋印跡的基礎。當我們的指尖與某個物體接觸時,乳突紋線就會蘸著上述這些殘留物,把自己印在物體表面上:就個過程就像是蓋章,乳突紋線像是印章,殘留的殘留物就像是印泥,而物體表面的指紋印跡就像是蓋在白紙上的印跡了。
當然,這個印跡是無色透明的,肉眼還看不到。因此,刑事科學技術人員想出了各種辦法來對付它,讓它變成有顏色、可見的印跡,可以拍攝、轉印,為鑒定比對提供基礎。
首先,必須找到指紋。
尋找指紋,一個很方便而且可逆的手段是運用多波段光源。我們平常看到的光線,往往是多種波長的光混雜而成的白光,而CSI人員卻有一種多波段光源,可以提供某個具體波長范圍的單色光,比如純藍色、純紫色的光線,在這些單色光的照耀下,再從側面一定角度去看,就能發現物體表面汗液較重的指紋印跡,原理就是利用汗漬對光的反射性質不同。
對于玻璃表面(以及你的手機觸屏上)留下的指紋,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哈一口氣,水蒸氣會讓玻璃變得霧蒙蒙的,而指紋印上殘留的油脂則會讓水蒸氣無法附著,形成一個紋路清晰的空白地帶,就能看到指紋啦。
找到指紋后,還得讓它顯色、固定下來,便于取證。
還記得《CSI》《NCSI》等警匪片里頭,法證人員會拿著一個類似粉撲的小刷子,在犯罪現場的門框、桌子等處東掃掃、西刷刷DB?那就是在尋找、搜集指紋印了。由于指紋印中含有水分、油脂,并帶有較強的靜電,因此特制的指紋粉就可以在有指印的地方被吸附下來,然后用刷子輕輕掃掉沒有被吸附的粉末,一個清晰的指紋印跡就出現了。
指紋粉有很多種類,常用的有銅粉、鋁粉、磁粉(由鐵粉和染料混合而成)、石墨粉、熒光粉等等,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非常細膩并帶有顏色,可以被指紋印跡牢固地吸附住并顯出顏色來。有時候,為了讓有顏色的物體表面的指印更清晰(比如一個深棕色的椅子上的指紋),CSI人員還會用兩種不同顏色的指紋粉依次輕輕刷過,形成鮮明對比色的指紋。
化學手段也可以讓指紋顯現、定型,簡單而言,就是讓一些化學物質與指紋印跡中殘留的物質發生反應而顯現出顏色來。常見的一種方法是用碘來熏蒸,在碘蒸汽的作用下,指紋就會迅速呈現出黃色的印跡來。
另外,對于體積較小的物體,還可以用502膠熏蒸讓指紋顯影。當502膠被加熱后,膠變成蒸汽四處亂跑,很容易就和指紋印跡中的氨基酸發生反應而凝聚在指紋上,形成一個白色的、清晰的指紋印來。